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分析 农业企业 财务管理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生存基础较弱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竞争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公司将在农业市场进行选址,有必要改善提高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帮助的农业龙头企业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的重要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农业企业损失或不明确的业务面临着两个目标破产的困境,并且没有相应的预算管理,给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向和财务管理系统的规范带来困境。
(二)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盲目投资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们的国家政策将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农业企业在多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优惠政策,但是一些农业企业的经理属于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因为职业素质不高,提供的投资报告存在虚假信息。并且国家的奖励计划并没有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中真正意义的实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农业企业投资过大,资本结构发生变化,不能够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的事业资金严重不足,给企业带来了沉重债务的负担。
二、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包括资本预算,财务管理,资本配置和应用程序,日程安排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尽管参与范围广,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大多数经理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农业专业人员,在其他行业从事管理工作,又或者按照管理层的积极的基层农民的具体工作的经验来看,缺乏这样的指导,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的公司而不是从企业融资的农业专业的科学有效管理的角度;此外,质量管理标准和相关的问责制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或适当和有效的未履行相关的财务管理系统,因为财务管理制度,避免低水平强,农业企业的一部分管理人员的培养它最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财政问题,影响了正常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失去了其有效性。
(二)未明确财务人员的职权
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大多数员工都知道财务管理风险的必要性,甚至一些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直接或间接地掌握,并且如果一个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欠缺经验,从而导致理财的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了深入了解企业融资的核心也难以打击员工积极性和外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因此影响整个企业融资管理水平;此外,企业和社会的资产和国家负责所有的企业财务人员的基本职责,但尽管农业企业和相关管理人员和农业企业的停滞未履行责任人的义务,财务管理水平的财务管理相对欠缺。
三、强化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的对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采购管理进行有效协调,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因素是企业资金取得的正常需求的必要手段,它是为了确定农业生产中的不足,提高财务绩效管理活动的依据。农业企业应该避免进行单纯的财务资金管理的管理模式,应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帮助经济实现业务目标。农业公司供应商和市场是提升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最重要因素。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其中的一个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高风险的主要特征。农业企业的管理控制适当,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带给企业高效的发展和农业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并可以确保需要解决的所有风险类型和公司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加强农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明确风险管理目标,消除金融风险的系统实施,充分财务公司及相关系统的基本任务,企业目标确保金融风险的管理,并根据不同的技术,以防止金融风险。
(三)积极推进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现如今是新经济和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必须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并连接到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电子表格应用的重视。农业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促进有效利用财务管理,以降低财务数据的共享和成本系统,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是网络的信息化水平和改善公司财务管理的整体管理的作用,可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本文通过分析投资过程中农业企业相关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进行投资活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再一次表明了正确的投资和科学的控制操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最优化农业企业的利益。通过对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财务分析在农业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在当时的问题,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篇2
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络、沟通、协作。
1.加强金融经济的信息互通。区金融办依每月及时把锡山的经济发展及企业的动态信息情况以及我区年销售1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时向银行传递,以供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作参考性的基础资料;同时积极为银企合作发展做好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工作,给予相关银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我区金融环境。
2.组织驻区行长联席会议。为充分发挥每季一次的行长联席会议作用,做好银、政、企的合作对接,一是向各银行通报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并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以及我区拟上市改制的企业名单向各银行作了推荐介绍;二是共商《区20__年度金融工作要点》的主要工作。三是积极把我区投资项目及进展情况积极提供给各银行。
二、银政企合作机制有效加强。
1、银企对接活动取得实效。今年以来,针对当前企业急需融资的问题,区金融办牵头建立企业融资联动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快速反映、即时协调解决单个企业融资困难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企业融资服务工作机制,搭建起“银政企”合作的新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金融推介授信活动,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今年以来,分三批累计为37家企业落实新增授信13.762亿元:
第一批:为无锡圣贝尔机电有限公司等4户“三有一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缺资金)中小企业三月初解决落实新增授信1.1亿元。
第二批:三月份在了解到大东格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重点企业(项目)后,区金融办通过多方沟通衔接,有效解决无锡东方国际轻纺集团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的资金需求,落实新增授信金额1.06亿元。
第三批: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再次对我区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推介了40家“三有一缺”企业,经过市区14家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和信贷审查,其中,无锡力扬纤维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于九月底获得了银行11.602亿元的授信额度。
2、“银政农”共建活动深入推进。为解决我区“三农”发展资金难题,提高金融支农的创新能力。根据驻区农业银行、锡州农商行及邮政储蓄银行推行小额、简便的涉农信贷特点,我区农办、发改局、农林局和上述三家银行积极推行“银政农”共建活动,把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名单进行了调查摸底。排查出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企业5家,种养殖户53家,并向银行作了积极的推介。目前,共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业企业,家种养殖户与锡州农商行达成了贷款意向1411万元。其中:羊尖镇水产专业合作社50万、绿羊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500万、严家桥水产专业合作社100万、新峰苗木专业合作社100万、绿羊温泉农场500万、绿羊园林有限公司100万、羊尖花卉园艺场50万、虾蟹养殖专业户5万、水产养殖专业户3万、蔬菜养殖专业户3万。农业银行向东亭农户发放惠农卡5000余张,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农业贷款500万元。
三、企业信贷危机协调机制有效构建。
1、动态掌握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综合情况。为真实反映我区信贷企业的综合情况,区金融办加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每个季度对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情况。对我区部分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信贷企业加强预警,重点关注。
2、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为切实维护地区经济和金融稳定,建立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由开发区、各镇(街道)对辖区内可能或已经出现并引发区域金融运行不稳定的有关事项,包括企业信贷突发事件、企业逃废债、非法集资、集体退保、理财产品大额亏损引发群体性投诉等情况,密切监控并及时汇总上报,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情况,积极采取措施。
3、做好区域内企业信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工作。协调神羊集团贷款事宜。对神羊集团及下属贷款企业提出暂停付息的申请,我区加强与市金融办、银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债权银行的协调沟通,配合牵头银行组织神羊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债权银行协调会议,充分商讨神羊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资金和债务问题,为其他企业重组和恢复生产赢得时间,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协调明特化纤贷款担保事宜。我区自6月份接到华夏银行恳请锡山区人民政府协调“无锡市中亿化纤有限公司”银行贷款外部担保的函后,区金融办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与市银监局、相关镇政府、信贷企业、关联企业、担保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效。同时,对双益纺织因受明特担保影响贷款被压缩,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及时向市银监分局协调交流,由银监分局出面做好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工作,使双益纺织的贷款维持现状而不受压缩。通过总结我区神羊集团、明特化纤集团
财务危机经验,建立了企业信贷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处理信贷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程序和措施等,为实现区域金融安全提供机制保障。四、农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由我区红豆集团作为牵头股东组建的阿福小额贷款公司自4月份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61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1.1亿元,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4575万元。另外,根据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根据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安排,我区雅迪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严格评标,于九月份中标组建我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格,经上报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于十一月三日正式批复同意筹建无锡市锡山裕民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一个多月的筹备,12月份已通过省金融的开业验收,至此,我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至2家。另外,我区东方钢材城也通过评标,上报省金融办审核报批通过,正在筹建中。
五、加强对金融政策的推介宣传。
前期主要针对担保业务方面的有关政策、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组建(如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典当等)相关的组织优惠政策和业务上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的收集归类,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对接。
同时,根据近期无锡市出台《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过程中暂时性资金困难的意见》,以解决中小企业续贷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真空”难题,被称为“过桥资金”。以及无锡人行今年初动员各商业银行研究、制定并报请市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大幅降低相关收费标准,通过公推票选方式,确定16家企业房地产评估报告通用评估机构。今后这些通用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报告,将被锡城所有银行认可的相关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进行宣传。
20__年工作计划:
、继续深化银企合作机制。力争年内贷款不低于去年水平,存贷比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为确保上述任务完成,年底将组织对全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20__年的融资需求全面调查摸底,为开展多层次、多批次银行与企业“点对点”对接活动提供依据,切实缓解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力争20__年存贷比水平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加大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指导。加强对阿福小贷公司监管,督促落实好农机贷款,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指导裕民小贷公司做好各项筹建运营工作,力争在20__年春节前开业。继续加大我区小贷公司的申报力度,争取20__年能再成立2-3家小贷公司。
篇3
一、农业产业化概述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进步的体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区域化是指实现在一定的区域内将农副产品的生产连成一片,建立区域化生产基地,区域化使农业产业化生产便于管理,生产更加稳定。
2.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起点是市场,也就是说农业产业花的经营要以国内外的市场为导向,打破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步自封的农业状态,使生产要素、生产资料等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市场机制下得到合理的配置。
3.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化是指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上的专业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率等,就必须满足专业化的要求。尤其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求将分散的小户进行整合,实施区域管理,专业化的生产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要求与小户经营规模较小的矛盾。
4.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是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只有在加工企业和加工基地达到一定规模的条件下,才能使农业达到产业化。只有农业产业化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实现规模效益。
5.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在于一体化,主要是指加工销售一条龙,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的经营方式,使各生产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形成利益共享的整体。
6.集约化。在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达到科技含量高,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的要求,这就体现了农业化生产的集约化的性。
7.社会化。农业产业社会化是指农业服务体系社会化,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要建立起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在服务体系中要对农业的各个部分提供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技术、资金、经营、管理等的一整套服务,使农业的各生产要素结合的更加紧密。
8.企业化。这里说的企业化是指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这不仅要求农产业的龙头企业要有规范化的运作,农副产品生产的基地还要满足龙头企业运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的要求。企业化要求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设施化农业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必然性
以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
择,其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的生产要素需要金融的支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投放需要资金作为坚强的后盾。首先,农业化生产中的实物,例如种子、化肥、大棚、饲料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本需要资金的投入,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单纯的依靠劳动力,而是要依靠具备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在获得、培育、维持农业人才时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再次,农业生产的许多研发项目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农业产业化的风险管理需要金融的支持
由于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给农业生产的收入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然而,农业产业的保障资金等金融工具能有效的转移其中存在的风险,保证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在农业的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等设施建设上需要大量的资金引入,来确保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三、金融支持农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缺少不了金融的支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农村银行的服务范围较为狭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也相对于来说也相对缺乏。农村信用社由于主要是以小额生产性的资金贷款为主,对农业的资金供给就出现了明显不足。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硬件设施等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求。
(二)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够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政府支持农业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文件可执行。例如当农业企业要进行资产评估时,政府的各部门在这过程中所收取的各项税费,加大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农业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由于农业企业的自身问题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融资资格,这就造成了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融资难的问题出现,具体原因表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产品单一受市场影响较大,产品技术含量低易模仿、产品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缺乏可持续发展等等;同时又缺乏独立的资信、项目的评估机构,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改进金融支持农业化发展的对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我们要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缺少不了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支持:首先,建立政府与农发行联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化的发展。其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等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将龙头企业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要的实施主体,承担相应创新和推广项目。再次,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基地提供便利,鼓励农业产业进行示范基地建设,使农业逐渐发展成集群型产业。
(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增加融资总量
在农业生产化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可以说是金融支持的主力军,它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完善关系到农业生产化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鼓励信用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最大限度的吸收农村闲散资金,加大对融资的总量。
(三)营造金融支持农业化生产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和经济的主管部门要与金融机构之间做好信息的沟通,对农业项目融资做好积极的推广,加大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有市场的项目的资金投放量。金融机构要在经济运行方面积极的为农业化生产解决问题,为其发展扫清障碍,优化农业化生产的金融环境。
(四)建立健全农业信贷约束机制,创新贷款方式金融机构要结合农业企业的特点,积极的开发适合其发展的信贷产品。放宽对那些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农业企业的贷款条件,使农业企业融资变难为易。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信贷工作者的管理,使他们积极地为农业产业化更好的服务。
五、总结
篇4
[关键词]黑龙江省;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
一、黑龙江省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由于农村经济的融资主体主要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其融资行为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这使得绝大部分农户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为缓解这一难题,自2008年起,龙江银行在五里明镇利用价值链经营理念,开发出以金融和农业产业链相结合的涉农金融产品,依托农业供应链推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信托+政府+科技”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中,首先,五里明镇政府作为主导,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中粮信托将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信托化,龙江银行以信托受益权为质押,以合作社全部股东及政府相关领导作保证,为合作社发放贷款。其次,中粮信托将土地出租给合作社种植玉米,合作社与中粮公司签订玉米购销协议,龙江银行通过中粮公司的资金账户划拨玉米销售款,扣除贷款本息,将剩余的资金转到合作社的账户上。“五里明模式”有效保障了农业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利益,中粮公司推动了订单农业发展、稳定了原料基地,大部分农户从土地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经营,整体收入增加,少部分从事规模化经营的农户身份从小农向产业工人转化、收入大幅提高。农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升了产业链中各经济主体的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实现了上下游企业、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等参与各方交互共赢。
2016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8.8%,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其带来的产业重构,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时间较短,实践范围有限,其运行仍面临诸多障碍:
(一)农村供应链金融缺乏运行主体
目前,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有限,无论是发展意愿还是业务能力,各商业银行均缺乏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动力:同时,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开展农业供应链业务的人才,在对龙头企业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以及农产品类质押物的价值评估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业务管理与支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现有供应链管理难以满足供应链金融的运行要求
相对南方农业生产企业来说,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意识,难以对供应链系统中的既有资源进行整理和优化,再加上供应链系统成员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难以实现供应链资源的快速共享,导致龙头企业难以发挥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缺乏稳定性,当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的时候,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使供应链金融失去了基本的运行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
(三)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黑龙江省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多数仓储物流企业均处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控制,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同时,黑龙江省质押物交易市场尚未健全,质押物变现能力相对较弱,这也阻碍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农业带来的农业发展新形式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2015年7月,在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陆昊提出,农业是黑龙江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领域,各级政府应加速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逐步扩大,农村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一)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随着电商平台的业务扩展,阿里巴巴、京东等一线电商平台以及一亩田、沱沱公社等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务。但由于农产品电商具有较高的特殊性,很多农业电商平台尚未针对农产品电商建立起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增加了农业企业的转型风险。总的来说未来农产品电商平台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一是借助已形成的先发优势及客户优势,向农产品领域进行延伸的电商平台,如京东、阿里巴巴等:二是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以线下市场为基础,导入线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农产品020电商平台,如哈尔滨哈达果菜批发市场打造的农产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农丰网:三是国内一线农产品企业依托自有品牌打造的垂直电商平台,在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稳定消费群体之后,逐步围绕消费群体扩张经营品类,增强消费者粘性,如中粮旗下的我买网。
(二)农产品品牌化模式加速推进
相对其它品类来说,农产品在品牌塑造层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目前的大多数农业电商还是以中高端产品的开发推广为主,然而对于中高端产品来说,品牌力的提升是建立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正是通过有效的互动沟通,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建立了牢固的品牌忠诚,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
(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市场预测分析及产品开发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生产者很难对第二年的市场行情做出准确判断。目前大部分食品企业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层面,缺乏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研究,产品开发定位不清晰,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段的日渐成熟,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可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找到目标消费群体真正的需求点,对市场行情进行准确判断,降低农业、养殖业的风险以及生产型企业原料成本,能够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生命力。
三、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环境发生新变化
(一)农业供应链全链条信息化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为农业供应链全链条信息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对全链条信息化的需求,全链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优化供应链关系和流程、整合相关业务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核心企业可利用信息系统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衔接在一起,从企业到分销商,再到消费者,形成一个信息实时共享的电子作业平台。
(二)“数据质押”可行性大幅提升
随着电商的发展,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供应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电商平台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大量的上下游企业交易及资金流信息,这也是电商平台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优势所在:那么商业银行通过不断积累和挖掘交易行为数据,分析、归纳借款企业的经营与信用特征,对借款企业进行评级和授信,进行合理的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
四、商业银行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供应链金融
(一)构建金融服务生态链平台
通过将龙头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纳入电商服务平台中来,推动企业都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构建一个以大数据抓取与整合分析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生态链服务平台。借此平台,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的交易数据为基础,对上下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测,从这一层面上讲,银行考量的将更多的是企业的未来发展预期,而非目前的发展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带推动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
(二)借助真实交易数据,降低风险和成本
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更多的是以客户的抵质押物及过往信用情况为基础,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真实的交易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产品定价。只要数据抓取与分析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那么商业银行就可以依据客户的交易数据,判断贷款客户与龙头企业的供销合作关系是否稳定,是否具有持续的偿还贷款能力,从而确定贷款客户能否获得贷款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小微金融的业务风险及风控成本。
篇5
一、市场主导农业
(一)规模、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对于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我国的生产成本是美国的2倍甚至以上。农业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大农场生产模式的规模效应是美国低成本优势的根源。规模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成本上,还体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那么,为应对这种情况把农户联合起来是否可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由于简单的把农产者进行合并会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下降。2000年世界人口是60亿,2013年世界人口是70亿,短短十余年全世界多了10亿人口需要粮食供给。环境越来越恶化,可是地球又多养活了10亿人,充分说明现代农业早已不是简单只依赖气候条件这么简单。反而,农业技术的进步是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人类在21世纪获得的最大的成就。农业是最古老的行业,农业也是最现代的行业。很多人认为,在农业中,“古老”与“现代”的分界线就在于其所用的技术够不够高大上。但是最近有一个农业项目是美国人在沙漠里建造的海鲜工厂。据NBC(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及水处理技术,美国在拉斯维加斯旁边的沙漠里盖起了一座年产量200万吨的海水对虾养殖场。一些技术属于先天不足。这些技术往往由于应用门槛太高,它们的诞生只能停留在专家的设想中。这样的技术走不出实验室半步,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技术的进步。另一些技术,则属于后天失败。对于传统农业,提高产量必须依赖创新,从科研机构研发的新技术与新产业只有和实际中的应用得到结合,才会有发展空间。为了提高产量而受到鼓励的农业生产者将会更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对这类项目进行评估和推广。如果一个农业科技项目能够自下而上地将农业生产者、科技研发人员、农产品的中间销售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融合起来,对于涉及农业生产中,决定农产品和其他产品的生长状况因素的改善就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市场为导向
所谓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具备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可以盈利的生产能力。这才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生长有周期性,是生物的先天特性。所谓天时地利,传统的农业生产也自然而然的具备了周期性。但是相对于生产的周期性,市场需求的周期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消费者对特定食品的需求是连续的、持久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与消费的持续性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一方面,在农产品的上市期,产能会瞬间过剩,价格会大幅下降。因此这会导致大量的农产品由于没有办法短期内被市场消费而浪费。另一方面,在农产品上市期一过,消费者的需求还在,价格飙升,农业生产者却无货可供。作为消费者存在的刚性需求就只好大量进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传统农业”是不具备满足市场需求能力的。以品牌为例。品牌意味着溢价,品牌意味着客户忠诚度,品牌意味着产品差异化,但是实际中很难做到。一方面,农业生产者往往与消费市场是脱节的。很少有农产品生产者知道自己产品的具体销售终端,也很难了解到此时这种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因此农产品质量的好坏或品质高低,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收购农产品人提供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只关注收购商的感受,而没有动力去关注消费者的感受。另外,即便是有了品牌,某一特定农产品可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当消费者还想购买的时候,受制于周期性生产的原因,这种农产品只能等待一个生产周期之后再进行销售。但是实际市场的需求是瞬息多变的,几乎没有消费真能够为某种特定农产品而等待一个生产周期。如此的消费体验会把农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马上吞噬掉。另一方面,消费者无从认识生产者。由于消费者消费的农产品是从多道加工工序和许多经销商转手后购买的,因此也无法把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告知”生产者。而个性化的需求本来就很难在市场中通过大规模的需求变动体现,这也很难撼动收购商的评判标准。
二、农业产品的创新营销
(一)互联网营销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与推广,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将目光放到农产品的生产中。在此时,农产品生产、农作物改良、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物流、农产品的功效、农业企业的融资、概念与包装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将这些连在了一起。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隔离。而这种隔离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会变成集“定向市场推广、都市消费圈反作用于生产、在生产作物的同时进行休闲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立体模式,而不是单纯的将农产品生产出来简单的甚至不进行加工,盲目地投向市场。
(二)特色农产品的网络销售
以特色农产品为例,曾经特色农产品大多作为以中高端消费群体为主要受众,这些企业其旗下的产品一直都保持以“品质优良,清爽可口”等为概念,对外传播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贵的文化。因此,特色农产品的购买者基本都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社会工作者,且购物的目的主要是送朋友,送亲人为主。但是,在互联网大潮下,将特色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已经变成为一种重要的渠道。以山西省“雁门清高”系列产品为例,在多年线下销售终端的配合下,雁门清高在山西省内,还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山西省外,尤其是南方地区知名度并不大。因为南方人较之北方人来说更爱喝茶、品茶,因此,知名的茶叶很多。雁门清高的市场状况在北方,尤其是山西省内良好,但是在南方市场就不太乐观。同时销售人群定位在中高端,但大众对于互联网销售电子商务的普遍印象是在节省门店租金等大量费用,因此应该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相继开发一系列低价高端产品。
(三)物联网带来的生产关系改变
在与互联网结合中,农业企业应该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跨空间和时间的特性来为自己的产品打开另一个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的开发有赖于农民自己的主观能动,这里的互动不仅仅只是顾客与企业之间,还包括顾客与顾客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顾客与非顾客之间。顾客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是指顾客和企业可以通过网上服务平台向企业进行提问(企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就必须拥有自己完备的后台管理与服务系统进行支持),提问内容必须与企业有关。在农业生产与消费的“交互”中,利用物联网在大棚控制系统监控过程,在棚中广泛使用各类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PH值、CO2浓度、温度、土壤养分、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等参数,由消费者自由控制或是进行“托管“”挂机”借由更多当地的专业人士进行掌控,在消费者进行休闲娱乐的同时,对粮食生产的安全和食品加工的理解与教育意义是很高的。在这个模式下,各种仪器仪表实时自动控制,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农产品生产企业对于回馈给顾客预定的承包田地的种植情况进行提问,通过浏览产品,询问产品功效等等。顾客与顾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是指通过登陆网上虚拟的种植站,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种植情况,还可以观看到其他消费者的农田,顾客可以通过此平台和对方进行经验交流以及产品的推广。顾客与非顾客之间的互动是指顾客可以与企业联系进行产品的包装,通过旗下的网站和网店进行产品的晒出与推广。企业提供平台和意见,具体的营销过程完全由顾客自己完成和承担。利用各种精准器械精准监控农作物指标,并通过设置好的参数指标,分析数据将各种影响因素控制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农作物达到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逐渐演变成以具有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模式。
三、内外部风险防控
(一)企业融资分析
技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的约束。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技术农业难以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外部融资的方式主要集中在银行的信贷市场,但在借款的过程中又因其经营时间短、抵押资产少、信息不透明等问题而遇到信贷配给方面的约束,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技术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技术农业发展过程的技术农业融资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机构对技术农业的资格审查又相对较严,从而使技术农业陷入发展的困境。目前资本市场上常见的间接技术农业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动产托管、票据贴现技术农业融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金融租赁、典当技术农业融资、银行贷款,可见技术农业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多,但真正使用的却不多。工商银行投资机构评价指标,以金融手段为农业进行融资,见下图。
(二)借助互联网“众筹”方式融资
利用众筹概念进行融资的“互联网+农业”企业也纷纷上马。众筹网背靠网信金融和先锋集团,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其触角早已延伸至包括农业在内的多个领域。业务模式方面,在固定型众筹的方式下,即仅当筹款金额达到目标金额时才认为项目是成功的。有机有利已经同时涉足商品和股权众筹,线上业务也似乎仅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其它平台暂时还都停留在商品众筹项目上。项目规范方面,大型企业暂时只接受以法人单位(公司,合作社,企事业单位等)授权合资格人员发起的项目,这样的做法显得更为严谨。另外,大部分网络众筹企业都是根据项目发展情况,分次转账给项目发起者,也有一部分则会在确认支持者得到相应回报后才会拨付资金,这样做更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但也背离了众筹融资的初衷。
(三)农业企业阶段式发展经营重点
篇6
关键词:农业产业 筹融资 融资渠道
1榆林市农业产业筹融资现状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辖榆阳区和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米脂、佳县、子洲、吴堡、绥德、清涧11个县,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351437人,耕地64.1万公顷,为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轻工产品以皮革、纺织、毛毯最为出名。名胜古迹有红石峡、镇北台、李自成行宫、易马城等。
榆林市农业产业筹融资存在很大的困难。(把现状摆出来,先不要定性)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8.73亿元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7.38亿元还不到2%。产业筹资80亿元,最终只能筹到50亿元。而直接融资占大部分,榆林市经济发展主要靠煤矿企业的带动,就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2.26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11.91亿元还没有达到总产值的5%,所以大部分金融企业选择贷款给煤矿企业,而农业企业筹融资则主要靠民间筹资或借高利贷,所以筹融资困难而且成本高,就榆林宇翔养殖厂2011年筹资10万元其中8万元就是从民间筹曲,而民间资金少而且利息较高,而且很多公司因为没有足够的资产来抵押而不能取得银行的大笔贷款筹资。由于大部分农业产业属于小规模公司所以在10万元以上的跟银行取得贷款就有很大的困难,而由于农业发展缓慢获利小很多人更愿意投资给煤矿企业,而银行也更愿意贷款给获利快有保障的公司。另一方面对于榆林市农业产业来说筹融资的渠道也只有民间和银行机构。
2 榆林市农业产业的筹融资存在的问题
2.1筹融资困难
2.1.1融资数量有限
榆林市农业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除个别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外,农业产业的效益较低获利能力较弱难以获得可观的利润有的甚至还不能保本,而银行更看重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强弱,企业获利能力越强银行收回贷款的风险就越小,银行就愿意把钱借给企业,而相反获利能力越弱,银行的贷款收回的风险也越大,银行就不愿意借钱给企业,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者愿意把钱投给那些获利能力强收益高,风险小的企业,所以投资者往往愿意把钱投资给那些获利能力强的收益高且风险小的企业,此外除个别龙头企业外大部分的农业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财务状况不明等,所以导致农业产业的筹融资的困难。
2.1.2筹融资方式单一
企业筹融资的来源主要有:政府资金、银行信贷、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居民个人资金和企业自留资金。榆林市大多数农业产业的规模较小基本为中小型企业,而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现行的银行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下,地市级和区县级基层银行机构授权很小,大部分没有固定资产贷款投放权,而只有小规模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通常情况下,银行借贷期限较短且数量普遍不多,主要是用于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而对固定资产贷款控制十分严格,难以开展项目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贷款方式上,主要以抵押和担保为主,只有极少数企业才能享受信用贷款。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目前全国中小企业有85%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需要进行再融资。从筹资方式上看,有70%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20%通过民间资本等自筹形式取得,7%通过内源性筹资,只有3%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从银行贷款投放量总量上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投放量不到总量的10%。中小企业强大的资金需求与十分有限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2.1.3政府的政策力度小且不配套政府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
扶持、鼓励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民营企业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企业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企业本身行动不规
2.2农业产业筹融资成本高
2.2.1农业产业的自身素质不高财务体系不合理导致融资成本高
在榆林市农业产业普遍存在,农业产业自身素质不高财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低下,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去投资决策;第二,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差。由于在人、财、物方面较大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弱势,也不去了解政府的引导政策,影进而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第三,不注重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很少注重进一步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2.2.2筹资方式的不经济,资金来源不合理导致筹资成本高
在榆林市农业产业的发展中由于企业的财务知识淡薄很多企业在需要资金时不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理,只要能筹集到资金就去筹,此外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战略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2.2.3融资渠道窄
在前面也说到了榆林市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筹资时也只有部分的商业银行和民间筹融资和接受新的股东投资,由于其他金融机构不健全例如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投资等,在筹集资金是由于证券也不发达或者不能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企业在接受投资时很多时候会有新的股东加入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之间不能相互的利用和合作不能节省筹融资资金导致筹融资是之出增大,此外由于农业产业发展缓慢向金融机构借款困难就会产生较大上网成本,成本是资金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会产生委托一关系,这就要求委托人为了约束人行为而必须进行监督和激励,如此产生的监督成本和约束成本便是所谓的成本。另外,资金的使用者还可能进行偏离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行为,从而产生整体的效率损失,进而导致融资的成本加大。
3榆林市农业产业的筹融资建议
3.1关于农业产业的筹融资困难的建议
3.1.1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企业应该多注重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财务知识,健全企业的财务结构体系,注重财务会计的信息处理降低自身的筹资风险,消除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的信贷投入的顾虑,加强内部管理,通常A 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 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 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走向专业化生产,向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加强沟通,及时还请负债,建立良好信用,严格用人不唯亲是用,合理利用资金不大量闲置资金
3.1.2政府应该完善金融体系及银行信贷机制
榆林市政府应该加强、加快金融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批复农业银行发展开办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的业务进行小额贷款的完善。加强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度,发挥政府的能动性,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力发展,政府继续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财政的支持,为农业提供广泛的资金支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政策、利息补贴等来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产业提供贷款,政府应该建立农业产业的保险制度,避免农业产业发展的大幅波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相互补充和竞争合作的农业金融机构体系,农业银行要对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改革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农业的政策金融功能,深化农业的信用改革,支持和规范非正规的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和降低农业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风险。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业产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3.2解决农业产业的筹融资成本高的建议
3.2.1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规范财务系统
农业产业规范经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系统。管理者应该懂得财务知识,财务工作者应该熟知财务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努力转变为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完善和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大中型企业管理模式灵活高效优势,而且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走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者。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3.2.2提高理性筹融资 减少筹融资成本
在融资时应该考虑融资成本合理性,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那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的融资实践中,融资存在优序,一般认为的优选顺序是:一是企业自筹资金。如农业产业投资较小,优先考虑从存款账户提取现金;其次,才考虑短期投资变现。二是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时,一般优先考虑调低发放股利。三是外部融资。企业首先考虑银行贷款,其次是发行债券;最后是发行股票。从融资优先可以看出,内部融资其实是最优先的一种,而外部融资中股票融资是最后的一种选择方式。就企业内源融资来说,一般是“无偿”使用的,它无需实际对外支付融资成本(这里主要指财务成本)。但是,如果从社会各种投资或资本所取得平均收益的角度看,内源融资的留存收益也应于使用后取得相应的报酬,这和其他融资方式应该是没有区别的,所不同的只是内源融资不需对外支付,而其他融资方式必须对外支付以留存收益为代表的企业内源融资的融资成本应该是普通股的盈利率,只不过它没有融资费用而已。 但要考虑机会成本,此外在不得已时绝不向民间高利贷筹资,农业产业在发展是应该综合考虑融资的合理性,进而减少筹融资成本。
3.2.3加大政策支持,拓宽农业产业的筹融资渠道
除了前面说到政府的金融政策的支持外政府还可以改善农业产业生存发展环境,可给予农业产业有条件的免税优惠。国家可建立农业产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帮助企业减轻目前融资成本过重的负担。国家可结合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产业贷款贴息办法,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农业产业给予适当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
参考文献:
[1]程鹏.从新农村建设“缺血”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待加强[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6,4(7).
[2]高云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约束与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8):16-20.
[3]郜殿信.简析投融资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科技纵横,2010,(6).
[4]胡鞍钢.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1,(1):9-2.
篇7
关键词:海南省;农业发展;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2-007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2.19
农业有着弱质性和低收益性的特点,使得农业仅仅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是很难的,这使得各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对农业进行财政支持,但有限的财政投入力度难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1]。金融支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一)农业产业升级需要金融支持
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2]。如海南省建设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热作水果标准园建设、特色热带水果基地、糖蔗标准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的研发和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工程建设、批发市场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持。由于社会资金流入产业化的渠道不畅,导致海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缺乏。
(二)农业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海南省修建的水利设施相对薄弱,在涝的时候不能蓄水,在干旱的时候又不能供水,这非常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紧紧围绕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主题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两出两进”工作目标,海南省制定预冷处理系统建设工作计划,明确较大型田头冷库建设(如定安、屯昌、乐东、保亭等市县的冷库建设),建设现代示范园、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如,在乐东、三亚、陵水建设哈密瓜生产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天然橡胶基地等。这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在加速实现海南省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在海南几乎每个市县都有其独特的农产品,如陵水的有机木瓜、乐东哈密瓜、琼中绿橙。海南省各市县都力争实现以其独特农产品为基础打造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研究表明,农业贷款的增加能以80%左右的程度解释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10月,海南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71家。随着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仅增加而且呈多样化,如贷款(如保单、仓单、商标权、知识产权、股权抵(质)押贷款、农户种植养殖业订单贷款等等)、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
(四)农产品价格发现需要金融支持
作为热带水果的盛产基地,海南省水果的价格波动尤为明显,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极需建立市场价格发现机制。这种价格发现机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不同品种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例如以天然橡胶为标的的期货交易。除了这种大宗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海南省也可通过国家金融支持逐步建立特色农产品期货农产品,并逐步掌握定价主动权,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农业风险分散需要金融支持
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一直影响着海南省农业的健康发展。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年平均影响7.4个,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5-11月,而这个时候刚好是许多农作物的成长成熟收获期;农业对保险的需求相当强烈,迫切需要保险业为农业“保驾护航”,以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保证其经营的稳定性。
二、海南省金融支持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金支农力度偏弱
主要体现在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与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不相称。2008年全国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比重为5.8%①,海南的农业贷款占款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不足全国涉农贷款的一半。2011年末,海南省涉农贷款余额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达到24%,而当年海南省农业的总产值(659.15亿元)占全省GDP(2515.29亿元)的比重却达26.21%,海南省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与农业对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不相称。
(二)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
1.农村资金外流较严重。根据《2011年海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1年12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04.5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3194.59亿元,存贷差达1309.95亿元。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源自海南省农村社区的存款并没有留在原本就资金紧缺的农村社区,相当部分通过邮政储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三个渠道流出,2011年海南省各银行通过系统内部资金往来共流出资金430.0亿元。正是农村社区资金严重外流,导致了不少市县农村贷存比一路走低。农村的存款大量流向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这在客观上削弱了金融支持县域农业发展的力度。
2.农村信用社难独当支农“主力军”大任。从贷款结构来看,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目前对农户和农企贷款主要是以短期贷款为主,中长期或设备贷款的比重偏小;从结算手段来看,目前,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非现金结算业务水平相对落后、效率低,农村信用社难以承担热带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金融需求。
(三)农业融资渠道较狭窄
近两年,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发展迅速,自2010年4月海南省正式成立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以来,至2011年末,海南省有18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和9家村镇银行、1家农村商业银行等,这些都为海南省农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融资平台,但相对于其他省份,其农业融资仍是比较狭窄。海南省农企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截至2011年1月,海南省农企上市的只有两家。尚未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几乎没有农企采用直接债券融资,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四)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动, 试点险种从2007年的6个增加到2011年的13个,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对于海南这个热带农产品多元化的农业大省来说,还略显不足。海南保险业普遍存在销售成本高、理赔给付高、盈利能力低的问题。2011年海南省保险保费收入为53.7亿元,占全国总保费用收入的0.37%;保险深度为2.13%,为我国平均水平的71.0%;保险密度为619.27元,为我国平均水平的58.31%。较难满足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需求。
(五)农业担保贷款机制不完善
截至2012年6月末,海南省持证担保机构共49家。2012年上半年,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16.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担保1.2亿元,仅占新增担保总额的7.36%,涉农担保的比例较低。涉农担保机构总量和规模偏小,满足不了农业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担保需要,担保机构的运作还处于低效状态,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为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机制。
三、促进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一)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增强金融支农合力
1.增加银行营业网点。农业银行要把支持农业服务农村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领域,适当增加乡镇营业网点,其他商业银行应向县及县以下延伸,应适当增加乡镇营业网点,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适当增加农业贷款。当然农村信用社也应增加乡镇营业网点,扩大其覆盖率。
2.尽快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加快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发展,改变其只存不贷,或只存微贷的现象,尽快建立功能完善的邮政储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扩大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业务范围,鼓励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回流农村,通过政策性金融反哺“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4]。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尽快制定考核办法,鼓励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贷款发放。考核办法应以正向激励措施为主,考核指标的择取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尽可能提高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比例,但仍要坚持市场化规律,以维持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安全网来引导信贷投放,而不是“一刀切”的行政施压。
3.深化农信社改革,增强其支农作用。农信社要以改革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信社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把农信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同时,增加中长期农业贷款的比重,拓展非现金结算业务,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
(二)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并促进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三农”发展基金,引导并鼓励农企发行债券;同时,重视期货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海南省的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期货公司落户海南,逐步解决期货机构少、实力弱等问题。完善银行组织体系,引进外资银行、省外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而增加银行机构,扩展农业融资渠道。应加快筹建海南省地方特色的城市商业银行,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扩大并推广多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互助组织,探索发展农村租赁公司等,从多方面来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建立热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解决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推动海南热带农业快速发展[5]。
(三)加强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
在认真总结小额农贷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农民经纪人和农户大额贷款“绿色通道”。凡是有固定经营场所或项目、信贷需求额度较大且符合信贷条件的优质农户,可实施“一次性调查、一次性审批、一次性授信、年内周转使用”。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的联保制度,减化贷款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在手续齐全的条件下,在柜台一次性办结;争取每个县支行都有贷款审批权限,推行信贷关系建立、评级、授信“三合一”,提高贷款效率。进一步扩大小额农贷的对象和范围,将贷款对象由传统的种养户扩大到加工户、个体工商户等,提高小额农贷额度。进一步拓宽农业科技贷款的支持范围,把支持的重点放在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上,积极支持科技含量高同、低碳经济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促进龙头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积极推出多样的农业信贷品种
开办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农家乐”、生态农业等多样化贷款品种;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妇女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牧民合作组织贷款、商标权、股权抵(质)押贷款、农户种植养殖业订单贷款[6];针对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供求特点,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信贷运作模式,采取农户承贷、企业担保、资金直接划转企业使用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简化交易环节,促进购销合同的严格履行;借鉴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将订单担保贷款、公司为农户担保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及农业动产抵押贷款捆绑在一起,以此来推动“银行+担保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借鉴农发行安徽省分行与省信用担保集团精心打造的“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农户”的“五位一体”的系列化“富民兴业”农户担保信贷计划,为龙头企业提供借款平台,为与企业有订单的农户提供统一贷款服务,是以金融服务创新理念构建的全新农村融资平台,更是破解农村和农民融资“瓶颈”问题的积极探索与尝试。
(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完善政策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乡镇、农户、保险公司四位一体的方针,充分发挥好人保系统协调联动的服务功能,抓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提高保费的补贴比率,减轻农户的负担,激发农户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适当减免经营农险的保险机构的所得税和其他税种,并对农户收入中用于投保农险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积极筹建海南省农业保险巨灾补偿基金,构建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乡镇方面,联合保险公司与村委会,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结合海南农业特点和保险需求,增加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的险种(如杂家水稻制种险、大棚种植险),开发满足小农户需求的小额保险产品。探索开展与涉农信贷的合作,研究保险分散涉农信贷风险的可行有效模式,如拓展“小额信贷+保险”的营销模式、涉农保险保单质押的范围和品种。
(六)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支持农业发展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提供担保,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支持各类资本设立农村担保机构,大力培育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立农村不动产抵押登记和交易制度,为农村信贷化解风险。建立农企互助基金和农户互助基金,分散信贷风险,切实解决“三农”的贷款难问题。最后,金融机构开展多种担保产品。可针对热带高效农作物种植固定资产少、存货和订单多的特点,开展仓储、仓单抵押和订单贷款;针对涉农企业,可积极开展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质押贷款等;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
参考文献:
[1]徐芳,李雪.中美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比较分析[J].农村经济,2012(4).
[2]陈凌岚,陈永志.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3]刘应贵.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北金融,2011(1).
[4]廖梦捷.金融支持“三农”问题探析[J].西部财会,2011(6).
篇8
关键词: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6-0020-02
一、小企业的含义及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委规定,企业主要分为工业企业、建筑、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邮政、住宿和餐馆等七大类型。按从业人员、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区分为大、中、小型三类企业,其中从业人员、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分别在500人以下、3000万元以下和4000万元以下的为小企业。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主体,约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小企业对于地方经济贡献率举足轻重,对经济发展、居民就业、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二、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据统计,截止2009年4月末,霸州市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9553户9.9亿元,分别占全市小企业个数和贷款余额的53%和10.12%。其中967家小法人企业中,与金融部门有信贷关系的仅有205家,贷款余额5.13亿元,分别占全市小法人企业个数和贷款余额的21%和5.24%。调查显示,小企业贷款户数达到53%,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名义取得贷款比较容易,但额度很小,亦不能满足经营需要。而小法人企业是纳入征信系统的企业,必须以企业名义贷款,贷款条件相对严格的多,再加上信息欠透明,大多没有正规的账务报表,因此小法人企业融资难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
小企业贷款难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有贷款主体经营不规范、诚信度差、金融机构经营重点向大城市、大企业投放等。但我们认为更主要的是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小企业贷款发放工作量大,收益率较低
特别对小法人企业发放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程序一样,而贷款额度则很小。一般情况下,发放1000笔小企业贷款,相当于向一个大型企业发放1笔贷款和向十个中型企业发放10笔贷款,除工作量大、信贷人员少之外,对本单位的贡献率和收益率以及个人收入都远远小于向大中型企业贷款。这是造成小法人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二)小企业贷款风险高
首先,由于小企业一般都处于成长阶段,管理能力差,资金实力弱,可抵押资产少,从事的都是弱势产业,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极易造成本息损失。其次小法人企业缺乏规范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贷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贷员的经验来决定,又难以进行全面细致的贷后跟踪检查,掌握借款户的经营变化情况,形成风险的概率较高。一旦出现风险,还要追究信贷人员责任,甚至砸了自己的饭碗。这是造成小法人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
三、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可行性
从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和各地的实践情况看,目前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条件已经成熟。补偿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集。一是中央财政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008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了《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贴息资金已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并规定可用于支持完善地方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小额担保贷款奖励机制。同时每年列支一定资金用于对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工作奖补。可以将这块资金中的部分资金做为风险补偿资金。二是经人大批准列入当年地方预算的财政拨款。由省、市、县三级按照一定比例分别出资,对欠发达县市可予以倾斜。目前财政预算中设有企业发展基金,霸州市为每年1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扶持高科技项目,但这项资金只能发挥100万作用,效益非常有限。如果变为风险补偿资金,按贷款增加额0.5%至1%予以补偿,则可橇动1-2亿元的信贷投入。因而可以考虑将其改变为“小企业贷款补偿基金”,并视小企业贷款增长、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以及财力状况,逐年扩大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规模。三是接受大型企业及社会各界捐赠。补偿基金应建立在省或市一级,如市建立补偿基金,所辖县(区、市)财政预算为配套资金,县应出具配套资金承诺书,如不出具承诺书或不兑现承诺,则不对该县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进行补偿。
补偿基金的规模,要根据当年辖区小企业贷款投放计划确定。首先由各县级金融机构申报年度投放计划,各县汇总并出具配套资金承诺书,上报所在市或省。上级基金管理部门根据全市汇总的投放计划确定补偿基金总额,并编制财政预算。
四、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补偿对象和使用范围
小企业融资一般都是支行级机构管辖,因此风险补偿基金的对象应是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联社,而不应直接拨付给分行或其上级管理机构,以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风险补偿基金的使用范围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主要用于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进行补偿,对风险控制较好、客户数量增加的,也适当给予奖励。基本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一)增量风险补偿
按当年小企业贷款实际增加额、累放额予以补偿。增加额多、累放量大的机构承担的风险就大,即可获得较多的风险补偿,这是设立补偿基金的根本。
(二)损失补偿
补偿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因不可抗力(主要指自然灾害)形成的贷款本息损失。这一点对某些高风险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十分重要。
(三)新增客户补偿(也可称补助和奖励)
具体补偿标准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贷款增量和累放量的一定比例计算,增量比例应高些,不可抗力造成的本息损失应根据损失情况和补偿基金数额予以全额补偿或比例补偿,对新增客户进行定额补偿。二是将上述三项内容按照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的原则,设置一定的权重计算分值,按照得分进行补偿。第二种方式是用总得分除基金总额,然后确定各机构补偿额,就是将当年的补偿基金全部分配,容易出现年度间补偿不平衡问题。而第一种方式则是按照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补偿,更能体现补偿工作的公开和透明,而且易于实现补偿基金的逐年滚动积累。
五、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
(一) 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各级均应成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公室,办公室应设在金融办,财政局、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局、银监局为成员,共同负责《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相关报表制定、年度投放计划汇总、预算编制、对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的小企业新增贷款实绩和新增小企业贷款客户情况进行核实、审核确认、提出风险补偿资金分配方案以及补偿资金的分配等工作。
(二) 建立小企业贷款台账
市、县两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小企业贷款台账,对每笔贷款的对象、金额、期限、用途等项目进行记录。同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切实做好小企业贷款工作。
篇9
里约热内卢市郊的雅尔丁·格拉玛舒垃圾填埋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区之一。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容纳了里约热内卢市垃圾总量的2/3,并已经于上年关闭。现在,危害性的甲烷、二氧化碳泛滥,垃圾分解物的副产物可能几十年都停留在地表下,这些将在巴西最大的一项生物气体工程中得到治理。
处于该项工程最前沿的是加利福尼亚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格林公司,其首创技术对于抽取有害气体至关重要。“我们向垃圾堆下挖掘,抽取气体。”格林公司的创立者和总裁史蒂夫·威尔伯恩解释说,“我们通过一项专利程序,将有害气体输入清洁车间,加工成汽车燃料,使其变成和天然气一样的产品。”直到2008年沼气发电厂的支持公司——威尔蒂气体公司找到威尔伯恩,他才考虑将技术出口。“他们以前没有进口过任何东西,我也从未做过出口。”他回忆说,“如何把从加利福尼亚纽波特海滩得到的气体运到里约热内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格林公司是美洲西海岸成千上万的首次开展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之一。该公司的成功表明,中小企业在美国出口复苏中起到重要作用。 依据国家出口倡议的统计数据,政府计划到2014年使美国出口量翻番,2012年出口量达到2.2万亿美元,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多。
西海岸中小企业出口商包括农业企业、技术公司、采矿设备制造商、再生能源厂家、医疗设备公司和飞机零部件制造商。更多与众不同的企业加入到出口行业,如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天花板材料公司,是专业天花板的制造商和安装厂家。这家公司的国内客户包括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和小岩城的克林顿总统图书馆,然而现在它也将产品出口到别的五个国家。“超过50%的业务来自于出口,我们也因此增加了73个新的就业机会。”天花板材料公司的总裁南茜·摩克利诺说,“出口提高了我们的赢亏结算线,我希望可以拓展更多的国际市场。”
这样不是很好吗?
中小企业在出口探索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融资渠道,他们倾向于小型的社区银行,而这些银行对于提供贸易融资兴趣不大。创业基金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是由于缺少资产负债表记录或收入报表,无法支持无担保的信贷。
社区银行典型的贷款组合包括不动产贷款、商业贷款、工业贷款或面向医生或律师的职业贷款。他们担心的是,提供贷款给花费数百万做一种产品的美国公司,结果国外买家却无法正常付款。他们列举了特定国家风险和法律障碍,尤其是食品出口,有可能在交易的途中被禁止。这些成为了不提供借贷的理由。“总之,大多数银行希望与成熟的公司合作。”格林公司的威尔伯恩说。他的公司所在地的银行也只提供营运资金。
“如果企业是银行的长期客户情况会好一些,但是美国银行对于国外买家风险的控制很严格,没有充足的抵押物支持贷款需求的话,获得贷款是件很困难的事。”美国美林银行(BofAML)贸易金融部门的亚历克斯·麦库姆斯说。美林银行在美国进出口银行的适时担保下借贷给中小企业。“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做出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对于符合条件的国外应收账款可以预付到90%,对于符合条件的出口存货预付75%,对于在途存货选择性的支付预付款。”麦库姆斯说。
美国进出口银行的积极作用是中小企业出口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国外客户不付款的风险,其提供的保险范围可覆盖95%的情况。这为中小企业解决了大问题。中小企业以前坚持先收到货款才发货,不能为客户提供60天或90天的账期,从而失去许多出口机会。
“在没有美国进出口银行担保或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情况下,美国的银行通常要求有合作意向的国外银行出具一份信用证,担保买方在货物发运之后支付货款。”美林银行的麦库姆斯说,“没有这类担保,大多数放款人都会因风险失去兴趣。这就是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关键作用所在。”
美国进出口银行还为出口商提供以下担保:在营运资金担保项目下,出口商向银行争取更多资金,以促进出口增长。“如果订单的金额很大,且内部金融资源已经用尽,我们会提供合同额90%的银行贷款。”位于奥兰治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西海岸地区办公室总经理大卫·约瑟夫森说。
银行的项目包含价值32亿美元的授权,覆盖600个公司,涉及50~100亿的出口资金,提供的工作岗位成千上万。但是,一些中小企业认为,尽管有适时地担保,他们向银行借贷仍然需要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约瑟夫森说银行“宁愿为贷款担保,也不愿意本行放贷”,美国进出口银行仍通过全球信用快递项目向买方提供资金。在该项目上银行提供一条降低其商业基准贷款利率的信用直线。正是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买方融资,促使格林公司开始了出口扩张。
企业不需要为营运资本借贷,但美国进出口银行为格林公司的巴西客户威尔蒂燃气公司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融资组合,用于购买美国生产的设备。提供的直接贷款为期12年,数额为进货价5千万美元的85%。威尔伯恩说:“如果只是我自己为这个项目融资,那将会用尽我所有的资源。”在此交易项下,美国进出口银行在确认货物已经发运的状态下,为威尔蒂燃气公司拨款,然后威尔蒂公司分期还款。
仍在续航
银行也注意到中小企业融资空间的其他动向。花旗银行把中小企业和缴税达到十亿的公司划为同级,并声明,他们已经为海外产品迅速增长的西海岸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资金,如亚洲地区的生产企业。
“企业把货物从生产国直接发运到买方国家。”全球贸易销售总裁斯图亚特·罗伯特说,“这种状态对于借贷方很有挑战性,在这种趋势下,需要真正的全球银行。”
篇10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依托天然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走“生态、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优质水稻、草食畜禽(高品质养殖)、高效蔬菜、休闲农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果业、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农业生产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科技示范园”称号。目前,有农业产业化企业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0家,各类特色产业基地378个,良好的农业家底,为我县发展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谋划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大力推行“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秋雪蜜桃、赣南脐橙、马家柚、高效蔬菜为主的“五个千亩”产业扶贫项目,今年投入900余万元扩大种植面积,目前,累计种植面积达11000余亩(其中:秋雪蜜桃4850亩,脐橙1447亩,马家柚1530亩,安福蚕子1545亩,茶叶872亩,高效蔬菜700亩)。项目已带动1100余户贫困户入股,基地产生效益后可获取股金分红;为300余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110余户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户均年增收300余元。预计“五个千亩”全面进入丰产期后,利润的50%将纳入县扶贫基金,为攻坚期后有致贫风险的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后续收益有保障。
(二)不断壮大带贫经营主体队伍。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入脱贫攻坚队伍,支持“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合作模式,目前,全县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共计204个(其中: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家庭农场2家,农业致富带头人143人)。为激励带贫主体积极性,对带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相应奖补,2020年共计奖补11家带贫主体,发放奖补资金20万元,通过吸纳就业、基地带动共计带动10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达5000元以上。在脱贫攻坚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帮扶主体,例如一村食品、大富乳业、、林耀农业、江莲实业共5家企业成功获批为“农业产业化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荣誉称号。
(三)合理制定产业奖补政策。为进一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快速增收,通过对全县各乡镇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结合实际制定产业奖补政策扶持自主发展产业贫困户(具体奖补类别标准:种植业:蔬菜1000元/亩,果业1000元/亩,中药材500元/亩,水稻300元/亩,油菜500元/亩;养殖业:羊100元/头,牛500元/头,鸡、鸭20羽以上的每只补10元,鹅10羽以上的每只补20元,蜜蜂200元/箱,水产养殖500元/亩)。2020年共计发放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300余万元,惠及2034户贫困户,户均奖补1400余元。
(四)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一是下发了《关于举办2020年县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的通知》,成功举办3期,共计143人参加,涌现了韩纯、徐德纯等典型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二是制定印发《2020年县产业扶贫培训工作计划》,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需求针对性开展优质稻、蔬菜、瓜果等产业培训12期,累计培训贫困户达802人。三是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三年全县共计培育1093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贫困户70人。
(五)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一是实行领导班子挂点乡镇制度,分成9个小组对全县历年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摸底督查,采取项目基地现场实地查看、翻阅项目台账、询问项目负责人等方式掌握产业扶贫项目目前运转情况、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受益情况等。针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下发督办单要求乡镇立即整改,完善项目台账,确保项目程序到位,贫困户受益有保障。二是对产业扶贫项目开展绩效目标考评,切实追踪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2016年-2019年的所有产业扶贫项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保障项目资金发挥扶贫效益,确保贫困户受益。
(六)借助消费扶贫打造品牌效益。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做好扶贫产品认定工作,截至目前第一批认定了11家企业、20个农产品为消费扶贫产品,第二批认定扶贫企业产品47家,第三批认定扶贫企业产品8家。大力推进扶贫产品进机关、进企业,建立了县消费扶贫生活馆和消费扶贫网,组织全县10余家农业企业的30余款产品参与产业扶贫直播,组织扶贫企业、合作社参加省市扶贫产品展销活动3次,全县累计线上购买扶贫产品金额达600余万元。
(七)应对疫情灾情迅速出击。出台了《应对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当前产业扶贫工作的五条措施》,第一时间深入各大农业扶贫基地进行摸排调查,发放疫情告知书300余份,联合有关部门及乡镇按照上级要求有序推进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做好复工复产及落实日常防控工作,并开设绿色通道为14家扶贫经营主体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确保了产业扶贫基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复工复产。积极推进“六进”活动购买滞销农产品,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影响。联系银行开展多品种的放贷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八)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到位。根据县级整改方案,主动认领了15个整改问题,24条整改措施,并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工作,建立了整改台账,将长期坚持的措施列入整改工作动态更新,确保整改切实到位。
三、主要典型经验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各种帮扶模式,梳理了一批扶贫亮点,如:银河镇伍玖诚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以“统一服务对象、统一提供菌种、菌棒、芦笋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销售,统一扶持方式”的“五统一”管理方式,引导周边65户贫困户参与到公司的生产活动,带动贫困户增收超2.5万元,实现企业、贫困户利益共享。镇禽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依托政府平台,按照“三送三保三有”(即:送种苗、保脱贫、有门路;送技术、保质量、有发展;送销路、保收入、有成效)模式进行产业扶贫,为贫困户送鸡苗、送技术、送销路,逐步形成统一购买鸡苗、统一购买饲料、统一进行技术服务、统一禽蛋销售、统一协调资金的“五统一”发展格局,带动530余户农户从事蛋禽生产经营,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实现公司、农户、社会“三赢”。通过这些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扶贫开发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摸清产业扶贫底数,准确掌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情况及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情况,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进一步强化技术保障,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专业人员挂点指导产业发展活动,为产业基地、贫困户提供“点对点”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升发展产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