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文化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语文化;跨文化交际;交际实践
语言具有人文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个特点,把课文内容同语言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英语文化,增强文化意识,并以此丰富和完善英语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更高阶段提高英语学习,为能够自然地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一、文化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1.文化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对初学外语的学生来说,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是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慢慢培养的,需要在教学课堂上长期努力地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对外语国家有更多维度的了解。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这一点已取得共识。我国当前使用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继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文化教学的内容
对于文化教学,Stern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Places,即对外语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有所了解。第二,Individual person and way of life,即了解英语本族语者不同个体的个人生活、学习和家庭等。第三,People and society in general,即辨识英语国家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种族等背景的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诸多方面。第四,History,即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第五,Institution,即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事业机构。第六,Art,music,literature and other major achievements,即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鉴于初中学生还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因此,文化教学可以着重于中西方日常生活交际的内容。但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两相对比下更易于学生记忆。
首先,在称呼方面中西方习惯大不相同。中国人在称呼上既复杂又讲究,在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礼貌地用“大哥”“大姐”“叔叔”“伯伯”之类,而在英美国家,不论男女老少、是何职位、熟人、家人之间都是直呼其名,只有在称呼某些有特定工作头衔的人,如法官、医生、教授等可以与姓连读。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有悖情理、不礼貌的,而在英语文化中却是亲切得体的。
其次,在日常交际生活中,自然少不了相互问候,初中学生首要学习的应该是如何恰当而得体地与英美人互相问候。在中国,彼此较熟悉的人见面时一般会说下列问候语:“吃过了吗?”“去哪儿?”但是如果把这些套用在与英美人问候上,直译成英语(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可能会茫然、困惑,甚至还可能造成误解。在英美国家,问候一般用“Good mor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英语文化涉及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虽然并不意味着在初中阶段就必须全面且深入的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授,但是无论哪个阶段的文化教学都必须考虑其广度和深度。
二、文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1.文化融入
在教学过程中,把文化知识与语言内容相结合,把这些作为教学材料。或是把文化内容直接编写成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例如,学习了八年级上册Unit 7 Food Festival之后,里面讲到为帮助同学举办美食节,教师可以就这个话题展开对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做一个深入探讨,比如西方在饮食方面比较偏爱甜食,如甜甜圈、奶酪等,不爱吃辣,主食多为汉堡、牛排等。而在中国大部分人并不会特别偏爱甜食,口味偏多元化,正餐以米饭为主。
2.英汉文化比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列为教学的重难点之一,由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有一个惯性思维,总喜欢把英语和汉语等同起来,而这种学习方法往往会成为以后运用英语过程中的潜在障碍。
所以,在确定了讲解过程中有哪些语言难点需要结合其语用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从英汉文化和语言角度做对比分析,把有可能会造成学生今后跨文化交流障碍的难点找出来,作为课堂教习中应该结合文化知识所传授的对象。例如,英美人与中国人对待恭维和谦虚做出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对于家庭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方法和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
3.因地制宜设置语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最好就是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因此我们可以在学校中创设英语环境来配合学生的学习。将我们的校园标语、箴言名句、路标铭牌等用英语编写,努力营造这一环境。如用英语编写门牌、班牌如“Multimedia Classroom”“Art Classroom”;用“Keep of the glass!”“No spitting!”等用以警示师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卫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
在初级阶段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必须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文化知识,才能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为学生今后更高阶段地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如何恰当地进行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汉英文化中的差异,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避免交际误解,将会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已意识到了课程建设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和职校以及身处教育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各种符合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模式,以多元整合课型理论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的特色扩即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现实需求和学生未来需求为基础。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含义
当今,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状的日趋严峻;随着高科技被广泛应用,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学生转换岗位和职业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劳动者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显示出劳动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为了培养某一个岗位能力而接受某一种单一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否则当学生在需要继续深造或转岗时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所以我们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含义,是从学生的全局发展、终身发展出发,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提出的。
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
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指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部教职成司《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只有搞好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保证其它课程的建设得以顺利地进行;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按照时代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知识基础;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功底,使接受继续教育或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成为可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是其它课程建设的前提,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文化基础课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就能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专业知识的发展又为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知识更新指明了方向。在我们进行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和开发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才能发挥好文化基础课教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现状概括
鉴于现状,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通过区域课程开发满足学生今后在本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协同专业结合区域、学校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以达到真正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的目的。充分满足本区域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需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要满足所有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进行必要地改革与尝试。同时在苏州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朱汉林教授、吴茂庆教授和苏州市教科所殷堰工书记的指导与帮助下、联合兄弟院校进行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尝试,目前课程改革正处在第一阶段的测试与评价阶段。通过在2006级中职新生中使用我校自编开发的新教材,一个学期以来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为明显地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编中职文化教材在我校的使用与推广,有助于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文化基础课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彻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调查与分析
为了检验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我分别在我校2005级中专生和2006级中专生中各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而两个年级的各100名学生分别是各班随机抽取的学生,而且尽量保证每班在各分数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抽到,尽量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以期能真实地反映实验效果。另外为什么会把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呢,因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教材是从2006级新生中开始试行的,而50级还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由此两个年级正好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同时也对全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进行调查分析。
(一)面向学生的问卷题目分别是:
1.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后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不重要C.其他
2.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学习难度如何,
A大.B.不大C.其他
3.你的文化基础课考试有没有不及格科目,
A.有B.没有
4.你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教师水平不高B人学水平低C.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5.你毕业后准备如何发展,
A.就业B.继续升学C.自己创业D还没考虑好
6.简答:你认为哪门文化基础课或哪个知识点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7.你觉得文化基础课最应该学什么,也就是什么内容对你最有用,
另外,还让学生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最希望学到的知识等内容。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认可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对后续的学习有作用,也就是想学好文化基础课。但是普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没有做到结合学生初中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接近一半的学生有不及格科目出现。学生认为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材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继续升学比例的提高也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高职接轨。
(二)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
1.您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重要C.其他
2.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哪种版本,
A.国家教材B.省市自编教材C.学校自编讲义
3.您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
A.学生人学水平问题B.课程建设问题C.其它问题
4.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
A.符合B.不符合C.还可以
5.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适用性如何,
A.很好了B一般C.不适用
6.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是否反映了新的科学发展成就,
A.是B.还可以C.不是
7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渗透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要求,
A.是B.还可以C.不是
8.您认为自己学校是否有能力自编教材,
A.有B.没有
9.请您谈谈对自己所教课程、所用教材的总体看法。
10.请您谈谈你对今后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的设想。
另外还对教师是否愿意以及如何参与课程开发、现用教材的适用性、如何处理专业课学习和升学考试对文化基础课要求不统一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看中。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人学水平问题与课程建设问题二者并重。对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发出了明显的需求信号。而且很多教师表示了乐于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的意愿,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本学期在试用我校开发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前提的新教材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体会之下,我们将进行第二轮的校本课程的修改与完善。
六、本次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在开展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贯彻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性,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缺陷,反映出本学校的特点和条件,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生优先的原则。考虑学生差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融人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从而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得到更充分、自由和生动活泼地发展。
(3)合作互补的原则。首先是学校与课程研究部门和课程专家之间的合作互补,其次是指学校之间以及一所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合作互补。
篇3
酒水与酒吧服务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一门重要课程,任课教师一直关心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也组织编写了《鸡尾酒勾兑与酒吧服务》《酒水与酒文化》《调酒与酒吧管理》等相关教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对教材进行修订和补充,但一直感觉有所欠缺和不足,此次《酒水与酒文化》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主要以近两年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酒店、酒吧行业的发展为依据,以广大师生的建议和参编教师最新研究成果为重要参考,突出和体现了以下特色:
1.推陈出新,注重实践
本教材参编人员既有行业研究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士,又有直接从事一线生产、管理的业内精英,对酒吧服务与管理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本书对酒店管理理论及其在酒吧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有全面而独到的理解。教材内容上,以酒水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大量的酒吧运行中的典型案例,并通过讲解与分析,针对酒吧产品的特殊性将酒水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其紧密结合,使内容更加实用、更加便于学生的掌握。在体系构建上,本教材重点突出基础知识和管理理论在酒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按照酒吧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构建本书的体系框架,并将涉及到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着重的分析、讲解,并配以相应案例,做到体系为内容服务、内容为应用服务。
2.集聚智慧,凝结成果
自上世纪末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兴起以来,该门课程一直作为热点学科项目在行业内持续受到关注。高校方面都特别重视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在基础建设和原材料投入上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保障,一些学校斥资建成酒吧实训室和咖啡制作实验室,有的学校每年投资数万元购买原材料,保障实习实训的顺利开展。以本书初版为主要教材的《酒水知识与酒吧运行管理》课程群还曾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本书课件《酒水知识与酒吧服务》获教育部旅管类教指委“第一届旅游管理类主干课程教学课件大赛”三等奖,教学应用软件《非酒精饮料》获山东省教育厅教学应用软件大赛三等奖。通过近十余年的课程建设,该课程从课程定位、内容选取与知识体系构建、载体选择与学习情境设计、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成果。可以说,本教材的再版“出炉”是多年来编者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的结晶。
3.产学结合,强化优势
本教材依据理论与实务并重、立足基础突出应用,既有对酒水知识与酒吧经营管理一般原理的阐述,又有实际操作方法的介绍,还有配套的实践与实习,体现出高职高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点。尤其在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走产学结合的路子。与多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著名品牌酒吧合作,在遵循市场用人规律基础上,以符合酒店、酒吧管理的实际工作为原则,选取体现酒店、酒吧行业特点的理论和具有范例性的案例编入教材内容。在形式上力求新型、实用,使用大量的图片和表格,使其更有直观性,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保持学习兴趣。关键词汇予以强调并给出定义,便于学生和酒店从业人员自主学习,每章借助案例使学习者体验练习并辅以实践,使其学以致用,力求做到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零距离对接。
4.独特视角,博采众长
本教材充分体现编者在教学中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本书内容的选取按照完整工作过程的要求,体现酒店和酒吧的服务特征,基本概念准确,并有编者独到的见解;选择具有范例性的案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要,以缜密的逻辑、多形式的增强记忆手段和有效的视觉运用效果,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逻辑结构符合酒店、酒吧的工作实践,与现实紧密相连,内容深入浅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并将编者关于酒店、酒吧管理的多篇论文成果和国内外酒店、酒水的发展、研究动态融入到教材中来。
5.独树一帜,增添动力
作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严格按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反映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理念,实现以职业心理与职业活动逻辑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在形式上做到文字简明易懂,表格、图形、图像准确、清晰,并与内容整体协调。本教材使用的各种符号、成果的署名、引文的注释等等,遵从公认的学术规范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篇4
一、A县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南省A县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农业县。此县黎族占总人口55.7%,且位于海南中西部,地势陡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境内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经济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在我国,农村敬老院是机构照顾最基本、最普遍、覆盖范围最广的场所,大量的农村孤寡老人及城镇“三无”老人就是在此接受照顾。A县农村敬老院发展养老服务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且发展缓慢,直到2009年国家提出“优先发展养老事业”的战略决策后,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
(一)A县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现状
A县共有五保供养对象509人,其中集中供养43人,分散供养466人,因此,此县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了敬老院,截止2013年,A县共有9家敬老院,投入使用的有4家,正在改建的1家,正在建设中的有1家,闲置的3家。其中,2家敬老院闲置的原因是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太低无人应聘,剩下的一家则由于设施简陋、年久失修、服务功能单一、供养条件落后而停止使用。目前A县可利用的床位共计有238张床位,预计将来有350张床位,集中供养率将达65%。截止2013年5月底,A县农村敬老院共投入688万元,占地27亩,建筑面积达4123平方米。各农村敬老院采用机构化管理,有公共饭堂,有一间娱乐室,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农村敬老院院长由乡镇民政助理员兼任。每家敬老院均有2名工作人员,最年轻的为26岁,最年长的为51岁,平均年龄为36岁。均为黎族,会讲黎语。工作人员是乡镇聘用的合同工,月薪在1200元以下。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敬老院的卫生和为老人提供煮饭、洗衣等一些基本的生活照顾服务。A县各农村敬老院入住老人均为黎族,语言为黎语,平均年龄约为73岁,67%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28%的老人健康状况较差,17%的老人不能自理,35%的老人还有亲属。各农村敬老院院民入住敬老院后,接受敬老院的统一管理。敬老院出于老人的安全考虑,要求老人统一到敬老院的公共食堂就餐,不允许个人开伙;老人不得随意外出,外出需登记或者需要有工作人员陪同。新建的敬老院窗明几净、宽敞明亮,但是没有任何装扮的敬老院缺乏温暖,让人感觉像宾馆。院内的土地利用率低,绿化少,敬老院显得很是空旷。
(二)A县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A县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根据对A县农村敬老院的现状的调查了解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目前A县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低下,敬老院入住率低、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整个大众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目前A县已入住的敬老院床位共有182张,但是仅有43人入住,入住率仅为23%。A县可使用的敬老院共有7家,平均每家敬老院仅仅入住6人。建好的敬老院邀请老人入住老人却不愿意,为此A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和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甚至挨家挨户走访老人,试图说服老人入住,但是效果甚微,这让他们很是费解。
2、A县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通过对当地的调查了解,我们认为导致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服务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1)黎族养老文化的影响。A县是黎族自治县,黎族老人占了很大一部分。从已入住的敬老院院民来看,全部都是黎族老人。但是,入住敬老院大都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黎族人有恋乡守土的习惯,他们大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外地生活,当然他们养老也是选择在家,即使五保老人也不愿去敬老院养老。在今天,黎族农村老年人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黎族人崇尚自由,亲近自然,愿意受约束,因此,他们对敬老院这种统一严格的管理极不喜欢,如果不是特别的原因他们不愿意去敬老院。(2)部分孤寡老人长期独居导致其生活习惯和心理不愿意与他人共处一室。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孤寡老人常年独居生活,住敬老院参与群居生活难免产生排斥、害怕、不习惯等心理反应。再者,部分老人有一些不良习惯在敬老院中是不被允许的,一旦入住敬老院,他们会被要求改变不良习惯。例如,黎族拥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酒文化氛围浓厚,大部分黎族老人都喜爱喝酒。而敬老院出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考虑,都会对老人的饮酒习惯加以约束。(3)配套设施不完善根据调查了解,A县已投入使用的农村敬老院中,仅有的基础设施就是公共食堂和电视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可供老人娱乐消遣的设施。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资金不足,因此出现敬老院建了但是却没有资金进行进一步的建设。(4)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低下,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A县农村敬老院主要由县民政局负责建设,而管理则由敬老院所在的乡镇负责。各乡镇大多采用自我管理服务模式,以最低的成本维系农村敬老院的正常运行。农村敬老院的院长由民政助理员兼职,而民政助理员日常行政业务繁重,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精力管理敬老院。服务人员的聘用大多为当地农民,平均年龄为36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月薪在1200元以下。管理服务人员共有9人,入住老人为43人,平均每个人要负责5个老人,他们要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如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工作任务较重。
二、引入老年社会工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的养老服务
所谓老年社人工作,就是“科学地整合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和技巧,积极地网罗各种可能的社会资源,以推行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策,或帮助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具体来说老年社会工作介入海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的途径如下。
(一)宏观层面介入
1.社会工作倡导者的角色倡导、推动政府建立和健全农村敬老院的政策支持体系。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倡导者的角色,首先要保证倡导的内容正确传递。在此,社工的倡导对象是政府,倡导的内容必须符合政府的政治需求和文化特点,倡导成功需要文化和政治智慧。其次,社工要运用正确的倡导途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选择正确的倡导代言人,如社会名流、人大委员、政协委员、专业权威、知名教授等。二是制定正确的游说或劝说方案,对即将使用的讯息、表达方式、情境处理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充分利用媒体。媒体不但可以传递倡导信息,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媒体引发社会各界对农村敬老院的关注,引起政府的重视,进而推动政府建立和健全关于农村敬老院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大对农村敬老院发展的支持力度。
2.经纪人和管理者角色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经纪人和管理者的角色,扩大农村敬老院资金来源。管理者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作为管理者去组织协调农村敬老院的各项管理和服务。传统的保证农村敬老院老人的“吃穿住”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管理方法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才是促进敬老院发展的有效方法。社工要充分利用农村敬老院的有限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例如,社工可以充分运用农村敬老院的土地,动员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和院民发展院办经济。通过发展院办经济,提高农村敬老院的“造血”、自给能力。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扩展农村敬老院的服务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上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有偿入住,或者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可以开展有偿入户服务,帮助提高入住率的同时还增加了农村敬老院的经济收入。
3.宣传者角色根据A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农村敬老院入住率低的很重要一个原始是因为黎族人民根深蒂固的陈旧养老观念。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宣传者的角色,倡导独立养老的理念,鼓励老年人培养独立的习惯,在思想上、精神上不依赖子女,在行动上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来完成各项活动。社工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农村图书室、农村公告宣传栏等传播方式向村民介绍农村敬老院相关信息、申请方式、养老服务,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慈善晚会、文娱晚会、座谈会以及养老讲座等形式宣传独立养老观念,帮助减轻子女负担的同时也收获敬老院良好照顾以及安逸的老年生活,以此逐渐淡化人们传统的家庭养老思想,使老人乐于入住敬老院、享受敬老院老年生活。
4.组织协调者角色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们的志愿服务意识不高,志愿服务发展滞后。虽然有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是它是由地方团委成立并指导的,大部分只是一个摆设,并为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可以和地方团委协调合作,由团委牵头,同时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各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的合作,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志愿者队伍。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不断地宣传志愿服务意识,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协调志愿者活动既可以活跃农村敬老院气氛、减轻敬老院工作人员一部分负担,也可以促进社会人士奉献精神的培养,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双赢。
5.教育培训者角色农村敬老院的管理服务人员由于资金条件有限,招募的服务人员、志愿者专业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需要社会工作者扮演教育培训者的角色,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括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老年人护理知识、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培训。二是志愿服务意识培训,主要包括培训志愿者的自我认知,志愿者的价值观以及团队意识,建立一个稳定、团结、合作、高素质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二)微观层面: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介入主要是对案主的服务
1.老年个案工作介入案例1:笔者在走访A县一家敬老院时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刘姓老人入住敬老院后,整天郁郁寡欢,枯坐在自己的房门口,也不与人交流。笔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与老人交谈,交谈中发现老人对于自己的家念念不忘。因此,寻问老人是否希望回自己的家看看,此时老人的眼睛微微睁大了一些,随后慢慢地点点头。之后,笔者与敬老院工作人员沟通,希望工作人员可以抽空陪老人回家探望。同时,也希望工作人员今后多鼓励老人与其他老人交流,以尽快帮助老人适应敬老院生活。此后,笔者再去敬老院探望老人时了解到,老人之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过三次家,回去的间隔一次比一次长,之后老人与敬老院的其他老人熟悉后,逐渐习惯敬老院生活,就不会再想回去自己的家了。
2.老年小组工作介入老年小组工作是通过组织老人参加各种活动小组,提高老人的活动水平,建立老人间的彼此互助和支持网络,以帮助他们摆脱孤独、寂寞,增强生活自信和走上积极老化的路径。案例2:A县一家农村敬老院中,入住了四名男性、三名女性,健康状况均为良好,平均年龄为71岁,是A县农村敬老院中平均年龄最小、老人整体健康状况最好的。然而,敬老院工作人员发现,由于老人都是黎族,黎族浓郁的饮酒文化使得这7个老人都爱喝酒。平时老人们没什么事就喜欢聚在一起喝酒,有时甚至一个人对着剩菜喝酒,常常喝到醉醺醺的状态,酒品不好的老人甚至发酒疯。为了保证敬老院的入住环境,为了老人日后的身体健康,敬老院工作人员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开展了酒文化学习小组。通过酒文化学习小组,帮助老人学习如何品酒,正确认识酒的益处和坏处,并学会如何把握喝酒的尺度、如何控制自己过多饮酒的欲望。酒文化学习小组的开展,既尊重了老人们黎族的传统酒文化,同时也帮助老人更好地认识酒文化,并且学会把握饮酒的尺度,防止过多饮酒给老人的身体带来伤害。针对黎族老人有爱饮酒的习惯,可以开展减少饮酒小组,以此来改善老人因饮酒引起的疾病状况,促进老人身体恢复健康。
3.老年社区工作老年社区工作是指以具体的社区为载体,通过组织社区老年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中的老年人问题,从而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要。案例3:A县每年都要在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时举办庆祝活动,社会工作者可以邀请敬老院的老人参加,观看歌舞表演,到“三月三”美食一条街品尝黎族传统美食等等,让老人也感受到本民族节日的气氛,让老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风采。以此打破敬老院老人相对隔绝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有融入社会的感觉。针对农村敬老院建筑内部的装修过于简陋、色彩单调以及敬老院大片土地闲置的现状,社会工作者在植树节或者学雷锋活动日等节假日期间,联系志愿者队伍,让志愿者队伍与敬老院工作人员及老人一起对农村敬老院建筑内部以及老人的房间进行装扮;开垦敬老院的荒地,种上老人喜爱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新疆;汉语;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3-02
双语教学作为汉语教学的一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新特的地理、文化、人口等因素,针对新疆学员的汉语教学是双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疆汉语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对疆汉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基本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过硬的汉语知识技能和汉语言理论修养。
一、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对疆汉语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针对新疆学员的汉语教学。新疆是个多民族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新疆学员的母语多为本民族语言,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基于此,汉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重视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1.注意搞好民族团结。新疆幅员辽阔,占祖国领土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疆内各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搞好民族团结,增加民族了解,加深民族感情,是汉语教师的首要思想认识。
2.真诚关心新疆学员。新疆学员的第一语言是各自的民族语言,他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与内地学员有很多不同。汉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新疆学员的基础上,做到生活上关心、教学上用心、交往上真心,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汉族人的感情、对汉语的感情,从而自愿、自觉、自信地完成汉语学习。
3.平等友好原则。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重要的国家民族政策。汉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本着从民族平等这一基本国策出发,平等、友好地与新疆学员往来,不能以狭隘的民族主义、个人喜好左右自己对学员的态度。
二、基本的文化素养
作为对疆汉语教师,应该从汉语教学的文化需求、新疆生员文化背景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实、完善自身的文化素养,应该同时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基本常识。
1.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汉语也是汉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新疆学员在学习汉语时,必定涉及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如酒文化、音乐文化、乐器文化、戏剧文化、各民族风情等具体文化形式及抽象的传统思想、等。设若汉语教师不具备这些基本的文化素养,就不能因势利导地给学员进行精彩的解释、阐述、发挥,就不能有效地满足新疆学员对内地文化的新鲜感,不能借机激发新疆学员对内地文化的认同感,也不能更好地唤起新疆学员对内地文化的热爱,对汉语的热爱,对汉语学习的热爱。
2.伊斯兰教文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新疆学员,新疆学员的主要文化背景是伊斯兰教文化,伊斯兰教为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十多个民族所信奉。汉语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汉语教学,必须具备一些关于新疆的基本文化常识,并在汉语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既能增加课堂文化内涵,调节课堂气氛,更能获取新疆学员的认同,加深师生感情,促进教学活动的愉快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之间决定教学行为方式,教学行为方式决定教学效果。语言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应该遵循其独有的规律。
1.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语言学习分为课堂学习和课外习得。所谓课堂学习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教与学;课外习得是指在课堂以外的情境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学会语言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学习,都要求学习者保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情绪,以此克服学习焦虑这一最常见的负面因素的干扰,从而完成有效的语言学习。可见,汉语教师为学员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是多么必要。
2.精讲多练的语言教学模式。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能自如地运用目的语在生活、工作中进行交际。语言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是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习得,作为掌握技能的主体,学员应该付出更多的练习。因此,语言教学应该以生员的语言操练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步骤的安排,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对象的来源、需求、年龄特征、现有水平等来最终敲定,这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的真正内涵。我们针对的是新疆学员的汉语教学,有预科生,也有平均年龄近40岁的成年人;有教育专业,有医学专业……面对不同的对象,要想展开有效的汉语教学,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4.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语言教学特别讲究针对性,这个“针对性”主要是就语言教学对象而言。“对疆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新疆学员,他们的特殊性是我们施教的根本依据。
(1)汉语学习中存在文化障碍。新疆学员多为伊斯兰教文化背景,迥异于内地的儒家、道教、佛教文化背景,汉语教师应该了解新疆学员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文化障碍,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越过文化障碍,使他们有兴趣继续学习。(2)新疆学员汉语学习中最大的难点是声调。新疆学员说的维语或哈语等是非声调语言,在学习汉语这种声调语言时表现出的最大难点就是声调学习。新疆学员基本上不具有声调意识,凭感觉自主确定字调、词调、句调,因此,在与内地人交流时,出现“新疆学员能听懂内地人说话,内地人听不懂新疆学员说话”的新一轮语言交流障碍。(3)新疆学员的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由于受制于疆内现有的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汉语环境缺乏等因素,新疆学员普遍存在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薄弱这一现象。遇到汉字书写障碍、词汇及语法运用障碍,他们多采用回避原则,实在不能回避时,便出现不少的错别字、错误词语、病句等现象。在对疆汉语教学中,应该适当加强新疆学员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
四、过硬的汉语言知识、技能和汉语言理论修养
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语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培养语言技能是语言教学的归宿。汉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汉语教师应该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汉语教师不仅要具备各项汉语技能,还要知道各项语言技能的内在规律,才能有效完成语言技能的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汉语教师还要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两方面较深厚的理论修养:一是汉语学科理论修养,二是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学习,不断自我完善,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保亚.当代语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桂诗春,等.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黄伯荣,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6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28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③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④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⑤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⑥强化学生对有机物中官能团的作用以及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理解。⑦介绍酒文化,培养爱国热情。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篇7
“18度是最适合葡萄酒收藏的温度,这里冬天的温度一直保持在这个温度上下,到了夏天稍微高点,开下空调也能保持在这个温度。”王勇对记者说道。
国内葡萄酒收藏日渐升温
王勇是一名资深品酒客,十多年前他曾到法国葡萄酒“圣地”波尔多留学,被那里浓郁的葡萄酒文化所吸引,慢慢成为了一名葡萄酒收藏的忠实粉丝。归国后,他也在网上认识了一干喜欢葡萄酒的朋友,经常会到这个酒窖来品酒闲聊。
据王勇介绍,大概从2000年开始,国内兴起了葡萄酒收藏热,这些年国内有钱人越来越多,投资渠道越来越多,投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顶级葡萄酒尤其是法国五大酒庄的产品价格不断攀高,自然引起了不少国内投资者的关注。
葡萄酒投资回报不容小觑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葡萄酒大幅升值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如一款1998年份的拉菲酒庄(Lafite)葡萄酒,2006年年初的价格为103英镑/瓶,但到了年末便涨到198英镑/瓶,涨幅达到90%。而根据“环球葡萄酒”的资料,如果投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10种葡萄酒,过去3年的回报率为150%,5年回报率为350%,10年回报率为500%。其投资回报率大大超过股票和房地产投资。
为什么作为消费品的葡萄酒会有如此良好的增值性呢?
据王勇介绍,有“液体黄金”之称的高档葡萄酒收藏在西方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其顶级产品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广泛性,高档葡萄酒一直以来都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至于顶级葡萄酒价格近年来持续飙升,除了其品质本身在不断提高外,好酒每年产量有限,喝一瓶少一瓶也是显而易见的原因。
“并不是每种葡萄酒都有收藏价值的,相比较而言,顶级葡萄酒的收藏价值要大得多”。据统计,大概只有总量不到O.1%的顶级葡萄酒才有收藏价值。一般的葡萄酒,都要在推出市场后两三年内饮用,只有少数顶级葡萄酒才有陈年潜力,可在湿度和温度调节恰当的环境中摆放10年或IO年以上。而法国波尔多地区的30个头牌酒庄每年生产的葡萄酒总量不超过50万箱,而且每10年中仅有3个年份的葡萄酒会成为具有投资价值的葡萄酒。可见供给是限定的。
另一方面,近年来葡萄酒收藏和消费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再加上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性通胀预期笼罩世界,人人都在寻找能够保值增值的投资标的。而且近年来中国、俄罗斯、韩国等新兴市场的买家对葡萄酒兴趣渐浓,投资额度迅速加大,从而使得市场需求迅速增加,葡萄酒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上涨了。
葡萄酒收藏学问多
然而葡萄酒投资毕竟还是一种小众化的投资,投资的专业门槛并不低,也并非“抓到篮里就是菜”的无风险投资。在王勇看来,如果对葡萄酒收藏的相关知识没有足够的了解,很有可能会高价接手已经被过度炒作的葡萄酒。这种酒往往会出现后劲乏力、买入就长期套牢的情况。也有人可能会买人一些并不具备增值潜力的葡萄酒,买入后即使价格有所上涨,但如果涨幅不大的话,扣除管理、储藏、运输中的各种成本和通货膨胀因素后,实际投资回报可能还是负的。
王勇强调,收藏葡萄酒跟收藏古董一样,都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从酒的国家、产区、成色、年份、酿制工艺到历史文化内涵都要样样精通。而要获得这些基础知识,只有多看、多听、多品这一条路,没有捷径可走。他劝那些目前还不富裕的人,一定要谨慎投资葡萄酒。有人说葡萄酒投资就算最后赚不到钱,大不了自己喝掉。对于有钱人来说,这的确是又可以投资又可以自己消费的“双保险”。但让月薪3000元的人自己喝掉上万元一瓶的葡萄酒,恐怕这酒的味道也不是那么美妙吧。
在影响酒的增值潜力的各种因素中,王勇特别强调酒的年份,尤其是投资期酒。因为不同年份的天气情况,如光照、昼夜温差、降水情况等都会影响酒的品质。好的葡萄酒需要好的葡萄及好的年景。如果想要获得收益最大化,一定要尽可能关注年份葡萄酒,如五大酒庄之一拉图(Latour)的极佳年份是1975、1982、1988、1993、1998年。
放长线钓大鱼
王勇还说:“葡萄酒属于另类投资,只有那些对葡萄酒有兴趣的人才会去研究,去收藏,而且葡萄酒本身是一种很有文化品位的需要时间沉淀的商品。所以投资葡萄酒一定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应抱着越藏越值钱、越藏越有味道的心态去买葡萄酒。另外,投资葡萄酒最好用的是闲钱。因为那些顶级葡萄酒的收藏时间可以长达10年以上。像我就在我儿子出身的那一年(2002年)买了一套‘五大’的精装葡萄酒。我买这套酒是为了纪念我儿子的出生,每次看到这套酒。我就会想到宝宝出生时的情形,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和兴奋。因此我也没准备以后卖掉,至于将来是等到儿子成年的时候打开还是等到儿子上大学的时候送给他,这个我都没想好呢,哈哈。像我这种情况现在国内很多。所以葡萄酒投资一定要抱着因为喜爱所以收藏,因为收藏所以顺便做长期投资的平和心态,不要着急。”
篇8
【关键词】重点农业院校 艺术素质教育 现状 对策
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高等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随着整个艺术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向前迈进了一步。其实,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利用艺术互通有无的特点,把握住艺术的通感,利用艺术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启发其思维,塑造其健康人格。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了一项对150篇科学性传略文章的研究工作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和作家。”①这说明艺术素质教育在创造性思维的开启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故而,在各大高校纷纷推进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重点农业院校在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更应充分拓展艺术素质教育的思路,探索艺术素质教育的模式,把艺术作为“人化自然”中本质力量的激发点,全力培养具有艺术素质的杰出农业科技人才。
一、重点农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及其隐藏的问题
(一)在我国重点农业类院校中,农业相关专业相对偏多,其开展的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普及性素质教育课程逻辑性较强,但由于相对于理工类学校而言,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学生相对多一些,他们前期受到的艺术教育很少,故而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体验性和艺术底蕴也相对薄弱些,导致农业院校的艺术氛围和艺术气质略显不足。从艺术的美学原则可以将整个艺术体系划分为五大类型,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业)、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曲艺、影视)和文学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艺术素质的问卷调查显示:农业院校大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大部分来自小学,并且对艺术的兴趣点集中在造型艺术和表情艺术,其次是文学艺术,而对实用艺术和综合艺术感兴趣和了解的人就较少,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
(二)重点农业院校都普遍充分利用了广播台、校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开设各类艺术团体;聘请艺术家举办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社团的技术含量;建设一些人文景观等,这些举措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术氛围,提高了学生对各个艺术门类的兴趣,营造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气氛。但这些艺术活动的受众面相对于整个学校大学生的数量来说仍不乐观。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艺术素质的问卷调查显示:68.6%的学生对艺术感兴趣,56%的学生喜欢参加文艺活动,但只有36.8%的学生渴望在校园里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可见,大学生在校园的各种艺术活动中更多的是观望者和欣赏者,只有小部分学生是较积极的参与者。当然大学生对艺术活动参与的情况较之以前已有很大改观。
(三)重点农业院校主要通过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设置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模式,来实现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如华中农业大学就开设了如下课程:经典广告作品赏析、摄影艺术、京剧艺术欣赏与学唱、壁画艺术、书法、艺术发声学等门类较齐全的通识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艺术门类的理解,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包括大学生的心态都显现出浮躁,校园内的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艺术在情感、想象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其中部分大学生主要以玩网络游戏、看日韩剧等为主,网络的世俗文化不断地刺激着他们,使他们对真善美的认知有所偏差。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功利性很强,要么认为艺术素质选修课所学内容对找工作没有什么用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真的态度,要么就为获得毕业所需的学分不合理地配置选修课,不少学生会为了学分只选修相对容易学的科目而不关注课程本身的内容。学生的上课态度及表现对充满热情授课的艺术专业教师是一种负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重点农业院校的校园里有充裕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舒适的学生寝室,规模宏大的图书馆等大型建筑,但四处观望会发现像展览馆、舞蹈房、琴房、艺术工作室等有着艺术气质或标志的艺术素质教育建筑就很少甚至没有。硬件上的微投入也导致了艺术氛围的单薄。华中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艺术教育的唯一专业活动场所,就存在着艺术器械使用较局限、使用人群受限制、艺术门类不够全面的问题。总体来说,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学设施和展示场所还不够齐备,无法达到公共艺术教育所需要的空间尺度。
(五)重点农业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都来自各专业院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且年轻化,他们的教学参与活动给整个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这支专业队伍分散、数量不足、结构失衡、管理不合理的现象使其战斗力不显著。华中农业大学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师资分别来自文法学院、园艺林学学院、体育部、外国语学院及兼职团委工作或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在没有专门的艺术教研室和艺术中心的条件下,专业教师间缺乏整体艺术教学、实践、衔接、排练等活动的统筹和教学心得的交流和切磋,更没有进修深造的机会,业务能力无法与时俱进。同时,艺术教育方面的教授、副教授居于微数,职称评定标准的非专业性也导致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对艺术教育的热情和投入程度减少,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改进重点农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确定农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艺术的本质去判断,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审美。农业院校并非艺术专业院校,对其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相对应的教学指导思想、授课内容应不同于专业学生的专业需要,其授课重点不应在“术”而应在“艺”上,不应过于追求专业技巧而忽视了艺术的审美教育的育人价值。可将授课重点放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感受美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上来。如对于表情艺术课程之一的音乐,教师除了要讲授作曲家、作品的主要结构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场面效果外,还要加强学生“内视”性情感的体验,调动学生审美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等诸多心理功能去实现对某一经典音乐作品的审美过程;对于实用艺术课程之一的园林,则可以通过对著名的园林景观、所处城市的园林作品、著名的园林大师、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的讲解,或带领学生走进园林环境多维感知所处的空间,引导学生感知实用艺术中的美,立体地挖掘实用艺术中的文化底蕴和美学风格。这些多角度审美感知上的导入会增强学生除了视觉感知之外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故而,在农业院校艺术教育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艺术专业教师可打破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束缚,增加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模式,放弃一些艺术技法的练习,通过对艺术作品具体解读引发学生精神或文化上的现实观照以实现审美的满足和享受,并侧重学生情感、兴趣及个性的发展。
(二)整合重点农业院校全校范围的艺术素质课程,统一管理,使课程自身结构趋于科学。高等艺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以艺术作为教育媒介的自由而有序的系统教育活动,是一个有目的而非盲目性、有控制而非随意性、有系统而非偶然性的行为。②在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始终是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校方应本着“人文性、系统性、通识性、体验性及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原则”③设置艺术选修课程,并开设一些有自身特点的艺术课程。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开设一些如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基础选修课,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艺术如何存在自己身边,从而体现艺术素质教育中应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所谓“系统性”,就是艺术素质课程应像其他学科建设一样应有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就目前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较为理想的课程设置应由“艺术学课程群”(如艺术心理学、景观艺术学等)、“造型艺术课程群”(如书法、插花艺术、雕塑与城市空间等)、“演出艺术课程群”(如中国音乐史及鉴赏、体育舞蹈等)、“映像艺术课程群”(如艺术电影、纪录片赏析等)、“语言艺术课程群”(如《老子》与中国智慧、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课程群里可以开设相关的不同课程。农业院校的每个大学生可根据各种专业的特点选修课程群里的某一门课程,但五个课程群需修满,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实现艺术素质教育的渐进性和复合性。以课程群为小单位的专业老师可以统一编写课程群的基础教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课程的设置使其科学和规范化。
所谓“通识性”,就是要体现艺术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并乐于受到超越专业内容的基础审美教育。所以,课堂教育较之各种艺术活动既多了一份强制性又保障了受众面,但需要丰富课堂的授课形式,这无疑对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体验性”,是指在审美过程中应注重因为情感实践或动手实践加深理解并体验参与快乐的个体感受。如果在课程体系规划中将平行课程设置为递进式的课程结构模式,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的话,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进度可以实现大学生对人文艺术从认识到实践感知的过程,形成可持续的审美兴趣。如有农业特点的插花艺术的通识课程,可在基础课程中讲授观赏花卉的分类、种类、习性、认知等基础知识,在拓展课程中实践插花,将基础课程中主讲的几种主要的观赏花卉进行创作,并给予展示,这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和生动直观感染力的课程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其情感世界。
所谓“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一是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艺术教育者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当代大学生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将中国民间艺术带到大学课堂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民族自豪感;二是指在当前各个重点农业院校的个性背景下开设有自身特点的艺术课程,如华中农业大学就开设了昆虫文化、葡萄酒文化与鉴赏、环境文化与艺术鉴赏、中国茶文化等课程。重点农业院校可以校园特色艺术为切入点,建设特色素质教育基地,这不仅丰富了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体现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的个性。
(三)重点农业院校应重视艺术场馆的建设,增加学生艺术体验的可能性,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常入鱼肆之所,不闻其臭;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可见环境对艺术教育很重要。只有通过高雅的艺术作品,大量的艺术实践才能给大学生甚至生活在校园里的人以生活和创造的激情,引发校园大众的艺术趣味、艺术投入、艺术审美。而且这些艺术场馆可以为校园的艺术活动提供一个更高雅、更专业的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校园艺术活动,给广大学生不断挖掘自身内在艺术潜力、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所以,校方应增加投入,加强类似艺术馆、音乐厅、校园景观的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性,普及高雅艺术,体现当代农业院校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水平。
(四)重点农业院校应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师的继续再教育,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专业教师在统一管理的条件下,校方可采取有力的措施形成有压力的竞争机制,促使他们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提高感情表达力、增强前沿信息的接受力。但同时校方应提供专业教师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支持他们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鼓励他们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还可聘请校内外的艺术教育专家来讲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层次,当然适当的激励措施会提高专业教师的投入程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总之,高等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重点农业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在深入研究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进程中,教育工作者从确定目标、更新观念、转换视角等方面不断提升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维、情感的促进作用,相信在重点农业院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重点农业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会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并以其独特的院校艺术教育而绽放异彩。
注释:
①易琳.对理工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途径对策的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篇9
关键词:文献检索教学;情报检索教学;信息素质教育;网络环境
一、引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教委下发要求各高校以图书馆为基地,在大学生中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文件以来,文献检索课教学经历了艰难的创业阶段,成功地乘新技术革命之势,借信息素质教育之变革,将文献检索教育更名为信息素质教育。2008年12月16日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信息与能源和材料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而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则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各高校开展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利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 起因
实际上,关于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教学已有不少的同仁发了文章,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长期从事文献检索的教学,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检索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就网络环境与文献检索教学的一些矛盾或问题写出来以供同仁指教。
1教学不能统筹
按教育部的规定,文献检索教学必须使用各类文献资料和检索系统,“最好以图书馆作基地来组织教学”。为此,“图书馆必须建立检索实习室,充实检索和参考工具书”。“为便于研究和组织教学,图书馆可以成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组”。由于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性很强,所以“讲授和实习的课时比例大体上定为1:1”。对于本课程的研究和总结,教育部则规定“由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负责这门课程的研究、总结与交流等工作”。以后教育部又陆续发文,就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进和发展的意见,对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作了统一规定,成立了全国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指导小组。由于有了教育部的规定,各高校基本上都由图书馆来统筹安排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并将此课列为指定选修课。受益于文献检索教育的学生得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得心应手地检索和利用各种文献,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信息素质得以培养。但是,在有的高校,文献检索课则是图书馆、各专业学院(系)同时开课,各上各的课,各用各自选用的教材,甚至出现同一个学生既选了图书馆的课又选了学院的课,其实两门课是同一课程。甚至在本科生中开课,而专科生则不开课。
2网络环境不尽如人意
目前的文献检索基本上是基于网络的教学,从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到各数据库的使用都离不开网络环境。笔者就文献检索课进行了多次教学后的反馈调查,60%以上的学生反映文献检索课应该在所有学生中推广。但是网络速度太慢,数据库服务器出故障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行。比如:讲如何利用馆藏资源,可是图书馆的网站处于不能访问的状态;具体讲某种数据库的检索,数据库的链接又出现问题;由于病毒侵袭影响网络利用、网络链接影响各数据库的利用、网络带宽影响网络速度等等问题,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考试时遇上其中一个问题,考试就要中断,不停地重新开机、设置,找网络管理人员现场解决。既浪费时间又破坏了图书馆的形象。教学人员苦不堪言,学生怨声载道,网络管理人员忙得团团转。
3学生选课结果不尽如人意
有的学校将文献检索课列为公共选修课,学生对此课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仅凭学生对选修课的好恶来选择。比如:开课的时间要好(晚上或周未不好);课程要有趣味(如酒文化、影视欣赏);任课老师不要太严格,如某老师上课不点名;课要比较容易通过,比如不要考试,只要课程结束时写篇总结式的文章即可。说实话,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课,而且实习多。有的学生上课时抱怨实习题多了。有的学生说,我是在没有课选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选学了文献检索。但是学了以后知道此课很有用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三、思考及对策
在当前形势下,文献检索课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趁势发展的机遇。图书馆能否在学校的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以文献检索课为突破口。
1改变领导特别是教学管理干部的观念
学校领导不可能有超强的信息意识,要靠图书馆去灌输。教学管理层干部的意识同样要靠图书馆去敲边鼓。对于文献检索课教学没有统筹规划的要学校按教育部的规定执行。无论是本科生还是高职学生,都应选修文献检索课。由图书馆统筹安排本课程,如教学大纲、教学进程、教材、教学内容、实习环节、统一备课等。至于是由图书馆独自上课还是由院系专业教师上课,则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实习场地)定夺。本着向学生负责,向学校负责的态度,本课程一定要统筹规划和安排。一定是图书馆专业人员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的教学队伍。图书馆专业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队伍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模式。
图书馆开课有其自然优势:人员、资源、场地、技术等,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院系则不然。首先,教师未经过文献检索的专业训练,其次没有文献检索的实践经验,第三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条件(传统检索更为突出)。
2在学生中加大宣传文献检索课的力度,改革授课形式
由于学生不知道哪门选修课对他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有用处,所以,图书馆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宣传的面不仅仅是学生,还要扩展到老师和管理人员。一是在新生中开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图书馆与他的学业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图书馆的资源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知识宝库。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必须要掌握一种方法,能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就是文献检索。二是任课教师要以形式多样的教学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检索课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活跃气氛。形式可以是PPT和黑板相结合,师生开展互动。选择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现实感很强的实习题,也可根据学生自己所写的论文内容和专业课教师提出的要求相结合。在实习的过程中找到更多自己要找的文献,那是很惬意的!
3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建设质量
网络、图书馆、资源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是道路、车和货的关系。网络就是高等级公路,图书馆就是路上跑的车,资源就是图书馆车里装的货。要想车既装的货多又跑得快,就必须先修路。网络这条高速公路一定要通畅。要协调文献检索教学与上下左右的关系,必须运用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网络、计算机科学等知识,才能教路亨通。
网络带宽要大。至于大到多少为宜,要根据学校利用网络的水平和学校的财力来决定。全部办公自动化没有一定的带宽保证,那只有等挨骂了,用户不满意,领导不满意,教学科研不满意。
及时排杀网络病毒。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邮件过滤软件等安全软件。
经常整理IP地址链接,防止有人乱配IP地址。
图书馆网站的管理要科学、专业,图书馆要根据本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要求,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如系统部或技术部或数字部。要有专人管理,以保证图书馆管理系统24小时畅通。要将图书馆自动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要素都充分利用起来,为整个图书馆的业务服务,而不仅仅是采编和流通。使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只要读者进入图书馆网站就能得到他(她)需要的信息,这才是好的网站。比如:参考咨询、虚拟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网站导航、资源介绍和利用以及图书馆可提供的所有服务一目了然。这样的网站读者不爱死你才怪!
要加强对文献检索课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文献检索课的教师要相对稳定,要参加相应的学术研讨会,对于从事文献检索教学的专业人员,一是要参加国内举办的文献检索教学培训;二是现有的文献检索课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自觉吸收本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授课内容;三是要与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教学实习场地、网络问题、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四是要参与文献检索、情报查新咨询等情报服务活动,为教学积累和提供充实的教学源泉。因为没有情报实践的教学就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五是利用图书馆2.0开展文献检索教学研究和讨论,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课,也让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文献检索课。
只有这样,文献检索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DB/OL]。
[2]张怀涛等.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课的意见》的通知.(84)教高一字004号[M].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手册(下册:成果综录).北京:1996年,海洋出版社.第1页
[3]张怀涛等.印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85)教高一司字065号[M].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手册(下册:成果综录).北京:1996年,海洋出版社.第3页.
- 上一篇:景观设计策划案
- 下一篇:班主任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