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主体不清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单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
引言: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W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加文学那么简单,往大里说,它在培育健康的“中国人”的思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往小里说,它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依托,是提高其文化学识、促进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的工具。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未来我国国民素质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并进行对策探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有力而充电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可谓是专注,体现在上课要求学生纪律、考试要求学生成绩、学校教研比赛等要求被重视,但是,很少有语文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素质提高,可见教师自我充电的不足
1.2学生学习有力而兴趣不足
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谓是“表面积极”,学生们以识字多为傲,背诗快为好,写作得分为优秀,但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大多数回答都是“学校安排了就学”、“为了获得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动机,可见学习兴趣的不足
1.3教学目标有力而效果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可谓精彩、观察教师的教案,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都有“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这一项,可见教学目标之远大。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仍逃不开“背”字决,究竟这些远大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不得而知的。
2.初中语文教学难点解析
2.1语言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
语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语言运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两方面: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但是测验上表现并不好;第二,学生学习成语词汇和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作文中少有体现,学而不会用,可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就其根本,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初中教师本也脱不开关系。虽说在教学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本身语言运用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试问,教师本身文学功底弱,平时语言没有艺术感,如何要求学生对语言灵活运用?
2.2阅读和作文教学效果低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两项重要教学内容,但从整体上,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阅读能力很强,但在课外阅读课上表现都不尽人意;第二,初中生的作文已经出现“模板化”的趋势,学生对基本文体能构建基本框架,但是成文干涩,缺乏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根本的兴趣,出了课堂不看书,写作文不运用创造力,想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成长难上加难。
2.3语文教学根本目标难达成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定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尽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只会考试”。语文教学拘束在课堂里,教学和学习拘束在书本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教学参考为主,离了教参就无所适从;学生与语文的接触除了“听课”、“做卷子”、“考试”再没有别的方式,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没教到;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氛围,学生对语文的人文精神没学着,致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难以达成。
3.应对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对策
3.1语文教师重视自身文学素质的提升
一项对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充电”方式的调查显示,82%的语文教师平时的“学习”就是看看教学参考书,新增文学作品、报纸和书籍,初中语文教师们借口“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这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仅维持在入职时的水平;再来讲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无非是说和写,语文教师的说仅在课堂,写仅在教案,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权威,而教师自身又何曾在写作上下过功夫?语文教师当然不用当作家,但是长期疏于练笔,又如何为学生做语言运用的榜样?笔者建议,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需要从日常积累上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写作,将有限的时间放在自身素质的实际提高上面,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教研组自发出刊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3.2构建快乐艺术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快乐艺术课堂即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之中发挥创造力,以突破学生学习受条框拘束,兴趣低的问题。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中,师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阅读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们讲述了鲁迅身世、其他文学作品、鲁迅的生平轶事等。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教师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学生们共同讨论“鲁迅的文学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学对时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称文学为文化瑰宝?”。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莘莘学子化身为文学评论家,讨论结束后,师生又回到阅读问题解答上,这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运用见解更加独到。
3.3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以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为骄傲,使语文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而教师将教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熟记再一股脑的搬给学生,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达不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因为语文课堂缺乏最根本的人文气氛。建议语文教师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郊游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达到言之有物;又如,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加读书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如,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人文精神为主题举办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接触文化精神的过程,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透漏出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人文素质教学方面困在困难。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建构快乐艺术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性,以多种形式的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相信这些改变,能够帮助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6-10.
[2]邱小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思考与对策[J].学知报,2010(01):26-27.
[3]郝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3):96-97.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坚阶段,同时也是关键时期。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毫无疑问是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当前我们教学、教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为此,就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这一问题,笔者谈了几点意见。
一、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是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准备工作。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自己首先就要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这个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所以,作为老师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和职责,要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的目的。首先,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其次,教师要用心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授课依据,为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等,详细的进行编写。最后,丰富教师的知识面。老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要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源泉的来源不外乎就是多多的查阅相关的资料典籍,例如,课内外辅导书、语法书及各种书籍等。以此,让学生吸收更好的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为教学负责。
二、抓好学生的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这是一种教师知识的输出与学生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运输和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按时完成课堂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对于学习的学生来说,要按照教师的引导,对问题逐个化解,不懂及时向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请教,才能够取长补短,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教材的内容教会给学生,其实教材只是教师的参考依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全部内容,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清楚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对于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作用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把学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种只教教材的形式,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教师必须要吃透课本的精神,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具有全局性的讲课布局思路,才能结合课本把课讲得生动有效。例如,在讲到《愚公移山》的时候,虽然文中弘扬的是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考虑,如何解决愚公面临的困难。再如,讲到《孔乙己》课文时,孔乙己喜欢喝酒,由此可以引出绍兴的酒文化。这些依靠于课本,而又能够从新角度给同学们开拓视野的学习素材,似乎有点舍本逐末,但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其他的角度对课本知识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益处的。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九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耸堵]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28-01
九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高中学习,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初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两者衔接不好,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加强初中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训练,并间接提升其写作能力,为其中考增加筹码。
一、九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资源匮乏
虽然大部分初中都设有图书室,但藏书并不多,且基本以练习册、教学资料为主,不仅陈旧,还不具备阅读价值,文学作品则更少。尤其是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普遍,且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的影响,缺乏购买课外书籍的意识,也不具备购买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九年级的阅读教学处于困境中,学生阅读量有限,知识面比较窄,不利于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从而阻碍其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局限于教师的分析中,而领略不出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例如,教学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师会将重心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让学生死记硬背。“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中的“今”指的是抗日现状,表现了作者对一些抗战前途悲观论调的反驳,以及对中国人民抗战信心的鼓舞,教师会直接将此内涵陈述出来,而不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3.阅读教案不注重实际
有的教师在设计阅读教案时比较注重形式化和艺术化,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教案虽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被限制状态,难以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比如,《孔乙己》的教案设计以其语言特点、文化影响等为重点,着重分析语言的艺术性和讽刺性,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即使教案再完美,学生也难以真正理解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其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难有所进步。
二、提高九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许多阅读材料比较枯燥,且篇幅较长,很多时候学生连读完材料的耐心都没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阅读兴趣。因此,在九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阅读课堂。比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前,教师可播放根据这篇课文改编的电影片断,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开始正式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法庭,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文中的悬念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能进步。比如,《地下森林断想》中的“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教师就可以针对“种子”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种子”代表的具体含义。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走出自己的思维局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升学生对文字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 高校课堂 媒体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因其知识系统较繁杂、系统考察偏向灵活等特点,备受教育学界研究人士的高度关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机制显得尤为关键,便于学生更快捷地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知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改革标准的基本需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兴趣爱好,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置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监管模式,营造“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氛围。此外,依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规范内容,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形成良性教学监管机制,具备辅助n堂教学效果的功效。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为学生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为其引进三维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学研究学术领域的重要评定指标,具备实践综合意义[1]。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活动的设置是为高效课堂服务的,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及个性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导入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心理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备课环节,明确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尴尬局面(鸦雀无声式、讲解无人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2]。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纪念白求恩”教学内容为例,明确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阐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倡导学生学习其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经由“论点分段――剧情介绍――简介写法――分析特点”教学步骤,让学生结合读、练、写等步骤,完成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的猎奇心理,教师利用“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白求恩的影视片段及图文资料,提出“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的具体表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带着情境问题找寻课文答案,探究本篇文章的写法及表达内涵;依据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及技能目标,邀请学生上台挑选自己喜爱的片段并大声朗读,重点分析某一片段所表达的实际内容及个人情感,在阅读、阐述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及逻辑功能;结合课后练习习题,创设课文情景小短剧表演方案,合理安排学生群体团队,以白求恩同志为参照原型,自编自拟现场模拟剧本,最终由教师做出点评意见及总结内容,为课堂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便于保障课堂教学流程的高效性特征。
二、提出针对意见,创新教学方式
为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效果,针对性教学意见对其具有直接影响,适时找准课堂内容切口处――重点内容及其教学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案要务。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在山东教育出版社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件内容中,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明确传统教学手段的滞后性(如何有效避免教学尴尬局面及恶劣影响),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度及兴趣,拟定本单元知识点荟萃资料集(围绕教学重点、注意事项、辅助教学手段等),明确提出改进传统教学机制的针对性意见。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摒弃传统教学的老套机制,从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环节入手(以“酒楼会有倾听控诉”、“客店送行”等环节深入鲁达自身性格特征),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章中描写鲁达拳打镇关西的动词及趣味特点,开展思考练习活动:鲁提辖“三次消遣郑屠”的原因,紧接着转入角色模拟活动,并辅助教案练习内容,完成整篇文章的讲述任务,快速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思考效益,辅助课堂教学[3]。
三、鼓励学生参与,注重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者,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急需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以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小石潭记》教学内容为例,在正式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用文章作者柳宗元的其他作品《江雪》的图文、视频资料,并匹配相应的教学音乐,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转而进入作者生平事件探究活动,并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撰写背景及主要内容,利用教学课件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作品与此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记”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你还了解其他与此相类似的作品么?紧接着开展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体系,明确其他作品名称及其写作事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境,开展分组朗读课文及快速背诵课文活动(逐词排句、看图猜章节),转用现代作品创作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所学内容及课文知识点,为前往小石潭考察做好准备活动,设计一段导游词或广告语),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共同创作”的教学氛围,积极带动学生融合教学内容,具备快速便捷、高效拓展的教学特点,值得引荐于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实际情况、教育大纲要求等因素具有直接联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便利特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便于实现课堂教学设置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媛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2015,05:62.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充分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设置更具趣味性的情境,将语文知识点融入到情境之中,进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以纯灌输的方式开展,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教学法之一,其存在价值高,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将语文知识点渗透到情境之中,将语文知识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设置一个生动、具体的环境与场景,情境设置要具备足够的情感色彩,根据教学目的,设置情境方向,让学生开展深度的体验,进而辅助学生来理解知识点,感悟教材内容,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开展情境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元素,且情境的设定,都是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1],学生在日常生活会经常见到,学生在参与情境设定时,会有深度的感触。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意义重大,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能大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语文知识点的把握不足,对初中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多个方面,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都是教师按照教案进行程式化的教学,教学缺乏新意[2],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导致教学体系出现问题。新时期,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需求,若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转换原有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打造更为情感色彩与趣味性的语文情境,注重学生角色扮演,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1.注重师生互动,打造趣味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强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设置合理的课堂情境,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自然、随意的状态下设置教学情境,将语文知识点渗透到情境氛围之中,在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时,从中吸收足够的语文知识点,相较于传统的课本教材满堂灌输方式有了明显的进步。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应强调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为课堂增添浓郁的艺术色彩与情感元素[3],能打造更为融洽的语文教学环境。为了实现更好的情境教学效果,应强调学生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一定的人物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时,为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情境,要求几名学生来对“三顾茅庐”的典故进行再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诸葛亮与刘备的这一经典环节进行演绎。在演绎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分析人物性格,从中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点,对《出师表》的学习做好铺垫,对学生语文知识点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2.设置生活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设置更为科学的教学情境,应设置更多的生活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接受与理解起来难度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生活情境,能从一些案例与现象中寻求更多的元素与知识点,对学生能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与引导效果[4],对初中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影响很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根据先就日常生活中和谐美景进行畅想,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对小桥流水人家、大同社会情境的展望,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根据《桃花源记》的实际情况,描述泉水叮咚作响,小溪曲折蜿蜒,在溪边有成片的小草,且桃花落英缤纷,男耕女织,将整个画面记录下来,进而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3.融入多媒体技术,设置个性化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在情境设置中渗透一定的信息化元素,融入足够的多媒体技术,打造个性化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所特有的图片、文字与视频等元素来丰富教学,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对未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时,若仅仅依靠黑板与课本方式无法将新闻的格式进行明确的讲述,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常见的新闻格式进行展示,利用PPT课件来丰富课堂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条“关于某地区希望小学在建进程”的新闻,让学生仿照新闻格式进行写作,以锻炼学生的新闻把控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堪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凸显,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权,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强化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设置个性化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之中,更有动力参与课堂,并在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可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金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创情境的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5,09:201-202.
[2]陈华君.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作用及其应用分析[J]. 亚太教育,2015,31:40.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和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过去一以贯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下面我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中找出问题,并就此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我国曾长期沿袭传统的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索味地对着备课本或者教案“念”,而学生则机械地跟着黑板后者幻灯片抄笔记,这种被动式的授课和学习模式,束缚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每一节课都缺乏活力。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温故知新,更无法获取“为人师、授人道”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缺乏活力的课堂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变得倦怠甚至厌恶,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没有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之欲,上课、写作业都成了敷衍和负担。要想突破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投入高、产出低的低效局面,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
(二)不合理初中语文教育观念的指引
真正的价值是通过教育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指引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学会背诵古人的诗、词、曲、赋,而是培养古人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不只是学会从文中找出作者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学会一种对表面文字内涵的理解力,以及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正能量情感。而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教育指引观念。
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打破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的课堂传授,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抄的一种被动、机械的教学模式。要想打破这种模式的束缚,首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不是由学生数量多而决定的,而是因学生身份本质决定的。确立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促使教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去满足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讲学中了解到自身授课中的不足、学生学习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等。还可以通过各种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比如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得课堂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其成长。
(二)纠正不合理的初中语文教育观念,给学生正确的指引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调初中语文的人文和教化作用。考试分数只是学习成果检验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教师不应该因此而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更不应该因此就冷落分数低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对语文的期望和理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并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以正确的指引。
(三)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先锋力量,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能力直接会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就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使教师团队始终保持先进性。首先,教师要有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从业资格,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有相应的熟悉和研究,厚实的语文知识是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辅修一定的心理学课堂,这对把握学生的心理,理解其青春期的行为,并对其行为进行修正和引导极为重要。然后,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定期地展开与初中语文相关的活动,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最后,要求教师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掌握多媒体使用技能,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调动学生眼、耳等多种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综上所述,我们不仅通过仔细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初中语文教学中阻碍课堂效率提高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总而言之,要想打造高校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填鸭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纠正不合理的初中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思路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3(3).
篇9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26-01
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到一定层次,是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涉及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现代文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语文现代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从多年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经验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而现代阅读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载体。学生在现代文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动态、欣赏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阅读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二)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现代文阅读无疑是语文知识具体化呈现给学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任何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都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而据调查在近几年中考中,考生失分最多,败的最惨的一块领地,莫过于现代文阅读这一版块儿了。因此,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学生现代文的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毕竟在现代文阅读中获得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综合观察、判断、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的个人情操和情感表达,成了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个人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操,就成了核心环节。而现代文阅读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毕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说教式的情感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汉语课程标准》强调:“汉语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语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汉语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汉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增强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学生和教师的难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理解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要在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拿高分,实现“高分高能”。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汉语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立足全局,细化局部。
阅读文章首先必须要把握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了解文字的思想核心,才能把握作者的本意,才能真正进入文本语境。但是,整体的掌握,不代表细节的了解,古人讲求“微言大义”,现代人在文章写作时,也通常会借助细节,或者说局部表达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水平,首先就得了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揣摩。而这样的原则,在实际考察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学生学会立足全局,细化局部,就可以在做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思想深度。
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汉语教学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文章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是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吸取知识养料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构建个人文化观,增强个人思想深度的基础。毕竟,学生如果真的能在文章中,体会到各种文化精神,体验到作者的内在情感诉求,能够把握文章的文化意义,那个人的思想意识必然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分高能”并不是一句空话,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技巧是外在的,知识素养才是内在的,是必需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宗旨,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点,强化文章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把文化这一代表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在《端午日》一文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作为阅读的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发散思维,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因子进行适当探讨,以此增加学生知识面,扩展学生思想宽度。
总之,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课前;课中;课后
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与发展,新课程一步一步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语文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笔者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做了以下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初中语文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希望新课标能够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前备课深入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新课程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的弊端,新课改倡导生成性教学的新理念,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在系统预设的基础上体现出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不过,我们也必须指出:在现实教学中,如果抛弃了应有的“预设”,而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动态生成,开无轨电车,这也是背离新课改精神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课前有效准备时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材和作者对话,使教学三维目标与核心内容融合在一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网络提供的充足教学素材,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组织有兴趣的探究活动。加上自己对教材研究的所得,以及学习该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高质量的教案。
二、课中注意激趣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课堂中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励起学生的干劲,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三、课后注意实践
- 上一篇:对家电行业前景的看法
- 下一篇:语文阅读理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