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银行行业研究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银行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5-0087-04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前沿性的管理理念,又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软件。

CRM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罗纳德・S・史威福特认为:客户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史福特进一步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C――服务渠道管理(channel management),即进行市场营销的综合性、互动性的服务渠道管理;R――关系营造(relationships),即建立在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基础上的真正的客户关系;M――对企业的一体化管理(management of the total enterprise),即前台操作与后台操作的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商业银行为了摆脱困境、大力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并迅速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均先后实施了客户管理战略。

商业银行CRM的核心思想是:客户是维持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银行和客户间发生的关系要进行全面的管理;CRM的核心体现是客户关怀,它贯穿了与客户接触的所有环节,包含客户从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的客户体验的全部过程;作为CRM重要组成部分的客户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客户的保持周期越长久,企业的相对投资回报就越高,从而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就越大;CRM主张从客户的角度来对银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主张以客户服务中心代替传统意义上的营销部门,并以工作流经理代替传统的销售经理,以团队协作代替原有的职能分割。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较为滞后。西方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在客户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国内商业银行目前还存在着明显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痕迹,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解仍处于表面状态,没有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长期以来对客户实行无差别的服务策略,不能对真正的盈利客户进行区别对待。虽然商业银行的数据库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各种数据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难以将各种客户信息与资源统一起来。

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内外资银行正从经营理念、市场、客户、人才、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是真正的上帝,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因此,如何开发客户资源并保持稳定的客户队伍,如何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一)基础理论分析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CRM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是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的先进技术手段。因此,CRM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将大大变革传统的客户管理模式。

第一,CRM可以形成稳定统一的客户服务界面。CRM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能很好地集成客户的各种信息,形成银行内部的强大的知识库,并能对客户的信息加以识别和分析,使得每一位客户经理能随时查阅每一位相关客户的信息,从而形成了银行对客户服务的统一界面。

第二,CRM有利于银行保持优质客户资源。CRM通过分析客户的抱怨、建议、咨询等信息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水平,赢得客户的最大满意;通过分析产品对客户的应用频率、持续性等指标来判断客户的忠诚度,从而对忠诚客户提供优惠服务;通过交易数据来识别具有吸引力的盈利客户,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效益目标。

第三,CRM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配置内部资源。CRM帮助商业银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自己的资产数量及其分布、资金头寸调度情况、信贷资产分布情况、客户的信用情况和银行的网点利用率情况等,有助于银行对资金调动、网点分布等方面的管理。同时,CRM的建立和实施也是对传统流程的优化过程,各职能部门可通过网络的工作方式实时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建立了一种内部组织结构的协调机制,有利于内部管理人员的分工和协作。

第四,CRM能够对客户经理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由于决策层可随时调用客户经理的信息数据,并且对银行各职能部门按不同的权限进行不同程度的公开与共享,使得客户经理的行为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透明化,形成一种公开、客观的机制对客户经理的行为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有利于对客户经理的激励和监督。

第五,CRM有利于银行对客户信贷风险的防范。信贷活动中银行与客户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信息不对称使得动态博弈过程中银行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由此引起客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CRM能观测和分析客户行为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及时了解客户信息并进行动态监测,缓解博弈过程中的银行劣势地位,提高信贷效率并降低信贷风险,同时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修改博弈条件,建立新的合作博弈模型以寻求新的纳什均衡点,提高博弈过程中的银行效用,减少银行经营的风险性。

因此,对银行机构而言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在高度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条件下与客户全面接触,提供全程服务的统一技术平台和智能服务系统。它要求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移,即将银行关注的焦点从内部运作转移到客户关系上来,为银行提供了一个收集、分析和利用客户信息的系统,使银行有了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直接面对客户的平台。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根据文献的研究成果,我国商业银行CRM战略可分为三个要素:管理理念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和信息技术支持。管理理念变革是指商业银行CRM管理思想的培育和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是指商业银行CRM管理行为的优化和调整,信息技术支持是指CRM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撑。

平衡记分卡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Robert S Ka-plan教授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 P 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系列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体,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方面。一般而言,企业的战略远景目标可分为四个要素:财务方面的目标是使股东满意;顾客方面的目标是指顾客满意;内部流程方面的目标是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目标是使企业持续地创造价值。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摈弃了传统的单纯以效益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价方式,采用平衡记分卡对银行运营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根据平衡记分卡的内涵,我国商业银行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分为四个要素:财务要素、顾客要素、内部流程要素、员工学习与成长要素。财务要素是指从传统的财务指标的角度来度量银行的运营绩效;顾客要素是指从客户服务质量的角度来度量银行的运营绩效;内部流程要素是指从银行内部运作效率提升的角度来度量银行的运营绩效;员工学习与成长要素是指从员工素质自我超越的角度来度量银行的运营效率。

根据基础理论分析的结果,我国商业银行CRM战略体系的三个要素对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要素均存在微观路径上的激励功能。设商业银行CRM战略体系中管理理念变革要素为∈1、管理模式创新要素为∈2、信息技术支持要素为∈3,同时设财务要素为η1、顾客要素为η2、内部运作要素为η3、员工学习与成长要素为η4,则得本文的研究假设如表1所示:

(三)测度要素的分解

1 CRM战略要素的分解

根据文献的研究成果,商业银行CRM战略体系中,管理观念变革要素可分为四个测度指标:客户中心战略(X1),指商业银行CRM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渠道优化(X2),指商业银行在实施CRM过程中注重服务渠道的拓展和调整;客户关系营造(X3),指商业银行在CRM实施过程中注重客户关系的开发和培育;一体化战略(X4),指商业银行在实施CRM过程中能够实现前台与后台操作的一体化。

管理模式实施要素可分为四个测度指标:业务流程再造(X5),指商业银行CRM的战略实施与BPR相结合;组织结构优化(X6),指商业银行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以支持CRM建设;激励策略(X7),指商业银行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以提高CRM的运行效率;全员参与(X8),指商业银行的CRM战略能够在全体员工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信息技术支持要素可分为四个测度指标:CRM系统维护(X9),指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进行CRM软件系统的升级与维护;数据仓库建设(X10),指商业银行能够为CRM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X11),指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实施数据挖掘策略以提高CRM的运行效率;专业人力资本开发(X12),指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2 银行绩效要素的分解

根据文献的研究成果,财务目标要素可分为四个测度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Y1)、成本费用收益率的提高(Y2)、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提高(Y3)、年利润增长率的提高(Y4);顾客目标要素可分为四个测度指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Y5)、顾客满意度的改善(Y6)、顾客忠诚度的提高(Y7)、顾客流失率的减少(Y8);内部流程要素可分为四个测度指标:服务质量的提高(Y9)、信息传输渠道的优化(Y10)、内部运营费用的降低(Y11)、内部管理机制的改进(Y12);员工学习与成长要素可分为四个测度指标:组织学习的实施(Y13)、员工满意度的改善(Y14)、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Y15)、员工培训效率的改进(Y16)。

(四)研究模型的确立

根据研究假设的内容和测度要素的分解,得到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三、模型检验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七点量表制对28个观察指标进行行业调查,在全国范围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独立核算单位中选择样本300份,调查对象全部为各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这些样本分布于京、津、沪、陕、豫、渝、皖、甘、新、滇、川、粤、苏、浙、湘、蒙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可以认定在地域上能够有效地代表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分布情况;其中:中国工商银行100份、中国建设银行50份、中国农业银行50份、中国银行100份,可以认定在结构上能够代表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分布情况。通过电子问卷、邮寄问卷、电话采访、面谈等形式,本文向300家调查对象寻求数据支持。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数据270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0%,满足调查研究中样本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

(二)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CRM战略体系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7019。其中,管理观念变革要素的Cronbach’s α值为0.7069,样本因子特征值为2.332,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80%;管理模式实施要素的Cronbach’s α值为0.8368,样本因子特征值为2.747,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71%;信息技术支持要素的Cronbach’s α值为0.8818,样本因子特征值为2.809,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73%。CRM战略体系量表的一级验证性分析结果是:GFI=0.923,CFI=0.971,TLI=0.935,RMR=0.055,RMSEA=0.049,X2(39)=57.233,p=0.000。并且各测度指标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5,最小T值为2.258。所以,CRM战略体系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由于各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普遍较低,因此不需要进行二级验证性因子分析。

平衡记分卡量表体系的Cronbach’s α值为0.7880。其中,财务要素的Cronbach’s α值为0.7910,样本因子特征值为2.255,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81%;客户要素的Cronbach’s α值为0.8212,样本因子特征值为2.331,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77%;内部流程要素的Cronbach’s α值为0.8034,样本因子特征值为2.338,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77%;员工学习与成长要素的Cronbach’s α值为0.7812,样本因子特征值为2.010,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75%。平衡记分卡量表体系的一级验证性分析结果是:GFI=0.953,CFI=0.920,TLI=0.961,RMR=0.035,RMSEA=0.067,X2(82)=165.363,p=0.000。并且各测度指标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5,最小T值为2.133。所以,平衡记分卡测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由于各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普遍较低,因此不需要进行二级验证性因子分析。

(三)实证检验

本研究采用LISREL8.7进行全模型检验,得出外源变量对内生变量的效应矩阵(r)如表2所示:

同时得出全模型拟合指数列表如表3(修正后):

所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无需继续进行模型修正。(其他相关验证结果在此略去)。

四、研究结论

(一)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高度的可信性,能够有效地揭示我国商业银行CRM战略在企业绩效改进方面的微观路径机理。

(二)根据效应矩阵表的结果可知,总的看来,我国商业银行CRM战略对企业绩效的改进已经产生了显著的作用。CRM战略的三个要素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银行平衡记分卡四个要素的改善,从而促进了银行绩效的整体改善。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16-02

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企业希望能够直接进行融资,更需要有创新业务,不包括银行传统金融产品,这样可以有最大的市场需求和创新空间,促进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只有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才能在这个新兴领域中抢占先机,将投行业务发展成为商业银行一个崭新的业务领域和重要的利润源泉,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生机。

1 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正当其时

当今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问题,投行业务成本低、收益高,可以帮助银行在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打通资本市场,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行业务。

1.1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投行业务调查

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有几十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行业无疑似新生儿。直到2002年,工行才在四大行中率先设立了投资银行部,2005年建行才铺开投行业务,浦发、中信、光大、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05和2006年相继建立投行机构的。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虽然起步晚,但得益于我国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短短时间已经取得的令人炫目的成绩。据统计,2009年,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增长迅速,收入同比增幅大都超过50%,有些甚至超过100%,同时投行业务收入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更快,四大商业银行2010年的投行业务就有几百亿元收入,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39%。

1.2 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不利因素

辉煌的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发展速度很快,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行还有巨大的差距。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不一样,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有其先进性,也有不足点。

政策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最大劣势,受分业经营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相当有限,如简单的、风险和收益低的业务,要想改变现状,不得不以变通手段进行合规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正常发展。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不同的风险观,是制约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另一个因素。从风险特征上看,投资银行从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为客户分担风险展开经营,其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溢价,部分服务工具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超额收益。如果从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角度考虑,控制投资银行业务,这将束缚投资银行的发展,没有了生命力。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最大的一根软肋是人才的缺乏。从事投资银行的职业人群是属于运用别人资本的智力人群,业务发展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商业银行应该提高业务人员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有利于开展投行业务。要培养投行专业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过程,而且商业银行的薪酬水平,对行外的专业人士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专业人才匮乏将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2 商业银行要发展有自己的特色投行业务

在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下,普遍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只是从事投资银行顾问的中间业务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仅是中间业务而已,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和专门的投资银行区分开来,包括不同的活动领域、产品和金融工具。商业银行要对自身的优势有清醒的认识,从现有国情及金融制度出发,进行有特色的产品和商业开发模式,使投行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提升,让投行业务大有所为。如果一味地模仿国内外投行,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和气候,那样只能注定在业界做配角。

2.1 追求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和谐共存

商业银行业务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投行业务的直接效应是中间业务收入,间接效应是提升银行竞争力,促进传统银行业务发展。一个项目,商业银行既可以提供贷款业务,收取利息,这是商业银行的范围;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筹到行外资金,收取顾问费,这是投行业务的范围。在投资银行业务中,商业银行要进行正确处理。追求商业银行业务同投资银行两种机制和谐共存,实现两种效益同时最大化,应该成为商业银行努力的方向。

2.2 在发展投行业务中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优势

资金优势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有利条件,应当把资金作为撬动投行业务的重要手段,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方案中,出现融资这一重要组成,要包括战略咨询、风险管理、融资和交易等,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在企业直接融资中,体现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2.3 商业银行的投行机构和同业的合作大于竞争

投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组成机构,区别于专门的投资银行,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主要的。商业银行的投行机构可以考虑和专门投资银行结成业务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资源,这样能够更好地向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通过各个阶段的不同服务进行合作。

2.4 处理好投资银行部与监管机构的关系

商业银行开展有新业务,必须向监管部门报批。目前有部分政策和监管法规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但还没有制定监管投行业务的细则。有些投资银行业务还要接受多边监管,商业银行要处理好与监管部门的关系,若协调不力,投行业务就可能产生政策法律风险。

3 发展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几点建议

投资银行区别于其它银行就在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这与现有商业银行的体制不同。商业银行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调整制度安排,以适应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促进投资银行的发展。首先,要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商业银行开展投行时日尚浅,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通常被视为服务传统业务的工具,强调的是投资银行业务对传统业务的服务功能,在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过程中,无法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地位,缺乏必要的资源投入,更无法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对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要有清醒的认识,制定的规划要长远,构建的战略要系统,提供必要的资源投入,体现商业银行在投行领域深厚的商业潜力,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使商业银行拥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要构建与投行业务相应的风险文化。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从风险特征上看,商业银行明显不同于其它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一旦发生风险暴露,将给社会公众乃至金融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最应坚持的是“安全性”,一旦出现了风险,通常采取的是“规避”态度。而投资银行更加强调“安全性”,在风险观上,更加强调风险的承担和控制,在分散和控制风险方面,采用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赚取超额收益。商业银行的风险观不同于投资银行,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无法适应其业务发展。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要进行深度的改革,要区别于与原有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要能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获得利润要靠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提升投资银行的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第三,要建立导向性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日趋成熟,不同的考核指标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经营单位有内生的积极性去发展业务。但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投资银行。面对一项创新业务,经营单位应该花大力量去学习业务和营销客户,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营销力量,更加体现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客户优势。另外,投资银行要通过“承担风险”赚取超额收益,还要不蒙受损失,这就关键在于用创新的方法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要紧紧依靠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动力,并制定激励机制,进行创新和承担风险。第四,建立有竞争力专业人才队伍。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投资银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智力高度密集金融中介服务,它所拥有的主要资产、所卖出的主要产品都是人的智力。这就要求有一支高级人才队伍,这个团队不仅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这样的团队才有竞争力。

4 结语

投资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的另一支柱业务。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是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应当抓住当今经济高度全球化、一体化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优势,积极探索与投资银行之间有效的协作机制,将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及品牌进行重新整合,使投行业务更好地融入商业银行体系,实现两类金融服务和谐共容、协调发展,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这也将决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基于SWOT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12):27-29.

篇3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AHP

1.引言

随着2013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我国银行业面临日益刚性的监管约束,资本约束压力逐步加大;同时政府推动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也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覆盖。优秀的城市商业银行愈来愈重视对自身战略定位的研究,其中电子银行的发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发展是进步的,但是不能盲目。电子银行业务繁多,纵然是强大的国有银行业也不能平均使力,将每一项业务做得至善至美,更何况弱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为能顺利解决这一发展策略问题,我们不妨建立一个指标评价体系,规定评价原则,选择合理指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将这定性问题用定量的方法优化处理。

2.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AHP模型的构建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最根本的是需要资金,如果没有资金的供给,要发展业务,特别是与电子银行相关的业务则更是无从谈起。但是资金的使用是有机会成本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各项子业务具有替代性,不可能对每一项都花费相同的成本而同时发展,而是需要分轻重缓急,分别对待。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资金需求原则

保证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能够满足发展的资金需求。这一目标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电子银行业务启动时的基本建设资金需求,电子银行日常运营所需费用,保证电子银行业务正常维护的资金需求。

(2)低风险原则

电子银行各项子业务的资金数量不尽相同,其所带来的成本和回报也不同,因此风险不可能相同。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策略时,不能仅仅只关注资金成本,而是要同时兼顾发展的风险,这是两个方向不一致的目标,因此,综合考虑两个目标是能够给银行带来最大效益的路径,也是选择最后策略的有力支撑。

(3)效用原则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市场份额,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得增强所开展业务的效用,能够赢得持续的竞争力,而增强竞争力也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间业务比重的扩大需要电子银行业务的贡献。

(4)技术可行性原则

通过调查,城市商业银行中从事电子银行业务的员工人数和质量不如国有银行,设备也无法媲美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在技术含量要求极高的电子银行业务中,能否满足技术性的要求,能否给目标群体一个满意的服务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故在发展中必须保障技术的可行性和完备性。

(5)市场需求原则

市场的需求是引领银行创新开展业务的路标。在任何一项业务开战前需要调查市场对于业务的预期和反应,市场的预期越高,反应越强烈,全新的业务投入市场的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使用。

3.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的模型分析

(1)层次分析结构的确立

本文分析了基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最优策略。最优策略的选择关键在于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的指标因素,而APH层次分析法的评级是根据指标的相对强弱由小到大排列而得出结果的,本文层级分为1-9等。城商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的评价体系如下:

目标层A:电子银行发展策略目标A

准则层B:业务成本B1;建设成本C1;运营成本C1;维护成本C3;业务效用B2;盈利能力C4;宣传效用C5;替代效用C6;市场状况B3;市场门槛C7;市场需求C8;市场竞争程度C9;银行资源B4;人力资源C10;技术资源C11;机器设备C12;风险控制B5;操作风险C13;声誉风险C14;内部管理风险C15

待选方案P:网上银行P1;电话银行P2;手机银行P3;自助银行P4

(2)选择AHP模型的准则层的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了AHP分析方法,对有关专家,教授和银行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向他们请教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观点,征询了最优发展策略的层次分析结构的意见及建议,最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所列的各级指标按照1-9等打分。本文的问卷共计发出100份,并最终收回80份有效调查问卷。本文通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的软件,对各层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权重,所得结果即权重分别为:自助银行0.3444;手机银行0.1564;电话银行0.2064;网上银行0.2928。

4.结论

从上面的权重可以判断,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四项子业务的排序结果依次为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选择电子银行发展策略时首先发展网上银行,其次展开自助银行的布局,再次开展电话银行业务,最后完成手机银行的建设。但随着科技的飞跃和客户需求的丰富,电子银行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子业务,譬如现在在讨论的远程银行就是一个典型针对企业级客户的电子银行新概念,故发展策略也会略有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

83-84.

[2]周虹.电子银行发展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5:54-58.

[3]徐林意.电子金融服务发展方向探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09:15-17.

篇4

摘要:随着境内高净值人群迅速增加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开立私人银行部门,而非银行机构也参与到对高净值人群的竞争当中,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门在被各种同业机构包围的竞争态势下,应加快产品创新和内部整合,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获取客户资源。

关键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解决方案;获取渠道

私人银行业务这一概念自引入国内以内,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并在境内掀起了一股私人银行之热潮,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开立私人银行部门,为该业务在国内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私人银行”、“高净值人群”等等字眼更是为国人津津乐道,不少机构和个人也对国内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做出诸多研究,国内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也不约而同地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分别发表了关于私人财富的研究报告,更进一步揭示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态。

随着境内高净值人群迅速增加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不少非银行机构也参与到对高净值人群的竞争当中,比如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都打出私人银行、高端财富管理的服务旗号,面对这一现状,商业银行在一边受政策制约,一边被各种同业机构包围下,如何加强对私人银行客户的关系维护,采取各种有竞争力的营销手段,保持现有客户并持续获取客户成了关键的制胜因素。

一、加快产品创新,通过全行的内外整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金融产品是现阶段商业银行吸引客户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我国财富人群对资产分配来看,房地产投资占最大部分,其次是基金投资和另类投资,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客户手上可投资金融产品的资产才是衡量是否目标客户的关键。

现时商业银行可投资金融产品主要类型为:银行本身的理财产品类、保险类、信托产品类、证券投资类、大宗商品类如黄金、白银等、另类投资包括股权投资、艺术品投资等,另外还有境外投资等等。

从实际客户受欢迎程度来看,中短期限、收益较高的信托类产品是目前各私人银行机构的主力产品,究其原因是客户对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信任度较高,对商业银行在稳健型产品的管理和开发能力方面比较看重。通过每笔100万以上大额的信托产品投资,银行吸引了大量资金并稳固了客户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同质性强、好项目难寻、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模式等成了该类型产品的发展障碍,信托公司自身的产品资源也分流了商业银行一部分客户。

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在开发如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类型产品目前在市场上正深受高净值人群的追捧,客户往往会直接寻找这些第三方机构,而非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本身,在开拓这些产品时,受限制于政策监管和专业人才,也多需依靠这些机构作为投资顾问,采取合作的形式。

因此,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要获得在产品上的优势,必须提高对市场投资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加快产品创新,比如,在另类投资方面,有私人银行推出期酒类信托产品、茶叶类信托产品等,该类型产品既可让客户提取实物,如不提取实物则可获取现金收益,一举两得,能引导高净值人群对于有升值潜力的商品进行投资,也满足了客户对风险保障的心理,又如,利用本行境内外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到境外投资当地金融市场的通道,这些均是商业银行所能获得的资源优势。

另外,要注重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目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机构服务的客户大多数来自于个人金融部门,特别是各银行网点的现有客户群,因此私人银行部门与商业银行零售部门有先天上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在与商业银行其他部门的资源互补方面便略显不足,若能发挥银行本身各部门相互协作效用,将会大大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深度。比如公司业务部门与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的整合,由于目前国内高净值人群八成以上均为民营企业家,每个私人财富客户的背后均存在民营企业,便会发生公司业务,因此若能与公司业务部门联动起来,无论从留住客户或获取新客户资源或是集团利益来看,均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产品竞争方面最为关键便是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了。只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发挥商业银行在高净值人群维护方面的优势,与第三方机构服务形成差别。如某客户需求是把资金调动到香港进行特定项目的投资,国内某私人银行部门为其策划整体方案,利用银行本身的QDII额度作为投资通道,其中所涉及包括投资银行部、风险合规部、个人金融业务部、集团境外机构等等多个部门,并涉及与监管部门的多次关于政策问题的沟通,这些资源整合和资源调动的能力才是私人银行部门未来服务客户的亮点。

二、提高服务人员素质,重建营销考核架构,告别传统营销观念

打造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团队,也是私人银行客户维护的重要环节,但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积累的专业人员不多,实际操作上会出现各种限制。服务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要求职工从内心中存在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养,仅仅依靠规章制度或者纪律要求是不够的。

首先,私人银行的客户服务人员,主要来自于银行各个专业的员工,由于银行专业的特殊性,对非本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造成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的经验不足,即便是有多年客户服务经验的资深员工,也未必能有全面的金融知识和高净值人群服务经验两者兼得。

其次,来自各专业的员工如何互补不足、互相协作也是十分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客户在面对私人银行服务人员时,往往是一对一的,这就要求该员工有丰富的知识应对客户的各种需求,背后团队对其业务支持的反应能力也会受到考验,目前商业银行内部营销人员和产品设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非金融专业的人员缺少也相应地体现在私人银行服务平台之上。

除了对员工专业能力的考验外,对营销人员的考核机制也需重建架构,由于私人银行服务的特殊性,采用传统银行考核架构对私人银行营销人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传统的个人金融业务看重数量,但是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则重质不重量;私人银行打造的是度身定制、解决方案和信息支持,传统任务式计件式的考核制度容易使营销人员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迅速地向更多的客户销售更多的产品上,与普通网点的营销经理无异,无法体现私人银行的特性。

另外,为解决专业能力不足,私人银行可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资源,如建立模拟团队,除在行内储备专业人员外,还可以利用客户资源,筛选鉴别现有客户不同的专业能力,建立资源库,以便快速响应不同的客户需求,而作为支持力量的客户,也能提高其客户感知体验,有助于对该客户的维持和开发。

三、客户获取渠道

商业银行的零售客户群是现时国内私人银行客户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零售部门的联动是客户获取的重要手段,往往是采取通过网点客户经理发现符合条件的客户,然后推介给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模式,但是银行网点积累客户需要时间,经过一段时期的开拓,网点推荐客户的速度就会放缓,如何继续培育新的客户群也是需要深究的问题。

私人银行业务因其敏感性,不会采取高调的推广宣传活动,获取客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转推荐”,建立良好口碑,让现有客户主动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进行推广,充分利用国内的“圈子”文化,形成以点带面的营销效果。

诚然,要发动现有客户的推荐热情,必须建立在现有客户对本企业有较高的感受价值基础上,除了上述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和服务人员配备方面外,国内私人银行还十分注重非金融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除了给现有客户以增值服务外,最主要还体现在提高客户感知度,借助活动的平台,加深客户对本行服务的理解,从而拓展新的客户资源。

但是,即使是非金融活动,各行之间的同质性也很强,比如奢侈品、高尔夫活动等等,一定程度上会使非金融活动呈现“人有我有”的现象,缺乏精细化和特色化,某些活动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也似乎成为鸡肋。因此,在非金融活动开展方面,私人银行要注重品牌效应,必须建立起与别不同的定位和品牌文化,如某银行设立艺术品投资平台多年,至今已有一定效果,聚集了固定客户资源,再把该平台与私人银行业务相结合,成为其一项特色,在艺术品投资方面与其他私人银行机构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

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属于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现阶段只是起步,面临着包括法律政策、人才、技术、客户环境等诸多障碍。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交融,国内高净值人群的金融知识水平的不断累积,商业银行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以竞争优质客户资源是必然途径,根据国内客户的特点,私人银行业务也必然逐渐会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经营风格和理念。

参考文献:

[1]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2011年1月第1版.

[2]福布斯中文版,建设银行.2010中国私人银行财富白皮书.

[3]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欧洲货币.2011年中国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行业报告.

[4]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篇5

摘 要 国内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出台和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实施,对我国商业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基于新的银行监管标准下,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 银行转型 新银行监管标准

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国际范围内的银行监管不断加强,并呈现出新的形势。为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金融健康发展的要求,银监会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步伐,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层面,进一步强化监管,通过在杠杆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健持续发展。

一、新的银行监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充足率方面。进一步明细化资本的监管范围,将2级分类变更为3级分类,采取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方式,将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优化,并将风险资本覆盖的范围扩大,提升银行体系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对资本充足率的下限提高要求,原来的一级资本占风险的比例由原来的4%和8%变为6%和8%,同时还增加了核心一级资本,将其资本充足率定在了4%。同时加强了对附加资本的要求,将其比例确定为1%。

2.加强了用杠杆率来进行监督的力度。要求一级资本要占4%以上,这个指标和资本充足率形成互补。从 2012年启动实行新资本监管准则,要求2013 年12月31日和 2016 年12月31日前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达到新的资本监管准则要求。适应调整期过后,所有银行必须依照新监管准则要求及时披露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

3.完善风险监控的指标。在原来的要求上,新的监管标准又提出了新的指标,以约束商业银行的行为,更好地监测商业银行的相关风险,例如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将纳入监管指标。此外也强化了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新增了2个的指标,分别是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其最低限分别为150 %与2.5 %。另外有相应的调整机制,以保证其动态性和实时性,在经济形势和贷款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据此调整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4.系统重要性银行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慎监管要求,以加强其对外部风险的承受能力 :一是为有效化解风险,监管机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要发行自救债券。二是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三是进一步规范大额风险管理机制,合理减低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和借款人信贷总额对资本净额的占比。四是提升并表风险管理的监管标准,包括设定集团层面风险偏好 、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统一风险管理政策 、规范集团内部交易等。

针对以上的新的监管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在要求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转型,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强化自身的实力。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管理粗放、资本运作效率低、信贷扩张比例大、资本补充途径少、经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现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转变经营模式,实施精细化的经营。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是扮演资金供应商的角色,以借贷经营为主。真正地精细化的经营应当是以金融服务为主,通过金融创新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光服务于直接融资,也应当在间接金融方向发展,从银行资金管理的导向上来说,应当变存量管理为流量管理。同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高资本消耗,资金运用效率低,利息收入为主要收入,而其它资金的盈利渠道较少,资本消耗的压力较大。

其次,转变经营策略,向多元化发展。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方面来讲,要想有大的突破,就需要在经营战略上有所调整,具体包括银行的产品结构、业务范围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要全方位的整体资源,更加多元化地利用资金和银行成熟的金融渠道。加强非信贷资产的比重,使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在收益的渠道方面,应当加强非信贷收入的比重,不能单纯依赖存贷的利差。在业务范围方面,要积极提高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和银保等附加值较高的业务,服务更加精细化。

第三,本着客户至上的理念,要积极地培育客户。为提高目标客户的贡献度和保有量,有效保持与增强同业竞争优势,应该建立良好的客户服务关系,此举也是商业银行推行各项升级转型、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消费者对银行业服务的关注度逐步提高,相反忠诚度却在不断下降。商业银行更多关注具体的产品和业务,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客户的潜在价值与综合需求。

新的银行监管模式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我国的商业银行还要面临着国外银行的挑战,因此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在现有的传统业务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拓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对外开放研究小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金融时报.2005.09.01(1).

[2]徐放鸣.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金融研究.2004(10).

篇6

关键词: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相关性

1 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和企业价值的计量

1.1 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计量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来自上市银行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而内容分析法正是客观、系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对企业的文件或者报告进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还有声誉指数法,是指向被调查人发放调查问卷以考察他们对不同公司的评价,但是这种方法的主观性太强。由此可见,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相对客观且较为简便的方法,鉴于此,本文选择选用内容分析法来计量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

1979年,Abbott和Monsen提出,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分析的指标,即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应该包括:环境问题、对雇员平等的机会、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安全与质量、其他因素等六个大的类别,这六大类共含有28种CSR活动。2007年,朱文忠提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按对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型: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管理层和职工)的社会责任、对供应商和小型竞争者,以及对投资者(所有权人和债权人)的社会责任[1]。2007年,贾玉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应同时确保金融安全,对全社会政治经济承担相应责任。2009年,华立群和朱蓓[2]在采用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特点,建立了员工、股东、顾客、政府、竞争者和社会六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的二级指标,采用层级分析法计算每个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对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CSR内容的界定,作者认为CSR范畴应包括6大类,32小类活动,分别为:环境类(对污染行业的贷款限制,对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绿色办公,参与环保活动,绿色金融)、员工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职业培训及职业发展,性别、民族、平等,员工收入提高率,工资及福利率)、社区类(关注文化教育等民生产业,助学贷款开展与扶贫助教情况,帮助弱势群体、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及金融知识普及,关注就业、失业或创业,公益事业投入比)、客户类(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服务效率与质量,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客户反馈)、股东类(风险管理体系及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及时、真实披露信息,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回报率)、政府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惠民项目的支持,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支持,合规经营,税收比率)。

其中7项定量指标值可以通过银行年报直接得到或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得出。对25项定性指标值,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各银行年报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内容分析的来源。李正(2006)[3]在研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时即使用分数度量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寡。本文在此借鉴:如果上市银行在其年报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描述性的披露了一项与某一指标相关的内容,则计1分;若有相应的数额披露,则再计1分;若没有关于该项指标的任何披露,则该项指标记0分。从而可得到32评价指标的相应分数或数值,该方法可视为一种改进的内容分析法。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各上市银行CSR的原始度量分数,由于各项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单位,因此要对各原始度量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均值化方法:

其中,Si为第i项指标的原始分数,Si为第i项指标的均值,Si*为无量纲化后第i项指标的最终分值。对于逆指标(不良贷款率),该项指标符号取负号。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后,得到的各指标分值为相对分值,即各指标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分值,且最终得出的指标分值(除逆指标外)均为正值。这种无量纲化方法在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影响的同时,保留了各变量取值差异程度上的信息,同时解决了变量变异程度信息的保留与数据的可比性两个问题[4]。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平均判断矩阵。计算所收集到的每一比较矩阵的每一项目所得分数的几何平均值,将此平均值作为比较矩阵的标准值,从而得到平均的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对权重求出整个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里所有指标的权重。下列矩阵列举出的是计算出的各利益相关者权重,按上述方法求出所有指标的权重,并且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从左至右的权重分别代表政府、客户、环境、股东、社区、员工。

根据无量纲化后的分值,利用计算出的权重按下列公式求出各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总分值:

其中,Si*是第i项指标分值,Xi是第i项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Yi是其上一指标对更上一级指标的权重,以此类推,W是第i项指标所属一级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CSR为一家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总分值。

1.2 财务绩效的计量

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 ROE)作为度量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指标。

ROE=净利润/净资产

2 理论基础与假说发展

Freeman在其1984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在其后来的研究里也发现,较长时期内良好的社会业绩使企业不仅能够符合商业法规的要求而且使得企业业绩与社会责任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国外一些学者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如CS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CSR与资产净利率(ROA)等的相关性问题。沈洪涛在2005年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截至2001年,研究CSR与财务绩效的相关实证文献有122篇,而且这些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即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财务业绩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都存在。

迄今为止有关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仍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根据多数研究者得出的成果提出假设: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 实证研究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作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深圳交易所网站检索了2011年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总样本为16家银行。计算出财务绩效的数据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数据。

3.2 相关性分析

将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注:**表示相关性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1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3 检验模型

1981年,Trotman和Bradley研究指出,当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承受较多的社会关注,同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把企业社会责任得分CSR 作为自变量,财务绩效(ROE)作为因变量,同时引入三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模型(1)使用2011年的数据,用来检验假设,模型如下:

(1)

CSRi,t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得分,是模型(1)的因变量。ROEi,t是财务绩效,是模型(1)的研究变量。lnasseti,t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用来表示公司规模。lnasseti,t用来控制规模因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guoki,t代表国有股比率。

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献,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受到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前一年度的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据此构建了模型(2):

(2)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见表2。

3.4 检验结果及分析

表3是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检验结果。模型(1)中的自变量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的总体解释度达75.2%,模型的显著性好。检验结果显示,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正,从t值和p值来看该影响显著,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资产规模与财务绩效也成正相关,影响较为显著。银行的企业性质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影响的显著性较低,系数为-0.029。银行的负债比率对财务绩效的的影响为负,但因p值较高,故这种负面影响并不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2)中的自变量财务绩效对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的总体解释度达77.2%,模型的显著性好。模型(1)的结果表明,上市的财务绩效、负债比率对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银行是否国有控股也对其承担社会责任正相关,且显著性较好,说明国有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相比非国有银行来说较好;银行的规模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呈反相关,但是显著性低;前一期的财务绩效对银行本期的社会责任反向影响,但从其p值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回归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并且相互影响。同时,银行的资产规模和银行的企业性质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也有相关性。

4 对策建议

加强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从实证的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承担CSR的情况越好,财务绩效越好。这种对上市银行的经济效益和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得银行更有动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因此银行首先应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的理念深入到经营活动全过程和员工的思想意识中,从员工到企业都能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建立和完善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和评价机制。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和专业的评价机构,对CSR的研究尚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我国上市银行披露CSR报告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使报告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其了解和监督,进而影响银行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上市银行应当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可监督性,使之更好地反映出各个银行综合履行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银行业最大程度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与做法[J].金融与经济,2007(04):88-90.

[2] 华立群,朱蓓.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9,(2):26~29.

篇7

[关键词] 哈尔滨M商业银行;行政效率;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效率,是现代劳动价值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金融活动的主要机构。因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行政效率,进而提高银行业竞争力,是实现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国际化,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商业银行的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体现方式,这其中行政效率高低是衡量团队协作和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以刚进驻哈尔滨不久的某M商业银行为例,研究其在转型期背景下影响行政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一、M银行行政岗位和行政人员效率现状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

研究商业银行行政岗位及人员的效率,首先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有所了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历史悠久、业务范围最广的金融组织,毫无疑问是现代金融服务产业的中坚部分。银行效率衡量的就是银行在既定目标利润追求投入最小化或固定投入产出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具体含义而言,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而银行的行政效率,是以商业银行内行政部门为主,完成行政工作和办公事务的效率。这是一种多角度衡量的效率,既可以作为整体,比如从行政事务、办公事务、人力资源和财会角度衡量,也可以从单一功能单元和局部来衡量,比如各支行分支机构、各部门以及个人的行政效率角度。所以行政效率更多体现在管理性效率。

行政效率及管理结构与银行效率体系的关系图

由上图可知管理结构及行政效率既可以直接影响市场营销的效率,也可以间接对商业银行内部功能产生影响。行政效率可以直接作用于银行效率也可以被银行效率直接影响。

(二)M银行行政人员及组织架构概况

M银行内部行政人员及组织架构大致以以下形式分布。首先,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统一在综合管理部,部门下设办公室中心、人力中心、后勤中心、党团关系中心、工会中心等二级中心。该部门设总经理一名,由一名副行长直接负责管理。综合管理部各二级中心分别设立负责人一名。综合管理部统筹负责分行各项行政工作以及总行分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传达和执行推动。包括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文书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还涉及出差、财产设备、生活福利、车辆、安全卫生等。其他营销部门、业务部门、法律风险审查部门、财务及会计部门以及技术支持等部门则分别设置综合人员一名,由综合管理部办公室中心统一管理和传达各自条线的最新工作指示和相关内容,负责推动和处理各自部门日常行政工作。

(三)M银行行政效率现状

显而易见,该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以综合管理部作为主要行政部门,同时通过各部门设立综合人员受综合管理部管理来处理各自部门的行政事务,整体情况如下:

1.前台及营销部门行政效率。前台部门作为该银行的窗口,肩负着该银行的门面及大量的基础业务处理工作,该商业银行柜面部门在岗位交接和日常运转中在合规的基础上,规范、高效的完成日常业务。岗位人员也能按照流程完成工作职责。截至2015年底,该银行营业部门无论在客户满意度还是各项业务处理时间以及服务规范都能在全省多家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前台部门与支持部门和人员调整略频繁,对行政效率保持较高的稳定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2.中后台及技术支持部门行政效率情况。从该银行创立相关资料可知,营销及业务部门在完成该商业银行大部分利润的基础上也存在着部门个体差异巨大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营销产品和业务类型不同以外,部分部门的人员编制冗杂,行政和营销人员分工不明确,部分员工个体存在较大工作量差异,也是导致该商业银行行政效率提升到达瓶颈的主要原因。

3.内部行政工作运转状况。该商业银行于2014年底进驻黑龙江省,到2016年初,编制增加至200人左右,在分行的业务布局下,开设多家支行,并且向黑龙江省内其他城市进驻下级分行机构,内部行政机构效率提升明显,逐步形成了高层到基层的职责结构,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运转良好。同时,吸收各商业银行优秀人才以及专设综合人员等内部政策,也对于提升行政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2015年同期,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从该分行目前的内部架构和组织分布看,大部分人员集中在中后台及支持部门,这对该商业银行内部沟通及业务交接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M银行行政岗位和人员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和体制的行政效率问题

影响M银行部门行政效率,导致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很多,既有作为人个体的,也有部门及岗位设立问题,既有市场原因也有政策导向问题,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其中组织架构和体制对于行政效率的影响较大。

1.组织架构因素。由于M银行哈尔滨分行成立时间尚短,以及机构设立和市场开发尚处于摸索阶段,导致行政部门内部部分机构设立不够高效科学,一味以总行的行政架构进行部门建设和设立。同时,各部门综合人员与综合管理部信息传递不够统一会导致行政执行方面的偏差,各项文件及决议在向下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原因干扰,影响时效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另外,各部门行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针对现状制定针对性调整,从而导致行政效率无法提高。

2.体制及政策因素。体制及政策造成行政效率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银行行业受宏观因素如市场环境影响较大,金融同业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及黄金市场的稳定对于行政效率会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已经成熟的行政架构,市场波动可能会对业务部门既有工作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其次,受到金融结构及行业因素和其他的银行基本特征因素制约。最后,政策和制度对于银行行政效率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一旦央行及银行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将直接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及内容方式,从而使相应行政效率下降。

(二)M银行内部制度存在的行政效率问题

1.编制不足导致的人员短缺。根据调查结果,M银行哈尔滨分行综合管理部共有人员9人,下设五个二级中心,其中人力中心六大模块只有三人专职负责,按照人力资源配置,人员短缺三人左右,同时造成了该中心频繁性加班,使员工长期工作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后勤保障中心共一人,中心负责人兼顾后勤采购、招标及工程监督等多项工作,导致效率问题明显。办公室中心共一人,负责处理日常公文及制式文本的传达和管理工作,同时主管其他各部门综合人员。后勤中心二人,基本处于长期加班状态。党团和工会中心直接由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负责。由于工作强度大,甚至需要时常从人力中心借调人员,工作交叉对接的过程中,行政效率大打折扣。其他部门及中心也基本存在人员不足和人员内部流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该部门工作强度和压力处于长期的高水平状态下,使其行政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2.岗位专业性不足。由于M银行哈尔滨分行成立时间较短,综合管理部各二级中心的岗位设立对于专业性要求不高,未能明显区分各岗位的工作和职能。同时,相关人员对于其所在岗位的专业性认识有所不足。由于各中心人员短缺问题导致的人员一直处于高负荷工作下,导致针对各自岗位的持续性培训无法有效展开,使岗位行政效率一直无法提高。

3.行政工作方法欠缺。由于缺乏科学化的培训和统一的行政工作标准,导致行政工作无法高效快速的完成,导致效率低下。

(三)行政人员存在的效率问题

1.行政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行政人员在传达通知和各项决策时,对于目前的结构中一些不合理的部分未能及时反馈,并积极有效的改善。

2.部分内部规章及文件由于综合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

3.由于各部门行政人员工作性质不同,导致政策传递的时效性不能保证,从而影响行政效率。

三、解决M商业银行行政效率低下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完善现有架构及体制

从管理者角度,首先各业务和模块的主管领导要对主管相关业务有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要制定一个良好的向下延伸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定期对行政效率进行评估和对比,并不断改进。其次,综合管理部门在将各项行政工作传递和下发时,应针对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制定相适应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最后,部门间的行政工作应制定适用于内部的行政工作流程和行政工作范围,避免职责不清晰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

从制度制定角度,首先要完善制度监管,保证风险管理和法律合规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业务流程,精简行政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盈利还是首要目标,尤其是M银行进入黑龙江时间较短,所以扩张银行规模是降低边际成本、引进人才增强资本实力和利润的主要方式。面对扩张规模的形式,需要平衡平行部门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从而保证扩张的基础有利于行政效率提升。

(二)完善并加强制度创新

金融服务和金融体系,是在制度框架下运行,除顺应市场变动而进行调整之外,创新的银行制度也能提高行政效率。在既有的体系下,金融市场体系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逐渐实现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同步,促进M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M银行应该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金融创新是促进商业银行发展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金融制度创新、机构创新、技术等的创新构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而且新型的经营管理方式会增加金融机构资产和盈利,有利于提高金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新的制度体系下,金融工具、金融交易、金融技术以及金融服务的推广,都会提高商业银行积聚资金的能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资产增加。金融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和应对挑战能力的提高。

(三)行政人员自我提升和激励

个人激励和个人实现。人力资源部门高素质队伍建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M银行作为进入黑龙江省时间较短的商业银行,既面临技术、法规和经济区域化带来的挑战,又面临金融人才短缺以及伴随行业间人员流动频繁的不利环境。基于此,M银行应当制定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考核和薪酬体制,吸引人才,通过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建立符合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银行发展的积极性,使M银行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M银行已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激励机制。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即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得到发挥”。通常银行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以及责任心都影响着商业银行整体技术前沿面,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行政效率。

[参 考 文 献]

[1]王聪.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2]曹国华,李卉.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当代经济,2014(11)

[3]赵琼.风险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J].民营科技,2009(1)

篇8

【关键词】财务决策 商业银行 集约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加强管理、集约发展。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提高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是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实现集约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决策体系总体仍比较粗放,主要体现在:一是决策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二是决策程序和权限不明晰,决策机构多,决策权分散;三是决策方法缺乏科学指导,项目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不够充分;四是后评价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决策不够科学,影响了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

2.外部监管部门要求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我国银监会、财政部等监管部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和指导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如银监会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规定,金融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金融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及财务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并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

二、商业银行科学财务决策体系的目标和基本架构

科学财务决策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决策层次清晰、权责统一、相互制衡以及科学高效的财务决策体系。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股份公司内部,财务决策体系的基本架构分为三层: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三者形成了分级决策的财务决策管理体制。

第一层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主要对特别重大财务事项行使决策权。主要包括:审议批准银行财务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银行增(减)资、发债以及其他重大投资等作出决议。

第二层是董事会。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财务事项进行决策,主要负责审议批准财务预算方案,审议制定银行年度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增(减)资、发债以及重大投资的方案,对总行行长进行财务授权等。

第三层是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中行长、财务审查委员会和财务主管行长,分别根据授权履行财务决策职能。总行行长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履行财务决策职能,对董事会负责。下级行行长对上级行行长负责,在上级行行长的授权范围内履行财务决策职能。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拟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组织实施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在财务授权范围内行使财务决策权等。

三、商业银行科学财务决策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健全财务决策制度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对财务决策主体的决策范围、决策流程、工作职责等进行设计和规范,其中重点规范:

一是明确财务决策范围。财务决策涵盖涉及财务战略、财务规划、财务预算、财务资源投入、财务政策和财务管理的一切财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预算及决算、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融资、资产处置及损失核销、其他财务事项等。

二是明确财务决策职责。在商业银行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财委会、财务主管行长、财务部门以及各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定的财务决策权,制度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避免界限不清而导致的决策低效。

三是规范财务决策流程。财务决策按照管理流程,分为申请、审查、审议和审批、实施、反馈与评价等环节,其中审查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决策以审查为基础作出最终决定。商业银行应根据财务事项的重要性程度和决策职能分工,明确财务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二)建立财委会工作制度

为了提高财务决策水平,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应成立财务审查委员会,对重大财务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集体审议,并对审议通过财务事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体系

现代商业银行通常是通过授权将财务决策权力层层分解至各相关责任人,因此,建立科学的授权体系非常重要。授权时重点把握:一是要有利于内部控制、防范风险,兼顾业务发展和工作效率;二是要合理适度授权,根据授权人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主要负责人素质等合理确定授权范围和权限额度;三是要权责一致。受权人行使权限应承担相应的决策或审批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四)建立财务决策实施保障机制

有权人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作出财务决策,并签署有关文件或协议。提出财务决策事项的业务部门或分行应根据相关决策具体负责实施该财务事项,并接受审计。财务部门应依据相关决策,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以确保相关事项顺利实施。

(五)建立重大财务决策事后反馈、评价制度

重大财务决策项目实施完毕后,应将项目投资决算报财务部门审核。经审核的投资决算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总结、评价情况报告,应按财务事项审批层次权限,向相关管理层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号).

篇9

关键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控股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微观组织重组层面上的改革已不可避免地推进到了当前整个微观基础再造中最复杂、最难以推进的金融领域。推进金融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已成为改革的重点。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成定局的今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有必要借鉴国际银行业的经验进行改革,壮大自身的实力,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取主动,跟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潮流。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迫切要求

“十五”时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三大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和完善建设。在深化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方面,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是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指出,“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争取用5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把中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从今年开始,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

健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系,是金融机构结构完善的金融体系,其主体应该多元化。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直牢牢占有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新兴商业银行很难动摇其在国内银行业中的稳固垄断地位,更无法在大规模范围内同其展开公平竞争。由此引发的为扩大市场份额的不规范甚至恶性竞争,不仅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积累了经济运行中大量的金融风险,给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不足,且不良资产率过高。

按《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未能达到这一标准。从国际大银行的情况来看,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52%,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般认为不足8%),从而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扩张能力。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世界前20家大银行,其平均不良资产率为仅为3.27%,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而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20%左右。[1]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严重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而且有可能危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不明晰,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

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有产权形式内在的决定了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在原有体制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渠道是财政,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推动国企发展成为国有银行的历史重任。进入80年代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取代了财政成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供给者。据统计,改革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每年贷款额的80%以上流向了国有企业。1996年底,国有企业占用的国有银行贷款余额47434.7亿元。没有银行的金融支持,国有企业的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金融支持却使国有银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接收了国有银行在1995年前产生的1.3万亿的呆坏帐。据官方估计,这还只能使国有银行的呆坏帐率下降到20%以内。只有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只有剥离政策性业务,才能真正搞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

我国即将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市场将向世界全方位开放,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我国企业将面临全面的竞争,特别是金融企业面对的挑战更为激烈。现阶段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首先是体制和机制上的不足。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竞争,减少、消除壁垒和保护。如果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以政企不分、政府色彩浓厚,不具备完全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的状态入世,那么在外资银行取得国民待遇后,不但会被视为违背世贸原则,而且也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其次是实力的不足,能够在国际上四处扩张的外资银行,大都是规模大,实力强,资本充足,国际业务经验丰富、业绩优良的大银行。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动力和能力低。按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现有的体制,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对它们进行股份制改造。这是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方向的。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方案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改革涉及到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为保证改革成功,应该有稳妥的方案为蓝本进行改革。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方案

首先,为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清晰,应设立国有银行控股公司,专门代表国家对国有银行行使所有权,从而割断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直接干预,避免商业银行承担过多的政策性业务,这样可以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资格,明晰国有产权关系。国有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应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链条上的第一层人角色.

其次,在国有银行控股公司之下,应将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银行集团公司,将大量不良资产与优良的经营性资产进行适当分离,对原有资产进行分拆、重组,以集中优质资产成立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而且成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集团公司后,集团下面可以分别设立几家有限责任公司,如后勤保障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该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某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这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上市融资,可以为今后整个集团公司的上市做好铺垫和准备,也可以利用这家上市的股份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使经营多元化,应对国内外的竞争。有限公司来并购一些其他金融机构如一些经营业绩好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跳出原有法律框架的约束,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使经营多元化,应对国内外的竞争。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

图1、

2、法人治理结构与机构结构体系的改革方案

在成立的新的股份有限公司内,股权应多元化,可以设立集团公司股、机构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其所占比例应该明确,防止出现在部分国有企业中由于国有股比例过重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公司进行治理结构改造时,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有关内容,保证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不存在国家股,转由集团公司代表国家作为第一大股东,具有相对控股权。外资股应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那些国际上著名的大银行参股,借此吸收国际著名大银行的经验,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

首先,在国有商业银行新的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安排中,董事会是代表股东的权利的管理者,是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掌握者。董事会与股东会之间存在着一种信任托管关系,即董事会受股东之托经营其资产,并承担受托责任,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职能发挥效果的好坏,主要与董事会的独立性、人员多少、董事会的组成和董事会的组织结构有关。董事会中除了有代表集团公司,代表存款人的人民银行及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外,更应引进国外银行家,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担任外部董事,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参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的制定。董事长可由集团总公司的董事长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由国有银行控股公司委派产生。监事会由股东大会产生,应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起到自身应尽的职责。监事应由于银行内部员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代表,[2]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共同组成。监事如果未正确履行监督职责,致使公司遭受损失,应对公司负赔偿责。如果对股东的利润造成损害,应当与公司一起负连带赔偿责任。同样地,当公司董事会成员或经理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侵犯了股东权益时,监事会有权独立提起对公司或公司董事会、经理的诉讼。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近期目标见图2、

图2、我国现阶段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与机构结构

其次在机构与结构体系方面,总行经理层作为董事会选聘的人,拥有对该股份公司的管理权,其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向股东会负责),其聘任和解聘均由公司董事会做出决定。在结构体系方面,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继续保持总分支行制。各个分支机构在总行的授权下开展经营对于总行以下的各分行,可以考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区行设置的办法,即以按经济区域划分设置分支机构的原则,来重新设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一、二级分行。区行行长由总行行长聘任产生。并逐层产生下一级分行经理层。下一级分行经理层直接对聘任他的区行经理层负责。他们之间是一级一级的委托关系。总行要明确各经营行的经营管理权限,严格规范各级经营管理行的经营行为,实行授权经营管理制。各级分行只能在总行授权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经营活动。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控股权与上市方案

首先,正确安排国家的控股权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商业银行的资本运营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或商业性活动。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化改革,如果过分强调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权而且是绝对控股,这将与原有体制下的国有独资银行不会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基于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对外开放中保证国家对金融体系有充分的控制力,增强对外部意外冲击的防御能力等方面的考虑。我们要保证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防范风险,可以在相对控股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国家利益。

为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多元化,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多方持股。前面已有论述,可以设立集团公司股、机构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其一,“集团公司股”,它没有必要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可采取“黄金股”形式[3],即以少数股份,就可控制其股权,使商业银行与国家产业政策能保持一致,自然地协调中央、地方与银行三者的经济关系;虽然发行黄金股对于保护国家利益有重要意义,但这种特权只有在关系到银行性质等重大问题才能发挥作用,以充分发挥其他股东对银行的监督作用。既要用特权优先股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又要防止政府利用特权优先股干预银行业务。其二,“法人股”,允许业绩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参股该股份有限公司,以股票为利益纽带,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协调银企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允许金融企业相互持股;其三,“个人股”,利用个人股权这种终极所有制形式的资本内在增殖机制对整个产权关系所具有边际调节力,使国有独资银行资本与个人资本有机结合;其四,“外资股”,所占比重不大,主要起到促进与补充作用,以便于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各股所占比例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其次,我国股票市场从建立以来,投机现象较为严重,这固然是新兴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但究其根源还在于缺乏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或有实力的机构投资对象。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利润丰厚、稳定,股本规模大等特点,极易成为深受广大投资者喜爱的板块,从而起到稳定大盘的中坚作用(因为我国储蓄率高居不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票是中小投资者的首选,风险性与收益性在一个比较适中的比例,也是分流高额储蓄的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法)从深发展和浦发银行的情况来看,深发展在其高速成长期曾经领涨大盘,在其平稳经营阶段则与后上市的浦发银行共同成为主力运作的指标股,起到护盘的作用。[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上市后,市场上将形成一个较大的金融板块,由于其在市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股价相对稳定,必将成为调节大盘走势和抑制投机的理想杠杆。

但是考虑到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容量,即使只一家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在国内上市,对市场的冲击也将会很大,中国的股市很难容纳这样巨大规模的资产总量。因此可以考虑多种方案,例如,可以境内境外分别上市,也可以通过买壳的途径在境内境外上市。在实践上,中国工商银行已通过收购香港上市银行----友联银行(现已更名为工银亚洲,ICB-CAsia),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外收购上市银行的先河,中国银行也已宣布合并原中银集团旗下在香港的10家银行,组建新的中银集团并积极筹划在香港和纽约上市。[5]  

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

1、信用风险问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誉的支持,可以获得大量低成本的资金来维持其低效率运转。股份制改革将改变它“国有独资”的身份,使其变成承担有限责任的股份制公司,从而使其有了从市场退出的机制,这就意味着其将失去了国家信誉提供的信用担保,有可能导致存款人信心的丧失而造成支付危机,使流动性风险集中显化。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就有可能使银行陷入危险的境地。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应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避免股份制改革使部分居民产生恐慌心理,并减少银行破产对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产生的冲击,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2、货币是社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经济如果失去货币资金,将很难前进。由于股份制改造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金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成为其要目标,如何促进落后的地区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应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家应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加大银行对西部的投资力度,但不应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独立市场主体的地位。

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与我国正在开展的其他体制改革是互相协调与配套的。总体来说,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整个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也就提上了改革的日程表。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应兼顾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支持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在金融方面做好国企的配套改革。

4、近年来,由于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大,金融监管越来越成为国际金融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在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进金融监管方式,提高金融监管效能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改革,使金融监管更加高效运行,使得金融监管部门更加规范、科学地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行为监督和宏观管理,从而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规范经营和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增强实力,最终能有实力与国外大银行进行有力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元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一期

[3]晏正君.国有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金融科学2001年第一期

[4]张建国.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研究.金融论坛2001年第三期

[5]张冶.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与改制上市的方式选择.金融论坛2001年第三期

[1]参见王元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2]2000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7月决定分别向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派出监事会,8月21日15个监事会议进驻包括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在内的6个重点金融机构。

[3]借鉴英国的经验-----发行黄金股(goldenshare)。其章程中包括有如下主要权限:限定特有个人持有的股份;限制有关集团资产的处理;限制有关公司自发性的关闭和解散;限制发行有表决权的股份;董事的任命条件等。参见戴相龙、黄达主编:《中华金融辞库》,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第913页

篇10

关键词:风险回报;竞争收益;商业银行特殊性理论;松绑效应;经理报酬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3-0007-06

一、引言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为缓解经理道德风险,银行普遍采用激励兼容的报酬机制。在银行CEO的报酬篮子中,基本薪水等合约收益相对次要,而奖金、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奖励等长期激励收益(Long-term Incentive Payouts)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控制权回报的较大权重和固定合约报酬是国有银行及其它银行激励菜单的主要内容。随着银行自由化改革的推进,经理报酬激励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2005年来,中国加入WTO承诺期满,银行自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至2007年10月底,我国已经有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等14家银行在A股市场公开上市,上市银行大都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在这种背景下,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如CEO等,按照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经理激励三位一体的原则设计激励兼容机制,对商业银行尤为重要。

和其它国家的经验一样,放松规制促使了中国银行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增。但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总体上看,商业银行远未建立完善的基于绩效的报酬体系。以下将试图在对国外银行部门经理报酬松绑效应(effect of deregulation)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高管人员报酬现状进行描述,并就建立股票等长期激励机制提出相应建议。

二、商业银行特殊性理论与资产模糊性下的冲突

信息不对称及其由此引发的冲突问题广泛存在于非金融部门,冲突降低了公司的价值,并引发成本。相对实体部门,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尤为严重,较低的透明度几乎是商业银行的一个特征化事实。Rochet and Tiro1e(1996)认为,银行大量的同业贷借款(interbank lending)增加了估计银行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难度。前美联储主席Greensan(1996)注意到,“银行贷款往往是私下里达成协议的,(当前)尽管价格和交易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可获得性有所提高,但银行仍然缺乏透明度”。而银行不愿意披露其贷款损失等相关信息,无论是学者、专业风险分析机构还是监管者,对此都深有体会。即使像M00dy’s和Standard and Poor’s这些享誉全球的专业机构也难以准确度量银行信用和风险暴露。从而出现对同一银行,不同机构产生不同的信用评级结果。Kaminsky and Reinhart(1999)曾抱怨说:银行总是尽可能隐藏不良贷款的相关信息,如果不是不可能,研究者也很难得到这些数据。即使能够获得相关数据,但银行的会计报表也难以理解。对这些已披露的信息,研究者想在数量、质量和时间等纬度来进行度量也是很难的。较低透明度的副产品之一就是银行风险资产的相对模糊性。许多学者均发现了这一现象,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他们提出了商业银行特殊性理论(the theory of bank uniqueness)(Campbell and Kracaw,1980)。这一理论表明,银行资产数量尤其是资产质量具有较大的模糊性。Flannery(2001)还从微观市场结构层面证明:与具有相同价格的非金融企业相比,大银行的资产模糊性较大;相对于储户和外部投资者,银行经理作为局内人拥有关于借款人信用等“软信息”方面的私人信息。银行资产风险的不可观测性和有限责任导致最大的风险承担激励。可以说,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是Erlend Nier and Ursel Baumann(2002)对世界范围内32个国家729家银行1993~200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商业银行的成本在微观上表现为经理的冒险行为而使银行承担超过风险报酬线的最优风险水平,宏观性则体现为金融危机。Kaminsky and Reinhart(1999)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20个国家26次银行危机事件的原因研究中发现,较低的透明度是暴发银行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商业银行冲突下的CEO显性激励:理论与实践

为解决或缓解问题,市场纪律、内控机制、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资本充足度要求等金融规制都可发挥一定作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按照激励理论,当所有者不可能观察到经理是否努力时,把经理的部分报酬与表示努力程度的替代性变量特别是公司绩效考核方法联系起来是有益的(Grossman and Hart,1983)。银行也按照剩余索取权等激励兼容机制而非工资等合约收益原则来设计经理的薪酬体系。至少,银行经理的报酬应与绩效挂钩,可以用股票期权等来缓解因冲突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当会计数据存在噪音或被人操纵时,或管理者的决策能对价值产生显著影响时,股票报酬是有效的(Lambert and Larcker,1987)。Rosen(1982)主张银行CEO技能、收入与银行规模之间的正向匹配(转引自Barro,R.and J.Barro,1990)。

事实上,与一般公司一样,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商业银行也广泛采用股票和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表1是1988年美国五大银行CEO等高管人员的薪酬构成)。

表1显示,美国银行CEO高管人员报酬激励主要依靠股票期权,在5家样本银行中,股票期权占总收入的平均比重高达82.9%。相比之下,基本工资显得微不足道,占总收入比例最低的只有0.9%,最高的也只有7.6%。横向比较也为商业银行特殊性理论提供了有利证据。1998年,美国上市公司CEO年收入中,基本工资、年度奖金、股票期权和其它等占总收入比重分别是38%、15%、36%和12%;1999年美国大银行CEO的年收入中,基本工资、年度奖金和长期激励三种收入占比分别是5.3:39.85:54.85,相比之下,银行经理的随机收益重要许多。阙澄宇、王一江(2005)对福布斯(2003)公布的世

界500强中花旗集团等前20大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体系进行了研究,结论再次表明了长期激励的重要性:以年薪占全部收入比重这个指标看,高于50%银行只有两家(即Union Ban Cal和Sun TrustBank,分别是92.87%和73.41%);30%~50%之间的也是两家银行(分别是Bank of America的36.83%和Fleet的31.37%);10%~30%之间只有4家(即Huntington的28.16%,Northern Trust15,8%,National City的15,73%和PNC的11.81%);其它12家银行均低于10%,第一大银行即花旗银行CEO奖金占总收入比重最低,为3.02%。

四、商业银行冲突下的CEO随机收益激励的经济绩效

股票和股票期权等绩效状态依存激励机制的经济功能已经为许多文献所证明。George P.Baker的综述性文献显示,在非金融领域,长期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横向比较表明,相对其它领域,银行部门的经理报酬与绩效的关系更为密切:从经理报酬与规模的相关关系即R2看,银行为0.68,虽低于问题更为严重的保险部门(0.69),但高于其它部门,如制造业(0.60)、零售和贸易(0.53)、城市公共设施(0.67)等。经理报酬一绩效弹性系数的跨行业对比也能得到类似结论(见表2)。

表2显示,银行部门的经理报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弹性是比较高的:1973年位居第二,在其它年份即1975、1979、1981和1983年均高居第一。关于此问题的研究,Jod Houston,Christopher James(1992)的发现有所不同:与非银行部门相比,银行部门的经理报酬一绩效敏感性较低;银行也更少依赖股票期权;他还建议,既然存款保险等机制降低了银行风险,不应该使经理获得更大的股票期权。Hall and Liebman(1998)的研究也表明,在银行报酬篮子中,绩效相关的激励是一个不太重要的部分。出现这种结论并不奇怪。经济理论表明,银行具有较高财务杠杆,且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出现较低的支付一绩效敏感性是正常的。其实,John,Kose andQian,Yiming(2003)的实证分析也发现,银行CEO报酬一绩效敏感性低于制造业部门,原因则在于债务比率的差异性。上述文献所采用的数据是在放松规制之前,其结论并没有否定商业银行特殊性理论。现实中,银行信用风险巨大的负外部性使银行面临更多的金融规制。严厉的金融规制对经理报酬支付进行了相应规定,许多规制也限制了银行的投资机会。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的报酬绩效敏感度(Pay-Performance SenMtNKy)指标通常低于制造业和其它行业,是不足为奇的,但它只因为外生强力干预的结果而已。然而,规制本身产生规制规律。规制对市场纪律的改变具有风险激励效应,规制工具如固定利率存款保险条款使银行比其它厂商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John,Saunders and Senbet,2000)。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先后掀起了银行自由化运动。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文献对松绑效应(effect ofderegulation)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商业银行特殊性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BaHD and Barro(1990)利用英格兰银行等七家银行1982~1987年的数据研究发现,CEO报酬增加1个百分点,银行绩效提高0.32。Hubbard and Palia(1995)的结论与理论的预测一致:放松规制之后,银行CEO报酬显著增加,银行经理报酬与绩效敏感性更高。

松绑效应从何而来?风险回报假说和竞争收益假说均给出了相应解释。银行地域和产品的放松规制扩展了有效风险/收益前沿,前沿的扩展增加了银行经理的投资机会,增长机会的增加使经理行为更难以观察。Smith and Watts(1992)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并没有保障使自利的经理的行为遵守股东的利益。对于松绑效应的发生机制问题,道德风险假说都认为,具有较高风险的银行,在CEO总支付中应该有一个较高比例的股票报酬(equity-based pay);具有较低风险的银行经理,应该获得较高比例的现金支付。Martinez and Maria Guadalupe(2004)也从风险回报方面分析上述现象:放松管制增加CEO投资机会,股东更难以评估其行为和活动,经理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信息租金;要使自利的经理外部符合股东的预期,就需要设计基于股票的报酬以鼓励管理层的行为符合股东的预期。最近时期的实证分析文献为风险回报效应提供了许多经验证据,支持风险一绩效敏感性假说(MaretnoAgus Harjoto and Donald J.Mullineaux,2003):放松规制之后,金融创新增加,出现更多投资机会,风险也因此增加;经理来自于股票等方面的风险回报相应增长。

控制权的竞争效应也会产生松绑效应。Brook,Hendershott,and Lee(1998)发现,美国在1994年实施《里格-尼尔法》(Reigle-Neal Act of 1994)之后,银行被接管的压力更大,竞争压力提高了报酬一绩效敏感性,CEO报酬大幅度增加,而整个银行业则得到850亿美元的回报。Hubbard and palia(1995)的研究也表明,控制权竞争的加剧提高了企业家能力的报酬支付;允许跨洲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区,银行经理报酬与绩效的关系更为密切。

五、松绑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及其启示

1978年以来,按照一种类似金融约束的发展模式,中国建立了以国有产权主导的银行体系。1992年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定,政府开始银行自由化改革。整个自由化改革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7年),银行改革的初始阶段,政策性业务从国有银行的剥离、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贷款利率浮动空间的提高、银行资产负债比例风险管理体制的确立等,中国的银行体系实现了从金融管制到部分管制的转变;第二阶段(1998~2004年),以国有银行公司制改革的推进、贷款利率浮动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法定准备金率的进一步下调、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的取消等为标志,银行体系实现了从部分管制到部分自由化的转变;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国有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先后实现改制上市、贷款利率上限完全取消、信贷市场准入基本放开,银行部门基本实现了自由化。

随着自由化改革的推进,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产权逐渐明晰化,委托一关系也逐渐清晰。

2005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和拐点年份,它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体系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像国外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样,松绑效应也出现在中国(见表3)。

表3显示,中国银行经理报酬的松绑效应非常显著。2005年,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六家银行行长报酬之和是745.14万元,人均124.19万元,最高的为民生银行(267.83万元),最低的是华夏银行(69万元)。2006年,上述六家银行行长报酬升至1930.9万元,一年之内增长了2.59倍,人均报酬高达321.82万元。在六家银行中,增长最快是深圳发展银行,该银行行长年报酬三年内增加13.5倍之多,从不到73.3万元增加到近995万元;招商银行行长年报酬增加速度也是惊人的,从2004年的85万元增加到2005年增加到267万,2006年更是增加到446万,三年内增长5倍之多。增长最慢的是的民生银行,虽然在2004年行长报酬超过120万元,但到2006年也只有174.47万元,增长141.3%,这低于其它上市银行。

通过对表3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契约收益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上市银行行长收入构成包括两大部分: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基本工资由等级工资、津贴、各项补贴、医疗补贴、地区补贴等细目组成。基本工资基本上是一种合约收益,报酬一绩效敏感性是较低的。绩效工资是一种随机收益,但它仍然基于银行当年绩效。限于政策和制度的原因,迄今为止,所有银行行长均不持有银行股份。当然,少数银行开始试行股权期权激励机制,如民生银行在2005年通过了《中国民生银行长期激励机会实施细则》,但并没有真正实施;中国银行在2002年对高管人员开始实现认股权计划。截至2005年12月31日,根据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前认股权计划,中国银行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授予的尚未行使的认股权共计6142500股,但在2005之前没有人未行使认股权。董事会秘书杨志威于2005年11月行使认股权,取得中银香港股份119500股,从而使他在2006年的报酬超过行长和董事长。总体上,中国银行业经理报酬励体系仍然以短期激励为主。

通过对表3的分析还发现,国有银行报酬体系相对欠缺,国有银行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研究表明,小银行在进行小额贷款(small businessloans)方面具有信息占优和处理优势。小银行在组织结构、解决冲突的能力、获得借款者现金流的日常秘密信息(如销售额和支出)等方面占有优势,它们更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国有银行因下列几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组织结构上,几乎每一个县级行政区都设立分支机构,并有一定的贷款权,分支机构成为某种程度相对独立的“小银行”;业务上,因政策需要或其它因素,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往往对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国有银行庞大的科层机构使信息漏损现象较为严重,银行自身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又比较落后。然而,国有银行的激励仍然以短期激励和控制权激励为主,缺乏长期激励机制。这种阻抑激励或激励倒错(perverse incentives)使得管理人员虐待人力资本,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问题。21世纪以来,随着国有银行贷款权利的上收,内控机制的加强和金融监管的强化等,冲突问题有所缓解,但以短期机制为主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而短期激励的力度也是不充分的。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资产分别是78808亿元和56036亿元,分别是招商银行(9847亿元)的8倍和5.7倍。但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行长的收入不及招商银行的1/3。可以预料,随着国家政策限制的放松,国有银行高管收入将会大幅度上涨。在适当时候,也应该探索股票和股权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