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培训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培训发展

篇1

关键词: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精神文明 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7-02

1 政府运用多方位服务引导市场

1.1 积极营造社区文化艺术氛围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而艺术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搞好社区文化艺术建设,就要先了解艺术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营造社区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居民乐于参与其中。

各级政府可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在社区范围内倡导、传播和谐理念,并渗透到每个居民心中。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落实有效的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制定明确的活动方案与实施计划。要强调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全民参与性,每个居民都是社区的一份子,都可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这个共同的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社区文化活动,能够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发挥政府的积极导向作用。要加大培育各种文化自治组织的力度,如社区文联、社区沙龙、社区俱乐部等,让居民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创造主体。搞好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加速对社区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

设施建设是社区文化艺术建设的前提条件与有力保障,是文化艺术能否实现自身传播价值的物质前提与平台媒介。

社区文化艺术设施主要包括为文化艺术活动提供的场地和专业的艺术培训中心,实现最大化的文化艺术设施的资源共享。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参与的居民也随之增加,年龄层面与社会层次也在逐渐宽泛,对社区文化艺术的设施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因而,加大社区文化艺术传播的设施建设,已成为关系到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大事,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国际化、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需要,应受到各级部门与企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1.3 扩大培训范围带动相关产业

沈阳市通过“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活动,迅速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受众面,使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市民都参与到学习艺术活动中来,这无疑是对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文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艺术势必会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应运而生的便是录音艺术、MIDI制作、群众演艺大舞台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出现又为艺术院校相关专业,如音乐制作系、艺术商务与管理系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才华的空间和崭新的就业前景。

2 提升居民对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价值的认识与消费倾向

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服务对象,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受益颇多,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社区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对社区文化的优劣加以评判。与此同时,我们要提高社区居民对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认识度。

2.1 关于提供社区文化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的有偿化

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社区文化服务要适应现实的经济形势,由原来的单一化无偿服务,转向市场化有偿服务。因此,社区艺术培训中心的有偿化发展,也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决定的,社区有偿化服务包括活动场地的提供,贵重设施设备的提供,开设文化艺术培训机构也是其有偿的方式之一。有偿性的服务,能提高服务及接受双方的积极性,如学习积极性、教育积极性等,从而确保社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种有偿性的社区文化服务,极大地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善和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2 社区文化消费应秉承着健康高雅的宗旨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文化消费的增加。社会文明的进步,离不开高雅健康的文化对人们的熏陶。反之,则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和场所较少,这种形势是不利于社区文化健康和谐发展的。为此,我们不仅要通过开展高品位的社区文化活动,引领社区居民向高雅艺术靠近,提高其审美情趣,还要积极努力的创造条件,在社区内开设高雅健康的文化消费场所。如美术画廊、艺术培训中心等、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

3 以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为基础建立连锁“艺术培训超市”的设想

社区艺术培训超市是将艺术培训走进社区,打造公益与经营性运营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以超市的便捷服务大众、方便百姓;以立足沈阳,面向东北,走向全国作为发展路径;以专业院校先进的教学和经营管理理念为依据,整合全国社会艺术教育市场。最终打造成自有特色的社会艺术培训教育集团。通过在全省乃至全国建立多个社区艺术培训超市,实现打造大学生实践创业平台,推动毕业生就业,提高大众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1 丰富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培训超市”的教学模式

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不同于市面上普通的艺术培训机构,市面上的艺术机构多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一般都针对学生及儿童,很少有中老年去学习。而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是由专业院校提供的专业对口的毕业学生,经过专业培训后,到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任教,这种专业的培训是完全针对社区的培训,包括如何与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市民进行沟通,如何教授不同年龄段的社区人员。也会定期派学院专家到社区为市民服务,既让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专业化,又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使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得到了保障,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针对不同社区的人群构成特点、经济能力高低、居民普遍喜好等方面,建立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课程,并根据居民要求建立个性化课程,如根据市民的程度,给他们选择合适的演唱曲目或演奏曲目,再或者居民想学习某一首特定的曲子,“中心”会根据其个人接受程度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最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这种规范的教学模式,居民可以在社区接受正规的文化艺术培训,提升审美品位,愉悦身心健康。

3.2 健全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培训超市”的管理体制

以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专业院校为依托,在多个社区建立“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并以连锁超市的管理形式,将“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更专业化,规范化,合理化。近年来,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就已经在沈阳市大东区的莱茵河畔社区、沈河区的宝石社区、于洪区的紫郡城等6个社区建立了这种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受到正规的艺术教育。这只是一个初探,也刚刚在沈阳开始实行,如果将这种经营方式由沈阳发展至整个辽宁省,那我们辽宁人民的艺术素质和精神生活会等到很大的提高和满足,进而让这种经营理念辐射至东北三省,甚至全国。

定期对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师资进行培训与考核,也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社区文化艺术工作者队伍的必要保证,使艺术工作者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在专业得到巩固的同时也不断地得到提升,能更好地与社区居民沟通,与社区居民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艺术培训超市”从以上居民生活实际出发,联系艺术学习的特殊性,方便市民学习艺术,为社区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3.3 完善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培训超市”的运行机制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近年来发挥专业特色与人才优势,卓有成效的开展“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活动,让艺术走进广大市民的生活,将艺术培训建在社区,使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为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运营模式不但包涵对教学环境的整体创新和设计、师资的投入、课程的系统设置以及经费的收支等关键因素,而且还包括这些因素在运营过程中按一定规则的运动流程。例如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对其进行资金的投入,并到相关部门注册,使其成为合法的运营机构;对其内部环境要有合理的设置,包括不同用途教室的特殊设计与装修(舞蹈教室、器乐教室、合唱教室、MIDI教室等),购买相应的教学器材;与市内各大艺术高校联合,招聘教师人员,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工作,进而组建优秀的社区教师团队;管理人员方面,要聘请专业的艺术管理人员,对整个运营中心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与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课程分配、建立奖惩机制),使其相互制约,促进发展;制定课程方面,除使用加盟授权的课程以外,还可根据社区的优势,创立本社区居民所能接受的个性化课程;在市场推广方面,要积极的进行宣传,保证招生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在保证整体顺利运营的基础上,对课程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应该将“教育原则”与“经营原则”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社区居民艺术层次的艺术培训方式方法。使社区居民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真正起到“艺术培训超市”的实质作用。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还应定期总结教学经验与运营经验,定期组织汇报演出及各类比赛,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淘汰滞后的教学理念,改进与完善管理运营模式,将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与运行模式运用到艺术培训中心的建设当中,既起到艺术培训中心的教育作用,也为自身的运营发展提供资金运转支持,最终实现使居民受益与自身良性发展的双赢效果。

通过社区“艺术培训超市”的建立,逐步配合政府导向,结合各自社区的自身优势,完善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真正实现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价值与作用,为辽宁地区的社区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帆.音乐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5):34-35.

篇2

【关键词】艺术教育“一带一路”人才培训创新路径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是中国主导下依靠既有的多边、双边关系建立起来的区域多元合作平台,旨在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打造互信、包容、平等、发展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包容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和目标,而艺术人才作为不同文化艺术之间交流对话的基础和媒介,有着极其重要的纽带功能。因此,将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中,对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国家艺术人才培训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开放合作可以为各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开放合作、互惠共赢依然是时代的主流趋势。在过去,国家与国家之间基于地缘关系进行经济贸易合作,如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需要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包容的平台来实现多国之间多层面合作交流,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一带一路”不仅为沿线国家提供了经济贸易、文化艺术合作交流的多方平台,也为各国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创新培养的空间。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繁多的种类,但是基于本国民族艺术进行教育和创作,会限制艺术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再一次接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化;另外,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训体系之中,所培养出的具有国际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会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实施与推行。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推行实施背景下所需要的人才是外向型、国际化的,因为在增进区域文化艺术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人才的交流才能带动文化艺术之间的沟通,而国与国之间的艺术受到当地文化背景、民族习俗、欣赏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所具有的风格和内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众所周知,教育是实现文化交融、缩小差异的一种手段,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训体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深层次、大范围的推行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各种项目的建设之中,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当前的人才教育和培训的方向主要以基建领域为主。而艺术作为文化交流的范畴,虽然也一直倡导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训,但是见效甚微,艺术教育基本沿袭着之前的发展路径,并没有结合“一带一路”进行转型,依然以内向培养为主、以欧美艺术文化为教育培训内容,在国际化、外向型艺术人才培训上没有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制定艺术教育培训的方案,导致我国艺术教育和人才培训滞后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经济建设的推进,从而使得沿线国家在经济合作和文化艺术交流两个层面存在着失衡的现象。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教育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艺术教育是艺术人才培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推行实施,使得区域内的文化大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受当前文化艺术发展环境的影响,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同时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两种属性,而艺术作为“一带一路”中文化交流对话的重要内容,使得艺术教育也具有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征。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艺术由于地域文化氛围和艺术审美的不同而形成的两种美术风格特性,在不同的意识文化能动性基础上进而创作出具有不同文化归属感和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以文化归属感和艺术风格来区别民族和世界。无论民族的还是世界的艺术,在今天都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外向型、开放性、创新型艺术人才的艺术教材。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教育的民族性

“一带一路”所追求的是区域国家在经济、文化上更加开放共融。随着近年来各种合作交流项目的齐头并进,沿线各国、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是艺术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依然存在着民族和世界之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内涵。以美术为例,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在洞壁和石器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图案,成为我国美术的最早起源,在之后历朝历代,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水墨画作层出不穷。美术与书法相结合,成为陶瓷、墙壁、衣饰等物件的艺术美化手法,将我国的美术推向发展的高峰。此外,我国在音乐、舞蹈等多种民族艺术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今天,中国艺术在历经5000多年的发展之后依然保留和传承着自身的风格和特色。中国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元素的传承,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兼容并包发展格局下中国艺术的民族性。教育本身具有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将中国传统艺术作为教材进行人才的教育培训,使艺术教育同样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教育的世界性

中国艺术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他国家的艺术也在发展着,并且各具特点。例如,印度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俄罗斯宽广厚重的音乐等,这些国家的艺术都是“一带一路”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在古代,这些国家的艺术或多或少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层次推行,将会促进中国艺术与他国艺术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他国艺术与中国本土艺术在风格表现、情感表现、内涵底蕴等方面不同,所以在民族性的基础上产生了与之并存的世界性的特征。同样,艺术的世界性特征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教育不单单承担着民族艺术的发展重任,还具有推动交流、实现创新的使命,因此,世界性的艺术与民族性的艺术共同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人才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给养。

三、艺术教育融入国家人才培训的路径选择

教育为发展而服务。当前,我国发展内外并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逐渐由内向型培养转为内外兼修培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深入开展,外向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经济的建设带动文化的交流,所以艺术教育要紧跟“一带一路”的发展节奏,积极培养新时期新背景下所需要的艺术人才,利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让艺术教育成为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笔者针对艺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训进行探究,提出以下艺术教育发展路径。

(一)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融合教育

艺术或许没有民族与世界之分,但是艺术教育所培养出的艺术人才有国家之别。因为,艺术教育归根到底是在为民族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从而为民众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秀精神文化的追求和需要。中国艺术有着厚实的文化内涵,它历经千百年的沧桑,艺术血脉依然存在,这足以说明中国艺术生命力之强。将中国民族艺术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主要部分,使中国渊博的艺术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得以传承,这便是把民族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根本,使中国艺术生命力有了根,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在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艺术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多种文化和艺术的包容运用。我国艺术教育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思路,开拓学生视野,从而博采众长,融合借鉴,实现艺术教育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融合教育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趋势和方向,也是艺术教育融入国家人才培训体系的路径之一。

(二)外向型发展,培训国际化人才

在“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沿线国家彼此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将会变得更加频繁,艺术文化大环境会越来越开放包容、多元民族艺术共融共存。在这种背景下,艺术要实现外向型发展,以世界艺术为给养,反哺艺术教育,为我国艺术教育和人才培训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培训和发展平台,将国际化作为我国艺术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之一。不同国家间的艺术元素在一个教育平台上融汇,可以创新创作出时代的艺术精品。例如美国导演约翰史蒂芬森充分运用中国艺术元素制作出电影《功夫熊猫》,受到世界观众的喜爱。艺术教育外向型发展,可以培养具有国际化眼光和思维的艺术人才,不仅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更利于世界艺术的创新发展。

篇3

关键词:群众声乐艺术;视唱练耳;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声乐辅导

一、群众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为例

作为一名群众文化辅导者,大力发展群众声乐艺术是一项长期性、探索性的工作。群众艺术馆的声乐辅导干部主要负责市民培训的基层工作,并广泛的深入到市内的各个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辅导单位,对广大群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声乐辅导来发展群众声乐艺术。下面就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的声乐培训工作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从参与辅导的对象来看,群众声乐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参与人数最多的,他们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上差别也很大。市群众艺术馆根据辅导对象的不同,将参与者分为企事业培训、普众培训以及少儿培训,截至目前仅仅两年间的培训就已得到长春市民的认可及高度的关注。据笔者初步统计,在该艺术馆的声乐培训对象中,普众培训辅导占60%,企事业培训辅导占35%,剩下的5%是少年儿童。从性别上看,女性参与者为75%,男性参与者为25%。有过学习声乐基础者的仅为10%。从覆盖范围来看,参与培训的学员遍布了长春市的各个区域街道。艺术馆辅导干部的培训地点涵盖了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中心管、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净月分馆、长春市广播电视大学分馆、各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小学点对点式的培训。辅导内容包括声乐基础理论课、视唱练耳课、乐理曲式分析课、合唱课、声乐技巧课、视频影像鉴赏课等。培训主要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将学员按照各自不同的艺术水平进行分班授课,培训歌曲按照学员的声乐水平,教研组制定了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的内部声乐教材供大家学习。由于目前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的声乐辅导干部人数有限,因此本馆在市内招募了大量的文化志愿者,来完善本馆的声乐辅导人才,充实到群文工作的梯队里。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辅导对象,进行不定期的邀请艺术专家前来讲座。目前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的声乐培训辅导已得到大家学习的认可与热情,但仍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提高。从活动形式来看,随着参与群众声乐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其演出比赛形式也不限于小型的社区演出,而是往大型化、集中化发展。如由长春市文广新局主办、市艺术馆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农民歌手大赛”、“长春市群众合唱比赛”“培训年终汇报”等活动,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由此可以看出,群众声乐艺术的号召力很强,同时能够广泛的调动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二、群众声乐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参与群文活动的构成者十分复杂,因此辅导的同时要考虑到学员学龄的跨度、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爱好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但是,据笔者长期进行普众辅导中总结学员大多缺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如最基本的识谱试唱,都无法达到,这就给学习声乐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只能在声乐课上简单浅显的渗透一下。这样的教学在声乐曲目选择上就受到了相当的限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其次,缺少基础理论的指导教学。虽然艺术馆的声乐辅导干部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准,但是在声乐课堂中缺少了声乐理论、视唱练耳这样的辅助教学。因为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中的根基,只有掌握了音符、节奏等一系列的相关音乐术语,在学习声乐上就会驾驭的轻松自如了。最后,缺少了普众的演出舞台。因为参与群众声乐艺术都是业余的群众,而目前的文化活动中,都是挑选群众中的极少数的精英者才能在专业舞台上一展歌喉的,因此,就很难调动普通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广大群众声乐艺术的发展的普及。

三、群众声乐艺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首先,加大群众声乐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搭建展示自我展示的平台。因为最好的检验成果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的舞台上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其次,大力发展完善群众声乐辅导人才体系,借助艺术专家、文化志愿者的力量,充实到群众声乐教学工作中。最后,在声乐辅导教学中加入大量的视唱练耳教学,针对零基础或者基础差的学员应该从基础的乐理知识开始教起,如:音阶练习、节奏练习、试唱练习、基本音符的学习、简唱等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接下来的声乐课上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做到速成与普及。综上所述,要繁荣发展群众声乐艺术,就要在工作中充分重视群众的学习需求,根据不同的辅导对象,设立相应的培训辅导课,并完善现有辅导体系,加大文化志愿者的辅导力量,从而加强声乐艺术活动的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旋.如何做好群众艺术工作[J].采写编,2016,01.

篇4

本项目主要是需要通过融资手段,在吴起县开设一家重点培训儿童才艺的幼儿园,进而更加专业化的带动当今艺术培训的发展。

二、项目名称及地点

1. 企业名称:吴起艺幼

2. 经营项目:儿童文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口才等

3. 经营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

三、 项目可行性分析:

1. 市场评估

当今社会家长对儿童艺术培养越来越注重,艺术培训行业在不断发展,能够开设一家专门的艺术幼儿园将会给艺术发展带来新的潮流。

2. 选址优势

  要选取一处交通便利、住宅集中、并且环境比较安静、安全的地段来办学。

四、创业项目发展前景及规划:

当今艺术培训在不断的发展,众多家长都愿意投资培训儿童的才艺特长,不断的带动了外边的琴行、艺术培训机构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家长与儿童之间时间矛盾、不仅得交幼儿园学费还得交培训机构学费等等问题。如果能开设一家专门的幼儿园来培训艺术,那么就会解决这些问题,更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这个项目前景一定会很好。我将会通过各方面的人脉,选取一处交通便利、住宅集中、并且环境比较安静、安全的地段来办学。让此项目在一个地方实施起来,发展如果不错,可以进军更多的地区。

五、主要业务分类:

篇5

关键词:艺术类;行政人员;培训;人才队伍建设

一、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艺术类高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艺术类高校要想保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就必须不断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努力培养出一支专业化、实用型的行政人才队伍。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能够帮助学校合理分配各项资源、优化学校各个部门的人才结构,不断提高行政工作的综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建设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二、当前艺术类高校行政人员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培训工作不够科学完善。存在一部分艺术类高校领导过于重视教学人员的培养,一定程度忽视了行政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学校行政管理整体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学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科学完善的培训运用机制[1],培训工作更多是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有效的促进学习作用,行政人员更多是抱着以娱乐为主、学习为辅的心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从而造成培训工作效果不够理想。第二,行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设计不够合理。由于艺术类高校在行政人才队伍上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内部结构较为混乱,从而导致当前学校无法有效建设出一支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与此同时,由于学校高层领导缺乏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认知,未能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行政人才队伍建设,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判断,促使人才队伍建设过程较为盲目,不能根据科学的建设方案实施培训工作,整体人才队培养水平偏低,难以充分发挥出行政人员之间的互补效应,实现他们的共同进步发展,成为现时代高素质、高层次的行政管理人才。第三,行政人员管理制度的落后性。由于部分艺术类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不重视,高层领导缺乏创新改革意识,从而导致学校一直仍在沿用传统的垂直性行政管理体制,在行政人员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上缺少与之对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各个考核工作无法有效实施,行政人员培训学习激励效果不够明显。此外,学校未能建立起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行政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各项服务工作执行力偏低,成员之间职责不够清晰,从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混乱局面。高层领导对于行政人员的评价方式也过于单一,缺乏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2]。

三、艺术类高校行政人员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一,建立科学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艺术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条件,有针对性应用科学的行政人员培训方式,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专业水平,促使他们树立起先进的工作理念,成为现代高素质、高文化的行政管理仁慈啊。例如,学校可以采取脱产学习、集中时间培训、网络平台学习等多元化培训方式,让行政人员自主进行选择,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第二,加强行政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艺术类高校要针对行政人才的培养工作,科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明确行政各部门岗位的发展目标。通过采取行政人员的选拔制度,切实落实职业资格认证,督促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都要参加岗前培训,认真修完安排的具体课程。此外,学校要根据不同部门岗位行政人员的职责,明确他们的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不断优化学校行政人才队伍的结构,注重不同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促进他们培训学习的共同进步发展,最大程度满足现代行政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第三,创新行政管理制度。艺术类高校在行政人员培训管理工作上要积极创新各项制度,打破传统垂直管理模式的弊端,有效建设出信息共享、协同共管的人才建设管理体制。对于不同部门岗位行政人员的任用,各部门领导必须严格遵守相关任用制度,确保行政人员具备专业资格证书。此外,高校要建立起健全的岗位责任机制,根据不同部门岗位行政人员,明确他们的工作要求和任务,实现内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3]。学校针对行政人员培训工作,要合理设计出绩效考核体系,采取科学的激励措施推动各项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掘出行政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校要想推动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就必须不断加大行政管理的培训教育力度,努力建设出一支专业化的行政人才队伍。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针对行政人员的需求,有效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校高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珍花.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创新路径[J].广西教育,2013(5):121-123.

篇6

(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二者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需求类型的多样化的发展,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艺术类教育成为此时代的主要培养模式,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四有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单一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深层次需求时,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纵观二者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产生都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二者的产生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为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早期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虽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却存在者地域性与创新性的缺陷,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人才培养,乃至社会服务方面,其空间和舞台是相当狭窄的。同时单单依靠单一的高校艺术教育,不仅难以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应有的资源保障,而且会加大艺术教育的城乡、区域,及需求群体之间的差距,从而造成新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为此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与发展,与社会高层次的需求适应,可以肯定的是,社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的产生是建立在高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才为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产生创在了必须的社会基础。

二、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不同点

两种教育模式从产生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却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点,分析二者的不同点,找出其差异性,为我国艺术教育模式的进化提供理论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不同

高校艺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以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模式之上,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要求,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开设相似的课程,选聘各种层次的专业教师,制定专门的教学培养教案,集体授课,并进行统一的作业布置和考核,此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班级为主要培训单位,学生数量多,较少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同时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学费相对较低的优点。而相艺术培训模式则与高校教育模式大不相同,其主要是建立在针对受训人员的个性需求的基础上,社会培训机构为受训人员量身定制符合其自身特征的教学课程,较多的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培训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艺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创造性和自由性的结合,是一种典型的差异化基础上的非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受训人员流动制较强,学生数量为定额,人数较少,相对于前者,学费相对较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不同

篇7

(一)强化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育的专业领先性

专业音乐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音乐人才的专门机构,钢琴教育专业水平和硬件设施条件非综合大学艺术院系与民间音乐培训机构所能比拟。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模仿、积淀,中国专业音乐院校不但拥有但昭义、朱雅芬等国内领先又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杰出钢琴大师,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也迅速成长成为支撑中国钢琴教育发展的栋梁,如中央音乐学院吴迎、卞萌,上海音乐学院李坚、唐哲,中国音乐学院李民等等,他们中大都在国内完成了扎实的钢琴基础教育,有国际著名音乐学院深造或交流学习经历,理论知识丰富,善于将东西方文化中精彩的音乐篇章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教学风格。现在,这些钢琴专业教师们正活跃在中国钢琴教育事业上,成为提高中国钢琴世界影响力的有力保障。专业音乐院校作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火车头,没有国际眼光就不可能有领先眼界。要加强钢琴教师国际交流学习,突出培养和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解决好钢琴教育后继有人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充分学习借鉴国际一流院校的先进的办学、教学经验,始终保持钢琴师资力量的领先和先导地位。

(二)增强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育的创新性

专业音乐院校在推动中国钢琴教育创新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专业音乐院校钢琴创新性作品层出不穷,比如,王建中的《情景》、徐振民的《唐人诗意两首》、刘力的《秋山鸣》、张朝的《皮黄》等,这些作品整体风格现代,结构完整,与传统联系紧密却不失个性,而且不再盲目追求现代技术和模仿西方钢琴流派,注重诠释时代旋律,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风格和民族音乐特色。同时,钢琴与中国民间乐器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出现了很多如钢琴与古筝,钢琴、二胡与箫,钢琴、二胡与古筝,钢琴、笛与箫等合作的作品,一改钢琴只与西洋乐器的合作形式,形成独特的东方韵味。此外,钢琴教育内容也冲破西方传统教材模式束缚,开始重视演绎中国音乐风格和再现民族音乐特色,让习惯于演奏西方作品的学生逐渐接触并转向演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增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这已经成为中国钢琴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中国钢琴教育要增强世界影响力出路还是在于创新。专业音乐院校作为中国钢琴教育的旗帜,加强创新是本分也是责任。钢琴来到中国的一个多世纪里,历经模仿和学习,到现在的融合和创新,所形成的独特中国韵味的钢琴之声,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又能被西方人接受的审美体验。正是这种独特的东方音韵,才使得中国钢琴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钢琴教育也唯有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专业音乐院校拥有最优秀的师资、生源和教学土壤,加强钢琴教育创新责无旁贷。

(三)推动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育“走出去引进来”

国家有疆土,音乐无国界。专业音乐院校要推动中国钢琴教育增强世界影响力必须走出去。目前,国际著名音乐院校每年都有中国学生考入,国际重大钢琴赛事也必定有中国专业音乐院校选手参加,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人走出国门在各类重大国际钢琴比赛中拔得头筹,如李云迪荣获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宋思衡荣获第61届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孙颖迪荣获第7届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沈文裕荣获美国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张昊辰荣获第13届范•克莱本钢琴大赛第一名……这些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的中国青年一代钢琴演奏家,大都经历了先国内专业院校学习,然后到国外学习深造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的成功刷新了中国钢琴教育历史,也标志着中国钢琴教育事业及钢琴演奏艺术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专业音乐院校要推动中国钢琴教育增强世界影响力还必须引进来。举办国际钢琴艺术节、邀请国际著名钢琴教育家开办讲座、举办国际钢琴大师班等都是引进来的主要方式,吸引国际优秀钢琴大师来华讲学,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也有利于拓展国内钢琴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钢琴业务水平。另外举办高水准的国际钢琴比赛,也是“引进来”的有效手段。如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代表我国钢琴演奏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坚持按国际标准和水平来组织和筹办,每届均邀请世界一流的钢琴家担任评委,至今已吸引了众多国际优秀钢琴选手参赛,并正式加入国际性权威音乐组织——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这些中国举办的国际钢琴比赛已逐步成为一种最有吸引力的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方式,为提高中国的艺术形象和国际地位夯实了基础。

二、综合大学艺术院系是提升钢琴教育的基础保障

综合大学艺术院系是音乐教育中一个大的群体。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进步,专业音乐院校已经不能满足全社会对钢琴教育的需求,全国各综合类大学、民族大学纷纷建起艺术学院音乐系。到目前为止,全国有近八百所高校设有音乐专业,拥有师生上百万。综合大学艺术院系在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和普及钢琴艺术方面作用凸显,成为提升中国钢琴教育的基础保障。

(一)必须夯实钢琴基础教育

钢琴基础教育是综合大学艺术院系提升中国钢琴教育的基本点。与专业音乐院系所追求的高、精、尖、新所不同的是,综合大学艺术院系所进行的钢琴教育,一方面是搞好专业教育,为广大的师范教育和音乐普及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是搞好普及教育,起到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近几年随着社会音乐教育的普及,综合大学艺术院系生源素质逐年提高,但仍有大半以上学生是为了高考,只经过了一年或半年的专业强化训练,大多基础薄弱,学生之间实际能力差异较大。因此,落实钢琴基础内容的教学是必须的,也是符合实际的。钢琴基础教育包括技术基础和音乐基础。在基础训练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这样夯实钢琴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后续提高也提供了可能性。

(二)必须增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培养是综合大学艺术院系提升中国钢琴教育的着力点。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综合大学艺术院系培养的学生大多将工作在音乐教育战线的基层,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因此,钢琴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除具备一定程度的钢琴演奏技能外,应用能力更应得到重视。如视奏能力、背奏能力、钢琴伴奏能力、简谱移调与移调演奏能力、教学能力、即兴创作、倾听和理解艺术音乐能力的培养以及合作意识、艺术审美感受力、音乐审美趣味的提高等,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必须坚持错位发展错位发展是综合大学艺术院系提升中国钢琴教育的生命力。民族院校音乐教育重点是收集、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其钢琴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如果仍然沿用18、19世纪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和审美标准显然是不可取的。师范院校钢琴教育如果一味地与专业音乐院校比较演奏水平的高、精、尖、新同样不可取。而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育如果降低标准面向普通大众,则是浪费资源……“大而全”是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资源共享、错位协调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更有利于综合性艺术院校钢琴教育发展。

三、民间钢琴培训机构是普及钢琴教育的重要补充

钢琴普及教育既是发展钢琴艺术的社会基础,又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重视民间钢琴机构钢琴普及教育,积极培养基本功扎实和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钢琴人才,不仅可以为专业音乐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输送大量合格人才,也可以通过基础钢琴教育陶冶情操、锤炼品质、提升素养。据调查,全国除少数民间钢琴培训机构是职业化、品牌化、专业化外,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缺乏培训纲要和职业规范,缺乏合格的培训场所和师资力量,普遍存在家庭作坊式培训,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因此,鼓励和规范发展民间钢琴培训是当前中国钢琴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民间钢琴培训机构应该走品牌化道路

民间钢琴培训走品牌化道路有两个用处,一是识别,二是信任。品牌不单纯是一个辨别的名称,一块区别同类的招牌,更多的是取得社会的信任,是品质的保证。这些年,全国各城市民间钢琴培训机构纷纷打出名家的旗号,如刘诗昆艺术学校、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雅马哈音乐中心、郎朗音乐世界等。这些由名家引领的钢琴培训机构,一方面大量消化了音乐院校钢琴毕业生,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也为我国钢琴普及教育,挖掘钢琴“苗子”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为广大的钢琴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然而要真正做到品牌化,仅仅是靠一、两位名家来做品质证明是不够的,机构的实力、文化、个性、师资、管理等都是品牌内涵的重要体现。

(二)民间钢琴培训机构应该走职业化道路

民间钢琴培训走职业化道路,实质就是追求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针对我国现阶段民间钢琴培训管理缺失,必须尽快明确培训职业资质、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规范性要求,包括对培训机构教师素质、办学理念、机构设置、管理措施、行为规范等都应有制度性约束,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机构专职监督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遏制一些培训机构视商业利益为唯一,从而还原钢琴普及教育以培养国民艺术审美情趣、提高国民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国民音乐文化素养的本来目的。

(三)民间钢琴培训机构应该走大众化道路

篇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确定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施行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该学科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未来获得较好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师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技能水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

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应用技术类的人才培养作为教学定位,根据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准确的培养定位,从而提高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

1.1 新生生源质量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使更多的人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我国实施了高校的扩招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许多高校学生数量大增。一方面,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学生数量增多,导致学生质量的良莠不齐,受不同生活环境及教育背景的影响,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知程度不同。[1]有的学生,在艺术设计环境中长大,从小接触艺术设计,长期的艺术熏陶使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设计知识,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为学习艺术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艺术设计的认识,认为艺术设计不作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对将来的发展益处不大,便对艺术设计专业不太重视。由于大部分新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下降。

1.2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扩招之前,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较少,为方便管理,学生大多集中在一起上课,每位教师可担任两门到三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任务完成后,会有大部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答疑。而生源扩招之后,班级分设较多,为促进教师资源的有效应用,每位教师尽量的课程量增加,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忙于备课、讲课,很少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和辅导学生。另一方面,高校为提高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惜加大资金投入,聘请高学历的师范类硕士、博士、甚至留学归来的专业人员。虽然这类教师在学历上有优势,见多识广,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技能,但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对各类艺术设计标准及规范不熟悉,在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指导时,不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十分不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艺术设计教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滞后于艺术设计的发展速度,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是实现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多教师,是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对于所教授的知识还停留在教科书的理论层面,所以专业知识有严重的滞后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艺术设计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

3.1 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在专业教师培训中,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造成了培训机制的不合理。因此,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应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培训,加大教师培训资金投入。例如,建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活动室,成立艺术设计培训组织,定期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理念的深化,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在活动室内进行艺术作品设计活动,通过主题的策划和作品设计理念的讨论,引导教师独立完成艺术作品。

3.2 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有实践教学的素质。目前,教育界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第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行业和职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职业和职业岗位群体的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应结合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尤其是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要求。可以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的广告公司或者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设计实践,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教学和设计的指导能力。鼓励设计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如设计软件的更新等,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3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教师本身学历较高,大多为硕士或博士,对专业知识掌握较扎实,更容易受到社会的认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艺术设计理念熟知,许多社会组织或企业在组织活动时,往往会聘请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作为艺术设计顾问和艺术活动的策划。教师以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进入企业或组织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在高校设计学院与企业之间形成桥梁,为学生提供行业内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高校应该鼓励并支持教师进入社会,参与实践,有利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增强师资力量,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4 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文化底蕴的积累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磨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以高标准、严要求督促自己,不断修炼,敢于实践,使自己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越走越远。

篇9

[关键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2004年9月,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参加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省份,率先在城乡普通高中实施了艺术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秋季起,新课改进入了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全国第二批参加实验的省份。时光荏苒,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的实施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可以说,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实施情况的探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这既可为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又可为国家今后修改《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及其系列高中艺术实验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客观地把握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从实际的研究条件出发,选取了辽宁省的大连市、铁岭市、东港市和海城市这四个发展水平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了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说,各类城乡普通高中基本上都能实施高中艺术新课改,并在师资配备、教室使用、教师培训和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证。以辽宁省为例,在教室配备方面,有2/3的学校配备了各科艺术课的专用教室,有1/3的学校设有艺术课共用教室。在课时安排方面,有近2/3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安排每周有一节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主要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开设舞蹈和戏剧课程的学校则微乎其微,仅占一两个百分点;而调查中的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高中综合艺术课程。从教师参加高中艺术新课改培训的情况看,有近一半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培训,而一半多教师则偶尔参加过培训或从未参加过培训。在教材方面,辽宁省使用的教材非常统一,音乐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音乐鉴赏》,美术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美术鉴赏》。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教材难度比较适中,教学辅助材料比较丰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有超过3/4的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改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艺术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与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在全面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师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认为自己遇到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教师竟占被调查人数的71.11%,只有28.89%的教师认为遇到的困难较少和很少;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可以说,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前行的步履并不轻松,面临着各种困境。

二、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成为制约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尽管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早已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中国整理)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却远未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制约我国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作为非高考科目,高中艺术新课程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也就成为必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愿意上艺术课多是出于放松自己、缓解高考压力等原因,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更好地学习高考科目提供心理上的“缓冲区”,而艺术课程本身归根到底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小,有些高中开设的艺术新课程名不副实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师生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持欢迎态度,但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却显得明显不足。有近一半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在课时安排、规章制度和教学经费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调查得到的一个数字是颇为引入深思的,那就是有25.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只是发了艺术课教材,而没有真正进行艺术课教学。另外,那些已开设高中艺术课的学校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一方面,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艺术课时太少,不少学校每两周才能上一节艺术课;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经常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完成上课时数,其他学科课程或学校的其他事情经常占用艺术课时,这样就使本来就很少的艺术课时更加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与音乐、美术这两门原有的分科课程相比,本次高中新课改中增设的高中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则更堪忧。该课程以学生各种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系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切入,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各地区和学校对于这三种高中艺术课程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然而,从对辽宁省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各类城乡高中竟然没有一所学校实施了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它们实施的都是分科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可以说,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完全处于被忽视和被冷落的境地!

(三)教材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不能与当代高中生的发展特点相契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与辽宁省各类普通高中艺术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材问题,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有些地方不能契合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艺术教材不够新颖,没有多少反映当今时代风貌的作品,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铁岭市的—位教师坦言:“教材内容分散,逻辑性不强,内容难度较大,例子生僻,学生不太感兴趣,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材内容。”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大连市的一位高中生写道:

“我感到教材所提供的都是比较旧的音乐段子,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音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教材过于生硬,无新意。”可以说,与之相类似的回答在问卷中并不少见,它们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心声。(四)教师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需要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方案》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仍然囿于高中教育的传统观念,未能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新观念更是缺乏明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很多高中艺术教师不能及时适应艺术新课程的变化,还因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为核心,使艺术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与相对贫乏落后的艺术教育之间形成矛盾。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推行高中艺术新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与那些高考科目相比,作为非高考科目的艺术课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自然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改变高中艺术新课程困境的根本措施就是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其实,早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一批实验省区之前,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教育部将成立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组,在各实验省(区)提出的高考改革建议的基础上,于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前,提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我国已陆续有一些省份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了各种调整,但从总体上说,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仍然任重道远。当然,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关涉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注意的是,将艺术课列入高考科目绝非良策,那样也许会无情地扼杀更多高中师生对艺术的喜爱。在当前形势下,首先应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宣传,引导人们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艺术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逐步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运用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建立综合性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支持力度

客观地说,与实施艺术新课程之前相比,各类高中对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有了提高,很多学校以前只是为那些要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艺术技能技巧强化训练课程,而从未对其他不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过艺术课程。由于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全体学生都有了感受艺术之美、提升人文素养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将高中艺术课作为“摆设”的学校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不少农村高中从未开设过任何艺术课,学校只是发放了艺术课教材,却无艺术课教学的师资和设备。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督促和检查,杜绝“只发教材,实际不上课”和“只有计划课时,实际不上课”等名不副实的情况出现。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府行为,加大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各种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保障教学设备和教学经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高中艺术新课改的推进提供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证。

(三)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

高中艺术新课程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教材问题,其教材必须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在今后修改新课程教材时,必须着重考虑和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以真正适应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二是如何使教材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相互整合,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和融合性。总而言之,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应该既增加了教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又充分考虑了当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为集新颖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为一体的优秀艺术教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

篇10

关键词:文化馆;美术;培训活动

一、文化馆在开展美术培训中遇到的阻碍

(一)美术培训活动形式规划不合理

现代社会为了提升全民的综合文化素养,大多数美术馆会提供免费的美术培训活动供人们进行体验。有些人抱着免费体验不用交费的心态,在文化馆里滥竽充数,并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反而会浪费免费名额。对于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们要提出严厉的批评,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虽然美术培训活动可以免费参加,但是文化自身是无价的,如果不是诚心诚意想要学习美术,就不应该占有这个机会,应该留给更加需要的人。因为美术培训活动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面对全体社会人士招生,才让一些贪图便宜的人有机可乘,这是对艺术的亵渎。长期如此,会让人们产生对艺术的误解,无法认识艺术的本质,也会阻碍文化馆的正常发展。

(二)文化馆美术培训活动没有具体的方向

既然文化馆承担着整个社会甚至是国家文化传播和宣扬的使命,那么在其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问题。当前,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针对文化馆的建设工作,在文化馆的扩展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文化馆开展免费的美术培训活动,其初衷是为了传播中华的美术魅力,让人们加强对于美术发展史的了解,并能够肩负其发扬中华美术艺术的责任。虽然国家对于文化馆的管理制度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在文化馆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许多弊端和漏洞,知识美术培训活动开展效果并不明显。究其根本,还是没有对文化馆美术培训活动进行明确的规划,培训内容不具体,培训步骤也不清晰。

二、开展美术培训活动的意义

众所周知,文化馆面对全体社会人员开放是为了推进现代文化的改革进程。文化馆免费开放可以帮助提升每一个公民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力量。这样可以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飞快,人们得到基本的物质满足,在此只上,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文化就是最好的选瘢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使得人们的心性变得成熟稳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美术作为现代文化的一大分支,理所应当受到人们的喜爱,美术在现在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用发挥着其独特的魅力。开展美术培训活动,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

三、强化美术培训活动效果的具体措施

(一)普及人们对于免费美术培训活动的认识

对于青少年来说,现在正是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最佳时期,免费的美术培训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于美术的学习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侧面培养其学习能力。为了使活动能够真正受益于青少年,文化馆必须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力度,最重要是的对活动进行明确的定义,活动的目的是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而不是让他们借着免费培训的名义来滥竽充数。只有正确认识美术培训活动的意义,才能真正理解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从而端正人们对于文化的态度。

(二)培训政策要有针对性

虽说文化馆开展的美术培训活动是面向全部人群的,但不可否认其针对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青少年处在文化素养成型的关键阶段,为了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文化馆在培训过程过要强化个性保留和鼓励个性发挥的相关政策。世界并不缺少美的事物,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的世界里也如此,培训时如果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鼓励青少年进行个性创作,而不是将他们的才华扼杀,想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培训过程中结合语言表达

文化馆开展的美术培训活动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不受约束的尽情发挥,同样的我们的言论也是自由的。在美术培训活动中,老师要随时对学生作品发表评价,要指导他们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进行言论交流,还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不仅要培养参与者的创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从而具备综合文化素养。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鉴赏力,还可以推动整个国家的文化进程。

四、小结

现代社会,在政治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享受。文化素养的提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争相开展美术培训活动。当前活动存在形式规划不合理和发展方向不具体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普及人们对于美术培训活动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还要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结合语言表达。相信这样一定可以行之有效的提升国民的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