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篇1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效率 教师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它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主体。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小组合作是生本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的教育价值是无须质疑的,因为我们需要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会与他人合作的人。下面是我在实施生本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的一些收获和思考。

一、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是学生的一种需求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高效。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需要选择恰当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一般情况下是指当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时候,还有就是内容本身是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情况既包括比较复杂、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也包括小组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共同思考、讨论解决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叙述的:“在我的班级中,没有人能够独立应付所有的学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常有的事,于是,相互请教便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在相互请教中成了好朋友。在遇到较多难题时,光是一个人独立思考,时间是不够用的,我们几个常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每人解决几题,然后告诉其他同学。我觉得这种方式对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使我了解了不少其他同学的新颖思路,正是在这样一个融洽的环境中,我们的成绩才会大大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科书教活,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

三、加强合作小组建设

学生是教育的发生处和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依靠的坚强后盾。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如班主任宣传,任课老师引导,使“小组合作”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通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班级)、说理引导,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使“小组合作”为学生所接受,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2.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充分明确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生命提升和发展。

四、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重要的,为此,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对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分工合作等。

五、开展“合作竞争式”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教育。生本教育体系是一种为学生设计,以学生好学、乐学为根本出发点的体系,它认为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要使课堂真正成为所有学生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学生,通常在竞争中才会有动力,思维才活跃,脑子才会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以小组比赛的形式上课,利用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点,把握时机,开展“合作竞争式”教学。每一节课上,不管是读书还是回答问题,学生每完成一项,教师都给相应小组奖励等级;课后,哪个小组等级高,哪个小组就是优胜组。

六、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体现在: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学生学会从别的小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总之,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充满激情和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地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逐渐养成,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宏.高效学习方法全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小组建设;教学机制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的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程本源和本质认识上的误区,过分强调装饰,使“整体课程膨胀,学非所用,远离人的生活,严重压抑人的学习积极性,阻滞了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机制,使课堂一步步融入生本的理念。

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教师要改变一个人说话的教学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话;教师说话时,不是不间断地说很多话,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说话。”教师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在课堂中,大的环节,教师控制,小的环节放手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状态。

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小组建设对于生本课堂非常重要,“生本”就是要把学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的教学组织模式。

1.设置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根据所学课文的主题而制订。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词到句并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和受表扬的机会。把即将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即将要教学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教师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可以是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通过音标,尝试读出单词;完成文后的练习等。

2.小组内交流、展示

(1)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灵活分组。在每个班里,我们都成立了以4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各自选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组内和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小组之间竞赛等。每个队都有自己的组名,奋斗的目标,明确各组员的职责。(2)课文新知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代替教师的反复讲解。那些大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再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而是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互学互教。小组内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其将问题展示出来,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助交流。(3)小组总结反馈。小组的汇报员上台表达本组的讨论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等。教学真正的难点和重点,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就此有的放矢,点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4)奖励表现优异的小组。对答案最精彩的、译文最合理的、知识点掌握得最多的小组,教师进行适当的表扬奖励,或发放宝贝卡、书签,或和新课有关的小奖品等。

三、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定学”,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课堂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学过程很难体现出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制。

1.在教授单词的时候,枯燥无味地一遍遍朗读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单词和动作相结合,就能马上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athlete,做一个跑步的动作;cook,做一个炒菜的动作;teacher,做一个往黑板上写字的动作;long jump,dive,high jump,doctor等都可用相应的动作表达出来。

2.注重拼读单词。在所学拼音的基础上结合英语教学,以拼音为基础,加深学生记忆。例如,lost这个词中,l,s,t都让学生自己读,只告诉他们“o”的发音,他们就能自己读出来了。像take,bed,get,put等都可以自己拼读出来。

3.句子的学习。(1)提倡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增加课前对话。例如,What’s your name?What do you want to do等,要求学生回答时必须用完整的句子。(2)在学习课文句子时,教师根据语句内容加上拍手和动作表演,让学生能用比较有韵律的方式记住。

4.家庭作业布置的多样化。教师让学生回家一遍一遍地读课文比较枯燥,所以,布置作业时,要求让学生回家和父母做游戏,如孩子喊口令Sit down/Stand up,让家长做动作。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创设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机会,以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课程本体:符号研究回归符号实践》[J].教育研究,2003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生本 活力高效课堂探究

一、“生本·活力·高效”课堂建设背景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认为师本教育的教学设计多是着眼于教师的,生本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教育应该走向生本。而在传统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实施教学,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必然是僵死的。同时“师本教育”体系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教材、课堂设备,它对极其丰富的学生资源视而不见,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的状态来设计,路径单一,不允许出现偏差。这样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教委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全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卓越课堂”突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随后合川区教委为了积极创建“卓越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川的“四型教育”,制定了《合川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明确提出了“生本课堂、高效教学”的要求,指明“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彰显“生本式卓越课堂”理念,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镇学校在偏远山区,学生接触新事物少,知识面狭窄,课堂学习气氛显得压抑、沉闷,缺乏活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为认真贯彻市、区创建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全面提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生本·活力·高效”课堂教学主题,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究出了适合自身的“134”教学基本模式。

二、“生本·活力·高效”课堂的内涵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要回归本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研究》提出的,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证明了它是一个可以解决素质教育难题的根本思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而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他教得是多么的透彻、清楚,而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要为学生创造有活力、忘我的高效课堂。

三、“生本·活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活力·高效”课堂是以“134”教学基本模式呈现,其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活力高效;基本原则是:关注师生课堂行为,优化课堂形态。其具体含义是:

(一)“1”是指课堂教学要紧紧抓住一条主线,即课堂教学目标。课堂要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以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3”主要体现教师构于课前、探于课中、思于课后三个流程。

构于课前:教师个人构思集体研讨形成教案制作教具

探于课中:教师导入主题学法指导疑难点拨训练检测

思于课后:教学目标达成引导改进补救措施自我收获

1、构于课前:教师于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以前,需要课前构思,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制定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和课堂训练的内容及形式。教师课前还需要精心准备,制作课件教具,安排学生预习,进行有效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预习目标,为课堂上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释疑点拨作准备,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2、探于课中: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通过教师的情景创设、对话引入、活动引领、疑难点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固化成果,达到知识能力的运用延伸。

3、思于课后:教师于课后还应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课堂的活力度,总结自我收获,梳理课堂疑点并督促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收集课后评价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三)“4”主要体现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反馈’四环节行为。

1、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或全班合作交流、释疑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或全班同学,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也可向教师请教,在教师的引导释疑下解决问题。

3、交流展示

各小组将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可由小组成员代表向全班展示,若不全面,就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交流形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上台展示。

4、评价反馈

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自己的所得和疑惑,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习题练习进行检测。评价方式可灵活多样。

四、“生本·活力·高效”课堂教学形态的呈现

围绕“生本?活力?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134”教学基本模式,课堂应体现“关注师生行为,优化课堂形态”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科课型的不同特点呈现的形态有一定差异,但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

(一)课始对话: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导入课题。根据教师预设的话题或情景对话,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课中探究:以生为本,教师讲导,活力高效。为了把“师本教育”变为“生本教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要以每一位学生发展为前提和根本,要以学生的学习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因此,课堂活动应着重表现在师生行为的两个方面。

1、教师行为:课前教师应精心备好课,授课时合理掌控讲导的时间,课堂教学流程要自然流畅,讲导的语言应简洁、明确、有效,情绪要饱满,体态自然大方,熟练使用课件教具,板书应简洁明快。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恰当合理进行释疑点拨。从而以增强课堂活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要学”。

2、学生行为:课前学生要完成预习,课时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遇到的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或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或请教教师,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最后将学习成果汇报展示。

篇4

“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前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老师应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这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基点,也上“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的讨论。例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时,先讲了体育彩票的中奖规则,然后提问:不同的体彩号码一共有多少个?为了等奖,买全所有号码,假设特等奖500万,一等奖1万,其它奖项不计,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合算吗?这个问题是学生熟知,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接着告诉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可以回答上面问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思维的活跃性。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好演员,而更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要求教师克服传统教学的辛苦打拼的“汉水主义”,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相信学生的天赋和聪明才智。“生本教育”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例如在讲《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时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提纲:

1、什么是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算原理?

2、“两个基本原理”是怎样推出来的?

3、“两个基本原理”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分类”和“分步”各有什么特征,“分类”和“分步“时应注意什么?

5、你能列举出在我们生活中应用两个基本原理的实例吗?

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激发了他们的潜能,真正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5

在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形成了一些带有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禁区,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这样,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实在“没劲”、“没有自由”。结果,或者使学生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待等不良心理品质;或者形成反抗、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当今时代正需要大批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时代要求与教育方法之间就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因此,时代正在呼唤人性化的教育方法。爱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论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并不时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通过“爱生学校”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人际及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通过参加“爱生学校的理念与规划”的培训后,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我心中的爱生学校应该是一所充满欢声笑语、师生之间亲密无比的学校,也是一所温馨、理想的学校。爱生学校应该是这样的:其一,校园绿化好。这方面我们学校做的很好。其二,操场安全,是橡胶铺成的。其三,老师责任心强、用普通话讲课,对学生耐心、热情。其四,有足球、篮球场、让我们下课不受拘束地玩耍。有医务室,能让同学们得到安全保障。其六,我们上课要遵守纪律,生活中要使用文明用语,不打人,不骂人。“这孩子无药可救”、“看见你我就烦”、“谁教你谁倒霉”、“讲了多少遍还不会,真笨”、“再不改我就找你家长”……等语言,都是不文明的语言,它会深深的上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些语言的伤害力度有多大了。

爱生学校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叫做“全纳”,意思是不论性别、民族、家庭背景,将所有适龄儿童都纳入到被关爱的对象范围内。而这个理念,对那些需要特别关注和更多关爱的弱势儿童而言,尤为重要。对一些身体上存在缺陷的学生,我们的关心应该要注意尺度,因为他们的心里比其他孩子的心里更加敏感,过度的关系会使他们产生方面的影响,会使他们觉得老师们认为他们是残疾人或在某些方面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会使他们产生抵触、逆反、自卑等心理,所以“他们最需要的是自信,不是同情”。其八,有微机室,让我们的学习更方便。我校在很多方面已做到了。比如:有花草树木,有多媒体教室、微

机室等。我们还缺一些东西:没有医务室,没有校医,健身器材,太少了···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角色;改变

一、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变填鸭满贯为帮助引导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基于这种理念教师该教怎样促进学呢?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变师道尊严为尊重赞赏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网络、计算机、资源库等信息化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迅速浸透到学校教育中,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打破了以老师为主导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也打破了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凭借知识资源而获得的教育权力和威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并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以下几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变各自为阵为精诚协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经常性地与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集体探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有其局限性,这是我们的成长、教育、经验、学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会固化从而变得根深蒂固。有时候大家不能理解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而这种不一样的想法就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智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反思学习可以修正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

四、在对待自我上,变一成不变为学习反思

篇7

一、初识“生本教育”

我校现有在校生300余人,大部分来自幸福乡各村屯,还有一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近几年,由于学生的流失,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条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之路。自2001年起,我校积极投入到新课改实验中,多次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在借鉴后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没能很好地把握其精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得到很好改变,教师仍是疲惫地进行着教学。

2009年10月,我在学习了《人民教育》刊载的“生本教育”专辑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核心理念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我首次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研讨会,亲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讲座。为了能够亲临生本课堂,我又去了湖南株洲再一次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班,这一次的“生本课堂”给我以心灵上的震撼,令我坚定了进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

二、践行“生本教育”

课堂是学生绽放生命、放飞心灵的地方,抓住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因此,我们将课改的核心放在课堂,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生本课堂”模式。

1.加大培训力度。2010年7月16日,学校启动了首期生本教师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班,提升教师对生本课堂的初步认识,使教师基本把握了课堂操作方法;同时为每位教师购买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等60余套书籍,生本实验教材30套;利用寒暑假时间举办了5期校内生本教育培训班;先后派教师去山东淄博、辽宁沈阳、广州等地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班,聆听郭思乐教授的讲座,与全国生本教育实施的先行者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强化校本教研。采用“听—评—研”一体化和集体备课方式,把同年级不分学科和同学科不分年级的大教研与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的小教研相结合,定期举办生本课堂展示。学校组成生本教育研究组,组织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备“生本”课,听课、评课、研课都围绕是否“生本”进行,制定了生本实验教师职责要求,以及生本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等制度。通过同上一节课、组内公开课等,由骨干教师带动,主科辐射其他学科等方式,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实现了课堂教学四部曲:前置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评研提升。

3.落实“生本”管理。学校在“以学生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的生本德育观的引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课间文明岗、楼层值周生发挥着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走廊设计、宿舍文化有学生们灵动的思想,操场上有他们轻松愉快的脚步,成绩榜上有他们进步的足迹,生本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生本教育”喜结硕果

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很快成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引爆点”,为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学生会学了。课堂上学生开始“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倾听、提问、质疑、讨论、总结”,大胆地走上了讲台,讲述着自己独到的观点,与同学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及所思所想,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2.教师会教了。一是观念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由“纤夫”变为“牧者”。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更多的是“倾听、观察、引导、帮助、启发和点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行为。二是教学方法转变了。语文老师认识到以阅读为主的必要性,开始注重以读引读,以读引写;数学老师从题海战术中走了出来,开始强调抓根本,深入地理解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思想;英语每节课都采用一定的活动把书本的知识生活化,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死板的知识真实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理化教师强化实验和动手操作;历史教师注重故事的重现;地理教师注重学生画图、读图等等。

3.教育质量提升了。生本教育主张“素质好,何愁考”,事实如此,两年的中考都带给我们惊喜。去年我校张涛同学以总分741.85分的成绩位居乡镇学校榜首,俄语成绩中有8名学生得了满分;今年又上一个新台阶,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在爱辉区位居第2名,且英语生成绩凸显,中考成绩突飞猛进,创历史新高。

篇8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问:“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学生集体沉默无语,这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育教学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不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

郭教授认为,在学习者中蕴藏着学习各种学科的自身发展的潜能、天性和本能,课程教材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发挥。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在生本教育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这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当我们的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走进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很多时候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学生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最后却发现学生不领情,原来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那样,只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

郭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就语文教学来说,方向是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品读,并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是自由作文,先写后评,先评后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生本教育开展15年来,在全国各地(含内地20多个省市和香港、澳门地区)许多学校的实践,实现了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证明了当教育依托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成就。2013年高考中考,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全面飘红就是例证。

生本教育解放了学生、教师、领导和家长,破解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许多学校借助生本教育成为各地教育的标杆,大批校长、教师发展为名校长名教师。

生本教育适用于高中、初中、小学、职中和学前教育,以内涵发展的方式实现了以质量普遍提升为核心的教育均衡。

生本教育历久弥新,朝气勃勃,坚持纯正,培养极致人才,富有生命力,成为众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源头。

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其历程,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洪潮滚滚,学生本,做生本,依靠生本提高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

篇9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和任务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本质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中的领导和教师为研究者主体,专业引领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应用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出“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和重要策略。把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化”、“合法化”,目的在于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使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当前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研究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等。

二、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改变过去陈旧的教研形式,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逐步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关注教育实际,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型的场所,而且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组织。

三、具体的工作措施、制度

1.责任追究制。建设“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师均为责任人。从校长以下,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教学有创新,教改有特色,教研有责任。 转贴于

2.实行奖惩制度。教师既是教育者,又应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对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做得好的、有突出贡献的,在教师量化时,可在期末最后得分中加2—10分;并优先考虑晋职晋升、评优评模等。对拒不执行本计划要求、甚至阻碍校本教研工作的,将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3.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科理论。树立校本教研是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新的教研理念,在教改实践中探索创新,一人或多人合作制定并实施完成教研课题。学期初制订出年度学习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计划,报学校或教务处审查通过,然后存入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用作教师自我评价和年度发展目标考核的依据。

4.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实现“三维”课程结构的整合。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去发现并善用校本课程,对有创意的、切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进行总结,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5.立足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三个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上。学会自我反思,加强合作,注重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运行,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位。

6.打破学科本位,改革教研组结构。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打破学科本位思想,改革教研组结构,为强化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可进行学科之间、年级间的整合,改单一的模式为综合教研,增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思想,加快融会贯通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7.学校将多方筹措校本教研经费,组织教师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多开展年级、校际间的校本教研的交流;选拔骨干教师到外地的先进学校参观学习,拉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8.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指导小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教研上的困惑,收集整理先进的教学个案,使经验共享。检查教研组、年级组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制订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确保校本教研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想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模式变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运用,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原来“满堂灌、唱独角戏”的课堂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笔者我进行了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模式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实行分组教学为核心的自主课堂模式。

一、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尊重和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群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分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打造活力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减负与高效、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该模式以信息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信息论强调人类对信息的掌握要通过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完成,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先学后教、反思总结。

高中历史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具体说明如下:一是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二是抓住三个环节,即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实施、课后巩固提高;三是是把握五个步骤,即课堂教学分五步推进。即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同学点评——教师点拨、总结提升——纠错反思、当堂检测。

三、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

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老师们要积极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以尊重、民主、发展为原则。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二)抓好小组建设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小组是同学合作学习的载体,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保障,也是自主课堂模式成功的关键。科任教师应该和班主任协调配合抓好小组建设。

1.合理划分小组

小组划分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优势互补、民主集中”为原则,合理规定人数,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因素,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小组内部同伴应该能做到“同伴互助”“同伴互学”“同伴激励”,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2.细化小组分工

教师推选每个小组的学,学确定后要进行定期培训。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合理调配组员,培养合作氛围,落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一起做好小组建设工作,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让不同学生担任不同学科的科研组长,积极参与管理。

3.打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识,即学生要发自内心地想学、乐学,积极参与管理。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一起着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外在的环境促内在的精神,营造积极思考、讨论,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班级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之形成习惯。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量。

(三)建立系统评价奖励机制是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保障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