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商务学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商务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商务学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信息;交易费用;规模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和流通等活动,它不仅指以因特网为基础进行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处理与信息传递已经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网络化而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对企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乃至全球经济的扩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专家宣称,21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电子商务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第一增长点。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追本溯源。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概念,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同意和接受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定义。他定义的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进行创新,引进新组合。经济生活的创新主要发生在以下5个方面:新产品的生产;新生产方式的引进;开发一个新的市场;发现新的生产资料来源;实现新的产业或企业组织形式。熊彼特在他早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把创新更多地归结为企业家活动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也在变化。在他后来的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中,他引进了“变动”和“发展”的观点,认为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其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他把创新看成是由企业行为内生决定的,创新主要是企业自觉投入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企业家的随机行为。

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二是以制度变革和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美国经济学家P・戴维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起点”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采用一种新技术至少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M・卡曼、N・施瓦茨等人从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诺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认为促进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是规模经济性、技术经济性、预期收益刚性,制度创新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存在着一定的时滞。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创新理论在流通实践中的应用和证实。企业由于内在的利润动力与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推动制度创新。从EDI电子商务到Internet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包含了商务活动模式、市场范围与结构等内容的制度创新。可见,没有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就没有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

二、不完全信息理论

信息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它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记录与反映,是可以数据化的东西。另一方面,信息是可以被加工的东西。信息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因而是一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市场机制运行机理的重要内容。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描述“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时是以完全信息市场为前提的。在完全信息市场中,每个参与者都了解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从而能够进行最优的市场决策。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个完全信息市场是不存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环境中。拥有信息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微观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直接影响到商务活动的效率和经济资源配置优化状况。信息可以用于处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带来利润。对信息的把握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产生物质替代作用,这就形成信息作为资源的社会价值。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运作方式,是市场信息化、网络化和信息市场化引导下的经济活动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大资源配置的地域空间范围,促进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使稀缺资源流动更为迅速、配置成本更低。市场信息的分散性以及人们对大量信息判断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对有效市场信息的需求性和急迫性,由此导致信息市场需求的客观性和无限性。这样,在市场信息需求的刺激和引导下,相应的信息市场供给机制便会形成。电子商务便是在信息市场供需互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即电子商务是市场信息化与信息市场化引导下的经济活动方式。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市场信息化、网络化与信息市场化。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电子商务通过人们对信息占有的扩大和对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改进作用,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保证了信息应用的及时性,减少信息收息成本,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使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效率更高,有利于市场信息化推进。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信息化、网络化与信息市场化发展的结果,而电子商务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到市场信息化、网络化与信息市场化进程。电子商务形成与发展,市场信息供应更加充分而全面,也刺激着市场信息需求,强化了信息在资源地域空间配置与产业配置中的引导与调整作用。目前,信息、知识、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的关键性要素,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深这一趋势,促进全球经济、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网络化与信息化。

三、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是由科斯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被以后的经济学家们认可并有所推广。阿罗对交易费用的定义,就是使一个经济系统运行所付出的费用。它可以分为事前费用和事后费用。所谓事前费用就是起草、谈判、担保协议的费用。事后费用包括几种形式:由于交易偏离原来的规定而产生不适应的费用;双方力图修正事后偏差而出现纠纷的费用;管理结构和营运的费用;实现承诺的费用。交易费用的复杂性在于,事前费用和事后费用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因而只能同时处理。可采用比较制度的方法对交易费用进行评估。交易费用经济学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部分,认为经济组织具有节省的目的,经济组织问题就是契约问题,而经济制度具有追求交易费用节省的目的和效果,把经济组织视为管理结构,注意交易关系的连续性。

电子商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面对,大大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供需双方在起草、谈判、担保、协议签订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减少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地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事前费用。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途径,交易主体能更快、更方便、更节省地发现交易偏离契约,减少纠纷发生的概率,由此而产生的事后交易费用降低。同时,电子商务使管理机构轻型化网络化、管理组织柔性化,使达成交易承诺所需的制度与非制度成本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事后交易费用。

四、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规模经济可以从企业自身和行业规模扩大两个方面分析,前者为内在经济,后者为外在经济。内在经济又称“内在规模经济”,即一个生产单位的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与收益的增加。外在经济又称“外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而使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商务活动方式,有利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活动规模的低成本规模扩张,形成内在规模经济效应。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企业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范围获得生产要素,经济资源地域空间配置效率提高。同时,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产品与劳务的市场销售范围,为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提供市场需求条件,使企业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降低,获得内在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有利于企业内部分工与合作的深化,提高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专业化水平与效率,使企业内部与外部经济活动的信息成本降低,不确定性减少,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效率。可见,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经济活动分工的深化与合理,降低企业经济活动交易成本,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使单位产出的平均固定成本降低,进而形成内在规模经济。

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也能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与市场体系中传递同类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信息并深化它们彼此间的经济联系,促使新型产业扩大其产业经济活动规模,形成外在规模经济。由于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使产业经济活动的外部市场条件与信息供给得到改进,从而降低经济活动的外部交易成本。另外,电子商务有利于促使某一产业内部各微观主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获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经济收益,使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降低,进而影响到单位产出的成本与收益关系。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某一产业的单个企业可以得到生产要素、输入、信息供给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形成技术性外在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引入,使规模不断扩大的产业的各微观主体获得货币方面的便利条件,形成金融性外在规模经济。

简而言之,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形成内在规模经济效应与外在规模经济效应。同时,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又进一步刺激电子商务活动在微观主体、政府及其他非经济组织之间的应用,并在技术与制度方面促进

电子商务创新。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电子商务的形成是人类经济活动规模化扩张的重要表现。

五、结束语

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领衔的新经济格局已经成为现实,经济学界也展开了众多讨论。本文从创新理论、不完全信息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4个经济学角度出发,探索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学根源。从分析中,我们能得出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电子商务有其发展的必然性,经济学公认的几个原理都呼唤着电子商务的产生,同时电子商务本身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3、王道平.网络经济[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4、姚立新等.电子商务下的新中间商经济模式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0(3).

5、陈爱平,李永峰.中国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2).

篇2

一、服务地方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与地方行业对接不紧密

调查显示,当前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发展定位、课程内容、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地区所需电子商务人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根本无法满足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需求,这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顺利就业,同时,由于校企联系不紧密,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服务能力缺乏信任,也未能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提供实习实训与信息服务条件,这无疑对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极为不利。

2、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电子商务涉及到经济、市场营销、金融、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交叉性,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文化、咨询等方面的电子商务人才。调查表明,当前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未能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方案不具体,导致专业核心竞争力较差,就业方向模糊。导致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未能掌握符合地区企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技能。这一方面不利于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地区行业发展。

3、缺乏专业建设资金

若要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在学生技能竞赛、课程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使其专业设置紧跟地区经发展,更加贴近地区实际。但目前,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资金投入有限,地区相关部门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重视度不够,缺乏资金支持,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基础教学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缺乏必要支持,难以顺利发展。

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策略

1、采用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

首先,可以采用模拟性实践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指运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角色安排,模拟电子商务交易。在参与模拟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价值和具体操作技能。此外,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还能够了解电子商务中的各种岗位,进而深入认识电子商务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其次,可以采用实战性实践教学模式。这主要是指引导学生以创办企业为目标,自主组建创业团队,并完善电子商务方案,根据创业方案选择创业资源,并作出相关准备,形成虚拟创业实战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市场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为之后的择业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要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并将通用性电子商务人才确定为基础培养目标,制定特色专业教学标准,将信息技术、项目实践、商务技术融合在一起,以现有的专业教学资源为依托,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微课等渠道不但巩固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

篇3

(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

)往(

)数。

2、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如果b=15,男生比女生少(

)人。

3、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掷一次,可能出现的数字有(

)种可能。

4、40.8×1.32的积有(

)位小数,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5、4.964保留一位小数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

6、6÷11的商用循环小数简便记法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7、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9.9,原来的数是(

)。

8、……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32个图形是(

)。

9、找规律:6.25、2.5、1、(

)、(

)、0.064 。

10、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取近似值是5.80,那么这个三位小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各题的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

A.0.99×0.98

B.1÷0.99

C.1×0.98

2、比0.4大而比0.6小的小数(

)。

A.只有0.5一个

B.两个

C.有无数个

3、6.9÷0.48的商的最高位是(

)。

A.个位

B.十位

C.十分位

4、8除x的商列式是(

)。

A.8÷x

B.8+x

C.x÷8

5、五(1)班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要挑选1人做游戏,选到(

)的可能性大。

A.男生

B.女生

C.无法确定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2、游乐场在第2列第7行,可以用数对(7,2)表示。…(

3、5.6×0.28=1.568

…………………………………………….(

4、袋子里有15个红球和5个白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小。(

5、2x+15=29,x=22是原方程的解。………………………..(

四、计算。(共47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4×0.25=

1.375×0=

5.7×0.2=

3.1×1.25×8=

2.6÷0.2=

6.4÷0.8=

0.35÷0.7=

60÷0.05=

2、列竖式计算。(12分)

(1)27×0.43=

(2)0.082×0.14=

(3)12.6÷0.28=

(4)8.84÷1.7=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简便计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1)6.1×3.6+3.6×3.9

(2)9.8×25

(3)4.2÷0.5÷20

(4)90÷(3.6-1.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15分)

(1)x+2.4=8.5

(2)x-2.3=9

(3)15.6÷x=4

(4)1.2x=9.6

(6)17x-2x=375

五、应用题。(共13分)

1、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4分)

篇4

关键词:改革和创新;国际贸易领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56-02

一、目前商务单证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国际商务单证人员是指处理和制作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证书和文件的人员。单证人员的工作贯穿于对外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无论是国际贸易业务还是国际物流业务或是企业内部业务都需要大批的国际商务单证人才。国际商务单证业务操作已经被业内公认为对外业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业务活动。在国际物流领域内,对国际商务单证人才的需求更是广泛,随着我国物流业务的发展,人才的缺口也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我们也发现,面对企业大量的人才需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和企业的需要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跟踪近年来的毕业生,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学生和企业普遍反应因为我国各高校所开设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还是传统的基于外贸流程业务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忽视了与时俱进地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尤其缺乏对于国际物流领域业务所开设的系统单证学习。国际物流系统的工作范围和国际贸易系统的商务单证业务有交汇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点,学生们对国际物流的业务部熟悉,而且非常陌生。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采用被动学习方式,以接受教师传授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性,缺乏仿真企业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在工作中无法把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完全运用出来,变通能力较差。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很多院校都在通过各种方法改进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1];印制相应的单据,练习手工填制,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演示教学法[2];建立局域网,模拟单证网上申领和使用等操作练习,聘请行业一线专家,以真实业务进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3]。虽然这些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但因课程改革缺乏系统性,其效果改善的程度有限。同时,由于滨海新区国际商务单证才人需求的地域特性,单纯的教学方法改革已不能满足地区市场环境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二、情景模拟教学的表现方式

情景模拟教学法源于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情境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知识都是人的活动和情境互动的产物,人的学习内在地依存于背景、情境之中,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最完整和最有用的。作为一种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使教学过程更贴近社会现实生活,使师生教学学习的能动性得以激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知识目标设立围绕主题而开展,开发创造出对应的情景使学生扮演对应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角色,并将整个教学环境完整的模拟出来,使学生经受到模拟的环境,并从中学习到主要的学习内容,进行对应的培训,获取主要的专业知识,而开展的亲身体验式教学。

三、情景境模拟教学在国际商务单证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在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单证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习,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有效的提供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有效和更加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目前主要开展的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主要表现在:

1、创新性地将商务单证课程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进行划分,根据行业业务背景组团教学

根据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岗位和行业背景不同,将职业面向划分为国际贸易型企业,外资生产制造型企业,国际物流企业,金融行业(银行系统)企业,港口码头部门等模块,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业务主体,进而结合我院物流基地提供的仿真国际物流实训室以业务情景模拟、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进行分组,根据行业业务背景组团教学,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模拟外贸进出口公司,部分学生模拟进出口地银行,部分学生模拟保险公司、货代公司、船公司、仓储物流公司等第三方机构,部分学生模拟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结合典型的综合教学项目实现外贸活动的全流程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2、利用我院实训基地展开无纸化单证操作教学活动

我院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国际物流与现代服务实训基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资源大力展开无纸化电子单证课程教学。引入与滨海新区内某家世界500强企业使用的企业管理操作系统相似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学校内体会到与企业真实ERP管理系统一致的电子化单据管理模式。同时,将我院现有的深圳智盛商业银行结算软件引入到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非公开化的银行业务,提高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3、设计国际商务企业业务的物理沙盘,体现单证流转需要

鉴于国际商务企业的业务操作手续繁杂、单证流转混乱、涉及的单位人员复杂等,在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掌握程度有待提高。教师将沙盘教学模式引入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中,开发更加适合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物理沙盘,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教师从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者,这将有效地解决以往教学中的难题。通过沙盘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国际商务活动开展的业务流转程序,同时,深刻了解单据的流转过程以及单据在不同业务环节的重要作用。

4、创新开发新式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考核方式,结合国家资格证考试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学生学习情况

开发新式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考核方式,结合国家单证员资格证考试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开发的“职业素养、小组协同完成模拟训练任务、阶段测试、期末技能测试”加“职业资格取证考试”的“4+1”形成性考核模式,有效提升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强化了课程教学的标准化;另一方面,也便利了学生职业资格取证的需求;第三,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同时,针对教学质量的效果检验,设计的三方面评价机制也为课程后期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陆晓洁.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外贸单证》课程中的运用[J].天津职业联合学报,2009 5.

[2] 金颖. 论如何改进国际商务单证的课堂教学方式[J].科教文汇,2007 1.

[3] 崔玲.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篇5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体验式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余明德认为,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经济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进步,所以经济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4] 许其潮认为,语言经济学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信息学、人口学、统计学和规划学等门类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既像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实证科学,又像一般社会科学一样是一门规范科学[5]。

学者们普通认为,第一,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可以帮助其使用者获得诸如技术、知识等其它人力资本。因此,语言实质上一种工具性质的人力资本。第二,学习英语是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人们之所以学习外语,部分原因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正式开始学习一门外语之前,会对学习该语言的投资成本和预期回报进行衡量比较,从而做出理性选择。第三,语言的经济价值分为不同的级次。因在不同的场合、要完成不用的任务、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行业等的差异,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而这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第四,语言的经济效用受市场对其需求程度、在市场上的运用频度、人际交往的频度等多方不同因素的影响。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体验式教学法最初由大卫·库伯(David Kolb)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提出。库伯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活动体验开始,继而得出初步结论,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几乎不用去主动思考,只靠理解记忆掌握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对教学情境我设计不足,也不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师生互动少,是典型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状态。而体验式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或情境中去习得相关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语言经济学的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性的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商务英语作为在商务环境中使用的、用以解决实际相关问题的语言工具,其实用性更加突出和明显。传统的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在不断的交际活动中习得语言的规则并自觉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景中,主动地思考并自主习得语言是如何运用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加强语言实践能力,这也是现阶段提高教育投资收益的必然选择。

(一)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背景介绍

笔者所在的院校为英语专业(商务方向)本科学生开设了2个学年、4个学期的商务英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4册,开设学期为1-4学期。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内完成1-2册书的学习,第二学年内完成3-4册书的学习。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周期内,要求安排2-4个学时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较为集中地体现体验式教学及学习模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体验活动的实施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基础水平为重要前提,教师的活动前指导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笔者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3》第6单元Trade中的核心内容为例,来说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二)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的实施环节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贸易活动是最为重要商务活动之一,几乎所有其它的商务活动都围绕国际贸易活动展开,而谈判活动又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集中体现在理解并掌握信用证的内涵及使用;掌握一定的谈判方法与谈判用语。

1、相关专业知识介绍

本单元核心的学习内容为国际贸易谈判技能及用语的掌握。只有在了解了相关国际贸易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并且本单元的阅读(Reading)部分,也从一封主要关于信用证问题的商务信函入手,要求学生理解英文所承载的国际贸易知识的内涵,为专业的语言学习做好铺设。信用证付款问题是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二年级尚未开设商务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国际贸易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于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关键作用。

背景知识介绍的主要内容为常用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流程。将全班同学和教师分别设想为在一次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买卖双方。在教师引导下,创设一种体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各自公司(虚拟)角度出发,将学生引领进一种虚拟的国际贸易流程情景中,以灵活的方式理解一笔国际贸易交易的各个环节。

2、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储备

本单元语言复习(Language review)部分的内容为条件句,技巧训练(Skills)部分重在培训学生的谈判技巧及谈判用语。条件句是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句式。在小组活动之前将这些关键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是体验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操作上,这部分首先是对一段关于贸易谈判的听力材料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发动学生自己去找出并梳理条件句的基本涵义、构成及其用法,自主地构建英语的语言知识,最后再由教师做关键性的归纳总结。随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谈判过程中大致有如下环节:Starting、Exploring positions、Making offers and concessions、Checking understanding、Refusing an offer、accepting an offer、Playing for time、Closing the deal;在简单阐述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向学生交待清楚在每个环节中经常运用到的语言。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处于认知层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理语言,这可以通过Role play活动来完成。明确告知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的目地就是体会运用上述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在Role play活动的过程上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3. 体验式小组教学活动的实施

(1)明确任务,唤起体验兴趣

在本单元的小组案例分析(Case study)活动是关于电吉他销售商和购买客户之间进行贸易谈判活动。进行前一周,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式布置任务之前,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某影视作品中两个跨国公司进行谈判的视频。这段桥段环环相扣,真实精彩。学生看后普遍感觉意犹未尽。在此基础上,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对这段视频进行了简短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回顾前面所交代过的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知识及谈判用语,使学生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随后,教师再对学生们将要体验的任务进行布置,对任务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要点提示,明确案例中的如下信息。

a)案例内容—trade negotiation;

b)谈判重点—Product quality、price、payment、guarantee、delivery、discount

exclusivity、transport;

c)任务要求—

·口头形式:trade negotiation between two teams;

·书面形式:a fax summarizing the points agreed during the negotiation, indicating any terms of the contract requiring discussion or clarification.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活动形式提出下列具体要求及参考建议。

a)形式要求—

·全班分为6-7组,每4-6名同学一组,组内分成销售商代表和客户代表两个团队;

·谈判过程条理清楚,结果明确;

·谈判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书面形式的作业。

b)参考建议—

·谈判人员仪容仪表

·辅助材料及直观教具的使用

·每个小组对谈判过程尤其是重点环节要有所记录,以方便书面作业的形成。

这样一来,具体的任务明确了,对学生们要进行体验的情境有了基本的预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任务后,明显感觉学生们普遍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参与的欲望被唤起。

(2)创设情境,实施体验活动

在正式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之前,实际上几乎每组都已在课下进行了讨论和演练,也就是说,学生们基本上已自主地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每小组轮流进行谈判过程的展示。形式上,很多小组着装正式规范,学生们穿上了白衬衫、深色西服,很多女同学还特意穿上了平时不怎么穿的高跟鞋;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名片、合同;有的小组带来了真的吉他作为产品的样品,有的小组则自行用彩色硬纸板等原材料制作了样品;每个组都配合谈判内容制作了精美的PPT;内容上,学生们不仅将主要的谈判环节进行了完整的展示,有的小组甚者设计了电话沟通、接待及安排住宿等前续环节,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环节中的英文表达上,均大量地使用了在本单元之前所学习过的相关用语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锻炼,学生们自觉地通过课下及课上多次重复体验活动,具体地实践了活动之前所介绍过的、抽象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谈判方法及谈判用语方面的英文语言知识;而且,学生们的团队合作互助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主动提问,掌控体验过程

为了确保体验活动能够按照预期顺利进行,教师要对活动过程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掌控。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这不等于完全依靠学生进行自由放任的所谓“体验”,学生是体验过程的主体,教师则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体验主体的学生们,虽对模拟谈判极其感兴趣,但整个体验活动的过程都不使用母语,由于学生语言水平所限,在语言表达上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较多;另外,由于学生商务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在某些问题的阐述上也不够深入。也还有的学生,由于自身英语水平和小组成员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只是在最终活动被表现出来的时候“参与”其中,究竟在活动准备阶段“参与”程度如何难以获知。如果教师能对体验的过程加以掌控,这种情况会大为改观。笔者在布置任务之初,就向学生讲明,每个小组的体验活动结束之后,由教师负责就其谈判内容,视情况向每个小组提出一至两个问题,由谁来回答问题则由教师随机挑选。这样一来,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由于意识到很有可能被提问,就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成为体验活动中有机的一分子。

(4)合理点评,反馈体验结果

体验活动本身的完结并不是体验式教学的终结。对于整个体验过程,学生参与完成之后,应当得以及时了解其效果如何。教师适时的点评是学生了解相关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就学生在相关语言的运用,谈判方法及策略的使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体验过程中的创新性、团队合作精神等相关方面,进行适当的点评,并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笔者在体验活动开始之前,准备了录音笔,对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并且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作为反馈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点评时要客观,对亮点之处加以肯定和赞扬;对各组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指出,并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合理的点评,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商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解决商务活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在体验过程中,尽管在布置任务阶段教师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去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包括英文表达方面的以及商务知识方面的,但每组学生都大量运用了本单元所涉及的谈判方法及谈判用语,有些组还有意识地使用了前几单元中学到过的相关用语,也能够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把握基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育投入产出比效益不高的情况下,体验式教学符合语言经济学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育投入产出比在教学方法上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Marschak, J. Economics of Language [J]. Behavioral Science, 1965, (2)

[2] Vaillancourt, F. Demo linguistic Trends and Canadian Institutions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Montreal: Association of Canadian Studies, 1989.

[3] Grin, F. European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Recent Results and Relevance to Candia. Http://pch.gc.ca/progs/perspectives/english, 1996

篇6

商务英语是国际商务和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林添湖(2004)将商务英语总结为:“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是专用英语的一个分支;它并不是一种特别语言,而只是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它是一种工作语言,一种交际能力的体现形式;它既具有个别商务活动的专业性,又与社会大众所使用的普遍英语息息相通”。商务英语就其性质而言,是不同语言使用群体在商务语境交易领域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商务英语是商务交易中的的媒介或工具,作为一种语言,商务英语具备语言的经济学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决定了商务英语的定位必须与时俱进,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廖国强2006)。

二、商务英语经济学属性

语言的价值属性是语言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商务英语的经济价值属性驱使人们做出相应经济付出行为,此行为由于满足了投资者预期经济效益而导致商务英语在我国经历了持久不断的对之学习热潮和高校及社会教育体系的各种人力物力不断投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在我国的语言经济价值日渐重要,利用语言经济学来分析研究商务英语经济价值的表现形式及其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语言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了,本文将从以下4点对商务英语的经济学属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1.商务英语的人力资本属性。

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由此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语言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具有资本价值,可以增加个人经济收益。根据语言经济学观点,商务英语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为学习商务英语而投入的财力、人力、时间等综合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是包含了商务技能和英语知识的语言人力资本产品的组合。商务英语人力资本的效用可以体现为使用者使用商务语言与技能知识后提高生存能力和取得更好生活质量的可能性。由于人们通过不同程度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社会会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本价值提供相应的报酬,所以商务英语水平程度对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此方面,相对于单纯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商务英语学习者不仅拥有语言的知识和技能也同时获得了相应的商务经济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方面,获得多技能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必然要高于单一技能的人力资本价值。

2.商务英语具有经济投资效用。

Grin(1994)认为语言和其他资源一样属于通过投资而获得收益的经济资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决定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其所带来的未来经济投资效益的考量,即考虑到学习这种语言(或外语)的投资费用和投资预期效益的正相关,这就是语言具有经济投资效用。商务英语是一种世界性语言,作为一种经济投资,使用者在选择学习这种世界语言时要权衡使用的成本与收益。学习商务英语的成本就是为学习其而花去的时间和投入的直接费用,而其收益就是由于掌握这种语言使用能力所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收益及使用商务英语进行商务交际时语言交际效用的最大化。其经济投资效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后对商务英语使用机会的多寡和使用范围的广度,所以商务英语学习本身就是对商务人才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商务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通过长期学习积累的商务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等会对经济生产产生促进作用,受经济因素影响的驱使人们会做出更多相应的经济付出行为,保证了商务英语的经济投资效用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3.商务英语体现使用经济价值。

语言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语言的价值是人们在使用某种语言时根据所获得的直接或间接效益而赋予它的。Grin(1994)指出语言不但是具有潜在价值的技能,而且植根于个人的语言属性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产生影响。不同语言的经济价值是不同的,所以增加收益的效果也不相同。商务英语的使用经济价值表现为:第一,使用者可利用所习得的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技能从事与商务或英语相关的工作而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第二,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及其实践能力可帮助商务英语从业者获得更多国际商务高级职位及晋升机会,从而取得长远经济效益回报;第三,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在中国和国际劳务市场上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凭借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和商务知识优势,商务英语从业者可在劳务市场中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4.商务英语具有经济效用。

莫再树等(2006)认为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包括在劳务市场上是否急需,在私人和公共消费市场上的应用多寡,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在某一特定地区内,使用某一特定语言的个人和机构的数量(即使用该语言的密度)是决定该语言经济效用的首要因素。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商务英语在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及需求程度,需求越大,在经济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越高,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用就越高。从业者的商务英语熟练程度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从事商务英语活动的人群越大,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用发挥得就越好。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情景模拟 函电 工作化情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53-01

传统的灌输式的商务函电教学方法呈现出了许多的弊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把函电课程当成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来讲解,带领学生读单词、词组,学习基本的句型,进行信函的中英互译,教学方法单一,也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课堂对学生来讲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学生学习很被动。(2)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战演练。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实行工学结合,一方面,课堂讲解仅注重理论灌输,把理论与实际脱离开来,教学过程没有很好地联系外贸工作的实际工作情景,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环节的信函在实际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不甚明确;另一方面,教学过程缺乏依托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实战操作演练,学生缺少动手书写信函的机会和体会。

1 基于工作化的情景教学方法实施

1.1 建立基于一笔完整交易的工作化情景和案例

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源泉。为了让学生对现实工作中外贸操作流程里所涉及到的往来函电有更直观和系统的了解,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实战工作经验,以及与外贸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搜集一线素材,编制真实的教学情景和案例,且在“客户开发— 询盘— 发盘— 还盘与反还盘(包括双方包装方式商定— 支付方式商定— 保险条款商定)—样品的确认— 接受— 下订单— 签订合同—信用证的催证与改证—发送装运通知— T/T方式下的索款— 索赔与理赔”14个环节中编制基于同一笔交易的不同教学情景。

下面结合真实的案例对函电交流“工作化”的教学情景进行呈现。

交易背景介绍:浙江爱丽芬服装进出口公司与德国汉堡的SUNTI客户进行服装进出易(备注:该德方客户是中方业务员在2011年10月广交会上结识的,当时获得了对方的名片,但德方当时并未下单)。

函(1)STEP1:中方根据名片信息拟写“开发信”,希望与德方建立业务关系。

函(2)STEP2:德方发询盘函,询货号为N125和N126的男士衬衣的价格,并要求寄样。

函(3)STEP3:中方写发盘函,报FOB价,并寄样。

函(4)德方对样品的品质表态,提出样品改进意见,并要求改报CIF汉堡价。

函(5)STEP4:中方重新打样寄样,并改报CIF价,就样品的改进进行说明。

函(6)STEP5:德方还价,希望提供折扣,并提出自己的包装要求。

函(7)STEP6:双方协商包装问题。

函(8)STEP7:双方协商支付方式问题(L/C或者T/T)。

函(9)STEP8:双方协商保险的保额、险种问题。

函(10)STEP9:交易条款商讨结束,德方表示接受,并下订单。

函(11)STEP10:双方签订S/C。

函(12)STEP11:若L/C支付,中方催证,若L/C审核出有不符点,则给客户发改证函。

函(13)STEP12:中方履行出口合同,货物装船后发送“装运通知”。

函(14)STEP13:假设付款方式商定为30%前T/T+70%后T/T方式下,中方要在货物装船后发送B/L的复本向德方催收剩余货款。

函(15)STEP14:德方收货后,发现货物品质与样品不符合,向中方提出索赔。

中方就德方的索赔进行处理和回复

采用此方法最明显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对一笔交易从开始到结束是如何与外商磋商沟通完成的有更加系统化的认识。同时,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除了一般教材所涵盖的章节外,还特意添加了实际外贸工作中常用的“样品确认”和“T/T方式下的尾款索取”环节,使教学案例尽可能地真实化和工作化。

1.2 每个交易环节建立“理论+实训”的课时安排模式

在以上15个工作化情景中,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采用理论与实践课时“一对一”的模式,即每上完一次理论课时,随后就安排对应上次理论教学内容的课内实践环节。课内实践环节借助于“国际贸易操作模拟实训室”和“商务谈判实验室”进行。

在“国际贸易操作模拟实验室”中,要求每个学生两两组合,在国际贸易操作软件上注册自身公司的信息,标明公司概况和经营范围,产品名称和种类,分别扮演进出口商,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进行交易,交易从“建立业务关系”开始,到“索赔与理赔”环节结束。教师在实训环节中,对学生的往来信函进行评阅,并给出反馈和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商务谈判实验室,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根据所学外贸英语知识进行相应的商务模拟谈判,磋商各项交易条件,提高他们运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以及外贸函电口语表达能力。建立函电书写的综合实训环节。

通过以上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融“教、学、做”,融“写作与口头表达”为一体,教学以工作和岗位为导向,让学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工作化情景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作为一个外贸职业人工作的艰辛和快乐,也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外贸职业人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沟通技能和职业素养,体会函电书写的7C原则。

2 基于工作化的考核方法实施

2.1 推行“驾证式”的考核方案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有相匹配的考核方式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的后盾。国际商务函电的教学应该采取“驾证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应知”的理论考核和“应会”的实践考核,即一方面通过闭卷书面考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函电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常用的外贸短语、词汇、典型句型、信函格式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上机操作考试,在电脑上完成教师所提供的特定交易背景下的商务信函的输入,并最终以EMAIL的形式发到教师邮箱,教师通过批改每位学生的书面成绩和上机操作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鉴定,理论与实践成绩的比例可以参照“理论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60”的模式。

3 结语

以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细致、认真的职业素养,应该大力地推行。

参考文献

[1] 粟慧,农海燕.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南国(中旬刊),2008(2).

篇8

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有效推动了电子商务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高职组赛项采用了电子商务网络模拟模式,以网店开设装修、网店运营推广、网络客户服务、网店经营分析四个关键任务的完成质量以及选手的职业素养作为竞赛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商品整合能力、视觉营销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网店运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经过参赛准备的系统训练和激烈的比赛,有效提高学生数据精准营销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这与电商职业教学的人材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一、教学应用与专业技能竞赛分离现状

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看重综合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日常专业教学过程中,通常以知识体系或某种岗位技能为课程设置依据,因教学实践环境、课程体系、师资能力等因素造成难以开设需要多种技能综合训练的课程。多数高职院校并未能将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很好地融入平时的专业教学当中,日常的专业教学与每年的技能竞赛训练还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体系。据调查数据显示有参赛意向的学生较多,但他们对参赛项目设置、参赛内容的了解却甚少,最终真正参赛的人员更是寥寥数人,而往往形成了大赛是少部分优秀学生集中时间强化训练的局面,不能达到真正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效果,使技能竞赛偏离了举办的初衷。

二、高职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基本层次,理论认为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因社会及家庭因素,当今90后在校学生在生理及安全需求上已得到相应满足,他们更在意的是第五个层次即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他们更讲究个人价值的展现,这对高职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有较强的竞技性,在竞赛训练中策略个性化明显,每次训练过程环环相扣,在思维演绎上能吸引学生的关注,甚至与许多爱好游戏的大学生兴趣相符。

三、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融入日常教学体系能有效解决大赛与平时的职业教育衔接方面产生的偏差,如何有效融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提前引入技能竞赛的综合训练

因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在竞赛训练过程中,参赛团队以卖家身份开设网店、采购上传商品、装修与运营店铺。需要分析数据魔方,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策略,进行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竞价推广;需要引导消费、处理订单、配送商品、结算资金;同时需要规划资金需求,控制成本,分析财务指标,调整策略,创造最大利润。在这一系列的综合训练中学生职业技能得到了强有效的综合训练。而这种综合训练有的甚至是游离于日常教学之外的,一般也是在学习了相应课程后开展的,在时期往往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以后。其实在大学一年级提前引入竞赛训练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职业入门及锻炼,使学生及早体验“网络编辑”、“网络客服”、“运营经理”、“推广专员”、“店长”等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职能。在学习初期就理解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在工作岗位的感悟中建立学习兴趣及信心,更能有效引导职业定位并由此深入学习职业技能。

(二)建立片段化、阶梯化的技能竞赛训练教学机制

因实际技能大赛每场的训练时间长达数小时,对场地和时间要求较高,而日常教学体系中每个教学片段为45分钟,并且一般难以大规模修改正常的教学时间。针对这种矛盾可以充分利用技能竞赛训练模拟平台,在初始数据的设定上逐时深入,对训练数据固化并提炼分析,将竞赛训练片段化,从而解决时间及场地上的冲突。真正将大赛引入教学,让多数学生受益。

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作为实践教学项目之一寓于日常教学中。竞赛训练由易到深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阶梯化的综合实践教学机制。将训练内容叠加到商品图像处理、网页编辑,网店运营、客户服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常规专业课程教学内,做到竞赛为教学服务,教学促进竞赛发展。

同时将比赛及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交流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来指导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和丰富理论,巩固学习的专业技能及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向更深入的知识技能探索。

(三)全面开展职业竞赛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

电子商务职业竞赛训练不应是“精英教育”,而应是“全民参与”,在追求精英学生比赛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其他大部分不参赛的学生的竞赛训练。在所有学生中全面开展职业竞赛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有益于学生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专业认知的整体普遍提升,真正达到电商高职人材培养目标,为社会技能型应用型人材培养服务。

针对无训练竞赛环境的学校可以分解竞赛技能及知识点、充分运用网络免费训练环境,将每个角色小组化,同样可以达到相应实践及体验效果。同时,电商职业竞赛种类较多,可以在校内搭建多类实战环境,开展不同类别的竞赛训练,在理论学习上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MOOC化学习,多方位提升教学应用水平。

篇9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经济学特征 经济结构

在电子商务中,许多产品是数字产品,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生产性软件、电子图书、音像制品及信息、服务等。这些产品有区别于传统商品与服务的许多特征,生产数字产品的企业所遵循的规律也不同于传统企业,呈现出许多电子商务新的经济学特征,这些特征也必将对经济结构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数字产品就是信息内容基于数字格式的交换物。数字产品既可通过载体以物理方式运送,也可通过因特网以电子方式运送。

一、生产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企业应遵循的规律

在要素投入方面遵循边际成本递减规律。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曲线呈U字型,产量超过一个适度规模以后,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加,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开始上升。而数字产品在理论上可允许无限多的人同时共享,可以零成本复制,平均固定成本随产品数量的增多呈下降趋势,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相同趋于零。

价值的不确定性在于企业生产数字产品的原始成本是固定的,但由于其边际成本趋向于零,销售数量的不确定性及对不同消费者效用大小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价格的不确定性。边际效用递增性是指信息与财富在边际效用上恰好具有相反的性质,即一个人拥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条信息对这个人的效用就越大。

二、电子商务新的经济学特征

由电子商务而派生出的新经济特征与以往的经济形态大相径庭,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主要体现为如下经济学规律: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马太效应、边际报酬递增规律等。

1.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网络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变化规律,它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和持续变革的根源。按此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摩尔定律反映了信息技术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该定律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依然发挥作用,并在今后会持续发挥作用。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改进与价格的快速下降导致了人类计算成本的显著下降。

2.梅特卡夫法则: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等于网络结点数的平方,或网络价值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信息网络的扩张效应受梅特卡夫法则支配,或者说梅特卡夫法则反映了信息网络扩张效应。互联网用户大约每半年翻一番,互联网的通信量大约每100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迅速增长。

3.马太效应:新经济是以信息流组织与支配商品(包括货物和服务)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力流的经济。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就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积累效果,即所谓的马太效应。

4.边际报酬递增规律: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资源成了新经济中的主要资源,这种资源是可再生和重复使用的,具有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出现了要素边际报酬递增规律。在社会经济的投入产出系统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要素投入的持续增加,其边际报酬(即边际产出效益)呈递增的趋势。

三、电子商务新特征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是一种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有效机制。然而,今天有大量的商务活动是发生在大的等级制企业组织的内部。当交易成本很高时,商人就会创立企业,这种企业用一套等级制的监督和控制系统来代替在市场上的交易协商活动。尽管创立和维护一个监督和控制系统的成本可能会很高,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成本低于交易成本。

经济学家奥立弗?威廉姆森把科斯的理论推广了一步。他认为,那些生产工艺复杂、采用流水线作业的行业倾向于有更多的等级制企业,最终更容易实现垂直一体化管理。企业界的生产和管理创新大大提高了等级制监督活动的效率。流水线和其他大批量生产技术可以把复杂的工作分解成小的、易于监督的步骤。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上级管理者监督和控制其下属具体活动的能力。高层经理使用的一些直接绩效测量技术甚至比一线监工的监督更加有效。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随着监督手段的日益普及,企业垂直一体化的规模和层次都在不断地增加。然而,在一些大型企业里,监督系统不能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企业的整体经济可行性取决于它有效地监督各级企业业务活动的能力,问题就出现了。这些企业只好采用分权管理,让不同的业务单位像独立的企业那样运作,它们彼此之间按市场模式协商交易,而不像同一企业不同部门那样进行交易。这些分权化的方法只是简单地回归到高效的市场机制,这种机制在企业垂直化之前是行之有效的。

企业和个人采用电子商务可以改善信息的流动、协调不同活动、降低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降低收集潜在买主和卖主信息的成本、增加潜在市场参与者数量,电子商务可以转移很多企业对垂直一体化的注意力。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处理订单时,用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销售询价、提供报价和确定存货等活动的处理成本。正如电子商务可以增加卖主的销售机会一样,它也给买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企业在采购时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找到新的供应商和贸易伙伴。利用WWW可以高效地传递报价和交易条款,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交换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电子商务的广泛采用是否会使等级制组织回归到它们以前的基于市场的结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子商务的广泛采用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1.在市场模式方面。很多企业和战略业务单位都是在介于市场型和等级制两种经济结构之间的中间模式下运行的,这种中间模式就是网络型。在这种网络经济结构下,不同的企业根据共同的目标建立长期的稳定关系,以协调它们的战略、资源和技术组合。这种网络型的组织特别适合于信息密集的高技术行业。电子商务可以使这种主要依赖信息共享的网络更容易建设和维护。一些研究者认为,商务活动的这种网络组织形式在未来将占据主导地位。

2.在市场竞争方面。一家企业在网上做的广告可以把企业的促销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潜在顾客的手中。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送达在地理上极为分散,而需求非常狭小的目标市场。因特网和WWW在创造虚拟社区方面特别有效,这些虚拟社区可以成为企业理想的目标市场。虚拟社区是指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集合,但这种集合不是发生在现实世界,而是出现在因特网上。电子商务企业实时生产,零库存销售及差别规模经济的运营模式,打破了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虚拟企业的出现和贸易环境的改变也削弱了中小企业的进入壁垒,从而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机制。在梅特卡夫法则的作用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商品价格不断向成本降低,在达到价格底线后便不再下降。它在这一水平的停留最终导致价格失去导向作用,市场中更多依赖的是非价格竞争。

3.在资源配置方面。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市场效率,资源配置将趋向最优状态。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方式中各环节的比重。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呈现出逐渐从生产和流通向设计和消费转移的趋势。传统商务体制下形成的资源配置结构,必将在电子商务状态下发生重大转变,朝着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转变。

4.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比重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服务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逐渐增加。同时,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电子行业以及与电子产品制造业有关的行业将会取得高速的增长,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5.在国际经济结构方面。影响将在多个层面上产生:一是促进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度会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国国民经济结构将在国际经济结构的整体构架下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分布,由国际经济结构决定各国的国内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姚学礼 刘秋丽: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探讨[J].安阳大学学报, 2007,(02)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实训教学;物业管理

一、《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匹配行业需要

不同的商业物业类型(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等)对其管理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一方面需要具备物业管理的基础专项技能,如环境、安保、维修等,但管理较住宅物业难度大且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保值物业的基础上,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这需要策划、招商、日常运营等能力。在今天许多商业物业紧缺的人才需求中,尤其看中第二方面的能力拥有。然而,在现有的商业物业课程目标定位中,往往还停留在以偏向住宅的物业人员能力培养,将住宅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简单套用在商业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上,使得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实际的行业需要不匹配。

(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物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然而商业物业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却没有较好的跟上行业的发展。商业物业的岗位需求不再仅仅是专业维修人员、保安人员、财务人员、保洁绿化人员、行政人事人员等,它需要市场调研、市场拓展、合作合同管理、招商等的经营管理岗位人员。显然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与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匹配,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岗位技能需求。

(三)课程评价不能较好反映岗位能力

课程评价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比例等。目前的商业物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评价仍以教师为主,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偏向常规物业管理内容,这都不能较好的判断和反映商业物业岗位能力的水平。商业物业实训课程的评价需要融入学生的互评,以此检测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能力;需要融入企业的评价,以此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考核方式需融入现代化的评价手段,考核内容可进行能力分项,协调各项能力考评比例,这样保证考核方式的多样,考核内容紧贴岗位能力需求,更能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难以满足

商业物业的岗位人员的从业能力需求,商业物业的实践类型多样,且各个类型间的经营管理差异,这都对本课程的实训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商业物业的实训教师是需要懂物业管理、又需要懂房地产开发、还需要懂商业物业的运营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商业物业的“双师”教师提出了难度。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的商业实训基地,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让实训课程生动形象,实现线上、线下的商业企业教师的介入,丰富本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

二、基于“互联网+”课程实训教学设计

(一)基于岗位能力确定实训教学目标

通过对物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商业物业着重在经营层面,其内容包括策划、招商和日常运营管理,其岗位着重在综合经营部相关岗位。从岗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工作任务开始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说明与工作规范,从而明确了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训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各种商业物业的业态分析、基础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物业节能措施、商业物业资产管理、商业物业绩效考评和商业物业行政管理等,让学生具备商业物业项目调查分析能力、商业物业项目招投标管理能力、商业物业招商策划能力、商业物业合同管理能力,商业物业资产价值挖掘能力等。

(二)从岗位评估-工作任务-能力分析-实训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体系设计是从对岗位的评估入手,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而确定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设置若干实训模块,再将实训模块分解为对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点。本文以实训项目“基于商贸物业-大型购物中心的物业招商”为例,阐述实训模块“制定购物中心招商方案”完成的相关工作任务。

(三)制定基于实训项目的实训微课等教学文件

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形成一体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本课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与实训任务的融合,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学习。在每一个实训项目下,确定每一个实训模块,根据工作任务形成对应知识点的微课、动画等资源,让知识与技能碎片化,同时又能在任务导向下形成内在逻辑联系,进而实现相关任务模块,同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学习与提高。

(四)全过程、多样化进行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全过程评价系统,重视学生每一次参与、态度、合作、成果,利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而不以一考定成败。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中,利用自主学习云平台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随时可考核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成果;利用QQ、微信、蓝墨云班等软件,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与学生的实时讨论、沟通与评价;每一个实训任务的完成,均会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成果评价等,不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全过程的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