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一、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公司部分财会人员长期从事单一岗位,而各岗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如其他岗位与本职工作有交叉,则不能很快掌握该业务,缺乏跨专业岗位培养经历,财会人员总结归纳、积极思考、政策解读、形势研判等综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二)财会人员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
由于财务工作专业性强、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目标不明朗,需要进一步加强财会人员的成长指导,拓展财务人员的成长空间。
(三)财会人员岗位压力与困惑较大
财务工作业务量大、报表和财务指标时间节点强,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岗位专业需求。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还要面对系统内专业调考、竞赛、会计职称、继续教育等考试,工学矛盾尖锐,给工作增添了压力。这样,财务人员就很难兼顾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协调性,如此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主客观因素就会造成会计人员工作重压局面的出现。
二、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对公司财会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财会人员要掌握精湛的业务技能。随着财务集约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财会人员的工作不能只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需要从单一的会计核算向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角色转换,财会人员必须掌握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更好的提供嗜返男畔,对未来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向公司领导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参与决策、实施监控、改善经营、提高效率,更多地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来。
其次,财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随着会计信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重要和明显,人们对财务工作十分关注,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遵纪守法、操守诚信、坚持准则、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优质服务已成为公司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
再次,财会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随着集约化工作的深入,业、财融合的推进,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的工作不断增加,与业务部门的协调将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外部如税务等部门,也需要财务人员加强沟通,因此提高财务人员沟通协调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最后,财会人员要善于学习吸收。有关国家各项会计准则的制度出台、计算机应用在财务工作中的普及和财务管理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办法,都要求财会人员加强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工具,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财会人员要不断向其他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全面的专业和良好的业务技能,就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当前各项新准则、新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后续教育、技能培训、现场观摩、知识讲座、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不断地为财务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实现由账务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手工方式向网络化、规范化转变,培养精细管理和创新思维。
(二)完善管理体制,创建制度型财会队伍
从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工作质量、业绩效果等方面制定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岗位进行指标量化,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按制度进行考评,从而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干好干坏领导说了算”的现象,使每个财务人员都要有压力,从而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重视人才培养,创建忠诚型财会队伍
篇2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61)
摘要本文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为例,针对我校升格后机构设置以及升格背景下专业发展思路、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等方面提供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升格背景 机构设置 专业发展思路
江苏省连云港财经学校创办于1964 年,直属于江苏省财政厅管理。建校51 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2 万多名各类财经人才,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被誉为“江苏财经人才的摇篮”。2013 年11 月1 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函同意我校筹建连云港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这为学校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学校重振昔日的辉煌提供了绝好的契机。2015 年1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在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建立江苏财会职业学院,2015 年4 月我院通过教育部备案,是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省政府同意正式建立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教育部通过备案,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学校今后的发展要在高职院校的起点上,按照“适应新常态、迈上新台阶”这一总的要求,实现真正的“转型”。升格后学院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需要学校上下团结一致、树立信心、务实真干,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就基于升格背景下的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校机构设置和专业发展思路作简要阐述:
一、我院基本情况概述
学校占地576 亩,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拥有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文化艺术中心、多个室内外体育场馆。数字化校园初步建成。智能化图书馆藏书50 余万册(含纸质图书32 万册及电子图书等)。
学校设有5 个系,14 个职能部门。现有教职工263 人,其中专任教师225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67 人,“双师型”教师70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105 人;省级中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 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3 人。
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和科研工作,近两年来我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8 个;参加“两课”评比,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 个;参加信息化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 个:
2013 年,学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金牌;2014 年,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12 年以来,教师获各类教学科研奖项62 项;申报并获准立项省级以上课题8 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正式268 篇,参加省级以上论文评比获奖数25 篇,正式出版教材22 本。
目前,我校在所有教室及实训场所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了师生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学校利用一栋教学楼建设了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包括省级现代商务实训基地、省级现代物流实训基地、现代金融实训基地、现代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现代社区管理实训基地、现代语音技术实训基地等,共41 个实训室。无线网络已部分覆盖教学和办公场所,初步形成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图书馆业务采用先进的RFID 智能化管理。
二、基于升格背景下的我院机构设置初步设想
1.学校升格前的机关、党政机构设置: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监察督导室、财务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成人教育处、总务处、基建处、安保处、工会、图文信息中心、会计一系、会计二系、经贸系、信息工程系、社科系;
2.我院升格后拟设置的机构: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外事处、老干部管理处)、宣传部(统战部、文明办)监察室、督导室、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办公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财务处、审计处、总务处、基建处、保卫处(武装部)、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图书馆、信息中心、成人教育中心等机构;教学业务机构设:会计一系、会计二系、经贸系、信息系、社科系、思想政治课教学部;群团组织设工会、团委、妇委会。
3.升格后从机构设置上看。共增加了6 个部门,对于部门领导和部门其他人员的配置,要根据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岗位聘任工作,全面统筹、规范有序地推进;要加强学习研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要鼓励合理有序流动,努力实现人尽其才;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服从学院发展大局;要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公平公正;要不断优化聘任方案,切实健全用人机制,并希望全院教职工高度重视、顾全大局,认真务实地开展工作。
三、基于升格背景下的我院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初步设想
1.办学定位:建设一所立足行业、服务区域,财经主体、会计特色,管理精致、社会满意,以举办高中后三年高职教育为主体的财会职业学院。
一方面,以学校会计专业为典型引领,侧重三年制高职专业建设,开发、重构课程体系,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一体,努力实现学生科技、人文、社会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与系统内外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合作,创建各类办学共同体,联动效应,以省、市、学校培训基地为服务平台,大力开展高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构筑财经职业教育及培训高地。
2.专业设置:2015 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首次招生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3 个专业的高中后职业学院学生。同时开设有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市场营销、金融保险11 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架构、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骨干,以社区管理与服务、金融保险、财务管理、应用韩语等为发展重点的专业体系。
建院初期,拟五年制、三年制高职并举,前三年争取每年新增高职专业5 个,保留现有11 个五年制高职专业。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范》,沿海开发的战略定位包括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拟开发的新专业主要有:报关与国际货运、金融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营销等。
3. 基于升格背景下我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思路:
(1)存在不足:高职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有待建立健全;职称评审制度、绩效考核、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等人事配套制度有待进一步强化规范;专职专任教师数量略显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与公共基础课教师结构不合理;存在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于教学实际需求的现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教师缺失,例如作为学校骨干和中坚力量的45 岁~35 岁之间中青年专任教师数量偏少,仅为26 名,其中高级职称仅为12 人;和相关院校比较,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偏低;同时,在服务社会能力、校企合作等方面有待加强;专职实践教师缺乏,高职教师自身实践素养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偏低,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下高职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中的“教师素质的标准要求”差距较大。
(2)发展思路:积极主动地与主管政府部门汇报沟通,争取政府正确的宏观指导;政府和学校都要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倾斜;规范、建立并推行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完善资格认定制度,建立统一认定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健全高职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修订职称评审标准;建立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工程;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完善聘用制度,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发挥优秀教学团队带动作用;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建设是师资队伍的重中之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推进兼职教师管理;建立健全高职师资队伍培训制度--- 继续教育制度;多管齐下、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地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创新培训方法,加大培训经费支持,建立培训基地;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服务于地方企业、地方经济,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筹建工作报告,2014.11.
[2]张荣华,李建国,邵癸.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1(11).
[3]陶红.高素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篇3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分类改革等,对学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整体参差不齐,财务基础较为薄弱,较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改革的需要。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身兼多职任务繁重,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教育经费集中统管后,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业务,学校财务人员身份就是报账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食堂、营养餐、工会等账都由一个报账员做。虽然全县所有学校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教育经费的统计等工作由核算中心来完成,但是需要报账员的配合。因此报账员除了报账外,还要完成预决算统计、国有资产管理等大量的会计统计工作。许多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到县城核算中心报账或是到机关单位办事,光是赶路就花去了很多时间。加上学校人员配备不足,常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任务。报账员更是身兼数职,既是会计出纳,又是采购员、总务人员等。
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同时又是教师,还有不少学科的教学工作。白天上班时间要备课、上课,干一些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杂事,等到下班后,还得加班做财务工作。常常是干了后勤管理、财务工作,教学工作又落下了;干了教学工作,后勤管理、财务工作又落下了。常常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根本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专”财务工作,学习钻研业务。
(二)缺少专职财务人员编制,财务人员缺乏专业化知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编制,报账员多半是半路出家,全部由教师兼职,没有专业化、系统化地学习财务管理及会计业务知识的经历。其财务管理知识及会计业务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前任财务人员的言传或同行间的交流。还有很多财务人员,会计业务知识只是从前任财务人员的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中获取的。因此他们会计基础薄弱,对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学校绩效考核,以主要学科的教育、教学成绩作为个人成绩的量化指标。财务人员往往从事非主要学科的教学,成绩不好量化。于是,就通过教代会决议或者根据平时表现,适当给予评价。财务工作是“隐性”的工作,不像任课教师,周课时有几节被他人一清二楚看到。在教师心目中,财务人员一天到晚没干什么正事,见不到什么成绩,所以考核分值通常比非主要学科任课教师还低。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也得不到认可,导致财务人员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常常是得过且过。
(四)财务人员变动快,财会队伍不稳定。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付出与所得失衡,教师“孔雀东南飞”现象屡屡发生,也导致财务人员流动改行多。再是县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调走了基层学校一批财务骨干进入核算中心。接替的新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业务工作能力较弱。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业务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次,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作以下探讨:
(一)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农村小规模学校领导要理解、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要从制度上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从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强化制度管理,从源头上解决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性,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静下心来做好账、理好财、管好物。
(二)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让他们与从事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享有同等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权利,提高财务人员的满意度,激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做好会计电算化及资产管理软件化的推广培训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部门要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心中有“法”、有“规”,操作规范化。
(四)注重财务梯队的培养,充实稳定财务队伍。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员梯队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财务队伍梯队培养纳入专业队伍建设范畴整体考虑,每年适当引进优秀专业财务人员充实基层财务队伍。各学校要培养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同志充实到财务队伍中,注重选拔和培养财会骨干,关心他们的成长。
(五)建立横向“财务人员联邦互助组”,增进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建立全县农村小规模学校“财会人员联邦互助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活动,成立学习研究小组,探讨共性问题和“疑难杂症”;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最优方案。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门为指导,各农村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切合实际地稳步推进。提高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同时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起来,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财会专业 高职院校
拥有一支质量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发展目标。然而,“双师型”的实质内涵是什么,如何认定“双师型”教师,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双师型”职教教师的定义多达十多种,包括“双证书说”“双资格说”“双能力说”“双素质说”和“双职称说”等,其中“双证书说”(即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断标准)在职教界比较流行。虽然现在许多高校正在着力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双师型”师资不足依然是高职院校办学中的难题。为此,本文试从教育部对高职“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内涵界定出发,探索如何合理认定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以期能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寻找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2004年4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界定,即高职“双师型”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解读该评估指标体系,“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1)双证书或双资格(教师资格证和行业专业资格证);(2)双职称(讲师和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3)双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或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它为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即侧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教师要通过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培训或应用研究等方式及时了解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成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双师型”教师,也即“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强调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强调教师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和素质)。总之,“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明确的双重技术职务或双重资格。
二、“双师型”教师分阶段培养的途径
鉴于以上教育部对高职“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指导性界定,笔者在此仅以财会专业教师为例来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骤。
(一)第一阶段:“双资格”或“双证书”阶段
“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因此,学校应鼓励新任专业教师参加有关资格证书考试,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入的教师,首先应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并且要获得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书;新分配来的师范类毕业生除了应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要重点学习业务操作技能,并取得专业技术上岗证和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证书。例如,财会专业的教师除了应获得教师资格证外,还必须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作用有三:第一,它是进入会计职业领域、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这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第二,它是会计人员报考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需条件之一;第三,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参加“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而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会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
虽然具有“双资格”或持有“双证书”的(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还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但如果一个专业教师不具备行业的从业资格证,那就更谈不上向“双师化”方向发展了。因此,具有行业资格证是保证教师实现“双师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第二阶段:“双素质”阶段
“双资格”或“双证书”阶段的理论性很强,但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吸收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新知识和新科技,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使其毕业后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并适应本专业的工作。然而,高职校现有的专业教师虽然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素质”教师队伍作为第一要务。要真正让“双资格”或“双证书”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就必须让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接受较长时期的专业培训(即教育部文件中规定的“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深入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等,并建立长效的培训制度。
具体来说,实践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驻点,连续进行为期几个月的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又能方便、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学生;二是要求教师联系一家企业,作为教学和科研的联系点,每年进行四次以上的短期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采用顶岗作业、工作实习、合作研发、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以及时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充分了解业务技术流程,并可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革新等活动;三是由各系部联系一些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互动的协作关系,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专家到校内开展实践环节教学,届时由相关专业教师充当助手。这样既能让专业教师迅速增加实践经验,又能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工厂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具备“双素质”的教师,他们在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熟悉高职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示范。一名“双师型”教师既应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又应具备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素质。
(三)第三阶段:“双职称”阶段
具备“双资格”或“双证书”的专业教师在经历必要的企业实践基础上,还应获得讲师(实验师)等中级教师职称及与本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例如,财会专业教师要获得双职称,就必须在取得讲师(实验师)职称前后报考并取得“中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在获评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职称前后,还可以考虑报考“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通过一系列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仅提高了财会专业教师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还提高了其运用会计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不仅使其熟悉了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还增强了他们依法理财的意识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能力。在“双职称”阶段,不仅丰富了专业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知识,还提高了其开展实践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利用信息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双职称”是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条件。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报考其他相关行业专业职称(资格)证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让少数教师先行报考做示范,然后再将重心由教师个体转向教师群体,根据教师各自的特长和发展方向,以专业群为基础,引导教师报考不同类别的职称(资格)证书。例如,在财会专业系(部)中,教师可以报考中、高级会计师,也可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还可报考经济师、物流师等。这些专业职称(资格)证书的取得为学校建设专业群和拓展专业方向提供了可能,并能使相近专业、相近学科的教师组合形成“双师型”教师团队。此外,随着社会职业岗位群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变化,以及不断满足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学校还应鼓励专业教师报考相关新兴行业专业职称(资格)证书,以满足学校调整专业方向的需要。
(四)第四阶段:“双能力”阶段
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专业教师才能够较好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自觉地按照企业及社会的要求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转化能力(指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转化为学生实际技能的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编写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能力等)。“双能力”阶段的特征还可以表述为“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有学者认为,“双职称”(或“双证书”)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而“双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双职称”(双证书)和“双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的“双”。因此,我们可以将“双师型”教师界定为:具备教师资格和所教专业的实践经历、技术资格证书;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的复合型教师。
三、“双师型”教师的评聘与激励
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中担任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80%。但目前 “双师型”教师还有近1/3的缺口。所以,要充分认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高职校教师的评聘与激励工作中,第一,学校应当逐步建立起“双师型”教师的上岗资格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为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例如,对那些已经取得“双职称”的且已进行过两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的教师,学校可以将其评聘为“双师型”教师,同时针对教师的企业实践工作采取一次性或分次发放奖励与津贴的方式。这样才能调动“双职称”教师积极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双证’不一定就是‘双师’,实际能力与资格证书之间不一定等值”的问题。学校应重用已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同时督促那些尚未取得该资格的教师尽快提升自己。
第二,高职院校及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经费投入,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让“双师型”教师的“高素质、高要求”能够真正地和“高待遇”联系在一起。
篇5
一是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总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行为;二是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动态,观察其变动趋势是否对企业有利,并进一步提出保持和改变该种趋势的可能性及实施办法;三是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找出差距和不足,学习其它企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财务分析可以作为评价企业计划工作的重要尺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提供依据,为企业加强对财务的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财务分析现状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都例行召开各种形式的分析会议,应该说对企业领导层掌握自身经济信息,对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议内容单一,流于形式。不少石油企业持续了多年的“月度成本结算会”,内容单一,会议气氛沉闷;二是会议主题内容不突出,分析缺乏针对性。往往对经营现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找不出来,或找出了问题又找不到症结,或找到了症结但措施不具体,将财务分析会开成了通报会或工作安排会,使阶段性经营决策缺乏针对性,也失去了时效性;三是注重数字分析,缺少深层次剖析。财务分析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间的比较分析,而应当透过对这些简单的数字符号更深一层的剖析,挖掘出数字背后的问题,看到其背后的原因,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这才是财务分析会的真正价值之所在;四是资金成本和风险价值观念不够到位。导致企业决策错误。由于缺乏对风险的科学认识,企业惧怕风险,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冒险蛮干,风险全然不知,导致项目亏损。
三、改进企业财务分析对策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近年来,不少企业财务打破常规,积极发扬“扛红旗”的精神,将持续了30多年的“月度成本结算会”演变成为如今的“月度财务分析论坛”,将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逐步打造出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围绕价值创造,进行财务分析创新
一是以创新分析形式为突破口。在原来的“月度成本结算会”上,会议的内容仅仅只是简单的企业内部劳务结算,停留在计算数据的层面,而现在却成为了各单位成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建议的财务管理论坛。
二是以创新分析结果为收获点。在每月的论坛上,设计专门的质询环节,即由成本管理小组成员对基层单位成本管理中的不正常现象,向基层领导或分析人员提出质询,现场答复。每月通过对一至二个单位进行专项成本控制的经验交流或案例分析以及集中学习和考试的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和基层领导的成本控制能力。
三是以创新分析流程为保障点。分析论坛设有四项议程:一是由事前审核岗人员通报记账凭证审核情况;二是由总账会计对当月会计报表的要求及会计指标(材料计划执行符合率、资金预算符合率及成本、效益预算符合率等)的情况进行点评;三是由三个成本管理小组(机关、后勤、井队)对本单位本月的经营状况进行典型分析,内容包括对前期成本情况分析以及本单位后阶段重点工作思路;四是公布当月财务报表分析情况及排名。流程的创新,使得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分析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以创新分析方法为新亮点。由原来的财务人员分析转变为基层单位领导分析,由单独介绍转变为现场互动形式。坚持每月“一对比、一分析、一讲评、一纪要”的“四个一”月度对比分析制度,对未达目标单位进行重点剖析,分板块进行对比。通过“月度目标成本分析论坛”的实施,可以切实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整体的精细化管理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加强财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
继续认真学习、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变要求为追求,变压力为动力,围绕“创新、精细、实干”,持续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切实增强做好财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财会学术科研队伍建设,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目标,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严守财务人员工作纪律,进一步提升钻井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打造一支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财会人才队伍。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以保证财务分析人员在对财务信息资料做分析时能够客观、真实和公正。
四、结语
篇6
一、加大学校财源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学校收入的持续增长
1.抢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加强与基建、资产、后勤、产业、科研等部门配合,多渠道、多途径申请项目、争取资金,努力争取更多国拨专项经费支持。
2.加大学校财源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校内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校内各单位及广大教职工依法筹资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收入的快速增长;积极推进和大力支持校办产业机制改革、对外办学和校园周边开发,不断提升校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扶持校办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筹办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财政配套资金。
3.强化各类收入监管。在全面实行银行代扣收费方式基础上,加强银校的进一步合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收费手段,提高收费工作效率;切实加强与院系及相关处室的协作,加大欠费催缴力度,落实 “毕业生欠费清理办法”有关规定,有效降低学生欠费率。及时督促二级学院做好收费和收入上交工作,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积极性,确保应收尽收,努力实现学校收入的稳步增长。
二、优化资金分配结构,促进学校长远持续发展
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后勤和行政经费,切实压缩车辆运行、会议和公务接待费用,足额保证人员、运行经费和利息支出,重点保障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新校区建设,实现有限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绩效
1.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完善年度预算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相结合的机制,积极推行维持经费零基预算和项目经费滚动预算管理方式,强化预算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经费预算和实施方案等环节的审核,统筹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篇7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年,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关键年。根据《艺术馆改革方案》要求,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与服务意识,为单位各部室提供全方位的行政、后勤服务,全面提高工作质量,为艺术馆的工作上水平做出贡献,为艺术馆的全面工作保驾护航。
二、加强办公室人员的队伍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服务与管理意识,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我馆的行政、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积极参与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各种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定期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会议,学习岗责。
解决各部室工作人员的办公室的问题,继续做好单位的财富登记工作。使每个人都有一个办公的地方,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发明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和各部室做好协调工作,分配好各部室工作地点的前提下。重新划分卫生区,责任到部室,办公室成立卫生检查小组,负责定期对其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为评定绩效工资、年终考核等提供详实的依据。认真做好签到考勤工作。
以高质量的服务,图书室管理人员要发扬创新精神。为全馆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阅的环境,做到借有登记,还有日期。
完成全馆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和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和评聘分开工作。
及时报表,财务报账人员严格遵守财会制度。做好领导的顾问,定期向领导汇报财务收支情况,并做好全馆人员的工资发放、调整和提高职补等工作。
档案室人员要有严格的组织性、责任心,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自觉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负责上级机关及外单位来电文,做好文件的传阅、收回、定其归档和整理立卷工作。
认真做好馆务会、全馆人员会议以及由馆组织的大型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每年对全馆退休人员进行至少一次的走访慰问活动。
加强单位人员的用水、用电管理。
完善本单位的报纸、刊物、信件的收发和管理工作。
做接待工作,对上级领导和外地来宾。使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健全平安捍卫和防火防盗规章制度,加强单位办公区域和家属院的平安捍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确保平安。
篇8
关键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
我国秘书专业教育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是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机关型秘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秘书教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转而为各类性质的社会组织培养多元型的秘书人才。对于秘书人才的培养最初主要由高等院校承担,后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秘书专业教育被纳入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高专等职业院校责无旁贷地接过秘书人才培养的接力棒。而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由行业办学产生的各种中专和职工大学发展而成的,这些学校在培养所在行业的专门人才方面都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怎样将传统的办学优势与当前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优势,是每个高职高专院校都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作为湖南省最早开设文秘专业的学校之一,作为拥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的工科类高职院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原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当前形势下工科类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建设及秘书人才培养问题从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案的设计,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有益探索。
一、关于培养目标确定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由1951年创办的原国家级重点中专――衡阳铁路工程学校、1984年创办的原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衡阳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衡阳市职工大学三校合并而成。学院自1999年始设文秘专业并招生中专生,初命名为“公关文秘与办公自动化”, 2005年申报文秘高职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现招生7个班,高职层次的秘书专业开始命为“国际商务秘书”,主要利用基础与社会科学系在中文教学与外语教学强大的师资力量,为社会培养涉外商务秘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后,发现“国际商务秘书”专业因没有融入学院的特色教育体系而举步维艰。在一个以服务于铁路行业和地方建筑行业的工科类高职院校,要想创建一个自成体系的文科类专业,如果不能利用学院的优势资源,因创建成本过高,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非常大,学院也不会舍优势专业来扶持新建专业。那么,文秘专业的出路在哪里?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何在?这些一直是困扰学院领导、基础与社会科学系领导及文秘专业教师的难题。在学院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在基础与社会科学系领导及文秘专业的老师共同努力下,通过对友好合作单位――各铁路集团公司、各路局、施工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走访了广东和湖南的铁路和地方的工程部门,如铁二十五局、铁五局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毕业生反馈意见,结合学院特色及优势资源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更名为“工程文秘”,在秘书人才的培养上,果断地定位于工程管理方向,即主要培养工程类企事业秘书(助理),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礼仪、敬业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掌握工程文秘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业务管理和运作能力,具备“精管理、会外语、能写作、懂财会、善电脑、讲公关”六大业务素质,能在铁路、公路、市政道路等工程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科研、咨询等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经理助理、秘书、文员、资料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相关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关于培养方案设计
为规范、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文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认真研读国家及省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以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组织原则,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程序是:招生就业处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制订《招生计划评审报告》院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教务处下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任务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开发小组市场调查撰写调查论证报告制定培养方案初稿系评审修订教务处组织评审学术委员会评审院长审核签字。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前,均进行下面三个方面的市场调查,一是由招生就业处负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意见调查,由此分析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需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毕业生的顶岗胜任程度,毕业生的质量状况;二是由基础与社会科学系文秘教研室负责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了解毕业学生的感受,期望、实际收入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培养的改进意见;三是由基础与社会科学系组织开发小组,深入企业,听取专家意见,负责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置调查。由此形成了市场针对性很强的调研论证报告,作为制订方案的依据。通过调研发现,现代社会要求秘书,不仅仅要掌握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相当的行业知识,才能胜任所在单位的秘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思路,我们将秘书的知识结构分解成以下四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即秘书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二是专业知识,即秘书工作理论与技能方面的素养;三是行业知识,是秘书在某一行业任职时应该了解和掌握的该行业的基本知识;四是相关知识,即秘书在上述知识以外作为拓展视野而了解和掌握的其他知识。并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中,构建了“一条主线,两方结合,三个体系,四大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条主线:即以培养实际就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两方结合:即以产教两方结合的方式搭建素质平台;三个体系:即建立理论、实践、素质三个体系;四大模块:即以专业基础课与基本技能模块、专业主干课与核心技能模块、行业知识基础课与专业技能操作实训模块和基础文化知识课与文化素质模块等四大教学模块完成学生的能力整合。
总之,我们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紧紧围绕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实际工作中秘书职能的变化,根据相关行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在这些基础上扩展相关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始终保持培养方案与时俱进。
三、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文秘专业设置的依据是职业特征而非学科分类,因此,秘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就具备了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即文秘专业的教师最好是做好秘书且是有做过相当出色秘书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而不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理论人才。这主要是由于秘书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秘书这一职业最大特征是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复杂性,除了文字处理等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外,服务于什么专业的领导,就得懂什么专业的知识,服务于什么样的行业,就得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种复杂性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在传统和秘书实践中,往往都是靠秘书本人刻苦自学得来,而如今,我们要在学校培养中使学生获得这么复杂的知识和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资历深厚、结构合理的“实践型、多学科、高层次”为特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师资团队。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秘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重在引进和培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复合应用型人才。文秘专业现有教师18人,专任教师12人,兼职教师6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7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6人,“双师型”教师8人。学院每年都会派遣文秘专业的教师赴秘书工作岗位一线进行培训进修,对于新引进的教师,一般都是先安排他们在学校党政机关从事两年秘书工作后再回教研室任教。
总之,当前职业化院校,尤其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应既与市场高度对接,又要根据本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固有的优势就业渠道紧密结合,突出某一方面的特色;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紧紧围绕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实际工作中秘书职能的变化,要根据相关行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在些基础上扩展相关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始终保持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注重对复合型师资的引进与培养。
参考文献:
高莉. 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06 , (6) :147 - 148.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资金风险;内部控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不断融合,为企业资金管理创造并提供了新的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财务数据安全、利用信息系统舞弊犯罪等新的资金管理风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环境下的资金控制问题,合理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规避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从而确保企业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一、资金管理控制概述
资金管理控制是为了防止企业资金流失,预防资金支付危机,通过对资金流的有效控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资金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资金运动及日常财务活动等进行控制,是企业经营运作至关重要的内容。
二、信息技术下的资金管理控制特点及管理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资金管理出现新的特点,给企业资金控制提出新的要求。
1.资金管理难度加大。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财务管理状况得到更快捷和详实的反映,但由于硬件损坏、网络病毒、操作失误等会导致数据差错,甚至导致系统瘫痪;另外,还有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经济犯罪现象,这些无疑增加了资金控制难度。信息环境下,资金控制采用人工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要进行有效的程序化控制,必须在严格的控制制度下,防范因系统本身运行失效和对信息系统过分依赖所引发的风险。
2.资金管理环境更加复杂。信息技术下的资金管理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操作流程更加复杂。资金控制的主体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作业岗位,整个管理过程都需要进行严谨规划。资金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还必须充分考虑高层控制决策风险、资金控制信息化总体方案等一系列问题。
3.资金管理评估更具风险。从制定企业战略到日常经营管理,资金控制过程贯穿其中,会计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使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操作失误、遭受外部攻击或病毒等风险,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审计线索混乱,从而增加了资金风险评估的难度。
三、提高资金信息化风险管理的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控制。要做好信息环境下的资金管理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要注重加强相关人员信息安全风险教育,切实树立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环境下运行。
2.健全信息化管理控制制度,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内部控制要求,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和内部牵制原则,建立科学严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内控制度,科学设置岗位、合理进行分工,设立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管理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信息化操作程序控制,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合理设置操作权限、明确操作命令及非常情况处理程序等。同时运用防火墙、身份认证、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等网络安全技术,防控网络病毒,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
3.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要系统化、周期化,要在提高财务人员财会专业水平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地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更新计算机管理知识,提高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引进既懂财务又懂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完善资金管理监控体系,实行全方位监控。构建起融资金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为一体的资金管理平台,加强资金的审批管理和财务监督,完善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查询功能,实现对资金的统筹调度、合理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和运营风险,对资金运转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对资金流转、信息系统的构建与使用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整改,以规避资金管理风险。
总之,要使信息技术在企业资金管理中充分发挥科学化管理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要不断研究,不断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带来的管理风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金管理模式,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确保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婧.浅谈企业资金调度控制与管理[J].科技风,2008(12)
[2]郝向峰.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2009(4)
篇10
摘要中小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原因的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总体水平的提高对单个独立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影响,而且也关系到某地区、某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就业、安定等社会效益。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在此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比比皆是。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及产业发展较弱,且发展缺乏科学论证。当前,一般的中小企业投资普遍存在所需资金短缺的问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
2.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落后。科学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管理人员思想僵化,管理模式落后,使得 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无法得到发挥。首先,一些企业的管理没有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相分离,这种高度统一的集权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企业家族式管理仍然突出,领导者凭感情行事,造成财务监督虚设,财务管理混乱。因此,管理观念与模式的落后使得企业无法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从而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风险意识淡薄,投资决策较差。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风险都必须进行充分的考虑并进行可行性分析。高质量的投资决策,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率。而决策一旦失误,企业风险加大,会面临财务困境。因此,投资决策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与经营管理人 员共同努力,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权衡风险和报酬,只有当所承担的风险和预期报酬相称时,该项投资才是可取的。在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家族式管理方式所固有的制约性,投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少数管理者手中,缺乏理性的分析与评估,无法对风险做到足够的认识和鉴别,造成盲目投资。
4.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管理混乱。在企业中,资金犹如其生存的血液,严格的财务控制和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能使企业有序运转,生机勃勃;而资金管理的混乱,财务控制的不完善不到位,则致使企业无法顺畅运行。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
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中小企业应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不断增加内部资本积累的前提下,适度举债,以满足企业投资的需要。
2.面向市场,采用科学投资策略,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 目的考察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也可以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3.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 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对于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形成相互牵制机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规范会计业务操作。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单独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也 可以指定部门或人员执行,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财务控制最终通过对人的控制来实现对活动的控制,人在财务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把好用人关,是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条件。如要求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素质。为要解决好财会队伍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 上一篇:天然气行业的发展趋势
- 下一篇:社会工作项目调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