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布局不够合理:在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的客观要求下,我市的行政村调整撤并工作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由于配套工作没有及时跟上,部分被撤并村卫生室房屋被拆迁,出现乡村医生“以家代室”的现象,少数村级卫生机构的硬件设备、设施条件普遍较简陋,周边及室内环境极差,或另开门店私自执业,成了管理的难点和盲区,潜伏着不稳定因素和事故隐患。
(2)“一体化”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全市推行并实施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组织、人员、药品、业务、财务、建设标准六统一)以来,由于体制不顺,加上缺少有效的配套措施,部分镇“一体化”管理并未真正到位,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无菌操作技术未执行,就诊无登记和门诊登记,用药无处方,有过期失效药品,有的甚至连起码的业务管理都难以做到,更不要说人财物和药品管理了。
(3)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在职的504名乡村医生虽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但并未经过规范的准入考核就已经走上了村级卫生服务岗位,其整体素质表现为“一高二低”。“一高”是年龄偏高:50岁以上186人(37%)。“两低”是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267人(53%),中专以上的46人(0.9%);技术职称低: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3人(0.6%),乡村医生的医学知识未得到更新,没有经常性、系统性的培训、进修。乡村医生队伍的现实状况,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难以让社区居民满意。
(4)政策保障不到位导致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新的历史条件下村级卫生所不仅承担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的任务,更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成为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市、镇两级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用于防、保的经费没有落实,再加上全市乡村医生得到补助很少,无法调动他们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另外,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基本上没解决。全市在岗乡村医生中已办理养老保险的不到2 0%。由于没有养老保险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多数人有后顾之忧,他们只想通过治病卖药挣钱,对从事没有报酬的公益性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职能的缺失,使我市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留下了一个大漏洞。
对 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思想观念上和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切实做到三个统筹兼顾。一是在发展战略上,卫生事业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把农村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制定出中长期规划。二是在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上,城区与农村要统筹兼顾,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保证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不断增加;三是在卫生网络体系建设中,市、镇、村(社区)三级要统筹兼顾,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网底建设。
(2)总体规划,健全体系:要按照“因镇制宜、适度规模、资源共享、便民利民、布局合理、提高水平”的原则,建议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全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建置标准,各镇相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建制镇卫生院在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建设成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
(3)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各镇政府要加强领导,负责本镇辖区内卫生服务站的布点和建设工作。镇卫生服务中心按“六统一”的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的用房,由镇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范围内的行政村协调解决。对于按要求建立并能正常运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市、镇两级财政应给予一次性补贴。
(4)强化职能,明确职责: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是村卫生室的简单更名,而是标志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工作要求的提高。要改变过去村卫生所单一的医疗服务模式,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免疫接种;传染病管理;老年、妇女、儿童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和管理;伤残康复指导;计划生育宣教和技术服务;疫情监测报告和环境、食品卫生指导;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配合工作等,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从提高个体健康水平向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转变,从被动等病人上门向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家庭主动服务转变。
篇2
一、基本概况
(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南部、**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篇3
(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江都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篇4
一、基本概况(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南部、*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江都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篇5
河北:2007年年底,河北省《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农村,要结合完善第二轮土地延包合同工作,抓好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的建立和移交、农民低保、农民小额贷款、乡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文件材料明确为归档内容,确保农民切身利益,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全省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率达到100%,行政村建档率达90%,规范化率达60%,20多万户农村家庭建立了家庭档案。承德市和唐山市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干部年度目标考核之中;保定市制定了文明生态村档案室标准,全市已建成规范的文明生态村档案室323个;辛集市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农村家庭的“百姓档案”,随时将全市所有农户的动态情况记录在册;武强县对所辖238个行政村的2000余名致富能手的基本情况、特长、业绩等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建立了农村“能人档案”;唐山市、秦皇岛市、沧州市等地以乡镇、村档案室为依托,建立健全乡镇、村“档案信息中心”,重点收集整理涉农、利农、益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将民生档案与政务信息、农经信息整合,为农民提供集成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档案信息服务。
黑龙江:2006年,黑龙江省档案局与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档案工作,要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村级服务站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档案。”按照这个要求,黑龙江省档案局以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档工作为突破口,探索档案工作融入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新途径。目前,全省已有89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并开展了档案工作,占687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13%。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复杂情况,黑龙江省档案部门将建档工作的原则确定为“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实事求是、逐步规范”。同时,黑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在指导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中,始终把挖掘档案价值、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档案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吉林:近年来,吉林省档案局与涉农部门先后制发了《吉林省农村专业户建档示范户认定标准》(试行)、《吉林省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农村力资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办法》(试行)等。目前,全省60个县(市、区)、800多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档案科学管理,98%以上的行政村建立档案档案室,2400多个农业科技单位全部建立了档案室,其中近百个单位档案管理达到省级先进水平。全省已有700多个专业户建档,其中80%以上是农业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在当地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全省范围内搭建“一网三站”建设平台,即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网、建立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和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为“三农”提供准确、快捷服务。梨树县档案局与县涉农部门联合编印了《涉农文件汇编》,通过各乡镇的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和农村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站传到农民手中,使农民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受到好评。
浙江:浙江省档案局先后与涉农部门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山林延包档案工作的意见》、《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在《浙江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村务档案管理要求,《关于加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档案工作的意见》也正在制定之中。目前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形成的山林档案归档工作已经完成,全省2900多万新农合参保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已基本建立,全省11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83个农民大户已开展建档和档案规范化管理。全省188个行政村档案室被命名为“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2302个行政村通过了规范化档案室认定,1492个乡镇通过省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全省4693个行政村已安装使用省档案局免费提供的“浙江省行政村档案管理系统”,并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展镇村数字档案室的试点工作。省档案局研发的“民情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化县开通运行,在县域政务网平台上民情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实现了对农村乡情、村情、户情的动态管理。全省72个综合档案馆建立了23个门类的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390个,方便农村群众对民生档案的利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08年4月,一座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小岗村档案馆竣工,分为村级档案保管场所、村史档案展览场所、信息公开场所、科技培训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和行政办公场所等六个部分,融村级档案、图书、科技信息与文化娱乐为一体,成为小岗村的标志性建筑。目前,村档案馆共保管档案470卷,照片520张,实物26件,资料208册。以档案馆为依托,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服务设施,构建和完善全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全村共识。通过建设以开放服务为目的的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把小岗村档案馆建设成村务信息公开场所,促进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利用网络技术向村民已公开现行文件和信息,免费向村民提供档案、文件、政策、市场、农产品信息查询服务。村民对已公开村务信息如有疑问,可按照规定到档案馆查阅档案,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湖北:省档案局与涉农部门联合开展新型合作医疗档案工作、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档案工作、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规范管理指导、特殊群体、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工作、长江三峡移民档案工作和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与组织、文化部门联合,依托村级阵地建设和文化建设,搭建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平台。制定了《湖北省村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指导、规范村级档案管理。2007年,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档案图书资料等文化活动场所”等内容列入《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并将省档案局列入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主要目标任务职能分工的组成部分,负责组织实施。省档案局每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的重要内容。2008年与扶贫开发部门联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三农”档案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24184个行政村85%建档,30%达到规范建档要求。全省共建立“三农”档案试点示范608个,行政村1602个,科技示范户1070个,放大了全省“三农”档案工作的示范效应。
新疆:自治区档案局会同自治区民政厅、农业厅联合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相继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档案管理试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村档案工作试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中整治档案管理办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村档案管理等级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目前,全区已有137个乡镇档案工作达到自治区二级标准,1505个行政村档案管理达到规范化村标准,314个行政村档案管理达到示范村标准。结合新疆地区实际,自治区档案局与自治区民宗委联合制定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档案管理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截止到目前,全区共有4657个县(市)、乡(镇)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和137个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了宗教档案工作,收集和整理了各种门类档案近14万卷。全区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已初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宗教活动场所建档规模不断扩大,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6
截至2013年底,我省57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69家县(市、区)的二级医疗机构;各级医院对口支援覆盖全省1291家乡镇卫生院和308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对口支援基层卫生工作的全覆盖。
2006年,我省出台《关于城市卫生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的意见》。到去年年底,全省三级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举办各类培训2.1万次,三级医院共下派挂职副院长65人、科主任81人、中心副主任66人,全省已培养县级骨干医师5036名、乡镇临床医师2900名。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明确对赴基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的补助,且下派人员待遇不变,并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各地也加大投入,保证对口支援专项经费补助到位。
目前,我省县(市)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其中24家(含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县(市)级医院中有38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281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和220个省示范村卫生室,建成28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4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省新农合村级补偿力争达50%
年内,我省新农合统筹地区将全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村级门诊补偿比例力争达到50%。
2013年,我省在42个新农合统筹地区进行了大病保险试点。淮安、连云港、徐州3个地级市以市为单位统一实施方案,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全覆盖;扬州、盐城、常州3个地级市试点实施率超过50%;江宁等6个实施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管理的地区,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同步覆盖到当地所有参合的城镇居民。今年将新农合最低筹资金从去年的每人每年350元提高到4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从280元提高到不低于320元。进一步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优化门诊、住院、转外就医等补偿标准,完善门诊特殊病种补偿办法,确保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村级门诊补偿比例力争达到50%。
我省推出卫生便民惠民十件实事
江苏省卫生厅通过政府网站等公布了2014年江苏卫生便民惠民十件实事。今年,我省70%的三级公立医院、有条件的县(市)级二级公立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保持在85%以上。
其他9件实事是:以县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14年年底全省所有新农合统筹地区普遍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以地级市为单位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协议签约率达50%以上;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在每个地级市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免费为全省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为43个试点地区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免费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4000人以上,免费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治疗3.5万人以上,免费为新发现的疟疾患者提供抗疟药物治疗;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南京等建立4个省级短缺药品储备点,切实做好短缺药品储备供应;力争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和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确保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有效、便宜等。
江苏将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监测
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2014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血地防)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我省将对3个市5个县(市、区)开展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
会同环保、气象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江苏省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用3~5年时间建立全省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特征及成分差异,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状况及变化趋势。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和环境公害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事件的预防及处置能力。
扬州推出卫生惠民大礼包
前不久,扬州市卫生局组织6支服务队,将“卫生惠民大礼包”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此次送出的“惠民大礼包”包括:组建一支工作团队,至少建立300个健康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团队),形成“主动服务、及时随访、健康管理”工作网络;开展一次规范化培训,组织市级专家对全市各健康管理团队业务骨干进行专业指导培训,培训覆盖率100%;发放一张征求意见表,主动听取意见、接受评议;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组织一次健康随访;发放一套健康促进手册;开展一次健康普及教育;增设一条干流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苏州市五项举措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
为深化家庭医生制度服务内涵,苏州市按照“五定”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定地点。本着方便社区居民、利用社区资源的原则,由社区居委会提供相对固定的场所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满足居民服务需求。原则上每个社居委设立一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二是定时间。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工作时间根据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量确定。原则上,家庭医生所在团队每周到工作室的次数不得少于1次,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其余时间妥善安排各居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
三是定人员。原则上由分片包干责任人或辖区内签约人员较多的家庭医生担任工作室负责人,成员包括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
四是定内容。指导居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孕产妇、新生儿等重点人群,提供随访服务和管理;解答居民健康咨询,提供诊疗建议,并联系上级医院提供转诊、预约挂号等服务。
五是定任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家庭医生团队下社区、进驻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任务要求,按照计算“有效工时”的方法,核定有效工作时间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对所在辖区的居民健康服务协议签约率要达到5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率要达到85%以上。
丹阳市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近年来,丹阳市利用世行贷款卫Ⅺ项目,结合医改政策落实,全面加强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村卫生室布局,确定全市需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室总数为94个;二是落实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明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以镇(区)政府投入为主,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三是统一村卫生室设备设施配备,同时按照省标准格式,对所有的卫生室标牌、科室标牌以及需要上墙的制度进行统一制作发放;四是改善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按照服务人口1‰~1.2‰比例配备村医,确保每室不少于3名;五是多渠道保障乡村医生待遇落实,包括基药定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六是加强乡村医生培训。
宝应县积极拓展村卫生室中医特色服务功能
近年来,宝应县高度重视农村三级卫生网网底的巩同发展,积极组织推进省示范村卫生室建设,在加大村卫生室基础实施投入建设、配齐基本设备的同时,重点强化村卫生室中医特色服务的培育,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村卫生室中医服务“八统一”管理,努力提升示范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篇7
20__年5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怀安县计划生育局局长,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能是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法规政策,实施人口控制计划,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发展。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如同中央指出的那样,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矛盾没有变,计生工作“天下第一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作为主管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能部门的一局之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任职以来,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我同班子成员一起,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述职评议的要求,现将任职以来依法履行职责情况汇报如下,请予以评议。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我们坚持实行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不动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20__年、20__年全县人口出生率分别为7.64‰。和9.35‰,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19‰。和3.97‰。,较好地完成了省、市确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二)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从省、市人口计生委争取到5台微机及相关设备,实现了县、乡两级微机联网和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数据信息化管理,并使用了wis系统,县计划生育局也初步建成机关局域网,和国家省、市计生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三)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强化环境宣传,张挂宣传条幅324幅,制作广告灯箱23个,编制文艺演出6台,丰富了计生宣传方式,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其中我局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台节目还在“彩色文化周”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节目。努力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切实落实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在全县各级计生工作人员的努力奋斗下,20__年、20__年、20__年连续三年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我局也连续三年被县政府授予“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二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依法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一)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为了落实省《条例》等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我们在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县人口计生局会同县委宣传部在县电视台、怀安报开辟了专栏,先后制作电视节目30期,怀安报刊发法律知识11期。县普法办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列入“四五”普法的主要内容。县计生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22个宣讲组,沿乡逐村地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出动宣传车1辆,印制《条例》和《人口和计划生育法》2万多份,到乡村,到街头,广泛宣传,《条例》的标语遍布乡村,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达到了较高的知晓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观念得到明显增强。
(二)严格执法人员资格,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我局实际,严格执法人员资格。将原先执法队伍中不符合要求的执法人员清除出去,合同制工人一律不得成为执法人员,在职的执法人员均实行了岗前培训,上岗考试制度,一系列措施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依法行政,创建优质服务。为减轻农民负担,我们清理并重新认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了一胎生育审批,解决了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生育审批繁琐的问题;取消了照顾二胎生育费等收费项目,对各种押金、保证金进行严格清退。创新生育审批服务方式,由乡镇计生站集中来我局办理变为我局工作人员下乡镇个别服务,我局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深入农村,到百姓家办百姓事,方便百姓,方便基层,方便工作。
在依法推进计划生育的基础上,两年多来,我局坚持通过不同形式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联系我局的教科文卫代表工作科汇报、沟通,接受监督指导。对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每一项建议,我们都积极研究落实。完善计生政务公开的标准、内容、方式,使计生政务置于阳光之下,
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开展“依法行政、制止乱收费、开展优质服务、转变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行风建设。在工作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和“以建为主、以评促建、标本兼治、创建并举”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影响计生事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大力加强全系统行风建设,认真落实行风工作责任制。通过电视台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针对评议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务求落实,对照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内容,请社会各界监督,向社会践诺公示。在全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局20__年、20__年连续两年被县行风办评为优秀单位,今年又被列为免评单位。
三、以人为本,创新思路、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
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给予奖励扶助和社会保障,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我省《条例》立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三年来,我们以努力打造“计生惠民”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落实“计生惠民行动”,实施了免费检查服务的“民心工程”、奖励扶助等多项措施,努力构建“少生奖励、困难救助、服务免费、政策优先、贫困扶持、养老保障”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机制。
(一)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实施“计生惠民行动”为载体,从各方面、各层次给计划生育家庭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加大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金兑现力度。县乡财政共同投放资金144120元给村独生子女父母1201人兑现了奖励金,连续两年兑现率均达100%,走在了全市前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省市计生委的高度评价;二是推行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__年,为确认的354名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及时准确地兑现了212400元奖励扶助金。三是对计生困难家庭实施了救助。启动了救助公益金1.4万元,对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的8户特困家庭进行了救助。四是实施了“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按照“四优先一提高”的原则,对全县10个贫困村的58个计生贫困户进行了扶持。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民心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人口计生委将此项“民心工程”列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局亦将此项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组织县技术服务站的医疗骨干成立了两个医疗小组,依托计生季服务制度和基层网络,深入乡村,使全县4万余名农村妇女享受了免费检查服务(B超、乳透、妇检等项目)。经查,有60%以上的农村妇女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类妇科疾病,群众对此服务十分欢迎,树立起计生工作的新形象,探索了覆盖人群广、成本低、社会效益大的一种发展农民公共保健事业的好形式。对我县“民心工程”的落实情况和服务质量。省计生委专家组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县、乡、村技术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婚、孕、育“一条龙”的优质服务机制。开展了乡镇技术服务站晋档升级活动,怀安城镇、头百户镇晋升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头百户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市优质计生服务站”。
(三)想民为民,努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布署,我局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先后投入3万余元。帮助柴沟堡镇沙家屯修缮学校投入3000元,投入30吨水泥分别为左卫镇双家房村、上果园村硬化生育文化大院,投入20__元给头百户镇任家夭村,用于灾后恢复生产。购置彩电、桌椅、挂图等,为柴沟堡镇金家庄村、怀安城镇七里店村建起了党员活动室。
四、围绕大人口观,依法实施综合治理
20__年9月,县委、县政府将县计生局更名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更名后,增加了对人口计生工作综合协调、综合治理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等新职能。为履行好新职能,我局围绕大人口观,加强综合协调,依法实施综合治理,为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一些工作。
(一)依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根据上级要求,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提请县政府出台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制定了10项管理制度协调卫生、药监部门从医疗和B超、药品方面综合治理,加大了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非法终止妊娠、非法销售和使用终止妊娠药品案件的查处力度。组建了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计生、公安、卫生、药监、广电各一名工作人员的执法检查队伍,多次深入到全县个体医疗摊点、卫生院、计生站等25个有B超的单位进行检查指示,我们还建立了包保责任制,采取县计生局包乡镇、乡计生站包村、村干部及小组长包现孕夫妇办法,全县共组建包保责任小组273个。同时,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型生育文化,在全县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女孩成长的政策措施。救助困难女孩60人(其中乡镇48人,计生局12人),通过标本兼治,有效的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我县的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20__年是103.64:100,20__年是98.04:100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不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扎实开展“双居工程”。积极推行以居住地管理为主,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的原则。我们在县城还协调公安、工商、计生、柴沟堡镇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县城流动人口管理 办公室,开展了“双居工程”的试点工作。建成4个“双居工程”示范点(四大镇)。另外,我们充分发挥机关局域网的作用,努力搭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将相关流入、流出人员上网,相互交换信息,实现计生资源共享。
(三)强化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是这个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重点工作。几年来,我们一手抓奖励扶助,一手抓处罚即抓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积极协调,取得县法院的支持。组建法院、计生联合执法队,对全县政策外出生176户,依法下达征收通知,部分采取了强制措施,征收135户,征收金额27.78万元,强制执行3户。起到了处理一件、教育一遍的效果。
五、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建设
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我局落实加强能力建设的要求,积极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甘于奉献的计生工作队伍。
(一)稳定基层计生队伍。针对税费改革后的情况和现阶段计生工作任务,在全县推行了育龄妇女小组长月报、月训、月发制度,实现了责任、权力、报酬三挂钩。通过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批准并出台了《怀安县关于村级计划生育专干、育龄妇女小组长配备及工作待遇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计生专干工资列入乡财政预算,工资按村级正职标准执行;计生小组长工资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每月工资标准30元,由县计生局发放。全县共配备计生专干273名,计生小组长476名。
(二)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几年来,我努力坚持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以制度规范行为,靠制度管人管事。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四项制度”创建“四型机关”。“四项制度”一是首问责任制,首问接待人即为责任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都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涉及其它方面问题的,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帮助群众前去解决办理;二是规范文明用语,要求全体干部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三是实行机关工作人员挂牌制度,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佩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四是建立和完善岗位竞争机制,为确保全县广大计生工作者“能服务、会服务、服好务”,通过确定每个岗位任职资格和工作要求,本着既讲学历又讲能力的原则,把政治上可靠,能力上较强,群众公认程度高的同志选拔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
“四型机关”即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完善了机关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为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分组讨论等。创建开拓型机关,明确工作努力方向,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征集基层建议。在充分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务实型机关,狠抓落实求实效,以狠抓统计求实,加大治假求实力度为主要内容,出台了AB岗责任制,做到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创建服务型机关,以人为本,凝聚人心,计生局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提高育龄群众的生育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大力开展民心工程和计生惠民行动。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三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从政行为,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是加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党纪国法、人民群众期望和党性原则作尺子,以先进模范人物和职务犯罪分子做正反两面镜子,经常量一量,照一照,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奢侈浪费,不贪图享受,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规定,不以各种名义大吃大喝和参加各种高浪费活动;坚持厉行节约,做勤俭节约的模范;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在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经常召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政务公开,积极推进“阳光采购”、“阳光审批”、“阳光收费”,杜绝暗箱操作和行政不做为等问题。二是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慎重交友。经常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落到实处。不断强化“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管好领导班子,管好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运行机制。
六、全力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任职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把招商引资工作做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大跑动力度,多次赴省进京,赢得了上级各部门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三年来共引入资金647万元。其中新建计生技术服务大楼140万元,技术器械款87万元,幸福工程款10万元,少生快富工程贴息贷款100万元,计生经费160万元,其它150万元(企业、厂矿)。招商引资的全面完成,有力地保证了全局预算外工作人员工资的足额发放,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运转。自20__年始,我局抓住国务院办公厅包扶怀安的有利时机,借助国家改造基层技术服务站的机遇,提出新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大楼的决策。两年来,在国办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新建计生技术服务大楼项目终于经省发改委审批立项。目前正准备启动,预计明年可实现搬迁。在各乡镇配齐技术服务人员的基础上,争取到省、市的相关配套设备16台(件),其中B超4台,乳腺诊断仪8台,显微镜4台,价值约16万元。人员、设备的配备极大地提升了乡镇计生服务站的服务能力,为高质量完成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民心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头百户镇计生服务站于20__年被市人口计生委评为市级优质服务站。20__年,我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个人。
近几年来,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与时俱进,取得了新的发展,这首先得益于上级有关人口计生工作决策部署的巨大推动,得益于人口计生法规所带来的法治效应,归功于全县计生工作者的艰辛劳动、无私奉献。但是,与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机制有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还不健全。二是依法行政存在薄弱环节。季普查落实率急需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不高,就个人来讲,需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发展有特色的计划生育事 业。
近两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对计划生育工作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今天对我进行述职评议,这是对我的爱护和鞭策。我将以此为契机,虚心接受各位委员的评议意见并认真整改,和班子成员一起,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带领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为构建和谐怀安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8
(一)围绕“人才强区”战略,推动人事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1、人才工作有新突破。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通过考察、争取,引进省“双创”人才14人,海外人才70人。及时掌握领军型人才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创业资金和场所。对于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在出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目前,我区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载体逐步壮大,拔尖人才初显集聚效应,人才政策逐渐体系化,呈现可喜的局面。
2、人事工作有新发展。一是做好公务员的网上报名、教育培训,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200*年全区公务员录用考试共报名632人,通过面试、体检、政审,现正式录用的14名公务员已走上工作岗位;举办2期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的“5+X”公务员能力讲座,700余名人员参加;组织去年转业安置我区的进行区情培训;根据市统一的部署,会同组织部、财政局积极做好规范全区机关工作人员的津补贴工作,预计将在11月20前结束审批工作,并发放到位。二是做好继续教育卫生系统新进人员“逢进必考”的制度并规范国有企业进人办法。三是指导薛家做好村干部的公开招聘工作。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到位,获得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3、机构编制工作有新成绩。一是受理有关单位关于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拟定提交区编委会讨论的议题。全年召开2次编委会会议,对区各有关部门关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要求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二是开展全区事业单位的网上年检工作。全区90家事业单位全部通过了年检,年检率达100%。三是全面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全区6个镇领导职数基本到位,各单位均按照规定综合设置了5个事业单位,重新确定了聘用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
(二)对照“和谐劳动关系”目标,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协调发展。
1、就业再就业工作上新台阶。一是招聘措施得力。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固定招聘会、公益招聘月,冠名大型招聘会、赴外招聘团等多种形式,为各用人单位招贤纳才。二是培训力度加强。共开展数控等1*个专业(工种),大小62个班级1326*名学员参加的职业培训。其中包括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培训等。三是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截止10月底,发放《就业证》241*本,《再就业优惠证》936本;灵活就业享受社保补贴1714人次,享受金额为127.17万元;用人单位享受社保补贴370人次,享受金额为66.29万元。共有35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劳动关系呈现新局面。一是积极宣传,加大《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举办现场咨询活动,发放相关材料2000余份,接待咨询人员100余人次;举办针对一般企业或受投诉举报企业的培训20余次,涉及200家企业的负责人或劳资负责人。二是强化监察,做好劳动合同书面报告制度、劳动保障定期书面审查工作。到目前共完成了劳动用工备案报告人数41021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0%。全区共有4603家用人单位参加了劳动保障定期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125105人。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合同法》情况等专项检查活动。三是做好调处,抓好工伤认定、投诉举报、调解仲裁工作。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716起,完成工伤调查笔录1074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412起,涉及标的数为21*2.96万元;处理了常州力天锦业有限公司等5起集体上访事件;窗口接待来电来访**7人次,当场为劳动者处理解决了593起;受理投诉、举报294起,涉及劳动者195*5人,为劳动者追讨工资等款项约390万元,要求企业为546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为450名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一是积极做好社保扩面工作。1-9月,参保用人单位624*家,参保职工12*736人,征缴基金4.63亿元,基金征缴率62%。完成历年清欠*40万元,全区扩面养老净增2026*人,医疗净增2*331人,失业净增26214人。二是全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今年实施的被征地农民进城保是全区重点工作之一,涉及13万被征地农民,难度大、任务重。目前全区925个失地组中已有*03个办理了正常缴费参保手续,其中20051人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区、镇(街道)联网的被征地农民数据库,实行数据动态管理;建立了组信息、个人信息,对保障对象中参保信息进行确认和处理,对符合前补条件参保人员进行补缴处理;认定了全区失地农民的工龄。三是扎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今年1-10月份,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共审批退休*9人,死亡抚恤金40人,遗属补助20人,离岗退养2*人。统筹单位116家,统筹人员1765人,离退休人员599人,征缴统筹金1214.04万元,拨付基金952.5万元,征缴率、拨付率均为100%。
(三)紧扣“保民生,护民利”主题,推动民政工作全面发展。
1、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做好城乡低保工作。上半年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320元、260元;保障城乡低保家庭4932户、1101*人,预计全年发放低保资金1651万元,对4639户低保边缘家庭发放生活救助金预计463万元;对*77名无固定收重度残疾人实施生活救助,全年共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金322万元;强化低保审核、公示和入户核查制度;完善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推进救灾救济工作。走访慰问贫困群众,落实好救灾预备金。下拨了60万元雪灾救济款、45万元春荒救济款,安排好春荒贫困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为困难群众修缮危房132间。三是开展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全区有1300人次享受了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共发放医疗救助金791万元。四是规范五保对象审批管理程序,切实做好五保对象的调查、公示、审核、审批工作。认真落实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五是落实慈善工作。认真做好支持四川地震灾区专项慈善捐赠接收工作,共接收抗震救灾捐赠款3139万元;开展以“六助”为主题的慈善救助,共有3160人次享受了慈善救助,共发放慈善救助金22万元;管理、使用好慈善救助金,全面加强“慈善超市”建设。
2、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一是推进社会化为老服务工作。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扶持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服务行业管理机制。二是抓好福利生产。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指导、服务,督促其落实残疾职工各项政策待遇,积极引导福利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做好老龄工作。组织好《江苏省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工作。统一了全区基层老龄工作统一台帐。
3、进一步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一是认真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抓好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各项优待抚恤经费及时、足额发放。二是全面落实新出台的抚恤政策。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做好对已故老复员军人、老残疾军人无固定收配偶的调查、审批工作,全区新增此类人员22*人,从5月1日起,全部按照每人每月340元的标准落实了生活补助。三是积极为驻区部队办实事。为驻区91079部队营区外十字路口增设红绿灯,保障官兵出行安全;为91079部队营区外建立垃圾中转站,解决官兵的生活垃圾问题;下拨20万元为9213*部队购置班车,解决部队出行难问题;投资10万元为91079部队通信营修建篮球场,解决部队官兵文化娱乐活动匮乏问题;赞助3万元为驻区雷达站进行营区建设,解决部队营区环境差问题。
4、进一步完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切实做好区划地名工作。做好钟新线、新天线、武新线勘界工作以及与江阴线界桩的管理及维护工作,确保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二是提升婚姻登记工作水平。不断规范婚姻登记行为,加强婚姻登记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新婚夫妇婚检宣传。三是继续抓好殡葬管理工作。加强对“栖凤山陵园”建设的业务指导;加强殡葬执法,继续做好关闭“非法公墓”工作,火化率继续保持100%;认真抓好清明期间安全文明祭祀活动。
5、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体系。一是推进社区建设。抓好四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中心村社区建设为重点,抓好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深入开展社区创建,出台了《*区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意见》;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二是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10周年纪念活动的准备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继续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创建和动态命名准备工作;开展了一季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三是做好民间组织管理。严格按照两个《条例》的精神,继续规范民间组织登记行为,确保民间组织登记合格率为100%,新登记成立春江镇慈善协会等3个社会团体;加强对民间组织的日常监督管理,监督民间组织在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做好民间组织年检工作,确保年检率和年检合格均为100%。
6、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扩建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建设工作。由民营企业投资1000万天禄康复中心已完成主体、装修、配套设施、室外工程等建设,配备了家具、家电等,已经基本达到了使用标准,10月7日省、市、区三级领导参加了中心落成典礼。
(四)高扬“人道主义”大旗,推动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
1、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今年全区共安置残疾人150人,其中:按比例安置70人,集中和其他途径安置*0人;培训残疾人145名;承办了全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现场会。
2、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一是创建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建立完善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台帐,进一步完善了全区7125名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个人资料信息档案,为其中163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二是完成了“三助一免”康复救助工程。为140名贫困下肢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发放了轮椅和拐杖,为23名贫困听力患者发放了助听器,为3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为31名贫困低视力和盲人患者发放了助视器和盲杖,为273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申请了免费服药。三是继续实施了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全区有*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被免费送入市指定康复机构进行训练。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全区精防工作,对全区2440名精神病患者情况进行了跟踪随访,及时完善了他们个人档案信息。加强了全区残疾人精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举办了全区精防医生和康复技术人员培训班。五是开展了康复星级机构培育活动。新桥镇康复指导站、西夏墅镇的水塔口村康复服务站分别通过了市级康复星级机构的验收。
3、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一是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切实缓解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积极配合做好全区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二是实施了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三个一万”助残实事工程,较好保障了今年我区培训、安置就业、扶贫残疾人各完成100名的任务,并按要求建立了详实的数据台帐资料。三是切实加强对就学补助资金的审批和管理,今年全区共有34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了资助。四是助残金制度有效落实。预计到12月底,全区享受助残金的残疾人将达到1697人,发放金额约135万元。五是做好慰问工作。今年春节和助残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期间,区、镇(街道)两级组织和社会各界主动慰问救助贫困残疾人家庭2120户,慰问救助金额共计94.1万元。
篇9
2009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冲击和冬春连旱等自然灾害,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这一主线,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狠抓任务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农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72亿元、13.62亿元,分别增长7.4%、12.3%;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增长17.73%。低生育水平得到持续巩固。全年出生人口1818人,出生率10.04‰,人口自增率4.74‰,计生率达到96.59%;落实四项节育措施1526例,其中二女户结扎100例,占省市下达任务的125%。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局良好。截至元月底,全县参保农民64917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2.4%,其中参保缴费51816人,个人缴费597.7万元;累计为1.31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221.4万元,占应发放总数的100%。
具体来讲,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突出产业支撑,改善基础条件,强化民生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修编完成了5个乡镇总体规划和10个村庄规划,城乡结构布局更趋合理。强化人力、项目和资金支持,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五区一移”等重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亿元,3个市列、29个县列新农村示范点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改造农宅3211户,建成生态沼气池3352座,新村建设、旧村改造覆盖面达到55%。硬化村社道路24条110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农村自来水入户6133户,自来水入户率92.6%。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农合”门诊统筹和“新农保”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11万农村群众普遍受益。广播电视“村村通”、“一村一场”体育健身工程深入实施,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产业开发势头强劲。坚持提质扩量增效并重,新建百头肉(奶)牛养殖小区4个、千头设施养牛村10个,完成冻配改良黄牛1.62万头,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5.34万头和5.11万头。新植核桃1万亩、补植2万亩,累计达到18.9万亩,其中挂果4.3万亩。积极推广地膜药材种植新技术,建成无公害千亩示范基地5个,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2万亩,“**大黄”、“**独活”地理商标通过国家核准注册。扶持神峪等6个乡镇建成蔬菜基地4914亩,拱棚蔬菜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4.34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7.5万吨。培训农民1.4万人,输转农民3.1万人次,劳务创收2.1亿元,人均收入6700元。三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整合整村推进、种养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和资金,加大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帮扶力度,实施财政扶贫项目6类18个,完成整村推进、移民搬迁4村587户。落实社会帮扶资金737万元,建成各类帮建项目112个,受益农民6000户1.4万人,当年稳定解决温饱2700人。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资金4975万元。四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流转土地6309亩,占承包面积的1.8%。河西乡市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到户1.6万亩。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当年完成“双转”13村4898户1.8万人,城乡户籍“一元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深化优质服务,狠抓政策落实,推进综合治理,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抓建典型成效明显。全面开展示范机构、宣传教育基地和流动人口社区创建活动,提升标准,健全机制,规范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整体工作。围绕破解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依法行政、村民自治等工作,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东华镇北河村、东华街道办事处北大街社区被命名为全省示范典型先进单位。二是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扎实开展了清理清查和打假求实工作,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核查工作基本结束,育龄妇女基础数据进一步核实。加强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推行网上办公和计生信息互换,提高了计生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和计生信息统计报告质量。三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着力完善奖励、优惠、优先、扶持、保障“五位一体”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第二批“两户”安居工程顺利完成。将计生奖扶资金纳入“一册明、一折统”发放范围,全年累计审核发放各类优惠补助资金155.6万元,多层次保障、多元化奖优、多形式救助的格局初步形成。四是优质服务不断深化。积极开展“关怀关爱”流动下乡服务活动,全面实施“县站带乡所”能力帮带工程,乡镇服务所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强化业务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推进依法执业,解决了设备闲置、服务技能不高的问题,较好地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技术服务。
新农保试点工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广泛宣传发动,规范运作程序,加大保费收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在县新农保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职能部门均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机构,特别是10个乡镇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配备了办公设施,并将机构延伸到村社,落实了协办员,真正建立起了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政策宣传到位。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开办电视讲座20期,印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调动群众积极参与。针对少数群众认识不到位、参保有疑虑等实际,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包村、乡村干部包户、包人工作机制,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新农保制度的各项规定、补贴标准,帮助群众算清早参保、多受益的“经济帐”,算清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的“实惠帐”,算清子女捆绑缴费、父母得实惠的“道德账”,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三是方案制定科学。在对全县农村居民年龄结构、农民收入水平、县财政支撑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反复测算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县参保人员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县财政根据参保人员所选缴费档次实行多缴多补,在“进口”补贴上,除执行全省统一规定外,缴费1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20元,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补贴5元。在“出口”补贴上,基础养老金提高了15元,达到每人每月70元,确保了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四是运作规范有序。在参保手续办理方面,采取在乡镇、村社设立代办网点和工作人员入户办理相结合的方式,指导群众填写表格,录取相关资料,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服务。在参保资格审查上,以职能部门的基础资料为依据,县、乡、村、农户面对面进行审核,现场公布审查结果,确保了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促进了参保工作的顺利、快速开展。
总体来说,在去年的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育了一批发展典型,形成了一些工作亮点,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省政府在我县召开了全省新农保工作会和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现场会,计生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总结推广了我县的做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有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农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农保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形势,深入查找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以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精神,落实新措施,创造新业绩,推动新发展。
首先,要正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机遇十分难得,竞争压力逼人,问题不容忽视。对此,我们既要准确把握各项惠农政策带来的有利机遇,也要积极应对周边县(区)竞相发展带来的挑战,更要下功夫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机遇来源于: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建设和面向农业、农民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出台了良种补贴品种、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补贴政策受益范围“三个扩大”,突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和建材下乡“三个亮点”的惠农政策。省上将整合筹措资金4000万元,设立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力度。市上确定的“四三二一”战略思路为我们加快发展草畜、果菜、旱作农业和循环农业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加大川区和专业乡(镇)、专业村的扶持力度。我县支农资金的总量进一步扩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将会更多。所有这些,都为各级各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开展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有力保障。压力表现在: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尤其旱作农业、林果等特色产业规模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对我县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随着县城扩建、小城镇开发、项目建设和采空塌陷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失地农民逐步增多,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搬迁群众、治理塌陷、保护生态、保障失地群众生产生活等民生任务相当艰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干旱、霜冻性灾害天气频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相对缩小,需要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努力克服。问题主要有:农业服务体系尚不够健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缓慢。产业开发水平低,核桃苗木存活率、挂果率低;药材、草畜产业缺少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还有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不够到位,习惯于传统思维抓农业,工作积极性不高。
其次,对当前全县人口和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要有清醒地认识。在2009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考核中,我县处于后进位次,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部分计生专干和自管小组长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节育措施落实、环孕情服务、入户访视等经常性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底子不清,情况不明。二是节育措施落实欠帐较大。一些乡镇节育措施落实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58.5%)12.3个百分点,个别乡镇对当年二女户节育措施落实缺乏有效手段,新增二女户流失严重。三是低生育水平有所反弹。各乡镇普遍存在历年农村计划生育率虚高,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积累量逐年减少,二女节育户新增比例低等问题,在今年计生基础信息核查中,全县10年来出生漏报达到了686例,生育反弹形势有所抬头。四是优质服务层次较低。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持证率低,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基本的检查、化验等业务不能正常开展,违法生育隐患依然存在,综合治理机制还未真正形成。
第三,对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不能盲目乐观。一是与上级总体要求相比,压力很大。2月9日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对原定年内实现85%的参保率进行了调整,要求各试点县在4月底,参保率必须达到95%以上,年底实现全覆盖。我县目标是到3月底,参保率达到95%以上,年内实现全覆盖。在仅剩的1个月时间完成全年任务,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二是与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相比,形势逼人。虽然试点工作开展1个多月时间,我县参保率达到了72.4%,但从省上的通报来看,仍处于10个试点县的第4名。同时,在10个试点县中,我县人口基数相对较小,县财政支持力度较大,但与一些农业县份和贫困地区相比,工作仍有差距。三是从全县工作开展情况来看,问题较多。部分乡镇参保底数不清,存在“空头户”和人户不符的现象;一些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经办能力不强;个别群众思想仍有疑虑,存在等待观望和等、靠、要思想,积极性不高;少数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参保。
针对全县农业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农保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攻艰克难,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坚持不懈抓推进,持之以恒抓落实,千方百计抓实效,确保新年度各项工作有新起色、有新突破。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努力做好2010年全县农业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农保工作
(一)关于农业农村工作。预期目标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1.34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10%,突破4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0%,达到1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达到3800元。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要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坚持把建设“一城七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整合项目资金,全力实施省道304线旧村改造等20个新农村示范工程。全面开展“三清五改”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新建、改造农宅3000户,建成生态沼气示范户600户,达到“四化六有”目标。东华、西华、砚峡作为优先发展镇和核心区,要率先发展,树立典型,辐射周边,带动全县;安口、马峡、策底、工业园区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为偏远、贫困乡镇统筹城乡发展树立典型、趟出路子。在山寨、河西、上关、神峪等乡镇实施整村推进,进行片带开发,夯实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要把扶贫开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完成7个省列整村推进和6类15个财政扶贫项目建设任务,搬迁安置偏远山区、采空塌陷区移民2000人,建成扶贫产业基地3个,当年解决贫困人口3000人。实施汭河河堤治理三期项目,加快城区居民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建设进度,年内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目标。硬化村社道路20条91.7公里。完成重点公益林管护35万亩,生态造林7000亩。加强农村基本口粮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提升土地产出能力。
二要扎实推进“一园三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推广和促进农业增效为主要目的,借鉴吸收宁夏灵武、白银靖远等地发展设施农业的成功经验,打破行政界限,创新经营机制,启动建设黎明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蔺莲路、红旗川、神水路3个高效农业示范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推行科技副支书、农技人员包村、包点、包产业责任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年内培育旱作农业和特色产业科技示范点60个以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6万亩、良种小麦13.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要更加重视龙头企业建设,促进现有23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达产达标、提质增效,年内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新上养殖、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3户,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经营模式,促进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提高全县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收益。
三要扎实推进农业支柱产业开发,多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农业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思路,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种植业向大户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创新机制,抓点示范,促进支柱产业提质增效。草畜产业要把黄牛改良、基础母牛投放和养殖小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新增种草1万亩,完成黄改1.6万头,建成万头养牛镇1个,千头以上养殖小区3个,百头养殖小区7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5.86万头,出栏5.54万头,力争建成全省“养牛大县”。核桃产业要以10个6500亩县级示范园为重点,落实摸芽、除草、追肥等管护措施,加大大田密植、大苗移栽力度,推进适生区全覆盖,年内新植核桃1.25万亩、补植2万亩。蔬菜产业要按照棚室并举、规模效益双向提升的思路,强化技术指导,配套路网渠系,实施神水路蔬菜产业示范带二期和东华、安口、西华、策底等示范基地建设,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基地6个4200亩,种植面积力争突破5万亩,积极争取省上对蔬菜产业的扶持。药材产业要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对接市场上下功夫,强化协调服务,搞活流通环节,巩固扩大西华、马峡、山寨3个万亩药材乡镇成果,建成无公害示范基地、百亩育苗基地各5个。要整合培训资源,围绕产业开发、劳务输转,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年内培训农民1.2万人(次),输转劳务3万人(次),创收1.8亿元以上。
四要扎实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增强“三农”发展活力。要启动成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中心,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等规模经营者集中,年内流转土地1万亩以上。要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27.1万亩集体林权改革任务。要积极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对县上实施的小移民工程、征地农民全部置换身份,加快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进程。年内完成西华镇刘磨村、马峡镇双明村等6村“农转非”工作。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着力解决农村群众贷款难题。
五要扎实推进涉农项目建设,增添农村发展后劲。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借鉴争取工业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每一项投资、每一个扶持项目既要做具体深入的研究,真正吃透实质内涵,又要加强与中央、省市职能部门的衔接联系,及时捕捉信息,抓住关键环节,把握争取项目的主动权,切实把资金、技术、人才引回来,力争争取到的农业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要加大项目的整合与调度管理。农业项目建设大多与农村、土地有关,进行有效整合具备先天条件,而且容易见效。要按照分头争取、政府统筹、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切实抓好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扶贫开发、农村沼气、河堤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20个新续建项目,优化组合,拼盘匹配,集中到“一城七镇”和“一园三区”等重点区域,形成规模优势,建成具有重要示范和支撑作用的大典型。
(二)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要求是: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当年节育措施落实及时率达到90%以上,在省市考核综合评估中位次稳步前移。
一要突出规范管理,在基层基础工作上有新进步。要按照对接省市要求、利于推动实际工作的原则,全面落实乡镇干部包村、包对象责任制,狠抓以二女户结扎为重点的节育措施落实,切实提高节育措施落实率和及时率。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采取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增强政策的执行力。要坚持求实进步的工作导向,扎实开展以打假治虚为重点的清理清查活动,不断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大力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网络化管理。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在计生优质服务上有新提升。要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示范机构创建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岗位练兵,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技术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要强化质量管理,积极创造条件,把计生服务站所纳入医保及新农合医疗定点单位,不断提高计生服务站所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要强化服务意识,认真搞好环孕情服务、产术后随访、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等工作,努力满足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需求。
三要完善利益导向,在优惠政策落实上有新突破。严格执行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特困救助“三项制度”,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全面落实农村计生“两户”奖励、低保、新农合医疗减免、政策性加分、升学奖励等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农村计生“两户”安居工程,在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中向计生“两户”倾斜,切实解决“两户”住房困难。把利益导向政策与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有机结合,努力改善计生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引导更多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要加强协会工作,在参与村民自治上有新作为。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和制度建设,管好用活“生育关怀”基金,切实做到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群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和独特作用,引导育龄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村级“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关怀为核心、群众做主人”运行机制,按照“依法办事、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抓紧抓好计生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四帮四带”、“三建三包”等计生惠民活动,做优“生育关怀”品牌,不断增强计生协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五要坚持齐抓共管,在综治机制完善上有新举措。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人口形势,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相关问题。加大党员干部职工超生问题查处力度,认真做好干部提拔任用中执行计生政策情况的审核工作。严厉打击“两非”违法犯罪行为,推进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偏高。不断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促进计生与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同安排、同管理、同投入、同考核”,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关于新农保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和省上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到3月底,全县新农保参保率要达到95%以上,年内实现全覆盖。同时要按照“出经验、创特色、树典型”的要求,不断推出新措施,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努力建成全省新农保示范县。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农保制度的各项规定、补贴标准。尤其对老人已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而子女没有参保的,要善于亮“道德账”这个底牌,耐心细致的讲清楚子女缴费,自己有保障,父母能享受的道理。对于个别拒绝缴费的群众,要在适当范围进行公布,让其感受到道德压力,促其尽快缴费。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村组干部、已领取养老金的老人现身说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保。
二是进一步核准应保人数。当前,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虽然对参保对象进行了登记、审核和公示,但由于外出务工、婚丧嫁娶等原因,一些村社仍然存在有户无人或有人无户的现象,给参保缴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社保、计生、公安等部门要集中时间,以户籍和身份鉴定为主要手段,全面开展一次应保人口底数核查。对无户口的按程序补办户口,该核消的予以核消,确保底数清楚。要以适龄参保人数、已保人数、在校生人数、失地人数、应保人数为主要对象,建立基础数据台账,确保应保人员信息准确全面。
三是进一步加快征费进度。坚持正面引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办法,紧抓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有利时机,克服各种困难,逐户逐人征收保费。对有钱不参保、有老人不参保的家庭,在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促其参保。要统筹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的参保问题,及时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合理调剂农村低保等补贴,防止出现“保富不保贫”的现象,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不留死角。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无论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资金,还是政府补贴资金,都必须纳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运行程序,确保基金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防止资金挤占、挪用。要全面落实“事前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三公开制度,把整个基金的运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保证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是进一步提高经办能力。县社保局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和项目争取工作,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实现网络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奖惩制度,抓紧搞好业务培训,指导乡镇尽快建立服务平台,配备工作人员,保证基层业务快速高效运转。要加强经常性的业务指导和督查检查,实行周报告制度,确保新农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全县农业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农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已经十分明确。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靠实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要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倾注精力,抓好突破性工作,分管领导要明确责任,加强指导,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在领导层面形成强大合力。农办、计生、社保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综合协调,组织其他县直部门积极参与,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省、市驻**各单位也要经常深入包联乡镇,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快推进、早落实。
二要改进工作作风。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事关农业农村、人口计生和新农保的重大问题,善于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新情况,剖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带着责任做工作,带着感情解难题。要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喊空口号,不搞假政绩。
三要强化督促考核。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坚持把产业开发、典型培育、农民增收、和谐稳定作为考核乡镇、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绩效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既要加强阶段性考核,又要强化经常性专项督查,强化调度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及时批评,抓好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借此机会,我就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再强调四点:
一要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工作。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要抓住当前农闲时机,对照新农村工作要点,分解任务,抓紧启动工作。要按照“任务落实到地块、技术服务到地头、物质准备到农户”的要求,及时调运、储备春耕所需的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物资,切实为春耕备耕打好基础。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物资安全足额供应,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二要尽快启动“一园三区”建设。2月24日,县上召开了黎明川现代农业示范园现场办公会,对园区建办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确定了实施内容、建办机制和责任主体。农口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和帮助各参建单位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迅速启动实施。有蔬菜产业建设任务的乡镇,要按照因地制宜、棚室并举、适度超前的原则,迅速动员群众,全面开展整地、备肥、搭棚、覆膜工作,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步伐。
三要切实抓好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工作。最近,省上将要召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工作现场会。各乡镇、有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全面启动顶凌覆膜工作。农牧局要下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全程跟踪服务,保证覆膜质量。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全面完成6万亩种植任务。
四要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及核桃基地建设。雨水节气已过,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即将展开。各乡镇、东华街道办事处、林业局要尽快制定荒山造林、面山绿化规划,落实造林地块,及早调运苗木,提前做好群众发动等工作。要将核桃基地建设作为春季造林的“重头戏”,全面推广大田、大坑、大水、大肥、大苗栽植技术,落实苗杆套袋或缠纸、覆膜等管理措施,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今年新栽和补植任务。
这次会后,对农业园区建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春季造林工作县上不再召开专门会议安排,请各乡镇、各单位根据气候和各自情况,尽早启动,抓好落实。
篇10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和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区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三张品牌”、构筑“三大高地”、建设“七大片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引领发展,狠抓项目带动发展,扩大投资拉动发展,再掀全区建设发展新,加快社会事业进步,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向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
*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重点实施“六个一”目标行动计划。确保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以上,引进内外资总量增长5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以上,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降低4%,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着重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发展的协同度。
围绕构筑“三大高地”,以“*”规划目标中期调整为契机,大力实施“强工快商”产业方略,加快区域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一、二、三产业比例发展到1.7:40.6:57.7,构建互动互促、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紧紧依托江汽、安凯集团,按照“业态升级、链条延伸、空间优化”的思路,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向“江淮车谷”集聚,形成汽车产业主导、龙头企业领军、配套企业集群、市场辐射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着力做强江汽重工园、安凯配套园、兴平汽配园、常青汽配园和华中汽配城,重点扶持常青机械、北京凯创、正兴车轮等一批规模企业扩大产能,大力引进一批高端配套企业,全年汽车及配套业实现产值比重达到55%以上。进一步壮大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印刷包装、电子科技、生物医药、信息航空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特色鲜明、支持有力的产业集群。建立全区规模企业梯度发展计划,实施精品企业培育工程,全年新增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企业上市1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
引领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新区的战略取向,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功能”为主线,加快建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格局。把*新区作为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地,着力培育金融、信息、文化、创意、会展、旅游等功能,努力打造省会经济圈的中央商务区。把建设“特色街区”作为主城区商贸服务业转型提升的着力点,加快工业“退二进三”,借势打造马鞍山路酒吧休闲街、宁国路美食文化街、南淝河休闲文化产业带、仰光科泰数码城、*“数码港”等品牌,做大街区特色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把高铁站片区、*新港和南二环物流片区作为发展生产业的主阵地,全力抓好南淝河综合码头、红太阳建材城、五金机电城、望湖美家居、台湾商品大市场等项目建设,推进物流园区标准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努力打造*融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陆上门户”。“向湖看齐”发展房地产业,建设高品质社区,发展全方位社区服务,建成*宜居生活的“最高台”。
提升发展都市农业。以大圩都市农业及新市镇片区为重点,贯彻“生态型、休闲式、特色化”的总体要求,坚持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农民转型“五位统筹”,加快建设全国首家都市农业公园,努力打造与*新区相适应的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深化“一镇九村”工程。以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牵动,创新新农村建设思路,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产品供给,开篇建设大圩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加快“十园”建设。采取“结构调整、引资开发、自主建设”等方式,精心打造葡萄园、莲花园、花卉园、龙虾园、瓜果园、蔬菜园、渔家园、水产园、影视园和湿地园,加快布点、连线、并网,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景观。实施“*乡村游”品牌工程。推进孔祠文化园、生态型酒店等项目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强旅游要素的整合、策划和包装,放大节庆活动效应,推进“*乡村游”常态化。
第二,狠抓核心要素,保持经济增长的加速度。
强力驱动“三驾马车”,坚定不移地走“以税源经济为中心、以项目为主抓手、以园区为主载体、以投资为主途径”的区域经济自主性增长路子,坚持上报指标、下达指标、内控指标综合考核,延续、上扬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
突出项目带动。牢固树立“项目先于一切”的理念,按照“精细化管理、扁平化推进、制度化服务”的要求,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提高项目成熟度。组建区“项目处”,制作“项目建设电子地图”,分类建立“七大片区综合项目库”,强力推进项目滚动发展,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增强项目对投资、财税、就业的支撑和贡献。注重外引内优。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具有牵动性和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对现有项目的政策引导和跟进服务,鼓励增资扩股、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项目编报制、重大项目包联制、签约项目服务制、开工项目巡视制、调度项目周报制、项目推进考评制“六大制度”,对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新签约项目,组建服务小组实行无限责任服务,对牵动性的重大开工项目全部纳入巡视范围。区财政安排100万元项目工作专项经费。
强攻有效投入。牢固强化“投资是建设发展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意识,突出增加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打造“中部投资第一强区”。强力大引资。用“大营销”的理念开展大招商,围绕打好“三张牌”、建设“七大片区”,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开展高规格、小规模、多批次、务实性的招商推介活动,真正把规划蓝图、比较优势和各类资源,变成一个个招商的项目、发展的资本。完善《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提高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清地招商的层次和实效。推进大融资。抓住全市“大建设”机遇,加大项目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在我区较快增长;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与各类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举力建设园区。强化“园区就是特区”意识,把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园区集中。围绕两年内创“百亿园区”目标,突出“江淮车谷”和“总部经济”,提速提质建设*工业区。抢抓全市园区大建设机遇,采取项目运作,通过市场融资,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燃气、排污等各项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科技创业园、汽配产业园、总部经济园和新徽商基地建设;勇挑“工业脊梁”重担,继续抓好园区土地清理和项目清查,确保投资强度,提高工业支撑率、土地利用率和项目开工投产率,完成“工业产值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税收2亿元,引进内外资总量18亿元”的目标。坚持错位发展,运用“查摆找补创”的方法,对18个项目集聚区集中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加快项目优化、结构升级、产业转型和整合提升。
优化财税结构。牢固强化税源经济意识,围绕税源抓经济,围绕区级收入抓税源,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加强税源建设,坚持开放与开发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培育新的税收生成点和增长点。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责任追究,在全区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网格化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应收尽收,确保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发挥滨投集团“第二财政”功能,大幅度提高区级可支配财力。勤俭节约兴大业,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新增财力的一半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和远郊镇倾斜。
第三,纵深推进改革,增强体制机制的活力度。
坚持改革为先,改革不止,从解放思想入手,从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拓展广度,延展深度,加大力度,不断激发体制机制创新力,以改革催活力,以创新促发展。
扩大投融资改革成效。科学制定全区投融资计划、任务和对滨投集团的目标考核办法,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和期限,采取银企合作、盘活资产、引进项目等方式,广开融资渠道,确保年度建设发展资金需求。强化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的决策权和投融资管理中心的监督权,放活滨投集团的经营权,形成各负其责、良性互动的投融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划转、债权债务化解等工作,进一步探索国有资产的经营路子和增值办法。强力推进投融资主平台建设,滨投集团要完善内部管理、加强资本运作、扩大融资能力,重点在项目建设上取得大突破。全面启动街镇投融资改革,常青、芜湖路街道投融资改革试点工作要破题运作、快见成效,其他街镇要主动跟进、积极作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大部门体制,组建区科技信息专家局,加快完成“三定”工作,同步推行竞聘上岗、公开招考、编外聘用人员规范管理等配套改革。加快机关事务改革,逐步实行会务统一安排、接待统一规范,降低行政成本,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加快政务提速,继续优化工作流程,落实扁平化管理和项目、服务承诺等制度,提高机关效能,优化政务环境。加快撤村建居,推进以户籍管理、资产清理、综合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村改居转型与提升,在烟墩镇、义城镇试行模拟街道管理。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按照“重心下移、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实施城管执法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关系,解决“两张皮”问题。建立财政资金引领投融资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征管、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农服务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找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林业、商务、建设、民政、文化等领域改革步伐。
第四,坚持*引领,增强城区功能的保障度。
抢抓新一轮*大建设机遇,统筹好*与*两个大局,强化“大*”元素在全区建设发展中的统揽作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人居环境等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功能,提升城区保障度和综合承载力。
全力保障大建设工程。融入*新区建设热潮,强力推进和保障好*世纪城、*三校二期、*中心医院、经济适用房、省地质博物馆、纪念馆、巢湖岸线生态环境治理、方兴大道、庐州大道、锦绣大道、紫云路等项目建设,快捷高效地做好拆迁安置、就业社保、就学就医、城市管理、维护稳定、保障服务等工作。按期完成黄山公园片区、高铁站片区共475万平方米,以及大建设第三批道路工程的拆迁任务。加快复建点建设进度,完善配套设施。全面启动主干道立面整治工作,抓好中国科技大学周边建筑的亮化美化,为中国科技大学50周年华诞添彩献礼。全力服务好有轨电车、南淝河截污工程、南淝河综合治理工程、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重大市政建设。
强势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整体规划、成片开发”的总体要求,把城中村改造与投融资、项目建设、产业布局、改善居住环境等有机结合,重点在线上延伸、点上突破。结合红太阳建材城项目,对南二环沿线区域城中村实行综合改造,打造物流带的整体形象。小朱岗、周谷堆、里店、杨小郢、王大郢、卫岗、王下份等城中村要尽快启动改造,建成亮点。其它城中村项目要不断提高成熟度,滚动发展,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改造5条城区街巷支路。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贯彻“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突出生态文明导向。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规范用地行为。大力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各项措施,严控主要污染物增长。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落实环境准入、环评“三同时”等各项规定。扎实开展污染源普查,推广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实施绿色长廊、成片造林、景观绿地、苗木花卉等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全年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努力构建森林公园、湖畔绿洲、湿地园林、水岸景观、廊桥绿带有机组合的*生态体系。抓好派河防洪工程和新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充分做好防汛抗灾准备,增强城区保障能力。
第五,着力改善民生,提高统筹发展的和谐度。
坚持把民计民生摆上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建设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加快打造“和谐*”。
民生工程扩面提标。认真贯彻省、市相关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拓展延伸,扩面提标,确保完成18项民生工程年度规定任务。加快实施工程类项目,完成烟墩镇、义城镇敬老院建设,改造大圩镇卫生院,新建1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所村级模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5所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8个卫生服务站,力争解决3.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基本消灭农村中小学危房,建设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新修10公里农村公路。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实行政策公开,严格规范操作,认真落实各项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惠及多数”的原则,建立健全可持续的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保障。
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机制。深入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完成年度社会保障重点目标任务。巩固城乡低保全覆盖,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推进城镇居民医保扩面,扩大城乡医疗救助面,健全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机制,常态开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开展“春风行动”,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退管示范社区”、“和谐社区”等活动为主载体,大力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再就业。突出抓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和*新区拆迁群众就业工作。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应对大建设、大发展形势下有增无减的稳定重压,细致排查、提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行三级终结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保持大势总体平稳。严格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源头管理、隐患摸排、定期检查、专项整治”等制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认真落实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工作,深入创建“平安*”。总结抗雪救灾经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秸秆禁烧、防震减灾救灾等工作,增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狠抓食品安全,加强物价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第六,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第一城区”的文明度。
统筹好经济与社会两个领域,强力推进“文化名区”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打造“健康、文明、时尚”的居民生活,提升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围绕迎接“全国文明城市”验收,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节约、环保、诚信的生产生活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知荣辱、讲正气、重科学、促和谐”的现代新风尚。建立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项目库,推广亮点,培育特色。抓住城市管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和重难点问题,开展每月主题文明创建,进一步完善日常保洁、专项整治、暗访通报、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社区、农村文化设施覆盖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立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孔祠堂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申报“门歌”为国家级保护项目。积极融合“包公”、“巢湖”和各类时尚、传统文化元素,科学编制*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现代传媒、创意设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文化产业,加快动漫城、湖滨影视城、省体院、省广院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文化体系。
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全力保障*三校二期工程,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抓好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筹建区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发挥名师、名校的品牌作用,大力提升教育质量。构建教育投资多元、办学形式多样、教学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树立“大科技”意识,强化专家咨询、资源信息等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全面落实卫生专项规划,着力提高社区卫生和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区疾控中心建设,启动“健康城区”建设,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进一步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综合治理机制,巩固在省、市的先进位次,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巩固双拥工作成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继续发展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龄、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完成外事侨务、对台事务、防震减灾、地方志、统计、档案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肩负着异常繁重的任务,承载着全区人民的厚望。我们唯有高扬解放思想的大旗,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层面,体现在建设发展的成效上。解放思想,重在行动。我们始作于今,矢志再苦他几年,再累他几年,再干他几年,一步一步地把区二次党代会绘就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坚决规范地干。严格依法办事。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和新闻舆论监督。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各种利益关系。严格按政策办事。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争取政策,充分用足用活政策。严格按制度办事。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结合“七大片区”建设领导体制,强化民主集中制和政府班子分工负责制,建立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技术咨询、专家论证以及听证、公示等制度,提升政府决策力;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密切与各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提高透明度。
善于智慧地干。凭“才”干。坚持学以立德、学以明志、学以增才、学以致用,办好“*讲坛”,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有“识”干。理解“好”的内涵,把握“快”的要求,不断增强“好中求快,快中见好”的发展能力。当前,要通过思想大反思、问题大查摆、制度大创新,破除“慢、小、旧”思想,不恐快、不恐大、不恐新,实现观念大突围、环境大优化、发展大提速。用“谋”干。注重万事谋划在先,增强政府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注重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体的工作和最微观的环节;注重问题切入法,对每一项工作细查不足,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具体解决;注重统筹推进法,既抓大带小、抓重点带全局,又善抓小事、敢抓难事,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上一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汇报
- 下一篇:有色金属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