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篇1

一、学风建设目标

希望同学们做到“三按时”、“五不”;养成自主自觉、自我管理意识;杜绝饮食、污渍等对教室的污染和实验设备的破坏;形成课堂讲文明、重礼仪的行为规范。

二、学风建设重点

1、定期检查学生出勤记录。辅导员每周登录考勤系统,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对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不良倾向的学生,特别是缺课较多的学生,及时向其家长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对迟到、旷课达到一定学时数的学生,配合相关部门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条款处理。

2、集中治理学生不良行为。辅导员、班主任要围绕“三按时”、“五不”要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课堂礼仪。狠抓宿舍“晚归”、“夜不归宿”和上课迟到、旷课、吃东西现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定期进行系内通报。

3、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出倡议,带领全体同学创建“踏实严谨、务实上进”的学风,实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以点带面作用。

4、建立学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齐抓共管,研究分析学风建设工作。

三、具体实施

1、抓纪律,促学风。一年级学生重在规章制度育人,可适当采用强制性办法,如加强课堂考勤,以点带面,以部分带全局,

2、抓课堂,促班风。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学生上课应起立问好讲礼仪;回答问题要起立,堂上提问要举手;上课、自习时必须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在教室里吃零食、吸烟、喝酒;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3、抓干部,树典型。严格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生活,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党团员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抓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建好软环境,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活动。二是要建好硬环境,教室是学习的主阵地,公寓是课堂的再延伸,学生应遵守《学生公寓管理规定》,要强化“文明寝室”的建设评比工作,把教室、寝室用学风建设这根主线贯穿起来。

从10月18日开始,10月18日-20日上午全院将组织检查;以后每周一上午全院组织检查;

四、表彰和奖励

1、各系对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表现优异的班级向学院推荐,学院将对“优良学风班”给予表彰;

篇2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学风建设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Study Construction Methods in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the Whole Process

――Take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DUAN Peng, LI Ying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67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ina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ity is changed and modernization, how to develop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trive to cultivate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outstanding talents, became each occupation colleges constantly explore and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i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s basic situation, and work experience of students' managem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yle of study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need to grasp the key and solution.

Key words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the Research Method

1 什么是学风建设

学风作为外显的“风气”,其表现可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与否、情绪饱满性与否、劲头大不大、毅力顽强不顽强、态度认不认真、兴趣浓厚与否等等。学风建设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2 我院的学风建设现状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以下统称我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自2006年以来,已顺利通过省高校工委组织的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和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且深入地结合教高【2006】16号文进行了两轮教学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完善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具有我院特色的学风建设正在逐步形成。

3 我系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研究

笔者所在系部,学生入校分数相对偏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因此笔者结合现状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三方面在高职三年的特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大一第一学期注重稳定学生的情绪,加强对学院的认同感。

大一第一学期是新生入校并转型为大学生的关键时期。(1)做好学生报道入校的稳定工作:第一,报道当天通过周到的服务,满意的答疑让学生们增强学院的认同感。第二,利用报到当天的晚自习,重点将专业概况(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的前途、就业方向)、生活事宜等学生关心的重要问题讲透。第三,开学一周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解决实际问题。

(2)正式上课一个月内,是退学的风险期。这一时期辅导员、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制定关注名单,帮助学生脱离困惑。

(3)大一第一学期是系部学风建设的黄金期,辅导员、班主任应切实采取合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将每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备案,以便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不修正、完善。

第二阶段:大一第二学期注重打好基础,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

大一第二学期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解决问题的黄金时期。(1)学期初要求每一名学生重新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为新的一学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2)由于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是最基础的内容,是后续专业课体系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针对这一情况在本学期的中期,各专业应自主组织期中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3)大一第二学期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开始大量从事学习无关的事情。学管部门、班主任应通过正面和侧面的了解,建立班级问题学生的档案,及时跟踪,合理的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对于屡次教育无效的应果断按照学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理。同时建立班级挂科、成绩不佳学生档案,启动一帮一助学活动。(4)多组织专业的相关活动和各项赛事,要求学生不能闲下来。

第三阶段:大二第一学期注重培养学生实战训练,加强真实案例教学。

大二开始,学生进入全面的专业课学习期。这一时期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实践能力的培养。(1)学期初学管部门牵头狠抓学风,利用至少半个月的时间严抓考勤,及时扼杀大二学生的不正之风。(2)随着专业课的大批量引入,有些学生可能束手无策,甚至因为学不懂产生放弃的想法。各任课教师应努力将专业的难点吃透,并用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同时为了防止学生被动的被灌输、被学习,可以适时的采取项目教学、小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式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3)这一学期开始,可以适时的让学生接触社会,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安排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们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4)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订单班,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能力锻炼。

第四阶段:大二第二学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良好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二的第二学期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总结自身的能力。包括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是什么?自己需要在顶岗实习前准备什么?(1)本学期内应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合理开展就业过程指导课,让学生学习到就业的经验。(2)各专业根据情况,可将本专业学生分批次引入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或是提前预约实习岗位。

第五阶段:大三一学年注重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一学年是学生的顶岗实习期,在此阶段作为校方应该建立良好的跟踪考核机制,确保每一名同学均能有效地把握这个时期,快速提升自我。(1)各班主任建立有效地联系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地与班级每一名学生联系到,及时反馈学生的实习信息。(2)校外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的一部分,所以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学生需及时汇报实习情况,校内指导教师应及时联系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帮助。(3)严抓学生实习成果答辩,确保真实性、有效性,系部做好相关论文的存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4 总结及期望

以上实施方案已在我系2010级在校生中全面试点展开,笔者将根据实际反馈及时总结整改。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高职教育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高职学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班级 文化建设

一、建设班级思想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道德品质好、思想境界高的专业人才。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时间最长的集体,所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操作时,班主任首先要提出班级奋斗的目标,然后由班委会学生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现状,制定出本班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如本学期文理分科以后,我对学生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学风浓厚、团结和谐、举止文明、环境优雅”的班集体。在班委会学生的号召和组织下,经过几次班会课的讨论,确定了本班的近期目标是:每月“文明班集积分”保持在前五名,夺得两次以上“星级班集体”,两次以上“优秀班集体”,力争夺得一次以上“五星班集体”;远期目标是:力争成为常规的“优秀班集体”和“星级班集体”,从而成为学校的示范班集体。而且还制订了达成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

二、设计班级环境文化,寓理于境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人积极向上。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的“美化”,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教室设置一块张贴栏,用于张贴课表、班纪班规和各种信息,避免学生乱贴乱画;在教室设置一块展示栏,长期展示好人好事、学生的各种优秀作品和荣誉证书;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每期要做到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等,学生在一个美化了的教室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三、创建课外活动文化,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所以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要实现“教化”的功能。班级课外活动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小组、板报小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写作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活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突出同学人际交往文化,创造和谐团队

人际交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是教师、学生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和谐、平等地友好相处,那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此外,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人际关系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任何班级工作都容易开展。因此,我十分注重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关系的发展,在班干部的产生上,坚持让学生竞选产生,班主任只要求选出的班干部能够做到“办事公正、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善于沟通、具有民主和奉献精神”。班干部和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班级建设自然事半功倍。

五、创新学习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恒心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工作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大致安排好学生每天的读书时间、做作业时间、复习巩固时间,使学生每天有章可循;细化各项要求,如做作业的要求、上课听讲的要求、复习巩固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考试质量分析、鼓励表扬成绩进步的学生等方式来树立同学们的学习信心,保持学习的恒心。

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2005.

[2]谌启标,王等.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张静. 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价值的提升策略[J].班主任,2009,(4):15-18.

篇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崭新时代对人才的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在有着一定的专业素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基础文明修养、公共道德修养欠佳的现象。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我校学生全面素质,现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校决定在9-10月份期间开展文明月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此项工程,把职校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学风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并贯穿起来,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自学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全面素质提高,改善学风、校风,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素质教育的软环境,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奋发有为,自觉成才,成为我国现代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二、口号:

“创文明校园,做文明学子”

三、文明月的主题和范围

1、基础文明修养

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

1)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高雅的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3)正视异往,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和幸福观;

4)强化心理素质,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困难;

2、爱校、爱国、爱民意识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爱校、爱国、爱民意识、

集体主义感和大局观念,使学生把文明修身活动与热爱学校、国家和人民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1)关心母校事业,加强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大局观念;

2)熟悉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认清时代要求,培育与时俱进的现代素质和创新品格;

四、“文明修身工程”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动员宣传(XX年8月11日—XX年9月11日)

1)分别以横幅、海报、宣传板等形式进行大规模宣传。

宣传标语:

“新学期,新气象,新起点,新进步”;

“让心灵高尚,让行为文明,让环境优雅”;

“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文明校园”;

“举文明旗帜,树世纪新风”;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创建文明城市从细微处做起”

2)动员大会(XX年9月4日晚6:30):

开展全校性质动员大会;

3)以“文明校园”为主题开展政治学习、班会,并制定计划,活动,实施方案。

4)以团支部为单位围绕“文明校园”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

讨论提纲:

(1)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

(2)如何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

(3)如何看待大学校园里的乱涂、乱画、乱扔现象,

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树立环保意识?

(4)你眼里的课堂不文明行为有哪些?

(5)你认为当代青年学生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必要吗?

(6)你最喜欢学校的哪些地方、活动和教师,为什么?

(7)学校及我校的发展(如升本)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关系?

(8)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网络道德规范有哪些?

(9)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的观念现在还可取吗?

(10)我校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如何?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1)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

(12)当一些需要你参加的公益活动和你本人的具体利益有所冲突时,你如何处理呢?

(13)网络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真实与自由的关系?

(14)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安全与自由的关系?

第二阶段:具体活动实施阶段(XX年9月12日—XX年10月中旬)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举办“文明杯”演讲赛;

2、征集当代大学生文明修身名言警句;

3、举办当代大学生文明修身书画大赛。

4、举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签名活动。

5、开展“男生眼中不文明女生” 和“女生眼中不文明男生”的评比活动。

6、开展“标兵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

7、举办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及教室卫生评比活动。

8、加强学风建设。

9、青年志愿者活动。

10、举办文明修身杯台球赛及各项体育竞技活动。

11、政治学习“基础文明建设”,提高学生干部文明素质。

以上活动具体由团委学生会协作完成。

第三阶段:总结与展示阶段(XX年10月下旬):

在本次活动期间,学生处将针对全校的卫生、纪律情况进行抽查。

各班级活动结束后,请有关校领导和本次活动主要负责人到成效显著、环境美化有创意的地点进行参观。

我校对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进行总结,评选推荐在文明校园工程中表现优秀、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并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在校内进行大规模展示与宣传。

五、有关要求:

1、各相关单位、部门必须提高认识,把这次活动放在学校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创建文明校园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起点和基础。

2、各项工作必须有的放矢,落实到位,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实效。

3、本次活动仅仅是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开始,这项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应该融合在以后各项工作之中。

篇5

随着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落实和兑现,班主任工作也迎来新的挑战。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新生班主任2021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借鉴!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1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使学生能够尽早适应学习新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以便于本班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8名,女40名,男38名。全班学生学习基础尚可,但上学期平均成绩不够理想。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学风、班风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学生思想品德有偏差,自私狭隘。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但少数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要加强体育锻炼。

二、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培养目标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组织好学生参加升旗和两操,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3、转变学生学习风气,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4、培养优秀生,发挥优秀生学习带头作用,帮扶困难生。

5、进一步加强学生作业的辅导力度,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

6、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具体实施措施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拟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会课与学生交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展出学生的优秀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及时鼓励与表扬进步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2、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间操,保证小学生经常锻炼身体,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加强班级值日制度的完善,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3、良好的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的组织和培养。

我希望努力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向全班学生提出明确的前进目标,并制定出有效措施,鼓励全班学生努力去实现奋斗目标。

(2)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班干部定期轮换,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适应能力。

(3)班集体中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学习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班主任必须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加强学习态度的转变,

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针对学生实际培养和树立优秀典型。面向全体,培养提高学习能力,逐步增强全班同学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5、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要求,使作业进一步规范、工整。在及时批阅和指导下,使学生重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及时的巩固和吸收。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220__—20__学年第一学期即将开始,为使初一(2)班在新的学期能有一个新的面貌、新的发展,现特制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目前的初一(2)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1人。优秀学生很少,中差生占绝大多数。虽说已进入初中,但学生心理仍比较放松,心态还在暑假之中,各方面竞争意识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适应中学生活,并进一步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是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教育工作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成功教育为主线,以促进教学和保障教学为宗旨,在学校、团队、政教的共同领导下,积极与学生家庭及社会密切配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入手,广泛开展德育活动,切实搞好“行为规范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和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工作,使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学生犯罪率为零,体质健康及格率达98%。

2、大力建设班风、学风,在学校组织进行的班级管理量化考核中能够保持先进行列;

3、搞好培优补差工作,通过努力,进一步扩大优秀生规模,减少待进生数量,力争使优秀学生占到班级人数的五分之一;

4、同学校、政教结合,共同搞好创建“行为规范达标校”和开展“孝敬父母”活动;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班主任业务自修,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

本学期,要加强班主任自身的理论自修工作。除认真学习有关报刊、杂志、理论书籍以外,还要尽可能多的听专家讲座,多和别的班主任搞好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搞好自身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经常性的做好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搞好家校结合,做好家访、家长会工作

搞好家校结合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本学期要力争做到每周2—3次家访,一学期至少召开三次家长会,并且要做到事前有计划、过程有记录、事后有总结,并力争能通过家访和家长会,使班级管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与学生同甘共苦,下大力气,共建班风和学风

1、要以学校大规模实施“四阶教学模式”和“六步教学法”为契机,协调好师生关系,强化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班委会建设

本学期,要在以学生自选班委的基础上,加强班委会的建设,督促班委成员经常搞好自我工作计划和总结,经常在一起探讨工作方法和思路,和班主任一起互通信息,共同促进班风和学风建设。

3、抓住一切可用机会,搞好学生思想工作

本学期,除了充分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课外,还要挤时间,尽可能多的找机会,搞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初一上学期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使学生是否适应中学生活的关键时刻,思想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搞好思想教育工作,除能使学生培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缩小同学间的学习两极分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各种科学手段,促进班风和学风的好转

新学期,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学教育手段及措施,如心理暗示、社会公共心理、趋同心理等,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影响。通过树立榜样,加强引导,促进班集体的建设,使班风和学风向前健康发展。

(四)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培优补差工作

培优补差的成败,直接影响着班风和学风的建设成败。本学期一定要和科任教师密切结合,各学科要在搞好自己学科教学的基础上齐抓共管,培养优秀生,转化待进生,经常性的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互通信息,共同制订培优补差的措施与方法,共同搞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

(五)紧密配合学校,搞好第二课堂活动

1、政教处的领导下,搞好“行为规范创建”活动,并力争被评为“行为规范达标班”。

2、在学校和政教处领导下,实施“成功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搞好“主题教育”月,评选不同类型的先进学生。

虽然目前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不是很好,好学生也不是很多,但是我还有三年的时间,我相信在这三年中,我会取得良好的成绩的,这不是我一时的冲动,而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积累的经验。在小学学习不好,不代表到中学学习成绩不好,只要肯努力,将学生的学习气氛带动起来,那么我们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3新学期,为保证在新学期中学生能认真的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使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制定这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

14模具设计与制造(1)班总共有49位学生,其中男生48名,_1名,住校生49人。该班为新生班,军训期间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进心和肯吃苦的特点,所以该班的可塑性较高。该班现以理论基础课为主要教学内容,接下来两年时间里,生活学习都将围绕成高这一中心展开。学生因为新奇,现在充满了活力和干劲,所以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刻苦学习的品质和良好生活作风;以学风、作风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断加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校长在开学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学生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主动参加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寝室”系列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加强学习上的引导,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班级的学习氛围的培养,抓住始业教育的良好契机,不断促进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抓好班级班风、全面提高班级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3、稳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摆正心态,做到学习、生活秩序井然;

4、抓好纪律、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5、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

6、争创示范、先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

7、争创“和谐班级”、“和谐寝室”

四、具体任务与相应措施:

1、加强班级学风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良好学习习惯是今后取得成绩的重要保障,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只要学习氛围调整好了,学习习惯养成了,整个学风、班风自然就上来了。学生管理工作,始业教育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班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灰心没有自信,所以首当其冲的是要确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监各班委认真记录班中课堂纪律情况外,还要求学习委员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计划来学习,同时多与学生勾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学以来,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上有了较大的改观,接下去的时间要抓稳定,常督促学生。

2、加强日常行为的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生正常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的关键。经过十来天的军训,该班学生已初步

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在新学期中我计划在学生处的帮助下,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工作,避免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改掉以往不良习惯。并在班训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自觉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新学期,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了解的还不透彻,在开学初将初定班委班子,指导班委组织班级日常工作,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班级的向心力,树正气、立典型,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以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寝室竞赛,发挥各个寝室长的管理作用,实现以寝室为单位的小集体管理,促进多元化管理,共同管理的实现,端正班风,不断提高集体荣誉感。除以上几点外我在新组班委后加强班干部的培养,要求每位班委每周都有明确的工作方向,每周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反映本周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将要做的任务分配到人,落实到人,使每个班干部走向成熟,实现个人价值。树班委形象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班委的各方面考核,及时调整,使班委真正起到作用。

3、注重学生课外兴趣活动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课堂知识面较有限,很多知识学生并不一定能获得,所以本学期提倡学生多参加各类课外兴趣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正常学习的保证,这学期要求多参与学校的各社团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校运动会、教室布置等。通过活动的参加来提高学生的才干,力争通过活动育人,活动塑人。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和开朗的性格,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以上计划是我班本学期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总的思路,在开展的具体工作中,我会照此执行,但在出现新问题时,我会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对此计划做相应的调整。在这个新学期中尽自己所能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4今年我接任初一(7)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我首次接任班主任,面对这些对将来满怀憧憬、满怀希望、渴望知识、追求新奇的初一新生,我的想法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石龙二中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学到更多的本领,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个人的素质,我将尽我的努力,教导这批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虽然,我在班级管理上没什么经验,但我希望能在现在这批学生中,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理论更好的应用在实践上。毕竟,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个可贵的生命。教师的使命就是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而班主任的使命便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

如果一位班主任,不能够把学生放在心中的首位,那它就不是一名称职的班主任,更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班主任的任务是神圣而又光荣,学生应以自己的班主任为荣,班主任也应以自己的学生而光荣。这是我一直勉励自己话。所以身为班主任,首先就是要对得起学生,其次还是要对得起学生,最后还是要对得起学生。至于学校的表扬先进,都是其次。学校的每位班主任都不是为了每月那可怜的一二百元班主任费而工作的,我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对得起学生和对得起自己而工作的。尽管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日益繁重,而俗话又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往往工作量最多的人,所犯的错误也是最多的。但只要我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心里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在201_——20__学年第一学期,同时为响应我校刚成功申报市“市一级级学校”和“市绿色学校”的光荣时刻,我这学期的初中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校提出的“六个现代教育观念”为指针,以“学会关心”为主线,以“三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团队精神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深入研究班级中的典型案例,撰写出有价值的德育论文,提高德育的实效型。

二、存在问题:

由于新的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只有初中,各年级班级也较多,学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各年级都划分了尖子班与平行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压力。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学生在这方面会产生的各种情绪,尽力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年工作要点,紧扣学校培养目标,强化班风,严抓学风,争创特色,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千所示范重点职校而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1、强化班干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负责任、有能力的班干队伍。

2、严抓学生的操行考核制度。

3、抓好班级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4、提升班级养成教育的质量,创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5、强化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工作。

6、重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重视班级活动开展,争创校级活动之星。

三、工作措施

(一)注重班干的培养与教育,建设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学

生干部队伍。

1、班干选拔采取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坚持工作学习交流活动。

2、严格班干考核制度,使班干能够率先垂范。

3、加强班干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二)抓好班级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

1、建立后进生的教育档案。

2、注重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建立后进生家校联动的机制,搭建家校教育平台。

4、举办后进生教育培训班,强化整体转化提高。

5、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后进生的成长与进步。

(三)抓好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1、起草并制订班级文明礼仪实施方案。

2、组织学习与落实学校文明礼仪考核制度。

3、开展文明礼仪晚讲教育活动。

4、组编文明礼仪教育材料。

5、开展班级文明星的评比工作。

(四)抓好班级活动开展工作。

坚持晚讲活动丰富多彩,发挥晚讲、班会育人阵地的作用。

(五)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1、抓好校园环境卫生打扫与监督岗管理工作。

2、抓好两操工作。

3、抓好学生出入证管理工作。

4、抓好学生考勤管理工作。

(六)抓好学生安全教育。

1、学生有节制地进入网吧,控制不良侵害。

2、注意交通安全,小心防范为主。

3、抓好学生矛盾化解工作。

4、抓好学生防水、防电、防火、防盗的管理工作。

四、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1、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2、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活动。

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4、开学典礼。

5、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6、卫生大扫除评比。

7、班级教室布置评比。

十月:1、国庆专刊。

2、体操比赛。

3、班会、晚讲公开课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老师值班个别辅导等)。

5、班级事务承包制:经验交流活动。

十一月:1、期中考试。

2、田径运动会。

3、内务整进比赛活动及安全文明寝室评比活动。

4、演讲比赛准备工作。

5、班级活动创新工作。

(申报、观摩、评比)

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7、学生异动情况第一次调查。

十二月:1、纪念一二、九运动7周年活动。

2、演讲比赛。

3、元旦会演和元旦专刊。

4、文明礼仪班级申报。

5、学生异动情况第二次调查。

劝学堵流宣传发动。

元月:1、劝学堵流工作。

2、班级工作总结。

3、文明礼仪班级评比活动。

4、素质报告单填写与邮寄。

5、期末考试。

篇6

为破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管理的难题,尤其是在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我院构建了“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即:职业道德规范体系(Professionalethicssystem);职业精神培育体系(Professionalspiritssystem);职业礼仪养成体系(Professionaletiquettesystem);职业技能训练体系(Professionalskillssystem),简称“4PS”体系),在科学、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1.1职业素质培养的内涵

职业素质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其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业眼光、职业知觉、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专业智能、创新精神等。高职院校在办学中不仅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切实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用人单位对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诚信、敬业、团队合作、创新、社交、沟通、执行等专业技能之外的各种职业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社会素质: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遵纪守法、社会责任等;个人素质:诚信公正、敬业奉献、责任担当、宽容助人、自信独立等;方法素质:学习方法、分析判断、创新思考、计划实施、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为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同时便于管理运行,我们把职业素质分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礼仪和职业技能四个子项目。(1)职业道德。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在职场中,职业道德是对社会行为个体履行岗位职责的一种规范,是按照职业操守规定对人的行为应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层次的要求。(2)职业精神。以敬业意识为核心价值观,包括职业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3)职业礼仪。健康的体格、端庄的仪表、高雅的言谈、得体的举止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能增加职业交往魅力和人格魅力。(4)职业技能。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职业院校学生有无过硬的就业能力、能否顺利地高质量地就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至关重要。

1.2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1.2.1设计原则“4PS”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遵循“把经验整理成规则、把规则训练成习惯、把习惯沉淀为文化”的设计理念,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并符合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特点的体系,开发相配套的学生“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软件系统,探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的新途径,将传统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转变为学生职业化素质教育管理,强调“把规则训练成习惯,把习惯沉淀为文化”,力求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实现“师生全员参与、学生自主规划、管教融为一体”,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导向性、操作性、规范性。

1.2.2宏观框架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学生“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职业精神培育体系、职业礼仪养成体系、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按照“项目体系培养内容素质目标培养平台(实践载体)考核细则”的设计流程,实施素质培养。

2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运行

“4PS”体系采用多主体、阶梯式运行管理,如图1所示。为保障“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的规范运行,与软件公司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系统平台,开发了“4PS”体系管理软件,有效地探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的新途径。

2.1“4PS”体系管理中心

为了确保“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成立“4PS”体系管理中心,派专人负责体系具体实施管理。主要职责有:制定体系各项制度;组织班级管理员培训及例会;考评班级特色活动;收发、审核班级证明材料;整理记分清单;记分申报终审;数据统计及分析;组织各种体系实施工作会议;负责项目运行及宣传推广等。中心是“4PS”体系实施的枢纽,根据体系构建的先进理念,将其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编制了《学生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指导手册》,为执行者和联络者理清了工作思路,为践行者指明了方向,规范了工作程序,强化了工作监督,使“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在全员参与的背景下有序推进。实施主体如图2所示。

2.2评价办法和考核管理

(1)将学生“4PS”培养体系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年为周期,“4ps”平均每项60分,总分240分,每学年职业素质教育学分记1分,大一大二共计2个学分,记入学生毕业总学分。(2)将“4ps”职业素质得分各种奖惩评优相结合。学生的评奖评优、助学金、政治发展、就业推荐;班集体的评奖评优;辅导员的评奖评优;教师的年总目标绩效考核等相结合,实现立体、联动,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实现师生全员参与、管教融为一体。(3)建立学生职业素质认证证书制度。学生两个学年“4ps”职业素质学分均合格,学院颁发学生综合职业素质A级证书,作为毕业三证之一。

2.3培养管理运行情况

“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自2010年9月试运行实施以来,主管书记牵头主抓,成立4PS中心统筹协调,辅导员团队齐心协力、全面落实,学生项目管理干部认真负责,全院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性高。覆盖财经分院五个专业3037名学生,考核项目及评分细则触及学生学习、工作、实践、技能等各个方面,共4大项,38小项,最低分值1分,最高分值30分。2011年7月“4PS”体系写入各专业培养方案,每学年记1个职业素质教育学分,纳入毕业总学分,并于9月开始正式实施,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保障了素质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我规划、主动参与的意识。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的主要成效

3.1师生积极主动参与,认可度高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学生职业素质得到普遍提升。2011级1085名学生第一学年学分合格率达99.6%,该体系赢得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认同。辅导员认为:4PS体系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该体系给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素质拓展平台,让学生从被动参与逐渐变化为主动参与,班委干部能力提高、班级学风得到增强,班级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整体推进。特别是专门的平台管理,操作规范、统计便捷,为学生的评奖评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会审113-6班学生马茜在成长感悟中写到:4ps体系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规则意识,还充分调动了我们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学习各种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它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习惯,自主规划,自主选择,每位学生都有“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感觉,更多的学生主动积极参到各种活动中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3.2学生自主规划,管教融为一体

“4PS”体系充分运用了职业化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实现了师生全员参与、学生自主规划、管教融为一体的良好局面。“4PS”体系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师生全员参与,更加凸显了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加明确了在职业素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分工,将职业素质教育细化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达到了“把规则训练成习惯,把习惯沉淀为文化”的目的。“4PS”体系重视学生自主规划,该体系培养考核平台多,对学生既有统一的要求标准,更注重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引导,如根据学习情况、特长爱好、职业期许等突出特点来提升职业素质。同时该体系不仅重视学生个体的自主规划,在对班级、专业、社团等团体的团队职业素质教育中也遵循自主规划的原则,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有选择”的教育。“4PS”体系科学规范的流设计,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自主规划性,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解决了现实中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困惑。“4PS”体系运行管理软件地开发,弥补了传统模式评价约束、奖惩机制问题不能落到实处的困境。特别是“4PS”培养教育计入专业人才培养总学分,实行学分化管理,发挥着它作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双重作用。

3.3深化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4PS”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素质拓展搭建的多样化平台,把丰富多彩的学生素质活动进行了归类和整理,使原本分散的学生活动系统化,使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更加明确活动开展的宗旨和意义,使职业素质教育成为学生素质活动的主线贯彻始终,时时处处内化在学生心中。“4PS”体系在学生素质活动方面进行了创新,号召以班级为单位,结合专业特色、班级特点、学生个性来策划“班级特色活动”,活动由班级干部策划、辅导员把关、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开展以来,彰显班级学生特质的活动层出不穷,使校园活动的触角深入每一个学生,真正体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这在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深化了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内涵。

3.4培养管理体系完善,管理软件科学有效

“4PS”体系近三年地运行实践,充分验证了它的针对性、导向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了可推广的职业素质培养管理考核的制度体系和实施方案;编制了《财经分院学生4PS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体系指导手册》;发表撰写调研报告2篇,撰写科研论文10余篇,公开发表6篇;构建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系统平台,开发了配套的“4PS”软件系统管理平台。

4结语

篇7

分级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外语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立体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协调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引起了外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和高校外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及其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计划、方案、制度等等,使得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实现层次化,实现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进步。

而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单位天津天狮学院,也曾对2006级专科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外国语学院组织新生统一参加入学英语水平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大学英语分级班级的编排,将全体学生按照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分成三个教学班型,即A级班(快

班)、B级班(普通班)和C级班(慢班),分级班级编制时遵守一个原则是“两边轻中间重”,B级班占多数。两年来通过分级教学实践的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学校领导变更的原因,当时的制度和奖励措施等均未得以兑现,分级教学在专科阶段仅实行了一届。自2008年天狮学院升本以来,大学英语教研室的骨干教师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是否实行分级?如何分?怎样开展拓展类课程建设?等等,这也正是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课题组试图在前人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如何在天津天狮学院组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开展拓展类课程的建设。

天津天狮学院为天津市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覆盖较广,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之上(总分150),而有些学生仅能达到三四十分。如果无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将所有学生置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组织教学,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授裸,那么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开发英语优等生的潜能,同时也将极大的挫伤了一些英语学困生的积极性,只能导致英语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学校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英语学习水平划分成不同等级,不同级别的学生就能根据自己能力的高低分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分级教学的模式下,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先从英语基础知识入手再进一步提{个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优等生则可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将公共大学英语和本专业英语相结合,促进个人专业英语的发展。

一、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

1.分级编班原则。学校教务处可组织入学新生统一参加英语水平考试,然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大学英语分级后的班级编排。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确定具体的分数段,将全体学生按照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分成三个教学班型,即A级班(快班)、B级班(普通班)和C级班(提高班),分级班级编制时遵守一个原则是A级班和C级班占少数,B级班占多数。在最初的班级编制上,基本上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班级级别的划分,但是有的学院学生总数少(如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编制时则会考虑与某个二级学院的某个专业合并。

2.动态班级管理。分级教学下的教学班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将采用动态“滚动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一般来说,第一学期因刚要实行分级教学,滚动幅度也会比较小。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A、C两个级别的学生人数制定标准,滚动幅度为5%为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A、B、C级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总排序(即A级班总成绩表、B级班总成绩表、C级班总成绩表),排名在A级班后5%的学生降入B级,B级班学生排名在前5%的学生升入A级,排名在C级班成绩的5%的学生升入B级,B级排名在最后5%的学生降入C级。如果在滚动过程中有成绩相同的情况(例如A级学生倒数15,16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B级班或B级学生正数15,16,17,18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A级班;B级,C级之间滚动按同样方法),人数变动不大。

第二W期滚动幅度为10%。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A、B、C级学生的外语成绩进行总排序(即A级班总成绩表、B级巧总成绩表、C级班总成绩表),排名在A级班后10%的学生降入B级,B级班学生排名在前10%的学生升入A级,排名在C级班成绩的前10%的学生升入B级,B级排名在最后10%的学生降入C级。如果在滚动过程中有成绩相同的情况(例如A级学生倒数30,31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B级班或B级学生正数30,31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A级班;B级,C级之间滚动按同样方法), 人数变动不大。

3.分级教学的构建模式。分级教学是一种颇为复杂的教学活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从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宏观部署。

课题组结合天津天狮学院的教学实际提出适合该学院不同级别学生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具体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周期为四个学期,总学时248学时,每学期60学时。在分级教学中A、B、C三个级别班级的总课程学时保持一致,教学安排在不同教室,同一时间进行,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各自不同。

在课题研究中,天狮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主教材均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类教程,并配合使用大学英语教研室骨干教师自编的《大学英语习题集》及《大学英语等级训练与应试技巧》两部自编教辅材料。

二、拓展类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分流培养,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应该相切合,减小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工作岗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天津天狮学院众多毕业生应聘的信息反馈表明,许多外向型企业和用人单位希望他们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四级以上证书,部分单位在岗位描述中有对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比如用英语口头介绍一份产品,翻译一封电子邮件,撰写商务信函等,从中考察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学会思考和选择以便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向企业和社会应用靠拢,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1.需求分析。为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课题组自2014年10月起利用每学期的期中座谈,分学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问题内容涉及拓展课程的选课目标、对拓展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内容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需求有很大的集中性。绝大多数的学生意识到通过四级并不意味着自己能在就业竞争中有优势,仍需继续努力提升语言水平。而学生目前的弱项是听力和口语,希望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效突破障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就业中增强竞争力。并希望学校多开设“视听说”、“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跨文化口语”类课程,并以开放式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不赞成传统的闭卷考试。

2.基本原则。

(1)因目的而异: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以及有关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确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2)因人而异: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外语水平,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为适宜。

(3)因教材而异:根据教材每个单元或每一课的具体内容,确定采用哪种教学法更为适宜。

(4)因课型而异: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更为适宜。

(5)因阶段而异:不同的教学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以上便是折中主义教学法所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我国的外语教学习惯引入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照搬照套,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强调了某一个侧面,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育者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来审慎求实地进行有机综合,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采用适合的教学法,做到灵活变通,以提高效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不同,尊重学生,创造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技巧,提高技巧运用的意识,扬长避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些形式与条框,因时因地因人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满足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现代化的语言学习手段,使学生有了更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的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各种任务适时地融合,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正视汉语向英语的正迁移作用,适当地进行英、汉双语对比,尽量避免或减少负迁移;在课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应符合“更高要求”的原则;必须坚持符合学生需要的原则;应积极推进以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和遵循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原则。

3.课程设置。基于上述针对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需求分析,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天狮学院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可重点开发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文化类三大模块。如:大学英语六级测试课、初级口译、中级口译,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文秘、英语视听说、科技英语翻译,跨文化阅读、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学院可进一步结合各专业特色增加三大模块拓展课程的种类,以满足学生不同专业发展需求。

4.考核方式。从考核方式来看,针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和学习的特点,学院可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将教学评估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监控。终结性评估是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达到和具有的语言水平。加大开放式思辨性题目比例,以考查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估即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这种做法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够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定位,随时监控学习。

5.资建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建设不仅有益于人才的培养,也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找到新的契机。天狮学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专业方向宽泛,涵盖翻译、文化、文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等诸多方面,通过拓展课程的开设,有利于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以课程带动科研,达到研教融合的效果。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它充分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有利的,有益于人才的培养,它改变以往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今后的实践中,学院应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并致力于建设拓展课程教学团队,努力建设集“课程建设十教学研究十团队发展”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协调发展。

此外,教师一定要及时做好大学外语分级教学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分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C级班,要选派有耐心,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教学最初不必追求传授的英语知识量,而是建立学生的信心,唤醒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研究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r等教学的构成要素出发,构建出适合天狮学院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和拓展类课程的实施方式。分析总结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将现存的一些不足,对如何完善分级教学的实践策略加以研究,包括确定分级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管理、加强情感共建。期待这些初步的研究也能为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诚然,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本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选取课题组成员任教的天狮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其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推广的实用价值有待验证。另外,鉴于课题组成员的整体学术能力和教学经验有限,理论支持仍稍显薄弱,文字推理也有待完善。课题组成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以期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更深刻的领悟,也希望在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后,能将成果运用到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2]周芬芬.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迟硕.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J].才智,2012(26).

[4]胡壮麟.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几点看法[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3).

[5]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6]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篇8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微积分;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75-02

一、分层次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变大,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高等教育向多样化转型,这对《微积分》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之前无论学生情况如何,实行统一大纲、学要求的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今的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学生就业选择的差异,对于职业目标不同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层次的培养,因材施教,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受益。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优化师资配备,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合适的教学资源,突出教学的针对性,让各类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这就是分级教学。分级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达到预定的目标,避免过多的挫折感及不满足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及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基础,一些高校已经实施《微积分》的分层次教学。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

1.分层原则。基于这样的目标,东华大学从2013年开始将大面积的工科《微积分》分为A、B两级,根据分级考的成绩并结合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级,约40%学生进入A班,A班学生要对数学理论感兴趣,自身希望能够系统地接受数学理论学习,为其今后的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而B班则侧重于微积分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际应用题的分析与讲解,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基础,确保大学数学核心知识点的掌握,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材的分层。A班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采用同济版的《微积分》,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B班采用《托马斯微积分》。该教材突出应用,重视问题的提出及背景、数值计算和程序应用。修订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案,完善教学辅导材料的选编,并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3.教学方法的分层。A班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主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启迪思维,开拓能力,培养学生较高的数学素质,增加近五年研究生考题的分析讲解,注重数学思想的启发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要略,展示题型变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满足优秀生追求更高目标的需求,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将来进一步的学业深造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两点体会:(1)A班学生的整体感觉比往年没有分层时的学生的理论水平要高,很多学生是抱着考研究生的目的来读A班的,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学习积极性也较高,同时理论接受能力也较高,渴望汲取更多的养料。很明显,每堂课的课容量比没有分级前要大很多,这有利于讲授更多的内容,而且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让他们拥有充分参与和思考的机会。之前由于整体差异较大,课堂上必须照顾所有的学生,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状况,分级后这样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虽说都是A班学生,同样也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依旧有“吃不饱”的感觉,他们的接受能力强,希望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各类微积分的辅导丛书多得举不胜举,各类辅导书的侧重的和深度又各不相同,让学生一头雾水,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指导他们选择一些适合的书来读。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整理出一些难度适当的好题目,这些题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个非常好的补充。在每节课后,将补充的内容发在公共邮箱里,供学生下载,非常受学生的欢迎。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以及学校WIFI的使用,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补充的内容。而且,学生可以通过邮件在课后和教师交流、沟通,实现教学相长。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热情,我们加强了课外学习平台的建设,在网络平台上开通微积分A的班级,其班级学生可以下载补充题、课件、模拟题、往年的试题以及关于微积分学习方法的小文章。此外,部分学生把这里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学习方法,对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B班学生,在教学上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通过灵活的考勤方法保证学生出勤率,保证良好学风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适当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教学内容偏重应用,增加应用数学问题的分析、讲解,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准确性,浅而实用,压缩某些繁、难、偏、旧的内容,进而确保微积分成绩有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B班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计算能力较弱,错误率较高,往往是不算不错,一算就错。如计算定积分时,原函数求对了,但在最后一步进行代入计算时,容易出错。对复合函数求导、函数求高阶导也是出错率极高的题目。究其原因,是没有对函数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解,按照感觉在自己的大脑中快速计算。在讲课时,我们会针对学生的易错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提出预警。为了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基础题外,我们会在每一章安排配套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在B班我们增加了习题课,通过多练、勤练帮助学生对微积分核心知识点的掌握。(2)思考不够积极。有时候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金口难开”。使师生的互动无法顺利进行。在做题时,学生多数是“等”、“靠”,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有畏惧感。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介绍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使学习增添情趣。把握好课堂节奏,使得教学过程有张有弛,变化有序,让学生听、想、练交替适度,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教学过程的语言力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说,进行比喻类比,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乐意去学,从而积极思考,提高数学成绩。

4.考核方式。最终的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作业情况,第二部分为考勤情况。考勤方法较为灵活,可以是随机点名,也可采取活页纸做一道思考题,下课时统一交给教师,这样不仅督促学生当堂吸收所学知识,还能起到考勤的作用。

5.分级的后续调整。第一学期结束后,按照一元微积分(上)和一元微积分(下)考试的平均成绩,根据学生分层次学习的标准,调整A、B班大约15%的学生,使原先在B班的拔尖学生有机会进入A班学习,而强制在A班跟不上的学生回到B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初步结果

通过《微积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我校《微积分》课程的不及格率显著下降,为10%左右,对学生在后继的数学课程学习中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对B班学生的问卷调查,有60%的学生在教材选择方面表示满意,63%的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和节奏表示满意,94%的学生对任课教师表示满意。他们说通过学习《微积分》,增加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严谨,也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自己的耐心。通过学生座谈,分层次教学为绝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和欢迎。在数学上有进一步深造要求的学生通过A班的学习,得到提高,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数学复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提高了数学考研的通过率,同时也为全国数学竞赛储备了人才。而选择在B班学习的学生在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喜欢的事,丰富大学生活。《微积分》分层次教学的改革使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原来教师可能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授课,在输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反馈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注重得不多。现在多以授课学生为中心,精心备课,精心设问,精心设计练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也得到优质的教育,可谓“双赢”。

四、有待改进的问题

1.进一步完善优化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高层次班级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内容,讲一些高难度习题,低层次班级删减一些内容,讲一些容易题,而是在充分考虑本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规范、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计划,突出重点概念和方法,使所讲授的内容前后连贯,简洁流畅,概念突出。这都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2.公平合理的成绩考评制度。制定与分层次教学相适应的成绩考评制度。A班学生的考试难度相对来说大于B班的考试难度,学生成绩相应地会低于B班。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时会受到影响。为了保障A班优秀学生的利益,要有相应的制度倾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制定公平合理的学分成绩制度。

五、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东华大学《微积分》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初步成果,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向。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学生可以得到优质的高等数学教育,使数学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2]杨江霞.分层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2,(3).

[3]高建.提高“微积分”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8,(1).

[4]林爱菊.高校公共基础课实行分级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4,(6).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主题班会 整

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93-03

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是指辅导员围绕特定主题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学生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中生成新的思想、行为、道德精神和德性的集体指导、引领过程。它是辅导员对学生实现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的重要形式。

一、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大学是人生的美好时期,也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在此阶段完成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化的最后进程,为步入社会、立足谋生做好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等方面的准备。然而,学生进入大学后,没了升学的压力,短暂的新鲜感过后往往陷入迷惘和困惑之中。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知如何把握大学生涯和发展自己,不仅对大学生涯乃至未来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而且在很多问题上也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系统主张,迫切需要系统指导和引领。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对学生成长成才担负着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双重重任。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要以日常管理服务为载体,通过在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中增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含量,对学生个别问题采取个别谈心,对学生共性问题采取主题班会集体引导,点、面结合,让学生在与辅导员交流、沟通或班会活动中得到启迪,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收获,有所行动,使先进的思想、正确的政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入学生的头脑,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辅导员的本位工作和最基本的职责。

主题班会的本质和核心是思想引领。通过主题班会集体引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凝心聚力,形成优良班风学风,引领班级健康向上发展。因为,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育情境下,在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沟通,思想不断交锋碰撞对接,情感得到共鸣,感受得到分享中,不断探索、体验、理解共同探讨的主题意义,构建新的意义,共同生成新的思想、行为、道德精神和德性的过程。

然而,绝大多数辅导员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工作时间比较短,社会阅历浅,经验方法有限;而且是非教育类专业出身,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比较欠缺,不仅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学生涯发展趋势缺乏全面的认识、把握不到位,而且对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引导缺乏技巧、能力,对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尤其是所学专业引领学生发展,没有整体思路。加之平时忙于具体事务管理,更是难以静得下心来思考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的方向性问题,从关乎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和全局来系统构建、整体设计主题班会。

由此可见,主题班会整体设计这一重任只能落在院系两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因为作为院系两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一方面长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及学习、生活状况,校风校纪、班风学风情况及期待都十分了解;另一方面对学院的历史传统、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专业状况,甚至院系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深度把握,能够从院系实际出发对辅导员主题班会作出顶层设计,整体构建辅导员主题班会的基本框架。

需要指出的是,院系两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只能是基本框架,体现的是高职院校特点、院系实际,以及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任务,即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需要。辅导员必须将其细化,补充、完善,体现自己学生群体特征、班级风貌和实际,才能共同构成完整的体系化的主题班会体系。

二、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

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出发点不在于告诉学生多少道理,教他怎么去遵守规范、准则,而在于把主题班会还原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觉投入精力、情感,并从中体验、感悟、理解、实践那些为社会认可的最基本的待人、接物、处世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基本取向,从而为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尊重、关心、引领好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其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不仅赢在求学时代,更赢得未来。

高职院校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它的职业性,这决定了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现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社会生存立足。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存在生源素质相对较差,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自律精神和自控能力较为薄弱,思想和行为表现较为活跃、表现欲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只有三年的学制。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高职三年有目标、自主、高效、持恒地学习生活,更多更好地掌握生存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成为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有发展后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到知识、能力、觉悟,做人与做事能力同步协调发展,就成了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灵魂和核心。

为此,应当借鉴生涯教育理论来确定设计的基本思路。即以学习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整体规划、系统构建高职院校主题班会体系,通过生涯认知、生涯规划与实践、生涯进步等步骤,充分发挥学生天赋才能,培养学生生涯能力,使其逐步学会自我引导、自我完善,自觉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强化自身优势与强项,从而在就业选择中游刃有余,并最终过上适合自己特点的美满生活。具体为:一是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院校、认识专业、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科学制订高职三年学习生涯发展规划,并用规划引领大学学习生活。二是引导学生自觉排除各种干扰,践行自己的学习生涯发展规划,分阶段、逐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并不断依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和自身状况微调和修正目标,最终达成规划目标,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现从学习生涯规划向职业生涯规划过渡与衔接。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是“条”、“块”结合的系统化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基本框架,“条”即学习生涯规划教育主线,“块”是高职三年不同时期的主题模块。

初期(第一学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主题模块。包括:第一,学习、生活、人际等适应性教育,如“相亲相爱一家人相互认识素质拓展”、“赢在校园,走好大学路”、 “新起点,新超越”、“人际你我他”等系列主题。第二,如何制订规划、践行规划教育,如“订规划、做主人”、“成功人生始于校园”、“学业之舟生命之船”等,从做人能力(包括政治品格、做人品行、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与做事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自身优势/强项)两方面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涯规划,明确三年学习发展目标,有目标、自主、高效、持恒地学习生活。

中期(第二、三、四、五学期):“学习生涯规划‘回头看’”主题模块,即每学期审视学习生涯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并排除各种干扰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第一,管好自己的时间、精力、人际、情感教育,如“抓住我的时间,让优秀成为习惯”、“性格决定命运,习惯主宰未来”、“悦纳自我促发展”、“做心弦的调音师”、“和谐人际伴成长”、“把握好异往的度”、“爱的路上请走好”、“我和网络”等系列主题,指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集中在自己选定的目标上,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第二,营造和形成培养专业技能、发展强项的氛围,引导学生注重挖掘和培养与所学专业或个人兴趣爱好相吻合的专业技能、强项。第三,创设环境和提供平台,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养成与提升,做到做人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步协调发展。例如,“做时代先锋,坚定跟党走”、“细节决定成败,品质胜于能力”、“像铁路人一样思考”、“责任铸就辉煌”、“与优秀的人一起成长”、“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等主题。

后期(第五、六学期):“学习生涯向职业生涯过渡与衔接”主题模块。包括求职就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如求职面试技巧、就业的关键在素质、人生三部曲“就业―择业―创业”等系列主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涯规划向职业生涯规划过渡与衔接。

“条”、“块”结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化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体系。

三、主题班会整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主题的系统性、导向性,体现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系统构建教育的主题。作为它的基本框架既要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更要体现教育规律,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形成完整的体系化的主题班会体系;作为具体实施方案,则还应针对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主题,充分挖掘学生所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力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思想引领的科学性、方向性,凸显导航功能。

(二)主体的能动性、参与性,彰显学生自我教育。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彼此支持是促进个体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主题班会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引发、点拨学生思考、反思,当好学生自我教育的桥梁;更要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所长参与到班会的策划准备过程中,如主题内容的调查研究、素材的收集、物品的筹备、活动/节目的编排排练、相关视频/PPT的制作、会场环境的策划布置等,而且让学生在班会中真正投入精力、情感,将自己全身心融入其中,动脑、动口、动手、动心。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让学生在多角度实践、体验以及同学的相互影响中理解、接受了诸多该与不该、应为不应为,把教育者的教育、监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自我提出要求,确立目标,安排计划,付诸行动,在践行中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一句话,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这不仅是教育管理的本质,更是主题班会的第一要义。因为,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最重要帮助就是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意识的高度觉醒。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是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三)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人的行为由需要引发,受意识支配。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内在需要时,才会被学生整合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高职学生有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的生理需要;有生活有保障、无失业威胁的安全需要;有希望自己有实力、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尊重需要;有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自我实现需要。因此,辅导员从挑动、唤醒、强化学生的这些需要出发,围绕主题班会的基本框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某一具体事件为切入口,抓住那些真正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普遍的共性的思想和行为问题有的放矢,使多数学生感到老师是在讲自身的问题,在帮助自己解决困惑,这样学生就会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平等对话交流,并从班会活动中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现实、认识自己,有效地表达,有条理地思考、分析问题,跳出思想和行为的误区,找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也使班级问题迎刃而解,及时有效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形式的多样性、艺术性,寓教于活动中。主题班会要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就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策群力;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使主题班会形式多样,既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又有深刻内涵、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寓教于活动中。既可采取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对话交流、讨论思辨、质疑交锋、实话实说,又可穿插辅导员的理论宣讲、案例分析,或学生的亲历体验、现身说法、才艺展示,还可以团体心理辅导、户外拓展训练方式进行;既可用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情感陶冶,又可用实践锻炼、心理辅导等方法。总之,知、情、意、信、行多开端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感悟内化和精神提升,从而生成新的觉悟和品行,并外化为行动。

【参考文献】

[1]张怀聪.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发展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6(20)

[2]张明,秦伟伟.近十年大学生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2009(9)

[3]王国珍.论提高学业生涯规划执行力和执行效能的有效途径[J].广西教育,2011(1C)

【基金项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立项资助课题(柳铁研〔2010〕57号)

篇10

论文摘要:能否充分实现管理育人的职能,关键就在于一所高校的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一所高校只有德育管理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才能大兴管理育人之风,管理育人的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众所周知,管理育人是高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无论德育研究领域还是高校管理工作研究领域,对管理的德育职能都已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如何最充分地实现这种育人职能,却仍值得我们作更深入地探讨。

一、高校管理育人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同时,要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落实。”由此看来,管理育人作为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德育的重要环节,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高校管理育人也有其特殊性。这首先表现在,与其他类型学校相比,它与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更直接的关涉性。高校管理育人的客体主要是大学生,他们对社会已有较多的关注和评价,对管理者及其管理工作的形象十分敏感,管理中的不足常被其视为社会的阴暗面并因其思维方式方法的局限而被不适当地放大,以致形成不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另一方面,大学生即将进入职业及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会将所接受的管理的影响带到其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中,管理者及其管理工作的思想道德影响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会辐射到较大的范围,由此,管理育人的结果也由大学生传递至整个社会。

高校管理育人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在高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管理育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校德育系统工程,这是指校内的德育工作;二是社会德育系统工程,这是指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更大范围的德育工作。”在校内,管理育人会通过对德育各渠道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保障其德育效能的充分发挥,还直接参与德育活动,它在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既具有统率和保证职能也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而就整个社会德育工作系统来说,管理工作在调动家庭教育、社会力量方面则有着校内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财力、人员组织与信息沟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

高校管理育人的特殊性更集中地体现在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意义上。第一,管理育人可以保障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管理者及其管理活动对学生的德育影响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校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它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直接引导、协调、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秩序,并对专门德育工作部门及人员的工作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实施起到支持、促进和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了德育的正确方向和德育在高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的个别性德育活动,则会直接促进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高校德育的全面实施和德育目标的实现。第二,管理之德育职能的充分实现可以促进管理工作的完善。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既包括管理者自身素质,也包括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素质的促进。因此,育人是管理的内在要求,管理育人能使管理的职能更完整地得到实现。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育人的实现程度是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此外,强调管理育人,会促进管理者深人了解教育对象,更新管理观念,遵循管理道德,改进管理态度、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提高管理质量,并为管理工作塑造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更是对管理工作的实际促进。第三,管理育人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利于高校塑造良好的办学形象,也能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办学形象是高校办学力量、办学水平和毕业生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既会作为学生选择报考学校的重要依据影响学校的未来发展,还标志着高校培养目标也即办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校的其他各项德育工作需要管理来保证、支持、促进和监督,舍此,德育可能会软弱无力;相反地,也不能将管理的育人职能剥离出去,进行所谓单纯的管理,因为那样并不能使管理对象自觉地接受和践履各种行为准则与规章制度,不能达到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目的,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缺陷并由次影响其知识、能力等素质的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大学的行政管理离开了思想教育,既失去了管理的目的,也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效能”,其管理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学生也无法达到全面发展,高校自然也无法真正地实现办学目标,更不能侈谈进一步发展了。

二、高校管理育人的主要途径

关于高校管理育人的途径,通常认为是“在行政管理中育人,在教学管理中育人,在生活管理中育人”。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具体范围,是体现育人职能的管理工作领域,管理育人的具体途则蕴含于其中。管理育人要求每个管理者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

(一)制度育人。在学校管理的任一方面,都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认真制定出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确定学生应遵守的校纪校规;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细致地宣讲,使学生对其重要性及内容充分理解,并确立遵纪守法观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利用奖惩手段,使学生的优秀行为得到正向强化而继续保持和发扬,而不良行为则因惩罚的负强化作用而逐渐消退。只要制度的制定、宣讲与贯彻执行是适当的,定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制度的育人作用有时是间接的,通过它对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身的规范发挥出来。而总的来说,制度育人应当是管理育人最主要的途径。

(二)环境育人。德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利用、改造环境甚至创造有利的德育环境。管理育人正是这样一个营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环境的过程。管理营造出的育人环境可分两类: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前者由校园卫生管理、建筑与绿化管理、景点规划与设置、教寝室布置的设计与管理等所营造,整洁美丽的校容校貌与清新雅致的班级陈设会因环境美直接使学生的性情受到陶冶,并养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遵守校园生活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习惯。管理育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造精神环境来实现。在物质环境中,标语牌、校园雕塑、宣传栏等会让人直接感受到美,但从本质上说,它们更是精神环境的物质载体,所蕴含或传导的是学校的教风、学风、道德风尚和整体风貌,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努力与合作精神更是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也会促进校内各部门同心协力,创建与管理导向相一致的精神氛围。一旦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营造出来生存于其中的人们自然会受其熏陶而潜移默化,育人的职能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活动锻炼育人。在这方面,管理育人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它既有较充足的财力,较易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能直接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的活动也较多。这类活动包括建校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等,公益性与集体精神是活动设计的两大主旨。通过活动的实践锻炼,学生在所习得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反复运用所习得的社会规范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德育成果即得到巩固和强化,爱校如家、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公平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也由此养成。

(四)人格育人。管理者的自我形象与道德人格是一种德育力量,管理者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甚或学习的榜样,其思想行为会对学生的德育接受与践行产生很大影响。管理者的人格育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的自律层次,要求每个管理者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以此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与同事间密切协作;对管理对象包括学生要热情、真诚。二是提高性的先进层次,即管理者具有质量管理意识,能做到忘我工作、大公无私,并能以其优秀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共同前进。目前,要求所有管理者在人格育人都达到先进性的水平是不现实的,但广泛性上的自律层次则必须做到。

人格育人实际上不仅表现在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及日常行为中。管理者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好教材,它可以向学生传导对社会的感受、人生体验、治学态度与奋斗精神,并作为实际范例为学生提供启示和借鉴。当然,在这方面必须严防管理者人生历程的消极面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五)行为干预育人。管理育人也需要一般性教育与个别性教育相结合。这种个别性教育是偶然的、不系统的,它主要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行为,且以对其消极行为的干预为主。一旦发现学生有某种不良行为或行为倾向,管理者有责任也有权力予以制止、批评与说服教育;每当察觉学生处于道德选择的十字路口时,也就有义务给予指导和帮助。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行为干预,能及时预防或纠正错误,这种德育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效果也十分明显。

关于行为干预人,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必须消除以“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为借口推诱育人责任的现象,强化德育的全局观念;其二,行为干预不能是简单地制止或惩罚,而应以育人为目的,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力戒急躁行事、简单粗暴。

(六)管理方式育人。虽然受管理方式影响的主要是管理绩效,但管理方式的某些方面不仅影响学生对学校、社会的看法,而且在其行为的方式上也会烙上很深的印记。这从以下方面可以明显看出:首先,以关心人、爱护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观念已日益深人人心并被运用于实践,它会让学生较多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社会的关怀与爱,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积极,并会将人本原则接受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次,管理的日益科学化、现代化会引导学生注重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培养;第三,管理作风的民主化会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及其行为的民主化倾向。与此相反,管理方式中的陈旧观念、错误方法与不良作风则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三、高校管理育人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目前,高校有不少管理者尚缺乏应有的德育意识,因此管理育人首先要求管理着的德育意识的树立与强化。德育意识是基于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的教育观,它要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德育不只是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事,每一教职工都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责任,主动地利用各种德育时机,适时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品德养成施加积极影响。

高校管理育人更对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尤其是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管理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执纪严明尤为重要。管理的育人职能实际上是渗透于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的组织、处理和运用的管理活动之中而得以发挥作用的。很难想象,一个业务素质不高、连本职工作都很难胜任的管理者能结合业务活动做好德育工作。更何况,其业务素质不佳本身即对学生产生负向的示范作用,怎么可能成功地担负起育人职责呢?

然而,并非一个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德育意识的管理者,就肯定能够胜任德育工作。决定他能否适当、有效地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是他的德育能力的高低。“德育能力包括管理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能力与践行能力、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掌握德育规律并据此选用适当的德育方法的能力、德育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了解并正确评价德育对象的心理品质和操行的能力、控制德育环境的能力、德育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且以管理者自身的道德认识能力与践行能力最为重要。这些能力是对一个管理者履行其德育职责的全方位的素质要求,要具备这种素质当然不能一域而就,只有凭借管理者在较强的管理者育人意识的基础上,长期不懈地进行品德修养、理论学习和管理实践的锻炼才能达到。

管理育人中直接的德育活动多是偶然性的,常是针对正在进行或刚刚发生的某些突然性事件的正确处理本身就会直接起德育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德育时机,运用适当的德育方法,还需要足够的德育机智。这种机智既源自个人的察赋,更需要通过长期的管理育人实践中的摸索、锻炼方可形成。

四、作为管理的特殊领域的高校德育管理

由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德育管理是高校顺利实施德育工作、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通过对高校德育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德育管理也体现出了宏观上的较强的德育功能。

(一)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为使高校的专职德育工作以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德育合力,实现以上方面的最佳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德育效能,高校必须以党委为领导核心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其管理机构由校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尤其是分管德育工作的负责人组成,在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具体实施德育管理工作,要求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上下畅通,左右协调,指挥有力。

(二)德育目标的确立、分解与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这是高校德育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高校德育的方向已由教育方针所既定,德育目标的确立则要由高校德育管理机构采取民主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遵循先进性、时代性、层次性等原则,具体规定大学生在政治观念、政治理论水平、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与道德品质方面应达到的水平。目标确定后,就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将之分解为各部门、个人的子目标或具体任务,并要求各部门乃至个人制定各自为达到目标而进行德育工作的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年度计划等,由学校德育管理机构审批,加强各方面的衔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然后交付具体工作部门实施。

(三)德育过程的组织、协调与控制。这是高校德育管理的主要部分,持续作用于整个德育过程。其工作包括:为计划的实施配备人员,确定组织系统,并适应情况变化调整安排;加强关系协调与信息沟通,以保证各自系统的协同性;进行人员的指导与培训,增强其德育意识,提高其德育能力;了解和掌握德育进展状况及学生对其德育效果的反馈信息,对照目标进行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设计应急方案,及时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修正计划与实施方案;促进德育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德育效益的提高;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努力程度与德育绩效分别给予表扬、奖励或批评、处分;等等。以上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决定德育目标能否实现,也直接决定着高校德育管理之育人职能的实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