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

篇1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矿物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该门课程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了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在完成了选矿专业的生产实习以及专业课程,特别是在选矿厂设计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目的主要通过学习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及在矿物加工专业的应用,特别是在选矿厂设计之后的制图过程,而一个好的设计到最终的实施施工,其关键环节在于制图的规范和准确。

1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10多年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也要与时俱进。但由于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和本院系在这方面的实践水平,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需要用到的软件是autoCAD,以这个软件为主的机械制图课程,学生们在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就已经学过了,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程,在该软件的应用学习中,大多是针对机械类的机器零部件,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大学四年级的秋季学期开课,大多数同学对于该软件的应用很不熟练,所以在本就课时不多的上课内容中,还要抽时间补充autoCAD的基本内容复习,造成了“先学后用”[1]的脱节局面。

(2)没有针对该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材或好的参考书籍。矿物加工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但是计算机的发展是近十年的情况,因此,二者的结合也是近年来关注的方向和课题,然而,作为一门专业课,没有固定的较好教材,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有一定难度,现有的讲稿是在参考多个书籍或手册的基础上进行汇总,与一本好的教材相比,还欠缺很多关联性的细节内容和环节。

(3)本课程现有32个学时,其中16个上机学时,16个上课学时,对于8次上机,可以安排适量的作业,但是对于上课的学时安排明显不足,因为时不时补充aotuCAD的内容,大约会占用2个学时,制图的基本规范至少需要2个学时,对于主要设备(包括破碎、筛分、磨矿、重选、磁选、浮选)的制图及其配置,每一种大概需要2各学时,至此已经16个学时,而后序还有厂房布置、各种辅助设备(如过滤设备、泵、天车等)等,所以学时上只能基本满足主要设备的讲授,而辅助设备的学时只能在压缩了前面主要设备及厂房布置等的基础上进行。

(4)目前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分,虽然纸面考试可以考察学生们对基础知识把握程度,但由于本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辅助的作用。

(5)课程的实践性不够[2]。目前不少高校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任课教师的学位很高,但是由于人才引进的关系,有的对引进专业不熟悉,有的没有实际经验,指导学生们进行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离实际应用较远。

(6)多开一些专业方面的选修课程:对于三维、动画等计算机辅助内容,目前只有全校选修课,而且偏向上课教师的专业,学生们这方面的知识极其缺乏;对于常用的选矿厂设备没有针对性较强的机械设备类课程,学生们只知道有这种设备,具体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模棱两可,虽然在实习过程中能看到,但是走马观花的实习,并不能解决问题。

2 教学改革内容探讨

针对以上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研究,具体分述如下。

2.1 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矿物加工专业整个教学体系规划时,应该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机械制图课程后移至计算机辅助设计上课时段或者将部分机械制图的课时移至计算机辅助设计课时中,同时增加部分辅助设备学时,或者将辅助设备归入增开课程机械设备讲授中。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除了课程的调整外,还需要对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及实习质量的提高,如“选矿厂设计”、生产实习时指导老师的引导等。因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学生们完成了各种专业课程和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而在上课时发现,对于设备基本构成及功能部件,学生们比较生疏,对于各种设备的配置和厂房布置也不熟悉,而这些内容应该在前期的专业课中或生产实习中进行讲述,因此,在整体的课程体系规划中,对于各个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应作适当调整。与此同时,补充部分三维立体及动画课程的选修课程。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在适量增加课时的同时,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讲授autoCAD基本操作之后,紧接着给学生们讲授主要选矿设备的制图及注意事项,以调动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只有让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通过认真细致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矿图知识和autoCAD的基本应用技术,也只有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工程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

现行的16个学时(8次上机),从时间上来讲,分配较为合理,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对相同的制图任务来讲,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对上机内容的安排上应作微调,坚持每人一个题目,同时题目之间有交叉,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经验总结,这样每个人都有与大家不同的地方,需要自己思考和独立完成,同时在交叉点,相关的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但是应作微调后让每个人都能量力而行。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应该是考察学生们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能力及过程培养,而现有的课程考核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其中平时成绩中包含了上课出勤、16学时的上机课题完成情况及上课表现和平时的作业,由于闭卷考试只能考察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因此,对考核方式应作调整,增加对能力的考核部分,可将每人一题目完成后进行答辩,由老师根据内容提问,学生来回答,这样既给同学们平时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对自己课题的深入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

2.4 其他方面

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应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多参与实践,以增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为矿物加工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专业性教材的建设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以完善基本的教学条件。

篇2

关键词:普通机床 零件加工 模块教学 一体化教学

普通机床零件加工课程在技工学校院校属于基础专业课程,但是,当前这些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进行探索与总结。

一、当前普通机床零件加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创新思路

制造业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基础,是物质财富最主要的来源。在工业化国家,大约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物质财富是来源制造业的。前提就是要有先进制造技术和人才。所以,发展制造技术成为提高综合竞争力手段。而制造技术要求和机械设计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这就对当前的技工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变化,使教学既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形势发展需要,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主要内容有切削加工金属的基础知识,切削金属机床与表面的加工方法,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和机床夹具等。授课内容有切削与加工的方法,有加工工具操作等,内容涉及广泛[1]。另外,各种加工工具系统与实践性较强,很多学习的内容并不容易被掌握,课时安排又少。所以,要在有限学时之内,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确保较短时间内能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所在专业为机械设计和制造,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现代工人,要精操作,要会维修,还要懂管理,更要知工艺,胜任技术操作、组织管理、工艺制订和产品销售等岗位。

但是,当前教学中,内容和体系的更新都比较慢,且教学的方式比较陈旧,仍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大多失去学习兴趣,课堂获取知识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教出有创造性人才。有的学校对零件加工实习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把实习当成教学的任务,导致实习结束收获不大,收获停留在见到工作的场面,有的可能初步了解加工的方法,实习效果欠缺影响了对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开展模块化教学是解决的方案。需要以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以及手段并重为原则,争取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模块教学法,做到以简求精,主线引领

该课程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要考虑岗位的需求以及和其他课程的衔接,要以够用为度,统筹教学内容。关于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出培养职业道德和养成职业素养的需要。专业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做等,强化培养学生能力。另外课程的内容涉及较为广泛,要想被系统的掌握,就要找到学习的主线。关于理论教材的组织与设计要围绕先介绍切削、再了解加工机床、再讲述加工的组织形式和设计、以及关于加工的工装设计等,最后是提高精度和质量这条主线。采取以定义为指导,相关内容体现内涵方式,简化学习理论的时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数控专业来说,以实践普通车床和数控为主,车削内容虽简化,但要进行复习和强化,因为“刨、插、钻、镗、铣、磨、拉、插”等技术内容都是以车削为基础的[2],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各种切削方法以及刀具特点。抓住车削这条主线,就可以简化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感觉简单、好学,就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模块化”教学历练学生的心智,增强再学习的能力[3]。后续工艺的教学同样以车削为主要内容,辅以其他方法,最终由浅入深实现教学目的。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课堂互动情境

一是现场教学方法。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机床和刀具以及工件装夹,还有工件和刀具相对的运动。用语言很难将这些内容阐述具体,挂图也不能清楚表达各种结构。所以现场教学,实现了“一目了然”,现场察看机床结构,了解刀具形状和装夹,直观感受切削的运动以及加工任务完成情况,不用讲,学生就会看懂。针对学生兴趣,教师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强调一下重点和难点,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是小组教学法。该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有的学校建立起实习中心,并安排不少于一个月的实习时间,不过,很多学校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利用实习车间现有的机床,利用小组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依据设备数量,分成若干组,由教师布置任务,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观察与实践,最后汇报各小组的学习了解情况。由老师对汇报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小组同学的成绩。最后,由教师汇总介绍,在现场或者理论课上开展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纠正错误。

三是结合项目进行教学。也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法,关于该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分析解决机械工艺问题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教授这门课程时,理论和实践要结合,所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同学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4]。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同学通过实践寻找答案,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在探讨,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较快的提高大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重视课程程度,为走向一线奠定基础。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在图形处理上的优势,可以将课程中的实体造型软件应用在课堂的教学或者是实验中,让一些专业的知识中大量结构的原理图或者实例结构图可以直观呈现在同学面前,加深学生理解,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

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永恒话题,是教育永保活力的保障。通过学生参与教学,在讨论、互动中增长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协作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树勇,任正义,佟永祥,王冬.《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2]熊轶娜,陈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2(28)

[3]张加锋.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