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新课标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新课标内容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设置 对比 理解 思考

课改多年了,新课改的教材、课程标准在实施、反复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2012年秋季全面使用的新的初中数学教材能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针对问题进行改革,很好地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合理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数与代数,1. 删去的内容: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2.增加的内容: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最简分式的概念;整式的乘法增加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知道给定不共线的三点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3.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合并为“图形的性质”;“图形与变换”“图形的变化”。1. 删去的内容: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2 增加的内容: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统计与概率,三个学段层次更加明确,第三学段:画扇形图,频数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简单随机抽样。强调对“随机”的体会,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删去极差、频数折线图。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三学段,(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课改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修改和完善,在新课标的学习践行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紧跟着新课标指引,就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标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W生要主动的去观察、猜测、推理和验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并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2)数学学习面对全体学生,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使他们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能够全面发展。(4)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或者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

1.合作学习

新课标的总目标有这样的规定: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说明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合作学习成为初中数学学习的新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国外的教育中普遍受到重视,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合作式的学习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学生的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更会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体,学生可以在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

2.自主学习

新课标还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课本、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就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习的方式要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动机上表现为想学,在自我意识上表现为能学,在学习策略上表现为会学,在学习意志方面表现为坚持学。只有建立自主学习的方式,才能使现有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3.探究学习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倡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和重新理解现有的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对数学知识进行科学的研究。

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探索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从以前的传授者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从以前学生的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老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走到学生的圈子里,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鼓励学生发问,认真地和学生交换意见,成为学生的朋友。

2.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在教学中要把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要了解的数学思想有分类、类比、数形结合和函数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学会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使学生对这些数学思想产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方法有反证法和分类法等,要求理解和会应用的数学方法有消元法、配方法、图像法和系数法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了解、理解和会应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不能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也不能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认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高深莫测,难以明白,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其次,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一块黑板、一位老师、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手段。这种手段会使老师感到厌烦,使学生感到厌学。多媒体教学既可以节约板书,又可以用图片等形式将数学知识表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信息量。但是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科学的使用,不能把投影仪当做板书的替代品,制作的课件也不能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可以说,现代科技的运用给教学手段的改革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更应该将现代教学科技带进初中数学的课堂,这样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教育系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之内,加强各种基础课程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尤其是针对初中生而言,加强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理念比较陈旧。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方法进行课程教育,教育理念的陈旧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不适用于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导致数学教育实效性较低,因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阻碍。

(二)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理念对数学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重新规定,强调学生要利用实践、参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加强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现象,例如,数学教学注重形式,轻视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加强了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但是当前很多初中数学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虽然给数学课程足够的时间安排,但所安排的时间有欠缺,导致数学课程的效率不高。

(四)作业设计存在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安排,往往是采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教材的课后练习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所学的内容可以进行有效的巩固,但内容较少,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能力的锻炼的效果不佳。

二、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策略探讨

(一)结合新课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进行教学一般都采用传统讲解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一定阻碍。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改进。不能采用传统的大班化教学,不能一味地给学生讲解,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以及空间,给学生更多合作和讨论的机会,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进步。比如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讲解内容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注,让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由于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在学习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感到很多难点问题,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容易产生挫败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初中学生在数学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有的则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追赶教学进度,而应该要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分层教学。初中生本身就具有好动、好奇心比较强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于限制他们,反而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分层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知识,因此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评价、练习等过程中都应该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分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对于数学课程而言,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某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对于数学代数问题、动态几何综合题等题型的讲解时,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预留出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与人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的思考,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从而为各种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情境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加强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的设置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中引入生活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加深理解的过程和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加强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的发挥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设置情景,情景的设置过程中,要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作为基础,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数学课程的合理设置。给数学课程提供足够的时间,并且对数学课程的时间安排进行改革,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一般较多,但只是一味地增加教学的课时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还应该要积极加强数学课程的合理安排和设置,给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在课程的安排上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

(四)加强数学作业的合理设置。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的作业一般都是教材中的练习题,一般都是统一布置,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加强作业设计的改革。对于同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由于思维习惯、智力水平、生活环境等都不相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学习能力。为了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所有的人都采用同样的作业设计,明显是不合适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应该要加强作业设计的改革,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考虑,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结语

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当前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还应该要结合新课标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取更多的创新手段,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解决,比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作业的合理设置等,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兰鸿辉.对话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新课标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4(08)

[2]赵丽君.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时代,2013(15)

[3]高巨浪.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数理化学习,2013(18)

篇4

我国不同的地区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教学素质也各不相同。各个地区选择适合本地学生的数学教材才能发挥出教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有效利用。随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新的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很多实际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对新课标下“浙教版”与“北师版”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比较研究,为不同地区能选择合适的教材,发挥出资源优势,同时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1 新课标下两种教材编排体系比较

1.1新课标下两种教材编排的相同点

两种教材都采用实验几何阶段和证明几何阶段的“两阶段”式编排方式,采用“两阶段”式编排可以随着初中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使研究图形的方法不断增加,另外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数学公式的理论依据,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概念。两种教材平面几何内容编排都是按照系统知识的讲解及严谨的证明这两条主线进行编排,并且两种教材都是以图形的初步认识开始编排,进而逐渐加强线段、相交线及平行线等知识体系,都增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侧面展开图及物体在光照下的阴影等内容,灌输学生几何变换思想,加强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1.2新课标下两种教材编排的不同点

浙教版在采用“两阶段”的编排方式是将“四边形”与“相似三角形”两部分内容编排在“证明”后,使教材“两阶段”编排方式不够彻底,而北师版将“四边形”和“相似三角形”两部分内容完全编排在“证明”前,容易导致学生证明表述方式不规范,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综合的证明方法。另外,在之前学习的实验几何阶段已经学部分的几何结论,而学习证明又对结论进行证明,容易导致教学的重复。两种教材在相同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安排不同,教学进度也不同。

2新课标下两种教材内容比较

2.1两种教材在“图形与变换”内容的比较

两种教材“图形与变换”内容比重差异很大。浙教版将“图形与变换”只采用一章6节的内容讲解,而“图像与变换”中的轴对称采用2节2课时,并只是作为阅读材料和课题的学习,而北师版在“图形与变换”中安排两章12节的内容讲解,采用一章的内容讲解轴对称,并作为重点内容讲解。北师版对于“图形与变换”部分内容,特别是轴对称要求更高。

2.2两种教材在“三角形”内容的比较

两种教材在“三角形”内容部分总体的编排目录相同,但浙教版将“特殊三角形”作为一章内容讲解,并将勾股定理作为1小节讲解,而北师版将勾股定理作为一章内容讲解,北师版对勾股定理重视度更高。两种教材在“三角形”内容的课时安排上北师版较浙教版多2个课时。浙教版将三角形的中位线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中,而北师版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节内容中。

2.3两种教材“四边形”内容的比较

浙教版将“四边形”安排在证明教学后,而北师版一章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实验几何阶段,而另一章安排到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的证明后,北师版较浙教版“两阶段”编排方式更加明显。两种教材课时总量安排差不多,但浙教版采用3课时先讲解矩形的性质、判定与应用,再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而北师版采用2课时先讲解菱形后讲解矩形。

2.4两种教材“圆”内容的比较

浙教版将“圆”部分的内容分为圆的基本性质及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两章内容讲解,而北师版将“圆”部分的内容归纳成一章内容讲解。浙教版将三点确定一个圆和三角形的外接圆作为圆的重要性质在第一节讲解,而北师版在介绍圆的轴对称性与圆周角和圆心角定理后讲解。浙教版“圆”部分内容总体的课时量较北师版多4课时。

3 新课标下两种教材习题比较

3.1两种教材习题的类型与特点比较

浙教版习题的编排方式主要是“合作学习”“做一做”“课内练习”“探究活动”“想一想”“设计题”等类型。浙教版习题主要重视新课标的标准,将习题的难易程度分为基础题、稍难题及能力题三种类型习题,主要讲究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素质差异性进行安排习题,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使数学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北师版习题的编排方式主要是“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截一截”“猜一猜”“随堂练习”等类型。北师版习题主要重视学习的自主探究性,重视知识的技能学习、数学精神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等。

3.2两种教材习题数量的比较

浙教版在课后习题总量上要较北师版的习题数量少,浙教版较北师版每一节习题量少2-3题。浙教版在“图形与变换”部分的习题中数量明显少于北师版,图形与坐标及视图与投影习题数量差不多,其余章节的习题数量均较北师版多,北师版更重视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内容,并且在这块知识内容习题所占的比重较大。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推动教学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都高度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广大初中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使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管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而且普遍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深入分析当中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理念方面还存在比较落后的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在“新课标”下,必须积极推动教学理念创新,但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仍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当前有很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学案的设计等还不够科学和有效,繁、难、偏、旧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无法更有效的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当中。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仍然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和定位。

2.在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比较简单的问题。众所周知,几乎80%的初中学生都认为数学比较枯燥,因而缺乏对数学的深入学习,特别是畏难情绪相对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但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为了能够让学生熟练解题,让学生做大量的、不同类型甚至难度较大的习题,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适应。还有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大量存在,这必然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得到激发。

3.在教学载体方面还存在比较匮乏的问题。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只有更好的应用教学载体,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科技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创新。从当前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大的数学教师来说,缺乏对科技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很多教师不会做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有一些初中学校不注重对数学教学载体的投入,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尽管一些中青年教师有这方面的需求,但由于设备跟不上,因而也无法更好的开展创新性教学。

二、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要想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最为突出的就是要积极推动教学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创新性举措,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1.创新教学理念。要想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推动教学创新,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狠下功夫。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服务理念”,将学生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创新,进而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比如教师在教学方面,要大力开展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创新,要从传统的“分数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下功夫。再比如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老师要发挥好引导性、指导性、教导性作用,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说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的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重点要在解决教学方法落后方面取得突破,从落后的、枯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先进的、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方法转变。比如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方面越来越多,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反思式、游戏式、分类式、情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教师所应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出发,探索出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这方面,学校要进行积极引导,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样才能使广大初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3.创新教学载体。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载体的创新,要更多的应用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教学”,使初中数学教学载体更加多元化。学校要加大对多媒体教学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建立“互联网+教学”载体,比如可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学习平台、网络互动平台等等,这样能够使初中数学教学载体更加丰富。而要想使这些平台发挥作用,除了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多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要对“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创新创造条件。

通过对实如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从总体上来看,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都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而且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实践和探索,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载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重点要在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载体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努力,使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5(1).

[2]万斌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西部,2014(12).

篇6

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困境

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早在2003 年初,我国就开始融合教学改革思想,但截止到目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仍有待健全,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

1.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有待健全

人才的和谐培养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教育制度。为此,为了进一步践行新课改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要以改进计划经济时代的数学学科体制为切入点,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但实际上,各地方的师资配备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良莠不齐的,在这种差异化非常明显的教学资源下,教学体制面临着向较为发达地区倾斜的问题,这不利于新课改内容的全面贯彻。具体体现在,在同一城市,不健全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下,重点学校的有效教学资源分配明显较多等。

2. 不能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需要依托于科学的新思维,根据多方面的调查,笔者发现,部分任务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只是一味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理论,难以承担教师的职责,因此,阻碍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再加之,在不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任课教师的教学讲解将脱离实际,这就使初中生逻辑思维与灵活运用已学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与新课改内容背道而驰。

二、走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困境的对策

1. 完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

教师充当的传道授业的重要角色,而实现该过程的前提则是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各中学要高度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强化,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期组织数学教学进行培训学习的方式,使任课教师不断学习新课改内容,继而提升自我。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也要重视每个培训学习、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传播,从而生成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并平衡课程教学体制在各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最终实现完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的目的。

2. 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对新课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掌握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的基础。只有任课教师认识到新课改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够凸显出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尽可能的整合,最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案例一,在代数式一课的讲解中,笔者基于新课标要求,围绕着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即一斤苹果单价为a 元,那么3 斤苹果的总价格为3a。通过这种代数形式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代数式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案例二,在视图一课的讲解中,笔者基于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对事物的立体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首先,笔者为学生呈现了多种实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对多种实物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下,进行对其不同视图的形状进行观察;最后,验收实践结果。通过这种深度整合实际与教学内容的思想源于对新课改内容的充分认识,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锻炼其数学实践探索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的目标。

篇7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分析论证所存在的数学教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既定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后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的各个环节进行修改,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宗旨是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反思。通常情况下,在数学课堂设计时首先要对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现有水平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新课标中要求教学目标要涉及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目标。在任务分析时应关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关注学生的起点,二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三要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四要研究达成目标的途径及其方法。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类型,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作系统策划,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与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性,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数学教学。因此,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时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情感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三、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个要点

在新课标下,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初中数学不同领域关注点的变化。教学设计时要按照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方面要求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要将新的数学观体现在具体的内容之中;要按照知识体系编排的特点设计数学知识;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关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融合与优化。在设计问题时,要以趣味性、灵活性、促思性为原则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品质的目的。

1.设计实用性问题

利用问题来诱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创造力。结合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多个不同的侧面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向教材挑战,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2.设计开放性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能力之外,还应设计开放题,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3.设计创新型问题

篇8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 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数学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学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如初中数学三年级上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数学新课标》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 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最基本最主要的有:转化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等。

(一) 转化的思想方法

转化的思想方法就是人们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种相对容易解决的或已经有解决方法的问题,从而使原来的问题得到解决。初中数学处处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等,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具体说来,代数式中加法与减法的转化,乘法与除法的转化,换元法解方程,几何中添加辅助线等等,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而研究总是围绕着数与形进行的。“数”就是代数式、函数、不等式等表达式,“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数形结合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的本质上的联系,以形直观地表达数,以数精确地研究形。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式是问题的抽象和概括、图形和图像是问题的具体和直观的反映。初中代数教材列方程解应用题所选很多是采用了图示法的例题,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从图形上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掌握了这一思想要比掌握一个公式或一种具体方法更有价值,对解决问题更具有指导意义。

再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自制圆形纸板,进行运动实验,让学生首先从形的角度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反映到数上有何特征。这种借助于形通过数的运算推理研究问题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数形转换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能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初中数学从整体上看分为代数、几何两大类,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就是分类思想的体现。具体来说,实数的分类,方程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都是分类思想的具体体现。

篇9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作者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颇有心得,写下几点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教学应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将自己的定位,从灌输者转变到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来,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另外,学生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而学,要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处在从原来的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在教学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笔者认为,要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工具,甚至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表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时代即将过去。但也不应该走入另一个误区: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学中依然要以教材为主,现代技术教学作为辅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不同等级不同教材的之间的关系。国家、地方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是一名课程的实施者,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忠诚地执行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而在校课程开发中教师还是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处理好实施者、研究者与开发者的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比较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也为适应时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中。课程改革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一种手段。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地域和内容上都拉开了大幕。随着新课标的到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改变,其中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改变比较大。那么这种改变具体体现在哪里,这些改变的优势和不足都是本文要重点写到的。

一、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知识侧重点的比较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伴随着新课标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的改变尤为突出。初中的几何知识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初步的立体几何认识两大部分。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为一个整体分章节进行编写,大体分类是根据点、线、面、图形来学习的,其中图形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多边形的初步认识。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在点、线、面部分的讲解明显减少,而在多边形的认识的内容上略有增加。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对图形的定理以及性质部分的讲解比较多,注重公式和定理的计算和演算的过程,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更注重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总而言之,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旧的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推演和计算过程,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实践和应用。

二、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难度的比较

由于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几何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知识的侧重点不同,难度也不相同。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对几何知识的内容分解得较为详细,因此对公式定理的运用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低,但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基础的知识的讲解不是特别的详细,因此图形和空间的运用难度比较大。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在公式定理的计算上难度较大,而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公式的计算变得较为简单,大部分的公式更注重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不是数学上的推演。虽然,新课标下的教科书在原来的教科书内容上有所删减,但并没有降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难度,这是由于简略了基本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去去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在图形的认识上比原来更为生动形象,进而提高了学生把所学到的几何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的能力,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旧初中教科书几何内容改变的优劣比较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素质教育浪潮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改变有利也有弊。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课程改变了以往几何课程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并积累几何基础知识和几何活动经验作为几何课程的核心目标,虽然使得学生在几何知识的计算能力上有所减弱但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总之,与旧的数学教科书相比较,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且倡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是最为明显的。因为教材是教育改革的窗口,也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和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教育改革的思想、内容和目标都要通过教材才能呈现到教师和学生的面前。教材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几何内容比较分析有利于突出不同版本教材的利弊得失,为数学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也有利于数学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的编排理念,进而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中的利弊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几何知识。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适当地补充和删减教材上的知识。尽可能地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

参考文献:

1.谢辉艳.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严志荣.新旧课程下初中几何内容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