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篇1

关键词:农业工作;远程教育;必要性;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1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远程应用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随之突出,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农业工作与教育中,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教育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农业教育工作在全国的展开与发展,使我国农业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1 农业工作中运用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的产粮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的焦点问题,如何做好农业工作,普及农业工作的重要性、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工作者和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在农业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1 在农业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可以充分的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我国大部分的耕地面积又都集中在东北、西北等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区域。因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农业远程教育可以使全国所有的基层农业工作者接受并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农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工作的效率,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1.2 在农业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可以进一步宣传和普及农业工作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充分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才可能安定的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促使国家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解决粮食问题,那么人们心中必然会恐慌,最终的结果是也只能是引起社会的混乱,加剧矛盾的产生与冲突,最后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发展。

1.3 在农业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基层农业工作者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农村基层农业工作者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各不相同,大部分农村基层农业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农业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无法宣传和普及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接受能力较弱,从而无法在根本上解决生产效率低、农业产粮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问题。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真正的解决“三低”问题。

2 农业工作中运用远程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农业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农业远程教育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其中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对教育资料的不断更新

因为网络教育易于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资料的共享,利用网络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教育机构建立联系,随时随地的将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纳入到远程教育系统中,使远程教育的内容不断的更新,始终处于世界水平的前沿,从而让受教育者接受最新的成果与技能。

2.2 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这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因为接受远程教育的农村基层农业工作者由于自身或客观的能力所限,致使他们所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出现断层,不能很好的进行衔接。因此,在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农业教学时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进行讲解与教授,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有着清晰的、系统的掌握,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知识开展工作。

2.3 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教育时,当地的有关部门应给予积极的配合,以确保该项工作可以顺利的展开与完成,这是远程教育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基础

因为各地政府对农业工作或对远程教育的认识不同,难免会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发生和存在,这样严重影响了农业远程教育工作的成果,十分的不利于农业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发生,国家必须严令要求各地政府必须积极配合农业远程教育工作,从而使这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中的成绩。

3 结语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农业远程教育,是我国农业工作中的大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远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从根本上认识它、支持它、配合它,使我国农业工作再创高峰。

参考文献

[1]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郝瑞新.发展农业远程教育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J].农业经济,2003,(02).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作用

现如今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标志,机械化的使用程度和推进,可以直接体现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农村经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作为农业,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桥梁,因而我们要根据此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按照放活经营思路,稳定的公益性,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将农业机械技术充分落实,真正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

一、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适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使农业、农民、增产、增收。农机推广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学技术能否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及时地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的发展,农机的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的推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历来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可持续的必然要求;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械,使农民普及农机化科学技术知识,指导他们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达到有效利用资源,增加产量,不断满足人民生活及生产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农机技术推广在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农机补贴有中央财政补贴。省财政补贴等等,农民增强了对农机具的购买力。不仅促进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也优化了农村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同时为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增大,更要调整好适合本地农机具,切实做到农机推广工作的指导性,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机推广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2.提高基层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为农机推广服务。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将建设农机推广队伍放在首位,在稳定推广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通过送工作人员参加农业部和省农机推广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进修学习,或到外地考察吸取先进的工作经验,还可以请农机专家到单位来为推广人员授课等等。农机推广人员要做到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更新观念,认识到农机推广不仅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更重要的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动、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

1.大面积推广的农业新技术,包括精量播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畜粪无害化处理等,这些农业新技术都是通过农业机械化设备真正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2.农业机械化还能够做到农作物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综合生产能力。

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

篇3

关键词: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管理

“三农”问题自古便是制约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国积极进行了农业投资项目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对该项目进行实施及管理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加强了对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及管理的探讨,希望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

3结论

农业的发展同我国经济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的联系,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现阶段我国在加强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并且应加强实施与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对高新技术的使用,并将农民作为主体,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更新理念并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作者:韩守圣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74-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能否建成小康社会,现时攻坚的难点在破解农民、农村、农业为主题的“三农”难题,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解决农村贫穷落后和化解现时农业生产的问题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科技的提升和农村教育的改善。农业院校图书馆作为贮存农业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献信息中心,具有重要的、先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

一、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以为解决“三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知识服务

1.可为“三农”服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农业领域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作物品种资源、栽培管理、农作物生态环境、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理论和成果,而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人员,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保存,从而成为农业文献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聚居地。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近年来,各高等农业院校加强了与国内外图书馆及农村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和功能,从而可为农村提供优质的科技信息和服务项目,促进了农村科技信息的利用,提高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以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特色文献资源,馆藏文献总量已达近25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2.05万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中、外文期刊(含电子版)3.5万余种,农业及生物类优秀博、硕士论文6.0万余篇,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0多个,形成了以农业、生物科学为主,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建成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和信息检索网络系统,并建设完成了“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和“鸡研究特色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资源等。

2.人力资源优势的特点,提高了服务“三农”的品味。为了加强图书馆的建设,近年来,各高等农业院校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检索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信息化检索方面的人才,从而为检索针对“三农”需要的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优势,并结合农业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所获得的科研成果,根据“三农”的需要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将会为“三农”更好地服务。

二、服务“三农”是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1.通过“三农”服务,促进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发展。早期的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着眼于收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仅服务于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但是在信息化社会的潮流下,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服务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服务理念、方式、功能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逐步建成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馆藏资源、符合本馆的特色服务、开展自动化和网络化服务的服务创新工作。但是,农业院校特别是地方性农业院校最主要的职责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需要把馆内收集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和农业科学技术转化农业生产力,服务“三农”,才能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促进图书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需改变传统服务思想,打破传统的服务领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服务的创新点,把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广大的农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1]。

2.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之首,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从而限制了“三农”的发展,而推动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全社会需要下大力气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管理能力等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才能保证“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篇5

一、建立完整、准确、系统的农业科技档案体系是农业科技档案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前提

农业科技档案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载体,其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使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实现的。而农业科技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开发利用的效果。因此,为确保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使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首先,我们必须强化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技档案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成果转化,影响本单位的利益,激发他们积累科技档案的兴趣,使他们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做好研究课题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其次,依据《档案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和条件,因而要针对农业科学研究的特点进行建章立制。众所周知,农业科研课题研究具有周期长,较分散的特点,使得科研课题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难度较大。为了确保科研课题材料的完整、齐全,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科研课题材料的积累制度。对于积累的内容、范围、登记的方法、检查办法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要把科研材料的积累列人科技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与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当一项科研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时,要求及时归档,这时就必须要有适合本单位科研工作特点的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在这项制度中,要对科研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也要与档案员签定岗位责任书,明确规定档案员的职责范围,主动地协助指导各科研课题组做好科研课题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而不能被动的等待科技档案的移交,并且年终要与考核挂钩;第三,推行课题组立卷制度,使材料在收集、积累、整理方面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最后,还要严格把好验收鉴定关,对在鉴定、申报成果时档案材料不完整、不系统、不准确的不予出具证明。成果鉴定验收时,必须要有档案员参加,对该成果的档案材料的质量进行评审,使档案管理和成果管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技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从而顺利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得到推广,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二、拓宽咨询服务渠道,加大开发力度,是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

有了高质量的科技档案这一信息资源作后盾,我们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和开发,把含金量高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向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第一,档案员要熟悉档案内容,要编制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第二,档案部门首先要克服传统的,较为单一的,只是停留在“你借我调”的科技档案信息服务上,在保证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不受损失,成果专利不受侵犯的前提下,转变因循守旧的被动服务观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将能开放的档案材料进行开发,编研出各种资料汇编,如:专家简介、成果汇编、科研项目汇编及品种简介、栽培技术,防病、治病措施等小册子,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介绍给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第三,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扶贫工作,将科技扶贫作为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渠道和载体,通过深人县乡、村扶贫的科技人员,把科技信息带到农村,帮助农民尽快增长科技知识和掌握适用技术脱贫致富。如:省农科院派到阜南扶贫的科技人员根据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建立科技服务示范区由点带面,形成了科技辐射网,仅蚕桑一项,1997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就达50多期,接受培训的农民有5000多人次,其中培训技术骨干80多人,成功地在基层推广了二十多项蚕桑二高一优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操作技能。投产桑园养蚕1.12万张,产茧335吨,农民茧款收人560万元,人均140元,加上蚕茧系列加工,茧丝总产值达2500多万元,其中利税达600多万元,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第四,组织专家通过科普赶集,向农民宣传科技档案信息,并向前来咨询的农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技术。也可以面对面,有一问有答,便于交流;第五,随着科技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便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服务。总之,要使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以科技成果为依托,以丰富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为源泉,拓宽咨询服务渠道,加大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力度,紧紧围绕着农业和农村这个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的开发与技术推广。

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三农”建设步伐的加快,机械化的作业在农村变的尤为重要。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要求机械化符合农村的农业生产,要适时的进行调整。现如今的农业机械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关键词:

农业机械;现代化;地位;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化的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土地都实现了机械化的作业,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模式,为农业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1农业机械的地位

1.1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如今的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代替人们进行劳作,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生产效率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机械化作业应用在农业上,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机械化的耕作使得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代替了人力,使农民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生产中的投入不断降低,生产的水平不断提高。

1.2农业机械化是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技术不断的被应用。机械化应用在农业上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机械化的生产应用在了农业生产中,使得大量的农业耕地的耕作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大面积的土地可以在短时间内播种收割完毕,增加了农民的信心,机械也成为了农民耕作的重要工具。自从应用机械生产后,生产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3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应用在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农业机械化应用在生产中变得尤为重要。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就需要机械化的操作来完善我国的农业产业系统。并且,在机械化的应用中要注重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使我国的机械化作业在国际上更加有竞争力,并且技术创新的方式还能不断的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变成了一种可能,耕地的大规模开发也促使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了机械化的作业中。

2农业机械的作用

2.1保证农业增产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可以克服固有的自然条件。比如:可以利用机器来精耕细作,还可以用施肥机进行耕作来减少水土流失,采用机械化室内育秧来增产。除此之外,机械化作业也能大规模的扩大耕种的面积。总之,机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预防环境问题。以我国的农业现状来看,机械化作业是最符合当前实际的,遇到干旱的时候,可以采用水泵来灌溉;遇到病虫害,可以利用飞机来低空喷洒农药;遇到洪涝,可以用大功率的水泵来排洪。这一系列的机械化操作要比以前的传统作业更科学、更先进,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2.2提高生产效率

单纯靠畜力和人力的农业劳作还存在偏远的农村中,但是它和先进的机械化操作来比,效率是很低的。机械的生产效率要比人力劳动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尤其在秋收的时候,大量的耕地需要人们收割。那么,在这个时候机械化作业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能够收割大面积的耕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人们也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农民也不必为大面积的农田而担忧了,减缓了人们的压力。所以,机械化操作与我国国民经济和国情是息息相关的。

2.3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机械化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大大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农产品能够丰收,质量提上去了,也会相应的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也有助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另外,机械化的推行,也对农民有了新要求,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更好的掌控机械。这从一定意义上为城镇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村需要的劳作人员变少,这批人员就会涌入到城市中,做着各行各业。这样的局面也会加快城市的建设,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步伐,能够大大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3总结

现如今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有效手段,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的农业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去扶持。所以,我们要明确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结合我国国情,将机械化更好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农业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农业以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农业向多元化、集约化、规模化、城市化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亦越来越高,以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旱作农业为主主导的创新农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技术不但不能适应创新农业的发展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农业的发展。而我国也从没有放弃对创新农业的技术创新及其推广体系的探索,并且,我国创新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下面,我主要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出分析。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农业改革推进了农业发展,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繁荣了,农业增收了,农民富裕了,同时,人们对农业的需求也提升了,传统的农业和农业技术已经不适应新技术农村发展的需求了,经过探索实践,以精品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旱作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农业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潮流的主题,引起了我国大批专家、学者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探索。

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时代背景

1.1什么叫创新农业

创新农业就是为适应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创新;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共有如下五种模式:(1)循环农业模式。就是采用循环生产的方式。其根本特征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2)精品农业模式所谓精品农业模式就是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生产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产品,并通过产业化市场运作,获得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3)设施农业模式所谓设施农业模式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的农业,它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产业模式。(4)休闲农业模式所谓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村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高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农业生产,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5)旱作农业模式所谓旱作农业模式是指在无灌溉条件下的干旱和办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的一种雨养农业生产模式。目前旱作农业技术模式主要有水土保持工程、覆盖技术、农耕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

1.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时代背景

我国传统农业模式仅仅是依靠简单农机具对农作物进行初步的种植,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种植培养,最后利用人工收割的方法对农作物进行保存,受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农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传统的农业技术存在的弊端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技术推广。高投入、高回报、机械化、多元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逐步替代了传统农业,以精品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旱作农业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农业已经崛起,传统农业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型农业的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下,加快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及体系探索与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内涵

农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是国家长久而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保证。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实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标,必须加快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建设,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创新农业技术就是农业管理体制、经营计划、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它包括:(1)引入农业新产品;(2)引进农业高新技术;(3)开辟新的农业产品市场;(4)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

3如何探索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1优化体制改革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利用,将土地分到农民手中,利用农民的个体劳动进行农业生产。优化农业体制改革,应从农业推广体制方面着手,利用现代的农业发展理念,实行土地流转、出租、出让等形式,将分散的个体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农业能手手中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使农业技术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相互结合,做到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形成,以更好地发展未来农业。良好的农业体制改革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未来高度,只有加强体制改革优化探索,才能保障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被淘汰。

3.2优化农业技术探索

农业是我国各项产业的基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的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创新农业推广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推动作用。在早期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业科技工作者把先进的农业技术、科研成果通过实验培训指导等方式传授给农民,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使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使农民的生产能够和科学技术进行紧密的连接。这种做法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3.3优化推广形式探索

篇8

关键词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 F32;F1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297-02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是白城市属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着吉林省西部半干旱生态类型区农业科研任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一切工作服务于科研,一切工作服从于科研”宗旨,按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总体目标和农业科研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农业生产的方针,依靠科研求得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和稳定发展。

1 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合作成果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于1999年开始与加拿大开展中·加燕麦合作育种及产业化开发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并且合作成果不断扩大。加拿大著名燕麦专家布罗斯博士、周坚强博士、丁克博士、严威凯博士多次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进行关于燕麦育种、深加工利用、分子生物学育种和GGE双标图统计分析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发展吉林省燕麦生产及产业化加工利用做出突出贡献。

经过学习培训及进行有关的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使白城市的科技人员对燕麦的育种、栽培和加工技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促进了该院燕麦研究工作的开展,填补了吉林省无燕麦育种和相关技术研究的空白,为吉林省燕麦育种工作向国际前沿靠近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在加强示范推广试验研究的同时,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还加大了燕麦加工技术研究力度,对燕麦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进行了有效利用和产品开发,成功地研制出集营养和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主食佳品“燕麦米”,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注册了“鹤龙汇”商标。由于该产品具有口感独特、麦香浓郁、营养保健和防病治病功能等特点,在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倍受各地商家和广大消费者青睐,被誉之为“新型营养主食,时尚保健佳品”。综合加工利用的主要产品有燕麦米、燕麦片、燕麦饼干、燕麦奶粉、燕麦冰淇淋、燕麦啤酒等;在医药、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都有许多新产品有待进一步研发。

白城—挪威燕麦饮品中外合资项目落户白城工业园区。“白城—挪威燕麦系列饮料中外合资项目”是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燕麦生产技术为依托,由香港金福企业集团控股投资,引进挪威、荷兰国际先进的燕麦饮料生产技术,在白城市工业园区投资兴建的“引智、引资”招商项目。利用该技术生产的燕麦饮料除具有燕麦本身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以外,不含任何添加剂和胆固醇,利用食品基微生物进行天然发酵,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利用,适合于东亚乳糖酶缺乏的人群,是牛奶和豆浆的最佳替代品。该项目的成功合作,体现了投入资金、原料生产和加工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国内国外专家技术成果的对等合作。这是白城市工业园区引进的第1个中外合资合作项目。

2 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的国际合作项目

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向日葵专业研究所,仪器设备较先进,技术力量强,一直是全国向日葵研究课题的主持单位。承担着国家农业部、省、市向日葵育种、应用基础、抗性鉴定、栽培施肥技术等研究项目。

2003年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与塞尔维亚诺维萨特大田和蔬菜作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国·塞尔维亚向日葵育种合作研究中心,合作从事向日葵品种资源研究与利用、向日葵生物育种、向日葵抗病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新成果示范推广等。合作育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优质抗病高油杂交种NC208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塞尔维亚著名向日葵育种家斯格利奇博士、拉甘娜博士等专家多次来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讲学并开展合作育种研究工作,在向日葵抗病育种、向日葵列当防治技术、向日葵花药培养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推动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向日葵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3 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几点经验

3.1 实现专家学者互访,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

通过参加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不定期互派人员互访,定期进行信息互通交流,使双方有关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经常邀请国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科技项目,邀请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著名专家来讲学或者开展合作研究工作,真正起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作用。考察交流给科技人员提供了难得的与国际知名学者面对面的接触机会,可以使科技人员了解其他国家在这些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成果,避免走弯路,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

3.2 选派专业人员出国进修学习,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研工作的根本,离开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科研工作及合作交流都无从谈起,因此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拥有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是成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前提,否则,合作交流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应该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这直接影响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效果。应当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爱岗敬业、具有培养潜力的科研人员,针对重点学科领域,赴该学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有关院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培训或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要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要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2]。

3.3 争取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提供的科技援助项目

争取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以及一些发达国家提供的国际援助项目,结合地区、单位的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大项目的后续工作力度,决不能虎头蛇尾[3]。在欧共体援助的吉林省玉米向日葵开发项目执行期间,欧共体国家选派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援助,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缩短了吉林省农业与欧洲国家的差距。单位派出20人(次)赴欧共体国家进修学习,派出人员学成回国后,将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于科研工作,很快提高了吉林省农业科技水平。同时欧共体援助了一批现代化仪器设备,提高了项目执行单位的科研设备水平。由于该援助项目的实施,使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研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3.4 鼓励外国优秀企业、公司直接投资,鼓励创办科技型企业

通过外国优秀企业、公司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或者中外合资办公司,可以从中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高科技领域的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创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新领域。鼓励企学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化的良性互动。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有技术或资源特色、竞争力强、融资性好的科技型企业。激励企业与科研主体创业积极性,扶持企学研结合型技术创新项目,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3.5 对国际合作项目做好跟踪服务

对于已有初步意向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应立即组织力量,搞好项目建议书,并与对方进行认真的磋商,争取促成友好合作。积极利用参加国际研讨会、培训班等机会向国外专家或组织介绍吉林省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所取得的成绩,不断巩固合作成果,拓展合作领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中继续积累新经验,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目前国际合作呈现出纯援项目减少、互利性项目增加的发展趋势,非政府间协议项目如“自由申请项目”、“所际合作项目”等呈上升趋势。今后不仅要重视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合作,重视与联合国有关组织和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而且要重视民间的合作。掌握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外资助的主要领域以及主要项目,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如引进技术、引进智力、互派专家讲学、合作研究与共同开发,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讨论会、交换动植物遗传资源及信息资料等,寻求更多的合作方式,确立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格局[4]。

3.6 把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纳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加大国际合作成果推广工作力度,真正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从目前一些国际科技合作成果推广现状看,许多项目成果推广转化的效果不理想。当今世界科技产业日益向国际化、系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合作项目执行中,鼓励科研人员直接参与成果推广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推广、示范、生产一条龙,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张雪,蒋昌顺.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1,35(5):65-67.

[2] 唐弼,蒋昌顺,鄢小宁.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评价体系初探[J].热带农业工程,2011,35(4):87-90.

篇9

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向广大农民传授科学种养知识的实践中,恐怕每个农技人员都会有这种体会,要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作用,转变为生产力,最关键的就是培养提高农民主动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将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农业领导部门的指导思想、农技推广人员的辛苦努力转变为第一生产力。那么,如何培养农民科学种养的主动性呢?怎样才能让农民在农事活动中有意识地严格遵循科学规律,追求高产量呢?

要找准切入点。一般来讲,农民都懂得投入少、收入多最划算,然而,有些农民身上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图省事、在生产细节方面认为无所谓的问题,按需施肥、按比例施肥、按作物不同生长期分步骤施肥的道理几乎每个人都懂,可不按实际运用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水土条件较好的乡镇的部分农民,农技人员在播种前根据测土化验向农民提供施肥的配比。有的农民因为土地基础好盲目地往地里抛撒肥料,特别是氮肥,造成庄稼贪青旺长或倒伏,结果是投入多了,收入却少了。讲科学道理人人都懂,但具体操作却马马虎虎。农技人员可以讲一些案例,比专讲科学道理和专题技术讲座效果要好得多。

躬身实践,重视身教。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普及科普方式灵活,受众广,逢集逢会,田间地头,电影放映前都可以进行。张贴宣传材料,印发科技传单受时空制约小,受众也很广。还有农技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但最好的办法是深入农民中,实际操作示范,将知识传授融入实践过程中。为了让农民能根据作物需要配方施肥,科学种植、管理,在为他们测土的过程中,为了数据准确,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使用GPS定位,定取S型土点,亲自挖取,农技人员的满身汗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现身说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可是在使用中稍不留意,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在农民座谈会上,让农民现身说法,如尚店镇承包村一村民讲述自己的失误,为除麦田杂草他用了“二甲四氯”,用后,不小心把瓶上的标签弄掉了,下季误用在刚引种的黑芝麻上,造成了绝收。幸亏开头引种,只有一分地,损失不大,可是,引种泡汤了。有的农民也讲了他们自身误用农药的实例。农技人员让有技术有口才的农民走上前台,现身说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篇10

关键词:天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09

1 天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本情况

由于小农业的特殊性,天津市在农业科技领域中的国际合作起步较晚,21世纪初期才逐步与国外展开了农业科技合作。初期的合作内容主要是关于农业科研项目方面的,但这些合作研究的最终成果未能实现在农业行业推广与应用。近年来,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正确定位下,天津市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国内外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并加强了农业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了与农业科技强国以色列的合作。2010年以来,在天津市政府的带动与促进下,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市傲绿农副产品集团、天津市梦得集团及天津水高庄农业风情园等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科技合作开发、设备与技术引进、新产品引进及专家互访等多种方式与途径与以色列在农业科技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以上项目区分别为天津中以示范农场、天津中以农业示范园、天津中以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基地与天津中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天津中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和中以智能化示范牧场5个项目。本课题组通过对以上项目区的调研认为,目前项目区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科技效应,对提升天津市农业技术水平、科学开发与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科技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快天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的步伐,交流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天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仍然存在合作层次较低、示范带动作用弱,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2 天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重点

2.1 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的国际科技合作

根据未来10年天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发展趋势、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以及国际农业环境,天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应以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园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与示范辐射作用,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整体水平。

2.2 根据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天津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不应期待所有园区采用相同的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如对科技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区应采取较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合作模式,合作的内容为农业合作研究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合作的主体为企业主导型。而对科技水平较低的农业科技园区,可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国际技术贸易与引进外资并重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模式。

2.3 根据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布局,确定合作的重点产业

根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各区县农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确定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布局,从而确定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产业。

环城四区(北辰、东丽、西青和津南)发展以高科技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合作。环城四区凭借其经济、科技、市场和区位优势,围绕花卉、蔬菜、食用菌、淡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发展以苗种繁育、设施化生产为主的高科技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发展集农业生产、成果展示、科普教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

滨海南、北翼板块(大港、塘沽、汉沽)发展以出口创汇农业和休闲渔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合作。三区县凭借海洋、滩涂和水库等丰富自然资源,发挥特色资源、沿海口岸、人才、科技、政策等明显优势,以玫瑰香葡萄、冬枣、水产品以及果品、蔬菜和食用菌等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大力发展滨海特色渔业资源为基础的休闲渔业。

近郊北、西、南部平原板块(蓟县南部平原、宝坻、武清、静海、宁河)发展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合作。该板块为天津郊区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挥产业基础和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果蔬产业,特用玉米、专用小麦、优质水稻和传统小杂粮等优质专用粮产业,以及以牛奶、生猪、肉鸡、蛋鸡等优势畜产品产业,形成以高科技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合作。

蓟县山区发展以生态绿色为主的农业科技合作。蓟县山区具有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山区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葡萄、盘山柿子、板栗、设施蔬菜等为重点的绿色、有机种植业;发展以散养鸡、牛、羊为重点的绿色畜禽养殖业。

3 天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措施

3.1 政府层面

3.1.1 对不同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模式实行不同的政策导向 不同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模式,企业获得的效益以及承担的风险不同,为减少企业承担的风险,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导向。从合作内容来看,国际技术贸易虽是较低级的合作模式,但该模式前期投入较大,政府应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政策,当合作较成熟时,减少资金扶持政策。互访与交流和国际学术会议的合作模式风险较小,投入也较小,政府可在审批程序上给予政策倾向,缩短审批时间。农业合作研究的关键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政府应加大该合作模式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政策导向。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基地的关键是示范与推广,政府应在提高示范区周边区域的综合环境给予政策倾向,使其与示范区的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的发展思路对接。

3.1.2 充分利用“绿箱”政策,提高社会效应 只有扩大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天津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如一般农业服务中对示范园周边农区的生产者提供农业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生产者素质并转变其观念,以示范区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示范区社会效应,加快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步伐。

3.1.3 鼓励多元化投资体系 通过对天津中以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区的调研可知,资金难是影响项目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项目区建设所需的资金规模庞大,政府扶持比例较低,企业融资途径较少,大部分资金需企业自筹,从而限制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天津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应走多元化道路,即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招商引资(国内外投资,既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投资,又存在民营经济)为主体,银行贷款和社会各类资金为依托,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3.2 企业层面

3.2.1 以市场为导向,在补偿贸易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项目区产品价格效应较弱、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中方与国外签订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合同时,可借鉴补偿贸易的做法,在信贷的基础上利用对方国家已打开的市场及其品牌拓宽国际市场,从而解决中方资金难和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使项目区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同时增加。

3.2.2 注重技术吸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吸取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失败的教训得出,只有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才能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天津中以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要在以色列专家指导和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特色进行科技创新。在以色列专家指导和管理期间,中方必须在完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方项目区的生产需要进行技术改进与创新,使其真正成为“为我适用”的技术,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创新并探索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模式。

3.2.3 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当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示范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示范区的周边农户以及全国甚至国外的高科技农产品将会给示范区带来严峻的挑战或竞争压力,即示范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弱。这就迫切要求该示范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即在第一产业升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该农业示范区的第二、三产业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2012-06-11].http://district.cecn/zt/zlk/gb/201206/11/t2012*

06*11_23397801. shtml.

[2] 黄学群.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77-21,58.

[3] 胡景辉.农业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能力贡献率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2(S1):425-428.

[4] 杨丽.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S):18-21,58.

[5] 王.加强农村科技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9):3-5.

[6] 魏秀芬.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与效应的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12(10):61-63.

[7] 崔奇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业化管理浅析――以农民工太仆寺旗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5(S1):181-185.

[8] 陈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1(4):87-91.

[9] 张兆敏,赵阳,任子君.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1(8):5-9.

[10] 朱建国,郭晨莲,胡月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民工农业科技,2003(1):75-78.

[11] 姚建民,杨瑞平,樊军亮,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道路选择[J].山西农业科学,2011(3):284-286.

[12] 魏秀芬,郑世燕,邸娜.天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绩效潜力的支撑机制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3):87-89.

[13] 黄学群,李瑾.天津都市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6,12(1):59-64.

[14] 喻明达.对河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19-22.

[15] 王晓蓉.都市型设施农业农民对合作社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2(8):899-922.

[16] 刘清平.基于DEA的中部省会城市科技创新效率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1):1-4.

[17] 朱洪峰,韩慧君.以色列农业在中国~走进北京中以示范农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