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学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药学微生物学;项目式学习;科研项目;实验;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是药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与药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微生物作为药物的主要来源,其在新抗生素、生物酶、氨基酸等的发现和生产、生物工程制药的发酵以及药物的质量控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微生物学具有高度理论化、技能化以及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为微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制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因此,微生物学课程在药学各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3]。微生物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受到了学校的特别重视。传统的药学微生物学实验所设计的各个实验相对独立、连贯性不强,学生缺乏从整体上把握运用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卓越工程师”班(药剂学、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制药行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我校“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5月1日之后会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生产实践,而微生物学课程就是开设在该学期,因此实验课面临着时间短、任务重,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开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鉴于此,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4-12],在“卓越工程师”班(药剂学、制药工程专业)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project-basedlearning,PBL),建立了一套将微生物基本技能训练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药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新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所开设的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内容成熟、条件具备,形成一套能完成体系化训练学生药学微生物技能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兴趣,达到教学效果。对我校PBL教学模式在药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应用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1项目式教学法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
1.1教学内容整合
药学微生物学实验主要包括:微生物基础实验和药学相关实验。开设的实验大都是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主要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学观察及染色、计数,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的方法,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抗生素效价测定等,虽然内容充足,但连贯性差,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运用实验技能技巧的概念及认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开设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实验的连贯性,设计“产抗菌物质芽孢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测定”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通过这个完整的项目,将药学微生物实验从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分离鉴定、细菌计数及诱变以及抗菌活性测定等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便学生能够掌握传统实验中不同实验的知识和技能。本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共设置了如表1所示的4个实验,学生系统学习了培养基配置,从自然样品中分离细菌、菌株纯化、细菌染色、显微镜使用、细菌鉴定、菌株保藏和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等,达到掌握实验技能的目的。
1.2教学模式改革
采取在开课前将实验内容及目标到e-class教学平台上,让学生了解有哪些实验内容并预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教学平台预先了解各个实验的目的、任务及知识点以及该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设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找出该实验相关的实验方法,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形成不同的小组(建议8人一组),以小组形式设计实验方案,最后经全班讨论形成统一方案。在实验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和答疑作用,实验完全由学生自己准备,完成小组讨论设计的内容,并把实验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由于“卓越工程师”班该学期的特殊性,整个实验流程为3个月,正常班级建议实验周期为完整的一学期。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与传统微生物学实验相比,其涵盖知识面较广,涉及的实验内容及知识点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仅不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对抗菌活性的影响实验就包括菌种的培养、不同营养物质、不同温度、不同转速对抗菌物质产量的影响以及抗菌物质体外抑菌实验等内容。充足的时间是该项目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教学实验中心专门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参与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的学生根据自身课程情况,相互协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实验进度灵活安排实验。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及实验的正常运行,如每个实验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实验仪器及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负责制等,实验结束后要保证实验室的整洁,确保开放实验室制度能够顺利运行。
1.3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及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所需药品、实验器材以及详细的操作步骤,之后与项目负责老师进行实验方案可行性的探讨,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则严格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开展实验。学生前期未接触过微生物学实验,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除通过在线课程观看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了解微生物相关实验技能之外,在进行实验前,带课老师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详细讲解与示教。在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建议8人一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实验,组内分工合作如(对样品的稀释,全组共用一套即可);组间合作如(培养基条件优化,每组进行不同的影响因素测定)。而基本技能如分离纯化、细菌染色是人人参与。学生进行实验,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在科研记录本上进行详细记录,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教师进行讨论,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将问题尽快解决。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对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最后按照校报论文的格式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文,并做好PPT进行汇报。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的考核采用实验报告、操作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实验报告占70%,操作部分占20%,书面考试占10%。实验报告占比包括过程性考核(如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是否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实验做完是否整理实验台等),实验报告按照学校学报论文格式进行撰写,而不是简单的对每个实验结果的记录;操作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最基本的一些微生物操作技能,是否有无菌概念、显微镜如何使用、细菌染色、培养基配制和细菌接种等,学生随机抽取考察内容进行操作考核;书面考试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通过参与该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后,能否结合所学知识,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些简单的微生物学相关的实验设计。
2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教学效果
2.1提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开设该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他们能经常接触到微生物基本实验,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基本技能,100%的学生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细菌染色、培养基配制和细菌的分离培养等微生物基本技能,同时还掌握了药学微生物的知识,如药物的体外抗菌实验等;实验书面笔试主要是考核实验要点和实验设计,传统模式下正确率一般在40%,经过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以后,正确率提高到96.7%。
2.2药学专业文献检索、资料阅读分析
本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是带有科研性质的实验,完全是学生自主进行。学生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计划、自主实施实验内容。参与的学生根据实验内容首先通过查阅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Elsevier,SpringerLink,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找出相关的文献,再进行文献阅读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文献查阅、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阅读相关文献后,小组讨论,设计并提出实验方案,与项目负责教师探讨项目的可行性,最终确定实验方案,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文献阅读与科研设计能力。
2.3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
该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不是简单的将几个微生物学基本技能实验进行整合,它是一个连续性的科研型实验,综合多个知识点,并涉及多种仪器的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学会仪器的使用;还有一些实验原理,如紫外诱变或者紫外杀菌原理,为什么紫外线对芽孢菌没有作用,让学生了解紫外线只作用于进行DNA复制的营养体,使得细菌染色体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阻断细菌繁殖,而不能作用于芽孢这种细菌休眠体;PCR对基因扩增的原理,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展开思考才能获得结果,并指导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参与实验,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对传统教学的机械式灌输要牢固。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根据学校教务处反馈,开设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的班级的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的比例由原来的20%左右提升到86%,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明显增加,近3年该专业学生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6项,省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2项,校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6项;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和“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各1项。另外该专业的考研比例也有所增加,2019年,药物制剂“卓越工程师”班32名同学,除4名同学就业和10名同学保研以外,其他的同学分别考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华西药学院以及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
2.4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本项目式教学综合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通力合作,不是某一个学生单独进行操作完成的。从文献查阅开始,就需要大家配合,分工合作,查阅不同实验的原理及步骤,而后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团队合作,如最简单的培养基配置和分装,有人做不同培养基成分的称量,有人溶解培养基成分并调节pH值,根据物理性状不同,又要加不同浓度的琼脂,而后分装灭菌。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发挥,分工合作,最终使得实验得以成功,这种自我参与后获得的成功喜悦会增加对实验的记忆性。
3总结
篇2
关键词: 微生物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学科,它包含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丰富多样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涉及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的描述与讲解及复杂细致的实验操作技术。传统微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以黑板式讲授为单一模式,课本图片资料较少,并且大多数图片为黑白图片,且图片模糊,质量较差,造成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虽然教师有时利用挂图和幻灯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直观性,但教师操作不方便,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幻灯片变模糊,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微生物的课堂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弊病,且已应用到我们的微生物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1],[2]。然而,目前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过多滥用、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这样的授课方式没有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有时还降低了教学效果。当前,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即实现真正意义上现代教育技术与微生物教学的整合,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的关键。笔者在此分析当前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适时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的课堂教学中。
一、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多数以课本为基础,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来进行讲解。但是,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情况下肉眼看不到的低等生物,所以,导致传统的微生物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教师讲解抽象,重点难点难以突出;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例如在讲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时,由于微生物形态微小,肉眼看不到,学生对其没有一个整体形态方面的观念,常会感到抽象、复杂、难以理解。教师在上课时,所能利用的教具也只有黑板和课本。教师板书画图受到时间、绘图水平等许多因素的限制;课本上的图片也存在图像模糊、无立体感和动态感等缺陷。这对于学生掌握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特征和繁殖方式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板书画图需要时间较长,教师往往只能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总结重点难点,而学生因听课时间长,大脑相当疲惫,对教师总结的内容不能很好吸收,势必造成学生重点难点不清楚,学习效率低,教师的教学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有时也利用幻灯片、挂图等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它们操作起来较麻烦,既浪费时间,又缺乏真实感,且时间久了,图像变得模糊。这些辅助教学的上述特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趣,学习兴趣不搞,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时间长,而且现在各高校大多数课程课时进行压缩,微生物学内容多,板书画图消耗时间长,所以,很明显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微生物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像于一体,形式多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3]。我们可以把多媒体的优点应用到微生物的教学中去。以微生物形态结构为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备、显微镜等设备,扫描到微生物的真实照片,把它们放入我们所制作的教学课件中,这样就可以真实、生动直观地展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给学生强烈的感官效果,使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以便于增强记忆。再如,在细菌的遗传变异这一章中,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采用多媒体动画画面,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是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的精彩体现。
2.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微生物学内容繁多,教师在传统教学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板书和画图,使得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师的课堂教学仅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很少涉及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画图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查阅较多本学科相关知识,举更多的例子,深入浅出,突出教学重点,讲透教学难点,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教学信息容量大大增加;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微生物学发展的最新展示,如微生物制药、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疫苗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既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多媒体教学中,通过教师生动地讲解加上图像、动画等合理的运用,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在讲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就可通过播放大量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处理厂的真实图片,介绍环境污染以及微生物在污染处理中的作用。尽管微生物在污染物处理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如筛选的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菌株容易变异,失去对污染物处理的能力怎么办;污水处理后,大量的微生物随处理好的水进入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有无影响?这样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留给学生去深入钻研的余地。
三、多媒体课件应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微生物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完善。
1.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多媒体课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始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在合理使用多媒体同时,教师要吸引学生,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微生物多媒体课件仅是教学辅助软件,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替代微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只能作为微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和手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很难预计的,但多媒体微生物课件是教师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的软件,不可能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千变万化。所以,在微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因此教师要避免过分依赖课件,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否则,教师就会沦为电脑的操作者和解说员[4]。
2.课件制作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目前,微生物课件制作最常用的软件是PowerPoint,再辅以必要的图片和动画。制作幻灯片应做到内容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不过多地堆积文字材料。过多的文字,易使学生无法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更谈不上思考问题,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幻灯片色彩不能太复杂,动画、声响、切换等不能太频繁,以免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微生物多媒体课件应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微生物多媒体教学极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讲解速度、放映速度较快,内容较多,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思想紧张状态,缺乏师生交流,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思考理解,最终导致学生重点把握不住,难点理解不透。我认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汲取传统教学的优点。传统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师利用黑板板书和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学生相呼应。我们在微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重点、难点,配合黑板书写,并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4.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我们在微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时机。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时机,使用精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课本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为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例如模拟实验操作、模拟微生物运动、微生物形态结构等。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还会有广泛学习、探索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兴趣,提高学习认知的能力和思考创新的能力。
我们微生物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并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微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妹.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文教资料,2006,(22):82-83.
[2]姜艳玲.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4,(4):20-21.
篇3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354-03
Application of Non- paper Tests in Microbiology’s Teaching
LI Qin, DU Lin
(METC,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n-paper Tests" system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we also de? scribed the application of non- paper tests in microbiology’s teaching.
Key words:non-paper tests system; teaching;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高校校园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纸和笔为主的传统的考试形式在现代实际教学中显现出制作环节多、保密性差等缺陷。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系统,因其具有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随机性、及时性、方便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优势。
1无纸化考试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卷面答题考试方式,无纸化网络考试具有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充分体现考试的安全性、公正性、准确性
传统考试模式中试卷在制作及保管中涉及环节较多,相应地,考试内容安全性就有所降低。而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模式其参与的人相对较少,系统也有自动组卷功能,可以有很好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此,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可得到保障;同时,考生提交考试答案后,系统自动会根据教师设定的正确答案评分,从而减少了错判和漏判的发生,更体现了公正性与准确性。
1.2充分体现考试的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
在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中,题库和答案已保存到专用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要从题库中调用,避免了以往制卷、印刷、分发试卷等众多环节,考务工作得以简化。由于减少了纸质化环节,可节省打印、制版和印刷等费用,同时还节省了纸张。考试完成后系统自动批改,可节省阅卷人的时间。考试完成后考生可即时查询相关题型考试成绩。同时,无纸化考试系统还可快速分析该考生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及时统计出及格率、优秀率等情况,以便老师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章节,可以相应做出补习等措施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计划中应掌握的知识。从而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一目了然。
无纸化考试系统不但应用于考试时,在平时学习过程也可应用,如学习完一章课程内容,老师便可以就本章知识内容形成一些课后习题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1.3充分体现考试的灵活性、随机性、全面性
传统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将考试题目出好后再行印刷在纸上,考试内容是固定的,每个考生面对的题目都是相同的,尽管教师在出题时会尽量考虑到重要知识点,但一份试卷不可能全部包括整本书的重要知识点。而考试系统则可以通过自动组卷来形成考卷,这样就可以让考生所考的试卷不同,这可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避免了考试作弊等情况的发生。
2《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介绍
目前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类型较多,根据硬件、网络、应用要求等情况我们选择建立适合自己的考试系统即《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现对该考试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2.1建立《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基本流程
2.2《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结构特点
该无纸化考试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程序,管理端可以添加题库,按需要可选择手动和自动组卷等方式,手动方式管理员可以从题库中抽取适合考生的题目,自动组卷方式则随机抽取试题;本系统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填空题等题型,该系统题库试题可以按难易程度分类,在考试结束后可以自动统计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得分,并给出正确答案,简答题提交到管理端由老师打分后统计出总分;管理端可以修改、删除题库中的试题。
2.3《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该无纸化考试系统分为三大模块:用户注册模块、考试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是进行题目的添加、存储和删除,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考试模块是客户端学生或教师通过自己的姓名和学号登陆系统,进入界面时由系统按照出题教师预先设置好的试卷结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适合的题目。
2.4《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操作介绍
本考试系统可以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在教师机或者专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的服务器端,在学生机上安装客户端,考试时通过局域网将二者联系起来,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个人信息后,服务器端收到信息核查无误后,考生则可以开始考试,同时开始计时,考试结束时将考生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另外一种方式是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都安装在服务器或教师控制机上,将客户端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并给出适当的访问权限,学生机通过“网上邻居”来访问服务器(教师机)端的共享资源来调取考试题目,答题结果可保存在服务器(教师机)端,也可以在交卷时直接在学生机端显示考试成绩。以下就共享操作方式做简单介绍:
(1)下载测试系统压缩文件,并解压。
(2)双击Exam.exe,进入测试系统客户端,点击登录,在“网上邻居”上选择相应题库。
(3)出现登录信息,要求输入学生姓名、学号,选择新的测试按钮,则可进入测试界面(如图1所示)
(4)进入测试界面,则选择开始答题,进入正式答题,开始倒记时间。在测试时可以自由选择题目类型及题目,做完试题后,便可交卷,若考试时间已结束考生还未交卷,则系统会自动交卷。(如图2所示)
(5)在交卷后点击成绩统计即可查询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得分情况。(如图3所示)
2.4《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应用情况
在微生物学的这门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如需学生理解、识记、应用等要求的知识点,需要识记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在每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我们便把各章相应的知识点,设计成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的试卷,然后存储在服务器上,学生可以在用到校园网的地方,用我们服务器上指定路径的数据源来进行自我测试,测试完后马上知道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对还未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学习,这样逐章的学习,形成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掌握的知识也扎实,增加学习的效果。在期末时,我们选了一间网络机房作为考试场地,设计成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的试卷,为了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综合掌握的情况,我们选择了自动组卷方式,考试结束后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的分数在学生考试完后就自动显示出来,同时也把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信息反馈给他们,简答题则由我们批改完后才和主观题型的分数相累计这样才能得出各个学生的期末成绩。
3推广无纸化考试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深入及校园网络的普遍应用,考试形态也逐步向自动化迈进。结合《微生物学考试系统》的应用情况,无纸化考试日益显示其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随机性、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考试这一环节中节约了大量时间,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无纸化考试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个新的教育和学习观念。教师可围绕教学大纲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也可以书本同电脑相结合,从以前被动学习而发展为主动学习。把教学和学习变成一件有趣而轻松的事。
4结束语
无纸化考试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考试的灵活性、公正性、公平性、及时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能力的提高,无纸化考试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无纸化考试有很多优点,但是,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如:主观题无法进行阅卷、受环境限制、影响因素较多等方面缺陷不容我们忽视,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笔试,所以当前作为考试手段还要两种考试方式加以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洋,史鑫.浅议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 2008(34):30.
[2]程道光.推广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11):217.
篇4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视听教学;教学手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72-02
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和微生物学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然而,传统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往往对学生的吸引力低,大大降低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本身在相关业务水平上的参差不齐,也影响到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毕业专题阶段表现出来的不足,制作了一套供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时使用的视频教学系统,这不仅提高了环境微生物学课程课堂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还相应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本文就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有关视听教学系统地建立及应用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环境微生物学教学现状与不足
在传统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对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器材、试剂、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然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接下来由学生独立操作,最后撰写出实验报告。当然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采用了幻灯片、挂图等辅助实验教学方法,但仅仅是教师简单的讲解以及一次性的演示示教很难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重复相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例如,在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包括无菌操作技术、显微镜操作技术、微生物染色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等,对于初次接触有关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其很难通过简单地观看指导教师的演示就能掌握整个技术的关键并进行很好的重复及得到比较好的实验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听完指导教师讲解并观看完示教后仍会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二、环境微生物学视听教学的内容以及解决的问题
1.环境微生物学视听教学的内容。环境微生物学作为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我校结合药学特色,在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中,除保留原微生物学实验中经典内容外,对部分实验内容作了调整,以综合性实验贯穿始终;考虑到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作用,在实验中也设计了“应用PCR技术监测污染水体大肠杆菌”的实验内容。针对以上我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在具体制作视频中发现不能完整的对某个实验项目从头到尾制作出一个完整的视频,这样我们采用分别录制实验技术和在具体实验中重新整合的方法来进行视频内容的制作。目前,根据我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所涉及到的实验项目和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制作出的有关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视频内容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菌体检查技术包括采用悬滴法和压滴法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采用单染色、革兰染色、芽孢染色等观察细菌的形态与特殊结构;第二部分是各种培养基的制备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基、高氏固体培养基、单糖发酵液体培养基等的制备等;第三部分是平板及试管斜面的制备;第四部分是细菌的接种方法,包括斜面接种法、试管或摇瓶的液体接种法、穿刺接种法、划线分离法等;第五部分是菌体总数的测定技术包括平板活菌计数、显微镜直接计数以及多管发酵法计数等;第六部分是PCR技术包括模板的制备、PCR仪的操作、核酸电泳等内容。
2.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视频制作的特色。我校通过将视频引入实验教学,使学生对不清楚的实验操作可随时点开视频观看。因此,在学生进行某些技术具体操作之前,由于已通过反复多次观看视频内容充分了解了相关操作技术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对自己从未做过的实验操作也会充满信心,对可能的结果也有了预测,这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充满期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制作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视频过程中,我们针对操作者的操作过程经过了反复地探讨与规范,对部分重点与难点操作进行了动作分解,所有这些都更有利于学生观察,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技术,同时青年教师在观看视频时也会注意到在具体的实验讲解中应重点强调的内容,这也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3.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视频制作解决的问题及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说,我们制作的相关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视频不仅帮助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还可解决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青年教师上课经验不足、实验操作技术不规范等问题。也是对青年教师实验操作水平的一个提高。当然在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恰当地使用视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视频教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指导教师不能因为采用了视频教学,就成了电影播放者,而学生就变成了电影观众。实践证明,指导教师亲自的演示操作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视频演示与指导教师的实际演示两者有机结合,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实验热情,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视频的效果评价
环境微生物学视听教学手段的运用已历经3年的教学实践,分别在2009级,2010级,2011级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课和实验教学中运行,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反映非常好,普遍认为通过视频的观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日后进一步做毕业论文和实践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将教学手段改革方法推广到全校18个药学相关专业近50个班级的教学环节中。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合理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视听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必然要对教师在教学中担当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要经常根据课堂运行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福春,许礼发.多媒体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13,(73):166-167.
[2]蔡苏兰,梁丽莉,徐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魅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495:47.
[3]胡永林,良飞,朱杰华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制作应用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下):4055-4056.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辽教发[2012]130号3-4。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8-02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在实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科学对接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都和微生物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由于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内容抽象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难理解与记忆。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侧重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学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合理的应用在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中,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即为具体应用与体会。
1 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应用
1.1 案例设计
首先,应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应该寻找具有代表性、可讨论性以及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并且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便于问题的提出与讨论。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再充分结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巩固所学知识,能够对其灵活运用,并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依据案例选取合适的问题,应该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关键知识与较难理解的知识,对此提出问题[1],例如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肝炎病毒的基本结构、抗原组成、致病特点、临床检测方法等。从而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以期解决问题。
1.2 课堂总结
首先,设定案例与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阐述以后,应该将案例合理的加入到各论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借助自身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巩固其所学知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其它知识的兴趣。在各论的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再提出一些和此案例有关的问题,之后给予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听课的同时对问题给予深入思考;其次,讨论与总结问题。教师在完成讲解后,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首先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回答,其他学生可对此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之后教师给予总结。最后梳理本节课所讲解的具体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对此病原体的基本特点给予总结分析,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其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起点,围绕案例展开教学,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为归宿,经过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服务临床的使命感
通过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立克次体”时,可以先介绍立克次体是由美国著名的病理学专家立克次在1909年对落基山斑疹热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次年,立克次因感染斑疹伤寒而为科学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1934年,中国著名科学研究人员谢少文首次运用鸡胚成功培养出立克次体,从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学生感动于诸位科学家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伟大事迹,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
2.2 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充分结合目前疾病流行的现状,有效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医学人才。例如在讲解艾滋病毒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当前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基础上,列举典型的艾滋病例,详细的介绍感染方式、实验室防治与临床症状等知识,从而借助一个案例,就可充分传授艾滋病毒的防治、生物学性状等知识,同时实现了临床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有效缩短临床以及理论彼此间的距离,为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与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2.3 拓宽学生知识面
案例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涉猎到其它医学相关科目,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等学科。如讲授“结核分枝杆菌”一章中,提供给学生一患者体征、病史、检测结果、治疗药物史等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了解了结核杆菌的基本知识,还了解到了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将各个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拓了学生视野,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2.4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高效开展案例教学,教师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本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课堂引导以及组织能力,并要了解其它相关医学知识,如此才能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临床病例,科学完成案例的编写以及设计。案例选择也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以保证选取案例更具有前沿性和启迪性,能够反映出教学的新知识、新动向。在应用案例时,教师必须要反复的分析案例内容与相关的问题,随时解决授课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所有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要不断的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 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缺陷与对策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虽然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多优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3.1 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挑战
为了获得深厚的临床知识,教师不但要认真的备课,要掌握丰富的资料信息,同时还必须要进行临床实践,但是大部分基础课的教师都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难以充分把握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系统的点评,这些都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2 学生面对的困难
由于学生还没有进行过临床实践,缺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识,所以难以理解案例中涉及的一些体征以及症状等问题,同时也难以理解这些内容和本课程的关联,无法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这要求教师应及时的鼓励学生不畏艰险,战胜困难;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有关信息进行查看,从而更快的找到所需信息,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且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采用辩证的思维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
3.3 课时限制
由于教师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案例中包含的临床知识,同时也必须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堂的总结以及讨论,所以就会导致教学课时出现紧张的状况。为此可以采取提前将案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的对有关知识进行预习与讨论,从而减少课堂占用时间[3];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精心备课,有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不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能力,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结合教学现状,寻找有效措施合理的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双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佩,卢颖,吴学敏.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1(8):22-23.
篇6
关键词 微博 云盘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icroblogging and cloud disk is the most popular network tools Based Independent Schoo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encountered in teaching, to build a "micro-blog + cloud disk" assisted teaching platform;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advantages, such as ease of use, ease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crease student interest, in favor of innovative learning, conducive to teaching and research, etc.; Meanwhile,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platform u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 The auxiliary platform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medical microbiology learning, has a promoting ro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microblogging; cloud disk; medic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当今社会中,随着现代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近来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平台和以云盘为代表的网络存储工具更是在学生群体广为流行。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云盘是一种采用互联网云技术的网络存储工具,它通过互联网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的储存、读取、下载等服务,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有百度云盘和360云盘(本文以百度云盘为例)。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意在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实验为主,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缺乏资料预习,学生手中的实验指导教材文字部分往往枯燥无味,课堂上只能机械性模仿,往往很难充分理解所做的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将微博和云盘两种新兴的互联网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微博+云盘”网络辅助平台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现阶段独立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类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桥梁。这门课程具有知识量大且内容繁杂的特点,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实验课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和综合素质型人才,①各学院在大量增设课程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各课程总学时的减少。而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多,学时数有限。医学微生物学内容繁杂,知识琐碎,每次实验课需要学习两到三个新的实验内容,且各实验相对独立。有限的学时使教师不能拓展背景知识和学科前沿,只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同时在课堂上完全掌握相关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由于近年来的大量扩招,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②尤其是对医学院校来说,招生文理兼收,文科生的理科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给教和学都带来困难,进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课堂秩序不够理想。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有手机,而实验课多用PPT来辅助教学,很多学生在课堂经常用手机对PPT内容进行拍照,影响课堂秩序且拍照行为本身就造成了对学生课堂知识理解的干扰及思想上的放松。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提前预习,所以对操作内容比较生疏,影响实验顺利进行。
(4)师生间课后缺乏交流途径,在课堂上,由于学时限制,师生间交流有限;而且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课下又缺乏合适的交流途径,学生仍会有些问题未解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5)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考核不够全面。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③目前实验课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报告、出勤情况以及实验考试三个方面,但实验报告方面,通常很多学生不认真书写,相互抄袭,无法客观反映实验掌握状况,实验考试虽然能反映部分学习效果,但是无法反映学生实验操作情况,所以目前的考核方法还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微博+云盘”网络辅助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1 “微博+云盘”网络辅助平台的构建
教师可自主申请新的微博账号,如名称为“三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同时申请百度云盘账号,下载百度云盘客户端并登录,在百度云盘主界面建立名称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文件夹,用于本学期课件的存放与下载。④
2.2 “微博+云盘”网络辅助平台的应用
微博是该辅助平台的核心,作为师生之间的联系通道跟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网络沟通。云盘主要是作为知识库储存一些图片、视频、相关文献等扩展资料和资源,以及教师所使用的课件,以提供给学生下载,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该辅助平台主要分课前预习、课堂运用、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进行辅助教学。在首次上课时,将微博名称公布并要求学生添加关注。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实验课题目以及学习目标在微博上,并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上传至云盘,并在云盘中创建分享链接并于微博。课堂运用阶段,在上课前将课件上传至云盘,并创建链接,于微博以及添加在课件上,并且可以利用目前最流行的二维码技术,将链接制成二维码添加在课件上,供学生用手机扫码下载。课后复习讨论阶段,教师针对实验课内容2~3个微博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并在微博中进行评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程可以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整个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帮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实验内容,将重点内容通过微博出来供学生复习。
2.3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实践环节,课程内容包含很多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根据教学大纲,实验课占医学微生物学的30%,也就是3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分,包括日常考勤情况、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考试成绩占10分。实验课考核偏重于平时表现,而实验报告抄写严重,因此单纯根据实验报告书写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利用该平台可以将学生在微博上的活跃度作为平时成绩的指标之一,使考核更加科学化,同时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
3 “微博+云盘”网络辅助平台特点与优势
(1)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微博和云盘都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电脑的数码产品登录微博和浏览信息,同时可以利用云盘下载课件、教学资源等,及时预习和复习课程内容。
(2)便于师生互动交流。通常情况下,师生的交流仅局限于课堂上,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主动与教师交流,大多数学生交流较少。而通过微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各自的疑问,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答疑。
(3)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兴趣。在云盘中添加视频、图片、相关文献等拓展性教学资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有利于开展创新型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组织创新型教学的开展,比如可以经常开展PBL教学、发起案例或病例讨论。利用微博我们可以更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开拓教学模式,通过讨论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这就解决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统的创新型教学占用时间过多,不利于大量开展的弊端。
(5)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运用微博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随时记录教师本人的教学想法,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还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微博+云盘”网络辅助平台应用于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在微博平台上,由于每条微博字数少、信息量小,所以信息零散、缺乏系统性,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路不清晰,不易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教师定期将微博中零散的信息总结成完整的、成体系的要点输入到电子文档中,并上传至云盘,以备学生定期查看梳理。(2)在使用微博、云盘以及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由于在网页中有很多的其他新闻、信息,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该平台只能作为辅助平台,辅助学生学习。(3) 由于学生经济能力的不同,在平台运行过程中,部分学生手中的数码产品可能不具所需功能,这就给该平台的应用造成了麻烦。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兴趣小组。
5 结语
作为新兴的网络工具,微博和云盘渐渐被应用在各个领域。本文探讨了搭建“微博+云盘”辅助平台的方法,并借助目前最流行的二维码让学生更便捷地分享云盘中的教学资源。该平台可以辅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该平台还能促进创新型教学的开展,并可以应用于其他医学课程。笔者认为将来会有更多网络工具的开发能为教学提供更多丰富生动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与时代潮流同步,将新型工具为教学所用,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注释
① 潘子强,李梅,李琳等.独立学院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3.23:33-329.
② 袁伊,王植芳,何诗静等.微博客在独立学院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3:138-139.
③ 范立梅.独立学院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52-153.
篇7
[关键词] 行动导向;能力递进;教学设计;农业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74-03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行动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已经较为普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课程开发[1],其实,就是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农业微生物》是农业类和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间接对应职业岗位工作有食用菌工、苗木生产工、农产品质检员、植保员等。该课程所对应的专业岗位都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熟练的无菌技术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并能鉴别常见微生物种类,以及能够组织和按照试验规程开展试验或生产等工作的职业能力。以前按“需”培养学生以及让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框架”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即培养的学生不仅会应用职业专业知识,还能够运用跨专业知识并且独立面对和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近年来,笔者对高职《农业微生物》课程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1 《农业微生物》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是依据实际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的需求来设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即无菌技术-纯培养技术-识别与初步鉴别等,分别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共同载体,实施项目教学,制定4个工作任务。
课程采用“综合能力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初步训练”四级的能力递进培养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分别基于真实性的工作任务即制定整体的工作目标(构建整体思维框架)和工作任务(实验预期和设计能力训练)、部分工作环节(项目分解与实施,分解为若干的单项技能训练)、完整的工作过程(小的综合项目,综合能力训练)、生产过程(1~2项工作任务,职业技能初步训练)。例如:“工”的设计:以一个完整的企业微生物纯培养生产过程为工、学、教的共同载体,学生参与整体工作目标的制定,带着任务、按照生产流程完成整体目标。生产过程 是相互关联的,递进的,学生必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0
环节,熟练掌握单项技能(某一个生产流程)外,必须考虑前后生产流程间的逻辑关系;直到完成小型综合性项目,初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初步职业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的设计: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制定4个独立的学习任务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以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任务以及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作为最终考核目标。
课程开发别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2]。例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前设立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进一步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中也从作业单的完成、任务单等书面资料及教师指导、示范和讲授,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全部教学过程,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2 《农业微生物》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内容
2.1 课程目标
《农业微生物》课程内容可对应于食用菌、植物组织培养、疫苗、微生物发酵、植物保护等各生产职业岗位,这些岗位有一共同的要求,即能够熟练从事微生物基本试验技术、准确辨识常见微生物类别,以及明确微生物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能够初步独立开展相关农业科学实验等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多维体)等。因此,开展课前岗位调研,确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并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需考虑对应专业和相关职业岗位需求选定教学内容[3,4]。
2.2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
按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组织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5]。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形成内在规律设计组织[6],以工作过程程序化教学内容,具体分解为4个学习任务单元。
1)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具体以“大肠杆菌的纯培养技术”为学习任务载体,旨在建立整体工作框架,即微生物试验准备工作至完成微生物纯培养的全部工作过程。重点学习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以单项技能(配制培养基、消毒、灭菌、无菌移接、培养与观察、油镜的使用、革兰氏染色、观察识别常见细菌种类等)训练为主,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一边做一边学习,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微生物的深层培养技术。具体以“某食用菌或药用真菌的深层培养技术”为学习任务载体。主要针对目前发酵工艺、生物技术以及食品检验等岗位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是对微生物纯培养(真菌的培养)的基本实验技能开展的进一步训练和巩固,即在前一个学习任务中教师示范和指导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生尝试着自己独立操作,从而强化和熟练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技能。在这项任务中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完成工作计划,并学习相关文献的利用,学会初步评价和预期试验结果。
3)微生物分离技术与计数。具体以“某生境土壤微生物的分离技术与计数”为学习任务载体。该学习任务是对微生物知识和相关试验技能的整体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制定工作计划、进行试验准备、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统计结果。全部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操作练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来完成,教师只参与讨论答疑及考核技能关键点等的工作。通过学生完成一个真实性完整工作任务的训练,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微生物基本试验技能全面熟练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了行动导向学习的全过程。
4)常见植物病害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当地农作物生产主要病害诊断为学习任务载体,为后续课程的衔接而设置。拟在对微生物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再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背景和职业岗位等真实情境渗透于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生产任务,对常见病害症状进行初步的识别,并通过运用微生物基本试验技术,对病原物进行初步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进行熟练操作,同时也对常见微生物种类进一步辨识进行训练,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可明显的看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对课程相关内容关注度高、非常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乐于思考,并且能够初步运用微生物知识和技能独立开展实践工作。
3 能力递进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尝试,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做中学”、“学做一体”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农业微生物》已经建设成为基于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围绕典型学习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中,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大致分为几个层面。
3.1 以探究活动的设计进入课程
在课程入门的内容中,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微生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然后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进入自主学习;每个同学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实施,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产生的效果即是学生参与实践,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学生会专注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而对下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所思考。
3.2 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即实现支架式教学
进入学生想做,不知怎么做时的阶段,提出“如何培养微生物”,开展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学习阶段。教师示范操作,指导和帮助学生学写实验或工作计划,进行试验准备,讲解基本实验技术及其原理,掌握通过创设情景和多媒体展示使得学生较好的微生物世界里的内容。以实景、实物直观教学和教学演示,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除能够较好掌握微生物学基本试验技术外,还有表现为一种很新鲜的尝试和学会了的内心感受。
3.3 展开抛锚式教学
通过上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已经学会一些微生物的知识和技能,再进一步反思所学知识和内容还能够干什么,这时,应该做好信息资源设计及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例如,在一个现实的生产现场中,遇到微生物生长与控制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同时,讲授案例,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真实问题,使用抛锚或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最后,设置“试着解决一些某生产中问题”的学习任务,又能再一次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的内容中,能够延伸很多专业问题,与后续课程及相关的岗位要求很好的衔接起来。学生们的体会是会用了、能用和有用。
3.4 知识拓展
以课程小论文为题的汇报演讲和交流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受到了学生们普遍的积极的回应。通过对“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技术”为主题内容的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总结和评价,对其他同学所述内容能思考、甄别和评价,等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对此教学活动印象深刻,感觉收获很大。
3.5 考核与评价
课程的考核也是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理念[7,8],由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目前,已经开发出《农业微生物》课程的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中,每个学习单元都设有相应的评价单和考核单,对应于每个学习环节或工作过程。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考核,每一个学习活动都会对应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评价和考核中都有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评价标准(或分值),对每次的教学活动过程及教学效果能够给予很详尽的记录和评价,考核及内容过程清晰可见,利于学生纠错,也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 教学效果
总结近年来的教学活动,以下做法的效果较为突出。
4.1 学前测试
课前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基本状况、知识水平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同时,建立问题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问题域”,启发学生思考,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经过几轮实践,本环节教学组织比较成功,学生经自我测试后,身心放松,表现为乐于关注本课程的内容,并且能够主动提问,敢于与老师交流。
4.2 任务驱动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任务学习。任务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某个领域或生产实际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需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解决措施等,是学生自身有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针对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老师主要侧重于做好辅助与指导学生的工作,灵活运用问题法、讨论法、小组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用。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充分的实训训练,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体验,激发出很多有创造性的想法。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更多的创新与尝试,极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内容显得很生动,教学的过程是快乐的。学生经历了思考和实践,经历动手动脑的过程,经历了问题、质疑与检查、反思和评价等不同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内心感到很愉悦和充实,
4.3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与科学修养
尊重学生,尊重学习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状态,关心学生;对
(下转第83页)
课程内容安排恰当、科学真实、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教师要成为勤奋学习、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具有批评精神的榜样和示范。
以行动导向教学进行的《农业微生物》课程开发和设计,多以行业具体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现场成熟,利于学生形成行业印象并培养关注生产的意识,从而激励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做法,对于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要求有目标并相互关联,因此,学生的学习体验很深刻。特别是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强化基础技能,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记录、考核,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目标,初步形成了学生全过程学习的控制机制。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创造随机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师生相互信任、互相理解、沟通良好,是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的职业态度、学业精神、能力水平等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更多的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学生学习也多显现出个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将始终是一个即老又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技术,2007,(23):39-40.
[2]陈启探.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 2005,(12):34-35.
[3]姜大源.信心、决心、恒心――论职校生的成长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11-15.
[4]毛卓琳,欧阳潘.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55-56.
[5]江荧,朱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示例[J].职业教育技术,2008,(26):48-49.
[6]袁江.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4):2.
篇8
关键词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49-02
Application of Open Form Teaching in Microbi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Experiments//SUN Dongmei, ZHANG Hongy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icrobi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open experiment mode was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s. Teaching mode was: 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aking group to design and organize the experi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hese are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changing cours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microbi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open type experiment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1 前言
大学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针对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一种社会活动。创新教育是这一活动完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在实验实践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专业实践能力、开发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辅助教学、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的重要措施[1]。教学实验课程的成功开展,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在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中,尝试利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实验课中学生按部就班的程式化的实验验证过程,探索开展实验教学的一种新型实验模式。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学时为20学时。经过三年的开放实验模式运行,证明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开放式实验教学设想的提出和可行性
目前,大学的实验课程还大多附属于理论课,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如重视知识传承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甚至有些课程的实验课仅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内容,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和回顾。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我主动性不高,缺乏对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详细指导,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内容,存有敷衍了事的心态。能做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已是很好地完成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了,而能够自己去分析、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人很少[2-3]。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结合最新科技发展的情况与实验目的的需要,将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划分成若干个成体系的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己去选定感兴趣的实验课题。之后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开展查阅文献、选择准备实验材料、考察仪器设备、制订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工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并提交实验结果报告。整个过程学生可以个人或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内容与可行性提供指导意见,指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文献完善实验,并在实验中进行指导,共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置[4-5]。
本门实验课程开设之初,学生已经完成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充分掌握了生物学相关基本实验技术的操作,因而具有独立完成或合作设计、执行实验的可能。
3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开放式实验的执行
教学条件的保障 开放式教学的内涵既包括了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又包含了资源开放[6-7]。因开放式实验学生选择的实验内容不同,教师要充分协调院系的教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充分保证学生必要的实验环境。在教师协调下,学生可依据实验具体要求和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进入实验室的时间。生命学院对实验环节非常重视,经协调后充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验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保障。
实验项目的开展 执行三年以来,设计的实验内容整合了原来分步的紫外线诱变育种、特殊微生物的分离、转化实验等,开展以菌种改良及检测为核心的综合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不同特性的微生物(自分或保存),通过各种育种方式(物理、化学诱变等)获得改良后的高性能菌株,并对高性能菌株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检测。在实验完成过程中,涉及微生物基本操作,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发酵产物提取等不同实验环节,有的学生还选择了基因改良菌种的手段,这样就会涉及全院的相关实验室。在教学条件保障的充分实施下,可以使实验项目开展顺利进行。
实验考核方式 开放式实验教学无法沿用以前的实验报告批改方式,而是主要从实验方案制订的合理性、实验原理理解的程度、每步实验操作的精细程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几方面来考察,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
运行的问题与思索 经过三年的运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实验素质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积极性欠缺,实验设计不严谨,实验技能不全面,出现问题时分析能力不全面,等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应该更加坚定地将实验教学从课堂教学的附属地位转变为与课堂教学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除此之外,只有加大实验投入,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才能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4 开放式实验经验总结与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实施个性教育,让学生在大学里有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习[8-9]。在开放式实验项目选取中,教师指定了几个相关方向,学生可通过文献查阅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实验内容,通过对文献的理解,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执行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能够通过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实验的深度与广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的开放式实验主要以小组形式开展,并指定小组负责人,组织协调实验方案的制订,监督组内实验进度的实施与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的每一步进展都是组内成员民主集中制的体现,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林法,张英香.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11-14.
[2]任丽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与特性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9,36(4):383-385.
[3]白云,柴钰.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09-113.
[4]王淑静,郝建民,刘建柱,等.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农学类实验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学研究与课改,2011(4):
73-75.
[5]韩宗先,方平,向邓云.《动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135-137.
[6]王志军.也谈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29(3):98-99,126.
[7]张铮.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20(5):163-166.
篇9
关键词:培养兴趣;激发兴趣;实验;探究活动;语言艺术
当前就我市的政策:生物学科不再参加中考而是作为“水平等级测试”即在初二下学期期末进行,这样大多数学生就不重视,他们认为要考高分只要把哪几门所谓的“主科”抓好就行。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已成为生物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初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触实际,爱动脑动手,他们不满足表象,凡事喜欢问个究竟等特点,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的特点,努力挖掘各种激趣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一、以实物观察,演示或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椐初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触实际,爱动脑动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用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教具,有条件的还可用多媒体及生活中的实例来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二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掌握知识。初中生物是初一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学生门充满好奇心,教师应该上好第一堂课,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我在讲“认识生物”一节时,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学校美吗?(生答美)那是什么东西把我们校园点缀得如此美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观光一下我们的校园,然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所看到的一种物质名称。回到教室交流讨论从而得出了什么是生物,接着提问那它们有什么共特征呢?进一步得出生物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适当的讲解拓展,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学习。
二、介绍生物科学成就及其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三、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基础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他的主要方法是科学经验。加强实验的探究性、演示性,多做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加强实验的演示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演示实验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实验,实验的关键要加强实验的演示性,让所有同学都能清楚的观察,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重点是让学生亲子动手实践。例如,我在讲授“叶的光合作用”一节时,为了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时,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要求每个组课前剪出呈五角星形的两片硬纸皮,并把整个五角星用墨水涂上,再准备好一盆健壮的天竺葵植物,在前一天晚上让每个组把准备好的硬纸皮夹在选好的一片叶上,使这片叶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起来。第二天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遮光叶子,除去遮盖物。最后把遮光叶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当叶变黄白色时将叶片取出,用清水冲洗之后,滴上几滴碘酒,这时明显看到没有遮光部分的叶片变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是出现一个明显的黄白色的五角星形状。这样学生便能够意识到这就是淀粉的特性,并得出结论:叶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没见光部分不能产生淀粉。也因此得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这样就克服了“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弊端,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学生好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与日常生活中似懂非懂或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的问题产生疑惑,引起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实验程序,提出一些问题,介绍一些资料,引导他们初步地研究日常生物现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的成功,让他们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其必需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至于光是否是种子萌发时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进一步的去探究。经过实验的处理分析,得出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如烟草种子等;一些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如兔丝子、苋菜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心理。
四、讲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一种广泛运用的交际工具,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着一个教师的思想、情操和学识深浅、精神面貌,并依赖于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
1. 语言要精练、洁净
精练是指语言在符合教学内容基础上,经修饰加工,用尽可能好的、简朴明确的语句恰当地表达出来,不夸大不缩小,杜绝讲与教学内容相悖的废话、空话。例如,学“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时,设问的引言:“我们在座的,为何有男女之别,且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这种简练的语言向学生交代清楚该论述的内容,显得自然。再如讲“遗传变异”时可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洁净,指语言要干净利索、简明扼要,让学生听了课后知识的轮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2. 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植物体中水分和无机物的运输途径―导管。它就像我们人体中的血管,分布于植物体全身。再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血管时,血液就像家的自来水,而血管就像水管。
篇10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
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巧用诗词、成语,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3.介绍趣闻、趣事,增强兴趣
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课堂抢答,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