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心得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学习心得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学习心得总结

篇1

一、日常工作

1、系网站的维护和更新

我系的每一个学生活动,都应该及时地反应到系网站,展现给我系的学子们,让他们及时了解我系的学生动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更好地服务于同学们。因此,我部会在平日里做好网站新闻的更新,以及各部门活动宣传、工作策略、执行计划的上传工作。

2、做好系网站的宣传

有了足够多的资料和丰富的网络内容,接着我们要做好的就是网站的宣传工作。我们是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认识这里、访问这里。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届时,我们会跟系学生会宣传部、学生会办公室做好沟通,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让系网站走进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具体工作是:通过各个班级宣传,让同学们了解系网站;举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张贴一些纸质宣传海报,让全校同学了解我们系网站的精彩;配合我系的编辑部在学校首页定期发表文章,做好系内活动宣传工作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信息系更多精彩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

3、继续维持我部特色活动《每周一看》、届时,将有更精彩的看点,内容更丰富、我们将热忱欢迎同学前来观摩。

二、举办特色活动

1、第四届电子竞技大赛

a、参赛细则:该项活动由我部和系学生会合作举办。由我部和系办负责人结合各方面意见确定比赛主题,以及参赛要求。

b、活动时间安排:由于电子竞技大赛需要有通知、报名、淘汰赛、评定四个步骤,所以,时间可能跨度大一点,这样能给选手足够多的时间去完成,具体安排时尽量和一些重要的考试不冲突。(考虑到我们还要尝试开展其他的活动,需要一段时间来讨论和研究具体时间安排,)

c、活动经费:联系外联实践部,争取活动赞助,可由赞助商来提供场地、电脑。我部会根据当时具体需要,向学生会申请会费使用,完成活动 。

篇2

1.1调研情况。①影响学习质量的主观因素:教师认为学习动机最重要占61.6%,学习方法占45.2%,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及努力程度占41.7%;学生认为学习动机占72.1%,其次是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及努力程度占66.3%,而心理压力占46.9%。②影响学习质量的客观因素:学生认为学校建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占55.6%,师资水平及教学状况则占81.5%,而社会期望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影响最大,占86.2%;教师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师资水平与学校教学状况,占91.2%,而社会期望及人才需求则占85.6%,影响最小的为教学的管理制度,占63.5%。③教师认为学校对大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培养需要的改进内容中,建设师资队伍占94.2%,,提供更多的实习或见习的机会,并增加实验课时占93.7%,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跨校区、跨专业选课占75.5%;学生认为增设实验课,多提供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占96.3%,师资队伍建设占89.9%,改革考评制度占79.8%。④反映和代表大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一些因素: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以后取得的成就占100%,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占88.4%,而大学生自身的创业以及创新的能力仅占87.9%;教师则普遍认为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具体评价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大学生就业后取得的成就占到98.5%,大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占94.7%,大学生的成绩占87.7%。因此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而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则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后取得的成就,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是反映和代表大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大学校园文化和营造学校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1.2我院所有师生员工对在校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的主观态度。①传统的学习评价能否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2.1%的教师认为可以,54.4%的教师认为可以反映一部分,28.6%的教师认为略有反映,而14.9%的教师认为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②传统的学习评价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6.6%的师生认为起促进作用,13.7%的师生认为造成部分抑制作用,43.5%的师生认为会造成高分低能,而31.2%的师生则认为会使学生盲目应试。③改革传统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评价的主体占89.1%,指导思想和评价目标则占到81.6%,学习体系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分别问65.3%和74.4%。由此可见,传统学习评价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等过分注重,从而对评价和监控学习的过程有所忽视;不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全面真实水映完全,全院师生普遍认为,改革学习评价体系,需要尽快施行,并应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评价。

二、目前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形成性评价较缺乏。所谓形成性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考核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尤其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

2.终结性评价比例过高。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后所得结果的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判断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终结性评价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就是期末考试,以学生所得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平时的表现关注较少。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终结性评价这一方式,其在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很高。

3.现行的考试方式太过单一。大多数高校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这两种较为普遍的考试方式,并以闭卷考试为主,可见在大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中,考试方式太过单一。并且在考试命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程度不够。

4.评价方法较片面。传统评价方法延续使用至今,其优势是不容质疑的,通过测验或考试也可以迅速筛选符合要求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选拔工具。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学生评价中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由此现行的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日趋显露,需要采用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原则。

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秉承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有利于科学及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等几项原则,切实落实到实际应用当中。

四、建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课堂表现学习评价

课堂表现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真正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都应予以重视,并进行评价。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分别占学科总成绩的30%和40%。

1.1理论知识课程评价(占课堂学习评价的60%)。理论课程学习评价的评分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评价内容应尽可能涵盖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具体内容如下:①纪律评价:迟到早退扣1分,旷课扣2分。②热情评价:主动与老师互动、积极发言、善于思考的同学加2分;认真做课堂笔记者加8分(共30分)。③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课程作业完成质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分。(共70分)。

1.2操作课程评价(占课堂学习评价的40%)。实验课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不同的实验课程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进行评价,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评价内容如下:①热情评价:积极参与实验课程、主动与同学合作者给予奖励加5分。②技能评价:从实验目的和要求出发,关注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考查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③报告评价: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课程的总结性内容,对于实验课程而言十分重要,老师可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验报告完成质量进行评分。

2.课外实践评价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外教学实践环节应有所增加。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或三篇本专业学术论文,之后认真写读书心得,并总结上交。另外,要求学生每学期参加2~5次专业学术报告,写出学习心得并上交,于本学科课程结束时评分,该考核成绩作为本学科总成绩的加分成绩。此外,实验室鼓励在校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主搞科研。大三和大四阶段的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环节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发展的重心。(现每年大四学生在9-10月都要在工厂参加生产实习一个月,以锻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开设的ISO9000、HACCP和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培训。

3.考试评价

大学生的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知识的学习并考查能力。本学院的学生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根据学生所学各专业的不同目标,灵活调整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程性考核评价包括在任课教师的日常评分基础上,期末学生互评(20%)和期中成绩(30%);终结性考试评价即期末考试(50%)。汉族学生考试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70%,民族学生占60%。

4.课程总成绩。课程总成绩由课堂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和额外加分构成,综上所述,根据实际情况,个别学生的学科总成绩允许超过一百分。

五、毕业跟踪

各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对评价主体进行改革的师生占89.1%,其普遍认为评价主体应该是大学生本身。认为最能够反映大学生自身学习的质量的因素是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并将这个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教师和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8.5%和100%。根据上述分析,对社会评价的高度重视,并跟踪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新的学习评价体系中,应增加大学生自我评价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的内容,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反馈回来,进而对学习评价进行改革和完善。

六、结论

篇3

【关键词】微信;高校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如今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着,微信中的多种功能都能够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大学英语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微信这个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

1.微信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1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目前,人们广泛运用智能手机以及移动无线网络,大学英语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促进学生展开沟通与交流,这样是以往的教学很难实现的。大学英语老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展开教学资料的传达,例如,可以利用有关的图片、视频等等,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利用微信中的语音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发音能力[1]。这些微信带来的优势都是以往教学很难实现的,运用微信可以充分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微信展开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能力。跟以往的英语教学方式相比,微信能够通过多人的沟通与交流来使得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有的不善于其他同学交流的学生,通过微信他们可以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并且,微信还支持各种类型的文件上传,方便老师开展教学以及检验教学效果。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微信展开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学英语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型的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但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英语整体能力。

1.3提高教学内容的延展性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微信可以随时与同学及老师展开沟通与交流,微信里的群聊功能给予了广大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可以在群里分享学习方法与学习心得。微信交流的便捷性使得教学不再受课时的约束,在微信中实现了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安排学习。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微信中的相关功能在课后对知识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巩固课堂知识的难点与重点。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利用微信可以向学生发送一些辅资料,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语法运用水平以及听力能力[2]。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将完成的作业发送给老师,老师通过此平台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1利用微信功能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中的各种功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朋友圈一些与学习英语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转发的其他人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朋友圈的内容可以是英语词汇的汇总,可以是语法的总结,也可以是英语小文章等等。网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使得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学习资料而发愁。学生利用微信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不断增大其词汇量,促进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构架。学生在转发、朋友圈或者回复别人朋友圈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到所学的英语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转发链接与相关的视频,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利用微信中的某些功能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2通过微信实现充分的交流

微信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2.2.1建立微信群。

大学英语老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群,在这个平台上提出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还可以对于疑问较多的部分在群里作出解答。学生通过微信群可以用英语尽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掌握不到位的部分,学生可以在群里询问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增进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

2.2.2学生自由建立学习小组。

学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英语爱好者或者是自己的同学,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遇到问题时一起讨论与研究,从而实现英语水平的不断进步。

2.2.3课后练习的讨论。

对于老师布置的小组练习,比如小组PPT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建立微信群展开交流。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可以在群里讨论意见后与同学见面交流,这样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练习,还节约了时间。

2.3拓展英语知识

微信软件的运用是免费的,学生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简单。老师与学生通过微信展开互动与交流时,不受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学带来了便捷。目前,微信上有许多英语学习的公众号,例如,“英语周报”、“NEWSPlus”等等。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优秀的公众号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练习时,可以在公众号中查找有关的资料。

结束语

利用微信展开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作为大学英语老师,不但应当重视专业知识的提高,还应当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新型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漫.专业用途英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5,(11),170-171.

[2]徐梅玲.浅谈情感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校园英语,2015,(31),17.

篇4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无穷。必然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今,利用网络上博客做教研成为教研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各自为政,交流少,开展教研活动特别困难,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课程培训,但有些学校由于受各种情况的束缚,往往只有少数人参加,并且由于培训时间短,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

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二、网络教研专家在线,民主讨论。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转地提反面意见,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在线,因其隐蔽性,使大家不再有这些顾忌,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都能真正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也会直说。

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教研员,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从几个新课程网站的网络教研情况来看,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在线接触,开展更加民主化、真实化的教研活动,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网络教研延续研究,空间无限。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即使活动中所渗透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再通过参加活动的教师转达,其效果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如时间远久还可能会遗忘。而网络教研,可以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发表评论,甚至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发贴与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

通过网络教研,技术教师还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贴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四、网络教研促人反思,催人上进。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创生出崭新的学校博客教研文化。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好的贴子会吸引更多人读贴跟进,教师有了“受重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

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也实现了网络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质疑、批评、总结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网络环境,一起够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研讨”。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二】

最近在暑期休息之余,我参加了扬州市远程校长理念网络提升研修班,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和阅读各位专家的讲座和相关资料,使我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培训让我用理论武装了头脑,使我受益匪浅。

学习了吴甡校长《生命价值教育理念与学校科学发展》,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是强调教育质量,强调考试的分数,忽视学生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学习与发展,所以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科学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学习了刘永胜校长《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我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教师是老教师,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加强校本培训,通过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了王建宗老师的《优化教学管理基本要素的依据和策略》我收获最大,目前我是一名负责学校教学管理的副校长,由于比较年轻,经验不足,遇到一些教学管理问题不知道解决,学习了王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许多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然我还学习了好多专家的讲座,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获益很多,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让自己能更好的为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liuxue86.com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三】

网络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世界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为了紧跟时代的脉搏,参加工作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也曾参加过财务专业的自学考试,而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孚日立体化自动仓库的建立,给在任的保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我虽然能够熟练操作立体化仓库的WMS操作系统,但是对软件操作系统却所知甚少,自己所学的微机、英语、专业和管理知识远远跟不上信息发展的速度。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孚日组织的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习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契机,感谢山东大学,感谢孚日,让我能有机会为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

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承载的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共享互动性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使我们能够自由的回家通过学xxx台进行学习、交流。利用空余时间也可以学习所学课程,充实了自己,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影响工作,比较适合于我们这些结了婚、生了孩子的上班族。因为我盲作都很忙,能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合理利用空闲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

网络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网上学习为主、结合自学为辅。开放式学习是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自主的学习,所以除了学习中心组织的学习外,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家庭、工作等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按照课件来安排自己的学习。

制订了学习计划,我的日常生活就围绕着我的网络学习的主题展开。每天上班我都抓紧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网听课查阅资料,认真看书,并带着问题再听老师讲课,课后整理每门功课的笔记,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学习。网络学xxx台为我们开设了课程介绍、教学要求、课程讲解、文字材料、常见问题、课程答疑、课程串讲、课程作业、模拟试题等资源类型。我经常在孩子和丈夫睡后和早晨查阅这些东西,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学习需要记忆的课程,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们一起探求好的、先进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的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选择了网络教育,就等于挑战自己。十几年的工作,已把以前的辉煌忘得差不多了。每当自己气馁退缩时就想起了七匹狼服饰企业精神的这段话,“在精神上,挑战表现为勇往直前,永不言败,不断催人奋进;在学习上,挑战表现为刻苦进取,减少无知,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上,挑战表现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永不满足,始终争取做得更好!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地增添光彩,从中挖掘到生活的精髓,铺筑起成功的道路;挑战其实就是一笔财富。

只有接受挑战,不断追求,才能有充实的生命,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妙绝伦。”这段话耐人寻味,始终激励着我锲而不舍的挑战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 。 学习给我带来了精神的快乐与充实,也给我带来了同学们的友谊和帮助。学习中心学习时,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工作这么多年,没有想到又结交到难得的同学友谊。积极参加学习中心组织的拓展训练,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半年的学习之路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回想这半年多来的学习生活,既有酸甜和苦辣,又有成功和喜悦。我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夫上三班,大部分家务、接送孩子就落在我身上;我在公司也从出口调往内销,工作岗位的调换,业务的熟悉,使我累的不可开交,可是我没有退缩;儿子刚上一年级需要辅导,占用比以前更多的时间。

半年来,娱乐时间少了,人也瘦了,但有得必有失。这也是我这一生来最充实的半年,收获最多的半年。我战胜了自己,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并且我还一如既往地保持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面对将来,无所畏惧,完成自己的学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使知识化为能力!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有爱人而强大,因有希望而奋发,因有健康而快乐。祝愿我们所有的网络教育学员都能够拥有,祝愿济南奥鹏直属网络教育学院越办越辉煌!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四】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培训基地,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不清楚我们会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是很必要的。通过沟通了解,老师对我们有了大体了解,便有针对性的教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让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训的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如何进行网络的部线,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防火墙和网络检测器IDS的安装和配置等等。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此外,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去参国家软件孵化器科技园。参观中我懂得了真实生活中,网络的部线原理和方式以及从硬件上是如何实现网络的互联和保证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实训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分组完成一个网络系统的构建策划,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以及网络搭建方案的撰写。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整个项目的竟标和项目开发的流程,而且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团队中的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大项目的,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考虑技术上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才可能在进行组合的时候能得到更完美的组合。

这次实训让我学到的东西太多,使我受益非浅,它让我知道了工作上的辛苦,让我知道工作并不像在学校里学习一样轻松。不过,虽然辛苦了点,但能让我学到不同的东西,我心里还是高兴的。人非生而知之,要学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没有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就是我在成都的进行实训的心得和感受。 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步入社会的我们,面临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压力,我想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最后的一段时间,充实、完善自我,争取做一名出色的大学生!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五】

通过这次网络专题研修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使我更加明确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教学。 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最终要走向社会参加生产劳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显得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生产劳动中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引导启发者。启发学生悟性,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但自主不是放纵,任其自由,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知慧,启发灵感,达到共赢,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经常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享受群体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第二课堂 自主学习

一、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更体现在转变教学理念上,从根本意义上讲,它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拓宽其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不足,难以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三是班级过大,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而所有这些局限,都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3.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

第二语言的习得必须有大量的目的语输入,大量适合理解语言的输入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起关键作用。学习者主要通过阅读和听,大量理解目的语语言材料来学习第二语言。

那么,“输出”性语言活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又起怎样的作用呢?

(1)“输出”实践促使并加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有意注意。

(2)通过“输出”性语言实践,学习者检验了自身表达是否可被理解以及所用语形式和结构是否正确和是否得体。

总之,“输出”促使学习者反思自己的语言使用,调整和内化语言知识。

针对现阶段英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偏重英语理解输入,不注重输出性语言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一条重要且有效突破途径是加强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设,其中创设和丰富英语第二课堂,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是一个有效途径。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有效性、可行性组织形式

1.安排“英语日”,提升全校英语学习氛围

在校园内不固定地点,定期开展英语日活动,英语日当天,所有学生和教师用英语交谈,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可以提前设定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有所准备。讨论题目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应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和关心的话题。还可以举办娱乐性的英语活动,如小游戏。猜词竞赛,电影配音等,以轻松、欢快、自然为原则,不要求学生刻意准备。

2.成立英语协会,定期开展活动

举办英语晚会,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文短剧,进行诗朗诵,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特别是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和万圣节里,可组织学生举行别开生面的舞会和化装晚会,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并感受浓浓的西方文化。协会的创办为学生进行英语交流搭建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校广播电台,播放英语节目

英语电台作为英语课堂之外覆盖面最大的辅助设施,在学生学习英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受时空限制,学生往往需要利用较完整的一段时间到指定地点学习,而学习之余的闲暇时间就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英语电台可弥补此方面的不足。

4.充分利用校园调频发射台

在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播放两小时的英文录音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内容包括四、六级听力和英文名片的录音剪辑等,定期将听力材料的播放内容和时间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按时按需收听。调频发射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舞台。指导学生自己准备一些英语笑话和小故事等,到调频发射台讲给全院学生听。锻炼自己的同时可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

5.成立英语戏剧社,开展表演英语课本剧或戏剧活动

作为第二课堂特色之一的英语戏剧社,专门组织在英语戏剧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英语戏剧的排练和表演,教师让学生自己改编英语课本剧或戏剧,研究对白,纠正发音,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并将其中的一些剧本排演。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团体协作能力。

6.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开展丰富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一年举办一次大学生英语文化节,开展英语歌曲表演、戏剧表演等活动,时间可以定为一个月。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各院系选拔优秀节目参加汇报演出。

7.利用多媒体辅助第二课堂活动

每周两次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声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觉系统。看的过程是一种听力的锻炼,同时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地理、习俗等。同时。利用英语日就影视片中的一些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视听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能及时运用到口语交谈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得到巩固。

8.“三七”俱乐部

以21天(三个星期)为单位,腾出一节英语课,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英语的体会,总结自己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可以采用游戏式和故事表演式,使学生的充分运用第二语言。

篇6

分析脑健康科学作为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并总结笔者数年来在本课程教学方面的经验,初步探讨本课程适当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一对多”“多对一”和“一对一”相结合,特色教学———“我和医生面对面”和翻转教学式教学探索与应用,旨在为将来更多的欲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脑健康;脑科学;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社会竞争的不断升级,人们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群体,面临多重诱惑,又缺乏处世经验,其身心健康问题累出不穷,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任何脑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的状态都属于脑非健康范畴,达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临床症状,发展成为脑相关疾病,特别是抑郁症、成瘾等,更是呈年轻化趋势[1]。为此,脑健康科学作为复旦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应运而生。脑健康,是指脑器质完整无损和生理、生化代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脑科学的根本任务是在传统的脑医学、心理学等基础上,采用新兴手段,深入研究大脑的微观结构及其功能差异、协作规则,系统分析人类理智的实质和规律[2]。脑健康科学,即利用科学的知识阐明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维护脑健康、提高自我预防能力的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该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有其必要性,特别是针对医药知识相对缺乏的非医药专业大学生来说更显重要。而且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大,需要进行摸索和探讨。笔者基于在复旦大学开设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脑健康科学并多次授课的教学经验,浅谈该门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全世界对于脑健康科学关注由来已久。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据笔者了解,极少数学校针对非医药专业本科生开设关于脑健康科学方面的课程。而据笔者和学生的交流发现,本科生特别是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渴求了解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开设脑健康科学相关的课程,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需要的,也是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的,具有必要性。脑健康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但目前又极少开设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前人教学经验报道较少,也没有固定的教材可供参考,需要教师多方收集资料,整理讲义,进行教学。笔者基于数年教授本课程的经验,不断摸索创新,现对教学方法做一总结,以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课堂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笔者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收集大量素材,并参考国外相关书籍,进行资料整理。同时,笔者在本课程开设之初积极进行调研,认真分析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特点、兴趣特点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建立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在每学期期末时和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撰写教学成长记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内容。由于本课程主要针对非医药专业的本科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深入浅出,尽量避免过于专业的医药学词汇。选修学生虽然均属于非医药专业,但基础不一样,需要教师根据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情况,调整授课的专业难度,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本课程主要针对的是非医药专业学生,他们实际接触脑疾病患者的机会是比较少的,所以除课堂教学外,还应该结合课外实践。笔者通过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到上海市一家精神卫生中心,作为本课程的实践基地。当学完理论课程之后,学生们有机会走出课堂,与实际生活中的患者接触,了解不同脑部疾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疾病进程,将课堂上所学和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印象。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效果很好。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通过接触实际患者后,均强烈意识到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极大增强了保持身心健康的意识和决心,一致认为需要保持乐观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对学习生活中负面事件的抵抗力。笔者认为这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的具有导向性的教学目的。

二、“一对多”“多对一”和“一对一”相结合

常规的“一对多”教学方式是指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随着各种通讯工具如微博、微信、飞信等的出现以及学校针对课程教学设置的软件如elearning等,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笔者目前主要采用微信这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建立班级微信群,尝试“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多个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分析”的“多对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学生们时常通过微信群探讨上课的内容以及学习生活中的难题。研究显示,有效的压力释放、良好的人际关系会降低负面情绪造成的影响,也降低抑郁发生的概率[3-4]。因此,课上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寻找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比如男孩子通过运动、女孩子通过倾诉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并且寻求人际自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课程的微信群无形中也成为了学生们的一个纾解情绪的场所。对于极个别学生,需要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笔者曾经通过微信群发现有个别学生状态非常差,时常出现“好难过”“其实死也是一种解脱”之类的字眼,提示该学生可能存在抑郁情绪,甚至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为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个别学生单独交流,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基于笔者的生活经历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途径,转移学生注意力,极大缓解了学生的压抑情绪,使其能正常学习和生活,收到良好效果。由此可见,基于本课程的相对特殊性,将“一对多”“多对一”和“一对一”多种方式相结合,能更好地帮助同学真正领会本课程的精髓。

三、特色教学探索———“我和医生面对面”

这是一门需要跟临床相结合的课程,但又不像临床专业课程那样需要学生进入临床进行实际操作实践。除了走访临床相关单位的课外教学实践方式外,笔者积极拓展其他的特色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和医生面对面”就是笔者针对本课程实施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笔者利用复旦大学以及上海市强大的医学资源,联系三级甲等医院如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医生,参与到本课程的教学当中。所邀请的医生不一定需要是大牌教授、知名专家,但一定是目前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熟悉当前主流病例的医生。这样的临床工作者对目前的主要疾病发生类型、患者疾病进程和状态等了然于胸,对目前最新的治疗手段也是掌握和具有操作经验的,在和学生交流时能与时俱进地讲述临床情况。通常邀请的是年轻临床医生,他们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异相对较小,语言幽默,交流沟通更顺畅,更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引起互动和共鸣。本课程数次的“我和医生面对面”实践教学结果显示,此活动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经常是有备而来,有些学生了解到亲戚朋友当中有患脑部疾病的,就拿真实病例和所邀医生探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此,这也是本课程一种值得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课时以及教学经费的限制,此模式以一学期1-2次为宜,过多采用也会消磨学生的热情。

四、翻转式教学探索与应用

除上述教学方式外,笔者还尝试了当前非常热门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引入中国并广泛实践[5-6]。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7]。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也非常鼓励和支持翻转教学模式。因此,笔者紧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尝试将翻转教学模式应用到本课程教学当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进行自学,可以制作PPT等多媒体材料,然后到课堂上进行汇报讲解和讨论。有一次笔者布置的主题是关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和自我预防”,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完成作业,有位学生的家人刚好是帕金森病患者,他就收集了非常多的资料,还回家拍了一段微视频,课上和其他学生分享和讨论,这种认真态度令人感动。同样,基于课时和学生们精力的限制,此种教学方式以每学期1-2次为宜。笔者摸索并使用上述教学方法在复旦大学授课,在选课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总分为5分的情况下,本课程近两个学期在两个平行班所取得的平均评教分数分别为5、5、4.875和5,获得学生好评。同时,以本课程教学为基础申报的“多模式建设脑健康科学”项目获得了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及教改激励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为此,笔者总结数年来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分析脑健康科学作为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并初步探讨可能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希望为将来更多的欲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教师提供借鉴。

作者:黄容琴 单位:复旦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强芳,林琳.青少年抑郁症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1):141-142.

[2]李文管.脑科学任务及人脑客体的角色地位[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45-49.

[4]张冉冉,夏凌翔,陈永.大学生人际自立特质与抑郁的关系:人际应对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2):193-199.

[5]闵婕.教学新模式之翻转课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4):137-138.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开发内化教学的客观必然性

计划体制下诞生的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是教授单向灌输理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大学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二十一世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到来,大学课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大学生多样化的求知要求,丰富的社会实践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急功近利”的思潮渗入大学,“重技能,轻理论”,“重教学形式,轻理论内涵”的浮躁现象在大学校园蔓延。如此种种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难以形成,更谈不上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一)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模式),让其素质产生量的积累,甚至达到质的超越。

笔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任务应该是对大学生的一般能力(包括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和特殊能力(包括从事某种专业领域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或几种专门能力的组合体)的系统培养,以促使其通过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创造性的活动为组织创造财富,成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符合人才同步成才策略

研究表明,人的才能发展有其自身的“成长-成熟-衰退”规律,一般认为,人的学习能力30岁以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30岁左右或进入顶峰时期,即30岁以前为人的能力成长期;30岁之后进入才能的稳定“高原区”,即30-50岁之间为人的才能成熟期;而50岁之后则开始缓慢下降。因此,人的创造才能30-50岁为最佳年龄阶段。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最佳年龄段。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提出遵循了人的成长规律,对督促大学生突破传统认知束缚,珍惜黄金时光,打下宽实的创造性基础,最终获得人生的最终成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符合人力资源开发路径

教学型大学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要求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基础上,打造卓越的动手、创新能力。借助课堂教学、实战训练,也可以通过观摩、磨砺、陶冶等方式实现。具体包括,听老师讲授、阅读书籍、讨论互动、动手操作和在实践中对理论的探索与验证等,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中的理论精讲、课堂互动、辅导答疑、作业反馈等关键程序设计,顺应人力资源开发路径规律。

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武昌理工学院教字〔2011〕90号《关于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试行办法》(简称《新模式》)中指出,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以为国家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真本事、成功素质的抢手人才为目的,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检验、随堂测验(或课堂讨论)、讲授与答疑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1. 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提前布置下次课的教学任务和研究课题,让学生课后收集大量资料、案例和素材,通过思考整理,变成独立的研究成果(PPT、作业文档或研究报告)。

2. 自主学习思考。班级学生组成若干研究性学习团队,按课题或理论章节独立进行系统的学习思考,并完成作业。

3. 课堂分享研究。学生以自主学习团队为单位,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回答教师提出的理论问题。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享等形式总结归纳学习心得。

4. 课堂答疑探索。单元教学内容结束之后,组织课堂答疑。系统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在思辨中寻找答案。

目标动力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心理开发路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伏隆于1964年在《工作和激励》中提出了期望理论,其基本模式是F=V?E(F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目标价值,E表示目标概率)。激发力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积极性,激发内在潜力的程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目标价值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个人对某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动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如果目标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则激发力也就越大。而且人们越接近目标,期望概率就越大,动力越足,此时,对人的激发力也就越大。《新模式》规定了课堂教学各环节考核结果与学生某课程期末成绩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标清晰,行动可控,效果可察。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后自主学习,课堂检验的教学模式设计,正是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动力”原理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

新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是教学活动导演和教练,其主要精力将放在教学内容的消化、课堂提问的设计、学生思路的引导、教学节奏的控制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以及专业前沿课题的研究上。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培养成功素质的抢手人才作为己任,不懈追求、勇于实践。学生成为专业理论的思考者和探求者。要求学生坚持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勇于质疑,勇于创新。

二是课程助教团队(TCTA:Team of Course-Teaching Assistant)作用的发挥。课程助教团队的作用是协调老师进行课堂管理,检查同学预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归纳、点评、评分。实行课程助教团队能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助教团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适应新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监控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学生自律,学习内动力被激发。

其一,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新模式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并做到课前预习,认真对老师所教内容进行复习。学生们不再只从教材上获取知识,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其二,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为学生准备有综合性、启发性,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思考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其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学生课后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专业课程学习与研究上。

(二)班风明显好转,责任意识增强。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表明,班级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到课率提高,互动面增加,自律能力增强;班级的理论探讨、实践探求和质疑性的学习风气正在形成。助学团队(TA制)的有效推行,增强了学生责任意识,专业沟通能力和有效的组织领导能力。同时,拥有了责任荣誉感和工作成就感,进而引发了班级学习激情和创造力。

(三)教师内化师德,教书育人。

1. 敬业精神锤炼。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精心备课,熟读布置的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精心提问,认真批改作业,耐心答疑,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无论是备课、讲课、答疑以及作业批改,更多的时间付出和更多的精力投入,是保障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有效推进的关键。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英语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扩招,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入学门槛有所降低,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成绩、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存在畏惧的情感,很难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不够,认为学习英语对自身素养的提高,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没有多大作用。此外,现在仍然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仍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式的说教模式进行,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对学生灌输的知识信息量大,花费时间较少的优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的互动时间少,课堂语言实践机会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等口头交际技能的运用。而且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自主学习与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发展,无形中扼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着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对所需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些已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点。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一种构建师生之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合作学习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合作学习理论简介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学习活动方式。每班学生根据男女比例、基础好坏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由5~8人组成。每个小组在组成上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各方面情况相当,减小小组差异,特别是学习成绩方面,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学习小组人员互助学习,分工合作,通过小组中的学习沟通、探索讨论,查找各种资料,提出意见交流整合,归纳整理形成报告,并通过在课堂上的讲演、陈述、讨论、总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完成学习任务活动。

三、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之大学英语课堂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相应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际机会,从而达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1.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也称团体探究法。调查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调查员,将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班级共同的目标相结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专题讨论,可分成以不同的学习小组,做到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任务:分配任务后,以各小组自行选择或抽签决定的形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2)各小组成员明确并简单勾勒出任务的大致方向,各个成员分工协作工作,利用各种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影像资料查找相关资料。(3)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总结勾勒学习成果的雏形,以文本或运用PPT、电子影像等多种视听手段呈现学习成果。(4)各组汇报人向全班呈现学习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向其提问或与讨论。(5)教师和其他同学做出评价,给予反馈。

2.思考、分享(Think Pair Share)。英语学科是一门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学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大班级授课形式下,班级人数多而上课时间有所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性语言练习就会受到限制与挤压。在课前(before-reading)或课后(after-reading)的问题讨论环节采用此方法,大大增加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提供更多课堂语言实践的机会。具体做法如下:(1)先让学生以快速阅读的方式熟悉整个课文的框架,给学生时间就某个问题独立思考,思考时可以用关键词(key words)、主题句(topic sentences)记录下自己的主要观点。(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观点,并积极参加讨论,每个小组以相互督查的形式让每位同学务必参加到讨论中。(3)每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在班上口头汇报,与全班同学分享。在练习口语的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探讨的主题。

3.共同学习法(Learning Together)。和其他合作学习方式相比,共同学习法是一种概念框架性质的学习方法,没有直接可用的操作程序。它强调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积极互动、人人尽责、小组技能和小组反思,可用于对课文的预习、课文知识点的理解、语言点识记、课后练习等方面。如在课文预习阶段,小组成员记录下学习要点、难点及问题,然后通过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汇报本组所负责部分出现的要点及问题。这样,学生既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到了自己主动接受到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集体学习的荣誉感。

4.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 Game Tournament)。竞赛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用于词汇、语言点的复习及课后练习等。如在上课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或者以各个学习小组随机选派成员的方式去黑板听写单词,然后教师予以评价。小组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出于集体荣誉感,相互督促、共同努力,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取得比单纯的听写更好的学习效果。

篇9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策略;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显著标志。可以说这既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外在要求,又是高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就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而言,大学英语教学应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支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此其中进行的自主学习策略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 自主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信息化时代,人们要处理大量信息,要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已不可能受用终生。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受教育、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生存的社会,而终身教育又要求人们能够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外语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今天的教育,包括外语教学,都应提供和训练学习者为完成终身制学习所必需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学家Holec指出:自主学习是指“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获得了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更好地达成语言学习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而现今的实际状况是大部分学生不完全具备独立承担一切学习责任的能力,在此,我们所讨论的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外的自学与课堂的学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策略训练就是指对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将那些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归纳总结出来,再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这些策略传授给其他的学习者,使他们更容易自学。

2 自主学习策略教学的内涵

学习策略教学(Learning Strategy Instruction)是指教师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可以有效改善智力发育较为迟钝的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在目前外语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运用的特定方法和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在积极的学习动机条件下,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按照三种基本的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和社会情感(socio-affective strategy),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掌握适当自己的学习策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培养学习监控和评价意识,也是保证学习活动高效的高级执行技能。在学期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介绍教学目标和计划,使学生初步形成自我计划、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策略。例如通过向学生介绍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可以让绝大部分同学明确本科阶段乃至更长远的英语学习方向,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训练和实践活动计划。认知策略是指直接运用于具体的语言习得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包括翻译、类比、分类、演绎、想象和推理等,在课堂教学和课下学习任务布置中,通过组织口头陈述,词汇听写比赛,模拟辩论,情景英语体验等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思维广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情感策略主要指学习活动中合作性策略的运用(人际交往和情感控制等),具体体现为小组或团队合作,同伴交流和提问,自我监控和评价等。教师应帮助学生主动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使他们真正体会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习得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存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成功感和自主学习技能。经过以上学习策略的灌输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会得到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也会大为提高,为大学阶段的英语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善于学习者能充分利用学习策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说,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但是学习策略都是在学习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这需要我们有恒心和耐心,在不断的教学中逐渐摸索探究,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科不同,策略随之不同。因此,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以下几种学习策略:注意的策略(包括知觉的集中和一般警觉功能);模仿的策略(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作用,语言的音调,音色以及发音的部位等等);自我管理学习的策略;听、说、读、写的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中训练的方式、教学活动渗透的方式、讲座方式和研讨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例如研讨式的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

(1)学校组织英语学习策略研讨班;

(2)举办专题研讨会;

(3)学生成立学习策略兴趣小组;

(4)教师成立学习策略小组。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进行策略训练,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效果检查和学习过程评估以及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对英语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另外还可以每周开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的新收获、新方法和新的学习资源,如学习网站、学习资料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评价者和咨询师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行的、需要长期付出辛勤汗水的学习活动,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制定适合自己现实条件的英语学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疲劳、学习热情下降、甚至放弃的念头等。通过定期总结学习的进步、展望可喜的未来、交流学习经验和成果等,让每一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激发动机的方法,养成管理自己学习动机的习惯。并且学会分析自己的现有英语水平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差距,然后提出近、远期的努力目标和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如学年度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周学习目标。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选择各种自主学习策略。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会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通过经常评价学习效果来不停地取舍、调整。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以及填充英语学习策略选择表和评价表等,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的学习策略。

综合以上三点所述,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是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和促使学习者真正掌握语言技能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教学课堂;学生管理

一、新媒体平台应用在教学上的应用

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实践性较强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学生又以注重动手实践不重视理论学习而“闻名”于各种用人单位。基于以上的教学背景,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或者理论+实践课程,其理论部分的授课可是令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望而生叹的。而新媒体平台的引入,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前后能够自由的沟通,不在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

(一)充实课堂,吸引兴趣。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不是原来那么枯燥。通过网络视频播放软件和搜索引擎,任课教师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视频资料,充实课堂,并学习有关的教学经验,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理论教学的到课率;通过社交软件和相关学习网站,学生可以与任课教师或国家级名师交流学习心得,培养自学能力。

(二)课后复习,增强互动。传统的课堂授课,限定了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课后学习缺少监督,遇到难题不能解答,只能上课时提问,学习效率低下。如今的课堂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腾讯QQ、微信或其他的方式联系任课教师,请教有关难题,解决问题。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互动,完善授课重难点的划分,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二、新媒体平台应用在学生管理上的应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繁杂、琐碎、紧迫,充满了挑战性。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采取的是辅导员管理制度,即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心理等方方面面。而辅导员老师需要就班级的日常管理的各方面情况都作出合理的处置,且还须应对突发状况,这就是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所要面对的挑战。在如此繁杂、琐碎的管理工作上,辅导员在充分的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轻松一些。

(一)班团干部管理

通过班团干部来获取班级成员的信息、传达通知等,从而有效的管理班级,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是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可能会在传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传递错漏,造成班级管理上的麻烦甚至事故。新媒体平台的引入,辅导员可以通过新式的通讯软件,把通知的电子档共享在群(QQ群、微信群)中,或者把需要传达的信息以语音形式发送到群中,班团干部只需时常关注群消息即可,且能大大降低信息传递错漏的可能性。建立QQ群、微信群等班团干部群,与班团干部交流,掌握班级中班风、学风的情况。

(二)日常工作管理

高职院校的班级日常工作很多,如学生请假、迟到、早退、旷课、旷宿、违纪等。例如某日旷课学生过多,辅导员可能需要通报一下相关情况,警告旷课的同学,此时利用QQ群来通报,则不必要召集所有的学生开班会,或者可在群中语音留言。通过新的通讯方式,辅导员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班级成员的基本表现,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处理。

(三)突发状况应对

除了日常工作需要耗费辅导员大量精力外,还有一些突发状况会令辅导员寝食难安。例如学生被发展为传销的一员、学生半夜生病、学生半夜喝酒闹事、学生失联等。处理突发状况最有效、最直接的通讯方式是手机通话。而新媒体为处理突发状况提供有益的辅助措施。新媒体一方面在传递信息时可以留下记录,并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取到;另一方面这是另一种通讯方式。

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据调查,某高职院校某班共72名学生,大约97%的学生每天累计最少花2小时在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上,每天8:00~22:00时段内大约85%的学生随身携带手机。该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工作时间内无障碍的接受外界信息,这是新媒体平台应用的一个基本条件。

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可以促进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序进行,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如现如今由于手机功能过多,学生过于迷恋,导致上课玩手机走神,以至于有的学校提倡“让课堂远离手机”。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络视频,学校方面的应对措施为限制电脑的使用(如晚上11点后断网限电)。

由上述可知,新媒体平台在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能发挥独特的快速、便捷和即时的沟通作用,以及记录和传递声音、图像信息,从而最大限度的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但是新媒体平台也给学生们提供了课堂以外的休闲娱乐活动,甚至于使得部分学生痴迷其中,不能自拔。可见,新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利用的好,就能发挥其独到之处。总结一下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经验,建议如下:

(一)课堂禁用手机不实际,应当适当引导学生专注做某事;(二)宿舍限制用电脑值得商榷,告知学生电脑除上网以外的其他功能;(三)多多开展课外活动,避免部分同学沉迷网络游戏;(四)录制课堂上重难点讲解的视频,共享在学生微信群或QQ群;(五)通过新式的媒体平台多与学生沟通思想,晒晒心情,使教师与学生存在更多的共同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

作者简介:

宁显斌,男,1984年07月,汉,广西北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梧雨璇,女,1988年04月,壮,广西柳江人,学士,助教,音乐教育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参考文献:

[1]陈玲,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教育传播,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