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气象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测气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测气象方法

篇1

[关键词]气象观测场 防雷 接闪器 管理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05-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气象观测中安置室外仪器设备和进行观测的场所。气象观测场中一般四周空旷,场地平坦,铺以均匀草层,围栏涂以白漆。在气象观测场中,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安置在百叶箱内。百叶箱通常为木质结构,四壁呈百叶窗式,一面为门,箱顶和箱底由高低不同的几块木板做成,以使箱内仪器免受太阳光直接照射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且使箱内外空气自由流通。箱下支架固定在气象观测场上,箱底离地面有一定高度。测定气压的气压表安装在通气而无空气流动、光线充足又不受太阳直射、气温变化小的室内。测定风向风速的仪器,其感应部分装在观测场内距地面10米高的测风杆上。测量降水量的仪器为安装在观测场内的雨量计,雨量计口离地高度一般为70厘米。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这种特殊场地要求,使其成为雷击的高发场所。因此防雷是气象观测场的设计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当前观测方法逐渐由目测发展到仪器测量,观测场内会增加很多电子设备,使得防雷的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对于地面观测场来讲,防雷一定要在设计与管理上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气象观测场的防雷设计

为了防止雷击破坏,气象观测场在设计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增加接闪器(避雷针)。在气象观测场中,高度最大的是风向风速测定仪,通常安装在距地面10米以上的测风杆上。因此风向风速测定仪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设备。通常在风向杆的顶端安装接闪杆,使电荷在接闪杆上聚集,以此承接直击雷放电。接闪杆连接的是引下线,下方与接地装置相连。接闪杆、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共同构成了防雷装置。如果风向风速测定仪的采集器安装在风杆下的机箱内,那么引下线的布置一定要与机箱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由于引下线中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如果距离机箱太近,同样可以对机箱内的电子仪器造成破坏。

雷电电流的频率非常复杂,快速通过引下线时会在周围感应出极强的电磁场。雷电流的变化非常大,造成周围电磁场的变化也很大,处在电磁场中的导体就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如果机箱到引下线距离太近,假设机箱中有一开口金属环(如图1所示),那么金属环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当 的值足够大时,会造成a、b间放电,从而损坏设备。这里 称为雷击感应过电压。如果电磁场中有一个闭合金属环,那么在金属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当 的值足够大时,可能在金属环上产生较大的热量,烧坏电子元件,此时 称为雷击感应过电流。因此,为了防止产生雷击感应过电压和雷击感应过电流,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与采集器之间必须要保证一定的距离。

由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是有限的,除风向风速测定仪外,在气象观测场的其它地方也需要安装接闪器,使整个气象观测场都处于接闪器的保护之中。

2气象观测场的防雷管理

要真正地解决防雷问题,除了在设计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注重防雷的管理。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气象观测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本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防雷方案。这种方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因业务工作需要在观测场增加临时或永久性观测设备时,尤其需要及时调整或增加本场的防雷措施。

(2)加强现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每年雷雨季节前后都应对气象观测场中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历年的检测报告应存档。在检测过程中,要认真查看设备的接地情况,检查连接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引下线是否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从国家层面讲,完善雷电检测体系,建立雷电灾害预警机制,有利于提升防雷工作的主动性,增强防雷效果。

3结语

气象观测场在气象观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结构和位置独特,气象观测场较容易遭受雷击。通过采取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措施,雷击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因此,气象观测站一定要重视防雷的设计与管理,确保气象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肖斌.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防雷策略[J]. 中国房地产业, 2012(11): 460.

[2]韩秀兰. 气象观测场防雷设计与施工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J]. 管理观察, 2014(24): 105-106.

篇2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处理;数据文件;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P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57-02

气象观测所得到的数据是制作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基础资料,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质量[1-2],然而资料质量受到观测仪器、观测技术、测站位置、观测时间等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综合观测系统的推进和气象服务的高标准要求,特别是区域站网的建设和应用,尤其是中国气象局对数据文件质量控制严格要求。如何进行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是新形势下气象资料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1]。目前,国家级自动站实现自动观测气象要素有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地温、风向、风速;人工观测气象要素包括云、能、天。该文从人工及计算机方面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文件、J文件质量控制方法。

1 A文件

缺测记录处理一般原则:首先是用整点前10 min记录代替,其次再用整点后10 min记录代替,再就是用人工观测值代替,最后才是内插,否则作缺测处理。

1.1 封面

先与前一个月封面比校,重点检查有无迁站等变化项目否;地理环境必有,且2个以上要用“;”分开,注意风按照规范要求距地高度10~12 m,距平台高度应为6~8 m,总高度不少于10 m;在A文件中注意看首行参数有无错误,质量控制指示码及气压、风高度等各要素项目标识有无错误,如有人工和自动,则应为1。

1.2 降水上、下跨问题

这是新入手的质量控制员最易忽视的,尤其体现在下跨降水为0 mm,这也是软件审核不出需要人工注意地方,在各类比赛中未给出下跨量但要注意当月最后一天雨持续到20:00要提出该疑问;上跨降水日期,降水量与上月报表仔细校对。

1.3 天气现象栏

先看25个摘要栏,重要、罕见天气现象一目了然,然后重点是加强对其预审。在A文件中天气现象“…”应为3个空格,其他连接符为1个空格,不能出现“-”连接符号。雷暴要看是否漏记方位,且方位只能是八方位,不能出现SSW、ESE、WSW、WNW等;中间方位是否漏记;转入次日方向与前日方向是否符合要求,在这里人工重点审核是转入次日后的终止方向,不允许和前日开始方向相同,即不允许出现回头雷。因闪电在《规范》中定义“只见闪电而不闻雷声”,故要审核闪电是否为不应记录现象。冰雹记录是否写入纪要栏,且最大直径与最大平均重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视程障碍现象雾之前应有轻雾,若是转入第2天的,则为雾之后应有轻雾;浮尘有无漏记时间或只出现几分钟,转入第2天时也需人工审核;按规定需记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是否遗漏最小能见度。固态降水之雪、霰、米雪、冰粒、结冰、霜等应在较低温度时才出现,看有无在温度较高时误记;且固态降水(除雨夹雪外)不能形成雨淞;另积雪容易忽视的是8:00后形成的遗漏备注,以上均需人工仔细审核。降水现象、特殊天气现象与云状配合是否符合规定,如雨、毛毛雨、雷暴出现时降水云层为规范规定的云类,且还可以结合气簿-1注意连续性降水其对应的云状。天气现象中大风的出现时间要早于等于极大风速时间。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要看是否应出现,以及其转入次日顺序,如雨终止时间为7:44,若能见度低于10.0 km则后面要接视程障碍现象,这个是容易遗漏且机审难以判断出的问题。

1.4 备注栏及其他

(1)台站变动、新增观测要素、障碍物、所属机构、观测时制、迁站对比观测是否应在相应位置,如某站由一般站改为基本站,则变动后之日应在“台站级别”即03项中作相应修改。

(2)启用、停用某项观测要素是否表述完整。如从某日停用雨量传感器,要修改A文件相应项目标识和质量控制码段,如停用雨量传感器,其项目标识应为“0”,质量控制码段也相应修改。

(3)迁站对比根据当月及上月报表可以判断其在原址的方向,是否误记。

定时观测4次站,其观测时间为“10/04/02;08;14;20”和“10/24/24小时连续观测”;观测时次项应为“11/守班=”,若为基准站24次观测,在A文件中应体现为“10/24/逐时观测”。

1.5 天气气候概况栏与纪要

气候概况栏其各项数据统计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各项目位置正确与否,如长期连阴雨写到正确应写到此为止03项,误记到04项等。天气现象栏记有冰雹而纪要栏却无记录,尤其是未达称重标准却有重量记录,这也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纪要栏其他各项标识与其文字说明正确与否。高山积雪备注按要求应写本月内日期,不必跨月备注。

1.6 降水

定时与自记降水每天比较,并非完全一致而是有差别,因目前自记是采用自动观测,而定时则是为人工观测,且差别判定方法是10.0 mm及以内差值为0.4 mm,超过10.0 mm降水则差值控制在4%以内,若差别过大,则要仔细查找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记录进行处理,如确系自动站仪器故障,则自动观测降水可用人工虹吸雨量计替代。分钟降水与小时降水不一致处理情况分以下几种,并且要与备注相结合,首先若为人工虹吸雨量计代,则允许出现小时降水有记录而分钟降水缺测情况;若为人工定时代,则小时、分钟降水缺测都允许;在无任何备注情况下出现该记录则为疑误记录。

1.7 风

在风的记录中,注意查看极大风速达到或超过17.0 m/s而天气现象栏却漏记大风现象。2 min与10 min风用人工代时处理,用EL型电接风记录器代替时小数位只能是0、3、7;缺测时日平均4次与24次互代也要备注问题,或1 d内有6次及以上作缺测处理且极值应从实有记录中挑取。极大、最大风向风速若出现在整点,与整点风向是否一致,否则应为错误记录。在风的统计中,如某风向全月没有,则要仔细分析如对照人工站报表,分析是否为仪器损坏导致某一方位风向长时间缺测,或风速长时间为静风则要判断是否风已冻结。

1.8 电线积冰

一次电线积冰过程是否有2次记录,如天气现象栏雨淞从4日持续到6日,则只应有1次记录。电线积冰直径必须大于等于厚度,且雨淞、雾淞达到规定直径有无称重记录。电线积冰的温度不能低于当日气温最低。雨淞、雾淞在簿表格式中只能是5648、0048、5600,在各类业务比赛中直接录入4800,则以报表显示的方式判断不了该错误,一定要用记事本打开看。

1.9 雪深(雪压)和蒸发

应测雪压时却遗漏,且雪深大于等于5 cm,在A文件中雪压栏应为“///”。《地面气象规范》规范,“台站四周有积雪,但观测站附近因故无”,故有积雪不一定有量,积雪是随有随记,而雪深只在8:00、14:00、20:00测定,因此有量当日必有积雪。结合上月及本月报表文件备注看大、小型蒸发位置写错没有,则相应的质量控制码也要作应修改。针对蒸发结冰问题,小型蒸发不能记结冰“B”,规范规定必须要秤称重,而大型蒸发可以记“B”符号,但注意不能跨月,溶冰后测得其值是结冰后这段时间的累计值,比平常有差别,若无结冰期而值有显著变化者,则要结合前后几天蒸发及选类似天气作比较,判定数据正常否然后按照疑误记录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蒸发记结冰时,天气现象栏一般应有结冰符号,相应温度也较低。

1.10 日照

在A文件中日出至日落时间无日照应为“00”,日落至日出应为“NN”,这里需要注意某站某月每天的NN和00并不一致,因每天日出时间并不一致,可能跨整点,如1日日出0547,17日日出0601,那前者5:00~6:00应为“00”,后者5:00~6:00应为“NN”。且在日出日落期间每天横看检查日照数据整点无云无记录者,或迹线前面几小时一直为1.0 h而后突然中断,或错位向前或向后移了几小时。以小时为单位竖看检查日照计有无安装问题,如全月11:00—12:00均为0.9 h,则很可能仪器安装不符合规定要求。日照缺测时应注意在备注栏备注其百分率统计方法。

1.11 地温及冻土

地温记录每天进行查看,缺测内插均要作相应备注,且应备注4次与24次平均统计方法,两者其一缺测时可以互代。地温、气温、草温极端值,一般天气条件下地面最低低于气温最低,若为显著反常,则要仔细分析原因,例在降温天气下则可能出现气温低于地温。当地温有缺测时,则应从实有记录和人工记录中挑,若全天自动观测地温缺测时,相应地面温度、草面温度(雪面)极值作缺测处理。有冻土时,一般应注意地面温度应小于0 ℃,除非地面解冻冻土深度为0 cm时。

1.12 气压、温度、湿度

全月海平面气压是否有遗漏,或者海平面气压有却某时次缺测的应仔细判定。若用人工观测气压表代替要备注:自动站气压用经高度差订正后的本站气压代替。温、湿度注意不正常记录处理要按照技术解答1号文件执行,尤其注意冬季湿球溶冰不当情况下记录的处理。

2 J文件

首先也是必须先看首行参数,可以对照A文件首行参数检查。在J文件中跳变或缺测1 min目前按照各类文件精神还不能内插,且A文件内插处理后的值,不能代替J文件中整点00分的值注意某一段值是否异常,检查稍长一段时间的数据以判定该段记录正常否。按照中国气象局“气测函〔2005〕227号”文件精神,J文件降水判定为滞后降水在2 h以内且量在0.1、0.2、0.3 mm,可以加至那分钟那小时,否则,不为滞后降水的要删除且都要备注。自动观测降水启用当,还要在J文件中“降水”项目打上对勾,即首行参数中降水标识应为“1”,再检查A文件中相对应J文件滞后降水处理没有,必须人工处理J文件。风不正常情况下也要分析J 文件,且不正常该时段其风向风速要作缺测。

3 结语

在地面观测工作中,只要观测员严格遵守各项规范及技术规定,严格执行记录处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一般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质量控制员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月观测记录质量检查方法和内容,再结合当地天气气候正确设置本台站OSSMO软件的审核规则库,设置时注意:尺度过宽容易出现疑误记录漏审,过窄正确记录也被列入疑问。然后再按照规范中疑误记录处理方法,结合记录处理一般原则,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保持资料序列完整及统计结果更符合要求[3-5]。

4 参考文献

[1] 熊安元.北欧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J].气象科技,2003,31(5):314-320.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 观测报表 编制

中图分类号:P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52-02

1国内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及现状

地面气象观测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工作内容的作用是观测地面、然后编制报表,最终目的是气象情报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初始资料和技术保障。根据用途和目的上的差异可以讲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专项观测、专业观测、天气观测以及气候观测等。观测项目涉及与大气相关的几乎所有方面,比如:大气压力、空气湿度、地表温度、空气温度、空气能见度、雨雪、日照、冰冻等各种天气现象。以前由于技术的落后,致使很多工作都处于初始阶段,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耳目的感官观察、判定一些大气现象,比如空气以及地面的冷、暖、潮、湿等,这样非常普遍的测量手段各地区都有太大差异,也制约着气象观测的整体提升,一方面是测量数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类似大气压力之类的数据无法测得。

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发展之下,新的气象探测仪器也应运而生。目前我国范围内利用无线电探空仪、气象飞机、气象卫星、测风气球等组建起气象台站网,已实现全范围全天候的气象观测。技术的改进为我们进行高难度、全天候的气象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地面气象观测报表制作的注意事项

伴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普及、观测技术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以及观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进步等,我国目前的地面气象观测日益健全,观测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普及,办公自动化的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制定也有巨大变化,制作电子报表代替了以往由观测人员手工编制的报表。技术上的发展变化,对旧的处理记录数据、编制报表的方法等方面无不提出很过质疑之处如有的为了易于操作处理,合理简化存在可疑性的记录以及观测残缺的记录,还有一些为了简化而刻意删除一些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规定,以便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此外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记录处理方法和统计时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为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提供最原始的数据记录。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和手工制作报表相比,制作电子气象观测报表无不显得更便捷、准确。但是我国目前的电子气象观测报表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其应用尚有很多欠缺之处。为了能够合理的发挥电子气象观测报表的功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报表填制过程中的细枝末节:

(1)在填写报表封面和封底文件时,要做到细致认真,比如按月更正传输时期,完整填写封底的气候概况一栏。

(2)在云量记录时,要根据需要在对应表格中填写日照时数。一般而言,当观测记录上的云量是高云或者为0时,则需填写对应时间的日照时数。因为只有在云量记录为低云、漫天中云或者云量在9成左右时,日照时间才是0。再比如,因不准确的安装日照计,便会出现记录数据上的上午线长,下午线短;者上午线短,下午线长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记录中的错误数值进行标注核实,然后及时更正。

3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

3.1 参数设置

基本参数包含着人工观测方式、自动观测方式、不同观测站相差异的具体参数等诸多方面的规定。为了保障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应及时有规则的对地面测报软件中的参数进行修改设置。在基本参数和B文件的转换过程中,为确保其相符性,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特定情况,定时定期变动观测项目,例如每年在年初改动雨量参数;在初雪前修改相关参数以及参数下的观测项目,取消“自记降水”,这样地面测报软件中的“雨量”项目便会相应的变成灰色。以假设本台站出现问题,借以指出应对措施。

(2)对地面数据的审核中,首先确保地面审核规则库的审核参数设置合理,如若尺度过窄便会出现多余的审核信息,而过宽则会致使有些数据的漏审,除此之外人工对错误信息的忽略等都是科学审核造成一定的不利因素。

3.2 数据处理

在气象报测中对搜集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还简化或者删除一些实用性小以及处理复杂的记录数据,确保文件处理的快捷高效。对于一些特殊的气象现象在报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指出,订正相对稳定误差值的疑误记录。对于因仪器故障而引起的缺测漏测,可以采用相类似的以往记录替换补充。

当地面温度出现错误记录时,因为气温和地温之间的紧密相关性,可以参考天气现象、日照及气温变化进行预测得出相应数据。另外还可以和相邻气象台的测量数据相对比,并进行核实,发现确有误差,让气象台预审员进行参考记录的数据再度检查核对。某些异常值有可能是特殊天气现象造成的,并非测量仪器或者认为失误,异常值会造成对数据的误读,但它也有其可存在性,这便要求气象工作人员在文件处理时具体研究分析,结合相对应的天气现象、日照、湿度等因素进行判别,以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完善文件处理工作。

3.3 文件的审核

在提交A文件和J文件前注重对文件数据的审核。要素值显示表格中,首列固定列为日时数,首行固定行是分钟数,其中的“时”标识是在该时次上记录的记录。因为在地面气象观测软件中忽略对比A文件中的天气现象的降水起止时间和J文件降水量及降水起止时间,因此J文件中常出现降水量不符合对应的天气现象,在处理这种不符合时,需要人工校对分钟降水量和降水起止时间的一致性。又或者借用专用质量控制软件dmsh.exe来查错。当缺少对分钟数据的测量时,应从邻近气象站导入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中的数据,获取RTD文件进行恢复。

3.4 加强测报工作

测报人员是测报工作的实施者,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基层测报站的各项制度不仅掌握、运用好气象测报的观测技术和业务技术,同时还应会熟练操作数据观测流程的每个具体环节。在观测工作中刻苦学习,高速高效运用新的检测仪器,对观测仪器的各种突发或常有故障及其应对措施有及时的处理能力,以减少错误的记录。在排除相关故障之后,分析所记录的气象数据是否符合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及时找出导致错误的因素并作及时的修改。及时认真总结经验,做好气象测报报表编制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地面气象观测时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工作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前天提。在当前,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应对症下药,注重对基层台站进行技术指导,工作方法、工作经验教育等。如果说地面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那么编制气象报表便是基础中的关键。现代化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应该具备的不仅仅只是掌握足够多的观测知识,而且还应该熟练使用好不断更新换代的现代化气象设备,为地面气象观测赋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 韩玉江,王庆莉.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的预审[J].陕西气象,2009(01).

[2] 赵芳文,李彦彪.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文件的自动生成[J].辽宁气象,2010(03).

[3] 苏运芳,李忠波,周小春,等.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

篇4

关键词:房地产 项目管理 对策

0 引言

在当今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房地产业己成为经济繁荣的基本支撑点,是为生产乃至整个社会活动提供基础性条件的重要产业。而房地产项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到各环节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完成项目,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 项目管理概述

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链很长。房地产项目一般划分为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收尾阶段四个阶段。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作为管理主体,是整个建设项目决策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组织者,对工程建设项目要负总责。

1.1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 通过加大对阶段性“里程碑”或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的控制力度,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柔性的(可变化的)、创造性的工作;是有寿命周期(包括确定需求;项目选择;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评价和项目结束)的一项工作;项目管理就是要确保在时间、经费和性能指标三项限制条件下,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项目任务。

1.2 项目成本、质量、时间管理对项目成败的决定性意义

1.2.1 项目成本管理述。成本管理是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管理过程。其任务包括:资源规划,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可采用的管理工具包括:成本估算技术,参数模型法,S曲线法,生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和资本预算技术等。合理地安排项目时间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它的目的是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1.2.2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主要任务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首先房地产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连续的与前后都有关联的行为,即是在验证了前一过程的质量以后,才会开始进行下一个过程。其次是项目质量管理检验标准及各阶段质量状态的统一性。

2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通病及分析

2.1 可行性研究缺乏,投资决策仓促盲目。可行性研究是在工程项目决策前,进行财务与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它是开发商在开工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是否可行,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可行性研究工作得不到重视,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商品房空置面积上升,商业用房空置问题突出;户型单一、户型偏大影响销售或片面追求小户型造成公摊加大、成本偏高;设计文件供应迟缓、变更多等。

2.2 设计监理缺失。由于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造成在在项目的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合理的设计招标程序,忽视设计对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性,设计监理缺失,文档资料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等。

2.3 项目运行过程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项目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失控。项目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项目管理的失控,如项目工程进度失控,延期交房普遍;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不力,管理费用过高及不可预见费用超出预期。

2.4 项目管理概念的狭隘与局限,导致项目运作成本过高、房地产交易纠纷不断。对于项目工程现场管理以外的工作,如项目的前期策划、销售工作、客服、融资与资金运用等等。融资手段的单一及资金运作计划水平低下导致资金运作成本偏高,直接影响了项目最终收益。另外销售工作与客服管理水平低下导致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纠纷不断。转贴于

2.5 物业服务不到位 物业服务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就是售后服务,物业管理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迅速膨胀过程中,最忽略的地方,也是导致企业品牌不容易建立和保持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未能积极处理售买双方的关系,售后维修不及时,配套设施不到位等。

3 我国房地产公司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项目前期开发管理 项目前期研究分析工作一般包括:投资机会寻找与筛选、市场调研、市场定位、项目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及投资决策分析。

3.2 重视项目规划设计 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就成为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开发建设质量、投资的回报和效益。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立足于技术定位,从安全、功能、标准和经济方面全面权衡。充分考虑地块特征、户型、面积、建筑风格、环境、拟销售价格、单套住房销售总价、项目定位后的目标客户承受能力等方面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项目经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与设计单位进行密切的深层次的合作;另一方面,重视设计对投资控制的影响。真正对投资控制有影响的是设计阶段,因此项目管理中对设计阶段概算及施工图预算编制要求全面准确,力求不漏项、不留缺口,并要考虑足够的各种浮动因素。

3.3 房地产开发的过程控制 项目控制技术一般包括: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两方面的内容。

3.3.1 质量管理 质量对于任何产品都是至关重要的。重视事前质量策划,明确质量目标。所谓质量策划,就是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传统的项目质量管理,都集中在材料的甄别、施工过程的错漏等等。质量,不再是不出错,而是在资金使用的限制下,达到最好的使用标准。制定了好的标准也能为合同的签订及索赔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以人为本,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最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检验。

3.3.2 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降低资金成本。首先,加强现金管理,制定合理的现金使用计划,压缩现金库存与现金的使用量。其次,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快收回赊销账款,减少企业坏账损失风险。②控制工程成本。首先,做好评估阶段。这既是企业决策层进行开发项目决策的依据,也是进行成本、销售、利润控制和分析的依据;再次,设计阶段。第一,引入竞争机制。争取多个设计单位投标,第二,实行设计审核。第三,建立奖惩制度。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或者第三方,施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加强和完善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的管理包括现场签证的办理和审查两个阶段。

3.4 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后期的项目管理 ①项目物业管理。提供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有利于树立开发商的形象、加快其市场销售速度,而且有利于维护房屋购买者的利益,确实达到物业保值增值的目的。积极与物业管理公司沟通,充分考虑小区内物业管理所需配备的设备以及管理用房等。②营销在当前房地产项目开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定位准确,正确把握营销理念。

首先,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其次,加强产品市场推广;项目经理通过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定位对客户进行跟踪分析,并在楼盘销售过程中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营销方案。

4 结语

论文结合现行房地产开发建设运行模式,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病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营销及交付使用的各阶段的项目管理内容及工作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建议对大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阳波.中国房地产项目阶段划分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03.

篇5

在矿山测量中,常应用悬挂钢丝垂线的方法将地面的坐标和方位传递到井下,这种测量工作称为立井几何定向,常用的几何定向分为一井定向和两井定向,一井定向常用连接三角形法。

连接三角形法的原理如图1(a)所示。

一井定向的实质是在井上下的连接点C与C′安置仪器,将已知边的方位角通过ABC和ABC′的公共边AB传递到井下,AB起到连接上下两个平面的作用。由于连接三角形的特殊性,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对边长abc(a′b′c′)、内角αβγ(α′β′γ′)及外业测量和内业解算都有严格要求,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b)所示。

在采区测量中对精度的要求没有一井定向的精度高,并且一井定向准备和测量时间长,因现场条件制约往往满足不了延伸三角形最有利的连接图形条件。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只保证必要的精度即可。可应用一井定向的思维,采取简易可行的测量措施达到联系测量的目的。

2、采区测量方法简介及改进

采区联系测量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单垂球切线法②斜线辅助垂球法③牵制垂球法。以下对其原理简单介绍。【1】

单垂球切线法原理如图2(a)所示。

在急倾斜巷道,无法采用双钢丝垂线法实施联系测量,应用转化的思想,将连接三角形的一根钢丝固定到已知连接点C′上使未知元素转化成已知元素,简化未知量,同时再应用“以曲代直”的思想,使钢丝C′MNPC的一侧与OO′相切(接触但无力的作用),C′O′、O′O和CO达到共面的目的,在C′点设站,通过实测∠D′C′O′由已知方位角αD′C′求得αC′O′再在C点设站由αC′O′=αCO实测∠DCO可推得αDC,再量取垂线O′O、C′O′和CO长度,即可传递高程和坐标。

由于切线段数目过多会影响测量的精度,为提高精度,对上面的措施进行改进,减少切线段数目,也可采用“以斜代直”的思路,使AB和OO′相切,直接在A、B点设站,传递已知边的方位角,并量出水平距离(如图2(b)所示)。然后用钢尺量出高度,求出高程即可完成两水平的联系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保持垂线O′O的静止,对提高精度起重要作用。

斜线辅助垂球法如图3所示。

在上下两平巷间用钢丝拉紧一条斜线A′B在A′点和斜线的适当位置A点各挂一个垂球,使其处于自由悬挂并静止状态。此时斜线和两垂球线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在上下平巷的C′点和C点安置经纬仪进行连接三角形测量,由于ab和a′b′的方位角相同,即可将方位角传递至上平巷。为了传递坐标和高程,可用半圆仪测斜线A′B的倾角,丈量b b′的长度及仪器高。

由于半圆仪的测斜线倾角的精度比较低,一般估读到1°,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对角度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可在C点安置全站仪,量取仪器高,利用自由设站的原理,建立任意坐标系,求出CD之间的距离,后视D点,在点a、b上放置反射片,采集点的坐标,量取Aa的长度,得到A点坐标,利用autoCAD图解,即可求出斜线b b′的倾角,再量取斜线b b′长度,即可精确测出两水平的段高。为提高精度可适当将仪器安置在离巷道上山口较远的地方。

还可以直接量取Aa、ab、Ab的长度,通过解算三角形,求出斜线b b′的倾角。

斜线牵制垂球法如图4所示。

在上下两水平的测站C′点和C点拉一斜线,固定A点处的线绳AO′,在B点悬挂一垂球P并调整其位置成自由悬挂状态,使平面C′O′A和平面CPB在同一竖直面内。则方位角αC′O′=αBC,量出C′A和CB的距离,同时半圆仪测出斜线AB的倾角,就可传递坐标和高程。

为提高精度,也可采用上述全站仪设站的方法,在平面C′O′A和平面CPB内自由设站,建立任意坐标系,在直线AB、BP、BC上各取两点(可取B点和其它三点),通过autoCAD作图即可精确求出斜线AB的倾角,再精确丈量C′A、AB的长度,实测直线C′A的竖直角,即可解算高程,传递坐标。

3、采区测量方法与一井定向关联的探讨及思考

一井定向的应用前提是立井定向,而在采区常用的联系方式为竖直巷道,倾斜、急倾斜巷道,盲斜巷道和弯曲巷道,无法直接应用一井定向的测量方式。由于竖直巷道,倾斜、急倾斜巷道和弯曲巷道的倾角较大,在无弯管目镜的情况下,用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的竖直角观测超过45°后,人眼就很难通过目镜看清目标,观测极为不便,利用上述几种改进的方法,可将问题轻松解决,并保持必要的精度。

由此通过对上述几种测量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采区测量中要对一井定向的思路进行转化,转化的思想可归纳为:①将一井定向的平面连接三角形转换成竖直面内的连接三角形,并使“未知元素”向“已知元素”靠近或转化,以减少未知量;②利用“以斜代直”或“以曲代直”的方法,将原来的连接三角形转化成一根斜线或一根折线,将水平面的连接三角形转换到竖直面内;③寻找公共边和公共面,利用共面性进行转化,传递公共面内的公共方位角,这是因为测量的水平角都是两面角;④化繁为简,减少计算量(如平差计算)和观测量(如一井定向中必要的测回数和必须的连接条件和观测条件),从而减少人力和物力,但仍能达到必要的精度。

篇6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地面自动气象站的大规模普及,气象观测的数据来源越来越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观测资料质量上的问题。气象观测点所处的环境、气象观测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观测人员的资料处理能力是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如何在这3个关键的控制点上来寻求突破,提高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已经成为气象工作中面临的1个主要问题,对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涉及到的内容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地面气象站的基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传输,主要包括地面观测月资料的编制、观测软件在资料处理中的运用以及人机结合对观测资料进行预审等方面。一些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质量处理还包括基础台账自动气象数据日监控和预审、多线程实时气象资料处理、不定时系统自动气象资料处理和台账基础参数的录入与审核等内容。

2 影响气象观测资料质量的因素

2.1 地面气象站的技术水平

在气象观测中,地面的自动气象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观测资料的质量影响也最大。因此,地面气象站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地面气象站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算法要求。功能要求是要求气象观测站能够满足气象观测的需要;性能要求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包括物理、电气、环境等方面;算法要求是要求将自动气象站观测到的气象资料来转化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气象资料的方法。

2.2 站址的选择以及自动气象站的选择

气象观测站台的选择对于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小气象观测站对观测资料的影响,需对站址和自动气象站进行慎重选择。站址的选择应当考虑到观测资料的需要,而自动气象站的安装对于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对自动气象站进行严格的技术监测。

2.3 自动气象站网络运行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自动气象站通过网络级别上的监控来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把关。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受到网络运行性能的影响。利用网络对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性能进行监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网络性能是否良好也是影响观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措施

3.1 推进地面气象自动预报

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处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观测设备运行的情况。因此,要集中资源来大力发展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可以把传统的人工测报的复杂观测流程大幅简化,利用电子自动测报,并且缩短了气象数据观测的时间跨度,实现了观测数据的电子传输,同时也减小了观测过程中的数据误差。此外,目前使用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很好的人机结合,既解决了人工观测不准确的问题,也解决了电脑不能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的判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观测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3.2 加强台站级控制

气象观测的基础数据资料都是来源于观测站,因此在观测站级别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在进行观测站级别的质量控制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的优势,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台站级别的质量控制是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部分,因此在质量控制的设计方案中要充分重视基层的气象观测站的质量控制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质量的控制和监管,如果发现数据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3.3 分层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在进行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时,可以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和台站级3个不同的级别来进行。每个层级的部门采用不同的措施来对气象观测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使每个层级的质量控制工作都得以有效的进行,进而提升整体的质量控制水平。

3.4 加强对观测站仪器性能的监管

观测站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气象观测数据有效性的保证。根据经验,气象自动观测站的仪器产生的校准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气象资料观测数据的误差,影响了观测的质量。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观测仪器的性能检测,制定出详细的质量监管流程,对仪器进行定期的保养,减小因仪器问题产生的观测误差。

3.5 突出人机结合中人的作用

人机结合处理气象资料观测数据目前已经十分常见,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仪器自动测报数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要进行必要的人工检查,这就对观测站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观测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探索人机结合的新模式,突出人机结合中人的主体作用。

3.6 控制措施多元化

目前在我国,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处理控制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实际的经验。因此,在进行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工作时要集思广益,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上加以创新,同时,融合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来建立起气象观测数据的数据库,采用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4 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进行气象预报的基础数据,其质量对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的体系建设,利用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我国的气象预报以及国家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参考文献

[1] 严杜娟.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12):120.

[2] 叶兴荣.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06):184+186.

[3] 任芝花,熊安元.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的研制[J].气象,2007(01):19-24.

[4] 任芝花,熊安元,邹凤玲.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7(04):516-523.

[5] 祝铭,徐正芬,王法清.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3(11):197-199.

篇7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61-01

地面气象观测是对地面气象进行观测,从而希望获得更准确和更有代表性的气象记录。目前,气象观测主要有目测和借助仪器测量两种方法,其中常用的仪器测量。但当前气象观测仪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导致气象观测不够准确,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下文将对地面气象观测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地面气象观测的概述

1.地面气象观测的涵义

地面观测是指在地面观测平台上,借助仪器和目力测量和观察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方法和技术。而地面气象观测是用凭借仪器和目力对近地面的大气情况进行持续不断的观测。其中主要观测的天气现象有:大气压力、地表温度、空气温度、降水量、蒸发量、日照、积雪等等。高空气象观测顾名思义就是观察和测定大气高空中的气象状况。其主要是对空气湿度、温度、风和气压进行观测。

2.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历程

气象观测中起步最早、最常见的是地面气象观测。在气象仪器出现之前,完全是靠目力和感觉对气象进行判断。到19世纪末,气象观测站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而发展,出现了系统的气象台站网。之后,随着气象仪器的创新发展和气象技术的不断更新,气象观测向着自动化遥控的方向发展。

3.地面气象观测的类别

地面气象观测主要分为气候观测、天气观测、专项观测和专业观测等等。

(1)气候观测

气候观测主要是指为研究气候而进行观测不断积累资料。而观测时次和项目各国各不相同,我国的观测时次与天气观测相一致,项目和天气观测相似,此外,还增加观测项目,如日照时数、蒸发量、各层土壤温度和积雪等等。

(2)天气观测

天气观测主要是指对天气进行观测,从而提供气象信息,进而对天气进行分析和形成天气预报。按其作用主要分为三种:基本天气观测、补充天气观测和辅助天气观测。其中基本天气观测是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对观测时次和项目的规定进行测量,提供气象资料,从而根据气象资料绘制地面天气图。主要的观测项目有:气压、湿度、气温、云况、风向、风速、降水量和地面情况等等。如果是海上船舶天气观测还需要测量船速、船向、波浪方向、浪高、海水温度和海上出现的特殊状况等等。然后将观测结果编成电码,在规定时次的正点后十分钟内发出情报。辅助天气观测是指为绘制辅助天气图而进行观测提供气象情报。观察时间为北京时间的11、17、23、05时。补充天气观测是指在上述两种观测的时间之间而进行的观测,目的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或是为了某些特殊要求。因此,其观测时次和相关根据需要而定。

(3)专项观测

专项观测是指借助专门的设备对大气污染、臭氧、云雾物理、天电等进行观测。其中观测项目、方法、时间和设备,根据需要而进行选择。

(4)专业观测

专业观测是指为满足专业需要而进行测量,如林业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和水文气象观测等等。因此,其观测时间、项目、次数各不相同,与观测对象相关联。如航空气象观测则主要是对能见度、低层风向风速、雷暴等天气现象进行观测,而水文气象观测重点观测降水量和蒸发量。

二、地面气象观测的影响因素

1.温度表液柱中断

地面气象观测被动式感应器包括温度表、雨量器和气压表,温度表经常出现的故障是液柱的中断,解决办法主要是手甩法、撞击法、加热法等等。其中撞击法是解决液柱中断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2.夏季蒸发量记录不真实

夏季降水多且频繁,大量的降水会导致蒸发器中的水溢出,或是雨过大致使蒸发皿中的水流出,结果导致关于蒸发量的记录不真实。该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蒸发器旁边放置一个盛纳较多水的广口瓶,并且盖紧瓶口,同时中间穿插一根试管,然后利用橡胶管和蒸发器的倒水嘴相连,出现大量的降水时,蒸发量中的水会通过管流向广口瓶,水不再溢出。

3.日照纸造成日照记录缺测

在给日照纸涂药时,如果不留意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换纸困难,导致日照缺测。加之有些未将洞孔除掉,也会导致记录缺测。解决办法是确保日照纸的涂药质量并进行感光试验,同时仔细检查涂药面正确与否,并且要确保换的纸正确。

4.虹吸雨量器问题

虹吸雨量器由于某些原因,如摩擦等会导致滴水划平线或是突跳等。解决办法是:要检查虹吸管是否漏气,同时保证虹吸管的清洁和正常。

三、做好地面气象观测的措施

1.强化地面气象观测意识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枯燥且繁琐,同时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想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观测员要重视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意识,同时还要实事求是;其次,观测员还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等等;最后,气象部门领导要关心工人疾苦,关心其生活,培养观测员甘于奉献、用于吃苦的精神作风,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保证观测仪器的质量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观测员管理好观测仪器,不要因为仪器损坏而影响观测工作。各级部门要各司其职,首先严把仪器质量关,不能使用质量有问题的仪器;其次,要对仪器进行开包验收;再次,做好仪器的保管工作。

3.掌握天气规律,有利于提高观测质量和水平

天气复杂多变,因此,为更好地进行气象观测,需要根据复杂天气情况来规范观测过程。同时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需要清楚了解某种特定天气的状况,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观测,有利于提高观测质量和水平。

4.提高观测技术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成效与技术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多进行技术交流,正确理解对技术的规定,同时还要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此外,还要注重将计算机技术与观测知识相结合,努力符合现代设备的要求。

5.提高观测员的心理素质

新观测员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常出现心理紧张的问题,同时老观测员要帮助新观测员,帮助其克服紧张的心理;而对于老观测员,如果仪器设备或是工作运行等发生变化,一方面观测站应该对其进行培训、学习,使其明确其变化;另一方面,老观测员要积极适应变化,积极转变心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操作起来比较难,因此,本文对地面气象观测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其观测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春燕:《浅议地面气象观测的几个要素》[J],《科技与企业》,2011 年第11期.

[2] 刘丽秋、李明哲:《夏季地面气象观测注意事项》[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年第6期.

篇8

[关键词]气象站 地面测报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36-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测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气象测报准确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地面气象测报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地面气象测报常见故障及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积极开展地面气象测报应急事件的预防工作,是保障地面测报效果及准确性的基础,也是促进地面测报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

1加强观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守班期间,每小时应对当前时次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值班员要及时处理野值、数据丢失、缺测、极值与正点值矛盾等问题。采用“内插、替换”等正确的处理方法,对缺测或数据值异常的项目及时进行人工观测代替,按规定输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相应要素栏形成上传数据文件。需要替换时,应先考虑用正点前10min内数据,其次是正点后10min数据,最后才考虑用人工观测数据替代。此外,经判断认为正确的疑误报警数据,也应质控保存。自动站运行正常时,也会出现滞后降水、气候超极限值等需要人为去判断处理的情况。

修改日极值之前,应检查相应时次的数据是否正确,当在“正点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了定时数据,软件会自动统计正确的日极值。不宜直接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因为虽然在此修改保存的日极值有保存在B文件内,但当重新进入该日数据维护界面时,系统会根据观测资料重新统计日极值,覆盖原来保存的日极值。

2规范和统一观测方法

如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观测方法的规范和统一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资料的重要保证,对开展作物发育期预报、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情报、预报,定量评价等专题服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气象观测存在突出的问题是作物观测中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调查统计不规范、作物乳熟期密度增加测点理解不准确及田间工作项目的记载不全等。土壤水分观测中干土层及渗透深度的观测不及时或漏测造成记录的不完整。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气象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开展决策服务的根本,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格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保持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要严格执行《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及时纠正农业气象审核工作中提出的疑误,提高观测的规范性,资料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的决策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观测中,要按现有《规范》要求操作,农业气象观测的项目多,人工经验判断多。

因此,观测员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承担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任务。此外,还需完善规范,细化操作。各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使得各个观测站点的实际操作存在差异性。各观测站点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统一操作标准,把汇编问题解答,列入本站点的《观测员手册》中。

为真正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要加大对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培训起到实效。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要具备基本的气象知识及农学知识,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观测进行业务骨干的新业务、新技术培训。

3建立完善的人员轮换、激励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

大家都清楚,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中最基础而又最艰苦的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基层台站一项最艰苦也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广大观测员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一年365天,冬冒严寒,夏顶酷暑,风雨无阻,就是为了获取准确、完整的观测资料。

岗位交流机制不畅,直接造成一些岗位的同志认为没有“奔头”,对工作缺少热情、缺少动力;而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测报工作。

目前测报工作存在人员交流困难,从事测报工作存在惰性、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难于管理,很难出成绩等诸多问题。

要想做好业务工作,就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员流动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很重要。

首先,岗位交流要制度化,各岗位之间的同志只有经常的交流轮岗,队伍才有活力,才有战斗力。所有新人员一律都要先在测报岗位学习工作,然后择优上调,形成合理、完善的人员轮换流动机制,随着业务技术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有助于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使测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比如待遇向艰苦岗位人员倾斜、提拔干部按照选拔任用干部条例,重视基层工作经验等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若业务人员岗位轮换过于频繁,也不利于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质量的稳步提高。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勇于奉献精神,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最后,在待遇上、政策上也要向测报员倾斜,才能使测报人员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利于气象资料有一个准确、及时、连续的观测记录,为发展气象事业心甘情愿地奉献他们的力量。

总之,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工作。为了给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确保地面测报工作具有高度精确性,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地面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秀颖.李建国.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的要点.北京农业.2014.15期.

[2]胡亚文.地面气象测报预审工作常见问题及应对.农业与技术.2014.06期.

篇9

MeteoMet计划是EMRP的一部分,并得到欧洲国家计量院联合会(EURAMET)的资助。参加此计划的包括受到资助的18个研究机构和3所大学,以及34个未予以资助的合作机构。该计划的执行期为3年,经费预算为4413683欧元,有6个工作组,30个子项目,计划交付65个成果,总共需要419人月的工作量。

1.主要方向

MeteoMet计划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气候变化观测所涉及的计量溯源性,以及从计量学的角度对地面和高空大气的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观测和气象要素观测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

2.科技目标

MeteoMet计划的科技目标基本上可以分为3部分,即新的计量方法,新的校准设施,以及对历时气候资料的计量学处理。具体包括5个方面:气候观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研发对空气温度传感器进行精确校准的实验室设施和方法;研究建立风速观测计量溯源性的方法。改进湿度传感器及其校准方法。研制可溯源、可自校准、可调式吸收光谱法二极管激光器(TDLAS),研究水分子的吸收线;研究包括基于准球面腔体微波共鸣技术的湿度计、无接触式大气测量量多传感器装置、超声风速计,以及新的基于GPS和伽利略导航卫星的测量方法;研究无线电探空仪观测的计量溯源性;获取用以改进水汽公式的新资料,提出新的用于水汽压力曲线方程式。参考探空仪的校准装置。研发创新性校准系统,包括具有高度优化的热量和物质传导特性的测量箱,建立基于探空仪观测的计量溯源性。自动气象站的校准装置。提出新的自动气象站校准方法和协议,评估太阳辐射和元器件老化对自动气象站的影响;研制可对温度、湿度和气压传感器进行同时校准的实验室和现场校准设施;研发对自动气象站软件进行确认的协议。历史温度资料的计量学处理。评估用旧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获得的历史温度数据,估计当代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一致性;研究和开发具有A类和B类不确定度①的不均一的历史观测资料的分析评估方法和软件。

3.MeteoMet计划的6个工作组

MeteoMet计划从管理和专业研究的需要出发,设立了6个工作组:高空观测传感器和技术工作组。研究新的用于高空观测的湿度传感器,建立基于TDLAS的绝对湿度传感器的计量溯源链;研制可溯源至国家标准的可移动校准的标准湿度发生器和新的探空仪传感器校准箱;进行在接近真实高空条件和拥有国家标准环境下的传感器比对。气候要素观测的新方法和新仪器工作组。研究用于低空和高空大气温度、湿度和气压观测的新方法和新仪器,以获取改进饱和水汽方程准确性的新数据。该方程适用的温度范围是-80~100℃,目标不确定度②为0.85%~0.04%。地面气象观测测量方法和协议工作组。针对气候研究和气象学长期、大尺度观测的需要,研究地面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观测的可溯源的观测方法和协议,研究超声风速计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评估和现场校准方法。观测资料协调化工作组。主要进行历史温度观测资料评估和数据融合的工作。研究历史温度观测资料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将这种来源的不确定纳入总的不确定计算报告中,修正气候模式的输入数据。通过这种工作,强化对气候变化的识别、预测和适应性评估。除上述4个专业研究工作组外,MeteoMet计划还设立了“推广和传播”和“管理与协调”两个工作组。

4.MeteoMet计划的预期结果和影响

通过MeteoMet计划的实施,可以推动计量学和气象学研究的发展。预期成果包括:获得一个经过确认的用于欧洲气候指示因子的基本参数规定;获得可靠的测量协议和可溯源的传感器校准规程;推动气象机构所属自动气象站的校准直接溯源至国家标准,使得观测资料更准确并附有不确定度报告;提高对大尺度和长期温度观测资料的标准化和保证计量溯源性的方法的需求。MeteoMet计划的实施,可以促进气候观测资料可靠性的提高和对历史数据的正确解读,降低气候影响模式的不确定度,从而提高长期和短期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而更可靠的气候变化影响模式可以为制定有效的国际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依据。

二、MeteoMet计划研究示例

MeteoMet计划所有项目的核心和亮点就是计量溯源性。而计量溯源性的两个核心要素就是校准(不间断的校准链)和不确定度(校准链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的不确定度)。为满足气候观测的需要,获取高质量的气候资料,进行真正符合计量学意义的校准和不确定度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由于不具备符合校准条件的设施,对探空仪就不能实现业务化的实验室校准。对大量布设的自动气象站也不能进行严格现场校准。再例如,气候观测业务采用新的观测方法需要研究解决校准问题。现行的业务化的校准方法也需要改善和优化。例如,目前对于温度观测仪器的校准通常是在液体槽中进行的。而实际上,气温是在空气中观测的。由于空气和液体的性质不同,它们对气温观测所引入的不确定度的贡献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对于气候观测资料的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此外,对历史气候资料的计量学处理,主要面临的问题也是计量溯源性和不确定度。MeteoMet计划正是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开展了有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以下列举几个与我国有关工作可进行对照的MeteoMet计划的研究示例,以帮助对该计划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1.研制探空仪湿度传感器快速校准系统

该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对参考级探空仪进行实验室校准问题。提高探空仪湿度观测的质量是WMO世界气候观测网参考探空网(GRUAN)的重点。要达到GRUAN要求的精度目标,获得可靠的气候观测资料,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通过科学的校准使探空资料具有良好计量溯源性。但是,目前对探空仪的实验室校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在模拟高对流层和低平流层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湿度校准非常耗时,因而,对探空仪进行实验室校准在目前是难以实现的。为此,MeteoMet计划研发对探空仪湿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创建一个用于建立探空仪观测计量溯源性的参考装置。该项目主要由芬兰计量认证中心承担,具体研发内容包括:应用热量和物质传导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的试验,设计和建造一个高效的测量箱。这种测量箱可以缩短包括在低温范围的校准时间,使一套探空仪的校准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研发一种基于饱和器的低至-90℃的霜点温度参考标准;研制对测量箱的空气温度和霜点温度进行准确和有效控制的装置;对整个测量箱进行测试,并进行全面的不确定度分析。

2.研究在空气中进行温度传感器校准的设施和方法

该项目主要针对的问题是降低温度观测的不确定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估计,需要的温度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要小于0.1℃。降低温度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需要考虑源自传感器校准方法本身的不确定度。目前,对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是在液体槽中进行的。而液体与空气的热力环境是完全不同的,由此产生的额外的不确定度经常被忽略。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将空气温度传感器校准的不确定度,在-20~50℃范围内,从0.08℃降到低于0.05℃。这项研究有助于增加对气象温度观测的误差来源和现实不确定度的认识。这将提高温度观测(特别是空基观测)的准确度。该项目由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负责,具体研发内容是:研制一个准确的空气温度校准设施。该设施将可对气流进行控制,并可随校准环境的变化对热交换进行调整。同时,对仪器和其他热源产生的误差和不确定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在-20~50℃的温度调整范围内,使在空气中进行的温度校准的不确定度小于0.05℃。同时,提出如何将温度调整范围延展的建议。

3.研制可同时对气象站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

进行组合校准的实验室校准设施该项目针对的是气象观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目前对自动气象站的校准缺乏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考虑。由于传感器的校准不是在类似于野外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常规的校准可能引入系统误差。目前,在欧洲没有专用的可以同时产生和控制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太阳辐射的环境校准箱。这种能同时模拟地球表面条件的校准装置,可以更好地对气象站观测资料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价,使其具有更可靠的计量溯源性。MeteoMet计划将研制以上所述需求的校准装置。拥有了这种装置将可对温度、湿度、气压单独的校准曲线之间量值的相互干扰,以及太阳辐射和风速对其他观测要素的影响进行研究。这项工作将提出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校准的新协议和流程,同时还对实验室校准与现场校准的关系进行分析。该项目由多个欧洲科研和计量单位完成,具体研发内容包括:由波兰低温和结构研究院等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动气象站使用的温度(-50~50℃)、湿度(10%Rh~98%Rh)和气压(800~1100hPa)传感器进行测量。用测量结果与华沙大学的自动气象站的日常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这种比对分析结果可为制定自动气象站校准规范提供基础。由芬兰计量认证中心利用其压力-温度-湿度校准设施,对前述3种气象要素之间,在-50~-20℃的低温范围内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考虑到3个要素之间相关性的优化校准规程。由意大利国家计量院建造一个新的自动气象站参考设施,以满足用户对计量溯源性的要求。该装置为圆柱体,直径约1.3m,长度为1m。该校准装置的内部结构适合安装各种自动气象站和气象观测用传感器。温度、压力和湿度可分别单独控制,可同时实现:温度控制偏差小于0.05℃,温度调整范围为-40~50℃;压力控制偏差小于0.1hPa,压力调整范围为750~1100hPa;在温度为0~50℃条件下,湿度范围为5%~98%,准确度为0.3%~0.7%。该装置还可产生最大30m/s的风速,并具有太阳辐射发生器,用以评估风速和太阳辐射对温度、压力和湿度传感器的影响。

4.研制可溯源的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装置

该项目主要是针对自动气象站的现场校准问题。现行的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存在许多计量学方面的弱点。首先,由于用于比对的标准器不能长期在露天状态下工作,所以校准不能覆盖传感器的整个量程,因此不能完整地确定传感器的直线性和不确定度。同时,也无法对观测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评估。此外,对在高海拔和极地地区安放的自动气象站需要有明确的校准规定,以保证这些自动气象站能溯源至国家标准。MeteoMet计划研制一种用于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的,可安放在中型汽车上的小尺寸可搬运的气候箱。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提出保证布设在遥远和高海拔地区的自动气象站的计量溯源性的方法和规程。这种可以同时产生温度、湿度和压力值的气候箱,将建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位于尼泊尔境内海拔5050m处的金字塔观测站。通过这种装置和专用的规程,促进高海拔地区气候监测的进步。该项目由意大利国家计量院负责,具体研发内容包括:研究和建造一个缩小尺寸的设施,用于自动气象站的现场校准。这种装置可对温度、湿度和压力传感器进行同时校准,测量范围覆盖自动气象站可能遇到的环境条件。其温度控制偏差小于0.05℃,温度调整范围为-20~50℃;气压控制偏差小于0.1hPa,气压调整范围为500~1100hPa;湿度调整范围为5%~95%,不确定度为1.5%。该装置产生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值的仪器测量是直接用测量基准进行校准的。

5.开发考虑计量溯源性的用于历史和未来温度资料协调处理的计算模式

该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历史气候资料的不均一问题。为了改进历史资料序列,需要对不同时期由于采用新的协议对气候资料的影响进行最优估计;同时,还要在模式中考虑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为了获得气候评估所需的时间序列资料的修正值,必须要用最新的统计技术或新的程序进行统计均一性试验和时间序列均一化处理。MeteoMet计划研制一套数学软件模式,用来从计量学测量和不确定度的角度,对时间序列历史资料进行模式化处理。该项目由多个欧洲计量单位负责,具体研发内容包括:由捷克计量院和斯洛伐克计量院负责开发克服历史观测资料地点和时间的不均一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历史资料的认识和MeteoMet计划其他相关部分研究结果的数学软件模式。该方法可以根据国际温标的演变,重新计算温度值,并包含B类不确定估计;依据对测量方法、观测仪器等方面现有的知识,按照历史资料的质量,对部分或整个资料集进行加权处理。将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包含在对温度趋势的评估中。由挪威计量局负责对该模式进行测试,对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维护;数据采集;人工观测

【分类号】P412.1

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调整和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规范和流程,构建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系统工作模式,实现观测现代化综合效益的提升。常规要素观测模式从人工观测进入到自动观测后已经多年了,多年来,观测技术进步了,但是业务模式还没有改变,已经渐渐不适应观测技术了。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内容,北京时间2012年3月31日20时起全国2419个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自此我国气象事业基本结束了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并存的时代。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主要内容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涉及到观测、传输、资料、预报和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改变了以往的业务工作模式,调减了人工观测任务,增加了能见度等自动观测资料,显著提升了地面观测的效益。调整内容包括观测项目、观测时次、编发报任务、航危报业务、观测业务布局和完善观测业务功能和流程。

(2)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保留能见度和雨、雪、冰雹、雾等21种天气现象观测,取消烟幕、极光等13种天气现象常规观测;基准站、基本站的云和能见度人工定时观测时次由每日8次调整为5次,取消夜间观测。

(3)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取消地面气候月报、气象旬(月)报编发任务,参与国际交换的地面气候月报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统一编发;改革航危报业务,通过提升综合观测资料、预报服务产品共享能力,实现气象信息自动化传输流程,建立新型气象为航空服务业务,替代航危报任务。

(4)建立气象信息员、志愿者辅助观测机制,增强本地区更大范围灾害性天气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能力;统筹地面气象观测与其它业务环节,建立综合业务流程,完善观测规范,建立与综合业务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制度。

2 实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重要意义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提升气象业务能力的基础,气象观测能力水平决定着气象科学和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基础。

(2)通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改革与调整,建立适应预报服务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科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基层气象台站现代观测业务,实现人工观测项目的合理布局,显著降低观测员业务工作量,建立现代观测业务流程、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国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争取在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人员队伍实现精干高效,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与调整是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基础性业务,按照需求牵引、综合统筹、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围绕业务和服务需求,以业务调整为主线,以质量效益提升为核心,在保证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相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进程。

(4)目前气象观测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动化,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气象因素的监测还需要人工观测,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还不完善,在观测自动化、业务集约化和流程科学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其次是建立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业务流程。推进业务流程科学化是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3 强化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地面观测工作的措施

(1)建立适应预报服务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科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基层气象台站现代观测业务,实现人工观测项目的合理布局,显著降低观测员业务工作量,建立现代观测业务流程、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国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争取在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人员队伍实现精干高效,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观测业务发展资源。使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分工更合理、运转更协调、功能更完善等方面尚有差距。最后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地面气象观测改革与调整需要一大批与自动化观测相适应的观测技术人员,要从传统的普通观测员向“天气监测员”、“装备保障员”、“质量控制员”转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新时期、掌握现代化观测系统的观测人员。

(3)强化人才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广大观测员要努力适应观测业务改革,多学、多看、多实践,实现一岗多职、一专多能。气象部门要加强对观测员的培训力度,改变传统的观测员单纯人工读取仪器数据、编发报文,逐步向观测装备运行监视、设备维护维修、资料分析和质量控制、观测产品制作的转变,组织编写与基层台站自动化、集约化观测业务相适应的系列培训教材,实现观测员队伍的整体知识更新,切实实现气象观测业务改革。

(4)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的规章制度,增强测报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进行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时,应该要完全按照这个规范准则进行。地面气象测报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对于气象测报的数据要求十分严格,准确性要求也很高。为了确保气象测报工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具体的工作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具体工作中应该严格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

(5)及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对于气象测报出现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是测量的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对于出现的误差,要及时进行处理。对属于气象测报人员职业道德的,如伪造数据、涂改数据,这类问题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照气象测报工作的管理规定对员工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测报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杜绝这类问题。对属于测量过程中的各种误差,要加强测量范围的控制,使得测量仪器能尽量实现精确的测量,尽量减小在测量过程中的各种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对地面气象进行观测记录时,所记录的值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要将观测时的记录与实测进行比较,如果误差过大要进行调整。

(6)仪器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对仪器的安装还是维护方面,都要提高对其重视的程度。对观测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仪器的安装、维护和使用,观测人员都必须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小的环节,由于这些环节都很微小,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对观测的内在质量造成影响。仪器位置安置不当,就很容易导致测到的数据出现偏低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天,偏低值更大。因此,在进行气象观测之前,一定要对仪器的安装进行系统的检查,确保其不存在任何问题。日常生活中,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总之,地面气象测报是气象监测工作的重要措施,转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方式,就要在满足预报服务需求上下功夫,在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观测的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上下功夫,通过科学组织、上下联动、狠抓落实,实现气象观测业务的更大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娟.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03).

[2]魏帆,张桂珍.浅谈加强地面气象测报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7).

[3] 张玉芳.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2.

[4] 曹中印,王世彤.浅谈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