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篇1

首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英语专业教学中,外语是学得的,习得只起辅助作用。语言习得(acqulsition)指人类自然学会母语的过程;语言学习(learning)指掌握了母语的人由不会使用另一种语言到学习使用的过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过硬的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基本功和扎实的文化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这种训练可以是课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更应该是课外学生自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并由此形成以学生、英语为轴,以实践为底,以能力培养为顶的立体教学体系。其次,从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看,用人单位需要的已经不再是技能单一的应用性语言工作者,而是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创新型英语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创新素质包括三个部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是创新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英语专业教学需要打破重“学术性”、重“理论性”、轻“实践性”的旧有模式,通过教学改革,着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到社会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实践的需求

尽管学生经常抱怨实习机会难找,实际上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存在着巨大需求。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驻保高校参与社区“四点钟学校”建设探索》课题组进行的调查显示,社区“四点钟学校”师资面临很大问题。一方面,师资人员缺乏稳定性以及专业性,另一方面,缺乏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针对这些问题,我课题组认为,可通过引入社工、义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加以解决,再者我们应积极发挥保定市文化底蕴深厚,高等院校云集的优势,创造性地应用驻保高校资源优势,参与社区“四点钟学校”建设这一全新理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多种学科和专业,还有许多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和社工团队。如果高校社工能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四点钟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和拓展指导,即可解决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高校专业的教学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为社会服务。因此,我课题组对保定地区大学生社区学校志愿辅导教师意向与素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虽然“四点钟学校”已从20世纪90年代在宁波市江东区成立,迄今为止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及推广,但是“四点钟学校”在保定却鲜有人知。

具体表现为,91%的人没听说过社区“四点钟学校”,仅有9%的人听说过。尽管如此,75%的学生表示若学校组织志愿辅导教师活动,他们很想参加。这也就是说,招募大学生作为志愿教师是具有潜在可行性的。其中41%的学生有过兼职教师的经历,59%的学生没有此经历,但是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参加志愿活动之前进行相关培训,34%的人认为看具体情况而定。由此看来,我们在招募大学生为志愿教师的时候,应对缺乏教学经验的大学生义工、志愿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积极掌握课堂教学规律,以便于更好地按照规律,提升服务质量。就辅导内容来说,他们认为应主要集中在书本上的基本知识(83%)以及生活技能(78%)上。而体育锻炼和各种艺术也占到了34%。也就是说,社区“四点钟学校”应丰富课堂内容,走出传统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堂内容和形式。“四点钟学校”建立的初衷为可以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早放学无人看管的难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改革,“四点钟学校”也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可以通过社区中的有效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通过“四点钟学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在学校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还能真正走出课堂学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进行体育锻炼以及艺术熏陶,这样他们就有更多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机会。

担任社区学校师资工作,英语专业学生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大约有300亿左右,繁荣的“英语经济”背后的推动力是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政策的导向,日益开放的中国对于国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英语。另一方面,家长们对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感到十分困难。课题组成员对本市多所中小学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访谈,家长们大多反映自己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英语。其中部分家长自称文化程度太低,不具备英语的基础知识,不会辅导;还有部分家长自身受过高等教育,但对自己英语的语音、语调没有信心,对语言的准确程度没有把握,因而也不敢辅导孩子英语。很多家长把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寄托于社会培训机构。保定市虽然目前具有多种形式的校外培训机构,但其多以营利为目的,且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办学条件水平不一,缺乏以政府力量为主导、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真正具有广泛性和公益性的校外教育场所。专业技能过硬、乐于参与社会实践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正是社区学校师资的最佳人选。

三、社会实践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学生坚定专业信念,加强基本技能学习

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2009-2011年连续三年位列教育部公布的失业率最高的“红牌”专业榜之中。这种情况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英语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下降,在校学生专业信念不牢固,无心进行本专业学习而急于学习一些金融、经济等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知识,以期为就业增加筹码。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部分高等学校盲目进行教改,不顾本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办学传统,强力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了复合,学校为学生开出多种专业课程,学生必须多选课,表面上学习的课程多了,但是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学生忽略了基础技能的训练,其他专业的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广,这种复合只能看做显性复合,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就会认识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落实到语言技能本身。无论是为展销会提供翻译服务,还是到社区学校去做辅导教师,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核心技能将决定他们的工作质量,因此有利于学生转变观念,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语言基础打深打牢。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篇2

内容摘要:马克思经济理论指出,决定某种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一项提高该种商品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创新在产业内的S型扩散过程中逐步形成。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对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动态影响,进而使不同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为同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技术创新 S型扩散曲线 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经济学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基本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分别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对其进行了阐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研究地租问题时,马克思进一步说:“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价值规律本身进一步展开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如许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在这里界限是由于使用价值才产生的。社会在既定生产条件下,只能把它的总劳动时间中如许多的劳动时间用在这样一种产品上。”

马克思分析了“要使生产部门相同、种类相同、质量也接近相同的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不同的个别价值,必须平均化为一个社会价值,为此就需要在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有一种竞争,并且需要有一个可供他们共同出售自己商品的市场。……第二,说商品有使用价值,无非就是说它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当我们只是说到单个商品时,我们可以假定,存在着对这种特定商品的需要,它的量已经包含在它的价格中,而用不着进一步考察这个有待满足的需要量。但是,只要一方面有了整个生产部门的产品,另一方面又有了社会需要,这个量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了。”在分析个别价值如何平均化为市场价值时,假定供给正好等于需求,“以上抽象地叙述的市场价值的确定,在需求恰好大到足以按这样确定的价值吸收掉全部商品的前提下”,纯粹研究由于“各自在不同的带有个别色彩的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通过加权平均为一个同一的市场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如何对同一个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动态影响,如何使不同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为同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与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生产某种相同使用价值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其劳动生产率不同。技术创新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不同企业因其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同,在生产相同使用价值时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同一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只能表现为一个同一的市场价值,即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同一部门内不同企业间的竞争来实现的,部门内的竞争主要是企业围绕带来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各种因素展开,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其中,技术创新及其扩散对劳动生产率提高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技术创新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类型,如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根本性创新与增量性创新、能力提高型创新与能力破坏型创新、构架创新与元器件创新等。本文只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创新。一个行业的一项技术创新最初是从行业内某一企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散到全行业。在技术扩散过程中,行业内不同企业由于采用新技术的时间有先后之别,从而就有着与其所采用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技术创新扩散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如图1所示。在图1中,用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累积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数,呈S形的曲线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数的变化趋势。在一项技术创新刚出现时,除了创新者以外采用者很少,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并不熟悉该技术,并且一项新技术所需的一些知识和配套产品是需要一段时间去传播和开发的;经过一段时间后,该技术为人们所熟悉,相关的知识和配套产品也已传播和开发,会呈现出快速扩散的过程,即有大量企业(早期大多数和晚期大多数)迅速地采用该技术;但当市场逐渐饱和时,技术扩散又会慢下来,只有少数落伍者采用。因此,一项技术创新在产业内的扩散过程呈现S形。

如果把考察的时间范围进一步扩大,会观察到同一产业内多个不连续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在更长的时期内,一个产业内会有多个不连续的技术创新出现,每一项技术创新的扩散都呈现S形,而不同的技术创新之间则呈现重合现象。如果把每一次技术创新扩散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那么该项技术的扩散在第一阶段与上一次技术扩散的第三阶段相重合,而在第三阶段与下一次技术扩散的第一阶段重合。以技术T1为例,分别经过0到t1、t1到t2和t2到t3三个阶段,其中,在0到t1阶段与技术T0相重合,在t2到t3阶段与技术T2相重合。虽然不同的技术创新是不连续的,但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却出现了重合现象。如果把一项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分为出现、快速扩散和饱和三个时期,那么一项新技术一定是在上一次技术创新接近饱和时出现的,而当该项技术达到饱和期时,下一次技术创新就出现了。

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一次提高,因而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对应一个劳动生产率。在图1中,T0、T1、T2、T3和T4五次技术创新,对应着五个不同的劳动生产率A0、A1、A2、A3和A4。

正因为每次技术创新都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由于每一次技术创新扩散呈现S形,进而使不同技术创新的扩散有相互重合的时期,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就可能位于不同的技术扩散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有着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也就出现了部门内部的竞争,使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形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市场价值的形成作了明确的阐述:“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并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只有在特殊的组合下,那些在最坏条件下或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才会调节市场价值,而这种市场价值又成为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不过市场价格对同类商品来说是相同的。”“在上述关于市场价值的各个规定中我们假定,所生产的商品的量是不变的,是已定的,只是这个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的量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因此,同样数量的商品的市场价值按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这里所说的生产条件不同是指由于技术水平不同,从而劳动生产率不同。

为了更清楚地考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及市场价值的决定问题,文章在上述技术创新产业内扩散过程中进行分析。现作如下假定:

在某一产业内共有N个企业生产相同的、总量确定的一种产品,其中,第i个企业所生产的该商品数量为Yi(i=1,2,…,N)、所用的劳动量(衡量单位为小时)为Li(i=1,2,…,N);

设时期为0到t7,该产业内共有五次技术创新T0、T1、T2、T3和T4,且技术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A0

根据上述假定,有Yi=AjLi(j=0,1,…,5;i=1,2,…,N),企业i所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 ;

商品价值用劳动时间衡量,从而企业i所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市场价值;

将N个企业分为n1、n2和n3,其中,n1={1,2,…,n1}为技术创新扩散中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n2={n1+1,n1+2,…,n1+n2}为技术创新扩散中的早期大多数和晚期大多数, n3={n1+n2+1,n1+n2+2,…,N}为技术创新扩散中的落伍者,且n2>n1、n2>n3,n1、n2和n3所包含的具体企业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时期0到t3内,共有三次技术创新T0、T1、T2在扩散,且A0

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则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因素是,即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或者说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或个别价值量。在不变时,采用技术T2的创新者与早期采用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采用技术T1的早期大多数与晚期大多数的个别劳动时间及采用技术T0的落伍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市场价值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中A0

另一方面因素是和,指在高、中、低三种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量占该产业全部产量的比例。在不变时,当较高时,说明在A1生产条件下(在时期0到t3内的中等生产条件)生产的产品数量大,且处于两端的产品数量相等或近似相等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其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市场价值由其个别价值决定;当较高时,说明在较好条件A2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较大,其个别价值量调节市场价值,个别劳动时间调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较高时,说明在较坏条件A0下生产的商品占总产品的比例较大,其个别价值量调节市场价值,个别劳动时间调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综上所述,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市场价值要从马克思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差异入手,正确把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不同阐述的关系,即简单抽象规定与具体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在阐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市场价值的形成过程时,马克思分别从个别价值如何平均化为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如何围绕市场价值波动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引入技术创新产业内扩散的S形曲线,能更清晰地看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市场价值形成过程中不同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或个别劳动时间是如何通过加权平均形成市场价值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1

篇3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不同的时间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我们仿佛在一段时间里就蜕变成了个大人,懂得生活的疾苦,懂得爸妈的不易,懂得学习的重要,懂得实践的益处!!这下面就是同学们感受到的

一:挣钱的辛苦

整天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们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们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们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们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们在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打工实践的地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但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跟他们打交道,这样大家才能服从,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行。

四: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

篇4

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多样、目的各异,通过调查研究各年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不同方式、倾向,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差异,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开展不同社会实践的原因,从而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提出相关建议,正确引导各年级大学生参与适合并能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水平。

二、调查结果

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在选取实践内容上,65.35%的低年级学生选择了兴趣方面,而选择了专业方面的只有34.65%。由此可知低年级在选取实践课题时,往往会更关注自身兴趣方面的内容。反观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内容上有58.68%的同学更倾向于专业,而41.32%的同学则偏向于兴趣。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课题的选取中更关注专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专业相关性方面具有差异性,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于实践内容的选取逐步从自身兴趣向专业方面过渡。

三、结果原因分析

(1)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大学生对实践的态度是造成实践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结果如下: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十分必要,能锻炼个人能力。但锻炼个人能力的出发点在高低年级当中存在不同,低年级的同学更加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而高年级的同学则更加侧重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2)参加社会实践所需的条件。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认为“经验积累”比较重要,高年级占24.34%,远高于低年级的19.23%比例。其次是“专业素质”,高年级群体比例达25.12%,低年级只占17.78%。而对于“参与积极度”,低年级的同学以24.41%的比例远高于高年级的12.48%。由此可知,高年级群体更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和经验累积,而低年级学生对社会实践具有较大积极性。(3)社会实践的收获。高低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都有各自收获,而其中有较明显区别的是“专业需要锻炼”这一选项。高年级大学生认为专业需要锻炼的占了25.19%,而低年级则只占了4.23%。可以看出,高年级大学生较低年级大学生更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专业技能的锻炼,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这与高年级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着紧密联系。因此,高低年级大学生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收获不同将会影响其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

四、关于改善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

(1)从不同年级大学生个人角度出发。低年级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广泛尝试各种类型的工作,为以后就业岗位明确方向。但在注意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活动的计划性。高年级学生应注意实践内容的针对性,明确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学习的特长,又要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的特点,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以增强针对性,取得较好效果,为自己以后就业积累经验。(2)从学校角度出发。鉴于低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又对实践抱有极大热情,学校应对其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低年级学生人脉关系薄弱、实践经验缺乏,学校应尽可能帮忙指导组建实践团队,提供实践基地,帮助其走向实践岗位。同时学校应充分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不同时期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意义,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比赛等鼓励高年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我。(3)从社会角度出发。希望社会方面能够贡献出更多力量扶持大学生的就业实践,通过增加一些培训以及临时工作岗位,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培养其工作能力,让其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当然,社会各界应多为低年级学生提供锻炼舞台,以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参 考 文 献

篇5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其职业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分析了职业规划教育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以及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向了市场机制。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资源,而且还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真实的了解社会,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意义的。

一、新时期开展高校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阐发:

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模及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个人智力和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还包括人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其核心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最完美的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遵循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必然规律,适应了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依据: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即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这三者共同配合相互补充,同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起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实现德、智、体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紧对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规划教育要求高校开展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做到人职匹配以实现其长远的职业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目的只是要使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这种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理念、职业匹配则很少涉及,而且也很少重视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针对大学阶段职业准备期的特点来进行。首先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较高的角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素质。其次才是以实现人职匹配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就是要指导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和分析,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因此,职业规划更离不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第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评估要求个人遵循“深入”、“客观”两个原则对自己进行全而的剖析:弄清自己为人处世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情况,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跟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等的接触,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中,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并逐渐克服对别人评价的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无端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全面的自我认识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

第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而考察:(1)性格和职业匹配。职业规划需要考虑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性格有更进一步了解。(2)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根据霍兰德的“类型论”,大多数人可以被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你才能确切的知道你的兴趣类型。(3)能力和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特长息息相关。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所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等三方而的定位,明白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此方而发展;我能往什么方向发展;我可以往哪此方而发展。

第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选择阶段就是在可供考虑的职业中选择最好的,其主要是进行职业路线的选择和职业自标的设定。选择职业路线应把握四条原则: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并在保证了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最大化即择己所利。要特别注意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工作能力和发展机遇的平衡。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对社会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初步考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选择路线,设定比较科学的职业目标。

第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可行的措施。制定行动措施是落实职业目标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而的措施。它有两方而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的实施措施,也就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具体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措施,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为了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去做的事情。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充实自己,并以实现职业目标为最终目的自觉地参与一些教育和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孙庆民.关于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篇6

今年的暑假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暑假,因为这个暑假是我自己靠自己的劳动来养自己,独立的过了一个暑假。因为我在暑假有了一个打工的机会——在肯德基做服务生。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要好好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在实践中我明白了人际关系有多么的复杂,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我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

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除了培养出了我各种能力之外,还让我了解到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及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要有自信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有责任心去做到最好。

这次实践让我知道,社会和学校是不一样的。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接受各种的挑战而令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做的更好,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次实践让我知道工作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而且必须要与人们多做交流,一定要做到良好的沟通。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最好是能在社会实践中把经验与所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并且要不断的使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具体。从而令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篇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

首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虽然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依旧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和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随意性太大。具体表现在学校没有建立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机构,很多活动或由院系辅导员负责,或由学校就业办代管,相应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经验,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不愿牺牲更多的时间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其次,由于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大部分高校会成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生对企业经营机制与运营模式不了解,去了企业只会沦为廉价劳动力,并且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学生每天都疲于完成工作,在流水线上重复无聊、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对学生没有实践教育意义。而且很多企业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师傅,没有对学生进行工作原理、过程、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完全没有实现社会实践的教育价值。再次,由于学校没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很多学生会被分配到和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匹配的企业进行实习,学生所做的只是一些零散的、暂时的任务,这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起不到作用,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也相差甚远。最后,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流于形式。经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都把社会实践课列为考察课,学生暑期进行社会实践后,只需要上交一份单位盖章的实践报告,实践课成绩就能合格。即使部分学生认真进行了社会实践,也专心撰写了实践报告,学校也没有充分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甄选,对其进行专业化指导也更无从谈起,这样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自己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降低。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大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夯实基础。第二,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部分学生处理问题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不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学生毕业即能适应工作环境,获得扎实的岗位技能,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三,社会实践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社会实践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动作用,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有利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很大。大学生在积累了先进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服务经济建设、缓解社会矛盾、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意识,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的中流砥柱。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管理机构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及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以,高校导一定要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部门,制定完整、规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并将该管理工作合理分工,明确到人。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学生获得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并且要加大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积极和各企业联系,建立一种实习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完必修课知识之后,能够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机会(实习机会)。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还要对社会实践管理机构实时监督,真正的让这项工作落在实处。比如,学校可以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增设实习课程,并将毕业成绩和实习成绩挂钩。只有学校重视社会实践,学生才会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开发实践基地,巩固校企合作

学生只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是达不到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的,高校应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完善,推动课程的实用化。高校应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密切联系,为学生增加实践锻炼机会。学校如果能够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势必能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一个长效稳固的平台。学校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开发校内、外实践基地,形成大学与企业的良性循环,促使学生在实践基地中能够获得扎实的、能够为以后工作服务的实践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历练。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应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管理,学生并不是廉价劳动力,相关企业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让学生成为他们的“临时工”。只有促进学校与实践平台的良性合作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资金、技术和安全保障

学生进入实践单位势必会增加多项开支,很多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相应的经费保障。经费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学生正常、稳定地完成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要建立资金的审批和监督机制,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学生在学校一般都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技能不是很熟悉,这容易导致学生身处岗位却很茫然的情况出现,所以学校要派带队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环境,给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学校和企业还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综合考虑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在实践活动开展前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只有为学生创造和谐、安全、稳固的环境,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稳步增长。

(四)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学校要重视完善考核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学校应改革以往只检查社会实践报告与盖章情况的工作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对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对实习单位进行电话回访,将实践报告质量和期末成绩挂钩,开展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切实可行的考核途径,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结语

社会实践能力是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全面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真正培养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篇8

二、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五、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字数:3000字左右

可以抄,但是要抄得有技术点!!

范文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挣钱的辛苦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自约三十年前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各大高校均在暑期期间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起初主要是去农村地区开展实践活动,近年来,主題日益丰富,且更为贴近国家社会的主要关注问题,如“关注留守儿童”、“关注流动儿童”等。实践形式和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的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青年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真正实现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让受助群体收益是摆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依据实践项目的实施进程试从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实施、总结反馈等三个环节浅析新时期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立项

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的确立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功的首要条件,主题的确立可以依据以下几个维度来综合确立:一是每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文件通知,这是开展相关活动的主要依据,可以从中选题;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能够迅速聚焦当前社会的关注热点,有利于社会实践团队实践主题的确立更加贴近社会当前实际;三是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从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角度去做擅长的领域,有助于保障社会实践的实效。;四是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需求去开展社会实践有助于解决现实存在问题,凸显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团队的组建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是要聘期富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团队的灵魂所在,能够有效的协调指导整个实践团队的实践过程。在实践项目人员承受数、实践项目资金等各方受限的情况下,组建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执行力强的团队成员尤为重要,因此个人自愿是基础,在个人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实践项目进行一些维度的选拔,实现项目团队成员与实践项目的高度契合,同时要根据实践的项目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如采访、宣传、后勤、数据分析等等。

实践团队的资源调配上,首先是可以申请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的公益资金扶持,如“青年中国行”等项目,一方面可以对实践团队进行有力的专业化培训,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所需资金;二是可以前期自行运营一些公益创业项目进行自我的造血,通过自我造血为社会实践提供必须的资金支持;三是可以做一些社会募捐活动,募集实践活动所需的经费。

实践地的前期走访,在社会实践主题项目实施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首先是对实践地环境的了解,对实践地的交通、安全、饮食、医疗等具体情况做到熟悉;其实是实践项目内容包括对象状况的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社会实践的工作预案和实施进程;最后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突发状况制定预案。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施

实施之前,要针对实践项目做深入的剖析,对目标任务进行有机的分解,制定合理的具体实施方案,要研判各种突况,做好工作预案,购买必要的物资资料。实施过程中,如果是做调研项目的话,那么需要做好详实的调查问卷、检验检测设备等;如果是做科技、文化、卫生等知识宣传和普及的话,那么需要印发相应的宣传资料和读本;如果是关爱“留守儿童”或者“流动儿童”的话则需要配置相应的教具和部分文具等。如果是做新农村建设等主题的话,则需要准备相应的设备仪器,相关图纸等等。

要对实践团队成员进行相关主题培训,没有经过培训匆匆开展只会导致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要根据实践主题开展一系列培训,如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学、实验方法、心理辅导等等。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分工开展专门的业务培训,也可在多只时间团队中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熟练掌握相关方法和技能。最后是安全问题,在实施之前及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实践团队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制定团队的行动公约,亦可签署安全承诺书,确保实践团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推进进程与预计方案进行对比,及时纠正实践过程中的偏差;在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便于后期实践总结和反馈;在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实践团队成员的安全,做到完成实践预计目标和团队成员安全并重,及时排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完成。

要善于整合实践地当地的资源。在实践过程中,要结合项目前期做的准备,整合当地资源助力实践项目的完成,如可与实践地的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对接,可争取当地村民、居民的支持,可与在同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团队联系,共享资源等。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反馈

集中实践环节结束后,总结反馈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助于总结实践的得与失,为下一次的实践提供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聚焦社会关注度,凝聚更多的力量来解决存在问题。总结反馈主要是有一下几种方式:一是撰写总结报告,详实记录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总结得失,为今后的实践项目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支持;二是及时通过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宣传报道具体的实践过程,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高度发展,能够最及时的宣传实践的过程和成果,能够及时反映基层社会中的真实情况,聚焦更多的人来关注、解决相关问题;三是根据实际问题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并将相关方案提交政府、公益组织等相关机构,为公共管理机构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升华实践项目的成果;四是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分享会等方式让团队成员分享交流实践心得,升华实践的感悟体会,让团队成员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也可通过召开宣讲会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实践。了解实践项目,为今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

总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既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成长和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发展等带来了有力的促进,对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股清流,今后也可以不局限暑期、寒假等长假时间,实现将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段。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

作者:向杰等

    参考文献: 

[1] 陈扬.基于项目运作模式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探索[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24(8). 

[2] 曹雪亚,葛雪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J]. 科教文汇,2011(3). 

[3] 范珊珊.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年21期. 

[4] 于晓萍,刘素红,朱以财.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性与发展路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3期. 

篇10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挣钱的辛苦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