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改革创新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改革创新的措施

篇1

要知道,铁路作为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对铁路的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那么社会的各项物资、人员的运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对铁路交通运输的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本篇文章从我国铁路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分析,并且从中找出改革创新铁路交通运用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以后的铁路建设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铁路交通运输;创新改革;有效措施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百花齐放”,虽然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输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在激烈的市场上却逐渐失去了优势,铁路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占有率,保证铁路运输行业的顺利发展,务必要对铁路交通运输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在明确改革思路和方向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使得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更加准确。

一、简析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铁路行业的发展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体制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相互交错,关系分不开。但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在21世纪初进入国际贸易组织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出现了诸多的弊端,政企不分的模式严重影响了铁路行业的持续发展,这是导致铁路运能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上面讲的历史原因之外,还有以下两个深层原因导致铁路的运能短缺。一个是人们的交通运输意识比较单薄,人们对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的创新和改革缺乏认识,使得改革和创新很难深入地开展;另一个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慢,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与社会的生产力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铁路的发展未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加上对铁路设施投入和支持比较少,使得铁路的设备和管理都比较落后。

二、浅析推动铁路交通运输创新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铁路交通运输的改革

1、多渠道地筹资,解决资金问题

在我们国家,铁路交通运输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要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有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筹资条件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从我国的地形、地势来看,我们国家铁路交通运输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因此,铁路交通运输企业可以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运输业务,为铁路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2、现代企业公司制的规范化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制度问题,使得实施“政企分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政府和企业已经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在这个基础上,铁路交通运输行业还需要对现代企业公司制进行规范和修正,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责任、权利、权利相统一的规范制度。对于那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发展迅速的改制企业,可以将企业内部国有股份占有率降到49%以下,让民营持有一半以上的股份,使得国家对铁路的管理从国家职能部门的管理变成行业的管理,从而转变了国家在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职能,使得铁路交通运输在市场环境下能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3、铁路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为了能够促进铁路行业更好地发展,务必要提高铁路行业的服务水平。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整个铁路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呢?这就需要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者以身作则,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从而带动铁路交通运输基层职员的思想转变,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一流服务水平,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铁路交通运输的创新

1、引进与开发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技术

我们国家铁路系统是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形成的,铁路行业各项技术都是比较领先的,但是相比与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够促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更好地发展,除了积极地引进先进的铁路交通运输技术之外,我们还应该进行内部的自我研究和开发。为了实现自我研发,务必要提高铁路研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保证研发的高效性。

2、铁路交通运输管理理念的创新

铁路企业的管理者务必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不能一味地追求高业绩,而忽略了责任的承担。在过去,很多铁路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不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最终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却失去了社会效益。所以说,铁路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在树立最少投入与高效产出的经营理念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益,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真正地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1)营销管理方式

我国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决定了铁路运输在我国的发展是占有相当的优势的,可是这就使得很多铁路运输企业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从而使铁路的运力支持不足,出现运能短缺、资产浪费等现象,这对铁路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铁路交通运输企业务必要从市场出发,建立高效运作的营销体系,采取强劲有力的营销手段,开展大范围的营销工作,不断地拓宽铁路运输市场,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财务管理方式

针对当前一些铁路企业资金浪费、成本支出大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就要对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行大胆、有效地创新。在铁路运输之前要充分了解和分析运输量、人工费以及所需的各种物料,确定合适的费用支出。在实际操作中,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成本和目标成本,从而使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计划中,保证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铁路交通运输创新改革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铁路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态势,从铁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内部制度和规范就行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并且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对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技术进行大胆的创新,使得铁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优势,促进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伟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价值工程,2014,29:152153

[2]于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新课程(教师),2010,04:163164

[3]王琦.试谈铁路交通运输改革与创新[J].科技广场,2010,09:219221

篇2

中等职业学校 电动机知识 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电动机维修人员的职责是保证企业电动机以及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它的主要任务是电动机的安装以及各种电动机线路的日常保养、检查与维修。在新时期,伴随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及对电动机维修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电动机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一、当前电动机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在以前的调查研究中,根据教学实际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五个不同方面的不定向选择题,在收取有效问卷中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教学观念为45.0%,教材为30.2%,教学内容为10.5%,配套措施为6.2%,其他方面为9.2%。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我们认为当前电动机知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电动机知识课程中大部分课程内容呈现螺旋上升,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而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通过对比相关的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分布,准确把握教材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以求因材施教,以能力培养为主。还有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处理不当

中等职业学校电动机知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作了很多删减。但是,有的教学学习与关注力度不够,其教学一般是将教材所有知识点都尽可能完整地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但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影响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职业科学素养目标的落实。同时,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方式单一,过分强调选拔功能,课程体制僵化,管理过于集中

3.教学实施力度不够

新课程的电动机知识增加了很多实验,基本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新教材,在教学中应兼顾能力、情感、知识三维目标的结合,落实探究活动的要求。但有的教师不重视探究活动的质量,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让学生讨论或不加任何指导就让学生探究。也有的教师对探究始于“问题”的认识有偏差,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科学探究,书本的有限素材难以使上述设想贯彻下去,尤其是学习的内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难以把握。

4.其他配套措施不足

一些教师认为,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为目的,有许多信息需要自己主动去查寻。由于为了考试,学生每天要做大量的习题,没有时间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教学中让学生探究问题,学生还没有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过来,不习惯这种新的探究学习方式,动手能力差,探究的效率不高。

同时,电动机维修教学侧重于理论,脱离实际工程环境,即使学生完成实习,也不能真正的了解电动机在实际机械控制中的应用情况。为了在中职学生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式对此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整个电动机知识课程从多方面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

二、加强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学改革的原则与流程

加强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首先要掌握好以下原则:

(1)互动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需备课充分。要准备好教材、案例、进展、课堂设计等。

(2)整体性原则。教与学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中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考虑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案例教学应该突出的特点。此原则也应贯彻到教学各个环节。

(4)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围绕1个案例可以展开许多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开始时,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可能没有分析案例的能力,教师应予以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且教师可先不急于回答,而是通过指导学生自己查阅书籍得到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流程中,教师通常提前1~2周将要讨论的案例和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找资料,课堂上先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在该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以组织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小组讨论,把握讨论内容的主旨方向,避免讨论偏离教学内容。

(1)案例课堂导入模式。以案例置疑为先行组织者呈现给学生,然后以教师讲授为主,从案例分析至得出结论,发挥烙印、理解的功能。

(2)片段穿插模式。引用一个小片段案例为学生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学生根据案例所给信息组织自己相应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片段案例短小,涉及问题少,简明易懂,用作课堂举例有良好的效果。

(3)大案例系统分析模式。以整体护理为理念,以护理程序为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改革的配套措施

篇3

刚才,赵部长的讲话,简要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组织工作,按照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的部署,紧密结合海西实际,对今年组织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命名了22个州级党建示范点,表彰了20__年度全州组织部门优秀调研成果和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与各地区组织部门签订了组织工作目标责任书。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强调几点。

一、理清思路,超前谋划

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首先要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解决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要紧密结合实际,紧扣赵部长的讲话,认真思考和梳理本地区、本单位要抓哪些工作,先抓什么,后抓什么,哪些工作需要巩固提高,哪些工作需要探索创新,职责范围内的有哪些、协助配合的有哪些,做到头脑清楚,心中有数。其次要早动手、早安排,掌握工作主动权。对常规性的工作,要严格标准和要求,不能强调了就抓,不强调就放松,要抓细抓实每一环节,一步一步抓出成效。对一些重要工作,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精心安排,人力物力上要充分保障,实行定计划、定目标、定责任、定进度,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跟踪问效。对一些新部署的工作,要全面理解把握上级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贯彻落实措施,确保这些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对当前正在做的工作,要强化安排,加强督促检查,加快工作进度。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今年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落实好会议精神组织部门肩上担子不轻,责任不小,面临的困难也不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不放,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推动全局工作的发展。这次会议赵部长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就是要把握的重点。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是衡量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必须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当然重点工作中还包含着许多具体工作任务。比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是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形成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是开展“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为基层办好12件实事等;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是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探索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以及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人才工作,重点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锻炼、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工作;等等。抓住了这些重点,就能推动整个面上的工作;突出了这些重点,就能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三、联系实际,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推动组织工作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赵部长的讲话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我们要在学习中准确把握,在深刻领会中全面落实,在工作实践中大胆创新,在实现工作创新、开拓局面中树立新形象。当前,全州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省委组织部也提出了一些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深入调研,综合分析,找准症结,拓展思路,大胆探索,上下联动,集中攻关,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既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上改革创新,又要在工作方法、工作举措上改革创新;既要在制度上改革创新,又要在细微环节上改革创新;基层党建方面,既要提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创新的能力,又要借鉴其他地区改革创新的经验。要注重用好创新成果,做到一手抓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一手抓创新成果的运用,通过试点带动、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大改革创新成果转化落实的力度,以此带动组织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落实责任,确保实效

篇4

日前,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张晓强副主任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以改革创新引领高技术产业工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会议相关部署,分析了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了2014年高技术产业重点工作。

会议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1.7%,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增强型时分同步长期演进(TD-LTE)技术、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大尺寸碳化硅单晶、北斗卫星导航、浅海油气装备等一些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规模商用,生物医药、通信系统、电子器件、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缺乏引领型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困难、部分领域存在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等问题。

张晓强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又一次总动员和总部署,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破解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矛盾问题,应对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改革创新引领各项工作开拓新的局面。

会议结合对高技术产业工作改革创新的实践总结,围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做好高技术产业工作,必须强化改革创新的三个着力点:一是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将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首要任务,将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抓手,将借力市场手段放大支持效果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二是坚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要着力强化战略和规划的研究,做好战略性领域的布局,减少行政审批,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坚持发挥好改革与创新相互促进的作用。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发挥创新优势,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支撑,要善于将改革与创新的工作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2014年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消除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障碍,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二是切实取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强化部门协调,支持集聚式发展,发挥好创业投资等市场化手段的作用,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在推进信息化培育信息消费方面实施更有力的措施,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和健康发展的环境,发挥好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四是加强支撑创新驱动的能力建设,强化大企业的创新骨干作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强化规划和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完善工作机制,抓好任务落实。

篇5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加以培养,已经日渐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必然选择,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张发展态势,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日渐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情况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开始面临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难,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经费不足和办学条件差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部分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推进也产生着一定的限制性影响。

二、当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得到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全面重视,在当前高校所制定的各类型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各类型课程严重不足。其二,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高校教师一般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足,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并且由于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间相对较短,这就造成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实践经验缺乏,都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推进。其三,传统教育形式和管理方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度偏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严重不足。

三、高校教育实践中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希望能够引进复合型先进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不得不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所以新时期背景下,在高校积极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希望能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全面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化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为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做出正确的指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三)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

在高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校友资源和社会闲散资金,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最终形成。在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应多渠道引入建设资金,并且在学校中划拨一定面积用房,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对创新创业孵化园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对学校特色的专业进行挖掘,并在孵化园中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孵化,对学生的办公管理加以指导[1]。

篇6

深化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践逻辑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安排,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因此,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该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实践逻辑:

有助于促进科技需求结构和金融供给结构的对接。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金融需求的性质与规模各有不同,不同金融供给方式的成本与收益也有显著差异,在一个阶段有效的资金供给方式可能不适应另一阶段的科技企业发展需求。因此,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就是要促进从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乃至衰退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金融需求结构和政府投入、银行机构、创业风险投资、科技保险和资本市场等科技金融供给结构的动态对接,其中促进重技术、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的初创期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供需对接是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关键,而这取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机构的多样性、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

有助于解决科技融资过程中的收益和风险不匹配。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阻碍科技与金融深入融合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一是科技企业创新风险与创新收益不匹配; 二是银行机构经营风险与所获收益不匹配。由于两种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一方面使得科技企业资金需求强烈,融资难、融资贵,缺乏“雪中送炭”机制支撑; 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乐于投资于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成熟期科技企业,不愿意“锦上添花”般投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因此,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就是要促进金融体系中多层次保险及担保体系的形成,进一步完善抵质押制度,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发展多层次的风险分摊体系和多样化的风险控制手段,有效地控制和分散科技金融系统中的各种风险。

有助于缓解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除了具有普通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特征之外,中小科技创新企业通常更缺乏有形资产、未来不确定性更大、更多依靠技术和智力等无形资产创造利润,在没有取得商业成功之前,金融机构难以评估科技成果的货币价值和企业经营风险。在现有市场环境下,银行机构想要客观、科学地评估科技成果的货币价值和企业经营风险,需要花费大量的信息交易费用,这是银行机构在科技金融中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因此,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股权、债权约束以及完善的金融合约(例如,以科创企业较多拥有的知识产权、股权为抵押物的抵质押贷款以及第三方担保),缓解科技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还需要在银行机构、股权投资机构、担保机构、政府部门和科创企业等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

有助于协调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发挥。科技创新本身需要市场化运作,但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无法完全由市场机制完成,所以科技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市场机制运作和政府推动引导双重作用的结果,必须把让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避免政府在科技金融发展上过度干预,合理确定政府职能的边界,以免妨碍市场机制、降低经济效率。因此,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就是要协调好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发挥。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科技创新大国都大量使用政策性科技金融工具或依靠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支持科技创新。虽然对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政府支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我国情况来看,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以政策性金融工具和组织来黏合科技创新和商业性金融,采用财政科技投入、优惠贷款、贷款贴息、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政府引导基金入股等方式,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发挥服务、引导和辅助功能,实现科技金融中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融合。此外,科技金融中的政府职能还体现在制定法律法规、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施税收优惠措施以及建立科技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上。

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效果评价

近年来,武汉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着力探索实践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机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促进科技金融供需对接

商业银行等加快设立科技专营机构,并实施科技金融专营机制。截至2016年10月末,湖北省共有科技信贷分支专营机构21家,主营科技担保的融资担保机构13家,主营科技信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15家,各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00家。此外,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的泰康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已在武汉挂牌成立,以“科技金融”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湖北首家民营银行――“武汉众邦银行”也已获批筹建。

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解决风险收益不匹配

一是扩大科技信贷抵质押物范围。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灵活运用知识产权、股权、保单、仓单和订单等抵质押物,积极推广“专利权+应收账款”“专利权+订单”“专利权+担保”等混搭式组合质押贷款。

二是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依据科技企业生长周期和资本市场特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萌芽贷、三板贷、上市贷、并购贷、补贴贷、助保贷等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切实对接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信贷融资需求。2016年前三季度,武汉城市圈科技型企业贷款新增141亿元,同比多增48亿元,增长51.6%。

三是扩展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覆盖面。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第三方信用评级+银行贷款+保证保险+政府补贴”的科技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效解决科技企业贷款有效担保抵押物不足的融资困境。

推动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创新科技信贷新模式

2016年4月,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为全国5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我投我贷”型投贷联动)地区之一。2016年10月,武汉“我投我贷”型投贷联动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相关政府部门初步建立投贷联动风险分担机制,设立了风险专项补偿基金,并制定投贷联动风险专项补偿基金细则。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汉口银行签署了“投贷联动”合作框架协议,三家试点银行给予第一批三家科技企业共1.15亿元资金支持。同时,未进入首批试点范围的银行以及已进入试点范围但尚未设立投资子公司的银行通过通道模式、产业投资基金模式、财务顾问模式等方式积极开展“他投我贷”型投贷联动业务,努力满足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满足的初创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拓宽科技创新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全产业链融资服务

一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近年来,湖北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推进,三板上市挂牌再融资迅猛增长,四板市场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已建立由500家企业组成的拟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积极推动科技企业IPO上市,武汉股权托管中心创新设立全国首个“科技板”,设置和引入符合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制度安排,拓宽相关融资渠道。截至2016年10月末,全省新增三板挂牌企业114家,同比增长45%;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登记企业2667家,挂牌交易企业1921家,其中“科技板”挂牌企业728家,挂牌数量和交易额均居中部地区第一位。

二是引导创业投资资本参与科技企业融资。湖北省先后设立省、市、县等多级创投引导基金以及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和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导创业投资资本参与科技企业融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吸引了各类股权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10月末,全省已登记各类股权投资类企业912家,注册资本合计546.69亿元;设立天使基金42家,规模达11亿元。

三是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债券融资。截至2016年10月末,湖北省已建立包括7000家企业的武汉城市圈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后备企业库,加强对科技企业债券融资的辅导培育。同时,支持汉口银行获得银行间市场B类主承销商资格,为扩大科技企业债券融资提供有利条件。

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

一是建立科技企业融资网上对接平台。武汉东湖高新区积极打造“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聚集创投资本、金融机构等资源为科技企业提供网上对接服务,进而高效实现网下融资对接,重点解决科技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资本进出渠道不畅和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目前,该平台汇聚科技型企业12000余家、各类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400余家、金融产品600余种,成立以来累计促成中小科技企业融资6.8亿元。

二是搭建科技金融信用服务平台。建立“东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光谷信用网”,积极推进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为中小科技企业搭建全方位信用服务和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截至2016年10月末,累计征集4.1万家企业各类信用信息数据239.8万条,完成企业信用评价和评级6000余份,帮助企业获得信用贷款129亿元。

武汉科技金融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是科技金融以银行机构为主,与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直接融资机构还不够多,融资结构中信贷所占比重过大,对科技企业的权益性融资支持仍显不足。

二是金融机构在产品服务多样性、人才和技术、发展观念及体制机制方面还难以满足科技金融需求,尤其是银行机构在投贷联动业务的专业人才、业务运营、价值发现、风险抵补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突破。

三是地方政府在科技金融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和工作推动机制不够全面、协同程度不够,与科技金融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不完全匹配,尤其是对初创期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存在政府缺位现象。

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

根据武汉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从实际可操作性角度出发,下一阶段,武汉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进一步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相关政策措施包括:支持非上市科技企业利用债券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创新试点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在武汉城市圈设立科技创业证券公司等试点;申请武汉试点科技企业股权众筹,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募集资金;优化支持创投发展的税收政策,争取在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抵扣等方面实现政策突破。

继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除了继续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实施科技金融专营机制以及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民营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以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优化银行科技信贷管理模式,推动银行在金融产品、服务模式以及治理机制等方面持续创新,逐步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信贷服务机制。二是全力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推动银行转换经营理念与模式,尽快建立适合投贷联动业务的信贷模式,引导银行加强与创业投资、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合作,完善投贷联动业务中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控合作机制。三是继续大力推广科技贷款保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进一步开发科技保险产品,在科技企业初创、融资、并购以及战略性新型产业供应链等方面拓宽服务领域。

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会计、法律、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资产评估、保险、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融资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完善科技金融监测评估制度。将科技金融综合统计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试点范畴,全面统计监测科技企业融资情况和科技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发展情况,对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行动态评估。三是完善科技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建立综合性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收集利用分散在科技、工商、海关、法院、质监和税务等部门有关科技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等信息,引导银行、证券、信托、创投基金、担保公司和投资机构等扩大信息共享范围。

篇7

一、新疆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体平稳运行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服务业发展带动消费平稳增长。2014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159.2亿元,同比增长约1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约为5.3%、10.5%、10.2%。

(二)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全面部署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取消和调整了一批审批事项。积极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了详细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启动了昌吉州、哈密地区农业水价和水权交易改革试点前期工作,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水资源制约问题;落实节能环保电价政策,对电解铝产业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喀什、霍尔果斯两个开发区建设,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体现在国家的规划中,在中发5号文件中确立了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位。

(四)综合施策稳控物价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预测价格走势,研究提出针对性强的措施建议。落实规模化肉牛肉羊、生猪、蔬菜等生产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等政策;进一步降低生产和流通环节成本;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审慎把握价格调整时机,稳妥出台政府管理调价项目;开展涉农、教育、物业等专项检查,做好重要节假日、重点区域的市场价格巡查。

二、潜在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和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传导影响,我区经济运行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二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增加。上半年,全区整体气温偏低、自然灾害天气频发,农牧业受灾范围广、成灾面积大、损失较严重。受生产成本上升、农村用工成本增加、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不利影响,农业内部增收空间继续受到挤压,农牧民持续增收面临困难较多,完成全年增产增收目标任务的压力增大。三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受国际国内市场低迷、生产成本继续上升、人工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压缩、生产经营困难。四是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受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外需市场疲软乏力、周边国家货币贬值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区外贸下滑趋势尚未根本好转,完成全年进出口增长目标尚有较大难度。五是内需消费动力不足。由于新的消费刺激政策尚未出台,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传统商业面临转型升级,物价上涨因素仍然存在,旅游业受到冲击影响巨大,引导扩大内需、增加消费需求方面还面临较多困难。

三、措施建议

从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和今后发展形势判断,只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处理好“稳”、“进”、“改”的关系,认真分析和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全区经济社会还将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下阶段,全区要以抢抓机遇的主动、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动、改革创新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地区竞争的主动、长治久安的主动,强信心、稳增长、控风险、打基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一)强化服务 着力破解企业经营难题

一是自治区财税政策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适度减低税费、加大财政贴息、税收延缓交纳等方式,加在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尽快出台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三是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铁路运输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对大宗物资出疆铁路运输给予差别化运价政策,确保产品运输需求。四是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银企对接工作,加快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强化对小额贷款、民间借贷等方面的规范、监管和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积极推进低电价工作,保持煤炭价格平稳,减少电网企业不合理收费,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自备电厂建设。

(二)突出特色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围绕“三基地一通道”战略,努力推进煤电煤化工、石油石化及下游产业、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加工等项目落地。积极布局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资源类加工项目,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印染污水处理设施,支持新建改扩建生产项目,落实好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并完善财政资金与行政措施相互配套衔接的机制,推进农产品加工等短平快项目建设。推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巴州等重点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引导阿克苏、哈密、昌吉等地州充分发挥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推动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活业。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教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北通道建设,改造提升中通道功能,加快南通道建设。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国际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推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为我国与中亚区域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供金融支持。加强文化、科教交流和人文合作,强化医疗服务,增进与中亚国家间的合作和友好往来。

(四)全力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加强援疆资金项目统筹规划,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加强就业援疆工作,推动教育援疆工作重点转向内涵建设,大力开展产业援疆工作,强化干部人才援疆与交流交往工作。

篇8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当前职工思想观念、思维意识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迫切需要企业领导管理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重视民生,服务职工,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职工群众,本质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觉悟,引导职工自觉担负起企业振兴和发展的重任,坚定不移地为企业分忧、为企业担责。抓住了职工这个主体,就找到了创造性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金钥匙"。

2.强化学习,创新方法,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2.1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理论水平决定着工作水平,不虚心学习就难以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也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很多单位、车间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大,专职的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越来越多,班组还出现了专兼职党支部书记,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而工作任务和要求却越来越高,很多政工干部都面临着再学习、再提高的问题,老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综合协调统筹能力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2求真务实,言传身教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更需要务实的作风,更需要克服形式主义的东西,尤其是身处基层一线的政工干部,与职工面对面,更应正视这一问题,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在工作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和危害,切实找准问题的根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从思想上远离形式主义,从制度上防止形式主义,从工作中避免形式主义,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和表率作用推动各项工作。

3.振奋精神,创新机制,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3.1创新组织体系,构建责任机制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创新是关键。必须从组织领导上、岗位职责上构建共同的责任体系,明确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形成齐抓共干的合力。班组要配齐配强专兼职工大政工队伍,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班组长、工会小组长、团小组长和党员代表、职工代表的作用。按照"一岗双责"的标准,明确各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责任,做到管人管事与管思想相统一,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做。

篇9

结合职业教育中,教学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影响,进行教学管理创新的作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进行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是实现我国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职业教育发展中,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发展,而另一方面,在进行新环境以及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与发展,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为了适应职业教育以及教学管理的新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同时,进行新教育发展形势下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也是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其次,进行职业教育中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深化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教学发展与质量提升,也尤为重要和关键。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都是以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为目标,而职业院校为了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标,往往都需要进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以及创新的开展,并且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广度与深度范围也相对较大。而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对其进行改革创新也就具有必要性了,另外,由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力度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加强对于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其作用意义就更为明显和突出了。

2重工工程机械技工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重工工程机械教学管理的具体情况,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概括为三个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进行重工工程机械教学管理中,我国应用的较为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明显层制的行政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重工工程机械技校组织的纪律以及制度等,都相对比较严格,并且在进行教学管理中的分工都比较明确,管理等级非常鲜明,教学管理中对于管理效率的追求相对较高。根据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特征,在实际教学管理应用中,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积极性作用和意义,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和影响,比如,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进行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领导层会将注意力过多放在行政事务与人际关系方面,而容易忽视对于学校中的老师以及学生等的管理,容易造成学校管理与教育相互脱节,影响整体教学管理的提升发展。其次,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中,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普遍存在有管理队伍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管理观念意识比较陈旧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提升与发展。最后,在教学管理模式上,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由于职业院校多直接与市场之间有连接,但是却存在有学校与市场之间的接轨转换速度比较慢,对于教学扩展以及教学发展都十分不利,而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发展中对于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因此,就造成了现有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陈旧,影响管理发展的问题和现状。

3强化重工工程机械技工教学管理创新措施

结合上述重工工程机械技工教学管理创新的作用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重工工程机械技工敬爱呕血管理的创新,促进技工学校教学管理的发展和提升。首先,在重工工程机械技工教学管理的队伍建设上,应注意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通过新上岗教师岗前学习培训以及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培训、增加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交流等方式,来加强和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其次,进行教学管理创新中,注意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的考核方式,来加强对于教学管理质量、效果的评价监督,以此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与加强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控等,来强化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促进管理提升与发展。

4结语

篇10

9月12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农药行业目前面临着几个机遇,一是病虫害统防统治;二是管理机制改革;三是农药创制。

当前,农药行业最大的创新无疑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大力推进。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认为,现代化的植保集中体现在新农药和新植保机械等方面。尽管今年中国遭受“北涝南旱”这样的极端自然灾害,但正是因为有了农药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现代化植保技术、统防统治加快落实,确保了农业病虫害得到非常有效的防控,夏粮已经实现增产目标,从当前形势来看,秋粮长势喜人,取得这些成绩都与农药改革创新发展息息相关。

对于农药行业管理改革,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隋鹏飞认为,必须系统设计、主动推进、注意时效。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要充分信任,理清政府、企业、群众的主体地位,政府和企业目标要一致。目前,药检所的主要工作是推进新农药管理条例出台,但企业不应等待条例出台而改革创新,而要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迎接新条例的出台,毕竟条例本身就是落后的;农药登记及监管措施要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制定小作物用药特殊登记政策,推动小宗作物用药登记;对年度抽查结果做统计和整理,对违法产品坚决予以吊销登记的处罚;协调解决农药与危险化学品之间的关系;正在积极调研企业差异化管理,对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实施不同管理政策。

在农药的创制方面,国内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建议,过去农药发展只关注性能而不关注影响,但随着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农药改革不仅要关注性能更要关注影响。中国农药行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优势和对策,那就是:分工协作,创新同盟。近几年,国家对新创制农药支持力度加大,对农药剂型研究更加重视,加快推进绿色产业技术,国内有超过2000家农药生产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能够改革突破创新,成立自主联盟,那么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将会步入一个新台阶。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表示,农药高层发展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这主要得益于每次论坛议题针对性很强,总结农药行业前期发展状况,把握当前发展形势,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本次论坛由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九信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农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协办,来自行业的领导、专家以及销售、研发、管理等各个领域的4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