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基本手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基本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图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96-01
随着服装艺术的不断发展演变,服装已经由最初的防寒保暖、遮身蔽体功能,扩展为装饰性、艺术性的设计作品。而解构主义理念的融入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种转变的形成。解构主义打破了传统服饰结构的限制,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多样化发展,为服装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解构主义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师在运用解构主义手法进行服装设计时,要将大量的面料素材进行重新拼接和剪辑,设计师要运用各历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的设计风格和手法,将一些原本毫无联系的图案进行重新组合,将前卫与传统、未来与过去有机融合于服装设计作品中,通常情况下,并没有统一的主导图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解构主义的包容性。同时,解构主义也常被运用于服装的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在解构主义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服装色彩审美,在设计中采用一些反常规的色彩,给受众一种错乱的视觉感受。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的材料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特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服装设计面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这无疑为当今社会的服装设计增加了新元素。工业材料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它的色彩生冷,外表坚硬,因此,用这种面料制作出的服装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独特的功能性,服装的轮廓也相对清晰。服装设计师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设计,不断更新服装设计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此外,部分化学素材也逐渐成为服装的装饰物与面料,如唱片、包装袋、绳索、机器零部件等都被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服装的艺术感,丰富了服装的表现形式,例如,有的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白纸作为材料,在造型轮廓的基础上,运用白纸增强服装的飘逸感,同时也展现出一定的环保理念,在满足实用性要求的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艺术性。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不仅具有象征功能和实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因此,无论设计师如何解构服装元素,都会使服装呈现出或简约、或浪漫、或质朴、或华丽的风格。设计师对服装的解构建立在自己对服装理解的基础上,是通过解构手法,将自己的设计灵感运用于服装作品上,进而为服装内容增加色彩。
三、解构主义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篇2
一、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及艺术价值
(一)直接形式的仿生表现
直接形式的仿生设计是指设计师将观察到的自然界生物,非生物的外形、结构的部分或全部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最终呈现出的服装作品带有明显的原始形态,这种形式也称为具象仿生设计。它以“再现”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形象,使得服装设计作品更加直观、生动和极具亲和力,也是服装设计师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和美感寄托。如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恩设计的高级定制礼服,五彩斑斓的花朵被重复组合在网纱之上,将自然界中“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移植到服装表面,使高贵的礼服更加令人惊叹,别具创意。
(二)间接形式的仿生表现
间接形式的仿生设计是指在直接形式的仿生中加入中间过程,将自然形态通过提炼、分割、夸张、变异、拼凑等设计手法将原有的具象形态逐渐变成单纯而抽象的形态,这种形式也称为抽象或意象仿生设计。经过中间加工的过程,最终呈现出的服装设计作品与原始形态相比差距较大,依稀可以看出原始形态的影子,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如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郁金香裙形,以及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为迪奥品牌设计的艳丽夸张的花卉造型连衣裙,将服装的廓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变化,增添了服装的趣味感,让人眼前一亮。
(三)服装仿生设计的艺术价值
仿生服装设计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它并不是简单地去模仿自然,而是探究自然系统背后的原理,并加以提炼和应用。自然界给予服装设计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人们在“师法自然”的同时,运用仿生设计手法,不断突破服装原有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在服装材料上进一步创新,满足了人们情感表达的需求,同时也赋予服装生命力和文化特征,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将仿生主题教学导入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一)仿生设计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服装设计课程属于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内容颇多,从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训练,到不同类别服装的专题设计训练,全面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在服装设计核心课程中,可以将“仿生”作为主题进行知识结构的贯穿,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将仿生设计导入服装设计课程中,例如将直接仿生和间接仿生运用在服装款式设计上,从服装廓形和内部结构中体现;模仿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服装色彩及搭配设计;在实用装和创意装的设计中,以大自然为灵感进行仿生设计,让学生领会同一设计方式如何收放自如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师法自然”,与自然对话,遵循教学规律举一反三,为今后的个人设计提供创作思路。
(二)仿生设计与服装材料课程教学
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含了不同类型服装面料及特性、面料的加工工艺及其与服装设计的关系、服装面料肌理的基本再造手法等内容。国内众多服装院校在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中都加入了服装面料肌理再造的内容,虽然对此部分内容的称呼有所差异,但实质内容是一致的。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创作技法众多,一般将其分为构成性设计、破坏性设计、整合性设计、附加性设计四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面料的挤压、堆积、褶皱将二维平面面料变成各种立体形式;对面料进行剪切、撕裂、镂空等破坏性手法使面料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在原有面料上进行拼贴、刺绣、印染、手绘等附加性设计来改变面料的外观。将“仿生”主题导入服装面料再造训练中,从自然界中发掘创作素材,模仿自然界的纹理与色彩,如水的各种形态、岩石地貌、微观世界、动植物的生态肌理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学会运用各种面料将自然界的美丽形态展现出来,并融入形式美感进行设计创作。
三、主题教学中仿生设计创作的推行与存在问题
主题教学是当前国外许多高校设计专业广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任务驱动式的原有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将同一主题在不同专业课程中进行贯穿,要求教师在完成知识点的传授之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认知理解。“仿生”这一主题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分别被不同专业课所采用,要想使其具有关联性,必须考虑课程的设置以及主题教学导入的具置。部分专业课程需要以群组的方式、由团队化授课教师对主题教学保持一致并高度执行。“仿生”主题单元的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反馈与追踪,有利于推动主题教学的系统化和深化,也可作为导入其他主题辅助专业教学的依据,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四、结语
篇3
一、现代印染技术与针织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1.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发展以来,我国的印染技术在纺织业得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服装设计中随着滚筒印花实验的成功,促使印刷业中精细线条以及绘画的风格可以通过一些自动化的模式逐渐建立而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服装设计中逐渐出现了新型的设计技术,筛网印刷、电脑印染等新兴的印染技术使我国服装设计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相对较为繁盛的时代。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人们面临的不在是服装生产规模的问题,而是怎样利用先进的艺术手段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从而使服装设计与艺术体系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发展模式。在第二次世界战争之后,印染艺术在挪威逐渐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挪威逐渐涌现出大批的青年艺术家。但是在印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当属日本,日本的印染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展主导地位,而这种地位的形成不仅仅是在艺术的创造中保持着优良的传统,更是由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创作形式并没有摒弃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日本的印染技术发展与中国相比相对较晚,但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2.现代服装设计行业的主要现状
在传统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服装设计行业带来突破性的改革。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术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消费者更注重服装的特色化设计。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网络化的销售模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这种销售的模式使服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现代化服装设计的发展形式中,服装设计师逐渐开始关注针织的艺术效果,而针织服装的主要特点就是其面料具有很好的垂体效果,可以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视觉感受。因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更多强调的是舒适性、时尚性的功能,所以逐渐出现了横机针织、手编针织等技术,从而将服装业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新颖的设计才能满足人们追求的目的,所以更多的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逐渐将设计的视角转向针织技术的发展,在面料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关注其舒适感和悬垂性之外,对于针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1.设计风格的艺术可以引发时代感
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不同时期的服装设计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些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得服装设计的发展趋于多样化。然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服装的面料也与印染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服装面料要有不同的印染技术作为服装设计的基础。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印染技术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风格,例如,古典的艺术形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相对较为简便的艺术设计形式,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时代感,从而引起艺术上的共鸣。例如,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可以产生幸福的感觉,在艺术印染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印染技术与服装设计相互融合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凸显时代的背景,因此,设计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与时代的背景相融合,在作品设计完成之后,会在视觉上吸引人们,从而达到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
2.设计师在印染技术的融合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当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不同面料的在加工要充分的融入自己的创作情感,这就要求设计师熟练的掌握设计的方法以及基本材料的应用,及时的掌握新的发展工艺,通过适当是设计理念合理地进行创作,通过对不同素材的充分理解,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使设计的作品更充分的表达设计的理念,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因此,就要求设计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面料的了解,选择适当的印染艺术,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创作的作品给人以丰富的情感。对于某些作品,虽说设计师也不知道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依靠自己对艺术形式的感知程度以及创作中产生的灵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意识。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直觉的产生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依靠自己的审美意识,通过创作素材的激发,使设计师形成全新的创作理念,通过印染技术在服装的创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将创作的素材与之结合,将各种分离的素材进行整合,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而且,服装的色彩表达与服装的面料有很大的联系,根据不同的肌理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到设计的主要理念,以及印染技术的主要方式,从而选择合适的面料,使整个设计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色彩的对比以及面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使印染技术与服装设计充分的融合,达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三、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中的技术应用
1.扎染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精致的手工工艺可以形成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由于,手工作品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手工作品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一些高端的服装设计领域,设计者们在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同时都会保留原有的手工创作的形式,而一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吸引着大多的设计师对其进行艺术的创作。其中的扎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的纹样是小圆菊或者是蝴蝶花,这种印花技术主要是采用平针串扎的形式,在缝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针与针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整个过程结束之后将线抽紧打结,然后在进行染色最后就形成了小圆的图案。而扎染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遵循环保的设计原理,通过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保证扎染技术的自然性,从而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种扎染技术的应用会在CAD制图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体现,通过制图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2.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反底印艺术
在现代印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反底印的技术形式逐渐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在这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显示出一种相对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一些相关的艺术设计中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印花通过斑驳的艺术形式显现出来。而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将艺术形式不均匀的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肌理表现形式,但是这种图案的渗透方式在很到的程度上都会受到时间及温度的限制,使每一件服装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形式,才会彰显独一无二的手工魅力。在2008年DeboraSinibaldi的春夏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就融合了这种艺术手法,通过压皱印染的手法,使染色中凹陷的部位并没有染上颜色,从而形成了一种条状的斑驳状态的肌理纹络。
3.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数码印染及雕印印花艺术
由于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手绘的艺术形式给予更多的发展方向。其中,数码艺术的印花形式逐渐凸显出来,通过数字化图形的应用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印染的模板储存在电脑之中,在设计师设计的过程中将图案进行优化,在进行程序编程,从而使整个印花技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形式,而对于雕印印花的艺术形式而言,这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印花工艺形式,它主要是指在深色的底布上进行色拔。其中色拔主要是指在经过一些染色的针织衣物上,通过一些还原剂的作用时使深色的底布露出具有白色的花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雕印印花的过程中纹样细节可以表现的十分明显,从而避免了颜色渗透的问题。
4.现代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烂花、植绒等艺术
现代的印染技术在针织服装的设计过程中,烂花、胶印、缩绒和植绒的艺术形式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烂花的服装设计理念是改变服装织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烂花的设计原理中我们可以参考真丝烂花绡的相关设计工艺,除去花版中的多余纤维的腐蚀成分,从而使没有被除去的部分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一种轻透飘逸的服装设计的效果。胶印,主要是指通过一种胶质物品将图案印制到服装上,从而形成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强缩绒的主要制作原理是通过一些化工技术,通过化工注射试剂作用于针织衣物的织片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原来的织片组织变得更为紧密。在这个过程中,将百分之百纯度的羊毛做了强缩效果的处理,处理完成之后其原本的厚度增加了一半,在2007年Prada的冬季成衣的服装设计中,就有效的运用了相关的技术手法,从而使服装出现了一种龟裂的艺术效果。植绒是利用高压静电的工艺方法,将植绒技术与印花技术合二为一,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手法进行了一次试验,将服装的纹样部位通过运用植绒的技术手法,在设计结束之后发现设计的部位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变化,从而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很好的视觉效果。四、现代化印染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的印染技术中逐渐增添了新的元素,为传统的设计理念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产生了一些复合性的艺术设计理念。其中,复合性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将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成一种表现手法,从而达到一种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说服装的材质可以将针织制品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服装设计中印染技术的发展则会将服装设计专业推向另一个高度。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新工艺的引进以及与传统工艺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新工艺形式,使我国现代化印染技术与服装设计相互融合,为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师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融入多种艺术元素,通过不同材质、不同设计理念以及不同设计方法的组合,使艺术设计达到一种新的设计效果,与此同时,设计师可以将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全新的方式总结出来。在如今的设计领域,服装设计的手法已经不局限于传统设计中的针法,而是通过多种设计的整合,促使印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手工的艺术表达过程中,其发展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表现在色彩的鲜明、装饰效果丰富等,这些传统的表现手法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系列服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20-02
系列服装设计是中国高等服装院校重要的专业教学研究课程,被认为是最为普及、整体效果最好的设计方法。在服装设计中,我们通常将造型相关联的成组的服装设计称之为系列服装设计。纵观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如:伊夫.圣洛朗、亚历山大.麦克奎恩、约翰.加利亚诺等,他们通过一大组独具匠心的系列服装展示,将自己强烈的创作意图,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系列作品在大众中所产生的反响是其他设计方法不能与之媲美的。系列服装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创意性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授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如何保证和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细心研究的问题,授课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善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该课程。
一、系列服装设计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
完整的系列服装设计课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服装设计(1)—实用服装系列设计》、《服装设计(2)—创意服装系列设计》、《服装设计(3)—综合系列设计》三大部分。这门课程将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流行时尚相结合,通过设计作品的诸多元素(服装款式的构成、面料的质感特征、色彩的搭配组合、图案的装饰手法等等表现形式)来体现服装设计的深刻涵义。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教学之用而编著的,将其设计理论与表现技法运用于整体系列的服装设计中,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系列服装设计的含义、理论。另一方面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设计方法进行主题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男装、女装、童装系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服装在应用领域的设计技巧、服装的设计要领和表现形式,以及饰品与服装的协调设计等。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手法和形式美法则规律,通过对服装各种造型设计、各类服装的分类设计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授课方法与方式
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由于系列服装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草图绘制,对于学生而言有些枯燥,所以不仅是要求学生有坚持学习的恒心,更要求教师有传授的耐心。
(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1、寻找灵感—注重市场调研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发现一部分的学生不注重市场调研,所选择的主题与传达的理念缺少新意,最后交的设计作品乏味、无趣。从图1中可以看出市场调研是系列服装设计的首要环节,是系列设计的基础。而且需要学生收集非常全面、深入的素材。这些素材包括面料、色彩、廓型以及细节等特定的调研。例如,在建筑中寻找时装设计灵感时,要尽可能多方面地研究素材。不管选择研究教堂类的历史建筑还是著名的现代建筑物,只要学生仔细观察素材,都会有灵感。只有这样,才能学会以新的眼光看周围熟悉的事物,从中寻找灵感和创作的素材。所以调研对于任何设计过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先于设计而展开的创意理念的初期搜罗和汇集,它会为创意提供灵感、信息和创作的方向,以及为系列设计提供故事情节。
2、整理调研资料
整理调研资料也是制作概念板的过程,学生把可以体现设计主题的信息资料拼凑在一起。如:图片、照片、面料、杂志剪报以及从网络上打印出来的图片等贴在概念板上,授课教师根据概念板能更全面了解学生的设计理念,然后进行指导。
3、拓展设计—绘制草图
草图是系列服装构思中可视形象的表现形式,是对构思的服装形与色各要素进行延伸与组合的设想和计划。系列设计设想的方案尽可能多画出草图,特别是系列服装款式丰富变化多样,大量草图是挑选优秀设计构思的保证。所以要求学生根据概念板每一个系列至少画出20张草图,廓型、比例与线条、功能、细节、色彩、面料、印花图案与装饰手法等都要标注清楚,草图与概念板紧密联系,完善理念,最后调整至正稿,绘制彩色效果图。
图1 市场调研是系列服装设计的首要环节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相结合
系列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为各种不同的目标市场而设计,如:高级女装、高级定制、高级成衣、品牌服装等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相结合,改变专业课程与市场脱节的传统教学理念,其目标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作品设计、实践与市场运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市场意识、市场开发能力及将设计作品转化成市场需要的竞争产品的能力。所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过程,不应该脱离社会和服装产业发展的潜在需要,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其发展导向,课程内容应服从于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品牌,根据这个品牌的风格定位,进行系列设计。由于成熟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上都有相对独立的客户群,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学生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市场接受情况。这样,学生的设计作品就会达到与市场相结合的目的。
(三)适当引入成功创作实例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成功的系列设计实例,可以使学生零散、不成熟的设计作品变得具有可实施性,同时便于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作品,提高学生设计思维理念,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创新的能力。如: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他以概念化和智能化的设计方法而闻名,最为著名的一个系列是2000年秋冬的“后来”系列设计,在白色房间内摆放着一套20世纪50年代样式的家具。模特儿们身穿沙发套和由木质桌子改造成的裙子,这已经成为他概念美学标志性宣言。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包括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设计草图、面料选择、成衣制作等等环节),将抽象的概念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争强他们创作的热情。
(四)紧密结合国内外服装类设计比赛进行系列服装设计
目前,国内外各种细分的服装设计大赛相继出现,如童装、休闲装、内衣泳装、婚纱设计大赛等。为参赛设计系列服装已成为课程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比赛的性质和对参赛服装的要求。如参赛的主题、作品要求的系列数量、大赛的宗旨、比赛性质以及是属于创意类设计比赛,还是实用类设计比赛等有关参赛信息资料。如法国“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中国“汉帛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等,属于创意类服装大赛,参加这类大赛的多为才华横溢的青年设计师或在校学生,其设计思维活跃、设计观念超前,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而锐意创新;如“中华杯”、“大连杯”、“真维斯杯”等,属于实用类服装大赛,则注重市场化的创新,并从批量生产方面思考其工艺的流程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技术。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比赛性质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其作品更符合比赛的要求。另一方面无论是实用类系列服装设计还是创意类系列服装设计,教师都应强调原创性的创意设计。
三、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本文提及的授课方法与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系列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最近几届学生展开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整个系列服装设计教学当中,表现出了很大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特别是一些学生的参赛作品在国内服装大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系列服装设计课程的知识内容,并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同时针对系列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授课方法与方式,并且在我院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英)卡罗林·特森.英国时装设计绘画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35.
[2](英)艾丽诺·伦弗鲁.拓展系列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16.
[3]刘元风.服装设计教程[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263.
篇5
关键词:设计原理;服装设计;创新;设计资源
一、引言
服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今人们的穿衣早已超越了保暖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服装设计审美方面,因此,设计在服装领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服装应该怎样去设计,才能既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又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服装设计是整个设计门类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就需要了解和掌握设计原理的内容,用设计原理的知识武装大脑,提高自己的设计理论修养。所以说,服装设计需要一定的设计原理理论指导服装设计的实践。
二、设计的创造性特征要求服装设计要有创新,设计原理指导服装设计
创造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设计的创造力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服装设计的实践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创新就是服装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生命。在服装设计领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以前所没有的具有新感觉的服装。设计思维本质属于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性思维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的立意构思中,将思维发散出去。服装设计作品通常多具有系列性,运用发散性思维,由一个事物启发的灵感往往能得到一个系列和一个风格的作品。收敛性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是指在给予的信息中进行判断,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产生符合逻辑的结果。运用收敛性思维设计服装,可采用主体附加的方法,即为使原服装有新意,可以通过局部添加达到目的。例如在服装普通的无领、直襟、四兜、等某些部位镶上牙边,或异色异质,或宽或窄,都改变了原来的服装风格,这也是一种服装的创新设计方式。设计服装需要有独特的创新点,而这种创新来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思维过程中要把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寻求灵感并加以改造创新,充分发挥其功能。正是由于设计的这种创造性特征,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实践中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设计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各个设计领域大力提倡的理念。设计的创造性本质特征要求服装设计要有创新,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这充分体现了设计原理的理论指导着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
三、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服装设计丰富和扩展设计原理的内容
设计资源是设计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任何设计都是各种资源的结合体。设计资源是个新兴名词,其概念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服装设计的设计资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内容广泛、多种多样。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有符号性、时代性和流动性,并在服装设计中充分体现。设计资源具有符号性特征,例如一块布料被设计成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它能够显示出服饰的意义,当这种内涵被人们所理解时,服装就成了符号。设计资源具有时代性特征,如盛唐时期以丰满雍容的形体为美,因此服装以宽衣长袖为主要特征,服装的面料以织花和印花丝绸为主,图案多为各种造型圆满的花卉和动物,加之女性头部佩戴的形态逼真、制作精美的多种装饰品,其着装效果极为华丽,充分显示出了唐代服装造型的高雅风貌。唐代的图案、造型、色彩等设计资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这也表明了服装设计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设计资源还存在着流动性特征,流动性在服装设计领域,突出体现在服装流行趋势与预测。在服装流行风尚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丰富大量的服装设计资源首先通过国际一流服装设计相关的机构,得到快速的流动与传播。例如,国际流行色协会提前两年推出权威的色彩预测;国际羊毛局、巴黎PV织物博览会提前12~18个月推出纱线和纺织品的预测;各国服装预测研究设计中心会提前6~12个月推出具体的服装流行主题。通过这些机构的,将各种服装流行的设计资源传递给各国的服装设计者,设计者再将这些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和取舍,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服装传递给大众,从而引领时尚。由此可见,设计资源的这些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诠释着设计本身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服装设计的实践也在丰富和扩展着设计原理的内容。
四、设计原理与服装设计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设计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第三条路,而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在本质上,设计原理与服装设计有着密切和必然的联系。服装设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服装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设计原理,并包含在设计原理之中,设计原理指导着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以迅猛发展的服装消费水平和服装业人才的需求为参照,我国的服装设计人员缺少了某些可与国际上服装设计师相比较的能力,其问题在于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起步晚,也在于服装设计教育中对设计理论的重视不够,一味地注重设计技巧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现今更需要设计原理的理论指导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同时服装设计的实践也是设计原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丰富和扩展着设计原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网络、高科技等工具的出现,使服装设计呈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现代服装设计强调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无论是设计的手法、款式的创意、材料的选择,还是制作工艺,都是需要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服装设计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将有助于设计原理的多元创新理论的建构,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并且整个设计行业也正向着多元化发展。将这一设计的客观发展规律加以总结和概括,设计原理的理论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和日益完善。由此可知,设计原理与服装设计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并加以运用,将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作者:邓琼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1体系完整,将美术对服装设计影响系统阐释,具有逻辑性
多数院校中,美术基础课以素描和色彩为主,素描课程的大量时间是在利用石膏像和静物来锻炼造型能力和空间感,即使有人体课程,也是以传统概念和手法描述人体的结构、体积感和空间感。这种传统美术基础课程不仅占用大量时间,还使得真正进入服装专业基础课程时,学生仍然很难将由石膏像和静物写生锻炼出来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感运用在服装画上。素描课程上又要花费大量课时讲授人体结构、比例的内容,针对时装的风格和表现则限于时间而匆匆结束,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对设计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也导致他们很难在时装画上形成自身风格,更好地表现设计。该书第一章从概论入手,介绍服饰素描的基础知识,先是介绍传统素描艺术与服饰素描艺术的相辅相成关系和它们在目的和功能上的差异,梳理了两者发展的历史脉络,强调服饰素描是一个年轻的概念,在今后的发展中也需要总结和完善,又向读者介绍了服饰素描的训练方向,从能力训练、学习过程、必要条件方面进行阐述,又提出服饰素描针对性的要求。在第二章中,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服饰素描的基本概念,读者可以了解到透视的概念,形体、结构的概念,影调的概念,线条的概念,达到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概念能够在实践中有具体的体现。第三章又提出服饰素描基础性训练,通过对几何形体生活器物及服饰品、人体造型、人物服饰造型等训练的系统阐述,帮助读者找到方法,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观,在此章中,读者还了解画好人体是服装画的基础,也是一位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服装画人体不同于传统人体绘画,要适当拉长和美化人体,但是在绘画时不能随意拉长或者变形,在拉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形要准确,骨骼的表现要到位,结构要对。向读者讲述了服装人体美术的基础概念,使得学生了解传统人体美术和服装人体美术之间的差别,并且掌握服装画人体和传统素描人体在画法上的不同。在第四章中介绍服饰素描表现技法,通过介绍工具与技法、明暗法与勾线法、服饰素描的质感表现,人物服饰素描技法的表现让读者在具体的案例中找到学习方法。第五章作者介绍服饰素描的主要造型手段的分类,全面具体,作者可以了解到阐述性服饰素描、特质表现性服饰素描、意象表达性服饰素描的不同表现形式与技法。第六章作者将目光投向服饰素描的语言表达,强调比例与协调是两个不同系统里的概念,视觉与平衡的手段可以用轻重、虚实及形体的消失点、支撑点的处理来完成形体归纳组件的摆放,还强调用对比与反差的手法来打动受众,触动最富含情感的那根神经。最后一章作者挑选在世界艺术史发展中的优秀作品,供读者借鉴。可以说,该书具有逻辑的将美术对服装设计影响系统阐释。
2内容丰富,全面介绍服装设计中有关美术的理论,具有完整性
作者在此书内容介绍上始终以育人为目标。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把握教育模式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其分析能力,此教材内容全面,并且指导课程设置,在本章开头,重点强调本章的难点、重点和专业技能,在创新上作者也做了文章,从具体内容的背景和热点出发,增加具有学科时代的新理论和内涵,更加引人注意的是,教材内容还从应用学科入手,增加了实践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介绍方法上,作者通过直观的方式、丰富的表达,通过新媒体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表达作者的理念,表达服装人体美术的内容。绘画与服装设计两者之间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之间渊源却很久远。众所周知,在画中可以描绘华衣美服,在服装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在画中描绘华衣美服,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该书整体内容都立足于服装发展的基础,并且结合绘画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分析,为读者介绍素描基础知识、素描的基本技法以及服饰素描的主要造型手段,加之生动形象的作品展示,读者可以了解到服饰素描以软件物品为主要内容,与其他设计类素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描述的主要对象不是以硬件物品为主,而是大量软件物品,如不同质感的面料、不同纹样的面料、不同服饰配件配饰,以及它们与人物、人体的搭配表现,配合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技法和表现。服饰素描以人物造型为辅助参照,服饰素描的所有物品几乎都以人物造型为参照依据,都必须在人物造型上找到恰当的空间位置,并与之密切配合,不能出现物品与人物在空间存在上的矛盾,作为服装设计作品展示平台的人物,对此进行大量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训练,为服装素描的造型基础提供必要参照和基本支持。服饰素描还以服装服饰为应用对象,服装设计素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以服装服饰设计为应用对象,对其衍生出来的造型任务进行研究和训练,都必须在人物造型上找到恰当的空间位置,相对来说,准确表达服装服饰是服饰素描的第一要义,人物表达通常只是陪衬。该书论述完整全面,内容详实。
3理论深厚,生动传递美术在服装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具有实践性
篇7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in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ZHANG Jing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Costume desig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 essence of repeated mastery of the practice of art, its vitality is the innovation of the apparel design. So, simply put, a clothing design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fashion design concept as the core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The innovative concept is a sense, depends on an unprecedented, ultra bondage,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has become the key issue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requires careful research, investigate and resolve.
Key words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creative thinking
培养服装设计创新思维是一种艺术想象,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既对已存在的形式认同,更力求探索新的形式,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在过去的规范、传统的感觉或形式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新的手法,组合这种感觉、形式而产生的新形象。要实现创新形式,扎实的基本设计素养不可缺少,提高审美能力,加强美学修养也尤为重要。设计的基本素养包括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等。高尚的道德素养与全面的艺术素养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最直接实行者,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正如孔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的亲身传教就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的树立。为使学生能在原本枯燥的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乐于接受和理解老师的工作。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易为学生所灵活应用,激发动手灵感。
因此,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展现服装设计理论的奥妙之所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
1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源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服装设计也在日益更新,高速发展。服装设计不仅是一种产品设计,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当今这个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年代,服装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人们享受服装美的同时,也要求服装设计师有更全面的素养,更丰富的信息,更独特的创造个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这一以创造为本质属性的行业要求,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抓住服装设计创新这一永恒主题,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①对于一位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合作,探究,呼唤教师关注学生这一动态生命体,为了学生计,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讨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服装设计教学引导,启发,归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在创造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既定目的。
2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和接受程度,及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艺术化的手段,使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的发展。②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工作更应该注重方式与方法。
2.1 追踪溯源法
服装设计相关理论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基础,较强的设计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这不仅是制约学生专业角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其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尺度,有着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服装设计都有着其特定的实践背景,试问一个毫不理解实际运用之人如何能灵活在实践中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缺乏文化土壤的服装设计理论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缺乏生命力。不可否认,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只有广泛接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激发创新灵感,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正基于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从源头上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创造思维。因此,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艺术和设计相关书籍,引导学生不断地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学会触类旁通,经常分析美的事物,接触高雅的艺术和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激发创作灵感,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理解审美艺术以及设计原理相关理论,从而为将来在实践中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③
在编写教学课件时,笔者以服装设计理论所涵盖的服装历史、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服装市场营销等方面,从相关理论中选择符合这些章节的理论,追踪溯源,配备照片,现身说法,让学生领略服装设计运用的意境,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以自己的眼、自己的脑去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将无数形象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形成表象,设计服装时再将记忆中的表象经过分析、选择、归纳、整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便是所要培养的形象思维。如:可以运用现有的服装设计工艺手段,使面料呈现凹凸的立体效果,折叠或转曲成螺旋状外形,营造新奇别致的服装效果,以迎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需要;又或将贝壳表面的斑斓的色彩与丰富的纹路应用于服装面料图案色彩的渐变中,以迎合某些女性对于服装艳丽的要求;将具有喜羊羊等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应用于服装装饰设计或零部件设计,以迎合孩子们对于某个形象喜好的需求等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服装设计教学的真谛所在,灵活运用服装设计所学理论,真正创作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
2.2 身临其境法
不可否认,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这也是服装设计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等专业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服装设计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种无止境的学科追求,不同于有些自然科学,如何将服装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往往无法具体量化,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标准模式。因此,我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探索出身临其境教学法,通过发现,通过想象,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让学生于寻常之处发现出实践运用之所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发现人所不能发现之处,让学生领会到服装设计学习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多个角度联想开去,突破已知领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意构思。在题材中创意,如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在服装造型中创意,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在服装色彩中创意,如中性色调、对比色调等;在服装面料中创意,如印花面料、皮革面料等;在工艺手段中创意,如拼接、刺绣、编结等。
总而言之,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服装主题与服装造型、理解色彩搭配以及面料、工艺等的关系,创造出最佳创意方案。如:借学校举行服装设计大赛的契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多看,多学,多揣摩服装设计的实践基础,通过各种服装设计工艺运作过程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敢于想、敢于做,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从实践的角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将这诸多理论和技法应用到服装设计后期的实践中去。
3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思考
服装设计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角度的选择,控制的灵感,信息的技巧等,无不受老师教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支配。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受自身智能水平,经验阅历所限,心中所想难以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出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则情况必然大为改观。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服装设计工艺的把握能力、对灵感瞬间敏锐的感知能力,就服装设计的面料、工艺、设计,经过一定组合方式的组合,加强实践运用,创造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唯此,才能为服装设计教学持续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服装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的文化背景、形式的独特个性、学生的接受水平,更重要的是赋予教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服装设计教学更多的文化含量和更高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实用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研究课堂设计,通过言传身教,使课堂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达到服装设计教学应有的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服装设计教学的外在要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
4 结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从简单的书本理论中学习领会其真谛,必须依赖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亲力亲为,言传身教与学生密切协作,在教学中灵活的转变教学方式,准确的把握教与学的地位,决定学生本身个体的发展。所以,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造和思维能力。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以学生为本处理教材,设计主题,更要注意设计的情景融合,通俗易懂。还要精心挑选语言材料,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为难度恰当、生动有趣的服装设计范例,使学生爱听、爱看、爱想,为服装设计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周丽宏.浅析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篇8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多维结构;策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服装有较高舒适度的同时,也追求服装个性时尚的样式。面对社会上人们的需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必须为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做出努力。中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有助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多维度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是如何在此专业展现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时代快速发展,带领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服装样式要求较高,普遍追求个性时尚的服装。首先,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忽略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学生服装设计不够敏感,无法捕捉到生活中的创意灵感,导致创新能力低下,无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材陈旧落后,教材上的服装设计款式与技术教学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持续更新,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面对新的制造技术,多种新款式的制作流程与制版要素无从下手,达不到校企合作的目的。3.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学到技术许多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手段不够先进,甚至许多中职学校还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上,忽略实践教学。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中职学校设备不够齐全,没有教学条件让教师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学到技术,导致教学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多维结构
1.知识维度,掌握基本知识《老子》中说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的路程,要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这句话也表明了一步一步的积累,打好基础,才能有所成就。就如同造房子一般,打好地基,房子才能建的稳。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好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往后的拔高学习中迅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问题。就如学习《服装设计基础》“服装与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时,这一章介绍了服装设计的含义,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服装设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服装设计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学习手段,为进入企业实习打好理论基础。2.生活维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在注重服装款式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服装的舒适度。教师欲达到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服装设计基础》第六章的第一节“服装设计师掌握面料的基本技能”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去观察,什么样的面料适合在什么年龄段,在哪样的季节、场合穿,然后让企业根据顾客的相关信息给出主题,提供多种质地的面料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灵感,设计出既舒适又时尚,并且完全符合主题的服饰,最终由企业选出最好的设计,提供给客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对事物的敏感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这往往就是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3.实践维度,在“做”中学技术实践之中出真理,当然实践之中也可以出技术。服装设计是需要动手的艺术,绘画、设计手法的表达、结构与版型,工艺等都少不了手上的功夫,光想不练是表达不了服装设计的创作思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例如教学第十一章《常用服装设计风格》时,会涉及到很多风格的服装设计,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主题,绘制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草图,然后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去企业进行实践,将自己设计草图上的衣服制作出来。在这整个过程之中,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制作能力。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在平常生活中,灵感闪现之时,便可以将灵感记录下来。多画、多练、多实践,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总而言之,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要形成多维结构,对学生进行对维度培养。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找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他们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学技术,掌握技术,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捷.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31-32
篇9
关键词:舞台服装文化;舞台服装的设计;艺术审美;创新
中国历代文艺表演形式不断发展,以人物造型为主要手段的舞台艺术仍然是舞台中的传统形式。传统的中国舞台服装的特点在于它的装饰性、夸张性和可舞性。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欧美戏剧的影响,产生了现代话剧,舞台美术的设计思想经历的很大的变化。写实主义与非写实主义戏剧在服装领域开创了多样化的结局。服装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具体性、服装成为舞台上再现生活的一部分。
1舞台装设计的意义
舞台服装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对舞台人物的包装,与生活装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戏剧代表性。区别于生活装的不同点是它的多元化。需要借助舞台空间来展示,是典型性视觉艺术创作。服装是表演艺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观众在看剧的同时,对美丽别致的舞台服装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同时,舞台服装又通过色彩和质感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心理,而且因剧内容的暗示等手段使舞台服装更加细腻。因为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艺术创作中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是解释整个作品,表现人物、创造戏剧风格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台装随着艺术与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2舞台装研究现状
随着舞台艺术的迅速发展,芭蕾舞剧、音乐剧、歌舞晚会等新的舞台表演形式不断出现,使舞台服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其设计理念进入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影视技术的革新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出现,加之艺术表现手段的丰富,舞台服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舞台服装的市场价值也不断被挖掘,舞台服产业也迅猛发展起来。
2.1舞台服装的款式研究
范雪梅《试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中阐述,舞台服装造型受时间,空间,剧情,人物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舞台服装艺术包含着其他诸艺术的特点,甚至其他诸艺术的美学原理。如:比例,节奏,平衡,对比,调和,统一,变化等都在服装上有独特的运用,它用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给观众。在造型手段上,它直接受“人”“舞台”这个框框的限制,作为服装构成要素,它受材料,色彩,造型样式,制作工艺,环境条件,舞美设计风格,灯光,化装等的变化而变化。舞台服装造型艺术是以剧中人物,及表演者为主体。舞台服装的美源于各个方面,款式、结构、面料、结构等,在保持固有的特点外加入时尚流行元素和自己的创作思维,使设计的服装达到与众不同的个性美。它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表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服装源于生活服装,但有别于生活服装,它和化妆师演出活动中最早出现的造型元素。
2.2舞台服装色彩研究
从赵伟月的《舞台服装色彩》中我学到了,在服装三要素(式样、色彩与质料)中,色彩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当一个或一群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最先传递到我们大脑的服装信息是服装的色彩,然后才是它的式样与面料。时装是这样,包括戏剧在内的表演服装更是如此。这是因为:(1)表演是在一定距离下欣赏的,观众对服装式样的细节与质料很可能一时并未察觉,而对色彩却能立刻感受到;(2)因为时装与表演服装虽然都是服装,但它们所属的范畴与存在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舞台服装却属精神生活范畴,是以审美为存在的第一目的。舞台服装色彩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款式而异。服装是造型、色彩、材质三者的综合体,其中色彩作为服装的载体,在整个舞台服装设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3舞台服装的整体风格
凡舞台表演艺术所使用的衣着服饰统称为“舞台服装”。艺术来源于生活,造的平台。郭志清在《谈舞台服装设计》说到“舞台服装设计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设计者结合导演规定的戏剧风格,演员自身的条件特点,发挥主观想象,通过服装制作完成舞台服装的设计。”舞台服装设计的原意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和策略,进而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舞台服装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泛,目标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的机制,是创造审美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舞台服装设计侧重的思维类型往往有所差异。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的因素,在舞台服装设计方面则更注重“美感”等等。
2.4舞台服装的面料研究
刘伟伟的《服装设计中面料的语境表达》说,面料是服装的基础,服装面料悄然传递着着装主体的时代意识、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爱好、生活情趣和个性气质,是着装主体仪表与内涵的承载物。服装面料同时也是服装设计师诠释流行主题和体现服装风格的主要载体。面料作为服装的载体,也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出现。现代舞台服装对面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不同的面料能体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和静态与动态的转变,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作为现代设计也要把国际流行因素融入到作品中。我们要借助舞台这个平台达到精神文明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2.5舞台服装的手工工艺及配饰
在刘媛的《高级时装中的常见装饰手法在舞台服装中的应用》中指出“舞台服装设计离不开各种装饰手法的运用,适当的装饰不但使舞台服装显得雅致秀美,花团锦簇,而且还能提高身价。发展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在装饰手法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最常用的装饰手法有:刺绣,褶皱,钉珠,立体造型装饰……这些装饰手法通常都是几种综合使用,这样服装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舞台服装设计的任务不仅仅的满足个人需求,它同时需要兼顾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情感的、审美的需要。现代的舞台服装设计理念在更新中,也要遵循舞台服装设计的规范,要考虑众多的“需要”。
3我国舞台服装市场存在的问题
孙强,孙金颖《中国服装市场的前景展望》中指出,“面对中国市场之门的敞开,各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强国的关键。目前我国舞台服装设计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市场体制不完整,舞台服装的规范性较弱。缺少品牌,自主服装品牌的开发比较少。不仅对品牌的建设和运营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对市场的经营也不规范。缺少政府的协调与管理,无序竞争、用次面料、低价格谋求生存等商贩屡见不鲜。
4关于我国舞台服装产业的建议及前景
舞台空间的立体化和多维化等多种新颖的技术与舞台表现力相互作用,成为了冲击观众视线,激发观众共鸣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参考孙强,孙金颖《中国服装市场的前景展望》“衣着消费在不断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应该向多层次的审美时尚和个性表现需求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市场的服装具有“新奇”性,能够牵动消费者的心,激发其购买欲望,为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献力。关于舞台服装行业问题的建议:重视中传统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加强舞台服装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规范舞台装的市场,提高对面料质量的要求要在提高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提高舞台表演艺术人的品质质量;舞台设计是以“舞台”为标的物的设计,更细的说以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演出道具、悬吊与更换支架系统、戏服、戏妆为目标的设计。关于我国舞台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认知的增加与变化,设计会更加多元化;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服饰文化的交流也将在更深层次上展开,中西方的元素会互相融合。将会在颜色、款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上表现出来。
5结语
当今舞台服装正以一种国际化的理念并很好的结合中国特色,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逐步深入到每一场演出中,这种伴随着高科技元素的舞台美设计,经过一定的积累,拓展和创新,正在蓬勃的发展,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对服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持续延续着。随着舞台服装设计理念不断的革新,舞台装的内涵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感官的一种享受,它的美好追求与愿望,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的综合体现。理论的形成有助于实践的创新,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我们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理论体系,为欣欣向荣的中国舞台艺术事业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海忠.用无声的语言塑造人物——戏剧服装设计浅议[J].中国戏剧.2008(08):50-51.
[2]马唯.浅谈舞台服装的色彩设计[J].美术大观.2008(05):120.
[3]布鲁呼莫,武志云.浅谈现代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特点[J].内蒙古艺术.2008(01):42-44.
[4]曾云华.论舞台服装设计外在因素[J].艺海.2007(03):89-90.
[5]王颖,刘立军.戏剧服装设计的特点[J].当代戏剧.2007(03):46-47.
[6]黄朝晖.中国服装设计的民族性和时代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S1):78-79.
[7]杨红玉.整体思维与戏剧服装设计[J].青年文学家.2006(08):58.
[8]范雪梅.试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24.
[9]夏红兵.舞台戏剧服装设计的总体构思[J].剧影月报.2005(03):52-53.
[10]王承刚.浅谈话剧的服装设计[J].剧作家.2005(03):82.
[11]谢更新.论舞台服装的艺术风格[J].赤子:上中旬.2014(19):70.
[12]方卫国.论舞台服装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J].中国戏剧.2013(12):66-67.
[13]张廷武.浅论舞台服装设计[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4):32.
[14]张琳.论舞台服装设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139.[15]霍亚茹.舞台服装的使用及管理[J].大舞台.2006(03):68.
[16]李广生.谈舞台服装与戏剧各门类的关系[J].东方艺术.2008(S1):89-90.
[17]张春娥.浅析彩棉在舞台服装中的运用[J].山东纺织经济.2009(05):99-101.
[18]李晓蕊.浅谈舞台服装的创造性[J].科技成果纵横.2010(02):.
[19]张玉巧.舞台服装与场景变换探讨[J].艺术科技.2015(02):112.
[20]赵柏灵.舞台服装与场景变换[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7):16.
[21]曹黄.舞台服装的典型特征[J].大舞台.2011(01):266.
[22]庄鸣.舞台服装作用及洗涤与收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8):155.
篇10
[关键词]后工业时代;机械抽象美;服装设计
[DOI]10.13939/ki.zgsc.2015.45.151
1 项目研究背景
1.1 灵感来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精巧机械曾是那个时代的福音,它让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彻底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那时候笨重的机械、暴露的齿轮发展至今,也逐渐变得更加精巧,被人们套上了漂亮的外壳。以至于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如今早已被一个周围充斥着机械的后工业时代所包围。那漂亮外壳,致使我们早已忘却产品的本质与核心――机械。
在当今信息时代提及“工业化”似乎普遍被认为是过去、落后与笨重的代名词,但这确实是一种误解。机械中相互啮合的齿轮运转带动起整部机器的运行,象征着后工业时代稳定、合作、严谨、孜孜不倦的精神。如若将工业化机械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其所包含的元素注入到服装设计中,利用其所独有的精密厚重感、冷金属感等,造成对观者视觉上的冲击,是在日趋精巧的设计大流中独辟蹊径。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将存在于精致外壳之下的工业产品的本质重新展现在世人眼中,给予以往被认为笨重的机械一种全新的阐释,展示独属于后工业时代的机械之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机械元素在服装设计当中的运用甚少。这就使得研究如何合理将机械元素加入服装设计当中并使之为大众所接受,具有重大意义。机械元素所独有的冰冷、厚重、简洁、精密等特点与现今的未来主义及极简主义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在极简主义盛行的当下,我们既需要创新,又必须契合大众的需求。此时,机械元素无疑是最合乎时代要求的选择。在这片空白领域,急需有人引领先潮去开发研究。
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20世纪70年代,曾有设计师Aldo Cipullo 在卡地亚纽约工作室为情侣们设计的一款互相表达爱意与忠贞的“LOVE戒指”,大胆采用了独特的“螺丝”设计――必须由情侣通过相互协作采用特殊设计的螺丝刀才能打开。另外,百泰公司曾在2007 年情人节推出 “爱的齿轮”系列情侣首饰,用独特的“齿轮”元素全新诠释别样的爱情真谛:爱情是一种包容,需要和谐默契,才能推动爱的齿轮,走向永恒。除此之外,国内鲜有设计师将机械元素作为基本的设计元素运用于首饰产品设计中,而对于这种运用,在服装产业则仍是一片空白。
至今尚未有人尝试在服装设计中运用机械元素的主题,该领域的研究现在仍然一片空白,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虽然机械元素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运用目前没有可参考文献,但其在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已具有较为成熟的发展。因此,可从这些相关领域入手,着手了解、借鉴机械元素的运用方式,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独辟蹊径,开创一种冷抽象的美感。
1.3 研究意义
1.3.1 服装设计方面
机械艺术代表着后工业时代文化的发展,象征着人类发展历史中工业时代工业化推动世界进步的精神。经过提炼之后的机械造型元素作为一种极度抽象的符号,其规则、简约和抽象的特征,符合现在极简主义设计大流的趋势,在其背后也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内涵。极简主义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意思就是“少即是多”,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而是体现简约和整洁的表现形式。极简主义强调理性、冷峻、简约与精致的艺术风格,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格调,极简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以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现代社会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表达出轻快、纯净与自然的心灵空间,使服装映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现代服装风格重要的表现形式。
通过立体剪裁、平面剪裁、面料再造、软件绘图等方法尝试突破传统的服装廓形,在服装肩、腰、臀等部分部位适当加入夸张的机械元素造型,进行局部夸张的造型设计,从而体现多与少的概念。而部分面料图案将通过自主图案设计并用数码印刷的方式来实现,完成面料图案上的创新。尝试通过对金属色、黑白对比色的运用,来展现独属于机械的冰冷之美。
1.3.2 精神文化寓意方面
在建筑领域的工业元素及机械化设计艺术,已形象地展现了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本质,反映了城市新的时代精神。若将“机械化”艺术表现形式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既能展现一种新颖独特的审美,也能够传递出独属于服饰的设计语言,表达人类在后工业化时代坚韧持久的进取精神。
在工业机械造型设计中,齿轮、链条等元素十分常见。齿轮象征着一种契合,人与自然和社会都在共同探索一个和谐的契合度,它们必须都在一个步调上才能无阻力地发展。引入独特的齿轮元素,传递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理念,全新阐释了契合的含义:世界上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如齿轮般啮合转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而链条则蕴意连接。人具有社会性。一个人无论多么天才多么孤傲,都不可能离开社会独自生存。当今社会唯有合作才是王道,在此链条象征着与人保持联系、合作。
此外,机械元素这种设计语言也引发了人们对后工业时代的思考。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以及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因生产力的革命而引发。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机械的进步,人们在享受这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全新生活时,却渐渐忽视了那些在工业化进程中支撑起工业化发展的核心骨架――机械。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被人们忽视的工业机械元素,加以提炼设计,运用到服饰造型上,立体直观地展示在大众面前,提醒人们,因为有了那些深藏在暗处的骨架,才有了历史上人类飞速发展的进程。通过本次创新设计,我们希望让人们意识到机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把原始的工业元素传承创新,尤其加强自主创新精神。
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服装也是一种工业产品。工业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基础,法国著名服装品牌Christian Dior的前任首席设计师John Galliano在成为时装设计师之前,就在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绘画和建筑艺术,由此可见,服装与工业的结合正是一种本质的回归。
2 项目研究内容
2.1 项目研究创新点
如何将机械元素巧妙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是我们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从服装设计的三要素:色彩、造型、面料方面考虑,我们选择将图案设计、廓型设计和面料设计进行综合考虑,形成我们的最终创新点。
2.1.1 自主图案设计
(1)小图案设计
在机械运用无所不在的环境中,在具有代表性的日趋精细的机械化物件中找到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齿轮、链条、电路,并将其抽象简化为线条和圆点,在图案设计中做减法,却保留了最直观重要的信息。
齿轮象征着一种契合,人与自然和社会都在共同探索一个和谐的契合度,它们必须都在一个步调上才能无阻力地发展。引入转动的机械齿轮,将其简单的轮廓图案直接融入到服装中,例如裙摆、袖子等地方,通过夸张、同型异想等设计手法,做出抽象的服装齿轮,传递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理念。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利用废弃的机械齿轮通过面料再造直接作为饰品的辅料,例如项链、手链、皮包、腰带等,增加了服装的机械感和设计感,在材料上也有所创新。
链条不同的造型可以直观地表达人们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本小组成员将尝试运用缠绕、包裹、披挂等手法,适当在服装的腰部、胸部、肩部等部位加入链条的设计,与服装不同的材料形成交错对比,在视觉感官上给人强烈的冲击。
电路体现一种秩序、合作的后工业时念。我们将以繁杂高级的电路图为原型,通过自主设计图案,再与网络中联系DIY印染的方式直接呈现在面料上,使之在整体设计中与局部夸张的机械元素廓形相呼应。
(2)大图案设计
大图案设计使用小组成员的头像,以人为主题进行创新。 大脑是人思维活跃的场所,也是推动社会一直前进,各方面快速发展,孕育变革创新的场所,机械元素的运用在服装设计这块几乎是空白,所以借鉴了机械元素在建筑上的应用作为载体并将机械化金属建筑与小组成员的头像做创新设计,表达思维的重要性,既体现了小组成员在创新课题上运用活跃思维解决思考后工业时代机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表达希望通过这次的设计提醒大家后工业时代机械的外表虽日渐精细不易察觉,但是机械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思考,人类发展离不开机械改革创新,我们不应忽视后工业时代的机械发展 。
2.1.2 服装廓形创新
在仔细研究机械元素的风格之后,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未来主义和极简主义风格与本项目主题切合,而此两者正是现在服装设计的大趋势。设计中我们将贯彻未来主义与极简主义的理念,运用平面剪裁、立体剪裁等手法打造简洁的廓形基调,同时在如肩、腰、臀等部位适当加入夸张的机械元素造型,突破传统的服饰廓形,打造出机械元素所独有的风格。以造型的体量感和材质的厚重感来体现机械强大的能量和坚强的意志,以未来空间的视错手法,注重以交错、重叠等形式体现出空间感以及服装的机械化和元件化。
我们这次设计的系列服装多采用抽象化的机械元素三角作为服装主体装饰,立体感十足的三角加上挺括的面料,搭配出了一种超精密的未来风,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而在三角元素的工艺制作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也尝试了各种方法,如三角形拼接、单个立体三棱锥缝合、服装面料视错等,但都无法突破服装轮廓带来的凹凸感,经过仔细推敲研究,最后采用了日本大师中道友子的立体剪裁技法,运用分割线,充分贴合人体,根据分割走向将三角联合在一起,完整诠释了人体工程学的意义
2.1.3 面料创新
众所周知,服装的三大要素就是色彩、造型款式和面料,而给人第一印象的恰恰是服装的色彩。所以绚丽和谐的色彩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也最能够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人们印象中,现实的机械总是以暗淡且呆板的金属色呈现在人们面前。然而,因为金属色是一种视觉感较重的颜色,给人一种冰冷高贵的感觉,适当的运用可以凸显现代气息。浅调的金属色,是一种比较含蓄时髦的表达手法,前卫又晦暗,在尽显未来感的同时弥漫着历史气息,颇有蒙特里安笔下的那种“冷抽象”的美。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尝试使用金属色作为主调,利用色彩的厚薄感、明暗感、强弱感,通过统一法、呼应法、衔接法、点缀法、缓冲法、分割法和衬托对比法等组合方法,凸显未来感及机械金属感。
2.1.4 传递人文的精神理念
现代艺术之父杜尚曾说过,“艺术是用来服务于思想的,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服务于视觉”。 将主题升华到理念的传递,不仅提升了服装设计的功能,而且使得服装设计并不完全是为了美而存在,更是为了理念和反思而存在,这使服装设计也提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
服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应具有思维与灵魂,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的光鲜。小组成员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共鸣,认为可以借助服装来传递我们的理念,因此我们采取了将机械元素与服装相结合这一方式,通过一系列具体物象转换为抽象艺术,通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构图来传递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赋予服装以灵魂,让艺术服务于思想。
3 项目研究重点
(1)用适当的手法协调机械与服饰,在既体现出机械元素所带来的未来感、机械感的同时,也保持服装的美感;
(2)在服装制作中,利用各种服装制作手法诸如印染、面料图案设计、面料再造、立体裁剪等表达出预想的效果;
(3)运用独特的服装语言表达机械元素所蕴藏的内涵,传递出推动工业社会进步的那种精神――合作、坚韧、缜密、稳重;
(4)在鲜有人研究的领域打开缺口,并能将这种元素推广且为人们所接受,既能彰显视觉的美感又能服务于思想的情怀,同时明确地体现出机械元素的特征。
4 结 论
原始不可复制,过去也不能重来,我们唯一可以粘贴的就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掌握本质的精髓,才可以优秀地进化。现代冷硬的外壳已经将世界武装得面目全非,夺目却生硬,绚烂但空洞,我们需要摒弃僵硬的思想,而艺术服务于思想,具有思维与灵魂的冷抽象元素给予服装别样的本质回归,同时抽象的机械元素也激发了人们对后工业时代精神的思考,生生不息,传承永续。
参考文献:
[1]王天星.浅谈首饰中机械元素的运用[J].华章,2011(33):88.
[2]吴丹翎.异性化思维在个性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13(4):38-39.
[3]周峰.历史前进中的“扬弃”――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名作欣赏―艺术广角,170-172.
[4]平.工业元素+时尚表达[J].视觉 VISION 城市画刊,2012(5):136-165.
[5]公阿宁.浅谈服装设计中的创意与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1(4):106-107.
[6]王琴.“工业化”公共艺术――塑造城市文化与个性[J].商业文化,2009(9):255-256.
[7]刘安.以“未来主义”探寻设计新思路[J].中国纺织,2009(11):136-137.
[8]黄天蓝.科技服装――未来加极简的衍生[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1):82-86.
[9]吴琼.解析未来主义服装设计特征[J].大舞台,2013(6):110-111.
[10]孙宁,徐青青.色彩的生理、心理效果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1(5):44.
-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发言
- 下一篇:动物防疫员培训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