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业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业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风险为何难防
我们经常听到,企业最终有3种基本风险:不是饿死 (市场萎缩);就是撑死 (市场需求迅猛, 业务迅速增长);要不,就是找死 (创新或多元化而步入风险陷阱)。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风险时时存在。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财务人员不懂业务,或业务人员不结合财务,运营成果基本需要依赖机会和好运。
外部报表的绩效往往通过内在运营而最终体现。如果管住后边的现金和利润,经过若干时间后就发现,这种后置性的作为,根本无法了解风险,或直接提升资金运营的效益;反之, 进行前置,主动洞悉全局运营和创新,并在推进企业内在绩效的过程中认识风险,则可以帮助管理和控制风险。
没有外部条例的约束,更需要确定明晰的内部管理会计明细或核算细则。如果说一个公司的外部财务报表是一扇玻璃,犹如客车上的乘客一样, 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一路青山绿水,那么,公司的内部管理报表,则可以比做驾驶座前的仪表盘,掌控着客车,保证它在前进道路上的平稳行驶。一般的企业内部管理报表,最开始的演变来自外部报表的财务分析,而后进步到财务比率分析和杜邦分析表。
问题是,这些分析无法对业务施展影响力,也无法针对业务活动的目标设定和执行提出相应举措。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比较严重的核算依据的问题,即如何面对财务准则贯彻所必须面临的、合法却不合理或甚至本身就不合法的事情;另一个则是关于准确的业务年度的问题。后者是最基础而又最关键的问题,格外需要被关注。
核算依据思考
关于核算依据的重要性体现在:尽管会计准则规定,要依据原始凭据来进行会计核算,但从管理角度看,一些暂时没有凭据,但是从本质上说,应该进行核算的账目,规定的会计核算却无从或不能进行衡量,导致提前开票而引起收入虚增、不赢利的业务延迟核算、一些明确已经支出和无效的资产继续以资产形式滞留,或者出现以上相反的情形。
例如:尚未完成的销售合同工程或送达的销售货物,但是已开出发票;已经确定完成的采购合同工程或送达的采购货物,但是没有收到发票;已经确认无法回收的,或明确已经发生开支的任何应收款;已经停止销售的产品对应的无形资产;已经无法维修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已经盘点确定不存在或明确不可销售的存货;已经明确不能使用的包装物;已经明确发生或早些时候应支付的开支;其它实际已经发生但尚未有依据的费用或成本;其它类似的相关项目等。
业务年度选择
在隆平高科, 这些基本性的问题直到2008年初才得到内部更广泛的重视――绩效管理指标和管理报表越重视,对应的基础工作越需要得到明晰化的重视。最终的处理方法是:凡属当前业务年度的,纳入本业务年度的损益表;不属于当前业务年度的,赢利或亏损直接纳入所有者权益的调整――当然,不是在财务年度报表,而是在内部的管理报表中。
但是,在2007年以前,更被经常提及又难以确定的,是业务年度的界定和对应业务年度的三表,现在看来,这才是管理报表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财务状况之所以有意义,在于一个年度中,一个较为完整的业务周期连接前后。以两个业务周期之间的两个波谷,作为起止点,而不是外部会计报表的日历。规定的财务年度,前后经常是两个业务周期的波峰,作为起止点。一个具备良好运营能力的子公司,可能在财务年度结束时资产负债率高,却在业务年度结束时出奇的低,即能够通过一定的运营和赢利能力,来达到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真实”的财务状况水平。同样地,一个比较真实的赢利能力,也往往不是反映在规定的财务年度中。财务年度的前后两个起止点,经常是两个不同业务周期的波峰。
一个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的集团企业子公司,可能在财务年度结束时利润丰收,却在紧接的下一个财务年度的半年报中,出现更多的因为销售量锐减或退货剧增而导致的亏损。结果是,一个在春节前后获得奖励(根据财务年度利润)的销售团队,却因为后面的紧接的半年最终结算的业务周期的销售毛利或边际利润的下滑,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矛盾中。
从2005年至2007年的思考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不管什么周转率的企业,除非没有持续经营基础的非主营业务的子公司,核心流动资产占通常销售收入水平的最底点的月,就是业务年度结束月。
但是到了2008年,我们又发现,内部关于业务年度的事情,又发生了争议:由于退货等原因导致实际的业务年度的界定,到底是以流动最低水平,还是客户结算完成的月份?
结果我们取其中,即以上的标准均有再改进的地方: 业务年度结算月,应该是完成了所有退货且妥善安置清算了或盘点了资产的月份,尽管可能结算需要再继续延迟一个月。这样, 业务年度确定后,也正如财务年度报表需要一个决算期一样,最后的销售决算,最终的结果, 往前一个月,即业务年度结束月去归集。
未来的集团性报表,应建立在信息化, 以及业务流程、基础数据和基层人员素质综合提升基础之上。集团管理报表应该是一个不新鲜的话题。但是,同样的情况,因为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理念, 导致最终面对改进机会的不同管理行为。
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兼司机连声抱怨说: “这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朋友们, 我们现在走的, 正是赫赫有名的 "伊豆迷人酒窝" 大道!” 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管理改进, 包括管理报表的演进,同样需要等待管理者去把握机会。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调查报告 职业资格证书
1.调查目的及方法
职业院校的教学应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紧密结合,尤其是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专业,其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能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的目标,让学生掌握企业电子商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以及企业对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程度。
为此,苏州技师学院电子商务课题组于2012年6月至8月针对苏州地区的100家已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企业走访调研等等方法,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获得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并且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为学校电子商务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2.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持续、广泛、深入的发展导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据预计,我国未来10年将有1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这未来10年,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这一数字还不包括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上的诸多岗位人才需求。
2.1从应用来看,电子商务行业在人才的需求上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2.1.1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基础性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这类人员应着眼于技术层面,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主页制作、程序开发、数据库建立、模块设计等。从国内现状看,一般程序员和主页制作人员已基本满足需求,而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如网络管理员、UNIX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DBA)比较缺乏,且后者培训费用较为昂贵。
2.1.2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电子商务人才的主体,其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他们无须过多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只需要掌握如何在网络上进行工作,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即可。据美国IDC估算,此类人员的培训需求量较大。目前对这类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是能够达到要求的人才数量依旧是有限的。
2.1.3综合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
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也应该了解电子商务。对于这个层面,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和部门重视不够,就连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也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忽视或放松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
2.1.4高级电子商务师
这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由于全国范围内电子商务人才紧缺,目前在IT市场上,电子商务师几乎“千金难求”。
2.2 从层次上看,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2.2.1操作层人才
对这类人员的要求是能综合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熟练使用互联网,具备文秘人员的基本素质;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式;具备数据管理的观念及基本知识。这类人员一般从事现代化文秘工作、网站维护工作、电子商务系统数据采集、初步加工、企业信息等基本工作,属于电子商务最基础的应用。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一般较少。
2.2.2实施层人才
这类人员能够根据企业规划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技术支持及其商务业务流程处理;主要从事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电子商平台的运作和管理等工作。目前政府及企业的系统管理一级人才非常缺乏,这应是电子商务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
2.2.3战略层人才
这类人员是企业中的中高层电子商务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管理、组织人事安排和安全控制等工作。他们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思想把信息技术与企业的营运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进行应用协调,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全面的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营运效益和服务质量。
随着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其它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如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网络调查、物流配送系统人员。我们知道,电子商务是一个新专业,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这样的数字远远满足不了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仅仅从这方面看,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是香饽饽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推广了十年之余,但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一直在20%上下徘徊,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70%的就业率,而实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缺口却达200万,这是国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一个尴尬局面。
3.面向苏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核心岗位技能分析
3.1岗位设置调研
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多样性的。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取100家有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苏州中小企业作为样本,调查分析苏州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岗位以及具体岗位技能要求,在 100 家企业中,岗位需求数排在前 3 位是网络销售、 网络策划推广、 网站设计制作。样本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总共涉及 8个岗位,根据这8 个岗位工作内容的相关性,可以将苏州中小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分成三类: 电话营销人才、网络营销人才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具体见表1。
3.2能力要求
通过对苏州中小企业所需电子商务人才岗位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岗位所需的技能分成三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发展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思维能力,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书面语言表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基本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美学素质)。
专业技能包括:市场营销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网络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网络策划与推广能力,网站设计制作能力,网站运营能力,企业管理能力。
发展技能包括: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
4.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大致有三种。一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商业电子商务师认证,二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电子商务师认证,三是阿里巴巴组织的阿里学院认证。
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此前教学经验,我们对此三款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比对分析。见表二。
表2:目前主流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比较
我院目前已经组织过两次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助理电子商务师的教学考试,通过率均为100%。考虑到人社部证书的认可程度,也在进行人社部助理电子商务师认证的教学准备。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专业,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对于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都还在探索实践阶段。作为职业院校,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环境,适应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道路,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姚娟,王红霞.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江苏省13所高校的调查问卷[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5):137- 138,107.
篇3
湖北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在贯彻《湖北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鄂政发〔1995〕111号文件)基础上,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凡超过的,力争3至5年内逐步降到20%。目前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尚未达到20%的地(市)、县,不得借统一制度之机,擅自提高企业缴费比例。少数地、市、县(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目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或调整原有企业缴费比例的,须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从1998年元月1日起为职工本人缴费工资的4%,以后原则上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加快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
三、从1998年元月1日起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1997年12月31日前已为职工建立的个人帐户储存额予以保留,并与统一制度后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从1998年元月1日起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1998年元月1日以前的只转移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
四、凡1996年元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单位和个人同时缴费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五、1996年元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单位和个人同时缴费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六、1996年元月1日前参加工作,1996年元月1日以后退休且单位和个人同时缴费(含视同缴费)累计满10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0%的比例计发。鄂政发〔1995〕111号文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高出20%的部分,纳入过渡性养老金仍按省政府111号文件规定标准和办法计发。从2001年开始,对基础养老金仍按鄂政发〔1995〕111号文件规定调整,直到20%为止。
七、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尽快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要抓紧落实国家提出的扩大覆盖面计划,重点加快三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步伐,有关部门要配合劳动部门,尽快制订《湖北省城镇私营企业员工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办法》。
八、加快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步伐,力争2000年实现省级统筹。
九、劳动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退休政策,各地不得自行放宽退休条件,任何企业都不能自行办理职工退休审批手续。企业职工凡没有经过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一律无效。
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要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篇4
一、现阶段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的特点分析
首先,医疗保险的政策调整比较频繁,亟需精通财务分析的人才,希望他们能够提出对策和建议。我国的职工对于医疗保险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仍然靠估算,因此迫切需要医疗财务分析这方面专业的人员。
其次,医疗保险涉及很多部门及学科,运营的信息数据十分庞大,财务分析系统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输入和输出,信息的交换及流通量巨大,如何在繁琐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资料,并且组织和利用在领导决策、科学服务研究方面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地区的医疗保险机构缺少能适应较高要求的人才。
再次,数据信息的来源渠道非常多,各个信息之间又存在相互补充和干扰。对于医疗保险,职工是参与主体最多的,职工个人、用人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政府等各主体之间都发生着信息的交换,财务分析处理的数据来源渠道众多,故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有时候会对数据进行一些加工处理,真实的信息就会被修改,从而无法进行科学的分析。
最后,由于医疗保险的报表格式多变,各类报表的指标口径不统一,制表人员在填数据时会违反一致性的原则,会给报表阅读者带来误导,也给地方之间的数据对比和不同时期历史资料的比较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直接影响了相关数据的分析。
二、现行医保基金核算制度的局限性
现阶段医疗保险制度不断规范与完善,医保经办单位不再只征收保险费用,还向参保人及所牵涉的有关机构提供更详细的财务信息,但现行的医保基金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制约了医保制度的发展。
(一)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状况信息不准确,有关领导部门得不到科学的财务数据信息
医疗保险政策的体系不断的完善,参保覆盖面也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如果采取收付实现制的方式会计核算,不能了解到当期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真实情况,只能反映其中以现金实际收入的部分,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比如正常的医疗保险基金征收缴纳,参保单位不按时缴纳保险基金,就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参保单位的欠缴数额以及时间,就会造成资金管理缺位。
(二)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信息不准确,容易造成信息误导
企业因破产等原因一次性征缴的医疗保险费或者按年度预交的一次性费用都计入基金的收入,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对于收入成本结果是不一样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下不能反应其发生情况。因此,对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费是“预付制”或“后付制”结算方式,收付实现制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当期医疗费实际支出的总体情况,只有在实际收到或支付时才能体现这部分费用,致使会计核算无法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当期盈亏,更无法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
(三)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编制工作难以完成
在现行情况下,对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与预算难以到达科学、准确的要求,预算编制部门无法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报告。为了使员工个人缴费工资管理系统和医疗保险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对接,集团公司职工医疗保险实行“统账结合”模式,已经运行十多年。随着保险单位和指定的医疗机构的增加,基金收集数量和医疗费用结算及报销量也随着增加,财务会计工作量激增。尽管会计核算已实现电算化,但每月的财务人员需要手动输入多笔业务记录,不能自动共享业务数据,以至于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不仅限制了年度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的准确的预算,也会影响决策部门决策。
三、医保基金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采取收付实现制与全责发生制相互转换或相结合的方式
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的基础,可以弥补差额补贴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地将保险基金经营业绩和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的机构联系在一起,可以反应存在医疗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信息,其真实准确性高。在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方面,可以正常的收到医疗保险费来说可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计入实际收到收入。对参保单位违反规定不按时缴纳医疗保险费,采取权责发生制进行补缴或预交一部分进行利息的计入。
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已经发生了记账医疗费用的,建议经办机构可设置“应收医疗保险费”科目,等实际收到医保费再冲减此科目,只有这样才能较全面的记录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状况和掌握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满足政府对于医疗保险基金进行宏观管理的需要,增强医疗保险财务信息数据的可信性和透明度,还能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为医保基金的稳定、长期发展提供战略。
(二)医疗保险业务软件与医疗保险财务软件保持一体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通过与医保业务软件供应商或者指定部门的协调来实现医疗保险业务软件与医疗保险财务软件的统一化运行,保证其有效推进,按照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口径生成数据,也可通过对软件医疗保险业务相关单据的利用来自动生成数据,根据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分录规定,会计凭证可以直接引用医疗保险业务相关单据来生成,从而实现财务软件与医保业务软件的一体化运行,便于医保软件和财务软件的对接,财务人员根据信息进行核对,提高了医疗保险财务核算的工作效率。
(三)加大医疗保险财务分析的深度
篇5
【关键词】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
医保定点医院、医疗保险中心与分中心是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完善了医保定点医院医保政策。必须要强化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积极地贯彻落实医保的制度,才能够为参保人员提供所需的服务。因为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所追求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发展,就应该形成共赢的局面,并保证合作关系的长期性。因此,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管理的模式,这样不仅能够规范医疗保险工作,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落实医疗保险制度。
1信息化技术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1增强管理效果
对医疗保险管理予以强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医保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省医疗费用。在医保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构建费用控制的系统,而且还可以对统计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对比,进而真实地反映出医疗服务的水平,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1]。由此可见,需要充分考虑到医院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管理方式,加大监督与控制的力度,对于医疗费用进行严格地控制。而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若某科室医疗费用出现超标的情况,需要进行提醒,并且严格按照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医疗保险的指标进行详细地分析,对超标的科室予以处罚。在每年的年末,需要向领导汇报医院各项指标的实际落实情况,将其作为具体的根据,进而更好地制定出下一年的工作规划,拟定出医保指标协议,并且同科室负责人一起完成签订的工作。而在管理中,信息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医保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使用。
1.2增强监控的力度
医院是盈利性机构,所以,要想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要不断强化监控的力度,对于保险费用进行严格地核实。部分医院所使用的是刷卡结算的方式,所以,监控的力度不大[2]。而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管理问题经常出现。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对违规操作进行监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医生工作的态度进行监督,同时还能够避免违规操作出现的几率,使得医疗保险的管理效果不断提升。
1.3合理地细化管理工作
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细化管理工作,保证工作的具体性。其中,医保管理部门需要对医疗保险操作的流程进行深入地了解,并且针对医院的医保管理情况有效地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如果医院已经具备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但是,只是对各个科室的药品占据比重和次均费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具体至各科室。然而,实际的管理方式却相对粗犷,仍然难以发挥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而是根据医院指标来开展医保的调控工作,导致指标的细化程度不够[3]。所以,应该创建出三级管理体系,并且使用细化管理模式,积极地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对医保指标进行细化,严格考核量化指标,并利用分级对比的方式,对各个指标进行反复地对比,如果存在异常的情况,则需要及时提醒,降低管理问题出现的几率。
2有效提升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具体途径
2.1重视医疗保险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患者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监控工作的力度,对于医生用药以及治疗合理性进行全面地监督,防止拒付现象的发生。而在医疗保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单病种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控,确保医生对单病种政策的了解,进而选择出最佳的结算方法,避免因为结算不合理出现患者拒付现象的发生[4]。另外,医保部门需要对单病种政策予以相应的了解,并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出电子模块,纳入到电子病历的内容当中,使医生能够对政策内容与结算的方式进行充分地了解,避免拒付情况的出现。在每年年末,还应该统计医院最常用的药品,如果有药品同比增长超出了50%,那么就应该予以重点地审核,使医院用药更加合理。
2.2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制
第一,充分考虑医疗保险政策,并使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地制定出开药限制,积极贯彻并落实,明文禁止同规定内容不吻合的行为出现[5]。同时,还应该向医保管理部门真实地反映出患者诊治的状况,并且对患者治疗处方进行实时地监控,在对评价治疗合理性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使得医保基金更加安全。第二,积极创建信息化的病例管理体系,对患者医疗信息内容进行审核。第三,利用HIS系统,并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帮助下,对影像报告进行严格地审核,保质保量地完成检验查询的工作,并对审核流程予以优化,确保审核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完成审核工作之后,还应该按照审核结果来开展二次加工,将市医保的审核重点当作重要依据,合理地制定出全新审核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增强诊疗监管的力度,找出病例当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并如实汇报给医生,保证医疗处方更加合理,并使得医保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
2.3其他措施
要想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医保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信息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就应该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使信息更加准确与完整,有效地改进并完善信息化的管理体制,提高数据保存工作的质量[6]。另外,还应该积极地开发管理软件,保证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用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还应该随着医保业务的发展对管理系统进行实时升级,进而更好地提高医保管理工作的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积极地提升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效率,就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方法,对管理模式予以完善,构建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使得管理制度更加合理。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保证管理要求的经济贯彻和落实,更好地提升医保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文章对信息化技术在医保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旨在更好地推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林.信息化技术在医疗保险改革中的运用[J].硅谷,2012(16):150-151.
[2]廖威,刘宗明.信息化手段在医疗保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2012,07(6):773.
[3]常淑凤,侯,李晶,等.信息化条件下医疗保险管理安全与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4(10):145-147.
[4]王建林,常鹏,张树海,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2,7(12):84-86.
[5]康明娜.谈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14(12):31-32.
篇6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首先要实现“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参保,有效地保障企业每一个员工,使参保率达到100%;能够为油田驻地各单位、边远山区等分散的参保人员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的条件。
1.群体利益要平衡。完善制度要考虑不同的用工之间利益平衡,例如:不同性质的用工在缴费比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社会保险待遇等方面做到统一。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相结合。建立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障制度,提高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和就医保障水平,是有利于增强企业人才竞争力的制度设计。运行模式可多元、灵活。通过单位员工统一参保、业务托管、特殊群体到指定点参保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办服务。
2.管理制度框架设计遵循管理制度设计符合石油企业的职业特点,并借助石油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实现制度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以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办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化指统一、规范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登记、基金征缴、待遇审核、待遇支付、财务管理、稽核监督,以及个人账户管理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业务操作规程。它是实现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专业化指培养经办业务专业化人才,并依据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制定适应于社会保险业务的标准和细则,统一操作要求、技术要求、工作质量要求,解决经办人员在业务操作、管理服务活动中应达到什么标准的问题。信息化指构建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需要,实现局域联网、远程数据通信、常规统计信息一体化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社会保险信息资源,优化和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及服务水平。对社会保障基金实现有效的调拨和运营,严格控制行政开支,规避风险。网络建设遵循标准化原则,即:统一使用省级统筹指定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系统软件、中油财务系统软件,实现缴费、社会化发放、行政财务、服务查询全方位对接和可控。
二、“三个层面”的管理模式
保险构、人事劳资、离退休管理、社区综合服务、医疗卫生等部门霍江梅黎英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社会保险中心陕西西安710201和各参保单位的工作需要相互衔接,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保险工作开展。就实现多单位岗位责权分明、协调运行的体制,我们以“三个层面”的职能分析,落实岗位责权。
1.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保险机关部门的职能作为社会保险工作的决策层,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所在省区和集团公司有关政策规定,并拟定和修订企业各险种实施办法、方案和细则,加强队伍建设,指导社会保险业务的开展。例如:拟定五大险种和企业补充保险有关实施办法和细则,内容涵盖新参保业务、日常业务规范、编制社会保险基金年度收支预算、收集测算公布有关统计数据、编制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台账、提出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意见、工伤职工保险待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社会保险业务人员的培训等等。
2.第二个层面是区域性社会保险窗口的职能它是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执行层,是社会保险机构的经办服务窗口,直接面向参保单位和个人,是联系社会保险工作与参保人的桥梁和纽带,例如:对来访人员业务服务和政策解释;社会保险和企业补充保险信息管理的日常维护;收集汇总参保单位数据增减变化情况;定期给参保单位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记录》、拟退休人员相关资料;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企业补充保险、丧抚费;基本养老金调标、参保人员就诊就医管理和医疗费用报销、转外就医、特殊慢性病申请及认定所需资料的收集、初审和上报;员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等。
3.第三个层面是人事劳资、离退休管理站、社区综合服务、各参保单位的职能他们是参保人员的权益代表,同时也协助社会保险部门实现保障。例如:申报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职工参保信息;填制、公示拟办理退休手续人员有关资料、信息;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提供人员增减变化;协助职工提交住院治疗、转院转诊等申请以及住院治疗职工资金困难时的协调处理;工伤保险待遇的申报、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等。“三个层面”的职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管理模式,有效推进了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取得的成效
篇7
【关键词】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信息化
自2009年我国启动新医改以来,就提出了“三医联动”,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一体化配套改革。其中医保统一协调三者关系,起着相当关键的角色,对医院过度性医疗、违规性收费,以及个人、团伙的骗保行为起着约束、整治作用,尤其是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1],表明了国家对机构和个人违章,以及欺骗、诈骗等骗保行为零容忍的立场。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保业务运行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上,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准确性、符合医保基金使用规则,应该成为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共同关注的事项。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一般远大于人均门诊人次的费用,住院医保收入也一般都多于门诊医保收入,所以国家、省、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以住院控费为抓手,近年来密集推出各种政策措施[2]。适逢国家同时在推智慧医院建设标准,把信息化技术和平台用于“自助医保”,可以为医保自助收费的准确性提供系统性支持,防止过度医疗,减少人工操作和失误,规避医保政策风险,本文就有关的实践做以下总结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某院是深圳地区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日门诊量在5000~7000人次,实际开放床位836张,病床使用率80.8%。医保科有7人,负责全院医保物价管理及医保窗口咨询工作。2017年12月由医保科牵头,联合医务、信息、病案、财务、质控等职能部门成立医保联合协调工作组,在临床科室设立医保信息专员[3],较早地把握住了医保支付改革方向,提前就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DRG)、病种分值付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院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参与了深圳版的病案首页格式设计。为此该院成为深圳市C-DRG医保收付费改革[4]9家试点医院之一,2021年2月起,又率先对接深圳市DIP医保病种分值付费。按照医保联调工作组的部署,某院医保科申请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经费,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从患者自助和院方自查两个维度完善了收费准确性控制机制,对医院住院原有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1.1落实“智慧服务”标准,把自助收费从门诊扩展到住院医保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医保法规条文和DRG、病种分值付费等文件通知,按照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需求分析,对照最新的医保政策来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规则,梳理医保患者经门诊医生收治入院到出院结算整个流程,更新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目录医保三大目录,验证相关的手麻、检验、医生工作站等多个子系统数据一致性,力图把计算机软硬件跟网络优势整合起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合规性、准确性,通过患者自助服务模式来弥补临床医护人员、登记收费人员、医保物价人员的人力不足。某院是2015年大规模在门诊候诊大厅架设自助机,先是给门诊自费患者提供挂号、收费、打印门诊病历等服务,后扩展到深圳市医保患者,的确大大减轻了高峰期排队压力,也减少了窗口收费人员。“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正值国家卫生健康委智慧医院建设标准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5]正式颁布,其中“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包括在线支付、床旁结算,以及“医保患者可通过自助机完成结算”等,“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医保类线上支付等”。为此纳入“智慧服务”所有涉及医保的标准,将门诊自助机的实施经验扩展到住院医保登记和收费结算,开发了医保物价及住院清单查询系统、预交金自助缴费系统[6]、自助出院结算及医保支付系统,用安装在病区的自助机代替相当一部分院方工作人员的服务,缓解了患者集中办理出院结算的压力。另外,优化住院部床旁结算流程,以线上支付替代以前的便民服务措施(收费员推结算小车到病房办理出院结算)。患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医院自助出院结算APP,浏览治疗项目清单和医保报销比例,审核无误后即可支付住院费用,无纸化的住院费用电子票据也就“开出”保存在手机里。当然患者还是可以到病区自助机自行打印盖有医院印章的纸质发票。若对收费项目和金额有疑问,患者可以随时质询APP的“在线真人客服”,即使是晚上,该院在开通“机器人客服”之外也安排有1名值班人员。
1.2对接“数字医保”资源,实时更新医保和物价规则,提前预警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于2021年2月启用DRG/DIP整合平台和医保物价精细化管理系统,向医保开放住院电子病历数据接口,系统设计时强调双向数据交换。并于2021年5月7日顺利地通过了广东省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平台的“API嵌入式接口”的验收,即按照医保2021年最新的规则要求和统计口径实时向省市医保部门上传医保结算清单。在临床医生工作站的同一操作界面集成“医保物价规则库”,该库技术上实现“数字医保”和“网上医院”对接,跟踪医保和物价规则变动并实时更新。“病种分值库(DIP)”和“C-DRG指标库”也放在这一平台,医保科具体负责基础字典和三大医保目录维护,下放药品审核权限给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把国际疾病分类ICD-10、手术与操作分类ICD-9-CM-3的编码及维护权限给病案编码人员。临床医生在撰写首次病程记录时,系统就会显示弹窗信息“某某病种的分值、平均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医生开的医嘱若涉及超标或违规的项目,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医生也可以通过集成的“医保审核”按键,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批量自查,若对于自查结果或医保规则有疑问,医生可以跟科里的医保信息专员和医保科人员讨论。医保科人员有专门的管理模块,每天集中审核待出院患者的结算项目,也可预先干预“特殊患者”、“特殊医生”的诊疗过程,规避数据上传“医保拒付”的风险。
1.3紧抓“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医保准确性进入PD-CA良性循环
应该承认应用新技术肯定会带来的风险,自助收费增加了患者选择的灵活性,减少了医院的人力投入,但是也增大了出错概率。为控制医保差错风险,医保联合工作组以数据质量为抓手,以医保拒付率来评价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把“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7]的理念贯彻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中。首先计划(Plan)阶段是建章立制,覆盖宣讲培训、登记入院、病程监控、结算出院、医保总结整个流程,确保计划有效落实。医保自助收费数据的准确性,是基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datarepository,CDR)[8]基础上的闭环式数据治理。根据医保拒付和院方自查的历史数据错误,医保联调工作组把《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和医保结算清单统计口径等标准和要求,逐步整合到新来医生入职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室教学例会、疑难编码讨论等制度中去。实施(Do)阶段的重点放在登记入院环节。患者及其家属在办理入院登记时的依从性一般都比较高,就本次医保入院患者信息匹配出临床数据中心的历史病历,推行“患者信息完善制度”,要求患者补齐和修正用于医保和诊疗的个人信息,在患者自助登记的APP里面温馨提示可能的填写错误,如现住址、医疗付费方式、健康卡号(医保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入院体质量等,在院方窗口还可以显示以往住院费用、自付金额、医保违规记录等。这个环节主要是从医院端的机制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住院治疗环节,患者手机的APP自动接收每日清单,有关自费药品或耗材使用的知情同意书也可以用手机签署;医生工作站和医保科的电脑,会自动提醒所开的医嘱是否符合临床路径、是否接近医保物价规则的警戒限,也就是临床辅助诊断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9]嵌入了前面提及的省医保结算平台接口,以及某院的“医保规则物价库”。这个环节的运行机制重点在于要保证患者自觉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核对和沟通院方诊疗行为,从患者端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结算出院环节,“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开发了供医保物价人员、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使用的出院预结算程序。针对早晨医保患者出院集中、审核时间久、排队时间长问题,医保联调工作组推行“医保预审明日出院制度”,强化医生出院医嘱的计划性下达,即依托信息技术在医生工作站和医保审核系统增设患者明日出院信息窗口,待明日出院医嘱下达后,患者电子病历资料及费用清单实时传输至医保审核系统,为医保审核预留足够时间。医保物价人员可仔细核对费用明细,保证收费记录与病案医嘱一致,发现数据不准可及时处理。结算完成通知将实时发送至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机,由患者再次审核费用后决定是否在床旁结算,还是去病区自助机处理。检查(Check)阶段,医院端通过医保拒付率、医生“违规率”和申诉率,患者端通过满意度、投诉次数来衡量实施效果,由医保联调工作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而医保科每月收集医生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病案编码人员的编码质量等情况。评价及执行(Action)阶段,由医保科代表医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做季度医保情况分析报告。根据从医保局反馈回来的数据“加强医保事后分析”[10],就拒付的费用金额、医保违规种类、医保违规病种顺位、违规科室和医生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DRG医院排名、主要诊断选择正确性、编码质量、绩效评价等,找出改进措施,确立新的目标,基于CDR构建可视化医保监控指标仪表盘,并进入下一轮的数据质量管理循环。
2结果
2.1医保拒付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之前的2018年,某院的医保出院人数是22774人,医保拒付病历888份,拒付金额是16806.58元,拒付率是3.90%,而正式上线“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后,医保出院人数是29114人,医保拒付病历121份,拒付金额是2290.09元,拒付率是0.42%。在α=0.05的水平,2=813.9019,P<0.05,医保拒付率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也可以这样认为,立项后医保费用的拒付率比立项前是实实在在地下降了,医保数据控制的准确性要好于立项前。
2.2患者满意度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调研时期,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医保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1个月300份的随机抽样调查,专项正式上线后,再次调查了300位医保患者,有效回收274份问卷。在α=0.05的水平,2=3.8653,P<0.05,医保患者满意度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当然满意度包含很多因素在内,但患者怀疑费用出错,数据不准,肯定不能算作满意的。
3讨论
篇8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84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4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87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1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全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3笔3395万元。组织各类培训89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17人,创业培训768人。
2.城乡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44919人次,五项保险新增扩面149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59周岁已参保缴费174674人,适龄人员参保率99.49%,续保率达到100.00%,待遇发放率100%。
3.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253人。新增技术工人6030人,其中初级2716人,中级2790人,高级工451人,技师和高级技师72人。
4.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依法受理查处举报投诉案件265起,其中工资拖欠案件206起,涉及人数2811人,追讨兑现工资3580.91万元,清欠率达99%以上。依法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68起,审结案件255起,结案率为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突出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1.严格政策落实,积极扩大就业。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可得万元创业补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900万元补充到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95万元。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引导符合条件的用工单位申报稳岗补贴,受惠企业229家,补贴金额836万元。
2.打造培训品牌,提升就业能力。大力打造就业创业培训品牌,“白酒酿造工”被评为市级劳务品牌。成立培训监管机构,引导全区定点培训机构健康持续发展。抓好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项目库建设,组织创业培训学员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主动深入乡镇、企业,贴合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共组织各类培训8920人。
3.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广泛宣传就业信息,在乡镇举办“春季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坝区移民”等专场招聘会12场,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活动32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8981个。强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举办“迎五四”青年就业创业交流会,实施全民创业促进行动,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愈加浓郁,共帮助892人成功创业,带动4014人实现再就业。
(二)突出完善政策,着力推进社保城乡一体化。
1.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灵活就业人员、三产服务业和非公企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7月起,我区范围内的企业单位除少数困难企业外,全部严格执行“五险一单”。五项保险新增扩面14912人,社保基金征缴入库66549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进一步强化,参保率、续保率和待遇发放率都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已完成参保240565人,综合参保率达到99.63%。
2.主动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工作,打破户籍、身份限制,允许我区在郊区、新工业园区和村镇集中居住区的农村户籍人员自主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共有1426名农村户籍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畴的制度,对我区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全部转让给受让方的,按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标准将农户纳入职工养老保险体,较好解决了此类群体的“后顾之忧”。
3.不断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按政策连续10年对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进行调整,全区符合条件的21492名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平月增164元。全市医疗保险“一卡通”平台正式启用,参保对象医保待遇地域享受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大病保险、医疗监管等工作有序推进。从农行调取6台自主查询缴费终端设备放到无农行服务网点的部分乡镇,全区14个乡镇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均可在乡镇办理。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对工伤保险死亡待遇进行二次投保,有效降低了基金支付压力,区政府成立由区长卢斌任主任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社保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
(三)突出科学发展,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贯彻执行《省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公务员自觉依法依规履行职责。龙泉镇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公务员招录、干部职数清理、公务员年度考核等工作扎实开展,对全区79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进行了清理整治。安置工作有序实施,全区企业干部保持稳定。
2.改革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认真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制定《全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设置新一轮岗位聘用7998个,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范稳妥开展,已完成204个职位的招聘组织和监管工作。
3.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备案制度,事业单位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通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区规范调整公务员津贴补贴和统筹调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照市直年人均2.7万元标准执行,基本实现与市城区同城同待遇。
(四)突出创新活力,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增活力。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评价制度,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253人。制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职称评聘工作规范化、长期化、制度化。
2.人才培养选拔增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项目建设力度,落实稻花香博士后基地、高新章版画工作室、张定虎根艺工作室两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配套政策,恒达石墨、邓村绿茶入选全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推荐13人参加省市评审,萧氏萧勇被确认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十八湾黄蓉被评为全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选拔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
3.技能人才鉴定增规模。狠抓“技能鉴定效益年”建设,扎实开展鉴定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新增鉴定人数4325人。出台我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文件,创新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模式,不断拓宽鉴定方式。
(五)突出和谐稳定,着力推进职工权益高效维护。
1.加大劳动保障维权力度。加大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年检各类用人单位1201家,开展专项检查5次,实地检查用工单位572家。
2.加大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合同签订率。组建副科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进一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指导与督办,全区14个乡镇均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基层调解工作逐步规范化。
(六)突出标准规范,着力推进基层平台建设水平提升。
1.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乡镇服务平台建设投入,投资90万元为各个乡镇人社中心配备自助服务一体机、读卡器、数据采集卡片相机、显示屏等设备,不断改善基层人社平台的服务条件。进一步提升村级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村级人社服务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夯实“群众办事不出村”工作基础。
2.积极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和换卡工作,大力推广社保卡金融功能运用,累计制发35.32万张。积极向省、市申请在我区试点城镇居民医保发行社保卡,全区4.67万居民医保服务对象可实现持卡就医。
(七)突出路线教育,着力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职工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要求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着力兴办12件为民惠民实事,独创特色印制《区人社局群众路线工作手册》,狠抓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集中学习12次,收集意见建议232条。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稳步推进,局党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高标准召开。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整改“”方面、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等各类问题27项,修订制度20条,部门作风改善成效明显。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2.大力强化自身建设,全系统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部门自身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推进治庸问责、“三进五访”、“三万”、联系村帮扶等活动。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人社系统效能建设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考评办法,全系统上下形成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服务高效的良好风气。清理规范便民服务流程,减少了35个办事环节和20项资料,统一印制业务办理明白卡放到办事窗口,在机关1楼设立咨询接待室,窗口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局班子成员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全区近100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获得企业一致好评。根据基层预约开展法规团宣讲,今年共开展了8期专场宣讲活动,人社政策法规宣讲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此外,组织人事、计划生育、老干部、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宣传、文明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档案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年来,人社系统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是招工就业两难问题并存,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移民和失地农民等特殊就业群体存在就业难。二是社保制度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水平还比较低,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的衔接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三是劳动保障执法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比较突出,劳动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四是基层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服务能力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基层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发展、稳定发展、服务发展为主线,突出重点,消除盲点,增加亮点,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1.立足重点群体,全面保持就业稳定。大力贯彻落实省、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加强对各类劳动者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服务本地企业用工。不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项目库开发,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2.立足完善体系,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扩面征缴,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扎实有效地完成。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保联合征收,力争我区城乡居保人均缴费额度达到200元以上。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3.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我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为工作导向,新增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及培养基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建立企业人才评价标准模式,不断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4.立足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行业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聘用管理工作。
5.立足和谐稳定,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加强常态化执法检查,加大对恶意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进一步推进仲裁院实体化建设,完善仲裁工作程序,接受省市仲裁院达标检查验收。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劳动纠纷化解工作。
篇9
一、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获得历史性突破
为全面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我们积极组织业务骨干赴温州市局及兄弟县市取经学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通知》,并以市府办名义予以转发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扩面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措施等;在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摸清全市各被征地村的被征地面积和人口等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参保对象的思想工作,逐一核定各被征地村应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的人数,并通过各乡镇将参保名额落实到各被征地村;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两期《督查通报》,对各乡镇的扩面进展情况进行专门通报;9月份市政府出台《〈*市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对20*年以后被征地农民政策进行补充完善;完成对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信息系统;根据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因素,适当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标准。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37948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障5639人,生活补助32309人),比上年净增34673人,增长率达到1059%,完成目标任务数2.6万人的146.0%。已有18188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历年雷击筹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11973.9万元,累计支出2216.14万元。
(二)工伤保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贯彻《*市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实现工伤保险在我市全民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全覆盖。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畅通农民工优先办理工伤保险业务的渠道。根据销售额、行业特点及从业人数等状况,对全市1万多家企业的应保人数进行测算,以签订责任书及发放核定通知书的形式将温州市下达的全年净增12万人的任务全面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及企业。通过督促各乡镇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开办业务培训班、深入企业讲解政策法规、在各项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在《*日报》上刊登工伤保险知识问答等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广泛宣传,全面营造良好的扩面氛围。成立专门督查组,对各乡镇及企业的扩面参保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参保手续或拒不参保的单位,开展工伤保险专项劳动监察。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26655人,比上年净增128127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2万的106.8%。1-12月份基金收入1113万元,支出247万元,本年结余866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292万元。同时,扎实做好工伤认定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伤认定案情及成倍增长的案件量,我们一方面及时抽调人员,集中力量,切实提高工伤认定效率;另一方面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等规定,严把工伤案件审理、调查认定、待遇审核关,积极做好来访群众及用人单位的政策解释和业务指导工作,逐步建立以工伤补偿为主体,向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延伸的“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障体系转变。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863起(其中11-12月份受理184起),已作出工伤认定563起,不予受理的案件93起,受理后主动撤回的69起,核定工伤保险待遇285起247万元。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面实现全覆盖
为实现20*年底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的目标,在乐成等五大集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针对五大集镇与其他二十六个乡镇不同的情况,采取分类指导,强化督导,全面实施:对五个集镇存在发展不平衡,有些社区(居委会)人员结构老化、管理松散、服务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除制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健全专人值班、走访慰问、会议、学习、文体活动等制度和台帐,督促乡镇调整机构、配齐人员、落实场地外,以规范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和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力所能及的社会化服务活动,真正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为全市其他乡镇树立学习典型;对其他二十六个乡镇,通过召开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全覆盖工作现场会,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氛围,督促各乡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强化考核验收,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和场地等措施,使26个乡镇及其社区(居委会)快速进入角色,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11月底,我市31个乡镇的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顺利纳入社区(居委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
(四)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
6月份报请市政府出台实施《*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稳妥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实现新旧政策平稳过渡。认真细致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在8月底前将符合条件的11608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调整到位。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力度。截止12月底,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153414人,与上年底相比净增19*5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8800人的216.3%。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为36042万元,支出19063万元,本年结余16979万元,历年累计总结余7**万元,支付能力达44.3个月;全市1230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着重抓好查漏补缺工作,截止12月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28179人,其中在职参保职工22588人;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1378万元,支出11715万元,本年结余-337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08万元。5591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五)医疗保障体系取得长足进步
出台《*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灵活就业人员和老年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保对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我市“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调整参保人员的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扩大特殊门诊病种范围,切实提高我市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认真做好企业医保证历卡的换发工作,并组织医疗专家对33名申请慢性病和122名特殊病种确认的参保公务员进行鉴定,对其中核定的27名慢性病患者和122名特殊病种患者发放特殊病种专用证历,方便医保患者及时就诊。增加北白象、芙蓉、白石等三家卫生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合理调整定点医疗机构布局;联合市卫生、财政部门对全市8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考核,促使其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狠抓非公企业医保扩面工作,正泰等几家深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率先实现了全员参保。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4700人,比上年底净增2*32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7万人的119.6%。全年医疗保险各项基金收入14828万元,支出8023万元,本年结余6805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0019万元。此外,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的医疗服务工作,全年共支出公疗费用2082万,有21位符合条件的抗战前机关离休干部的配偶、遗孀相继纳入公疗体系,继续推行每双月14-17日直接上门为离休干部提供住院医疗费报销服务的举措。
(六)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由于我市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化程度较低,致使不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隐形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现象偶有发生。为此,我们于10月即着手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经过近半年的研究论证和调试后,于12月份率先在温州地区(除市区外)建立起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切实做好非公企业的失业保险扩面和国有、集体改制企业职工的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74305人,比上年净增19356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45万人的133.54%。1-12月份基金收入2656万元,支出946万元,本年结余1710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931万元。共为对符合失业保险金发放条件的188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医疗补助金等797.26万元。
(七)生育保险工作保持平稳推进
认真实施《*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档案,严把待遇支付审核关。在做好政策宣传和实施的同时,扩面工作继续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0204人,比上年净增15001人,共核定生育保险待遇168起支付99万元。全年基金共收入302万元,支出99万元,本年结余2*万元,历年累计结余393万元。
(八)社保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健全完善基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除做好基金的自查及对各社保所银行帐、现金帐的检查等工作外,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成了我市2006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专项审计工作,并对社保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抵费资产、代管资金等情况进行了自查,确保基金安全与完整。
二、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
一是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等各种扶持政策,全年共为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万,共为41人次发放2006、20*年度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14.58万元,对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已核准(公示期内)5人。二是高度重视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通过开发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手段对其实施再就业援助,全年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共24人。三是春节期间,对全市457名下岗失业特困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45.7万元。四是3月份在柳市盛金客运站内举行*市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提供岗位5384个,进场求职应聘2320人,达成意向413人。五是分别于4月份和8月份开展“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调查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六是举办失业人员再就业指导培训班,全年共举办12期再就业指导培训班,有318名失业职工参训,完成目标任务数100人的318%。七是加强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10月份组织举办第四期职介机构资格认可培训班,共有56名职介人员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职介人员的业务素质。现有职业介绍机构41家,其中分支机构5家,全年职业求职登记48311人次,介绍成功23550人次,成功率达48.75%。八是建立市外来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中心,会同市公安部门出台《*市外来机动车驾驶人聘用备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外来机动车驾驶人聘用管理和就业服务。九是为改制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人事档案托管服务,全年共接受档案2808份,切实解决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全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5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800人的148.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00人的131.6%,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150人的135.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
三、切实规范劳动用工综合管理,劳动关系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执法和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活动:一是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为期40天以清欠工资为重点的“春雨”行动,重点检查了北白象、虹桥等乡镇生产密集型企业,并对慎海头盔业、白石橡胶业、北白象及磐石服装业、湖头胶木压铸业、北白象标准制造等家庭作坊进行重点排摸。共检查用人单位347家,处理案件82起,清欠工资63万元,清退押金6.1万元。二是3—4月份开展对全市劳动力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的“春雷”行动,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存在行为不规范、超标准收费、超范围经营、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当场责令整改。共检查了27家职业介绍所,取缔无证职业中介5家,并对4家存在违法问题的职介所进行处罚。三是5-6月份开展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时休假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情况为重点的劳动用工情况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企业。共检查用人单位200余家,对47家未办理用工手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并当场受理企业职工投诉案件29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4万元。四是5-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对近2000家用人单位报送的上年度劳动保障情况的有关材料进行实地抽查和审核定级。以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信用档案。五是6月份开展摩托车头盔业劳动保障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企业167家,同时对35家企业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检查期间现场处理投诉案件15起,追回被拖欠的工人工资11万,清退押金3.5万,查处童工3名。六是8月份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362家(其中小砖窑、小矿山51家,小作坊和其他企业311家),查处童工4名。七是12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全面摸底排查。对招用农民工较多、纠纷较多的建筑施工、装饰装潢、餐饮服务和服装、头盔、橡胶制品生产等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曾经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以及生产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予以重点监控;对农民工反映的工资拖欠等问题依法从快处理,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欠工作方案。截止12月底,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3715家120519万名职工,发现存在拖欠工资现象的用人单位18家,涉及职工人数336人,涉及金额132.3465万元,共为251名职工清欠工资共91.15万元。
据统计,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1230起,结案1191起,结案率达到96.8%,涉及劳动者3641人,为务工者追回工资326万元,查处童工24人,清退押金16.1万,较好地处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关系,促进了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2.加大劳动争议办案力度。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规定,做到操作规范、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全年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06起,已结案404起,涉及经济标的780.5万元,劳动争议处理结案率为99.6%。
3.加大劳动用工管理力度。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实施动员大会、举办业务培训班、深入用人单位讲解、印发劳动合同书样本、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和开辟专版专栏等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从而为《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工作,全年共签订劳动合同23.67万份,合同签订率达92.6%;7月份在大荆铸造行业率先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14家会员企业的7600多员工实行“同工同酬”,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5-7月份对全市部分企业的工资情况开展调查,并公布我市20*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和部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继续做好国有企业的工效挂钩决算工作。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退伍军人公开招工工作;做好10名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
四、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开发,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月份会同市委农办组织经过培训的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大赛;4月份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培英林立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全市职业学校计算机、电子电工、机械、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六个专业373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共有170名学生获奖,并对获得一、二等奖的选手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三等奖的选手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8月份开始与总工会联合筹办“*市首届技能运动会”,设立团体奖和个人奖,共有300多人报名参加,共有200多人参加比赛,对个人奖前6名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前3名授予“*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二是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农村劳动力及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导,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培训资源,在全市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截止12月底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510人,转移就业4010人,转移就业率达61.6%;4-5月份协助温州市局做好我市2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报名及初审工作;9月份举办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线务员、机务员培训班,共64人参加;继续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服务行业进行拉网式的技能提升培训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培训人次分别达3358和820人(完成目标任务数800人的102.5%),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加大技能鉴定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与管理规定,继续做好面向职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及面向社会的通用工种及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进行鉴定。截至12月底,共鉴定考核851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7000人的121.7%,发放职业资格证书7240个。
- 上一篇:一般人群健康指导意见
- 下一篇:医保财务管理制度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