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是一个十分紧张的阶段,同时也是决定学生后续学习发展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师要做好英语备考复习工作,促使学生提升自信心,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复习活动,学生在考场上同样可以更加镇定地完成考试,获得更加理想的考试成绩。故此,教师需要充分加强自身教学引导作用,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组织英语复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凭借自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复习成效。由此看来,加强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教学策略研究很有必要,有助于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临近中考,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压力和紧张,甚至对中考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这种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在中考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影响到最终的考试成绩。故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多种角度剖析原因,采取多种方法加以解决。尤其是学困生可能由于自身学习成绩不高,容易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师应该正视此类学生,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学困生增加单词量,尽可能提高自信心,努力提高成绩。而优等生则是应该保证自身学习成绩稳定的同时,能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会减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具备更加坚定的心理素质。(夏邦林,2014)

2研究题型,归纳总结

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中,由于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为繁杂,尤其是在中考单项选择题中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为了避免对某些知识点一带而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能够着重对中考题型进行深层次分析,寻求合理有效的考查方式来归纳总结知识点,在后续题目解答中可以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举一反三,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诸如,在中考中,宾语从句作为热门题型,在考试中是失分率较高的题目,同样也是得分点,通过研究和分析宾语从句题型,总结考查目标,在后续练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深层次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更为充分地掌握知识点。(罗碧芳,2013)

3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后续复习中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特点。其一,目的性。在后续复习中能够明确复习的目的,教师要在深入分析和总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复习的目的;其二,针对性。复习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薄弱之处,做好事先预习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后续复习活动的开展。其三。系统性。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整合在一起,系统化总结和归纳,升华理论知识,剖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需要深层次掌握,引导学生了解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朱燕莉,2014)

4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全面梳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使所有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了解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简化复杂的单词,找到最佳的单词。其二,分类复习。根据英语教学知识点分类练习,组织设计词组比赛,准备相配套的词组卷练习,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强调其背诵词组卷;根据中文来完成句子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听力训练,加强文章填空和阅读理解内容的训练,总结错误原因。(常颖,2017)其三,综合复习。教师为学生布置各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解题能力。

5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

(1)做好备课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归纳总结知识点,在教学中能将练习题目同步穿插到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控制题目难易程度,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大部分m第10期(总第082期)2017年10月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让每位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收获。对于英语兴趣不高的学生,应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诸如,部分学生对NBA兴趣较为浓厚,教师可以选择NBA相关的英文文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学生有兴趣,也愿意认真阅读,就是成功了一半,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石亚维,2015)(2)分层作业将作业分成三个部分,在教学中,除了传授英语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优等生,采取情景演绎、阅读理解、英语作文等,帮助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完形填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对于学困生,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记忆单词和对话方式,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分别对待,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3)增加词汇储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单词储备不足,所以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倍感吃力。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单词学习习惯,注重日常单词积累,或是组织小组单词储备评选,制作单词卡片,互相检查单词背诵情况,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中考中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4)勤加口语练习学生应该定期运用英语知识进行口语练习,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座位号要求学生进行发言,主动询问,准备英语口语训练。课堂进行分角色阅读,还可以模仿美国总统经典演讲;模仿英美电影经典台词。如果见到外国人,尝试主动进行简单的寒暄、交流,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流畅自然,单词储备量也得到增加,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阶段,教师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后续学习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常颖.对提升中考复习阶段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操作策略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1-103.

[2]罗碧芳.讲究教学策略,提高复习实效——初中英语总复习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3(14):26,28.

[3]石亚维.初中英语优化教学初探及中考复习计划和思路[J].科技信息,2015(9):182.

[4]夏邦林.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例谈——以江苏省近几年中考题为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6.

篇2

Abstract: Develops music synthesis teaching in the quality art education is take the market and the actual need as the guidance one kind of educational model exploration, it the 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curriculum fuses in together, raises the student music art overall quality emphatically.

关键词:课程改革 音乐综合课 音乐信息 音乐艺术教学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music synthesis class music information music art teaching

作者简介:易美艳(1980-),女,湖南攸县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如何在高等职业音乐教育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是比较合理的:

一、 使学生最大程度掌握音乐领域的信息量并应用于实践

传统的音乐艺术教学是纵向教学,提倡探索更深更细致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是值得称道的教学目的与手段。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来说,探索细致复杂的深层次专业知识,相比较而言与高职的培养目标有些偏差。而音乐综合课的教学是横向的宽泛的教学,在掌握基本音乐技能基础上,强调知识的拓展性与宽泛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音乐领域中的各重点学科门类提炼精华,使之掌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专业领域信息量的掌握,并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得以应用。例如:高职幼儿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乐理、视唱、民歌等学科专业系统深入性技术的机会非常少,但可以通过对音乐综合课重点知识的学习,将其应用到儿童歌谣的创编以及儿童歌曲表演等实践教学活动中。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机会加以很好利用,对她们未来走上幼师岗位帮助很大。

二、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做到轻松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掌握程度欠佳。音乐综合课因其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础,运用多种训练方法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创造教学新鲜感。例如:学习乐理“音程”一章时,将〈法〉奥芬巴赫《天堂与地狱》音乐片段中所有音符向上构建三度音程,并进行演唱。在演唱练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和声”的魅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与表现意识。学生踊跃演唱并主动尝试新的音程构成,课堂活而不散,达到了轻松教学的目的。

三、 系统地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多种方法的训练

传统的音乐课程学习只是针对所设专业课程进行定向训练,虽细致但缺少知识掌握的广泛性与实践应用性。音乐综合课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可以自觉总结所学知识点在其他音乐课程领域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切分节奏的学习,学生可以找到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并模仿以及演唱。不仅加强了对切分节奏特点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在传统的音乐艺术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状态多数是被动的,长期培养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导致学习期满后,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仅仅局限于教学课堂上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旦学校教学内容设计有所不足或偏差,学生在就业或实践中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就会感到吃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音乐综合课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习惯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讲到乐理“调式”与“民族调式”时,可以结合“音乐欣赏”对比两者所构造出的音乐旋律,结合乐理理论总结出乐曲的调式特点,并指导和鼓励学生发现不同音乐中调式的应用特色。学生就会在日常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自觉发现调式特征,并反复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得到肯定与赞扬的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从而兴趣盎然地探索更广泛的音乐领域知识,真正做到了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再如:学习音符、节奏型等知识点时,课堂设计“创作游戏”环节:让学生结合新知识点,自编自创自唱4/4拍、4小节的童谣在学生创作和演唱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意识,更加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知识领域的探索精神;在不断的创作完善修改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五、使教师发挥自我优势,创造特色教学

传统音乐艺术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掌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教师分类比较明显,针对性较强。对于音乐综合课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有丰富的音乐专业常识和独到的音乐专业建树。同时,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也是考验教师创造能力与总结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讲授《音乐综合课》需要教师“一专多能”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方法上突出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例如:在声乐教学方面擅长的教师,可以在音乐综合课课堂设计中以声乐发声训练为基础,加入视唱练习等多种训练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发挥教师的自我优势,而且可以创造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音乐艺术教育也要与市场紧密联系,服从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同时要突出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形成具有较高质量与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音乐综合课正是按照这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音乐艺术教学中的局限,突出实践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对高职音乐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探索更多的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丰富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发挥课程优势,为培养新世纪实用型艺术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学案;知识点题型化;理论实践化;有效方法

前言

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人们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解决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普遍愿望、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教育观念的变革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近十多年对学校教育的空间范围作了调整,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正适应了这种形式的需要而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小班化教学在我市逐步推广之际,我校今年也实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位即将担任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及促进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促进我校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作这个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前我们老师针对50~60多人的班级一般是采用传统式“填鸭式”教学:由老师讲,学生听,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与老师并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实际上知识的收效甚微!那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我们是固步自封呢还是勇于创新?答案是显而易见。这是我们课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拟解决的问题

重点要解决的内容是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老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又如何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将课本上理论性的知识怎样通过习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先制定学案,在学案中体现:①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便于学生理解;②自学内容,学习内容具体化和精细化,将目标分解,每一小目标与相应的内容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基础知识部分全员过关的习题,互帮理解部分的思考题,只要求学生程度好学生县进行思考,对思考的观点在课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并让中下层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讨论中认知和理解;③突破重难点,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重点把握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力争编出能适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从已知的知识和教材内容上能找到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及至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从简到难,言之有理,说之有据;④典型例题、过关测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得。将课本得知识点渗透于各种题型中,那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的形式解答题目从而理解课本知识,老师可以当场批改,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的学习的失误,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解题中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吸收;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愉快学习;这样知识点不抽象,“理论实践化”,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有针对性的练习,却不需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地记忆,“见多识广”,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它们,增强综合解题能力。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课堂的学生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团结合作互助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去领会题目隐含条件,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去审题,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数学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解题来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实践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中,温馨、快乐的学习,获得成就感。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那么对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的研究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内容

1、小班化教学的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2、享受小班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

3、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案、教学过程、教学时间控制、作业批改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得到:

1、探索并形成数学教学切实可行的“操作样式”,丰富课堂的有效策略。

2、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享受愉快的数学课堂教学,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6、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能掌握知识,获得成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分类阅读关于小班化教学和《数学课程标准》等有关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研究的有关文献,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成功个案研究法

以研究对象中的小班化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老师个体为分析单位,向学生、家长发问卷,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对享受小班化教学与没有享受小班化教学教育的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个案跟踪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特别是考试成绩较好的班级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追踪调研,重点建立小班化数学教学档案,进行科学归因。

3、教育教学实验法

通过观测与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总结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逐步形成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上课准备学案,备课时即备教材,更备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四环节:情境激趣——合作讨论——展示演板——点评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经验总结法

经过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总结并整理出适合当代教学方法的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研究阶段(时间)、研究方法、阶段性目标、研究内容和阶段性成果:

1、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②阶段性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学习有关理论;

③主要研究内容: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

④阶段性成果:构建相关的理论支持体。

2、调查分析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成功个案研究法,写出调查问卷。

②阶段性目标:调查学生参与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③主要研究内容:向学生、家长发问卷,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对享受小班化教学与没有享受小班化教学教育的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个案跟踪研究;

④阶段性成果:写出调查报告,对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总结,和一些教学反思。

3、探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

②阶段性目标:得出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

③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总结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写出体现“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使用的学案,逐步形成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④阶段性成果: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

4、完善整理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②阶段性目标:将实验课题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课题研究,形成成果。

③主要研究内容:经过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总结并整理出适合当代教学方法的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发表关于“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论文。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3] 山海教育出版社《小班化教育》、《山海教育丛书》

[4] 《数学课程标准》

篇4

关键词:九年级;物理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43-02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现阶段全新的教育体制也对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年级总复习是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的阶段,是归纳并总结三年来学生物理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学生分析梳理物理知识的重要时期,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各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地把物理知识详细化。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的教学效果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物理学科的分数,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考试,更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情况。

一 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情况分析

1.九年级学生物理认知起点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物理学习,到了九年级已经掌握了很多物理学科定义。学生们基本都掌握了什么是作用力,什么是密度,什么是惯性等。但是这些定义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却没有清楚了解。

通过这种方式的归纳总结,学生可以从这种对比表格很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关系和差异,同时对这些定义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

2.九年级学生物理学科起点分析。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但是在思考过程中具体形象理解方式还是占有主导地位。学生可以清楚的理解普通定义和规律,但是却很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相似的定义,例如质量和重量、压力和压强等概念。

二 九年级物理复习实践分析

根据以上对学生的物理学习特点分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并将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有机结合,做好九年级物理总复习计划。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1)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时,物理复习时间很短,但是任务量却很大,这就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看书、做练习,不断思考并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加强练习,一直到解决为止;指导学生将练习题分类,然后掌握类型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对于考试发挥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重视复习,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基本对知识储备能力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面对中考这种大考,学生的心理还没有适应,可以进行适应性练习,主要是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很多学生面对中考会出现浮躁和不稳定的心情,所以考试前教师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做好心理工作,并鼓励学生以正常、平稳的心态学习和应对考试,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单独辅导。

2.重视知识,讲究技巧。

(1)抓住课本基础知识。中考前期的复习主要是巩固并加深平时所学知识,然后进行总结登上更高的台阶。总复习就要以课本为主,但是可以将课本内容重新编排,按照热学、电学、力学、光学的类型进行复习。最近几年的升学命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考试题和教材的关系很密切,有的甚至是利用教材和课后习题作为参考而编排的考题,或者将教材中题目进行整合而成的题目。

所以说,教材课本还是很重要的,复习应该以教材为主。教材是所有知识加以延伸的基础,每年中考都强调以教材为主,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掌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的学生,面对大量的试题,就会出现解题速度变慢或者根本不会,最终无法完成考试。而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和技能都很熟练的学生在考试中解题速度快而且精准。

因此,九年级物理复习过程中,抓好课本就是最重要的前提,然后根据基础知识、题目、方法和技能对问题进行分解,逐步递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课本的知识点贯通起来,学生自然就能抓住重要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2)抓住重点内容复习。将知识分类整理,如按照物理公式、单位换算、测量工具、基本实验或物理规律等来分类,还能通过对比发现知识点间的关系。如,对物理量的概念和规律整理和复习中,首先是对相关的物理量整理和分类,例如比热、密度、燃烧之、电阻、电容等概念,利用这些基本概念的相似地方,使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对比,这样对记忆基础知识有很大帮助。

3.重视物理实验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验性较强。最近几年的中考考题中,物理实验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很大,而实验考题多数都是来自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基本都是对学生使用仪器方法、操作能力和综合性的运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物理考题的应用型考题也逐渐增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引领学生利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去解决一些现象和实际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帮助,从而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

4.重视引导和有计划的强化学生能力。一般到了物理复习阶段后,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制定合理、可行度高的复习规划,将物理复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全面学习,第二部分知识点深化学习,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第三部分补充要点和重点,并结合热点。在复习过程中,总之,九年级物流复习不是对知识重复的出现和解决的过程,而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后上升至更高层次的过程。复习能够让学生将知识点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结论

总之,物理复习过程应该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保证复习内容有针对性、有创意,重视规律、过程、创意、分析、应用和提升,保证复习计划细致周密,知识点完整没有遗漏。保证学生复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深化和完善,更大程度的提高利用基础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难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魏建军.浅谈九年级政治课的总复习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0

篇5

【关键词】 电路分析;知识结构框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引言:《电路分析》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该课程是许多高校电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考试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结构图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利用课程的系统知识结构框图直观地描述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可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知识内容的本质,掌握课程的系统脉络,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拓展、综合分析计算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电路分析》课程知识结构框图

本人在教学实践探索中,以邱关源主编的《电路(第四版)》[1](以下简称《电路》)为主要教材,以宏观的角度自我总结形成了课程的系统知识结构框图。各知识点的内容及应用一目了然,重要的是直观地描述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知识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知识结构框图为分列不同章节、看似“孤立”的知识点找到了必然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对“一阶电路”、“相量法”和“拉氏变换”进行分析和比较[2],掌握三部分内容的本质,并熟练、灵活运用。

2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2.1教师深钻教材抛砖引玉

教师必须先对课程的内容下工夫钻研,要做到深刻理解、全面掌握,能高屋建瓴,从课程整个内容之中抽出重点,理出系统,用一根主线贯穿起来[3]。只有教师自己明确了重点,理出了系统,上课才能做到重点突出、系统清楚。

2.2建立知识体系化思维

首次课堂教学时,教师将图1分发学生人手一份,对照《电路》的目录对框图进行简略说明,分析各章间的联系,突出每章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章重点的讲解力求详细、透彻、全面,每章内容结束后作必要总结,强调其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要求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明确知识点虽然分散却不“孤立”,从而具有系统化的思维。

2.3强化知识点灵活应用训练

理论教学采取重点讲授、习题特训、组织有目的的讨论、解题方法互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讲授完知识点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计算、应用训练,大习题课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针对同一题目要求多种方法求解,再讨论各方法的优点。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

2.4培养“一题多解”综合能力

教师将知识点有机划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理论讲授、习题训练完成后,特别安排一次综合大习题课,不指定方法不限定方案不强调计算的复杂程度,只要求学生对所给题目准确计算结果分析结论,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由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相互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一体多解”的应用能力。

2.5学生自我归纳总结

为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在每一章讲授后,教师帮助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归纳总结该章内容在整个知识习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章知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6培养“自主学生”能力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题要求完成规定题目的解题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关注教材之外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学习不局限于书本表面,而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和分析,拓宽知识面。

3 结束语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渐模式不断实践的过程,更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协作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目的的。

本文提出的基于知识结构图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是利用课程的系统知识结构框图直观地描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建立全局性体系化思维,不但对零散的知识点能掌握、应用,更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综合、交替运用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电路(第四版)[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篇6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教材编写的质量好坏,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掌握程度.

日本在二战后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在数学课程方面也是“进步最快的国家”.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有效地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中日两国的数学教材进行比较,可以让国人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数学教科书,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作为日本最著名的出版社之一,数研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数学A》,在日本广泛使用,影响甚大,而人教版和浙教版教材在我国也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了这三个版本作为比较对象.

圆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不仅在几何中有重要地位,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以及其他科学的重要基础.圆的许多性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事物内部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矛盾与对立统一等关系,结合圆的有关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并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了上述三个版本中“圆的性质”这一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2三套教材整体内容比较

日本教材《新编数学A》(高中)中第3章为平面图形,其中第二节专门讲解了有关“圆的性质”的知识.我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圆的基本性质”和九年级下册第3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结合与人教版九年级上第24章“圆”内容最为相近.这三者存在可比性,故本文选取了该平面几何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将上述三个版本中“圆的性质”所在的章节整体结构进行对比,得出表1.表1圆的性质主要内容及其顺序

《新编数学A》人教版《数学》浙教版《数学》第三章平面图形

(小结)人教版在这部分知识点的处理上最详尽完备,且都放到了二十四章,表明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知识点的安排条理清晰,但是知识点涉及的较多较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相对会比较困难.浙教版将“圆的基本性质”和“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放在九年级上册和下册,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知识编排方式,更利于学生的掌握,知识点的处理上也较完备.我国教材在“圆周角”之前的三小节内容出现在日本初中教材中,“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两块内容日本教材在后面才出现,其他知识点三个版本教材均有涉及.且我国教材在章末都有小结,说明我国注重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而日本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少而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的水平,能够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知识.

3三套教材具体内容比较

3.1各节内容范围及编排顺序比较

(1)在知识覆盖面上存在不同.日本教材圆的性质部分含有的定理最多,有14个,其次为浙教版教材11个,最少的是人教版教材9个,其中4个定理是三套教材共有的.且日本教材中“三角形的重心”、“弦切角定理”、“乘方定理(相关弦定理)”、“两圆的公切线”四块知识点在我国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而是由教师在课堂拓展练习中穿去的.

(2)在编排方式上存在不同.日本教材把原有初中教科书中需要复杂思考的内容移到高中,初中只保留了“认识圆、弧、弦”这一知识点,将平面图形作为较完整的知识块安排在了《新编数学A》中;我国教材则将整块“圆的性质”知识点安排在了九年级.

(3)在编排理念上存在不同.在“圆与圆的关系”一节中,日本教材先展示了圆与圆相离、相切、相交、内含等不同情况,再给出外切圆、内切圆的概念,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我国教材则从特殊到一般,由内切圆、外切圆推出总结两圆相交、相离和内含等情况.

3.2内容呈现模式比较

我们从三套教材涵盖的所有公共定理中选取一个,根据其教学内容展示的模式,得到表2,以此分析呈现的定理的一般教学内容展示模式.表2三套教材定理教学情况

《新编数学A》人教版《数学》浙教版《数学》具体陈述①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②半圆(或半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④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引入方式直接给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定理掌握证明完整证明――1部分证明412无证明―31解释有―有范例数―23习题数11818图355旁白―2―信息技术―有―比较上表发现,三种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理引入方式不同.日本教材:直接给出定理.我国教材:利用量角器或计算机软件来探究同弧所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2)定理掌握要求不同.人教版教材:对定理证明的要求最低,缺乏规范的证明过程.日本教材:对定理证明的要求较高,其证明过程证明格式规范,但过程不详尽.浙教版教材:对定理证明的要求最高,其证明格式规范,过程较完整、详细.

(3)定理教学模式不同.日本教材:“陈述―证明―解释―应用”.人教版教材:“探究―引出―证明―应用”.浙教版教材:“讨论―引出―证明―解释―应用”.

4例题与习题的比较与分析

4.1课内例题的综合难度比较

根据文献[1]我们计算出如下表所示的一组题目综合难度:表3三套教材中圆的性质部分例题各难度因素的加权平均

教材探究背景运算推理知识含量综合难度《新编数学A》2601003203601401180人教版《数学》2331002333501831099浙教版《数学》2601472471832131050由此我们便得到了人教版、浙教版、日本教材中圆的性质部分例题综合难度的如下直观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到,日本教材圆的性质章节中设置的例题在“推理”、“运算”上难度较大,而浙教版教材更重视例题的“背景”和“知识含量”.且两套教材在“探究”上的水平相差不大.人教版教材在各个因素上都介于日本教材和浙教版教材之间.其中,人教版教材在“推理”水平上和日本教材相差不大,但比浙教版教材要高出2倍左右.结合表3,可见日本教材的例题综合难度高于我国教材,这与日本教材把复杂知识点移入高中的编排方式是一致的.

4.2问题形式及数量比较

我们把本单元内容的问题按题型进行了划分,并对问题数量进行了统计,整理后得到表4.

教材日本教材数量浙教版数量人教版数量课内巩固练习19做一做探究活动课内练习合作学习473710问题探究思考2712合计195821课后习题补充问题3作业题A56B27C5练习33合计38833章末问题章末问题A5B4目标与评定31复习巩固22综合运用16拓广探索7合计93145合计3117799通过观察上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日本教材问题形式少,简洁明了.

(2)日本教材的问题数量设置更为人性化.浙教版在课后习题上的数量几乎是日本教材的30倍,人教版的27倍.这说明我国教材在习题编写过程中延续了比较传统的方式,这样处理虽能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3)日本教材基本采用一例一练方式,针对性强,而我国教材采用几例多练,内容繁杂.

5启示

(1)我国教材应适当删除和改动教材内容,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

日本教材把原有初中教科书中需要复杂思考的内容移到高中,将平面图形作为较完整的知识块安排在了《新编数学A》中,由此可见,我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明显多于日本学生.所以,初中教科书的编者要与小学、高中教科书的编者共同合理安排教科书的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对现有的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删除和改动,并适当延后某些内容的授课时段.

(2)我国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应增强范例的可阅读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我国教材的范例都给出了解题步骤,且人教版教材采取了旁白形式进行提示,浙教版教材直接采取“分析”进行提示,但是解题过程中的分析性语言相对日本教材来说较少,一章只有少数几个例题有思考方法的补充说明,这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范例要体现的不仅仅是解题的过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解,是怎么想到的,期间应该要注意什么.

(3)我国教材可适当调整例题的综合难度水平,优化习题结构.

在探究、知识含量、推理、运算、背景这五个维度上,三套教材各有优势,我们应当吸取各套教材的精华,提高例题的综合水平,加强教材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现各项因素之间的有效平衡.且我国教材习惯于罗列许多例题,以此覆盖很多知识点,尤其是浙教版的教材,例题数量特别多,减少了学生从犯错到改错的自主探究过程.形成了“例题怎么做,习题怎么写”的定向思维,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多层次思考.而日本教材中一例一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及时地巩固和灵活运用,这值得我们借鉴.

另外,我国教材的例题、习题数量过多,我们可以对一些机械性记忆问题和操作问题的数量进行适当删减,或将这些操作隐藏在其他较高要求类型的题目之中.同时,可以向日本教材学习,将证明练习与这些记忆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相结合,以达到减少数量的目的.教材编写者在编写习题时要掌握一个“度”,重思想,达到“量”与“质”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淑文.中日两国初中几何课程难度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05.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0.

[4]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实例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把《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基础知识课来组织教学。强调了课程中的知识点,却忽略了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尤其在职业类院校,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着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不能简单的讲解办公软件等知识点,了解即可。因此,该课程应该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将来职业中的一种工具,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的提高。使用项目驱动法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计算机技能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成型于欧洲工读教育与美国的合作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中国等国家与地区也将相关思想写进新课程体系中,成为了“项目教学法”理论的实践来源。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完整的项目应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项目的选择由教师完成,而项目的实施过程则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评价等作用。

2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入门课程,有着内容多、更新快、学时紧、知识点小而杂、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将“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

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更注重实用性,其专业性过强反而使学生学习的压力加大,并且达不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

3 项目教学法实例应用

3.1 项目教学法理论过程

3.1.1 项目选择

教师应根据所学课程知识结合所教专业学生特点进行项目的选择。例如营销专业的PPT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挑选一个题目,让学生做一份营销策划案。

项目的选择应注意:⑴项目是技能学习的载体,应紧密结合所学知识点。⑵项目教学应建立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可包含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加以巩固综合应用,避免在项目中出现没有学过的又不是本节应学得知识点。⑶项目应突出知识重点,将本节所应学的知识包含并强化训练。切忌知识点杂乱无章,没有重点。⑷项目应贴合学生专业实际,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3.1.2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主要由学生完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项目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做到了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而不再是传递知识的主导者。

4.2 质检专业《word表格的使用――质检报告表》项目教学法案例应用研究

4.1.1 项目选择

质检专业属于非计算机专业,在学习到word中表格的使用时,结合其毕业后从事较多的质检员工作中常需做的质检报告表,使学生学习在word中使用表格,并掌握质检报告表的制作方法和流程。

4.1.2 项目实施

⑴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学生不必搜集额外的信息,只需要按照效果图做出相应表格文件即可。在此过程中包含的知识点是:创建表格、添加数据、增加/删除行、列、单元格、合并/拆分单元格、设置表格格式。其中,创建表格的方法有若干种,教师只讲解演示一种,其他几种作为任务由学生找出。其他知识点由教师演示并讲解一遍。

⑵实施项目。利用word文档创建表格,并按照要求格式化表格。此项目较为简单,学生可单独完成,不再分组。

⑶总结评价。评出完成最好的学生,并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项目教学法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有着更多的优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这些问题如得到解决,项目教学法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统筹管理能力的效果。

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技能培养:行动导向型教学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使教育从注重书本知识、理论知识开始向动手能力、职业能力方向转变,在教育目标上更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实践先于理论”的教学思想。尤其是在借鉴了国外教育经验后,对我国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以我国职业教育为例,职业教育更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教育,过多地注重理论的讲解与学习,即使上机操作也注重理论化地学习软件操作方法,而实际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往往注重工作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与项目合作能力,是一项集体创造、创新的活动,这一点与教学相差较大,也使得不少职业教育毕业学生只有理论,不能立即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

在教学与工作出现这种分歧的时候,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可以说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教育界专家在对国外职业教育体系中普遍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也为教育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参考与指导。

所谓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指通过学生的动手演练,再找出理论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职业教育中被普遍采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按教材的循序渐进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讲解,而是按照职业工作的过程,甚至是根据一项真实的项目来确定学习的领域,设置学习情境与教学活动。其注重“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在做,通过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种探究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做咨询与辅导作用,通过小组学习与讨论,加深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同时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团队沟通与合作。仍以计算机应用教学为例,简述行动导向教学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真实项目,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寻求他人解决还是自我主动解决成为教学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讲解知识点,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教育过程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能力却较差,在动手过程中,往往在寻求“正确答案”的依赖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专业教师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式进行的教学实验。

本课程是关于一个商业网站设计及推广而进行的教学指导。这是一项以真实网站推广案例为基础的研发性、团队合作项目,教师在对学生布置好工作后,便根据学生喜好与性格特点,将学生分为=研发组、技术组、推广组。在工作任务开展之初,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与“任务”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即通过自己阅读材料、翻阅案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每项工作要进行确认,如研发组首先要提出研发方向,经教师确认后,学生方可执行。

当然,在此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学内容、目的、学习材料、设备、场地等,通过向学生提供这些物资,让学生自主完成或小组完成工作任务,而教师将对每个人或小组的成果进行指导与点评。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展开学习。提问的方式分为几种:1、教师提问学生答;2、学生提问教师答3、学生提问学生答。如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初,教师向研发组提出几大问题这个商业网站主要面向的人群是谁?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们要研发出什么样的产品以适应他们的性格特点?……与传统教学正好相反,教师不会立即给出答案,而是由学生自己寻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工作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导,让堂生成为问题的主要解决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行动导向型教学强调学生自主运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操作学习,在分配到教师给到的工作任务的时候,便展开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在小组项目活动中,技术组成员可就学习中的技术难点、问题点向教师提出询问,教师负责解答与引导,推广组会向教师提出如客源如何发掘等问题。同时,小组内也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研发组的头脑风暴是最为激烈的。作为策划性部门,他们对整个网站的未来发展规划及新产品研发负责,但他们的工作也与其他小组有许多交叉点,如在市场发展方向上,推广组可利用其对市场的深度了解,找到合适的策划点与需求点给到研发组而针对某一需求,技术组要提出他们的实现方案。通过各小组在一起群策群力,利用教学知识点,找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这一过程,教师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对每一个人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在操作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难点,同时将知识点融会于操作过程当中,防止学生在自主操作过程中的方向失误。

三、评价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的过程并不是问题解决就万事大吉,更多的知识的吸收,是在任务解决后的分析与总结上。此项网站推广研发项目开展为期三个月,教师在项目推广结束后利用几张大工作表格进行近十项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由一张汇总表综合体现出来。

从这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出不难发现,虽然只是一项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项目,但其涉及市场营销、策划、网站技术开发等各个方面,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本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也学习到其他专业的学习内容,并在实际过程中得到实践。完成任务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价,总体而言,项目可以及格,但如果放到真正的市场环境下,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也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总结与分析加深与教学、操作过程中的知识点的理解,在提升自我技能的同时,加深理论化知识的研究与理解。不少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自己要提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并有学生已着手相关方面的资料准备,准备毕业后朝这一职业目标发展。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划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均感获益匪浅。

总之,在职业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可谓一项有效的手段。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原先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点生动地展现在各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为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行动导向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反复论证,反复求解的过程,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熟练了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每一次的失败求解过程中,提高了各自的挫折承受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小组内的讨论,答案已不再如传统教学中的唯一性,而呈现多样化,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也不是最好的,而是找到更好的。这对于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由于任务的综合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总是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学生不再是单一地学习某一系统的知识,而是将所有知识点都融会到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团”,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行动导向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运用,使学生找到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认清行业发展动态与职业发展倾向,减少毕业生找工作的盲目性与好高骛远等问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诊断学;案例教学;成绩考核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验性,同时也是多可学科联通的桥梁。在2001年《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quirement,CMER)中提出临床医师必备的4项能力[1]:医学基础知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和临床技能;均能在诊断学的学习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故诊断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以往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3]。传统诊断学理论内容包括疾病的问诊,疾病的症状,疾病的体征。很多不同的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何进行区分,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为了找出一种适合于诊断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记忆负担,我们开启了以下的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选择2013和2014级的同学为研究组,两个年级共有学生809名,男性为452名,女性为357名,年龄(20.0±0.4)岁,另选择采取传统教学法的并且已经毕业的2011级2012级的学生为对照组,两个年级共有学生817名,男性为501名,女性为316名,年龄(20.2±1.0)岁,经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的互相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老师一致,考试内容一致。2.方法本次我们采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为了能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我们将诊断学理论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为知识点的学习,第二部分为知识点的融合学习。①知识点的学习。把知识点以纵向的方式逐一讲解,尽量使同学记忆。②知识点的融合学习。在把纵向知识点讲授完毕后,用病例的方式让同学们对每一个实实在在的病例进行剖析,具体的操作如下。在进行讲课前先进行案例的选择和相应问题的设计,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围绕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进行,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以及相关性。而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哲理性和启发性;在授课的前一周向同学们布置案例,要去学生根据案例复习教材的内容,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也可以到网上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资料整理;然后是病例的讨论,谈论的方式又小组讨论以及集体讨论,每个小组由5~6个人组成,讨论结束后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补充,小组讨论之后开展集体讨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是归纳和总结。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对相应的知识点再一次的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讨论的过程给予肯定,以及指出相应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最后是课后作业。课后的作业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布置。3.评价方式教学接受后,采用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试卷由记忆体、理解题以及分析题组成,总分为100分,考试的内容与2011及2012级的试卷内容一致,提取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4.统计分析数据的分析均在统计软件SPSS22.0中完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分析,组间的数据比较后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二、结果

2013和2014级经过案例教学的学成诊断学课程成就明显高于2011及2012级的学生,具体的结果见表1。

三、讨论

《诊断学》是一门论述疾病诊断的课程,是医学的一个主要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其具有相当深的理论程度也和临床医疗实践紧密相关,因此对于教学和学习掌握均带来一定的困扰。对于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被动教育模式,学生课堂听课比较枯燥、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的不理想[4]。案例教学是目前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发生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集促进知识实践与迁移,从而实现理论至实践的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师生提高课程的综合素质,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得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此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体意识[5,6];而对于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业务的素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给予了2013年级和2014年级的学生在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式,首先第一步为基础知识点的学习。通过该步骤的学习,把知识点以纵向的方式逐一讲解,尽量使同学记忆。然后就是结合案例进行学习,通过案例的选择、学生对于案例相关知识的预先学习、小组讨论、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等方法,系统的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本方法的教学后我们发现该部分的学生诊断学的开始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充分说明了案例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良好作用价值。

四、小结

本次对于诊断学的课程学习方式,我们和以往的问题式教学(PBL)与CBL教学合理的结合备。在将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项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以后更好开展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2,5:1-8.

[2]周汉建,田虹,汤美安.等.教育理念更新在诊断学教学中地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9(1):202-203.

[3]张煜,于洋,谷文杰,等.案例教学法联合概念图在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16(9):83-86.

[4]韩峰,方法.案例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行业,2016,7(12)128-129.

[5]邵广宇,张朝慧,焦金梅.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与法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39-42.

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归纳总结;扎实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的生物教师,在自己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尤其是即将步入高考的学生们。随着时间的紧迫,任务的加重,希望我的一些小技巧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多复习一些别的知识。一个是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再一个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归纳,在平时的做题中多总结错题的原因。分析高考中生物的题型,大多是综合性的,好多的知识点在一起考到,这就要求同学们注重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一下学好生物的一些技巧。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够很好地给学生一指引,让他们对生物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那我们做教师的该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生物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挖掘课本中的知识点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使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更加生动一些,也让学生更加容易去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让我们的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这门课。

二、注重知识点的归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积累,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归纳积累的意识,每学一课,我们都要考虑一下这个知识点是哪一块的,该和哪个知识点相联系。根据学生实际,构建专题复习体系,高考虽然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考查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同时知识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而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因此,学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复习。所以,学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点的联系和总结,学扎实基本功。专题复习的基本原则是以考纲和考题的要求为依据,以核心知识和考纲要求的能力为复习的主线,根据考纲、考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必修和选修、章节界限,设计专题复习板块。力图在第1轮复习的基础上,从纵、横两方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立体知识网络。采用多种方法,巧妙构建知识网络。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有效地复习好生物课本和各个知识点的学习。

三、多做一些题并做一些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和考试检测,此时很多学生会出现盲目做题的现象,不管我做得正确与否,也不管这个题我为什么做错了,不找根本的原因,只是一味地做题,教师让我做的题,我完成就行了。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精题,做真题,还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错题本,要告诉学生经常翻阅错题本的重要性。在吃晚饭或是有空闲的时间里,要看一下这个错题本,想一想为什么我在做这些题的时候,会出现错误,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我把这道题做错,是由于知识点记得不够准确还是这些知识点我没有掌握好,告诉学生这些反思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味地做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不应该给学生留太多的作业。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一味地只注重复习资料的复习,一定要注意回归课本,扎实这些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做到能举一反三。强调课本的重要性。由于高中的学习艰苦而又枯燥,学生容易感到焦躁苦恼,我们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以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度过高中的学习生活。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努力备课,努力学习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教师在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在复习阶段,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归纳总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检测之后,力求做到“解析一道题,解决一类问题”。在习题讲评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启发学生分析清楚基本原理后再作变化。不要满足于就题论题,而应该借题发挥,一题多变,触类旁通。师生要共同、及时地对错题进行分析,有目标、有重点地追根求源,查缺补漏;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教育学生要勤于归纳,善于整理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朱朝义,《高中生物教学与创新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2

2.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克东,《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