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商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城商业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县城商业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 城郊 商业保险 发展趋势 经营对策

一、北京城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趋势

1、城郊的定义

(1)城郊的界定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郊区是在城市辖区范围内,受着城区经济的辐射、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影响的地区,但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不同于传统的农村地区,也不同于中心城区。郊区属于从城市到农村的过渡地区。北京现在新的东城区和西城区,以及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是北京的主城区。

(2)城郊的分类

根据城郊所处的地理位置远近,以及同中心城区的联系是否紧密,可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简称近郊和远郊。近郊在城区周围,以城市的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和建设景观为主的环状区域,是城市人口、住宅和工业扩散的直接承载区。远郊是在近郊,也受城市经济的影响,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是城市所需农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郊区旅游的基地。北京的近郊有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顺义区。北京的远郊有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和延庆县。

2、北京城郊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简要现状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北京城郊的人口数量近十年逐年增加,人员结构中农业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郊的公共设施建设逐年完备,社会服务机构也更加健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近远郊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入了绿色生态、体验旅游等元素,如蔬果采摘、耕种体验等,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给郊区的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同时带动了旅游、餐饮、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3、北京城郊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

城市郊区化,即郊区化,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郊区化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下降的状态。北京城区的发展还处于绝对集中的阶段,随着城市的发展,受城市承载能力的限制,在未来北京市也将走上城市郊区化的趋势。

(1)郊区的经济贡献在城市中的比例将增大,行业也将从以农业为主向农工商贸为一体的多元行业群体转型,随着居民收入来源的增多,城郊居民的年均收入也将逐步增加。

(2)郊区的人口近十年呈增长趋势,郊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也会随着教育的普及与深化而逐步提高,伴随着城区工作的人们在郊区定居人数的增加,也会带来城郊居民整体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北京城郊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1、城郊金融业的整体发展现状

随着北京城郊经济的发展和城郊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郊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量、证券交易业务量、小额信贷业务量增幅较快。保险业的发展也随着城郊金融业的整体发展而展开,尤其在农业保险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对于城郊发展中产生的新保险需求,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

2、城郊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

(1)保险产品的需求

①居民的保险需求增加

随着城郊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和近远郊的农民对养老、医疗、健康保障需求也随之增加,商业保险可以补充这部分需求。

②企业的保险需求增加

由于郊区的地价相对较低,并且很多区县提出了比较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很多企业在郊区投资建厂,还有近几年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迁移郊区或扩建等,为城郊的财产保险市场带来了很多机会。

③车险业务增加

近几年,在城里上班、在郊区居住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郊地区私家车需求,而且随着城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车辆的需求,为城郊的车险业务带来了很多机遇。

④农业保险的新需求

城郊农户的经济型粮食与蔬果作物,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虽然保险会增加农户的经营成本,但许多农户得到灾后补偿后,提高了投保的积极性。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种养殖更加丰富,风险也更大,为了保护农民的收益,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保险需要不断地创新。

(2)保险产品的供给

①保险公司的竞争局势

多家寿险公司与财险公司进入了北京城郊,包括国内大、中、小型的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人保等大型的保险公司较早地进入了北京郊区的保险市场,中小型保险公司如太平人寿、阳光财险等也在稳步开拓郊区市场,外资保险公司如友邦保险等也看好郊区市场。以农业为主的郊区,专门做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如安华农业保险、阳光农业保险等在北京郊区中的营服点也较多。形成了多元的竞争格局,竞争愈加激烈。

②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

依据郊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保险意识,郊区的产业结构等特点,保险公司开发和设计了相应的产品,如农村小额团体寿险。农业保险今年将在地方支柱农业和区域优势品种,特别是肉、蛋、奶、渔、果、菜等“菜篮子”产品上,积极开展试点,积极研究天气指数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

③保险公司销售模式

在城郊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通过原有的销售模式,如保险营销员进行专业和银行、邮政等兼业渠道进行销售。除此以外,在城郊保险市场中,也在不断地摸索适应城郊市场的营销模式、技巧与方法。

④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

在城郊,保险公司虽然在某些产品的经营上,比市区的保险业务更有优势,但整体上还是有很多不足,如运营成本相对于市区要高,人员的培训与营销费用也很大,尤其在保险理念的宣传上所花的费用与成本较大。

⑤经营的困境

相对于城市中心区,近郊和远郊对保险人才的吸引力相对小些。保险公司在城郊的营销服务部中,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所在区县,核心岗位的工作人员多数是从保险公司各自的总公司或分公司派遣的,总体上保险公司在城郊的内勤和外勤队伍综合水平相对于城区保险队伍还是偏低。同时由于郊区的保险经纪与保险公估公司发展相对落后,即在保险行业的相关领域还没有发展地比较完善的时期,会增加保险公司在城郊开展业务的经营成本,在业务团队建设方面业也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城郊的发展,郊区的人口层次更加多样,人们对保险意识也不尽相同,有强有弱,就加大了保险的宣传工作的多层次性,也增加了成本。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要配合当地政府实施,做好相关业务和服务。虽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收益低,政府的财政补贴不够及时甚至严重不足,但对于促进和稳定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要更好地承担起这份责任。

三、北京城郊保险业发展的趋势

1、城郊银行与保险的整体发展趋势

随着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城郊分支机构的增加,相应的人力资源、渠道开发、后援服务支持等都应增加,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下面通过北京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来看北京郊区银行系统与保险系统从1996年到2009年在机构数与人数上的变化,来看北京郊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注:表1-4都不包括北京郊区中的各县。本表涉及的是北京地区中资及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总行(总公司)、分行(分公司)及所属的分支机构,保险系统人员构成中不包括营销员。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在北京郊区,保险系统机构数量和保险系统人数逐年增加,银行系统的机构数量与银行系统人数虽然有过小幅下降,也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从07年开始保险系统的人数超过了银行系统的人数。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从03年开始,北京郊区的保险系统机构数量和保险机构人数都超过了城区的相应指标,并且增速较快。

2、城郊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

(1)城郊的保险市场需求

城郊的保险市场,随着城郊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郊居民的参保率会加大,并且投保金额也会随之增长。在城郊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快速发展下,对于农业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旅游责任险等商业保险产品需求量也会增加。

(2)城郊的保险市场供给

①公司竞争

保险公司对于城郊保险市场的竞争,包括人身保险产品和财产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会更加注重根据城郊保险市场的特点来开发和设计新的适合城郊保险市场的产品,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②发展地位

郊区保险市场与市区保险市场的协调发展将会越来越重要,郊区保险市场将逐步成为称区保险市场的主要延伸,是一块有着很大机会的保险市场。

③重要作用

郊区保险的发展对于城市整体的保险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顺应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展保险业务规模,使商业保险更好地实现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对于维护郊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的协调等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会更好地满足郊区居民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的商业保险需求,及城郊企业对的商业保险的需求。

四、北京城郊保险经营的对策与建议

1、城郊保险业发展对策

(1)带动城乡保险的协调发展

北京的保险市场在中心城区比较发达,郊县地区发展相对较晚,随着郊区保险市场需求的逐年增加,其发展潜力巨大。为了满足城市、郊区、乡镇等不同区域的保险市场的需求,保险公司应当做好全局部署,抓住郊区保险市场。

(2)满足郊区保险市场的需求

在郊区的保险市场,要不断开发潜在客户群,并为已有客户群提供持续、周到的服务。新的市场开拓,前期的资金投入会比较大,相对城区的保险业务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但郊区的保险市场将是保险公司业务的主要增长来源,竞争会更加激烈,保险公司要做好营销服务部的合理布点、城郊保险市场的进入与市场开拓等工作。

2、保险公司在郊区的经营建议

(1)深入调研郊区保险供需,加快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没有进入城郊保险市场并打算进入的保险公司,应做充分的调研,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做好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走出一条特色的之路,以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已经进入城郊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总结经验,调研新的保险需求,加快城郊保险市场的产品的升级换代,满足市场的需求,推进城郊保险市场中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保险产品体系的综合发展。

(2)探索适合郊区保险市场的营销模式与技巧

根据城郊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特点,探索适合城郊保险市场的营销模式与技巧,可利用郊区文化广场、新技术开发区、住宅社区等渠道来进行风险管理、防灾防损的宣传,让居民和企业了解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

(3)打造郊区保险市场营销的优秀团队

城郊保险机构发展不成熟,要通过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的保险营销人员加入到城郊保险市场的开拓与渠道维护的工作中去。还要进一步加强现有团队的建设,提升营销能力与服务能力,打造出更多优秀的队伍。可适度调整适应城郊保险市场特点的考核指标与激励机制,激励营销员做好、做大、做强,以为更多的城郊居民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同时使得城郊保险业务发展地更好。

(4)打造高效的、高质量的郊区保险机构后援队伍

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高效的后援运营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城郊保险公司应当加快后援运营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优秀的承保、核保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人才培养上,建议可采用和当地的大学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联合培养保险内勤和外勤人才,缩小远郊保险市场的人才缺口等模式。

小结:

北京城市发展带动了城市近郊和远郊的发展,郊区的保险市场需求增大,城区的保险业务应与郊区保险业务协调发展,保险公司要完善发展战略,做好郊区分支机构的运营与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胜保.证监合力完善县域金融 加快推进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J]北京市金融年鉴,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321

篇2

关键词:城镇化  现状问题  城镇建设  多元化  用地需求

        1 固始县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口户籍政策导致的 农村 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造成固始县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压于经济发展水平。

        1.1 城镇化水平较低

        由于固始县特殊的 自然 条件、经济基础、区位和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作为一个灾害频繁的贫困县,造成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比较缓慢。城镇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集聚阶段。到2000年底,只有8个建制镇,城镇化水平为16.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0.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

        1.2 城镇的量少,人口规模小

        全县33乡镇中,仅有8个建制镇,其中城关镇、黎集镇、蒋集镇、郭陆滩镇、往流镇、陈淋子镇等六个镇为老城镇,由于大多数乡的经济实力较差,乡改镇的步伐较慢。城镇分密度2.7个/千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4.1个/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城镇不但数量小,而且规模小。县城作为全县的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工业 和第三产业滞后,尚不能很好地直到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功能薄弱,总体规模偏小,建成区面积只有19.6个/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73人,占全县总人口11.63%。与160多万人口大县地位很不相称。多数乡镇基本以单一的行政中心为主,并有传统农产品加工的乡镇 企业 和小规模的集市贸易,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薄弱,职能单一,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城镇规模小影响了城镇职能作用的发挥,难以承担带动全县发展的重任。

        1.3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道路狭窄,建设标准低, 交通 拥挤;二是自来水普及率低;三是排水设施不完善,下水道普及率低,很多建制镇未铺设排水管道,污水排放及处理问题严重;四是环卫、通讯、环保设施、广播、电视、 教育 、园林绿化设施、消防、防震等综合防灾设施及停车场地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吸引企业和农民向小城镇集中。

        1.4 沿公路布局的不合理性。

        许多小城镇主要是依托过境公路发展后,形成了“要想富,占公路”的观念,使得许多小城镇的建设沿路拓展,公路不仅有小城镇内部道路和过境交通的双重功能,而且沿路形成商业市场,难以形成小城镇的完整形态和合理布局。

        1.5 农村城镇化的表面性。

        一是小城镇职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主要职能仍停留在为周围农村地区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行政及文教服务的初级阶段,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农业,小城镇集聚要求的第二、三产业还处在资要地位。二是土地松散,固始县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普遍偏高,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的比例较大,“一户一楼,一家一院”的传统农村型居住方式仍是目前小城镇居民普遍采用的居住形式,从而导致土地松散,人口松散。三是规模偏小,集聚功能偏弱。80%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在5000人以下,起点低、规模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制约了二、三产业集中区的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小城镇的就业机会不多。

        2 固始县城镇发展趋势

        2.1 固始县城镇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农步扭转。城镇化 发展 速度加快已成必然趋势,是 经济 高速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已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当前县域经呈出一主两副四重点的城镇体系分布格局,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段集、三河尖为二翼,以黎集、蒋集、胡族、往流为支撑,以一般乡镇为节点的职能结构完善,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 网络 ,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城镇的发展处于极化过程,县域内各种经济资源要素都在向县城集聚,城市处于快速膨胀过程。

        2.2 城镇建设投资呈现多元化

        建设小城镇的关键是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但基础设施的投资较大,资金从何处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始县已走出一条成功道路: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来推动小城镇发展,走以地建城、以城养城的市场化路子。对经营性土地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制度,几年来通过拍卖土地,积累资金上亿元,有力的支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运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设施的使用效益,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金,大胆引进外资。通过有偿转让道路、公厕等城市公共设施经营权,对城市道路、路灯的广告进行招标,出让公益设施冠名权,获得城市维护资金。县城建设已形成 企业 ,民间投资,政府等多元投资机制。

        2.3 城镇规划成为指导城乡建设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全县33个乡镇都已委托具有规划资质的单位完成新一轮的整体规划(2000—2020年),城镇规划编制的完成,避免了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突出了 自然 及人文特色,充分发挥各地的种种优势,为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3 用地需求预测

        2000年底固始县城镇化率只有16.8%,城镇人口25.62万人,按照规划到2020年如果城镇化水平达到45%,全县人口180万人,城镇人口70万人,那么全县将有55万人由 农村 迁居城镇,按照人均占地100平方米算,还要新建、扩建城镇建设用地55km2,其中县城人口由17.7万人增加到35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24km2;乡镇镇区居住人口将由8万人增加到38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69km2。扩建城镇建设用地55km2盯当于又要占用土地8.25万亩土地,这的确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城镇化、 工业 化需要占用地,一方面靠城市内部挖掘与改造老城区,提高建筑高度,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 科学 规划,尽量利用山坡地、填谷造地来解决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占用耕地问题,特别是盘活农村老宅基地。

参考 文献 :

[1]张秋琴,周宝同,孙婷,犍为县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分析者[j].建筑大学学报,2006.7.

篇3

【关键词】高铁站;客运枢纽;城市功能开发

1 前言

规划的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南,途经乐山、宜宾等,而后进入云南境内,最后再进入贵州省毕节市、贵阳市,形成四川至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成贵高铁的建设将极大的缩小毕节与贵阳、成都的时空距离,毕节市的交通区位将由目前的相对封闭状态,转向融入贵阳半小时生活圈以及成都1.5小时经济圈,将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重要节点。国内外经验显示,大型铁路枢纽客站周边地区将凭借其“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城市可以在市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未来城市建成区的功能布局。

2 高速铁路的影响分析

2.1 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

根据国外高铁站建设的经验,乘坐高速铁路的出行主要以商务和旅行为主,同时包括一些短途的通行出勤和少量的长途旅行,由于商务、旅游、通勤等活动的需求,使得高速铁路与城市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发展密切,包括商务、商业、公共服务、休闲旅游等,城市经济发展中能够受到高速铁路带动和影响的部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如法国高速铁路(TGV)的经验显示,高速铁路的建成影响了商业企业的选址行为,同时也带动了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务出行活动总体增长了50%,其中铁路出行量增长了约一倍;TGV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原来在内地的中等规模的信息业公司通过TGV进入巴黎市场。

表1 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

对应产业 影响要素

房地产业 促进区域居住产业向高铁站周边地区扩散,推动新城建设

旅游 游客增加,聚集人气、住宿增加、娱乐设施增加

商业 利用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形成地方商业中心

资源型产业 有利于资源大量输出

一般制造业 有利于管理者出行、公司分布设置

高新制造业 与铁路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存在发展可能

2.2 高铁站点的时空影响范围

高铁建设使得城市之间交流频繁,为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供重要机遇,其基本模式是以站点地区为核心的新城开发。从国内外相关经验上看,高铁新城形成以高铁站点为核心,包括周边一定服务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核心圈层为500-800米,紧邻圈层为1500米,新城范围为一般以枢纽为核心,5000米范围以内。

3 地方发展诉求及发展趋势

3.1 地方发展诉求

梨树新客站的选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大方县城的中心位置,处具有极其重要的区位以及较佳的可达性与服务条件,同时,其南部紧邻毕节职教城,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智力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希望在这一区域内,借助新客站带来的区域影响力,塑造一个崭新的核心城区,既能承担部分老城向外拓展的城市功能,又能促进七星关区―大方县城同城化发展,以适应本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3.2 发展趋势

根据地方发展诉求以及发展动因,本文得出以下趋势研判: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快速城市化进程促使提升了区位条件,梨树新客站片区将成为门户地区,商贸业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重点,并将逐步升级;二是未来伴随着区位改善,将促使本地区优势产业逐步走向高端业态,商贸业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重点,并将逐步提升其产业层次;三是优势产业成长将带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地区发展趋于多元,商贸业将带动相关居住、物流、展贸及相关设计行业发展;四是土地成本的提高对低附加值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制造业将逐步从本区迁出。

4 用地功能策划

4.1 功能策划

高铁站周边区域必须具有多种复合功能,以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们。功能的组合应充分利用新客站片区未来将成为中心城区的优势,应充分平衡本地、地区层面上的不同需求。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新客站片区应进行注重空间环境,针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梨树片区安排的功能包括:

(1)针对居民的居住生活功能

作为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承载地,居住生活功能应作为新客站片区重要的一项功能,片区内应提供舒适、优美、生态、便利的居住环境,以满足购物、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日常生活需求。

(2)针对技术人员、企业家的、投资者的商贸服务功能

商务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商务办公、孵化、商贸物流中心等,片区应提供优美、舒适的科研开发的空间平台和居住环境,以及中高档次文化娱乐场所。提供高尚住宅,舒适、优美且价格适宜的办公空间和高档次文化休闲场所。该部分设施主要承担城市高端服务功能,提升地区档次。

(3)针对游客的休闲娱乐功能

主要包括度假型住宅、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公园、酒店等,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娱乐聚餐、旅游度假的场所。

4.2 空间功能布局

结合上述功能策划,在片区空间上构建“一轴一带多片区”的功能发展格局。

(1)一轴――中央商务发展轴

以高铁站为核心,打造南北向的中央商务轴。其中中部为中央公园,在其两侧布局商业办公区、商住区等,形成地区的商务核心区。在入口门户地区设置大型城市公共设施,如城市展览馆、会展中心、城市影剧院等,通过大体量的现代化建筑树立毕节新城市形象。

(2)一带――生态体育休闲带

南部归化河两侧用地均为峡谷峭壁等难于开发利用土地,且这些地区生态敏感性较高,规划将该类地区作为生态保育地区,在维持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展体育休闲功能,如高尔夫以及其他山地运动等,为市民提供户外体育休闲服务。

(3)多片区

包括一个商务办公片区、两个商贸片区以及五个居住片区。其中商务办公片区充分利用高铁站场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优势,形成商业、行政办公、酒店、写字楼、会议展览以及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片区,通过繁忙的商业活动聚集人流和物流,以形成完善的区域商业商务中心。商贸片区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建设展销商务综合发展区,集展示、贸易、办公于一体,同时在其周边相应配备物流中心。居住片区则结合现状地形以及规划道路等因素,共设置五个居住功能片区,每个居住社区配备一个邻里中心,为居住社区提供必要的生活配套服务。

5 结语

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高铁对城市化的冲击非常深远,从长远的观点看,高铁覆盖面在全国的扩展将为高铁沿线节点城镇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中国将会出现大量的依托这种交通枢纽的建设起来的新城区。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本文结合当地政府的发展诉求,提出新客站片区周边的用地功能布局安排,为其开发建设提供相关指引,同时也为其他相类似地区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报告网 中国高速铁路行业投资方向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11- 2015年)

篇4

关键词:产业发展;发展现状;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基本现状

我县县城产业主要是第二、三产业。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县城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南岳机场、土谷塘航电枢纽、衡云干线等大项目的全面开工建设,带动了云集工业集中区的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三产项目也迅猛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县城产业总体还不旺、发展质量不佳、发展速度不快、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发展总量不大

我县县城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云集工业集中区。云集工业集中区作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一一电子信息产业园、湖南省级工业集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等,目前已开发面积6.9平方公里,弓l进企业179家。但实际竣工投产企业38家,开工建设企业21家。2013年,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亿元,仅占我县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3.9%。从2003年新县城搬迁到云集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是到2007年达到31.08%后再次下滑,2013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为26.1%,远远低于全市45.2%的贡献率,不能发挥对工业经济的助推作用。

2、产业发展质量不优

云集工业集中区引入的179家企业,大部分为传统的机械制造、矿产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中下游地位,产业蕴含的新技术、采用的新工艺、使用的新材料还比较少,造成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在县城第三产业这一块,我县历来是以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80%以上,而新兴的服务业,比如金融增值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广告咨询业、居民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等比重还不到20%,而且规模较小,到目前为止,我县没有一家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商场。同时,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我县建筑业进入寒冬,项目业主也在观望政策发展,近两年来一直开工不足,发展缓慢。

3、发展速度不快

云集工业集中区自成立到今年正好满10年。这10年,也是我县经济腾飞的10年,但是云集工业园的发展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缺乏资金,园区部分地段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直接造成引入的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建设。相应的休闲娱乐等消费场所在园区,甚至是在整个县城都还不完善,这直接造成园区企业员工“挣钱没处花”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员工无法安心生产,企业留不住人。服务业方面,衡南县城自2003年搬迁以来,第三产业的各类行业均有小规模、小数量进入,比如金融业,原有农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2010年后逐渐新增了建行、工行、浦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等。第三产业整体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来看,衡南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很不够,与兄弟县市相比,我县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我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1家,末阳市120家,衡阳县96家;商品贸易批发和零售业规模以上企业我县54家,未阳市76家,衡阳县72家。

4、财政贡献率不高

云集工业集中区作为我县工业的集中地,应该也是我县的重要财源。然而,引进的179家企业中,开工的仅仅38家,每年纳税不超过2000万元,而且其中占大头的还是建安税,对我县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财政支撑作用并不大。

二、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一是我县县城为新县城,缺乏产业基础。从县城搬迁以来,我县在县城基础配套设施上不断加大投入,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不快,不能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就业就会,吸纳社会流动人口、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受到限制。而由于县城人气不旺,流动人口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不能为第三产业的壮大提供条件。二是城镇化水平不高,吸纳人口能力不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云集镇常住人口约5.3万人,我县2013年城镇化水平是37.54%,远远低于衡阳市47.9%的水平。

2013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5元,也低于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7元的水平。城市化进程缓慢,人均收入相对偏低,再加之目前较高的物价涨幅较高,迫使消费者压制即期消费,客观上抑制了以消费和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主观原因

一是相关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为加快经济发展,我县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不到位的情况,如部分引进来的项目,没有土地提供,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开工建设。二是领导重视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和责任单位把项目引进来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了,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就不重视了,如蝶讯科技项目,到现在为止,项目所在地还有一个沙场未搬迁,影响项目建设。三是业主自身问题。业主自身对推动项目进度缺乏主动性,由于经济低迷,部分业主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导致投资受阻或停滞,也有部分业主存在“占地升值炒地皮”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1、把握发展趋势,用顶层设计的思路谋发展

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要选择一条适合我县自身条件、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科学发展之路,规划好我县产业发展之路。要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的原则,从主导产业确定区域发展布局、产业优势地位等方面对我县产业发展做出高水平的规划,并严格执行;要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坚持产业兴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做到城乡统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同步协调推进。

2、借工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

工业方面,一是发展园区工业,积极招商引资和跑项争资,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我县,并把产业集聚到工业园区,形成聚集型园区经济。二是壮大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基础创新。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优势,引进资金,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民营工业发展,壮大产业发展力量。切实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主创办工业企业和配套工业企业,将民营企业视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方面,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要工业发展为基础,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业,促进县城产业的协调发展。

3、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城协调发展

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一是加强城镇规划。进一步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工作,尽快完善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市政管线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促进县城、中心镇和其它建制镇建设。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交通、能源、农田、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加快道路硬化建设和电力电网改造,为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三是完善城镇管理,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新型城镇管理体系。通过健全城镇管理机制,明确商业经营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等部门职责,严格整治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污水乱泼、垃圾乱摊点乱摆以及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促进城镇环境明一显改观,维护城镇建设成果和整体形象。

4、要加强领导,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产业要发展,项目是抓手。而项目能否落实,关键在领导,责任也在领导。可以说,项目成败的核心问题就是领导问题,完全取决于领导的态度、水平和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上主动抓项目建设。各牵头领导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拿出更多的精力抓项目,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心指导,要经常深入工程一线,现场办公,积极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推进项目的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各责任单位要将重点项目责任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和具体人头上,把项目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荣华.西吉县西芹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2(07).

篇5

全国供销社特有的经营基础为连锁超市的发展奠定了先天优势。经过几十年努力开拓,供销社原有网点已基本遍布城乡每个角落。发展连锁超市,可以充分利用供销社已有的商业网络和人才基础,迅速实现连锁规模的低成本扩张。

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日常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用两大方面,而价格低廉、质量保证、服务优良的商业形态在当地的缺位率相对较高。随着农村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的成熟和消费需求的提高,人们更注重于购物环境的和谐、方便、自由和休闲。连锁超市这一新颖经营业态和销售模式的出现,正顺应了新时期农村消费求真、求廉、求便、求全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较少的资金投入和风险为连锁超市的发展降低了经营成本。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无论在店址选择还是内部装潢上要求均较低,可以大大降低资产的固定投入;开架销售、电子化管理和各门店之间统一采购,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支出、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压低商品进价。

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是开拓农村市场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不但能取得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同时还可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用连锁经营形式改善农村商业格局,用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农民消费层次,用规模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商业文明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等。

篇6

(1)定位好职工的公司形象位置。首先给予全体干部职工一个称号“公司形象代言人”,职工个人在公司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公司全体,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多种方法树立公司的自豪感,产生公司的向心力,全体职工要自觉地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利益,让员工随时感觉到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代表着公司,让员工们真正认识到公司主人翁的重要性所在,时刻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来达到改变思想的目的,正所谓“行为思动”就是这个道理。

(2)认清企业的市场形势,把握好时机寻求发展。商场如战场,当今社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想有立足之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所以明年我公司要把市场形势和发展动态明朗化,通过网络信息的广泛搜集充分掌握好市场发展前景,并随时传递给每一位职工,让其真正改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职责和能力。

P>(3)“没有了铁饭碗,擦好自己的吃饭碗。”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搞的是开发公司,不是保险公司,铁饭碗哪里都没有了。为什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清形式,要努力实现在建设上有创新。新一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热潮正在全县迅速兴起。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务求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精品意识,对每一项建设项目做到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不断提高城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艺术水平。这也就是“擦好自己的吃饭碗”。

(4)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而是必不可少,大有作为的。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2、公司的规划及战略目标:

(1)加大开发力度,制定长远规划。因国家土地政策从去年至今仍在冻结,使我们的计划不能实现,我们继续等待时机,一有时机,公司计划从雅居园小区以南新征土地200亩,主要建设雅居园小区二期工程。在雅居园经五路以南建一个起点高、规划好、功能全,无论是从整体配套,还是从安全文明,真正做到用我们的“诚心、真心、爱心和信心”,让购房者“买的放心,住的安心,感觉舒心,生活开心,对未来和城建开发事业充满信心”。计划绿化覆盖率45%以上,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争创全国优秀小区。

规划方案设计新颖、布局合理、户型多样化,为了方便用户,根据各家庭条件的不同和需要,用户也可按照小区规划标准自行建设,但不能影响整体布局,也可两家或四家一体,也可独家独院,只要不影响小区整体规划,公司可提供几套户型供用户选购,用户自行建设时,公司可提供水、电、暖大配套。计划用3—4年的时间开发建筑面积8—10万平方米。公司将大力倡导“科技、健康、人文”的二十一世纪科技住宅新概念,致力于建设“设计人性化、环境生态化、建设高档化、服务舒适化”的精品楼盘,打造城建开发品牌,为建设县城、美化县城、服务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加快旧城改造建设,抢抓短、平、快项目。公司在制定长期规划的同时,还要制定一些短、平、快项目,那就是旧城改造项目,公司的领导班子要务时高效,选择有利地型抓住机遇,不能放过老城区的任何黄金地段,特别是沿街商业用房,要抢占先机,要看的准、建的快,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迅速发展。

(3)瞅准时机,全面迅速启动*新村的建设开发工作。公司开发的*新村项目坐落于济北开发区南,248线西,距济南机场8公里,位于济阳县新城规划区中心街。居住最佳,两桥一路通车后,到济南只需20分钟,到机场10分钟,是新城区唯一的黄金地段。*新村项目占地总面积为132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商务会所7000平方米。新村绿化率45%以上。*新村以联体、多体组合为主,多层、高层点缀,是现代生活居住的理想场所。(*新村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见附图)

(4)要有纵横发展的战略思路。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必须有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精神,有敢为人先的胆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要实现繁荣兴旺,就必须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要畏首畏尾,左顾右盼,要有发展的目光,与时俱进。具体地说公司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必须要有纵横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是说济阳县城建开发有限公司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在保住济阳大本营的情况下,要横向东西、纵向南北,说的大一点就是加速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无论能否成功,首先要敢想敢做,只有新思想,才有新思路,如果连想都不敢想,怎么去做。所以我们一有机遇,排除一切干扰和困难,大胆地走出去。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企业改制不是万能的,但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看,不规范完善各项制度也是不行的。天冷冷在风里,人穷穷在债里,公司乱乱在管理上,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效益。任何公司运行中,无论大小都必须有游戏规则,没有游戏规则就没有正常的游戏运行。所以需要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则制定后,还要切实地执行。这又要求完善的管理活动,公司要求生存、求发展,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活力,都要严谨完备、精益求精。特别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赢得竞争力,就必须具备科学有效的管理,高速度发展的社会,要求企业必须高效运转,因此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首先一条是做到各部门之间权、责分明,不能相互重叠,更不能互相推诿,否则就会导致效率低下。现代公司的组织分工管理制度,是防止互相扯皮,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正确手段,为此公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的、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

4、要对各分公司实施全面内部完善和改革。

篇7

莘县恒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回报桑梓、泽被家乡的执着追求,以前瞻的战略目光、卓越的开发理念、超凡的设计创意、全新的高端科技以及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倾心打造了莘县商业标志性建筑——宏盛购物广场,填补了莘县无上档次大型品牌综合商业中心的空白、弥补了莘县人民的遗憾。

宏盛购物广场地处地处莘县县城版图轴心,西依工农路,北临振兴街,交通便利,人气鼎盛。该广场总体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是鲁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超市和莘县规模最大、业态最全、设施最现代的购物广场。宏盛购物广场有机糅合了超市经营、分区经营、品牌经营之优点,胜人一筹的配套环境 、高人一截的运营机制、 超人一等的业态分布。必将成为引领莘县商业新概念的“商业航母”,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堪称莘县 “铺王之尊,购物天堂”。

宏盛购物广场对莘县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宏盛购物广场代表了目前国内国际商业的发展趋势和经营方向。作为聊城地区最大综合性超市、莘县商业的旗舰航母,万商云集,百业俱兴,规模型、集约型经营弥补了传统商场经营空缺。占地6700平方米的上海华联超市即将入驻,江苏、上海等多家知名商户入驻正在洽谈之中。极大地改善莘县招商引资环境,成为强有力的招商纽带和引资载体。宏盛购物广场的兴建结束了莘县以往商业布局凌乱、铺位各自为政、无法产生合力的弊端,极大地改变了莘县固有的商业面貌,扭转了单一滞后的商业格局;

宏盛购物广场首开莘县自动扶梯的先河并辅之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是现代高端科技与莘县建筑的完美结合,引领了时尚潮流,填补了目前莘县缺乏大型商业设施的空白提高,在莘县商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她将当之无愧地作为莘县的“城市名片”,极大地改变了并改变着莘县置业和购物环境,实现了商业布局的规范合理,对莘县的商业层次和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宏盛购物广场在楼房销售中理念之超前和商铺投资中政策之优惠也必将引起莘县商界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催生新的商机;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没有风险的理财新概念,是投资方式的革新,有利于直接有效的吸引和促成投资,进而带动投资市场的升温,形成投资机制的良性循环。

篇8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为有效解决河北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三农”作用逐渐发挥,有效缓解了村镇“金融抑制”问题,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与运行特点

(一)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6月13日,河北省首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开业,标志着河北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正式开启。在经历前期的摸索后,村镇银行设立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9个地市发起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二)经营管理情况良好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三)支农效果初步显现

村镇银行遵循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开设多档次的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方式,丰富贷款品种,在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选址多在经济发达的县城

1.受县域金融资源的分布影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县城,尚未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并未真正深入到村镇地区。

2.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环京津及沿海地区成为设立村镇银行的首选。

(五)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1.区域性银行成为主力军。由于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机构跨区设立分行的监管尺度收紧,众多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实现跨区经营的主要途径。

2.省外区域性银行积极性高涨。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政策后,外省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大增,开始布局村镇银行网络。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主发起行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主发起行资质不高,管理能力差。

2.异地机构发起设立多,管理难度大。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主发起行不重视,未进行专业化管理。部分主发起行未设立专门的村镇银行事业部进行专门管理,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管。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监督乏力

1.组织机构不完善,运行效率不高。大多数村镇银行虽已成立了“三会一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由主发起行员工兼任,不是专职人员,也没有常驻在村镇银行,高管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股本设置欠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大多数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高于50%,股权的高度集中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成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丧失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结构失调

1.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

2.网点机构少,覆盖范围小。

3.结算渠道不畅,银联卡发行难。近一半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且村镇银行的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不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四)业务发展受限,经营前景不乐观

1.受制于资本约束,业务难以有效拓展。部分村镇银行资本金低于3000万元,受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占比、存贷比等多项指标限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村镇银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与当地信用社基本重合,而信用社成立时间较早,占据了先发优势。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大大降低了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因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致使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

(五)抗风险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信贷风险集中,抗风险控制能力弱。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易形成风险。

2.机构扩容快,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机构的迅速扩容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监管办的整合,部分县已无监管部门,有监管部门的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快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1.适度扩大资本金规模。资金雄厚的主发起行要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注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资本金。

2.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网络支持。主发起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村镇银行依托发起方网络优势,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篇9

关键词 :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战略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2-0167-05 doi:10.3969/j.issn.1002 -2104.2010.02.029

鲁南经济带是山东省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决之一。2008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通过并印发实施《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发展规划,实现鲁南经济带振兴,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县(市、区),面积5.05万km2 ,人口3 210.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2.1%和34.5%。2007年生产总值达5 637.63亿元,占全省的21.8%;三次产业比例为14.7∶53.9∶31.4,全省比例为9.7∶57.1∶33.2。鲁南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毗邻苏、豫、皖,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交汇地带;资源优势突出,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水资源充沛,劳动力资源充裕,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体系比较健全。但区域内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提高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提升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山东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建设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搭建起区域城市经济的平台,可以快速促进产业的高水准集聚,降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经济带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可以快速增大鲁南中小城市的发展规模,增强承载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快鲁南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带动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本质变化,走上健康、快速发展道路;可以促进经济带城市资源、优势和力量的整合,提升城市辐射力,加快经济带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对区域的整体带动作用,实现鲁南经济带飞速发展的目标。

1 区域主要城市现状评价

1.1 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鲁南经济带各市经济实力均较弱。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低于区域客观情况与之接近的淄博市,远低于青岛市。产业结构上,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第一产业比例较高,区域制造业水平较低,第三产业普遍滞后。鲁南经济带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发展,寻找并确立推动力强劲的发展策略,培植经济增长极核。

1.2 重要城市辐射力评价

1.2.1 城市流强度比较

根据王海江、苗长虹等相关研究成果,鲁南经济带内的城市强度普遍不强,城市中心性都很弱,对外服务和对外联系功能比较弱。说明该区域的旅游经济普遍不强,只有日照市第三产业城市流较强。

1.2.2 城市辐射半径比较

利用康弗斯(P.D.Converse)的断裂点理论,计算比较鲁南经济带的主要城市的 辐射半径。根据近便原则选取相邻的2座城市的市驻地中心城区及近郊区经济和人口规模相关数据,得出可供参考的近似数据,其中枣庄、临沂、济宁、菏泽、日照5市分别为44、83、73、46、57 km,而青岛市为122 km。由此观察,发展和振兴鲁南经济带,迫切需要增强主要城市的内在实力,增加城市内涵,扩大城市规模,极化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尤其需要培育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使中心城市首先成为经济带的经济增长核心,带动经济带逐步向城镇体系――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

1.3 鲁南经济带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1.3.1 城市分布密集,集中于中部,城市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较弱

区域内拥有5个地级中心城市,大致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彼此相距约100 km。按县级小城市标准分析,区域内共有约42个县级小城市,约计1 200 km2一个县级中心城市。城市多集中于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的区域中部,总共集中了2个地级中等城市、约20个县级小城市。但是,城市工业综合体普遍配置较少,产业集聚度不高,城市增长中心或者正在发育,或者发育不够成熟,对周围地区的扩散效应难以发挥。

1.3.2 初步具备点-轴开发条件,未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5个地级中心城市集聚点分布及作用明显,沿主要交通干线县级小城市逐渐形成网格状,沿京沪铁路、京福高速、京沪高速、日东高速、327、104、105、205、206等交通干线形成区域发展动力轴,尤其是沿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具备形成核心集聚、辐射板块区的条件。但是,由于该区域的经济欠发达,在如何培育经济发展的极化带动点(弗里德曼所称的“核心区域”)、培育开发走廊(轴),进而形成网络带动发展格局方面尚没有明显政策或操作的迹象。经济带内存在核心区域分散化倾向,比如枣庄的城市组团、济宁的城市发展走向曾经徘徊等造成区域核心的内在潜力集聚力度分散。

1.3.3 城市间经济联系和合作程度低,且差异明显

通过对区域内5个地级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量化分析,可以发现:首先,经济带内地区间、城市间、城乡间联系的便捷性以及彼此的经济联系合作普遍不强,经济带内资源、信息等的整合与区域加速发展的客观需求差距很大,工业布局与基础设施组合上距离最佳状态较远,比如济宁、枣庄、菏泽3市在煤化工发展上应加强工业布局的协作、互补、整合,以形成具有整体效益的经济系统;其次,济宁、枣庄、临沂的联系强度稍大,该三市与日照联系强度较大,四市与菏泽联系较弱。县级城市联系趋势也大致呈现相似特点。较为明显的是,济宁、临沂、枣庄之间的较强联系性可以使该三角区成为经济带的发展极核。

1.3.4 经济带内城市中心性弱,没有出现增长极

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座中等城市的发达程度还较低,发挥带动经济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都还相当欠缺,培育经济带的增长极是第一战略。其中,济宁市人口居第三位,经济总量、工业规模和财政收入均居第一位。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比中,济宁、临沂、日照2006年的排名分别为67 、71 、107位,枣庄、菏泽名次更靠后,因此,经济带内还没有形成区域增长极。

1.3.5 城市的地域分工组合、互动欠缺

区域的比较优势开发明显不足。其一是经济带内城市分工没有正式启动,产业发展阶段低,趋同性强,城市群体发展尚没有发育,区域整体效益没有形成良性机制,比如沿京沪铁路线应该形成兖州-曲阜-邹城-滕州-薛城-微山-枣庄市中、峄城小城市群;其二是城市主 导产业呈传统型,或者正在形成,有的城市没有主导产业;其三是与周边城市互动不够,经济带内中小城市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以及其它小城市的经济合作欠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乏力。

综合以上分析,鲁南经济带内的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普遍不强,单纯依靠自我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困难很大。这就需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依靠政策带动观念转变,促进区域实力整合,尽快培育区域强带动型的中心城市和集核型强辐射区域。因此,振兴和发展鲁南经济带,需要实施能够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城市走廊”战略。

2 “城市走廊”的空间组织

推动鲁南经济带的发展,需要经济带内优势得以整合,搞好区域分工,在近地寻求合作、支持的基础上,以群体形象、力量对外寻求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优势,赢得重视,促进增长与发展。“城市走廊”战略是鲁南经济带发展的一着战略棋,也是最有挑战性的关键举措。

2.1 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发展走形架构

总体架构呈现“之”字形。轴线大致沿N34°27′左右东西向沿日东高速、菏日兖铁路、规划中的菏泽-岚山高速公路沿线展开。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座市级区域中心城市呈“之”字形分布,其间分布近20座小城市和近百个小镇。根据测算,该“城市走廊”内的5座中等城市以及东明县、定陶县、巨野县、嘉祥县、兖州市、曲阜市、邹城市、滕州市、山亭区、微山县、薛城区、峄城区、苍山县、临沭县、莒南县、岚山区等16个小城市的经济实力增加1-2倍,鲁南经济带的发展水平就可以赶上或者超过山东省的平均水平。

2.2 “城市走廊”的组团

沿经济带东西走向,促进“之”形城镇群一体化发展。具体是5个核心圈层型中小城镇群,自西向东分别为:①菏泽城市圈,以菏泽为中心,东明、定陶、鄄城为内圈城市,郓城 、巨野、成武、曹县为外圈县城;②济宁城市圈,以济宁为中心,兖州、曲阜、邹城、嘉祥为内圈县城,巨野、汶上、泗水、鱼台、金乡为县城;③枣庄市中、薛城、峄城三角式组团城市,外圈为微山、滕州、山亭、苍山、台儿庄县城;④临沂城市圈,以临沂为核心, 苍山、费县、莒南、临沭、郯城为近圈县城;⑤日照中心城与岚山县城连体发展,带动莒县和五莲县城。每个城市圈内外重点培育10-15个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形成一个强镇带。

此外,从中心地理论出发,可以布局6个三角形特色城市集群,从而形成区域城市经济增长带。自东向西,大致构划如下:①“日照-岚山-莒南”沿海三角城市带,面向大海,依托同三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和海上航线,建设临港工业城市和海滨城市。②“临怵-临沂-费县-苍山”三角城市带,以临沂为中心,以枣庄三角城市群为重要联系区域,依托京沪高速公路、菏兖日铁路、胶新铁路以及205国道、206国道、327国道和临沂机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制造产业集聚型的城市群,把临沂建设成为鲁南经济带的东部中心城市和中国北部物流中心(北方“义乌”)。③“苍山-枣庄-微山-滕州”三角城市带,依托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北联邹城-兖州工业城市带,东联临沂物流城市群,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建材产业、先进制造业集聚的工业城市群;同时,重点在打造“兖州-邹城-滕州-薛城-枣 庄市中区-峄城”工业走廊上下功夫,力争成为工业走廊的核心。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好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鲁南经济带连接“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地带,成为长三角经济流、技术流、人才流、交通流的中转中心。④“曲阜-泗水-蒙阴-沂水-五莲-费县”三角特色小城市带,重点依托独特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成为“儒家文化-沂蒙风光-山乡物产”为特色的旅游业、食品加工产业集聚的小城市群,也是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休闲中心区域。⑤“邹城-济宁-巨野-汶上”三角城市带,该区域内以济宁(市中区和任城区)为中心,涵括邹城、曲阜、兖州3个强县级市和汶上、巨野、嘉祥3个弱县,强化联系和互动,发挥好三角形东半部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西部3县工业基础的提升,使该三角区成为互补型工业中心城市群,重点强化济宁的鲁南经济带西部中心城市功能,发展成为鲁南经济带西部的经济带动和增长集核。⑥“成武-菏泽-东明-鄄城”三角城市带,突出化工特色,发展成为省际边缘区域的工业中心型城市群。

2.3 “城市走廊”增长极发展趋势

从目前鲁南经济带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区域自然特征、经济实力、发展趋势、经济联系等因素综合分析,有两大趋势十分值得高度关注。其一,济宁、临沂和枣庄具备发展成为经济带中心型城市的条件,济宁、临沂可以首先成长为区域增长极。其二,区域极核初具条件,“济宁-枣庄-临沂”三角区已经具有整个经济带的极核条件,将发展成为核心型人口、产业、交通等的集聚区域,对鲁南经济带的增长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其中,尤以枣庄-临沂的相互辐射、融合所具有的潜在作用为突出。

2.4 “城市走廊”的轴线发展趋势

空间战略的发展趋势一般是点-轴-网络。轴的延伸方向对区域城市群空间布局的优化十分重要。高速公路与铁路,对区域格局重组与区域发展作用巨大。《规划》中明确指出,实现“轴线集聚、极化带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鲁南经济带中小城市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沿交通干线成“卅”字形分布。带内目前建有一港(日照港)四铁(菏兖日铁路、京九线、京沪线、胶济线)、5条高速公路、9条国道干线、两处机场。城市主要沿菏兖日铁路、日东高速公路和南北向京九线、京沪铁路、京福高速、京沪高速分布,大约集聚了经济带内80%以上的中小城市。从经济带的轴线布局来看,经济带内南部缺乏一条东西向高速交通干线。南部处于鲁、苏、皖、豫交界的边缘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经济活力不足,不能快速与区域中心城市联系,尤其省际、经济带内联系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建设一条东西向联系的高速交通轴线。

3 政策建议

3.1 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产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不断的升级调整和规模膨胀,是工业化的根本。鲁南经济带各城市的产业水平悬殊不大,部分产业结构雷同,时有恶性竞争;工业化水平普遍不高,产业的高度化和产业集群发展都存在很大上升空间,因而约束了城市化的进程。要增强经济带内城市产业发展的通盘规划和协调,注重发挥城市的独特优势,培育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强力推动城市工业化发展,打牢城市化的基础。通过工业的振兴,促进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尽快使人口的城镇化率由现在的约38%提升至50%以上,提高城市化水平 。

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科学布局,促进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今后5-15年,可以形成5个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其中,济宁、临沂、枣庄应该发展成为鲁南经济带中心城市,人口接近或者超过100万。临沂市应当借鉴义乌等国内物流城市的经验,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理念最新、层次最高的物流城市;枣庄市应当在资源城市转型较为成功的基础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市中区与峄城区组成东城区,并继续刷新、膨胀东城区,用5年左右时间,使东城区发展成为人口超过60万的工商业城市,加上新城区,人口接近100万;济宁市应当加速曲阜和兖州的融合,与济宁城相向发展,成为组团大城市。这3个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鲁南经济带的腾飞。

同时,规划建设中心型、专业型、特色型重点镇发展带。以“城市走廊”为轴,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优势,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50-60个工商型、交通枢纽型、特色产业型、生态型的重点镇。通过加大投入,完善镇内的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通过“空心村”治理、土地置换等方式,集中建设居住社区,增强小城镇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提升生活居住水平,引导社会资本、各类企业、乡村人口向重点镇集中,使重点镇真正成为“城市走廊”的重要连接点。尤其要重点规划发展15-20个生态、旅游镇,使其成为鲁南经济带中小城市后花园和休闲度假场所。

3.2 优化空间结构,精心极化经济带三角极核

综合分析鲁南经济带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发现,鲁南经济带中部存有一个约一小时的三角形经济集聚区域,即“济宁-枣庄-临沂”三角区。该区域约集聚了整个经济带目前50%以上的生产总值。尤其该三角区资源型经济、旅游经济、物流经济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经过进一步极化,将成为功能良好的区域增长极核。可以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辐射带动和扩散带动,促进鲁南经济带的飞速发展。其中,该三角区的沿京沪铁路、京福高速的辐线区是带内最为重要的一条城市经济核心走廊,兖州-曲阜-邹城-滕州-薛城(微山)-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等重要工业、旅游小城市一字排开,走向160 km长的走廊内,2006年集中了鲁南经济带超过1/4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潜力巨大。

3.3 完善区域交通系统,打造南部经济增长轴线

在城市走廊规划和发展中,快速便捷的交通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决定着城市走廊中各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总的分析,鲁南经济带北半部以及南北向的交通状况较为良好,制约整个经济带发展的最大交通瓶颈就是经济带南部缺乏一条东西向快速交通干线,严重影响南部区域的人、物的流动,直接制约经济的成长。所以,振兴鲁南经济带,应将规划建设“日照-临沂-枣庄-跨微山湖-菏泽-东明”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作为首要任务,尽快启动实施,这对于增强南部近20个县(市、区)的经济活力、打通省际交际线、优化省际边缘区的发展环境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尽快启动菏兖日铁路升级改造工程,提高运行速度,压缩运行时间,打造中西部通往日照海岸线的3小时旅行干线,提升鲁南经济带的人流量。同时,规划建设高水准、环保型、生态化的现代化港口和运输设备,谋划改造运河通行条件,建设一流的运河经济生命线。

3.4 努力促进经济带各城市的良性互动,建立完善协调协作机制

产业、技术、交通、信息、网络、政策等各项高度关乎经济带发展兴衰的要素,只有合理搭配,科学使用,有序流动,才会共同良性作用于经济带的建设,推动经济带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建立经济带各城市的良好互动机制,在互动中协调配合,共赢发展。

建立完善经济带发展协调协作和互动机制,①成立省级经济带协作指导组织,统筹规划和指导工作,整合区域政策和资源,加强省际、市际合作交流的联络与督促工作,全面优化鲁南经济带的发展环境;②建立经济带城市联系组织,搭建协作发展平台;③加强政策研究与投入,加大省对经济带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经济带的尽快成长;④规划指导经济带进行科学的城市功能整合和分工,着眼省内发展和对接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促进城市走廊战略切实成为经济带增长的第一战略。(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建廷.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5-40. [Wang Jianting. Dynamic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7:25-40.]

[2]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sdjw.省略/.[Shando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Shandong'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utline[EB/OL]. sdjw.省略/.]

[3]枣庄市统计局.枣庄统计年鉴2008(G),2008:247-248. [Statistics Bureau of Zaozhuang City.Zaozhuang Statistical Yearbook(G).2008:247-248.]

[4]山东省人民政府文件.鲁政发(2008)43号.关于印发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通知. [Governmental Docu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Government No.43 [2008].Shandong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Announcement of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Lunan economic belt.]

[5]李军等.鲁南经济带的崛起及战略选择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20. [Li Jun et al. The Research on the Rise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Lunan Economic Belt[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8:27(1):20.]

[6]刘东林.鲁南经济带发展思路分析[J].山东经济,2008:147(4):150. [Liu Donglin.Analysis

of Develop Reason in Lunan Economic Belt[J].Shandong Economy, 2008:147(4):150.]

[7]王海江,苗长虹.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量化解析[J].人文地理,2008:23(4):53. [Wang Haijiang,Miao Changhong.Research on the External Service Functions of City Agglomeration[J].Human Geography, 2008:23(4):53.]

[8]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0-365. [Zhou Yixing.Urban Geography[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1999:350-365.]

[9]郑长德,钟海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37-141. [Zheng Changde,Zhong Haiyan.Modern Urban Economic Theory of West[M].Beijing:Economic Daily Press, 2007:137-141.]

[10]实用中国地图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62-63. [Applied Atlas of China[M].Beijing:Geology Press, 2006:62-63.]

[11]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3. [Xie Wenhui,Deng Wei.Urban Economics[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8:93.]

[12](美)简•雅各布斯.城市经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93-189. [Jane Jacobs.The Economy of Cities[M].Beijing:CITIC Publishing House,2007:93-189.]

[13]姚士谋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7-101. [Yao Shimou.The Theory on Region and Urban's Development[M].Hefei: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4:37-101.]

Strategic Research of Urban Corridor in Economic Belt of South Shandong Province

SHAO Shiguan

(Department of City and Region Econom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 The planning of “urban corridor”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patial layout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t is sufficiently significant to speed up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Shandong province in cas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nomic belt planning should b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Therefor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ity corridor”, indubitably, is not only an objective choice but a crucial measure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belt development. Actually, this urban corridor adopts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forming one city as development core, five agglomeration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篇10

[关键词] 蓝山 产业转移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前,在西部大开发、东部大开放的背景下,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南省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是摆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课题。而透过对湖南省蓝山县经济的崛起,尤其是蓝山毛织城迅速崛起的深入分析和探索,对于我们研究县域经济发展课题,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蓝山毛纺织业崛起的背景

1.“泛珠三角”经济圈构建全面启动

不久前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标志着我国最大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9+2”“泛珠三角”经济圈正式启动,并打造“1358”经济圈,即构建1小时(大珠三角)、3小时(广东)、5小时(大华南)、8小时(泛珠三角)人流、物流、休闲旅游圈。这是一个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的三分之一强,GDP的三分之一的超级经济体。对于与广东联系相当紧密,但又一直徘徊在广东珠三角经济圈外的湖南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正如周伯华省长在会上表示的:“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既是湖南的责任,也是湖南加快发展的捷径。”目前,充分发挥湖南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圈内环和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后院”的作用,把外源性经济作为加快湖南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全面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2.蓝山经济发展的“三大反常”现象

近两年来,地处“楚尾粤头”的湖南省蓝山县,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迅速崛起了一座毛织城,并相继出现了“三大反常”现象,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一是“小水电”强县没电用。蓝山“小水电”在全省小有名气,是湖南惟一一个不归电力局管的县。上个世纪末,全县小水电装机3.5万千瓦,大量余电外卖郴州。近三年来水电装机增加2倍,总装机达10.8万千瓦,已竣工上网运行的有7.5万千瓦。但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用电需求剧增,三年人均用电增加200度,达到人均用电500度,工业用电量翻了一番。目前,电力负荷缺口在2万千瓦左右。二是新建房主没房住。蓝山以毛织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3年时间发展到300多家,县城人口3年增加2万人,县城房屋出租率提高了三成以上,近乎饱和,不少建了新房的人将房屋整体出租给别人办厂开店,自己却去租房子住。三是企业找不到“打工仔”。就业问题曾经是一个非常压头的问题。近年来,全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用工缺口在1万人以上,从无到有已发展到350家,可容纳5万人就业,目前用工3万多人,政府不得不派出几支队伍到外省外地招工、求助。三大“反常”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蓝山人气趋旺,发展加速的现状。有人把它称之为“蓝山现象”,或曰“蓝山效应”。

3.蓝山发展曾经历曲折

蓝山经济曾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后,肩扛全省发展乡镇企业的大旗,1993年全省首届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以蓝山为开幕现场,当时与邵东并驾齐驱,名噪一世。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环境等一时没有跟上来,到了2000年,步入低谷。石材生产由高峰期298条生产线,只剩下12条生产线,民营经济全面萎缩,缴税绝对额减少892万元,县级财政收入3年只增加501万元,干部、职工四、五个月领不到工资,怨声载道。《湖南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曝光、警示。

把压力当作动力,把教训变为智慧,这是蓝山人迈向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进入21世纪后,新一届蓝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民营立县、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突出解决了六大问题,即:抓战略研究,解决了思路不清的问题;抓集中整治,解决了环境不优的问题;抓结构调整(产业培植),解决了效益不高的问题;抓招商引资,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抓项目建设,解决了总量不大的问题;抓机制创新,解决了存量不活的问题。短短二、三时间,蓝山经济再度崛起,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八成。特别是蓝山毛织加工业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起步,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仅二年多时间,就发展到300余家,拥有织机2万多台(套),用工近3万人,年工缴费收入3亿元,成为湖南承接广东沿海外向型毛织加工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最大基地。一年中,县城陡然增加了一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人气大旺,百业大兴,可租用房屋门面全部告罄,超市、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两家投资分别在540万美元、350万美元,计划用工分别为6000人、4000人的大型外资企业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港资电子公司相继落户蓝山,一座毛织城迅速崛起,令人瞩目。

蓝山的再度崛起,呈现出的三种反常现象,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蓝山县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内涵,三者之间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三种反常”现象,不仅是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的,而且也符合科学发展观。在一个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加速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加快,伴之而来出现的矛盾,也是很正常的,这是加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使县域经济永葆活力。

二、蓝山迅速崛起的启示

1.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有准确的产业定位

湖南的县域经济如何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对此,应深入分析湘粤两省产业结构差异,准确把握大珠三角产业调整升级的发展趋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承接对方相对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环节的部分产业转移,并且在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上下工夫,从而融入大珠三角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去。

审视蓝山再度崛起的奥秘,最主要是得益于对自身县情的清醒认识,对产业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对战略机遇的及时把握,赢得了发展的先机。为了加快蓝山发展,2001年初,该县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大调研、大讨论,客观分析县情,审视发展大势,认为蓝山经济发展具有三大优势并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蓝山毗邻广东,永连公路开通后,去广州可朝发夕归,发展“归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二是蓝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起步早,走民营化道路的观念强,九五期间,推行国企改革,国有工业企业基本退出市场,具有体制优势;三是蓝山人经济意识强,民间资本比较雄厚,35万人就有8万多人在外打工,其中在广东打工的有6万人,尤以从事毛织加工为主,且不少已成为活跃在广东毛织加工业的精英,当上了老板或技术骨干,具有人文优势;同时,粤港澳“珠三角”产业正在优化、升级,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要求日益迫切,处于承接广东沿海产业转移前沿阵地的蓝山,正面临着良好历史机遇。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以发展毛织加工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引进“三来一补”企业,把蓝山建设成为内地承接广东沿海产业转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区。

2.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区域观

行政区划是一种客观存在,经济区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要求。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格局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化,特别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县级行政区域空间。过去依照行政级别来确认和培育区域经济中心的办法,实践证明,已越来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县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跳出行政区的束缚,按照区域经济的分工,从经济区域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融入到“泛珠三角”经济圈这个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经济区域中去。

3.发展县域经济产业定位要突出区域特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一样处于战略性大调整阶段。因此,产业优化调整是全国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县域经济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区域经济,一个地市、甚至一个省的产业结构都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求平衡,更何况县域经济这一层次。针对县域经济缺乏龙头、产业层次低的现实,县域经济发展在多方竞争的情况下,只能实施非均衡的竞争战略。要突出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发展,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上,实行重点扶持,重点突破,经营强项,发挥优势。蓝山的毛织加工、小水电等支柱产业形成过程,正是实施非均衡的竞争战略,重点突破的结果。

4.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民营化的道路

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戏”,为实现与泛珠三角产业对接提供体制保障。就拿蓝山来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人均超过3000元。对这笔可观的社会财富,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把民间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放“虎”出笼,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推动由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民营经济质的飞跃。该县2003年新建的49个电站的1.7亿元投资,全部由民间业主投资,政府没有出一分钱,成为蓝山经济的一大特色。

5.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突出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我国的产业集群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迅猛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传统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象丽宏、承阳这样的大型毛织企业之所以能落户蓝山,而没有被据说“政策条件”比蓝山还优惠的地方拉去,最主要的就是看中了蓝山已有数百家中小毛织企业所形成的良好产业环境,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大型企业的引进,又可为中小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县原有毛织加工企业只能完成织、缝两道工序,现丽宏、承阳公司可把毛织加工挑、洗、染、绣、出口一条龙工序全部完成,直接与外商签订加工销售合同,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最终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6.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扩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诚信是经济合作的基础。而目前,地方特别是县级金融资源流失十分严重。以蓝山为例,2003年全县贷款余额仅增长3.2%,远低于全省17.8%和全国21.4%的增长水平。2000年蓝山存贷差3.8亿元,2003年达到6.4亿元,增长了67%,扣除各种准备金和历年亏损,可供信贷的资金超过4亿元。当前,特别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地方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切实抓好信用体系、信用环境建的建设,努力创建金融安全区,尽快将金融优势转为经济优势,防止金融资源流失,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7.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大力优化经济环境

环境优劣关系到县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生死存亡。对外来企业而言,基础设施不行就进不来,发展环境不好就留不住。为了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抢占发展先机,我们必须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切实抓紧抓好,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突出抓好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兑现政策、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和营造环境上来,努力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环境。

8.发展县域经济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企业集体利益的代表,是连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对于县域经济千家万户松散型的生产、合作企业,急需有相当号召力的行业协会加以组织和引导。要加强协会的规划和建设,赋予协会一定的职能,把应当属于行业协会的社会职能尽快地移交给行业协会,把适宜行业协会行使的管理职能尽量委托给行业协会,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参考文献:

[1]张孝锋万谊娜:对江西承接产业转移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