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管理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仓库的规划与布局、仓储商务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储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它注重加强学生的核心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物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除了要全面系统掌握仓储管理相关基础理论,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运作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本科生实践机会并不多,这样,他们虽然从教科书上系统地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到了具体的企业、具体的工作情境下,由于仓储管理实践往往比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具体,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加对实践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的操作和设计运用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有关案例,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法一般是较正式地阐明基本概念和理论,讲授过程中辅之以提问和例子来启发思考和帮助理解,通过课上练习和课后习题作业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它通过对具体情境下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投入到案例讨论中,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它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
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活动过程的描述。
2、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3、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4、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因此,结合仓储管理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使理论知识得到强化
任何案例都或多或少蕴藏着相关的理论。分析案例就是为了阐发事理,从具体的案例中推导出一般的原理,揭示案例蕴含的丰富思想及实践方法,探究某一仓储管理理论或实务的普遍意义,这是分析案例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2、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示范作用
选取一些经典的仓储管理案例,具有示范的功能。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的仓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经验与教训,能反映出仓储管理活动的规律,这些规律与方法,对其他仓储管理实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3、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
仓储管理案例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研究仓储管理案例首先是采集大量的案例然后进行精选。优秀的案例,往往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其中。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的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4、将知识转为能力
仓储管理案例是提供仓储管理知识的,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学习研究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启发和暗示,使学生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
四、仓储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仓储管理实践案例,师生双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揭示仓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总结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因此,合适案例的选取与课程上具体环节的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笔者五年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了在组织仓储管理案例教学时应遵循的几个步骤。
篇2
(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作为企业正常运营中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仓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日渐增加,物流供应链间实现共赢的理念开始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但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中存在着明显“牛鞭效应”,导致企业大量无效仓储的产生,加剧了企业的负担。对此,生产加工企业必须要从仓储管理现状入手降低运营成本,需要而向企业物资管理展开合理配置和管理优化。根据以上分析,来看中小企业仓储管理当中的问题,例如,储存结构设计不合理、仓储管理制度不健全、仓储管理人才管理不善、仓储管理技术落后,提出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具体策略,可以使用ABC 管理方法,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增强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规范仓储位置的管理。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在仓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决这些问题,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仓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46-02
收稿日期:2015-02-15作者简介:张明伟(1992-),男,黑龙江密山人,本科。研究方向:管理学;王欣兰(1971-),女,山东文登人,博士。
研究方向:物流成本管理。
一、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进行信息化和一些简单的应用的发展,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很低。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仓储管理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阻碍。没有专业的人才去管理仓库,企业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自身资金又少,没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以致于管理混乱。企业的领导层对于仓储认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也不足。职位职责不够明确,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与仓储管理相关的理论
1. 仓储的定义及功能
仓储是把库房内的货物在指定的地方储放。仓是仓库。就是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存放和保管的地方。它可以对物品进行保护和存放。储是储存,是把企业在产品进行存放和保护的行为。仓储也就是对库房内的货物进行储存和有效的保管。
2. 仓储管理理论
仓库管理是对库房内的货物所进行管理,是根据对库房内的货物进行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过程。仓储管理是对针对仓储的业务活动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和安排,从而保证仓储作业过程中的有序进行。仓储管理主要是针对仓库内的货物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仓库内进行和里的并布局设计及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对仓库的管理。仓储管理目的是用最合理,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来保证货物的仓储,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来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中小企业仓储在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储存布局设计不合理
中小企业管理不到位,管理水平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决策者对仓储管理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领导只把工作的中心放在销售和生产方面;只考虑货源而引起货物的损坏和其他问题。中小企业在仓储管理中布局非常不合理,存储空间大概占四分之三,其余的空间只有仅仅的四分之一。没有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库房的设计,这种布局存在占地面积的使用效率会大大降低。
2. 仓储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仓库的管理模式还是局限于传统的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无法到对物资管理上的集约化和精细化的标准。在储位管理上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没有明确具体的包装,信息以及产品的日期,具体的规格尺寸和货物类型等等因素。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对于出库的货物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及相关责任人的签字,对于入库的商品没有填写入库通知单,最终导致账面上的货物与实际的货物不符,没法明确企业的库存,从而影响企业的下一步的规划的考虑。与此同时对货物的管理也极为不合理,货物随意摆放随处可见。
3. 仓储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也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化的培训,科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水平也不高,没有工作经验。都是一点一点自己去摸索。中小企业的仓库管理员工都没有掌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技术技能,大都是一些老的员工,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来对仓库进行管理。工作时间无所事事,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企业的部门地区管理出现盲点,造成随意摆放、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源上的浪费、企业成本上的增加。另外企业为了提高仓储管理水平而引进的专业的设施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也没有人会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去成本的增加。
4. 仓储管理技术和设施设备落后
企业管理上的混乱,仓储区域划分的不合理与仓储管理技术上的不足有着极大的关联。仓库的管理人员对于出入库的商品还是采用传统的手抄记录,人工测量统计等办法。这也就大大降低工作的效率,无法进行数据的有效分析、采集和管理,导致信息上的不统一,造成极大的偏差。只有少数的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工作,但也仅仅是进行账目上的统计,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四、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的应对策略
1. 采用ABC 分类法进行管理
ABC 分类控制法是按照仓库内货物的种类,品种以及资金占用的情况进行分类,对于企业重要的部分进行重点控制。这种方法是对传统管理方法的升级和优化,对企业的货物进行主要,次要的区分和管理。有效利用仓库的空间,实现更加趋于合理的专业的物品管理区域。采用这种分类方法能够有效的物品进行划分,合理的分类和管理。运用这种方法,最终对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的管理,规范流程,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 合理布局和规划,实现仓储现代化
对库房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规划,提高仓储利用率,合理分配库房内的每一寸土地。过窄和过宽的仓库道路都合理,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过宽的话会占用其他部分的存储空间,如果过窄、太小不利于货物的运输。所以仓库内的道路宽度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
3. 加强对仓储管理员工的素质和绩效考核
提供员工的素质能够有效的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对现有员工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加强仓库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专业的知识来改变他们对工作的具体做法。企业提高选拔人才的标准,提高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入职的门槛。同时要想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也应该提供优厚的待遇福利,是实行公平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福利,改善员工的工资待遇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也有利于激励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企业效益。
4. 提高机械化和制动化水平
提高仓库管理的机械化应该从装卸搬运方面着手,企业应该购置专业齐全的搬运装卸设备,同时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例如企业对于比较重的货物采用叉车来有效地解放劳动力,节省人力、节省成本。注重机械设备与技术的结合来提高工作的效率。运用专业的系统理论和仓储物流技术,进行合理的作业。同时对仓储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进行技术创新,并与专业的机械设备相结合,减少工人的工作任务量和强度,来实现提高仓库管理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仓储管理越来越重要,对于传统的仓储管理方法取其精华,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的改进需要从认识和观念开始,在制度之加以规范,合理规划仓储的布局和设计,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同时企业也从自身条件考虑,主动改变,不断实践探索。希望本文对中小企业仓储管理有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江明. 中国仓储业发展调研报告[J]. 中国科技信息,2012,(4):37-38.
[2] 李辉. 我国仓储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2,(6):423-424.
[3] 赵海涛. 我国现代仓储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科技发展,2013,(7):103-104.
篇3
许多物流课程的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结果导致学生没有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思维扩展空间,同时理论讲授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和案例教学,这种过于简单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流发展在我国历史短暂,物流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专业,物流管理教育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多数物流专业的老师是由管理学、国际贸易、交通运输等专业转型而来,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不足,甚至是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不高,大部分教师缺乏从事物流工作的实践经验,师资力量薄弱。
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在充分调研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动向和高等院校自身办学背景及特色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依据社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层次等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法律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策划等业务环节较强的实务动作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并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物流管理专门人才。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岗位来确定核心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调研,对物流从业人员调研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论证,对主要物流岗位进行分析,发现物流各岗位都需要既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具有现场工作群体合作、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及风险承受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将现有的仓储主管、客户主管等36个岗位划分为运输、仓储、物流信息技术、配送、物流客户管理等5个岗位群,把原有的14门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内容分解,按照5个岗位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确定物流运输管理、物流客户开发与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等5门专业岗位能力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重新构建,使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紧缺岗位的职责要求展开,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物流作业主要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构建了5个岗位群,确定了5门专业岗位能力核心课程,共同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面向岗位与工作过程,优化“做、学、用”为一体的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厚基础、多方向”课程体系和“双证书”一体化课程体系(指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双证书”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专业技能认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获得物流助理证书的相关课程培训或纳入《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运营与规划》、《物流设施规划(物流技术与装备)》、《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或纳入选修课平台,或进行专门培训。
加强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具体地说,就是在校内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和各种模拟实验室,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将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成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节,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掌握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调度等各方面的技能。在校外,利用社会资源,与本地区知名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参观、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最后毕业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践,是学生在大学毕业前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学生因择业而不实习。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是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保证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一是改革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法”即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以网络为基础教学平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课堂内小组模拟游戏,案例项目讨论。三是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模拟实验软件的操作可以有效解决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
“学习过程引导制,实训过程导师制”,两者有机结合,建设一支具有专兼职“双师”素质与结构的师资团队。鼓动和支持现有专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每年送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把一线的操作经验补充到教学中来。根据教学需要,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实务)聘请企业高层物流管理人员来作兼职教师。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聘请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做实习导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与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上岗实践,通过企业上岗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采取订单式培养。请进来就是把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请入学校,为广大师生讲学,通过由专业教师或外请专家举办有关物流管理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可以跟踪到物流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而增强他们的专业信心。走出去就是带领同学们到社会实际工作部门中进行实习、实践教学,提高了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通过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并通过确立科研项目为对方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篇4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定位其实质就是找准高职物流管理管理专业的定位在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前进过程中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应位置[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包括办学理念、目标、层次、类型、教学、布局、运作、管理、规模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选择范围与空间。其中办学目标、类型与层次的定位是高职教育定位的基本方向。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育层次定位,区别于中职又不同于本科,决定了其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较,在实践能力等方面应该具有明显的优势,与中职生相比较,其综合素质和掌握技能的深度有明显的特点。而这些必须在物流专业的教学建设中得到具体的体现,也就是说,必须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实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学生掌专业综合核心技能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面临就业机会时所拥有的独特优势。
为弄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我们还要把高职教育与培训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作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指的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学历教育,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法定机构,不是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组织,要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区别开来。
目前,在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着一种误区,即很多高职院校只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毕业条件,片面强调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联系,而忽视了二者的区别。认为在理论教学中过分强调“必需、够用”原则,降低教学要求,使学生未能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用职业技能鉴定大纲取代实训大纲,片面强调职业资格证书,而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和就业岗位群
现代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某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来说,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就业岗位群。
企业物流就业岗位群,存在着原材料采购、储存保管、包装、分拣、配装、分销计划、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
社会物流就业岗位群,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等岗位群。
正因为存在这么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所以要求我们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合实际情况,在重点针对这些岗位群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实证探析
3.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2]
我们选取了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职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对其培养目标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如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备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其它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掌握相关基本操作技能,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现代物流技术、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能从事物流策划、设计、业务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有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设备管理、运输管理的能力,能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业企业一线的高等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为主;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有现代物流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国际货运、通关实务、口岸物流网络管理等相关业务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运输组织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企业管理、国际物流业务、物流服务营销等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掌握物流管理专业高等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能在生产、流通和物流服务业从事仓储管理、理货业务、运输业务、商务处理、报关业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学习能力,能从事物流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学校自身水平和优势不一,定位有区别是正常的。评价一名学生是否是人才,实际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不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实质和内涵。
3.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分方向)[3]
物流管理专业涉及面广,就单个院校而言,很难面面俱到,实际的做法是根据社会需求及自身优势,选择其中一些方向进行重点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走一条在物流管理专业下分方向教学模式的路子,才能培养出物流各领域所需求的专门人才。
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基于配送和物流核心要素展开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规划、操作系统设计等,尤其注重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配送信息系统和规划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已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培养出的物流专业人才知识面狭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体现出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近年来许多学校为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对本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分方向教学的改革,这一举措无疑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更加清晰地进行了表达。
本文通过笔者所在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分方向教学的实践过程对分方向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试图摸索出一条使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就业在物流这个宽专业上有较为具体方向的捷径,同时,亦可推动其他相关专业按此模式进行研究。
在经过大量调查基础上,并结合教育部立项推荐的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我们对本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就两个方向进行了细化
我们认为,高职物流教育是对人才进行技能培训和管理的教育,应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岗位描述、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需施教;着眼于职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打破学科型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能力要求而形成课程体系。4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
4.1高职物流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4]
物流职业教育应秉持现代物流的思维意识,结合高职教学的具体要求定位于: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侧重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沟通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这样的思想和理念做出调整。
在现实中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是物流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学习领域是为职业院校的教学而进行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是指向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单元,由目标表述、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构成。对学习领域的开发,我们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了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邀请当地主要物流企业项目经理,举办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通过对物流管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弄清楚物流管理包含的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方法,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在工作任务分析会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企业对物流工作及人才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从物流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即按照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客户管理等物流工作流程构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新开发的学习领域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不同工作任务,通过多个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领域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
4.2高职物流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和综合化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操作型劳动者,物流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贴近企业实际,让学生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企业实际脱钩的矛盾。
一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三年制的高职教育中,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物流企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是课程设置凸现自己的定位特色。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根据企业专家访谈与实地调研分析职业标准专家访谈会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分析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基本素质、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职业关键能力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实习实训环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专业核心能力:
(1)物流业务分析管理能力课程有港口物流实务、国际货运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物流综合实训。
(2)物流系统运作能力课程有:物流配送中心操作实务、仓储管理实务、国际物流实务。
(3)物流信息组织和开发能力课程有: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
(4)物流软硬件操作能力课程有:国际货运实务、物流设施设备、企业物流综合实训。
(5)实习实训环节:物流实务实习、企业物流综合实训、货代实习、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实习、物流师技能实训。
专业拓展能力课程:VB程序设计、物流客户管理、物流营销、物流专业英语。
职业关键能力课程:管理学、公共关系、商务礼仪、演讲与口才。
三是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借鉴先进的物流职业教育理念,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制度,即根据接受教育的程度、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确认其所能从事的物流工作。我们的课程体系通过引进行业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如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物流师认证),结合物流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与行(企)业合作,大力改造传统教学内容,实现“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工作化、生活化”。
5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相同造成社会岗位的不同,所要求的岗位能力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确定高职的培养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尤凤伟.物流人才培养中高职教育的定位[J].学术研究,2006,(8):84.
[2]胡芳.关于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3):46-53.
篇5
[关键词] 高职 物流管理 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国务院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制定了国民经济十大振兴纲要。在这个纲要中,把物流业列为继原有九大行业之后的第十大行业,作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与振兴的重中之重;已于2009年2月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未来的几年内,物流行业必将迅猛发展,物流人才现在和将来必定急需和大有作为。另外,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的实际,广西急需大批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摘自《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目录》),以满足广西经济增长的需求。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现在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些职业技术学院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了高职物流专业或在管理类专业开设物流课程,开展物流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但物流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研究的滞后与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总体上尚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明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做好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定位明确才能使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计划,使教师能按具体的目标组织教学。高职院校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面向物流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性和操作性物流人才。为此,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要针对现实的岗位需求,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突出学生的物流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二是要结合现代物流实践和理论的最新发展,不断创新,要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既要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跟踪新知识、新专业的发展,为学生及时开展新的课程和内容,又要注意新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涌现,不断为学生提供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训练,由培养纯学科型专业人才向培养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转化。
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要与现实岗位需求相适应,现实物流岗位主要分布在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两大块。就企业物流岗位而言,又有采购物流、仓储保管、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岗位;就物流企业而言,岗位主要有运输、仓储配送、国际物流单证、国际货代及报关报检、物流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管理等。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要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现代物流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它引发了物流职业岗位的复合化和专门化趋势。职业岗位的复合化就要求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也要复合化,比如配送中心主管不仅要懂物流知识,还要精通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现代仓库管理员不但掌握物资的储存保管技术,还要能熟练运用仓库管理软件;职业岗位的专门化就要求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有较高层次的专门化。据此,我校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国际物流视野,掌握市场营销、会计、生产运作、国际贸易等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重点掌握物料采购、仓储与配送、运输、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国际货运、报关报检实务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悉国际物流基本流程、规范及主要单证,具有较强物流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物流职能部门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物流专业课程研究和教材建设
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要突出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聘请物流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物流机械操作能力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计。物流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物流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考虑到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衔接和沟通(即“双证沟通”)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在大力引进和促进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因此,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还应适应“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在具体实施中,我校根据我国物流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较为完备的现状,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物流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的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构建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经过整合以后,专业课程主要开设《物流管理与配送》、《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中心》、《物流案例与与实践》、《国际货运与报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法律法规》等九门,并使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证基本对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确保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物流专业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贯彻“双证沟通”的精神,突出物流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除必有文字教材以外,还应有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等。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各门教材内容要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内容重叠。
三、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物流教学队伍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职物流专业的关键。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包括管理、贸易、公关、运输管理、机械使用、电子商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教师,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从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物流专业的教学要重操作、重技能、重实践。因此,高职物流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应该既具有物流机械和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物流机械操作技能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即应是“双师素质”的教师。目前,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普遍缺乏“双师素质”的教师。现有的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管理、营销和运输管理等专业转型的,普遍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近年来,虽然有一部分物流专业的本科生充实到高职物流教师队伍中,但他们又缺乏物流机械操作技能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因此,要加大物流“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
我校以全面提高物流学课程建设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材编写、授课、作讲座和指导实训环节,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我校物流专业教育、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校内校外互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师资队伍,以提高物流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四、不断创新适应高职特点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更新培养理念,加强素质教育在物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培养物流人才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树立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勤于实践,通过不断地进行观察、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和总结,去领悟物流知识的真谛,去尝试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同时还要加强物流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形式上要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注入式和以自学为主的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向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师生讨论相结合转变的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其次,要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积极构建物流学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网上习题、网上答疑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将课堂教学和试验室教学相结合,逐步建立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物流模拟实验室,配置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及物流硬件设备等。此外,为拓展实践性教学,我校还积极与当地企业共建物流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超市连锁店、仓库等处实习,让学生真刀真枪演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改革考试方式以完善考核体制
要真正体现物流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完成考核体制从分数评价向能力评价的转换,把考试和教学结合起来,变单一的考评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转为考评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考核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来进行综合测评,除笔试外,还采取了口试、案例答辩、实习作业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并适当加大了实践考核成绩的权重,引导学生重视实践,从而真正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效果。
一般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物流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撰写论文、报告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口试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实验和实习来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笔试试题的设定上,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结合物流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物流的认识。在平时作业和小测验的设置上多一些理解型、应用型强的题目。比如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综述物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理解物流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等。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可要求学生实地分析校园物流活动的现状及问题,如校园垃圾物流分析;学校食堂物流调研;学校各小卖部物流情况调查等。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比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高职类院校的教学处于不断的改革完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在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没有脱离这一特性,所做的教改工作,也是坚持专业实际需要和教学实际要求,主旨为完善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老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斌:物流管理课程多种手段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7―49
[2] 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25―36
[3] 谢五洲 郑浩昊:对高校物流类毕业生就业的冷思考[J].江苏商论,2006(7):56-57
[4] 黄福华 邓胜前:地方性商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教育与培训,2007(4):61―63
[5] 李建成: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3(4):36―37
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相关的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科,导致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片面、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同时,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和完善、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对物流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涨,且呈多样化趋势,2005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这就存在着一方面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剧,另一方面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国内教育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是迫切需要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从物流工作的活动范围上看,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从物流业务性质上分,又可分为物流管理、物流设计规划、物流技术等三方面。所以,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如,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动态、最新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物流管理和经营的实际运作能力,能在物流业及各类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从事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既能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设置: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社会需求入手,不能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差太远的专业课程,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了解企业现状方面,而不能让学生把时间只耗在纯理论探索等领域。
(2)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针对专业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和实践应用需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符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和教具;还可以多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3)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要增加应用课程的比重,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要根除本科教育纯理论化的痼疾,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减少课程的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时间,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校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为了让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造,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办得成功的院校进修学习,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实践活动,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选择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让教师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参与一定的业务管理工作;或者利用科研和教学实习活动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增强教师的物流实践能力。
4.专业教材建设。纵观目前市面上各种介绍物流学、物流管理或物流的某个方面的书籍,大多在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如物流概念、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的要素、不同行业的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物流中心建设、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都是重复率较高的内容,几乎在大部分的书籍中都有论述。其他的如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的设计等,基本上也会出现在多种类型的物流书籍中,并且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书大都体系完整,看一本便能知物流之大概。教学内容要避免相互“撞车”,关键还在教材的选取。这就要求有可选之教材,一要在数量上可供选择,二要在质量上可以入选。所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体系、结构、内容合理的物流系列配套教材。
5.实训环节建设。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高校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物流教育在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具体可采用: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以及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基地等方法。
三、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物流教育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此,只有把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培养放在战略地位上考虑,充分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并经物流实体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有利于物流教育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反之,物流管理人才又促进物流教育的加速发展。
篇7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三节 选题意义 3
第二章 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介绍 5
第一节 业务流程重组产生的背景 5
一、顾客、竞争、变化的压力 5
二、动力:信息技术 6
第二节 业务流程重组的定义和内涵 6
第三节 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原则 7
第四节 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8
一、步骤 8
二、方法 9
第三章 仓储业务流程管理 10
第一节 仓储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10
一、仓储的定义 10
二、仓储的任务 10
三、仓储管理的定义 10
四、仓储管理的目标 10
五、仓储管理的任务 11
六、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七、仓储管理的绩效评价 12
第二节 仓储业务流程管理的内容及一般程序 12
一、入库流程 13
二、在库保管保养 14
三、出库 14
第四章 远大的仓储业务流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16
第一节 远大物流有限公司的简介 16
一、公司简介 16
二、企业文化 16
三、组织机构 16
第二节 远大物流仓储业务流程现状的分析 17
一、入库作业流程 17
二、保管保养过程 18
三、出库装车过车流程 18
四、货物签收 18
五、仓储部门人员机构图 18
第三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9
第五章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优化的策略 21
第一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与原则 21
一、目标 21
二、原则 21
第二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重组的再造方案及措施 22
第三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后的结果分析 24
第六章 结 论 26
【参考文献】 27
致 谢 28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现代物流是集采购、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众多物流环节与一体的,其中仓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仓储已经从传统的物质存储、流通中心、发展成为物流产业的节点,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发挥着整体物流协调的作用。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和仓库中储存的物资进行管理,这种对仓库和仓库储存物资的管理工作,是随着储存物资品种的多样化和和仓库结构、技术设备的科学化而不断发展过来的。
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主服务是运输,而其核心的业务环节仓储管理往往被忽视,仍处于较低端的服务水平。而作为第三方物流的最根本目的是降低物流作业成本,但是仓储成本则占据了极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仓储管理水平的低下,这与我国整体上社会不重视仓储管理,仓储管理资源投入不够及各种现代仓储技术不能运用,仓储管理人员文化专业素质不高有密切关系。体现在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低下,不能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也没有充分利用仓储中的巨量沉淀资本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
因此,在管理学界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后,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共鸣。BPR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打破原有组织模式中人为设定的职能,部门间的分工界线围墙,逐步建立一个面向市场、面向顾客的有机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它是通过关注流程、关注再造,使原本分割的流程被重视,被忽视的顾客得到更好地关心,从而实现速度、质量、成本、服务等指标的显著改善。这些因素的变化为企业变革提出了足够的动力,发挥空间和发展潜力,并成为促使企业仓储部门再造运动。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其著作《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业务进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取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对企业业务流程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1]
1996年,Bergeron对信息业务流程重组总结了两种主要观点,即“技术说”和“集成说”:持“技术说”者期望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集成达到企业信息结构重组的目的,持“集成说”者则认为只有实施信息功能、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和信息流的全面集成才能达成企业信息结构重组的目的。[2]
国内霍国庆(2001)认为,BPR的内涵是根据企业的目的根本性地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它所强调的是企业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过去做什么,其任务是寻找改进企业的创新性方法。业务流程再造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论,不如说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突出发展与合作的变革理念。[3]
吴国锋(2005)等人提出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调整和规范企业的运营战略及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应对来自各方的竞争与挑战,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对策中包括: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强化专业化物流服务功能包括、加强成本管理制定理的价格、建设并完善实体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4]
2002年,黄艾舟,梅绍祖将流程管理定义为: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5]
学者李虹(2004)在《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文中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的五大原则: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以快速反应策略适应多变市场环境;用物流装置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和重组物流过程;用虚拟经济的方法改变经营模式。[6]
郭勇、马选(2008)认为BPR的实施主要有以下三步:第一,关键业务流程的选择。第二,业务流程分析。通过对原有流程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第三,流程再造。充分考虑设定的目标以及流程设计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只有以流程改进为核心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7]
卢浩、周凌云(2006)在《传统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中指出成功再造物流企业流程的五个保证:观念再造是流程再造的根本思想保证;制度再造是流程再造的信用环境建设保证;文化再造是流程再造的软环境保证;企业组织再造是流程再造的组织保证;技术再造是流程再造的硬件。[8]
国内蔡莉(2001)认为,中国国情下的企业再造工程的涵义,是在信息技术渗透的条件下,以系统整合思想为指导。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和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及其支撑要素。[9]
国内孙淑生(2002)等认为,BPR决不是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的简单的反叛,更强调分工协作基础上的整体性,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过分强调了劳动分工,而使得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非常困难,从而效率低、成本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只有以流程为导向的企业组织形式才更有利于分工与协作,因为它面向的是顾客,服务的对象更明确,企 业与员工的目标更统一。[10]
刘莉(2006)在《仓储管理实务》中指出,仓储活动是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和保管,仓储作业是以保管活动为中心,从仓库接受商品入库开始,到按需要吧商品全部完好的发送出去为止的全部过程。[11]
王霄涵(2005)认为,物流业务相当复杂,有多个流程及增值服务组合在一起,因此就需要对业务流程重新梳理。[12]
国内杜栋(2008)在《基于的企业流程再造》中认为6σ可为BPR提供规范化原则和标准化框架,为BPR提供更为有效的步骤和工具, 同时可为BPR提供有效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BPR就是以6σ方法为指导,对BPR的设计/再设计,和实施规范化,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增强竞争力。在BPR 中引入6σ管理法 能丰富BPR的理论和技术 推进BPR的有效实施。[13]
费士良(2004)在《流程再造:企业内部市场的创建》中认为流程再造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对既有的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在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只能集成,用流程性的组织机构取代智能型的组织机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显著改善。[14]
徐从才、丁宁(2008)从价值链视角研究大型零售商主导的流程再造,探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理及其经济绩效,认为流程再造需要立足于产品内分工和要素内分工的分工深化;立足于信息共享的技术创新;立足于网络资源整合的组织创新。[15]
第三节 选题意义
我国物流业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国内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大多数物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目前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性物流服务。就仓储管理而言,目前我国的仓储管理大部分仍处于较低端的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仓储设施落后。虽然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仓库,然而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设施。有的仓库还处在以人工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仓储作业大部分靠人工,只有少量的机械设备,有些设备缺乏保养,设备损坏严重,仓储成本没有得到效的管理与控制。
2.仓储空间浪费大。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没有进行仓库设计规划,仓库的空间没有充分利用。有些仓库没有架设货架,或者货架设计不合实际,造成储空间的巨大的浪费。另外,由于仓储的管理自动化水平低,储位分配与管理不自动完成,造成作业速度降低,影响工作效率。
3.仓储市场不规范。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导致仓库建设过剩,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政府统一控制,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价格战,企业利润减少,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本文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仓储业务流程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我国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业务运作与管理模式,并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之更加合理化,使企业的发展走出仓储业务落后的这个瓶颈,提高企业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同时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对远大物流公司物流系统流程再造的研究为例,摸索我国对第三方物流仓储部门流程再造的方法。
第二章 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介绍[16-18]
第一节 业务流程重组产生的背景
一、顾客、竞争、变化的压力
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大循环和世界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世界市场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了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
产生,并对企业提出了快速响应和弹性运作的不断变革要求,这就是关系到企存与发展的“3C”素。
顾客(Customers):当今世界是供应经济时代,市场的主导权转入顾客手中,顾客期望值大大提高。由于技术创新所提供的便利,顾客获取的信息更充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顾客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怎样使顾客满意,成为企业的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的归宿。
竞争(Competition):电子商务、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全球市场等诸多因素,使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减弱,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竞争范围从本行业的企业间,扩大到跨行业竞争和国际竞争。竞争方式从凭借物美价廉的商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的简单竞争方式转变到多层面的包括质量、成本、售前咨询服务及售后维护竞争、升值服务等方便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中生存,必须追求卓越,提供独占性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
变化(Change):在顾客和竞争两股力量的演变的背后,其实就是变化的影子。新技术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顾客和竞争对手在快速变化,就连竞争的本质也有了改变。企业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才能保持优势地位,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在这种全球化趋势下竞争加剧、需求多样化和经济动荡的压力之下,在“重新形成竞争力”这一目标驱使之下,在每一个市场上的竞争者的进步步伐都在不断加速的实面,企至不足于日积月累的小改,大的绩效革是众望所归。
二、动力: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20世纪、21世纪乃至今后的人类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管理革新的能动力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BPR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对BPR的产生和推广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柔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准时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等多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系统日臻完善,为BPR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它们提倡的以顾客为中心、小组工作、自我负责、增值第一和质量第一的思想,也使高效率、高质量提品与服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
(二)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是保障BPR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企业员工是经营活动的最直接担当者,其素质高低是BPR能否取得的决定性因素。
(三)很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却无法使其释放潜能或信息技术应用不利而导致失败,这也是企业重视BPR的重要原因。计算机化并不等于信息化,如果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处理事务的流程和方式没有改变,只是以过去手工工作的计算机化为基础运作,往往会造成高成本的信息技术系统的工时被大量搁置或浪费,信息技术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实施BPR。例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技术构建的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 享,并支持并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同样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子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成为可能。
第二节 业务流程重组的定义和内涵
一、BPR的定义
Michael Hammer与James Champy(1993)在合作出版的著作《企业再造》中第一次提出BPR的概念: BPR是指通过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BPR是当前国内外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密切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它为面临经营环境、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战略性的企业重构的思想与方法,使企业能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
二、BPR的内涵
BPR的基本内涵就是以流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企业物流流程再造是当今企业界最时髦的企业物流运作变革的术语。而传统物流企业要克服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时的困难,势必要在观念、网络布局、信息化改造、功能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变革不可避免会带来BPR。物流企业实施BPR,并不是泛泛进行的,必须结合自身行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相应原则和步骤,不仅需要先进合理的观念作保证,还要有企业的组织、制度、技术、文化、信息以及足够的知识技能作保证。包括以下几点:
(一)以顾客为导向:BPR所追求的改造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凡是无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均为BPR改造的目标。
(二)以流程为核心:传统企业在分工的架构下,强调的是“职能部门”而非“业务流程”,强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完成各自的工作,而非全体一致共同完成一项整合的工作。BPR则强调打破部门及组织的界限,以流程为工作单位,重新设计工作及组织架构。
(三)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及重新设计:即对现有的作业方式,不存在理所当然的心理,而能够经常反省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找出企业经营的最佳策略及方法,彻底改革现有的架构及流程,重新设计及建构新的流程,而不是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上做局部的改进或修补工作。
(四)大幅度的绩效改善:BPR再造业务流程,是以企业整体的运作绩效为目标,追求的是同时在多方面(反应速度、质量、成本、弹性等)获得大幅度改善,而不是单一目标的改善。
第三节 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原则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原则
(一)强调顾客满意的原则:BPR强调以适应“顾客、竞争和变化”为原则,建立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和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运营机制及相关的业务流程,并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从而大大消除原有各部门间的摩擦,降低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减少无效劳动和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度。
(二)强调内外顾客满意相统一的原则:仓储企业BPR中的“顾客”包括内外两方面的顾客,即不仅要求满足外部真正的顾客,也要求满足企业内部的“顾客”。
二、面向流程的原则
企业的使命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价值的实质是解决顾客问题的方法、措施和手段,能为顾客提供价值的是公司内的各种流程,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体现于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
三、选择适当的流程进行重组的原则
仓储企业有许多不同的业务部门,一次性重组所有业务会导致其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在实施BPR之前,要选择好重组的对象。应该选择那些可能获得阶段性收益或者是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流程作为重组对象,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人们的恐惧心理,以促进BPR在企业中的推广。
四、取得企业领导的参与和支持的原则
高层领导持续性的参与和明确的支持能明显提高BPR成功的概率。因为BPR是一项跨功能的工程,是改变企业模式和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必然对员工和他们的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BPR常常伴随着权力和利益的转移,有时会引起一些人,尤其是中层领导的抵制,如果没有高层管理者的明确支持,则很难顺利的进行流程重组。
第四节 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一、步骤
(一)识别业务流程。找出仓储企业内各流程间的关系及企业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所有流程。
(二)分析所选流程。理解流程的关键不在于对所选流程的现有功能进行详细分析,而是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将该流程再造后的新流程所应具有的功能,对仓储企业来说,要求审批手续简捷、库存准确、设备投入少。
(三)重新设计流程。这一步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要成功完成这一步,必需充分运用想象力,采取发散性思维方式对仓储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设计。
(四)评价新流程。结合多个评价指标(库存准确率、投入设备量、从入库到出库的整个流程所需的时间、货主满意度等)对再造方案进行评价,并对候选项进行排序。
(五)实施新流程。
二、方法
(一)5W1H。5W1H是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进行决策的思维程序。它对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和方法提出一系列的询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六个问题是:
1.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
2.What——怎么回事?(对象);
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4.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5.Who——由谁执行?(人员);
6.How——怎样执行?采取那些有效措施?(方法)。
以上六个问题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为5个W和1个H,所以简称5W1H工作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时,先将这六个问题列出,得到回答后,再考虑列出一些小问题,又得到回答后,便可进行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工作,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产生更新的创造性设想或决策。
(二)ECRS法
在进行5W1H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寻找工序流程的改善方向,构思新的工作方法,以取代现行的工作方法。运用ECRS四原则,即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组(Rearrange)和简化(Simplify)的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效能和更佳的工序方法。ECRS分析 的具体内容:
1.取消。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有无取消的可能性。如果所研究的工作、工序、操作可以取消而又不影响半成品的质量和组装进度,这便是最有效果的改善。例如,不必要的工序、搬运、检验等,都应予以取消,特别要注意那些工作量大的装配作业;如果不能全部取消,可考虑部分地取消。例如,由本厂自行制造变为外购,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取消和改善。
2.合并。合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变成一个。如工序或工作的合并、工具的合并等。合并后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复现象,能取得较大的效果。当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不平衡,出现人浮于事和忙闲不均时,就需要对这些工序进行调整和合并。有些相同的工作完全可以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去进行,也可以考虑能否都合并在一道工序内。
3.重排。重组也称为替换。就是通过改变工作程序,使工作的先后顺序重新组合,以达到改善工作的目的。例如,前后工序的对换、手的动作改换为脚的动作、生产现场机器设备位置的调整等。
4.简化。经过取消、合并、重组之后,再对该项工作作进一步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使现行方法尽量地简化,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就是一种工序的改善,也是局部范围的省略,整个范围的省略也就是取消。
第三章 仓储业务流程管理[19-22]
第一节 仓储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一、仓储的定义
仓储是指通过特定场所储存和保管物资和商品的行为,是对有形物品提供存放的场所,存取物品过程和对存放物品的保管,控制的过程,是利用仓库存放,储存物品的行为。
二、仓储的任务
仓储的物资储藏的基本功能决定了仓储的基本任务是存储保管、存期控制、数量管理和质量维护。同时利用仓储物资的存放开发和开展多种服务,是提高仓储附加值、促进物资流通、提高社会资源效益的有效手段,因而也是仓储的主要任务。
(一)物资储存。储存是指在特定的场所,将物品收存并进行妥善的保管,确保被存储的物品不受到损害。存储时仓储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仓储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数量管理。仓储的数量管理包括管理进出库数量的变化,掌握货物的变化。
(三)质量管理。根据收获是仓储物的质量交还仓储物事保管人的基本义务。为了保证仓储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合理的保管措施、妥善保管仓储物。
(四)配载。对于大多数的运输转换,仓储都具有配载的任务。货物在仓库集中激活,按照运输的方向进行分类仓储,当运输工具倒萨时出库装运。
三、仓储管理的定义
仓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屋子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管理,经营决策,作业管理,仓储保管,安全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四、仓储管理的目标
仓储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使仓库空间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之间实现平衡,是为了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人员及设备的有效使用、所有货品都能随时存取、保证货品的品质及良好的管理。
五、仓储管理的任务
(一)仓储部门是以高效率为原则组织管理机构。仓储管理机构是开展有效仓储管理的基本条件,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仓储管理机构的确定需要围绕着仓储经营的目标,已实现仓储经营的最终目标为原则,依据管理幅度、因事设岗、责权对等的原则,建立结构简单、分工明确、互相和促进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二)仓储部门以高效率、低成本为原则组织仓储活动。仓储活动包括货物入库、堆存、保管、出库的作业、也包括仓储物验收、理货交接,在仓储期间的保管照料、质量维护、安全防护等等。仓储活动的组织遵循高效、低耗的原则,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先进的保管技术、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实现仓储快进、快出,提高仓储利用率,降低成本,防止发生差、损、盗的情况。
(三)要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的先进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仓储管理要根据企业经营的目的的改变,社会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仓储管理要从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从直接到间接,在管理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正、完善、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四)要树立优质服务、诚信原则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良好的形象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仓储部门的优质服务,诚信的态度会为企业带来更好声誉,更多的生意。
(五)企业要从技术层次到精神层次提高员工素质。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人的行为,是每一个员工履行的行为表现。只有通过不断的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个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所从事劳动岗位应知应会的操作、管理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且要求精益求精,跟得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和更新。另外要让仓储管理人员明白岗位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矩,明确岗位所承担的责任。
六、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效率原则。效率是指在一定劳动要素投入时的产出量。高效率就意味着劳动产出大,劳动要素利用率高。仓储的效率便现在仓库的利用率、货物周转率、进出库时间、装卸车时间等指标上,表现出“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的高效率仓储。高效率的实现时管理艺术的体现。仓储管理要通过准确可算,科学组织,妥善安排空间和场所,机械设备和人员合理配合,部门和部门、人员和人员、设备与设备、人员和人员之间默契的配合。使仓储作业高效进行
(二)服务的原则。仓储活动本身就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产品。服务是贯穿在仓储中的一条主线,仓储的定位、仓储的具体操作、对储存货物的控制都要围绕着服务进行。仓储管理要围绕着服务定位,如提供服务、改善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
七、仓储管理的绩效评价
仓储绩效评价是仓储管理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仓储管理水平高低的尺度,利用指标考核仓库经营的意义在于对内加强管理,降低仓储成本,对外良好的仓储管理能够稳定客户的关系,或得良好的口碑,对内能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仓储成本。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制。
第二节 仓储业务流程管理的内容及一般程序
仓储业务流程是指以保管活动为中心,从仓库接受货物开始,到需要把商品全部完好的发送出去的全部过程。如图3-1所示,仓储业务流程按照作业顺序可以分为入库,在库保管保养和出库等三大环节。
图3-1 仓库 进出库流程
一、入库流程
商品入库,是指接到商品入库通知到后,经过接运提货、装卸搬运、检查验收、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作业构成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
(一)入库前准备。仓储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入库通知单进行入库准备,保证货物可以准时入库。需要做到以下几项内容:
1.熟悉货物。仓库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等等有关货物的信息,从而能够精确、妥善地进行库场的安排工作。
2.掌握仓库情况。了解货物入库期间和保管期间仓库的库容、设备人员的变动情况、以好安排工作。必要是对仓库进行清查、清理货位。对于必须要使用中性设备操作的货物,一定要确保可使用设备的货位。
3.妥善安排货位。仓库部门要根据入库货物的性能、数量、类别结合仓库库区分类保管的要求、核算货位大小,根据货位使用原则,妥善安排货位。
4.装卸搬运器械的选择。根据货物大小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机械进行操作,保证作业效率。
5.货位准备。报关员要清理货位,以便保持货物的安全、清洁、同时能够使货物畅通进入它的货位
6.文件单证的准备。货物入库要有各种文件,报表,要保存好。
(二)提货。分为上门提货和托运单位送货到公司两种形式。
1.到货主单位提取货物。是仓储部门收委托方的委托,直接到托运方提取货物的一种形式。作业内容主要是仓储部门受到收到提货通知,做好一切提货准备,并将提货与物资的初步验收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要在供货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当场验收。因此,接运人员要按照验收注意事项提货,也可有验收人员在现场清点货物
2.托运单位送货到公司仓储部门。这是托运单位自行送货到公司的仓储部门进行托运的一种形式。因此当托运方送货到点后,要根据托运单当场接货并做好验收手续,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并做验收记录。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要和托运方当场做好协议。
(三)验收。货物入库验收时按照验收业务作业的流程,核对凭证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对入库商品进行数量和质量检验的经济技术活动。凡是要入库的商品,必须进行验收才能批准入库。
1.核对资料。凭借物资的入库单,合同,运单等对货物进行资料的核对。要求符合合同,等上面相关规定的数量、质量等,如发现不符合,要与供货方协调好。
2.检查货物。检查货物时仓储业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和质量检验两个方面。要求检查货物的数量与运单上的一致,并且检查货物外部包装,轻重等指标对货物进行检查
(四)入库。主要包括货位的安排和搬运堆垛。
1.安排货物。安排货位要保证货物安全,方便,节约,使货位安排合理化。比如重货要放下,轻货放上等原则进行安排货位。
2.搬运堆垛。安排搬运人员将通过验收的货物进行搬运,要尽量做到“一次连续搬运到位。堆垛的基本方法包括散堆法和堆垛法存货。前者主要适用于副料,碎料等散装的货物以及小件零碎的货物。后者主要使用于有包装的如箱、桶、袋的货物,这样做能够充分利用仓容、做到堆垛整齐、方便作业和保管。
二、在库保管保养
在库保管保养的意义在于仓库针对货物的,结合仓库的具体条件、采取各种科学的方法对货物进行养护,防止质量的变化及货物的安全。仓库要高度重视保管工作,要特别重视货物损害的防护,及时发现各种事故隐患,防止火灾,洪水等灾难的发生。要控制好湿度,温度,防霉变等有可能损害货物的行为。
三、出库
出库业务主要包括核对凭证,复核,登帐,交接等过程。
(一)核对出库凭证。仓储部门收到出库通知单之后,审核出库通知单上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完整,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
(二)准备货物。对准备出库的货物进行检查,找到出库单上的货物,并找出出库货物是客户自提还是仓储送货上门的。检查货物在仓储保管期间是否安全等等。
(三)交接货物。交接时仓库要核实提货人的提货凭证。确定提货人已经办理仓储提货手续,对提货人的身份进行认真审核,避免错交,并收回提货凭证。对提货人倒库提货的,仓库应同提货人共同检查货物、清点货物、检验货物的状态,在货物装车时,要对来库车辆进行检查,确认车辆符合装车作业,并且记录车辆的相关信息;对于仓库负责装车送货上门的,装车前要安排好车辆,对车厢进行清扫和必要的铺垫,组织人员进行装车出库。
(四)交接清点。货物出库后,经过全面复核检查无误之后,课办理清点交接手续。如果是客户自行提货的,将货物和证件向提货人当面点清,并要求提货人签字;如果是仓库送货上门的形式的,要办理好内部交接手续,有仓库保管人员向运输人员点清交接,由接收人签章,以划清责任。
第四章 远大的仓储业务流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远大物流有限公司的简介
一、公司简介
温州远大物流公司(由原温州市国营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温州市飞霞运输公司,温州市交通贸易第三分公司于2003年组建而成),简称“远大”。公司从创建初期到现在,通过全体员工17年的不懈努力,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本着“诚实守信,服务至上”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远大公司总部设立于温州市温金大道永庆街一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温州瓯海和高翔两大货运市场,具有良好了市场潜力。公司现拥有员工600余人,拥有配备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沃尔沃, 奔驰,东风天龙等进口和国产车辆近两百台,公司年上缴国家税收近两百万元。公司主要经营温州至广东专线运输,以及珠三角地区货物的分驳和配送。是温州一家集运输、仓储、配送中心、包装服务为一体的实力物流服务商。远大以物流行家的身份,携同各工商企业,力求减少物流环节、缩短物流距离、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充分实现对“第三利润源”的挖掘。主要业务包括回程车运输、专线网络、货车出租、冷藏运输、大件运输等等。
二、企业文化
公司贯彻“诚信、信用、互惠、双赢“的现代管理核心理念,构成对公司经营的三大要素”主要体现在:1.体恤员工,对其进行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使每个员工发挥最大的力量。2.内部机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3.对客户实现诚信优惠的承诺。“你好,远大”成为公司的标志。
三、组织机构
图4-1 远大物流的组 织机构图
第二节 远大物流仓储业务流程现状的分析
远大物流有限公司的仓储业务流程主要分为入库作业流程,保管保养过程,出库作业流程,回单签收等等。
一、入库作业流程
客户托运下货运单,货物接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客户送货上门,对于零担货物和少量货物,客户自己送货上门进行托运;二是专车提货,对于老客户大客户,因为数量大,公司提供专车去上门免费提货。
对于客户送货托运的,先在客户的监督下安排人员与机械进行卸货,然后由仓储主管按照公司规定的价格定运费,对货物进行验收,包括货物的数量、质量、外观是否破损等,是属于泡货还是重货,是否危险品等等。然后书写托运单,一式三份,内容包括有关货物的详细信息,包括货物的名称,品种,数量,收货人,收货人的地址,联系电话,托运人及联系方式等等,是否投保费,报废一般为运费的千分之三左右。一份给客户,这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托运凭证,证明客户把货物给我公司承运。然后进行查危入库。
对于老客户,在接到客户电话通知托运业务后,由仓储主管安排小车去厂商提货,对老客户,产品的价格,品种基本都是固定的,司机要求带托运单上门,在提货时同时进行了验收的这个环节,托运单由厂家签字带回公司财务结算。
二、保管保养过程
对于远大物流的这个保管保养程序,流程比较简单,搬运工人将货物搬运入库之后,进行防火防水防破坏,另外一点要特别防盗,保持货物的安全。
三、出库装车过车流程
在仓库保管的货物,在车辆调度部门安排调度集装箱车进行托运后,由仓储主管确定出库装车货物的清单,安排人员装车,对于大件货物,利用机械进行装车,装完之后进行库存核查,确认是否由遗漏的货物,打出装车清单和交由司机随车带回,托运回单也一同带回进行财务核算。
四、货物签收
在装车后的货物,车辆将在GPS的全称监督下运输,一般18小时内到底目的地,进行验收卸货,并通知客户提货签收和财务核算。按照托运单规定的,有配货上门的则提供配货上门的服务,并进行财务结算。
五、仓储部门人员机构图
图4-2
图4-3 仓储业务流程图
第三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温州远大物流现有的业务流程已运行多年,多年的运作经验使其具有合理之处。但对于企业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要求一个高效、科学、流畅的业务流程,而且拥有先进的仓储物流信息系统。对此分析远大仓储流程的几个问题
一、人员复杂,责任分明不清晰
对于仓储部门,每个员工工作责任范围不一样。对于目前的仓储部门来说,比如负责提货处的员工只负责通知客户,工作的比较轻松,工作量少,对部门的其他工作繁忙是视而不见。对于不属于他们的工作范围的,则视而不见,对公司的责任心不强。对于上门提货这个工作量大,货物数量大的仓储流程,一般只有司机一个人完成提货众多业务,工作量大,易出错。
二、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不够
仓储部门的库存达到装车要求时,仓储部门向车辆调度申请用车要求。车辆调度部门再派遣车辆至仓储准备装车,并发给仓储部门车辆调度通知单。对于车辆调度部门,往往是车辆到达不及时,或者无车的状态。因此导致了库存积压,货物不能及时发车而引起客户的强烈不满;另外由于公司短驳车辆有限,导致对于要求上门提货的业务,短驳车上的货物无法装载至长途货车上而影响其他提货业务,只能另请车辆进行提货,对于另请车辆提货的,一要额外支出租用费,并且公司外面的人员对于提货时盘点,也无很大的责任,难以放心;再次由于货物不能出库,导致公司仓库紧张,对下笔业务的入库产生重大影响。
三、员工素质低
在仓储部门入库搬运过程中,不注重货物的安全,经常是乱堆乱放一次导致货物损坏或丢失的情况,以致盘点出库时货物难以找到:在在库保管过程中,有员工在仓库吸烟,这是非常危险的,对公司不负责任的,甚至有员工监守自盗的情况发生。
四、信息化程度低
对于远大公司,目前的打价打单过程中,托运单很大一部分还处于手写状态,再进行电脑补单的业务,这是非常原始的,容易因为书写发生错误和不规范的灰色收入的产生。
第五章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优化的策略
第一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针对现有仓储系统的职能分割现象和流程的不合理等问题,如何利用BPR思想对不合理的流程再造,建立一体化的仓储业务运作方案成为温州远大物流改革的出发点。企业希望通过仓储部门业务的改革减少和消除不必要重复低效的流程,对仓储实行更合理的管理,对人员的实行人性化的,责任到人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仓储部门的效用,使仓储业务更加明晰合理化。以仓储流程的改革实现远大物流的企业物流仓储资源整合的目标、实现一体化管理为基础,尽最大能力满足客户的要求,发展大物流,提供高水平的一体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行业最终发展成为管理先进、服务一流、效益显著的第三方运输物流企业。
二、原则
(一)选择适当的流程进行重组。对于远大物流的仓储部门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必定存在合理,高效的地方,但也存在不合理的流程,不能进行全盘否决,要选择有欠缺的部分流程,不完善的流程进行改造,重组,比如对于公司上门提货这块的流程就是有所欠缺,对其要进行完善,使再造后的流程能够更好、更快、更省。
(二)变职能管理为过程管理的原则。由于仓储部门的流程是基于仓储人员的职能范围所进行的流程,BPR强调“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强调打破“严密的劳动分工体系下,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任务,并根据任务组成各个职能管理部门,组织是为流程服务的,改造后的流程是为了更好的效率,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对与远大仓储部门,对无用的人员要进行精简,并对人员的职能进行重新分配,体现为流程服务的特点。
(三)公司高层领导支持的原则。对于公司的部门流程进行改革问题,只有获得公司的高层领导的强大支持,改革才能之上而下地比较顺利的进行。对于远大物流,公司的总经理,领班班子经过重组,非常支持对仓储部门的流程改革问题。
(四)以顾客满意的原则。仓储的流程再造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相应和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运营,所以的流程改造都是为了顾客而量身订造的。随着 物流行业竞争的越加激烈,谁让顾客更加满意,谁就掌握了市场。因此公司的改革都是为了掌握客户,去得客户的信任为前提。
第二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重组的再造方案及措施
运用ECRS的原则对仓储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体现在一下诸方面:
一、合并货物打价流程
对于货物打价这个环节,取消打价员打价,再打单,最后进行电脑补单的流程,对其进行合并重组,取消了打价员和打单员这两个岗位,并设立门店业务员进行打价后录入信息系统,最后打印运单的流程,出来的运单是打印的,实行无手工化的办公,将两个岗位设置合并为一个,简化了流程。
二、 上门提货业务的重新设计
对象是老客户,大客户,其托运的数量,价值比较大,是公司业务的大块。对于以往只有司机上门提货,司机往往还要负责验收,点货,盘点等等,工作量大,容易出错,可设立一个仓储盘点人员跟车,负责厂商出货时的跟踪么盘点,验货,确保实物和正确性,同时派遣两个搬运工随车去厂家进行搬运作业,这样厂家的仓库出库就由远大公司代为完成,替他们省去了搬运的这个环节。对于设置盘点人员的优点在于在正确的验收盘点货物之后,小车将货物运回公司不必进行卸货作业,取消了查危入库,库存保管,盘点出库再进行装车作业这一些列环节,在长途货车调度完成之后直接装车,在这里小车就行驶了仓库的职责,较少了众多的出入库流程期间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取消了搬运人员先卸货再装车的重复作业。
三、在库保管
在库保管这个流程,在公司各大仓库设立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货物的安全。
四、仓储部门组织人员职能的重新分配
如图5-1,运用ECRS方法取消重组的方法取消专门的打价员和打单员,将两个岗位合并为一个,设立门店业务员,处理货物接收时候的打价打单工作。去掉门店的负责客户提货时的签收员,设立提货签收员这个岗位,他除了负责提货时的签收,还将负责上门提货时候对货物的盘点,单据的签订等业务。
图5-1 改造后的仓储人员职能图
五、建立一套高效的培训监察体系
对于员工不爱护货物,搬运作业时候没有规范,堆垛时无规则的状况进行监察,并培训员工有关储位管理的理念,对货物进行分类堆垛,规范对货物搬运作业时随意乱扔,堆垛时候无规则,在仓库吸烟可能带来火灾的隐患。严惩有些员工甚至监守自盗,对此应下大动作建立一套监察体系。同时修订原有旧的绩效考核制度。因为流程和人员职责的重组,原来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发生了改变,对于新流程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六、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
与仓储相关部门的合作更加默契在整个仓储中心的运作中,信息流一直伴随着各项物流活动及其他行政支持活动的进行。通过仓储部门与车辆调配部门合作默契气,实现仓储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通过兴建网络平台使客户实现能够随时随地跟踪了解货物的信息从而提高仓储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图5-2 改造后的流程图
第三节 远大仓储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后的结果分析
对远大物流有限公司的仓储业务进行再造,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累赘的流程,对仓储人员的职责进行重新的分配,做到了更加人性化和责任到人落实化。
(一)对于上门提货的大顾客,提货时配备搬运工和验货员更好更完善的服务使老顾客的满意度提高,体现了公司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同时上门提货跟车的验货员则更好地把握了货物流向这一关,直接把验货这个流程做完,减少少货,丢货的问题。设置跟车的验货员的优点在于从客户正确的验货盘点装车之后,小车运回公司直接进行装车进行长途运输,而取消了小车卸货作业,查危入库,在库保管,盘点出库及装车这一列的流程,在这里小车就行驶了仓库的职能,减少了对仓库空间的占用,取消了一列列的作业,简化了流程,对于有大批量这样的上门提货业务,对整个公司仓储业务流程有着明显的改进作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对于搬运人员来说也取消了搬运作业这个环节,减少了劳动量。
(二)对于门店受理货物打价这个流程,由手工改成电脑打单,并将流程重组简化之后,形成自动信息化办公,减少了因为两个人职责不清所造成的紊乱,这样工作起来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取消不必要的作业,使用打印的运单规范,排除了手工打单造成的单据不清楚和可能造成的灰色收入,更加规范化。
(三)货物在库保管采取安全的措施,和货物合理堆放的新程序之后,将提高仓库的使用,对仓储管理更加清晰,随时掌握了货物的状态,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排除了货物可能受损丢失的火灾和丢失等隐患。
(四)车辆调度部门的更好沟通之后,在库存货物达到发车要求时,能够及时安排打车发车,取消了货物在仓库的挤压而影响新业务的进行,也使公司的短驳小车使用率更高,避免了小车上有货而不能进行提货业务。增进的仓库的流转率,使货物能准备到达目的地。
(五)仓储部门的人员职能重组和新流程培训之后,将打价和打单这两个流程合并组成新的流程,减少了专职打价员的岗位,改为了单价打单为一体的作业流程,使公司减少了一个人员的资金开资成本,每个网点一年可减少30000元的工资支出,30个可减少约100万的工资成本。也使得每个人的工作量相当,避免了有些人员很忙,二有些人员非常空闲的状态。通过员工培训,使每个员工明白责任到人的重要性,谁的工作就要求谁全权负责,增加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忧患意思,并建立了一套绩效评价体系。
经过以上的分析,经过重组后的仓储业务流程在信息化,人员机构,作业流程有了长足的改进,是货损货差尽可能减少,可为公司减少每年260万左右因为责任不明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业务流程始终以客户需要为导向,为新市场的开拓做好了,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第六章 结 论
业务流程重组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建立全新的流程型组织结构,本文通过对远大物流的仓储业务的详细分析,发现其中低效的环节,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则下对部分流程和人员组织进行再造。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提升企业软实力的过程中发现利润点,从提高流程管理水平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 盈利能力,这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业秩序和氛围。但是只有坚持BPR的成功实施,以实现充分、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的现代物需求和成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Miehael Hamef,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A Manifes 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1993.
[2] Bergeron P.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M]. In: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ford, NJ: Information Today Inc., 1996.
[3] 霍国庆,黄艳华.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信息结构重组研究[J]. 管理科学, 2001,8(1):1-3.
[4] 吴国锋,丁叮,杨梅芝.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8):66-67.
[5] 黄艾舟,梅绍祖.超越BPR——流程管理的管理思想研究[J].现代企业管理, 2002, (12):105-107.
[6] 李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7):48-49.
[7] 郭勇,马选.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邮政物流仓储业务再造研究[J].邮政研究,2008,(1):1-3.
[8] 卢浩, 周凌云.传统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1-3.
[9] 蔡莉,付灵钧,石勇进.企业研究开发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31(1):39-42.
[10] 孙淑生. 基于管理集成的BPR[J].科技与管理报,2002,(4):1-3.
[11] 刘莉. 仓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10.
[12]王霄函.物流仓储业务管理模版与岗位操作流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65-89.
[13] 杜栋.企业流程再造[J].质量管理,2004,(4):8-10.
[14] 费士良.流程再造:企业内部市场的创建[J].管理世界,2004,(7):140-141.
[15] 徐从才,丁宁.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价值链创新及其绩效——基于大型零售商纵向约束与供应链流程再造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8,(8):77-85.
[16]严峰,程龙生.运用业务流程重组改造传统物流企业[J].现代管理科学,2003,(9):26-27. [17] 李严锋.物流企业BPR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3):43-47.
[18] 李万秋.物流中心仓储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3):100-101.
[19] 赵涛.仓储经营管理[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3-16.
[20] 周在青.物流业务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32-145.
[21] 丁立言,张铎.仓储规划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9-21.
[22] 王国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34-52.
[23] 梅绍祖,蒋梨利译.企业流程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4] N. Abe, R. Akkiraju, S. Buckley, M. Ettl, P. Huang, D. Subramanian and F. Tipu. On optimizing the selection of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IBM SYSTEMS JOURNAL, VOL 46, NO 4, 2007, 777-795.
致 谢
篇8
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要面向物流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关注新物流技能和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的方向,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技能训练,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
1.分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确定职业岗位
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高校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行业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物流公司、企事业单位内部物流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储运公司、大型配货中心、货运企业等,其职业岗位有:物料计划、采购、运输组织、车辆调度、仓储管理、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施设备的作业和管理、跟单、揽货、物流信息处理、报关、报检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要对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展开调查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导向。
2.分解岗位技能,制定职业标准
根据物流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确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如下:
①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对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为物流企业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营的特点,并且物流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应掌握丰富的知识面,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基本技能要求是物流人才从事物流活动必备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标准。
②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劳动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社会责任心、群体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管理与控制、行为的规范性和社会适应性,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等相关能力,以适应物流企业的要求。物流作业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传递性的多环节链状操作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物流作业的效率。因此,要求物流人才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除了做好本岗位的工作,还要协调相关岗位的任务,有效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及时与客户协商沟通,使整个物流作业环节高效地实现无缝化操作。
③职业发展能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使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从而提供给物流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职业素养的外延也在动态的变化,工作的迁移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物流管理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应中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持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适应多变的现代物流社会。3.将职业要求转换成学习内容。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是:根据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确定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按照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每个职业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对知识和技能性分析,从而确定学习内容。
二、构建创新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以物流企业工作环境为教学情景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学科、学生、社会的相互关系。要让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对口就业,并胜任自己的职业岗位,就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将物流企业有效纳入其关注范围,以实现课程与岗位之间吻合。如果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的工作岗位高度配合,那么企业用来岗位培训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1.设置全程职业指导课程
应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整个阶段全程定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规范学习、职业实践和就业指导等,从而使学生早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使其具有对职业机遇的预测能力。
2.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产业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以人为本”的观念越来越受到物流企业的重视。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更新周期加快。物流管理人才要适应转岗需要,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此可借鉴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及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以现代物流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为主,目标是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以强化物流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跟社会需求变化开设创新性和设计性的实训,保证职业能力训练,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①“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原则,着眼于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更新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开设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性。“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由物流理论课程和职业技能两部分组成,其课程设置的扩展性强,通过此部分课程的学习,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管理理论,能系统地掌握与物流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熟知仓储知识、财务知识、市场营销、商务贸易、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等知识,从而使其具备物流系统规划的能力。
篇9
目前,我国物流学学科体系是由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构成的,每个学科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内涵、目标和特点。我国物流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学科专业的设置渐趋完善,但在专业培养方向上,高等院校的物流专业设置大多是粗放型的,在精细化、专业化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院校的物流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非常相似,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只有部分院校根据发展定位与资源优势在方向上有所侧重,比如与海洋、交通运输相关的院校侧重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物流工程与技术等,理工科院校侧重物流工程与技术、物流设施与装备等,文科类和大部分高职院校则侧重物流管理、外贸物流、流通经营等。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改革目前的物流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物流业发展与学校定位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从物流工作的活动范围上看,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从物流业务性质上分,又可分为物流管理、物流设计规划、物流技术等三方面。所以,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如,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动态、最新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物流管理和经营的实际运作能力,能在物流业及各类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从事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既能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综上,物流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述为: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工具,初步通晓工程理论,具备高等数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物流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能独立进行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能胜任与物流专业相关的职业层次,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而研究生教育则对理论层次的要求更高。只有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宽口径”和专业知识“厚基础”的结合,才能突出各高校“应用型”或“研究型”的特色。
二、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校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为了让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造,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办得成功的院校进修学习,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实践活动,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选择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让教师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参与一定的业务管理工作;或者利用科研和教学实习活动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增强教师的物流实践能力。
三、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篇10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也逐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是社会人才的培养渠道,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我国现代教育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并逐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教育内容的开发。物流管理专业是伴随社会电子商务平台产生的专业,做好新型人才专业理论与操作技术全面化发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开展的实际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行的产品运输、检验、存储等第三方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线上销售与线下运输合理配合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步拓展,物流管理专业化操作,是保障管理队伍整合的有力措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的特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特征,进一步开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必须把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灵活处理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型人才。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的阻碍
物流管理与现代新型产业之间具有直接关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对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供应阻碍。一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缺失。由于高职学生的在校时间较短,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较多,实际开展教学时,仅仅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主体理论教学,学生无法将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完善地连接为一个整体[2],在后期实践中,对工作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经常出现物流管理方式缺乏规律,物流仓储的信息记录不全,使社会物流管理工作的对接情况状况频频。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缺乏新意。物流管理专业是现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但高职专业课程开展中,教师没有抓住课程的创新点,教学内容依旧是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这与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相背离,无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的优势,也影响了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展价值。此外,物流管理专业内容中包括成本。如货物管理、质量检验等等方面,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相融合,但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期间,往往过于侧重某一部分,忽略另一部分,导致现代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失去作用。
三、发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渠道
1.合理规划专业课程。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也是高等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过渡对接的主要保障。高职教育不仅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人才专业化训练,同样也要注重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实现有限的时间中开展无限的教学。例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实施专业课程知识的压缩,课程内容压缩并不等同于课程内容的残缺,而是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要精益求精,实现现代高职专业管理内容丰富,教学知识紧凑,为学生未来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物流管理理论保障;其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依据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可以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不同的教学水平,例如,某高等院校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部分,在每一阶段,分别设定不同的专业课程教育目标,课程开展由浅入深,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完善过渡,推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开发。2.教学形式多元化。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适合现代教育开展多元化发展,是提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物流专业相对完善的必然性保障。例如,我国实施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教学中,包含物流运输、货物存储、仓库分配以及货物验收四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善于借助多媒体等软件,为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课堂实践软件,将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融合在教学系统中,实现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开展形式多样,课程教学内容也丰富多样;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发挥学生的内在作用,例如,教师在现代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理论教学,同时也是课堂情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渠道,进一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带来有力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人才供应的发展需求。3.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物流管理专业是社会电子商务平台工作管理的主要部分,为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施发挥其作用,必须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某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课程开发中[5],与当地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教学联合,实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应用相适应,学生可以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在企业进行实际的上岗实践,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体现。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角度进行分析,实现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配合,为建立协调稳定的电子商务新平台提供人才供应。
作者:姜萍 邓小乐 单位:新疆商贸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建筑施工管理责任制
- 下一篇:关于服务礼仪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