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化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一)严格法规落实,着力提高依法治安意识。

1、推进法规扎实落地。依据《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深化生产建设非煤矿山规范管理,细化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

工作目标:2020年底所有A、B、C类生产建设矿山企业全部达标。

2、提高安全准入门槛。提高萤石、铅锌矿、金矿等矿种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推动相互之间影响安全的非煤矿山整合重组。原采矿证剩余有效期超过3年的,其生产装备规模必须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最低规模。采矿权设置单一生产系统的,其安全设施按采矿许可证规模配备;采矿权设置两个以上生产系统的,各生产系统安全设施均按采矿许可证规模配备;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地下矿山生产系统2022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没有完成改造任务的,一律予以关闭;

工作目标:2020年底,计划进行生产系统整合的A、B、C类生产建设矿山企业,必须拿出系统整合计划,并按照方案尽快进行变更设计;个别无法完成生产系统整合的A、B、C类生产建设矿山企业,必须拿出提级改造计划,并按照要求对生产系统逐个进行提级改造;2022年底确保所有A、B、C类生产建设矿山企业全部达标。

所有A、B、C类生产建设矿山企业,截止2020年12月底已取得基建批复的建设项目,无特殊情况,必须于2022年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否则不再对其办理基建延期、变更设计等审查工作。

3、鼓励自动化、机械化等新技术运用。持续鼓励推动非煤矿山特别是大型露采、地采矿山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对能否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论证并优先推行尾矿充填采矿法;

工作目标:2020起,所有A、B、C类企业新建矿山项目必须进行充填采矿法论证。2020年底,A类生产建设企业拿出自动化机械化工作计划并持续推进,2021年底,B类生产建设企业拿出自动化机械化工作计划并持续推进,2022年底,所有ABC类生产建设矿山企业必须取得自动化机械化实际应用显著成果,达到明显减人换人目的。

(二)履行主体责任,大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提升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质量。推动非煤矿山按照“科学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覆盖的风险辨识分级管控体系、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线上线下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制度”标准,高质量建设运行双重预防体系。加强对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抽查,及时申请撤销不达标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2022年底,实现非煤矿山双重预防体系高质量运行。

工作目标:2020年底前,所有A类生产建设企业高质量运行双重预防体系;2021年底前,所有A、B类生产建设企业高质量运行双重预防体系;2022年度确保所有A、B、C类生产建设企业高质量运行双重预防体系。

2、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工作目标:2020年底前,所有A类生产建设企业建立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对主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2021年底前,所有A、B类生产建设企业建立在线安全监测系统,部分实现对主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2022年6月前,确保所有A、B、C类生产建设企业建立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全部实现对主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并与省、市、县应急管理局信息平网。

3、大力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加大对三项岗位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抽查与执法力度,促进安全培训规范到位。每年至少对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一次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事故教训的警示教育;每年至少对主要负责人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考核内容开展一次考核。考核和补考均不合格的,不得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要定期开展在岗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严禁上岗,必须按照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进行离岗培训;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矿山相关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企业在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变更后的30日内,应将新任职人员情况报所在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

篇2

关键词:数字化 3S 可视化 虚拟现实 分散性 监控一体化 遥控采矿

1、数字矿山的内涵

我国比较早地提出数字矿山概念的是吴立新教授,后经不断的论述补充,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数字矿山的概念,即“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即将矿山生产、安全、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其目的是为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与自动化技术去动态详尽地描述与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开采为目标,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

2、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

2.1“3S”技术

3S即“GPS RS GIS”,以 GIS 为核心的“3S”集成是当前空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要 3 个系统联合使用,用 RS 技术来获取信息,再由 GPS 进行定位及导航GIS 负责最后的处理,并提供各种图形,提出决策实施方案。

2.2可视化技术

2.2.1可视化的建立方法

可视化建模采用 TIN(不规则三角网)技术产生数字地形表面模型和地质体(包括床体、岩层及断层)实体线框模型,同时采用变块技术建立矿床资源评价块段模型。 最终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块段模型进行估值, 得出既有结构性又具有随机性的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及品位和开采环境综合评价技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采方案优化与设计。

2.3虚拟现实( VR)技术

2.3.1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指利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及电子、机械、视听等高新技术,模拟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 VR 在许多工程领域和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国外矿业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出现了一些 2.5 维的虚拟矿山系统。 通过对虚拟矿山实体进行操纵,可以构造出逼真的三维、动态、可交互的虚拟生产环境, 用以模拟完成在真实矿井中进行的工作。

2.3.2虚拟技术条件下矿山模拟开采技术研究

以地质及矿床模型为基础, 结合其它关键信息构造虚拟矿山,进行数字模拟开采,完成矿山长、中、短期开采计划编制、地下矿巷道标准断面设计、峒室设计、开拓设计、采矿方法设计、穿爆设计、通风设计、灾变应变预案等工作。

3、数字矿山国内研究状况

2001年,中国矿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首届国际矿业博览会,其中包括一个以“数字矿山”为主题的分组会。2002年,以“数字矿山战略及未来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86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召开, 2006年,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和煤矿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数字化矿山技术研讨会”。2000年以来,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相继设立了与数字矿山有关的研究所、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主要有: 2000年设立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3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在数字矿山建设方面,煤炭行业比非煤矿山投入的力度大,广泛应用各种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如: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的综合自动化采煤系统、开滦集团的企业信息化与电子矿图系统、伊敏露天矿的卡车调度系统等。此外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研究设计单位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矿业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4、数字矿山研究存在问题

4.1矿山数据丰富但知识贫乏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矿山广泛应用,矿山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目前的信息系统,可以高效的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却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具,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矿山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

4.2矿山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大部分大中型矿山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Internet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络深层的信息资源挖掘,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5、数字矿山的发展趋势

5.1虚拟条件下矿山模拟开采研究。以地质及矿床模型为基础,结合其它关键信息构造虚拟矿山,进行数字模拟开采,完成矿山开采计划编制、巷道标准断面、硐室、开拓、采矿方法、穿爆、通风、管道、灾变应变预案等设计工作。

5.2实现无人采矿和遥控采矿。利用电子与机械技术的结合把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实现遥控机器人采矿,使机械化转向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矿产资源效益。

5.3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运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调度指挥、资源预测、安全警示、突发事件处理等决策支持功能,实现矿山的智能化。

6、结束语

矿产资源永远是人类能源的支柱,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又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模拟的兴起与发展,并且这些技术必然成为人类未来世界的主宰,所以数字矿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数字矿山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是碍于现实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有技术的不成熟等,她的发展也充满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吴立新,殷作如,钟亚平.再论数字矿山:特征、框架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03(2):1-7.

[2]吴立新.中国数字矿山进展[J].地理信息世界, 2008(10): 6~13.

[3]吴立新,刘纯波,牛本宣等.试论发展我国矿业地理信息系统的若干问题[J].矿山测量,1998,(04):48-51.

篇3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改革创新、破解难题,预防为主、系统治理的原则,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实现巩固提升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应急能力、显著提升队伍素质为目的,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补齐应急工作短板不足,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

1.建立完善安全技术服务和隐患排查专家库。建立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专家库,完善专家管理办法,落实专家工作待遇。

2.持续开展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完善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企业照单管理、部门照单监管,违法照单处罚,实施精准治理。进一步强化抽查检查,通过“双随机”、“明查暗访”等方式,聘请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随机抽查检查。

3.建立安全隐患双重交办双重督办制度。对督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向生产经营单位交办的同时,向直接监管部门交办;在督办生产经营单位整改安全隐患的同时,督办直接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情况。对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罚,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责问责。

4.建立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考核评估机制。将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对各单位实行考核通报和责任追究。对本行业领域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专家(组)、第三方机构履职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治情况等开展评估,作出评价结论,对不严格履职的专家和第三方机进行动态调整,推动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认真履职尽责,支持帮助生产经营单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二)建设科学化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

5.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持“行业主抓、部门监管、企业落实”的原则,采取示范引领、包干负责、专家指导、送教上门、奖惩激励等方式,持续拓展和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攻坚活动,聚焦发力,久久为功。

6.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形成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文化体系。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7.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并严格执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企业员工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加强对新录用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将外包队伍的教育培训考核纳入本企业培训工作当中,做到不考核合格不上岗作业。

8.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等)的安全生产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

9.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结合企业特点,狠抓科技强安行动,引导企业淘汰安全保障能力低的落后产能,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的智能化程度设备设施,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非煤矿山企业要推进地面生产生活设施改造和“五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要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不断减少高危场所现场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从本质上提高设施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运行。

10.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班组安全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积极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安全风险辨识,落实管控责任。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整治隐患。强化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  

(三)建设标准化的事故灾害防护设施体系

11.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统筹推进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移民搬迁、应急救援中心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等重点工程。

12.全面开展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开展全县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重点开展道路交通、生产经营单位等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配合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研究确定地震、地质、水旱、气象等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

13.加强事故灾害防护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加快实施乡村公路和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危险路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

14.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各单位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按本质安全体系要求建设各类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安全生产“三同时”落到实处。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资金投入,改造更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加强安全设施维护保养,督促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和企业接入消防物联网,签订消防维保合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四)建设实战化的应急指挥体系

15.完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类事故灾难应急指挥机构,厘清和应急管理部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责,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决策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修订完善行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演练质量和实效。强化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建立健全应急联席会议、需求专报、情报会商、协同指挥等制度,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协同指挥演练,增强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强化事故灾害信息管理,完善事件信息报送程序。

16.提升现场应急指挥能力。强化一线专业指挥员的培养,建立各类事故灾难应急处置一线专业指挥员制度,赋予专业指挥员全权处置职责。

(五)建设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17.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本行业领域救援力量,组建县级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地震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程抢险、物资运输、道路抢修等专业应急队伍,配备满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需求的应急人员、技术力量、应急装备,提升专业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坚持专业能力建设与综合能力建设相结合,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配备,组织实战化拉动演练,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优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布局,提升救援队伍“一专多能”救援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18.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运输企业建立微型消防站,并实现区域联防联动。

(六)建设全民性的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

19.拓展安全防灾宣传方式。通过客运站场显示屏、开设专栏、“两微一端”等方式,宣传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应急知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全县新型应急管理体系,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有效举措。县交通局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细化考核项目,加大考核权重,确保应急体系尽快建立,应急能力稳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同时,积极将应急管理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加强协调配合。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做好行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同时,加强与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民间救援组织的沟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三)完善政策制度。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责,分级分类制定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应急装备、应急通信、应急演练等工作标准规范,加快健全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篇4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以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国务院23号、国务院安委办17号、省政府77号、省安监局43号文件精神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以数字化矿山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为载体,严格市场准入和行政许可,强化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深化安全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1、控制和减少一般伤亡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四项指标严格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2、地下开采矿山全部安装监测监控、人员定位、无限漏泄通讯三大系统并接入市安监局综合监管系统。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3、70%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地下矿山企业100%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其中,20%达到安全标准化四级水平,10%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水平。

4、露天开采矿山中深孔爆破率达到100%,机械铲装率达到90%以上,液压锤二次破碎率达到7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

1、安装三大系统。上半年,全市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企业要全部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通讯联络三大系统,并确保三大系统符合相关标准并有效运行,同时要与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兼容,实现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到位后要及时接入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已安装运行的企业于5月底前接入,其它企业6月底前接入。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探索安装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2、安装在线检测系统。年内全市所有在用尾矿库全部按要求安装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对库区水位、降雨量、泄洪量、浸润线、水平和垂直位移等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险情,做到早预报预警、早采取措施,有效防范事故和减少损失。

3、推广应用地压监测监控系统。组织实施地下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督促易发生冒顶事故的地下矿山企业在顶板安装岩音报警系统,准确直观反映井下顶板现实动态状况,预防冒顶事故和地压灾害。

市安监局于7月份组织对地下开采矿山三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检测系统安装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把数字化矿山建设情况作为对区县年度考核的量化指标。基建矿山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前,生产矿山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前必须安装三大系统并经验收合格,否则不予办理或延期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1、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充分发挥综合监管和专业安委会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土等部门的配合联动,建立定期通报和联系会议制度等打非治违长效机制,坚决打击超层越界开采、盗采、以建代采等非法违法开采行为。重点打击金岭铁矿周边非法越界开采行为和淄川、博山、沂源等地私采乱挖行为,进一步规范老矿山企业的残采行为,严禁私包滥采,严禁擅自回采保安矿柱。严格落实“四个一律”要求(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采取对“打非”工作不力的区县予以通报、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打非”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结合国家、省市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部署,2月底,对春节后恢复生产的地下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复工。4月份,结合采掘施工队伍备案情况,对采掘施工队资质备案、人员配备、技术力量、教育培训、现场管理等进行检查,对未备案或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批准在淄从事采掘施工作业。6月份,对汛期来临前防汛物资、防汛设施、防汛措施、应急演练、防排水系统等情况和尾矿库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9月份,对地下矿山提升系统、通风系统进行专项检查。对通风系统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鉴定并合格的,防治水措施不到位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9月份,对露天开采矿山企业高陡边坡、伞檐开采,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情况进行检查治理,对长期存在此类情形的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3、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一是开展地下矿山防治水专项治理活动。制定治理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严格组织实施。重点开展老空区防突水、铁矿防透水安全隐患整治,严格落实探放水制度,严防第四系水等地下水危害。二是开展地下矿山采空区专项治理活动。明确采空区治理职责,研究制定采空区治理措施,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及“三同时”审批,强化采空区的治理,督促矿山企业按照要求对采空区进行及时充填,严防冒顶坍塌事故。三是开展通风系统专项治理。按照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地下矿山通风管理专项整治。督促矿山企业配齐通风管理、测风、测尘人员,配备必要的测风测尘仪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通风系统检测、鉴定,严防中毒窒息事故。

(三)强化安全基层基础工作

1、继续开展安全班组建设。在去年开展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地下矿山企业全面进行推广,80%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班组建设要通过验收达标,实现“五化”(安全责任全员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教育培训常规化)管理,夯实安全基础。5月份召开安全班组建设现场会,从9月份开始按照标准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评选优秀安全班组。

2、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件要求,确保完成安全标准化三年规划方案确定的阶段目标。今年,70%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地下矿山企业100%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水平,其中,20%达到安全标准化四级水平,10%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水平。3月份召开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确定达标企业名单和时间,落实达标升级措施,规范考评标准和考评程序,制定申请评级审查办法,树立典型,全面推进。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一是开展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警示教育。3月份,结合春节后恢复生产时机,对地下矿山企业、采掘施工队伍主要负责人,露天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警示教育,聘请安全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讲授事故案例,组织到发生事故的外地矿山企业现身体会,提高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吸取别人的教训,抓好自身安全,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二是抓好班组长安全教育。结合开展安全班组建设活动,5月份,组织开展地下矿山企业班组长安全素质教育,主要围绕班组长如何履行好职责和班组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专题培训教育,提高班组长的整体安全素质。三是开展相关人员的再教育。适时安排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矿长、技术矿长、机电矿长和安全专家知识更新教育,确保矿山企业相关人员及时掌握新的法规、标准和上级的规定、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强化采掘施工企业监管。严格落实《省承包采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非煤矿山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淄安监字〔2010〕2号)要求,落实矿山企业对采掘施工队伍六统一(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培训教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管理措施,切实把采掘施工队伍纳入到企业的统一管理中。研究制定加强采掘施工队伍管理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明确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与其承包工程费用直接挂钩,强化对采掘施工队伍的管理力度。3月份,对申请登记备案的采掘施工项目部的法人企业进行实地审核,并到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机关进行核实,对单纯借用资质的项目部坚决不予登记备案。

5、落实矿领导下井带班和“十项授权”制度。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4号)、《省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领导下井带班暂行规定》(鲁安监发〔2010〕119号)和《关于授予地下开采非煤矿山调度员(值班员)十项应急处置权的通知》(鲁安监发〔2010〕129号),督促矿山企业认真执行两个规定,坚决防止走形式、变换形式等违反规定的现象。6月份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对未按照规定落实领导下井带班和“十项授权”制度的依法给予处罚。区县安监局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两个规定的具体实施意见,将矿山企业领导下井带班和“十项授权”制度的建立、执行、考核、奖惩等情况纳入日常监管监察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督导,确保制度得到落实。

6、落实安全作业票证制度。今年要把全面推行作业票证制度作为强化非煤矿山企业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非煤矿山企业特别是地下开采企业要在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作业票证管理和安监部门统一制定的八类安全作业票证的前提下,研究确定本矿危险作业种类,全面实施安全作业票证管理,规范危险作业行为。

(四)严格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

1、强制淘汰非煤矿山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露天矿山重点淘汰扩壶爆破、使用爆破方式进行二次破碎、人工装载矿岩、没有捕尘装置的干式凿岩、雷电多发地区采用电雷管起爆等。地下矿山重点淘汰局部通风机非阻燃风筒、主要井巷木支护、主提升设备使用带式制动器、凸轮式防坠保险装置、非阻燃电缆和胶带、非矿用局部通风机等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及使用煤矿替换的二手设备、设施。区县安监局要限定淘汰时间,逾期未淘汰的责令限期整改,否则依法予以关闭。

篇5

摘要:矿山采掘计划编制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与难度。在计算机三维环境下,地下各种采掘工程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关系变得十分清晰明,三维地质块段模型能够为体积计算、储量计算等提供快速计算模型。本文针对矿山生产的基本特征及矿山对编制生产计划方面的要求,对可视化计划编制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运用计算机在三维图形环境下进行可视化计划编制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计划编制;三维可视化;数字矿山

中图分类号:TD67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矿山的采掘生产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编制采掘生产计划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与难度。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源评价体系的出现,为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三维环境下,地下各种采掘工程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其之间的空间关系变得十分清晰明了,三维地质块段模型为块段地质属性,如品位,岩性等,提供了空间分布状态,这样在计划编制中可以方便地查询和利用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对矿山生产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的矿山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比我国早很多,加拿大国际钼公司利用激光陀螺仪和激光扫描仪在水平和垂直面扫描矿山巷道的断面,进而产生巷道的三维结构图,澳大利亚的CSIRO已经集成了钻孔、地震、地质、测量等真三维数据矿山模拟环境,并实现了三维数据的解释、验证和认知。

近年来我国在矿山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国矿业大学有些研究人员利用国外软件如LYNX、Vulcan等进行了地质三维地质模拟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南大学近年来正积极推进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采矿、选矿领域的应用。

2可视化计划编制基本原理

2.1TIN不规则三角网结构

不规则三角形TIN网模型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在利用不规则三角网建立地形表面模型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Delaunay三角剖分法,见图1。

2.2基于二维轮廓线的三维模型重构算法

矿山的岩层、矿体信息以及工程巷道、采场布置等信息均以二维轮廓线的形式保存在矿山的平剖面图纸上,利用这些轮廓线重构复杂表面是三维模型重构中的关键步骤。基于轮廓线的三维模型重构包括两个关键问题,① 轮廓线贴面,② 处理分支。如图2所示。

2.3三维图形交互切割技术

在矿业工程中,传统的手工绘制三维剖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地质工程师对整个区域的地质赋存状态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需要耗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三维交互切割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在三维地质实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剖切生成指定位置的地质剖面,很容易把表征地质特征三维数据场投影显示在图形屏幕上,这样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地质模型内部的各个细节。

2.4地质块段模型

块段模型是可视化计划编制的基本计算模型,根据八叉树法将三维体的空间几何模型按照一定的尺寸划分为众多的立方体网格,采用网格模型与实体模型边界套合的方法,并基于变块技术使得实体边界处的网格的大小自动进行细分,以确保划分网格后的模型能够真实的反映岩体的几何形态。单元块内存储各种信息,如品位、岩性、密度等,地质块段模型中单元块的品位信息通常使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插值。

2.5地质统计学

地质统计学是以变异函数作为基本工具,在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规律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空间变量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一种数学地质方法。变异函数能够反映地随机性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性。

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为了衡量估值的可靠性,有时不得不对一个块段的储量计算多次,看其相对误差的大小,或用不同方法对同一个块段的储量计算多次,看其相对误差的大小,或用不同方法对同一个块段的储量计算多次。地质统计学与此迥然不同,它能提供必需的估计精度。

3编制方案

3.1基础数据准备

3.1.1建立地质块段模型

块段建模是矿床品位推估及储量计算的基础,块段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矿床在三维空间内按照一定的尺寸划分为众多的单元块,然后对填满整个矿床范围内的单元块的品位根据已知的样品进行推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储量的计算。

在建立块段模型之前,先建立了矿床的矿体实体模型、地表DTM模型、闪长岩侵入体的实体模型、难易选矿石分界线、C23、D3W等9种岩层的DTM模型,在块段模型建模时,利用这些实体或DTM模型对块段模型进行控制,使得不同的岩体、岩层能够在块段模型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并利用钻孔品位组合样数据对矿床的品位进行推估,以进行储量计算,确保设计和生产管理的需要。

3.1.2设计对象

首先要设计固定横断面类型。固定横断面类型通常是指掘进工程,它有固定的断面(宽度,高度和形状)并由设计线的长度来设置。 其次是设计轮廓线类型。每个轮廓是一个单个的闭合线,它通过延伸一个给定垂直距离来形成三维实体开挖。最后设计复杂实体类型。复杂实体类型通常是指采场设计线,包括两个或多个闭合线,用其表示空间形体不规则的采场。一个采场表示采矿中一个生产区域。

3.2任务量计算和时序

3.2.1创建任务实体模型

创建任务实体模型的目的是用于体积计算,根据体积才能计算掘进量,或者与块段模型结合来计算矿量等。创建任务实体模型包括固定横断面类型任务实体模型和复杂实体类型任务实体模型。

固定横断面类型实体模型的创建需要断面形状和任务帮线,通过这两个数据创建实体模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帮线投影到断面形状,然后生成三维实体模型。如图3所示为一个任务的实体模型。

复杂实体类型的设计线为两个或多个闭合轮廓线,通过三角网链接生成实体模型,其链接方法同样包括最小表面积法、等边三角形法和等比例长度法三种。Mine2-4D系统根据任务单元定义将每个复杂实体类型任务所包含的闭合轮廓线按照指定的链接方法生成实体模型。图4所示为一个采场的轮廓线及实体模型。

3.2.2任务量计算

根据任务模型推算各采场的任务的体积、矿石量和Cu品位。以冬瓜山矿为例推算结果如表6-1所示,

3.2.3任务排序技术

任务单元创建之后,任务排序是通过创建任务之间的依赖性进行的。任务排序分为两种,自动排序和手工排序。

自动排序是通过设置的一系列自动依赖性规则,尽可能多的将重复任务链接起来,以减少需要手工排序的任务数量。

自动排序需要建立自动依赖性规则,任务之间的依赖性是表示一个事件(先前任务)先发生,另一个事件随后(后续任务)发生。创建自动依赖性规则所需要属性字段见表2

自动排序有助于节省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但矿山计划编制情况有很大不同,要得到某个矿山的自动依赖性规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才能是自动排序发挥作用。自动排序并不能够把所有任务正确的排序,因此手动排序仍是必须的,通过手动排序来修改自动排序产生的错误,以及自动排序遗漏的任务等,手动排序在Mine2-4D的三维环境下使用鼠标交互式进行。

3.2.4计划编制

任务排序结果导入至计划表环境中进行计划约束编制,设计划编制开始时间为2011年8月1日,其速率为Mine2-4D环境中设置的初始值,导入计划表环境的任务排序结果如图5所示。

根据掘进能力,合理调配施工单位和施工设备,对每个任务的速率进行设置,依据合理分配掘进能力,控制性工程优先,并且考虑各工序之间的空间时间约束关系。速率设置完成后得到最终计划编制结果。

4结论

三维可视化的发展以及资源评价体系的出现,为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三维环境下,地下的各种采掘工程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其之间的空间关系变得十分清晰明了;而3D地质块段模型为块段地质属性,如品位,岩性等,提供了空间分布状况,这样在计划编制中只需对其进行相关查询便可。

参考文献

[1]荆用滨.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三维可视化编制技术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07.

[2]Kecojevic. Vladislav.J.,Wilkinson. William, Hewlett. Phil..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 coal surface mining using 3D design tools[J].World of MiningSurface and Underground,2005,57(3):193-196.

[3]孙豁然. 数字矿山[J].中国矿业2008,1723-27.

[4]李辉,官锁富,孙进辉.基于DIMINE软件的矿山三维生产设计应用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11,6(3):24-30.

[5]李翠平,李仲学,孙恩吉,等. 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功能分析[J]. 金属矿山,2006,6(360):57-60.

篇6

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结构调整,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发展。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和质量监督评价六个方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为国内其他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123024

一、引言

2009年3月,教育部发文决定自2009年开始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单位之一,学校的安全工程学院也于2011年11月被授予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点,并于2012年迎来首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1]。由于是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各高校大多都缺乏此类学生的培养经验,在培养模式上也几乎“毫无建树”,而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是当前相关培养院校急需研究的课题[2]。为了适应安全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有更多的安全领域专家把安全教育改革的重心转向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使其成为现阶段安全教育改革探索的热点课题,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培养高层次安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现状分析

无论从全国还是重庆来看,安全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安全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要求。国务院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的目标。目前,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9万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近8倍。我国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尤其是安全生产人才方面存在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与安全生产及管理实际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

(二)安全生产人才比较紧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2010年至2015年,从事安全生产的人员总量将从419万人增至670万人;至2020年,要达到860万人。同时要求:“相关专业(安全生产)的人才比例需达到50%以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4:5。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人才总量将达到8.7万人,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重庆区域经济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安全生产管理人才

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委、市政府提出“人人重庆,和谐平安”的战略目标,并且重庆作为全国唯一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急需大量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一是高层次企业安全生产人才缺乏。在重庆现有4万余名企业安全生产人员,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万人。二是高层次安全生产监管人才缺乏。重庆全市安监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共630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93人,占21%。为提升安全监管人员素质,重庆市安监局计划每年支持30人进修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是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人才缺乏。据调查,重庆市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如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等每年需安全工程硕士人才约30人。因此,重庆市每年对安全工程硕士人才的需求量至少260人。重庆科技学院在石油、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办学优势,在重庆科技学院开展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硕士培养,实现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互补,具有不可替代性。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重庆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加快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安全人才已迫在眉睫。

三、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六要素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培养理念指导下,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为研究生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3]。根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设置目的,参照国内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先进理念,提出研究生“六要素”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和质量监督评价六个要素。

(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研究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如果单纯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无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从事科研工作方面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4]。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性,而目前社会急需的是创新能力。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先进安全理念和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安全监管执法能力、生产现场安全设计能力、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能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能力,获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应的训练水平,能够在安全生产管理、石油天然气化工、矿山和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适应安全工程领域实际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招生与学制

招生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起点,学制则可保证质量[5]。研究生入学的招生规模要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专业领域即将或相对饱和的现状,招生规模应采取适当的缩减措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短,就业目的性强,具有独特的职业导向性。学制一般指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年限,设置非常灵活,如美国大多专业学位的学制是1-2年,远程教育一般在3年[6]。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用学年制,大部分采用的是“1+1+1”的培养方案,这与个别学生或者个别专业的特征不相吻合,难以适用。我们可以采用“一年三学期制”,课程学习一学期,学位论文一学期,时间大体均衡,专业实践则随着学生和实践单位的需求而不断调整,半年或半年以上甚至一年的实践,这样学制就可以发生弹性化的改变。

(三)课程教学体系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充当体现教育思想载体的“角色”,因而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要反映其实践性、前沿性、开放性。为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既要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以及方法,又要能反映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发展动态,因此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凸显特色。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在课程设置原则上重点强调专业实践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安全领域的执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衔接。根据生源类型、培养基地需求、岗位资质、就业面向等因素,构建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部分组成的模块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核心课程:包括防灾减灾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作业危害分析、安全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等课程。

(四)专业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专业实践教学既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从事科研能力的主要“帮手”。实践教学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遵照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综合多方面考虑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不利与有利因素,摒弃不利因素,汲取有利因素。此外,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实践教学规章制度,落实和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相关管理规定,切实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由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手段以及考试考核等环节组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落实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研究生处与实践教学管理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实践教学的信息反馈体制,客观、真实反映实践教学质量。

(五)导师队伍建设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案例教学,所有这些都需要拥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师的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单位按照需要培养人才。目前,对导师的选聘,校内导师通常以学校现有研究生导师为基本遴选范围,对于企业导师的选择大多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或副高级别以上职称、专业精深、职业素养高且有较多科研成果的专家。因此,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该建立导师“能本策略”、“能进能出”的弹性化管理制度,废除导师终身制,营造动态激励机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保持导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全日制的研究生采取进校后先学习部分课程,到企业学习并发现问题、回学校学习、再回到企业解决问题的培养方式,即采取“学校+合作企业+学校+合作企业”的培养方式。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在企业工作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5年。

(六)质量评价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论文质量评价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的基本保障,毕业论文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反映,也是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直观体现。重庆科技学院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把关。在学生论文选题及其现实意义、指导、中期答辩、评审专家小组全程监控,这样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论点的科学性,论文结构层次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文字水平、图表运用技巧,论证的逻辑水平,广度与深度运用理论的程度,研究材料事实的可靠性与代表性,结论的价值等进行质量保障,进而可以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包括校内质量体系和校外质量体系两个方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由校内质量体系提供基本保障,利用校外质量体系监督和促进。重庆科技学院设立专门负责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的机构,负责规划实施管理招生录取、学制安排、专业实践、培养质量监督等相关事宜。例如重庆科技学院监督人员选择学科专家、企业专家以及学生代表共同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质量反馈体系由学校、社会和研究生共同参与,整个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运行结果需依靠学校、社会和研究生个人的及时反映,并能得到三方主体的重视。可采取信息化平台的方式,对学生的管理、质量监督以及反馈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这样方便对学生进行实时管理。并且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中更加注重社会企业的参与,企业及时反馈学生工作情况和就业现状,可以更好地推动学校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规模,使专业学位硕士成为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展的动力。

四、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实施

以重庆科技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为例,2006年5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由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重庆科技学院共同组建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在重庆科技学院挂牌成立。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实验中心是重庆市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是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科技研发、安全检测检验社会服务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方面成绩斐然。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院(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于2008年在学校挂牌成立,2010年10月重庆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技术中心在重庆科技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开设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三个专业,现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87名,拥有国家级职业危害实验基地1个,2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与“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学院拥有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5个、重庆市检测检验中心1个、消防技术服务中心1个[6]。学院安全工程领域涵盖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工业领域,主要培养方向有:(1)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主要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风险评价技术等。(2)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非煤矿山过程中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过程控制中的安全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理论及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开展行业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3)职业卫生工程。职业卫生工程主要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开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理论、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化、职业危害检测检验方法,职业危害控制及防护工程技术等研究。

(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在制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国家目前安全工程领域对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同时结合学校安全工程学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素质要求等,科学合理的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根据实践运行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水馈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作出相应的合理调整。参照全日制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经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小组的共同研讨,学院把研究生课程体系拆分为三大模块,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及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总共为47个学分,其中学位课有27个学分,非学位课有8个学分,实践环节有12个学分。研究生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上半年为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环节,研二下半学年及研三学年为毕业设计及校外实践环节。2016年9月25日,安全工程办学十年总结大会暨2016年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国际学术论坛在重庆科技学院隆重召开,与会各专家教授耐心为学生召开“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领域学科前沿讲座”,为学生们讲授安全领域前沿科学知识。

(二)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资配置方面,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选聘的是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思想素质高、教学履历丰富、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拥有较多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师。此外,学院定期从消防部队、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聘请技术水平卓越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授课,学院鼓励任课教师编安全工程领域适合专业硕士使用的教材。目前,学院研究生导师参与编撰和主编了《安全学原理》《化工过程与装备安全技术》《化工安全》《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实用管理心理学》等5部专著和教材。同时,学院每年遴选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及科学研究,主讲教师还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注重研学结合,不断更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便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三)优秀的实训平台建设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实验中心秉承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使命,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安全工程实验中心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实验教学理念、建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出的整体建设方案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在安全生产行业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全工程实验中心将以学校应用型技术大学改革试点为发展契机,进一步完善以安全工程为主体,消防工程和职业卫生工程为两翼,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和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监管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将安全工程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特色的国内一流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一体化基地。实验中心教学团队成员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侧重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邀请高级工程师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与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训以及校外企业的实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借助教师的科学研究前沿项目或工程实际项目、学生的各种竞赛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使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加,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学院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安监局、重庆建工集团、重庆燃气集团、重庆消防总队、重庆高新区消防支队等17家企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中石油合作共建“石油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与重庆市安监局合作共建“安全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与重庆市教委共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学院充分利用拥有的国家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所,不仅为政府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五、结语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研究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和把握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创建和优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单位之一,属于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方高等院校。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作者:邹碧海 周世靖 寇娜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