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二、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呢?毋庸置疑,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在逐渐理解、消化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于是,有人感慨语文教学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教师冥思苦想所“成就”的“教什么”的内容,有人惊呼语文课教给学生的大多是“伪知识”,也有人感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不知道该教些什么。

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但如果只讲究科学性忽略其艺术性,必然导致教学的凝重、呆板,缺少那么一份活泼、隽永。我以为,授课者应以艺术为载体,把教育与美妙的艺术结合起来。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下面仅谈几点粗浅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要与学生的学法挂钩,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来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解决策略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语文的作用非常关键,为此,亟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实施语文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从以往单一性的教学模式逐步地转变成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探究解决不足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设计不够灵活,过于僵化

初中语文教材有着多样性的内容,由于教师的不同,效果也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对相同的课文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并且在教学课堂上,存在不少的随机性。教师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应当对相关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所设计的教案来进行。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不符合教案的情况也存在,这导致不少的教师手足无措,这是因为教学的教师不够灵活,只是限于教案进行教学,而难以处理突况。

2.不科学的教学评价

实施新课改后,尽管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也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片面地把评价作为终结和目的是错误的,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作用是教学、鼓励、向导和诊断等,但是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因为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片面注重教学成绩、思想上的偏差的影响,导致低位实践与高位思想之间的强大反差,这重点体现在缺少热情的、宽容的和真诚的评价。

3.教学指导缺少实践性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比较多的一项内容是作文。作文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针对作文课,教师大都较为伤脑筋,怎样启发学生更好地写作,这非常关键。因此,在作文课上,教师应教授学生一系列文章的格式和题材,使学生以某个核心为重点进行写作。虽然学生把握住了作文的框架,但其中的内容不够丰富,这是由于学生缺少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悟,所写作的内容并非自身的真挚情感,导致作文的浅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不足,不利于学生想象与思维的拓展,也不符合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这门学科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就务必实施语文实践教学,而不应太过注重语文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探究学情,灵活地进行教学

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有效把握学生的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现状,才可以实施更加有目的性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探究学情指的是探索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等。探究学情应重视多元性、过程性和全面性等,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学生的起点能力。而探究学情的整个过程是预测探究、实时探究以及反思探究。而探究学情的多元性是指立足于学生的问题、结合教学知识,基于分析调查来探究学情。

2.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指的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和过程进行价值断定的活动或行为,它能够反馈教学信息。而科学的教学评价务必跟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适应新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实用性和指导性,而且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当将所谓的权威摒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激励学生进行自评,启发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与此同时,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如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统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统一以及批评和表扬相统一。

3.有效地统一理论与实践实施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统一实践与理论,只有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意识。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务必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自身固有的经验和认知上进行科学的想象。可以说,实际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语文和学问,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写出自我的真实感受、实际生活经历,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从而增强对语文的感悟。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根据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探究学情,灵活地进行教学,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地统一理论与实践实施教学。与此同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以努力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 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Classroom under New Curriculum

YAN Huachun

(Nanzhao Jiaoxiang Central School, Nanyang, He'nan 474650)

AbstractUnder new curriculum,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positive change in the role of teachers; do to prepare before class, well-designed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a relax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stimulate students' thinking; focus on classroom practice quality,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textbook knowledge.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目前中小学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与传统课程相比,初中语文新课程有以下特点:着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结构,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尤其重视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较多的知识,迅速提高其学业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理解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对改革充满胜利的信心,倾注高度的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和理解新课标精神。然后,要积极大胆的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改革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精神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机遇与成就共存,我们要抓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讨,勇于实践,立志在为改革做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时代优秀的语文老师。

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要深入学习,认真理解,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新认识教材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做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相关事物,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应让学生畅说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再是“授之以鱼”,终年辛劳而收获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2 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益,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应从做好课前准备开始。首先教师要潜心研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和教材编排意图(所要培养、巩固、提高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其次,也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障碍,并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课堂教学有其一定的时空限制。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运用有限的时空,使课堂容量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编写教案。本着老师少讲学生多练,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编排好教学程序,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激励竞争机制,使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3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愉悦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精神饱满,教态自然,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多用启发鼓励的语言,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站在对学生人格尊重和对学生成长负责的高度,坚决杜绝以势压人,讽刺挖苦甚至是侮辱人格的言词出现。让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即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高效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的思维氛围,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兴奋思维状态之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为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思维的智慧火花,相互碰撞,老师再加以适当点拨鼓励,无疑对学习效果的提高大有好处。

4 注重课堂练习质量,适当拓展和延伸课本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引领他们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去体验、熏陶、捕捉作者瞬息万变的情感旋律,引领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情感世界,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描绘心中的景与物,倾吐自己的情与意,激发心中的涟与漪。

好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与巩固,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扩大,表达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使所学知识更丰富充实。同时还能够起到提高学习兴趣,为课外学习提供信息的引导作用。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领域,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选择;优化;合作学习

1 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1.1 认真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在上新课程之前必须学透。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就不能很好地教好初中语文新课程。我们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和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还要根据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诸多因素去组织实施教学。

1.2 要快速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外,还十分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所以,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而是应该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扬弃。还有些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但是,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教师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而应既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提出要求,又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提出要求。

1.3 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比较科学的教案。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重视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颗和解决问颗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一般说来,对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向学生示范的方向发展,把这些方法最终变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讲授法、串讲法等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这些方法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得纯熟而有成效,如讨论法、研究法。对教、学兼审的教学方法,应注意发挥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威力,推讲素质教育的实施,如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从实际出发。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绝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有遵循它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可行的。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话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如果被不合适的人用于不合适的地方那么就无效。

3 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地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颗,教师应该在课后及时地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这些问颗,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颗的再次发生。这样做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教师广泛运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享受与启迪。但在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片面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的小组学习形式,做无用功。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会因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是很深刻,使得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而且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的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教师把合作讨论当成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收效甚微。还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将一节课以讨论的形式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如果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力思考能力,只会表面上看得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首先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力思考,同时还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其次,教师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郜刚. 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55-021.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和个性

学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总停留在考试讲课,学生听课的阶段。长此下去,学生慢慢养成了不思考只是埋头背诵和笔记整理的习惯,主观意识渐渐淡薄,思维也随之钝化。初中语文教学想摆脱这种你说我听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打破这种毫不创新的教育模式。积极培养起学生的自习能力和对语文乃至文学的独特个性。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培养向来不被大家所重视,有家长甚至会积极的去打压学生的这种个性,要求孩子去学别人这个,学别人那个,孩子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就极力的去制止纠正从小就为自己有一个"乖"孩子而骄傲。可是所谓的"乖" 孩子就好比是已经雕琢完成的璞玉,虽然处处可以挖掘,但是并没有闪光特点。让人有心雕琢加工,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而那些让人拍手叫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处处可以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特别是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看法,才是常常是现在人追捧的。在文学中强调的个性,而不是流水账的共性。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显著目标与中考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形式而言初中文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学校将考试成绩和中考的升学率看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机械性的统一模式训练学生。势必会将有着璞玉光辉的学生们打磨成光滑相似的鹅卵石。

2.倡导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合作伙伴,是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调节、自主合作的层面上。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再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传统教学是阅读基础上串讲,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可是我在教学此文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进行探讨性学习。学生在讨论时提出,鲁提辖为什么要将镇关西置于死地,适可而止不就得了,未免有失人性之嫌?顿时,学生积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此,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再重温历史背景,学生明白了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政局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凡x心侠胆之士都是疾恶如仇,别无他法,只有打得解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则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采取合法的程序来惩恶扬善,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我们应学习鲁提辖为正义、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积极入世,找准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有裨益。

3.多种媒体的融合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我们似乎也走进了误区。要么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要么是五彩纷呈的多媒体演示。这样的两极分化要么枯燥无味,要么喧宾夺主。故而,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案适当地选择媒体,把握好一个度,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教《变色龙》一文,先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蜥蜴的生活片断,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色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面的内容则换成了导学案,实实在在地进行课文分析,不再需要多媒体来抢学生的眼球了。再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又用几块小黑板呈现出来,既省时又直观,还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何乐而不为?这样多种媒体的融合,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各自扬长避短,将一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考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科技人才,这就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颁布实施,这要求我们改革必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课堂教学内容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之源,拓展延伸,,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从而改变并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得语文课由单一而转向辐合,由平面而转向立体,由封闭而转向开放,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提出过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论断,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即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合二为一。其中,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初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每个语文教师应认真地理解这些思想和要求,并努力将其体现在自己的教法设计之中,充分使用讨论法、对比法,情景教学法等有效教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让学生对每堂课都能感兴趣。一句话,教师的“教”始终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终身受用。

三、引领新思想和新理念

所谓“新思想”,就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如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提高质量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等等。所谓“新理念”,就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理念,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在这些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 “教室”变成了“学室”,是同学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场所,是学生施展聪明才智的场所,是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场所。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的时间由学生自己主宰,课堂的空间由学生主宰,课堂的学习活动由学生主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发动者、参与者。

四、优化时间、注重参与

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输送知识”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精心细致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整个课堂学生很少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更谈不上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这种缺乏情感体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只能是死知识,假知识。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尽可能把各种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如教《变色龙》一课,我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上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再现故事情节。学生情绪高昂,非常活跃,一头扎进课文中,去琢磨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感情,明确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演生动逼真。这堂课因有学生的全面活动,学生很快理解了人物形象,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探讨新型的教法和新型的学法

所谓“新的教法”,就是与传统教学完成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传统教学下,“教室”是老师教书的场所、老师讲课的场所。课前,老师把教参的东西抄上教案。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学生抄写;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节节如此,这样的课堂老师主宰一切――主宰课堂时间,主宰课堂的空间,主宰学生的学习,主宰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学,孤独地学,厌烦地学,低效地学。而“新的教法”侧完全不是这样,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谓“新的学法”,是与“新的教法”相辅相成的,有了“新的教法”,就自然有了“新的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七、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应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每一个孩子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只重视少数优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此,在把准了训练内容与训练度后还有一个训练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通过训练都有所提高,同时要求教师要有爱心,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真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为学生将来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愿我们的学生在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逐渐变得乐学、善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语文课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深化探究式学习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理想的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