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调研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新调查显示,80%的营销人员不打算在即将进行的营销活动中使用团购网站。
1.受访者使用社交书签网站的比例从2011年的26%骤降至2013年的只有10%。De.licio.us、DIGG和Friendfeed等网站正迅速失去营销人员的宠爱(ebizMBA网站报道称,目前最受欢迎的书签网站是Twitter、Pinterest、Reddit和StumbleUpon)。
2.论坛(2011为24%,今年为16%)和Foursquare等地理位置服务(2011年为17%,今年为11%)也处于下滑中。
3.相比普通受访者,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受访者更可能使用LinkedIn(92%对70%)。
4.相比每周在社交媒体营销方面花费6个小时或以下的营销人员,每周在社交媒体上花费40个小时以上的营销人员更关注Pinterest、谷歌、Instagram和YouTube。
5. B2C营销人员使用Facebook的比率超过了B2B营销人员,但LinkedIn恰恰相反。虽然Facebook对大多数(67%)B2C营销人员来说是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但使用Facebook和LinkedIn的B2B营销人员相当,都为29%。
6. 67%的营销人员打算增加他们在Twitter上的活动。这是明显的多数,但略低于去年的69%和2011年的73%。较年轻的营销人员更喜欢使用Instagram等图片分享网站,而不是较老牌的同类网站。
7.在我看来,这是最令人惊讶的事情:报告显示,80%的营销人员在近期内不打算使用Groupon或LivingSocial等团购网站。
关于数据:在参与这项调查的3,025位营销人员中,56%的人主要以消费者为目标,44%的人以企业为目标。72%的受访者介于30至59岁之间。女性占到调查样本的62%。57%的受访者位于美国,英国是受访者人数第二多的国家(9%)。
有些数据并不令人惊讶。书签网站和论坛从未成为营销人员的主流工具。《福布斯》撰稿人大卫·威廉姆斯(David K. Williams)报道称,目前的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论坛和书签网站主要倾向于娱乐和“趣味图片”类。
营销人员未来的社交媒体营销计划
(%的营销人员,表明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将在近期发生怎样的改变)
2013年5月
增加 不变 减少 无意使用
Reddit和Digg是最好的社交书签网站,在营销和管理流量方面继续拥有最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这份新报告中最令人惊讶的调查结果是,今年有80%的受访营销人员不打算利用团购网站来开展营销活动。
营销人员梦想成真?
对团购网站的使用减少是最令我惊讶的调查结果。按照我(以及我最近采访的其他人)的经验来看,团购网站对品牌营销人员和产品很有益处,因为这种模式拥有“无成本”的效率。
例如,Very Jane(出售精品时装、珠宝和配饰的团购网站)的老板和CEO迈克·麦克文(Mike McEwan)指出,他的很多商户把通过该网站进行的营销活动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麦克文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商户和品牌依靠我们网站上的团购活动而开始声名远播。”
成千上万的商户在etsy、电子港湾(eBay)和亚马逊网站上推销他们的商品。但在这些平台上,每家商户各自管理他们的促销活动,与数百家拥有相似产品的商户展开竞争。新兴品牌可以获得行之有效、无前期成本的营销渠道,这对于很多营销人员来说似乎就是梦想成真。
客户的终身价值
为实力雄厚的品牌效力的营销人员认为,使用团购网站似乎是双输的做法。因为最常见的模式是把收入在制造商和团购网站之间进行大致的平均分配。考虑到“团购价”通常比零售价要低至少50%,这种模式似乎没有为可行的利润留下多少空间。但是,客户的终生价值是计算等式中容易被很多营销人员忽略的组成部分。以下是由Entrepreneur.com的布拉德·苏伽斯(Brad Sugars)提供的客户终生价值计算公式:
销售的平均价值X重复交易的次数X典型客户的平均保有时间(年或月)
篇2
关注全新4P营销理念
据了解,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对营销领域进行深度调研,首次了《2011年IBM全球首席营销官调研之中国洞察》,为CMO在面对数字化时代转型时提供参考。报告显示,全球的企业营销负责人已经认识到,他们与客户的互动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评估营销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除了舆论压力,不断增加的财务压力也使得CMO不得不通过量化分析营销活动,来增强营销职能部门的可信度和效率。
报告显示,63%的CMO认为投资回收率(ROI)在未来3~5年内将成为衡量营销部门效能的重要指标,但他们中有一半人认为没有准备好可供评估的数字。
IBM大中华区销售与市场部副总裁罗振邦表示:“如何通过联合市场和技术提高ROI,是CMO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IBM 业务战略与转型咨询合伙人、业务创新与增长咨询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陈力指出:“当今CMO涉及到的领域比以往更加复杂,要提供差异化的、高价值的客户体验。”陈力指出,除了传统的4P理念营销理论,CMO应注入更多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元素。全新4P理念将成为中国企业的CMO们今后给予重视的工作方向。所谓全新4P理念,指的是定位客户价值(value PROPOSITION)、深入客户内心(mindshare PENETRATION)、业绩驱动营销(PERFORMANCE driven)和提升员工技能转变营销职能(PEOPLE capabilities)。
积极应对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影响是CMO不能不关注的问题。在社交媒体影响不断加大的今天,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新式购买行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在线消费者群体,并通过多种渠道和设备获得涵盖客户整个消费周期的完备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形成指导营销战略与战术的深刻洞察,并通过新型产品和服务把握新兴市场机遇。
IBM在调查中发现,利用社交媒体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只有真正通过社交媒体去捕获、分析客户数据,更好地了解客户行为,才能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价值。
调查显示,为了应对数据的增量、增速和多样化,绝大多数CMO认为他们需要投资新工具和新技术。全球80%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3~5年内更多地使用CRM、客户分析、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IBM在应对社交媒体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罗振邦告诉记者,IBM将线上、线下的技能、信息结合起来,真正了解社交媒体对IBM的评价。IBM有专职人员监控、反馈社交媒体。除此以外,IBM还借助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手段去捕获社交媒体中与IBM相关的信息,并借助分析工具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篇3
目前,围绕社交媒体的问题不是你是否正在做,而是你做得是否足够。我们对社交业务的定义是:将社交工具、媒体和实践嵌入到企业持续的活动中。社交业务使个人能够更有效地与他人联系并分享信息和洞察,包括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社交业务工具能帮助员工、客户、业务伙伴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人进行全面的讨论,并且允许分享资源、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业务绩效。
从调研和访谈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社交业务方面投资的三个主要领域包括:创造卓越的客户体验、提高员工生产力和效率、加快创新。如何靠社交业务在外部创造卓越客户体验?领先的企业将其社交资源和注意力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倾听和交流。企业认识到了在社交领域与客户交流的价值。在调研中,60%的受访者使用社交环境解答客户咨询,而55%的受访者做得更好,即征求客户的评论和意见。
北美洲最大的零售银行之一TD Bank希望提高社交业务的便利性,并提供舒适的客户体验。TD Bank决定使用Twitter和其他社交平台实时地倾听、接触并响应客户,从而以社交业务方式提供客户服务。北美洲2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目前每周7天、每天18小时监控社交媒体,并与客户交流。TD Bank 将这一能力与其联系中心及整个客户支持战略整合起来,与客户交互的内容包括产品与服务咨询和问题、日常银行业务与问题解决。团队有权将那些需要深入考察或客户信息的对话转到传统渠道,例如电子邮件或电话,从而确保为客户提供无缝的体验。
建立社区。将志同道合的人召集在一起,分享对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思路、想法和经验,可以创造卓越的客户体验。许多企业采用了基于平台的社区,例如Facebook和LinkedIn 上的社区,并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私有社区,以推动客户之间以及客户与企业的对话。客户社区正在成为许多企业服务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了传统呼叫中心环境中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的问题,也提供了企业可能没有考虑到的独特解决方案。
充满活力的客户社区,需要以下关键举措和能力予以保证:1.监督社区运作的治理流程;2.社区版主招募、培训与持续培养;3.培养数量足够多的外界参与者,以影响有影响者,并且宣传社区;4.能够快速应对客户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抓住新的业务机遇。
转向销售与服务。社交业务已经超出宣传活动的基本范畴,涵盖整个客户生命周期,包括线索生成、销售和售后服务。我们的调研指出,期望利用社交方法生成销售线索并创造收入的企业数量将显著增加,同时,期望利用社交方法加强售后支持的比例也有望提高,从目前的46%增加到两年后的69%。
篇4
讯:社交媒体的热度减退,内容营销崭露头角
Econsultancy和Adobe了《季度报告:2013年数字媒体趋势》,该报告显示数字营销人员已经迅速理解了渠道资源对内容营销的重要性。该报告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广告客户进行调研,发现在面对各种数字营销趋势时,营销客户已经将内容营销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39%的受访者认为内容营销很重要,而在2012年还只有29%。与2012年相比,其他发生显著变化的还有“转化率优化”,从2012年的34%提高到2013年的39%。
与此同时,营销人员对“社交媒体分析”的需求有所降低:2013年仅有9%的受访者将其列为重要的营销手段,而2012年为19%。尽管如此,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参与度仍然是营销人员的关注重点,3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营销指标,与2012年持平。这似乎反映了这样一种现状:企业已经理解社交媒体作为用户接触和搜集名单的手段的重要性,但是却在评估投入回报率方面缺少有效的手段。
这似乎预示着随着社交媒体不再是新生事物,营销人员参与并尝试的热情将有所减退。报告显示:35%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是2013年最令人兴奋的数字营销机会,比2012年的54%下降很多。尽管如此,营销人员对社交媒体的兴致仍然很高,仅次于“面向移动优化”(43%),位列第2位。
也许是察觉到这一变化,Facebook近期推出收费消息业务:用户缴纳1美元费用便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他的朋友圈之外的人发送一条信息。这个业务目前仅对个人开放,如果这项业务流行起来,将会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去想办法接触那些关注自己品牌页面的用户。
篇5
讯:营销者现在有一大堆的工具来提高品牌网站与用户的互动。2012年3月针对美国营销者的调研后ChiefMarketer发现,用得最多的是靠得住的电子邮件营销,采用率达78%。电子邮件新闻订阅排在第二位,达59%;第三位是社交网络展示,为58%。2012年,Chief Marketer询问受访者他们是否会在网站上或在YouTube那样的视频网站放原创的视频内容,1/3的受访者说他们在这样做。
除了这些主流的营销工具外,剩下的一些比较长尾工具还有,网站内嵌的在线会议,使用率为28%,然后是本地搜索,24%,社交APP被20%的企业所采用,是增长最快的长尾工具。品牌游戏增长也喜人,13%的受访者使用过这些工具,高于去年的7%。
/zt/mtyx/) 该报告从各方面深入剖析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社会化媒体工具、社会化电子商务、SoLoMo模式下的投资机会等等。现此报告征订活动已经开始!
篇6
一、网络社交环境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1.高校学生进行网络社交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网络社交成为高校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交的工具也有很多,目前高校学生最常用的包括腾讯QQ、人人网、开心网等。一项有关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调研报告表明,目前高校学生中,频繁使用社交网络的学生占到94%,只有不到6%的学生很少或者不使用社交网络。可以看出,高校学生与网络社交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社交必然会成为今后人们社交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络社交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社交不同于现实社交,网络社交具有很大的虚拟性、随意性。网络社交的兴起,信息不受限制,从而网络的信息更自由、不确定性增强,就更加难以辨别,特别是很多低俗、偏激的信息更容易被大学生接触到,而大学生对待事物的判断能力有限,遇事不能冷静客观处理,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网络的信息如果不加控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2008年的家乐福事件,合肥某高校学生在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上信息,号召本校学生去家乐福示威抵制,数百学生聚集在商场,场面一度失控,在警方的参与调解下此事才得到平息。这就看出了,网络社交对学生间信息传播有着很大作用,通过网络,可以将原本不认识的学生聚集起来,而且网络社交很容易聚集起相同立场的学生,参与到抗议、示威活动中去。由此看出,网络社交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网络社交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我们应公平公正地看待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给学生工作虽然带来了一些问题,但还带来了很多机遇。网络社交可以看成是正常社交在网络上的延伸扩展,虚拟性、隐藏性并不明显,网络社交可以使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共同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实现“面对面交流”,这对高校实现民主管理有着很大帮助,有助于实现平等师生关系;而且网络社交可以让很多通知及时传达,这对提高效率有着重大帮助。
其次,我们还应注意网络社交给目前工作提出的挑战。网络社交开放性、多元化的特征,虽然打破了以往学生工作的封闭性等,但对学生工作者来说,其中包含太多的不可控因素,无疑要根据时展来调整工作方向,例如对重大事件进行合理引导,杜绝“家乐福事件”的发生。
二、调研分析报告
我们对合肥大学城几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借助实证研究来发现问题,利用社会心理学有关原理,分层次对学生网络社交进行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与统计检验等方法找出各类影响因素,作为以后工作的一个数据参考。
1.调研理论基础
此次调研主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专业、消费、生源地、学业成绩等因素作为客观评价标准来进行研究,在研究不同类型群体对网络社交的不同体验上,采用的是假设检验的均值检验进行定性分析,在量化不同因素对网络社交的影响程度上,采用的是SPSS对问卷进行量化分析。
2.调研内容
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网络社交的时间、频率;网络社交的目的、影响;网络社交的频率、时间;网络社交的依赖性、网络社交的安全性、网络社交对现实社交的影响。通过发放500份问卷,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历,不同性别。回收问卷472份,有效率94.4%,其中本科生71%,硕士生23%,博士生6%,男生女生人数大致持平,理工专业学生41%,文史专业59%,由于篇幅原因,调研问卷在此不再列出。
3.调研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显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占到接近60%,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进行网络社交是为了与朋友保持联系,然后是获取信息;在网络社交的主要活动,最多的活动是获取信息,其次是与朋友聊天;根据个体间差异检验表明:理工专业学生更习惯网络社交,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倾向网络社交。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得到结论: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会导致网络社交使用的差异,这就导致针对不同学生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下面提出几点工作改进对策,希望对以后的学生工作有所帮助。
三、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调研分析表明,网络社交使用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再结合网络社交的其他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建立科学技术平台,融入学生群体
网络社交的强势出现,是信息社会正常发展的结果,也是大势所趋。因此,高校学生工作也要随之调整,首先,要建立先进的管理平台,我们应打破传统工作的封闭性,完善校园网络的管理模式建立,使用最新的平台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其次,还应加强对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研究,及时把握动向,这就需要学生工作者改变以往工作方式,积极融入学生网络社交圈,通过网络与学生及时交流,把握学生思维动向,特别是对那些重大事件的舆论导向方面,要特别注意。
2.细化学生工作,因材施教
前文调研表明,网络社交中存在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加强学生工作的细化。首先,基于学生个体化的差异,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上述调研也表明了,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网络社交使用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差异,这些差异正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而言,要认识到我们要更加注重传统的学生工作,对学生思想动态投入更多的注意,线上工作、线下关怀并重。
3.注重高校学生网络素质教育
在这点,学校可以开设有关网络社交的课程或者讲座,发挥教学上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的技巧,可以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筛选辨别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网络各种信息的时候可以进行冷静沉着的判断,不会被他人左右。此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提出的网络热点问题解决研究,对学生隐私的保护也应考虑到。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大学生社交活动的新兴载体,社交网络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从高校学生使用网络社交的心理、行为出发,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是学生教育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线上线下的不断融合,人们越来越认可O2O商业时代已经逐渐到来.。O2O所带来的商业变革,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移动美食社交领域。。
近日,尼尔森网联了《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对移动社交应用的发展及运营细节都给出了很有指导性的建议。据报告显示:移动社交不仅仅是PC端社交在移动端的简单延续,LBS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微信、陌陌等大众化社交应用以LBS的方式强化了产品的活跃性的情况下,美食社交、短视频社交等小谦关注已久垂直社交领域,LBS技术也将为他们做出巨大贡献。适逢美食社交应用去哪吃4.0刚刚,小谦将结合去哪吃的全新体验和尼尔森网联最新报告,在《美食应用的未来在于强化社交属性》一文的基础上,继续跟大家谈谈移动美食社交应用如何以兴趣为导向,玩转O2O。
满足用户工具需求之后强化社交属性刻不容缓
“人们对以兴趣为目的的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这样的观点无论是在PC社交领域还是在渐兴的移动社交领域,都是有很多人认可的。(PC时代最成功的案例就当属以兴趣爱好而兴起的豆瓣)
移动兴趣社交尚处于高速发展期,尚不能拿出有力的案例来证明。但在移动社交的布局之路之中,无论是美食社交还是短视频社交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兴趣垂直社交应用,从起步到目前的发展,都以各自聚焦的兴趣领域构建了良好的工具属性,为所有对有这一兴趣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平台。
当这样的工具属性几近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之后,小谦个人认为就到达了强化社交属性的时候。在应用功能创新会遭遇巨大瓶颈的未来,保持甚至放缓应用工具属性加强的工作,强化应用的社交属性是大多数兴趣社交产品的出路。以美食社交领域来说,小谦此前就提出了“美食应用的未来在于强化社交属性”的观点,而近期美食社交应用去哪吃4.0的,也更证明了美食社交应用从业者与小谦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
LBS技术:让兴趣O2O式社交更近一步
要谈及此次去哪吃4.0最引人的注意的几处地方,让LBS技术融入找餐厅的功能,将餐厅推荐改进为LBS位置推荐+算法推荐的改动,是很有探讨性的。
微信和陌陌的LBS位置尝试,证明了人们对于附近所能够产生的社交关系的需求很大,这样的需求在兴趣社交这类垂直后的领域,同样适用。移动终端的LBS功能能够使得O2O式兴趣社交愈加便捷,提升地方性兴趣社交O2O群体的建设效率,从而起到提升应用活跃度的重要任务。在未来,以LBS技术为基础的O2O式的兴趣社交,将会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移动社交应用而言,之所以从立项到前期发展都必须不断加强工具属性的重要性,是应用产品的功能将决定用户的社交分享行为,所以LBS技术让此次让移动美食社交更近一步的作用,并不仅仅停留在LBS自身所拥有的社交属性上。
根据笔者亲自评测,去哪吃4.0将此前默认算法推荐餐厅的做法改进为LBS推荐餐厅,我们将能够更高效地于就餐时间,在附近找到合适的餐厅,还拥有社交评价考量餐厅。在未来,个人更认为美食社交应用除了LBS位置推荐之外,应该将LBS技术融入传统的推荐算法其中,让位置和好评得以综合地优先推荐给用户,以保持更好的体验。
除了在找餐厅上去哪吃4.0运用了LBS技术之外,个人认为同城美食日后也有融入LBS技术的必要。目前而言去哪吃4.0同城美食以滚动的方式将同城的美食达人分享的美食传播出来,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达人的分享拓展地方性的美食兴趣社交好友,也了解更多好吃的地方。在这一块,或许未来将附件的去哪吃美食好友加入进去,能够更有效地让用户更快的找到附近的地方性兴趣社交好友。
整体而言,自去哪吃4.0之后,美食社交应用也真正进入了O2O社交时代,以LBS技术为基础的诸多社交功能将会出现在大量的美食社交应用身上,兴趣O2O式社交也将因此离人们更近一步。
O2O兴趣活动:玩转移动美食兴趣社交的必备条件
根据尼尔森网联的《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每个社交媒体用户媒体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移动社交应用几近全面覆盖人们的移动互联网生活,在人们空闲时、睡觉前、起床后、地铁公交、等人时等多个场景都有应用;著名神器陌陌洗白开启之后已经形成了方面查找附近的人、找到相同兴趣的人的主要优势;近九成的用户会在网上寻找兴趣圈子;近八成用户的移动社交用户参与O2O兴趣活动。
从以上的这些报告结论中,小谦个人理解为:移动社交早已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类别;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是大势所趋,用户需求大,陌陌实践效果也值得研究;O2O兴趣活动在用户愿意参与的情况下,将成为未来移动兴趣社交应用发展的标配行为,移动美食社交将成为大力推行O2O兴趣活动的排头兵。
为何笔者会这么理解,这得继续提及去哪吃,谈到去哪吃全新升级后的4.0版本。大家都深知美食社交已经是一个细分之后的社交领域,很多作者和很多从业者都不太关注,所以笔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就更为艰难,对目前的从业者的了解需求也越迫切。
根据笔者的了解,去哪吃的O2O兴趣活动是以高校霸王餐活动,从高校学生开始玩起的,而饭本在去哪吃开始尝试高校霸王餐落地活动之后,也开始尝试召集社会人士线下免费吃饭活动。
去哪吃尝试的O2O活动最早是高校霸王餐,但却是以食色男女交友主题聚会和IT圈百人聚会的O2O兴趣活动闻名,并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如旅游美食交友活动、美食相亲交友活动等。客观地说,这是去哪吃此前初次尝试O2O活动,未能了解到学生的拍照设备、拍照技术、探店内容撰写能力平均下来还不太理想的教训,所以后续的食色男女在笔者这种观察者看来,更多地是去哪吃高校霸王餐活动的优化结果。
而在食色男女和百人聚会之后,美食社交领域也总算出现说得出口的O2O兴趣活动,去哪吃也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沙等多个主要运营城市开始复制这样的模式,可以说在此前,美食社交应用们纷纷都已经开启了他们的O2O兴趣活动之路。
篇8
很多人仍然对社交媒体抱持怀疑的态度,有些人宣称社交媒体根本无法测量,很难找到合适的标准和衡量方法,因此看起来很难说一项战略真正起作用了。当然,首席市场官们和管理层希望看到真正的数字。
你会为你的宠物狗计算投资回报率吗?你们为你买的衣服计算投资回报率吗?事实是每个提供价值的事物都有投资回报率,只不过有些时候投资回报率不明显。但是,根据2011年对社交媒体营销从业人员的一份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计算投资回报率非常紧要。因为他们:
65%的人提到需要提高有效性;59%的热提到需要提高与其他市场营销手段的融合度;48%的人提到有汇报量化效果的压力39%的人有了社交媒体预算或该预算还会增加22%的人提到正确的测量工具已经就位了。因此,即使已经有了计算社交媒体投资回报率的办法,即使市场人已经感觉到了拿到这些数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品牌在不知道投资回报率数据的情况下就做社交媒体营销了呢?一个可能的线索是社交媒体背后有驱动力,新技术的早期采用以及商业革新,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详细的投资回报率分析。当所有人参与进来,当所有事情都慢慢成熟了,于是对社交媒体测算投资回报率也就提上日程了,可以说是边学边干。
那么,要计算社交媒体的投资回报率需要知道些什么呢?
当然,首先测量方法必须要确定,而这要符合你公司的情况。这也许是对于社交媒体测量些什么以及如何测量的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大案的部分原因。因为目的、目标和关键指标对每个部门,每个公司都不一样。
在确定这些钱,有必要确定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果答案仅仅是“我们的公司建议我们做”,或“我们的竞争对手在这样做”,那么我建议你更深层次地考虑这个问题。
典型的社交媒体营销的商业目标包括:
通过对社交媒体的监测,发现顾客和潜在顾客是如何谈论你的公司的;收集竞争对手信息;与顾客和潜在顾客在线互动;通过分享内容来建立思想领先者的地位;使社会化媒体渠道的内容和信息的触达面最大化;支持已有的销售和市场攻势;支持员工招聘和留住既有员工的努力;打造一个顾客社区来提供支持和推广是的,所有这些都涉及数据收集和测量,但仍然——这些都不是投资回报率,要得到投资回报率,这些因素都需要被转换成商业利益——一个可以跟踪的数据和可以作为结果的数据的组合。这些数据可能与社交媒体并不直接相关,例如总的销售额,要求试驾的次数,注册数,等等。由于需要做对比,因此需要得到在做社交媒体营销之前和之后的数字。
谈点实际操作的事,下面是计算投资回报率的公式:
所获利益—成本
投资回报率=———————— *100 =投资回报的百分比
成本
成本
好了,下面是一个计算社交媒体投资回报率的实例:
圣安东尼奥的海洋世界为他们新建的过山车发起了一场社交媒体营销攻势。长话短说,他们邀请了社交媒体上那些影响力强的人来“试新”,拍了一些视频,配上这些人的正面的肯定的评论,上传到了大约50个网站上,其中30个是过山车爱好者的网站。
回到我们的计算公式:
利益:通过一个针对公园游客的简单的调查(只有两个问题),以及一个适用于所有游客的公式,他们得出那些从互联网上得知相关信息的人给公园带来的收益是260万美元。成本:把这个社交媒体攻势所涉及的人员、技术、流程成本加在一起,总成本是4.4万美元。
260000 — 44000
投资回报率=———————— %100 =5809%
44000
他们所花的每一个美元,带来了5809元的收益。怎么做到的呢?了解正确的人群,激励他们,与他们保持互动!
结论是什么?计算社交媒体营销的投资回报率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哪些数字最重要,哪些数字需要考虑进去,完全由你自己来定。但这给你提供了一个办法,可以让你的高层和管理人员相信社交媒体有其价值,而且可以被测量,以及可以提供投资回报率数字并随时间推移可以时常拿出来比较。(来源:市场部网)
篇9
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与偏好、中国文化接触意愿与渠道、中国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偏好三个分主题进行数据调研结果的呈现。
此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二篇。
一、调研说明
1.关于文化接触意愿的选项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受访者对于中国文化接触意愿,问卷中既设置了宏观的中国文化接触意愿选项,又设置了赴中国旅游、结交中国朋友、接触中国哲学观念、参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节事活动等具体事项,以期了解与文化印象更为相关的宏观接触意愿与文化行为更为相关的微观接触意愿的差异性。
2.关于文化接触动机的选项
文化接触意愿与文化消费行为都受到文化接触动机的影响。为了了解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及信息的动机,调研组借鉴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关论述,在问卷中设置了“了解中国发生什么”“丰富知识”等信息动机,“休闲娱乐”“消遣时间”等娱乐动机,“结交朋友”“增加谈资”等社交动机,“工作业务展开”“和中国公司打交道”等工作动机。
3.关于文化接触渠道的选项
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国外民众是否能够接触到中国文化,进而是否能够接受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接触渠道的影响。为了了解受L者对于中国文化接触渠道的偏好,问卷中设置了报刊杂志类的纸媒体、广播电视类的电子媒体、互联网代表的新媒体,以及亲朋好友代表的人际渠道。
二、研究与发现
1.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对中国文化报以好感,赴中国旅游和结交中国朋友的意愿相对强烈
整体而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多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同时带动好感度的提升。对于中国文化这个整体概念,3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中国文化,31.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中国文化,合计达到64.2%。同时,本次调查中21.6%的受访者对中国文化表示中性态度,合计14.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喜欢中国文化,其中包括4.7%表示了强烈的否定意愿。
相对而言,受访者对于赴中国旅游与结交中国朋友两项接触意愿相对强烈。当问及受访者是否愿意去中国旅游时,31.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41.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合计达到73.2%。同时有16.4%的受访者对去中国旅游表示中性意愿,合计10.4%的受访者明确表现出消极意愿。
当问及受访者是否愿意和中国人交朋友时,27.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45.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合计达到73.1%。同时有19.4%的受访者对与中国人交朋友表示中性意愿,合计7.5%的受访者表示消极意愿。
在参与中国相关的节事活动、购买中国文化产品两个具体事项上,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出积极接触意愿。当问及受访者是否愿意参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节事活动时,21.6%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41.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合计达到62.8%。同时有25.2%的受访者对参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节事活动表示中性意愿,12.0%的受访者表示消极意愿。
当问及受访者是否愿意购买中国文化产品时,17.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44.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合计达到62.0%。同时有25.9%的受访者表示中性意愿,12.1%的受访者表示消极意愿。
即便是针对中国哲学观念这类抽象的、认知与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的文化事项,亦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积极接触意愿。当问及受访者是否愿意了解中国哲学观念时,14.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34.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合计达到48.9%。同时有37.7%的受访者对了解中国哲学表示中性意愿,13.4%的受访者表示消极意愿。
从性别差异看,在中国文化整体接触意愿指数上,女性略高于男性。其中,在和中国人交朋友与赴中国旅游的意愿上,男女性别大致相当;在了解中国哲学观念的意愿上,男性相对较高;在购买文化产品、参与中国节事活动上女性较高。
从年龄差异看,在中国文化整体接触意愿上,18-25岁年龄段相对最高。其中,18-25岁年龄段赴中国旅游、与中国人交朋友的意愿相对最高;26-35岁对了解中国哲学观念、购买中国产品与接触中国文化相关的节事活动等意愿相对最高。
从国别差异看,美国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的整体意愿值最高,其次是南非和德国。而与中国文化具有亲缘性的韩国,反而对中国文化接触意愿最低。在和中国人交朋友的意愿上,美国、南非、英国受访者居前三位,而俄罗斯受访者相对最低;在了解中国哲学的意愿上,英国、美国、法国受访者位居前三位,韩国受访者相对最低;在购买中国文化产品的意愿上,美国、英国、南非受访者位居前三位,德国受访者相对最低;在赴中国旅游的意愿上,以色列、南非、土耳其受访者位居前三位,德国受访者相对最低;在中国节事活动的接触意愿上,以色列、南非、土耳其位居前三位,法国受访者相对最低。
2.国外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伴随中国文化热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当问及出于哪些原因接触中国文化时,按照重要性排序,受访者的选择依次为丰富知识、休闲娱乐、了解中国发生什么、增加社交谈资、打发时间、与中国人有业务往来、工作开展需要。
依据动机归类,调研组发现国外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的首要动机是信息获取层面,其次是娱乐消遣层面,再次是社会交往层面,最后是工作层面。
从性别差异看,就整体动机而言男女性别整体差别不大;从数值对比看,女性在娱乐需求与信息需求上相对较高,而男性在工作需求及社交需求上相对较高。
从年龄差异看,不同年龄段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需求不同,从而在接触动机上存在一定差异。18-25岁受访者工作需求相对较高,其处在职业生涯的起步期,对潜在的和中国相关的工作机会比较敏感。26-34岁受访者社交需求与娱乐需求相对较高,这一年龄段也是关注中国文化热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社交活动中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人群。36-44岁受访者的信息需求相对较高,其在中国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上要求相应更高。
3.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主要渠道,而人际传播中的中国文化信息相对信任度最高
当问及国外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的首选渠道时,选择报纸杂志的受访者合计5%,选择广播电视的受访者合计14.7%,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合计62.9%,选择家人或朋友的受访者合计9.9%,未作出判断的受访者为7.6%。这显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互联网以其即时、互动、多媒体、海量信息等特性促进了信息的互通互联,对于国外受众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主要渠道。
从国别差异看,各国受访者的首选渠道排在第一位的都是互联网,这和本次调研对象集中在触网率比较高的中青年人群应该相关。除此之外,俄罗斯(20.3%)、南非(15.4%)、德国(14.4%)、法国(12.7%)、美国(11.7%)、以色列(10.6%)、韩国(11.1%)等七国受访者选择的第二重要渠道是电视,而英国(15.2%)、澳大利亚(16.4%)、土耳其(12.2%)等三国受访者选择的第二重要渠道是家人或朋友。
从不同渠道所传播的中国文化信息的可信度上看,可信度最高的是家人和朋友,其次是互联网,再次是报刊杂志,排在最末的是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
从国别差异看,受到国外民众日常接触媒介习惯的影响,其对各类媒体渠道中的中国信息的信任度有差异。
调研组对各个渠道的信息表示“有点信任”和“非常信任”的受访者进行统计。调研数据表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以色列、韩国、土耳其等七国受访者中对从家人或朋友获得的中国文化信息表示信任的比例最高;俄罗斯和南非的受访者中对从互联网获得的中国文化信息表示信任的比例最高;德国受访者对从报纸杂志获得的中国文化信息表示信任的比例最高。
除此之外,报纸杂志是美国、法国受访者的另一个信任度较高的渠道,互联网是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韩国、土耳其、德国、南非受众的另一个信任度较高的渠道。南非受众中表示信任广播电视的比例较高。
三、建议与策略
1.聚焦年轻一代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需求,特别关注社交媒体上中外年轻人之间的互动
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中,我们无法忽视不同地区民众对于他国文化的“刻板印象”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国外民众在对中国文化并没有实质性接触时,对中国、中国文化以及其指代的一系列概念已经具有了一种比较固定的、笼统而简单的、且不易改变的评价。
受到大众媒体报道的影响,国外民众心里的“中国人”形象,有可能是一掷千金的富二代土豪,有可能是公共场所喧哗不懂礼貌的中国游客,这些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会降低其结交中国人的愿望。受到武侠片、功夫片等类型电影的影响,国外民众也会形成“中国人人人都是功夫高手”的神秘化错觉,进而把神秘感泛化到对于中国事物的理解上。
相对而言,年轻一代国外民众对新事物的接触愿望与接受能力相对年长者更强,其头脑中对于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有可能伴随其接触更多周边的中国信息、中国文化元素而进行调整和改变。因此我们应该更重视对于国外青年群体的传播内容、产品载体的开发,更加重视随着社交媒体兴起的中外青年更具互动性的信息沟通,从影响国外青年人着手,面向未来塑造中国文化形象的全球认知。
2.对外传播的主渠道从传统媒体逐渐转向新媒体,以互联网传播为抓手提升传播效果
媒体建设是对外传播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是“China daily”“Beijing review”之类的对外报刊出版渠道,还是以长城平台为代表的对外电视播出渠道,或是纽约时代广场之类的户外公共空间广告渠道,都担负着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任务。
就现实情况而言,纸媒体整体运营状况式微,真正通过纸媒来获取中国信息的国外受众数量不多。海外电视媒体大多面对海外华人群体,即便是普罗派乐、华韵尚德之类的用当地语言播出的电视频道,影响力也不大。而户外广告牌(屏幕)中投放的中国企业广告,更多的是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宣传卖点,广告片、宣传片本身的传播效果有限。
结合本次调研中发现的国外青年受众对于纸媒体的低接触度、对于电视媒体的低可信度评价,我们建议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企业重视线上传播平台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版页面翻译为外语版页面,而是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以更加人文的形式来承载文化符号、传递文化信息。
3.提升对外传播的级差意识,针对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接触意愿进行策略整合
对外传播的一个普遍误区是偏重传播者主体意识,片面强调我们要传播什么,我们想让国际上接受什么,缺少受众客体意识,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下的国外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需求缺乏判断,并由此带来“级差意识”的普遍缺失。
篇10
在宝洁的带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对传统媒体说“不”,转而主动投向Facebook的怀抱。受益于广告主的青睐,Facebook的广告收入近两年有如火箭般上升。
据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统计,Facebook于去年已成为美国最大在线广告商,在美国在线展示广告业务中占比达16.3%,远远超过之前的两代互联网明星(雅虎13.1%,谷歌9.3%)。
Facebook最有力的武器是,外界公认的社会化营销。在业内看来,这是一个不亚于传统搜索引擎的在线营销新市场。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社会化营销拥有绝对的优势,其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传统搜索引擎。
更致命的是,以Facebook、Twitter等为代表掀起的社会化浪潮,正在对传统在线数字营销产业链进行重构,未来前景光明。eMarkter预测,2012年全球将有14.3亿社交网络用户,同比增加19.2%。其中,社交网络上的广告投放将达77.2亿美元,到2014年将接近120亿美元。
去年,Facebook80%的营收来自于广告,而腾讯去年营收虽然高达285亿元,但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网络游戏等业务。
目前,在国内,社会化营销才刚启程,不但市场化程度低,而且缺乏产业链共识的标准和方法论支持。业内认为,腾讯在国内拥有数量最多的社交用户平台,完全可以在社会化营销方面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借此让广告主从中获得更多营销价值。
对于腾讯的这一变革,其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参加“中国高层发展论坛”时认为,谷歌是通过搜索关键字的媒体形式获得广告主的投放,Fecabook是通过用户在社交中的行为把人进行划分,可以针对人不同的属性做广告。在他看来,这种社交媒体的广告还是一个待挖掘的宝藏。
现在,腾讯正将目光瞄准这个新的蓝海市场。
变革进行时
3月中旬,腾讯低调宣布了旗下网络媒体业务的社会化营销平台变革战略,计划通过一场社交变革,整合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源,打造一个集成的社会化营销平台。
据悉,腾讯将微博平台与QQ空间平台彻底打通,挖掘两大平台的社会化营销价值。未来,QQ空间和微博上的社交广告可以同时指向两个平台的企业页面;在功能方面,实现内容、权限、用户管理后台互通;针对商业化、互动活动、社交广告实现显示互动。
本刊获悉,为彻底实现社会化转型,目前被形容为腾讯网络媒体业务“铁三角”的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均在升级之列。
促使腾讯如此“大动干戈”的背后,是因为腾讯本身就是一家经营用户关系链的公司,用户的互动、社交化洞察与把握,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无人与之匹敌。一个利好消息是,企业对于社交媒体带来的益处有着共同的认可。来自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88%的商家认为社交媒体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85%的认为可以促进与消费者的对话,58%的认为可以促进销量和合作,41%的认为可以节约成本。
目前,腾讯网络媒体变革战略已全面启动,腾讯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内部融合也随之展开,通过对旗下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微博、QQ空间等平台的社交化改造以及平台融合,进而增强了腾讯的社交价值,提升了腾讯网络媒体在社会化营销领域的实效。
其中,腾讯微博与QQ空间已经开始全面融合,完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社交网络。各媒体产品也将在战略指导下进行升级,比如,腾讯网将着力于向社交集成、产品智能、资讯交互三个方向发展,腾讯微博将朝着展现智能化、内容简约化等方向发展,腾讯视频则将朝着移动化和社会化发展。
据了解,腾讯社会化营销平台上线后,腾讯的营销资源将对广告主开放,重点着力于平台、工具及数据三个维度的开放。QQ空间的开放平台和微博的微空间,目前都已经开始为第三方提供开放式的自主营销服务,Discuz等平台覆盖的众多社区,也将建立起广泛的社交广告联盟。
可以预料的是,腾讯网络媒体的变革将带来营销方法论的提升。据悉,新的方法论是基于社交化、人性化及便携化的思考,将会在4月下旬出炉。升级后的腾讯智慧营销方法论将以影响人的内心及价值观为核心的营销3.0时代为背景,体现了互联网眼球经济向互动经济演进。
在营销3.0时代,“消费者”被还原成“整体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以前简单的“目标人群”,“交换”与“交易”被提升成“互动”与“共鸣”。营销的价值主张从“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被深化至“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
显然,腾讯网络媒体的社交化变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让网媒的用户服务及互联网营销,变得更加人性化。
从做广告到讲故事
腾讯正在进行的社交变革,意味着它将构建起一个中国最大、最活跃的社交网络。对这个国内互联网巨头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腾讯要实现的是将QQ空间与微博之间的全面融合,而这两者针对不同的用户关系链,QQ空间意味着用户之间的强关系,微博则是相对较弱的关系链,如何将两者打通,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可循。
“不少投行认为,我们拥有的巨大流量并没有在商务价值上得到更好地应用。”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说,“如何真正实现腾讯网媒系统的社会化转型,充分挖掘其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是摆在腾讯面前的迫切命题。”
刘胜义认为,社会化营销和传统1.0营销的核心区别是要纠正以往企业们“大喇叭”式的推广理念,企业应该学习如何用一种新的观点去跟他的群体沟通。腾讯决定打造的社会化营销平台绝非一个传统广告平台,而是构建一个跟用户建立多频次互动、沟通的平台,企业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借助用户的关系链和社交流,通过讲“故事”而非做“广告”的方式获得独特的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社会化平台与环境中,网民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是通过UGC(用户生成内容)兼具了生产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媒体在继续扮演生产者的同时,也是组织者、平台提供者、参与者;而对广告主而言,品牌曝光不是唯一追求指标,互动、参与、沟通以及营销实效也是它们所渴望的。
社会化营销的未来市场空间不会亚于一个搜索引擎市场,而且从ROI实效的角度看,社会化营销也远高于搜索引擎和传统广告。”刘胜义告诉记者,“在成本上,腾讯社交广告点击成本低于业内平均数的40%以上;注册成本则低于目前业内平均数的60%;引流方面,则已达到日引流百万以上。”
事实上,并非只有腾讯洞察到其中的商机。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搜索、门户,还是视频、微博等企业,都已经有意识地借助开放和社交的力量,对自身的传统业务进行社会化改造。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刘胜义认为,腾讯的优势是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的社交用户,在社会化营销方面拥有巨大的能量,可以让广告主从中获得更多营销价值。
在他看来,中国的社交广告才初见端倪,很多广告主对社交广告及社会化营销的价值还处在认知阶段,腾讯率先引发这场变革风暴,将让更多营销人认识到“社会化营销”的实效。
Facebook能获得广告主的认可,是因为它认为社交平台上的广告不仅仅是“广告”,而是“故事”。在精准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故事化的营销信息将自由穿梭于社交用户的信息纽带中。
Facebook的故事获得了成功,腾讯现在也在讲述着同样的故事,但能否让广告主认识到,还需时间验证。(来源:《IT时代周刊》)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