金融科技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科技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可处置性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解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大而不能倒”问题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 美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与启示 国际组织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及启示 分析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法律制度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及规则的构建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创新发展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确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监管趋势浅析 论金融机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及对策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三》:如何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金融监管模式与规则的建构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综述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及在我国的应用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二】大型金融机构危机挑战传统观点 亚投行: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新发展 试论科技查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从网红经济看创新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 图书馆导读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与创新发展 对金融机构信贷调查报告中非财务分析重要性的阐述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Guidance on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Fu-nctions and Critical Shared Services[J/OL].FSB,2013,(16) [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a.htm.
[5]Guidance on Developing Effective Res-olution Strategies[J/OL].FSB,2013,(16)[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b.pdf .
[6]Guidance on Recovery Triggers and Str-ess Scenarios:Survey Results and Areas forFuture Focus[J/OL].FSB 2012,(16) [2013- 08-20].http://financial publications/r_130716c.pdf.htm.
篇2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越来越需要知识面广、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金融人才,这对金融学专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相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讲,工科院校的重点学科是工科,金融学专业起步较晚,教学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很多还是新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参照发展比较成熟的财经类院校,没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工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在金融领域的社会工作中的覆盖率较低,学校知名度也远不如财经类院校,这使得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环节上相对处于劣势。但现代金融学越来越注重数理模型和数量分析,很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被应用于金融学领域,这也使得工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具备了很多资源优势,如数理基础雄厚、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工作作风务实严谨等等。目前工科院校中的老牌名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金融学科已经跻身国内先进水平,其他的理工科大学,如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金融学也都具备了一定实力。随着社会对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对能够使用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开发金融产品的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地方工科类院校培养具有理工特色的、知识多元化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提供了契机。
二、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现状分析
(一)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概述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在《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中指出,高校应依据自身优势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理工类大学可发展数理金融和方法论特色。经过几年改革,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突出工科特色,强调金融学与数理方法、工程思维相结合,强调定量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微观金融课程开设的比例,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目前一些理工类大学的金融学课程体系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主要表现为强调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金融学与工程思维、数理方法的密切结合,以及强调金融实践课程的教学。
(二)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现状
从辽宁省来看,开设本科金融学专业的9所理工类高校也在进行着课程体系的优化。其中走在前沿的如大连理工大学,依靠学校深厚的理工背景,使金融学和数学密切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目前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已经形成逐层推进的包括数理基础、国际化(英语能力)、金融专业知识、金融专业实践和金融专业拓展的五大模块。辽宁工业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是新设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和优化。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金融学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成长创新型、国际视野型和综合应用型金融人才。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将培养重点放在具备优良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专业复合人才。知识结构实现“经济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投资实务”三位一体,能力结构实现“获取+应用+创新”层次递进,以保证优良的综合业务素质。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我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优化为四个模块: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包括外语必修、计算机、数理分析方法、管理学科基础、法律基础五个子模块,共80学分,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41%,充分符合了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要求,知识结构全面合理。子模块课程依托学校公共基础课平台,逐渐从基础教育必修课程过渡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外语必修模块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金融英语、经济预测与决策(双语)等;计算机模块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金融电子化等;数理分析方法模块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管理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包括管理学、会计学、信用管理概论、企业信用管理等;法律基础模块课程包括经济法、国际商法、金融监管学等。此外,学校其他院系和其他专业教师还未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公共选修课,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共75学分,由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组成,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39%,约占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的66%。由宏观金融课程和微观金融课程组成。宏观金融类课程以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为核心展开,包括中央银行学、财政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等,注重金融理论的夯实,微观金融类课程以金融市场学为核心展开,包括金融投资学、投资银行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用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公司金融、资本运营、基金管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将根据实际需求,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投资、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等各类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形成适应性较强的、灵活的专业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共36学分,由金融基础技能和实务技能模块组成,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19%,占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的32%。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包括统计软件实训、会计模拟实训、社会调查、商务礼仪等,金融实务技能模块包括国际结算实训、保险业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金融投资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的金融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共2学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个模块约占总体课程设置的1%,约占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的2%。具体包括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参加研究性学习项目;参加专业能力竞赛;进行社会调研及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开放性实验;创业实训等。这一模块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经过几年的研讨与改革,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不断地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然而,就目前改革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比改革效果好的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体系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突出,外语必修模块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国际信贷、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学等课程脱节,双语课程开设不足。其次,数理分析方法模块与计算机模块突出了工科院校特色,但与金融学专业的融合度还不足。第三,专业选修课程虽在更新,但课程种类不够丰富。第四,实践和创新模块比例有增加的空间。结合我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并借鉴老牌名校的建设经验,提出优化工科院校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的具体建议。
三、进一步优化工科院校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总体思想
工科院校优化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应立足于本科阶段培养通识人才的大目标,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夯实。同时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数理、计算机等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后续可塑性强、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成长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建议
1.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强调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性。在金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传统金融正在演化为以电子信息化、系统工程化为特点的现代金融。金融学科的发展特点要求金融人才的培养要强化外语、数学、法律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更要突出自身的数理优势。同时,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仅仅通过四年的学习不可能掌握金融专业全部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建设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时注重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知识综合化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辽宁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块体现了金融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进一步优化时可以考虑在高年级开设一些与数理、计算机知识融合度更高的选修课程,如金融计量学等。同时提高英语与专业融合度,如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增强学生国际化程度。
2.注重宏观金融课程和微观金融课程的平衡,突出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灵活性。金融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就是以宏观金融课程为基础,如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培养学生宏观思维和分析能力,夯实专业基础理论;以微观金融类课程为核心,丰富如商业银行经营、金融市场运作、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方向的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开发、经营、评估等实际工作做好铺垫。
3.注重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调整,体现课程体系的灵活性。金融学科涉及领域广,发展迅速,因此金融学课程体系设计应具有灵活性,课程种类门数应具有可调性。金融学专业课程相对其他专业多,进一步优化时可以考虑压缩专业必修课程门数,做到少而精,减少学生考试负担。同时大大增加专业选修课门数,配合科学的考核办法,让专业选修课程成为学生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选修课程随时更新,以增加学科的前瞻性。如果工作量大,师资有限,可以考虑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与其他院校合作,跨校选修,或者使用国内外的慕课平台。
篇3
关键词:金融工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04-02
金融工程是一门前沿的交叉性学科。金融工程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数学、计算机编程、证券衍生物定价、风险分析、金融模型、金融信息分析和一些高级的金融理论等。金融工程专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金融工程专业有的设在商学院下,有的设在工学院下。已经较为成熟。国内的金融工程专业起步较晚,2002年开始才有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
金融工程学科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计量经济学等数学基础课程,也包括金融学等理论课程,以及金融数学、随机过程等综合性课程。除此之外,还有统计软件的学习应用等实践性课程。因此,金融工程学科的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综合特征。只有对金融工程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学习,才能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金融工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学科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从数学基础、软件应用、建模分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从而形成整体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思路。从金融工程学科的教学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是必要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进行实践创新的必要条件,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搭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脉络,为学生构建体系性的学科框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根据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措施。金融工程学科需要创新性、敏锐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前期学科基础课程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因此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
金融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金融工程课程涉及统计学、软件操作、金融分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金融工程课程的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学生应当进行充分的锻炼,基于实践环节的某一主题,学生需要自己选择分析指标、搜集数据、构建模型、结论分析等一系列环节。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但是,我国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课程之间的衔接较为薄弱,学生难以形成整体的框架体系,掌握的知识缺乏整合以及梳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因此,对于目前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金融工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金融工程是市场对更高的金融效率不断追求的产物。金融工程专业主要是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金融相关的问题。金融工程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基于金融工程专业的特征,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持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持续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学科发展的脉络,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基础理论学习仍然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掌握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才能为创造性的应用奠定基础。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并不是照本宣科地重复。理论体系的把握显得十分重要。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并没有达到国外金融市场的要求,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趋势的把握。培养持续的创新能力也是这一学科不断发展的源泉。
在金融工程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持续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重要的载体。金融工程课程的性质凸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主要是经济、金融环境的转变。需要在实践应用中体会金融工程的价值。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的创造;已有工具的发展应用;把已有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运用组合分解技术,复合出新的金融产品等。实践环节可以从最基本的数据处理、软件应用、模型构建做起,最终掌握整个的建模分析过程,并且根据实际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在团队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了解建模分析的整个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践中开拓学生视野,掌握基本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根据我国金融工程教学的现实情况,金融工程教学改革应当以持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环节为重要载体,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篇4
关键词:四选二;选择题;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37-01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选择题48分几乎占到政治试题的一半分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发现,四选二模式的选择题比重相当大。例如在全国新课标卷12道政治选择题中,2012年多达10个、2011年占7个,2010年有10个,所以做好四选二模式的选择题至关重要。但从平时训练和历年高考反映的情况来看,四选二的模式出错率很高,成为制约学生提高成绩的瓶颈。
仔细研究近几年四选二的选择题,不难发现,其实它也有其自身特点:
一、具有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从近三年的高考选择题看,材料涉及当年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民生等各个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囊括范围广、涉及内容多、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如今年政治试题涉及到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贸易保护主义、社会公平、公民参政议政、宗教文化、史书经典故事、前沿科技知识及科学发展观等。
二、注重能力考查
新课标一个新特点就是关注过程。既要注重基础性知识,更要致力于形成过程的体验,及获取知识的培养。高考作为一种具有区分度的考试,政治学科要求考生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侧重“命题立意为中心”
我们分析四选二选择题题干只有一个立意,题干除材料外,题干的问题涉及模块范围、知识内容、形容关键词、内容关键词。而题肢的内容涉及很广,甚至还有模块之间的综合。例如,今年文综14题,题干问题问到公司海外并购的积极作用,而题肢符合这一要求的有涉及并购的意义,同时企业利用外国公司先进的技术优势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通过分析四选二选择题特点,我们可以找出攻克这类选择题的方法:
1、夯实基础知识 我们面对的选择题,都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联系现实热点。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细化考点,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及时发现命题新的动向,同时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学会审题 四选二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题肢。我们首先要读懂题干。题干由材料和题的要求两部分组成。我们首先要逐字逐句读懂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会给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题干中的要求经常有“体现…道理”、“给我们…启示”等等,这是我们选出正确答案的依据。
篇5
关键词:国际金融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28-02
《国际金融》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在全国各个财经类和非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货币资本在国际间流通的规律、方式、渠道,能运用所学国际金融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判断国际金融热点问题,以及运用实务操作技能知识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国际金融问题。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系统性、超前性和综合性。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的环境下,层出不穷的国际金融问题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国际金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在国际贸易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型学科,在国外的教学体系中属于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内容。国际金融不仅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对外经济交往的全貌,更密切地体现出一国宏观经济的状态,及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国际经济关系,甚至政治关系的稳定。因此,《国际金融》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综合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描述国际范围内的金融活动变化,又要阐述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规律等宏观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门与现实经济紧密结合的综合课程,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进行一定的调整,要体现出课堂教学与当前热点问题的密切结合。
当前,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各种信息资源在大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等教育的教育环境更加开放、更加丰富;教学内容从强化理论基础知识向综合性、复杂性、跨科学交叉性融合与过渡;教学方法由单一的传授方式向共同参与互动协同转变。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教学理念兼顾传统与开放并重
传统的本科教学理念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强化,学生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呈被动式地接受来自于老师的传授,缺乏主动参与性。由于《国际金融》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时代性、综合性很强,如果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很认真听讲,但由于学生自主扩展知识,缺乏必要的准备而使得表面成绩很好,但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能力的问题没有明显提高。新形势下,教学理念要兼顾传统与开放,既要注重讲授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强化开放的信息资源的引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理论与现实结合
1.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又需要密切结合现实的前沿热点问题。《国际金融》课程的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甚至比较晦涩,增加了学生掌握的难度。然而又需要学生重点理解与掌握。课本上的部分内容由于体系、篇幅、时限等的限制,不一定能够将知识与现实完美地结合呈现,从而凸显出的课本上的知识与市场脱钩,教师讲课空洞、学生一知半解的一些问题。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的发展,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将《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当前经济形势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国际收支的基本知识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最新的资料年度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笔者每年在讲授关于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时,会结合每年上半年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介绍我国最新的国际收支状况,让学生把枯涩的宏观内容与生动的现实经济状况紧密结合,效果非常突出。
2.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本课程不仅要体现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活动发展与运作的基本规律,更需要反映当代国际金融理论和和实践发展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讲授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及时将前沿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习内容更具前沿性与实用性,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外汇与汇率一章时,把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与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做比较,让学生对汇率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有直观的认识。在讲到国际储备一章时,笔者准备了最新的世界各国黄金储备的规模与结构资料,探讨其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国际储备所面临的问题。在充分地、前沿地扩充知识体系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身感受到掌握知识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主体参与
积极实践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被动灌输”的教学方法效果是学生参与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缺乏与实际环境的互动性,加上部分内容难于消化理解,使得接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在于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与参与现实经济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1.启发式教学。首先,在授课前授课教师需要针对本章的教学内容提炼出代表本章核心思想的关键概念、核心理论,并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发问的一些环节;其次,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分层次、逐步深入地引入提问式或引导式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参与及反馈,授课教师有重点地把核心知识梳理出来传授给学生。内容可以是基本概念、核心理论,或者是当前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积极鼓励和带领学生从课本固有知识框架中脱离出来,开拓思维,综合所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分析路径和独特观点。
2.互动式教学。《国际金融》是一门课程体系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具有与时俱进特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将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授课过程。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接受状态与效果,与学生加强互动。教学是教与学的二者统一,授课教师讲授课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颇。互动式教学是对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方法的否定,是更客观有效的教学方式。
3.讨论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引起的。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提升了对课程的兴趣,学生就能很好地、快速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能较好地来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授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热点问题时,给学生设置疑问,人民币升值是正面的经济现象还是负面的经济现象时,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来自于自身的原始认识和知识结构体系,不免有些欠全面与丰富。部分同学关注于消费层面,购买力的增加对于消费者来讲是好的;部分同学从宏观层面,从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等问题驳斥了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到,通过讨论与交流,丰富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宽度,更完善地总结对某个热点问题的看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效果非常明显。
多年的实践证明,丰富的教学方法对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课程各章节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反馈与效果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国际金融》课程中大量繁杂、关联性很强的专业名词和概念是通过描述性语言介绍的,对于部分学生来讲是非常枯燥难懂的。即使部分同学能比较流畅地表达出其涵义,但在使用上仍然容易混淆。在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后,针对相关专业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挑选,案例选择要突出实效性、前沿性、代表性,追踪国际金融活动中的新事件,把《国际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典型案例选取需要具备同类国际金融现象的核心属性和特征,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和解剖能够使教学对象掌握此类现象的普遍规律,分析结论具有推广价值。
2.多媒体教学。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声、像、图全面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充分地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效应,丰富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从繁重的板书抄写中得以缓解;有利于教师更新知识,补充添加新的图表、统计资料、展示文字描述量较大的案例;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获取知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背景影像资料的展示对相关教学的辅助是难以用其它手段来替代的。
3.实践教学。《国际金融》课程特色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在自主与引导的学习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综合性的、实践性的能力。要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不仅在校内建立模拟实训室,同时还需要加强与金融系统,如银行、证券交易公司及其它实训基地的密切联系。实践教学上加大实务操作力度,模拟参与、参加各种外汇交易模拟大赛,深入基地获得感性认识,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银行、证券交易公司等实际业务部门的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办专业科学讲座。
(五)考核方式改革注重综合评价
考试方式的改革也是实现新形势下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基于《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掌握出发,将《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方式丰富化、灵活化,实现考核的综合目标。在具体考核过程中可设置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中设计的热点问题的追踪、探讨,有计划地安排课后查阅资料、组织学生讨论、主题发言、撰写专题小论文等开放式考核;对于实务性操作很强的内容采取上级操作评定成绩;对课程教学中强化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思想采取封闭式的卷面考核。多样化、综合式的考核能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2012年度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金仁淑.信息化时代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微.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64-166
2.张永辉,孟全省.探究式学习方法在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为例.高教论坛,2010(4):77-80
3.李卫华,李利.地方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重点与方法的探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45-146
篇6
分层教学则是适应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现状的有效策略。对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进行分层教学的创新实践,对推进高职证券投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证券投资;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效果
一、对证券投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基础的强弱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差异化的考核和评价。《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突出问题:第一,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仍然停留在理论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缺失。第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上脱节,应把考虑理实一体化,建立证券模拟交易中心,可以做到理论授课和实训安排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投资理财的学生专业知识也技能相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证券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极低;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难有起效。
二、证券投资课程分成教学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根据课程特点和我专业学生的学情情况,分层教学在实施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课程分层次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并做一些基础性测试,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判断学生,以适当调整分层次的偏颇之处。第二,分层次后始终把握群众路线的原则。教师要把重心放在绝大数普通学生身上,而不是只是关注优秀的少数同学;保证绝大数的“差生”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第三,特别注重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与有效性。要对不同层次学生,应有针对性的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第四,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分层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高低适当,使学生有可能通过努力,达到既定教学要求。
三、证券投资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证券投资课程的分层教学实施中,必须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备课—理论授课—布置作业—练习测试—实践实训等,才能达到证券课程分层教学的教改目标。第一,差异化备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学情,提出不同层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组织手段。第二,理论讲授。也是证券课程分层教学模式中的重中之重,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讲授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目标,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三,布置作业和练习。优层次学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结合性强、信息量较大的题目;而对差层次学生则设计一些紧扣大纲要求的基础训练题。第四,针对性辅导实训。对优层次学生可采用“竞赛式辅导实训”,通过专业竞赛平台,给他们提供和其他院校优异学生的技能比拼,提高其专业技能;而对差层次学生则采取“考证培训会式实训”,即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辅导上,如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证辅导,查漏补缺,强化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并逐渐缩小与优层次学生的差距。第五,分层考核。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命制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保证不同层次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考核,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证券投资课程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
第一,试点范围及层次划分。本课程的分层教学试点工作计划从2014学年开始的,选取的对象是投资理财专业2014级学生班,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学生在上学年第一学期证券市场基础课程中的期末卷面成绩(含考证通过情况)*40%+其模拟投资实践操作得分*60%;依据总评成绩的高低,初步分为两组:得分较高的的同学组为“投资经理组”(重点组),得分较低的另外同学组为“操盘手组”(普通组);进行分班教学,可考虑由两个教师分别分层分班授课。第二,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对重点组学生,把每周的课程分为投资理论与投资策略学习、基本面选股分析与跟踪检验、技术面选股分析与跟踪检验、投资实务操作、投资报告研读与分析等类型。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投资理论知识,培养投资研究能力,提升实务操作水平与成效。对普通组则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实务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证券投资操作及交流的气氛,侧重培养其投资实务操作的能力;尤其是针对那些实务成绩较好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基础的落实,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鼓励其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并争取通过。第三,分层教学的考核办法。对重点组和普通组定期地进行情况汇总和交流授课情况,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分别采用不同标准考核。每个月举行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考试,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对两组学生稍作调整:原是重点组的学生,每月末成绩在最后五名的,则淘汰到普通组上课;原是普通组的学生,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学习与操作,月度综合成绩在全组前三名的,经本人申请可安排到重点组学习。动态优化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竞争考核与淘汰机制,保证本课程的教改效果的有效提高。
五、证券投资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我系专业的证券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证券投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班上课,基础好的同学可选重点组强化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向投资顾问职业发展;差一点的可选普通组学习,提高证券考证通过率,保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的内涵建设。分层教学后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两组学生的成绩都有明显改变,普通组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明显提高,重点组的专业竞赛上进步显著,2014年省投资理财技能大赛上取得全省二等奖;2015年省证券投资大赛中取的省二等奖与省三等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有利于提高专业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四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9(2).
[2]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篇7
关键词: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岗位群
信息安全是当前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焦点,在目前和将来都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和政府、国防、金融、制造、商业等部门和行业密切相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信息安全是一门新兴学科,这方面的人才还十分稀少,尤其是政府、国防、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很大。解决信息安全供需矛盾的途径是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积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规划。本文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出发,在了解国内外著名大学以及职业院校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已有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比较,并以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为例,针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设想,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1以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为依据
专业教学设计应以职业标准中规定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为依据,抓住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两条主线,培养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1.2以就业为导向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岗位相符合,课程内容应满足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能清晰地体现出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它主要表现在学校应主动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课程内容要强调贴近工作实践,能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状况;学校应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定期邀请企业专家直接参与课程设置[2]。
1.3专业知识与技能兼顾
专业课程设置应在分析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应用知识和工作技能之后进行。为此,课程设置体系应分为两部分: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满足岗位知识的基本要求,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3],制定严格有序的实践教学过程及评定体系。
1.4以课程整合为手段
理论课教学在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强调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开发。课程模块与模块之间要求自然衔接和过渡,防止一门课开成多门课,多门课之间交叉、重复的现象。
2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大,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迫在眉睫。2001年以来,许多高校建立了信息安全专业。在国内,密码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比较成熟,而在其他信息安全领域还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所以,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4]。
(1) 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一些具体做法都是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的,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2) 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合理,课程体系没有突出信息安全学科自身特点。在课程中注重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单纯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如何构建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如何设计安全方案,如何实现安全系统等涉及甚少,但这些正是市场所需求的。
(3) 信息安全学科体系尚未建设起来,未形成系统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尽管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但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停留在安全理论、安全策略等层面,这造成金融、商业、公安和政府等部门信息安全人才的缺口很大。
(4) 具有信息安全专业的院校实验条件相对落后。信息安全学科既强调理论性,也注重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掌握。
3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信息安全专业必须围绕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课程改革也必须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目前,信息安全人才岗位大体分为以下三层:信息安全应用、信息安全技术以及信息安全管理。按照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信息安全专业应着重培养信息安全应用型和信息安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信息安全管理型为扩展目标。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由专业素质性课程支撑,信息安全技术型人才培养由专业能力性课程支撑,而安全管理型人才培养则应由专业发展性课程支撑。专业素质性课程是专业能力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专业能力性课程是专业素质性课程的延伸,是发展性课程的有力支撑,侧重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专业发展性课程是前两者的最终目的,注重学生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表1是对信息安全专业职业能力的简单分析。
面向岗位群的需要,不同阶段课程之间允许相互嵌套、融合、渗透。专业能力性课程群中,前期有几门课程也可看成专业素质性课程,有些后期开设的课程可看成专业发展性课程,将共性的部分归入能力性课程群,有些课程对于高职高专的目标培养来说,要求较高,应该合理地纳入到选修课或专业方向课中。
4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解决方案
在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指导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围绕职业岗位群需要,信息安全课程体系与各阶段课程群分布如表2所示。
为突出应用、强化能力,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有四条主线,分别是操作系统主 线、编程能力训练主线、网络基础知识主线及安全技术应用主线。
4.1操作系统主线
由于安全管理或安全方案的设计可能遇到各类操作系统,因此在操作系统主线中设计了三大主干课程:网络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与安全,并且有延续关系。网络操作系统主要了解各类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及特点,要求重点掌握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Linux操作系统要求重点掌握Linux平台下的常用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操作系统与安全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讨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与管理,要求重点掌握常用服务器的安全配置与管理,并为安全技术应用主线奠定基础。这三大课程由同一位专任教师授课,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各课程的关系及重点内容。
4.2编程能力训练主线
编程能力训练主线包含四门主干课程,分别是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及TCP/IP编程,在编程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突出C/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数据结构采用C/C++语言为平台,和C/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都以周课时为6学时开设。TCP/IP编程是在前两门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岗位需求开设的,如对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因此四门课程有承上启下的关系。
4.3网络基础知识主线
网络基础知识主线包括数字电路基础与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等课程,目的是熟悉各种网络硬件设备,掌握网络结构,各课程之间可以整合。数字电路基础与微机原理是数字电路基础与微机原理与应用的整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互联技术两门课程由同一位教师授课。
4.4安全技术应用主线
安全技术应用主线包括信息安全基础、信息安全工具、数据存储与备份等课程,结合高职类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将PKI技术、VPN技术、网络攻防技术、信息安全策略和机制等课程列为专业选修课或专业方向课,作为必修课的必要补充,使学生能掌握核心技能。
4.5各专业课程关系及具体教学实施
除了上述四条主线课程群外,课程体系中还设置了辅助课程,如计算机专业英语、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四条主线的专业课关系:每条主线对应其相应的岗位要求和能力素质,主线内课程互相衔接、联系紧密,主线间课程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补充,这要求授课教师相互间探讨与交流,对交叉知识能有的放矢,做到不重复讲授,对已讲授过的知识只管应用。
在课程设计实施上,要求每个课程环节必须达到规定目标,尽量做到素质、知识及能力三层次不脱节。根据不同的课程主线,授课方式要求多样化。操作系统类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学会应用;编程能力训练类课程要求加强实例讲解,进行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仿照能力;网络基础类课程要求采取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要求精讲多练;安全技术应用类课程强调在课程中引入大量应用案例,使学生在学习阶段熟悉实际应用环境。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课时总量必须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为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设计四个实践环节,分别是课内实验、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及毕业实践。在课内实验环节,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一定量的课内实验课时;项目实训环节单独安排在期末,用一至两周用于主线课程的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的前十周,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安排毕业设计题目,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毕业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六周,将学生安排到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评定。
5结语
信息安全是IT领域的一个热门专业,做好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专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信息安全的课程体系建设作了一些探索与改革。但目前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从专业建设到课程建设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实践过程,而且IT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IT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信息安全课程也要紧跟新技术的发展,适时作出动态调整,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Marianthi Theoharidou, Dlmitris mon body of knowledg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J].IEEE SECURITY & PRIVACY, 2007(March/April),5(2):64-67.
[2] 楼一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与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3):48-50.
[3] 顾乃杰,黄刘生,刘小虎.关于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1):13-16.
[4] 宋虹,杨路明,王伟平,等.信息安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资源整合的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1):20-22.
Practice and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UANG Fang-ju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afet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151, China)
篇8
您好!
我是西京大学2005届专科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即将跨出象牙塔走出康乐园进入社会之际,我需要谋求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现在有机会把我介绍给贵单位,我感到非常荣幸。
你好我主修专业是电子商务。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站建设,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数据库维护和使用,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等。以及具有在微机管理信息方面的能力。适合于政府行政机关、电信部门、计算机设计、销售公司、财税部门、金融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管理的工作,及网络公司的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工作。
我有我有着很强的拼博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大学的三年生活中,我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校内外都积极地进行专业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德智体全面发展。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参与了大量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作为真正的跨世纪一代,怀着对前途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施展才华的渴望,我相信我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将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业绩的有力保证。
篇9
何晓东同志在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统计岗位工作,现任统计员,几年来,在支行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刻苦努力,掌握了货币信贷与统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是我行货币信贷与统计工作的业务骨干,他思想进步、热爱本职、忠心职守、积极钻研、开拓创新,十几年如一日,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首肯,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行员。
一、他努力学习,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几年来,他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的“十六大”及“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主动以“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的指导,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将其思想充分融入到自身工作当中,不断充实自己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年来,在从事货币信贷与统计工作中,努力学习金融统计与贷币信贷的基础知识,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行内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充分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岗位落实,责任到已。认真学习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确保了货币信贷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他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分析质量
三年来,鄂温克支行的货币信贷与统计工作继续以“强化管理、狠抓质量”为切入点,确保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统计分析的时效性。为提高年度统计工作统计分析质量,特别是要提高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的质量,他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经常与各金融机构及各企业联系、及时了解银行和企业资金运行情况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随时掌握经济、金融运行变化情况,每月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变化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统计分析工作中,力求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突出的重点问题认真做好分析,尤其对经济金融主要统计指标的变化,及时向上级行反馈,注重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做到了少列数字,多反映情况,三年共向上级行上报调查报告24篇、各项分析26期,切实把分析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他不断提高自己,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作方面,他能够做到认真登录,及时上报,与辖内各登录点积极配合,在登记咨询系统全国联网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完成了企业信息及信贷情况的登录上报。三年他利用年审之机收集企业信息,以增加系统的信息量,提高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防范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中的作用,并加大对金融机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在科技部门大力支持下,加班加点,完成了对农村信用联社的系统安装及业务培训工作,保证了信用社信贷登记系统全国联网前的登录正常。
在金融统计工作方面,为更好地为货币政策决策服务,依照上级行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统计业务水平,不断学习金融统计知识。积极与金融机构进行数据核对,对金融统计指标中出现的变化作出了及时反馈。在计算机接收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下,以原始报表为基础,坚持手工录入,在休息日,节假日期间,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在行领导及科长的指导帮助下,及时准确地上报了辖区经济、金融统计数据。
总之,几年来何晓东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对于成绩她永不自满,对于困难她永不服输、对于工作她永不放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篇1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金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77-02
一、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是大势所趋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为主,是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它既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即科学家素质的塑造,也为学生未来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更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突出表现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
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的金融形势以及社会对这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现有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提高对金融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金融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上,在多样性、可选择性课程设置以及专业之间的融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实践教学恰恰是其薄弱环节。
二、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其成功的主要秘诀在于对学生实行创新能力的强化训练。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以及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习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三、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金融学发展的趋势;二是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实际要求。
金融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一是金融研究内容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转变。随着以直接融资模式为主的资本市场的兴起,市场对关于公司金融、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需求变得非常强烈。二是数量化方法在金融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金融业是一个充分运用高科技的产业,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金融业技术含量的提高,也深刻地改变了金融的运行方式。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被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工具取代。三是金融学已逐渐变为一门由数学、统计学、工程学、心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如金融工程学、法和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等。微观金融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使得在教学中更应强调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今天,金融学本科教育应放弃已被证明脱离现实状况的“培养相关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应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满足社会各种金融组织不同层次需要的实践型专门人才,并为更高阶段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体现就是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金融通才。
(二)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构建和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见表1。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目前金融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时间较短且时有重叠,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基本没有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专项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
专项实践是针对金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开展的实验类课程实践,主要包括针对金融基础理论开展的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针对金融技术开展的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针对金融专业技能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和创新性实验。此类型的大部分实践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内金融实验室的全方位仿真模拟软件完成,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等。
综合实践是整合金融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具体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社会实践[2]是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环节,而社会调查是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实践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鼓励学生参与金融行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金融行业的情况、金融行业的价值观与行业操守等。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3]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加之高校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不足,对实践教学的师资培养不够,使得实践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辅助地位。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理论教学学时和科研水平,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导致了实践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低水平循环的局面。
为此,应该将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派出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要求教师定期到金融机构业务部门工作和进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金融部门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领导及专家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录用一些有一定金融从业经历的人员组建专职的金融实验教师队伍。
3.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保持连续性、系统性、协调性和衔接性,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制订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大纲。实践课程大纲应包括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实践教学地点、实践资料来源、实践教学内容与步骤、考核要点及学生实践必要说明等内容。其次应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目前的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沿用理论教学的方法,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流于形式化。特别是对于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应建立以过程评价为主体、结合结果评价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不仅要看结果文件,更重要的是看过程文件,如实验设计、实验模拟情况、社会调查过程等。考核内容既包括对学生实践的考核,还包括对老师指导的考核,形成完善评价与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峻.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本科教学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30-23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