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问题以及措施提出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93-02
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用性以及科学性,这样才能够使得该规划对于城市的环境起到确实的改进作用。城市在前期的整体规划过程中由于对于环境等因素的考虑有所欠缺,导致城市在现今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导致发展受阻的问题。为改善这一情况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环境的承载量以及缓解生态的压力,还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使得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一、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发展概况
现代城市发展中所遵从的发展理念就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原则,而阶段主要研究的就是城市绿化的建设,道路绿地景观建设设计就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就是在道路两旁或者道路中间等进行树木、花草的种植,其采取的种植种类以及种植方式极为多样,主要的原因就是发展城市道路的美观性以及绿化,被种植的植物的特点就是易种植、易生长以及具有能够处理噪音或者能够吸取尘土以及吸取尾气的作用,对于环境的净化有实际的作用。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所起的作用极为显著,对于城市的环境改进效果极为明显,因此,其具有发展的实际价值以及其的发展前景较为明朗,其作用体现完全的前提就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的使用效果一般无法达到预估结果,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的问题以及设计过程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主要措施就是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具体方案的探究,找出改进的具体方法,进行实际的应用,进而使其得到实质性的改进。
二、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脱离其本体实质,对其注意事项考虑较为缺乏,进而导致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作用以及对于城市的改进发展方向的作用无法得到确实的体现。在对具体例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其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要完整考虑问题要全面、设计的方向要确定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设计的期限要科学以及与施工团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
(一)设计考虑完整性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之一就是设计的完整性,主要的内容就是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该城市的经济情况、污染状况等进行分析,再对该城市的气候变化情况、水文、人文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的设计,这样能够确保设计过程中所考虑因素的完整性。对该注意事项进行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每个城市的规划都存在差异性,如在进行不同城市的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进行详细的资料重新整合,就会使得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合的问题,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期的延误,成本的增加等问题。
(二)设计方向明确性
明确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该城市的改进主要地段、种植种类、设计整体等都了若指掌,对于该城市的具体环境问题以及其改进的主要设计对应方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进而使得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主题突出,在建设完成后实际的作用效果突出,整体感以及美感增加。如若不遵循该注意事项会导致的主要后果就是各种元素的掺杂性过强,给人以凌乱的感觉,导致整体性感觉的降低,使得其的实际使用效果体现不明显。
(三)设计期限科学性
在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较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建设的时间问题,由于城市的整体运作以及生产速度较快,进行运输的频率较大,因此,对于道路的需求量较大,在进行道路绿地建设过程中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交通状况,进而相对的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对于其建设的工期设计以及其建设的时间设计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城市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规定,对于每一块的道路绿地建设都进行时间上的规划。一旦规划不得当就会导致对于交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以及对于交通的影响时间进一步增加。
三、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存在杂乱性
杂乱性体现的方向较为多样化,如美观性的缺乏,设计层次感的缺乏,设计协调性的缺乏、设计主题的缺乏以及设计艺术性的缺乏,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的错误,以及设计过程中对于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借鉴过多,而由于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大,进而使得该种借鉴的分离性增加,主要体现就是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性,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像在一幅水墨画上硬生生的添加一个油画的人物。其在设计中无法体现该城市的特点,以及设计人员的艺术感。其设计与其周围的房屋、道路存在脱轨现象,以及设计变化过大,主要原因就是所使用的元素过多,导致在同一片道路上出现吊篮式种植的花草、大花瓶种植的花草以及具体字样形状的花草,以及树木的种类缤纷绚丽,实际使用效果也会由于种植的杂乱性而无法得到保证。
(二)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存在无规则性
无规则性的主要体现就是其的设计不进行设计整体性的探究,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拼接式设计,主要就是多个设计者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特定部分的设计,再将这些设计的结果进行整合,对于其中出现的不协调性进行系统的修改,进而进行实际的施工。无规则性设计会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设计整体性的缺乏,导致在设计过程中不进行轻重的路段的考虑,进而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对于该进行重大力度绿地建设的路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建设。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其的设计效果以及其的设计特色性无法体现,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没有过多的推进效果。
(三)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存在实际缺乏性
实际缺乏性的主要体现就是没有确实的对城市进行各项信息的获取分析、城市的规划存在随意性、城市的具体现状没有进行探究、种植的土壤性质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该城市的污染现状以及具体状况没有进行细致的了解,导致在实际的设计开展过程中由于准备工作的不得当,导致设计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出来,进而使得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其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四、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研究
(一)对设计的植株进行研究
在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主体就是绿地,绿地的形成需要的就是植株,因此,需要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中的植株进行研究。植株的色彩、价格、种植条件、生长周期、具体作用等都是研究的要点,在该设计过程中所选取的植株主要就是树、花以及草,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具体考虑措施就是先确定该城市所要改进控制的污染源,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灰尘等,在确定之后,选取具有该功能的植株以价格和效果良好的为主无论品种,在进行土壤的成分分析,在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在对余下的植株进行色彩的搭配,当然需要遵从的原则就是与该城市实际环境的协调性,最终确定植株的种类,植株的种类不是越多越好,其需要根据具体的种植范围大小进行分析,种植范围越大的种类越多,其主要原因就是保持该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对设计的方法进行多样化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设计方法需要进行合理的改进,主要改进方向就是多样性,根据研究分析可得出适合于该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小组合作设计、个人对比设计以及设计配对等,小组合作设计就是小组之间进行共同的探究,将每一路段的绿地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在进行设计;个人对比设计就是每个设计者将自我的设计结果拿出来,进行评比,找出合适的方案进行改进施工;设计配对就是每一块的设计都有4-6个设计者设计,在将这些设计结果进行配对,找出最优秀的设计成果。进而使得设计的质量以及设计的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对设计的准备工作进行完善化
主要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就是对于城市的现状、道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路段进行地图上的详细的标志,对于设计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于该城市的经济水平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解,对于该地区的气候等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篇2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景观;低碳;道路;农村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过IPCC报告显示,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我国的碳排放量还缺乏切实的数据,但只要约束好土地的使用情况,就能够减少居民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的人均碳排放量比城市居民的人均碳排放量要多。这是因为农村的发展没有先进理论和技术的指导。如果继续放任农村的碳排放量,那么就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成本损失。并且以后在农村做低碳减排工作,成效也不会很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建设起低碳理念下的新农村。
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国外很少有研究农村土地整治的资料,因此,我国若对土地整理,并实施低碳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困难。除此之外,我国各地区的农村土地整理对低碳生态景观建设也不够重视。国内的土地整理是调整土地之间的关系,并综合的整治田林路村。而农村的道路建设研究是农村结构规划、控制密度、功能混合的规律建议。通过对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认为低碳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保证其地域的文化特色,注重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决策和规划设计。
1对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土地整理和道路景观建设,是农村集体按照集约化土地的原则,对项目区内的水、田、林、路、村以及森林滩涂等农村自然景观进行整理,合理的布置和规划好布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实施之前需做好规划的准备。要顾及到整治后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农村地域比较城镇广阔,但多数属于生态土地和农作土地。不合理的整治,虽可能会增加农村可使用的土地,但也会损害农村内原有的生态景观。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治,需遵循开发荒废多余土地,保护生态土地为原则。整治后的新农村,既要合理美观,也要增加农民的收益。
农村土地整治,可以将农村特定区域内的耕地数量减少,增加当地的城镇建设用地。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项目区之内的农民需要做好整理土地、搬迁安置、复垦以及维护生态环境、配备生活基础设施等。农村内首要的整治工作就是整理农用地。对农村内的水、田、路、林进行综合整治,促进自然生态和农村生产有机统一。这样能够促进农村的基础建设,也能够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的粮食产量。整治之后,既能增加有效的耕地,也不会减少原有的农田总量,粮食产量不会有所降低。其次就是整治集体的建设用地和村庄。复垦集体建设用地和空闲的宅基地,可以促进村庄的统一整治,并促进整个村庄的整洁和美观。再就是让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土地的流转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农村经营模式。而农村多余的建设用地,可以给予城镇使用,减少城镇用地难的问题。土地极差增值的收益,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2农村土地整理道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农村土地整理道路中,不重视生态效益。土地整理主要是水文、植被、土壤等因子变化引起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变化。整理前后要保证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固碳制氧,维护物种多样性。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多以水泥化建设为主,以现代化技术介入,并不注重道路的生态效益。农村的道路绿化,也很少重视生态环境的提高和生物的多样性。绿化的适应能力差,农田施肥的投入高,容易伤害生态环境,并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道路景观设计缺乏低碳理念。道路是村民的运输和通行空间,也是农村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路生态景观表现着农村独有的乡土气息,反映出农村的文化景观遗产。因此,道路设施规划要有乡村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还没有意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除了在乡村看到部分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路灯之外,很少有低碳应用的景观。
3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3.1提升农村景观的自身价值
在低碳理念下对农村土地道路进行整理,需要将土地模型转变为景观模型。景观是将各种因素结合为一体的地域风貌,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乡村均具备景观风貌和特征,而且是不断影响和积累的。无论这样的景观是否会被观众所重视和注意,都为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对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注重提升农村景观本身的价值,将农村特有的地域景观进行维护和延续。而这,也是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兴的关键内容。
3.2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有多种的手段。将其转变为景观结构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生物空间分布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将农村道路的生态环境提高。而这不单单包括池塘生态系统,也包括树林生态系统。研究半自然的景观规模和类型,寻找外界敏感影响源。从而规划出核心区、潜在廊道和缓冲区等。在每一个区域内合理的进行规划,建设起绿色基础设施。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农村的生物地理理论、生物适宜性原则,根据每一个物种的基本状况,也分成核心区、潜在廊道和缓冲区,保证物种的合理繁衍,形成生态化的绿色经济。植被和物种,都会为低碳理念下的土地整理提供有力的帮助。
3.3开展土地多功能性设计
农村土地不仅可以产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还可以进行水文调节、净化废弃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地域文化景观等功能。农村土地整理,要保证其服务生态景观的能力,并且营造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景观生态学内的景观结构理论,表述了农村土地道路中的田块、田埂、防护林等景观所拥有的重要作用。土地可以涵养生态,道路属于线性因素,具有运输和美学的视角。景观框架的调整,离不开生态环节和景观格局的作用。推动乡村不断提高自身的连续性和多元化。并合理的对道路生态景观进行规划,避免景观的破碎化。土地,可以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或者营造多元化的群落结构,从而开展低碳。
3.4拓展项目实施机制
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涵盖了许多不同的行政机构,并且营造了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步骤、规范的体系,并推动公众参与其中。在科技方面,强调可视化,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并倾听公众的规划设计思想。拓展项目的实施机制,营造农村土地整理的信息网络。
结束语:
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对土地整理和道路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不是对村庄的附属规划,也不是仅仅对农村外表进行绿化装饰。它是融合多种学科的思想,综合塑造农村的景观。并且在其中考虑到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层面。由于低碳理念的影响,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更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既要保证绿色经济、也要促进新农村的生态景观舒适和谐,富有现代化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刘凤树.浅析农村土地整理中道路生态景观建设[J].科技资讯.2012,(26).
篇3
关键词:规划设计;道路规划;滨河景观设计
1 项目背景
为了提升县域的整体竞争力,以开放的思维和视角,苍南县规划局对县域城镇进行统筹规划。从坚持可持续性发展路径,注重社会和谐发展及生态安全的角度上进行建设,谋求以人为本与生态优先的环境,实现“提高苍南县域整体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目标与最高战略,并结合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协调配置,提升整体的环境优势。而位于苍南县城新行政中心区域地块的核心位置则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则成为重要的规划区域。
为了实现中心区景观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体现片区景观的整体性和序列感,兼顾与灵溪旧城的互动,充分利用现状水体资源建设城市景观轴线,中心区横阳支江两岸的建设已提上重要议程。而位于中心区南侧横阳支江北岸的江滨路道路及景观工程的设计将有助于形成多层次的、富有特色的天际轮廓线,并通过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着重塑造,烘托城市整体形象品质。
2 设计依据及现状
1.苍南县县域规划要求
2.现场地形地貌资料、及苍南的人文历史资料
3.横阳支江为苍南县主河道,发源于泰顺县九峰山山麓,至灵溪镇分成主流横阳支江,支流萧江塘河和沪山内河,长约60.5公里。位于苍南大道和站前大道之间段的横阳支江恰处规划新城区的中心位置,大概长约2.5公里左右,河水清澈;而这段区域的道路和滨河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环境景观的设计处理将牵动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对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及品质的具有重大的影响。
3 项目规划的目标
在新一轮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大型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的建设将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该项目位于苍南县建成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其规划目标是打造出新旧城区隔水相望,垮江相连——城市中心的“蓝脉绿肺”。开发沿江公园绿地,结合周边山水景观,营造一种“龙溪蜿蜒”的滨河新景观,同时鉴于苍南的气候情况,防洪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景观与道路必须结合,让这几乎贯穿城市中心的滨河绿地公园构成了苍南县城市内最具生态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区域。
4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
4.1 设计理念
我们的设计结合古今中外一些或传统或前卫的设计理念,进行我们的设计构想——让交通“隐藏在绿色环境”中,让“科技拓展我们的技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让“蓝天碧水和绿林鲜花延续着城市梦想”,从而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自在地享受动感都市,城市风光和活力生活,让生活因此变得更美好。
4.2 设计原则
(1)高起点、高科技、高标准的原则。
(2)防洪防涝与环境建设双赢的原则。
(3)以人为本、低碳设计与操作相结合。
(4)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原则。
5 规划与景观设计构思
5.1 营造城市中心线性公园,休闲城市客厅
我们结合科技力量,将堤坝和道路进行结合连贯设计。我们根据总图将江滨路与用地红线在一些位置留出一些绿地,同时在有些位置将堤坝和绿地竖向进行处理,拉高绿地竖向,延伸和扩大堤坝跟绿地的衔接空间,以及将绿地架高4.5-5.5于江滨路之上,结合竖向处理,让绿地自然低过渡,且跟周边环境自然融合。
5.2 结合本地文化和现代文化构筑主题园
我们根据该地块的道路划分区块将结合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现代绿色和低碳的生活理念,主要划分三大主题园,譬如“现代动感都市园、历史文化展示园、自然湿地生态园”。
6 具体道路和景观景点的处理
我们的设计根据道路、桥梁与和横阳支江的分段关系以及现状条件因素将这块空间主要分为四大块景观空间——分别为:“现代动感都市休闲园(站前大道到春晖路路段)、城市意象及历史文化展示园(春晖路到体育场路)、生态休闲绿地园(体育场路到渎浦路段)、自然湿地生态园(渎浦路到苍南大道段),并且每个空间根据场景赋予不同的文化和主题。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如下。
(1)现代动感都市休闲园(站前大道到春晖路路段)。
休闲城市客厅:因为该段空间新区较为中心的位置,而且防洪堤原来已经经过处理,我们结合防洪堤坝与江滨路的落差关系,通过堤坝的平行延伸、地下空间的营建,创造别样的竖向景观及休闲功能区。动感城市光影区:我们结合堤坝、绿地、道路顶上架空顶板,并且根据竖向要求,设计动感水景,使玻璃底、花岗岩底、应和着蓝天碧水形成城市动感空间。同时水岸我们设置木平台、休闲坐凳廊架,水中结合雕塑和树池,使这块空间不仅有绿浪涟漪更有时尚动感因素。
(2)城市意象及历史文化展示园(春晖路到体育场路)。
这里我们基本上通过将堤坝与绿地相互交融,这个区域,江滨路与堤坝之间主要是通过堆坡减缓的形式,将堤坝和江滨路自然地过渡,形成自然坡地景观。同时在靠近体育场路位置,由于江滨路与还预留一定的绿地,我们延续着架空的方式,形成两处陆顶空中景观和观景平台。
(3)生态休闲绿地园(体育场路到渎浦路段)。
靠近体育场路的位置,我们结合地形设置一个地下活动休闲屋,屋顶为结合绿地和广场的手法,营造一个参于型休闲广场,便以人们的休闲活动。在该段的中间段,我们结合原有的水系和堤坝的关系,营造一个大型的观景踏步空间“阶蓝水绿“景区——主要是将堤坝向内延伸,然后顺着堤坝营造层层踏步、草阶、跌水形成一个开阔简约的观景空间。
(4)自然湿地生态园(渎浦路到苍南大道段)。
这段的堤坝主要是自然式的为主,未经人工化砌筑。我们考虑通过双层堤坝的处理方式,使驳岸更为自然亲切,让真正的防护堤延续前面路段的高度向后退和隐藏,同时我们在局部引入江水,在堤坝和江滨路之间形成一片自然生态湿地形式的景观活动区。同时,在此后延续段的堤坝,我们也建议形成这种自然风格为主的堤坝为主,保持水体的生态进化功能。
篇4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内容;方法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关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体系还不完善,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面积较大,因此需要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以现代农业资源为基础,依托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将乡村景观、经济生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打造出美的乡村,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打造美丽的乡村,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并将其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有效结合,从而打造出一个具有人文景观风貌的乡村,为农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1.2 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保留乡村的原始风貌。乡村的民风民俗作为什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的保留这些历史宝藏,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增加乡村的文化内涵。
1.3 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前乡村发展过程中,人们受制于社会条件限制,往往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较多,这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效的保护好乡村自然资源,避免出现滥砍滥伐的现象,充分的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村落景观
村落作为一个综合体,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村落景观要具备较高的欣赏价值,以此来吸引旅游者,使游人能够享受景观资源。而且通过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元素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为乡村打造出适宜开发旅游的风景。按照物质形态来对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点、线、面等三种形态。
2.1.1 点。无论是在村落布局还是景观效果上,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的存在会增强景观的中心感,使景观更具向心性和标志性。可以将村落景观看成一系列点状空间,将不同的节点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
2.1.2 线。点运动的轨迹即为线,同时线也是面运动的起点,线具备多种形态的造型元素,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村落景观规划设计中,可能将线作为街景艺术的重要单元,利用线来决定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的轮廓线,并利用线来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乡村景观中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线性空间的曲直变化及动静结合,从而打造丰富及优美的村落景观。
2.1.3 面。面在景观中分布范围十分广,而且具有非常好的连通性,在村落景观中,面充分的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不仅决定着景观的性质,而且对景观动态发展也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2.2 农业观光园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农业观光园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以休闲和观光作为主题,以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多功能于一体,通过广泛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打造出来的乡村农业观光园能够吸引大批游人,成为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主要形式。在农业观光园中,充分的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将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和技艺进行传承和延续,从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
2.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2.3.1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3.2 旅游标识系统。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尊重传统村庄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
乡村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更适应自然的环境,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传统村庄的肌理,有效的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构造出温馨的乡村格局,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落造出温馨的氛围。同时,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的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挖掘对乡村规划有利的景观素材,从而打造出美观的乡村环境。
3.2 发扬乡村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乡村历史文化风貌及民俗文化等都是展示乡村特色的传统文化,也是当地百姓的精神财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出地域民俗色彩,充分的运用乡村特色来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的相结合,展现出乡村景观的文化魅力,提升乡土气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乡村的居住部落和街道形成了乡村空间,这其中街道起着有效的连接作用,以此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地理风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遵循心计适宜的原则,更好的显示出道路布局的合理性,确保道路顺通,从而为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而且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当需要添加一些公共服务设计时,不能对村民正常的生活带来影响,要通过科学的设计,采取合理的尺度,从而为村民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农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依托于乡村的地域特色及自然环境资源,为村民打造出美丽宜人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具备民俗色彩,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有效的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乡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勇锋,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2012(12).
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设计原则
0 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中的住宅区的建设和规划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对城市居民住宅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对人的设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产生了矛盾,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设计,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从而使人居住的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现在景观规划设计区别与以往的园林景观设计,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而单独成立的,还要结合当代人和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考虑人的精神享受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关系。
2 现代城市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在住宅区的应用
住宅区就是居住区,是指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规划设计在住宅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景观规划设计在住宅区内通过改造地形、植物配备、道路规划,设置小景和假山等途径所营造出的能够满足居民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综合需求的景观。
3 现代城市建设中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住宅区的建设就是为人民提供住所,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场所。我们在景观规划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题,了解小区的人民的构成,需求,按照人民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要求再结合城市建设中整体因素,合理规划设计我们的住宅区,真正做到景为人用,根据小区居民的不同年龄构成,规划不同的公共空间,小区的道路规划也要按照人民的运动轨迹,合理规划,空间的布局更要是做到有开有合,适宜人民在住宅区不同集散和休闲,让人民在规划设计合理的住宅区里面享受与大自然的接触的同时不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景观创造要丰富多彩能够使人们提炼情操,放松心情,更多地接触到绿色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
(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要合理利用土地的条件,充分利用居住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有效地减少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再结合小区外部环境的地形地貌、植物结构、资源环境来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让土地的利用率尽量最大化。
(3)植物配备的合理规划。住宅区的植物配备要结合当地的土地的特点选配植物,以确保植物的成活率,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不能够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结果植物的属性与规划中的住宅区环境不适合,造成成活率不高,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住宅区的整体绿化,而且扩大绿化成本。例如: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用驯化的外来及野生植物;乔灌木为主,草本花卉点缀,注重草坪地被、攀缘植物的应用;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等。
(4)注重城市发展的人文关怀。我们所研究的城市建设中住宅区的居住环境,离不开住宅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是其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向,离开文化与美学去谈景观,也就降低了景观的品位和格调。因此我们要注重住宅区的所在的地域文化应用,加入地方美学的审美要求,做到和谐统一,有机结合。在人们的居住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审美是建立在地方审美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习惯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和体验,而大多数人的审美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住宅区的文化核心就应该是传统文化的应用,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人文特色就是在剖析了传统文化之后,又结合地方的审美情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去规划设计。重视和加强引入居住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正是从精神层面去把握景观规划设计内涵;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把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等要素,通过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因此,在住宅区景观设计时除了选景、造景、移景、借景之外,还应将人文景观吸收进来,从空间形态、尺度、色彩、细部表达来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这种人文景观是地道的本土文化、中国特色。
4 现代城市建设中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1)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现在国家提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高,因此我们在规划我们的住宅区景观规划的时候要把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纳入到我们大的生态系统里面来,不仅遵守我们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更应该考虑到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大的生态系统中所出的位置,找准位置,合理布局,为维护整体的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2)经济效益。加快住宅区开发建设,注重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手段。景观规划设计比较好的住宅区有助于提高住宅区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升开发利润。现代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我们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对人民居住环境的合理改善,更能够促进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3)社会效益。住宅区当中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既可以向住户提供免费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也可以满足住户个人对私密空间需求。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可以通过美好的环境吸引住户走向室外,回归自然,也为住户提供与自然的交往空间,还可以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软质和硬质活动场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增进住户之间的感情。住户之间的沟通,活动场所的自由性都使得住户之间得到了精神享受,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为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住宅区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让人民在良好的居住环境中生活为整个城市创造和谐共处的环境做出贡献。
(4)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在近些年不断提出可继续发展战略,可继续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我们的能源消耗的可持续,更是我们整个国家在发展当中可持续,我们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在注重植物配备上,合理的道路规划上,公共空间的开发上等,需要我们在规划我们的住宅区上要多考虑可持续的因素,用可持续的眼光设计规划我们的住宅区,让我们的住宅区在循环利用上达到高的利用率,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我们的住宅区。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严展.对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 杨小东.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的再认识[J].规划师,2003.
篇6
1.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1)过于强调软件操作
高职教育需培育高学术,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固然要重视技能,但技能不单单是软件的操作,因为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设计能力、施工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是不同于单纯理论的实际操作。就目前高职景观规划课程来看,大多偏重于CAD,PS,SU等软件的实际操作,忽略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态意识及社会意识。学生们往往软件操作能力很强,但是设计的实际项目缺乏分析,不够合理。
(2)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不够系统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交叉性很强,涉及内容广泛,需要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辅助。首先,就课程体系而言,学生除了基本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及CAD,PS,SU等基础软件课程之外,还应了解RS,GIS等信息技术及参数化设计软件课程,景观技术课程,植物搭配课程,景观生态课程等。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涵盖范围较小,内容不够系统。目前的课程内容除了讲解基本原理之外,主要包含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包含哪些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探究和改进的。比如,将知识模块设置为广场规划设计,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面状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内容的话,学生掌握起来会更直接,更系统。
2.发展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的教学内容基本分为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而目前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多分布在建筑设计公司,园林设计公司,以及小型的设计工作室,涉及到的实际项目主要是以以上4个模块为主,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具体岗位。因此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除了讲解以上4个模块的基本原理及相应案例外,还应掌握景观项目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阶段全套图纸设计与文本制作并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具体体现为①景观设计原理部分,学生应掌握4大模块的设计原理;对气候影响,地形改造,土地利用,植物配置,水资源的了解与掌握。②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学生应了解任务书;会实地测量;能够对实地资料与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③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应会分析并绘制总体平面图及各类分析图,透视效果图等。④扩初设计阶段,学生应会使用CAD表达相关图纸:总平图,道路设计、植物配置、景观节点的平、立(剖)面图等。
(2)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经过基础理论,专业理论,顶岗实习,最后到职场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必须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实践,但基础课程是提高职业技能的奠基石,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行业规范的重要体现。其次,专业理论应实行项目化教学。教师必须是有实际项目操作的经验和能力,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在做项目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创新的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再次,顶岗实习环节是强化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到国外,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习锻炼,了解新锐的设计理念及先进的设计技术,开阔设计视野。
(3)积极推进师资建设
培养高技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专业,推进师资建设包含两方面含义:首先,在校教师需走出去,一是到企业中,接受锻炼,了解最现实的行业需求;二是参加相关培训,接触新观点,新理念。比如,自去年起,景观行业兴起了一股“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被应用到很多景观设计中。可是什么叫“海绵城市”?它是如何应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该用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及技术是什么?对于教师来讲,如果没在企业中接触实际项目或参加相关专题培训,很难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带给学生。其次,尽可能聘请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企业员工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熟悉各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方法,他们会用实际工作的角度给学生讲解现实而直观的实际案例。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参观考察、点评作业等方法。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时要协调统一,灵活运用。比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可能对单一的讲授法不敢兴趣,因此可以将案例讨论法作为知识传达的重要方式,对某个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讨论,会比讲授法的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应以教师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形成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学生跟着老师做项目,讨论方案,学习软件的灵活运用等;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将某些设计理念及原理告知学生,并让其学会使用。
结语
篇7
对于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分析说明。我国西部某城市的道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采用了景区分界方法。即将整个规划设计工程分为四大景区。每一景区的规划设计情况如下:第一景区为路侧绿地。之所以将其划分为第一景区,主要是因为该条道路与机场和高速公路相衔接。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首选方案为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法。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不仅具有整齐、严肃的观赏效果,而且在植物方阵的排列上会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大方的感觉。除此之外,由于该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城市风貌。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为:将路侧绿地的植物分成4个层次,分别为落叶乔木层、常绿乔木层、常绿灌木层以及色叶灌木层。在以上4个层次中,落叶乔木层和常绿乔木层以及常绿灌木层充当背景,色叶灌木层为主体。这样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不仅保证了所选植物的多样性,而且做到了群落的稳定性。最主要的是,以上四种植物均具有良好的观赏特性,而且在具体的布置过程中采用了列植的方法,充分渲染出整个道路庄重而不失灵动的气氛。第二景区为另一路段的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园林本身的观赏性,而且要结合路段所处位置的特点做到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需要照顾到路段附近居民休息、娱乐的需求。
二、第二景区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案为规则式植物配置
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路侧游园的元素。该路段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层次分别是:高大乔木层、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以及色叶灌木层。第三景区为生态长廊路侧绿地。该路段园林植物的配置主要为生态群落。要求园林规划设计既体现出自然景观自然性,又不失生态长廊的整洁感。需要注意的是,该路段的设计重点是交叉路口。因此,整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展现出整个园林的特点,而且能够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群落。具体的设计方案为:道路最外层为新疆杨,并且贯穿整个第三景区。与此同时,在新疆杨前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通过以上几种植物的精心搭配,从而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第四景区为文化游园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城市文化。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将日晷、迎宾马车以及迎宾方阵作为整个园林规划设计的主线,以上元素都是该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整个第四景区的园林规划主要为乔木,同时根据多样化的园林规划特点进行综合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做到了群落景观的丰富,而且保留了整个群落的原始性。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石雕、日晷、驿站等装饰品的设计,才使得整个园林规划更加生动。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GIS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生产、生活的需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结合人工造景手法而创造出空间景观环境的过程。当代的规划设计主要是人为中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在规划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空间区域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因此,对于空间数据的有效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而规划设计师也通过各种相关的技术手法来完成该项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管理与分析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当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空间信息科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比较完善的学科。GIS的空间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功能对研究区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广泛应用。
1 GIS概述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GIS的核心功能在于它的分析与管理,GIS一般可以完成空间信息测量分析、统计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分析和决策分析等,不同的软件系统可能侧重于不同的功能。
GIS管理的数据可以分成两大类:(1)空间数据 用来定义形状、位置和空间关系等地理特征。对这类数据的管理是GIS与其它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区别。(2)属性数据 用来定义空间数据所代表的内容,如植被类型、高程、所有权和单位面积产量等。
2 GIS对城市景观规划起到指导与支持作用
2.1地图处理
城市景观规划的日常业务几乎离不开地图应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传统制图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对别人的数字化地图、属性数据作进一步处理,产生出自己的专题地图;屏幕显示地图的利用率远高于纸介质地图;组合、移动、缩放变得灵活,图幅边界不固定;地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等等。在美国,这是规划专业工作者使用GIS最频繁的工具。CAD虽然在制图方面也有特色,若要和规划管理相结合,CAD具有相对明显的缺点,这一现象在美国很突出。
2.2相关规划数据的管理。
一般来说,规划管理的主要任务主要体现在项目审查、区域规划、标准制定、安全监管、质量检查等方面,虽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差异,但是本质内容相似,这主要体现在具体规划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上。而GIS强大的数据管理与分析作用在这一方面被普遍接受,其中的空间属性数据的更是曰常管理必不可少的决定性因素。
2.3分析与决策
在西方分析与决策往往被看成是对重要问题的决定,是在整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例如,通过GIS对距离、环境、人口密度等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来决定学校、工厂、车站等基础设施的选址问题;借助GIS对流速、河宽、流量等因素做简单分析,来决定滨水景观的选址问题。由此可见,借助GIS可以实现空间景观要素的合理分析,为最终的决策起到最大的支持作用。当然,在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借助计算机实现的分析技术不是单靠GIS ―种。如果能将这类应用靠相对集成的、稳定的计算机系统来协助完成,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和决策的可靠性,西方称为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 support system),学术界比较推崇,但是大量推广还有局限。
2.4公众的广泛参与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通过互联网的GIS,公众可以查看各种规划相关的成果,对规划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及时有效的向有关设计部门反应,有助于设计成果的不断完善。另外,在西方政治制度下,公众参与城市景观规划非常便利,对规划的影响力也大得多。很多西方学者看好GIS作为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工具,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GIS在发达国家的景观规划方面都取得了普遍的应用,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JanetSibemagel运用了 GIS方法进行了密歇根半岛东端景观变迁分析;Ferdinando Villa等研究了借助GIS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公园绿地规划的方法(Ferdinando 1996); Richard.G 等应用 GIS 进行景观敏感度评估(Richard 1998);DavidV.pullar等借助ArcviewGIS和可视化软件创建三维效果协助建筑环境评估。
3 GIS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从规划行为的完整过程看,GIS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具体概括为3
类:描述(description)预测(prediction)与对策(prescription)分析。描述性分析是指从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各类规划所需的数据,并通过可视化手段展现结果以利于模式辨别,使规划人员能够全面地掌握所面临的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及解决线索。
预测分析是指基于GIS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并使用内建的或外部的各种分析功能对于规划区域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展趋势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从而为规划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对策分析可归纳为从方案空间中发现若干可行方案并选取最佳方案以实现极大化公共效益和极小化社会成本。三维GIS具有连续的数据结构和与之相应的分析功能,可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和显示物体,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真实地认识感受客观世界。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科技前沿研究领域。
4 GIS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的应用现状
况平早在1994年就首次使用GIS技术进行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度评价,讨论了景观规划中的适宜度评价方法,并以其在北海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实践中该方法应用的过程和结果作了分析。Jerry等以美国得克萨斯州为例,运用 RS和GIS 技术,针对城市绿地景观,适用 Fragstats 软件包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并对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周挺刚,郭达志在 GIS 支持下对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缀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景观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为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生态学依据。于显威,刘玉霞等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城市植被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城市植被景观单元制图、时间分布的动态监测和植被景观特征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城市植被景观的评价以及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杜军,林孝松在Arcview GIS基础平台上主要介绍了在校园环境规划中DEM的建立方法,及对其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以某高校为例,通过建立其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图数字化方法绘出校园地理专题图,并进行三维立体直观感受分析利用,对校园环境规划的信息化进行了研究。Sigrid 选择蝙蝠、蟾蜍、啄木鸟作为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指示物种,分析植被斑块的形状、连接度等对动物行为的约束作用,该研究利用 GIS 景观可视化技术,根据已有的动物行为规律研究,建立直观的动物移动路径模型,显示了 GIS 可视化技术在研究景观格局对动物行为方面的巨大潜力。陈洁,张杰等利用 GIS缓冲区分析功能,统计分析了青岛市部分地区绿地及其缓冲区状况,以此分析了绿地及其影响面积,推动了使城市绿化水平的衡量更加全面和合理。吴承照在城市郊区风景区规划设计中,以安徽安庆市天仙河风景规划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 GIS 在风景区规划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朱岩安,慧君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探讨了 GIS 和 RS 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的应用方向和模式,以及其应用过程和流程。
5应用分析
5.1 一般性应用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形象思维和空间造型是重要的环节,需要有多种技术方法来辅助实现。目前,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其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基本相似,主要有6种:
(1)用计算机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
面图、透视图;
(2)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床制作实体模型;
(3)静态渲染图;
(4)固定路径的动画;
(5)实时、交互式的景观仿真;
(6)比较复杂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
钮心毅曾提出了GIS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框架,基本上也适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分析如下:
5.1.1 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阶段
GIS可以就收集到的有关地形、植被、水体、土壤、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建立以点、线、面对象构成的不同主题图层。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合并、拆分图层及控制图层的显示形式。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可以通过GIS专题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5.1.2 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是提出不同对策,通过不断的分析、比较,形成可行方案的阶段,除了空间分析技术外,还可以利用GIS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不规则三角网(TIN)技术等,以解决长期以来GIS只能解决二维空间问题的局限性。
5.1.3 景观规划设计的咨询和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是上一阶段形成的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咨询、或者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反馈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中,以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成果。WebGIS技术和相应的可视化技术可以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提供新的工具。
5.2 针对性应用
5.2.1 土地适宜性分析
土地适宜性分析是景观规划及场地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理论及方法,其核心是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在了解当地情况、现有政策、经济现状、环境科学及在适宜的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土地适于不同开发利用的能力做出相关评价。
GIS以栅格与矢量两种数据结构存贮数据,相应地,土地适宜性分析可以基于这两种数据结构进行。栅格模式可以获得连续数据,属性精度较高,矢量模式可以实现多宜性评价,二者各有其适用范围。
5.2.2 环境廊道划分
环境廊道概念由美国景观规划大师Philip.H.Lewis提出。将水体、湿地、地形坡度、植被分布等“环境决定因素”分别绘制成图,然后叠加起来,划分出“环境廊道”,方法如下:
(1)建立水体层 使用缓冲区分析功能建立环境廊道,比如可以产生一个距某条河流100m的缓冲区,以控制建筑项目、保持水土、保护植被。
(2)建立湿地层 使现有的数字化的湿地系统图与其他主题图层相吻合,包括投影方式、坐标系统、单位、精确度等。
(3)建立陡坡层 建立该区域的地表模型,并将这一地表模型转化成光栅文件,然后计算出坡度。利用坡度图,可以建立新的栅格网络来表示具有某一坡度范围的区域。
(4)建立环境廊道 将3个主题图层叠加到一起,重叠部分就构成了特征多样并且鲜明的线形环境廊道。利用这个环境廊道图,就可以规划优先保护地区。
5.2.3 景观视线、视域分析
视线、视域分析主要利用ArcGIS中的3D Analyst扩展模块进行。视线分析是判断三维表面上任意两个点之间是否通视,可以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借用生成纵剖面的方法,绘一条直线,产生沿着该直线的纵剖面,再观察起点和终点间的视线遮挡状况。视域分析是用来确定从三维表面上的某一点向周围观察,可以看到的范围,或者沿着某一路径运动,可以看到的范围。作视域分析除了要有一个代表三维表面的TIN或Grid外,还要有一个观察点或观察路径图层。观察点是一般的点状矢量图层,观察路径是三维的Shape文件,分析结果是栅格图层,每一栅格单元的取值表示该点被观察到的次数。
5.2.4 城市绿地的服务半径和居民可达性分析
利用GIS的Buffer功能,在分析对象周围绘制等距线,在等距线所包络的范围之内,离开或到达分析对象的直线交通距离小于服务半径,在等距线包络区之外,则大于服务半径。如果将这种基于矢量的分析方法改为基于栅格,则分析的结果是离开分析对象按一定距离递增的、连续的栅格,每个栅格的取值是离开分析对象的距离。由于在城市里,交通一般是沿道路产生的,在方向、速度上均受道路的限制,为此,可利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技术,产生受到道路走向、速度、交通管理限制的等时线。该方法是考虑步行速度的栅格距离的计算,居民沿道路步行的速度、穿越居住区、绿地、空地的步行速度等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其作用、效果和等时服务范围相似。
6结语
GIS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性的技术,它只有与相关学科结合,应用于实际项目才能转化为实用系统。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理应得到最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对GIS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景观规划师MacHarg的“千层饼”规划方法的运用即是佐证。时隔半个世纪,我们有理由相信,GIS技术必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晟.GIS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及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城市规
划,2001[3].
篇9
关键词:高新区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技新城 自然生态 高科技 可持续发展
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Ernest Lowe教授最早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由制造业和服务业组成的企业生物群落,它通过对资源和环境要素的有效利用,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已经明确,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流趋势,是最具有环保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理念应该占主导地位,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新城。
长沙高新区历经二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初具城市雏形,建设理念已经从最初的工业园区上升到生态科技新城的高度。如何打造繁荣有序的招商环境,如何塑造宜居休憩空间,如何使工业园与城市环境和谐相融,这些都是景观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要素。
1、自然生态原则:
自然生态原则是从景观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角度来说,在美学上,最高明的造景应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所以说,“自然”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生态”是指对待一块待开发的土地,只有充分尊重土地的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合理规划,使土地、动植物、微生物、阳光、雨露与人类的能量转换保持平衡,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2、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内容:
(1)生态防护体系规划设计
随着工业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也越来越集中,健全园区的安全防灾系统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结合保留山地,合理规划园区内开敞式绿地,既提供了园区内休闲游憩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发生重大灾情时(如火灾、地震或爆炸)人们避险的地方,同时,园区内大量的绿地也对工业污染起到阻挡、净化的生态防护作用。
(2)植物的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上,应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以乡土植物为主体,尽量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植物群落适当增加并引进优良的植物新品种,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稳定的多层次、多结构的植物群落,保护园区生态系统和绿化景观的稳定性。这点,对于道路景观绿化带及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上尤为重要。
(3)园区道路的依山就势
道路的规划不只关系到交通,更关系到整个园区的面貌。“逢山开路”,规划宽敞笔直的道路虽然能利于施工方便交,通顺畅,但是破坏了整个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动植物生存活动的廊道遭到破坏,原生态山地也消逝无形,园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因此,应该依山就势地规划道路线型,保留微地形地貌,使建筑、景观与交通体系真正和谐地融为一体,建设一个生态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科技要素
1、高新技术原则
长沙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是国家创新型园区,在景观规划当中,应该率先采用高科技设施,以达到创新、节能的目的,并使得整个园区充满现代科技感,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具有强烈的场所感。
2、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技术是景观的物质构成和精神构成得以实现的基础,好的技术使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材料的选择上也更加灵活与丰富。工业园区好的景观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产的产物。为体现高新园区的“高科技”特色,应充分使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更多地引入高科技造景手法及设施,以达到一个更符合时代要求、人性需要的,绿色节能的,优美、高效、舒适、健康、和谐的经济技术园区,一个生活、生产和娱乐的地域综合体 。
本文主要谈谈光伏产业设备和LED照明:
(1)太阳能技术的使用。长沙地处亚热带,春秋季短,夏冬季长,且夏季气温高,冬季严寒少,具有使用太阳能的便利自然条件。在园区建设中,可结合建筑的屋顶及外立面,引入光伏设备提供电能;在景观照明中,可采用太阳能路灯,在公园绿地上使用太阳能草坪灯及其他太阳能喷泉等设施。
(2)LED照明的使用。城市夜景照明除了起到照明、安全防范作用外,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美感,提升城市品质。“绿色照明理念”是1991年由美国环保局提出,在全世界产生极大影响,其定义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及保障身心健康的照明。
随着长沙高新区内工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区内人口规模也日趋扩大,一座新的城市正日渐形成,如何建设生态科技城市,这是每一个建设者正遇到的挑战,也是每个景观规划设计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Ecological greenbelt is a healthy, ecological, more user-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not only people-oriented, and has clever conception, but also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priority, highlighting geographical features reflecting cultural landscape, stressing affinity, sharing and aesthetic of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From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design concept, the design process and visual processing of part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pla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landscape.
关键词: 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green landscape;planning and design;affinity;hom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93-02
0引言
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
1.1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1.1.1 以人为本,休闲亲人的原则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 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同时,居住环境本身又应反映城市空间的文化和地方性特征,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内涵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仅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够的,寓教于乐是人们历来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 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首先,构成居住环境景观的设施要满足实用的功能,不同的活动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随着我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居住环境设施要考虑安全和无障碍设计的问题等等。其次,通过对居住环境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构,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多样的特点,是美的基本特征,通过形式、色彩、质感等赋予环境以特定的属性,来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一个美的景观环境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人的情操。居住环境景观设施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尊重现状,优化提升环境品位。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场地、消防等条件的充分分析,对景观环境作进一步的提炼,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特殊的地理、植被、景观现状条件,创造与居住区建筑相结合的,亲切宜人的景观主题及其美好的空间体验。
1.14 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 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努力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态型景观环境。生态型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情感的寄托,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2.1 注重环境景观的亲和性环境景观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趋势。环境构成要素以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环境的主角,设计时,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使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1.2.2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是住房商品化特征的体现。在规划时,首先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安全安静的特点,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出温暖、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1.2.3 追求景观的文化审美性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环境的文化性还体现在环境与人的行为互动过程中,美好的环境提升居民的自觉意识,促进环境品质的提升。
1.2.4 考虑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下、地面、空中三个空间层次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景观的纵深感日益加强。为塑造形式更加立体,内容更加饱满的景观空间,可以采取其多样性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材质搭配与空间互动,提炼古风,演绎今景,融入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使设计结合自然。如:常以季节变化作为激发点,引导人们回到生活的细节,体味四季交替的自然之美,体味晨露,朝夕,花开,叶落。这就是设计结合自然带来的人与环境的巨大共鸣。同时,景观空间的创造,还应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
1.2.5 面向未来性面向未来,就是要面向需求特点的变化,面向需求的趋势,要提高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质量和功能水平。另外,设计时还要增进居住环境的便利性,营造轻松的生活空间。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
2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要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入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2.1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1.1 确定设计立意,彰显整体景观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巧妙立意。立意要从其历史文脉、环境、气候、自然条件的特征、特别是从入住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整体上确立居住环境景观特色,使居住区环境形成水、绿结合,人文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通过对居住生活功能、规律的分析,对地理、自然条件的推敲,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环境景观特征。
2.1.2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科学布局住区景观首先,根据现状用地条件,结合居住区休闲空间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和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进行功能分区。再以确立的特色为构思的出发点,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在居住区的景观营造中,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自然景观优势,结合人文景观的设计,在小区的外向景观和小区内环境营造上,充分表现出现代人追求现代、时尚的居住风格,不仅有中心景观区域,也要有组团式景观,追求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做到景观的均享性,力争户户见景。
2.1.3 合理组织景观的构成要素,优化环境景观构成要素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地形、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物象;二是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三是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这些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设计时要把握好各景观构成要素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在居住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它们有序列地为人所感知。居住环境由于居民背景的不同,各自对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感觉也不同,因此应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应当具有整体性。连续性,使不同居民都能找到适合其观察环境方式的视觉景观。
2.2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2.2.1 项目情况调查与分析首先,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其次,要对基地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所有原始资料。
2.2.2 研究相关资料首先应整理、归纳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再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了解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及设计周期等,并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的构想,然后,着手进行环境景观的方案设计。
2.2.3 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要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美观、舒适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2.2.4 采取分空间进行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来进行,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的不同,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一个居住小区的景观常分为入动区、中心活动区、亲子活动区等,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景观特点,如:水景景观、绿地景观、园建小品等,设计时要寻求一种合理的景观动线将各园林景观融汇成一个整体,分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做到局部特色与整体效果的统一。在强调绿地本身的功能分区时,还应注意绿地的使用功能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变化,或者使用功能还具有可变性及复杂性的特点。设计师景观规划设计时,除了注重主要景观园林意境的提炼外,还要注重因时、因地的人文环境创造,注重观赏性与参与性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2.5 提出维护、管理、运营计划制定维护管理生态绿地配置设施原则,针对维护各项目,拟订维护人力及维护计划。探索公众参与绿化建设新路子,注重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进行管理,绿化管理中,注重植物的绿化配置与养护管理相结合,着力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2.3 居住区绿地景观分区设计处理
2.3.1 居住区入口绿化的设计处理居住区的入口是界定小区内外不同环境空间的标志,是视觉驻留点。因此,居住区入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因素:一是体现居住区本身的特色以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二是处理好与周围建筑、道路的关系,尤其是小区内道路和城市道路的关系;三是便于居民的使用。
2.3.2 居住区中心广场和公共绿地的设计处理中心广场是提供表演及聚会的重要场地.一般连接社区中心、广场设计以林木和铺地来减弱城市道路所带来的分离感,广场有时会设置喷泉作为空间的焦点,自然的“绿”与“水”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重要因素,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常与服务设施相结合,成为居住区中最吸引人的亮点。根据居住区的用地情况,公共绿地的位置常出现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布置在居住区外侧,使其成为外向型空间;二是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型空间
2.3.3 居住区道路绿化的设计处理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绿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起到连结、导向、分割、围合等作用,是连接居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所以,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结构,人、车流量,道旁的地质和土壤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二是植物配置要考虑到四季效果与生态效益。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采用多层次的配置方式。三是居住区主要道路要考虑交通安全,在交叉路口和转弯处要符合视距三角的要求。在该三角内只能用高度不超过0.7m高的灌木、花卉和草坪,不能选用高大的乔木。
2.3.4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的设计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形成了居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等建筑。庇护性经管构筑物应随邻近居民主要活动路线设置,使其易于通达,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2.3.5 居住区内的小品景观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主要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小品景观作为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形成居住区面貌和特点的重要因素。它的设置应根据居住建筑的形式、风格、居住环境的特色、居民的文化层次与爱好以及当地的民俗习惯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
2.3.6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处理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合理设置。常见的居住区的水景类型有:瀑布跌水、生态水池、喷泉和倒影池等。在形式上则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域进行相应的布局。一般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自然式水景多与植被、山石、地形组成具有自然韵味的景观。规则式的水景多与广场、建筑物配合造景。喷泉多与广场结合,或独立成景,或与水池结合组景。
总之,居住区绿地景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树立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坚持生态建绿理念,根据人的生态行为规律和心理审美要求,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注重雕塑、小品与绿地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相融,努力营造生态型、观赏型、游憩型、又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居住区绿地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廷强等编著.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M].东方出版中心,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