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的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电保护的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
引言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外界因素(如雷击、鸟害呢)、内部因素(绝缘老化,损坏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失磁异步运行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他们能及时发出告警信号,或直接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事件。
1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的任务
1.1 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1.2 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2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2.1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一般由输入部分、测量部分、逻辑判断部分和输出执行部分组成。现场信号输入部分一般是要进行必要的前置处理,如隔离、电平转换、低通滤波等,使继电器能有效地检查各现场物理量。测量信号要转换为逻辑信号,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逻辑状态、输出顺序等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运算最后确定执行动作,由输出执行部分完成最终任务。
2.2 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行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2.2.1 可行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行动作。不该动作时应不动作。可控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2.2 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2.2.3 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
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2.2.4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3 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历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几个阶段后,现在发展到了微机保护阶段。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我国的微机保护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尽管起步晚,但是由于我国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努力,进展却很快。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到了80年代末,计算机继电保护,特别是输电线路微机保护已达到了大量实用的程度。我国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
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一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年、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年、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因此到了90年代,我国继电保护进入了微机时代。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4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4.1 计算机化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4.2 网络化
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4.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
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
篇2
关键词:继电保护;测试;发展方向
引言
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新的技术流程和技术方式,成为继电保护探究的重点模式和首要任务,也成为继电保护装置分析和探索的要点。特别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高速发展,这种技术更是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当今生活中,为继电保护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与现有的其他设备相比较而言系统的内容不断复杂,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扩大。现在的继电保护已成为集控制、通信、保护、监视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完善了系统可靠性、时间同步等新需求。
1 创建继电保护检测分析中心
1.1 创建继电保护检测分析中心的技术要求
在当今条件下,若想成功的建立继电保护测试分析中心,必须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应要具备电网系统上的动态仿真的检测平台,能够使其模仿各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和种类不同的故障。(2)在电网系统里继电保护的设备,需要都是用计算机实行控制的数字保护方面的设备。(3)拥有能传递保护测试相关数据的网络和运输的通道。(4)能够使用数据的传送通道,来把电压仿真方面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保护装置中。
1.2 建立保护测试分析中心的制约因素
制约继电保护测试分析中心建立的因素有如下几点:(1)经济因素。创建继电保护测试分析中心需要投入大量资金。(2)传统观念因素。传统的继电保护检测方式不易更改,人们不愿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3)相对应的技术难点得不到解决。例如不能解决电压、电流仿真采样数据之间的时序关联。(4)相对应的技术条件不满足。例如保护测试数据得不到网络传送,微机保护装置不能够实行网络数据检测。
1.3 创建继电保护检测分析中心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对于继电保护测试分析中心的构建而言,需要建立动态仿真方面的检测平台,其主要方式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 软件动态仿真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解决物理动态仿真费用比较高和较多的工作量的问题。所以为降低费用以及工作量,能用软件方式来创建动态仿真检测的平台。使用软件模拟进行动态仿真计量,能够得到电网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中,各个保护装置所安装的电流,获得的相关数据,以及许多展示电网系统运行情况。在电网系统中,在其出现故障时,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保护设备的故障录波数据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比较验证与分析,结合有关数据从而能够使软件动态仿真方法能越来越接近事实。
1.3.2 物理动态仿真方法
这种方式具体来说,是在动态的实验室里中,创建电网系统的有关物理模型,能够有效的创建动态仿真的检测平台。但在电网系统方面,其物理模型可以满足运动方式各不相同的动态仿真。又能够在物理模型之上,来对不同点上种类不同的故障来进行动态的仿真。在实际的工作应用中,还是可以使用三段式的电流保护。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中,进行保护的是瞬时电流快速中断,它是一种辅助保护,能够实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线路首端的故障切除掉;在第二个阶段中,进行保护的是稍带时限的电流快速中断,它是作为首要保护而存在,对全部的线路实施保护;在第三个阶段中,进行保护的是定时限过电流,作为一种后备保护,一来可以作为下一级的线路的后备保护,二来可以对全长的线路保护。
1.3.3 仿真数据时序的确定
由于保护检测分析中心的动态仿真检测平台产生的电压、电流仿真数据应该有严格的时序关联,要有同步的基准点,还要在相同的频率周期下的仿真数据采样点数始终一样。要想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电压、电流仿真数据在锁频、锁相的基础上同时采样获得,传送的电压、电流仿真数据应由时间序列表示,在不同采样点上获得的相同时间序列。仿真数据是同一时间的采样值,在同一采样点上获取的不同时间序列仿真数据具有严格的相位关系。依据收到的电压、电流仿真数据时间序列,各微机保护装置就能进行行为测试或动作测试。
2 继电保护检测数据的传送
为了能够将保护检测数据在保护检测现场微机保护装置与分析中心之间安全传送,建设用于传送保护检测数据网络是必需的。在网络的创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网络的可靠度;数据网络建设是否经济;数据网络的技术是否先进;数据网络的成熟度。综上的各种因素,单独为传送保护检测数据创建一个数据网络明显是不能实施的,但是利用电网系统的数据网络来传送保护检测数据是现实和可行的。目前电网系统中应用最为成熟的数据网络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下面将简要介绍使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来传送保护检测数据的方法。
3 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网络的技术要求
使用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网络来传送保护检测数据,在不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网络提出以下的技术要求。
3.1 应用层协议的技术要求
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网络需使用面向对象方式的应用层协议,不应该使用面向功能方式的应用层协议。对面向功能方式的应用层协议,协议的构造是根据功能代码,并且随着功能代码的更改而更改。协议构造确定后,一旦需增加功能代码,则只能更改协议构造,重新对协议构造进行编程。这种工作极其复杂,需要生产厂家的支持,所以实现过程十分艰难。而面向对象方式的应用层协议,协议构造是根据对象定义构造,其对象定义构造是规范的,所以协议的构造是不会改变的。协议的内容可由对象定义方法生成,生成的协议内容不会影响到协议的构造,所以这种方法适合保护检测数据的传送。
3.2 保护测试数据通信处理机的技术要求
保护检测数据要使用面向连接传送,通信连接的工作可以由通信处理机来完成。使用连接方式传送保护检测数据后,保护检测分析中心将不会关注现场微机保护装置的物理地址,只要关注现场微机保护装置的逻辑地址即可。因为通信连接的工作由通信处理机来实现,因此通信处理机要有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地址分析能力,或者从物理地址到逻辑地址的地址映射能力。通信处理机还应该有数据网络通信的一切功能,可以使用牌总线、以太网、FDDI等通信方式。考虑电力系统以后共享数据网络的情况增加,电力公司已经开始创建三级骨干数据网,用来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共享数据网络需求。在电力系统三级骨干数据网建成以后,实现继电保护远方检测将会变得更加方便容易。
4 结束语
由于现阶段新产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技术的引入对继电保护检测带来了新的挑战,从事检测和标准化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改变,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和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对继电保护产品质量保证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为.继电保护测试发展方向的思考[J].科技专论,2012,42(11):35-37.
篇3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继电保护 数字化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智能电网概念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容许绿色可再生能源顺利接入电网,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转换和传输效率,确保供电质量和更高的可靠性。智能电网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自愈和自适应;安全稳定和可靠;兼容性;经济协调,优质高效;与用户友好互动。其中自愈和自适应是要求可以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在尽量少的人为干预下实现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对继电保护系统而言,就要求其能够自动适应一次系统因分布式能源接入而出现的多变的运行方式,更要求继电保护系统自身出现隐藏故障时也能做到自诊断及自愈,以避免连锁故障的发生。
1智能电网二次继保的特征
1.1数字化
与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比,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测量输入信号和断路器控制信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电磁式的电压/电流互感器、断路器被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开关所代替。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大多是采用罗格夫斯基线圈将一次大电流转换为二次弱电压的模拟信号,并经过高压侧信号处理变为数字量经光纤通道传送给合并单元;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特别是高电压等级的互感器,大多是采用电容式分压技术将一次高电压转换为二次低电压的模拟信号,然后基于相同原理,经信号处理后到合并单元。
1.2网络化
基于合并单元的测量信号数字传输和基于智能断路器控制信号的数字传输为变电站的信息共享提供基础。当然就目前保护配置要求,同一间隔的保护装置和合并单元采用点对点的直采模式,而不同间隔的保护装置则可以采用基于SV(Sampled Values)网的网采模式。智能断路器与保护装置间既可以采用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网络通信也可以采用点对点通信。相比较基于电缆的传统变电站通信网络,智能(数字化)变电站采用光纤通信,并建立了基于数字量传输的SV 网和GOOSE 网的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实现了通信平台的网络化。
1.3标准化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中各种IED 的管理以及设备间的互联就需要一种通用的通信方式来实现。IEC61850 提出了一种公共的通信标准,通过对设备的一系列规范化,使其通信交换过程处于一种标准化的输入/输出中,实现了系统的无缝连接。这种信息标准规范直接克服了来自不同厂家的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结合通信平台的网络化技术,统一标准信息的应用也使得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控制装置真正能够达到协同互操作的目的。
1.4广域化
随着电力系统调度光纤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光纤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广域通信中。目前,我国高压系统站间通信基本上采用基于OPGW 或ADSS的光纤通信,并采用SDH 环网制式,已形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结合载波、微波等方式的电力系统通信骨干网络,而基于光纤通信的WAMS 工程应用也为广域通信系统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2 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2.1安稳及自动化装置性能
现行的电网广域监测系统网络运用在智能电网中,不仅使整个电网的共享信息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使其具备紧急控制功能。因此,智能电网可以利用已建成的网络,提高敏感性能不强的后备保护的速动性,并使安全的自动设备改变现有的动作设置原则,使其更快速动,降低故障对电网的冲击。甚至使很多保护的动作时间都变得更高效可靠。安稳及自动化装置在可靠判断系统故障后,以最快的速度的按动作设置出口,隔离故障,并避免更大的恶性事故如发电网崩溃等的出现。
2.2网络化的二次继保的在线整定
智电变电站的在实现了网络化、准确化后,实现了智能设备与维护人员的互动能力,具备在线整定功能。对二次继保而言,网络准确化的变电站的改变有三个:一个是数据的传输,各种的电气量控制信息从原来的二次电缆改为了光纤电缆及网线通道;二是数据的采集,由于共享数据网的存在,所辖系统的相关设备元件的电气量二次继保定值都可在线采集;三是在线整定,对于开放在线整定权限的二次继保设备可以远程整定,如调度可以远程报退线路的软压板,系统运行方式改变时可以远程修改定值。
3 总结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力系统的一次重要变革,是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智能电网系统而言,继电保护装置就像是促使其正常工作的保障。不及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产生的故障;还能够通过装置迅速的对电力系统元件中产生故障进行及时的反映,以实现电力系统发生的各种故障的迅速与正确的隔离,以实现大面积地区停电事故的避免,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梁国艳.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探讨[J].大众用电,2011(05).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 特点趋势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013-03
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因信贷紧缩和资产价格缩水而导致的垒球需求下降以惊人的力度冲击全球贸易市场,各主要国家出口轻则增速减缓,重则大幅缩水。世界各国不断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进入2009年2月份后,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议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金融危机让各国政府“大难临头”。全球以美国带头的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时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他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他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及趋势
1.新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主体具有全球性。传统贸易保护主又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由于选择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保护国内刚起步的幼稚工业、尽快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工业经济体系。不得不实施有选择的保护贸易政策。而金融危机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由于其外贸份额占世界贸易总额较大,所以不论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采取怎么样的贸易政策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以实施出口导向为主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影响巨大。经济全球化下供应链与物流配送全球分布使得世界经济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抵抗力薄弱。任何一环出现贸易壁垒,都将出现全球性的循环不畅。就像不信任的情绪会在一夜之间蔓延至整个信贷市场一样,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也极强。
2.嘶贸易保护主义政幕保护的对象增多。传统贸易保护政策主要保护本国刚刚起步、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幼稚工业为主,主要涉及有形货物与农产品。一旦这些产业发展成熟,便取消保护,这是符合WTO的基本原则的。而经济危机下。被保护商品关注,羔只集中在被陷入产业危机的行业方面,各国处于自身贸易利益的考虑,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促进国内就业,限制对方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随着这一过程的深入和贸易保护主义被各国广泛接受。被保护的商品范围正在迅速增加。保护对象由商品市场扩展到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在货物贸易上,保护手段从关税措施到非关税措施到环保。社会责任措施。比如,法国推出的征收“碳关税”提议,以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为名义,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此举特对对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会带来致命的打击;在服务行业,在产品移动、人员流动等方面设置更多限制。出现排外劳工等;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上,非理性的维权和任意侵权现象频频出现。最后,出现资本保护主义。西方贸易保护者提出“外企产业回归西方”说,即把已在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设厂的企业迁回本国,帮助缓解国内正在不断衰退的经济环境。为弥补虚拟经济带来的金融断链,一些国家鼓励本国银行主要为国内资产投资,把银行给国外的贷款调回国内。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上,鼓励资奉回流和排斥外资。
3.新贸易保护主义从隐形转向显性。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采取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差异性的国内消费政策、汇率变动等形式,具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低、不易监督和预测。但是本次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采取的非关税保护措施较显性。如美国的直接购妥国货,印度公开透明的操纵关税,以及命令禁止中国的玩具进口。除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双反”调查、知识产权调查等手段外,2009年9月的“轮胎特保案”开创了美国对华贸易遏制的危险先河。
4.贸易保护主艾再次向传统的支柱产业倾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保护本国的夕阳产业。如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法隶”明确规定,政府投资主导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学较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使用美国国产钢铁。钢铁产业在美国已经不是新兴产业,而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夕阳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严格控制钢材的进口,实质就是保护本国的钢铁企业。
5.劳工标准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问题的焦点。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总是不遗余力地试图把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制。许多国家通过劳动力国籍就业歧视政策,保护本国的劳动力市场。如美国要求在接受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美国申请者,公司内外国员比倒不得超过15%;德国的宝马、西门子等跨国公司进行裁员的首批对象基本全部是外籍员工。
6.从单纯的贸易政策转向综合的经济政治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甚至社会政策。主要表现为要求对方国限制国内商业行为,管制对方国家政府利甩行政权力妨碍竞争的行为和干预对方国家经济政策等。以“公平贸易”为由,限制对方国内商业活动,管制政府通过行政权利妨碍竞争等。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恶化。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其对我国产品不断地变相抵制措施,走失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本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如美国“使用美国货”的救市条款,增加了我国产品在这些市场的竞争难度;另一方面,我国巨大的进口市场导致进口价格难以下降。同时诸如印度此次对华玩具出口态度一般的强制限制措施也减少了我国商品的出口量。当前我国的出口增长是量增价跌,而进口是量价齐升,从2009下半年贸易回"暖以来,我国的贸易条件即呈现运步恶化之势。国内需求的旺盛拉动工业原材料价格和数量的强劲上升,而出口则受产能相对过刺的约束,量的增长虽然明显,但价格低位徘徊。新兴市场工业经济体的强劲表现拉升了上游初级原材料的价格,而发达经济体的弱势经济抑制了下游低端消费品的价格。
2.对我国的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到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从禽肉产品到玩具、钢轶制品、橡胶制品、汽车零部件……毫无疑问,这些反倾销案的频繁出现,将给中国出口形势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出口企业海外订单减少,国内
失业增多,众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不断放大这一效应。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掩会大大却弱我国加工贸易的竞争力。第三,我国遭遇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给国内带来的冲击往往会涉及整个产业。
3,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保护重点将从限制外资流入转向限制内资外流,不利于中国继续扩大吸引外资。例如,法国政府就曾要求法国汽车厂商不能拿着法国政府的补贴到捷克等国去开办新工厂。法国政府分别向雷诺、标致雪铁龙两走汽车公司分别提供30亿欧元优惠贷款,但条件是两大公司承诺不关闭在法国的工厂,以维持就业。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我贸易保护措施更是有增无减,明显显现出在频率、强度、手段以及内容等方面的四大升级趋势。
1.贸易保护的频率升级。从2009年11月开始,美国商务部就连续做出初步裁定,先后时我出口美国的金属丝网托盘、油井管、钢丝层板、礼物盒及包装丝带、铜版纸和磷酸钾盐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惩罚性关税,频率之高近年来所罕见。以铜版纸为例,从2009年10月美国商务部立案公告对原产于我国和印尼的铜版纸进行“双反”立案调查,到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该案做出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再到2010年3月美国商务部裁定最终的反补贴关税比例,整个过程只有不到半年时间,速度之快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2,贸易保护的强度升级。与贸易保护频率同样增长的,还有美对我出口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涉案金额和幅度。2009年11月美国商务部对我输美金属丝网托盘实施的惩罚性关税上限达到438%;2009年年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枇准对价值约27.4亿美元的中国产油井管征收10.3%至15.78%的关税,更是创下美对华贸易制裁的金额之最。
3.贸易保护的手段升级。除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双反”调查、知识产权调查等手段外,2009年9月的“轮胎特保案”开创了美国对华贸易遏制的危险先河。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龚柏华说,小布什当政期间美国曾对我国发起6起特保调查案。但最后均未实施:而“轮胎特保案”后,必将有更多的美国利益群体要求政府对我国输美产品征收特别关税,从而使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4.贸易保护的内容升级。从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转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并重型的产品。以造纸行业为例,美国对华出口的限制对象从2005年至今就经历了从记录纸、文具纸、蜡光纸直至最高端的铜版纸的变化;而在钢铁行业,我国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除了热轧的两款产品外,几乎已经全部遭遇美方“双反”调查。
四、低碳经济下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
低碳经济下,碳关税已经成为未来贸易保护的新举措。碳关税是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的,指对高能耗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氧化碳排放关税。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将“碳关税”正式纳入世人视野。按照美国的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国内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仍然难以确保。因此,在今后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必须针对常见的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因素,对其发展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正确区分安全区域与故障区域的功能,在遇到异常现象或运行故障时将自动发出警报信号,并且根据预设程序进行故障切除或将相关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是自动、准确、迅速的切除故障元件,并且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保证运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电压降低、电流增大、测量阻抗发生变化,以及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明显改变等,根据出现故障时的电气量变化情况,即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装置。
2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之一,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常见的影响因素:2.1在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厂家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严格,而导致在软硬件配置与调试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而电力企业在装置验收及安装时并未进行严格的检测,从而导致其存在严重的可靠性问题。2.2继电保护装置选型不当、整定方案及上下级保护配合不合理等因素,对于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2.3在电力系统继的运行管理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行、检修与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技能与责任心。同时,随着各种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应用,对于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必然会影响到其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2.4运行环境难以满足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部分继电保护装置采用在主控室组屏安装或就地安装的方式,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环境、温度及粉尘的影响,加快装置内部元件的老化,导致其可靠性受到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运行安全事故。
3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发展策略
3.1高度重视继电保护装置的验收,在继电保护装置安装施工前期,运行人员、保护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均应参与其中,对于装置验收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并且根据安装施工的进度随时进行阶段性的验收工作,对于可能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必须及时进行分析与排除,以确保其在初始运行阶段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并且有利于运行过程的维护与管理。
3.2认真巡检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对于继电保护系统安全问题的防范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影响可靠性的因素都可以在防范阶段予以解决,以降低其可能对于电力系统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针对常见的继电保护可靠性问题,必须认真巡检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巡检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装置的开关、按钮、指示灯、压板位置及警报铃等,例如:开关按钮的两种状态是否可以正常指示,警报铃在出现运行故障时是否能正常工作,以及指示灯、警报铃等是否存在指示错误等问题。3.3重视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继电保护装置水平。根据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在继电保护装置的选用及运行管理中,必须围绕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特别是要注重与MIS系统、配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状态检修及带电作业等方面技术研究的有机结合,为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支持。在电力系统的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技术与资金优势,尽量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水平,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例如:硅橡胶绝缘子、真空断路器、柱上真空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交联电缆、SF6断路器等,以减少因继电保护装置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不可靠因素。
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某电力公司合理应用先进技术,成功将一个传统电磁式继电器保护的35kV变电所改造成微机保护装置系统的终端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成果,逐步实现输、变、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检修,通过在线检测及带电测温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科学的评估,运行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性能,以此作为指导检修工作的依据,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不可靠因素,从而且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高效、稳定运行。另外,在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及监控系统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革新,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线路保护装置、主变保护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可以满足变压器的主、后备保护、线路保护、综合保护、电容器保护、小电流接地检测、备用电源自投、综合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功能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其整体可靠性;2)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扩展为数据采集、控制操作、事故处理、监视显示、画面制作、制表与打印等,为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提高做好必要的准备。经过技术改造后,该供电公司的电力线路及站内设备的继电保护均采用计算机采集、运算、判断,反应灵敏、迅速,在设备或线路有故障时可靠切除故障点。
3.4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中,笔者发现人为因素是不容忽视,我国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电力系统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而且呈现出发生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发展对策的实施中,必须提高对于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与教育,重要岗位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在电力企业内部应定期组织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技能考核与技术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的热情。另外,要注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强化。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网架结构日趋复杂,客观增加了继电保护,尤其是整定计算工作的复杂性,为了确保继电保护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违规、违法操作,切实提高其整体可靠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电力系统的建设及运行管理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可靠性则是其最为基本的性能要求之一。因此,在今后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中,必须将可靠性管理置于重要的位置,对于可能存在各种影响因素要做到认真总结与分析,结合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在其发展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中更加关注可靠性及相关问题,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夏雨.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6):45-46.
[2]曹岩.浅谈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提升方法[J].黑龙江科技,2008,(06):71-72.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类型 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几个阶段后,现在发展到了微机保护阶段。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本文将重点介绍上述类型继电保护控制类型和其技术应用。
一、继电保护控制类型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非正常或者各类故障的现象,所以,需在其设备中设置一套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配件,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继电保护设备应运而生。
继电保护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发生异常情况时而出现电气量变化的原理,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其电气量的变化特征主要有四种:电流增大、电压降低、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角改变、测量阻抗发生变化。目前根据继电保护原理来分类的话,主要有电流保护、电压保护、方向保护、距离保护等,如果按照保护所起的作用来分类主要包括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主保护必须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的安全要求,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性的切除被保护设备的线路故障保护。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或者断路器据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以实现对设备和后备的保护。辅助保护顾名思义则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微机保护的装置投入使用,因生产厂家的不同、开发时间的先后,目前继电保护设备呈现各显神通、形态迥异的局面,但基本原理及要达到的目的基本都是一致。完成继电保护任务,除了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外,必须通过可靠的继电保护工作回路的正确工作,才能完成跳开故障元件的断路器、对系统或电力元件的不正常运行发出警报、正常运行状态不动作的任务。一般来说,继电保护装置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如下图所示:
被测物理量从保护对象输入信号,并与整定值比较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故障;逻辑部分则是根据输出量的性质进行逻辑判断来决定是否为动作允许执行。执行的部分依据前面环节的判断所得出的结果予以执行跳闸或发信号。
二、现代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随着光电技术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新型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也更加显现出其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及优势,同时,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当前基于GPS全网同步技术的出现,这些都将成为电力系统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光学数字式电压、电流互感器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主要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数字保护装置、计量测试仪等,其都要求采用低功率、紧凑型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代替常规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因此,这对电力系统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光电技术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新型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与传统的电压、电流互感器相比,优势十分明显,体积小、维修方便、抗电磁能力强等等,同时又充分利用电光晶体优异特性和现代光电技术的优点,充分发挥了其实时性等特点。目前国外一些大公司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发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并且已有挂网运行产品,我国较国外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于样机的研究设计阶段。
(二)柱上开关及配电开关智能化
随着用户对用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对配网设备的自动化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已开发使用的两大类装置。一类是现场远方终端和柱上开关分离,另一类是将现场远方终端与柱上开关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设备,一个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实现保护、测量、控制、通讯、开合等功能的智能化组合。当然现场远方终端实际上是一个集合保护、测量、控制、通讯的微机型装置,也需要提高功能、扩大功能,从而满足配电网中的各种功能要求,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及通信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将对当前的继电保护工作者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未其发展开辟了更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 陈永琳,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计算机整定计算,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4
篇7
关键字:继电保护;应用模块;存在问题;电力方式;维护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继电保护发展现状的分析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继电保护体系也在不断的健全,从上个世纪的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的诞生,到以后的集成运算集成电路保护,都显示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前进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技术愈加普遍。我国的继电保护工作研究,诞生于70年代,由当时的高等院校及其科研院校进行研究,大大推动了我国继电保护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今天微机保护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继电保护的发展过程中,一整套设备保护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无论是主设备保护,还是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微电路保护等都显示了不同设备部分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正是这样不断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推动了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的继电保护事业也已经进入微机保护时代。
2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继电保护事业已经朝着网络化、微型化的方向前进,更加复杂的继电保护系统出现,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进步,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大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二、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体系的配制及其应用
1 在电力系统的分析中,关于继电保护体系的分析是基础性的。所谓的继电保护,就是针对电力系统的原件异常情况进行继电保护工作。其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持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更好的进行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的监视,从而为值班人员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其又能准确的进行故障部分的切除,保证其他部分的稳定运行。如果供电系统出现异常的运作情况,它又能进行信号的准确发出,从而保证相关值班人员的及时处理。
正是介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这种性质,其广泛应用于各个工厂企业的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保护系统、电容器保护系统等。通过对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更好的进行电流的速断保护。为了保证继电的良好保护性、安全性,进行电流保护的装设是必要的。相对于一些低等级负荷的配电所,可以不进行过电流保护的考虑。在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过程中,线路保护是比较常见的。其一般需要进行不同段式的电流保护,不同的段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除了上述的线路保护。母联保护也是常见的,其需要进行过电流保护及其限时电流速断的保护。在继电保护装置中,主变保护是重要的模块。主变保护主要包括主保护及其后背保护。电容器保护涉及的模块比较多,有过失保护、失压保护等。随着世界继电保护技术体系的更新,微机保护装置不断得到应用,由于其应用模块的差异,微机保护存在着诸多差异。
为了满足继电保护的工作需要,进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的强化是必要的,确保各个工作点都有值班人员负责。在保护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值班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一些工作失误要少犯。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严格的遵守电业的安全工作需要,及时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相关工作。比如做好带电设备的环境保护工作,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性的距离,避免出现人身触电情况,从而避免出现二次回路短路的情况,避免一系列的接地事故的出现。
2 在微机保护模块中,相关人员要定时的针对电流、电压等定时记录检查,也要针对其微机保护打印机进行定期的检查。除此之外,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及其设备查评工作是必要的。更好的进行各个元件标志的检查,进行转换开关的检查,解决微机保护中的相关问题。保证设备各个开关及其按钮的完好性。对于那些通过运行检验的设备,确认其技术完好性,可以将其设定为一类设备。对于其基本设备完好,个别零件一般性缺陷的,不影响人生命健康的可以设定为二类设备。对于那些自身重大隐患,不利于安全运行的,可以将其列为第三类设备。在继电器应用过程中,需要及时的进行缺陷的处理,避免其存在隐患,从而更好的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处理,这也需要进行设备缺陷台账的应用,做好检修工作。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体系越来越完善,其日益朝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更新,电力系统的微机保护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而满足越来越高的微机保护性要求。电力系统不仅要维持其基本的功能,也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满足现代电力系统诸多层面的需要。不仅仅要求是操作简便性,也要求其功能的完善性、精细化。除了具备一系列的基本功能,还需要其能够进行大容量故障信息的存放。这也就需要其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具备良好的通信能力,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全系统数据信息的共享,更有利于进行网络资源及其信息的利用。在这个模块中,为了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保证其各个保护单元和重合装置的一致性。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是必要的,这需要满足继电保护的安全性的需要,从而进行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的推动。在实际工作模块中,保护装置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控制、测量等诞生的,其是一台高性能的机器,由于其功能的复杂性,其设备的器件应用也比较复杂,这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其需要面临巨大的调整,比如进行大规模控制电缆的应用,其投资的成本也比较高,并且其二次回路是比较复杂的。如果进行控制模块、测量模块、数据通信一体化模块的计算机设置,就需要额外进行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装置安装设置,从而更好的进行被保护设备的电流量、电压等的转换,避免大量控制电缆的应用。
结语
在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控制模块中,通过对设备安全性及其技术先进性的保持,可以更好的实现继电工作问题的解决,这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殿龙,程志武,周晓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趋势发展;现状;重要性;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132-02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其中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而继电保护既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又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继电保护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1.1 发展现状分析
在60多年前是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进步和广泛使用的时期。葛洲坝水电站的建造施工使用的就是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设备厂共同研制的500 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技术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技术。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此项研究结束了靠进口施工的时期。之后10年间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一个非常完整体系,逐步取缔了晶体管保护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对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仍然处于电力行业主导地位。我国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的探讨和实践研究起始于1970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在理论上成功通过审核鉴定,之后也成功运用到了系统中,翻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篇章,开拓了微机保护新道路。继电保护技术成功进入到微机保护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不同依据、不同型号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更优良、更安全的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深入研究和试验,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科学成果。
1.2 发展趋势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进展的方向也朝着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前进。微机继电保护对技术的更高要求紧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而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信息化的保护和网络化的设计上,因为采取光纤取代传统导线,检查网络通信取代了传统的繁琐调试维护,继而使继电保护装置具备了更加完善的数据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这也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样,与守旧的继电保护相比,微机保护具有它自己的优势和亮点:一是把继电保护的有效性发挥到了最大。它的内部存储空间很大,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在故障分量保护上能更有效采取措施,同时在自动控制上的使用,也使得运行的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二是结构更优化,消耗低。三是提高了其真实性和灵活度。比如温度升高可降低对数字元件产生的影响。而且更加适宜人为操作,还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实时有效监控。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用及基本要求
2.1 继电保护的主要条件
继电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具有真实可靠性、判断选择性、灵活敏捷性和速动性。各个要求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①真实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最核心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由配置精确、性能优良的装置以及定期的维护和管理来实现。②判断选择性基本含义是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去除,让系统中没有出现故障的部分继续正常运行,最小范围内减少停电户数。③灵活敏捷性是指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④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在接受到短路情况时第一时间切除短路故障,以减轻损坏程度。
2.2 继电保护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故障和各种非正常情况,如短路故障和短线故障等,从而破坏了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导致电力系统的崩溃瓦解。继电保护的作用体现在:①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和各种不正常工作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会自动发出警报信号。②发出警报信号,继电保护装置通知运行人员进行处理,能准确、迅速自动将坏掉的部分从系统中中断,从而确保其他部分能够正常的运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③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的将备用电源投入进行重合闸,以确保电源不会中断。
交流电、直流电输入和输出是所有装置不可或缺的,并各自要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其中一套继电保护装置停止运行时,有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控制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在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下,要求这两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有不同的直流熔断器供电。由此看出,虽然继电保护不是电力系统的唯一装置,但在确保安全运行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措施
继电保护的发展在集成电路型时期之后,现在正处于微机型时期。根据现在发展的现状,也为了未来能发展的更好、发展的更快,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做好验收工作
继电保护中的验收工作具体要求是工作人员在对其调试完毕后,还应通过专业、严格的验收和质检,填写验收单,然后提交到后台,让专业的后台进行检修、运行、生产及做开关合跳试验,并且将试验中的详细资料写成报告转交给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以方便完善电力系统。
3.2 强化继电保护的运用
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其实就是利用全部电力系统智能装置收集有效信息,自动对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并调整继电保护的运行情况。由于该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是解决安全性能否运用此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作人员必须采用双机热备用方式来保证调度端服务器的安全,在进入此系统时,也要输入个人验证密码,从而增强传送定值的可信度,以及各个人员的责任分配。
3.3 加强继电保护根本管理
继电保护设备配置、科学技术及其实际运用是一个非常严密的循环系统,每个枢纽都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是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作,保证一切工作按照秩序开展,所以我们也要非常注重其根本管理,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对继电保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培养,它对促进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和保障起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它也直接关联到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继电保护的作用更加高效,我们必须从根本着手,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②做到将数据更细致化的管理,推动继电保护的最大发展,我们还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继电保护基础资源库,网路信息化管理才会更加完善。这对我们深入了解目前保护装置情况及是否安全运行非常重要。③强化继电保护现场指导工作。现场工作是继电保护中最核心的环节,在运行时要特别注意调试配置等问题。
4 结 语
电力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电力的存在,社会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我们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和保护十分重要,继电保护也是电力系统能否安全、正常工作的关键。所以只有继电保护发展的更好才能适应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 贾智彬,胡汉梅.某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状况及其分析[J].电工技术应用,2007,(8):28-29.
篇9
【关键词】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一、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二、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技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but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As the technology of relay protection fault containment to effectively, mak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operation quality of the power system to obtain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re th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work of technical personnel of relay protection. Following this specific analysis!
Key words: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4
1 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作为遏制电气故障的继电保护技术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作者主要就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继电保护的配置及发展趋势做了阐述,同时对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简介、维护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2 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20世纪60-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期。70年代中期起,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投入研究,到8O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技术已形成完整系列,并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技术,集成电路保护技术的研制、生产、应用的主导地位持续到90年代初。与此同时,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关于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式高频保护、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等也相继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此时,我国继电保护技术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目前,继电保护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对继电保护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研究开发的新天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将为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3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
3.1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3.2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3.2.1 选择性。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 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他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
3.2.2 灵敏性。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
3.2.3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以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从而为电气设备的自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3.2.4 可靠性。保护装置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反而会成为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必须确保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可靠、运行维护得当、系统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使微机保护装置具备一台PC的功能。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装置必须协调工作,因此,必须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行的。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投资大,且使得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5 继电保护装置简介、维护及实际应用
5.1 继电保护装置的简介
5.1.1 WSTJ-1微机式继电保护数字通讯接口装置 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这套装置采用传统数字通信5群中的64kbi/s数据接口,但是却利用了最先进的专业光缆通道传输多路继电保护的开关量信号。 装置中的继电保护接口可与相间距离和零序方向保护配合,实现闭锁式或允许式保护逻辑,构成方向比较纵联保护。该装置可与微机线路保护配合,构成各种闭锁式和允许式保护。
5.1.2 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a)对新投运好和运作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应按照《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要求的项目进行检验;一般对10kV~35kV用户的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对供电可靠性较高的35kV及以上用户每年进行一次检验。(b)在交接班时应检查中央信号装置、闪光装置的完好情况,并检查直流系统的绝缘情况、电容储能装置的能量情况等。(c)对操作电源进行定期维护。(d)对继电器、端子排以及二次线将进行定期清扫、检查,此工作可以带电进行,也可以停电进行,但必须有两人在场,其中一人工作,一人监护;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有关要求,所用的工具应具备可靠绝缘手柄;清扫二次线上的尘土时,应由盘上部往下部进行;遇有活动的线头,应将其拧紧,以防止造成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而危及人身安全。
5.2 全数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 全数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具有数字化、模块化、小型化、嵌入式人机界面等功能,主要技术特点为高压保护、测量装置等,满足IEC61850-9-1标准的数字量信号的情况下,从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实现觉得保护装置的全数字操作目标。 整机采用两套DSP+CPLD分别作为信号发生和人机监控模块,其中主控DSP系统采用以太网模块和自定义的内部通信协议,通过模块间内部CAN通讯接口传输测试数据,而监控DSP系统赋予了整机人机交互和保护自检功能。该装置能够满足新型微机保护装置研发中对数字量继电保护测试数据的需要。
-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 下一篇:医保办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