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汇报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次全省县域经济20强评比中,我们**县名列第二。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舞,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我们**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全县共有17个乡镇,633个行政村,52万人,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全面实施“三三三”发展战略(抓好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新兴产业“三业”经济;启动机制创活、环境创优、党建创新“三创”动力;实现中西部经济强县、宽裕型小康县和全国一流文明县“三县”目标),全县经济迈上了快速扩张的发展轨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民营经济位居全省榜首。今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小康建设10强县。预计今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将完成50.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将完成30.15亿元,财政总收入将完成3.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完成3410元。

在多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切实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贯穿于“三三三”战略的全过程,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进行不懈努力。首先,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我们着力把现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提升改造,连断补短,加速打造煤-焦-化-铁-铸-建材的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全省最大的地方单井单面年产300万吨的王坡煤矿、全省唯一的万吨铝硅钛、全市最大的福盛100万吨轧钢、全市开工最早的318高炉和全县最大的12万吨晨晖铸业等项目已经建成和即将投产,使我县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其次,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调,建成了12个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批龙头企业。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有县无城是影响我县当前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一条“短腿”,但辨证地看,有县无城也为我县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建城就是生产力,就是增长点。为此,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县城建设。目前,县城规划正式批复,通往县城的道路和桥梁已经开工,规划区内投资两个亿、容纳1万名学生的四方教育城现已招生,行政中心大楼年内即可开工。我们将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县城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以上,成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

二、必须大力优化所有制结构,强化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县的发展是从乡镇企业起家的。多年来,乡镇企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地位,为繁荣县域经济、富裕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不再明显。对此,我们从优化所有制结构入手,切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我县民间资金雄厚的优势,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源泉。近年来,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283家,总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达366家,千万元以上的有5家,裕丰公司上缴税金达500万元。民间投资已由初级的挖煤炼铁向煤铁深加工、新兴产业延伸,民营企业也实现了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型转变、群体优势向规模优势发展的良好势头。涌现出了高岭土、烧烤炭等多家科技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南村镇6家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投资1.3亿元,组建了年产12万吨的晨晖管业公司,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的路子。金工铸业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稳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意识更为自觉。总投资9000万元的亚鑫318高炉,村民参与股份达2500万元,人均超过1万元。今年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有四分之三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预计到今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将完成总产值94.6亿元,上缴税金将达到2亿元。

三、必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机遇,前年完成了农网改造任务,去年实现了三年饮水解困目标,今年筹资2亿元完成了200多个村的“村村通”。特别是为改善企业投资环境,今年扎实开展了巴公工业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全县加强了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审批事项110项。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最低保障初步建立,今年又筹资1000万元,实施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通过改善发展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尽管我县的县域经济多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我们目前的总

体水平,与全国、全省先进县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这次全省20强评选后,我们要保住第二的位置,争取更好的位置,继续当好山西的强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争先发展到均衡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总起来一句话,就是全面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争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航空母舰,壮大经济规模,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县形成1000万吨煤、100万吨焦、250万吨生铁、100万吨铸件、100万吨轧钢、360万吨水泥的产业规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1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

二是均衡发展。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重点统筹有资源乡镇和无资源乡镇之间、富裕乡村和山区乡村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共同富裕;以县城建设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缩小差距,城乡一体,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

三是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资源型地区接续和替代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煤铁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强化环保意识,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篇2

关键词:银行卡;助农取款;调查

助农取款服务是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助农取款服务通过在农村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不仅突破了ATM机具布放成本高、维护难等瓶颈,也省却了农民远距离前往金融网点取现费时伤财的麻烦,极大地便利了涉农资金的发放、查询和支取需求,是一项支农惠农实事工程。娄底市于2010年开始在双峰县试点助农取款服务,目前已推广到全辖4个县(市)。

一、娄底助农取款服务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积极汇报,建立推广机制。人民银行娄底市中心支行主动向娄底市政府汇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规划,提请市政府成立了改善县域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全辖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确立为完善县域支付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了《娄底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广措施,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了宣传活动,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全面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明确目标,加大推进力度。明确要求2012年助农取款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2013年实现全覆盖。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纷纷加大推进力度:双峰县支行充分发挥“二步山模式”的示范效应,在确保参与各方效益的同时,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冷江市支行按一步到位的原则,利用推广农村养老保险良机在全市行政村统一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率达到了100%。涟源市支行、新化县支行在政府的支持下,根据“区域划分、互惠互利、协作共赢”原则,采取分片建设模式,分别由农行、邮政银行、农信社承办,对推进不力者采取减少服务区域直至退出服务市场等惩罚措施,调动承办行的积极性。

3、合理布局,严格审查。加强与社保站等乡镇职能部门的合作,严格服务点和从业人员的审查。在服务点的选址上遵循“便民”原则,选择相对位于行政村中心的供销社基层销售点、超市、药店、医疗诊所和村干部家庭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在人员的确定上遵循“诚信”原则,选择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家庭经济能力较强,服务意识较好的商户业主、村干部担任点从业人员。

4、规范管理,加强培训。一是制定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办法,明确操作流程,规范业务操作;二是由涉农金融机构安排专人从事服务点的管理、业务指导和培训,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提高服务点的服务能力;三是公开举报和投诉电话,加强对服务点的社会监督。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促进了银行卡业务发展。至2012年12月末,全辖农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达到3126个,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银行卡105万张,农民人均持卡数由2010年末的0.59张提高到2012年的1.02张。除此以外,各县(市)开展了助农取款示范街建设,在经济发达乡镇的商业街为商户逐户安装支付宝、P0S机,建设“刷卡无障碍一条街”,各县(市、区)已建立示范街2条,共计布放POS机具47台,有效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

2、促进惠民政策落实,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各助农取款服务点2012年累计办理小额取现46.3万笔,金额17112万元,惠及农民104.3万人;办理“新农保”发放业务共计105.8万笔,金额8648万元,惠及农民31.5万人;办理财政涉农补贴业务316.5万笔,金额3.75亿元,办理粮食收购1.3亿元,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户,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支取各种涉农补贴等小额资金,节省了往返县城和乡镇办理业务的时间和费用。按单次平均取款成本为10元计算,累计为农民节约成本240.90万元,按单次取款平均往返时间20分钟计算,累计为农民节约工时8万小时以上。

3、分流柜台业务,缓解了金融网点服务压力。涉农资金具有支取对象分散、时间集中、金额零星等特点。随着补贴种类增加和资金发放频率的提升,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据反映,目前涉农补贴支取主要集中在农户赶集的日子,业务最多的时候一个网点小额取现达1600多笔,以办理一笔业务耗时一分钟计算,工作时间在26小时以上,至少需要3个对外柜台。由于业务量很不均衡,涉农网点只好采取增加临时柜台和业务人员的方式应付。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将网点取款业务分流到各个服务点,可以大大减轻营业柜台的工作量。

4、 密切银农联系,带动了其它业务发展。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可以加强与农民的联系,融洽与农村组织的关系,提高资信调查质效,带动贷款授信、信用卡发放等业务的发展。以双峰县农行为例,该行自开展助农取款服务试点以来,惠农卡发放量、授信额年均增长率达到35.7%以上,各项存款、贷款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1.3%,远高于试点前15.5%、12.1%的年均增长率。

二、助农取款服务推广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娄底市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尽管达到了100%,但是,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投入大,收单行难以承受。一台电话POS机的成本在1600元左右,加上发卡、日常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涟源市为例,全市布放电话POS机具和发放银行卡费用435万元,银行卡成本290万元,加上管理和运维费用,全市助农取款服务全面铺开的费用在550万元左右。除了能形成一定的沉淀存款(占养老金发放额的20%左右,不建立服务点,这部分存款也会存放到涉农金融机构)外,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并不能为收单机构产生其它收益,因此,在没有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的情况下,仅靠涉农金融机构独立支撑,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建设和发展在财务上不具备可持续性。

(二)收益偏低,助农取款点积极性不高。从总体上看,目前服务点收入与付出不对称,在经济上不划算。一是手续费收入低。按照规定,涉农补贴资金取现不能收取手续费,而其它业务又发展缓慢,服务点的手续费收入不多。以冷水市为例,该市156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月手续费收入最高的为200元,最低的只有20元。尽管农业银行对服务点按月给予了50元的补贴,其手续费收入仍然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资金占用得不到补偿。服务点需要无偿垫付一定的周转金,同时还要承担往返银行营业网点的交通费用。三是存在资金风险隐患。主要包括假钞风险、现金保管风险等。如冷水江市一服务点曾经被盗窃现金22万元。

(三)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功能定位是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目前尽管一些服务点开办了养老金缴存业务,但是,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保险、水、电、气等费用缴纳,以及存款、汇款等业务仍需到金融网点办理。农民就近享受的服务范围有限、品种不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子女上学、房屋装修、婚丧嫁娶、购买农资和机具等大额现金需求增加,1000元的取现上限偏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这在客观上造成服务点的替代效应不明显,农民对服务点的依赖性不强。

(四)宣传、服务不到位,社会认知度低。从调查情况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社会认知度比较低,难以吸引农民办理业务。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的宣传不深入,农民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作为一项金融惠民举措缺乏全面了解;二是收单行没有按照规定为服务点授予和统一悬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标牌,并借助“村支两委”等进行推介,服务点的“身份”得不到认可;三是服务点未配备验钞设备,未对农民履行银行卡安全使用说明、假币辨别等职责,未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服务上欠规范,难以得到农民的认同。

三、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广的相关建议

(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的政策支持

建议加强汇报,呈请地方政府出台专门政策,加大对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资金支持措施。把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与扶贫帮困、扶贫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从农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渠道安排专项资金,为助农取款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参与建设。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要在助农取款服务点选址、业务宣传、日常管理、安全维护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助农取款服务推广成效显著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点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辖内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二)加大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宣传力度

人民银行要把助农取款服务与人民币反假宣传、金融知识下乡宣传等活动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建立覆盖乡镇、村社的支付结算知识义务宣传网络,促进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以涉农金融机构的涉农补贴项目为载体,联合资金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开展宣传和发动工作,帮助农民加深对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了解和认可。要督促收单机构加强对服务点的培训和客户教育,对服务点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定期培训和考核,向人员和农民进行银行卡安全知识和人民币反假知识培训,提高人员和农户识别假币能力,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和假币风险。

(三)切实推进助农取款业务服务点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发展。要总结试点经验,找出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风险防范和便民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制度,梳理和细化操作办法、业务流程,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对农村居民需要了解的敏感事项如收费标准和方式予以公示。二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现有POS机具进行改造,增加防窥密码键盘,配备保险柜和验钞机,解决现金安全存放和假币识别问题。三是充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开发与移动通讯对接的转账电话,切实推进有线通讯不能覆盖的行政村助农取款网点建设。

(四)进一步丰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功能

建议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单笔取现限额难以满足经济较发达的行政村农民支付需求的情况,建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程度,适当调整取款额度,做到既有效防范银行卡风险,又能满足不同地区农民取款的多样化需求。针对农村地区居民对代收代缴、小额存款等的强烈需求,建议开展更多服务点业务功能叠加试点。一方面,与电力部门、水务公司、电信部门等有关单位积极协商,开通公共事业收费代收代缴业务,使广大农民客户能更方便地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空白。另一方面,在深入调研、稳步推进的前提下,可以对部分地区进行小额存款、汇款业务的试点,结合试点情况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农业银行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和汽车移动金融服务试点事宜的批复》(银支付[2010]212号).

篇3

一、2013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实施高端突破,加快了高新产业发展。

一是迎接高新企业检查和复审。为备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项检查,县科技局县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对6家高新企业开展高企专项检查工作,查找问题,限期整改,并对企业整改情况实施跟踪管

理,确保企业整改落实到位。1家高新企业顺利通过了高企复审。二是加快高新企业培育。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市级创新型企业各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三是

启动高新基地建设。为加快“省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县委、县政府启动电子产业园项目(孵化器),截至目前,完成土石方开挖80万方,占土石方总量的90%以上;孵化器园一幢1500平

米标准化厂房正在进行内外粉刷,新增一栋厂房正在一层浇筑;园区主干道硬化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人行道大理石铺设、路灯杆线和官网的铺设。1-10月份,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

15.6%,其中工业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17.8%。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20.8%。

(二)强化主体培育,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抓中小企业备案。前后两次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公共技术服务机构1家。二是抓科技项目申报。积极组织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其中新联电器公司

的“超低色温高效环保型节能灯管”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无偿资助100万元(含省配套);电器公司的“高压大功率平板式晶闸管芯片产业化”项目被列入获国家火炬计划立项项目;省县祁红茶业有限公

司的“年产1000吨红茶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产业示范”项目被列入“2013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全年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个。三是抓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博士后工作

站1家;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家,在建孵化器1个。电器的“组合式大功率半导体芯片”喜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红茶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与(集团)有限公司“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均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新联电器陈建福获“全市十佳科技创新带头人”称号。

(三)加强院企对接,促进了政产学研合作。

年初以来,县科技局紧紧围绕红茶与电力电子两大产业,更加注重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构建创新联体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创新

意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组织企业“走出去”。先后5次组织了阊华电子、硅鼎电子、新联电器、虹川照明、华特电器、新飞电子、振亿电子、晨曦电器等电力电子产业赴工程大学、学院等大专院

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6份。二是联系外商“引进来”。3月中旬,上海红帝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祁考察,就蚯蚓液肥试用品项目与祥源茶业达成合作意向;4月中旬

,江苏睢宁县委副书记率领开发区相关单位负责人来祁考察农业产业化项目,与集团达成合作意向;5月初,澳大利亚医疗器械进口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盈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同来祁考察金富医疗

器械有限公司,并达成合作意向;8月市台资企业来祁投资考察,与县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书,协议投资2亿元。三是开展科技招商。围绕红茶与电力电子两大产业,精心编制招商项目书4个,

洽谈成功2个,完成招商任务4600万元。

(四)开展“清零”行动,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开展政策宣传。利用“科技活动周”、“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宣传活动,发放《专利知识问答》、《专利法》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二是兑现专利补助。按照省、市、县专利的资

助办法,积极兑现专利补助。三是开展队伍培训。对企业专利联络员开展培训指导,组织参加全市专利联络员培训班,增强专利联络员的业务水平及责任意识。我县程德明、普香云两位同志获2012年度

全市优秀专利联络员荣誉。四是实施“清零”行动。先后8次邀请了市百瑞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和合肥市汇众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等专利机构来祁帮助企业开发、凝炼和申报专利。1-10月,全县

共申请专利74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授权专利41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较往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5家企业完成发明专利申请“清零”任务。

(五)实施科技专项,加快了科技富民步伐。

我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一是深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结合美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县农委农技推广中心、妇联、团县委等单位

先后深入等乡镇开展科技富民强县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二是继续巩固科技示范基地。对已建的镇村茶苗无性繁殖基地、镇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镇村野生蔬菜种植基地、柏溪乡白塔生态茶叶示范基地、新安乡良禾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祁红乡老胡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等10余个科技示范基地进行巩固提升。三是大力培育示范龙头企业。围绕祁红品质提升与升级,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龙头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与升级。祁红发展公司进一步完善了“特种祁红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祥源祁

红公司“工夫祁红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已正式投入生产运行,截至目前已生产“工夫祁红”157吨。

(六)开展科普宣传,提升了全民科技意识。

一是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一季度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科技局、科协、卫生局、妇联、人社局等多家部门,深入大坦乡和塔坊乡高源村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共

计发放各种资料刊物2000余份(册),解答各种技术、法规咨询500多人次。二是开展科技专项宣传活动。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2防震减灾日、科技宣传活动周及科普日期间,县直相关部门在城

区中心广场、祁馨广场等地举办街头咨询活动,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防灾救灾、国防动员等政策知识宣传,累计接受群众咨询3万人次,发放宣传画册(扇)、宣传资料近4万余份(册),县

医院、中医院、蛇科所的专家还为近千人次的市民进行了义诊。三是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财政、发改、经信、农委、税务等部门开展科技执法检查,自查自纠,顺利通过市人大专项调研检查

(七)召开科技大会,树立了一批创新典范。

一是联办专题栏目宣传创新典范。为引导企业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县科技局与县电视台合举办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专题栏目,目前已为水泥公司、华盛茶业、新飞电子、电器、建兴竹业等7家企

业制作了企业创新宣传片,宣传了七种发展模式,引导全县企业走“科技创新、内生增长”之路,助力县域经济在新形势下加快步入“依靠科技引领,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的轨道。二是成果鉴定评审推选创新典范。经企业报奖、成果鉴定、行业初审,大评委会评审等环节,2010-2012年度县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于2013年7月17日结束,共评选出22项县科学技术奖,其中重

大科学技术贡献奖1项;科技合作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经县政府常务会及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于2013年9月17日对外公示,公示期15天,2013年10月1日公示结束,报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通过。三是召开科技大会重奖创新典范。10月24日,对全县科技工作来讲,全县科学技术大会隆重召开,会议表彰了2010-2012年度县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彰了12家

县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汪国际县长作了全县科技创新动员报告,进一步鼓舞士气,增强科技创新使命感,开启创新型建设新征程;杨龙书记殷切寄语全县科技工作,希望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

勇攀高峰。

虽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在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县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区县相比,我县科技工作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专利申请形势严峻。今年我县专利申请工作有了一定提升,增幅位列全市第一,但数量仍无法与其他兄弟区县相比。二是高企申报条件不够。目前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家,全县有条件的、达标准的企业均已申报,其他企业离国家高新技

术企业申报条件还有一定差距,无法申报高企。

二、2014年工作打算

2014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县科技大会提出的各项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依

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引领“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带升级”,突出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增强,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布局服务于产业未来发展,科技创新资源汇

聚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产出凸显于经济增长目标,更加注重创新主体的培育与壮大、创新载体的建设与增效、创新成果的开发与转化,为建设创新型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2014年科技创新工作目标是: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家,国家、省级重点新产品2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3个;新建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农

业科技专家大院2家;申请国家专利突破百件件(其中发明20件以上);全县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5亿元,增长2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以服务产业园(孵化器)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产品创新引导、骨干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三大科技工程和“芯片延伸配套”、“绿色光源系列”、“节能电机电器”、“祁红品质提升”、“生

物工程萃取”、“绿色食品加工”、“医疗器械开发”、“新型材料”等十大高新专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省级高新基地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二是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为抓手,突出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等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三是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为抓手,突出抓好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四是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抓手,按照“科技创新、专利先行”的指导思想,在落实兑现专利奖励及申请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专利的开发与凝练、申请与转化、资助与奖励工作,将重心放在申

请环节,重点放在工业企业,重奖放在发明专利。

五是以项目绩效考评为抓手,突出抓好各级科技项目的申报、管理与实施。

篇4

按照市会议精神,我县从四月中旬开始,对2001-2005年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县政府对这次评估工作非常重视,,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经过主管部门的周密安排和综合协调,各有关单位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了评估工作任务,并撰写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期监测评估报告》和《中期监测统计报告》。

我县共有人口近50万,妇女占总人数的一半,0-14岁儿童有9万人。2002年初,县政府制定了《乐亭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和《乐亭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整体工作格局。即:党委重视,政府协调,人大监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支持配合,广大妇女儿童积极参与的格局,有利地推动了规划的实施,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到目前为止,妇女儿童《规划》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大部分均已达到,仅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全县妇女儿童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双提高”(妇女儿童地位提高和妇女儿童素质提高),“双促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的良好效果。下面将五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奠定了妇儿工作的思想基础

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设计部门多、工作对象广、任务指标实、专业性科学性强,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有政府把《规划》中涉及的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系统管理,并作到了“三个到位”:

1、领导认识到位。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21世界的主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妇女儿童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提高到战略的位置来认识,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县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各级领导把《规划》的实施作为自己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密部署,真抓实管,同时注意摆正了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摆正了完成《规划》与本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关系;与提高全民素质的关系。为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目标责任到位。明确目标,划分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可以减少互相扯皮,又有利于加强协作。工作中各单位从强化责任入手,把《规划》的落实纳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确规定把完成指标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的一项重要依据,并建立健全了妇女儿童的网络体系;即以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牵头的妇女儿童保健体系;以妇联、司法局、法院、公安局牵头的维权体系;以教育局、宣传部、广播电视局牵头的宣传教育体系;以人事劳动局、总工会、卫生局牵头的妇女就业与劳动保护体系;以农委、妇联、科技局、畜牧局牵头的帮扶体系;以县委组织部、妇联、教育局牵头的妇女儿童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每月的联络员例会制度、委员汇报制度、宣传制度、培训制度等。使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沟通密切配合,为落实《规划》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3、督导检查到位。为掌握全县《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县妇儿工委还成立了监测评估小组,每年对《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自查评估。通过自查评估,使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明确哪些指标已经完成,哪些方面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便于研究制定响应对策,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齐抓共管,措施得当,确保了规划实施的整体推进

实施《规划》涉及到部门多,领域广。为使这些职能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规划》中指标凡是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都做到了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使各自一摊分条管理的工作真正符合妇女儿童发展的总体要求,使各“条”在“块”中结合,在妇女儿童身上形成综合效益。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部门配合,协调联动,全面实施“四大工程”

1、素质工程。五年来,为落实好《规划》,我们始终注意把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并注意从基础抓起。为提高人口素质,县妇幼保健医院积极开展了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县计划生育局实现“四上门”服务制度,即:婚后上门传授优生知识,孕后上门指导孕期保健,产后上门讲解科学育儿及节育知识,术后上门开展生殖保健服务;县妇联还积极协调计划生育局、民政局、卫生局在全县开展“十万家长学三优”活动,先后组织了“读书竞赛”、“少生快富美好家庭征文”,以及“爱心献给孩子们”巡回医疗服务等活动;县妇联在全县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这些实质性工作的开展,使我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降到了目前的千分之4.78;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实施“春蕾计划”使我县千余名贫困女童得到了救助,继续完成学业,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为提高广大妇女的科技素质,县妇联牵头与县科技局、县农业局、畜牧局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科技知识,按照我县农业产业化特点和区位优势,大力普及种植、养殖、加工等项新技术;县妇联在全县组织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依托三级科技培训网,对参赛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培训。为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县司法局、县妇联采用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炕头学法,编制法律小故事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为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宣传部、文明办、县妇联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家庭美德事迹报告会”、“公开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活动,对广大妇女进行“四有”、“四自”教育。各学校通过主题班队会、校外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儿童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通过“三校联办”(农民业校、农业技校、人口学校)、“三教统筹”(科学知识教育、家庭教育、计划生育教育),既讲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又讲科技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引导妇女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多奉献。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儿童参与《规划》实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保健工程。为改善全县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条件,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以产科建设为重点的医院房屋改造问题,要求每个卫生院都要达到300平米以上的医疗业务用房,产科必须有独立的专室。2005年政府投资2316万元用于基层卫生院的改造和卫生事业发展,建起了符合要求的医院和家庭病房,购置了先进设备30多台(件);为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这五年中我县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7%,产前医学检查率达到了100%,孕产妇死亡率降至为0。进一步加大了镇(乡),村防保站建设力度,各站配备了3名防保人员,负责本镇乡妇女儿童保健管理、监督检查以及业务指导等项工作,充实了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承担妇幼保健任务,加强农村乡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实现了一村一个卫生室;以卫生局为重点,创建爱婴县、爱婴医院。全县2所县级医院、5所基层分院达到了省要求的标准。

3、人才工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主动。为此,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我县把培养新世纪人才做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坚持抓早、抓小、抓妇女人才的培养。在0-3周岁散居儿童家庭中,我们积极引导儿童家长注重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当好启蒙教师。在县妇联的协助下,通过社会力量办学,在我县建立了早期教育学校,实施了0岁教育计划,为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还建立了“爱信诚”学校。在学校教育中,全县中小学普遍成立了文艺队、体育队,组建了各种活动小组,设置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劳动技术等课程,丰富了校外活动,优化了第二课堂,使一大批特长学生脱颖而出;在培养妇女人才工作中,县妇联通过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着力培养了千名女农民技术员,这些女技术员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县妇联建立了妇女后备干部人才库,与组织部后备干部人才库联网管理。县妇联对妇女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并不定期地向组织部门推荐,做到了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使一大批优秀妇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全县干部人数9282人,其中女干部数为4762人,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68人,县级女干部5人;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分别有41人和42人,女性比例占19%和24%。同时县委组织部还加强了对女知识分子、各类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她们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从生活上关心她们,使她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4、拉手扶贫工程。为了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让贫困面临失学的儿童完成学业,县妇儿工委还在全县实施了拉手扶贫工程。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对贫困妇女和贫困儿童的帮扶工作,把全县贫困户分包给28个涉农部门,多方扶持,鼓励他们尽快脱贫。几年来,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等多家职能部门对贫困户妇女在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县妇联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为依托,在全县开展了“一助一”(一助多)团结互助奔小康活动,使全县三百多名科技专家与女能手结成了帮带对子,女能手与贫困户妇女结成了帮带对子,这些贫困户不仅脱贫致了富,有的还成了女能人。县计生局以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为依托,对全县符合条件贫困户妇女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也给予了政策上的优惠;为让因贫困即将失学的儿童继续完成学业,县成立了“救助会”,制定了章程,并设立了救助基金,除政府拨专款外,鼓励社会热心人士捐款资助。到目前,我县没有一名儿童失学。

(二)抓重点、攻难点,着力实现“三大突破”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需要急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硬件建设、基础教育投入、人才培养、改水改厕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制约《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此,工作中我们加大力度,狠抓了“三个突破”。

1、实现硬件建设的突破。我县是农业大县,基础薄弱,财政比较拮据,财政的不足成为困扰《规划》实施的难点问题。为确保各项指标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班子形成共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一定要舍得投入。为此,五年来,县财政性教育经费共支出40260万元,卫生方面的投入8084万元,主要用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校舍、医院和卫生院以及卫生室,购置先进设备等,如今各大医院设备齐全,各卫生院都配备了各种医疗保健设施,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购置了b超仪和红外线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妇女儿童保健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障。

2、实现妇女儿童生存保护环境的突破。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把妇女生存保护环境做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加以改善。五年来我县的爱婴医院的建设已经达到了高标准,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通过举办孕妇学校,发放母乳喂养的宣传手册等,使“母乳喂养好处多”的观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有条件的分院、卫生院和县级医院设立了母婴室,不断加强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的宣传指导。县委、县政府把乡村卫生室建设列入小康建设的规划中,要求与党支部“两室”建设一起布置,一起检查验收,使这些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村村建起了活动室。同时我们把改水改厕工作也纳入重点难点工作之中,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最直接的阻力就是传统的陋习。为彻底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改水改厕规划》,确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做为小康村镇建设达标的验收条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经过各级组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这项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63.18%,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80.65%。

3、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家长教育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新的“读书无用论”以及“只有高考一条路”等错误观念又有所抬头,实施《规划》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县妇联、教育局联合全县开展了“素质教育进家庭”活动,县妇联还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素质教育0岁抓起”的新思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引导广大儿童家长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子观、人才观,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新型公民。

三、求真务实,扎实运作,推动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五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规划》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展顺利,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达到了“四个优化”。

(一)优化的社会环境

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面向(面向领导层、社会、妇女儿童),加强宣传,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妇女儿童事业进步发展的良好氛围,“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只要是涉及妇女儿童的事,各级各单位都予以优先考虑。妇女儿童置身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生活、劳动,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广大妇女学科学、用科学,努力为社会贡献聪明才智,儿童少年学文化、爱科学,长大立志成材。

(二)优化的育人环境

五年来,从硬件投入到基础教育投入,我们的育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目前,全县已经全部修建和改建了危房,破旧校舍已经不复存在了,由于生源的逐渐减少,各镇乡逐步在撤校合并,预计今年暑假后全面完成撤、并校工作。大力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3.2%,学龄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了100%,小学巩固率达到了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9.2%,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1.6%。各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初中全部普及了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全部达到了二类以上标准。学校以净化、美化、绿化、地面硬化和校园文化“五味一体”的创建花园式学校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并全部通过了普九验收。由于公安、司法等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我县未成年人犯罪率降至为0.023%。为了教育引导广大妇女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村村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室,购置了各类图书;通过“双学双比”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学科学、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共培养女农民技术员1280名,十万名参赛妇女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和1-2门高新技术。在城镇,广大女职工积极参加“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她们爱岗敬业,一技多能,成为企业改革的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加大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力度,到目前全县县直大部分单位都配备了女领导干部,14个乡镇全部配齐了女领导干部,女领导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8%。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参政议政能力也不断增强,

(三)优化的就业环境

《规划》实施以来,社会各界积极为女职工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下岗问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对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实行减免税收等政策。为了使下岗女职工适应社会不同岗位的需要,掌握实际技能,县妇联成立了巾帼培训中心,各种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并和县劳人局再就业培训中心联合,组织下岗女职工参加培训,使广大妇女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为她们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教育引导下岗女职工转变择业观,下岗不矢志,鼓励她们自谋职业,闯出自己的新路子,使她们尽快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五年来共培训下岗女职工2000多人,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上岗就业率达到100%。

(四)优化的保护环境

在城镇企、事业单位中,认真贯彻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和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女职工“五期”劳动保护不断加强。每年,总工会、妇联会同妇幼保健医院和县医院为女职工义务检查身体一次;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每季度为育龄妇女进行免费查体查病一次;在优化儿童生存保护环境中,通过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使孕产妇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率和保健覆盖率均达到了100%,母乳喂养率达到了98%。每年“六一”节期间,卫生部门组织医疗技术人员巡回全县,义务为儿童查体;通过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全县农村卫生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篇5

一、华埠镇“大镇小市”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增强统筹协调,推进管理扁平化

1.构建新型管理体制。为助推产城一体发展,将开化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华埠镇政府合署办公,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统一领导乡镇和产业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工作。华埠镇政府重点负责城镇建设管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事务等工作,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工业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不再承担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和土地征收等工作,集中精力抓工业经济平台建设。为实现镇域范围内城乡规划、基础实施、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推动产业、人口、资源的集聚和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2.扩大管理权限。出台《华埠镇扩权改革实施意见》,将涉及县政府和19个县级部门152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方便群众办事、源头执法治理等方面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委托、交办和机构延伸方式下放给华埠镇行使,逐步使华埠镇享受到与县级部门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切实解决“权小责大”问题,增强区域统筹协调能力。协调推进物流业发展,推动陆路物流业体系建设,将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办公室设在华埠镇。

3.加强派出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一是推进部门管理和服务工作重心下移,在华埠镇设立经济科技、住建、环保、国土、规划、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行政服务等8个部门分局(分中心)。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各分局局长由县委组织部负责任免,工作人员日常管理、考核工作由华埠镇负责,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三是加强工作保障。部门分管领导每月参加华埠镇党政班子例会一次,每星期到现场集中办公二次,年度考核奖金的30%在华埠镇享受。部门派驻分局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奖金的70%在华埠镇享受,并享受华埠镇干部同等的交通、住夜补贴。

4.提升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增加华埠镇财力,增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赋予华埠镇单独核算、相对独立运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明确2014年及以后年度,当年体制收入超体制基数县可用部分,全额返还华埠镇,进一步调动华埠镇增收节支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二)规范权力运行,推进职责精细化

1. 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完善内部结构设置,对新农保与新农合、卫生与计生、文化与旅游等职责进行整合,在一般乡镇设“6办1所”7个内设机构的基础上,增设规划建设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将各分局机构及人员与华埠镇内设机构整合融合,建立区镇之间、条块之间有分有合、运行协调机制,保障职责有效履行。明确下属事业单位与相关内设机构合署办公,下属事业单位不再单独运行,减少内部职责交叉。

2.加强四大平台体系建设。整合综治维稳、调处矛盾纠纷工作力量,人武专职干部、公安员、司法助理员、员等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形成综治工作平台。综合执法华埠分局与华埠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纳入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梳理界定执法平台主要工作职责,形成综合行政执法平台。以原工商基层所为依托,整合质监、食药人员力量,组建市场监管局华埠分局,明确专管员,与华埠镇生态办融合运行,形成市场监管平台。整合农经管理、村级财务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等工作,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实行“窗口”综合服务,形成公共财政服务平台。

3. 建立权责清单制度。积极推进华埠镇政府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共确认华埠镇权力事项194项。同时依照规范运行和便民高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绘制了与群众紧密相关的29项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打下基础。

(三)完善便民机制,推进服务效能化

一是优化便民窗口。县级部门下放、委托给华埠镇以及部门派驻机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华埠分中心,要求有关审批手续在华埠镇办理完成。对部门审批服务事项较少的,在分中心设置综合窗口,由华埠镇安排人员代办相关业务。二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参照县行政服务中心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实行量化和定性、考核和评比、奖励和处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采取视频监控、指纹考勤、群众测评、电脑监控等科技手段进行电子信息管理。三是建立运行协调机制。采取机构延伸方式履职的扩权事项,各派驻华埠分局主动与主管部门汇报沟通,涉及核准审批事项要充分做好认证工作,在取得一致意见后,予以办理;涉及行政审批事项,事后要向相关部门备案;涉及行政处罚权的事项,事后要将行使处罚情况抄告相关监管部门;涉及上报审批事项,相关部门应“见章跟章”,支持帮助华埠镇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二、华埠镇“大镇小市”改革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来改革的探索和实践,2015年3月份华埠镇通过省小城市办考核,在7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中排名第三,实现了“三大转变”。

一是由“镇”向“市”的转变。通过放、扩和还权“松绑”华埠镇,镇财政资金、土地等要素支配能力进一步提升,自主决策能力得到加强,华埠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建设开始大步前进。钱江源花卉主题公园、开化五洲国际商贸城、甲壳虫动漫产业园三大项目正式落地,填补了老华埠与城区之间的产业空白,拉开了城市的整体框架。2015年1-6月实现财政总收入0.51亿元,同比增长10.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11.5%;外贸进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52.3%。

二是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华埠镇利用财权下放、财力增强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公共文化、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不断补缺位、拉短腿,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大路边、大郡、下茨等一批村便民服务中心陆续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再创新高。

篇6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同比下降7.9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同比下降11.27%实现利税1.95亿元,同比下降36%虽然上半年总体经济运行形势同比回落,但环比趋暖,总体向好,整个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随着我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工业发展后劲将不断增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提高运行调控水平。

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调控。委充分发挥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形成了良好的抓工业、谋工业、兴工业的良好氛围。协助市里出台了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市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每个月编制经济分析报表,对指标完成情况、经济走势和发展后劲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紧紧抓住全市31家重点骨干企业和经济增长点。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信息,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

通过召开工业企业座谈会、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会、项目协调会、现场办公等方式,针对企业遇到资金、土地、能源等困难和问题。协助企业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后续问题协调工作。年工作基础上。

生产过程中遇到原材料、电力、资金、环境等问题,金德铅业作为我市新建企业。香屯22万伏、新岗山11万伏电站在初步运营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委在服务好项目建设之后,继续跟踪服务,协助协调处置生产运营当中的系列困难和问题。

待对项目市场风险进行再次评估确认后,银山矿日处理5000吨原矿技改项目正式实施;江铜60万吨/年硫铁矿循环利用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可开工建设;江西铜业日采选13万吨扩建项目,日采选新增7500吨的能力已形成,日采选新增22500吨的各项工作在积极推进。百勤集团—年产1万吨VC酸及年产800吨核黄素项目正紧张进行厂房建设和设备装置工作。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积极搭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和工作机制,不时提高服务意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科学有效地调控电力资源,实施废品油有序管理,扎实有效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展开。上半年我进行了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调研,积极配合人大开展了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环保行”活动,协助江铜化工、德铜共橡胶、德畅集团、泗洲新型建材厂等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个,认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3家。

4强化服务发展理念。

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委聘请大学课题组编制《市循环经济战略演讲》目前“演讲”已基本定稿。

帮扶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组织了主题分别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节能减排”等系列调研活动,并对调研活动实施效果转化工程,切实推进工业科学发展。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以政银企合作、企业自主创新互动等为主要平台。极力解决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中遇到困难。充分利用经贸信息、综合协调等方面的资源,主动为企业服务,政府和企业之间初步搭建一个调控、引导和沟通的互动平台。4月份,委成功筹办了2009市(市)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活动中各金融单位同企业共签订融资合同资金共达20亿元人民币;6月份我委成功召开“市企业自主创新互动会”

5积极处置改制遗留问题。

这21家企业共有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4756余人,委承接了原预算内7家改制企业和原二轻系统14家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管理工作。其中58%为4050人员。对改制企业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困难,想方设法、多方协调,积极稳妥地给予解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庆“七·一”活动中,上半年。委分别召开了二次由改制企业职工代表参与的座谈会,会上,各企业代表分别就离退休党员学习、医疗报销、离退休工资、福利、职工丧葬抚恤规范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贸委班子分别予以一一答复,对有条件解决的会上作了安排和承诺;暂时条件不成熟的列出整改计划,发明条件整改;对不切合实际的委作出老实解释,消除职工误解。

委根据实际情况,为了认真抓好下岗、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多次向市政府汇报,经批准成立了市企业服务中心”并收回一楼二间商用临街店面改作企业服务中心办公场所,为职工提供更新更好的服务。

原二轻一职工在车祸中被撞成脑瘫,6月份。由于夫妻均为下岗工人,经济困难;肇事司机也因家贫,无力赔付巨额医疗费用。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经贸系统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委在将善款送到脑瘫职工家属手中的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掀起一次爱心汇集活动。

三、机关内部建设情况

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建设。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效能两个活动为契机。

1不时创新机关学习制度。年初编制年度学习计划。机关全体人员、二级单位负责人参与学习,集中学习会议一般有四个议程,一为班子成员和科室长轮流作课件讲座,主讲人分别就与经贸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带学、探索;第二个议程为讲座讨论,与会人员对课件讲座进行讨论评估,促进共同进步;第三个议程为文件、会议精神传达学习;还有一个议程为领导讲话,分管领导就当前工作进行安排安排,主要领导对会议进行总结,针对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思想交流并提出建议和要求。

2大力提升机关效能。依照“改进工作作风。理顺办事顺序,提高整体效率”要求,通过领导表率、制度激励,全委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继续推行人情化管理方式。委班子领导始终致力于构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机关氛围。上半年,委组织了红歌会活动,组建了一支经贸委篮球队,利用空余时间,开展了篮球、乒乓球、健身操等体育活动,一方面强健干部职工体质,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积极面对新形势,半年来。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做了大量富有效果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缺乏和问题。主要是谋划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重抓经济运行和项目的落实,对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和对运用经济手段指导经济发展等研究不够,拿出有效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不多。

以机关效能建设为载体,下半年我委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深入分析运行形势,加强工业运行深层次分析上下功夫。面对上半年工业经济的情况和完成全年工业经济预期任务的压力。发现存在问题和不利因素,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认真学习掌握上级精神的基础上,扶持企业发展上下功夫。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新形势。结合实际,全面落实推动加快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办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完善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协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与企业一道共渡危难。

篇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已成为全国各级医院应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名身处县市医院与一级医院夹缝中这一特殊环境的农村二级综合医院的管理者与实践者对医院内部的治理与改革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禹州市中心医院于1986年2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基础上分立而成,在历经25年的公费医疗体制与医疗体制改革的考验与锻造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洗礼,在历届医院领导班子的大胆创新与全院职工的辛勤努力,从一个占地不足3000余平方米仅有几张观察床、一台显微镜、一台200mAX光机发展成为占地5.6万平方米、正规病床400余张、拥有美国GE16排螺旋CT机和美国GE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维彩超等40余件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的二级综合医院。年业务量从门诊不足万人发展到近20万人次,住院病人自近千人次达到了1.2万余人次,各项质量与管理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基本达到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对照国家及省级医院管理标准及相关政策,从医院的硬件建设以及医院内部的管理科学性与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新的医改政策环境下,医院处在政府不给予经济支持,县域医疗市场集中和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繁多的特殊环境中,夹缝中二级综合医院更需要全力一赴地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完善各项硬件设施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改革,以科学的管理理念武装头脑,以严谨的管理制度与机制指导全面工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拙见:

1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

完善实施新时期价值体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新上岗人员价值观教育与医院规章制度

的教育和轮训工作,并利用适宜的时间进行轮岗培训,在轮岗期间尽可能地安排业务与服务共同到位并完善考试与考核制度。如:开展为期1-2周的导诊服务体验、1-2周的帮助入出院病人办理手续和陪检、代交费服务活动、并可安排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病案室及质量控制部门进行为期2-4周的病案管理服务并进行内外妇儿等专业见习等,总轮岗时间可定为10-13个月,以全面培养新上岗医务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为今后进入临床和服务岗位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奠定理性基础。

2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医院要制订中长期职工教育与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并逐步完善实施。

2.1 在完善相关科室与科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3-5年和5-10年人才教育与引进发展规划,确定年度人才培训与高中端人才引进计划,保证医院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

2.2 要开展现有职工的日常业务培训工作,对日常业务培训要进行逐次考核并开展年度分专业的业务考核工作。制定较为祥细的考核细则,对优秀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全员不断进取和提高。

2.3 对各专业骨干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选派进修学习,进修期满回院可开展业务操作演示和内部讲座考核,考核其实际专业操作能力,考核结果与进修费用报销比例挂钩。

2.4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职工在职教育和具体讲座,并组织上级专家实际技能带教工作。

2.5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可采用引进、调入或人事等方式的人才引进与中高学历毕业生的接收工作。进行全面聘用制度,执行同工同酬和职称、职务能上能下的人才聘用机制。

3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3.1 建立大管理办公室制度,优化和整合管理职能对医院现有的职能管理科室按照职责分工,进行优化整合。可建立:

3.1.1 业务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预防保健科);

3.1.2 质量管理与信息办公室(质控科、信息科、病案室)

3.1.3 计划与财务管理办公室(规划办、财务科、医保办);

3.1.4 执行与审核办公室(纪检部门、审计科、核算科、节能办);

3.1.5 服务与营销办公室(营销部、导诊部、客户服务与接待部);

3.1.6 后勤保障办公室(基建科、总务科、设备科、物业管理办);

3.1.7 综合办公室(党办、政办、保卫科、计划生育);

3.1.8 人事与科教管理办公室;

3.1.9 工青妇组织按原建制进行。

根据综合医院管理要求完善建立各委员会,执行例会制度开展相关工作。

3.2 明确责任,提升工作效能

医院管理办公室按职能优化整合后,分别由院级领导兼任管理办公室主任,指定一名常务主任具体实施职能管理。常务主任对职责内的各项工作建立月计划与月总结工作制度,制定职责范围内全院的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分管院领导每月要听取1-2次工作汇报,并进行1次点评。各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要严格执行医院月述职制度,接受医院执行与审核部门的监督。

3.3 计划与财务管理办公室,要根据医院上年度收支情况制定并下达新一年度具体收支预算目标,并严格结合执行与审核管理办公室的每月报告对医院的月季消耗与节能目标进行分析,及时下发季度实际收支与控制指标,制定详细的奖励与罚则并组织实施。

3.4 执行与审核管理办公室根据日常监督与不良登记录进行月通报与处罚。

3.5 完善医院内部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

要认真做好医院设岗定责工作,进一步细化便于考核的岗位目标与量化指标,采用有效的固定年薪与考评奖励办法进行全员的绩效管理,基本达到“能者得优酬、多劳要多得”的目标。

3.6 工会、团委组织要紧紧围绕医院党委的决策与部署开展相应工作,不断促进党务、政务、医德医风等各项工作的提升,使和谐医院建设得到落实,医院精神与医院文化得到发扬。

4打造品牌专科

4.1 坚持“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原则,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以五官科、心血管内科、脊椎外科、内分泌与糖尿病等为重点的5-7个专科进行重点发展,在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基础上,并在1-3年内达到区域名科。要签订品牌专科目标责任状,明确名科年度与阶段性工作目标,力争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篇8

针对地域特点,着重“网底”工程建设

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网络中,县级医疗机构是“龙头”,乡镇卫生院是“枢纽”,村级卫生所是“网底”。西峡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伏牛山区,全县人口43万,其中90%以上的农民居住在“山高路远,地广人稀”的山区农村。

刘亚欣局长告诉记者,针对当地的地域特点,西峡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作为“网底”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并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的乡镇长及卫生、财政、规划、城建、土地、广电等各部门的领导为成员的“网底工程”领导小组。在建设过程中,由各乡镇政府出面协调村卫生室建设用地,土地、城建、规划部门则减免了一切手续费用,实行“无税费工程”。从2006年开始,西峡县财政每年拨出50万元,用于改造100个村卫生室;三年期间,共投资150万元对全县298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

据记者了解,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是西峡县卫生工作的一大亮点。所谓“一体化”,即“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养老保险”。该项工作自1999年6月启动以来,坚持以体制推动农村卫生改革,以运行机制提高“一体化”生命力,以管理内容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良好的管理模式已成为该县一体化管理得以持久健康运行的关键。在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西峡县卫生局还积极探索并解决了村医养老问题。他们首先建立了村医人事档案,村医的聘用、职称、工资、进修学习和业务培训,统一由县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列档管理;办理养老保险的村医,依据档案工资按比例缴纳养老保险金,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就可到劳动人事部门办理退休手续,社保部门按月为其发放退休金。刘亚欣局长说,村医统一养老保险解除了村医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村医队伍,也有利于规范管理。

“新农合”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刘亚欣局长多年从事党务、行政管理及医疗业务、医院管理工作,有较丰富的行政管理及医院管理经验。他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现阶段卫生系统的工作已不是原来的简单地“关起门”来把医疗工作做好就行了,而已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工作。每一位卫生工作者都是国民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其落实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形象。

据记者了解,西峡县2006年被确定为第二批“新农合”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立即研究并确定了“新农合”办公机构和人员,划拨了6名财政全供事业编制。县政府出台了《西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制定了“新农合”监督、检查、审计等21项规章制度。据刘亚欣局长介绍,在“新农合”刚开始实施的前两年,由于群众对其缺乏信任,再加上报销起点高、比例低,导致基金积压比较多,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在实施当年就实行了“二次直补”,即在原来报销的基础上,再次给予一定的补偿,使群众慢慢体会到了“新农合”的实惠,其参合积极性和对“新农合”政策的支持度空前提高。2007年,西峡县“新农合”参合人数就已达到35.1万人,参合率为96%,比当年全国86%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0个百分点;2009年年底,该县参合率达97.6%。截至2009年11月月底,全县“新农合”门诊、住院基金共计补偿23.82万人次,补偿金额3709.02万元,其中有5人累计补偿达到封顶线。

对于“新农合”工作的监管,刘亚欣局长说,“农合办”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的人员培训,要求每个定点医院指定两人专门负责“新农合”工作,各医院的“新农合”办公室只管账、不管钱,“新农合”基金由县财政局按月拨付,定额支取;定点医院需把患者的病历、处方等审核后报“农合办”,经“农合办”再次审核无误,由主管局长签批后方可进行报销。2008年年底,河南省卫生厅等上级部门发出文件,要求每个乡镇配备两名“新农合”监管人员。西峡县卫生局随即展开工作,向县政府汇报后,积极开始人才选聘工作。刘亚欣局长告诉记者,2009年年底已经完成了人才选聘的各项程序,这些监管人员已经到位,他们会使“新农合”监管队伍更加健全。目前,西峡县“新农合”医疗基金运行安全,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引来外地患者

刘亚欣局长总结认为,西峡县卫生工作的特色是“医疗服务抓质量、抓品牌、抓专科、抓特色”。近几年,西峡县人民医院和豫西协和医院每年都积极申报南阳市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陆续创建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专科、肾病专科、骨科、心内科、肿瘤科等专科品牌。西峡县人口只有43万,但其医院规模和业务收入却比南阳市某些上百万人口大县的医院还大、还高,其原因正是凭借“高质量、低价格”的优势,吸引了很多的外地患者。

西峡县县级医院由于民营资本的进入,竞争比较激烈,但同时也填补了“新农合”实施以来患者医疗需求量猛然增多而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空白。豫西协和医院创办于2005年4月,是新建的一所民营二级综合医院。西峡县人民医院、豫西协和医院、西峡县中医院各有不同角度的优势,由此形成了“错位竞争”的良好格局。低廉的医疗服务价格也正是西峡县医疗机构良性竞争的结果,而最终受益者则是患者。

西峡县人民医院发挥综合优势,人才多、床位多,服务范围广、项目广;豫西协和医院则以骨伤科为基础,偏重于专科专病。据记者了解,西峡县卫生工作自2007年开始重点抓专科建设,凭借品牌优势和服务质量,使业务量大大提升。截至2009年年底,西峡县人民医院业务收入达1.1亿元,豫西协和医院业务收入达5000万元,西峡县中医院业务收入达3000万元。

西峡县人民医院还被陕西省商南县跨省确定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陕西省商南县主管领导不无赞许地说出了他们的理由:“西峡县人民医院院风医德好,科技含量高,医疗技术精,科室门类全,服务价格廉,是山区群众信得过的名牌医院!”

目前,西峡县的医疗服务已经在豫西南地区形成了小气候,成为豫西南几个县域医疗服务的辐射中心。刘亚欣局长举例说,某周边县的磁共振检查需300多元,CT需200多元,而在西峡县磁共振只需190元,CT为120元,即便加上交通费和吃住费用,患者还能节省四五十元,所以当地患者宁愿舍近求远来西峡看病。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西峡县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防治并重”的方针,积极发挥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和“120”指挥中心的政府公益职能,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

据刘亚欣局长介绍,西峡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和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办了“健康家园”栏目,定期举办“卫生与健康”专题讲座。2010年还与县电视办了体现“大卫生”理念的“卫生与健康”节目,由卫生局牵头,各单位配合提供资料,每半月一期,从卫生动态、政策法规、爱国卫生、医疗信息、名医名家,进行“大卫生”方面的宣传,使群众从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医疗卫生、公共卫生,认识疾病,提升健康水平。通过宣传和教育,促使当地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西峡县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抓检测,包括对普通人群的术前、术后检测,孕妇、育龄妇女产前、产后检测,对入伍青年的应征检测,对被司法机构处理的在押人员进行定期拉网式检测。二抓教育,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艾滋病防治常识的普及宣传和消除“恐艾”、“歧艾”思想教育疏导工作。三抓关爱,对所有病人实行了全部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全部免费抗机会感染治疗,并实行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把党和政府“四免一关怀”政策体现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行动上,落实到每一位病人身上。

该县结核病防治工作继续以提高“五率”为重点,通过加大病人发现工作力度,全面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防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截至2009年11月月底,全县因症就诊人数为127例,确诊115例,给予免费治疗后,痰菌转阴率达96%。

在强化规划免疫方面,西峡县“五苗”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位于河南省前列。刘亚欣局长说,继2005年消灭“天花”后,2012年的疾控目标是消灭麻疹,且2010年是强化麻疹免疫的关键一年。据了解,平原地区一般都是在乡镇卫生院进行接种,而西峡县卫生局根据山区工作实际,设立了村所的预防接种室。早在2006年西峡县开始村所“网底”工程建设时,就在“五室六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预防接种室,第一年便建立了50所标准化预防接种室,配备接种室、档案柜等,以便于集中预防接种;目前,全县已经建立了150所标准化预防接种室,基本达到了“每2个村就有1个预防接种室”的标准。

西峡县对妇幼保健工作实行项目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结账,使全县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年底,西峡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7.7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发生,孕产妇死亡率、出生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2009年10月,西峡县卫生局开展了20个医疗单位66个选手参加的卫生急救知识、技能比武,通过活动,加强了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完善了卫生应急物质储备。

西峡县委、县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领导还十分重视全民卫生健康,大力开展“创卫”工程。通过“创卫”工作,提升全民的爱国卫生意识,提高文明健康素质。西峡县继于2008年年底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后,2009年又申报了“国家卫生镇”项目,2010年将接受相关组织的验收。据刘亚欣局长介绍,西峡县目前共有5个“省级卫生镇”,4个“市级卫生镇”,14个“省级卫生村”,20多个“市级卫生村”。通过爱国卫生工作,改善了群众的卫生环境、卫生习惯、卫生意识,通过这个形式和载体,有效提高了全民健康素质。

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才是瓶颈

记者在西峡县卫生系统采访时,刘亚欣局长多次提到“人才问题”。他说,目前西峡县的乡镇卫生院和公共卫生系统面临人才断层和老化的难题;而人事机制的约束,使这个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成为影响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阻碍。

据记者了解,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2007年南阳市探索实行了《南阳市人事暂行办法》。申请人事后,可按编外用工办理各项保险,使编制外职工可以享受与编制内职工相同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引进的瓶颈。为了进一步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刘亚欣局长说:“一方面,我们已向县委、县政府打报告要求增加编制,计划到河南省人才市场和各大医学院校选聘一批合适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将安排现有人员到高校进行定向培养,或到高一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其尽快提升专业服务能力。”2009年,西峡县乡镇卫生院共派出24人次到县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完成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37人;公开选拔了研究生1名、本科生8名、专科生10名,分别充实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创建平安医院

早在1993年,西峡县就成立了“西峡县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执法中心”,是南阳市成立最早的卫生监督机构。如今,根据机构改革要求,该中心改名为“西峡县卫生监督所”,其工作职能也由原来的“食品卫生监管”转变为“医疗市场的监管”,重在对医疗从业人员、医疗废物、医疗行业准入等的监管,查处各种违法行医案件和重大食品卫生案件。据刘亚欣局长介绍,2009年,西峡县卫生监督所共查处无证行医机构13户次,没收器械58件,没收药品6箱,有力维护了广大患者的权益,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市场秩序。

篇9

为期一天的县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议程,即将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5531”工程,全年工作时间过半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县委书记高克平同志代表县委常委会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客观地总结了今年上半年的各项工作,深刻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讲话充分体现了凝心聚气、真抓实干的拜城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于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议期间,部分乡镇(场)和县直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与会同志围绕高书记的讲话展开了广泛深入地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起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增强信心,鼓足干劲的作用,为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开出了压力,开出了动力,开出了信心,开出了决心,是一次号召全县各级党政、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动员会,是一次围绕目标、自我加压的鼓劲会,是一次加快发展、务求全胜的誓师会。

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不仅对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而且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讲几点意见:

一、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形成共识、坚定信心

高书记的讲话,紧紧围绕全县既定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全县各级党政、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传达贯彻,真正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既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上来,统一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上来。要加强对讲话的学习讨论,以认识上的深化推动工作上的落实,以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大力弘扬凝心聚气、真抓实干的拜城精神,坚定信心,创新克难,努力完成年初三干会确定的工作任务,为顺利实现我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把握思路、突出重点

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县上下围绕中心工作,把握重点,全力以赴组织突破。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5531”工程和“五个牢牢把握”(即:用足区位优势,做大资源文章,拓深招商内涵,创新工作机制,弘扬“拜城精神”)的发展思路和高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举措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主攻方向,各乡镇(场)、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扬长补短,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抓好粮食、畜产品生产加工、优质林果、特色种植四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坚持把煤焦化、煤化工、煤电能源三大产业和石油石化产业、矿业开发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龙头,不断拓宽思路,做强载体,优化环境,内外并举,务求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大开发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积蓄发展后劲,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创业富民、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标,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积极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把我县真正建成“投资兴业的热土”。

三、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是确保这次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各级各部门,准确把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重点,圆满完成全年预期奋斗目标的关键。这次会议安排布置的工作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在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照年初三干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指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对分管行业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开展形式灵活的调研,及时准确地反馈汇报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四、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各级党政、各单位要大力弘扬凝心聚气、真抓实干的拜城精神,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把上级的部署要求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长远奋斗目标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讲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对既定的工作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努力解决好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要善于创新、勇于创造,坚持以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方法、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在创新实干中走出一条富有拜城特色的发展之路。

五、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关键是要立足既定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上半年已经结束,但很多工作没有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对此,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抢抓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查找问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年初三干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各乡镇(场)及农口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确定本乡镇的主攻方向及主打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尽快调整秋播布局,提前做好小麦播种面积和地块落实、良种统一供应等秋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明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农产品销售工作。各乡镇(场)及农口领导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严格落实农作物管理措施,促进田间管理再上新台阶,确保全年农业丰产丰收。贯彻落实自治区粮食“敞开收购,敞开直补”政策,加快粮食收购进度,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严禁压级压价、抬级抬价,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加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今年棉花、酱番茄、亚麻等农产品收获、交售环节的各项工作,防止损害农民利益现象发生。继续加强林果业质量管理,林业部门要针对我县冬季寒冷的特点,制定和落实果树安全越冬的各项技术措施,促使林果业早见效益。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相关乡镇(场)和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说服、教育、引导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秋收后及时解除所有已开垦湿地的土地承包合同,恢复已经开垦的湿地。林业部门要加快建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破坏、开垦湿地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畜牧业基础工作,突出抓好细羊毛销售、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牲畜疫病防治、转场和青贮饲料制作等工作,加快牲畜饲养出栏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巩固畜牧大县的地位。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农闲的有利时间,加快建设进度,持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围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充实完善项目库,加强已申报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加大正在申报项目的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对今年争取到的国家及自治区的项目和年初我县纳入建设规划的项目,要做好工程设计、审核认证,尽快招投标,组织实施,尤其是水利工程项目,时间紧、投资大、任务重,要抓紧建设。当前我县已进入汛洪期,要统筹安排好建设资金,保证按时开工,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工程管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总结建设经验,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目前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施工时间只有三个月,因此,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领导、具体部门和具体岗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使建房群众在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继续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今年各乡镇(场)沼气项目建设普遍滞后,开工率很低,没有开工的要立即组织开工,已在建设的要加快进度,去年建设的沼气池要全部投料点火使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推广和技术指导,切实将这一惠及广大农牧民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以“五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同时,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水、电、路、园、渠等综合设施配套工作,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抓好经济运行的预测和监控工作,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三个有利于、三个不能”的要求,加大项目前期投入,以煤炭产业、油气精细化工产业、矿业开发、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筛选评估出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项目,进行论证、储备、包装和推介,狠抓招商项目履约率,要强化项目信息的跟踪推进工作,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到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达产,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原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供应问题。下半年,要加快西矿区电厂至音西铁热克煤矿35KV输变电工程、东矿区黑英山至梅斯布拉克煤矿35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进度,协调好矿区道路规划建设的相关事宜,突破优势资源转换的瓶颈因素。要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投资方加大资金调拨力度,切实解决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保质量,保工期,确保今年纳入地区考核的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推进重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确保园区企业运行良好,如期达产达效;全面落实污染减排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引进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把好环保准入关,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改造,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维护好区域环境安全。要充分发挥县矿业开发投资公司和新疆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拜城基地的作用,对县域内各种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数据库,做好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为招商引资储备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有效整顿和治理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大矿小开甚至倒卖资源的行为,进一步理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规范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行为,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经济运行的预测和监控,科学有效规避经济发展风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食品、药品、卫生、医疗等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维护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

(三)努力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兴拜”战略,从政策上引导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和工业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抓好重点科技项目和科技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积极作用,强化对农牧民的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考核通过县”的复检验收。继续把“两基”攻坚作为教育工作“一号任务”,及时协调解决“两基”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抓好校舍建设和“八配套”设施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在8月底前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确保“两基”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自治区验收。深入开展“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和播出质量。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把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的一项新举措,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好农牧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广大农牧民真正从中受益;继续加强卫生行业内部管理,深入开展药品市场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做好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和妇幼保健等卫生基础工作。

(四)高度重视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10

一、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有力,人才资源开发得到深化。一是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年初我们就制定了“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选派表,并从市直教育、卫生、农业等系统选派了100名高级、1000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传、帮、带”,带动了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二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介“科技110”和专家工作室作法,引导、督促各县市区建立专家工作室和“科技110”服务平台,选派一定数量的果、林、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开展农业技术普及“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骨干,游俊仕等12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还被推荐到省里参加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与此同时,我们还与*日报、*电视台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十大民间传统艺人”、“十大民间能工巧匠”评选表彰活动。我市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方面的经验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中国人事报》以专版头条的形式报道了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作法。三是加快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我们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博士后工作站,衡钢集团、松木工业园、共创集团三家单位申报的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已被省政府批准,我市吸引、承载高层次人才的载体越来越多,吸纳高层次人才的洼地效应将逐渐彰显。四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通过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双高”人才16人,为737名优秀人才优先办理了人才调配手续。会同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第三届湖南省优秀专家的选拔推荐工作,经过广泛宣传、层层推荐、逐级审核,我们从农业、财经、卫生行业中选定了3名同志参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评选,从工业、卫生行业中选定了2名同志参加第三届湖南省优秀专家评选。年内,我们还修订了《*市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选拔,选拔市级学科带头人40名、后备学科带头人50名。与此同时,为了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衡创新、创业,我们还调研起草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草稿),草稿已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

二、公务员法实施扎实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公务员登记有序推进。我们积极推进公务员法实施,严格公务员登记审批,工作中做到“六个明确”、坚持“八查八看”、实行“三重监督”,目前已审核并登记七大类机关公务员26659名,群团组织登记公务员700多名。申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27家,县市区申报参照公务员单位529家。二是圆满完成08年公务员招考组织工作。今年我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335名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6000多名考生报名。目前整个招考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尤其是面试,因组织严密、监督到位,考生及社会各界反映较好,近期《中国人事报》又以专版头条报道了我市公务员面试的整个做法。三是公务员作风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开展政府绩效考核试点,探索建立了公务员考核办法。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我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从规范公务员日常行为、考核奖励等方面起草了《*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草稿),草稿已报市委主要领导审阅。

三、引智引资取得显著成效,人事工作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度得到提升。以选准、选好重点引智项目为突破口,2008年我们先后向国、省外专局申报了国家级引智项目5个(如特变电工1700KV特高压变压器的研制等),省级引智项目17项,引智示范单位、基地及一村一品项目8项(如蒸湘区的“美人指”基地等),经国、省外专局审批,我市最终获批14个申报项目(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9项),争取资助经费85万元。与此同时,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员发动领导干部带头促招商,建立奖励制度激励促招商,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服务促招商,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我局联系香港天马(TIAMUT)国际有限公司年内增资600万元,在衡从事地质勘查和钻探服务,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年内,我们还向省里争取到三个科技扶贫项目,争取扶贫资金7万元,组织了四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种养加工能手参加省里组织的培训,组织了一系列的专家下乡培训服务活动。

四、安置和维稳工作平稳推进,促进社会和谐得到彰显。一是圆满完成了年度安置工作任务。年初,我们争取以两办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建立起了指令性分配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用人单位与干部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安置工作制度。工作中,采取这种“双结合”的模式,多方协调、主动沟通、挖掘潜力、克服困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安置任务,被安置的干部及接收单位普遍反映较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对近6年来全市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状况和干部的成长情况进行了摸底,撰写了调研报告,这些都为做好今后的安置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了自主择业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近年来,周边地市相继调高了自主择业干部待遇,我市自主择业干部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波动。为此,我们根据*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做好自主择业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先后为220名自主择业干部办理了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和医疗缴费等相关手续。三是协助做好企业干部的解困和维稳工作。落实了企业干部解困调标政策,省里出台调整企业干部解困标准的文件后,我们积极向市委、政府汇报,于10月24日召开了全市调整企业干部解困标准工作会议,通过逐个审核,层层匡算,级级投入,在12月底以前确保了调标政策落实到位。目前,我市部分企业干部解困工作总体形势较好,干部思想稳定,政策落实有力,没有出现大规模异常上访现象。特别是奥运会期间,我市没有发生一起企业干部集体或越级上访事件,为实现“平安奥运”尽到了一份责任。

五、人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各类人才的活力得到激发。一是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超过100000名,聘用覆盖面达到68.5%。二是贯彻“凡进必考”制度,事业单位进人严格按照衡办通[2006]21号文件的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今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计划进人829人,公开招聘及政策性安置人员占到了63%,凡进必考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年内,我们还参照公务员招考的模式,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考核等环节,从70多名报名者中招募了25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开展“三支一扶”。三是改革职称评审制度,继续完善了关于职称评审的量化推荐实施意见,对大龄、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申报中级职称开通“直达车”,使评审指标向基层、边远山区倾斜。职称指标一次性下达到基层,并在*的主要媒体上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四是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省人事厅的统一安排,我们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全力摸清全市事业单位底子和岗位类别情况,为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打好基础。

六、干部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一是开展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根据《公务员法》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我局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及市直各部门、单位密切联系,加强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内外结合和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的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特色的灵活生动的培训,取得了较好成效,如今年的新录用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任培训,由于组织严密、内容丰富,412名参训学员普遍反响较好。二是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教育培训,年内组织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1252人次、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入门培训176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930人次,组织电子政务培训和工勤人员素质教育培训424人次。与此同时,我们积极配合市农业局启动农业系统“653”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已下发了工作规划,对如何抓好公需科目培训也进行了两次调研。三是抓好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通过广泛宣传,逐级推荐,逐个审核,最终筛选出了10名专业水平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上报省人事厅师资库,选定30人进入市本级师资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