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专业理论模块

专业理论模块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框架。专业理论模块教学法应突出教学目标,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关注管理学、组织学、市场营销学、信息学、运筹决策等内容,补充电子商务发展与相关内容,并进行理论描述;重视电子商务概念、规律、原理、方法、基础知识的理论描述。虽然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但是它涉及的内容大多以传统商务应用为基础的。因此,在大量借鉴国外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创新,运用实例教学法来组织课堂内容。

2.专业技能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是该课程的重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等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吸纳和采用新技术,在讲授课程过程中提取和精练主要内容,同时注意讲究技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建设合适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应具有四个特点:①高度的模拟仿真能力;②全面的功能模块;③与理论教材的相关性高;④适应专业发展的升级服务。

3.专业应用模块

专业应用模块主要包括网络营销与管理、电子商业与管理、B2B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及网上服务业等内容。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专业,其实践环节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学习对课堂上的内容会有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其中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是电子商务概论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利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B2B、 B2C、 C2C等各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实训场所。结合电子商务教学的要求,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个虚拟的电子商务模拟作业系统,领会电子商务的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全过程的系统知识。除了商务仿真模拟手段外,实际操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必须考虑以下几点因素:①必须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例如网上购物是要付费的;有的网上注册开店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因此教师必须选择学生经济能够承受的方式进行购物或参与其他实践体验。②必须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体验教学所选择的体验项目必须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③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认真设计电子商务实践项目进行体验教学。不是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都能够使用体验教学法。④教师必须在学生体验前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但最好先指导学生作流程演示。 ⑤在实践结束后教师必须设置大家一起谈体会的环节,提高交互效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会学生善于总结,不断创新。

4.专业测试模块

(1)建立完整的考核模块。教师应当对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进行登记并记录存档。

(2)考核题目的选择。域名注册和管理、个人主页到网站建设、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方法……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形成性考核作业题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问题来解答,也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交相关作业。

(3)考核模块要树立教学服务的意识。要最大限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质量。如定期组织作业讲评,倾听学生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明白考核不是只以分数考评学生的成绩,而是评价考核教学方法是否合适,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研究探索过程。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目标,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及时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前沿技术,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就业;分析

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够有效完成相当操作过程的学生才能有效就业,对自己把握很准的学生,又有正确就业观念的学生就能成功就业,而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正是行业需要的学生,在就业中就会遇到相当的困难,因此,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成功就业。

一、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分析

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内容过时。电子商务依赖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在短时间内,它的技术和方法就能得到更新,这就造成了高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如果没有前瞻眼观,就会把陈旧的内容放入课堂中去,有些教师只考虑学生的现实需要,不能深入考虑学生的未来需求 ,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有效引领学生就业发展。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未来的就业中很难脱颖而出。第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涵盖的学科较广,有工、商、经、等学科,包含的课程更多,既有电子通信专业的微机原理,网页制作等,也有经管类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这些学科和课程,内容非常多,学生都需要学习,并且课时安排有效,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重点不突出,深度不够的情况,很多学生即使掌握了一些知识概念,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的技术水平很难真正得到提高。

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现在,我国有每年都可以培养大量的电子商务毕业生,数量上完全能够满足这种产业的发展需要。但成功就业的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虽然社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毕业生,但依然有许多毕业生难以成功就业,我国高校毕业生学生的就业率约占总毕业认识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还远低于平均水平。在人才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就业情况却不是很乐观,这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和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不能有效就业,这种问题需要解决。

三、解决策略

1、明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改变目前电子商务教学大而空的专业设置特点,要能够认真研究用人单位的现实需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制定分层专业培养目标。高校的电子商务教学要立足电子商务本体,能够增加纯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不应该过多的涉及专业相关的学科,增强学生的负担,同时,学生最根本的应该掌握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这却没有掌握好,学校应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针对电子商务、网上商务、网上贸易、网络营销的实际操作技能展开教学活动,以有效培养电子商务的实用人才,满足有人单位的需要。

2、依据市场导向设置学习课程。学校要认真研究市场需要,研究人才标准,根据客观需要设置专业课程标准。学校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的方式,了解有人单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才是合理而科学的。学校要明白,设置哪些课程应该由市场决定,应该由有人单位决定,而不是有学校决定。要能够不断的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课程变化,这样,才能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获得应该具备的素养。

3、加强实践教学。现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社会企业中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那些实践性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很受企业的欢迎,而另一些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就业中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电子商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就业指导。学校要通过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要能够调整学生的学习观念,转变学生消极学习的状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自我就业方向,使学生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未来需要什么就要进行哪方面的学习,以此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与未来发展有关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学习的方式,了解电子商务发展的动态,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素养的提升。

5、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再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要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理性就业。要引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分析自己的真正需要,同时了解有人单位的现实需要,在共同需要之间找准平衡点,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同时,作为刚刚毕业的学生,对工资待遇方面不能有关多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到就业是最重要的,就业之后不断丰富自己,历练自己,是自己具有了择业的能力,这时考虑择业才是正确的选择。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对学生成功就业意义重大。

总之,高校开展的电子商务教育要获得有效发展,要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就需要认真研究教学,研究教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研究就业形势,行业需要,要能够根据客观情况,根据社会学生的需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同时,要能够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信,只要学校教育搞好了,就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质量的商务人才,就能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1.就业情况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2006—2011届电子商务的毕业生266人的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1和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连续6届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都不是很理想,虽然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就业了,但对口就业率非常得低,平均只有28%(包含对口电商工作、技术类和电商教学三类)的毕业生是从事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剩下的都从事着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工作。

(2)我国高校在2000年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但初期因为对该专业了解不够,那时的社会需求不明确,用人单位直接招聘电子商务岗位的几乎没有,导致早期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对口工作;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网络购物模式的逐步接受,电子商务专业定位越来越明确了,许多企业陆续开始涉及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直接招聘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需求,前期偏技术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文/杨选辉的需求量大于偏商务的需求量,近几年在懂技术的基础上能从事网络商务的需求量在逐步增加。

(3)在调查中还发现,如果电子商务专业被放置在高校经济院系的毕业生从事策划管理类的工作较多,如果被放置在信息工程院系的毕业生从事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偏多,可见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4)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比例逐年递增,但因为近几年整个就业形势不好,国考竞争太大录取率低,对于考研而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大多跨专业考管理类研究生,虽然优势不明显,考上率也不高,但逐步成为大多数电商人尝试改变命运的一种必备方案。

(5)选择销售类工作的毕业生占一半以上,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电子商务专业,大部分专业都是如此,但学生普遍反映销售类工作不好做,如有机会都想尽快转行。

2.提出问题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目前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约10万多人,人才总量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按理来说应该是供不应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方面市场需求很大,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却不高,需求旺和对口就业率低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校培养的电商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这么大的偏差呢?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机制有问题,培养人才的高校与用人的企业之间没有沟通渠道,导致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完全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二、分析原因并提出提高就业率的解决方案

1.分析原因

大家常常把造成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于高校一方,认为大部分高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方向定位不清、对专业理解偏差是主因,另外还存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欠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技能掌握不突出、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有实战经验的教师等一系列因素。针对这些抱怨高校负责人也有苦衷,他们到处取经借鉴,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始终不得要领,究其根源在于这种单纯封闭式的教学改革由于缺乏社会因素的调节与指导,跟不上时展的节奏,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循环反馈机制,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在校生之间严重脱节,高校培养的人才永远达不到社会需求的要求,如图1所示。

在上述状态下,无论是高校、在校生、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很迷茫,他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高校: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还是以经济加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主,目标是培养掌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简单的知识堆积、割裂的教学导致学生复合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成为了非经济、非计算机专业的边缘人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内容严重脱节,并且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大量实训活动,尽管这几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设置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些专业教学软件供学生模拟练习,但这些软件脱离了实际的商业环境,跟不上现有应用的发展,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有时还没毕业所学知识就淘汰了;学校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手段,有的校企合作大都还停留在学生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缺乏深层次的合作,这样在人才技能培养和就业方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2)用人单位:很多用人单位没有真正理解电子商务,没有利用好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大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较低,很多还停留在建网站、做宣传方面,没有真正利用好电子商务进行线上交易和深层次应用;近几年一些企业十分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对其业务进行拓展,但由于对电子商务观念理解和应用水平的不足,他们不理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到底能干什么?怎么用?到底应该放在市场部还是技术部?缺乏高校严谨有效的理论指导。

(3)电商毕业生:电商毕业生往往对就业岗位群不明确,就业前景一片迷惘。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取得哪些证书,才能让自己更具有就业竞争力;不知道如何去应聘去寻求合适的岗位,不知道自己能从事哪些工作以及将来人生奋斗的目标。

(4)电商在校生: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普遍还停留在书本学习上,不看重或不珍惜实践教学环节;学习还处于跟着老师走的状态,主动学习性不强,信息意识薄弱;学习方法落后,对学习没有系统性、对专业把握不够,学习存在很大盲目性;学习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学习到当下用人单位急需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差。

2.提出解决方案

在国外,很多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不定期的回访,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回访机制,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建立了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联系,这样做不但可以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和发展情况,检验和考察学校的育人效果,同时也为学校能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教学改革内容提供了依据,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通过本次课题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对于毕业生就业资料很多学校都没有或非常笼统,本校学生毕业时去了什么单位,中途换过什么单位,现在在哪,联系方式是什么等等一片空白,更不要谈回访他们了。虽然有少数高校存在回访意识,但回访范围过于狭隘,仅限于对一些优秀知名的毕业生进行一些联络,对于他们的回访也仅限于邀请回来做个报告,校庆时出席仪式等而已。对于回访形式有些高校采用建立校友网的方式来实现,但普遍在存在网站内容建设不健全、不系统,功能不完善,对教学改革帮助不大,有价值的信息不多等诸多问题。因此要解决人才培养部门与社会用人单位脱节现象,构建一个内容完整、机制完善的毕业生回访反馈机制迫在眉睫。通过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该机构可以归口在招生就业办也可以归口在教务管理部门也可以单独成立部门,实现形式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基于B/C模式的毕业生回访反馈信息系统来解决。此系统应该能将毕业生、企业、在校生、学校老师及校方融合起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多赢。

三、构建毕业生回访反馈信息系统的核心思路

1.系统的需求分析

构建毕业生回访反馈信息系统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系统中各种角色的需求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本系统的目标。

(1)毕业生的需求

可以根据已工作的师哥师姐的信息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对于电子商务这种就业面比较窄的专业来说,这种方式非常有效;通过本平台可以长期关注母校母系的发展,为回报母校培育恩情献计献物,例如南昌大学信管系94级毕业生用集资10万元成立“信管94励志奖学金”的方式来庆祝毕业10周年,这种报恩方式就非常值得推广;将自己的人生成长和学习经验与人分享,为师弟师妹的学习提供咨询和解惑;客观真实的评价自己待过和了解的企业,给应聘者一个真实的企业状况,这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选择就业单位非常有益。

(2)校方的需求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将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就拿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吧,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既宽又广的新型交叉型学科,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定位,将这个专业的学生做通才培养,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没有特色,就业时就会出现问题。因此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例如社会上急需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人才,则教学中要突出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网上产品和服务策略、网上价格营销策略、网上渠道选择与直销、网上促销与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如果定位在电子商务IT技术应用方向,则要加强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网页制作、程序开发方面的课程,突出如何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的商务问题;如果定位在网上贸易平台应用方向,就要教会大家网络贸易平台和相关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要突出商贸英语能力的培训。定期向校友和社会公布学校建设的进展情况,希望吸引有一定回报能力的毕业生为母校捐财捐物,为母校的建设资金寻求新的途径,这一点国外高校做得非常好,例如哈佛大学吸收的校友捐赠大约占据了商学院一半的收入。例如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的现用友软件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为母校捐赠了1000多万,但这种实例在我国还是太少了。吸收各界好的办学建议促进高校进步。例如本次调研中电商毕业生普遍希望高校可以多联系社会上一些电子商务行业领军人物和电子商务业界践行代表来校任教或实践指导,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及实践环节的不足,那我们就应该认真去考虑这个建议并及时实施。

(3)在校生的需求

通过毕业生的心得体会和经历描述带来阅历上的提高;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了解企业需求,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少走弯路。

(4)企业的需求

及时了解学校的科研动态,主动寻找高校合作项目;动态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指导;定期人才需求标准,拓展招聘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就业;

(5)教师的需求

了解专业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寻找相关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践,为自己的再教育寻找途径。例如很多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积极参与。

2.系统的框架结构

各种角色将通过必要的注册审核后登陆到相应的模块进行特定的操作,例如毕业生可以采用在校时的学号进行注册登陆,企业可以采用工商登记号并通过管理员现实审核后登陆平台。

3.系统成败的关键

本系统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下几方面关键,实施中要特别注意:

(1)要将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作为日常性事务进行,及时更新,不断完善;

(2)做好毕业生和企业两类对象反馈信息的采集是本系统成功的基石,目前企业对高校的关注热情不高,大部分毕业生离开学校后也不太愿意和母校联系了,如何鼓励和吸引他们为平台定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是系统管理员能力的体现;

篇4

1) 活跃开朗,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专业学习对你来说没什么困难。和舍友、和班上同学关系融洽,大家互相帮助,平静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善于争取资源创造条件,努力进步。

2) 脸上总是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高兴的心情常常能感染周围的人。做事,读书,作业,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总是带着一份快乐的心情去参与,不但自己开心,也带动周围的同学开心,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班干。

3) 性格沉稳,凡事胸有成竹,不急不燥。以学业为重,兼顾到全面的发展。顾全大局,知道如何去争取机会,努力进步。一个学期以来,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都有明显提高。与同学相处融洽。

4) 脸上总有自信的微笑。快乐的看书学习,快乐的参加各种活动,在快乐的大学生活中不知不觉的收获,不知不觉的成长。一学期来,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你的大学学习是快乐而有收获的。

5)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够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起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进度向前冲,已经超前学习了不少专业课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计算机有灵气。

6) 性格冷静,待人热情,聪明有活力,总是有一份好心情,总是带着一份笑容,平静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上有方法有技巧,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与同学们相处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你。

7) 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学习和生活,常常能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能与同学分享快乐,所以大家都愿意和你交往。能积极的与老师沟通,自觉开展课堂外的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8) 成功的组织了音乐协会一个学期来的各项工作。有创意,有能力,想到做到。懂得挖掘和组织外部资源为己所用。专业学习有灵气,综合素质高。

9) 踏实认真,为人诚恳,能承受压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目前本专业任职时间最长的班长,这样的民主选举结果,就说明了同学们对你的信任和肯定。

10) 总是快乐的样子,总是好奇的样子。对学习对生活态度积极,踏实认真的做好老师交待的每一件事情,日有所进,学有所成。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与舍友关系也很好。

11) 迅速适应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对专业学习有极大的热情,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大学生活积极、健康、向上。

12) 成熟有主见,你就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一直在踏踏实实执行,专业学习稳步前进。懂得向专家、向前辈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少走弯路,迅速达成目标。

13) 乐观积极,笑对挫折,不怕困难,在各次集体活动中都能看你积极参与的身影。安静随和,与同学、与舍友相处融洽。学习方面非常努力,一学期以来,进步显著。

14) 做事认真,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激情,能静得下心来,长时间的钻研问题。学有所成,有自己的课外学习计划,并且能够坚持完成,专业素质优秀。

15) 安静平和,勤于思考,见人总是面带微笑,很和善的样子。在课堂上总是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课后能够认真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同样的一节课,你得到的东西比其他同学要多。

16) 对生活,对学习很有热情的一个女孩子。能够适应艰苦的环境,能够适当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待人热情,与人为善。

17) 既文静又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与老师沟通,能够长时间安静的思考,常常有令人新奇的想法。对待学习认真而努力,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总是高高兴兴的去完成。

18) 踏实认真,学习上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努力做到最好。在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相信你在旅专的三年会过得很开心,会有很大的收获。

篇5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the basic system carrier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ive form of realization. It is also the basic trend and leading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due to the lack of supporting legal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benefit-win cooperation mechanism,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not high, the post for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seriously inadequate, so the so-called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mplemen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and practice.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困境;对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predica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79-03

1 现代学徒制内涵及意义

1.1 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即双元制。以双元制为核心,德国建立了强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得战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德国双元制的巨大成功,引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和效仿。根据欧盟2012年的报告,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另有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现代学徒制。综观世界各国开展现代学徒制,尽管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工学交替、实岗培养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和发展,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1]。现代学徒制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强调的是“做中教、做中W”。

1.2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2]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深度融合产物,并已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二是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融合发展,打通和拓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三是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四是有利于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五是有利于加快完善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切实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2 高职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当前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共赢合作机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专业对口学徒制岗位提供严重不足,现行高职学校推行的所谓现代学徒制培养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存有较大偏差,以致于大多数学校学生的学徒制培养流于形式。辟开法律、政策层面的因素,从企业、学校、学生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专业对口企业(基地)数量和学徒岗位提供严重缺乏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职业教育的大众化等因素,造成学徒岗位提供数量与高职专业大批量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专业对口的企业(基地)数量和学徒岗位数量严重不足。不容置疑,也有相当多企业愿意接受大批量的学徒实习,但这些企业提供的都是以重复性、简单机械式的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如电子厂、鞋厂、制衣厂等等,所谓的提供学徒实习岗位,不如说是利用学生的廉价劳动力保障企业生产稳定性而已,许多所谓学徒实习岗位其实与学生专业相关度不大。这也是造成职教学生因学徒实习而产生的社会矛盾的根源所在。

2.2 学生学徒学习前专业基本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校大差距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而言,由于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可能达不到企事业单位的先进程度和要求,学生学徒学习前专业基本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需要的是到岗就能创造效益的人才,而企业接纳学徒制学员,意味着必须要相当长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相关系统训练、培养,这无形中加大企业的成本。这也是企业不愿接纳学徒制学员的原因所在。

2.3 人才培养计划固化与企业生产常态化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现行的高职学校学徒制人才培养仍多延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即“2.5+0.5”,即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实施学徒制实习,具有很强的计划色彩,变通性小。然而企业有自己的生产规律,强调的是常态化、连续性,说到底就是企业生产线岗位不能断人。这就造成学生学徒学习的不连续性与企业的岗位生产任务连续性之间矛盾,学生学徒学习与企业实际运行不匹配。

2.4 学徒制监控与管理难能到位

集中式学徒制学习监控与管理相对好些,但多数专业由于企业提供学徒岗位有限,加之专业人多,专业学生集中式学徒制难以实现,这就造成学徒制学习多为分散。加之学校管理经费少、人员不足、制度不完备等因素,在长达半年甚至更长的学徒制实习期间,很容易失去有效的控制,甚至出现学生学徒学习“放羊”的现象,无法切实保证学徒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对策与思考

针对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效开展的问题,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我们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思考。

3.1 强化专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定位引导与培养

企业选拔人才时,更注重人才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除了职业技能水平外,更有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企业文化认同感、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当前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学徒学习,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综合素质不够。因此,教育过程中,在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是专业教育重中之重。

①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人才培养的职业化[3]。人才培养要以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为要求,实施职业岗位化人才培养,同时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一书多证制”,努力打造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人才培养中同时要注重行业细分化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注重人才的定制化培养,即在过去笼统专业全才的基础上,实施专业多方向设置,并因人而异进行差异化、定制化人才培养。基于此,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积极推行的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化、专业方向化、人才培养个性化”的“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首届学生学徒制实习对口率达到100%。

②职业素质教育要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养成式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能够达成的。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专业培养过程中,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职业素质养成的人文环境,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达到职业素质的渐进养成。

3.2 挖掘潜力,拓展渠道,广泛建立专业对口实习基地

①发挥校董事会企业的骨干作用,建设提供批量学徒制岗位的合作企业。建立职业教育董事会制,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增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施“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校、企(行)密切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当下有益的偿试,为学院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一个全新的渠道。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快专业整合与调整,推进产教融合,并积极推行校董事会制,以确保学院办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在董事会成员单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院办学定位与专业发展,选择涵盖学院学科专业的行业知名企业。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校董事会成立就是很好的范例。2016年5月,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第一届董事会成立,共吸纳包括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成山集团等在内共9家知名企业参与。9家企业均是集团化企业,分属海洋船舶制造、海洋食品、海洋养殖等。这些集团化企业用工量大,提供岗位多,为目前学院专业集中化F代学徒制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②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稳固校外学徒制实习基地。在深化内部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进而建立命运共同体,维护校外学徒制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一是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协议,规范约束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聘请企业有关人员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或兼职教师,或邀请到校内作讲座,加强沟通联系;第三,选拔业务能力强、技术精湛的老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第四,为合作企业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与此同时,实施工学结合时,充分考虑企业的工作需要,灵活安排实训时间,确保企业“淡旺季”人才需求的瓶颈问题。另外除了集中安排的学徒制岗位实训外,为保持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在企业有特殊需要情况下,推荐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如该院应泰祥集团要求,7-8月暑期安排学生实岗实习;应荣成市云帆电子商务公司要求,安排学生为其店铺实施代运营等等。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工学结合,达到合作双羸的目的。

③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构建。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教育意识不强,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多留于形式,特别是商务类专业实训同时还涉及到企业内部商业机密,企业多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鉴于这种状况,迫切需要职业院校改变传统的验证式、模拟型实验室建设模式,结合专业特点,以行业、企业标准建设具有企业化、实战型的新型实训基地,基地引入真实企业化项目、实战运行。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为学生提供校内学徒岗位实践机会,有效化解部分专业企业学徒制开展的难题。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建设建设中,为更好的促进本专业的发展,在原有实训系统的基础上,2014年引入厦门亿储信息技术公司电商实战教学平台,建立优优汇联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基地具有真实职业氛围,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与职业考证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实训平台,包括四个部分:电商平台、校园O2O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基地、媒体策划基地、圆通速递物流实训基地。从线上到线下,到传媒,再到物流,基地基本涵盖电子商务全流程,使得专业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电商全流程顶岗实训。

④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企业实训基地。造成当前现代学徒制开展被动局面的根本一是管理难题,二是企业用工持m性与学生学徒学习计划性矛盾问题。而如果能够将一些行业企业引入学校,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在这个问题上,要求学校一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从后勤保障到用工保障,从校园管理到企业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为企业进驻创造条件;二是要放下架子,创新思维,主动出击,积极联络,拿出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实施引企入校工程,建立“校中厂”。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努力,2015年与泰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将企业引入学校,并成立“泰祥集团CBO电商海职院园区”。企业入校后,已成功对15级电商专业专业290名学生实施为期12周学徒制项目循环实训。

3.3 依据弹性学制与模块化课程设置,重构专业教学计划

针对人才培养计划固化与企业生产常态化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总体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弹性学制和课程的模块化,实施轮岗式学徒制实习,以适应企业常态化生产需要。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成富有操作弹性的“平台+模块”形式,适宜于顶岗实习实施。该院与浙江凯达机床集团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通过实施轮岗式的顶岗实习,值得借鉴[4]。

与此同时,针对 “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专业,则不能被传统计划模式束缚,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与企业结合人才规格要求,制定更加灵活的“一企一式”教学计划。

3.4 多方联动,构建完备的实习监管网络

学徒制实施期间,学生既扮演实习者,又扮演企业准员工的角色,因此既要接受学校管理,也要接受企业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学生家长监管作用,特别是自行联系学徒制学习企业的学生。因此,实施多方联动,构建完备的实习监管网络,实现全方位管理,方能确保实习到位、管理到位。

学校方面,在建立健全学校职能部门、系部、辅导员(班主任)学徒制三级管理体系基础上,要加大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建立学生现代学徒制在线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控学生企业学徒岗位到位情况。另外还要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功能的运用,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学生自主管理体系要根据学徒制开展的企业分布及岗位分布情况进行实习小组划分,并选定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建立信息汇报反馈机制。

企业方面,除了按企业制度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外,还需要安排企业师傅(指导教师),负责学徒学生的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另外,要完善企业与学校间信息通报制度,做到有效反馈,保证信息畅通与信息对称。

家长方面,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学徒学习三方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家长联系制度,进一步发挥家长的监管职能。一是完善家长信息采集、登记制度,确保家长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二是建立学徒期间学生家长的定期沟通联络机制,互通信息,共同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提出学生职业定位引导与培养;广泛建立专业对口实习基地;依据弹性学制与模块化课程设置,重构专业教学计划;多方联动,构建完备的实习监管网络等举措。应该说,这些措施的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现代学徒制开展是有益的,但不是终极之法,更大层面则需要从立法角度去引导、规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2):216-217.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

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博客;实验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验课教学至关重要,是学生获得直接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而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是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莺要环节。

1博客在实验教学应用中的特点

博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运用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和网站制作技术,是继Emil,BBS,IM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网络交流方式。据CNNIC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拥有个^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从2002年博客引人中国,在教学中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话题。

(1)互动性沟通是博客网站的最大特点。博客技术是一种网站制作技术,而传统网站制作需要较深专业知识,且缺乏互动性:博客和传统网站不同,博客内容不仅由作者创作,且由读者的互动内容组成,互动功能强大,能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无限;同时建立博客不要太多高深的计算机技术,只要了解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在专门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申请账号。及时更新自己的日志。还可使用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博客是一种知识管理的系统和工具,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增多。博客可以用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整理自己的知识,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可以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可随时管理、整合获得的素材及心得,它可以作为个人知识文档管理系统;博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极大地缩短了实验中的知识点获取的时间和繁琐程度,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是传统学习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3)博客是计算机知识的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一般要求掌握网站制作技术,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应用到学到的这些技术。虽然进行交流不需要很多技术,如果在博客中运用和展示所学脚本及图像处理等课程知识,就可以为博客增色不少.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博客中脱颖而出,会有成就的快乐体验。形成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

2博客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2.1博客学习方式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作为教师,研究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教学要求,学生要上网学习其他内容,如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计划,兼顾两者要求,达到两者的双赢,必须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被动说教问题,缺乏趣味性,学生喜欢自己动手探究知识奥妙。快乐是一个高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快乐课堂,课堂寄寓着师生双方共同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乐趣。学生喜欢自己思考,探究知识奥妙。—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因为一个人就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从本质上来讲,个人的发展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的安逸如同没有引爆的地雷一样危险。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喜欢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博客学习方式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必然改变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方式提供研究方向。理论上讲,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博客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1)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一般遵循了“课程多、课时少”的原则。很多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把各个细节都讲透,学生必须自己花时间对课程的难点或是自己关心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当然这样的知识点和难点会很多。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管理工具。博客作为个人知识文档管理工具。帮助我们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写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从教学上讲一方面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2)学习交流平台,师生沟通工具。博客是教学活动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中、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虚拟教研平台;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学生可以把作业本写在博客上,也可以写学习反思日记;教师可以写教学反思日记,把自己在学习或在教学中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

(3)博客可以作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科研平台。科研训练是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科研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广大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推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探索与尝试的平台。学生面向真实的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归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博客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发展、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基础,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运用比较多。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予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真、细致、耐心、求实等良好性格特征的养成。

3.1博客可以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组织系统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兼管理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多元学科内容,实验课也涉及这两个学科知识课程,必须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管理、分析,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通过博客可以监督实验组织上实验教学进度安排,实验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要求等情况。

(1)博客作为教师实验教学内容组织系统。教师博客可以存放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进度。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和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进度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教学文件,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学生必须课前获得,甚至需要学生课前预学。博客可以存放学生的实验结果.学生把自己实验课教学的结论心得发在自己的博客上,便于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把握;放在教师的博客上便于教师对实验过程的把握。教师博客可以存放其他补充内容。教师在准备每节课的时候,必然会收集并整理其他相关资料,这些教学资料往往更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更能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要点。但是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这些资料具有易失性,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可以将这些教辅资料在博客上,再现于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既可延续这些资料的作用,缩短学生自己搜索教辅资料的时间。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搜集、组织自己的学习资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

(2)博客作为教师指导和答疑系统。博客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它不仅能使用静态文本和图像显示教材,它还能运用网络语言。灵活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样的多媒体编制成一部灵活的教师指导参考书。这样,课堂上学生弄不懂的地方。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到教师的博客上,利用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继续学习,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方式来全方位的学习。达到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在学习时间上既不受限制。同样学习起来也增强了趣昧性和直观性。

(3)博客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补充和创新发现系统。博客中不仅有大量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很多学生都会在其中发表头脑风暴式的评论、看法、文章等.这对于教学实验内容的制定、组织提供了很好的来源。

3.2博客可以作为实验教学监督考核系统

(1)博客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内容监督系统。把实验内容发在博客上,可以作为学生查阅,避免学生上实验课比较盲目,学生实验过程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也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监督使用,考核教学过程教师的实验内容的有机性;通过对博客中学生的参与度、评论量、提出创新性问题及思路的积极程度及对课堂内容设置的反馈等项目,作为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和教师的反馈系统。

(2)博客作为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考核系统。从以往简单的实验报告或通过期末的单一实验考试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转变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实验技能的检验.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验学习态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如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更能合理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7

汇文学校办学初期,培训项目只有一个24台电脑的单一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汇文培训学校也发展壮大。学校现有1300平方米具有现代气息的高端英语培训,中心拥有计算机156台,设有多媒体(英语语软系统)室,影视厅等各类教室;现有教学管理人员共41人,其中专职教学21人(有6个外教)。由于学校注重在教学培训中理论和技能相结合,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因而受到社会好评。8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7500多人,其中取得各类证书的有4500多人,培养了NIIT软件工程师260多名,推荐就业的有2000多人。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型多牌学校(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其中包括职业培训部、纳斯达克国际英语培训部、市电大教学点等部门,已形成了以职业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的技能和文化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的格局。

市场引导培训,培训服务社会

我校一直遵循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计方面立足于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各类技术型人才。9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用人单位急需此类专业技能人员,另一方面社会上有众多的学习需求。于是,我们顺应市场的需要,办学起初,举办了“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当年为社会培养了300多人。这些人员经学习培训后,有的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的在原岗位上得到了晋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鉴于此,为了学员未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出了劳动部的计算机初、中级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NIIT软件工程师培训以及微软MLC课程+信息产业部NCNE网络水平证书、微软MLC课程+网页制作+秘书资格培训与鉴定、Adobe AutoDesk1图形设计结合学历教育的双证教育模式,还增设了就业指导等课程,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为了提高学员的就业率,我们在培训同时,还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为学员就业服务、开拓学员就业的渠道。首先,我们通过网上人才市场,对学员进行介绍推荐,扩大其就业范围,其次,我们还通过各种行业协会寻求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学员。除此之外,我们又成立了汇文就业推荐小组,专门跑就业市场,与商店、厂家联系,介绍学员学习等情况,建立培训与厂家就业一条龙服务。经我校推荐的学员,由于技能扎实实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尤其是学校开办的双证班学员凭着既有学历、又有技能,更是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开展学历教育,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从单一的学职业技能转为同时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需求,据我们在200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90%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我们认为这是学员走向就业的一道门槛,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利用“南京汇文文化信息培训学校”这块牌子向市电大和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申请开办电大开放教育学历教育。2001年秋,经市电大批准成为南京市电大汇文教学点,开设专业有电子商务、秘书、物业管理、财务会计、广告、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面向基层在职人员招生,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共享社会资源,就近为在职人员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在电子商务专业的284名学生中开办了NIIT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毕业时既能拿到学生向往的大学文凭(毕业证书),又能领到上岗就业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

截止2009年秋,学校已向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电大专科毕业生2092人,其中,大部分学员都有双证,即既有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证),又有大专毕业证书,为走向社会就业创造了条件,这样的办学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创新教学模式,受到社会欢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管理方法不断运用,这些都将促进从业者的职业内容趋于国际化。据有关统计,世界1/3的人讲英语,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几乎100%的软件源代码用英文写成。这也给英语培训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于是,我校在2002年上半年投资300余万元,在鼓楼的江苏商厦建成一所极具现代气息的英语培训教学场地,开创了南京市英语培训的新模式。短短两年时间内,有在校大学生、出国留学人员、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包括西门子数控公司、工商银行江苏分行、LG电子、国家电网南瑞集团、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等40多个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人员2000多人报名参加了学习。05年3月5日,我们在总结这独特的英语培训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在新街口商茂广场18楼重新推出全新的自己的品牌――“纳斯达克”国际英语,受到社会各类人员的欢迎。

我们的英语口语技能培训为什么受到如此多的蓝领、白领的欢迎,关键是我们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与创新适应了他们的需要,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1.教学模式的创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纳斯达克国际英语的教学是高科技与外教相结合,用最先进的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和资深的外籍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母语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如同置身境外的纯正英语氛围。通过4-8人小班、演练课、英语角、沙龙课和课外一系列大型活动来提高学员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全面提高语言、语法、会话沟通能力,改变了“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2.教学服务的创新体现了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我们为每个学生配置了私人课程顾问,为学员设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系统课程,并在将来的时间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时间上,学员根据自己喜欢安排学习内容或娱乐活动,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等,随时变更学习时间表,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服务。

3.招生工作的创新。招生工作是一个培训机构的关键程序,招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它的生存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招生部设立TMK,把调查问卷收集到的的打进的电话,通过TMK告诉想要学习的人员,并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解除他们的一些困惑。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和谐校园

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民办学校为生存、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办学,诚信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人为本,创建“保障、服务、协调、监控”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1.抓“保障”建设

(1)依靠制度。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如我们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务员工作职责》、《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网络维护办法》、《学生管理员工作规定》、《外聘教师工作职责》、《社会保险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制度》等。依靠制度做到办事有依据、做事有标准、管理有章程,使我们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习惯,规范了活动行为。

(2)依靠健全组织构建。我们教学点的教学管理机构有教务组、学籍组、市场部、客服部、人事组、计算机机房组、班主任组、学校办公室等。学生从招生――进校――毕业(结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保证了教学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服务就是围绕主要的教学环节,为教师、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要定期进行培训;对学生,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网络辅导,特别对经常在外出差的学生,通过电话、网络、E-mail等交流情况,指导学习。

3.做好协调工作

经过几年的教学管理,我们取得了一个共识:社会办学、职业培训等形式的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大,要做好定一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要衔接好,有意见、有矛盾,要及时做好协调工作,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方面我们深有体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一由校办公室牵头,召集各部门人员的会议,各负责人介绍本周的工作情况、下周的任务,有什么难点,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或希望学校为他们做些什么。

4.实施质量监控

篇8

1.分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确定职业岗位。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高校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行业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物流公司、企事业单位内部物流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储运公司、大型配货中心、货运企业等,其职业岗位有:物料计划、采购、运输组织、车辆调度、仓储管理、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施设备的作业和管理、跟单、揽货、物流信息处理、报关、报检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要对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展开调查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导向。

2.分解岗位技能,制定职业标准。根据物流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确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如下:①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对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为物流企业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营的特点,并且物流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应掌握丰富的知识面,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基本技能要求是物流人才从事物流活动必备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标准。②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劳动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社会责任心、群体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管理与控制、行为的规范性和社会适应性,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等相关能力,以适应物流企业的要求。物流作业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传递性的多环节链状操作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物流作业的效率。因此,要求物流人才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除了做好本岗位的工作,还要协调相关岗位的任务,有效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及时与客户协商沟通,使整个物流作业环节高效地实现无缝化操作。③职业发展能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使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从而提供给物流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职业素养的外延也在动态的变化,工作的迁移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物流管理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应中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持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适应多变的现代物流社会。

3.将职业要求转换成学习内容。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是:根据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确定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按照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每个职业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对知识和技能性分析,从而确定学习内容。

二、构建创新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以物流企业工作环境为教学情景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学科、学生、社会的相互关系。要让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对口就业,并胜任自己的职业岗位,就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将物流企业有效纳入其关注范围,以实现课程与岗位之间吻合。如果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的工作岗位高度配合,那么企业用来岗位培训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1.设置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整个阶段全程定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规范学习、职业实践和就业指导等,从而使学生早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使其具有对职业机遇的预测能力。

2.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产业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以人为本”的观念越来越受到物流企业的重视。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更新周期加快。物流管理人才要适应转岗需要,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此可借鉴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及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以现代物流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为主,目标是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以强化物流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跟社会需求变化开设创新性和设计性的实训,保证职业能力训练,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①“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原则,着眼于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更新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开设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性。“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由物流理论课程和职业技能两部分组成,其课程设置的扩展性强,通过此部分课程的学习,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管理理论,能系统地掌握与物流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熟知仓储知识、财务知识、市场营销、商务贸易、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等知识,从而使其具备物流系统规划的能力。

篇9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教育 培养

1、高职教育的目的及特点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崇旨。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的使命,决定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是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就业性的根本保障。在高职院校中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立足社会的本领,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不被时代所淘汰,不因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大的影响。

2、职业核心能力的意义及内涵

过去,人们传统的认为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门技术就可以走遍天下,但是,站在今天,面对当下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单纯的只做技术上要求明显不合时宜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种的细分,各个行业都呈现出一个多元化,多分枝的发展态势。无数的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于社会。这些工作岗位特点鲜明,更新速度快,技术复合性强,知识涉及面广,智能化程度高。只有应变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员工才能担当。那么如何培养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职场变化,满足行业需要,懂得学习方法,踏实而灵活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尤其是以工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解决的的问题。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不同,它不随职业的变化或工作组织的改变而丧失,因此劳动者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并在新环境中尽快的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不至于手足无措。

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类似于基础教育,它具有广谱性、基础性。对于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3、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

香港职训局所有的专业第一年不开设专业课程,只开设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内地部分本科院校也启用了这种模式,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大三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专业分配。而高职教育由于学生上理论课的时间较短,实习期较长,所以可以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穿插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高职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观念塑造和能力塑造。

3.1观念塑造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新生进校第一学期往往对大学生活抱有无限憧憬,充满朝气,同时由于高中压力完全释放,所以心态放松但又过于自由,这时应当进行“收心”教育,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规划好大学生涯,制定出学习计划。同时,可以适宜的引入拓展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们明白在大学里专业知识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社会责任感和与人相处合作的技能同样重要。另一方面,挫折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刚进大学,有些同学感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和想象中有很大差距,感到很失望。这是十分正常的,毕竟每个人理想和期待不一样。另外,大学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有些同学书本知识学得好,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榜样,但到了大学,除了理论学习外,其他方面能力变得更为重要,这时某些同学就会感到黔驴技穷,有明显的挫败感,无比沮丧。同样,毕业生进入职场时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因此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中开展挫折训练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解决好问题。

观念塑造的下一阶段即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定位和职业规划。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抓住自身性格特点,找到优劣势,充分利用优点,尽量弥补缺点,调整学习重点,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跟踪测试,评估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分析就业形势,共享就业信息,让学生学会主动把握机会,时时提醒自己“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干什么?我还要做什么?”只有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方向,毕业时才会有正确的择业观。

3.2能力塑造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中除了在心态上树立意识外,能力的提升更为关键。课程中应当包括个人素养、团队训练、沟通能力、个人成长等内容,培养通用核心技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职业装备”。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高,学生在实践中既要掌握专业技能又能获得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核心能力课程与专业课程可以同时融合在实践中。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专业面对的是客户,如何与人沟通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除相关理论学习外,可定期组织营销实训周活动,每学期安排一到两周时间进行营销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可在校内商务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财会实训室、商贸谈判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模拟、仿真、全真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训周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思维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商道德规范,激发学习动机。

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造就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加技巧型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有机融合起来,让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获得可持续的职业能力,为几年后的择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备注:此论文为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专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袁年英.高职教育模式的共性与个性[j].职业教育,2012(1)9-10.

篇10

[关键词]开放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60-0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员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一般高校该课程的教学,都存在“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员边听、边模仿”,缺乏创新,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模式化等问题,使得学员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学员往往会简单的操作,头脑中残存着的知识片段孤立化,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无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学习缺乏积极性。如果把本课程的建设放到开放教育背景下,这些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

一、开放教育的特点

开放教育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资源的共享;二是学习者的自由。它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它以学员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它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员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员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可见,开放教育背景下学员是多元、多层次的,其学习过程最起码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要求高

开放教育的学习是建立在学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主动学习是开展开放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这就需要整个课程体系要能激发学员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动机;整个课程体系要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其“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二)对学员的学习独立性要求高

学员情况千差万别,多数时间自我安排学习进程,这就需要学员对学习有自信,能够有自主性的安排能力,学员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会学”。学习活动中,不依赖他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对学员的学习有软硬件方面的技术性要求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师生多数情况下是分离的,学员的学习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完成的,学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终端将中断的学习行为继续下去。“我能学”也就是说,学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果缺少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支持又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放教育的学习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

(四)对学员的学习交互性要求较高

交互性学习是开放学习的精髓,是学习取得最终成功的手段。因此,交互性在学员学习活动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机之间

学员通过和电脑等终端对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学员与多媒体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效果都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确定、调整和检测。

2.同学之间

学员自愿与本地、本单位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

3.师生之间

在师生分离情况下,学员通过网络、电话、E-mail等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从中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消除学员的学习困惑,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开放教育模式正是考虑到了学员的多层次和多元特点,其优越性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不断增强学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先进的现代化教学途径和手段为参加开放教育的学员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但是开放教育面授时间相对较短,课时又少,集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少,绝大部分学员都是成人,半工半读,因此看书、上机的时间也不多。

具体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很多学员上班、下班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操作,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二、目前开放教育已有的课程建设措施

(一)围绕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白皮书。多数开放教育学校适时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比如我校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强调集体备课,整合师资,调动优势力量加强本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我校继续深入探索本课程教学改革,尤其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实践教学方面又取得新的成果。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1.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员融入教学过程中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校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除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探索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诸如“五步教学法”、师生共教法、竞赛法、专题讨论法、混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法等。改革的重点是尽力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将学员融入教学的整个流程中,给学员以继续学习的方法和动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

2.关于教学手段的改革: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努力,在我校本课程已经实现了90%的多媒体教学,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教案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个人的风格特点精心设计、制作个性化的教学课件,注意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视频和动画技术合理使用,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调动起学员的眼、耳、手、脑等器官参与,听、说、看、思并用,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实现了立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令学员喜闻乐见,增强了本课程教学对学员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坚持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利用教学挂图。

3.教学评价等改革:提高作业与考核方式的实效性

作业改革。教学中,注重作业的效果,即保证每次作业都要让学员的认识、体会得到深化,能力得到提升。作业题都是通过教师集体研讨设计,要求学员去思考、研究、操作,或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作业的意义,从而以此拓宽课堂教学容量。

考核方式改革。在考核考试方法上,采取多样化,以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平时考核与期终考试相结合,课内考核与现实表现相结合等等。在考核内容上,既要重视学员对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更要重视考察学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院教师探索了诸如开卷考试、专题作业、社会调查等形式。

(二)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科研

我校对于本课程的科研有专门的教研计划,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的研究,在教学研究上,要求课程教学研究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实际,特别是开放教育的实际展开。在内容上,围绕本学科的科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和有关具体问题的研究。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

(一)关于本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查找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事务,也为以后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学好本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和整个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二)关于当前课程建设状况

1.队伍建设

其目标是要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合理、注重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2.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形成体系。根据有关文件,应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1+X”教学模式。 “1”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X”是指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方便教学与理解,我们把计算机应用基础“1+X”教学模式称为大学计算机基础“1+X”教学模式,这样把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教学也纳入了本课程教学的统筹安排之中,使教学内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提到的本课程或大学计算机基础均为采用“1+X”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开放教育及课程特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按照以下理念与思路进行课程设计:

(1)以“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结合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中计算机的应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18个应用实例。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提出真实工作任务,教师分析任务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教师讲解“任务实现”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完成后进行“效果展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导。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习情境为基础,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融“导、学、做”为一体。结合学生“购买电脑――课堂学习――课外生活――校外实习――毕业论文”等整个大学阶段遇到的问题,设计了多个学习情境,通过丰富、有趣的小任务全面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3)推行“自主学习”学习策略。针对学生基础不同,层次不同,课程内容范围广,学生人数多等特征,我们建设了课程网站、天空教室、指导网站等立体课程资源,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本课程学习。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特点,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合作互助,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本课程学习。

(4)实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教学环节中除上课期间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外,课后自主学习可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进行,对课程学习综合评价采取“学习效果评价”,即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任务效果文件+任务答辩+全省统考成绩综合评价学习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体系不但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又有全省统考的严格要求,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事务能力、沟通能力、完成事务的工作能力等等。

[ 参 考 文 献 ]

[1] 黄丽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08.

[2] 顾巍.行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 王绪红.行动学习及其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4] 孔文焕.动机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