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针灸;中医推拿

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质疾病, 其主要的特点是病程长、易复发, 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的影响。而对于颈椎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具体的治疗手段, 多种应用方法仍在实践摸索中。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的累积, 应用中医针灸结合中医推拿的方法进行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组的76例颈椎病患者中, 男45例, 女31例, 年龄在22~74岁之间, 患病病程为1个月~30年。经入院的诊断检查, 76例患者的颈部检查全部为阳性体征, 并且经过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确诊为颈椎病患者, 亦可称为劲部的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在本组患者的病理检查中, 35例为神经根型患者, 21例为椎动脉型患者, 15例为交感神经型患者, 5例为脊髓型。

1. 2 治疗手段 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中, 穴位是至关重要的。针灸的主穴有大椎穴、风驰穴, 根据患者颈椎病的分型不同, 采用的配穴也不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配穴有:肩井穴、中脘、气海、手三里、合谷穴、曲池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配穴有:百会穴、肩井穴、太阳穴、三阴交;交感型颈椎病的配穴有:百会穴、心俞穴、肝俞穴、外关学;脊髓型颈椎病配穴有:风府穴、风池穴、肩井穴、肩穴、手三里、足三里。针灸的方法是:用1.5寸的0.3 mm的毫针, 患者取端坐或者俯卧保证完全暴漏针刺穴位的, 对患者穴位位置消毒。大椎穴以棘突下进针约33.0 mm左右, 采用捻转的针灸手法。风池穴以鼻翼两侧对准, 进针约33.0 mm左右, 适度捻转, 以出现胀感为止。其他配穴采用传统的进针方法, 留针时间为30 min。出针后, 患者采取端坐的, 同时运用中医推拿的方法对患者的肩部、上背部、肩胛部进行推拿按摩, 按摩时间约在10 min左右, 之后再肩井穴进行按摩。进行针灸推拿1次/d, 10 d为一个疗程。并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适当的进行劲部的放松锻炼。

1. 3 疗效标准 依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的颈椎病治疗效果判定。治愈:患者患病时的临床症状均消失, 颈部活动正常, 颈、肩部不适恢复正常, 对日常生活无任何影响;好转:患者患病时原有的各项症状均以减轻, 颈、肩、后背部位等疼痛不适症状减轻;未愈:患者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

2 结果

对本组76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及推拿的治疗方法后, 有38例患者治愈, 33例患者好转, 5例患者未愈,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质疾病, 其主要的特点是病程长、易复发, 临床中多出现恶心、头晕、肩劲部不适等症状, 严重时更会引起劲型高血压、劲型心脏病等。中医将颈椎病列为眩晕症的范畴[1], 传统中医认为, 颈椎病的疼痛、麻木不适等症状均为气血不通、经络阻滞所导致的, 而其根本原因为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劲部的长期劳损以及邪气的入侵导致[2]。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打通阻塞经络, 疏通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 最终达到通筋活络、缓解症状的作用。大椎穴是人体的阳穴, 可以帮助身体提升阳气, 阳气足则外邪不可干, 而且大椎穴可以使颈椎的气血通畅, 使长期受压迫的神经、经络、血管等功能得到缓解。在配以其他通筋活络的穴位, 能达到改善颈椎病的作用。而推拿法也是临床中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 可以帮助患者舒筋通络、活血化癖, 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配合针灸使颈椎病得到好转。

在本组的治疗观察中, 76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及推拿的治疗方法后, 有38例患者治愈, 33例患者好转, 5例患者未愈,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 效果显著。作者尝试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指导患者日常进行相应的颈部锻炼, 帮助增强肌肉韧性、提高肌肉强度、减少骨质增生的发病率, 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以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1]。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针灸与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与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81-01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概述与临床表现

1.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概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各型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它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颈椎综合征。临床上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四个类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可见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僵硬、上肢手指麻木”指尖感觉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医学界最早关于颈椎病的概念,大多源于神经根型,可谓颈椎病之代表。一般而言,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长时间同一姿势角度观看电视节目或电脑荧光屏,以及高枕、睡软床等诸多因素,导致颈部的慢性劳损、外伤性的退行性病变,及颈椎骨质增生而引起一系列综合征。

1.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视引起根性受压的原因不同而轻重不一。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于局部窦椎神经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及颈部立正式,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的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且这些表现尤以急性期为明显。早期活跃,而中、后期则减退或消失,检查时应与对侧相比较。单纯根性受累不应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同时受累。

2.资料与治疗方法

2.1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选患者共64例,均为我医院病人。均经X线拍片和临床检查等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依病人首次来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包括男17例,女15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5.26±2.34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9年;对照组32例,包括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4.52±2.13岁。病程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经卡方检验均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先牵引、再针刺、后推拿治疗。牵引,采用日本伊藤公司的TR-200电动牵引床,患者平躺于电动牵引床上,以渐重渐轻的牵引程序,重量为8-12Kg。针刺,根据椎神经根受累平面不同进行对症选穴、主穴、夹脊穴、夹脊穴针刺向椎体方向斜刺1-1.2cm,中等刺激,局部酸胀感为宜或向上肢端发散。风池穴,风池穴针尖方向喉结,斜刺1-1.2cm深度为宜。天柱穴,天柱直刺1-1.2cm,中等刺激,局部酸胀或向肩胛部放散为宜。配穴,颈7神经根症状取手阳明经、配合谷、曲池、肩k、商阳、颈神经根症状取手太阳经,配合后溪,支正,肩贞,天宗;用捏法捏颈项部、肩井穴、风池穴、极泉穴,用弹拨法分筋理筋法弹拨颈项肌,然后用旋转复位法推拿整复,最后舒筋,在颈部、肩部、背部使用侧常叩法,在肩部和上肢使用搓法。患者针灸按摩的同时可配服:天津头痛片,舒筋活血片和维生素B1片、维生素C片,复方丹参片等。

3.结果

疗前两组,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最终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中西对比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病机为筋强、经络不通、骨错缝。推拿对其具有松筋、通经、整复的作用;西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神经根水肿及炎性反应、神经根直接或间接受压,而西医治疗具有消炎脱水、解除压迫的作用。中医治疗颈椎病除了内科辨证、经络辨证外,还可引伸出伤科辨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但此时病变层次在筋肉,久病必疲,腰部疲血阻络,使骨失所养;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也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退变,加上外伤、跌仆闪挫等诱因,内外相合导致本病的发生。外伤、跌仆闪挫也可直接作用在筋骨,导致本病的发生。筋强其临床表现为颈部肌肉痉挛、强直,强则松之,采用松筋法使局部放松以疏通气血。经络不通其临床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塞则通之,采用通经法以疏通经络,治疗上肢的疼痛麻木。骨错缝其临床表现为颈椎之间关系改变,乱者复之,采用整复法调整颈椎沿纵轴、矢状轴和额状轴上的旋转。筋聚其临床表现为神经根与椎间孔粘连,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小。聚者展之,采用展筋法,防止、治疗神经根与椎间孔的粘连,扩大椎间隙椎间孔,调整椎间盘内的压力。综上所述,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病机为筋强、经络不通、骨错缝,推拿对其具有松筋、通经、整复的作用。西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病机为神经根水肿及炎性反应、神经根直接或间接受压,而西医治疗具有消炎脱水、解除压迫的作用。

4.2针灸与推拿的联合功效

篇3

关键词:牛蒡子汤;颈椎病;痰湿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2-0041-02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电脑网络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成为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为其提供简、便、廉、验的社区治疗方法是医者的根本目标。基于此,本中心中医科与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联合运用牛蒡子汤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 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明确诊断的患者;(2)中医诊断分型为痰湿型的患者;(3)近期未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4)能坚持完成临床治疗疗程者;(5)按医生要求完成各项调查表者。

1.2排除标准(1)头部扭伤、肩关节周围炎及其他非颈椎间关节退变引起的颈背疼痛;(2)年龄在25岁以下及75岁以上的患者;(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4)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病灶的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1.3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1月在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杨浦区中医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痰湿型颈椎病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n男女年龄段/岁病程治疗组60312926~743月~10 a对照组60332726~744月~10 a1.4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中医理疗基础上采用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牛蒡子汤组成:牛蒡子9 g,僵蚕9 g,白蒺藜9 g,独活6 g,秦艽5 g,白芷5 g,半夏6 g,桑枝9 g。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3次。对照组+中医理疗基础上采用治伤胶囊治疗,(治伤胶囊:杭州朱养心药厂生产)4粒口服,每天3次。

2组患者所用理疗方法相同:在服药治疗同时肩颈局部辅以电针+火罐治疗,其中电针得气后留针20~30 min,取针后行火罐治疗,留罐10~15 min。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功能评分情况。

1.5观察指标根据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采集患者的症状(眩晕、头痛、颈肩痛)和功能(日常生活和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中医证候)分值。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1]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功能进行评分,根据统计分值进行疗效评价。表中各项评分之和为总指数,总分30分,总分降低变化小于30%为无效,大于30%为改善。

2.2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分值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情况( ±s )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6026.34+ 2.2513.25+ 2.15*对照组6025.48+ 2.6919.10+ 2.0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组别n改善无效治疗组6042*18对照组603327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多为肝、脾、肾虚损,风、湿、寒、痰、瘀等实邪阻滞经络,一般迁延难愈,容易复发,中医多采用经方、针灸推拿及综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2]。本中心及杨浦区中医医院运用牛蒡子汤+针灸火罐疗法治疗痰湿型颈椎病患者,旨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功能。

中医古训“百病多由痰作祟”,著名的伤科前辈石幼山治疗颈椎病就强调活血祛风为先,化痰利湿药相助。而当今社区居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其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痰湿致病日益凸显,故本中心在长期的诊治过程中,以化痰湿为主,活血祛风、疏通经络为佐,自拟牛蒡子汤为基础加减的中药汤剂治疗痰湿型颈椎病。方中牛蒡子性凉,味苦辛,祛痰消肿,通行十二经络,散结祛风,利腰膝凝滞之气。僵蚕性平,味辛咸,祛风疗疮,化痰散结,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利血脉。两者合用,通行十二经脉,开破痰结,导其瘀滞,宣达气血,滑利关节,共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臣药。特别是半夏专治脾胃湿痰,对肥胖妇女脾虚不能健运,而生湿痰者,尤为适宜。独活为祛风除湿之要药,能疗腰腿足胫之痛,故有“身半以上风湿投羌活,身半以下风湿宜独活”之说。秦艽、白芷、桑枝均有治风寒湿痹之功效,为佐药。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作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化痰利湿,疏经通络之效。

治伤胶囊(国药准字Z10920013,卫药准字Z-41号,36粒/盒,口服4~6粒,每天3次,市价:25.60元/盒)是杭州朱养心药厂生产的一种临床颈椎病常用的中成药制剂,为生关白附、防风、羌活、天南星、白芷经加工制成的胶囊。功能祛风散结,消肿止痛,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痰湿型颈椎病的治疗,深受患者好评。故笔者选取该药作为对照组药物进行疗效比照。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均有临床意义,在痰湿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牛蒡子汤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为显著且费用低廉,符合社区简、便、廉、验的医疗服务特点,值得社区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逐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篇4

关键词:颈椎病 针灸理疗 疗效 探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14-02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统计表明其发病率大约在1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而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锻炼的缺少,颈椎病影响人群逐渐向低龄化发展,某些特殊人群如技术员、财会人员、长期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高达60%。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近年来对于一些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外,联用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此方法的实施和诊治过程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84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观察组(联用针灸理疗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包括颈型16例、神经根型15例,椎动脉型8例,交感型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2例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包括颈型18例、神经根型11例,椎动脉型9例,交感型2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病症及颈椎CT、椎-基底动脉多普勒检查后确诊。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颈型因睡卧不当,颈部受风寒或颈部强扭所致,神经根型多因椎间盘退化、破裂,突出入椎间孔,或椎骨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椎动脉型因椎骨错位椎动脉变扁变小,椎动脉血流不畅,脑部缺血缺氧者所致,交感型因颈椎退化筋膜与肌肉粘连,挤压血管和交感神经所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微循环、扩张局部血管、抗炎止痛、清除自由基等等(具体略)。

1.3.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针灸理疗方式,具体如下:

1.3.2.1 一般措施。进行健康教育,令患者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注意颈肩部保暖,保持乐观心态。

1.3.2.2 针灸理疗。进行电频针刺,使用国产HM6805―Ⅰ经穴治疗仪以风池、天柱、列缺、曲池、内外关、合谷、局部颈夹脊穴位、压痛点为主穴,并根据临床分型配穴,颈型配养老、后溪;神经根型配肩、手三里、八邪;椎动脉型配完骨、四神聪;交感型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得气后留针采用连续波及疏密波相结合进行25分钟针刺。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于寒性体质患者还可进行温针灸治疗,用长约2cm艾条,插于针柄上点燃施灸。结束后对患者局部颈肩使用重庆华伦牌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15分钟。

1.3.2.3 其它辅助理疗。在针灸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配合推拿放松,用左手掌扶住患者前额,使颈部微微后伸,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下由内向外推按至耳乳突处,进行枕大、小神经按摩,尔后左手扶持患者头顶,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锁骨中点略上按摩臂丛神经,接着弹拨颈神经压痛点,拿捏颈后肌群,点压冈下肌,最后拍打及搓法结束。

1.3.2.4 自我康复。患者还可在工作和休息之余进行自我锻炼,令患者两脚并立,比肩稍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腰部自左向前、后、右作回旋动作。双手掌对搓发热以后,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尾骶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

1.4 疗效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6周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仍对工作学习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2例颈心综合征,1例视力障碍;对照组有8例并发症,包括4例颈心综合征、3例视力障碍、1例吞咽障碍。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除年龄因素外,长期的慢性劳损也是重要原因,不良的睡眠、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等都会引起颈椎病的发生[1],而当前的发病年龄已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该病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对颈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严重患者可因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而神经根受压后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临床治疗上方法很多,但是由于颈椎脊髓节段处于高位,手术风险相当高,一旦出现神经损伤可能导致高位截瘫,因此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有数据表明颈椎病约7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实践表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且病情易复发,我们采取联用针灸理疗的手段,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颈椎是人体脊柱日常活动最频繁的部位,而椎间盘是人体最早、最易随年龄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当局部受到风寒侵袭,或颈椎处于强迫姿势过久,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和,出现颈肩疼痛,颈部肌肉拘挛,头痛,头晕等症状。利用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而其它的辅助理疗如按摩、点压、电磁治疗等等可以通过剌激颈丛神经及臂丛神经,使头顶、枕后及肩臂产生酸胀、麻窜感,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消散,无菌炎症吸收。

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压迫、刺激、缺血均会引起,临床应注意疾病分型,不可盲目理疗,否则会造成新的压迫,形成颈椎不稳定[3],我们体会到并不是所有的颈椎病都能采用理疗的方法来治疗,颈型、神经根型以及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不太确切,而且风险较高,针灸理疗较为合适,对于椎间盘突出明显,严重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或骨刺较大,严重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者往往不适宜进行理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在颈椎病针灸理疗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综上,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张其云.颈椎病患者颈椎体骨质增生与年龄关系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4):59-60

篇5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按摩理疗药物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84-01

1治疗方法

1.1按摩。

1.1.1先以轻手法为主,病人取俯卧位,术者沿颈后及背部棘突两旁由上而下反复行推、按、拨、揉、拿10-15次,用拇指点揉心俞、肺俞、脾俞、肾俞以及“上中下”三脉(上脉-风池穴上3分处,中脉-天柱穴下1.5寸、下脉-大抒穴外上方)等穴位各20次,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1.1.2病人坐位,取双侧风池穴及椎旁或棘突压痛点,以揉、按为主,反复进行20-30次,同时配合按、压、点、揉双侧太阳穴、印堂、百会、四神聪、睛明、四白等穴位各20-30次。

1.1.3双手紧贴两侧颞部,两手拇指相对以印堂穴为中心沿前额中线向两边划过太阳穴由耳前达下颌处反复5-10次,同样的手法双拇指相并沿颅骨的正中线由印堂穴达百会穴,在此穴停顿略做点压,然后拇指逐渐向两侧分开划达两侧风池穴由耳后绕到下颌处。

1.1.4嘱患者低头,术者左手置于患者下颌步,另一手放在枕后,将患者头部适当用力向两侧旋转,同时施以向上提的力量3-5次。最后术者双手五指分开屈曲沿双侧颞部做换转点压、叩打、梳头等手法结束。

1.1.5患者本人在面部、颈后、头部、以洗脸的方法反复擦揉10余次。

1.2理疗。我科采用六合治疗仪,将其两个电极片分别置于大椎穴的两旁,涂以自制六合液,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进行药物导入,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3药物。小活络丹,每次口服1丸,每日2次。或者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2次配合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2体会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因风寒、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导致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颈项部有多数经络由此通过,它也是脑髓之门户,所以颈椎病不仅见于项背部病症,直接内涉及脏腑,出现脏腑的功能失调的表现。交感型颈椎病除有气滞血瘀的症状外,还有痰湿的表现。所以治以去湿,散瘀通络为主。我科在治疗本病的手法上多以轻手法为主,意在疏通气血、开通闭塞、镇静安神。佐以六合治疗仪的药物导入,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风散寒的目的,配以中成药物治疗起到通经活络、祛风除湿、化痰止痛,使得气血通畅、营卫流畅,从而达到调节交感神经功能的功效。

篇6

【关键词】颈椎病;交感型;正骨推拿;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44-02

近些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交感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家族中的一种类型,症状非常多样化不易诊断。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仅风险大,难度高,术后症状不能获得完全缓解者已屡见不鲜,我们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采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疗效可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5例患者为我科门诊在2010年――2012年10月之间的颈椎病患者中筛选出符合交感型颈椎病诊断的病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为58岁,平均在41.5岁,病程最短为15天,最长为8.5年。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用针灸治疗,治疗组33例在针灸治疗上加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差异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沉、失眠、记忆力减退、不专心;耳鸣、耳聋、眼干或流泪、视力变差、咽喉异物感、口干;腹胀、腹泻、恶心、嗳气、吐酸;心慌、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异常;面部或肢体发凉、排汗异常、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出现的疼痛、麻木等。以上症状与颈部姿势与活动有关,患者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及频繁活动颈部时明显,休息后好转,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1.3影像学检查①颈椎的X线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有骨质增生,项韧带可有钙化现象;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有骨刺形成并可突向椎间孔,可以有椎间孔变小;过伸过屈侧位片可显示病变节段不稳定,病变节段在屈伸时活动过度。②颈椎MRI可见颈椎间盘的退变、突出。

1.4纳入标准①有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并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者。②年龄在20-60岁之间。③患者知情同意治疗方法者。④临床资料完整。

1.5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颈椎病中的其他类型患者。③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青光眼、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糖尿病、神经官能症。④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后遗症。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精神病患者。⑥患者同时接受其他观察治疗,对本次观察结果有影响者。

1.6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用针灸治疗,取穴:风池、天柱、完骨、病变节段的颈夹脊穴,针刺得气后接电针,用连续波刺激,每次20min,每日1次。②治疗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操作:让患者取坐位,医师站在患者身后,先用揉法放松颈项部及其两侧,拿揉风池、风府、肩中俞,按揉项前部两侧,按揉缺盆,然后用一指禅推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再用衮法松解颈椎旁及背部肌肉。正骨复位操作:让患者取卧位,医师立于头顶处,一手托住患者头部,被动活动调整颈椎曲度,一手按照影像学检查及查体所得找到病变的节段后,保持此角度姿势后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然后向一侧屈曲,在医师感觉患者颈部肌肉完全放松的情况下,突然使颈部侧屈加大3-5度,可听到“咯噔”声,正骨结束,再以同样手法,对侧操作一遍。推拿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推拿治疗后做正骨复位1次;针灸推拿复位均以10日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7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患者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患者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可,但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劳累后有不适感觉。好转:患者的颈椎病症状明显减轻,但不能自如活动颈部,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效: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在治疗前后无改善。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3结论

交感型颈椎病是是颈椎病的一个类型,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原因刺激了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使其功能紊乱而发生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有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状多种多样的临床特点,常与内科、耳鼻喉科、眼科疾病的表现难以区分,给诊断带来难度。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通过合理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均可以得到缓解和治愈。本病在中医属于“眩晕”、“痹证”“项强’、等范畴[2],病机为头颈部经络气血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致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而发为本病,以舒筋活血,解痉整复为治疗原则。推拿能解除肌肉痉挛,使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加快,加速渗出物及炎症物质的代谢吸收,降低椎间隙的压力的同时,回纳突出的椎间盘,使血管、神经的压迫减轻。在痉挛紧张的肌肉松解后,进行正骨整复,能使颈椎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颈椎内、外达到平衡,消除交感神经的压迫和刺激,达到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椎动脉变形等因素引起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采取针灸按摩的治疗方法,疗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文172例一般均是日常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120例;年龄最大78岁,年龄最小48岁;30例有高血压,45例有腔隙性脑梗塞,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

1,2临床表现反复出现眩晕,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至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痛、恶心、呕吐、猝倒,持物落地,有时伴有耳鸣耳聋、颈肩痛、颈枕痛。

1,3临床检查x线颈椎正侧位、双斜位片可见颈椎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变尖,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生理曲度消失,棘突偏歪改变。经颅多普勒检查常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治疗方法

2,1针刺患者取坐位,取穴双侧风池穴、内关穴,颈夹脊,双太阳双头维。用28号2寸毫针,留针30分钟。

2,2按摩患者取坐位,采用一指禅推法、揉法、滚法沿膀胱经、阳明经和督脉按摩,使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项韧带等颈部肌肉放松;拿风池穴、拿肩井穴,点按太阳穴、百会穴、头维穴、攒竹穴,捏颈部两侧,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一手扶患者后枕部,一手托患者的下颌部令患者低头,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两手向上拔伸,此时扶后枕部的手向前上方用力托下颌的手向上方用力,同时患者头部随术者的手慢慢抬起,拔伸时间一般不少于30秒,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对棘突有偏歪的患者采用颈椎旋转扳法来纠正偏歪的棘突。

3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1年以上无复发;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半年以上复发;好转: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无效:自觉临床症状无改善。

4治疗效果

治愈90例,约占52.2%;显效52例,约占30.2%;好转30例,约占17.6%;没有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

篇8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颈椎及其附近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而造成的颈神经根颈脊髓受压,而出现的头、颈、肩、肩背、上肢酸、麻、沉、痛等综合症状。颈椎病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方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具有手法简便、患者痛苦小、效果显著等优点。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收录2007年10月。2008年3月在我院推拿科门诊治疗的颈椎病人132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43例;年龄33~72岁,平均45.8岁。平均病程11个月。

1.2纳入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确诊。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本组采用弹拨腋下法。在手法操作前,嘱患者取坐位,低头放松,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开始操作。

2.1.1以双手拇指指腹从风池穴开始沿颈棘突两侧向下至大椎按揉颈部肌肉10min以放松肌肉,以相同手法放松项韧带5min。

2.1.2一指禅手法弹拨颈棘突两侧肌肉和项韧带各2次。

2.1.3指揉冈上肌、冈下肌、肩胛内外缘。

2.1.4双手拇指挟于风池穴,其余四指放于下颌关节前下方,用力向上托住头部做牵引动作,持续1~2min。

2.1.5复位手法:以左侧为例,患者坐位,低头放松,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右手五指托住患者枕部,向上用力牵拉,左肘窝托住患者下颌部,向左后上方牵拉至最大角度,两手协调同时用力,此时往往可听到“喀哒”响声,手法完成。

2.1.6患者仰卧位,患肢平放于身体两侧,依次弹拨手太阴肺经,手少阳三焦经;患肢高举过头,头偏向健侧,从极泉穴开始沿手少阴心经走行至少海穴弹拨3次,以整个上肢产生麻木感为宜;患肢触摸健侧肩峰,弹拨手太阳小肠经。在有萎缩、结节、条索状痉挛的软组织部位做重点弹拨,使其松解为宜。运用该手法时尽量使局部及远端有症状的部位产生麻木、酸胀或温热感。

2.2对照组运用滚、揉、点、按、弹、拿等常规手法施术于颈肩及上肢,未做其它特殊处理。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疗效的标准制定。治愈:自觉症状及阳性反应物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好转:自觉症状减轻,阳性反应物略有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阳性反应物仍存在。

3.2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5例,占64.29%;好转24例,占34.29%;无效1例,占1.42%;总有效率98.58%。对照组中,治愈30例,占48.39%;好转23例,占37.10%;无效9例,占14.51%;总有效率85.49%,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下表。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2岁,职员,因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僵硬,左肩酸痛伴左上肢及左小指、无名指麻木。无头晕头痛。检查:5~6及6~7颈椎棘突及左侧横突处压痛并向左肩胛骨区及上肢部放射痛,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压头实验(+),颈椎MRI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5~6、6~7间盘左后突出,相应硬膜囊受压。经用上述方法治疗20天,痊愈。

篇9

【关键词】 颈椎病;放射摄影术;治疗;护理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钩椎关节、椎弓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年人也不少见。分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1]。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CT、MR成像、椎动脉造影等可有精确的定性定位诊断,但X线平片仍是最简单、便捷、低廉的首选方法。我院收集48例颈椎病患者,分析了X线平片表现,对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多数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根据笔者的经验,结合治疗前后X线平片对比,谈谈颈椎病的几种常用非手术疗法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颈椎病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5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有39例。其中22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男12例,女10例,共治疗1~3个疗程,有5例症状完全消失,16例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2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复查,8例有变化。

1.2 X线表现

1.2.1 椎间隙狭窄 45例显示椎间隙狭窄,大部分位于C5~6,有30例。这是因为颈椎的屈伸运动是以C4~6为中心的,此部位剪力最大,易因负重或应力作用而使软骨退变。

1.2.2 钩椎关节间隙狭窄 有12例显示钩椎关节间隙狭窄,多发生在C4~6。

1.2.3 椎弓关节间隙狭窄 有1例显示椎弓关系间隙狭窄。

1.2.4 骨质增生 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前、后缘增生较多,并且明显。要注意观察钩突骨质增生,由于神经根占据椎间孔纵径的一半和横径的全部,钩突增生使椎间孔横径缩小,神经根受压。

1.2.5 颈椎结构变化 曲线变直14例,侧弯5例,后凸10例,滑脱8例,有5例发生在C4。

1.2.6 韧带钙化 有25例显示韧带钙化,包括项韧带、纤维环、前纵韧带。

1.2.7 椎间孔缩小 有22例摄有颈椎双斜位片,其中11例有椎间孔缩小,表现为失去正常的椭圆形而成为哑铃状或不规则形。

1.3 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1.3.1 物理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物理疗法较多,有石蜡疗法、红外线、磁疗、微波、超短波等。而我院最常采用的是调制中频电疗法,对于症状较轻的颈椎病应为首选。其操作简便,作用较深,能消除肌肉痉挛,调节与改善局部肌肉、韧带和神经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利于消炎,并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本组22例有15例行该项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有3例症状消失。

1.3.2 牵引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由于限制了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同时可增大患椎椎间隙,有利于突出物还纳,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并可松弛痉挛的颈肌,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恢复运动功能;对于椎体失稳,可恢复生理曲线和稳定性。笔者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重量为6kg,对体重者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15kg。每天牵引1~2次,每次25min,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在本组病例中有16例行颈椎牵引,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转贴于

1.3.3 颈托外固定 可限制颈椎的活动,减少神经的磨损,有利于组织水肿及骨关节炎症逐渐消退,从而改善压迫症状,可使失稳移动的椎体复位。注意随时调整松紧;白天使用,夜间取下;使用2~3个月,不宜过久。笔者对1例C4有滑脱的患者进行了该项治疗,症状明显减轻。

1.3.4 推拿按摩 适用于除严重颈脊髓受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当,在颈、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22例中有5例进行了该项治疗,其中有1例推拿1次后症状就有所减轻。

1.3.5 药物疗法 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用止痛、消炎药,如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三乌胶囊等。可运用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及扩张血管药,如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香丹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地巴唑可改善脊髓的血液供给。

1.3.6 针灸疗法 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疏筋止痛等功效。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2周为一疗程。对颈椎病的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

2 护理

颈椎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需要一段时间,长期坚持治疗方可显出疗效,要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安慰鼓励病人,增强治疗信心,做好心理护理,配合医护治疗。密切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指导病人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平卧硬板床及忌高枕头,忌长时间做低头动作或长期维持一个特殊姿势。注意疼痛部位及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注意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宜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能使颈部肌肉放松,减轻由于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对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具有重要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

要对颈部加以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颈部肌肉锻炼的方法有2种:(1)取站立或坐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做10组;(2)取坐位,双手托下颌,下颌向下用力,双手则用力阻之,坚持10s,放松10s,10次为1组,每天做10组。

颈部牵引时注意病人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观察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在牵引过程中,可在局部垫以棉垫以缓解压力,防止颈部皮肤受压,注意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颈椎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厚味之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带、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绿豆等。

3 治疗前后X线平片对比

本组22例完成治疗后均进行了X线平片检查,与治疗前对比,骨质增生及韧带钙化无明显改变,14例曲线变直或后弓者有7例恢复了生理曲线,这些患者均作了牵引治疗。颈托外固定1例滑脱的椎体已复位,但仍有曲线后弓。对于椎间隙及椎间孔,笔者未发现明显变化。

4 小结

颈椎病是以退行性改变为主的慢性颈部疾患,大多数通过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或治愈。在挑选非手术疗法时,以措施简单、收效快的方法为首选,根据病情,可多种方法共同使用。药物疗法往往与其他非手术疗法配合使用,使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对脊髓型颈椎病,由于脊髓受到突出的椎间盘或(和)后缘骨质增生的慢性压迫导致不可逆性损害,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的前后及治疗中,根据患者出现的生理、心理及其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有力保障。X线表现是确立颈椎病诊断的必备条件[2],因其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不能用作评定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1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6-157.

篇10

【摘要】 通过运用牵引、推拿、针灸、药物治疗56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取得了96.43%的有效率,疗效明确。证明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保守治疗; 牵引;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反复缠绵,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困饶。2009年~2011年来我院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等保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经X片、CT或MRI检查确诊的病例,男23例,女33例。年龄:36~73年,平均5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平均15天。

1.2 职业:教师9人,金融财会人员13人,普通工人17人,农民15人,其它2人。

1.3 诊断依据

1.3.1 临床表现:颈项及颈肩部疼痛不适,上肢及部分手指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患侧上肢无力,病情反复发作。

1.3.2 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棘突及两侧压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1.3.3 影像学检查:本组病例X线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现象,同时患者X线常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变直。其中CT检查26例和MRI检查16例显示颈椎部分椎体存在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现象以外,颈椎部分椎间盘存在不同和度的膨出或突出。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疗法 以坐位枕颌布托牵引,重量5~6KG,前屈15度,每天牵引一至二次,每次30分钟。每周为一疗程,一般需二~四个疗程。

2.2 手法推拿:先以滚法、按柔、掌擦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3~5分钟;再以点按手法作用于风池、风府、肩井、天宗等穴位2~3分钟;最后以以拿、捏、搓、抖等手法作用于颈部及患肢3~5分钟;个别患者偶作颈部旋搬手法。手法治疗隔日一次。

2.3 针灸治疗 取椎旁华佗夹脊穴或循膀胱经取穴垂直进针,以有效强的得气感为度,留针10~15分钟为宜,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4 药物治疗 在急性发作初期采用脱水疗法,予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5~10mg静脉滴注3天。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过度劳累时有轻微不适症状,基本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好转,但对正常工作和生活仍有影响。无效: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本组56个病历中,治愈23例,占41.07%;显效24例,占42.86%;有效7例,占12.5%;无效2例,占3.57%。总有效率为96.43%。

4 讨论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机械因素和化学因素刺激神经根,导致其异常放电而引起疼痛的产生。其中机械因素是指颈椎骨样赘生物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而化学因素是指椎间盘中所含有并释放的许多能诱导神经根炎性反应的化学因子,如蛋白酶、磷脂酶A2、前列腺素、NO、各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可使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症,从而出现颈神经根刺激症状。因此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以机械压迫为诱因,局部炎症引起异常电活动产生疼痛为最终结果。

综合治疗的作用:通过牵引止动可使受累的软组织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引起的刺激。通过牵引治疗有利于充血水肿等炎性病变的吸收消退;有利于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生理孤度,调节髓核与颈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压迫程度和化学物质的刺激。手法推拿治疗可充分放松肌肉组织,缓解肌肉痉挛程度,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供应,同时可明显提高病变周围组织的痛阈,减轻疼痛程度。另外旋搬手法的运用还可重建脊椎的力学平衡,一定程度上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缓解疼痛程度。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药物治疗可对抗炎性刺激因子,减轻炎性水肿程度。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运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见效明显。但在不同的病变阶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要因人因时而宜。

注意事项:在治疗初期,患者必须绝对低枕休息。在恢复期也要求除治疗及必要的饮食起居活动外,尽可能多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牵引治疗过程中,对牵引重量需予一个由轻至重的适应过程。对年老体弱及有心肺疾患或骨质疏松患者更要注意牵引重量需低于常人,以利于肌体适应牵引治疗,避免加重病情或出现意外情况。另外,在进行手法推拿时,需避免使用暴力手法。对于疼痛日轻夜重或病情变化复杂者,必须及时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宜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总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就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彭宝滏,贾连顺,候树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1,22(1):14。

[2] 曾伶。电针配合中药熏蒸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0):1593。

[3] 王静。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医研究,2009,2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