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标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建设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政道路人行道建设的目的,是满足我国城镇居民日常通行需要,因此,人行道的建设标准和施工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水平。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市政工程项目的工作经验,针对我国人行道的建设与改造问题试做分析,一一阐述了项目的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等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定助益。
1.市政道路人行道断面设计
1.1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宽度标准
(1)人行道宽度
市政道路人行道首先要保证路人通行时的安全与顺畅,其最小宽度应严格遵照下表的规定标准。
(2)绿化带宽度标准
市政道路人行道上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该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距在4m到10m之间,绿化带净宽度见表2。树池最好采用方形样式,每边的净宽度不能低于1.5m;如果采取矩形样式,净宽和净长最好不能低于1.2m×1.8m。
(3)设施带宽度标准
人行道设施带包含了护栏、照明灯柱、交通标识牌、信号灯等要素,各要素都应严格按照标准宽度实施。如果遇到红线宽度过于狭窄时,我们可以将设施带和绿化带进行合并,但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设施和树木之间的相互影响。
1.2人行道断面形式
(1)纵断面形式
工程纵段面设计参考人行道标准路面,按“就地爬”原则拉坡。对现状整体沉降严重路段,适当“削坡填谷”,拉直纵断面线型。同时,应考虑新建路缘石外露高度与现状人行道的高差,建设后路面比现状路面平均高出约0.15cm。局部路段现状纵坡值小于0.3%,须满足排水要求设置锯齿形边沟。同时,纵断面设计时考虑与各相交道路、厂区出入口的高程接顺。
(2)横断面形式
市政道路横断面一般为双向4车道,机动车道宽21m,道路红线宽度30m。针对绿化分隔带与人行道,道路改造时采取“机车分离、人车共面”的原则,维持原机动车道宽度不变,原外侧非机动车道改为停车带;绿化带改造为树池,现状人行道宽度内设置1.5m宽自行车道。对于两侧均无人行道,路外侧为不规整的闲置绿地,本次改造采取“机车分离、人车共面”的原则,维持机动车道宽度不变,两侧新建树池、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
2.市政道路人行道铺装与平面布置
2.1 人行道铺装结构
在针对人行道铺装结构问题上,我们应结合具体的现场环境,充分利用本地材料与工业废渣,并选择道路施工的最小厚度。在人行道改造工程中,对于以重型网裂、碎裂、车辙、坑槽、沉陷为主的路段,由于该路段属结构性失稳破坏,基层结构强度严重不足,因此改造结构按道路大修标准,对面层、基层进行更换重建;对于重型网裂、沉陷为主的路段,由于其路面整体承载力不足,且旧路土基存在软弱土层,因此对此路段新建结构层加厚,基层按全部挖除并新建考虑。非机动车道结构改造按高标准自行车道结构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现状人行道铺装已出现较大程度的隆起、破损,且铺装形式欠美观。因此,本次改造要求更换全线铺装层,使全线人行道贯通。由于现状人行道路段也是挖除现状铺装层后,再加铺人行道砖或沥青混凝土。因此,项目内大部分范围内不须路基填料。局部路段新建结构层底标高高出现状路面30-50cm,须回填满足路基要求的砂性土。所以说,在人行道基础结构设计上,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地下管线的实际埋设,然后根据相关规范合理使用各类管线的埋设位置。
2.2 平面布置
道路线型沿用现状道路走向,设计中线根据现状中线拟合,并优化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线型,并按规范要求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及加宽。道路平面设计合理处理与现状各相交道路的交叉衔接,并按照交通流向合理进行交通组织设计。行人过街处合理进行道路无障碍设计: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对应的人行道及被路缘石隔断的人行道上设置无障碍通道;过街路口及交叉路口与人行横道对应的缘石坡道应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坡度不得大于l/20;人行道中段的缘石坡道,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全线按规范要求设置盲道。
3.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应用
3.1工程概况
由于原状道路人行道修建时间较早,道路板某些部位受损严重,而且由于地块开发、机械进出等因素,导致人行道破坏严重。为完善市政道路人行道的使用功能,并改善周围环境,对人行道实施改造势在必行。本次大修工程方案主要针对现状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管线、交通配套设施等的存在问题,通过全面修复、整治和完善,采用“尊重现状,改造弊端,提升档次”的原则进行设计,把项目改造为“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经济美观”的精品工程。具体改造措施包括:全线采取“机车分离、人车共面”的原则,维持现状机动车道宽度不变。结合现状病害情况,对基层以上结构层进行挖除更换。更换现状人行道铺装,并修复局部基层破损。现状缺少人行道路段,新建人行道结构,使全线人行道连续贯通。
3.2施工流程
老路拆除原土碾压C15透水混凝土铺筑平侧石铺设人行道路面砖铺筑。
3.3施工方法
(1) C15透水混凝土基层施工
混凝土摊铺以前,我们应事先将安装好路面边模,模板底与基层间的缝隙应用木片或碎石等材料衬垫,支立牢固。整面时,先用木抹板将混合料初步抹平,待其稍微凝固后再用铁抹板仔细抹平,以保证表面坚实耐磨。混凝土浇筑完成的第二天,进行湿治养生环节。养生期通常为2-3个星期,在混凝土满足规定强度后可以实施拆模。
(2)平侧石工程施工
沿道路侧平侧石在铺筑混凝土基层后,沿路面边线刨槽、打基础安装;沿绿化侧侧石在修建路面基层时,在基础部位加宽路面基层作为基础,基础厚度及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侧石前应按侧石顶面宽度误差的分类分段铺砌,以达到美观。安装时先拌制1∶3水泥砂浆铺底,砂浆厚度3cm。然后按桩顶线及侧缘石顶面测量标高拉线绷紧按线条砌侧、缘石。路面完工后,安排侧石勾缝。
(3) 人行道路面砖工程施工
本道路人行步道铺设20cm×10cm×6cm混凝土预制砖,下卧3cm厚1∶3水泥砂浆。砌筑成活的混凝土预制砖达到错缝砌筑,表面平整,缝隙均匀一致,与相邻构筑物衔接平顺。砌筑完成后,用过筛的细砂拌水泥“扫缝”。砌筑完毕的人行步道立即封闭交通,禁止行人和任何车辆、重物碾压,防止破坏。
4.结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面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政道路直接反映城市面貌建设的成果,因此,在市政道路人行道建设问题上不得大意,以上是我们进行人行道改造设计的一点体会和总结。应该指出,城市人行道建设与改造工程不单是一项工程技术,还必须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综合考虑,才能体验到道路更畅顺,景色更优美的旧貌换新颜的城市变化。
参考文献
[1]邹花,杨佳.改建工程的平纵面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1):290-291.
篇2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发生数量和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都在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的安全,同时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十分重大的损失。因此,我国为了提升我国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在不断加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但是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我国交通安全整体的需要,因此仍然需要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因此我国要想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建设的整体技术和手段,因此对我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状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1.1 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交通事故的数量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据我国交通部门的报道我国在2014年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在不断增加,我国一共处理的交通安全事故共有667766起,总共造成了1040373人死亡、494944人受伤,直接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共有33.9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的交通事故在不断增加,同时道路安全的严重程度在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我国整体交通事故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十分突出。
1.2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所占的比例
我国的道路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和发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在不断增加,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近年来的死亡数量来看在不断地增加,其中1999年的死亡人数在8万人左右、2010年的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2011年的死亡人数在11万人左右、2012年死亡人数在12万人左右,占世界死亡总人数的16%左右,但是在同期我国的机动车占有量只有全世界的4%左右,公里通车里程数占全世界总量的8%作用。由此可见,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不能够适应我国交通道路的安全。
1.3道路交通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
道路交通安全不仅会对我国社会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损失,据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交通事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大概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量的4%左右,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会对我国很多普通家庭造成沉重打击。在车祸造成中造成的残疾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要想减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就需要进行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建设工作。
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必要性
2.1 减轻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通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能够大大提升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从而能够减轻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诸多社会因素,要想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交通道路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在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从安全教育、交通执法、工程建设等方面来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
2.2 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是基础性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为了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往往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进行相关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国交通安全设施研究和生产的产业化和系统化。同时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这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同时也维护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满足我国公共安全发展的需要
通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能够满足我国公共安全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和我国的公路交通安全、安全设施的建设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在进行相关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完善的生产、研究、技术引进、应用标准化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3.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3.1 道路安全标准化的起步阶段
我国开展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起步较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最开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反光膜的建设工作,我国的相应建设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我国在进行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的所采用的技术较为落后。我国以往生产的反光标志膜的有效的反射角为140°,同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反光亮度和外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并不能够满通标志的相关要求,同时整体额使用寿命较国外的产品较短,并不能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达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够保证建设的安全性。
3.2 道路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在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过程中达到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阶段。我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进行了工业化的生产和建设工作,通过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国家的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同时组织的国家的相关科研部门开展研究工作。
3.3 道路安全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目前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秉承着安全发展、环保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在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新型的建设材料、建设技术来开展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进行了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提升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水平。
3.4 道路安全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的安全设施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的相关标准存在着不足,同时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缺少对于低等级公路的安全建设和研究工作。因此本文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
篇3
在进行各等级道路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道路交通的适用性,还要考虑到道路的经济性,各等级道路都是交通的载体,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来说,道路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关系着社会的经济建设发展,在各等级道路设计中,要协调道路整体的适用效果与建设的经济成本,这是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道路交通的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因为各等级道路的设计会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会反映到道路交通的发展中,所以如何协调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适用性与经济性是现今道路交通建设所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协调各等级道路经济适用性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以各等级道路设计建设中的适用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分析如何协调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适用性与经济性。
【关键词】
适用性;经济性;各等级道路设计;协调;分析
1引言
对于各等级的道路建设来说,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团区间路、小区内部道路、大型工业区道路等在规划过程中应把道路交通系统作为重点分析,合理的道路规划使各等级道路满足城市交通功能及城市发展要求,使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特别是道路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对道路建设的经济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将各等级道路的适用性与经济性进行协调统一,表现在道路的建设设计图纸上,道路交通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各等级道路作为交通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服务,不仅要在数量上以及线条设计上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其次,道路建设的交通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都会受到现有资源的制约,只有将道路线条设计、整体设计、规划设计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并且能够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就能发挥出最大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各等级的道路建设适用性主要包括几点,道路交通功能的适用性设计、环境的适用性设计、安全的适用性设计,这些都是现实中道路交通的适用性要求,特别是道路交通对环境的作用影响,是影响各等级道路设计的重要因素,我们在研究适用性与经济性在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协调时,要从如何协调发展的要求、均衡的供需要求,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各等级道路的设计分析。只有合理的协调各方面的内容,才能够保证道路交通的持续发展。
2在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
近些年来,很多的城市交通环境与交通设施等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各等级的道路建设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缺陷,比如有些城市在总体规划阶段或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只重视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等各种资源的规划,对道路交通体系往往是草率了事,或是规划人员硬套规划指标,不针对城市的特点作深入分析,使城市道路在规划阶段就使道路的适用性受到了影响。各道路等级都包含不同种类不同性质功能的道路建设,城市各道路等级主要根据交通的使用性能来分,车辆主行驶的道路,车辆辅助行驶的道路以及街道等。城市各等级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含有一定设施和技术条件的道路。各等级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交通的能力以及适用功能不同,我国各等级道路主要有供交通运输的快速行驶道路,供城市道路的主行驶道路,将车辆道路与街道连接的次道路以及街道支路等。供大交通运输的快速道路主要供汽车专用,主要联系对外出路,承担的通行交通能力比较大。城市主要的主干道路起到主要的交通功能,次干路承担着集散主干路与各个区间,支路是指小区等街道里的小路,主要起到服务的功能。在进行道路的适用性设计时,我们要满足各等级道路的基本使用性能与功能,表现出道路建设的最直接价值,因此在进行各等级道路的设计时,要结合具体的施工地形,建筑物环境等,进行道路线路的合理布置与设计,保证城市的各等级交通顺畅,达到各等级道路建设的基本使用目标效果,反应出多样化的功能特色,在进行各等级的道路设计时,要合理的应用一些新型的技术与方法、材料,从而提高各等级道路的质量与功能符合规范要求。
3在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经济性分析
在进行各等级道路的设计时,一般都是先根据规划道路等级,确定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在设计过程中除了道路的技术等级,还应考虑道路的主要使用功能,比如,许多组团区间道路及小区主干道,在路幅宽度可以达到城市主干道的标准,许多设计人员往往不经分析计算,套用高标准的城市主干道图集,实际上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在一些综合物流园或小型物流小区,道路规模、路幅宽度等均不大,但其承受的交通荷载当量却是巨大的,很多设计院按小区内部道路图集套用,实际建成后一两年道路就严重破坏,造成巨大损失。这些主要体现在一些民用建筑设计院,往往是建筑专业随意套图集,设计非常盲目无依据。随着高速公路以及各等级道路的建设发展,我国城市道路空间逐渐拥挤起来,可用于城市各等级道路建设施工的用地面积逐渐缩小,特别是各等级道路中的快速路与主干路,所施工建设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地形的复杂情况就造成了施工建设的路线不仅要经过一些野外山岭,还有一些水坝等比较敏感的区域,使得各等级道路施工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在各等级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把经济性作为重要的考虑要素。各等级道路的经济性主要是指在进行道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实际的运行与实施产生的各方面的经济费用支出的经济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满足各等级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消耗材料、设备以及工艺技术的费用支出最低;②对各等级道路进行后期的检修与维护阶段的费用支出最低;③对各等级车辆在运营时期的成本支出最少,这就是各等级道路的经济性原则,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些经济性的具体要求,才能够将经济性原则融入到各等级道路的设计中,从而降低整体道路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适用性与经济性在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协调
在各等级道路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将道路的适用与经济性原则和谐统一到一起,各等级道路设计的两个重要要素就是适用性与经济性,现今的各等级道路的建设愈发困难,道路建设的地形比较复杂,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各等级道路的适用而忽略经济要素,不能过度提高各等级道路设计的适用功能标准与指标,这样会极大的提高各等级道路建设的工程造价成本,反过来,不能为了追求较低的道路建设成本,而忽略对城市道路的适用,各等级道路既要满足各等级道路建设的适用功能,也要满足各等级道路的经济性原则,协调适用性与经济性设计中的应用,这是城市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一个重难点。我们要结合道路的地形进行线性的设计,良好的路线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适用功能,还可以降低施工所需要的建设成本以及后期的维修费用,将路形的设计与整体的地形地貌相适应,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指标与适用指标,协调适用性与经济性在道路线性上的设计有利于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降低成本。我们在进行各等级道路设计时,还要表现出城市道路的特色功能,一些主要交通车辆类的主干道理,快速道路等,还有人行道路,商业街道以及观赏性的道路等,这些体现出各等级道路的适用性,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经济性的原则,在设计时,加大对车辆交通道路的宽度,满足整体区域间的交通运输,商业街道则可以降低宽度,供行人走路即可,一些机动车道等不宜设置过多,降低成本。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驾驶员的视线以及心理感受,在一些平面曲线上要满足足够的视野距离,提高道路的适用性与经济性。最后在对各等级道路设计时,还要将车辆的运行速度作为道路线性车速设计的一个标准依据,根据速度的可行性研究,对道路的线性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要满足地形上的空间感,最大限度的简化路线,对各项设计指标都要严格的计算、试验与调整,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道路建设的经济性与适用安全性。
5结束语
总之,适用性与经济性是各等级道路设计中的两大重要要素,我们要协调二者在道路设计中的关系,保证道路的建设既符合经济性原则又满足适用功能原则。
参考文献
[1]崔玉忠.用混凝土路面砖铺设乡村道路路面的经济性评价[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11,05(8):13~25.
[2]张星.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1,04(7):16~27.
[3]鲍灵高,刘继忠.公路设计新理念在凯雷二级公路改建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0,01(9):15~27.
篇4
一、工作目标:
在*7年工作的基础上,以贯彻实施《福建省道路、水路运输行政处罚工作规程》、《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工作考核办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福建省道路运政稽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
二、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道路、水路运输行政处罚工作规程》、《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工作考核办法》三个文件,重点推进文明执法和行政处罚的公开、公平、公正,强化基层运政稽查人员执法水平的提高,完善基层运政稽查工作考核体系,循序渐进地推动运政稽查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三、具体措施
针对道路、水路运政稽查存在的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队伍建设滞后、工作考核有待完善等问题,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全面推动《福建省道路、水路运输行政处罚工作规程》、《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工作考核办法》的贯彻落实,选择3-4个县级运管所进行运政稽查规范化建设试点。
2、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处罚权的行使。
3、定期开展的运政执法检查,及时纠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重点抓好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的规范。
4、开展全省各地市运政交叉稽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5、深化年度运政稽查考评和达标建设工作,以先进和榜样来推动运政稽查的规范化建设。
四、责任部门:
局政策法规室(运政稽查总队)
五、工作计划安排:
1、8月颁发《福建省道路、水路运输行政处罚工作规程》、《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福建省道路、水路运政稽查工作考核办法》。
2、8月中旬召开运政稽查工作例会布置落实进一步规范道路运政稽查行为的工作方案。
3、9月份选择稽查队伍规范化建设试点,展开试点工作。
4、9月中旬召开运政稽查规范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探讨如何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
5、10月下旬开展全省运政稽查队长军训。
篇5
【论文关键词】林区道路;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浙江永嘉
林区道路是森林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衡量一个地区营林水平和集约经营高低的标志。过去,林区道路主要为林区生产服务,其主要功能是竹木材的采伐运输。随着林业经营方向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林区道路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木材、林产品、生产资料的运输外,在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区治安、森林旅游、林农出行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现。它不仅仅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作用与影响,而且覆盖了山区全体林农的生产与生活,事关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林业在永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林区道路作为林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林业现代化、林业经营集约化的基础,也是森林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1永嘉县林区道路基本情况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括苍山南麓,瓯江下游以北。全县土地总面积2 695.17 km2。共辖38个乡镇,906个行政村。全县林地面积2 127.05 km2,占79.00%,是浙江省第四大林区县。活立木总蓄积量6 007 401 m3,森林覆盖率72.77%,林木绿化率73.62%。
目前,永嘉县境内已建成公路总里程达2 725 km,其中高速公路20 km,国道线25.4 km,省道线125 km,县道线523.7 km,乡道线221.5 km,通村公路1 430 km,机耕路379.4 km。
2林区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永嘉县的林区道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方便了广大林农的出行,促进了林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但由于长期对林区取多予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林区道路仍十分落后。在近几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各项设施都得到迅猛发展,但林区道路建设却未能同步跟进。林区道路状况与现代林业的要求相比,与农村的其他基础设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林区道路已成为农村基础设施中最为薄弱的一环。现有林区道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规划
20世纪70年代以后,林区道路主要依托于用材林区、竹林区和森林旅游区等主要的林业经营区而建,普遍缺乏全面科学的统一规划。由于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没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没有必要的环保措施限制,加上先期投资小,造成林区道路等级低、密度小,林区道路的布局不尽合理,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多种功能;一些林区道路因缺乏科学设计,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建成的林区道路,也存在着技术标准不达标、安全性差等诸多隐患。而交通部门在规划时并没有充分考虑林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林业系统也没有公路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适应目前林区公路建设的新形势。
2.2地区间林区路网发展不平衡
永嘉县是一个林业大县,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9.00%。西北部偏远地区是林业重点乡镇,分布有大量的旅游景点。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原因,交通状况仍然落后,林区路网远低于南部地区,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林业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规模将日益扩大,逐步提高西北部偏远地区林区路网密度,支持当地林业发展,完善提高通村道路等级,解决山区交通难问题已迫在眉睫。
2.3道路总量不足,等级差,密度低
永嘉县境内无一级公路,基本上以四级公路为主,占90%(县道占19.6%,乡道占9.4%,村道占61%)。尤其是县道和乡道,县道有87.9%为四级公路,而乡道全部为四级公路,通村公路则为四级、准四级公路。现有公路总密度为11 m/hm2。各经营区路网密度分别为:经济林区路网密度14.3 m/hm2;竹林区路网密度16.9 m/hm2;用材林区路网密度15 m/hm2;公益林区路网密度6.6 m/hm2。与浙江省平均水平相当。在20世纪末,美国通车的林区路网密度为15 m/hm2,英国、瑞士、挪威、新西兰分别达到16、30、38、40 m/hm2。道路密度与之相比,差距还很大。
由于林区路网密度低,道路延伸不到较偏远的林区,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种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运不进来,生产出的林产品运不出去。目前,部分林区还依靠人力进行运输,成本高,速度慢,既增加了林业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林产品效益。同时,目前的林区硬化改造工程仅仅解决了路面的通行问题,而道路的排水、绿化等建设尚未跟上。可以说,无论是林区公路的数量还是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林农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2.4林道建设资金缺乏
永嘉县大部分林区地处偏僻之地,林道建设路基基础差,有些甚至没有路基基础,而且有些地方地势高、陡,以石山为主,这都加大了修建的难度,势必要增加放炮、挖机、造桥等费用。而这些林道一般都是迫切需要建设的,建设这些林道的村经济较弱,形成了林道建设的迫切性与建设资金投入大、筹措难的矛盾。而且一些已建好的林区道路,由于缺乏资金,长期得不到妥善修复和养护,甚至已成断头路。
3林区道路建设的对策
3.1统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林区道路建设应根据林区生产经营的实际,对林区道路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布局科学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的林区道路网络[1]。在规划时,除了对商品林区进行道路高效能的规划,也要对林区的生态公益林区进行护林防火道路的规划,注重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充分考虑林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达到林区道路建设与周边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目标。并从林业经济发展和林农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2加强技术指导与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林区道路建设涉及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要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可操作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操作[2]。每条林区道路需单独设计,原则上都应进行论证,特别是对建设规模较大的,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以保证项目的实施符合规划的要求,避免不合理的项目对规划的干扰,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3.3加强养护管理
林区道路建设条件差、标准低,使用一段时间后,路基、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如果养护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体使用效益。要充分认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观念[3]。建议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根据当地林区道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型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实现从主要抓路面养护质量到公路全面养护的转变;实现从仅重视道路行车功能的养护要求,到重视道路排水、防护、抗灾等功能养护要求的转变。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道路养护队伍,明确责任与义务,从根本上改变林区道路“有建设、无管理”的尴尬局面,延长林区道路使用寿命,巩固建设成果,提高道路使用效益。
3.4积极探索投资机制,广辟林区道路建设资金渠道
资金问题是加快林区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森林经营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林区道路建设资金组成的多样性。森林经营效益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全盘考虑,发改、财政、交通、林业等部门,应争取将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范畴和专项资金预算,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广辟筹资渠道[4]。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关项目综合开发,同步进行。要通过分块立项,共同建设,确保将有限的资金捆绑投在关键地方的关键项目上,以求尽早发挥资金的最大效果,并建立有效稳定的林区公路建养资金来源体系。建立起“争取投资、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群众投劳、单位帮扶、职工捐款”多轮驱动、稳定的筹融资机制,推行“一路一策”,鼓励农民或企业自筹资金修路,谁投资谁受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林区道路建设的需要。
3.5建设规划原则
一是与森林经营相适应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的关系,科学划分完全保护区、限制利用区和产业发展区,并根据不同区域确定道路密度和采用建设标准,根据森林经营类型使用不同的林业机具,林区道路标准要满足林业机具通行的要求。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林区道路建设是为森林经营服务的,对经济林经营区、竹林经营区、用材林经营区、林业观光园区、森林公园等重点林业产业发展区域,尽可能提高林区道路的受益范围。三是注重生态保护和交通安全。在林区道路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特别是防止水土流失;要满通安全的技术要求,保障安全运行。四是适当的林区路网密度控制。合理的林区道路网密度就是效益与费用比最大。效益包括节约成本而获得的收益、时间收益等,费用则包括林道修建费、林道养护费、环境损失费等。总体来说,过密的林区路网要大量的投资,无疑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而且对维护生态环境不利;过稀的林道网则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能
4参考文献
[1] 马健霄,王建民.我国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森林工程,2001,17(1):45-48.
[2] 陈德清.福建省林区道路与运输机械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5(2):79.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建设水平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1-0087-02
1 概述
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市政道路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市政道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具有影响范围广、基础性强、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建设部于1994年提出要将先进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来,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政工程中,通过新技术的使用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市政道路新技术应用包括新施工技术后应用,新材料的使用,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会对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环境保护多方面产生影响。本文结合上述几点,谈一谈新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
2 新技术应用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的安全性
市政道路的安全性是指从预防交通事故的发展、降低事故产生的几率方面入手,对道路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面的安全评价,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证投入使用后的道路具有国家标准中要求的安全级别。市政道路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流量剧增,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同时,市政道路的安全性也成为了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市政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就会埋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如果工程的施工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会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然而,市政道路的安全性不仅与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能力有关,与道路建设期间所使用的新技术关系更为密切。例如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将道路分阶段安全考核管理技术应用于道路建设过程中。所谓分阶段安全考核管理技术是指将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及预开通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对道路安全性进行考核(如表1所示),考核达标,则说明此道路施工安全达标,如果不达标,就要及时地进行整改。
3 新技术应用可以提升市政道路的质量标准
市政道路的质量标准是指工程建设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一般来讲,城市内主干道、快速道的路面行驶质量系数RQI应在3.6以上,道路的平整度方差应小于1.5;次干道、支路及街巷道路的路面行驶质量系数RQI应在3.6以上,道路的平整度方差应小于2.4。由于道路交通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道路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等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道路施工新技术来实现这些
目标。
例如如果道路的强度指标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是行驶质量指数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这时就可以采用面层的出新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将改性SMA-13或改性的AC-13C改铺到面层上,厚度至少要达到4cm。铺设完成后,使用平整仪对路段的平整度进行检测,将其平整度方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4 新技术应用可以节约市政道路的建设成本
市政道路工程由于工程规模大,工程质量标准高,因此建设成本较大。市政道路工程成本开支包括工程的建筑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租赁等。然而,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会节约一大笔工程成本。例如道路工程需要的最主要材料——沥青,运用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可以使整个道路建设的成本节约20%以上。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指将原来的沥青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入废旧的沥青混合料、温拌剂,然后采用温拌技术,就可以将大量的新沥青混合料生产出来了。这种温拌沥青新技术,不但可以将废旧的沥青加以利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沥青结合实在生产过程中的氧化速率,降低其发生热老化的程度,使道路沥青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这种再生混合料的利用,不仅在成本的节约上做出了大贡献,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粉尘等有害物质的挥发量,对环境的破坏也降到了
最低。
5 新技术应用可以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进度
由于市政道路建设周期长,对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影响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进度也成为了评价道路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影响市政道路的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有施工建设相关单位的施工准备、物资的供应进度、资金是否保障充分、是否出现设计变更、施工条件与环境、经济技术及自然方面的风险因素以及承包单位的自身的管理水平等。而新技术的应用则属于技术风险因素的范围,使用可靠的新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果,加快工程进度,保证施工工期。
在工期管理中的滚动网络计划技术的实现原理以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为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将关键线路的施工落实情况详细地标注于网络图中,如果发现有对工期影响较大的施工没有按时完成,要及时地进行干预与调整。在实际的道路施工过程中,气候、施工人员及材料供应都会影响到施工进度,滚动网络计划技术是以时间的推移为轴向,针对重要的施工内容进行定期检查,不断进行网络图的调整,关键路线要进行实时的确认,使施工过程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此项技术是2009年建设部的工期管理办法重点推广的新技术,运用合理得当,可以保证工程建设工期。
6 新技术应用有利于市政道路工程周边的环境保护
市政道路位于城市内部,施工过程不仅会破坏城市内绿化植被,产生的噪音、释放的有害气体也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破坏。新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声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自卸式运输车辆、压路机及其他施工机具产生的高噪声,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固体废物则是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那么,消除这些环境破坏因素,就可以采用新技术实现。例如,上面提到了沥青温拌技术,不但可以回收废旧的沥青,并且在沥青凝结的过程中,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粉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也降低了。
7 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是现代化交通能力提升的基础,新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使用,是建筑水平提升的一种表现,现代市政道路建设的标准与要求更高,因此,使用新技术是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为了满足市政道路建设新技术的应用,施工企业应不断地提升自我新技术的应用能力,鼓励人才积极地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结合实际情况,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促进市政道路建设新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促进市政道路建设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家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3,(4).
[2] 张宝奇.施工新技术推广应用探讨[J].施工技术,2013,(3).
[3] 丁建海.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篇7
关键字: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当今,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因素问题,这些因素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现状,探讨了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的质量问题,提出了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预防措施,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探讨分析。
一、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现状
1、材料控制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导致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不断地增多,工程建设的速度随之加快。在建筑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偷工减料,以牺牲工程质量为前提,这样就导致了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问题,尤其是一些建设难度大,技术结构复杂的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更为严重。
2、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目前随着人工费用的大幅增长,大部分施工单位只有少部分的施工技术人员,工程开工建设时都是临时组建的农民工等闲散人员,技术水平差,也导致了施工质量很难控制。
二、城市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道路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问题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根据城市道路建设的特殊性,需要在路内埋设大量的污、雨水管线、上水、供热、电力、电信等各种公用管线,这些管线施工后的管沟回填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隐患,例如:倾斜碾压、回填土的厚度超标导致压实度不足、回填土的强度指标CBR值达不到规范标准等等,这些病害的存在,导致了回填土的压实质量不符合工程设计标准,沟槽所在位置路基沉陷,路面出现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2、检查井井周出现塌陷现象
市政道路在行车道上设置了各种公用管线的检查井等辅助设施,由于井口的直径尺寸较小,给检查井周边的压实带来了一些难度。同时,由于施工人员对这些细节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最终出现检查井井周与沥青路面的接触处产生塌落沉陷现象,使得过往车辆在经过此处时,出现跳车现象,甚至还会出现交通事故。
3、路基填土、沟槽回填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4、人行道施工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监理方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监理时也要加强巡检。
5、过路管沟处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许多管道需要通过行车路,如排雨管道、过路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等。施工这些管道要在路床施工前进行,这样就不存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这一点要特别加以注意,以防止因压实度不足产生路面裂缝的现象。
在管道底部回填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灰泥填管道护脚处的狭小部位,然后以虚铺≤200mm的厚度,进行人工夯实,夯实遍数不得少于5遍。管道以上,人工夯回填完两层后,进行机械夯实。并在两侧放坡,完成回填,以避免出现上下直通缝。
6、人行道上的路灯检查井盖板与道面高差超标,易产生拌脚现象。
在人行道施工中,由于检查井盖板大,安装较难,极易出现检查井盖板与路面高差超标现象,交付使用后,可能发生拌脚现象。监理需要逐个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三、道路桥梁建设质量预防措施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主要包括路基设施建设、路面设施建设、桥梁设施建设以及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等,它们是道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桥梁建设的关键主要就是道路桥梁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而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影响工程的质量因素主要是一些材料、设备操作、施工人员等,在其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影响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目的是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只有其施工质量受到控制,才会增加经济效益,降低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成本,这样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加强设计质量控制
1)加强设计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提升设计企业职业信誉设计质量控制是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首要阶段。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教育,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到最优化程度。如优化设计费用控制、强化设计奖励索赔制度管理、优化设计方案、掌握好设计方案审批手续等。加强对各项措施的控制和管理,提高道路桥梁的设计技能水平,进而提高道路桥梁的设计质量。
2)设计标准的正确控制
近年来,城市载货汽车与大客车以双轮组单轴80-115KN轴载的车型为主,路面设计轴载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基本上符合我国汽车交通的实际情况。但是针对不同路段的实际交通需求,应合理选择轴载设计指标,对于交通非常繁重的道路桥梁,应适当提高轴载控制指标,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尽量避免因实际轴载超过设计轴载所带来的诸多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1)、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如果道路桥梁工程质量要想得到提高,就要提升施工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定期对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对人员资格的录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要认真做到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要落实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创建文明建设工程。
2)注意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做到从细节抓起
对于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及国家规范及标准严格控制。如管沟回填土控制问题,要求从分层回填厚度、压实度、填料强度等方面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控制及操作,如果路基地面的横坡或者纵坡坡度大于1:5时,要及时的做好厚度的台阶,并且要运用倒退的方法进行压实。只有这样从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同时抓起,才会真正地保证工程质量。
四、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百姓所关注的问题,关乎城市形象、关乎经济效益、关乎民生,因而极为重要。在当今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因素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笔者分析了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现状,探讨了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务必保证市政路梁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4.
[2]温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与管理,2005.
[3]杨航丽.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J].太原科技,2005.
篇8
【关键词】城市停车 道路建设 规划
目前,城市居民的小汽车拥有率逐步提高,停车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交通,还正在逐步侵占城市公共空间。根据不同的停车特点,采用适合的停车管理措施,规范城市停车,提高既有车位的利用效率,将城市公共空间释放出来,改善周边居民的休憩环境,提高土地价值。同时有效的停车管理措施,还能增加收入,以平衡停车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
1 主要原因
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合理且认可的停车设施结构比例为:路边停车占5%,公共停车位占20%,配建停车位为75%。但是在我市中,其停车位比例为:路边停车24%,配建19%。说明我市的停车位,在总量以及配建停车位上的数量严重不足,不光如此,其结构分配也极为不合理,同时,这也是我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城市停车设施结合道路建设方法
2.1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和加强主管部门监管力度
总的来说,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更多的停车设施,加强交通管理执法和监督,形成一个长期的城市停车管理系统的整体协调。目前,静态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发展和道路的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第二,快速增长,汽车停车场是不合适的问题。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良好的静态交通系统,我们必须了解国内其他先进城市实践的经验,处理规划、产权、审批、管理,充分利用路边停车,之间的关系发展道路,鼓励建设室内停车场。此外,政府保留总线建设用地,土地转让。第二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交易会,业务网点应该保留依照相应区域的站点,停车设施建设的基础。为政府部门共同专业研究机构配建停车标准进行建筑的研究,开发标准。标准将开发住宅、交通枢纽、商业、办公、酒店、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和其他类型的建筑停车场配建标准,提交相关部门实施并监督实施。
2.2 多元化投资、加大停车场建设
多样化的想法以来扩大资金来源和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保障措施建设,停车场停车设施多元化政策,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并引导鼓励他们到停车场管理,并推进管理和实施先进的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停车场建设问题,每个部门应该协调,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不能改变停车场规划批准的性质,和规范的行为,停车费和收费标准,提高停车周转率,缓解部分地区的停车问题。
2.3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停车设施
(1)临时占道停车在缓解停车难的问题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乌鲁木齐全市总社会停车位共计29.33万个,其中配建停车场车位28.72万,独立公共停车场车位0.23万,路内停车场车位0.37万,分别占总社会停车位的98%、0.8%、1.2%。另据调查,夜间共有46万辆客车停放在中心城,由此得车均车位为0.64个/辆,连“一车一位”都尚未达到。但是,分析了面对城市交通条件,由于总量条件的缺乏,,道路宽度有限,基础设施比较旧,满通仍然困难,然后建车库,更加困难,只会增加强度的道路建设,重建和扩张,提高通行能力同时,修建停车场。后重建道路拓宽,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影响交通,开始逐渐在某些情况下,大型停车需求的中小街道单方面临时占道停车场,停车场道路施工方案由国务院公安交通管理与规划的部门,城市管理、市政、园林按照一定的原则。原则提供停车场建设符合要求的区域道路停车完全控制,承载力、交通和路况和车辆停车场需求,区别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的停车需求。临时出现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种长期有效的交通管理机制,也必将在缓解停车困难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2)人行道停车的利弊。人行道设置停车场无可争辩的事实,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城市里,也有许多市民争论,人行道,顾名思义是行人通过道路,如果用于停车,人车混行对行人的安全缺乏保护,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首先,充分利用道路规划,和道路两边的商业区规划,考虑道路商务区的建设,必须留出空间,或增加路面宽度配建停车场,严格区分路面标记和停车的位置。考虑停车场的位置,提高路面设计标准,满通的需求,其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监督管理的占道停车场,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有机结合,为动态交通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2.4 合理论证并尽快明确道路停车的功能定位
一般城市停车系统为主路停车和路外停车,两种方式是互补的,路外停车停车是必要的和适当的。在当前城市公共交通中仍然是在发展迅速,城市停车设施供应不足的前提下,设置合理的道路停车,在短时间内满足停车需求是必需的,但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满足短时停放需求,同时要通过限时停车提高车位周转率,提升道路使用效率。
3 结语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政府乃至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关注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场的建设,一个良好的静态交通管理环境,无疑将关系到我们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美好和谐的阜新交通环境将会展现在我们市民面前。
参考文献:
[1]李松.深圳咪表停车管理的研究与对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05).
篇9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道路建设工程也随之日益增多项目,项目的增多,使得工程质量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本文主要就我国目前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而对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加强质量管理。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也逐步提升,我国近些年来市政工程也逐步走向市场,随着市政工程市场的进步,竞争也越演越烈,较之以往相比,工程造价大大降低,但是城市化进程建设是一项与千万群众百姓息息相关的工程事业,是影响城市政府公共形象、关乎百姓生活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城市道路建设,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便捷程度。而目前,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施工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必须加强道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建立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形成一套道路建设质量管理的规范程序,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1.市政道路建设管理的内涵
市政道路建设与管理是一种建设工程的全面管理,它是指从道路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到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直至最终的施工监测、评估与实施阶段整个进程的全过程管理。整个道路建设主要涉及了工程的施工准备、施工材料采购、现场作业以及各种人员的调度等工作,而在这些工作进行的同时,工程要素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人员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和材料管理等,这些都是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若是按工程项目划分,市政道路建设包括事前控制管理、事中控制管理和事后控制管理,这也是根据一项道路建设工程的完成程度进行划分的。
针对市政道路建设的问题,其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确保道路建设项目能够按期完成,保证正常的城市运作;(2)保证整个道路建设的过程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以确保项目的正常运作;(3)保证道路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完成,这也是整个道路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整个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2.市政道路建设管理的现状
相对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市政工程项目具有如下特点:准备阶段时间短,开工一般比较急促,缺乏一定的周密性;施工场地比较窄,地下工程比较复杂,导致投资费用过高;市政建设工程往往会出现“只求进度、不求质量”的现象,导致其质量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其独有的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发展状况,市政道路建设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1)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意识过于薄弱。安全质量原本是一项道路工程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关系到群众的正常生命安全等,是不容有失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施工单位及监管单位为了眼前的或个人的利益而忽视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偷工减料现象此消彼长,难以控制。此外,由于市政工程的普遍特点,一般都是短期项目,因此其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2)市政道路建设程序不规范,质量管理严重不足。由于市政项目的特点,导致其存在“快、短、平”的特点,使得很多的单位不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进行,而是投机取巧,删减了很多环节,也就给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据统计,在某省市政部门的9项工程进行抽查,发现有一半左右的建设程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比如缺少用地许可证、施工图未经相关部门审核、质量监督程序遗漏等现象,建设程序规范化严重不足。
(3)市政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不合理。其实,造成市政建设工程程序不规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的市政监督部门工作不到位,存在放水的现象,对各种偷工减料以及删减规范程序的工程视而不见,导致市政工程质量问题泛滥。同时,腐败现象也是市政监理环节不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市政建设存在的难以控制的问题。
3.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针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1)强化市政工程质量意识,加强市政队伍的素质培训。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就必须从意识上着手,加强市政部门及施工单位的安全质量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宣传和灌输。此外,相关部门要定期举办素质培训活动,注重提高监督人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程质量意识的培训,为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完善道路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弥补市政工程自身的缺点。虽然,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部分原因是市政工程本身的特点造成的,但是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效率来不断完善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做到高质量准备,以提高自身的效率来弥补市政工程的缺点。否则,草率的前期准备必将影响工程的后期实施和质量管理问题。
(3)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理工作。监理部门的有效监督是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保证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加强监理工作的强度和力度,以保证工程监理的效果。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使其严格遵守监理工作的基本要领来实施,切忌偷工减料,认真为市政工程的质量问题把关;其次,要建立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同时形成一套管理评价办法,进一步强化市政各项工作的标准化。
4.总结
据上所述,市政工程项目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工程质量高,社会和群众所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因此市政工程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市政工程的迅速发展,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必将会进入一个法制化、标准化、系统性的轨道,各项先进的技术都将融入到其中。相关部门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透析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积极强化市政道路建设的安全质量意识,认真做好相关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以确保整个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使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得到整体的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政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市政工程建设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问题就是市政的质量控制问题。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具有复杂程度高、环境依赖性大、不确定因素等特点,一旦建设中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人民生活带来灾难。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道路施工质量监督和管理能力,维护政府和党的形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特点
市政道路建设兼具市政特色和建筑工程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市政道路建设属于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投资为公众使用的项目;其二,市政道路建设复杂程度高,交叉作业多。道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施工项目,其工程范围具有地形变化多和道路工程范围广的特点,一项市政道路建设往往是多工种相互配合,多项工程交叉进行,所以建设中施工技术和组织在管理上要求较高,工程质量的控制较难;其三,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的干扰因素较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地形、天气等都会影响项目进程。而且市政道路规模不同,建设时间长短不同,复杂程度也不同,材料、人员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道路施工,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干扰了市政道路施工进程以及施工中质量的控制。地质条件也是制约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因素,市政道路建设中地质条件复杂、场地流动性大是其一个显著特点。施工队伍和和机械要随着工程进度和工序而不断变化,施工地点也在不断移动。工序推进,施工现场情况也就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最容易存在一些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给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困难。
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路面的塌陷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较多,一般来讲,雨水井、排水干管以及检查井等都设在行车道上,如果井背宽度较小,那么就很难回填夯实,也很难检查压实度。如果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质量监管疏忽或者监控不严,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这些井盖与路面接缝出现坍塌,引发各种事故。
路基沉陷问题
市政道路施工中,有的路基需要填方处理后压实,一旦不能够压实,就会造成下沉问题。道路施工中沿线的桥涵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带,如果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有问题,就容易下沉。地基处理尤其是软土地的地基处理一定要做好,如果填方土壤的含水量大,不能够压实,也容易造成路基沉降。
市政道路容易产生纵向裂缝
如果路基处理不够科学,就容易产生纵向裂缝。路基沉降和纵向裂缝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面临的两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路人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会直接影响到车速,从长远看,还会影响到车辆的使用寿命。这些问题的维护难度大,而且修养费用高。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1、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材料因素控制
在市政道路开工之前,施工材料控制尤为重要,做好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也就为整个施工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首先要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保证其所生产的产品合格。进行市场调研,将所使用的材料分类统计市场报价。其二,制定材料采购时间表。其三,调查材料供应商的实力,合理安排材料进场的数量和顺序。如果施工地点狭小,无法存储大量的施工材料,那么要保证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还要不耽误工期,及时供货。这些都需要进行考核,然后确定合适的供应商。
其次,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其一,对材料的出厂身份进行检查,审核材料的真实可靠性,检验产品的生产编号、合格报告以及出货单等文件。其二,对材料进行物理检查,检查材料的尺寸、外表、强度、韧度、弯度等。其三,借助实验设备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全面掌握材料的特性。
做好市政道路施工人员因素的控制
人是工程质量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政道路建设中首先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其一,就是要选择优秀的项目经理,根据市政道路的需要,选择那些领导才能突出、实践经验丰富、政治素养高、时间观念强的经理。其二,选择优秀的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质量规划、质量检查、施工组织、目标管理以及技术指导等能力。同时还要树立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的法制观念,间接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在选择技术人员时,要保证技术责任人的资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持证作业。其三,认真审查认定下级分包单位,根据各部分特点,将工程转包给专业的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其四,做好质量教育工作,使各级项目参与人员都能够明确职责和义务,对各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和专业技术教育培训。
市政道路施工中要选择合理的建设方法
首先,施工中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机构,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水平。良好的组织机构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保证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提升组织效率,完成管理任务。做好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编制,落实质量体系各个要素情况,并且进行有效分解,编制质量保证手册作为质量体系文件的核心。建立健全各项配套管理制度,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落实。
其次,市政道路施工要做好技术准备。图纸的审查环节:其一,一定要确保图纸齐全、完整,而且符合国家性标准,保证施工图纸与说明书的一致性;其二,保证相关结构图和建筑图清晰无误,保证技术要求清晰明确;其三,按照先后关系和顺序配套投产,施工人员要熟悉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设备齐全;其四,一定要从施工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做好基础设计方案;其五,明确工程建筑结构特点,审查现有技术和管理是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关于原始材料的调查分析:包括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以及施工现场的地形、建筑物等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这些材料是编制建设项目现场计划的重要依据。在经济技术条件方面,应该对该地点的交通、资源、水电、设备等各方面进行调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环境控制
我们知道,环境因素对于施工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大。包括施工地点周围的地质情况、人车流量、噪音、气候等因素,特别是暴雨、大风、温度、严寒等天气因素都会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市政道路建设中,如果一个环节因素出了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所以应该根据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针对所在地点的气候条件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选择相应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依据国际环境质量标准,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环境,制定环境规划,加强环保意识和培训,明确职责,加强监督和检测,防止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抓好各项工序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中,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就必须健全质量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层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工程质量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该拆除拆除,该返工返工,如果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重大问题,可以责令停工,直到各项指标达到标准时在申请复工。建立中心实验室制度,随时抽检,强化道路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抓好监理工作,全面提高质量意识。
市政道路施工中,一定要抓好各项工序的管理,把施工管理放在重点地位上。开工前,要有专门的技术负责人到现场开展中指导工作,详细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以及规范标准等,保证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施工中,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盯岗,强化现场管理,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中还应该注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施工人员严格服从技术负责人的指导,做好各项施工工作。
结语
质量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目标计划,规范管理程序,在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加以重视,确保市政道路的适用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等。
参考文献:
[1]张宏亮.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广场,2010,(2):156-157.
[2]李东亮.浅谈工程监理对项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交通标准化,2008,(9):133-135.
[3]孙长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J].工程科技,2009,(3):295.
[4]孟凡青.王昕.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管理与控制[J].煤矿现代化,2010,(4):128-129.
[5]王琪.基于成组技术的项目过程质量控制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