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积极心理学所看重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内在动机等要项,也正是德育教学的核心价值,通过教育的过程,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展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使每个人的社会生活能更加精彩。以下笔者提出几个德育教学可努力的方向。
1.各阶段的德育教学,应以知识的引导为主轴
德育教学以追求最好、最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这种生活则有赖于知识的引导与思维。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述,靠理智引导的生活是一种最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依靠人性中的理性和心智能力,才能促使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朝向善的目的而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尝试补充(并非取代)人类的受苦与失调情绪,使心理学对人类的经验有更完整与平衡的认识,以创造更为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是,要乐观进取,获得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则有待人们的知识引导,学生应利用自己的智慧,来消解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化为成长的动力,以成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德育教学课程设计,应强调各级学校的衔接与统合
德育教学课程重视人的生存、生计、生命与生活四大层面的关联,而且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层级,循序渐进地学习。除了正式课程外,还须通过随机的科目整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导与学习。在课程的设计上,重视各学科的统整性及与生活关联性。尤其教学的过程要以真实的问题来让学习者进行思考,并期待通过问题解决的历程,让学生去体验与感受。积极心理学家也看重这一点,强调学习者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由学习者去自我建构、自我引导,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及脉络性学习,从体会中省思个人行为,从省思中重新诠释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3.德育教学的议题宜多元化,以起到相互启发整合的功效
德育教学的议题要多元化及具有统整性,强调彼此的关联性与应用性,使学生习得统整性的知识,跟生活经验作适度的联结,也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性。尤其要重视生活经验中的积极意义。在多元化与生活化的课程安排下,来引发学生关怀与认识生活的兴趣,营造有生活力的校园文化。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等,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Peterson的研究就指出:乐观有助于强化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可降低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容易找到社会中的支持力量。诸如此类的心理感受及行为表现,均可为学校实施德育教学与学生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问题的分析转到介入问题解决,以增进学生的正常发展与心理健康。依据Beane的课程统整概要图,由主题而概念,再至活动的进行模式,应是德育教学课题可以推展的方向。
4.德育教学的实施,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
德育教学重视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珍视生活,进而能体悟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的长河中,不论学生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可能遭遇困境,因而有需要培养其应付挫折和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聚焦品格长处、积极情绪、积极环境的发展,使学生积极思维,了解生活的事实,知道自我、他人、社会及大自然的根源,有能力欣赏彼此的美与可贵,珍爱自己、尊重他人及热爱自然,强化挫折承受力,共创美好的生活。
德育教学是要辅导学生去理解“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是人类在面对现实情境时,能把学习的潜能表现出来,并且能懂得珍视生活、关怀生活,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习惯,体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学生以人文关怀的省思,探索生活的意义,培养思想情操,建立合宜的人生价值观;以良好品德,建构高尚的人格,体现生活的活力;以积极情绪和积极意义为主轴,追求幸福与快乐的人生;顺应生活的旋律,分享和感受生活的果实,体会生活的哲学与智慧。
参考文献:
[1]陈洪霞.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想像力是学生的翅膀。有了想像力,再抽象的知识也能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所指出的: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一、课堂实录
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信息交换方式中的程序查询方式,此种方式适用于低速的外设设备,CPU等待的时间很长,因此此种方式的效率很低,假如你是一个计算机设计者,你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粗存精的思维过程,最终获得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法)
生A:外设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差太大,不管用哪种方法,CPU都要等待外设,除非快速的提高外设速度,若维持现状,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好方法?
师说:他的这一猜测似乎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想法显然过于狭窄了。
(生A的发言令教者颇感意外,一下子打乱了教学预想,课堂上有几个学生也在悄悄细语,莫非他们跟学生A有同感?若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灌输,教学效果必然不好。面对学生的想像力缺乏,教者决定因势利导,临时改变教学设计。通过模拟CPU和外设,引导大家找到提高外设和主机之间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法。)
师说:这样吧,暂时不要去简单的空想。我们来做个游戏。假设教师是CPU,生C是外设,生D计算时间,我们来模拟打印程序任务。
(看着教师与生C的表演,学生有的带着笑,有的在沉思,更加感性的掌握了程序查询方式的缺点所在。)
师说:现在要提高效率,而CPU与外设的速度没变,怎么办?
生E:在相同的时间内多完成任务是否也是提高速度的一种方法?
师说:很好,他给了我们另一个思维角度,速度快和效率高有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不能提高速度的前提下,这种角度无疑是明智的。
生F:让CPU与外设各做各的事,等外设准备好后,CPU再来处理外设的事情,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的任务不是多吗?
(生F的回答使很多同学恍然大悟,有两名同学自告奋勇地用生F的方法模拟打印程序任务,果然,在相同的时间里,这种方法完成的任务更多些。)
师说:中断处理方式就像他说的这样,此时CPU处于被动,外设处于主动。当外设准备就绪后,就通知CPU来处理,这样无疑提高了CPU与外设的数据处理速度。中断处理有四个过程(略)
师(总结):中断处理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非常想像。比如我在看书,此时有人打电话给我,这是中断请求;我准备接电话并对看书的位置作了标记,这是中断响应;我接了电话,这是中断处理;打完电话后继续看书,这是中断返回。
程序中断方式由软件和硬件共同控制,此时CPU处于被动,外设主动,这样的CPU的实时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把尊重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落在实处。传统教学过分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沿着教师既定的线路前进,这实际上是教师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讲解抽象问题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想象起来,否则学生的头脑中有太多的困惑和不解,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龄,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思维品质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本节课从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入手,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想像力的游戏,让学生自然地将抽象问题感性化,满足了学生的思维需要和情感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职业教育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正确处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创新意识养成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的知识学习并不能依靠外界硬塞而获得,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建构式的学习,教师的重要责任是为学生的建构学习搭建获取知识的平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较为完整的知识产生过程,增强了想象力,学生的获益是多层次的,从而实现了多维的教学目标。
3.处理好专业课教学中教学与教育的矛盾关系是职业教育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要求。计算机原理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它没有丝毫的感性认识,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可接受程度,思考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中,学生对计算机原理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感知,既有对抽象问题的实际模拟,又有对中断处理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既满足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较好地处理好专业与教育的关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和情感支持。
篇3
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在课前的预习上,讲究一个“联系旧知识,刺激新兴趣”的学习观念,这对教师的导学案的设计很具有挑战性.首先,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里涉及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设置前置性作业.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以往的预习不同,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个化学现象的观察或设计,也可以是探索性的问题研究等,其内容和形式是没有局限性.
笔者在进行“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之前,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打开啤酒或汽水会有二氧化碳冒出,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灭火器中有二氧化碳,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用到二氧化碳.由这些你联想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第二,农民伯伯说二氧化碳是“植物粮食”,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三,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家的屋墙刚刚粉刷一新,可是两天以后,小明好奇地指着墙问爸爸:“墙怎么出汗了?”爸爸笑了笑把问题回答了,谁能知道小明爸爸是怎么回答的?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四,扩展思维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用途?学生根据上述问题,进行预习.这样的预习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促进学生通过自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二、利用导学案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
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是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前的最大难点.根据导学案的内涵,在课程的进行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两个基本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什么和探究式合作.新的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化学课堂不再是讲授式的、低效率的“讲读中心化”课堂,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率的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点比较容易达到,在之前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其实已经将这一目标隐性的透露给了学生,只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小组对前置作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就会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必然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小组成员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学习和思考,是自主化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点.要使初中化学课堂成为全员参与的课堂,就必须平均分配小组任务.例如,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由某组同学向大家讲解,该组6名小组成员,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发挥作用,第一名同学: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第二个同学:因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打开啤酒或汽水有二氧化碳冒出,这是我们能看到气泡的原因,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我们看不到.第三个同学:在一定的条件下,气态的二氧化碳能够转化为液态,甚至变成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第四个同学,这是干冰灭火器的原理,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第五个同学:下面给大家出几个小问题,干冰是冰吗?对,不是,干冰是二氧化碳.第六个同学,下面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色教学;《信号与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92-02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必修的主干课和重要的基础课。它具有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起点高、难度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往往感觉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所学知识会应用到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更像是一门数学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交互性好的教学模式。教师举出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知识较抽象,包含大量理论推导过程,大部分是专业理论基础,不好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信号与系统》与多门课程间存在知识交叉和继承,针对这个特点,我们提出在课程教学开始时,结合后续课程和前期课程的专业“课程群”给出综合案例,在讲授知识点时指出该知识点处在案例中的哪个环节,或由案例中涉及该知识点的环节引出知识点。综合案例不仅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整体上的认识,有利于构建学生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了解专业的应用领域。
一、《信号与系统》所在专业“课程群”
课程群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并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认知迁移达于贯通。课程群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信号和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在具体知识点上,与先修课程《电路》、《数字电子》、《模拟电子》以及同步课程《通信原理》、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等有交叉、继承的关系,这几门课程组成电子通信类专业课的“课程群”,《信号与系统》处于课程群的核心位置。专业“课程群”和在本校的开设顺序如图1所示。
这些课程知识点有很多是交叉联系的,例如A/D转换相关知识,《通信原理》中介绍的是模拟信号的抽样、编码原理与方法;《信号与系统》中介绍的是采样定理,介绍连续信号在抽样时应遵循的规律。有些知识点是先修课程的延续,例如《数字信号处理》是在《信号与系统》的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中进一步介绍信号的采样、变换和滤波等知识的。
二、综合案例的设计
综合案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
1.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
2.案例要选择学生能接受的、简单易懂的。
3.以较常见的系统为例,最好是课堂上就能见到的系统,例如多媒体教室的麦克风语音放大系统。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综合案例的设计过程。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几种变换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而其重中之重是傅里叶变换的原理与应用。在傅里叶变换中,频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信号的频域分析”时通常很疑惑:为什么要进行信号的频域分析?傅立叶变换晦涩难懂,到底有什么用?研究信号的频谱有何意义?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案例,在引入这部分知识的同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麦克风语音放大系统是最常见的系统之一,多媒体教室都有,讲课时也会使用,学生对它非常熟悉。它的原理非常简单,是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根据《通信原理》所学的知识,可以和学生一起画出该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声音信号首先通过一个前置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由于麦克风前置发大电路具有很高的增益,所以电路的自激或者是外部干扰信号的输入都是必须考虑的,这些信号对于系统来说都属于噪声干扰。来自麦克风偏置电路的音频信号是十分微弱的,往往会比人体的干扰信号还小,所以噪声对声音信号的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必须将噪音信号去除掉,我们可以利用一个音频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滤波后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得到放大后的声音信号。由于系统有多种不同的电源供电,而且系统是语音放大电路,所以对电源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电源管理。
对于系统中的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电路》中已经涉及,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知识。而对于带通滤波部分,无论是滤波原理还是滤波电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内容,它的作用就是去掉噪声信号,它如何能将有用信号保留而去掉噪声信号呢?(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例如手机,查一下相关资料),设计一个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以上过程,在学生已经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实际上,我们发现声音信号是由很多不同频率的信号组成的。在国际标准中,人声的频率范围是300HZ~3400HZ,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个频率范围之外的信号而保留这个范围之内的信号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滤波效果。显然,我们这是从频率特性上对信号进行研究的,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内容――频域分析。而信号的常规表达方式是时域的,如何对信号进行频域的分析?通过对信号进行分解――傅立叶变换,也就是我们接下来的章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而如何设计一个滤波器我们会在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中进行介绍。
这样,我们由一个简单系统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给出了一个我们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场景。接下来,教师需要介绍该部分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点和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如图3。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通过一个专业相关的综合案例,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不在对所学知识的“用途”感到迷茫。同时,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将前后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专业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
三、结语
《信号与系统》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难度较大,单纯的概念讲解和理论推导学生不容易接受,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又很难结合,因此,针对《信号与系统》与多门课程间存在知识交叉和继承的特点,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结合后续课程和前期课程的专业“课程群”给出综合案例的教学方法,指出知识点所应用的环节,使学生可以将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专业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以上是作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虽然通过实践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不断地积极探索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君里,谷源涛.信号与系统课程历史变革与进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02).
[2]崔琳莉,朱学勇.“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1).
[3]马赛,李方能,吴正国,卜乐平.“信号与系统”课程群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01).
[4]张法全,王国富,丁勇.结合“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心理素质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3).
[5]黄乡生.《信号与系统》重点建设课程群的若干问题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篇5
一、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学不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学生书写习惯有待提高。
2、“强基”战略落实不够。
具体表现:数学学科:学生作业脏烂差、化、学困生辅导不到位;英语学科:没有备课组,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学生书写不规范、教师教案不规范;道法学科存在问题:教学脱离书本、课时划分、资源整合;科学学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力度不够,教师对科学课流程不熟。各年级化测试题收集不到位,奋斗目标没有公示出来,老师心中不清楚定位,工作的激情不够。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一方面我校进一步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全面开课,特别是体、音、美、心理健康等这样的薄弱学科要开齐开足开好;二是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执行规范,认真落实常规教学的备、教、辅、改、考等工作。
具体做法:在常规教学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答题习惯,作业干净美观、建立学困生档案,把书本上、长江作业、单元测试的易错题收集整理让学困生再次练习,落实化;英语学科及时成了备课组,加强推门听课制度,抓好培优补弱工作,通过青蓝工程教研等工作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指导,引领。道法学科的教师勤研读新教材、新教参、新课标,多关注时事,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集体备课。科学学科: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热情,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好课,同年级科学教师共同学习。
2、吃透“强基”意义,有效落实“强基”工程。
篇6
一、案例教学理念要明晰化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其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导演、演员的双重身份改为学生既当导演又当演员,教师仅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但是现实操作中,案例教学法容易混同于教学中的举例子,其模式为:理论――举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例子,分析例子需要掌握理论。
案例教学法要求每一课的案例以生动的材料、有说服力的图片、有意义的活动、有思想性的故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事实为主线展开,不能以概念或原理的讲解展开,理论的讲解只能渗透到生动的案例中,所以,举例子无论多么具有时代性、针对性,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属于真正的教学改革。传统的举例说明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中心角色,在案例教学条件下,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角色。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案例教学当成举例说明去讲案例分析案例,淡化了学生,演错了角色。
二、案例选材要精细化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撰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尽可能多蕴涵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案例要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才能保持思想政治课教学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是学有所用,能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再次,案例应包括复杂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并不是以信息传递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构建知识,所以,案例应具备适度的复杂性和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这样才足以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
案例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现实教学中切忌案例过多过滥,否则课堂成了故事会,对要掌握的政治课原理没有去思考,更谈不上掌握了。所以,案例选择要精,以防喧宾夺主。
三、对案例的讨论要实质化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讨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作为组织者,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如表里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法等,要适时的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吃透精髓,帮助学生完成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但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带倾向性提示或结论,因为这样对学生思维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所以,案例教学法首先鼓励和倡导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书本、教师”挑战,教师不要急于表态,不急于对答案,不轻率否定,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到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作为教师善于抓住讨论中的奇思妙想,以错攻错,达到究错的效果,还可以抛砖引玉,以错辨对,引出有分歧的观点,挑起思想的交锋,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现师生进步全面化
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变成“精英”教育,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当有心人,要注意观察哪些同学不参加讨论,哪些同学喜欢独断专行,哪些学生当意见相左时就发脾气等等,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查找并分析学生的心理类型及产生原因,对学生做耐心的细致的工作。
同时我们看到,案例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政治老师更该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吃透教材,把握学科知识,做到对知识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了解学科前沿,高瞻远瞩。
另外,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一个缺乏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性的教师是不可能在实践中捕捉到与教材有关的案例的。再有,教师要具备信息筛选的能力。信息的传导过程不是个机械的外生过程,而是一个通过教师的大脑筛选过滤的过程,当繁则繁,当简则间,使整体教学的重点突出、井然有序。最后,政治教师应该通晓古今中外,兼具文理、社会、心理等综合知识。
篇7
一、活动目的
为了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营造人人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决定开展以“和谐校园、幸福人生” 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和谐校园、幸福人生
三、活动时间
2017年5月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宣传周启动暨国旗下讲话(具体内容如下):
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始
2、宣读xx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方案
3、以“和谐校园、幸福人生关”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二)“做个抗压小能手”心理健康讲座
1、参与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2、地点:多媒体
3、内容:故事导入抗压事例,说明提高抗压能力的好处,提供毕业班学生提高抗压能力的办法。
(三)心理健康手抄报
六年级学生围绕主题“学会面对挫折”出一期有心理健康手抄报,每班上交3张,学校将择优展出并表扬。
(四)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读心理方面的稿件
在宣传周期间,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读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稿件,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意识,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
(五)心理健康漫画
五、六年级学生围绕主题“和谐校园、幸福人生(杜绝学校霸凌)”出一张心理漫画(4K),每班上交3张。
(六)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活动
1、时间:各班自定
2、地点:各班教室
3、参加对象:各班班主任及全校学生
4、要求:各班主任针对校园潜在危机,开展心理班队会。
五、活动总结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自主提升心育意识,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活动。
篇8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应用现代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以及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内容
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先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和以自制课件或积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网络技术发展后出现了网上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模式还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还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都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密切相关,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此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物质结构教学整合思路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或上网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的从因特网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E-mail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等等。学生上网查阅和收集资料;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网页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网络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片等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理论部分内容
(一)、必修教材内容
第1部分: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第2部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3部分: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二)、选修教学内容
第4部分:H2O、NH3、HF中的氢键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㈠实验的学习目标
(1)实验的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根据教材物质结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掌握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基本原理应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会应用网络和参考书进行文字、图片及动画等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片制作,较熟练地运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页。
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综合比较、对比分析问题,使用几种技术资源研究问题,收集和综合信息。
(2)教学活动形式
本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题的小型资源库。在建站过程中分小组收集和制作相关素材,查找有关1-36号元素的结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的生评介绍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关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微观结构等知识内容。再将根据知识的分类方法制作网页,将网页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相互链接建立资源库。
㈡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学生具有的硬件情况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情况。
2向学生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资源库中必需包含如下内容(其它内容自选):中学化学有关物质结构理论的知识;中学化学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生评及元素发现史,涉及的全部常见晶体;部分与教材关系不大但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用途的晶体;现代化学新发现的晶体;特殊的晶体等;每种晶体的所属类别、外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片或动画)、典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用途;中学化学涉及的有关晶体的典型试题及分析。
3收集、制作的资料以磁盘方式或发电子邮件(rpljj@pub.chaozhou.gd.cn)提交,提交的资料中必需注明提交人姓名、学号、资料来源(网络、图书、自制等)。
4班级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9个小组),分别收集、制作如下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同时收集有关晶体的资源库及地址):中学化学教材中以上选定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及有关试题及分析。
5人员的分工:策划部:负责对本组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工程部:负责具体制作网页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美工部:负责制作图片、动画等;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数据,文字数据的录入。
第二阶段:
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实物摄影、扫描图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利用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资料。
第三阶段
1网页制作讲座。讲座以介绍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基本应用为主,通过5-7课时的教学时间使大部分学生能利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个有关晶体页面。讲座内容包括页面布局;文本的修饰;图片和动画的导入及处理;超级链接;表格的应用;构造框架、层和简单的动画(选讲)。至于对资源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由实验班级中的计算机制作高手来完成。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1每组制作1-3种物质结构的相关网页。
2课堂上展示个人制作的页面并进行相应的解说。
第五阶段
1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资源库的总体设计、页面的链接及上传。
2调查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和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观察或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个学生达到的程度,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相关调查”(实验前和实验后各一份);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生所在小组完成的相关页面;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对该生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有关这个学生的照片、文字及录像资料等。
四研究课题的工具和资源
1、硬件: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录音笔,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
2、软件: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中文版或Word2000;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5.0中文版;动画制作软件Flash5.0中文版及GIFAnimator4.0;上传工具CuteFTP。
3、资源库:
中学化学微观结构虚拟世界:swyz.fj.cn.com/yz_cai/hjf/structure.htm。
中国科普博览:kepu.ac.cn/mineral/sight/index.html。
人工晶体研究院:risc.com.cn。
化学园地之物质结构:go8.163.com/~chemfield。
用“晶体、原子、分子结构等”作关键词到雅虎、新浪网、搜狐等去进行搜索。
学生用主要参考书:《化学能力培训指南》;《中华学生科普文库》;《化学与现代文明》;《药物学》;《金属元素中的化学》;《矿物学》;《无机化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其它:学校化学实验室;本地矿业部门;本地珠宝、首饰行。
4教师、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
教师: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制作资源库的系列技能(规划、设计、制作及资源库的);图片的处理及动画的制作;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投影仪的使用。
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简单网页的制作;利用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等工具及软件制作简单的图片或动画。
五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从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达到如下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②获得探究体验;
③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篇9
各年级:
为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开展活动计划如下。
一、建立特异情况学生台账档案。
在5月日前,各年级分管领导要及时汇总以下信息电子版,报德育处备案。
要求各班详细掌握所有学生的基础信息、学习、生活、心理、身体、交往过密、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和特殊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样表见附表:责任人一栏填:班主任,有导师的填写导师姓名),学生有关异常信息档案要注意保密,严禁向无关人员扩散。
二、对全体师生开展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1. 开展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结合空中课堂,各班开展以正确对待生命、正确对待人生遇到的每一次挫折、正确对待批评的主题班会,通过开展讨论,明确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心理压力方法。
2.开展感恩教育。
结合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和即将到来的父亲节,每位学生完成《给父母写一封信》,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正确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
3.开展正确教育观的系列交流活动。
①通过网络家长会议,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优秀家风、优秀家庭教育理念,请身边的家庭教育专家或本班优秀家长,针对青春期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分享家教经验。指导家长正确处理疫情期间,因学生在家时间过长出现的家庭关系紧张等。
②班主任开展正确教育方式、方法交流会议。
当前,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业负担重、作业多、学习环境中会遇到家庭关系紧张或校园欺凌等不愉快的情况。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
通过开展教师和家长正确教育方式、方法交流会,分享正确教育理念,交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对待挫折的经验,交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中遇到挫折的经验。交流如何杜绝变相体罚、如何杜绝过激语言变相心罚学生。
三、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及时处置突况。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各年级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两名年级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正副组长。每月中旬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备课活动,切实帮助青年班主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会及时处置突况。每次集备活动,有主发言人、有活动照片、有活动记录和文字报道,活动结束后以上内容电子版报德育处存档备查。
月日前,各年级将以上活动内容形成本学期心理健康集体备课活动计划,连同 月份集体备课活动实录材料报德育处备案。
2. 及时处置突况.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问题意识;网络教学
一、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改革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需要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所以教学形式单一,足以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来为祖国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全方位发展,所以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新课改更加深入地贯彻在学生的学习中,为此,我们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以使新课改能更好地深入下去。
现在高中的物理课程一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主要是针对以前学习面窄、学习内容深,学生对于物理课学不懂,从而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现在有了选择,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学习的课程。对于一些师资力量比较强、生源优秀的学校,必修课浅显的知识自然不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一到两门选修课,既可以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巩固知识,开阔思维能力,在物理方面有更深入的学习,又能使一些学习程度低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将精力放在更适合自己的课程上。为了顺应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育部将物理的选修模块分为三个层次。“选修一”主要针对一些文科和艺术类的学生,他们更喜爱人文主义的文科,所以这一模块的选修课程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地应用到物理知识;“选修二”主要面对的是工科,对物理稍微感兴趣的学生,是理科与文科的相交汇的层次;“选修三”是针对物理学习能力强的理科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物理有很大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能够从书本上的知识中探求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从而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开启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问式教学
随着我国的教育观念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变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新课改也明确指出要在学生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后,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素质能够综合发展。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现阶段的主要手段。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发现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对不清楚的问题要保持质疑的心态,大胆地提出问题,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将问题解决,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每一次新问题的发现,学生都能保持一种好奇心和不断驱使学生探究下去的动力,这样对学生开阔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发现问题。比如,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不同重量的物品在安全的地方进行实验,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质量不一样的物品几乎同时落下。因为按照平常的思维,应该是质量大的先落地,这样通过不断地对事实进行质疑,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增强。其次,物理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广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网络,从已经学过的、旧的知识网络中探究出新的问题,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扩展出新问题。物理是自然学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总结经验,自主学习。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现代的科技不断地发展,网络和计算机越来越普及,教育技术也随着这股潮流越来越现代,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媒体技术,通过投影仪、幻灯片、影音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为教师备课讲课、提供方便,也能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物理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很多逻辑性的东西光靠老师的讲解学生不能深刻的体会,如果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情景设立,就可以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感受到物理。例如小孔成像,教师在以往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准备很长时间,如果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从大屏幕上观察出像距等。这样变抽象为具体,从单一的只通过耳朵听到视觉、听觉、感觉的全方位接触,就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刻地消化,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网络教学能让学生多与外界的社会环境接触,获取更多、范围更大的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辨识、加工的能力,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将来的发展很不利,学生的能力不强,也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多变、迅速发展的社会。网络的发展还很大程度地实现了教育共享,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创建讨论群,让学生在群里自由地发言,对于任何问题都可以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高中的学生都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对老师可能有些话不方便说,在这个同龄人的群里,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也可以试着和学生交朋友,实现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为教师和学生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得以改进,以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