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评价同样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我们应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很多与课程标准不符的情况,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学评价的意识跟不上时展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更多考虑学生的课堂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忽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注重成绩,忽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2.教学评价标准缺乏专一性和学科性
据了解,现今很多学校不同学科使用的教学评价表格是一样的,根本没有表现出学科特征,所以没有很强的专一性和有效性。学校虽逐渐改进了相关评价标准,但所有科目的教学评价表格都是一样的。
3.教学评价更多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因为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效果,看重学生教学内容是否掌握,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新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却不受重视,知识的引入过程往往只是走形式。但这些知识的探索过程其实非常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须秉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当成教学评价的终极目的。评价的标准是将学生的“学”看成中心,设置促使学生学习与各种能力发展的标准,带领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课堂教学评价的结论也可促使老师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进而完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凸显学科课堂的区别
学科的不同,就意味着有不一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标准与学习需求。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逐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它与自然、科技、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相通却又不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同样具有显著的不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侧重课堂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内容在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的作用,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的进步和发展。
2.彰显课堂教学的互动
从“教学”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个包含“教”与“学”以及二者互动程序的完备体系。“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突出对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间进行深度探讨、相互交流沟通,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及老师的教学提出疑问。老师可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评判,从而改进并完善,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3.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
当前初中学校内,更多是对学生各科成绩的关注,而忽视学生个人成长与综合实力的培养。这种应试教育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往往属于考试型的高手,其他技能十分欠缺,动手能力也很差,并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把学生的发展当成根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的成长,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4.关注评判标准的多元化
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的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堂效果的评价。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学生也不应该总是处于被动者的地位,在课堂评价中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要包括师生的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更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时,也应该考虑他评者和自评者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三、“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
“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将学生当成教育的根本,一切为了学生,同时关注老师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积极性格的培育、综合素养的发展。该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通过“以学论教”“以学论学”的原则体现出来
1.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的评判标准,不但关注老师的教学方式,但更多是对于学生学到东西的重视。这种方式体现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展现学生的学习与进展情况,来映衬老师的教学实况,从而表现出教学的根本。通俗讲,以学论教便是用学生的学来判定老师的教。此处的“学”,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指学生数学知识是不是学得很轻松自由,重点指课堂教学上的情绪和交往情况;另一种指学生是不是学会了知识及学习的方法,指教学的目的实现及思维情况。
以学论教标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老师的专业进步。该评价标准的具体对象目标是学习和教学的展开及结果,而不是指哪一个人,所以说,其评判的关键点不是评判老师,而是对于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治,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该方式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评判时,不仅要关心老师的做法,还要重视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最后的效果,由此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2.以学论学
以学论学指的是用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评判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从而评判全部的教学水平。该评判标准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深度弥补与改善,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意,形成良好的创新观念,提升综合素养。此外,以学论学的课堂评价标准更多关心的是学生课堂表现,善于带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对于学生自我性格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开发。
同时,以学论学的评判标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针对学生学习来说,以学论学看重的是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为了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以学论学还凸显出评判必须维护学生的自信心与尊严,彰显出对于学生性格的关心和尊重,重视所有学生的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系统,这一复杂的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诸多要素构成,但核心要素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关系及变化,其中又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活动最重要。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评价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去审视教学中学生、教师的活动状态以及教学过程的发展状态,从而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有效沟通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深化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伟,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100-102.
[2]李钰.浅谈初中数学课堂评价[J].商南教育信息网,2015(12):29.
篇2
一、激趣自探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思维的火花因问题而产生,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发现问题的情景。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景,一个好的问题情景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兴奋,能主动地参与自主探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再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自探提纲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深入研究要解决问题(情境)的数学因素,把握提纲设计的方向;
(2)自学提纲要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形式,这些问题要力求使前面的信息会作为后面问题解答的依据;
(3)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可行性,要用促进较高层次的思维词语来提问(如解释、说明、联系、区别、对比、分析、推断、讨论、交流、解决、发现、概括等);
(4)在自学提纲的后面最好设计补充跟踪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1)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2)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适度的动手实践活动;(3)要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4)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
二、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探究。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
检查自学情况,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中等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问题小组讨论。讨论要有序,不流于形式。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勇于对别人展示情况进行论证性或补充性的客观评价。展示过程中或展示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释疑。问题的提出,不但要依据教师的预设,还要注意采集学生中新生成的疑难。展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应遵循“有疑则教”,“先自主、后合作、再展示”的原则,将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复习内容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实际,一般一节课重点研讨2~4个问题为宜。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课本等“权威”质疑,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学生质疑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价值性和创造性。学生质疑的问题仍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讲解。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可以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2)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3)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4)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5)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6)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
三、运用拓展
针对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2)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3)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4)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5)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题或拓展题。习题达不到教学要求时,教师要做必要的补充。
最后,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个基本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固定的模式,老师们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改进、充实和完善。对于比较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数学问题,要分模块逐一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数学活动过程循环递进解决。
四、强化反思
学生能在反思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这一环节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对评价进行再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五、作业
作业要分A、B两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A类为基础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B类为提高作业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65―01
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 是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不但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那么,怎么的课堂才是绿色课堂呢?它的指导思想、评价标准又是如何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
基于对国内外已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的分析,结合对绿色教育和数学绿色课堂的理解,由此确定了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四条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可以称为“一个理念,两个基本点”。“一个理念”是指“教育要尊重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体验,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学生和教师在充满生命力的和谐课堂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基本点”是指:一要基于《标准(2011年版)》。评价的理念、指标和内容要与《标准(2011年版) 》一致;二要基于教学实际。不但要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还要促进和引导学生发展。
2.基本原则。第一, 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是指评价标准的描述要清楚、确切,涉及到的概念、术语和理论要科学,能反映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同时要符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客观实际。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标准的操作程序和测量变量的可观察、可判断和可测量。第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兼顾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第三,评价方法要兼顾定量和定性方法,要将两者有机结合。第四,评价功能要重在诊断和改进。总体来说,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激睢⒃げ狻⒓定、诊断、改进、考核、反馈和管理等功能。
二、初中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征分析
1.内化绿色课堂的基本理念, 构建和谐课堂文化。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重点突出绿色课堂的科学、人文、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基本理念,凸显现代教育应有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命体验。只有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确保绿色课堂的科学、人文、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基于对课堂文化的理解,绿色课堂教学标准应从创新文化、合作文化和数学文化三个维度,来阐释和谐课堂文化的内容。
2.符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可持续发展,还符合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占优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思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另外,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他们喜欢怀疑和辩论,并经常要独立、批判地获得新知识,这就要求关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4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考虑教学内容,随意开展合作学习
有些监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的时候欠考虑,学习内容缺乏让学生合作的兴趣和合作的动机,因此,不足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有一些内容只要通过教师适当的启发,学生就能明白了,这样使合作学习变成了为了合作而合作。初中美术新教材里的课程内容,有很多活动足以合作学习为基础设计的,所以教师首先应该紧扣教材,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小组活动,把握好合作学习时机。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可以调动起学生探究欲望的;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自行解决的;有互动、互助、协同成分的;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不足或难以完成的作业。因此,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从具体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同时结合合作学习本身的性质、特点和适应性,有选择性去开展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平台。
(二)忽略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放任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依然是把自己看作是课章的主人,没有把自己当作是引导者或参与者,有的人还会认为自己把该讲授的完成了,至于进行到合作学习环节就应该是学生的事了,然后按照教案的要求把学生往合作学习模式里套,这种做法不可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钊对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每节课都要做出一个选择,你是要做讲台上的的智者,还是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摈弁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因此,合作悱教学嫩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是学牛知识与技能的点拨者。
(三)忽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性,违背了合作的本质
在小组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是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多,小组长表现的机会多,大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一般,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多数情况是在随大流。好多机会都被好学生抢去表现了,小组合作的结果只代表少数人的想法。这样的合作学习违背了合作的本质。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美术失去信心,并且产生依赖和消极心理,造成好差学生之间的差异变的越来越大,美术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日趋严重。因此,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活动的情况,及时采取提醒或直接告知小组成员的任务职责,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出现,促进学习任务的顺利的完成。
二、初中美术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科学的编组策略
美术课程中有很多活动内容要求以小组活动来进行。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进行编排小组。这时教师要严格按照合作学习理论的编组策略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定要使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结合我校班级容纳舰模,在课堂教学中,设定了固定学习小组4人或6人,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兴趣特长、能力倾向、性别以及家庭背景、身高、男女比例等基本情况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前,教师要提前抽出大量的实践与精力对自己班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的越细致充分,划分出来的小组就会越科学化,才有可能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二)教师自我调控策略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担心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害怕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担心学生讨论偏题,动手时间相对减少,尤其是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动手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前准备,而不在于学生的能力。通过改进教学设计,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对学生的能力是不能怀疑的,学生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会不断增加,有时学生会提出超出课题范围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亲自或让小组长发现远离主题的小组成员,并进行及时调控。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更为重要,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总结在当天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馈出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
(三)学生自我调控策略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旦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主性,学生就不能对各种学习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及内容整合,不能将自已的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中,严重影响学牛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调控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调控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每天自己进行反思,在促进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发展的同时,尽量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的能力。
三、结论
合作学习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理沦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经验的积累以及时间的证明。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实践还有些偏差和失误,再加上合作学习还自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合作学习的本土化和演绎发扬,还有待于教师崇质的普遍提高。本人想通过自已的一些探索,给初中美术教师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今后还要以务实的精神继续研究和探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沈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华尔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高效化;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凭借死记硬背,课堂教学也不能单纯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那么,想要使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就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进而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教师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接收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应有之义。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想要使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化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勤于动脑,积极问答,大胆质疑,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共鸣。想要真正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热情,教师必须通过巧妙设置有趣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做到精神思想的高度集中,以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
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发现相关问题―提出自身疑问―全面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模式,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中享受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索欲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对于促使课堂教学高效化也有极佳效果。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观念已经完全落伍,应该在符合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明确定位,即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能力,尽情展示自己水平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学习初中数学的乐趣,进而达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的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鼓励并组织学生组成五人左右的讨论小组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小组成员观点进行相应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起到引导小组讨论方向和指导小组讨论方法的辅助作用。再在小组之间分别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数学方面的难题让各个小组竞争解决,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目的并不单单是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初中数学知识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更是指导学生树立起团队概念和合作共赢的心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讨论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并分析别人的想法,通力合作来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这种能力将让学生终身受益。
另外,应当着重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一定要回归课本,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本为主,学生小组讨论也应该建立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如果课堂教学脱离课本就会没有教学重点,更不用说促使教学高效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更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获取初中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以促使课堂教学高效化为己任,真正完成我们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3101
课堂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序,不像静止在课本上的知识,它是灵活多变的,如何把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的传授,使其能有效的得到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初中数学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各种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探索、合作等方法来有效的进行学习,进而快乐的进行学习。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认识及体会
(1)创设真实、有效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属性上寻找突破口,同时还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并且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说,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借助问题创设情境。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不知道的一些数学公式、法则、计算规律、论证事实等进行传授,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创设一些悬念和情景,表现出数学学科知识的魅力,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断深入探索。
例如,在初中数学代数式求值这一课中,我们就可以创设一个情景:教师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16a+5ab+8ab-15a-13ab”,这时,学生也许看到公式会茫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考考老师,那就是计算这个代数式的值,前提是同学们给出老师a、b值的数值大小,a、b的值可以无限大小,然后由老师来计算代数式的值。这时学生开始给出a、b的值,然而老师一下就把代数式的值计算出来了。很多同学感到非常的惊讶,他们认为老师的本领真大,但是当老师一步一步的把代数式进行整理简化后,同学们才真真正正的明白过来,原来这道题里藏着奥秘,同时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有效作用。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生活实际,尽量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果情境来源不清,就不能为学生准备好较好的材料,因此情境的创设也就不成功,故此教师要多留意生活,多积累经验,为教学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
(2)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数学教学时,教师教授数学知识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取最终的结果和答案,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答案的过程中,也提升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还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是其他人不可代替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案例:在初中数学圆周角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便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创设如下情境:
让学生进行以下操作:
首先,让学生画一个圆,画出这个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同时画出相应的圆心角,让同学们以圆角板量出这个圆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并把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大小进行比对,这时同学们可以发现什么情况?然后再按照以前的方法任意画一个圆,操作同上,结果有又发现什么?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条弧对的圆周角是这条弧对的圆心角的一半。通过这个例子,把数学知识情境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促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发挥,交流和沟通越成功,有效教学也越容易成功。所以,数学有效课堂的创设要交流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和愉悦感。
(4)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科学研究发现,人是一种高智能的动物,有多种智能。这也给数学教学以启发,数学教学为了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学习,发挥他们的智能。
这堂课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数学教学要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多实践,设计多元化的练习活动,教学方法上也不能依靠单一的方法,而也要多元化,促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开发,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当然也是今后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
2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简单的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简述,可以发现有效性教学策略是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目标和学校的真实情况来落实教学,以便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发挥。也只有在我们初中数学老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才可能真正促进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增长,才能真正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有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1.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2.有效课堂教学概述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取得的进步或发展,它的核心是教学效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最短的时间,耗费最少的精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何谓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它的目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它的条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的基础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它的核心是数学教学效益。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时间和效益的观念,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教学结构的改变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初中数学教学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课程目标的改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目标的改变,同时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就是课程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以及课程目标的改变包括四个方面:(1)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基础知识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明确提出;(3)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完善;(4)课程目标的术语更规范。
3.2课程理念的改变
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理念的描述更具体,课程理念的含义也更丰富。《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除此之外,把初中数学课堂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归纳为“教学活动”,对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进行详细的阐述[1]。
3.3设计思路的改变
相比以往的初中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在设计思路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它周详地考虑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课程内容做了明确阐述,比如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将数学的魅力体现出来,同时确立了诸多关键词,比如“空间概念”,“几何思想”、“模型思想”、“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并且确立的关键词有具体的描述[2]。因此,学生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关键词的描述,能够自主进行数学思考,启发数学思维。
4.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4.1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陶冶他们的情操,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但是学生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有所进步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是无法代劳的,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
案例:有一位同学在探讨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的时候,碰到一种特殊情况,如图1所示。因为ABO的外角是∠AOC,故∠AOC=∠OBA+∠BAO;同时AO=BO,故∠BAO=ABO;因此2∠CBA=∠COA。请帮这位同学想一想,还有其他情况吗?如果有请在图3中画出来,并猜想结果如何,说明理由。
图1 图2 图3
这道数学题是取自于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如果考试中完全放弃之,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如果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程度达到中等偏上就能够顺利做出来,但是从试卷分析得知,该题的得分率较低,得满分的不到20%。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对重要的数学定理、概念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碰到课本知识无从下手。实际上,教师在讲授圆周角定理时,要着重讲解如何证明圆周角定理,如何转化角与角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既能熟悉掌握圆周角定理,又能证明圆周角定理,转化圆周角关系。第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换位思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不重视,按照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教学,错误地认为学生的思维逻辑等同于教师的思维逻辑。第二,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加以揣摩、理解,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圆周角定理,对如何证明、如何转化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晓。
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定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证明该定理,比如公式教学要向学生展示推理过程。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模仿”蜕变成“创造”,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培养主体精神。
4.2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4.3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这一学科,而且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根据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知识是在相应的背景中获得的,真实有效的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是十分有利的。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概念,要创造条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数学现象,将学生置于生活情景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来源于生活,如果情境只是一种假设,学生在心理上就会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既然不会发生,更不会与我有关,既然与我无关,那这道题就没有现实意义。所以说,一定要注重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
4.4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事实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越多,有效教学的时间就会越长,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许多学生因敬生畏,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上,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批评反而要表扬,倾听、补充、完善学生的想法、意见。只有这样,师生交流起来才不会有顾忌,才能互相启发,才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4.5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学习成绩的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励和引导学生进步和发展。
教师应该建立一种激励的评价机制,不能以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就否定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人格。要告诉学生,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才,都有他的优秀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能以偏概全否定一个人。只要他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就,他就是成功者。
5.结语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家庭情况、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等方面,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能力;途径
一、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开发的定义与现状
一直以来,学界对课程资源的定义都莫衷一是。“现代课程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最早提出课程资源这一说法,早在1949年他就提及过课程资源的问题。自此,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课的开发研究成了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所谓的数学课程资源指的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开发出来的各种数学教学材料、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工具和场所,主要还包括多媒体材料、网络图书馆、博物馆、各种实践材料等。广义上的数学课程资源包括所有的有助于数学教学和生产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条件,即出来一些有形资源外还包含一些隐形、无形资源,比如风俗文化、智力资源等等。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研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怎样推进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与课程标准。侧重于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约束力的研究,以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完成课程标准的任务和要求的。
第二,教师与教材。这一部分则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怎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把教材当作教学的“权威”抑或是仅仅当作一种参考。
第三,教师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校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等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二、初中数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性质
数学教师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参与者,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凸现课程开发的民主性,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其可操作性。下面就其性质进行分析:
第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具有灵活性。它的灵活性又包括教材、学生资源开发的灵活性。由于课程目标具有阶段性,这就决定了课程的弹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创新性。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计算精确的学科,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创新。
第三,初中数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反思性。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就对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提出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通过反思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四,初中数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具有针对性。针对性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课教学设计来说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素材,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对学生进行教学。
三、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意义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的利用各种有效地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确保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上升,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首先,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帮助初中的数学教材实现“生活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优化教学的依据。一味机械地复制教学不利于教材的二次开发,合理开发利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让教材更加“生活化”,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激活课堂教学。课程是教师、教材、学生的有机组合,课程是知识、是活动、是经验。教师并不是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使这些资源丰富有趣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激活旧知识,师生交流,激发课堂兴趣。
最后,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增长专业知识的需要。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研究者,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追求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师进行创新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设计上,合理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教学时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力求学生自主探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相匹配,切不可超前开发,这样有助于教师实施有效教学。
总结: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乎数学这门课程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的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上升,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汪启思,汪秉政.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角色转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5).
篇9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与传统教育相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日益实践,使得现代教育实效性得到了较大提升。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的学习,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从自身素质提升出发,积极主动投入到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不断加强与其他教育因素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更好的提升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为了更好加强新课程影响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研究,笔者对此作一梳理。
一、注重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与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性给予了更高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之中,由于不同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主体性理解迥异,直接导致了不同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出现。结合相关材料,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所主张的主体性,应当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即“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即将教学活动划分了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为“教”,二为“学”。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逻辑性较强,对于初中学生认识结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通过不断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长期研读与实践,逐渐形成不同教学风格,而这种教学风格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习得。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是由其内因所决定的。教师对学生数学教学信息流的传输如果不经过学生内因的“许可”,很难为学生掌握。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初中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从学的层面来看,具有着一定的决定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教”的主体性与学生的“学”的主体性两者之间并非不可逾越,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逐渐的发生变动。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加强对具体教学环境下教师主体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成初中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注重榜样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榜样作用的运用似乎并不明显。由于数学自身学科逻辑性较强,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自信心不足。加之,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采用班级授课体制,这使得教师对于具体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既得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了解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够较好了解具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数学学科自身难度、逻辑性则会直接影响到部分学生数学继续学习的自信心。那么,如何才能够摆脱这种问题呢?笔者认为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榜样作用的运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榜样的树立,应当包括教师自身榜样树立、学生榜样树立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榜样树立,应当是数学教师自身内在修为的显性体现进而产生的直接影响力。数学专业知识扎实程度、教师职业技能、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其次,笔者认为学生榜样树立应当分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学生榜样树立、数学知识与技能进步较快学生榜样树立。加强对数学学科成绩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当给予一定奖励。对于那些原来数学知识与技能相对较差,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而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亦应当奖励。通过对学生榜样的树立,可以大大的缓解数学学科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局限性,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这与传统数学教学之中对于“优秀”学生的选拔不同,是新课程标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新课程影响下教师与学生谁为主体?”“如何更好的促进数学学科学习困难与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性提升?”两个重要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自己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成新时期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能够从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反思,积极转换角色,对既有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行为进行改变,进而更好的促成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晓立.巧用激励性语言,开启学生智慧——例谈“激励”在数学教学片断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2,(23).
[2]周海江.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青海师专学报,2007,(05).
篇10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