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任务;教学实践
《机械制图》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机械制图含义及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另外机械制图也是中职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必修课程之一。机械图样是机械行业中设计、制造、加工、装配产品的依据,是“工程界的技术言语”。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学习正投影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制图相关标准、规定,使学生具备掌握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教学的最终要求是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而《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手工图示和计算机图示能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中职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改变,还停留在被动学习阶段,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中职后,上课的时间相对少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以自己支配,一下子不能适应。
(三)教学内容简单,与企业实践脱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多依赖教材,很少有企业一线的生产图样出现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尺规绘图,对基本规定、原理的理解层面,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在生产实践时,图纸看不懂,画不出,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三、优化《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制图基础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的画法等。通过该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意义,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一般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为钳工实训的平面画线模块作好理论准备。制图原理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的画法等。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的投影规律,掌握轴测草图的画法。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c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关系不大内容作了删除处理,如立体表面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对轴测投影图内容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正等轴测图的徒手画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样的处理降低了绘图难度。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技术标准有关制图标准规定相关知识,具有一定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上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实践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能力就是识图能力而识图与绘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绘图才能培养识图能力。绘图是识图的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绘图训练“以绘促识”。在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中要力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交叉进行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提高防止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严重脱节。
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
参考文献:
篇2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协作学徒制是在工学一体背景下强调角色分工和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文章介绍协作学徒制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中的实施原则、培养目标和基本框架,阐述协作学徒制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教学角色关系,说明协作学徒制课程体系模型的构成和特点。
关键词 :协作学徒制;课程体系模型;教学角色关系
基金项目:黑龙江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32114);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5GB2012-12)。
作者简介:刘原,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计算机基础教育,110947225@qq.com。
0 引 言
协作学徒制是融合了认知学徒制和实践共同体观念后得出的一种专业教学体系理论。协作学徒制强调教学者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交流沟通,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1]。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计算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协作学徒制在软件工程专业实施的意义重大。
1 协作学徒制实施原则
明确了协作学徒制的概念和特征,相应的教学设计要从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出发,把握协作学徒制的应用方向和基本理念。协作学徒制实施过程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2]。
1)自主性原则。
协作学徒制的主要特征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实现在工作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模式。只有把握自主性原则,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在协作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成为探索者、实践者和思考者,并主动地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深入探究训练。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一直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协作学徒制的实践性原则是在突出工程训练和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协作来丰富知识获取渠道和增强互动氛围。学徒制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交流为辅,为学生锻炼计算思维和积累工作经验提供条件。
3)项目真实性原则。
协作学徒制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展开,课程项目的真实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程教学效果。真实的项目可以为课程体系设计提供由浅入深的阶梯型知识体系,也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团队建设和工作氛围,这都是保证协作学徒制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2 协作学徒制培养方案
协作学徒制是在认知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入实践共同体理论的一种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在认知学徒制体系中,学生通过认知、训练和熟练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和思维训练。
学生首先观察和模仿导师的实践操作过程,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工作,最终在有效的实践技能训练中掌握技巧和经验。实践共同体则是指协作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要明确,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技能互补和经验分享。实践共同体的学徒社会关系通过直接参与活动产生,彼此之间是互惠和协作的关系。在协作共同体情境下,知识和策略分布于共同体中,成员自觉浸润在知识和策略中。协作学徒制就是在构建认知学徒关系后,通过实践共同体进行角色分工,达成互惠互利的教与学关系。
软件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以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等实践课程为中心。该专业以协作学徒制为理论指导,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形成一个面向企业用人标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协作学徒制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协作学徒制培养方案体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创新活动这4个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应通过校企合作和毕业生调查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针对性;利用软、硬件环境对教学实验室和软件平台进行强化和改进,最大限度地模拟工程环境进行协同工作。整个协作学徒制培养方案最终产生的推广经验也会影响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对传统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摒弃实验性质的课程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项目化教学和强化实践训练教学。学生组成项目团队模拟真实的实践操作;教师针对职业定位,在课程教学中穿插职业资质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早获得从业资格认证和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评价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体现协作和实践的重要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评价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评价别人工作的同时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是学徒制评价体系的关键点。教师要组织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和毕业论文答辩,毕业答辩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结;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体现学生个性,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此外,软件大赛、机器人足球赛和软件俱乐部等活动也可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获取和技能训练平台。
通过对协作学徒制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企业,锻炼和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机器人足球比赛方面,仿真足球机器人本科生代表队连续两次获得足球机器人“世界杯”冠军并获全国第十届类人机器人大赛举重冠军、双人舞比赛季军的好成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过程,通过团队协作熟练、规范地完成企业级工作任务,获取一年以上的项目实践经验,成为企业紧缺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在协作学徒制培养方案实施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前景明显优于往届,成为国内各大软件企业的招聘首选。
3 教学角色关系定位与教学实施过程
在明确了软件工程专业协作学徒制的培养内容后,我们要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划定教学角色和职责。在协作学徒制培养方案中有学生、教师、专家和企业4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定位如图2所示。
在协作学徒制的教学角色定位中,不仅有师生关系,还有教师之间、教师和企业、学生和企业等多种关系。这些角色定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效果,还能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学校科研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在职教师通过协作学徒制可以提高教学水平、项目研发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和水平;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招聘到经过考察的毕业生,解决人才需求,还能通过外聘专家提高自身的项目研发队伍水平。这种多角色协作办学的方式能够带动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创新,企业资源的引入也有助于学校降低办学成本。企业在和学校的合作中可以获得专家的技术指导,定向培养毕业生也缓解了用人压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协作学徒制课程体系中,各种教学资源要均衡利用,不能片面追求投资规模,在校企合作中注重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学校应注重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有利于校企合作制度化和低成本化。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协作学徒制教学实施职责分工见表1。
4 协作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根据专业特点,以协作学徒制为理论指导,整合已有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形成了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软件课程体系模型,如图3所示。
该模型以学生入学后的8个学期为时间单位,对课程、项目和学习场景进行规划,利用校企联合的丰富资源提高课程体系水平。协作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模型特点包括如下几点。
1)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一般都是从无到有的,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从学生的知识构成和能力背景出发,保证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课程项目案例的使用要按照理论讲解、案例演示、任务驱动、真实项目模块和实际项目开发的次序展开,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其中,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积累实践经验。
2)项目案例贴近实际。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来源于周边事物或者真实项目的课程案例比较感兴趣,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投入其中。在协作学徒制课程体系中,学生需要在真实的项目案例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积累经验,因此课程项目案例必须贴近实际应用,专业方向课程也要根据学生兴趣设置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学习场景公司化。
借助校企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学校可在校内设置多媒体教室、专业实验室、仿真公司、软件俱乐部等教学场景,在校外设置假期实训、企业实习等培训基地。课程体系模型充分利用这些学习场景的资源优势,将公司化原则引入在校教育,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在校的学习场景也要根据学习阶段逐步由传统教室过渡到真实环境,确保现有教学资源的均衡利用。
5 结 语
协作学徒制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化教学的实战意义。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行业的主流技术,通过团队合作强化技能并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参与真实项目开发过程,积累了工作经验,成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协作学徒制的实施还有利于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在校教师的工程能力,很好地解决教师再教育、跨专业协作教学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世安. 高职以工作室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研究: 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仿真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 2013(27): 14-16.
篇3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缺乏专业知识是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缺乏专业意识,那么不仅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也学得很辛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展专业意识教育,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保证《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当教师在讲解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相关知识时,如果学生遇到的一些需要绘制的机器零件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或者学生对这些专业机器零件没有感性的认识,就很难理解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削减。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一些工厂参观,或者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工厂的设备及生产等情况,并了解各种机器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从而明确自己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感性知识越来越丰富,还能弥补学生在直观课堂教学中普遍面临的想象力不足的问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自身的专业意识,逐渐降低学习难度,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机械制图》的任课教师通常会运用大量的挂图或模型为学生讲解,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是三年制的,总学时有限,因此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每一章节的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案,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对于每一堂课都要选择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对于平面投影和立体投影中截交线、相贯线等内容的讲解,如果教师只运用模型为学生比划、演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消化,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基于既有的挂图和模型教学,选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自制图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空间立体效果,降低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点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将复杂的投影关系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合理安排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练习时间,不仅要保证学生的制图质量,还要强调学生制图的速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总结技巧,把一些规律性的、普遍性的制图技巧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制图效率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有效实施动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内容也相当抽象,教学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仅仅改革教学方法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有效实施动画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虽然动画教学能够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和优化,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但对授课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练使用CAD软件,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当然,《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动画制作难度并不大,只要教师重视使用源文件,就能即时修改动画,适应不同的教学场合。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中,教师只需要把分解和组合某一个组合体的形体的过程设计为不同的模型,就能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组合体。比如,在剖切剖视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更换三维模型,就能够得到各种机器零件的剖切动画。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开拓高职学生的空间思维,还能增强动画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非常严格,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培养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样,教师不仅要在授课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制作出好的教学动画,同时,还要对学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提供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4结束语
篇4
《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是:基本几何体及其组合体的读识和绘制;零件图的读识和绘制;装配图的读识和绘制等三个相应的学习单元。其中识读图纸及绘制图纸的能力,与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大关系。在数学中基本几何体,同学们都学过。并且对它们的正视图、主视图左视图的投影及画法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数学对学好《机械制图》是至关重要的。
一、结合空间几何体的定义分类的基本几何体的制图教学
首先,由数学中的基本几何体与《机械制图》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比较可知: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就是机械制图中只考虑形状与大小的基本几何体。
再者,对于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几何体,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数学与专业在这几个几何体方面的知识是一致的。在涉及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基本几何体是空间几何体,完全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来理解与解题”,加强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二、结合多面体的平面立体的制图教学
1.多面体的定义与举例分析。数学中的多面体定义为“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封闭的空间图形”,并对多面体的面、棱、顶点、对角线给出定义。对多面体的分类标准是“按照它的面数”,教学重点是对棱柱、棱锥、棱台这三种多面体的概念性质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数学中对棱柱的教学,应重视棱柱直观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棱柱的性质还要求学生会画棱柱的直观图,逐步培养学生的看图、作图等能力,能在涉及棱柱时就能联想起棱柱的直观图,为棱柱在机械制图中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而对棱锥的教学,就需强调其定义“如果一个多面体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分析棱锥的侧面、底面、侧棱、顶点、高等概念与棱锥是按底面进行分类,重点是对各类正棱锥的概念与性质都要进行具体地分析,重视棱锥的直观图的作图方法,对于三棱锥和四棱锥的直观图了然于胸,使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时。
2.平面立体的定义与举例分析。在机械制图中关于平面立体的描述是“表面都是由平面所构成的形体,如棱柱、棱锥等”教学重点是棱柱、棱锥的三视图,对其概念性质只作简单介绍。
在机械制图中棱柱是作为第一种基本几何体,简单描述六棱柱的性质“顶面和底面是互相平行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都是相同的长方形并与底、顶面垂直”。制图中的重点是关于棱柱的三视图,对于没有学过棱柱的同学而言,容易对一些概念问题产生困扰,对于作图对象棱柱的不了解肯定会影响对棱柱的视图把握。
棱锥是机械制图中的要求掌握的第二种基本几何体,典型例题分析是一四棱锥“底面是一正方形,四个侧面均为等腰三角形,所有棱线交于一点,即锥顶s”。对于没有学过棱锥定义和性质的同学,亦会如面对棱柱般产生各类需要在数学中给予解答的问题。
3.机械制图的平面立体教学。通过对定义与具体的几何体比较可知,平面立体与多面体存在实质上的相同点。如在定义上“每个表面都是平面”与“多面体的每个面都是多边形”。不同说法所表示的是同一概念。在机械制图学到平面立体时学生自然就联想到数学中的多面体,产生一种“这是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感觉,在心理上就降低对新知识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促进专业知识的更好掌握。同时,多面体与平面立体都将棱柱、棱锥列为分类,那么在涉及棱柱、棱锥时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械制图中的平面立体为数学中的多面体。在教学时,强调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学好数学中的棱柱、棱锥的知识,今后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专业中涉及棱柱、棱锥时,都可以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三、结合旋转体的曲面立体的制图教学
1.曲面立体与旋转体的联系。在机械制图的基本几何体中,关于曲面立体是“表面是由曲面和平面或者全部都是曲面构成的形体,如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在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分析中第三、四、五种分别是圆柱、圆锥、球,重点是三视图分析,都是简单地介绍几何体的形成,粗略带过相关的概念性质。在数学中掌握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的相关知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数学中的旋转体也是主要研究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这四种几何体,比较两课程的概念分类,在不严格的要求下我们可以将制图中的曲面立体认为是旋转体。教学时反复强调在机械制图时涉及的曲面立体可以利用数学中学习的旋转体知识加强理解与运用。
2.曲面立体教学。机械制图的教学重点是旋转体的形成过程,数学中的旋转体教学重点是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的形成过程与性质。教学时首先强调旋转体的定义“旋转体就是由一个平面图形绕这平面内一条直线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这直线叫做旋转轴”,重点介绍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形成过程,通过是什么图形旋转形成的,演示旋转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使学生对这四种旋转体的形成过程铭记于心,用到这些旋转体时就能联想起数学中的形成过程。其次,分析圆柱圆锥的轴、高、底面、侧面、母线、球心、半径、直径、大圆、球面等相关概念。教学时要重视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直观图的作图方法,强调作图和识图对几何体的理解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制图等能力,为学习机械专业课奠定基础。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后续要学习的知识的扎实程度,更长远的看,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刚刚毕业的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十分的深奥,完全是一门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使得很多的学生对其兴趣不大,教学十分的枯燥乏味。因此,对于如何能够不断的培养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对《机械制图》的空间思维的建立以及相应的学习能够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这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中职学校《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
现在中职技工学校普遍使用的《机械制图》是劳动出版社出版的。书分绪论、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与三视图、轴测图、组合体、图样的基本表示法、常用零件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备图等12个部分。根据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为对象,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识图绘图能力为教学目标,本书囊括了基本的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为更深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对于机械专业的学习教材中,《机械制图》现在的中职学生的个性都十分的多样,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教材作为教学工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教材已经无法与现在的教学需求相适应,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现在教学中更加的注重的是探究分析,而不是传统的长篇的内容给学生强硬的添加,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当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不能够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一味的将刻板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二、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要点
(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经过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实际的操作应用,加强每个人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活动,使得学生通过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到工作当中,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在工作中更加细致的对待每一个细节,使得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为了能够在理论上学好《机械制图》,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巧妙的运用口诀方式换位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到机械中的乐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使得在实践中能够更加的方便。
(二)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兴趣
在进行《机械制图》的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铺垫使得学生能增加对未知东西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了解,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不断的增长知识,提高学习的动力,使得学生能够不断的激发创造力。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课程时,讲清课程的特点“内容和用途”,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中外重要技术资料以及人们发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使得学生能够不断的对机械专业加深探索,激发学生的冲动和愿望。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要客观的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机械专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勤学苦练,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适用的人才。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保证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更加融洽和谐的相处,使得学生提高对老师的好感从而加强对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通过教师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在教学中巧妙的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教学的内容。在教师的个人魅力中让学生不自觉的喜欢上《机械制图》,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无意识的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要点
首先,在教学环境中,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机械制图》中很多的都是立体的图样,通过在多媒体的呈现下,能够使得教学更加的直观,同时能够加强学生的绘图能力,提高思维想象能力。使得课程更加的生动形象,灵活,在教学中呈现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同时,学校还可以引进三维打印机,使得学生能够切实的,直观的了解到零件的特征等,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三维的模型,增强想象能力,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其次,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就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绘图、读图、切制模型以及绘制轴测图等的能力。这门课堂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复杂,没有很深奥的理论知识以及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但是需要掌握绘图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练习,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进行深入的讨论,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只有在学生不断的进行绘制图纸,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提高自己的绘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能力等,从而给学生更加宽广的空间进行发散性的创造,设计出有个性的小l明等。
再次,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在中职学校中也应当将信息化与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的限制,保证了学生的知识面能够更加的广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的教学不单单是单一的媒体的运用,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等,使得教学更加的直观,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很好的在头脑中模拟出三维的机械图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信息化的教学还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授业者转变为共同的学习者,教师只是辅助作用,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的发扬自己的个性以及提高动手的能力,使得教学更加的灵活。
最后,要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职业教育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水平逐渐下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再加上,职校考试并非选拔性的,而应是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由浅入深,逐渐的加深学习的难度,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学习的起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提高做作业的能力和效率,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辅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对于平面的东西可以在头脑中构建一个立体的图像。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一定要抓住机遇,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标准,对教学进行改革,使得能够不断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对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发展延伸等等问题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知识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玮.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4):35,55.
[2]黄长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析[J].知识经济,2010(4):132.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化工制图;课程整合;整合的必要性;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多种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的整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全面掌握各种制图软件,能面对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各种挑战。只有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制图软件,提升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同时教师也实现了教学的伟大目标。
1 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1 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必然结果
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课程整合是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很多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械和化工两个专业的,涉及面比较广,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内的制图软件,同时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制图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作为机械专业或者是化工专业的学生,不仅只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水平。因此,加强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课程整合是社会发展以及教师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1.2 职业教育实施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机械或者化工专业都是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进行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展。
2 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课程整合的策略
2.1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整合给学生学习带来压力,学生对化工制图比较陌生,对于陌生的软件,学生一时之间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机械制图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仍然要坚持以理论教学为先导,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将CAD以及机械制图软件的基础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让学生能感觉到软件学习其实很轻松。学生在轻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质量和效果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并且随着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感觉软件学习的有趣性,最后学生就会投入到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改正,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作风和学风。
2.2 重视教学设计,整合知识点
课程整合之后,教学任务和内容都会有所变化,教师要抓住CAD以及机械制图教学重点,并且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由于初步接触化工制图,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排斥和接受能力,要分层次进行教学,首先要从简单的三视图学起,然后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带着学生进入简单组合图的三视图阶段。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提供一段适应的时间,以便学生能慢慢进入学习的状态。
2.3 突出教学重点
CAD以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软件的操作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能应对百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和化工制图软件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并且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应对未来工作中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教学生识别软件上的菜单栏,然后就是视图和尺寸方面的教学。例如在讲解标题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CAD样板文件的概念以及其它设置和调试等方面的功能,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将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对CAD的接受能力。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课程整合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课程整合给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化工和机械制图软件,才能更好的将知识教给学生。师资力量和水平是开展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重要的保障。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参与培训,进行集体学习,与学生相互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抓住学习机会,并且要自己创造学习机会,可以通过自身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水平。CAD以及机械制图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具备了很强的操作水平,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制图软件,将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要不满适应新的教学内容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课程的完美整合。
[参考文献]
[1]欧阳曙光,王世杰,韩军.机械制图与化工制图课程整合[J].广州化工,2012(02).
[2]王桃芬,焦亨余.对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整合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3).
篇7
【关键词】高职生;机械制图;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工作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知识。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高职生的特点及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不少是“问题生”、“注意力障碍生”、“学习障碍生”, 不管是对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课学习中都是得过且过,表现出混日子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教学实践和向其他同行学习,总结出:这些学生都是90后,有很强的个性,如果他接受你的为人,对你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有比较高的兴趣,但如果他对你产生厌烦感,在学你的课时也会产生烦躁感,不太愿意学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种情况,让学生对你产生好感,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所教的学科上去。在教学中,就要关爱理解学生,面对着这些缺乏自信的学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他们,想方设法多接近他们,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动,和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亲其师而信其道”,通过学生情感的迁移,由喜爱这个老师到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产生了兴趣,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我们从第一节课开始,首先要激励学生不当行业的落后者。“图样是表达设计意图,进行技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绪论部分的教学中以这几句话为切入点。“不懂电脑的是现代文盲”,那不懂机械制图的就是机械工程界的“文盲”,所以我们要学好机械制图课,我们不要当行业的落后者。其次,要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实例来说明机械制图对工作的重要性,最好是一些企业、工厂中的例子。学生可能对课本上的知识并不感兴趣,但对你所说的一些实例肯定会感兴趣的。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跟学生讲讲这些企业里的事,学生很感兴趣,因为对今后的企业工作学生有一种向往,很想了解今后的工作情况,抓住这一心理多讲一些企业里与本专业有关的事项,激励学生,同时可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最后,在第一节课,老师要讲得贴近实际,要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接受你,那样学生才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画面成功演示,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可以使制图中实物与视图、视图与实物的转换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例如在讲组合的叠加、切割等内容时,空间立体已比较复杂,空讲很难说清楚,借助多媒体和AutoCAD软件能很真实展现物体的立体图,可以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采用一些好的课件,借助AutoCAD软件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现场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图,让他们比较用铅笔和软件绘制各种图形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
三、有效利用简单的自制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机械制图课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很多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客观环境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一些自制的模型让学生看了之后,有利于学生从实物到图形的转换,而且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的手好巧,水平好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有利于教学的展开。这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讲线的投影时以手上拿的圆规为例,在讲面的投影时以学生手中的书本为例,用这些普通的事物来引导他们,进行想象,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组合体的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安排学生观察具体实物,学生在金工实习和数控实习时有好多的产品。
总之,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对高职生不能像对普高生那样教学,要多用多媒体技术和模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再难的图形,学生也能绘制出来,也能理解各种高深的零件装配图。因此,只要我们对高职学生充满热情与信心,努力去寻找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一对一的教学方法,高职生也是能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的。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篇8
关键词: 机械制图 制图测绘 计算机绘图 教学改革
1.引言
《机械制图》、《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是工科院校中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三门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识图能力为教学目标。其中《机械制图》注重讲授制图原理和方法,《计算机绘图》注重讲授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图形的技巧,《制图测绘》则注重实践。因此,如何将三门课程有机地结合,构建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课程新体系及改革教学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改革背景
传统教学中,《机械制图》课程教师运用图纸、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辅以圆规、三角板等教具[1],学生在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达到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以及识读、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目的。《计算机绘图》主要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教学,结合理论进行上机实践操作,从而增强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和技巧,进而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制图测绘》则初步培养学生机械工程的意识,综合运用《机械制图》课程中所学知识,根据现有部件(或机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测量实物等方法,画出该部件(或机器)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三门课程分别单独授课,专业知识重复、授课学时增加、教学效果不明显。
《机械制图》是基础,三门课程紧密联系。《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不能脱离《机械制图》课程而独立开设,必须在全面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国家制图标准、零件图和装配图基础上才能进行制图测绘并运用计算机绘图画出规范的机械图。
科技时代的发展,使得绘图技能的掌握不仅仅局限于手工绘图,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符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在制图学科中引入计算机绘图,从而辅助机械制图,提高绘图效率。运用计算机先进的辅助工具推动机械制图的教学。计算机绘图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帮助教师运用CAD中轴测图、三维图形变换等功能,向学生展示空间形体及空间—平面的转换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及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大大缩短传统手工绘图耗费的时间。同时激励学生通过软件绘图对制图理论进一步探索。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在图形文件的保存和管理、图纸的重复利用等方面也体现了计算机绘图极大的优越性。
3.教学改革的措施
目前,以我校教学模式为例,《机械制图》、《制图测绘》与《计算机绘图》采用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先进行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再进行制图测绘,最后学习计算机绘图,其中计算机绘图是单独一门课程。从教学方法分析,此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先加强理论教学,再注入实践教学,最后运用计算机绘图综合前两门课程。但在时间段上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分离教学,不可避免地造成机械制图原理和计算机运用方面的脱节,同时未能及时在制图测绘中运用计算机绘图,学生仅能掌握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运用,未能绘制复杂的装配图,影响今后的设计图纸绘制,达不到预期教学目的。因此,只有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同时进行,分别以各相关知识点为独立单元,穿插教学,并在制图测绘中加以实践检验,三门课合理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及三门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在实践教学中探究一种将三门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改革措施如下[2]: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同时穿行教学,教学内容依次是:
(2)教学手段改革。在《机械制图》授课中运用多媒体授课同时加入Auto CAD辅助授课。授课前,把课时需要讲解的图形提前在Auto CAD软件中建立模型,授课中,通过对模型的旋转、剖切等操作,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尤其是组合体和零件图的识读及绘制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是难点,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等因素,读图制图较难完成。如果运用Auto CAD建立三维模型,使三视图和计算机三维模型相互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并授课后,要求学生在《机械制图》作业练习册上与Auto CAD中同时完成。当学生遇到不易理解的图形,可以通过在Auto CAD中建立三维模型与三视图对照,快速准确得到结果。
(3)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将《制图测绘》与《计算机绘图》结合,利用一周时间进行零部件测绘,先手工绘制草图,再结合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 CAD绘制整套图纸[3]。
同时,将计算机绘图运用到机械制图及其相关课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少数学生直接抄袭图形,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加强授课中的过程监控。
4.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制图》、《制图测绘》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将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软件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
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除Auto CAD软件外,更多的机械绘图软件也将逐步运用到机械制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来,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也会随着之发展变化。因此,将计算机绘图合理地运用到机械制图及相关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逐步完善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亚娥.基于CAD下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J].价值工程,2011(13):207-02.
篇9
关键词:机械CAD 机械制图 衔接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工或建筑工程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意图;制造者通过图样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制造和指导生产;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评议。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第一线的现代新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初步具备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从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作图基础、机械图样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掌握这门“语言”。
《机械制图》中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是传统的手工绘图。然而,工程图样作为工程界交流信息的共现语言,其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在制图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如线宽、线型、字体规定以及标准件的尺寸,使得手工绘图难度增加,效率低,且纸质图纸的修改与保存都不方便,其缺点日益明显。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绘图的精度高,速度快,且具有多种绘图功能,如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尺寸标注、作图工具、显示功能、查询功能、信息转换功能和二次开发功能,因此迅速得到推广。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近几年来,各类职业学校纷纷更新课程体系,把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列入到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体系。
但是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虽然开设这一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课时不足,学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的识图与绘图的能力应该主要通过《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得到培养和提高,CAD只要了解就可以,因此两者课时严重失衡;第二、师资不够专业,学校安排的教师本身对工程图的绘制与识读,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不太了解,有的甚至还是让计算机教师任教,教学只能停留在学习软件本身上,并没有把这一软件应用到专业领域;第三、缺乏实践,由于缺少实践巩固知识这一环节,许多学生在隔了一段时间后,软件如何操作的几乎全忘了。第四、学生基础差,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种通病。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当然是不能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提并论。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工人。因此一切课程的教学目标都要围绕企业的需求设定。我们不希望听到毕业生如此的反馈:“学校里学的知识在工作上根本用不到”、“学校教的和我们在企业学的不同”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在制造业内,CAD已经基本普及了,基本上取代了手工绘图。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将CAD熟练的应用于实践环节中,那么我们教学就是失败的。而在CAD教学中,注意与《机械制图》的衔接,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
一、重新定位《机械CAD》的专业地位,合理分配课时
CAD教学应该与《机械制图》相提并论,没有主次之分,两者的教学目标都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机械图样这门语言,只不过两者的分工不同。学生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主要是提高自身的读图能力,以及绘图的基础知识;而在《CAD》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绘图能力。所以,以前《机械制图》都要安排三到四个学期,应该缩减到两学期。《机械CAD》由一学期增加到两学期。《机械制图》提前一学期开设,这样可以把一些制图的基本知识与相关规定先行讲完,以便学习《机械CAD》时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
二、师资安排要合理
计算机老师担任《CAD》课程的教学,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只会停留在软件本身的各种命令是如何使用的。甚至,有些操作用专业的标准来评判的话,可能还是错误的。比如,在标注圆和圆弧尺寸时,软件本身没有限制用直径还是半径标注,但是制图标准规定,小于180度圆弧标注半径,大于等于或是整圆标注直径。老师如果不明白这一规定的话,教学时候肯定会出错,从而误导了学生。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此科目,只能照本宣科,不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所以,担任这一课程的教师一定要是专业对口,如果由《机械制图》老师担任那自然是更好了。
三、慎重规划教学内容
现在书店里CAD教材版本很多,但是这些教程也都是按照软件本身的功能编排。上课时如果按照书本内容与顺序组织教学,其效果就如前面分析的那样,学生学完之后不能直接用于实践,几天不用几乎全忘记。这些教材只适合于具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经验的人。给学生上课时,教学的顺序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机械制图》中的教学次序作适当的调整。比如在介绍软件界面以及命令与坐标的输入方法后,基本绘图命令不能一次讲完。举例一:直线命令本身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命令把制图中的线宽、线型规定穿来。把学生从“不同的线型和线宽直线都是绘制出来的”这个误区中解脱出来。否则,按照书本顺序这部分内容属于对象特性的修改,安排在基本绘图与编辑命令之后。即使学完后,经常有学生画完图形后都不注意修改线宽与线型,不会自觉地用制图的标准来检查图形是否有问题。举例二:基本绘图命令圆和圆弧,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和《机械制图》中圆弧连接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作圆弧连接肯定要用到基本编辑命令――修剪,这时候可以先把修剪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
教学的重点应该与《机械制图》中的重点吻合。比如,CAD中辅助工具栏上“对象捕捉”与“对象追踪”这两个功能可以应用到绘制三视图中。三视图的绘制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在CAD中绘图可以使用对象捕捉与对象追踪非常方便地实现,克服了手工绘图中利用尺、规量取的困难。因此,讲这两个命令时可以多举一些绘制三视图的例子,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感受到CAD绘图的优越性,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两门课程的衔接,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CAD教学过程在,注意与机械制图的衔接,有些教学难点会得到化解,学生学习轻松,学习兴趣建立起来就容易多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学不好吗!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60-1
一、导入的有效选择
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有效地导入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灵活进行有效选择。
例如,实例导入。由于机械制图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很多概念、原理、公式等等都来自于实践,与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生产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机械制图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又如,直观导入。在学习新课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投影或电影录像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操作,感知机械制图知识,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
要想有效的选择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方法必须首先熟悉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它们的功能、结构和适用的范围,既要知道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也要知道它们的局限性。
例如,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每一节机械制图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常采用引导发现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实践能力的课,常采用实践活动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交流、表达能力的课,常采用讨论交流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课,常采用自学辅导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的课,常采用复结方法。又如,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各种教学内容有各自的特点,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概念,有的是公式和法则,有的是例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方法: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课,一般选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学习公式和法则的课,一般选用讲练结合方法或引导发现法;学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课,一般选用自学辅导方法;学习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一般选用讨论交流方法;学习实践内容比较丰富,可以采用实践活动方法。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选择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可及性: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
2.开发性: 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开发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
3.挑战性: 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4.体验性: 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经验,学生能够感受、体验到机械制图课的本质。
课堂提问的有效选择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切的奔向结果。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条件,要教给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用专业课的思维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少而精、要简明扼要,要体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才能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有效。
四、例题和练习的有效选择
1.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择一定要源于教材。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例题常常一带而过,甚至全盘否定,完全另选全新的例题。他们认为教材中的例题太简单,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常常选用给人以照本宣科之嫌,而自选例题可以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然而教材是众多专家经过多重思考与仔细推敲后编写的,编选的例题虽然不能说最好,但一般也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典型性和导向性。长期对教材例题轻描淡写或搁置不用,首先不能发挥教材例题应有的作用,其次自选例题还有可能无形中超出课程标准要求,加重师生负担,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易使学生产生轻视课本的不良心理。教材上的例题有最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教材例题既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而挖掘例题的内涵和外延是提高例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2.课堂教学中的例题要赋予实际化的情景。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情景,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情景中感受机械制图课不是乏味的、抽象的,而是生活中处处有制图,制图就在你身边。所以情景创设的越好,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学生也就越能够理解,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掌握。
- 上一篇:医院医疗废物工作总结
- 下一篇:乡村振兴指导意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