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推广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推广计划

篇1

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短信息等载体传递农业科技信息,为广大农户提供高产栽培技术服务。在全市各乡镇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培训会、田间地头指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惠农政策的宣读和农业科技的培训与服务。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提升,上门进行服务、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种植基地观摩等加强对农民进行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和指导,促进农业知识的落实到位。建立立体的技术指导网络,一是安排技术人员和种田大户或合作社对接,加强对种田大户的指导,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安排技术人员和高产栽培示范片对接,项目区各示范片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和科技示范户对接,每个技术人员指导项目区10户农户,开展农户调查,定期上门指导;四是安排乡镇技术人员分区域技术包干;在水稻和小麦生长关键季节,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中央和省有关惠农政策,培训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为我市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将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的《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和《地区稻茬麦亩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成熟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继续在示范区推广应用,促进了稻麦的均衡增产。

3、明确农技推广重点

将农技推广服务向种田大户倾斜,向农业社会化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加快我市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市农业的均衡发展,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水平;加快推广稻麦优新品种,提高高产攻关能力;加强秸秆还田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推广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稳步扩大机插秧面积,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

多渠道、多方面对农业新技术的了解,对于具有适宜我市农业生产潜力的新技术、新品种,积极引进、部门配合多方面研究、技术成熟且适用后进行示范推广,提升我市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篇2

一、立足生产管理,突破瓶颈、加快农机更新速度。

创业农场原有的农机具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旱田播种主要以国产小型为主,几乎没有大型、进口精量播种机,因此保证不了播种的均匀度,收获机械也以小型收割机为主,主要以冬收为主,导致耕地不能黑色越冬,作物产量低,种植户效益差,旱田农业年年恶性循环。水田生产在智能浸种、大棚精密播种、大棚卷帘通风等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少,水田生产科技含量低,产量低、效益差。

2012年农场领导高度重视农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按照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原则,借助国家加大农机更新补贴力度的机遇,积极动员有机户更新和发展现代农机装备水平。全年投资1.1亿元,其中利用国家补贴资金1305万元,农场补贴资金703万元,有机户自筹8992万元,更新推广先进农业机械1323台套,其中为保证水稻生产的顺利完成,推广引进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设备7套、高性能插秧机123台、水稻大棚电动播种器100台、大棚电动覆土器25台、大棚卷帘器800套、进口撒肥机25台。为完成17万亩玉米播种任务,农场购进进口马斯奇奥精量播种机17台,组合重耙11台,大型起垄机5台。与前进生物质发电厂合作租用大马力拖拉机26台,为保证秋收任务,购买15台凯斯6130大型玉米收割机,购买佳联-6水稻收割机35台并全部配备后驱动,购买水稻自走割晒机48台,水稻拾禾器33台,旱田1404拖拉机23台,旱田大犁25台,卫星导航5台,这些农机新农机具的推广引进,在今年春播、秋收等特殊的生产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春播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秋收作物全部颗粒归仓,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户的效益,由于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大幅推广和应用,全年实现节本增效8500万元。

二、立足技术推广,农机工作增加新动力。

2012年农场确立建设现代化农机装备体系的目标,针对机械力量薄弱环节制定了全年农机更新工作计划,并在具体运行做到五个到位,保证新机具的推广。

一是领导责任到位。农场与管理区签订责任状,根据管理区的实际需要更新农机具的具体数量,将更新推广新机械计划数量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并将完成情况与管理区目标考核挂钩,为加快机械更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政策宣传到位。农场采取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农机具和国家补贴的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并通过冬训的形式促进有机户对先进农机具观念和认识提高。

三是资金扶持到位。对于想购买农机具又没有资金的用户,农场通过银行协调对购机户进行贷款,由农场提供担保,管理区进行统一管理,为购买机械用户贷款5000万元,保证新机具推广到位。

四是保障支持到位。为充分发挥大机械的作用,提高作业质量,农场出台政策,要求各管理区优先安排大马力机车和先进机具作业,统一结算作业费。

五是跟踪服务到位。在新机具作业季节,农机科与农机售后服务人员昼夜跟踪服务,通过对驾驶员进行耐心培训,指导正确使用维护新机械,保证新机械发挥最大效率。

三、立足理念更新,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2012年在新机具推广工作中,全年共召开新机具演示会7次,包括马斯奇奥玉米播种机作业现场会、高性能插秧机插秧现场会、玉米打茬机现场会、水稻智能浸种催芽现场会、水稻电动播种机和覆土机作业现场会、进口收割机收割现场会等,让有机户直观感觉到各种新机具的性能优势,同时也认识到新旧农机具的优缺点,增强有机户更新农机具的积极性。用以点带面、现场演示的方法,促进农机具更新。通过组织农机驾驶员进行技能竞赛、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田间现场比武等多种形式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对农机驾驶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机人员的业务素质。

2012年通过加大服务力度,强化管理水平,实现新农机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结算”的“四个统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机械的工作效率。各管理区建立农机服务队,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在机车发生故障时,及时与维修服务人员联系,确保及时排除故障,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服务。农场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对各类型的机械提出具体的验收标准,不达标的不准作业,坚持田间作业质量验收制度,做到优机、优质、优价,全面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保证种植户的利益。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全面提升农场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单产,为农户增加效益。

四、立足监督管理,强化农机发展保障。

篇3

摘 要: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全面分析农机化和设施工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关键词:农机化;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56

当前,国内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且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质量提升、结构改善、领域拓宽的重要历史机遇期[1]。而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在推进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实现现代农业的科学创新。

1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形势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明确提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为其提供政策支持,这就给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农业生产机械化、加速养殖业发展及其他产业机械化等,促使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部门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重视加强有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2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要想实现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强化自身体系建设,开拓思路,放宽视野,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2.1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作为国内一项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政策,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有利于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这就需要在实施国家补贴政策时,加强组织模式创新,立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实施项目组装,促使技术人员和资金投放高度集中,创建农机化科技示范区。比如辽宁省建立节水农业项目,进行微滴灌;宁夏财政厅集中使用农机化技术和资金,对非耕地资源进行高度利用,从而建设设施农业园区。

2.2 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实现,需要加强与农业、水利、科技、生产企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其中,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有利于选择适宜机械化的优良品种,开展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打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桎梏;科研机构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技术依托,农业培训机构承担着大量农机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现阶段,科研机构对农机化的投入不断增多,如农业部行业科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这就需要加强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协同合作,积极参与到农业科研中,促使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在节水农业发展中,农机化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节水灌溉及旱作节水技术上具有独特优势。比如,辽宁省开展《辽宁省实施1000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工程推进工作方案》,加强与农机化研究所、省水利厅等部门配合,实现节水滴灌技术与有效降雨的有机结合,保障该省大规模农业节水滴灌规范化进行。此外,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便更好完成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能及时对农民需求和意见进行了解,不断归纳和改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3 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3.1 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

国内多数园艺设施有着较低的科技含量,如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连栋温室虽然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但发展较为缓慢。此外,受技术推广、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植保、栽培、耕作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技术装备有限。这就需要各地区加强示范单位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对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进行拓展。

3.2 提升设施农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训,并将其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内。通过实施各方面技术培训,加强设施农业相关技术推广力度,如工厂化育苗移栽、温室高效低量喷药植保、温室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等。做好设施农业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促使设施农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3 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加强设施农业急需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环境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争取开发出耐贮藏、抗干旱、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温室作物;加强对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戈壁、沙漠、山地等,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4 结语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仍需加强研究力度,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顺利进行,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篇4

(一)政府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不够

首先,齐齐哈尔市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是按照齐齐哈尔市的行政区划,分行业设立的。在这种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影响下,造成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分割现象严重。农业推广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地方之间、各部门之间出现了抢占资金和项目等问题。齐齐哈尔市基层单位往往按照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地方需求,确定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缺乏统一的协同与配合,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较低。其次,齐齐哈尔市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项农业技术推广都带有浓烈的政府背景,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对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了解不够,往往根据相关各部门上报的资料确定相关政策,加上政府本身对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了解,造成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畅。政府在推广农业技术时又会人为设定一些强制性指标,有些不切实际的指标会带来资源的浪费。最后,齐齐哈尔市县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不同,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具有行政管理性质,又带有经营创收性质,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相关职能机构出现职能错位,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地位。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落后、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短缺。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较为短缺,不能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较多的学习与培训机会,无法及时将最新的农业生产新技术传授给农民,仍然将已经落后的农业技术向农民传播,此外,农业技术推广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工资收入较低,与经济、金融等热门专业相比,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基于工资、福利等经济条件考虑,大多数农业相关人才更愿意去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去工作条件较差的基层地区工作。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较低,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应该具有较为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而农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多在齐齐哈尔市从业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并不是农业专业人员,其他工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三)农业技术科研单位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首先,农业技术科研单位是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创新源头,但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农业技术科研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政府重视,造成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缺乏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就造成了齐齐哈尔农业技术科研单位重视农业技术理论研究,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大量农业技术科研人员脱离农业生产实际,导致农业新技术转化率不高。很多农业技术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拥有丰富的农业知识,进行了大量的农业新技术研发,但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这些很有市场前景的农业新技术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开来,不能及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其次,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科研单位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属于不同的部门,两者缺乏有效地沟通,协作能力较差,农业技术科研单位的农业新技术无法及时推广。最后,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效手段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齐齐哈尔市发展较慢,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不能帮助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完成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四)农业推广信息化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农业生产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新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齐齐哈尔市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加上农村地区面积广大,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受资金、技术等问题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首先,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较差,农户互联网接入率较低,加上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认识不够,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农业新技术、新方法了解不多,导致齐齐哈尔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水平较低。其次,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网络不够健全,乡镇与农村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结构较少,很少有农村设立农业技术信息推广服务机构。

二、相关对策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首先,齐齐哈尔市政府要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质,完善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职能,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应该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企业力量,扩大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范围,政府还要制定适应本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证。其次,要建立顺畅的农民反馈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不是简单的技术传输,更要保证农业技术供求双方的切实利益,因此要建立顺畅的农民反馈机制,根据农业实际需要的变化,及时改变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方式,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和方案,良好的农民反馈机制也可以及时反映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实现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和发展。最后,要不断改进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由于齐齐哈尔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特点。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适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发挥农民使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

(二)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齐齐哈尔市没有为建设现代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制度。齐齐哈尔市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应该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相应的支持。首先,政府应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地区差异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应的法规,当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问题,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也离不开资金支持,而农业技术推广又带有公益性质,必须由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技术研发单位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农业新技术的转化效率。此外,政府还应该及时发现农业技术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寻找合作机构,解决相关问题。

(三)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应在齐齐哈尔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统一的农业推广信息平台,农民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准确的掌握自己需要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除了提供相关农业技术信息外,还应该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等内容,开阔农民视野。齐齐哈尔市政府还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提高乡、村的信息化水平,购置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设备,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四)推进农业推广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篇5

首先,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鼓励政策不够完善。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大问题始终关乎中国发展的命脉,只有保证“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国家才可能始终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推广鼓励政策都不够完善,政府部门虽然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政策和实际推广还是存在一定的落差,这使得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十分困难。其次,农业机械化推广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能做的基本上就是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单从资金扶持这一方面来看,资金投入虽然很多,但是很少能用到刀刃上,在很多不必要的地方发生了浪费,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那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将会举步维艰。

2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策略

2.1做好农机推广项目的立项工作

农业机械推广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只有事先做好宣传、建立农民群众对于农业机械的认知基础,才可能在后续推广中取得可观的成效。而推广立项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结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推广内容,比如说我国各地区存在纬度、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不考虑实际情况就进行推广,是很难取得推广效果的。所以说,要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推广。

2.2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所带来的也不仅仅有各种积极影响,也会折射出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们需要强化农民群体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很多农民没能认识到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更是一窍不通,这使得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变得分外困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人员需要做好农民群体的培训和引导,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业机械知识讲解工作,并且把最新的农业机械技术传达给农民,帮助他们了解和明确农业机械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另外仅仅凭借理论讲座是不够的,推广人员还应该做好田间示范,根据种植的作物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给农民展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农业机械的用处和使用方法。

2.3加强对农机推广的扶持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有保证资金供应的畅通,农机推广工作才可能更上一层楼。现阶段来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资金基本上都由政府拨付,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推广效果,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和整合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的资金数额,并且制订科学的采购方案。另外,还需要对农民群体购买农业机械以一定的优惠,比如说设计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农民节约大量的资金。还有的地区可以根据农业机械化建设的情况,制订几种优惠的套餐内容,这样一来农民就能根据自己生产的需求,购进有针对性的农业机械。当然,有的农民在购进以后很难快速掌握机械应用方法,此时需要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农民群体答疑解惑,从根本上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发展。

2.4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之外,为了尽可能提升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效果,我们还需要从组织管理方面入手。政府方面需要对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进行调整,特别是把关注点放在基层内部管理上。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提升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的入职门槛,从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2个方面入手,强化他们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也需要参与到推广中去,带动和鼓励研究所、高等院校等力量参与到农业机械化研究和发展中,为强化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做出努力。

篇6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改革;重要作用;问题;措施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推广出现了很多问题,为此,我国农业机械部的部长在1980年首次提出农业机械化改革。改革对农机的推广提出新的要求,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业市场进行新的定位,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加大推广工作的力度,这一举措对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技术水平,改善我国的农业市场有重要作用。

1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改革的作用

1.1农机装备水平提高

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推广农机的50多年以来,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高是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低水平的农业机械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机械化开始进行改革。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被逐渐暴露出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动力很小,机械设备的规模不大,无法在复杂的地形上进行作业,这些问题影响着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进程,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经过技术人员的改进,我国农业机械的动力不断增大,质量越来越高,农机的装备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1]。

1.2农业机械作业水平提高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靠牲畜和人力进行生产,效率很低,在农业机械的帮助下,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是进步空间仍然很大。种植、播种、机收等过程中出现的播种遗漏、收割不彻底等问题被逐渐解决,技术工程师不断对农业机械进行研究改进,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更大的提高,耕种面积更大,播种更均匀,收割更彻底,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提高。

1.3促进了农业市场的全面发展

农业机械部长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机械化进程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进步的速度减慢,发展遭遇瓶颈期,必须对农业机械的推广进行改革。机械化改革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和生产农业机械,对农民生产和经营的农业机械进行补贴,要求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要不断进步。这一改革导致了农业机械快速涌进农业市场,农民可以自产自销农业机械,农民的收入增加,对农业机械的投资也随之增多,推动了农业机械改革。此外,农民将农业机械投入市场之后,相关部门对农业机械的售价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购买费用在大部分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由于农业机械的制造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制造生产农业机械的成本较高,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得到的收益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对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补贴,保证生产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能够获得足够利润来进行再生产。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市场的多样化,到上世纪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开始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阶段迈进,使农业市场得到全面发展[2]。

2农业机械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2.1推广资金不够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也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推广资金不足仍然是推广农业机械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改革的推行,需要的经费更多,农业机械改革需要对农业机械的性能进行提升,对农业机械生产的规模进行扩大,对生产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还要对相关的推广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发放工资,这些都需要丰厚的资金支持,但是国家财政对于农业机械推广的预算有限,这导致了改革受到阻碍,影响农业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一方面,我国的农业机械改革要求对现有的农业机械进行性能提升,这就需要专业能力比较强的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进行研发和改进,而我国工作人员的现状是专业素质较低,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比较少,无法满足改革的需要,导致改革遭遇瓶颈期。另一方面,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改革的重要因素。推广人员在推广过程中,态度不够认真,宣传和培训的时候,马马虎虎,执行力不高,没有将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导致推广工作的质量不高,改革收效甚微。

2.3我国技术水平有限

我国的农业生产率远不及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先进的机械化技术。一方面,由于经费的不足,导致我国的研究设备简陋,无法进行高水平的实验。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比较紧缺,对高校农业机械专业的学生培养力度不够。

2.4农田分布细碎

受我国的影响,我国的土地被个人或家庭承包,使土地被分块划分,农田分布细碎[3]。农业机械化改革鼓励农民实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而土地不集中,农田分布细碎,给农业机械化生产带来困难,阻碍改革的进行。

3推进农业机械化改革的对策

3.1加大农机投入

农业机械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有丰富的资金储备来对改革进行保障。国家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完善补贴机制,加大对生产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并建立监督部门,保证支持资金落实到实处,发放到农民的手中,防止公款私存的情况出现。只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支持,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地开展,才能保障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3.2进行技术开发

技术瓶颈是农业机械改革的一大难题,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一方面,为解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对在职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者选派部分人员去国外进行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高校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加大培养力度,与高校达成合作关系[4]。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我国的机械化改革中来,突破技术瓶颈,将技术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3.3完善管理体制

农机推广是面向农村市场来进行的,涉及到的执行部门有很多。财政部门、培训部门、监督部门、宣传部门等都参与到改革过程中来[5]。农机推广的工作量大,参与人员多,完善管理体制是各部门密切配合,有序地完成推广工作的前提。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保证改革工作高效地完成。

3.4扩展服务领域

我国最初的农业机械推广主要针对农作物,推广的内容比较单一。农业机械的推广促使农业市场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改革更有利地促进了农业市场结构合理化。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继续扩展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范围,做好对农业机械使用情况的跟踪服务,将服务范围向产品加工等方面渗透。

4结束语

农机推广对于农业机械化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各地管理部门应该加大重视程度,加强资金投入,建设高质量的队伍,做好服务工作,将改革落实到实处,促使农业机械化改革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焦嫦文.关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12):45.

[2]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建[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2(6):1.

[3]李晓春.科技进步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保障[J].现代农业,2012(7):101.

[4]张龙新.对搞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2(4):10-11.

篇7

【关键词】县域发展;农业技术;探索分析

近年来,我国对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较为重视,尤其在近几年推出的积极构建“绿色工程”、“效益农业”等发展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研成果的研究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1.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机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质不完善,人员职能分配不合理

我国的农技推广机构一般都是按照行政区域来对行业和专业的区分与设置,并采取行政方式管理、计划模式运行等推广手段,具有较强的政府倾向性,使推广工作各自为政,推广责任不明确,很难有准确的市场推广导向。而由于机制、职能设置的不合理,在同一单位中几种不同类型的职能交叉,形成政、企、事不分的状况。而在乡镇政府管理的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常会被分配一些非业务性的工作,严重的影响了其正常职能的发展,制约了农技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此外,还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使技术推广人员很难有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的局面。

1.2相关制度不健全,科技成果推广不及时

由于农村作为新开发体系,所以在其管理制度及运营体系方面都不完整,所具备的社会化综合服务功能较弱,使技术推广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地开展。就以我国目前众多地区而言,农科技术的推广还是靠基层慢慢渗透的方式,其发展缓慢、数量少、功能差和服务价格高等原因无法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出作用。如在河南地区,农业科技成果只有三分之一的技术采得到正常的推广使用,使其推广部门常常形成“断线、网破、人散”的局面。而且在传统的农技推广中,一些推广单位对基层的联系十分不紧密,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互动,造成成了多项科技成果的闲置,形成严重的科技资源浪费的现象。

此外,我国的虽然常常呼吁对农艺推广的发展,也加派了大量的人员来完成这一项目,但由于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技术不达标等多项原因,使推广程度反而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尤其体现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众多单位为了完成工作目标,将不具备农业技术的工作人员也安排到基层的推广部门,使农科技术的推广工作一直处于低下、混乱的状态。

2.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技术的发展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法》为我国现有较为完整的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法律,其内容主要规定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推广人群和技术实施运用的保障措施,并配以《农业法》、《种子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农业技术在县域的经济发展中可等到顺利的推广。

2.1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改善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推广技术进行了多次改革,首先,体现在管理体质上,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并精简了相关职能机构,设立了可覆盖几个乡镇的区域站或中心站,成为了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排除机构,并将原有的推广机构采取人员分流的方式,来的脱离了政府的财政供养,逐渐转变为中介或开发经营组织。其次,使对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并破除终身制体系,对核心人员进行的选拔采取聘任或竞选的方式,从而可有效地调动起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改善经营实体的经营体制,采取全新的经营方式。例如在农销站的改革中,引入股份或责任制,并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广体质。

2.2新农技推广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农技推广技术的涌现为传统农机推广注入了新的力量,其中包括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及农村信息化技术等。

首先,以科技特派员制度来说,可有效地将新科技、新管理方法等现代化生产要素有效的植入农村,不但提高了农村种植的技术含量,提升作物的产值,还可加快农村的组织化进行,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探索意义。

其次,农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主要针对地方的主导产业,并以科研单位与知识专家为平台,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直接输送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并进行相关的种植技术的指导,从而建立起科技直接进行农户的新渠道。

此外,农村信息化技术为农技推广的新亮点,如在农技推广中,开通农业科技服务号,并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设计多个基层服务站点以便于信息咨询,并由省级的农业科技专家顾问团和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共同为服务站提供技术支持。

3.结语

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技术绩效的评价就是对农业技术推广结果及达到推广目标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我国农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农科技术推广的有效转换。

【参考文献】

[1]李朝应.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民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J].四川农业科技,2009(12).

[2]邵振中.建立“以农业推广中心为主体,多元化农业推广体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6).

篇8

关键词:新形势下;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93-1

下文主要讲述了新形势下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创新和完善我国农业推广的机制和内容;加强和恢复我国农业推广基本体系。

1 创新和完善我国农业推广的机制和内容

1.1 改革我国农业推广的方式

(1)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是由一些科研单位或者政府决定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方法,要对这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变为由基层组织或者农民自身提出农业所需要的技术,最后再由科技人员来决定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

(2)由于社会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将经营和普遍性农业技术推广从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彻底分离开来,按照农业市场化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要彻底摆脱传统的就项目抓项目、就技术抓技术的落后推广方式,实现农业订单式、产业化推广服务的目标。

(3)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提高农业技术资金的同时,还要多与农民接触,要以农民的利益为目标,实现农民在农业技术股份制,形成农业产业化管理的模式,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

1.2 理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体制

对中央和省市、地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缩减,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使农业技术推广的职能变成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制定、资金筹措、项目发放和制定以及调研等等,要按照一个从中央、省市县乡逐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主导体系,形成一体化服务,理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

1.3 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设备建设

(1)要全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将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网统一连接,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共享,实现全国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联网。要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组建农产品贸易和生产、农业必需品以及各种专家系统的大型中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通过各地的服务站和中央的网站的运作,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产业化中介服务。

(2)要多采用电话电视、摄影摄像、印刷传真以及计算机等先进的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做好信息化中心的配备工作,形成农业信息的加工、输入、输出、再输出以及反馈的循环系统;要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要加强与农业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及市场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农业信息联系;要不断壮大网络信息队伍,实行会员制的方式,加强农业网络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1.4 加大我国政府的投入力度

政府要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计划,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技术再培训、农产品的生长等等,政府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农业技术推广所需要的经费都要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要确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流程及所需要的经费的额度,确保政府的经费能够落实到位。

1.5 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进入要严格规范和控制,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通过考核或者考试等形式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逐层地筛选,要将实战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水平比较高和职业道德素质比较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放到前线,严厉清除不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1.6 制定和完善全方位的法律法规政策,公平竞争,依法推广

政府颁布的农业技术的法律法规政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保护制度和体系,制定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公平竞争和管理的政策,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市场化管理,农业的产业化企业要享受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等,依法实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1.7 加强对我国农村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考试和考核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要实施合理的奖励,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阻碍的人员要实施严厉的惩罚;要设置合理的核定编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竞争应聘上岗。

2 加强和恢复我国农业推广基本体系

2.1 保障我国公益性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的性质就是公益性,要完善我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和体系,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联系性、系统性和公益性。

2.2 农业推广体系基本不变

根据以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体系保持不变,要不断优化农业推广体系,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指导,与农业市场经济相持平。

3 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整体发展和农业的市场化经济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也是为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和谐与稳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长兴,黄金霞,罗琳.关于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09年2月,第35卷第1期.

[2] 倪守明.天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综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J].天津农林科技,1999年8月,第4 期(总第150期).

[3] 刘艳明,张宏双,辛志遐.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的对策研究[J].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的对策研究,2011年9月,第20卷,第3期.

篇9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技术推广 农机维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21-01

进入新时期后,各地都在逐步落实惠农政策。对于农民而言,如果购置新型农机那么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农机补贴。然而,在推广机械化技术的进程中,很多农民经常会遇到农机维修的难题,这是由于较多地区仍欠缺农机维修的实践型人才,同时也很难在根本上提升农机化的技术水准[1]。从现阶段的技术实践角度来看,农机维修人员有必要运用机械化的基本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来维修农机。同时,政府也有必要给予基本的政策扶持,改善农机修理的条件与环境。只有全面加以改进,才能符合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运用适当的措施来推广普及农业机械化。

1 提高农机维修的整体水平

首先,为确保农机维修的实效性,有必要提升人T素质。作为农机维修的专业人员,应当意识到掌握新型农机维修技术的必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手段来维修农机。近些年来,农业领域的机械化正在迅速普及,逐渐出现了高性能和多功能的新型农机。面对新的形势,农机维修人员也亟待提高综合素养,确保提升农机维修的技术水准[2]。作为管理部门,应当为当地负责维修农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确保维修人员都能掌握新时期的农机维修技能。专职人员有必要深入农村,确保更多农民都能了解日常使用农机时的技术要点。这样做有利于从根源上杜绝过于频繁的农机故障,保持农机的良好运行状态。

其次,对于农机修理厂的条件应当予以改善,全面增加农机修理的经济投入。受到资金限制,农村地区多数的农机修理厂都很难维持较长时间,无法扩大修理厂的规模。为了改进现状,政府就应当投入更多资金用来扶持农机修理厂,改善农机修理的硬件条件。农机修理厂如果拥有了充足资金,就可以创造条件来提升竞争实力,促进良性的行业发展。

第三,当地政府应当致力于扶持农机维修行业,确保可持续的行业发展。搞好农机维修,前提应当是政策扶持。为此在改善农机维修条件的过程中,政府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扶持,具体政策包括减免营业税、开办农机维修的合作社、给予资金补贴等。对于农机维修的专业人员应当予以定期考核,确保这部分人员具备专业水准[3]。

2 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在客观上需要农业机械作为保障。推广机械化技术,这样做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同时也从根源上改善了机械化条件。截至目前,政府对于农机推广已经设置了系列的优惠条件,通过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了农机行业的整体进步。然而不应当忽视,仍有某些地区并没有完善机械化的农业技术,因此还存在弊病和漏洞。具体而言,推广农机化技术应当依照如下的思路:

2.1 培育专业型人才

从目前来看,基层农机站并没有完全做到改善条件,因此农机站内部的工作人员就不得不面对较恶劣的工作环境,这种现状打击了农机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为此在培育农业机械化专门人才的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要增加投入,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机化的人才保障体系。例如:近些年来某些地区运用了半农半读的新型培训模式,在产学合作的前提下致力于农民综合素养的提高[4]。

2.2 确保农机维修的实效提高

近些年来,农业领域正在迅速扩大机械化的覆盖面,这种趋势也在本质上提高了机械化农业的需求。有关部门应当明确:只有创新现行的农机维修制度,才能真正普及推广农业机械化。具体的措施为:各地农机站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分别开设下属的农机维修机构,可以尝试建立农机大院或者农机合作社。在密切合作的前提下,更多农民就可以真正参与新时期的农机站建设,从而发挥自身价值。

2.3 健全农机推广的长效机制

健全政策环境,客观上需要构建机械化推广的长效机制。只有健全了政策环境,才能营造优良的气氛。从现状来看,某些农村地区正在尝试举办各年度的农机技术操作演示活动,政府带头促进农机维修的技术下乡。从市场监管的层面来看,政府尤其有必要防控劣质农机进入市场,对于各种类型的农机都应当予以抽检。在销售农机的过程中,政府也应当做好定期的回访,对于农机使用中的各项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3 结论

现代化农业的全面推广不能缺乏农机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手工劳动,机械化技术运用于农业领域的措施有利于提升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农机维修的总成本。然而从现状来看,在推广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机维修技术的过程中仍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亟待完善机械化技术。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关键点就在于健全农机维修的机制,促进建成更多的现代化农机站。作为农机维修部门,有必要争取更多的技术扶持与资金支持,确保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业领域的机械化水准。

参考文献

[1]赖祖胜.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浅析[J]. 南方农业,2015(36):188-189.

[2]陈末康.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2):478.

篇10

1.1缓解农民劳动压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中可用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减少,但是农业生产需求却居高不下,因此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不但可以适应劳动力减少这一状况,缓解农业生产压力,而且可以将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甚至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到农村,献身农业的发展。

1.2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

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业产出是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永恒追求,而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进正满足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对于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农业产品。另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农民希望极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使我国的农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2.1模式选择不准确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向西都有可耕种的土地,但是,由于各地的地形地貌、生产条件、生产能力和土地质量不同,所适用的机械自动化的模式也不同。但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模式却没有明确的分类和准确的选择指导,这就导致某些地区不能运用适合该地区的机械自动化模式,得不到很好的生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甚至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耕种环境。

2.2控制系统不精确

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中需要很精确的控制系统,例如GPS和农用传感器。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起步时间较晚,发展程度较低,在控制系统方面并未达到精准的要求。导致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人力控制和检测,来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农作物不受到破坏。这就使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一些必要的数据无法及时收集,农民无法及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给生产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3农机制造不先进

我国的农机制造仍停滞在模仿和进口的阶段,无法制造出更加适合我国农民生产水平的农机,给农民在操作及使用方面造成了一定困难。模仿制造的农机使用寿命普遍较低,加上农业生产环境的特点,给农机的维修工作带来困难。而进口农机并非为我国农业生产活动量身定做,有时无法适应我国的生产条件,不能满足农民实际的生产需要。另外,在农机制造的创新方面同样存在不足,普通的大型农机不适合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这使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无法做到全面普及。

3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模式

3.1准确选择模式

针对我国生产环境复杂多样的情况,各地应建立机械自动化模式制定小组,在进行机械自动化生产之前,对生产地的地形地貌、生产条件、生产能力和土地质量进行考察和评价,权衡不同操作模式的利弊,选择出最适合该地区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模式,极大程度上节约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

3.2完善控制系统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实施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相关研发人员要重视控制在自动化生产中的作用。完善的控制系统可以极大程度上节约劳动力,仅需少量的劳动力就能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GPS系统可以精准定位操作区域,而传感系统则可以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和数据收集,尽可能保证作物的生长不被破坏,提高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可控性。

3.3提高农机制造水平

我国的农机制造行业应积极地学习和探索,掌握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农机制造水平。农机一定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使其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能够持久的运行,不给生产活动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另外,农机的制造要考虑到不同生产水平和生产规模的需要,既有适应大规模生产的大型机械,也有适合小农户使用的小型机械,让大多数农民都能参与到机械自动化生产中来,使农业机械自动化得到普及和推广。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