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学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艺术学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艺术学概论

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视唱练耳;柯达伊;达尔克罗兹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院校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传统教学法,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以钢琴和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采用集体课的主要形式,学生课下也以钢琴等为主要练习工具,这种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暂且称之为“传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沿用多年,运用广泛,培养了众多音乐人才,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将在今后很长时期被采用。但这是不是就能成为我们不吸收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改进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理由呢?相反,我们更应该很好地研究和学习外来教学法中的优秀成果,改进我们教学中的不足,使传统教学法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当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让学生发挥出“我要学”的巨大潜能,这是学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关键。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教学体系之一,它注重吸收匈牙利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让人愉快地学习音乐和歌唱,并使人具有更好的文化修养。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发展学生的音乐读写能力。

1.主要使用首调唱名法

使用首调唱名法理解全音、半音概念,不仅从抽象的符号上认识,还要从音响、感觉中认识和掌握,并作为音程与和弦练习的基础。在教学中,除运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结合生理、心理及情感方面的训练方法。如大三度与小三度的对比,可以理解为坚定、明亮与暗淡、忧郁的情感对比。又如《国歌》开始时的向上纯四度音程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如用大三度心理上较压抑,用小三度情感上则较悲观,纯五度则又比较空等。

2.柯尔文手势对视唱练习的辅助

使用手势辅助音高训练,理解调式音级的稳定、倾向,并用手势做内心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对初学者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能使学生对视唱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旋律进行的方向、距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再结合不同音高,培养歌唱时的肌肉感觉和生理感受等,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柯达伊教学中读写能力的训练

柯达伊非常重视对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在运用柯达伊教学法的同时,还可以在读的方面采用朗读、默读、边读边默、背读、视谱即读等方法,而在写的方面可以运用抄写、背写、听后速写、快速翻译、自编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训练。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他说:“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是与生命关系密切的节奏运动。”因此,要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力。通过生理器官与思维的密切联系,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1.节奏音型练习

音型是学习音乐语汇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拍出一个节奏请学生模仿,然后让学生扩大和缩小。还可以采用问与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可以用卡农、变化、对比、填空、读、拍、击等多种方法来训练。这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活跃课堂气氛有极大的益处。

2.即兴视唱

在教学中采用固定节奏型的即兴视唱练习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施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对于个别节奏把握不好的学生,给出一到两个常错的节奏型,请学生即兴视唱,通过节奏、节拍、重音、击拍、强弱位置结合音阶练习,达到逐渐掌握这些节奏的目的;而对于有的学生个别音程把握不好、不到位、概念模糊、有很大盲目性的情况,编写一些简单的节奏,让他们通过反复对比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样,既有针对性,练习效果又很明显。另外,还可以通过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和创造音乐的无穷乐趣。

以上是笔者对国外音乐教学法学习及实践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心得。由于篇幅所限,没能展示出这些教学体系的全貌。应当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当然,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它的优缺点。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教学法,如,美国综合音感教学法、德国奥尔夫教学法、苏俄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等,这些教学体系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只能留待以后再做探讨。不足之处很多,诚望得到批评指正,以便今后的改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音乐学;综合艺术;实践教学;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434(2013)01-0220-04

前言

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可见,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愈益凸显。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它包括相关学科、专业所要求的技术能力;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因此,构建艺术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学科理论、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文化市场的特点,整合各艺术实践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作为主要目标。

近年来,音乐学专业教学领域对实践课程的体系建设,越来越注重将音乐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融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于一体。具体在实践课程的开展中,该专业已逐步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课程内容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旨在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及学生的专业水准。总体而言,合理、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教学来使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及全方位的知识架构,是该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意义所在。

一、发挥区域优势 整合教学资源

在我国,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属性,是文化性与商品性的集合体。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国内的文化产业已踏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带动我国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也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载体通常包括音乐生产的管理机构、音乐研究教育培养部门、音乐人和社团、生产发行购销部门、宣传咨询部门、售卖部门等。管当前我国的文化市场空前繁荣,音乐产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这其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缺乏自由和创新的空间、缺乏高素质的音乐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保护机制等。而如何使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得到更良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目前已获批的国家级音乐文化产业基地为参照比较,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不论是产业链条的构建方面,还是文化资源的高度集成化,它们在全国均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因此其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也较为成熟。而像广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地方经济欠发达,但因其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而实存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如在广西这片美丽的八桂之地,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多个民族,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极富特色的民族音乐资源都将成为广西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原动力。除此之外,广西所拥有的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也使其近几年来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往的重要“接口”,开拓着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壮大着艺术演出业、文化信息业、电影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节庆会展业5个产业集群,并在全力做大做强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广西民族歌舞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刘三姐文化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等文化事业。

目前,广西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虽已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它在产业规模、产业质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是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制约广西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体现为专业人才的缺乏。音乐文化产业人才应具备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其不仅要掌握音乐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要有一般产业管理的综合应用素质。而现今,广西从事音乐文化产业工作的人员尚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及战略眼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音乐文化产业的推进。因此,为促进广西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设与深化,我们必须积极地去培养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广西艺术学院作为我国华南地区省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以及广西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和历史最悠久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校至今已有70余年。学科下设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和影视学院等多个专业教学实体。除此之外,在教学设施的硬件方面,学院不仅拥有各类专业工作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音乐制作室等多种教学实验室,还拥有技术条件较先进的音乐厅、汇演中心及美术作品展览馆等公共展演厅和教学实践平台。合理运用广西艺术学院的综合教学资源,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将多元化的艺术理论融入到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学习中去,不仅可以使其综合能力成为今后个人就业的竞争优势,而且其本人也可能成为未来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设者。

二、实施市场调研 确立培养目标

立足于学科专业属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全面培养目标的实现。广西艺术类高校的综合实践教学建设,将对培养广西本土高等艺术人才和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艺术文化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同时对服务于泛北部湾区域及东盟各国与我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注重分析、研究国家关于西部、北部湾区域、东盟经济圈、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文化、教育、就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结合广西文化市场及相关经济模式的特殊性,充分考虑音乐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分析区内相关高校历年艺术人才培养方案及就业数据、市场分析报告等,对形成系统性、实用性、指导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2004年始,广西艺术学院于音乐学院开设了“民族音乐学、音乐史论、音乐传播学”及人文学院开设了“文化艺术管理、艺术商务、媒体创意”等各音乐学专业方向。虽然这些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但广西艺术学院所拥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办学传统均成为培养实践、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有利支持。

2009年,即广西艺术学院第一届音乐学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音乐学院、人文学院就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相关人才需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艺术类人才整体素质要求”,项目涉及艺术修养、专业技能、组织策划能力;二、“艺术类人才理论修养要求”,项目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与评论、中外现当代文化、政治理论修养;三、“艺术管理类人才专业技能要求”,项目涉及声乐、器乐、设计、美术、影视制作、网页设计;四、“艺术管理类人才综合能力要求”,项目涉及文案写作、营销管理、人际公关、市场分析等能力。

通过统计、分析反馈信息得出以下数据显示:人才整体素质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具有组织策划能力的占40%,艺术专业技能的占35%,学术修养的占20%;理论修养程度方面,用人单位对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外现当代文化、艺术作品鉴赏与评论、政治理论修养的要求基本持平于20%以上;专业技能的掌握方面,用人单位尤其需要学生掌握平面设计或音乐工程操控技能的占28%,有音乐(MIDI)、影视制作技能的占22%,网页平台设计的占18%;综合能力要求方面,用人单位对各项能力的要求也是基本趋于平衡,按关注程度依次排序为人际公关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和营销管理能力等。(以上数据材料整理自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人文学院2009年人才需求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综上所述,音乐学专业是以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论修养和音乐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具体而言,一方面体现于能进行独立研究和写作,适应艺术科研机构和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工作要求,是从事艺术评论、写作、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另一方面体现于熟悉艺术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较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艺术鉴赏素养。能紧扣当今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具备有管理、策划、经营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广播电视报刊出版部门,艺术活动团体,群众文化、企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部门从事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构建课程体系 完善科目设置

鉴于以上分析,音乐学院和人文学院在进行相关课程设置时,根据音乐学的专业特性及其教学规律,在结合文化市场人才需求和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学习借鉴区外高校同类专业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合理规划,分别设置了以下两套课程科目。

(一)“民族音乐学、音乐史论、音乐传播学”方向

1、专业理论课

《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评论》、《音乐美学史》、《音乐名作欣赏》、《民族音乐学概论》、《音乐文化传播学》等。

2、专业选修课

《流行音乐概论》、《音乐社会学》、《20世纪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音乐市场营销》、《音乐史料研读》、《中外歌曲赏析》、《音乐源流学》等。

3、综合技能课

《演讲与口才》、《专业论文写作》、《钢琴基础》、《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旋律写作》、《电子琴演奏基础》、《计算机音乐制作》、《合唱指挥》等。

4、音乐理论课

《乐理》、《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等。

5、专业实践课

《田野调查》、《艺术展演》、《教学实习》、《文案策划》、《毕业论文》等。

(二)“文化艺术管理、艺术商务、媒体创意”方向

1、专业理论课

《文化艺术项目策划与管理》、《财务管理基础》、《文化艺术市场营销》、《文化产业概论》、《艺术批评导论》、《广告学》、《传播学概论》等。

2、人文通识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艺术批评(音乐、戏剧、影视鉴赏与评论)》、《文化艺术政策与法规》等。

3、综合技能课

《写作基础训练》、《演讲与口才》、《网页设计制作》、《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非线性编辑》、《论文写作》等。

4、音乐必修课

《中外音乐史》、《乐理》、《视唱练耳》、《合唱训练》等。

5、应用任选课

《播音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摄影基础》、《出版策划》、《戏剧表演》、《国际商法》、《影视制片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可见,以上课程的设置目的,一是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音乐理论知识与艺术专业基础相结合,在掌握好音乐学、传播学、营销学等学科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文化艺术项目创意策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运用;二是通过综合技能课程群的教学,使学生能具备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文字功底以及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修养,培养学生独立策划、经营管理文化艺术项目的综合能力;三是通过对人文通识课程群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并兼具一定的艺术鉴赏与评论能力;四是通过对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及表演水平。

四、搭建实践平台 拓展创意空间

如何合理、有效地实施音乐学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并构建学科体系,“拓展实践平台。打造创意基地”是其中重要的建设环节。

广西艺术学院自2004年设置音乐学专业以来,以紧密贯穿对“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为培养文化建设人才的教学目的及核心理念。在艺术实践方面,一是学院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意比赛。多年来,在广西区内高校成功打造了“艺苑杯”——专业技能比赛的校园文化品牌。创意比赛不仅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氛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意识。二是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意策划赛事及专业性学术活动。近年来,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效促使学生参赛频获佳绩,并逐步在业内领域崭露头角。总之,通过参加比赛及互动交流,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不断提高,且历练出一批又一批艺术领域里具有策划制作与经营管理能力的后备人才。三是努力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以拓展创意空间,将概念走向实践。学院致力于为怀揣“艺术之梦”的大学生提供艺术成材的社会项目,特别是在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获得就业或创业的机会。校外基地的实践优势首先体现于信息共享,使创意商品化,形成创意活力。实践基地同时兼具一定的产业功能,它既是创意生产的核心区域,同时又是艺术产品的集散中心,并通过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

总之,“实践平台”和“创意空间”的构建应基于深厚的学术理论支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及较全面了解文化市场发展规律的同时,能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转换应用来参与和践行文化事业的新发展。此外“构建”也为广西高校培养服务于文化产业建设的专门人才进行有效地探索。

篇3

关键词: 《艺术概论》 课程开设 教材选用 教学模式 课外学习

《艺术概论》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具体而言,是指对有关艺术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风格与流派、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与社会各系统的关系进行专门研究和探索的学科,它属于艺术学的范畴。所谓艺术学是指有系统性地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概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三大方面。《艺术概论》既是一门具有系统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艺术基础理论课,又是准备踏入神圣的艺术殿堂的人和广大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的一门共同的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

一、高度重视课程开设

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许多高等艺术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名额。积极发展高校层次的艺术教育,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考试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盲目扩招往往也会带来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等问题。这些生源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素质偏低,生活阅历简单,自控能力较差,但可塑性极强。这一现状在全国同类艺术院校中相当普遍。在长期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深感提高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迫在眉睫。

《艺术概论》课正是这样一门课程。作为艺术院校专业必修的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基础艺术理论理解、辨析的水平,提升其文化艺术修养。它要求学生起码了解一般中外艺术作品典型范例,并具有用艺术理论的概念分析和思辨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除了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的经历之外,尤其需要相应层次的文化知识。然而,大学生有艺术鉴赏经历的很少,更没有接触过艺术理论,只有凭直觉去观赏和讨论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优劣。因此,对他们来说,提高艺术素质的直接体现就在于艺术理论水平的进步。

二、慎重选用课程教材

有关艺术学的书有许许多多,其中在艺术教育中较有影响力的是《艺术学概论》和《艺术概论》。《艺术学概论》是由北京大学艺术系彭吉象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编著的。为适应当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艺术教育和研究方面有着优良传统的北京大学出版了一套“北大艺术教育与美学研究丛书”。《艺术学概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本书,它系统地整理、发掘和研究了几千年来全世界灿烂的艺术文化,既注重研究中外传统的艺术,又注意到开拓艺术教育和研究中的新学科、新领域,以较新的面貌来传播艺术领域的新成果,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熔于一炉。

《艺术概论》属于“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是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重要内容之一。它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版,是以专业艺术本科教育为主,兼顾普通艺术教育的系统教材。新时期专业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材的要求越来越高。它是在总结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结合8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当时的文艺思想实际,重新编写的一本艺术理论教材。

直到今天,这两书一直被用作各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对照两本教材,它们在总体内容上大致相同,均涉及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门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几大块内容,都是在以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当然,从细节观察,对艺术相关问题的论述,两本书在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语言上,《艺术概论》的专业性更强,语句精确,但这也使读者在阅读时会感觉到比较晦涩、难懂。相比之下,《艺术学概论》的语言较为通俗、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从文本的内容细节来看,《艺术概论》要比《艺术学概论》更为全面、透彻,对个别问题的分析也更加深入。

另外,“21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中的《艺术欣赏纲要》,也是一本很实用的教材,由黄保强等人组成的编辑委员会主编。本教材运用艺术美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分别从戏剧、影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九大艺术门类进行系统的赏析,其中涉及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名作,这些对提高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无论以哪本书作为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同时借鉴、汲取其他书中的优秀内容,《艺术学概论》具有概括性的标题、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艺术概论》理论分析细致、概念阐释精准,《艺术欣赏纲要》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与教学中关注和积极运用。

三、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优化传统教学模式,首先要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而优化《艺术概论》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是优化视听环境。有了良好的视听环境,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教学信息才能真实、直观、生动具体、有形有声且富于变化,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情感相融”、“融汇悟通”。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中的情景教学,摆脱了因脱离实体而导致的对艺术对象描述及分析的“苍白无力”,同时学生在理解上的盲目性和模糊性也能够随之消失。例如在讲到艺术认识功能的时候,如果单凭说教式的讲授会使教学缺少一些生动性和形象性,但是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投放到大屏幕上,这样就可以提问学生:根据图片你能认识或者了解到什么?然后根据图片作相应的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到艺术的认识功能,而且可以亲自欣赏到此绘画作品到底描绘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因此,寓教于乐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还应在教师授课的主导前提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认知性,“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在讲到什么是“艺术语言”的时候,仅仅照本宣科,依书本内容肤浅地讲解这部分内容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用说让他们深刻理会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请音乐专业的学生演唱阎维文的歌曲《父亲》、赏析罗中立油画《父亲》,使学生深切体会不同艺术语言演绎相同的“父爱”主题,并请全班学生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为歌词,创作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并分小组合作,以歌曲演唱、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等综合形式在课堂上表演。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又大大丰富了单一的传统教学,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对艺术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篇4

艺术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 技术培训、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中外文学名篇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 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钢琴合奏、和声学、曲式 学、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乐器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 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中国画、书法、写生、美术创作、美术设计、艺术专业外语等。

艺术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艺术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

艺术教育则是强调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知识原理的普及和提高,且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展示、评论让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得以提高,培育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从而对人的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艺术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适宜从事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亦可在艺术研究单位从事研究工作,或在各级文化单位和业余艺术学校从事艺术训练工作。

艺术教育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声乐演唱、钢琴伴奏、舞蹈表演、绘画、书法创作等艺术教育专业能力;

2.具备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所需的艺术教育教学能力;

3.具备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

4.具备一定的少年儿童歌曲、舞蹈创编以及绘画、书法创作能力;

5.具备一定的童声合唱、小型乐队的排练、指挥、编创以及演出组织、管理能力;

篇5

湖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宣城,北濒太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环太湖地区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市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面积5818平方公里,人口262万。湖州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历代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也产于湖州。“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这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

二、学校概况

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办于1916年。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和一个独立学院——求真学院,目前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70余人。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以“明体达用”为校训,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和谐共进、奋发有为”的师院精神,正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大学——“湖州大学”的目标迈进。

三、艺术学院概况

艺术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下属学院之一,有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74人的专任教师队伍,音乐学专业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新兴特色专业,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扶持学科,设计学学科是校级扶持学科。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文宣工作和地方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学生作品在各项大赛中频频获奖。学院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良好,艺术大楼等按学科、专业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功能齐全,各专业实验室齐备、教学设施先进,配备九呎“斯坦威”钢琴等设施。

四、专业介绍

1、音乐学(四年制本科、师范)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艺术概论、合唱、形体与舞蹈、基础钢琴、基础声乐、器乐、论文写作、音乐专业英语(精品课)、歌曲作法等

择业去向: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授予学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美术学(四年制本科、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含速写)、色彩、书法、篆刻、中国画(工笔花鸟)、版画(材料与技法研究)、基础图案、Photoshop、摄影基础、艺用透视学、艺用解剖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含艺术美学)

择业去向: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授予学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设计学类(四年制本科)

设计学类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

择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装饰公司、园林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设计院、展览公司、会展企业、广告公司、电视台、网络公司、出版印刷公司、服装与服饰企业、服装与服饰销售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或业务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主要课程:专业摄影、Corel DRAW、图形创意、Illustrator、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卡通形象设计、3DS MAX动画、POP设计、网页设计、海报与商业广告设计设计、手册与书籍装帧、包装设计、CI设计

(2)环境设计

主要课程:制图与识图、专业透视与人体工程学、材料学、建筑构造与建筑物理、室内外效果图、AutoCAD制图、3DS MAX效果图、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展示设计、室内设计、公共环境空间设计、装修施工管理与预算、综合设计

(3)服装与服饰设计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手工印染、男女装设计、童装设计、中外服装史、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制衣工艺、立体裁剪与造型、针编织工艺、服饰配件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与营销管理、时装广告与创意、服装心理学、衣料图案设计、时尚与视觉传达、服装人体工程学、时装摄影、时尚品牌商业策划、陈列设计、服装专业英语、网络营销、创意思维训练、童鞋设计等。

五、招生计划

1、2016年我校在浙江、天津、安徽、陕西、江苏、山东和湖南招收艺术类考生,天津(美术类)、江苏、山东和湖南(音乐)为专业校考,浙江和安徽为专业省统考。

2、招生专业、计划和学费详见下表

湖州师范学院2016年招生计划

六、招生考试办法

1、专业考试科目及安排

(一)音乐类专业考试科目及内容

(1)考试科目:主项(声乐、器乐或舞蹈)、加试、视唱。三门考试的总成绩折合为100分,各门考试科目占分比例分别为:主项80%,视唱10%,加试不超过10%。(因我校音乐学为师范类专业,声乐为必修课程,所以主项是器乐或舞蹈的考生加试必须是声乐)

(2)考试内容:

①视唱:分A、B两门,任选一门,两者均为抽题视唱。A为五线谱视唱、B为简谱视唱。

②声乐:自选独唱歌曲1首,考生自备乐谱。

③器乐:钢琴或民乐或大提琴或管乐,演奏自选练习曲或乐曲一首。

④舞蹈:技巧组合和成品舞。

(二)美术类专业考试科目及内容

(1)考试科目:《素描》、《色彩》二门,考试总成绩为200分。

(2)考试内容:

①《素描》:真人头像或静物默写。

要求:A、造型准确;B、表现技法与技巧运用恰当;C、画面构图完整;D、用铅笔、炭笔类工具表现。

②《色彩》:静物或风景默写。

要求:A、造型准确;B、色彩关系明确;C、空间处理与表现技法恰当;D、限水粉、水彩形式表现。

2、报名、考试

符合普通高校招生条件的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派出所附上同底版照片的身份证明)及省联考合格证(无联考省份除外),近期同底版半身免冠一寸证照2张,在指定时间内到规定地点报名、考试。

3、陕西、江苏、山东湖南和天津艺术校考成绩查询和合格证划定

(1)成绩公布时间为2016年4月,届时我校将开通2016年艺术类专业校考成绩查询系统,请考生登录我校招生网进行艺术类考试成绩查询。

(2)我校按各专业招生计划的1:4划出专业考试合格分数线,合格证发放名单将在我校招生网上公布。

4、录取办法

(1)陕西、江苏、山东、湖南和天津艺术专业的录取办法: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专业和文化成绩达到分数线的情况下,学校根据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并注意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

(2)浙江省艺术专业录取办法:对文化、专业成绩均合格的进档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对照专业志愿进行录取。文化分以750分为满分计算,专业分以100分满分计,具体折算方法为:

浙江省: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分×7.5×50%;

(3)安徽省艺术专业录取办法:详见安徽省招生录取相关文件。

5、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湖州二环东路759号

电话:0572-2322001

篇6

学院拥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设有工业设计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公共艺术系、雕塑系、音乐系、艺术基础教研部和综合实验中心等业务机构。现有教职工120人,专职教师103人,其中正副教授51人,硕士生导师5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80人,并长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或开展其它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活动硕果累累,每年市级以上科研立项超过30项,100余篇,出版教材或专著3部以上,展览比赛获奖200余项,多次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德国红点和IF等设计竞赛大奖。

学院拥有近30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美术馆和音乐馆)和一流的教学设施及先进的实验设备,为本学院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良好的平台。

到目前为止,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3000余名,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部分高校的教学骨干和艺术团体及设计院所的业务主力,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专业介绍

1、产品设计 学制四年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化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从产品设计整体内涵出发,训练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眼、脑、心、手,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设计基础、正确的思维方法与必要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设计的意识、创新设计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策略、产品设计表达、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展示原理与方法、展示专项空间、 展示材料、展示工程施工、企业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辅助展示设计、数字化设计基础、产品数字成型、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视频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企业策划、展示设计、动画设计、三维数码设计等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从事设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2、环境设计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人体工程学,专业制图,建筑透视学,艺术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园林设计,空间概念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照明设计、室内快题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也可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策划、经营管理工作。

3、视觉传达设计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创作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艺术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心理学、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印前设计、传播心理学,平面设计史,招贴创意设计,影视广告创意,视觉导向设计,广告媒体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推广、影视广告基础。

就业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设计领域的企业、传播机构、市场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4、雕塑 学制五年

研究方向:雕塑艺术;陶瓷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雕塑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以及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具象和抽象造型创作的能力,能在传统雕塑、架上雕塑、室内外公共雕塑、陶瓷企业和陶瓷产区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设计与实践,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学理论、素描、解剖、构成基础、泥塑浮雕、泥塑圆雕、雕塑创作、传统雕塑、综合材料、金属焊锻、木雕、环境雕塑设计、陶艺材料与成型技法、烧成工艺、陶艺创作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城市与园林规划部门、雕塑公司、景观公司、陶瓷企业、艺术机构、艺术品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策划、设计制作、技术监督等工作。

5、音乐表演 学制四年

研究方向:声乐;键盘;西洋弦乐;中国乐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琵琶、二胡、古筝、扬琴、小提琴、大提琴、基础乐理、视唱、和声、曲式分析、合唱、艺术概论、民间民族音乐、中西方音乐史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音乐团体、艺术院校、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招生计划

表一:美术设计类分专业计划

专     业

学制

科类

学费

合计

校考省份拟计划

山东

山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吉林

江苏

产品设计

4年

8750元/年·生

85

15

15

15

15

15

5

5

环境设计

50

10

10

5

10

5

5

5

视觉传达设计

50

10

10

10

5

5

5

5

雕塑

5年

15

5

5

 

 

5

 

 

       总        计

200

40

40

30

30

30

15

15

表二:音乐表演专业分方向计划 专业方向

学制

科类

学费

合计

校考省份拟计划

黑龙江

吉林

山西

声乐

美声、民族

4年

8750元/年·生

20

6

4

10

器乐

钢琴

14

4

3

7

双排键

2

2

手风琴

2

 

2

琵琶

2

 

2

二胡

2

,

2

扬琴

2

 

2

大提琴

2

 

2

小提琴

2

2

古筝

2

2

总      计

50

12

7

31

注:1、只招艺术文科类考生,若生源省份艺术类不区分艺术文、艺术理,则不作要求。

2、各专业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确定公布的计划为准。

三.报名

(一)报名条件

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2016年艺术招生工作规定报名条件,且具有一定的音乐或绘画基础,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音乐表演专业考生除外)的考生均可报名。报考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原则上男身高应不低于170CM,女身高应不低于160CM,要求相貌端正,形象、气质好。

(二)专业考试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地点:在我校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考生到本省规定考点现场或网上办理报名手续。不受理函报,考生不得跨省参加考试。

表三:校考考点分布

篇7

一、音乐欣赏价值论

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重要价值,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1.艺术品位提升的价值

音乐欣赏作为艺术欣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品位提升的价值。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声音艺术,它既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又是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最受人们喜爱的艺术。正如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①因此,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提升欣赏者的艺术品位,培养欣赏者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艺术体验力、艺术感悟力、艺术理解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2.美学品格提升的价值

艺术欣赏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可以健全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在其所著的《艺术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他晚年甚至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美学与艺术方面的问题。”②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艺术欣赏,自然具有美学品格提升的价值。

3.人格完美铸造的价值

音乐欣赏可以铸造完美的人格,这又主要通过陶冶人的情感来实现。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③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达到情感共鸣,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完善欣赏者的人格。

4.音乐综合素质提升的价值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提升欣赏者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演唱、演奏)能力、音乐分析能力、音乐研究能力等音乐综合素质。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说的就是见多识广的道理。

二、音乐欣赏内容论

音乐欣赏作为一门课程,其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

1.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是音乐欣赏的“案头工作”,也是具体欣赏的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音乐作品的曲谱是具体的“音乐建筑”的“设计图纸”的话,那么作品分析便是解读“设计图纸”,以便更精准、更全面地欣赏具体的“音乐建筑”,避免盲目的、随意的、即兴的欣赏。作品分析的具体内容,又包括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时代背景、艺术道路、艺术追求、艺术风格、思想特点等。

2.具体欣赏

具体欣赏即进入“音乐建筑”内部,进行具体、实际的欣赏。具体内容又包括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社会美、抒情美、形象美、模糊美、朦胧美等)、语言特征(旋律、节奏、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复调等)、体裁特征(声乐作品的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进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舞蹈歌曲等。器乐作品的序曲、组曲、进行曲、夜曲、叙事曲、幻想曲、狂想曲、随想曲、舞曲、谐谑曲、交响音画、交响曲等)、曲式特征(声乐作品的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多部曲式等;器乐作品的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混合曲式、自由曲式等)、结构特征(情节结构、组织结构、音响结构、过程结构、思维结构、心理结构)等。

三、音乐欣赏方法论

方法虽然属于手段范畴,但它对于实现目的却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是关于人类知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认识论与方法论是紧密联系、互相配套的。同样,在音乐欣赏中,也要在音乐欣赏价值认识论的基础上配之以科学、正确的音乐欣赏方法,方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收到预期的欣赏效果。

音乐欣赏的具体方法,可分解为以下两大层面。

1.把握音乐的欣赏步骤

音乐的欣赏步骤,主要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艺术联想、艺术想象、艺术理解、艺术评价、艺术再造等。

2.运用音乐的欣赏方法

狭义的音乐欣赏,其欣赏方法主要有两种:感性欣赏法。此种欣赏方法指的是凭欣赏者的艺术感觉进行欣赏的方法,其特点是思维随着音符自由飞扬,让情感自由发挥,使欣赏者通过“移情”作用,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满足。理性欣赏法。此种欣赏方法是凭理智进行欣赏的方法,既品尝把玩,又分析判断,这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功力。

艺术院校中的音乐欣赏方法,是感性欣赏法与理性欣赏法的综合运用,使二者优势互补,共同完成音乐欣赏的任务。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限于篇幅与能力,本文只能管窥蠡测,概而言之。

注释:

①陈兆金.艺术鉴赏学导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195.

②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9.

篇8

论文关键词:艺术概论;体验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素质

在我国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艺术概论》作为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专业所有课程中最为抽象和深奥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概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素质等方面与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学生文化水平、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不吻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艺术概论》成为学生逃课率最高的一门文化课程。这与《艺术概论》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并不相符。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本文认为有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素质等方面,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促进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一般依照普通艺术院校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和教学目的与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并不相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培养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人才,应此,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院校应该区别开来。目前普通高校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多达二十种之多。虽然教材各各不同,但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个方面:艺术原理、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这三个方面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是各个教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侧重。这些教材编写者的专业背景可分为三类:艺术类、文学类、哲学类。编写者在编写的时候,是从他们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观点的选择和材料的取舍的。哲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原理的内容,文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欣赏的内容,艺术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创作的内容。其实,艺术问题必然离不开艺术、文学、哲学,但不同的编写者在内容上的侧重使得所编写的教材不一定适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接受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方面比较容易,但接受艺术原理则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象一般文科学生那样高。总所周知,艺术生的高考文化分数数要比普通文科生低得多。许多大学本科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只相当于优秀高中生的水平。所以,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艺术概论》课程对于他们而言,接受的难度比较大。这一点在高职的艺术生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素质。对于高职艺术生的教学目的而言,最主要的是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至于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即可。所以,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不必依照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教材和内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编写一本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二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选择比较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三是教师在选择已有《艺术概论》教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艺术生重新编写教义。这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教授与高职艺术生学习目的和文化水平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技能。

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去培养其艺术理论素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应加强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艺术实践方面的内容。《艺术概论》的课程设置一般在高职艺术生的最后一年,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对艺术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创作灵感、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具体的创作过程过程中是有所体会的,教学因势利导进行理论的提升。对于艺术欣赏问题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的艺术学习必然离不开对大量经典作品的欣赏和描摹,而且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评品,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也会进入欣赏者的视野。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所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去欣赏他人的作品。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对艺术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引导。比如艺术起源问题,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很容易接受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一理论。目前一般《艺术概论》的教材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有艺术产生于巫术、图腾崇拜、游戏、模仿等几种观点,本来这是很难辨析的问题,但学生通过他们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就比较轻松地辨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这一观点与其它观点的区别。诸如此类,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艺术理论的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高职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学习目标、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融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概论》课程中理论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艺术专业《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普通高校文化课程教学的传统方式。这一方式对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而言,可能比较合适。但对于高职艺术生而言,则不太适合。高职的艺术生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是有所区别的,他们的学习时间多被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得他们的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有所不同。高职艺术生偏重学习艺术的实践技能,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直观性的、形象性的图像,而不喜欢抽象化、深奥化的理论。所以,如果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课堂纪律比其它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要差得多,课堂纪律也难以维持,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发挥高职艺术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选择与他们能力和兴趣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还原情景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学生创作实践情景的教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的教学方式。还原情景式教学方式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就是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理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也容易被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拍摄和制作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品情景的影像资料。当然,在制作这些影像资料时,注意把生动化、形象化的影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些图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讲授艺术起源于模仿理论时,可以还原再现学生写生的场景和过程,边再现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艺术起源模仿的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说教明显好得多。

(二)讨论问题式教学。现在的高职艺术生个性较强,喜欢凸显自我,喜欢发表言论。因此,可结合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导入、展开、深化。教师在讲解某一艺术理论之前,先设置问题进行导入,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最后进行深化总结。学生都有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经验,他们对艺术的一些理论性问题有过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只是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问题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有过接触但不明其理的问题有了清楚的理解和把握。比如艺术的审美追求问题。这是每个艺术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从事艺术实践的体会和经验去思考这一问题。因为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审美追求的问题,他们也可能思考过这一问题,但在他们的心里多停留在感性的认识而没有理性的总结,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会很热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比如说审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审美的个性和共性,审美的当下性和终极性。学生的观念和看法的可能有偏差,等到学生的讨论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他们的观点进行纠偏和深化,然后在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对一些理论化问题的理解比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深刻得多。

(三)自评作品式教学。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注重实践教学,他们一般都有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带来他们满意的作品,先组织学生鉴赏和评论,然后让学生结合所讲授的某一艺术理论进行点评,这样点评的学生和听课的学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也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比如说在讲授中国传统艺术中意境这一范畴时,就可以采取这一方法。意境是中国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范畴,许多教师在讲授这一范畴时说不清道不明。意境的特质在于“象外之象”,而什么是“象外之象”,真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作品中的“象”和“象外之象”。学生在创作作品时总会希望通过艺术形象去传达许多精神追求,这些超越艺术作品形象本身的情思和意蕴就是“象外之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意境范畴。

通过以上这些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既可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艺术概论》课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艺术理论问题,又可让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开拓教学新境界。

三、师资素质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在教学活动中,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需教师来完成,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目前,在高职艺术专业从事《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从事艺术理论的教师,一种是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这两种教师在教授《艺术概论》课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事美术史专业的教师往往缺乏艺术实践经验而偏重于理论知识,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则往往缺乏理论功底而偏重艺术实践经验。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好的文艺理论素养,而且还须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概论》课程教师的素质。

篇9

在2013年9月27日下午的音乐与舞蹈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就高等艺术院校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热点、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在教学型高等艺术院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由学院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的。艺术学院的学科建设是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艺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学科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学科建设在高校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1年,在艺术学科升级为独立门类后,音乐、舞蹈合为音乐与舞蹈学成为一级学科,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后,这种合二为一的合理性与否,是否能够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也成为本届分论坛讨论的焦点。这些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艺术门类的发展,为艺术学科的建设和艺术教育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支

持力。

?把握学科发展新动向,完善学科建设体系

创新舞蹈学科建设,以地域文化为基点

地方高校要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的特色,使之成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地方高校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构建的学科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的学科教育中,专门有满族舞蹈研究,可以说充分突显出地域特色。就学科建设特色而言,院长姚泳全抓住了满族文化、满族舞蹈专项课题这一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谈到满族舞蹈研究的起源,姚泳全提到在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史论专家王克芬的一次交流中,王克芬认为,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沈阳师范大学舞蹈系研究满族舞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5年,姚泳全获得了文化部专项课题《满族舞蹈发展的历史嬗变与近当代满族舞蹈创新研究》的项目,内容主要是站在满族舞蹈历史角度进行舞蹈本体研究,对满族舞蹈的美学特征等进行全方位的透析,得出满族舞蹈发生学意义上的认识和描述,最终形成一本具有学术理论价值的《满族舞蹈发展史》,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的一项空白,并由高教出版社出版。2013年年初,姚泳全再次申请了课题,获得文化艺术与科学研究项目,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对满族舞蹈发展创新做一个系统研究。下一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准备对改革开放以来满族舞蹈进行一个系统的调研和总结,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文献资料。

谈到学科建设,姚泳全认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形成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满族舞蹈的学科建设从2004年开始进行积累,这为此后的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有一定科研成果作为支撑的背景下,目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于2012年开办舞蹈学研究生教育,有三个方向,一是舞蹈教学教法研究,二是满族舞蹈研究,三是舞蹈理论研究。

积累学科建设素材 ,促进舞蹈学科良性发展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最新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调整方案,其中,将艺术学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形成的“一级学科”提升为“门类学科”。人们普遍认为,这对于文化艺术科学的建设与发展乃至对于当代文化艺术的繁荣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主要对艺术上升为门类之后,整个舞蹈学被淡化、被弱化,缺乏独立性提出她的看法。分论坛中参与讨论的代表基本上持相同态度,音乐与舞蹈学放在同一个学科,其实这两个专业除了在舞蹈中需要运用伴奏、音律以外,其他无不太大关联,两个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现在被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对于舞蹈学学科建设而言,变化是从文学门进入艺术门。没有调整前,舞蹈学在文学门下,而且还享有与音乐、美术、戏剧等八个兄弟姊妹学科平起平坐的地位,但调整后进入艺术学门下,舞蹈与音乐合为一家,两者都失去了相对独立性。在早期中西方文化发展史上,乐舞本是不分的,诗乐舞不分,艺术与科学、技术不分,既然是按照现代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划分不同学科,为何独独音乐和舞蹈学的学科归属又回到农业文明混沌思维时代呢?现在的问题是,音乐与舞蹈学合并为一级学科,许多基本理论问题没有解决,例如,音乐与舞蹈学在学科内涵上如何合二为一?又如何在一级学科下培养音乐与舞蹈学专业人才?如果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严格按照学科分类要求,目前音乐学和舞蹈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势必在其培养方案中需要开设音乐与舞蹈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寻求其作为一级学科的学科共性和学科内涵,那么,这个共性和内涵究竟是什么?回到现实中来看,舞蹈和音乐并没有合二为一,舞蹈还是舞蹈,音乐还是音乐,还看不到将两个学科和专业整合研究和开展音乐舞蹈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努力。因此,邓佑玲认为,在开展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时候,必须关注这一学科结构和内涵建设需求的深层次变化。

对于舞蹈学学科建设来说,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音乐与舞蹈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学科内涵究竟是什么?二是在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之下的二级、三级学科划分如何进行,如果二级学科是音乐学和舞蹈学的话,那么,二级学科舞蹈学学科内涵及与其上位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存在怎样的逻辑连接?目前,高校按照学科思维培养专业人才,高校音乐舞蹈教育中所有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知识都必须来自学科,只有学科的知识才可以进入学校课程,但在现实的人才培养中,音乐学和舞蹈学专业建设还没有对一级学科应有、必需的观照和回应。这是音乐和舞蹈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给高校音乐舞蹈教育教学实践带来许多困惑。所以,舞蹈作为现代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文化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姚泳全对此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迷茫。舞蹈学,既是学科又是专业。音乐与舞蹈学是一级学科,从学科方面讲,它同时又是专业,在本科目录中,舞蹈学也是专业,平行于舞蹈编导、舞蹈理论等。但目前看来,各高等艺术院校对舞蹈学的理解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北京舞蹈学院,把舞蹈学定位在舞蹈理论研究、舞蹈史论研究等,而据其了解,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类或师范类院校,把舞蹈学定位于综合类的概念,在舞蹈学下面设有现代舞、舞蹈编导、古典舞等。所以,舞蹈学的概念如何把握?如何认定?舞蹈学作为专业概念内涵是什么?其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是什么?没有明确答案,这给舞蹈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影响。

舞蹈可否独立门户

邓佑玲提出,舞蹈学独立门户的条件已经成熟,呼吁舞蹈学应当独立门户,回归一级学科。任何学科独立门户的条件是:拥有一个有机的知识主体,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一个对本研究领域的基本思想有着共识的学者群体等。邓佑玲认为,按照这些条件,舞蹈学完全可以独立门户,并从三个方面指出其已经具备的条件

一是从学科体系看,舞蹈学学科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舞蹈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理论构成的自足的学科体系,而且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如已出版面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同阶段的舞蹈学导论、舞蹈学基础、舞蹈概论、舞蹈形态学、舞蹈美学成果;有一批专家集数十年合作完成的中国舞蹈通史、断代史、口述史、舞种史、专门史、专题史等论著;有舞蹈本体研究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与实践、中国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民族舞基训、现代舞基训等系列专业训练理论和教材,舞蹈编创的理论与实践、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舞蹈批评理论、舞蹈形态学等基础理论;基于人体科学的舞蹈训练学、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舞蹈心理学等舞蹈自然科学理论;有拉班舞谱理论、舞蹈生态学、舞蹈美学等舞蹈研究方法指导。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交叉形成的、舞蹈文化学、舞蹈教育学、舞蹈人类学等交叉学科。总体来看,舞蹈学已形成由舞蹈人文科学和舞蹈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具有多学科基础的舞蹈学学科体系。

二是从学科平台建设来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作为专业学术期刊,在全国几百种艺术学学术期刊中,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的全文转载和引用率都分别排到前八位置。从专业性、学术性几方面都是对舞蹈学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是从专业人才培养和具有共识的学科学者群来说,舞蹈学也有其自觉独立的理由。舞蹈学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表演人才和编导创作人才、理论研究人才、教育人才。

纵然在舞蹈学科及专业基础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有进一步完善提升的空间,例如独立的方法论、表演论、类型学、教育论、舞种史论等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及相关专题研究亟待深入,从事舞蹈学研究与教学人员的数量还相对不多,人员的学术素质也有待提高等,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影响舞蹈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聪认为在艺术学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的问题,因为最初的设置先是一个大的导向,之后随着各个科目细致地发展,今后积累一定的知识和一定学科建设素材之后,这个情况可能会被改变。

?转变传统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新跨越

跨界人才培养,突显学生创意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建立12年左右,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舞蹈系师生参加大量全国重大的活动演出,得益于有很多的机会参加非常富于个性的活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舞蹈系主任肖向荣指出,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创意的问题。他们一直研究创意,怎么教创意,怎么教学生有创意。近几年来,他们探索了一个跨界人才的培养模式,跨界培养模式在三点上,一个是跨学科发展,二是跨门类,三是跨国界,在这三个方面他们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提出很有意思的想法,比如他们认为,舞蹈不仅是形体艺术,还是大视觉艺术,体现大人文的智慧,这把整个舞蹈教学提高到一个高度,超越了形体表演的范畴,他们通过这种跨界培养的模式打破了原有静态的平衡,建立了新的动态平衡。

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能够发挥学生创意思维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已经不是一个必需的、被存在的对象,所以更多是让学生自己交流合作,甚至跟学生一起互相成长,互动成长。所以在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很多项目里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合作一些项目,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经验,不断地引领学生,学生也通过与教师合作的过程,学到教师身上的一些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找到对艺术原本的热情。肖向荣指出,如果教师继续点燃学生的热情,可适当地带他们做一些东西,师傅带徒弟在院校里面还要实现。所以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这两年都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项目。比如说一些国家大型演出创作,以及各部委组织的一些欧洲巡演,包括买票、策划、平面、组织到最后演出全部都是一起做。当学生进入一个项目之后,其能够跟社会接触,重新找到一个价值,有更多的主观意识。这个就是跨界里面要说的一个大的经验。所以在这种经验之下,学生整体的素质有很大提高,原来教学的那种尴尬和紧张的矛盾消失了。通过跨界,通过打破专业,尤其在综合院校基础上,学生开拓视野以后,自己知道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什么样的事情。此外,在2012年和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连续做了两届国际创意舞蹈论坛。每年都把国际最好的大学舞蹈系专家请到北京,互相交流经验。肖向荣认为,就培养跨界式的人才来讲,要想成为大师,必须和大师在一起,要和大师在一起工作,甚至生活。天才是培养出来的。

以综合类教学环境为优势,扩大学生视野

篇10

关键词: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情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当前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但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所以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学科不可替代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最好的方式。所以如何全在中学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像花儿的开放需要太阳的温暖,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教师来设置生动而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场景。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的情境,我认为的就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激情一个意境。

一、情况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采取强制的方式。”这是托尔斯泰所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一种心理活动和强烈的感彩,只要你有兴趣的话,就可以促进主动学习的热情,这样子就会让学生不会成为一个较为沉重的负担。可以说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多数都是通过环境以及教育所影响出来的结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心理,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将学生引导到某种情景之中,将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比如说,在上《美丽的草原》这一课的欣赏时,我就将现代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起来,用多媒体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在教学时,我的一切语言以及对于情景的演示,都跟随这音乐的展开,进行同步发展。学生一边在听优美的音乐,一边看着多媒体放映出来的栩栩如生的草原图片。完整的神经在审美的语境下,视动觉、想象力、审美因素、学生情绪等都能够有一个整合的作用。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抽象的音乐,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可以自由想象,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能在自我心中不断的变化。如果在一个刚性的无聊的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不能充分发挥。这就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来创造音乐形象和意境,使得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想象。新的教学大纲指出:作为一个老师要能够根据音乐自由,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创造出想象与联想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说《玩具兵进行曲》这节课程的欣赏时,学生们在听到这节奏感强、充满着动感的音乐时,仿佛会感觉到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士兵在进行操练、不行,都产生了一定的情感表现以及行为表现的冲动。所以,在这一节课程中,我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积极活动,将个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觉得哪个玩具士兵自己是喜欢的就表演哪个玩具士兵,想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不设限制,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高兴,可以根据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来设计这个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可以成为不同的士兵玩具,整个课堂中的气氛都非常活跃,学生想象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挥。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不可能像文学用语言描述具体情节和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够描述去处理复杂的现象,或者相对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介质的感情打动学生的呢?可以说,这主要就是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联想与想象。抒情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人拥有想象无限的空间,有时还可能通过这种无限空间的想象,领悟到一些哲学的哲理。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我们欣赏舒曼钢琴“捉迷藏时,如果只是只有几次的欣赏,那样子的话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意境的表现形式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而我则就是会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实践,来创造出一个环境,我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之初,玩捉迷藏游戏。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地都很兴奋、开心,但是当自己在快被要抓住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就是紧张。在游戏结束了之后,我就让学生在这种钢琴音乐的背景下来玩游戏,让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变化来做游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立体的直觉、情感体验以及表达出来的情绪、分析等等,都得到了感知音乐表现形式、音乐的美。审美能力提高需要美丽的意境。电影、电视、娱乐晚会,娱乐活动等相关的音乐形式的艺术和文化,这些对于中小学生,平时接触很多,而且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和音乐在影片中是很好的音乐,和大量的音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更关心电视、电影,有显著的特征,例如背景音乐等,结合电视电影,感受音乐所具有的强烈表现力。这种混合的视听更能加深学生理解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带一些好的电影到音乐教室。学生可能会对一个电影有深刻的影响,但是电影中相同的、美妙的音乐的关注确实很少的,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指导。赢得了许多奖项的电影音乐,很有艺术价值,因此有必要了解它。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故事的一部分,将电影图片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同时获得审美享受,更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开发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是需要一个自然的,愉悦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情景的创设上,是有着很多的方法的,比如说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将语言艺术的创作实践合理运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景教学。这种教学的模式,可以将以往僵化、机械化的模式改变掉。只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跟着音乐的情绪,积极地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出来,学生对于音乐就会有很大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教育,这不仅仅只是可以将学生对于音乐的爱、兴趣激发出来,还能够让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中,让自己的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变化,变幻成智慧,将自己正确的三观树立起来。为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延华.美学与美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于文杰.高校美育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5).

[3]王长江.美育概论[M].2004年 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