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今社会,如何在兼顾开发商利益、环境效益、业主需求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体现住区人文文化和谐统一宜居家园,是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某小区工程为例,简要概述了小区建筑规划的一些设计心得体会。
一、工程概况菏泽荣泰怡欣花园住宅小区位于菏泽市区东北方向,距双河立交桥两公里,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总用地69541.9 m2。南临长城路,北靠赵王河小区(在建),东接郭楼西路,西与劳动局及四星级酒店用地相连。隔桂陵路与西面赵王河带状公园相望,基地用地平坦。
菏泽荣泰怡欣花园住宅小区是由国企菏泽电厂自主投资开发,主要用于为本企业内部员工解决居住问题。甲方要求小区设计风格根据周围自然环境及功能定位,以简欧或现代简约风格为主。
整个小区由住宅及配套公建组成。住宅有11层、18层及26层,根据甲方要求,11层和18层设计为120平米户型,26层设计为140平米户型。公建分沿街配套公建、会所及托幼,另设独立地下机动车库。
二、总平面设计
1、建筑物布置
山东菏泽属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纬度较高,日照对小区总图设计影响比较大。同时由于北面赵王河小区已建,户数要求(1200户)以及对于户型面积的要求,设计单体户型时就不仅仅只是纯粹从单体户型考虑,而是将户型设计纳入整体小区规划总图中进行综合权衡考虑。在进行单体户型设计时,同步进行小区总图日照分析,在单体设计和总图设计中不断协调平衡,以便同时满足业主对于单体户型的要求和总图日照的要求。设计户型时,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尽量减小户型开间、扩大户型进深,同时尽量减小建筑体型系数,这样有利于节能、节地以及总图日照的满足。小区配套公建包括沿街商业、托幼以及小区会所。根据设计规范,托幼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三小时的日照标准。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时,南侧、东西侧住宅均紧贴建筑退界红线布置,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同时为小区中心景观留出空地。考虑到不能影响北面赵王河小区日照,因此将11层和18层住宅相对低层布置在小区北面,以减少对赵王河小区的日照影响,26层住宅则安排在小区南面。适当安排部分高层点式楼于板式高层楼中间,利用山墙间隙争取日照。幼儿园日照标准较高,因此布置在基地东北侧靠近郭楼西路出入口处,独立设置,利用侧隙日照采光,自身日照得到解决,同时幼儿园三层建筑对赵王河小区日照无影响。沿街配套公建根据规划设计条件,布置在长城路一侧,会所则结合景观布置在中心景观北侧。
在满足日照要求基础上,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结合用地条件、建筑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我们确定了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结构,即围合式空间布局。基地布置高层板式建筑物,基地内部则设置少许板式高层和部分点式楼,基地中央为中心景观。
2、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日益重视生活质量,对于居住的要求不仅止于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更加重视环境质量。因而住宅小区户外景观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小区的景观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借景设计,因基地位置隔桂陵路与西面赵王河带状公园相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此周边利好环境是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二是小区内部景观设计,本小区根据建筑规划布局,主要分成围合式及行列式景观设计。
建筑规划布局中,考虑到赵王河带状公园这一景观特点,在基地西侧均设置26层高层住宅,登高远眺,景观一览无余。同时,基地西侧住宅建筑在满足日照条件的基础上,错位布置,互不遮挡,每一高层建筑物均能直接面对赵王河带状公园,使得本小区对于赵王河带状公园景观利用率最大化。
小区围合式景观位于小区中心位置,是小区中心景观。中心景观分为二景观轴线:一为南北景观轴线,一为东西景观轴线,与小区主次出入口相对应。主要运用将水引入中心景观的设计手法,结合水、桥、广场、绿地、小品等,营造出一个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小区中心设置中心绿地,入口及空间节点处设置景观对景,创造一个优美的中心景观环境。
小区行列式景观以每两排建筑为一组进行设计。采用自然式的配植方式,树成丛、花成片及大面积的草坪。植物与地形相结合构成花带、绿屿、竹林、松山、树林等景观。植物地形与建筑结合,共组空间,综合的创造景观,形成良好的空间艺术效果。
3、道路交通
怡欣花园住宅小区在长城路上设主出入口,长城路西面靠近五星级酒店用地处设车行出入口,在郭楼西路设次出入口。
道路交通系统采用环形交通和线形交通相结合,小区景观大道12m,小区主干道7m,次干道5m,宅前道路4m。小区主干道沿整个小区形成环状道路。在通畅,便捷的前提下,以最短的交通与组团出入口相连。除消防车外,机动车尽量做到只在外侧环状道路及地下车库,不进入组团内,较好地实现了人车分流,避免相互干扰。小区主次干道人车共行,宅前道路为人行(消防时消防车可以进入),宅前道路承受较小的交通压力,更趋向于景观作用。沿小区主干道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辆可以就近进入地下车库。小区景观大道位于小区中心地带,只供景观步行游憩用。
小区停车系统采用地上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地面停车成环形,位于小区主干道外侧,靠外侧利用退界范围设地面停车带,方便,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土地。地下车库顶部有1.5米的覆土,可保证小区内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足够容纳设备管线铺设。根据规划设计条件,停车位需满足1:1.2的比例,小区地面停车140辆,地下停车需要1300辆。设计地下车库时,为了满足停车位要求,又要综合考虑建筑物布置以及建筑用地的大小。建筑用地小,则地下车库用地可相对大。因此,需要在建筑物布置和地下车库用地之间协调平衡,寻找最佳结合点以满足地面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和地下车库停车位要求。
三、建筑设计
1、住宅设计
山东菏泽属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纬度较高。因此,单体户型设计除满足一般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满足冬季保温采暖设计及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
通常来说,住宅单体户型大进深小面宽有利于节约用地,争取日照。但对开发商来说,良好的房型和楼盘特色也是必须兼顾的。因此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在缩小面宽,扩大进深之间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做出优秀的房型来。设计户型时,总的指导原则是在满足业主使用功能要求基础上,尽量减小户型面宽,加大户型进深,同时尽量减小单体建筑体型系数。这样有利于小区节能、节地设计。
商品住宅根据甲方要求,设计为120平米和140平米两种主力户型。120平米户型为三房两厅一卫设计,140平米户型为三房两厅两卫设计,带独立主卧卫生间。户型设计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以经济适用为原则,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每单元均为一梯二户,户型南北通,每户均为“明厨、明卫、明卧、明厅”,提供了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其中,主卧、次卧、起居室布置在南面朝向,书房、餐厅、厨卫布置在北面朝向。各使用空间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明、流线清晰。走道短捷,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和舒适度。
住宅立面采用三段式设计。住宅外墙面底部挂贴石材,主体采用涂料,平屋顶部分采用飘板构架,结合细部线脚、飘窗、装饰构架的处理,塑造出亲切和谐的视觉效果。在屋顶处着意处理,以刻画出优美的天际线。同时通过简单有效的细节处理,体现出建筑的品味。
2、配套公建
小区配套公建分为沿街配套公建、会所及托幼,其面积配比均满足规范要求。沿街公建与会所均为现代简欧风格,外挂石材,采用简化优化后的欧式线条勾勒轮廓,区分空间。以米色及浅暖色调为主,营造高贵温馨的气氛。不同的纹路与肌理,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充分体现精雕细琢的品质。立面风格庄重精美,比例工整严谨,细节考究。托幼设计中,充分考虑幼儿心理与生理特点,力求塑造一个属于儿童自己的天地。
3、节能设计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人、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法定国策。
菏泽市属于北方寒冷地区,纬度较高,住宅单体防寒保温节能要求比较高。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们需要获得更多的日照,建筑物也应更多的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无污染能源。
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节能设计要求出发,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控制住宅的体型系数。建筑物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建筑物外表面积越大,散热面就越大,要减少散热面,必须使形体集中、紧凑,减少凹凸变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随体型系数增长而增加,从有利节能出发,体型系数应尽可能的小。因此,在设计户型时,我们尽量使平面户型空间组合紧凑集中,尽量减少凹凸变化,同时合理扩大栋深尺寸,扩大容积,从而减少体型系数。
其次,选择最佳建筑朝向,扩大住宅建筑物南向得热面的面积。从争取太阳辐射量进入建筑护体系和深入建筑物内部越多越有利考虑,应尽量增大建筑物南向得热面的面积是最为有效的。因此,在总图设计中,我们结合道路路网和住宅节能要求来布置建筑,尽量增大建筑物南向得热面的面积,力求获取最佳建筑物朝向,从而使建筑节能和总图规划和谐统一。
再次,选用高效、合理、经济的建筑节能围护体系,加强冷桥节点部分的保温构造设计。建筑物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岩棉板外保温复合外墙,门窗均采用塑钢双层中空玻璃门窗设计,屋面亦采用岩棉板保温体系。同时,加强对关键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以减少能耗损失。
以上措施均是从节能减耗方面来考虑的,属于被动式节能设计。从主动利用太阳能的角度出发,我们将住宅设计为平屋顶,在屋顶布置太阳能板,主动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无污染能源为小区住户服务。
篇2
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建设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提出应坚持五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从全局来谋划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进步。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摆到重要的位置,通过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在公共资源配置、提供公共服务和环境整治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作好规划,分步实施。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探索不同的模式和途径,注重实效,典型引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五是坚持改革驱动,市场拉动。深化改革,消除制约“三农”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
二、关于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组织经济问题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也需要资金来保证其正常运转。农民个体的资金很难拿出来用于公共事业,即使是农民达到了富裕程度,也很难操作。从山东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村级集体组织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其村庄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都比较好,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也好于其他的村。我们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组织经济”。这种经济形式有别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有别于时期的集体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我们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村企合一的集体组织经济。二是发展通过土地、资金、技术、劳力入股的农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三是村或镇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四是农村原集体经济时期建设的企业、水利设施、码头、渔池以及山林、荒滩的承包、转让、租赁、拍卖所获取的收入等。通过发展上述各种形式的集体组织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可以解决农村一家一户想干又干不了的事情,使新农村建设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
三、关于村级分类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的建设。进行新农村建设,脱离了村级不行,对所有的村庄都按照一个模式、一个路子、一套政策也不行。要想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必须对村级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制定政策。我们在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过程中,针对全省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以行政村为单位,将全省农村进行了分类。分类方式是:将中央提出的5句话,分解成23项指标,分别确定了到2010年和2020年发展目标,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以2020年规划指标为目标值计算出不同行政村的综合实现指数。其中综合指数大于70的,确定为一类村,大于50且小于70的,为二类村,小于50的为三类村。村级分类的作用不是搞达标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个村都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确定奋斗目标;为了让各级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实行分类扶持和引导,做到培优做强一类村,加快转化二类村,重点扶持三类村。同时也有利于各级政府经过一个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后,检查工作的成效,做到心中有数。
四、关于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一)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
各级政府在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形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应用税收等措施,引导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城市集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发展。安排重大产业项目统筹考虑城乡需求,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互补共存,形成城乡互补、城乡互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制定基础设施规划时,要把城乡的路、水、电、讯等纳入统一的盘子一块考虑。近阶段要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和对接,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路网、水网、电网及通讯网,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统筹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把对县以下公益事业建设的投资,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实现投入增量的逐年提高。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拓展和延伸,支持城市流通、邮电、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机构到农村建网布点,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服务能力。
(四)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体制
逐步打破和消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居民地位平等、就业平等、机会平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促进农村人口进城稳定就业为重点,降低进城门槛,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自主择业、自由居住的人口登记制度和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把农民工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和治安管理等纳入城镇社区统一管理,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享受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积极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一是各级政府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重点向“三农”倾斜;二是要寻找其他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前者是政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问题,只要思想认识到位,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后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通过提高城市二三产业消耗(使用)量较大的电、水、气、路等价格来筹集资金,集中用于“三农”发展。二是政府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贴息、担保等,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向“三农”倾斜。三是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和吸引城市的资金、人才、信息等向“三农”流动。四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减少农民。在农民通过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使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实现增收。
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投入完全依靠政府是不现实的,完全由农民来承担也不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确定不同的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我们认为,路、水、电(包括村庄和农业生产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建设投入,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事业的费用,政府与农民应共同承担;对于农民建房、购买日常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等,应由农民为主承担费用,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政府也可予以适当补助。对于基础设施的更新维护和公共事业的运行费用,则应出台政策,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确保发挥正常效能。
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全方位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政府的投入要通过立法,保证财政性资金能够真正地向“三农”倾斜。二是改革金融体制,重新定位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增强其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功能。改变邮政储蓄资金“农转非”的问题,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方式,将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三是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减少农村融资障碍。四是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农业和农村的对外开放领域,引导外资参与农业生产、农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五是按照“以无偿带有偿、以政府带社会”的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示范作用,采取财政贴息、贷款担保、投资参股、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奖代补、以物抵资等政策,带动企业、民间等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
六、关于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问题
篇3
【论文摘要】:诚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它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要通过建立诚信制度和信用体系来构建诚信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非常突出的失信问题,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经济增长和道德失范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诚实守信问题又是经济道德矛盾的焦点。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密切。只有把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才能使资源的流动和社会财富的交换有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市场经济更加发达。所以要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从本质说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诚信机制。
一、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其表现
诚信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但是近年来我国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诚信危机,给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道德等多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法律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诚实守信已有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然而,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很少有真正的社会信用关系。加上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导致信用市场发展缓慢、滞后、不发达;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缺乏对信用意识的重视,使失信者有机可乘,再加上市场自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建立,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虽然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法律在信用经济的运行方面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在立法方面我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于刑罚的规定,但这些都不足以对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信用方面的立法还是比较滞后,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的严重,在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审理中,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某些基层执法部门受到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影响,在司法过程中有意偏袒本地企业而损害他人利益,致使社会上缺乏严格而规范的失信惩罚机制。
(2)政企不分,国家和企业法人代表职责不清也是诚信缺失的一个原因
在现在的国有企业,一些企业领导者具有行政级别和企业管理者双重身份,企业即使破产也可以换一个地方继续任职。
政治方面,政府信用降损,一些违反诚信原则瞒上欺下,等现象屡禁不止,少数领导干部为表现自己政绩和能力,捏造数据,虚报政绩,对人民急待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由于转轨时期政府政策的不稳定和不连续,使公众对政府政策和承诺的信任度下降,政治领域中的"诚信危机"与政治腐败相助相长,成为政治腐化的一大症结。
经济方面,集中体现在生产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某些企业利用生产环节远离消费者而"暗箱操作",在生产中违反诚信,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同时又通过商业欺诈、会计作假、偷税漏税、虚假广告等各种不正当手段得到非法收益,严重违反商业道德,致使诚信的缺失已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紧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也严重削弱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信心。
思想文化方面,个人信用的缺失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道德失范,信仰危机,社会风气败坏,文化市场上出现前所未有的造假,盗版之风,就连学术界也出现了肆意抄袭,剽窃的学术腐败现象。
(3)执法不严,经济市场的监管缺失
一个国家的清正廉洁、严明自律的司法、执法系统是这个国家经济主体拥有一个长期预期的稳定器。假如缺了这个保障,人们很难有一个稳定的长期预期,我国在这个方面尤其滞后,是最需要加强的方面。
首先,法律不健全,对私有财产保护不力,会大大影响人们对未来财产拥有权的长期预期;第二,司法和执法方面的种种问题,更是令很多人对长期的、好的预期的有利保证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在我国由于缺乏专门的信用法律和管理制度体系,以及政府职能的缺位和错位,使众多失信者还逍遥在诚信法则之外,有的人视法律为儿戏使法律失去应有的尊严,使国家强制力失去强制性。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因为没有客观的信用评级制度,也无法与失信企业区分,守信收益低,导致失信者的市场风险更加恶化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这种局面不仅是对守信者的一种不公平,更会对其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使人们追求利益的本性驱使他们走向失信。第三,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发达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得信用记录和监督制度,对企业信用及经济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远未最终形成,市场经济的机制,规则秩序尚在摸索和完善中。在这一过程中,政策的多变性难以避免。
二、解决诚信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构建"诚信社会"要发挥道德示范作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信用观念和意识
第一,要树立诚信观念、规则意识。有了规矩而不遵守,规矩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一是不懂规则,犯了规还不知道症结在哪里;二是不按规则办事,犯了规还强词夺理。所以在我国治理诚信缺失需要法律的支持,要以"法治"为主,但法律手段也有自身的局限。道德教育是对心理动机的自律性约束,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能起到"法治"不能起的作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治理我国诚信缺失的过程中,应该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道德教育。
第二,要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把诚实守信作为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其次,要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契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使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经过长期系统的宣传教育,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加强和改善诚信教育,营造诚信德社会大环境
传统的说教和诚信教育远远的滞后和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新的诚信制度和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甚至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原有的道德诚信也发生了变异,尤其是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没有形成"诚实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所以要大力宣传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思想,建立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准和个人诚信道德,要通过广泛的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要建立起一套以诚信为核心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伦理体系,既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积淀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既要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要充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既要倡导竞争意识,效率优先原则,又要发扬协作精神;既要肯定和充分追求个人的局部利益,又要强调社会责任和全局利益,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道德评价标准。
(三)重新树立政府诚信,转变政府职能
一个具有良好诚信的政府必然示范和影响整个社会。当前各级政府要规范自身行政行为,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引导整个社会诚信规范的恢复和重建。因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是裁判的角色,制定交易制度和法律,扶持和监督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保证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同时监督市场经济主体之间依法公平、公正的批露信息和取得信息的义务,权利得以实现,保护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杨丽萍.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建设问题[J].《前沿》,2004.9.
[2]梁晓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问题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6.6.
[3]殷建国,郭兴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问题[J].金融与实践,2005.1.
[4]蒋旭.我国诚信问题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5.6.
[5]吴学军,朱文兴.经济信用机制的缺失与建立[J].经济改革与发展,2003.4.
篇4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文化 价值 内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gnitive Features and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Socialist Ideology under New Conditions
ZOU Ping
(Xiangsihu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8)
Abstract The overall tendenc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plays down, the apparent existence of fuzzy cognitive value of socialist ideology. As an important bas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university education must be based on practice, many college students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education to develop the system, and efforts to enhance the degree of socialist ideology within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world, the main path is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visual - listen - feel trinity campus culture system constructed; strengthen and build life practic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ocialist ideology; culture; value; internalization; practice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观念形态的总和,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意识形态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突出作用。党的十七大、十先后提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当前社会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混杂性、功利性、模糊性等特点,如何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及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其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的内化融合及其对大学生实践的指导引领作用,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中最受关注的领域,必须直面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动态地掌握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实际,切实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认同情况,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观念意识世界中的内化程度。
1 当下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认知特征
当前,我国正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文化观念领域日新月异,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文化交织碰撞,社会思想、价值观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同时,网络信息时展方兴未艾,尤其是近两年手机网络的新发展、微博等资讯交流工具的广泛运用,人们越来越被“信息大爆炸”所衍生的巨大能量所包围,面对四面八方、千奇百怪的海量信息,面对文化价值多元的、生活方式多样的社会环境,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世界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观念意识形态上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1)当代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观念淡化的总体倾向明显。当下,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上表现出明显的实利主义,注重实际和眼前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知识学习、轻视道德人格培养;关注个人和小团体、忽视集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待意识形态问题也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冷漠,主要表现在大局意识薄弱、政治观念淡漠,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对非娱乐性质的集体活动兴趣不大;在理论学习方面,重视专业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不高,甚至认为其无用。同时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个性,突出自我,他们崇尚“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价值观,对统一而具权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往往抱以排斥或质疑的态度,这使他们对共同的意识形态的问题有所回避,表现出淡漠的情绪,不愿意过多谈论,不关注、不感兴趣。
(2)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价值认知上的模糊化。面对当前社会充斥的多种多样的思想认识与价值取向,部分缺乏辨别能力的人往往容易模糊认识、丧失方向。青年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逐步稳定的阶段,他们富有年轻的热血和激情,对社会矛盾问题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但对于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想还不具备成熟理性的分析鉴别能力,可以说,大学生群体中不少人存在思想认识模糊混乱,容易盲目跟风,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识往往也很片面,对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不自信,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出现的某些问题认识模糊,只看到现象和表面,看不到原因和实质,对某些问题一味否定,却又说不出合理的原因,因此,当一些错误认识通过华丽的包装,在似是而非的说理之间宣传某些歪曲论调,大学生就容易受到蒙蔽,使自身陷入迷惑。
2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程度的具体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化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内容得到认知主体的认同,并融入认知主体的观点信念体系当中,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逐步作用于认知主体的判断、行为等实践活动。意识形态功能主要通过社会成员主体的内化过程得以发挥,只有通过内化,意识形态的有关内容才能影响主体实践,成为主体实践的指导。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知总体淡漠化的局面,高校必须立足实践,多方面着力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养成的体系,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观念意识世界中的内化程度,通过内化使青年大学生群体自觉地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成长成才,在其工作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而面对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越来越突显出其弊端,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脱离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在新的条件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实践性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中立足实践、面向社会、联系实际并在授课过程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就是将这种实践性贯穿于教学的新模式。例如有学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①实践性教学模式能够有力地帮助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在体验中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关内容。因此,也有学者直接将内化的过程作为实践性教学的要素,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心组织下,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使学生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利用图像、案例、情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感知社会,体验人生,实现“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②可见,只有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探索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引导和带动大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关理论。
2.2 加强视―听―感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构筑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内化程度要求高校大力营造多层次、全覆盖的校园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视―听―感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宣传栏、广播、刊报、影视、网络等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空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关思想内容融入宿舍文化、教室文化、食堂文化、办公室文化;三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于各种各类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与校园的节庆文化、晚会文化、社团文化相结合,使大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关思想内容。
2.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体系构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可以通过教育和各种活动成为大学生所见、所闻、所感,还可以通过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长久地鼓舞、陪伴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路径相结合,从进入大学开始,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设定自我成长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为指导,制订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和学年计划,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定期进行总结和分享,在展示和交流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和自我激励。其次,注重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校外生活体验平台。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升华思想。第三,应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能有效感染和带动大学生的辅导员队伍,在师生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关内容的认识。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项目名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性及内化路径研究”,项目负责人邹萍,项目编号2013SZKT04
注释
① 姜廷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功效及特性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郑向东,申群喜.健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社会纵横,2007.7.
② 陈友放.创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新模式.职教论坛,2010(12).
参考文献
[1] 马艳青.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篇5
【关键词】建筑物防火;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城市建设不断向高空和地下延伸。由于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疏散相对困难的特点,为保证火灾时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安全顺利,对建筑防火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防火设计的防烟、排烟设计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建筑物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问题,谈谈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本人认为值得注意的地方。
1、地上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第8.2.1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由于自然排烟方式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按上述规范要求,对于建筑高度不超50m的公共建筑和不超过100m 的居住建筑,有条件要尽量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防烟楼梯间的自然排烟要求是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m2,只要有外窗的楼梯间,一般均能满足开窗面积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
1.1 由于火灾时烟气和热气是向上升的,防烟楼梯间的顶层应有开窗。这点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以下简称低规)第9.2.2条的条文说明上有强调。只要满足防烟楼梯间总的开窗面积和满足顶层有开窗两个条件,其开窗面积可以在五层内任意调整。例如,一高层建筑下部有三层裙楼是不能满足开窗的,但裙楼以上可以开窗,且满足一至五层总的开窗面积达到2m2,则裙楼以下可以不开窗。
1.2 对于超过50m 的商住楼,住宅楼梯间的排烟是否可以采用自然排烟问题。业界有一种说法:商住楼是属于公共建筑,按上面高规第8.2.1条规定,超过50m的公共建筑是不能采用自然排烟的,因此超过50m商住楼的防烟楼梯间只能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本人认为,虽然商住楼是属于公共建筑,但建筑专业设置疏散楼梯间时根据高规第6.1.3A规定“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间应独立设置”。这是考虑到商业场所火灾危险性大,如果住宅和商业共用楼梯间,一旦下部商业发生火灾,就会影响住宅内人员的安全疏散。由此,住宅和商业的楼梯是完全独立的。而规范规定超过50m的公共建筑不能采用自然排烟的原因是:一是考虑自然排烟随建筑高度受室外自然条件,包括室外的风带、风向和建筑本身的热压作用等因素影响较大,使得自然排烟达不到排烟效果;二是考虑公共建筑人员复杂,疏散困难。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规定了超过50m的公共建筑不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但根据上述分析得,商住楼的住宅和商业的楼梯是完全独立的,火灾时,住宅人员跟商业区人员的疏散是完全分开的,这样商住楼的住宅楼梯间其实可以按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因此,本人觉得:虽然商住楼性质是属于公共建筑,但由于商住楼住宅的楼梯间是独立设置的,所以,商住楼的住宅楼梯间可以按居住建筑的楼梯间考虑,商住楼住宅的楼梯间不超过100m,仍然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但由于规范没有特别说明,有些审图人员也认为商住楼的住宅楼梯间也应按公共建筑超过50m就不能采用自然排烟,所以本人平时做超过50m 的商住楼住宅楼梯间也是按不能采用自然排烟考虑的。如日后新规范有明确规定,则商住楼住宅楼梯间是完全可以按居住建筑楼梯间考虑防排烟设计。
1.3 50m以下的公共建筑和100m以下的居住建筑,除满足开窗要求的防烟楼梯间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使防烟楼梯间没有开窗也不用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这在低规第9.2.3条和高规第8.2.3条均提到:如果防烟楼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且开窗面积满足规范要求时,该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设施。这点在即将实施的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低规合并版)的第8.5.1条也作为强条说明。设计人员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在这里提出以便引起大家注意。
2、地下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
建筑物防排烟设计时候,需要注意地下室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根据高规第6.2.8条和低规第7.4.4条“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作为暖通专业的设计人员就要引起注意:地上楼梯间不论是采用自然排烟,还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地下室楼梯间都要跟地上楼梯间区别对待,作为一趟独立的楼梯间考虑。地下室楼梯间可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采用自然排烟时,地下室楼梯间的开窗面积需满足规范要求。如果不能设置开窗或开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情况下,地下室楼梯间需按规范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需指出的是,对于地下室采用自然排烟情况,有些省份有地方规定。例如上海的地方标准《住宅设计标准》 DGJ08-20-2007 和《江苏省住宅设计规范》DGJ32 J26-2006都规定:高层住宅,当地上部分的楼梯间或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且地下室为自行车、汽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用房时,其地下室的楼梯间或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但对于没有地方标准的地区,应按照国家规范设计。
3、剪刀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
剪刀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是经常遇到的。对于设置了剪刀楼梯间的塔式住宅,高规第6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第6.1.2条规定“剪刀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而高规第8章“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第 8.3.4条规定“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叠加计算”。
按高规防排烟章的8.3.4条,是全部剪刀楼梯间,不论是否共用一个前室,两座楼梯间的加压送风系统都可用合用风道,叠加送风量设置一个加压送风系统。但根据高规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章的6.1.2条规定,剪刀楼梯间只设置一个前室时候,两座楼梯间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不能两座楼梯间合用系统。在这特别提出,是防止部分暖通专业设计人员在考虑剪刀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时候,只看规范防排烟章节,而漏看了规范前面建筑专业关于楼梯间的设置的第6.1.2条。
4、结语
随着建筑物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国家对防火经验的不断积累,规范在不断更新,包括即将实行的高低规合并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还有正在编写的关于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范等,这都说明了国家对防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增强负责心,努力做好防火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篇6
通过设计院的实习,了解建筑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1. 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2. 了解设计院不同专业相互合作方式,学习建筑师的职业素质、及协调能力。
3. 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设计院的工作和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2. 了解有关建筑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或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3.指导老师检查指导实习工作。
三、实习日期:
四、实习地点、单位: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299号浦发国际金融中心9楼
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南设计院
五、实习经过:
大四下学期,我有幸来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南设计院实习,在为期四个月之久的实习期里,我进一步了解了建筑的深刻内涵,从书面的理论水平攀升到与实际结合的新的高度,同时,对具体设计流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要求规范都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空间概念也逐渐明晰,对未来有了新的定位,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实习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实习第一天,当我来到设计院,端详那些即将陪伴我度过四个月实习时光的新同事们,环顾着那全然不同于学校的新环境,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图纸和墙壁上贴着的成果图,心情用激动万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强烈的表现冲动涌上心头,我下定决心,把这里当作人生新的战场,来走好人生关键一步,证明自我,超越自我。
刚来的时候,所长就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他的名字叫王伟,由于我是自己搬电脑来的,所以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都在电脑存着,所长把王工找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以后好跟着他学习,他开始也没有给什么活,就看了我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给我指点了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是我的指导老师。
来这的前两星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别人画的图,给自己找点事做。过了两周以后,最终还是公司里的王工程师给我指了条路,他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画一个两层的办公楼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终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可是当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王工指出了很多规范上的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诉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必须符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对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绘图。绘图所用程序为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维绘制。绘图,要先对功能进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个工具的用法。绘图的时候也有步骤:轴线--墙线--门窗--楼梯--屋内布置--标注。还要一边绘制一边修改。刚开始画一些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学着用快捷键做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弧线与直线的交接,图形的闭和,楼梯的绘制,在做这些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修改。
在以后的日子里,进入了上班的模式,帮助别人干点小活,也参与几个小型的方案的设计,但是我的设计一般不被使用,因为我方案还处在现实与理想的交融处,也就是不结合实际,但是这可以锻炼我的思考,积累更多的经验来为以后做铺垫,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方案的出炉,需要更多思考和更多的经验做后盾的,而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这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在所里作为一个实习生,什么小活都干,可以说会有学长给你活叫你做,有时候给别人给你一个平面图叫你画立面和剖面,都是设计好的,这样的活并不简单,也需要开发大脑资源和充分的想象力,还有要准备多次的修改,好的方案都是在多次修改中完成的,我也不例外。有时候别人给你个小区让你用ps处理,这都是常见的事,所以学到ps也是当务之急,在这段实习的过程中,ps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关键是学习和请教,不会的有高手在,大部分都是精英。在我们所里,3d是不常用的,一般做效果图都拿到效果图公司去做,大部分人都用sketchup来画效果图来表现一下,所以在这不会3d可以,但一定要会sketchup
同栏目文章推荐
篇7
关键词:不平坦建筑、竖向设计、工程技术
前言
建筑大师告诉我们建筑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空间,创造环境”。其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渐渐明白了其逻辑关系其实是“人创造了空间,空间反过来又影响了人”。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功能。功能是什么?功能就是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各种要求,包括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我们年轻的建筑师往往将其片面的理解为平面功能,但平面功能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方法是国内僵化建筑教育方法的产物。有机的,三维的思考建筑功能往往能创造出有趣、灵活的空间环境。(例如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做品)
不平坦建筑设计意义
在物质生活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从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来认识环境的发展与创造,也是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认识上的一大进步。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生存和行为在范围上已经大大扩大,内容上也大大丰富与加深,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是要解决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全面要求与提高生活的质量;充分地满足人们置身环境中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因此,人们对其自身环境生存与行为质量认识程度,以及环境的美化、科学化、合理化和完善化的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场地很少是平整,很多情况下需要我们利用地形地势,在不影响人功能使用的情况下,使建筑融入环境做到和谐、统一。
人类大量的活动要在建筑中进行,所有与人生理有关的问题都应得到解决。如呼吸、行走、坐、卧、进食、排泄、取暖、避寒等等。这是建筑设计要解决的第一步。也是人为自己创造的空间基本要求。
其次,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有比其它生物更高的需求。如:羞耻感(隐秘性)、光线、适宜的高度、声音。
最后,应满足人们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如总经理办公室的设置;特殊人群对空间的独特要求;休息室及吸烟室的设置;火车站中母婴候车室和军人候车室的设置等等。
所以,功能所体现的就是人(设计者)在充分考虑自身多种需求的条件下为人(使用者)所创造的空间环境。然后,人(使用者)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活,这样的空间的优缺点又在生理及心理或是文化习惯上影响了人。
建筑是为人服务,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我想这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和终极意义。而不平坦建筑设计的意义就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和谐统一、经济美观。
如果从以上几个方面理解了不平坦建筑设计的意义,我们就可以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即该类建筑设计的方法。我想,理解建筑设计意义使建筑师树立了正确的建筑观和职业目标,然后才可以进行方法的探索。方法可以有新旧、高下,而建筑设计的目标和意义应是贯彻每个建筑师整个职业生涯的。
建筑设计中的不平坦建筑空间
雷姆・库哈斯1990年的摩洛哥Agadir宾馆及会议中心竞赛方案的广场空间可以认为是不平坦建筑空间的代表性作品。“我们的主题是一栋覆盖于屋顶和平台之下的建筑,目的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广大的空间,一个面向海、加盖于沙滩之上的广场。”
功能性的不平坦建筑空间之所以能够成立,几个基本因素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基地环境本身的特征赋予这个不平坦建筑空间以合理性。大海和沙丘的存在,向公众开放的广场使这个空间更多与海滩上的游客而不是与建筑本身的功能发生关系。同时,建设于海滨的宾馆和会议中心这一建筑性质本身也对建筑提供了更多的景观要求。
其次,对流线系统的精心设计是此空间成功的基本保证。口袋形的基本道路选择了不平坦建筑空间中相对平坦度较高的位置。自动扶梯和垂直交通系统的设置更使此广场空间实现了流线系统的多层次和立体化。空间“顶盖”的同样自由曲面的形态与广场地面紧密结合,使这个广场空间作为一个富于个性的空间体验场所得以存在。
广场空间位于由宾馆和屋顶上的豪华会议厅组成的“顶盖”和由会议中心组成的“基座”之间。空间的不平坦本身“是沙丘地形的延伸,也是这个主题中的主要构成因素。”“基座”的功能处理是产生这种不平坦建筑空间重要条件之一。广场空间本身属于由“基座”、“顶盖”及柱网限定的建筑灰空间。除了入口大堂、内院、自动扶梯、垂直交通设施及部分服务设施外,整个广场空间的景观性特征远重于功能性特征。
不平坦建筑设计的技术方法初探
不平坦建筑是一个很大的范围,该类建筑的设计涉及到建筑师多方面综合能力,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该类问题,我就谈点对竖向设计的认识和学习积累。
在实际工程建筑设计中,应首先满足不平坦建筑空间中的人的活动类型和基本使用功能。人的活动类型可分为两类:静态和动态;做为静态,不平坦建筑的高差组织,常见功能性建筑有剧院、电影院、体育馆等,夏隆在柏林音乐厅中采用的空间形态,空间底面虽然更加复杂多变,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以舞台为中心的功能性不平坦空间的变体。作为动态,建筑高差组织更为多用和常见,在交通空间内解决不平坦建筑内部高差,对建筑使用功能影响少,适用范围广。典型的例子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螺旋状展示空间。
竖向设计和不平坦建筑设计是紧密联系的,竖向设计原则是要做到使我们的作品能融入环境,不影响周边环境的使用,也不能让周边环境对我们的场地在任何条件下有所影响:
基地地面的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各方排水;
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出地面水的措施;
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出雨水及废水;
对新开发的地形,考虑其填挖平衡,反复计算,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施工时,将室内标高±0.00与海拔标高对应标注,全面考虑建筑所在的地形环境。
在掌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合理的利用场地地形可采用以下的顺序和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
确定出入口的标高,根据城市道路确定(基本等于道路中心线高度);
基地地面坡度不小于0.2%,当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
确定基地内机动车车道的标高。基地机动车车道纵坡不应小于2%宜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米,在个别路段可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米;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米;横坡应为1%~2%;。
场地标高要综合考虑,建筑一层楼面标高与周围场地关系,与周围道路关系,基地内土方平衡,经济合理性等诸多因素,实际情况实际灵活应对,最终确定。
确定建筑±0.00标高必要时分段设置一层楼面标高;
合理确定超出建筑物一层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部分的顶板标高。
结 语
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前辈的指导,和自己在实际工程中的体会总结,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给大家作为参考相互交流。作为当代建筑师应该熟练的运用各种设计手法把建筑处理得当,但仅竖向设计让我明白在建筑领域只是初涉足的学生还有很多知识经验需要自己去学习和积累。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对建筑设计探讨和思考,从失败中总结得失,形成我们自己的建筑观。愿我的认识和理解能抛砖引玉,激发建筑师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共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的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
篇8
作为展览和庆典空间,电影博物馆体形及空间关系十分复杂、要求奇特,一是平面复杂,二是垂直交错,三是大跨度大空间区域多,由此造成结构设计难度增加很多。伴随着结构复杂的同时,还有由于其它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建筑方案经常调整,以及设计周期短、时间紧张等。
面对这些难点,结构设计人员从理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出发,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开拓设计思路,灵活选择设计方法,完成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也远非一般工程所能比拟,有多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方面是要充分理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为了影射电影的制作和表现过程,建筑师采用一个黑盒子的外形,并在建筑物的四周和屋顶设置了许多形状各异。角度不同的窗洞,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各种角度的光线将建筑物内外空间联系起来,使其获得动感之效果。这个建筑设计理念决定了电影博物馆体形及空间关系十分复杂、要求奇特。
多数情况下,空间效果不能单纯靠后期装修和布展来完成,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阶段就考虑这些完成后的效果,来为建筑“搭好平台”,使后期的装修工作更加顺畅地完成。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出现了大量的错层,洞口、悬挑等复杂的空间受力关系,典型的例子如外立面幕墙及各式洞口的设计,更是将结构构件直接暴露,对构件设计和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样还有平面布置的问题,由于建筑超长且不能设缝,所以只能采取措施来平衡刚度,而由于建筑隔音要求,平面一边是混凝土影院,一边是空旷的钢结构展览空间,刚度差异大,不均匀,给结构布置制造了很大的难度。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平衡需要,在刚度较小的展览空间一侧,布置了多个混凝土筒和钢支撑。由于钢支撑只能在建筑墙面里布置,如果建筑将相关平面进行了调整,则支撑也要进行修改,相应导致结构体系布置和计算都要重新进行。如此反复多次后,才达到了各方面均满意的效果。
第二方面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实施。对于常规的建筑物,这可能就是和建筑专业对图、计算和画图这些传统套路。由于电影博物馆项目的特殊性,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设计方法,这也可以作为对于空间复杂的建筑的设计方法的探索。
设计和计算的空间化是本项目的最显著特点,这也是源于电影博物馆的复杂空间造型。中厅部分为四层通高的巨型圆筒形共享空间,周圈柱子均呈7度倾斜,且有若干根柱在首层取消,竖向不连续。幕墙30多m通高,将建筑物五面包围,立面与屋面连为一体,最长的一片达120多m,且表面有形状各异的洞口,尤其是在主入口,开有长46,5m,高27,5m的五角星形孔洞,与传统的幕墙设计概念迥然不同。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顶部分,空间造型最为复杂,一方面是屋面高低起伏,坡度各异,另一方面是大跨度桁架。框架等结构体系的综合布置。凡此种种复杂的空间关系,要求结构设计必须建立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
在结构计算上,采用了多种适用于空间结构的计算软件,整体建模计算,这样,对由于空间错层和大跨度等带来的复杂的构件内力,可以精确地察觉。
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了三维的空间模型,对于构件的相互搭接关系了然于胸,避免疏漏,对于空间转换复杂的区域,采用三维图纸表达,比如屋顶构件和屋面板的空间定位、室外庭院回廊的空间定位等。
在施工详图制作和构件加工的过程中,也不同于常规钢框架结构,而是采用空间建模定位的方法,对每根构件的朝向和切削角度均在三维空间控制,保证了不规则构件的加工精度。
第三方面是在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下尽量做到设计经济。由于空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得电影博物馆的钢材用钢量高于常规的博物馆建筑。因此造价更为敏感。比如50m长20m高的大屏幕墙、一系列并排排列的20m高巨型门框,虽然没有使用功能要求,但如何在实现如此大体量构筑物的同时保证经济性。降低造价,也是值得注意的。对于采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皆可的情况下,从造价的角度考虑,我们首选混凝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造价。
由于对钢结构工程的经验比较欠缺,在与建筑和其他专业的配合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较常见的问题出现在节点设计上,比如,根据结构规范要求,在梁柱节点处,梁端需要设置隅撑,隅撑一般用角钢制作,撑在从梁端起1/10的位置处。在有些情况下,就给建筑的装饰内墙造成了一些麻烦,有几根隅撑从墙面上突兀地伸出来,不得不在后来将其取消。
设计人员点点滴滴的付出,凝聚成了今天电影博物馆的落成,既有经验的积累,也有教训的总结。正是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视,对于精品建筑孜孜不倦的追求,使我们这些人走到了一起,为着这样一件事情如此地努力过。
作者:甄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和谐统一;环保节能材料;高新施工技术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is a relatively new design categor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green,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design has been the mainstream of the times. China's severe shortage of energy, land, water,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resources, an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s low,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s little as possible consump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building brook no dela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must grasp.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harmon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materials;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U2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近两年,本人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探究,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1.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1绿色建筑是以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多的关注的是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体现“绿色”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绿色建筑中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是以人为中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贯穿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的设计思想。1.2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在满足业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能够融入周边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能够契合建筑所在地域的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特点,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1.3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1.4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居住者的关心,增强居住者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与交流。比如以玻璃墙的形式,将建筑内外的空间连接在一起,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
2.绿色建筑设计
2.1方案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2.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2.3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2.3.1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砖、地毯、木板和绝缘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性能优良外,还要考虑有无毒性。
2.3.2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断面世,其中不乏环保节能的产品。对于大型的商用建筑和民用建筑来说,供暖耗费的能源数量相当可观,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可考虑多多采用环保节能式的材料,比如写字楼大厦可以采用太阳能幕墙进行发电和供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4.1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在己被用过的、建造过的场址上或地表环境已被破坏的土地上建造,而不要去侵占那些没有开垦过的土地和自然环境。2.4.2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极不平均,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要尽量保护水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比如目前住宅建筑的中水的利用和雨水的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等。
n2.4.3可以通过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通过就地取材来节约建筑的运输成本;通过使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来实现建筑体内的保温节能;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阔,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2012年,本人参与了连云港市绿色建筑评价,这些工程都采用了低能耗保温材料或自保温体系,起到了良好的节能作用。2.4.4绿色建筑是对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循环生产。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居民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2.5追求自然、和谐
绿色建筑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尽量使用再生资源。尽可能采取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采用生态技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保证室内通风、日照条件良好。
3.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和探索,给各行业提出了一个原则和要求,要求用全局的观点,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以最低的能耗,以可持续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室内环境应当满足必要的要求,应有合适的温、湿度,必要的风速,新鲜的空气,充足的光线和不受周围环境的热、光辐射与噪声干扰等。既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关注环境,在自身和对环境的需求上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又要在使用过程中保护使用者,不污染环境。
4.结语: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参考文献:
[1]李中亚.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2,(12)
篇10
1、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医院建筑是综合性很强的特殊建筑,在设计上既要从医院管理和运作的特点出发,又要考虑与卫生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相适应,在总体布局上讲求功能分区明确,并结合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为后期发展预留空间;设计应体现现代化医疗设施的特点,在医疗建筑流程设计、医疗手段和设施及装备选用方面追求先进。医院建筑平面布局应注意考虑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卫生学要求,以及运行路线短捷、管线高效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治疗疾病服务,相应地,就需要在内外环境设施上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条件,使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有较宽敞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视觉感受,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方便的工作环境;医院整体环境从克服病人恐惧心理出发,在气味、色彩、建筑细部、家具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等方面入手,使就医病人在门诊部就似进入了商业步行街,在住院部就如进入了环境宜人的宾馆,使医院成为更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这样,通过对医院环境的良性感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思路。
2、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建设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及建筑设计要点,从医院建设方的规模标准及科室设置等具体要求出发,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计的能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结合现代综合医院的各种功能要求,精心设计,力求设备完善.功能清晰. 分区合理. 便捷高效。
2、采用国内外医院设计先进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则,以病人为中心组织功能和交通,从满足病人的需求出发进行室内外空间设计,为病人. 家属及工作人员提供优美宜人的户内外空间,以体现现代建筑人文观。
3、从发展与节约的关系出发,处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医疗建筑的发展趋势,使新医院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场所。
4、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将基地规划和建筑与周边用地协调,注重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通过柔和悦目的组合以及通透自然的建筑语言赋予医院平和清雅与个性,使之恰当地融入整个地区的城市环境,形成美观新颖的现代化医院形象。
5、注重环境设计,运用现代环境心理学和病人心理学理论,分析各功能空间,营造良好的医疗场所,体现现代建筑环境观。
3、规划建筑设计
3.1功能分区
综合医院在功能分区上大体分为:医疗中心区、后勤区、行政办公区和生活服务区等;其中医疗中心区又分为门诊区、医技区、住院区等,医疗中心区是医院建设的重点,现代综合医院的医疗中心区常常以医技为中心,组织布置门诊、急诊、住院、传染诊疗、消毒供应中心等,形成各医疗部门既交通便利又相对独立的合理布局,考虑未来医疗建筑发展及医学科技之创新。紧凑安排各部门区位,缩短院内交通时间,配合流程,以提升医疗作业效率,以应未来先进的治疗及检查仪器之发明,设置空间改建及仪器运送之通路,预留特殊仪器放置地点,使医疗作业之进展不受空间限制。下面着重分析门诊、医技、住院这三个分区。
3.1.1 门诊区
门诊区出于功能要求,应靠近医疗建筑交通入口,以利于患者寻找和到达,从速看病。(1)入口大堂:作为医疗建筑的一个重要节点,使大量的门诊病人方便、快速到达各层科室;在空间设计上,从克服病人心理恐惧出发,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二次候诊:各诊区候诊均可按二次候诊形式展开,形成良好的就医秩序。(3)创造尽端:将各科诊区设置为单元形式并形成尽端,营造稳定的就诊环境,可减少不必要的穿行。(4)医患分流:诊室内部设置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并在各诊室单元尽端设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这样的设置优点较多:① 相邻诊室的医生之间可相互会诊,作为技术支持;②相邻诊室可共享设备和资源;③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可保护医护人员安全;④ 可作为缓解某些“医患纠纷”时的应急通道;⑤起到监督相邻诊室医风的作用;⑥ 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门诊区可分为多个模块, 并通过中央候诊大厅组织空间和交通联系,将就诊区与其他区域分隔,分别设置医生走道和病人走道,做到医患分流。各科室主要功能房间应南北向布置,争取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每个模块设置一个科室,各科室均有独立的等候空间和端部,互不交叉,根据需要两科室可灵活调配;儿科宜独立设置药房、收费、输液等各种用房,以避免与成人患者交叉。这种布局使门诊患者无需穿越其他科室,就能在就诊区域得到各种服务。门诊患者就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候空间度过,为营造良好的等候环境,在门诊空间的设计中应注重一下几个方面问题:
等候空间的独立性:不论候诊、取药还是输液、注射,其等候区域可设计为相对独立的完整空间,将等候人群与其他人流相对分隔。等候环境的优化:在等候区域可设计精致的室外园林,分割形成半开敞空间,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尽量做到能够自然采光通风,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的自然环境。门诊空间的设计体现对人的最大关怀和尊重。
3.1.2 医技区
医技区的位置在医疗区的布局中很关键,应靠近门诊部与住院部,以保证医患人流至医技部门的路线迅捷。在医技楼的设计中, 科室在水平方向与垂直层次上应合理布置,形成符合医疗功能且方便快捷的就诊流线;不仅确保建筑满足医疗建筑现有的功能需要,而且充分考虑到远期的需求和建筑单体的功能转换;同时还特别注重弹性设计,采用标准模块式设计方法,柱网整齐,空间分隔灵活,不仅满足设备应用及更新的需要,而且还具备较强的灵活应变性,充分考虑医疗建筑的远期发展。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注重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3.1.3 住院区
现代综合医院住院部应在洁污分流及护理单元流线清晰便捷的基本要求条件下进行设计,其中护理单元的设置内容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男女医生更衣室、值班室、治疗室、配餐开水间、污洗室等,病房可设为套房室,含卫生间和阳台,形式多样适应现代医院发展要求,医院建筑设计中,患者是核心,而医护人员也需要被关注,为医护人员营造宜人的工作场所,也便于他们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护理单元平面布局应高效舒适,护士站居中设置,缩短医护人员的看护距离,使他们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办公用房需拥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并设有专用的服务电梯,体现了对医生的人性化关怀。
- 上一篇:班主任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 下一篇:物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