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制度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制度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分析高校制度文化的内涵,针对目前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旨在加快、完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把班级成员凝聚在一起,朝着班级发展目标前进;能使学生在一定的准则下,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社会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1]但是,目前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人数的剧增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班级制度和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定义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行动准则”,他把制度分为正式规则(如法律法规等)、非正式规则(如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等)和规则的执行机制(规则得以执行的相关制度安排)三种类型。张晓蕊认为: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班级中,以班级规章制度、维护的行为准则以及运行、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2]由上可知,高校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制度建设、运行、监督、完善过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功能
(一)班级制度文化的存在方式
班级制度文化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文本制度,即班级的正式规章制度;一种是非文本制度,即班级成员长时间养成并自觉遵守的一些观念、习惯和行为准则。其中文本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载体和展现形式,非文本制度是班级成员默认的规章制度,其影响力较大。
(二)班级制度文化的功能
班级制度具有强制性、约束性、控制性,但班级制度的本质是其自身的教育性意蕴。班级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班级制度文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教育性。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能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班级制度促使学生建立集体目标,从而使学生调适自身行为,向集体目标靠拢,提高班级凝聚力。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度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强迫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制度通过强制性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权力享用这个环境,但同时也有承担维护良好教育环境的义务,服从各种规章制度。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意识淡薄
首先,学校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引导不到位。大部分高校仅仅出台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规章制度,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文件很少。其次,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制度建设的意识不强。目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较繁琐,大多数辅导员把时间用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班主任多为任课教师,忙于备课等其他工作,二者基本没有时间过问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二)高校班级制度缺乏完善和规范
调查发现:大部分班级没有班级规章制度[3],都以学校手册为准管理班级,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班级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效果较差。还有些班级没有班级财务公开制度,更没有班训、班级目标建设、班歌、班服等。[4]另外,班级制度由文本制度和非文本制度组成,但辅导员和班主任多以制定文本制度为重,对于非文本制度的建设重视不够。
(三)班级制度不合理运用和过度制度化
目前,高校班级制度制定的主要目的不是教育学生。在学生心里,班级制度成为“不能、不行、不准”的代名词,这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这也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利。此外,班级制度过于制度化,即重班级秩序的建立、以控制为核心,过度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个体的自我发展。
(四)班级制度过于形式化,缺乏民主、公平和监督机制
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班委是学生工作的最基层,制度的实施主要由班委来执行和监督。但是由于有的班委能力、经验不足,加上学校对其培养不到位,他们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话员,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相应的班委监督机制。因此,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不能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反馈学生对制度的看法建议,甚至有些班委,这些都给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带来了阻碍。
四、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意识
首先,加强学校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视。一方面,要积极构建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蓝图,完善文本制度和非文本制度,即完善和培养高校各种规章制度和良好班风、学风等;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制度文化班级的宣传力度,营造高校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氛围。其次,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以学校手册为依据,以每个班级和专业为基础,建设各具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级制度。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班级建设的主导者,对班级各种文化建设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能力,积极主动学习班级制度建设理论,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级制度。其次,在大学期间,班主任、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频繁,对其产生的影响也较深刻。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好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加强班级制度文建设,并做好班级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三)班级制度的建设
1.加强文本制度建设的民主性。文本制度具有强制性和短期性特点。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以学校管理制度为依据,从学生的角度,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可实施的、科学的班级制度。而制定科学、合理制度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民主性。首先,应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提前设计班级制度预定方案。其次,在班级讨论预定方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方案的合理性。最后,修订方案,通过整理收集,确定规章制度,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2.加强非文本制度建设。在非文本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以情感为依托,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以班级、专业等为特点,共同策划、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班服、班徽等班级形象文化,使精神文化以物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培养学生班级的归属感。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具有归属感,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建设班级。再次,以班风、学风为重心,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3.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班级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一个制度确立后,要经过不断的修订和改进,才能趋于完善。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班级制度的过度制度化,避免让学生对制度产生厌恶情绪,应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四)班级制度运行和监督机制的建设
班级制度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队伍。班干是学生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管理者,更是班级制度落实和监督的实施人,他们是班级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在工作中,应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使之尽快成长为一支“能力强、作风正”的班干部队伍。[5]其次,组建一支“班级制度监督和评价”小组,完善班级制度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传统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是学生班委负责监督同学的违规行为,教师单一评价,这种机制缺乏民主性。[6]
五、结论
高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师生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才能加速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另外,高校班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不是为了控制、约束学生。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班级制度的建设是为了他们好,让学生体会到班级制度的教育意蕴,实现学生正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作者:杜鹃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参考文献]
[1]钱晓航.学校班级管理文化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张晓蕊.班级管理中的制度文化探查[J].教育评论,2012(1):36-38.
[3]朱广生,莫京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2(3):108-109.
[4]聂邦军.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0):64-65.
篇2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 存在问题 加强途径
1.当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背景
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仁爱与责任”的理念,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以开展争先创优教育活动为切入点,以学风建设为基础,突出实践创新。班级建设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高校班级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建设中,班级目标的建立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各种形式融合到班级同学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建设在理工科大学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2.1班级建设的单一化和形式化。
班级建设作为我们日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常常容易流于表面形式。班级组成通常是以班干部为主要抓手的,但班委设立的不合理易导致班级建设的重担积聚于班长或团支书,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主要学生干部心力交瘁,无法出现团结的局面,班级建设活动也只能戛然而止,无法深入开展,趋于单一化和形式化[1]。
2.2师生沟通中的问题。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系统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师生能否良好的沟通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教育和教师自身能否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老师对学生整体情况了解不足,教育教学工作更是无的放矢,与学生的沟通也过于形式化,没有目标和针对性。
2.3 “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所引发的问题。
如今“90后”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思想活跃,勇于表现自我,喜欢标新立异,体现出人们通常观念中的“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但配合沟通的能力明显不足,容易因相互协作问题出现推诿、推卸责任的情况,表现出协作能力不高,没有较好的团队精神的特点;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想独立自主却总是摆脱不了对家人的依赖,他们总是依赖他人帮忙处理问题。这一群体现实目标缺失,认知能力不足,但自信心较强;理想信念薄弱,政治观不稳定,但又不乏爱国理性;求知欲强,敢于尝试,但抗挫能力弱[2]。
3.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健康安全、和谐成长的班级环境。
3.1.1将学风建设始终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风是指学生通过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态度、目的、纪律、方法和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不仅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促进了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3]。在班级学风建设中,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根据每一届学生培养方案,分别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段指导班级制订切实可行的学风建设方案,并将之运用到每学期的班级活动计划中。结合班级学风建设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制定相宜的学涯规划,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规划有机结合。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学风建设要求和“明德大讲堂”等名家讲坛活动,充分发挥学院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全程指导,教育引导班级成员依托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抓好课程学习,加强班级自习的出勤管理,在班级内部努力形成勤于学习、肯于吃苦、敢于争先的良好氛围,开创班级成员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专业思想稳定、学习习惯良好的有利局面,确保班级成员日常学习有成效、总体成绩有提升。
3.1.2将制度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要求。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标志了班级建设水平,更是班级向优秀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4]。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发展规划、科学的个人行为考评体系、规范的综合测评条例、评优评先和贫困生认定等各方面工作程序。班级制度建设,需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一套宽严有度、奖罚分明、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要求的科学管理方法。班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要旗帜鲜明地体现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限制什么,使各项班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每一位同学都更加明确怎样要求自己,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3.1.3将寝室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宿舍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力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做好宿舍精神文明建设,确定学生宿舍建设工作“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在日常学业上,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我成才,并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学生宿舍的管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要做好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整体规划管理宿舍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宿舍、走廊等公共场所进行简洁的艺术修饰,彰显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增加居住环境的文化品位,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要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在尊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学生宿舍严格依法管理,同时,建立对学生宿舍管理的有效监督,对宿舍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宿舍整体的生活氛围和班风学风。建设好一支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队伍能在宿舍中引领大家,带头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够形成好的积极向上的学风,能够发挥出学生干部的先进带头作用。
3.2建设全面成才,责任担当的班级队伍。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是大学培育的主要任务。在此建设过程中,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和班级干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2.1建立班级评先评优的有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班集体组织建设,本着“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原则,学校积极推动班级建设,增强大学生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建设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个人和集体的评先评优活动。通过良性竞争,能有效促进班级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我校先后开展了“十佳百优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十佳团支部”、“班”和“时钧班”等一系列班集体荣誉的评选。在争先创优过程中,大学生班级由原先相对自我、分散、独立独行的氛围,渐渐积聚了班级力量,调动了积极性。
在进行集体评先评优中,首先应该强调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评判的教师来说,应对具体的数据加以分析和评判,以获得评选活动在学生思想中的重视程度。然后,应该结合评选条例,学院仔细审核,学校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弄虚作假和蒙混过关的现象。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平时对学生班级管理的力度,针对评选条例重视的评判条件,如学期补考率、班级党员比例、奖学金获得率和宿舍卫生优秀率等,都应采取“管理和培育在先”的原则。这样的教育培养机制才能以积极的激励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班级建设,努力争取班级荣誉,从而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3.2.2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
只有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个性,培养高素质、懂管理、工作能力强、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干部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一个班级如果有一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的干部,对于形成好的班风,就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团结的班集体,最需要的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具有主人翁意识,对班级工作产生责任感。因此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是加强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应避免形成班干部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而过度依赖学生干部,会导致班级同学的个性品质磨灭。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应与同学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里的活动中的班干部是形成集体的有力核心[5]。
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如要求一个党员联系两个入党积极分子,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两个学困生,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凝聚力。针对具体班级的情况,加强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先锋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和考虑党员的表现,积极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以党员为主要动力的一股先锋力量,同时也加强了党员在群众队伍中的积极表现,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一批有能力和有素质的党员队伍。同时,开展学生党员考评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
3.3建立勤于实践,专业引领的班级氛围。
大学生的能力的培育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实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合理化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结合课本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3.3.1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开展了化学化工联盟、化工实验技能大赛、“中丹杯”和“普析杯”实验技能大赛等多项科技创新比赛。此外,化学化工学院举行的创新基金的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从大一开始,学生们积极地参加创新基金的初试阶段,初步尝试科研的基础工作,接触科学研究的一些背景知识。科技创新需要有扎实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只有打好基础,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才能为将来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在大二阶段,学生们会选定由学院导师给出的不同课题,进入实验室进行“实习科研”阶段,通过几个月的科研努力,根据科研的成果(发表的科研论文或者是实际应用的设计品)进行评选,通过激烈的选拔,将实力最强、科研工作成果显著的小组推荐参加学校的本科生论坛的竞赛,最终在校内获奖的作品将参加全国竞赛。一系列从班级、年级、学院、学校到最后的全国选拔比赛,不仅在学院层面上鼓励了很多同学参与基础科研工作,锻炼了他们的基本的创新能力,更在班级中培养出了不少具有潜力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3.3.2建立创新性复合人才型培养平台。
通过有效机制的激励,我们能发现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骨干。因此需要建立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平台,提供专业机遇和创新实践的机会。我们学院建立了院菁英班,采取定期培育、开拓性讲学,以及组织素质拓展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一批创造性和集体意识较强的学员。利用这些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各个班级织成一张具备创新理论的拓展网,从而培养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不安于现状,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激发强烈的兴趣,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在大学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积淀走向社会的潜能。
除了菁英班外,我院学生会科协也承担较多的科创能力的培育工作。从学生会招新开始,即招纳了一批对科学创新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立足于其较高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PPT的制作和视频的设计等培训。学生乐于开展科学创新方面的活动,组织了很多实验技能竞赛等,为提高学院大学生的科创兴趣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组织,是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途径和渠道,承载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学生个体构成班级,班级建设依赖于班级中的学生个体,是学生个体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锻炼平台。班级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良好的学风、校风能否形成和学校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直接决定着大学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班级建设是一种完全的实践活动,在新形势下,它必然给高校班级管理工作者队伍带来更多的挑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探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策略探析.2012(3):147-148.
[2]郭磊,姚伟龙.浅谈“80后”辅导员如何针对“90后”学生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0(7-8):88-90.
[3]陈雄峰,王圣君.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4-147.
篇3
一、重点工作。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六个一”活动情况。
本学年,我校各班及各村小班级,首先,根据县教育局开展学生“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写好计划,并在平时活动时做好“六个一”活动记录,每学期末有总结。
除此之外,我校各班级也开创性的开展“六个一”活动,如,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天跟父母交流一次等等,把“六个一”活动具体化,并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学校各班设立了“六个一”活动成果角,自己班级设立六个一活动角,所有成果自己保留,以备中心校检查评比。(中心校检查,每学期两次或两次以上,其检查结果,做为老师评价的依据。)
本学期开始,运行星级班级管理评价,各班每周的团队检查结果,做为班级星级管理评价的依据,按星级评价,期末汇总,算出各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分。记入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考评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面。
本年度,学校加强了德育制度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团队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家访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本年度,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图书室、实验室、校外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项活动有检查、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通过班团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各有侧重,构成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别是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中队会观摩活动,全镇教师全员参与,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4、德育队伍建设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德育工作要点的要求我校围绕开展“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项活动与教育、教育相融合,整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真正收到实效。
5、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农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心理释放的“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困惑。强化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6、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本学年,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点,以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形成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凝聚师生情感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行值周班级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通过搞好班级布置,增强班级的文化气息和氛围,通过学生办班报、手抄报,出黑板报、墙报,等多种方式,活跃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7、家长学校创建方面。
根据农安县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章程,并按章程的要求,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班级家长领导小组,由3—5名家长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二次会议,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反馈意见,让家长参与学生重大决策。家长通过联系卡,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工作。
8、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情况。
篇4
一年一度的班干部换届的来临,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选好一批班干部是班级和谐稳定的基础。在这里面,既要征求民意,(班上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又要考虑选出优秀、得力的干部。于是,我便想出了一个合理的方案,那就是选拔班干部,实行在民主投票选举的基础上面试上岗制。推行这个方案的目的是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面试使每个竞聘者发挥所长,找准定位,真正的选出最优秀的干部,同时,也给同学们多一次锻炼,学习面试的经验,为将来应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的同学为了这个面试,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在面试当中,显得有点紧张,但在评委们温和的提问中,渐渐镇定自若,变得更加的自信,能够从容的应对面试官的各种问题和陷阱。会后,一位同学讲到:“其实,面试就是你与面试官面对面的一种交流,更是你施展才能与特点的好时机,既要让他们了解你,还要让他们相信你才是最理想的人选。与此同时,也是你认识、揣测与了解你面前的主考官的时机。”
在宿舍管理方面,要抓重点,抓特色,树典型
学生宿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宿舍的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寝室文化、寝室信息反馈与处理等都是工作重点。在寝室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我要求寝室长严格制定寝室规章制度,例如有违反,要受到一些象征性的惩罚。如在外面酗酒回来,他的惩罚是要多给寝室做一个星期的卫生,受到寝室长的口头批评,在辅导员处备案。在每一学期,我都会在所带的班级里评选出文明寝室,并给予适当的物质表彰和精神鼓励,并把这些文明寝室作为示范,在全班宣传,表扬、树立典型。在寝室文化上,我倡导学生根据寝室自身特点,创建特色文化,充分发扬学生个性,如有的宿舍很看重社交礼仪,就在寝室放了很多的社交礼仪的书籍,集体共享,并在寝室开展每周礼仪之星评选活动。
在发展党员方面,切合实际的推行一些新的工作方法和思想
为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更好地督促党员在预备期内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我在总结近几年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向财会系党总支做了请示,要求在支部推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即在党员转正环节,追加一轮答辩,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转正答辩会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自我陈述环节,二是提问环节,三是举手表决环节。在严肃、热烈的气氛中,3位评委坐在主席台上,预备党员同志一一走上答辩席,接受考核答辩。答辩内容涉及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状况、思想等多个方面。很多预备党员上台答辩思路清晰,对答如流,赢得了现场参会者的好评,最终经过大会全体党员举手表决,顺利通过了转正前答辩考核。答辩完后,有党员对我说:“现场答辩会使我们置身于评委和参会的党内外人士的监督之下,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感到了压力,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干部的培养上,采用亦师亦友的方法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
1.利用班会制定学期目标。随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每学期初始,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班会,全体学生结合每学年的学科特点制定学期目标,班主任也可提出硬性目标,对学生的出勤率及及格率等做出相应的规定,部分学生为满足自身自由发展而提出一定的学期目标,如学期社会兼职及职业规划目标等,为实现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在该学期内由班干部监督完成学期目标。2.进行班委会及班长的竞选。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建设团结一致的班委,班级应不断的优化班干部竞选的模式,可实施班干部任命制,即经全体学生一致同意后任命班长,班长结合学期目标的要求及班主任制度的相关要求,选择班委员。班长竞选过程中,应由全体学生进行投票,所有候选人依据目标参与竞选进行演讲,通过发表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提出为班级服务的设想,获得同学们的支持。竞选成功者有权参与班级委员会的组建。部分班级可通过制定一些硬性条件作为担任班干部的门槛,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3.合理分工,明确班干部的职责。作为完成班级目标的第一责任人,班长应与其他班级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班级目标及任务的完成。班长可通过与其他班干部成员共同协商的方式,将班级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由所有的班委成员共同实现。班委成员依据自身的职责设定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班级管理人员应将班级的分工情况及工作方法等以张贴布告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公布,为班干部有效的管理班级提供依据,同时为同学们监督班干部工作提供依据。4.加强监督与引导。为保证班级目标有序的实现,班主任应定期召开班委会,及时的了解班级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每个班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班干部应及时的将部分特殊情况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也可通过班级学生了解班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班级成员对班干部服务水平的认可程度,及时的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的提高班级管理及服务的水平。5.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奖惩制度,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应对工作出色的班干部及班长等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扬及奖励,但同时,对部分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班干部成员应进行批评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二、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及效果
1.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实施以上的班级管理措施后,班级管理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与执行层面的矛盾上,其为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以上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及年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无法游侠的担任管理者的角色,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合格的班干部。(2)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多数学生及班干部无法再短时间内接受以上的管理模式,造成班级管理效果的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及班主任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间接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与班级干部、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不足,班主任无法全面的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管理的实际水平低下。2.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的效果。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班级成员挂科的现象大幅度的减少。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低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一学期学生挂科的现象严重,采取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后,第二学习学生挂科的现象减少,班级成员的平均分显著提高。(2)不断的丰富了班级活动。在班级过程中,班干部通过制定并落实班级活动的方案,有组织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使得每位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增强,有效的活跃了班级氛围。(3)促进了班级成员目标的实现。在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每个班级成员均可参与集体行动,积极的思考自身的发展要求及未来目标,班委会依据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为班级提供服务,组织目标相同的同学共同努力,在相同的目标下,班级成员行动的动力不断的增强。
三、总结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自控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该管理模式通过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水平。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实践的发展,班干部的素质及能力等不断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不断的进行沟通,可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作者:李冰山 单位: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小花.高职班级管理中批评艺术的运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6辑)[C],2015:1.
[2]张慧忠.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7):140-142.
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87-02
在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文化和高校环境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高校需要审视现状,想方设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它能体现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和发展状态,渗透并影响到班级成员思想、行为、活动的各个方面,构成班级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同时,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是完善学生管理体制的需要。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者,肩负引导和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应全身心投入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
一、高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进入高校的学生,从学习环境单纯的中学校园文化到多元化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变化,从中学教师具体管理到大学教师陪伴引导变化,从中学单纯学习的班级文化到大学自助管理的班级文化,大部分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导致他们对学习与生活充满迷惘,从而出现一连串的效应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目标混乱。学生进入高校后,大部分家庭认为孩子到了独立阶段,因而对他们的管理逐步放开,同时也没有继续赋予明确的目标,只要求毕业后孩子能找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具体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努力达成就业目标,都无法明确。因此,许多学生高考成功进入大学后,原有的学习目标已经达成,新的学习目标未建立,对新学校、专业学习还缺乏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丢失了高考时的学习劲头,缺乏学习动力,甚至自我放任。
(二)态度消极。由于大学都是经过三年煎熬的高中生活,再经过他们认为残酷的高考。高中时,教师为了学生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总是无形地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同学们能坚持努力煎熬过高中,大学就轻松了。学生的观念里就会认为,来到大学真的应该放松了,在大学里开始享受舒服的日子,这所谓的舒服日子就是他们态度消极的开始。
(三)被动上学。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方面的素养也不一样。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深入探究,只求任课教师划重点,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学习被动。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他们认为学习生活枯燥煎熬,通宵玩游戏上网、吸烟等才是他们的快乐。被动上学,被动学习。
(四)集体意识差、不和谐,缺乏包容心。高校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没有养成与人沟通、为他人着想的品行,重视索取、不讲奉献。重视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集体观念差、不为别人着想、容易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对同学、对身边的朋友、家长、教师缺乏包容心。同时存在自私的想法,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优先考虑自己的问题。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或回报的事情不想去做,不想去关注。没有考虑他人的想法,不为他人着想。这样给班级或学校开展活动带来困难,不利于与他们和平共处、团结奋斗。同时,由于社会的现实与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过于关注钱,对与自己并且与钱无关的活动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忽略了对大学生本人自身能力、学习技能、文体活动、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很多大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参加学校、系部、班级的活动,因而难以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二、立足辅导员岗位打造班级文化的措施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履行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其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如下:其一,辅导员能够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其二,辅导员能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出发,进一步探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实施路。
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是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同时,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是完善学生管理体制的需要。因此,应从多方面着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发挥辅导员的导师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善于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动向,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工作,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位导师,而且是整个大学生活的导师,应充分发挥其导师作用,与班级学生一起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与他们一起施行规划,对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对班级文化的各个活动与内容进行监督。
(二)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班级建设得好不好,与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息息相关。
图1 班委结构图
1.班干部选举。班干部选举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大家的监督。要求竞选班干的同学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班干部选举的流程如下:自愿报名―公示―辅导员与全班同学对报名的同学进行审核―竞选演讲―投票―公布投票结果―确定班干部。
2.班干部的培训。培养和使用好的班干部,不仅是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班干部的培养工作中,提高班干部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培训班干部应指导为主,教会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还要引导他们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最后,还要让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努力完善方案。
3.班干部管理制度。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代表、班级的向心力,为使班干部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实现班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应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符合本班级的《班干部管理制度》,让每名班干部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
4.班干部的跟踪。对于班干部的任用,不能只是选举出来,然后经过培训就没有辅导员的事情了。辅导员要时刻了解与跟踪班干部在班级的工作,并适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三)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包括的方面比较多,但是为了让班级文化朝理想的方向发展,必须用制度来进行规范。
1.班歌、班旗、班训。辅导员与学生一起选出一首能代表班级奋斗或鼓励大家或对班级有意义的歌曲作为班歌。同时,一起设计出班旗的设计图,并拿到旗帜制作店去制作班旗。至于班训,可以让大家讨论出代表本班文化的一句话。班歌、班旗、班训是班级的象征。
2.各项制度。根据上级的文件、学校的规章制度,再结合本班的情况,制定出班级特色的班级制度。如《班级文明公约》《班级财务管理制度》《班级奖勤助贷工作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各项班级制度。
篇7
[关键词]共享实验室;独立学院;管理制度
1共享实验室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场地拥挤
相比于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在资金、师资、场地等方面存在相应的短板,因此,独立学院的占地面积不够宽广,而实验室由于其特殊性,并不能像教室一样,不同班级轮流使用,所以,实验室能够占到教学使用面积的一半。现阶段,高校的专业越开越多,这就造成各专业的实验室占地越来越小。同时,建设共享实验室虽然能缓解相应的问题,然而很多实验的时间具有不可控制性,相应班级做实验的时间不能很好的衔接,进一步加剧了场地的拥挤。
1.2仪器混杂
由于实验室进行共享,所以仪器的摆放较为复杂。不同专业队不同实验的操作流程不一样,甚至有可能出现不同专业同一实验的操作流程也不一样,对仪器的归类成为一个问题。同时,共享实验室中组合实验带来的问题尤其突出,一部分仪器有的专业需要,挪动位置后容易造成下一个专业的实验需要重新搬运,增加实验的时间[4]。
1.3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混乱
以往每个专业会配备1至2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整个专业实验室的管理,然而,多学科共享实验室的建成,对于其归属仍然是争论。一方面,既然是多学科共享,针对某一专业的实验管理人员必然在非本专业上有所欠缺,其管理也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共享实验室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这无异于增加人力成本,对于独立学院来说,这成为了另一种负担。
1.4制度不明
相比于专业实验室,多学科共享实验室在建设时并未考虑制度的差异性,但是实际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大,领导的职能、教师的调节、学生的管理等方面需要根据各学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环境和土木的环境岩享实验室,其普通土木专业实验室又有区别,增加了化学实验室,对实验室的制度更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补充。
2共享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1实验安全的保障
制度是安全的保证,特别是对于实验室。实验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学生对实验室的好奇、对仪器的不熟悉、对实验过程的错误把握都会造成意外的发生,例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做蒸馏实验时,实验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在现场,造成实验过程中液体浓度过大,温度过高,产生爆炸;以及在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实验时,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胡乱堆放,实验室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步骤观察实验时出现的各种现状,最终导致意外的产生,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因此制定好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且遵守是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的前提。
2.2实验高效率的前提
实验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室结束,这三个过程缺一不可,不同实验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对于全程参与的学生来说,其管理就是一个考验。一个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帮助老师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减少学生在其他不相关实验上的时间,确保实验结束后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同时,一个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降低实验仪器的维修次数,增加仪器的使用效率,为下一次实验节省时间。
3怀德学院共享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探索
3.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
由于共享实验室学科的复杂性,故对共享实验室采用无纸化考试准入制度,只有通过考试,才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同时,考试有关的安全内容并不局限于本专业,而是依据共享实验室开放专业,全部进行考试。
3.2建立实验前安全教育制度
在实验开始前,由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本实验的安全教育,并且依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重点提醒。同时,将本实验室中的大型仪器的操作步骤张贴墙壁带上,方便学生进行仪器操作。
3.3建立实验指导老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制度
相比于专业实验室,共享实验室的具有学科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因此,实验室过程中学生若无意使用非专业的仪器,可能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然而,本专业老师并一定能够使用其他专业的仪器,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实验室管理人员纳入实验课程中。
3.4建立分管院长牵头多科学负责人应急机制
共享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陷入多学科何为主体的争论之中,而且在出现突发问题时,矛盾将更加突出。而且,共享实验室仪器种类多,需要多学科共同协调,处理突况需要进行统筹兼顾。
4结语
独立学院由于其特殊性,其共享实验室的建设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其制度建设依旧是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时实验制度建设的重点。怀德学院依据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实验室制度建设方案,为建设安全、高校的实验室共享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伍扬.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54-157.
篇8
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依据《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学校各个岗位推行了以“常规管理精细化”主题的活动。
活动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全面动员,宣传发动。学习《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营造“深反思、抓细节、促质量”的浓厚氛围。(二)制定细则,完善制度。各科室、各年级、各学科按照学校《方案》,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内容、要求,全面梳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落实细节,开展工作。(三)推进实施。从管理流程的启动、分配、监控、评价等细节形成连续的流水线,建立精细化管理责任制。(四)检查验收,考核评价。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学校的教职员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促进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优化了办学软件,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形象。在“管理精细化”主题活动中,西湖小学逐渐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开始走向“精品化”和“特色化”。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这里,侧重汇报我校精细化管理中,在“建美丽校园、建魅力教室”两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创建美丽校园 营造文化氛围 凸显莲文化特色
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特色化、精品化,我校在创建美丽校园活动中,紧扣一个“特”字,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为策略;以“莲文化”为元素,以“精细”为抓手,对“教室楼道、橱窗报栏、香樟树林、路径路灯、干道墙体”等校园景点进行了重点建设,以此带动了西湖小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发展、深度发展。
1、翻新“教室楼道”:整个教学楼,从1到4楼,每一层楼道,每一间教室,都以“莲”文化为校园文化,置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安置玻璃宣传牌,主题:是“励志”和“安全”。东西台阶,置6块小标牌——“轻声、慢步、靠右行”,时时提醒学生上下楼梯的礼仪常规。整个教学楼,从楼道到教室到办公室,共同营造出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凸显了我校的书画特色。
2、改造“橱窗报栏”:对 15米的报栏和40米的橱窗从头到脚进行改造和美化,使陈旧的设施焕发新的活力和青春。是师生展示书画成果、彰显个性的园地和窗口。书画作品定期交流展示,兀现了我校的书画特色。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在我校全体师生中蔚然成风。
3、建设“学生成长林”: 杉树树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怎样让它成为育人的教材,作为学生的成长林。主题为:“杉树林情怀”。在林间置1块不锈钢标牌和两条标语,设置了景观座椅,把这片树林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林”,让杉树成为学生寄托情怀的空间。
4、刷新“干道墙体”:在教学楼、学生食堂的南北两端的干道墙体上,置有6块巨幅宣传标牌。根据所在功能区的位置,配以适当的宣传主题。这些文化标牌,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真正体现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棵树都育人”的人文环境理念。
三、创建魅力教室 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在“创建魅力课堂”活动中,以“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少教多学,精讲精练”为策略,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常规管理精细化
常规管理做到“六化”——“优化”“细化”、“强化”、“详化”、“明化”、“实化”。
(1)、优化管理制度。(2)、细化领导分工。(3)、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实行“四备”、“三定”。“四备”——备教育教学理念、备教学策略和方法、备教育教学过程、备课堂训练设计。“三定”——定时间地点、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4)、详化备课要求。提倡导学案。体现“少教多学”和“合作学习”的理念。(5)、明化备课检查方式。(6)、“实化”检查督促过程。常规管理重在落实,重在检查。教务处加大教学中的“备、教、辅、批、考、研”等六个环节工作的抽查力度,实行月检查制度。一月一检查,一月一公布,一月一小结,一月一评比。
2、氛围营造精细
(1)、环境标志显魅力。积极营造浓厚的课堂文化。做到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①、精心制作班级名片、寄语。教室环境布置要体现“三化”——教化、诗化个性化。具体做到:前有国旗、班级格言、班级公约、班级之星等;后有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在图书角、学习园地等板块,设置特色专栏——心愿树、炫我风采、温馨班级日志等。每个板块由师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
②、教室、门窗干净整洁,桌凳排列整齐,劳动工具摆放有序。学生卫生习惯好,体貌端庄、衣着得体,无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不良行为。
(2)、制度建设扬魅力
确立班级公约,约束学生言行。在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日常量化管理制度等激励机制,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教学质量精品化
在“魅力教室、高效课堂”活动推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飞速发展。2018年六年级统考在沙洋县中心校中获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这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篇9
一、推进务实合作,
开创“大学一小学共舞”模式
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制定了“行政保障是前提,专家指导是根本,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研究是重点,减负增效是核心”的工作思路;确定了“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立足本地区、本学校实际,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积极探索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超标、超时、超量的现象,培养懂得儿童的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实施目标;修改完善了行动计划,使分6年3个阶段进行的实施方案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管理改革组、教学改革组、课外活动组、评价改革组四个方案实施小组,每组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一名中层人员担任组长,一至两名专家参与指导,各组任务分解、夯实责任,全力开展试点工作。此外,项目组创造性地将生涯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方法运用到教师发展领域,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规划并制定符合岗位实际和自身发展水平的个人研究计划,包括个人的生活重心、个人现状分析、个人管理(后勤)工作提升计划、个人学期科研计划方案几大部分。
在2011年8月召开的全国首届儿童创新素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我们将这种基础教育研究模式命名为“大学一小学共舞”模式。
二、召开动员会议,营造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关系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障,需要教育科研部门和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需要全校上下的齐心努力。更需要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需要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为此,根据严格的设计,我们组织召开了全校家长动员会、部分家长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全校项目启动会、核心成员研讨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会议。每次会议从不同的侧面针对不同对象,围绕一个主题宣讲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整体思路。与会人员对学校提交的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研讨。特别是省教育厅吕明凯副厅长、基教一处王跃生处长先后两次参加会议并做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西小教职工。家长、学生、教师在投以饱满的热情的同时,也极为理性地提出了项目所面临的复杂性、艰巨性,但大家表示,再难,我们也将举全校之力做好试点。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办学理念,
丰富学校软文化
围绕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和学校环境等问题,管理改革组与胡卫平、李创斌、衣新发等专家一起对已有的资料进行了修订完善。继续以“沐浴书香唐韵,健康快乐成长”为基本办学宗旨,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内涵、示范引领;创新培养、轻负高效”的试点工作方针。在制度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坚实基础,是学校内部的“法律文书”。我们对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初步梳理,基本确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相关内容包括学校组织领导工作职责、学校行政综合工作管理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师生员工管理制度、学校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等。管理改革组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大家都本着发展性原则、继承性原则、可执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人文性原则,注意针对现行工作不适合的地方加强修改,减少了空泛的语言、无力的说教,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围绕试点项目这一核心,学校着力创设品质优雅、功能多元、愉悦身心的环境文化,开心走廊、漂流书吧、情感驿站、双语文化墙、阳光运动场等功能区域的组合旨在从环境氛围营造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校课余生活,启迪创新智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班级特色文化创设活动。各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全校32个班级的学生出谋划策设计班徽、班规、班训、特色展区,有效利用班级教室空间,彰显班级特色,增强团队凝聚力,32个教室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立足课堂,重点突破,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我们以创建“思维型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突破口,组织“思维型课堂”组内研讨活动。围绕课堂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两个主题。教研组内每人上一节研讨课,在组内听课研讨的基础上,全校各教研组共推选出10位老师参加学校的“思维型课堂”观课、议课活动。初步形成了思维型课堂的模式,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全校初步开设了专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课程——“学思维”活动课,每班每周一节。该门课程由西小教师和部分专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活动课上,教师严格遵守4个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学”思维。而非教师“教”思维。同时,把学思维活动课中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其他学习活动之中。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从有效作业的布置人手展开校本教研是我们的抓手。在教学专家、学科教研组、教师本人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作业改革的试行方案。学校采取分学科管理的方式,各年级学科负责人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集体设计、整合学生作业,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每周分学科填写《学科作业汇集表》,作为研究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科整合的每周一次的素质作业的布置,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深受学生喜爱。总结一年来的作业,我们明显看到“三有效”:有效布置——每一项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有效完成——所做作业是学习实际中学习个体需要重点巩固、适度拓展、培养能力的内容:有效提高——逐步推进、层层展开、形式多样的立体作业模式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智慧火花,鼓励创新思维。
五、关注心理,抢抓机遇,认真做好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起步工作
2011年初,项目组陕西师大专家对我校前期的素质教育活动计划进行了认真推敲,提出了“健康、开放、创新”的三维目标体系,并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心理领域做了一些尝试。鉴于我校校园建设的现实,2011年3月初开始,我们策划了一系列心理疏导暨理想教育活动,重点缓解社会舆论给六年级毕业生带来的“小升初”压力。活动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策划、发邀请函、现场礼仪、摄像、计时、团队守纪评委等项目都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得到了
多层面的锻炼。另外,开发优秀教师资源,在原有基础上开办了多个第二课堂,包括合唱团、健美操班、小巧手班、思维美术班、英语演讲班、英语话剧班等,这些课堂的开设是后期学生社团的雏形,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2011年,时值西安小学85周年校庆,以此为契机,通过活动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展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成果。85周年校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活动,也是试点方案预设的工作平台,合理安排有限时间,正确认识创新素质培养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关系,通过参与活动得以综合性提升是校庆肩负的另一使命。因此,整个前期准备到活动当天,我们引领每一位西小学子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其中,珍惜机会,发展自我,培养能力,塑造形象。本次活动,陕西省人大、省政协、省教育厅、国际友人、社会各界人士、兄弟学校嘉宾及西安小学全体师生、家长等近3000人参加了庆典活动,是试点工作初期一次大规模的展示与交流。
六、过程监督,科学测评,
初步建立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估机制
评价改革对整个改革试点项目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研究制订了《陕西省西安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陕西省西安小学关于减负作业布置要求(试行稿)》和《陕西省西安小学试点项目阶段成果奖励制度》等。共进行了4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项目实施评估,走访调研管理和实施人员50余人次,全面掌握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手资料。
各学科在学校整体评价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教学实际完善修改,确定了学科评价方案。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查和综合考查相结合,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分数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形式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积极促进项目实施目标的达成。其中,语文学科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背诵能力、合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逐级纳入评价内容;数学学科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及时评价,围绕学生的守纪程度、聆听度、专心度、发言的参与度、准确度、声音洪亮程度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自信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学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查,努力营造充满生机的灵性课堂;英语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年级制定了英语评价表,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评价中,统一了评价内容,要求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兴趣的调动和保持、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反馈。学业水平评价方式的改变,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对全校各年级300多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综合分析学生课业负担和创新素质发展状况,为试点工作的后续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篇10
关键词:学生管理;新常态;探索建立
“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意思就是要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近几年来,随着学院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迎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实际上构成了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常态”建设。
一、本文调查研究对象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与康复系1200余名在校生,其中含高职2年制、高职3年制、高职5年制、中职4年制,四个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另辅导员群体29名。
二、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运行水平能力相对薄弱
当前,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是网络应用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中的微信、交互式平台、云平台等呼之欲出,成为工作学习与社交的重要载体。目前,在中药与康复系学生日常管理方面所涉及的信息化交互式管理还不完善,家校之间、师生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数据共享与传输平台,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办公还占据主导,多方信息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时效性不强,学生大数据库的建设相对单一和缓慢,整体来说信息化水平相对薄弱。
(二)学生社会能力与工作能力建设平台相对薄弱
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然而专业能力的高低并不代表着学生其他能力水平,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单位部署的非专业性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也同样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否到位,较目前而言,通过调查发现,我系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能力与工作能力培养工作还是稍显单一,覆盖面较小,基本上受众群体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偏低,指导老师严重不足,处理日常性工作经验有限,协作方面与攻坚克难方面均体现出了需要老师引导与辅助的渴望,工作方面完成部署任务的效果较差,尤其在文字撰写方面欠缺较多。
(三)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能力的效果检验平台相对薄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拿着自己的技术到社会上去用一下,才能看的出来是不是学的真好真棒,是不是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在校期间,只有这样的认知多了、深刻了,学生们在回到课堂的时候才能够从心底里散发出那种求知欲,对待学习的态度也自然会转变。目前,我系关于在校生寒暑假、节假日利用专业知识走进医院、药厂、药房,进行专业服务的工作还没有,更多的是进行非专业类的志愿服务,还不能达到检验专业效果学习程度的目标。因此,在校生专业岗位服务联络平台的工作我认为截止目前还相对薄弱。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过程性指标平台建设相对薄弱
评价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表现,通常以学生的各类考试成绩、结果性评价成绩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养成了唯成绩论的习惯,从而不重视在学校期间的日常行为,即使犯了一些小错误也很难登记造册,留下痕迹,这为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重视平日的过程性表现留下了隐患。笔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好与坏,应该是他在校期间整个学习与生活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评价与记录才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全面指标,即使学习能力再强的孩子,在校期间不良的言行举止与道德品质仍然能够影响他的实习与就业,从而让孩子们像对待学习一样对待自己的品行修养,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这一方面的平台建设,我们还是薄弱的。
(五)学生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细则)与工作标准(流程)方面的建设相对薄弱
学工岗位的工作特点就是面对的部门或群体较多,工作琐碎,工作监管难度大,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弹性操作空间。目前,随着学院系部制改革工作的深入,院系两级管理体系的搭建正在积极的推进,系里在落实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出台更加细化的相关制度与工作标准,对于学工人员无论新人也好还是其他人员也好,都能够迅速的上手而不出现差错,做到任何常规性事务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截止目前,我系在学工管理的制度建设上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套完整的流程化制度建设目前也是比较薄弱的。
(六)班主任、辅导员队伍评比过程性评价指标相对薄弱
作为一名高校的优秀班主任、辅导员,较他人突出的地方,重头不应当只是班级学生的考核问题,作为一名学生“导师”,在辅导班级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才是重要的,班里的学生有好坏之分、有男女之别、录取的分数有高低之差,每个班级的情况是不同的,但老师辅导学生的工作一样的,只是付出的辛劳程度不同,付出辛苦多的班主任不一定班级成绩就高,反之亦然。因此,重视他们的过程性付出并得到一定的考核体现,笔者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通过调查,结果性评价还是占据主导位置,相对于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建设还相对不足。
三、分析研究与对策建议
以上所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以上发现的这些问题,尽快建立一套与院级工作良好对接与落实的运行保障机制与管评机制,同时培养一支适应高校工作特点的高素质、高执行力队伍。因此,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阶段学院工作实际,围绕产生问题的根源,给出以下六大平台解决方案:
(一)推动以“互联网+”技术管理常态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生管理平台建设
积极推动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了解新思路、掌握新技术,逐步试点,加强应用,养成技术管理新常态,加强家校信息互通互联、加强师生管理互通互联等平台建设、加强无纸化办公与精细化程序管理,积极运用网络工具深入学生,全面了解新时代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充分利用自媒体和大数据来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科学管理。
(二)设立“学工助理”工作组织,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育人”平台建设
“工作育人”的理念是指通过干部在担任相关班级职务期间,由学工指导老师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考评,在期间强调工作岗位的社会性要求,重视工作经验的熟悉与积累,推动学工人员在工作中教育与引导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按照现有系部制机构特点,增加干部使用范围与力度,从学工方面,增设“学工助理”组织,即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落实对内自我管理与日常工作运行管理职责。成立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以学工人员指导与管理为主,与团总支书记指导与管理为主的学生会一起,完成院层面重点工作与系层面常规性基础工作的有效分工,构成两支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学生工作队伍。
(三)以效果检验为核心,推动以专业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岗位服务”平台建设
“专业岗位服务”的理念,就是安排学生参与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服务活动,期间需要运用所学专业进行为他人或企业进行工作的项目,核心就是打破专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的本领是否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在实践中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即通过“专业岗位服务”,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对自身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达到了通过实践检验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过程性管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要”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一个以信息化互通互联网络为操作界面的学生综合素质纪要平台来解决学生只看成绩不看过程的缺陷。平台的建设标准要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依托,结合学校关于学生的各类奖惩规则,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总和,以此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各类表彰的整体依据,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重视自身一言一行,重视自身在校表现,重视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根本手段。
(五)重视精细化管理,推动“标准化流程”完善制度细则方面的平台建设
制度建设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基,标准化流程建设是一切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学生管理工作琐碎、复杂,弹性空间大,制度建设上,系里应在学院学生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增强细则建设,明确细节要求,让学生对于相关管理制度的理解做到清晰明确、了然于胸,在学工执行力度上能够做到程序性强、照章办事,压缩灵活度。在工作流程上,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更多的按照标准化流程梳理,落实步骤要求,提高透明度,增强工作落实效果。
(六)完善班主任队伍管考建设,推动“育人过程评价平台”建设,提升工作积极性
班主任从事学生工作,很大一部分精力要消耗在平日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与言传身教上,因此,对于班主任的管理与考核工作要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方面对于班主任的管理上,要做到日常教育有记录、开展活动有存档、内容形式不单一、教育效果有联系,整体工作体现在班主任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的不同形式与特色的管理教育活动,运用自身的智慧与工作解决发生的问题,这些内容都应当有所记录与展示。另一方面对于班主任的考核上,要尽量体现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所付出辛劳的价值,要适当增加班主任对于学生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的肯定,避免全部评价均唯成绩论。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建立一套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常态,已经是学院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学院的核心任务、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工作,根据学院整体工作的指导思路,良好布局系学生管理的新局面,新常态,打好建设发展根基,科学制定工作运行细节、效果评价细节、队伍管理细节。为尽快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专业能力的学工队伍、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而努力,从而为最终完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平台建设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有华.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4-35.
[2]施芝鸿.逐步适应和习惯当下中国的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4-10-13-(7).
- 上一篇:大学生寝室文化节策划书
- 下一篇:电子商务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