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改革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事业单位改革措施

篇1

1.审核方法不科学过于单一

事业单位中可能由于对固定资产的定价不合理或审核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导致对事业单位的资产总数和净资产不能够真实完全的体现出来。在会计审核上对与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折旧也是会计计算中主要的一部分。虽然目前事业单位规定其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计算,让其从入库记账直至报废在会计账面上都显示原值,但是这样在个别的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因为损耗或社会上新产品新技术的替代,就会减少其原有的价值,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相应的资产价值在单位的资产负债中体现不出来。从而使单位上的书面账目资产价值和与实际价值存在差距,这样的话就会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造成直接主要的影响。

2.事业单位会计审核中缺乏灵活性

收付实现是单位普遍采用的会计结算手法,它的结算周期是以会计的当期结算作为周期,它的核算基础只是纯粹的将当期内所发生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作为核算基础,而对账面的资金项下有关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和支出不进行完全的考虑,虽然这种结计算方法对发生的资金流当期就能进行明确对比,但是它分裂了事业单位收支的总体性,没有用长远的目光来考虑事业单位资金流转带来收益,同时对总体的收支状况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对较,使审核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如果我们在审核中对计量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并采用阶段性的核算方法,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核算的客观性和整体性。因此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前面那种核算方式较后面这种方式就明显过于死板没有灵活性。

3.审核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审核人员,在平常的相关会计审核工作中对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及真实性注重不足,导致审核力度不够。还有就是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中有可能遇到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或者是单位领导,在面对单位报销时如果不能满足报销人员的要求,就会导致自身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大多数审核人员就会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加以放松,这就使会计审核不具备合理正确性。另外还由于会计审核工作业务的数字复杂、工作量大,还必须细心正确的判断数据真伪,同时在面对原始凭证时还要迅速提供相应的记账凭证,可见其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此时工作人员的能力或责任不足就极易出现失误。

二、事业单位会计审核工作改革措施

1.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得需要核算大范围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这个过程环节就需要严格的管控,所以要在会计审核工作中加大提高该核算的精确度,把会计核算错误降低,让其最大力度上防止核算不准,这是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最有力的保障。同时应确保事业单位审核部门的合法独立性,严格按照审计法规执行对财务评估和风险防范的工作,从而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质量。

2.对会计收付分类进行明确

在会计收支过程中应该确保其分类的科学严谨性,就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报废通过独立的级别分支来划分到收支账目下,对当期无法对资金进行结算的账目费用来进行科学的计算。还有就是在财务记账时对政府和上级拨付资金补助和单位独有的营业收入,要分别进行支付细目划分,并仔细对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进行记录,来对日后的账目比较审核时提供方便。

3.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

在目前会计审核工作中可以通过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外部审核就是由社会专业的审核机构来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外部专业审核机构在人才和政策两方面上具有滞后性,这就导致这种审核工作在我国还不是太完善。所以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工作大多还是采用内部审核机构来进行审核,如果这种状况下要想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顺利的开展,就得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政审核机制。其会计审核从业人员要具有专业正规的资质和审核方面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并给予财会审核人员充分的审核权利,让审核人员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日常审核工作,从而来确保事业单位财会资料的真实合理性,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约束机制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质量。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公共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措施

引言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和履行管理职能的政府派生单位,或者是由其它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其管理职能是除政府职能以外的职能。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教、科、文、卫等服务,例如医院、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场所。可以说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的隶属机构,是为国家发展,提供服务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我国事业单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使得其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复杂,增加了事业单位的人力成本。进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有效满足公共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公共事业提供满意的服务。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而其运行体系也改面临改革,由此,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必然面临改革。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事业单位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站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角度来思考、制定出更加先进、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此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改革毕竟和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人力资源改革会有细微上的差别,由此,要立足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出规范的改革方向,必须以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来制定改革内容,从而达到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内部配置的优化,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1、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部门及其管理的地位与价值

我国的人口众多,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的人员需求较多,由此,事业单位的队伍庞大,这也就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肩负更多的人力管理任务,以确保从事公共事业的人才队伍能够正常运转。再者,随着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的类型较多,其所涉及的公共业务范围较大,其人员分配要能满足业务需求,而随着群众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服务要求,由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意识到建设公共服务型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的进行现代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意识,从而建设健全完善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现代化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从事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而进行事业单位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是当前时期的必然任务,其改革是决定公共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关键,是新时期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问题

2.1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受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响,根本还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或者说其所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密切,对人才管理的衔接性与统一性不强,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在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公共事业单位的主要是进行人事管理,其管理模式之后,结构单一,多数人事制度缺乏真正的可操作性,其实施起来会受到各种人力因素的影响,由此使得人事管理成为一种走形式,这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管理问题,就没有相应的管理依据和标准做指导,导致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不规范。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现象,这是因为领导长期不重视、不理解人力资源的管理造成的。

2.2制度改革滞后

当前我国要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体制改革以提升国家政府部门的公共职能,然而在体制改革的同时,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员配置和管理上有了进步,然而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体系复杂多样,其所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尚不能与事业单位的特点相符合,还有待完善。

我国每年在各地都会招聘很多事业单位新人,然而在招聘标准和招聘制度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在事业单位中有其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其地位与价值是其它部门所不能替代的,其招聘工作是发掘公共管理人才的钥匙。在如今的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公平的招聘,例如要进行招聘某岗位时,只依据所要招聘的极少数人自身的条件来设定招聘要求,在监督制度上也存在无效的情况。

2.3人力资源考核制度不科学

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施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能挖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潜力,从而针对其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培训改进,发现单位在人员分配上的不足,由此进行人事调整和调动,进行绩效考核也是事业单位进行人才储备的有效措施。然而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上存在很多不足,其考核制度自身存在缺陷,不能进行人性化的考核,考核标准落后死板、走形式,考核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普遍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考核,这不利于部分积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打击了其上进心。在考核中只重视业绩表现,而没有将一些特殊情况进行考虑,这是考核的不科学、不人性化的体现。在考核完毕后,通常不对考核进行反馈,或者反馈无效,这是由于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不健全、不科学造成的,使得使用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工作的不足和自身的优缺点,这非常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自我完善和提升。

2.4薪酬分配不合理

职工薪酬水平与工作积极性有极大的关系,当遇到不公平的薪酬待遇时,就会严重打击职工工作的氛围和工作积极性,从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健全与不科学,薪酬发放与考核是挂钩的,存在不公平的考核就存在不公平的薪酬待遇,薪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工之家的关系,容易造成紧张的工作关系。其主要表现为:同等工作条件下,相同资历的职工存在不做事的职工的薪资比做了事的职工的薪资要高许多,这让一些拿低薪的职工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职工与领导关系的远近不同,导致了薪资发放的高低差距。由此,事业单位职工的薪酬发放缺乏透明性,使得部分职工消极对待工作。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及其措施

3.1中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

第一,人力资源的改革应重视人,要“以人为本”。在事业单位中,真正工作的主体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是职工,由此,职工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积极性对国家公共项目的服务与管理质量、管理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先进、科学、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的设定对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的关系,其改革方向应突出“人”的本位性,要以人为本,就是以职工为本,充分考虑职工的感受,进行人性化的人力资源改革,有利于提升职工的满意度和配合度,让职工感受到单位的体贴,从而提升对事业单位这一集体的归属感,才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职工扎实、努力的工作,提升做好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为了配合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改革方向进行正确的制定。具体的改革方向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和价值,并站在事业单位自身的人才需求的角度来制定出合理、科学的人才开发战略战术,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随着我国开始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迈进,由此,事业单位也应在人才储备上向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看齐,培养出能高效处理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开发,以培养、锻炼出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服务人员。

第三,引进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管理特点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必须要基于现代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背景下引进现代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引入现代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会最大限度地激活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激活和增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竞争。现代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有先进的考评体系,通过科学制定考评系统和监督与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使事业单位员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自我,从而为社会公共服务及其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职能服务。

3.2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措施

对事业单位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必须坚持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方向,用正确的改革理念来指导改革过程。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措施如下:

3.2.1构建科学的人才招聘体系

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很快,各种公共服务需要也在不断扩大范围,也增加了其公共服务的深度,为适应迅速发展的趋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的人才开发活动,将人才招聘战略制定成为人才开发体系的一部分,从而构建出科学的人才招聘体系。为进行科学、有效的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保证人才招聘的质量,需要做好招聘的准备工作,由人力资源的招聘部门就所要招聘的人才与所需人才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制定出人才招聘的标准,例如根据岗位要求,对所要招聘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进行条件限定,以便能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然后再来确定详细的招聘方案。当前的招聘方式比较多样化,一般都是经历笔试筛选出文化素养较好的人员,然后通过灵活的面试来筛选出综合素质最优的人才。在国外,例如英国的政府机构招聘公务员,其面试非常轻松灵活,让应聘者毫无压力感。在具体的面试问题中,会包括“你是怎么来面试的?”“为什么”“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哪些事物”等等,考察应聘者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等等。我国事业单位的招聘面试情节一向过于呆板、严肃,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较好的招聘面试方式。

3.2.2建立完善的人资管理培训机制

事业单位的发展部分要跟上当今群众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其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与考核。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人资管理培训机制,让新老员工在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后,提升自己的工作服务与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讲究其公共管理的实践与执行能力,由此,必须要对新员工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指导,使得新员工能快速地融入到正式岗位工作中来。此外,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来促进工作人员的发展进步,这还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层次。对于培训不能简单地说培训完了就没有事了,还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以便发挥培训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发展自我。

3.2.3建立人性化的绩效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事关员工的晋升、加薪问题,也是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管理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运行水平。由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制定出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制定出人性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方式,将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建立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促进员工和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进步。第一,要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及时将考核的结果反馈到员工手中,让员工能有效地针对自身的缺点来进行改进,并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规划。第二,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考核理念,考核应该科学、公平、规范,不能对外公布考核结果,做到对考核结果的保密性。第三,应增加考核后的免谈环节,让职工感受到考核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3.2.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生产效率。而事业单位也应重视激励员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激励手段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员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激励手段。而我国事业单位的激励模式一向比较单一,通常以物质激励的方式较多,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某部分群体的需求,由于人的需求在不同发展阶段是有变化的,所以,使用单位应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对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在激励方式上应该多样化,物质、提成、晋升、荣誉、口头表扬等各种激励方式应进行灵活应用。总之,要在不同阶级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为主。

4、结语

综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普遍滞后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其人力资源管理与运行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功能发展,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公共管理水平,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由此,必须要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改革的开展。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综合采取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措施来进行改革,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改革 改进措施

因为当前市场经济制度的飞速发展,促使事业单位同市场经济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如果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无法同市场发展相吻合,必将为其发展埋下隐患。所以,基于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层面上,事业单位也应转变传统的会计制度,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与完善。

一、事业单位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国当前存在的公共财会管理标准需要财政管理拥有一定的透明度,但是,对于我国事业单位来讲,其现存的会计标准不能满足公共财会管理的需求。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现存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能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综合反映,再加上财会报表自身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细致描述,造成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严重禁锢了财会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财会管理的质量。所以,伴随着事业单位应用会计信息的区域逐渐增大,对其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已经变成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

二、事业单位当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来讲,会计目标、报告、项目及核算是工作的重点,而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出现问题也是因为这些条件造成的。所以,就应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私自开设“小金库”

私自开设“小金库”的情况指的是事业单位中的员工违背我国现存的财政法规等相关标准,私自留存、侵占或者本应上缴的资金并没有依照规定上缴,将各种资金留存私用的行为。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管理过程中,“小金库”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秩序,所以,会计制度改革时应重视该问题。

(二)会计预算存在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现存的会计标准在预算方面的能力较弱,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仅停留于表面,操作性较低,造成执行情况较差。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用的是收付实现方法,造成仅能在年度预算中集中表现企业中的各项信息,对资金的控制及管理水平较差,对发挥预算的管理效用造成严重影响。

(三)会计核算的基础不科学

在事业单位没有开始改革前,会计的核算工作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形式,并没有依照配比的原则开展核算工作。所以,就以收付日期作为收付实现制的归属期,导致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都划分到费用支出或者本期收入中,进而造成事业单位无法明确体现债务与债权的情况。这种不科学的会计核算基础,无法为事业单位提供准确、高效、真实的会计数据,也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四)会计对象的定位不明确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来讲,确保财务信息满足实际需求是其工作的核心,而开展会计管理的前提就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定位,精准的会计对象定位对于会计管理工作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今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对会计对象的定位不明确,多数事业单位在创建财务信息的应用范围方面存在狭隘的情况,通常以为与其有直接关系的人员才是使用者,没有对其潜在性及间接性进行表现。

(五)会计报告的系统不全面

现今,我国事业单位在创建会计报告系统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系统上,并没有对资产负债表中的科目进行合理设计,无法明确体现收入与支出的内容。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创建会计报表的附录时,一般并没有把真实数额与预算数额间的差值表现出来,仅对财会收入与支出的真实数额进行了反应。另外,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报告在编制资金流量表时并没有对统计及分析的过程进行反应,其实,这一环节对于会计报告的系统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如果缺少资金流量表,就无法准确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资金动向、收入来源、用处、过程等情况,为后续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三、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的方法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如果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实施,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全面存在较大的关联。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的管理水平,就应对会计制度实施改革,有针对性的处理会计制度中包含的问题,推行责任制,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一)增强制度执行的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应以编制预算的全面性及合理性为基础,把本身的所有资金收入及支出归纳入预算的管理系统中,防止发生在预算之外存在资金流的问题,从而增强事业单位中使用资金的效率。另外,政府财政相关部门也应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保证数据的实时传递,而且公开财政经费的使用项目,从而提高监管能力,预防出现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二)对预算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其应基于我国相关标准的层面上,创建独立的预算资金收支计划及决算标准,并且向上级部门汇报计划及标准,进行审批。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部门还应在银行创建专门的预算外资金财政,并且应用收入及支出两个途径对专户进行管理。同时,对基金、政府收费等定义进行重新设定,全面整顿当前的资金收费项目及内容,从而确保公共管理的收费方面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增强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能力。

(三)将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作为改革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创建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实施的。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的前进方向一致,事业单位就应对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增加责任制,将责任明确划分到个人,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能力。

(四)对会计核算的基础及制度进行完善

在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前,应用收付实现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对事业单位中财会信息的整体性、真实性及客观性进行良好反应,从一定层面来看,禁锢了会计系统的全面建设,造成其同市场发展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应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融入权责发生制,从而整体、精准的对事业单位在一定阶段的资金投入、资源损耗及收益进行细致反应。

(五)对会计报表进行完善

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在制作收支明细时内容过于简单,模糊,导致上级部门无法在检查中了解事业单位业务费、公务费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在很多非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中,业务费占有极大的比例,如果不能明确其用途,就很可能出现私自侵占财务的情况。所以,应对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完善,细化里面的内容,明确进行分类,确保各项资金收入与支出准确、客观、真实。在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报表的种类有了细致的划分,详见表1。

资产负债表应对事业单位在特定时间的所有资产、净资产及负载进行反应,在表中“年初余额”栏中的数字是依据上年年尾资产的负债“期末余额”中的数字显示的。假如该年度资产负债表里的项目内容与名称同上年不同,则应进行调整。

收入支出表应对事业单位中的某一会计期间各项支出、收入及结转结余情况和年末结余分配情况进行记录,在收入支出表中“本月数”里填写的是项目当月实际的数值。同时,在编写年度收入支出表时,应将其改成“上年数”,对上一年的项目发生数进行反映。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对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的支出、收入及结余进行反映。该表“上年数”中的内容应依据上一年财政补助的收支栏进行填写。

附录,应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声明,说明企业整体的业务情况及财务情况,对会计报表中重要的项目进行说明等。

(六)对事业单位中的公有资产进行管理

在2013年1月,我国推行了《事业单位财务标准》,其内容指出:事业单位应创建完善、细致的资金及账款对内管理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存货进行盘点,从而确保实物与账目相同。另外,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也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清点,例如:每季度的开始、每年的年尾等,从而保证账目内容与实际情况一致。

四、总结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应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增强制度执行的监管力度,对预算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将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作为改革的方向,对会计核算的基础及制度进行完善,对会计报表进行完善,对事业单位中的公有资产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 预算 采购 改革措施

2000 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后,行政事业会计预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行政事业会计预算与采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行政事业会计关于预算的改革措施

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预算管理与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相矛盾的地方,急需进行预算改革来解决。

1.1 行政事业会计预算范围要拓宽

行政事业会计预算不但要进行正常项目的资金预算,还要将预算审计延伸到预算外资金、政府债务、债权等的核算上,将预算核算范围进行全面拓宽,才能真正起到会计预算的职能。

1.1.1 预算外资金的改革措施

以往返的预算只核算预算内资金,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不进行或部分进行独立核算。这种预算核算使得部门预算呈现内外不同步,财政总预算与行政事业会计预算支出有出入等等,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来完善预算职能。

1.1.2 政府债务、债权核算的改革措施

会计预算要有防范财政风险的功能,建立相关的预警监测机制。因此,财政总预算对于政府债务、债权核算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把统一债务作为统一财政来抓,将内外债务完整地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增加政府债权的核算内容,根据政府资金的贷出和收入进行变动性核算,该增加的债权要增加,该减少的债权要减少。第二,债务的资金流入流出,必须通过财政总预算会计这个总闸门,并按政府债务人进行负债核算;统借统还的外债和未转贷的内债,还要与预算管理对应进行收支核算;对于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的转贷业务,可不计入本级财政预算收支,但应进行债权债务的核算。第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转贷会计核算,是以贷款协定签字生效时的或有债权、债务开始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没有必要对这些或有事项进行直接的会计核算。

1.1.3 有关政府产权核算的改革措施

政府对外投资形成的产权有:国有资本金、缴存国际金融组织的股本和基金等。正是因为如此,有必要将政府产权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而且在遇到有财政收支的项目时,必须进行收支核算。另外,政府产权包括存量和增量两部分,要先进行增量的核算,再进行存量的补充。

1.2 重新调整会计要素的组成

会计要素的改革措施是将五要素调整为六要素。将“净资产”改为“基金”,相应增加“结余”要素。

1.3 合理使用新预算会计科目系统

合理使用新预算会计科目系统的改革措施涉及到政府债务、债务预算外资金收支和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保基金两部分,前者在加强收支的确认和反映,体现债务、债权、产权的关系;后者要体现人性化特点,对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要具有流动性,能够与人事调动转移,而且要给予利息,并可以继承。

2.行政事业会计关于采购的改革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日常运作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等,需要在预算执行时进行相应的采购,此时的采购环节控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预算。因此,对于采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来弥补以往采购环节的漏洞和不足。

2.1 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要有监督部门

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政府采购,在采购环节中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使得行政单位在申报设备时过于自由,大量设备购进后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设备甚至几年内都没有开过机。这种现象造成大量财政资金处于准浪费状态,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失。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对每个申报单位进行实际情况的调查,对现行设备以及预购进设备进行综合的评审,以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2.2 建立科学的采购机制

采购部门的管理职能需要加强规范,尽快建立法制化采购。因此,应该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激发采购部门管理工作活力,实行科学的竞标采购机制,严格控制相应程序,使工作制度更加完善。

2.3 对采购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由于政府采购涉及到的环节众多,采购回馈信息不及时,使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下一次的申报时,出现重复申报的信息,导致采购环节相当困难。因此,建议进行采购的时时跟踪,动态的管理,将信息进行时时的反馈,才能及时将采购信息下发到各申报单位,避免重复现象,浪费财政资金。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在行政手段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减少环境污染是值得尝试的。环境会计的理论,能反映企业环境活动信息和提高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前者提供了调控依据,后者提供了调控手段。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会计核算工作历来是所有经济领域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事业单位转企业等改革措施中,由于人员变动、机构变化等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会计核算工作不能紧跟步伐,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我国整体会计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

1.缺乏规范性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硬伤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和事业单位内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是法制化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以往没出现的状况没有及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在出现新问题时,无法参考借鉴,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根据自身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旧制度不与时俱进,或者形式大于内容,有心想改革进步,却没有完善的规则做参考,这大大制约了会计核算的工作,不利于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1]。

2.会计方面负责人管理不严,部分信息失真

大多数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方面的领导缺少严格监管的意识,他们忽略了会计是一个严格的职业。对于会计核算的各项数据,相关人员没有认真核对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加上各个部门不沟通,造成数据混淆和错误,导致部分信息失真[2]。

3.招聘不规范,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

事业单位招聘会计核算员工时,对职位的要求不到位或说法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合格的员工可能因为学历低,或者没有会计从业经验,专业技能不到位,就不能很好胜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职位,在日后的工作中,会计核算就不符合要求,阻碍整体工作的进行。

4.关于会计核算的新要求和新规范宣传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会有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信息滞后,使会计核算工作还遵循传统规则,跟不上新要求。从中央到省份,省会城市到地级城市,城市到农村,上级到下级部门等,消息的滞后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交通的不便,文化水平的局限,都会造成这种现象,这大大阻碍各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进程。

二、目前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诸多问题的缘由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要求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采取相应改革措施。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在朝着市场化发展。在这个改革时期,砖砌改革,控制编制,部分合同制度的制定,等等,整体制度都不完善,加上工作人员的接受能力有一个时间差,还有一些理解不到位等,都会导致会计核算的问题。

三、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完善相关制度,各机构共同配合进步

第一,国家相关部门顺应新形势,制定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状况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断更新改进,为整个会计核算做好基础。第二,各个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和地方情况,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保证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每个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核算的员工,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多出谋划策。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会计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贡献[3]。

2.严格监管,明确奖惩

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核算部门的领导,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监管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核对原始凭据,统计财政收入和支出,争取做到分毫不差,杜绝模棱两可。另外,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犯错误的人员严加惩罚,进而端正所有员工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要求会计核算员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不要谨小慎微,遇到问题要敢于上报,自己的问题要勇于承认。

3.严查会计人员相关凭证,加强培训,杜绝证件作假

一方面,对已经录用的老员工,重新审核会计证等相关信息,过期或失效的允许及时补办或重新考试,如果发现信息造假现象,要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在日后的招聘工作中,会计核算职位要提高要求,对报考人员的凭证要认真核算,杜绝信息造假。

4.定期进行会计方面规章制度的宣传,可适当采用测验形式

对于新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宣传,各地方事业单位要有时效性,及时掌握中央的新规制度,并组织员工学习,必要时可通过测验的形式检查宣传效果。关于一些农村的事业单位,可能一些老员工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或思想传统,要及时进行沟通,确认宣传效果,为会计核算发展做好基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宣传到位可以促进工作进展,各部门必须重视起来,上级向下级传达资料,也要做到及时沟通,确认其接受程度。

四、结论

除了上述措施,事业单位还可根据自身条件运用高科技作业,如多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数据准确性,但在这之前首先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所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仅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事业单位和政府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中国会计核算事业发展做贡献,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好基础工作,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克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11.

[2]吴文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7):102-103.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行为规范 财务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社会活动有效性和经济活动规范性的重要措施。笔者将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有效性为根本出发点,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做出分析,期待为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一、事业单位强化财务行为规范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实现社会效益,依法组建的社会机构。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征。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单位,不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是为社会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组织形式。伴随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若想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

(一)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模式,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寻求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强化财务行为规范力度,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系统得到更新和变革,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完善自身监督体系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公益形象。

(二)事业单位依法进行财务管理的要求

事业单位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强化财务行为规范能够有效的对资金进行监督和利用,从根本上清除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强化财务行为规范是事业单位必须依法进行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事业单位强化内部财务行为规范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的全面构建,是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要求,可以在资金层面对事业单位的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约束,杜绝资金浪费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众说服力,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因此,强化事业财务行为规范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背景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暴露出诸多问题。

第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大量存在核算工作不规范、现金管理严重超出权力范围等现象,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票据使用状况不清晰的财务管理现状。所以,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会计基础工作力度不足的问题。

第二,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内部财务控制缺乏对日常具体工作流程的有效监督,使事业单位在资金利用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导致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支出控制缺乏严谨性的问题。

第三,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要求财务工作在预算管理中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由于缺乏对成本预算的重视程度和科学方法,导致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长效预算管理机制。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上不够规范,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第四,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松散,固定资产流失严重,腐败行为屡禁不止。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资产管理上不够严谨,出现众多与和谐社会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措施

(一)全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视力度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首要任务是改变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通过组织学习等方式提高领导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由此促进财务部门控制力度的提高,有效监管财务部门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发挥其在事业单位中的管理职能。同时,能够促进领导对财务工作人员要求的有效提高,不仅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有所建树,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方面同时提高,达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上而下的整改目的。

(二)全面落实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要求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市场经济环境下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逐步确立事业单位针对固定资产科学化、系统化、固定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实施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能够落实到专人、专项管理的责任制范畴,使固定资产实现精细化管理,推进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有效实施。

(三)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务管理改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全面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实施机制,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实现有计划的监督与控制,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透明化,保证专款专用,避免无预算使用资金造成的资金浪费。将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科学预算方法有效应用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

(四)完善事业单位风险控制机制

风控机制能够有效保障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当在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现代风控思想全面贯彻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的全过程,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反馈于相关领导部门,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为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其公益性和服务性的职能,必须加快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步伐,使之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对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措施的思考分析

一、文献综述

会计一般分为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广义的非营利组织包括政府和狭义的非营利组织,所以后者在国外又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我国一般包括预算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虽然没有权威表达,未曾出现在我国正式文件中,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大量存在,所以并不妨碍对其研究。

本文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但不同之处在于,本文是在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推出的前提下,借鉴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经验提出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措施,更具现实意义。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前景

非营利组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也在不断发展,收入的多渠道,支出的多用途,使得业务越来越多元化。另外受托责任进一步强化,向绩效型、服务型趋势转变,都必然促使非营利组织会计进行改革。

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所以无法照搬企业的会计处理模式;有人提议效仿西方国家,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本文觉得不太妥当,因为我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以后,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筹资渠道更广泛,甚至一部分可以收支相抵,所以非营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差别将越来越明显;随着公立非营利组织越来越走向市场,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在会计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因此建立单独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于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

(二)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存在问题。财务报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会计方面。首先,没有提供现金流量表,无法反映现金变动、货币资金周转、投融资产生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等实际情况;其次,资产负债表中左方列示资产和支出,右方列示负债、净资产和收入,动态要素(收入、支出)通过静态报表反映,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其次,财务报告并未包含审计报告,不仅影响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公允性和可信度,而且无法客观反映非营利组织的受托责任。

3、会计核算基础存在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业务,只能反映现金交易信息,很多信息比如当期发生尚未用现金支付部分,非现金收支情况等都得不到反映,影响成本耗费、财政支出的计算。

(三)全球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影响

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改革,比如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扩展到资产负债各方面,定期修订会计制度等。在改革动力的影响下,我国当然应紧跟趋势,同时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非营利组织会计。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介绍及改进之处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介绍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较旧会计制度的改进之处

财务报表体系更完整。财务报表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医疗收入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三张成本报表,已与企业会计报表比较相似。

3、医院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的突破。新出台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被认为是医院财务报告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突破,它主要从内部控制(包含采购、付款、收款、销售等环节)和风险评估角度规范审计,便于在审计财务报表时即时发现问题,便于加快内外监督体系的形成,推进医疗机构的改革。

4、完全引入权责发生制。旧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会计核算除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均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则规定:“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突破明显。 四、对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展望

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从典型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着手,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医院作为代表性的单位,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必然能提供丰富的经验。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可以从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借鉴的经验

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逐步引入,也利于随时纠正改革中的偏差。可以根据时机的成熟,慢慢扩展到更多的非经营业务,从医院扩展到更多的事业单位,最后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

3、逐步向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方向发展。其他非营利组织应积累医院会计制度的经验,逐步推出类似的财务报告审计指引文件,加强风险评估的审计,用统一的制度引导审计工作向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方向发展。

(二)在未来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还要注意内部管理控制;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业人员必须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要建立完善内控体系,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随着会计改革,核算业务多元化,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高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加强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4、大力开展国际间会计工作的交流。国外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起步早,某些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地加强国际间会计工作的交流,必定能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工作带来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王红.完善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建议[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热娜·吾斯曼.论非营利组织会计若干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9).

4、张丽娟.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研究[J].新东方,2006(11).

5、李春华,李春杰,楮瀛,杨洪波.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0(1).

6、陈小利,刘莉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7、王晓玉.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启示[J].企业导报,2009(8).

篇8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管理及政府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国家财政运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国库管理及财政支出等改革措施的推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而不难发现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新财政体制改革下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财政改革;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管理及政府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而财务管理又是制约事业单位稳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更是事业单位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国家财政运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虽然随着一系列国库管理及财政支出等改革措施的推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而不难发现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笔者对新财政体制改革下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涵

所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质上它是指: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财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事业单位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2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新型的财务管理观念

目前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他们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严重,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管理阶段,缺乏新型的财务管理观念。粗放的进行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混为一谈、事后核算等现象屡屡出现。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职责所在,财务管理意识浅薄,只做表面功夫并没有根据事业单位发展实情对资金活动进行整体的预算、监督、控制工作,更不关注单位其它管理活动不与其相结合使财务管理孤立,资金使用效益低。

2.2 缺乏健全的体制制度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健全的体制制度使工作人员没章可依。其一,财务工作人员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意识不强,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根本就不是会计专业人员,财务人员准入门槛太低。其二,部分专项资金分配管理方面。上级单位把资金核拨给事业单位后,事业单位并没有对资金进行整体预算、控制,在挪用资金上缺乏严谨性,把关不够,浪费现象严重。而在资金分配上范围太“广”,与专项活动无关的费用也列入其中,分配的随意性强、模糊性大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甚至出现不少贪污现象。其三,资金流动管理方面。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流动款项管理中,相关财务人员在单位购买财务及设备时并没有及时清算,导致坏账、死账现象严重。

2.3 缺乏法制观念及健全的监管约束机制

从上面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责不清,体制制度的不健全,坏账死账现象多,挪用资金把关不严,浪费严重等现象充分说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约束制度。正是因为没有做好监督约束工作才使的部分贪污者有机可乘。同时,这也说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高,缺乏法制观念,而单位也没有制定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使财务人员工作起来无法可依。财务人员在进行财政监督时,只做表面功夫,应付检查走走流程,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事前事中的监督工作中来,由此可见,构建健全的监管约束机制刻不容缓。

3 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3.1 树立新型的财务管理观念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国家财政运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事业单业财务管理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身为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要深刻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自身职责所在,从自身发展出发,树立新型的财务管理观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中来。全方位培养及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把职位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打造一支“强大”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队伍。其次,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控制工作,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再次,建立新型的成本效益观念、理财观念,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2 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及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必须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及监督制度。有了制度的约束,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才能放下“高高在上的人治”向“法治”看齐,按章办事。事业单位在制订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如制定明确的岗位分工制度、明确的会计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授权批准制度、明确相关财务法律法规、资金流动管理监督制度、财务部门制订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3.3 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如今,会计信息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走向了自动化的电算化时代,而对于一些没有条件或者还没有提供现代化设备的财务部门要及时的更新并完善相关财务软件,把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作用。其次,要细化部门预算,做好编制单位预算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 。事业单位要意识到合理的筹集及分配资金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既要根据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又要以自身单位管理需要为前提对资金分细节的进行合理收支预算。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国家财政运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事业单位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树立新型的财务管理观念、新型的成本效益观念、理财观念,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效率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财务管理队伍。事业单位要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及监督制度并处理好改革与加强财务管理的关系,使财务管理正常有序的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仇学农.浅析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与完善.现代商业.2008年35期

[2]江楠.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现代农业.2008年12期

篇9

关键词:会计改革;税务改革;关系;配套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于会计管理工作以及税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以及税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正面临着制度改革发展的局面,如何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协调配合,已经成为当前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做好配套问题的处理,以确保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1.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开展企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完善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披露透明度以及防范会计风险的基本要求,会计改革主要包括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手段、会计管理模式以及会计管理理念的改革,因而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现代化。税务改革则主要是指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改革以及企业税务工作制度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税务管理一直遵循税制简化、税基宽泛化、税率低趋势以及征管严格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关系研究

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会计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税收工作的基础,而税收则会在法律以及制度层面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因此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也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即共同实现企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具体关系如下所示:

(1)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的完善必须以国家税务法律政策作为制定的依据,会计体制的改革仍然要受到国家税务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会计改革开展过程中各项工作措施的调整也要以税务改革中的相关要求作为指导。

(2)税务制度改革则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属于国家在宏观方面对于经济体制所进行的调整,另一方面属于企业对自身税务管理制度的调整。但是在具体改革措施制度的制定上,仍然要结合企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以及财务会计情况进行完善,因而会计制度改革对于税务体制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配套管理完善策略研究

(1)会计与税务管理部门针对改革工作的开展应该相互借鉴。首先在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只是组织会计专业的学者专家来进行会计制度管理制度或者政策的修订方式,应该同时组织税务管理方面的学者或者专家建言献策,以便于在会计制度中能够反映税务管理制度的诉求。同时在税务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加强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处理的培训,以便于在税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适应。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两者在制度层面的配套协调。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税务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信息数据。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其中关键内容便是实现信息的共享。由于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会汇集整理大量的信息数据资料,以便于进行会计核算以及出具财务会计报表。因此,针对税务工作中没有完善数据资料的情况,则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的材料,将财务会计数据经过整理调整为税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为企事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3)强化会计管理与税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会计制度改革中,会计业务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由财政部门负责主导开展,而税务管理工作则主要是由国家国税以及地税部门主要负责,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同,因此在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工作协调管理上也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管理,应该做好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共同的协调监管来确保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工作的配套。

(4)做好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税务体制改革的结果,因此应该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作为实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的关键内容。首先应该完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体系,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税务制度改革的要求,细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关要求,并尽可能的减少两者之间的职能交叉。其次,应该针对企事业单位的税务会计成立完善的税务会计核算,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做好基础工作。

4.结语

财务会计与税务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当前会计制度改革与税务制度改革深化开展的阶段,企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之间的联系,并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配套管理,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与税务改革的分离,进而确保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改革在企事业单位得到有效的实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贺敬平,王森林,杨晓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1(6).

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会计改革;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事业单位也要与之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我国继国企改革之后,“铁饭碗”行政单位面对的又一次改革。仔细研究,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仍然和实际的工作环境有很多会产生冲突的地方,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也更加能够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向前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下的新式会计制度

1.新型会计制度

现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由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制度两方面组成。早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就出台了关于企业会计的法则,这标志着我国会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广大会计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其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新式会计制度下,会计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将变得更加真实有效,新会计制度把市场因素和对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联系了起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资产负债表上面的信息将变得更加真实。会计工作的透明度也得以提升。第二,以前的会计制度标准是根据不同的行业来区分的,而新会计制度打破了这一种工作模式,更好地制定了更多可比性的指标。第三,新形式的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制度进行了接轨,在收入核算、负债核算和资产计价和财务报表的制作等方面都透露了浓浓的国际化的味道。

2.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的事业单位目前也面临着多项改革,而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对于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的改革和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内部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还有有效地进行实施。而且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要与事业单位本身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包括会计制度、年度报表设计和预算核算的方法等都要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当然,我们在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企业会计的相关经验,这样可以让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少走一些弯路。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行业制度不统一

在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国有型和民间两大类,虽然同样是事业单位,到那时在进行财务上的管理的时候却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工作制度,所以这也就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统一所造成的。因为执行的制度不统一,所以自然也不会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这无疑会让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雪上加霜。而会计制度的不统一也会让我国国有会计制度和民间会计制度上在对接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对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不能够去采取统一的标准。

2.会计报表的设计存在缺陷

应该说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得其在管理和运行两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反应出整个事业单位在活动过程中的成本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又是最为关键的。我们可以看到直到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依然采用资产+支出=净资产+负债+收入的计算模式,这使得一些细节的核算和流量的信息没有在报表中得以体现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陷,使得会计信息自身的价值变低了。由于没有对平时的现金流量制定一个合理的表格,那么这就让会计的报表显得不够完整。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等还出现了与国际脱节的现象,这在无形中拖慢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

3.预算和管理体制不完整

从现阶段的会计制度改革来看,很多方面还和预算体制不和谐,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对预算管理的核算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使得在进行预算核算的时候,不能够跟其他类型的管理工作一起进行。而我国向来采取的都是集中支付的方式,这对传统的手指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第二,我们没有对预算管理与会计制度中的不协调因素进行调整,导致预算的核算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也就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改革的需要了。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该采取的措施

1.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规范

我国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也急需要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对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方法,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第二,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各项改革。第三,要多多学习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但是一定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各种制度进行调整。会计信息的处理、会计报表的设计和会计科目的规定,这些都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2.进一步优化会计报表的设计

现阶段,我们需要对会计报表不断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其在工作中的需求。建议广大事业单位设计统一的报表模式,一方面能够对各种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反映,另外一方面也是解除广大会计的负担,让他们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为单位领导提供更多合理化的建议。当然,有关专业人士也可以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设计提出相关专业的建议,争取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下,设计出新形式的会计报表。

四、结语

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大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内部的改革指日可待,而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虽然现阶段新会计制度改革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相信随着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将会焕然一新。广大会计的办事效率将会更高,对会计的考核依据也将会更加全面,于是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对会计实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会进一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海芳.解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4,(1):81-8.

[2]朱晓荃.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