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武术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武术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55-01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武术教学在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等方面更具优势。高校作为普及武术的重要平台,教学也逐渐正规化。但由于武术动作多种多样,花样繁多,在教学上有很大的难度,加之教学对象武术基础参差不齐,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武术教学的顺利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武术教学要求,如何创新武术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已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从示范教学与语言讲解相结合,多种练习方法交叉综合运用,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个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示范教学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示范教学是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具体动作,利用学生的感官,通过观察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由于武术动作的复杂多样,就决定了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到位,难度大的动作要尽量保证进行多方位示范,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武术动作。
语言讲解是要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和要领等,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教师讲解时要做到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突出重点,讲解清楚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和连接部位,在使用武术动作术语的同时,适当采用较通俗的语言,确保学生完全听懂动作要领,便于理解和记忆。
在实际教学中,应将示范教学和语言讲解两种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眼睛和大脑同时活动,观察和思维相结合,快速掌握武术动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种练习方法交叉综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任务和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武术动作。练习法主要包括分解与完整练习法、集体练习法和重复练习法等,多种练习法交叉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技术,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在练习时适当采用小群体教学法,增加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沟通,在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既增加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练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武术学习感兴趣,可以使武术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武术发展史。武术萌生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让武术这项体育运动得以延续下去。其次,要让学生熟悉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武术套路传授给学生,不要只强调动作规格,使学生懂得攻防的含义和方法技巧,并能掌握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生活防卫中,增加武术教学的实际应用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让学生懂得武术的保健作用。武术运动对身体有着良好的影响,长期锻炼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四、因材施教
武术是一项特殊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基础,以及学习的场地、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性、爱好、特长,做到有的放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辅导,对部分课堂上消化快的学生提倡让其自学,提高要求并加以辅导,对男生要注意动作舒展、大方、轻松自如,女生则要强调用力干脆,防止松懈。
五、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武术动作复杂,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急功近利;安排运动负荷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学内容、方法及负荷都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未知到已知,逐步深化,不断提升。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武术技术、技能,更有效地发展身体全面的素质,有利于武术的教学。
综上所述,完善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是现阶段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武术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中国武术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永.中国武术研究推广的分析[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4.
[2]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解乒乒.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特点与社会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
[4]刘钡龙,宋世响.普通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4):1.
篇2
一、高中武术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意义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实施武术探究性教学教程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拥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入新鲜的活力,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就不可能转变。
二、高中武术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地位转变的做法
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回顾传统武术教学,多数存在着这种不良现象: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徒弟。教师以单纯的武术动作传习为主要教学方式,较多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方法;强调动作的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练习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得到的结果是学生刚开始学习武术的兴趣高涨,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学生越学越没劲,最后开始讨厌上武术课。在高中武术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后,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传统武术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根据高中《体育与健身》武术教材中新编青年长拳的特点,有机地将整套武术动作分成条块,依据武术中攻防格斗的含义设制模拟场景,重点让学生模仿防身自卫的招数,学生不仅学到了有用的防身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来探究武术技击意义,从而教学相长。
2、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的权威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研究与指导,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三、高中武术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方式的转变
由于传统武术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教,比较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强调武术动作的掌握,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教学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化”的课堂管理模式,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武术课。在武术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后,教师将采取“非结构化、开放式”的控制方式,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学生互动的比例明显增大,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法;示范位置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25-01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是“三多”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二是方向路线变化多;三是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因此在武术的教学中,主要靠教师来运用正确的示范和精炼的讲解以及合理的教法相结合,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围绕武术教学中示范法的运用、示范面与示范位置的选择以及讲解示范的要求进行简明地阐述。
一、示范方法的运用
示范是武术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完整示范法。完整示范法运用于教学的初始和教学的后期。教师在传授武术新动作之,给学生以完整的动作示范多次或看教学录像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形成完整概念。因此,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弄清动作方向、路线之后,就应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力求招势工整、准确,方法清晰。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练习者在练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时,一开始就要严格动作规格,反复强调,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要知道基本动作是套路运动的基础。只有做到动作规范化,才能很好地、灵活地运到用各种武术套路中去,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二)分解示范法。分解示范法主要运用于新授动作中较难或较复杂的动作时,分解示范法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如教“歇步盖打”动作时,学生的上、下肢动作完成不好,可分为“撤步盖掌”和“歇步冲拳”来专门做上肢和下肢的分解示范法练习,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掌握动作的学习时间,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两者在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完整示范可以是整套、整段或某个动作,而分解示范法可以是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是某一段动作的一部分或一个动作的部分。因此,两者的运用均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功架也相当规范时,应从动作的完整性、动作的节奏感以及动作的神态、劲力等方面提出要求,此段的示范就要用完整示范,以动作的“节”来进行演练。教师要求学生多看、多练、多想、多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与运用
示范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要注意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与运用。
(一)示范面。示范面的运用,要以动作的结构及示范部位的不同,以及教学任务、步骤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可灵活地运用正面、背面、侧面和斜面进行示范。
正面示范一般用额状面内运动的动作,如“马步双劈掌”;背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侧动作教学时采用,如“弓步冲拳”;侧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前动作教学时采用,如“提膝穿掌”;斜面示范是介于正面和侧面之间的示范,与背面、侧面示范结合起来使用,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动作的全貌。正确地运用示范面能帮助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练习量。
(二)示范位置。教师做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比较正确得动作技术。因此,选择示范面的位置是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当讲解示范时,学生站立队形应为密集队形和半圆形队形,或两排面对面或前面两排蹲后两排立,但前后排左右错开。教师的示范位置可在学生中间,这样能便于学生看清楚老师的讲解示范。在套路领做示范教学中,教师应在套路行进方向学生队伍的斜前方,若套路行进中改变了方向,教师应及时调整领做“位置”。当学生学会动作集体练习时,教师的示范可转入提示的位置。总之,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动作方向的变动而变动。
三、讲解示范的要求
篇4
一、示范法的运用
示范是武术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其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 完整示范法
完整示范法运用于教学的初始和教学的后期。教师在传授武术新动作之前。多次给学生做出完整的动作示范或给学生看教学录像带,这样可与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形成完整概念。因此,教师的完整示范必须正确,以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弄清动作方向、路线之后,就应在动作质量上下工夫,力求招势工整、准确,方法清晰。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练习者在练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时,一开始就要严格动作规范,反复强调,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要知道基本动作是套路运动的基础,只有一丝不苟地做到动作规范化,才能很好地、灵活地运用到各种武术套路中,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当学生掌握上述基本功后,教师的示范应由慢速变为正常速度。在完整地组合动作示范时,要特别注意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在教学中,简单易学的动作用完整示范,这样不会破坏动作技术的完整性和衔接性。
2 分解示范法
分解示范法主要运用于新授动作中较难或较复杂的动作,分解示范法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如教“歇步盖打”动作时,学生的上下肢动作完成不好,可分为“撤步盖掌”和“歇步冲拳”来专门做上肢和下肢的分解示范法练习,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掌握动作技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掌握动作的学习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在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完整示范可以是整套、整段或某个动作,而分解示范法可以是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以是某一段动作的一部分或一个动作的部分。因此,两者的运用均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功架也相当规范时,应从动作的完整性、动作的节奏感以及动作的神态、劲力等方面提出要求,此段的示范就要用完整示范,以动作的“节”来进行演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内涵,应结合分解示范,详细地讲述动作的攻防作用,使学生在做练习中表现出动作的节奏感、神态、劲力和攻防意识,掌握技能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多看、多练、多想、多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与运用
示范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要注意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与运用。
1 示范面
示范面的运用,要以动作的结构及示范部位的不同,以及教学任务、步骤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正面、背面、侧面和斜面进行示范。
正面示范一般用额状面内运动的动作,如“马步双劈掌”;背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侧动作教学时采用,如“弓步冲拳”;侧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前动作教学时采用,如“提膝穿掌”;斜面示范是介于正面和侧面之间的示范,与背面、侧面示范结合起来使用,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动作的全貌。在教学中。个别简单动作,可采用镜面示范,较为复杂的动作或器械,若采用镜面示范,往往给学生造成视觉紊乱,尤其是武术的器械教学。正确地运用示范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动作,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练习量。
2 示范位置
教师做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比较正确的动作技术。因此,选择示范面的位置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当讲解示范时,学生站立队形应为密集队形和半圆形队形,或两排面对面或前两排蹲后两排立,但前后排要左有错开。教师的示范位置可在学生中间,这样能便于学生看清楚老师的讲解示范。在套路领做示范教学中,教师应在套路行进方向学生队伍的斜前方,若套路行进中改变了方向,教师应及时调整领做“位置”。当学生学会动作集体练习时,教师的示范可转入提示的位置。总之,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动作方向的变动而变动。
灵活准确地运用示范面和示范位置,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对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讲解示范的要求
在武术教学中,每一个示范动作的讲解要都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篇5
关键词:山村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式
在小学学习阶段进入五年级时,就要适时地改变对学生数学教学的方法,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为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相关联内容导入的教学方式
目前,在山村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学习,才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借助与课堂有关内容进行趣味性导入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对图形,如圆、长方形或是矩形等的初步了解,教师可以运用具有图形特质的事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图形有直观的认识。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才会更加活跃。同时,也要慢慢地引进新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生活中的图形事物,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性。
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如大量的应用题学习,需要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只有理解应用题,才能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要灵活、开放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解析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合理分析数学题目以及解题思路。在解答一道应用题前,首先要把题目进行分解,一步步推进,找出题目表达的重点,理清了解题思路,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思路中得到了培养和加强,而教师应该注重实际教学。在应用题解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改编,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解答,两种解析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总之,提高山村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做好课后巩固和点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篇6
新n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来,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座宏伟大厦,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
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和函数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数学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学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或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不能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也不能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应用的层次.比如,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数学新课标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的层次上,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这个“度”,不能随意拔高、加深.
篇7
Abstract: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is a required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our college. The teaching hours are reduced. How can we broad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while achieving the goal of teaching in the limited teaching hour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metho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make students have deep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ability and sense of competition, a pioneering spirit, and innovation the spirit.
关键词: 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探索
Key words: method of mathematical physics;teaching reform;explor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24-02
0 引言
数学物理方法是我院物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在“高等数学”课程基础上的又一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将为学习物理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的数学处理工具。它包含复变函数和数学物理方程两部分内容,其基础理论属于分析数学,应用部分涉及物理及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对于物理学专业的后继课程,如电磁学、电动力学等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面向21世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发展,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课时大大减少,目前我院仅开设72课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成为我院当前数学物理方法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我校物理学专业采用的是梁昆淼编写的“数学物理方法”教材,为了使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我们对实际的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如下的调整。
1.1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第一,复变函数部分:复变函数论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基础,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结合常微分方程级数解法,将复变函数理论与特殊函数联系在一起以加强解析函数理论;
第二,充实傅里叶展开与拉普利斯变换的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实用性很强,利用这部分内容可以解决很多实际中的电路问题,因此,只有学生充分掌握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的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我们经常列举大量的应用实例充实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能够对常见波形和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第三,以分离变量法为主,联系积分变化法和格林函数法等方法,多角度思考数学物理方程定解问题求解;
第四,确保球函数和柱函数部分重点内容的教学:对于球函数应当将重点放在常用的轴对称球函数上,力求深入浅出;对于柱函数,应把重点放在第一类柱函数上。
1.2 数学证明的删增
数学物理方法中很多结论的证明过程冗长且难以理解,在课堂上讲则会占用很长时间且学生接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这部分证明我们就可以采取述而不证的方法,主要给学生讲授定理或者结论的用法,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然后对数学问题的结果再进行物理解释”的能力,以达到数学、物理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融合。
1.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一些相对独立的内容,让学生依次上讲台讲课,课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指导,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2 教学方法改革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兼有数学课与物理课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其内容比较抽象,公式繁多,计算量较大,作为物理课,其中很多计算结果直接反应的就是物理现象,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兼顾到这两方面,才能真正教好这门课程。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采取:
2.1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板书可以强调突出重点,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有更好的同步互动效果,多媒体实现可视化教学,能够运用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来展示与该课程相关的丰富的物理现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两者结合,优势互补,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2 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结、举例说明的五段式教学法,学生学习知识要有由浅入深的过程,他们要对解决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积极配合教师讲授,对知识完全地吸收、理解并掌握。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出问题:我们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要学习什么知识;其次分析问题:探讨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解决问题:解题过程要详细,力求学生掌握整个解题的全过程;最后小结并举例说明:归纳、总结更具有普遍性的方法和结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数学物理方法》这门课,以往的考核我们主要是通过平时作业占30%和期末考试占70%来最终确定学生的总评成绩,但对于部分作业靠抄袭、考前再搞突袭的学生来说,这种考核方式下的总评成绩可能并非他们的真实水平。而因此,我们力求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核方案:总评成绩中加入了期中考试、课堂表现、出勤率以及小论文等,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作业情况占总成绩的20%,课堂表现、出勤、小论文以及回答问题等占最后的2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会使临近期末搞突击的学生钻空子,为正常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4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对“数学物理方法”课程进行改革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的改革,让学生在比较少的课时内能够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识点、提高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更深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亮.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2001 (4):64-66.
[2]吴崇试.数学物理方法(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连寿,王正清.数学物理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
[4]郑秀芳,方舟.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科技和产业,2011(04).
[5]周浩淼,李超,赵吉祥.结合工程应用的“数学物理方法”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6]哈焱.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J].宿州学院学报,2010(04).
[7]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2).
篇8
关键词:微生物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引领学生进入微生物世界的入门课程,且这门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者不仅要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基础的实验操作技术,更需要学习者对知识的驾驭应用,即利用相关知识与技能兴利除害、让微生物更好造福人类及推动社会的进步[1]。基于此,需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2]。纵观已经发表的教改论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良好的经验与方法,这些可以成为年轻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参考,笔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3-5]。基于前人的基础,在过去几年的微生物教学中,本人也积累了一些想法并已付诸实施,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述如下,愿与同行共斟酌。
1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做到详略有度
在本校压缩理论课时、多给学生实践机会的总体指导方针下,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微生物学》课程的学时在逐年递减,已经降到了44个学时。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既能完成重点知识的介绍、又能尽量拓宽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的了解与把握成为问题的关键点。在了解本校生物技术学生课程计划的基础上,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门课程是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开设的,而本专业的学生在大三时还将选修或必修《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等课程,这些课程与《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传染与免疫”等章节高度重复,且前者的内容介绍更加深入具体,因而这些章节可作为次要内容介绍。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生态分类等基础知识将作为重点讲授内容。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总体课程安排,做到详略有度,可以有效利用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采取合理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会采用满堂灌、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方法,这些方式往往会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为此,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如下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乃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兴趣的培养与眼界的开阔程度密不可分。作为微生物学课堂,教师不能局限于呆板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重视知识与现实科学发展的联系,并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如:在介绍传染与免疫章节时,介绍了人类的传染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同时还包括少数的病原寄生虫,例如疟疾就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介绍到这,许多老师就没有下文了,但如果此时接着介绍疟疾曾经是二次大战战士死亡的主要因素、现在每年仍然可以导致全球上百万人死亡,而战胜它的武器竟然是普通植物青蒿的提取物―青蒿素,并联系上2011年美国拉斯克奖(被誉为诺贝奖的风向标)获得者屠呦呦,这也是迄今中国生物医学界最高奖项的获得者,她获奖仅仅是由于在提取青蒿素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简单的改进,采用了低温的乙醚提取法,就获得了具有高活性的青蒿素,教学就变得有趣味有深度了。这样的联系,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科学界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的人物、拉斯克奖、诺贝尔奖等知识,更主要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惊诧于科学研究成果具有神奇力量的同时,还会主动了解学习这些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将青蒿素的提取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审时度势,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查阅“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杂志来及时了解人类社会的最新科技成果,了解我国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由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其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因而在课堂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爱听、愿学、勤问,敢于知难而进,就会增加学生课后查找、阅读参考资料的主动性,这对学生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转变学生身份,使其由教学受体变成教学主体
纵观各大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式,多采用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学方式主要为多媒体教学,辅以胶片投影、粉笔板书等方式,尽管这些方式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如果课堂全程以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往往会产生怠倦感,也有可能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为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实践,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适当转变学生身份,使其由教学受体转变成教学主体。
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应承担理论性强、难度大、基础知识等的讲授,如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生态分布及分类鉴定等由教师主讲。但有些概念性不强、知识点容易理解并有充分发挥空间的课程内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完成,如: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基的种类、选用与设计培养基的方法,有害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能源开发利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可以作为专题的形式来交于学生教授。
采取的教学程序为:开课之初教师提出倡议并公布学生参与讲授的内容将参与学生进行分组(3~4人/组),由各组自行挑选讲授内容各组查阅、整理资料,自行制成PPT并撰写专题论文提交PPT及专题论文给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每组派1~2名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并接受学生提问学生提问并全班讨论(10~15 min)教师参与讨论并做总结补充。
这种模式笔者已在三届学生中实施,效果颇佳。首先,它吸引了几乎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每个组需要独立完成一个专题,这要求全组的成员既需分工又要协作,来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最后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与专题论文撰写等工作,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查找、综合归纳、整理资料与撰写论文的能力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方面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最后,每组还将委派1~2名成员走向课堂给同学们作汇报讲解,并要接受大家的提问,这对于学生的自信心、讲解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都是综合的考量,也可为学生以后谋职面试、考研复试等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教育的毕业生曾写信告诉我:老师,我非常感谢您曾经给了我那么好的一个锻炼机会,不仅让我体会了教师的职责,同时积累的经验真是让我毕生受用。
这种方式笔者在每年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都会利用,对教师来说,也收获颇多。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具有比较全面、图片精美等特点,这些又可成为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资料,非常受益。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更多的付出,学生查阅、整理形成的资料需要教师从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概念是否准确、查找资料是否前沿等方面严格
把关。
(3)课程考核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在《微生物学》课程考核中,以前我们往往会步入一个误区,即一张试卷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势必造成学生平时不上课,课下抄笔记,期末搞突击,高分低能等不良的后果,根本达不到检查教与学效果好坏的目的。因而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最高目标、科学的考核体系势在必行,笔者将课程考核方式由单一的形式转变成多元化,实践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课程考核将理论课与实践可分开,理论课的考核内容包括考勤10%、课堂表现20%、专题报告20%,期末笔试5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内容,笔者很注重这方面,不论课程时间多么紧张,每堂课前利用10 min进行复习提问环节必不可少。这是承前启后的过程,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花一定的时间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也是对前一堂课程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由此引入新的知识会有很好的连贯性,学生更容易进入状态。课堂上,笔者也非常鼓励大家畅所欲言,随时可以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为学生的胆识、口头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最后的综合成绩就能比较客观反映出《微生物学》课程教与学的效果了,高分意味着学生到课率高、积极参与课堂、专心专题报告制作、期末复习认真;低分则属于那些平时没有付出、期末复习不力者;中等成绩则表示学生的平时表现一般、期末考试成绩一般。
实验成绩考核则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为目的,故也应当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考核成绩包括出勤10%、综合设计40%、课堂操作20%、实验报告30%。改革后,学生变得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了,许多学生还在此基础上找老师设计申请学校与学院的大学生创新课题。真正做到了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灵活应用、融会
贯通。
3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实验基本技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一定要加以重视[6]。同时微生物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目标,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为。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证充足的实践学时。目前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实验学时已有原来的24学时增加到3时,保证了在开设基础实验之余,还可以开设其它创新型、综合型的实验。
(2)基础性实验不马虎。微生物实验中的一些经典实验如: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微生物计数技术、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等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无菌操作、接种、培养基配制、观察鉴定微生物等技术,从而奠定扎实的操作基础,因而一定要重视。
(3)综合设计性实验必不可少。传统的微生物实践教学多以验证型、演示性和示范性的实验内容为主,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在基础性实验之上开设综合性实验必不可少。因为有基础性实验奠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主题,由学生自行完成。如:从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某种酶的产生菌株。采取的基本流程为: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实验任务学生接受任务,查找资料并自行设计完成实验技术方案提交方案经指导教师批阅通过后执行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综合整理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批阅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考勤、课堂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进行成绩评定。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
学效果。
目前,生物技术的创新正在带动着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而我们的教育对象若干年后将成为我国甚至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力军,他们的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7]。因而,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敬业、创新、乐于奉献的人生目标,并要加强个人知识储备、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在此基础上,要认真钻研、提高与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参考文献
[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62-363.
[2] 王海平,黄和升.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35):938.
[3] 高明华,张志琰,樊庆德,等.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76-3777,3780.
[4] 薛林贵,李师翁,唐德平.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77-180.
[5] 陈芝,宋渊,袁红莉.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8):28,7.
篇9
1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依靠教材及教师的板书和讲授,其弊端显而易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肤浅,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很好体现[3]。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性加强。此外,还有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式教学工具,实现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等功能,最大限度促进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常用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多元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提升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2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今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迅猛。生命科学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以教科书理论为主,忽略学科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2)学生被动实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3)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各课程实验内容和性质相似。针对以上问题,应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交叉的方式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机会,同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到实验教学中。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硬件和软件同时得到改善,才能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有助于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科研素质。
3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高校的教学承担着三大责任,即科学创新、服务社会及人才培养,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探寻符合生物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职能。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教学没有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教师也没有生产实践经验,进而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之后的实践创新能力严重缺乏,不利于学生将来工作。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其必将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到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流程、基本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将来进入生物医药企业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横向合作,可以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进而有效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
4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非课堂时间观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自学知识点,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倾听教师的讲解与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将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同时,提供国内外顶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网址,在课前观看学习,在课堂上对于视频中的疑问,可以先组内讨论,再由教师做最后补充说明。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枯燥的学习方式,借助教学视频等数字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组内讨论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把PBL教学法运用到课堂上,重在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查找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能力[4-5]。结合某一类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需要,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相互协作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相关知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五星式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39-02
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农业院校也不例外,专业核心课程生物技术制药也随之提上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生物技术制药涉及知识面宽,让学生全部掌握显然不可能,因而各高校也各有侧重点。就农业院校而言,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并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基础,但药学基础薄弱,因此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内容应立足于生物学基础,突出工程技术特色;同时还应做到“厚基础,宽口径”,使学生在精的基础上博学,提高学生在择业中的竞争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同时加以一定学时的实验,按照“规律—原则—方法—模式—策略”的过程进行。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心得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一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反应和思考,学生不知所学何用;能进行实验操作,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换一个研究对象后就无所适从。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兴趣,老师的授课得不到响应。
一般教学层次分为三个阶段,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从学生考核成绩来看,基本处于第一层次,知道What,仅50%的学生知道Why,不到15%的同学知道How。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应是:要融会贯通和尝试应用。
一、五星式教学的应用
“五星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即“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是由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理论家梅里尔提出,重在强调了融会贯通,比较适合各种课程的教学。在生物技术制药授课中,我们尝试了这种教学模式。
激活旧知阶段是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结构,鼓励学生温习旧知,然后再利用这一结构来学习新知识。如在学习“基因工程制药”这一章,可依据学生先前的知识,先提出基因工程制药流程: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载体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的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分离纯化半成品的鉴定成品包装。该流程中每一环节都有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如基因工程原理中涉及的基因克隆技术(PCR,酶切,连接,转化鉴定等),微生物工程中涉及的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等。在此思路下,学生熟悉的知识简略带过,对学生不熟悉或原先不理解的知识可作重点讲解。
示证新知阶段是帮助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其中教师的指导起了重要作用,如通过上述基因工程制药流程,学生不仅可串联每个知识点,同时又能补充新的内容。
尝试应用阶段是帮助学习者运用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来促进应用,其中教师只起到辅导作用。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工程时,学生可参照设计一个学习思路,并注意与前一章“基因工程制药”的异同点,再通过比较差异一一进行学习。以下是学生设计的流程图: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载体构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细胞的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分离纯化半成品的鉴定成品包装。
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的生理结构、活性特点相差甚远,通过比较,学生能很快掌握在构建基因工程细胞时采用的载体,转化方法与微生物有较大区别,同时通过生理结构的比较,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培养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抗剪切力弱,对外界因素敏感。进一步可以理解: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剪切力对细胞的影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改造反应器,或通过固定化方法等进行生产,由此又会引申出对应的知识点。这样,有了清晰的思路,通过比较式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就水到渠成了。以此类推,通过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就很容易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章节的重点内容。
融会贯通阶段强调“反思”,通过反思帮助学习者总结提炼他们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如“植物细胞工程制药”章节结束后,可利用农业院校的花卉园圃,让学生亲临现场,观赏各种花卉,深入理解植物组织工程的意义,同时进行现场教学,深入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规模化生产流程。通过现场教学,相信学生会自觉重拾课堂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并分析理解。
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是另一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通过猜想、尝试,反思解决问题,或者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而真正理解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问或他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在抗体制药这一章中,重点是讲授单克隆抗体制备,完成后可提出问题:为何市售单克隆抗体的价格远远高于多克隆抗体?根据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思考内容大致都会涉及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特点、各自的制备过程和抗体分离技术以及相关成本等问题,此时老师要及时补充知识盲点,如课本外的多克隆抗体制备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分析实际的生活现象,兴趣大增,对老师补充的课本外的知识也更容易接受。因此可见,合理的问题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的同时学以致用。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对于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还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对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这样可以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各抒己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乙肝表面抗原的制备。学生首先要自己查询资料,总结制备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意义(即为什么要制备乙肝表面抗原,涉及免疫学基本知识复习),制备方法(自然会去了解各种可能的途径,包括一般方法和最新最有效的方法即基因工程方法),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方法(了解基因工程法的优点),怎样应用(会特别注意前人一般采用什么载体、基因和宿主细胞以及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等。可见,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在这个学习任务中都一一重现,同时也体现了“五星式教学”的“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其学习层次也由简单的知道what,逐渐上升到why和how。今后再遇到类似的课题研究,学生就知道怎样去解决,分析和解决能力也由此提高。
由此可见,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反思,各种教学模式都在进行尝试,一门课往往需要根据各个章节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观能动性。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多媒体课件内容只是原始课本内容的照搬,缺乏艺术性,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审美疲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制作还应该在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方面进行改进,同时老师还应该加强课前准备工作,以配合好多媒体教学。
除优化课件外,我们还增加了一些视频和动画,视频内容如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产业讲座和蛋白电泳等,动画如各种层析分离、蛋白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原理与操作以及验孕棒的检测原理等。这些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并对具体的实验操作有一定的辅导作用。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自身优势的关键一步。根据生物技术板块,通常将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基因工程制药,动物细胞制药,抗体制药,植物细胞制药,酶工程制药以及发酵工程六个知识结构,但每个知识结构和相关技术体系的特点不同,以及受教学计划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内容也只能结合自身的特点侧重于某一方面。如沈阳药科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生物技术制药,实践教学偏重于基因工程制药,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制药实践教学侧重于基因工程制药和蛋白质工程,广东职业技术工程学院的国家精品课程生物技术制药则侧重于发酵工程。给合我校实际,基因工程制药是基础,但微生物、植物和动物资源更丰富,因此我们还另外设置了一些实验,如从动物胰脏和软骨组织、鸡蛋以及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各种药物,并进行药物的活性检测,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了解药物有很多来源,以及有多种制备方法。在实验中我们注重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进程,很好地诠释了“老师教、学生学、自己做”的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等综合能力。
根据上述各种方法的尝试,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最终也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反馈,但该课程毕竟涉及知识面广,学生一时也难以全面掌握,我们还须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寻找与学校、学生优势相契合的结合点,使原本枯燥且专业性强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盛群力.五星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
[2]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沈雪梅.“问题”教学法的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4]张理,张焱.问题教学法及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技信息,2007(23)
[5]陈新梅.问题教学法和头脑暴发在药剂实验教学中的联合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6]蹇华丽,杨幼慧,朱新贵等.巧用案例与问题法提高发酵工程工艺原理教学效果[J].微生物通报,2011,38(2)
[7]王东斌,王敏丽.工科专业多媒体课堂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信息,2010(5)
[8]高玲.1+2模式下“教学做一体化”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应用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11055)
- 上一篇:幼儿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 下一篇:应对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