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育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教育计划

篇1

紧密围绕“以人为本搞德育,以校为主创特色”的工作方针,对照年初德育工作目标查漏补缺,针对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重点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德育的联动发展,育文化强德育,确保年初德育各项工作目标在下半年顺利完成。

二、主要任务

(一)育文化强德育,扎实推进以和谐、快乐、阳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东西,是决定教育是否成功的因素,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变革的核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要进一步突出德育的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和特色化,要更关注学生在关注什么?学生在关心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真正做到让文化成为学生幸福的有效载体。

1、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示范学校评比。一是反映学校教育内涵的《百舸争流---*区中小学校园文化手册》已经进入设计阶段,即将和大家见面,这是一本汇集全区学校文化建设综合读本,充分反映了各校的学校文化精髓,各校要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本项工作。二是下半年各校要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仑教〔20*〕79号)文件精神,继续营造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将在下半年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示范学校评比。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是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的优势,依托本地资源,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结合实际创设具有特色的体验项目,开展贴近儿童少年生活的体验活动。各校团、队组织要充分发挥“三校”在育人中的作用,定期举办学生队校、学生团校、学生业余党校教学实践活动,实施全员入队、推优入团、推优入党。中学团组织要抓好中学少先队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要积极探索“以团带队、团队一体化建设”经验。高中团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各校要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培养和锻炼学生会干部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中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三是要依托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积极倡导学生在玩中学,鼓励学生玩起来,玩出成果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二)把培养学生的德性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学生对德育的感化、感悟,更要关心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的反映。一是各校要把学生道德品性的培养作为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来落实,要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各中学要降低重心,谦虚学习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方法,从一点一滴做起,抓细、抓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把学生培养成一名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社会好公民。二是要立足学校积极推进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的联动发展。下半年计划由教育局关工委牵头,开展外来工子女学校间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全区外来工子女学校,特别是公办性质外来工子女学校要先行一步,早行动、早部署、早落实,多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三是要组织学生做好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启动仪式的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于9月1日11:20至12:00播出的《圆梦20*》节目。

(三)把建设法制校园、平安校园作为下半年德育工作重点。

各校要在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全面建立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心理隐患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仑教〔20*〕72号)文件,让每位教师了解文件内容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要把文件中与学生相关的内容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传达,并根据要求开展行动,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寓法制教育于班、团、队活动之中,突出参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教育方式,帮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确保校园及学生平安。

(四)加强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

下半年各校要结合抗震救灾内容和身边的案例,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等,以尊重生命及个人的自尊、自爱为道德学习和教育的起点,结合禁毒反育大力开展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用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各校要按照教育部整体部署,在开学前再次逐条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完善安全预案,开学后集中进行新学期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演练。并组织学生准时观看《开学第一课》(9月1日18:55至20:55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五)区分不同群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

学生成份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德育效率的多元,也为我们开展下步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一是下半年各校要全力关注后20%-30%德育有问题学生,学初我们将在各校进行一次“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有不良行为倾向学生”大调查。各校,特别是各中学要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一次清查,对有违法犯罪倾向学生和不良问题学生建立预警档案,主动和家长配合,以德育导师为载体,联合班主任进行重点关注。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公安派出所联系沟通,要畅通信息反馈和吸纳渠道,共同关注有不良行为的中小学生,互通有关不良行为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学生以及违法犯罪学生情况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二是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要大力推动学校有一定内容的规范化心理咨询室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使校内执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发挥最大效用。三是要继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扶。①动员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帮扶活动。②各相关学校要按照区教育局《公办学校与外来工子女学校紧密型结对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公办结对学校德育干部要主动到外来工子女学校现场指导工作。③其他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行动。

(六)其他工作。

1、一个论坛。全区中学政教主任、小学主管德育校领导德育工作论坛(11月份)。

2、三个会议。①*区第六次少代会(10月份)。②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12月份)。③外来工子女学校家长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1月份、初定)。

篇2

我园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分科教学、综合主题教学到现在的整合探究活动,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素质,我们的方案教学更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与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提高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教育环境,有组织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我园制定的《劳动教育方案》和《文明礼貌教育方案》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加大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力争让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本学期,我园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

围绕我园《劳动教育方案》,我们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刻苦耐劳的品质和自我服务能力。如小班培养幼儿自己吃饭、洗脸、刷牙、穿衣、收拾摆放玩具等。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自己叠被、自己添饭(第二学期实行),每天轮流安排2?名值日生收拾餐具、打扫活动室、摆放玩具等。大班在中班的基础上整齐叠被子、布置室内外环境,每天安排2?名值日生收拾餐具,打扫活动室、叠餐巾、铺地垫、收拾玩具等。结合年级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小手真能干”的一系列

活动:十二周小、中、大班同时开展了劳动自理能力竞赛活动。十四周小班开展了“我是小小清洁员”活动,组织小朋友到校门口擦栏杆;中班第八周整理自己的衣柜,十四周到饲养角喂养小动物、清洁饲养角;大班第八周到学校、社区清洁大型玩具,十四周开展“我会照顾弟弟妹妹”的活动,小朋友轮流到小班去喂弟弟妹妹吃饭、教弟弟妹妹收拾玩具等。

围绕《文明礼貌教育方案》,培养幼儿文明、守礼的良好习惯。小班学会称呼自己接近的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说“早”、“ 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中班待人有礼貌,会礼貌地称呼周围的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说“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大班能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能大方地回答成人的问话,学会招待客人等。

二、注重环境熏陶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在环境的熏陶下,幼儿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智会受到更好的启迪。我园十分重视幼儿参与环境布置,让他们作环境的主人。幼儿年龄不同,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到饲养角给动物喂食、打扫卫生;给花草浇水、施肥、松土;布置幼儿园室内外环境,收拾玩具、用具、布置主题墙等。在环境的布置和管理中,幼儿懂得了爱护环境,爱护自然。

三、教学探索活动渗透德育

教学活动是渗透德育的载体,我们要抓住一切契机巧妙实施德育。如:认识救护车的活动,我们精心设计了《小熊受伤了》的情景游戏,使幼儿在想办法帮助小熊的过程中,激发了爱心,他们把小熊抬到救护车上,有的说:“轻一点,要不小熊会疼的”,有的拿来药箱说给小熊输氧。当老师说“小熊得救了”,幼儿当场欢呼起来,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人了,有的幼儿还说长大要当一名医生去帮助更多的人。经常组织这种游戏活动,就可增强幼儿的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强烈欲望。

再如:孩子们在探索植物的过程中,了解了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前爱摘花拔草的孩子说:以后我再也不摘花了,花草能使我们的空气更清新。孩子们主动地为花草浇水、除草,许多孩子还从家里带来花草,要把幼儿园装扮得更漂亮。孩子们通过这些亲身探索、体验,转化为自我约束,使

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又如:在纸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对纸的种类、特性、作用、来源都有了一些了解,他们模仿造纸过程体验到一张纸来之不易!孩子们主动地提出要节约用纸,怎样节约呢?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一是要爱护书,轻拿轻放,不在书上乱写乱画。二是利用废纸画画、折纸。三是不乱扔纸屑,把废纸收集起来,让工人叔叔再造纸。于是孩子们行动起来,看书时再也不乱翻乱扔,画画时都挑画过的背面作画。孩子们还用自己造的纸制作一本新图书,摆在书架上让同伴分享。活动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发展,道德品质得到培养。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如:有趣的水、奇妙的光等,这些探索活动培养了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动手动脑习惯,培养了好奇、好问的现代儿童素质。

四、一日生活,把握教育时机

在常规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如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和小班长,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培养自理能力。自由活动我们注重锻练幼儿交往能力,餐前十分钟英语培训和交流让幼儿讲述自己的见闻,餐后散步遇到老师、客人打招呼,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五、重大活动,培养优良品质

今年我们举行了2009年幼儿奥林匹克运动会。准备活动中,讲我国运动员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激发幼儿积极参预,不仅培养集体荣誉感,还培养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品格,从小造就了幼儿坚毅勇敢的品质!

结合传统节日渗透德育。如:教师节开展“谢谢你,老师!”活动,

幼儿把自制的礼物送给老师向老师说句祝福的话。中秋节开展“亲子赏灯会”,幼儿为父母制作礼物,为父母端茶、拿食物。国庆节开展“锦绣中华画展”,幼儿用绘画、手工作品表现祖国富饶美丽,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我们还组织幼儿参加大型文艺汇演、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如“亲子旅游活动”、“圣诞亲子活动”、“幼儿奥林匹克运动会”、“万圣节狂欢夜”、“我是小画家美术作品展”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懂得了关怀、亲情和友情,懂得关心和付出才有回报,才有温暖的道理。

六、社区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

幼儿成为社会的一员,其行为习惯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为培养幼儿的社会属性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我们定期组织幼儿到社区:给小树苗浇水、锄草、松土,植树、清洁游乐玩具、拾落叶等,到碧桂园农场采摘,了解社区园艺工人的劳动等,让幼儿从小体验劳动,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分享,懂得作社会的一员必须为社会尽力的基本常识。

七、家园配合,共育健全人格

篇3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二、内容创新,使宣传教育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需要,宣传内容应不断更新和调整,要解决宣传内容陈旧、单一与群众需求的矛盾;宣传内容曲高和寡的矛盾。现在常用的上街设摊咨询、张贴标语、图片展等形式收效甚微,有时群众是针对奖品、宣传实物而来,有一哄而上的现象。为此,宣传内容要新,要常讲常新,紧扣时代的脉搏,充分体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要精,要坚持少而精,让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要适合群众口味,多讲些实用的知识,少讲空洞的大道理。要针对不同人群,确定不同层次的宣传内容。

三、形式创新,精心谋划富有时代感和有效性、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呈多元化趋势,使人们的心理状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以前消极灌输的方法,要多用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举办主题晚会、纳凉晚会、送戏下乡等。要充分运用新的传媒手段,推进宣传教育工作,特别要育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如网上人口学校,使广大群众置身于宣传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之中。

四、增强质量意识,注重宣传方法的针对性。必须注意宣传方法针对性、有效性和贴近性,增强“透明度”,消除“隔热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平等的、说理的、循循善诱的、生动活泼的宣传,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使群众对宣传的内容方法既感到合情合理,能够接受,又感到可亲可信,乐于接受,从而做到入脑入心。

五、坚持虚实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宣传教育工作与人们的实际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是宣传教育工作生命力之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把群众的物质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从人们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把思想、道德、观念等内容融入到办实事的有形载体之中,宣传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4 参考文献

篇5

全面、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整合区域德育资源,努力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二、主要工作:

1.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建人文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增强德育的感染力,提高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主要抓好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教育师资三支队伍,通过培训学习、评选市区德育学科带头人和“十佳优秀班主任”、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推荐优秀德育工作者参评市级优秀班主任和杰出德育工作者等,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以开展主题教育月为抓手,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着力抓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预防教育、节约能源教育、廉洁文化教育。

4.大力推进并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校心理咨询室要正常规范运作,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不断提高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本学期推荐4所学校参评市合格心理咨询室。

5.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组织好“区首届师生读书节”闭幕式,继续围绕首届读书节活动方案,推动校园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

6.各校继续按要求使用好区域德育读本《雨润春苗》,并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7.进一步拓展、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根据市委关于建立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的要求,利用好蔬菜园艺场的资源,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

8.与少工委联合共同在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组织好第四届少儿道德关怀周活动。

9.加强师德教育,会同区教育工会组织举办“走进孩子的心灵”演讲比赛,不断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0.根据学校德育规程要求,组织年度学校德育考核和评选工作,组织实施“阳光行动计划”,评选阳光少年与阳光团队。组织好德育先进校的申报及评选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各校上交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三月:1.组织学校德育干部培训

2.部分学校参加市合格心理咨询室评选

四月:举办“区首届师生读书节”闭幕式

五月:1.市优秀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2.组织实施“阳光行动计划”,评选阳光少年与阳光团队

3.与少工委联合第四届少儿道德关怀周活动

4.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市“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5.与教育工会联合举办“走进孩子的心灵”演讲比赛

篇6

一、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教师继续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学观念和技能等进行在职培训的统称。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世界各国开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教师的职后培训受到了真正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为在职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而安排的继续学习活动,它与教师职前培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新时期,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时代紧迫感,基于此,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探索新的理念,选择更有效的措施与路径,才能推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师先天化不足。由于职前教育缺失使教师专业化先天不足,高职教师专业化本身应该具备多重性,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现了职业性与教育性,这种多重性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体系的多重性和实践经验的多重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的绝大多数高职教师专业化并不具备多重性,具备较强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缺乏行业的实践经验;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知识不系统,没有扎实的教育经验,这说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处于畸形状态,这样的师资力量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由此可见,为了弥补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先天不足,亟需对其进行职后继续教育。2.教师专业化后天乏力。2.1教师能力素质不高,过于看重教师学历。职后教育误区首先表现在于过于重视教师学历,轻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刚刚起步,并没有完全打破以往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模式,所以对人才的定位仍然主要依据他们的学历、学位,这大大限制了高职教师的发展。为了稳定工作,他们只会不断强化理论知识,而对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他们不愿意去花时间学习,这样就会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平衡发展,致使高职教师专业化多重性的缺失,不利于对社会型人才的培养。2.2对普通教师的发展不够重视。过于重视高级教师及干部的培养,而忽视普通教师的发展,也是职后继续教育的一个误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机会,许多继续教育项目的培训对象几乎全部集中于高级教师与干部,这样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但是普通教师才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高级教师与干部只占极少数,这种职后继续教育的方式,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没有保障。2.3忽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盲目的职后继续教育,忽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这是另一大教育误区,继续教育不应该是盲目的,它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应根据教师的不同阶段所设置,要体现出实用性、针对性和盲目性。例如让学识渊博的教师参加基础知识培训,他们会感觉平淡乏味;而让刚工作的教师参加学术知识座谈会,他们会毫无作为,这些不合理的方式会极大的影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更新继续教育理念,顺应时展。更新继续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要让高职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这是其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任职期间,要不断学习,敢于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为了尽量弥补高职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立法,也显得十分重要,它对高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促进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广大高职教师的学习,我们可以将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与网络课堂结合,例如将MOOC引入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等,这也符合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式。2.转变继续教育方式,注重普通教师的发展。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况,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参加由政府或学校投入大量财力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仔细想一下,为什么这种继续教育模式效果不好,根本原因在于完全忽视了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遵循教师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尊重教师成长过程的专业自主性和差异性。将继续教育的主动权交给教师,让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提升素质素质,以自主学习型组织取代培训班将会更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普通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普通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向普通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让他们充实自我,完善自我。3.改进继续教育管理方式,重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目前,继续教育组织和管理存在局限性,考核评价并没有正真落实,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假学、逃学等现象,这是教育经费的一大损失,而且继续教育证书不被社会和高校承认,这样就更加阻碍了继续教育的进程。为此,只有改进继续教育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公平的、严格的考核制度,并提高继续教育成果的社会认同度,这样继续教育才能得到教师的亲睐,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让他们对继续教育感兴趣而不是带有厌恶的情绪,让他们主动的去研讨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

篇7

[论文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国际学校 双语教育 

 

教育国际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一、国际学校在中国 

 

一方面,伴随全球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文化、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教育开启了国际化之路。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从法律上确立了教育国际化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开宗明义:“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6章中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具体到教育或学校层面,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教材建设、教学评价、教师流动、学生流动、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领域展开了体现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改革与实验,教育已经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国内走向了国际。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兴起了以引进国外课程与教学体系(a-level,ib,ap,igcse),使用外籍教师和国外原版教材,采取国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国际教育的国际学校、国际班、国际部以及各类国际教育项目。如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国际教育项目、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北京中加学校、北京新英才学校、北京私立汇佳(ib)学校、深圳中加学校、青岛天山实验学校、烟台耀华国际学校、长春美国国际学校等等,层出不穷,不可胜数。这些国际学校因其引进国际课程和国际高中教育,提供优质国际教育,直通国际大学,而备受国人青睐。 

 

二、双语教育与教育国际化 

 

何谓双语教育?国内外研究者对其界定尚是见仁见智,很难达成共识。因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景来理解双语教育,就会有不同的界定。一般而言,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双语教育。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凡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都是双语教育,如汉语和英语、汉语和日语、少数民族语与汉语等。狭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一门外语所进行的非语言学科内容(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计算机、体育等学科专业)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起媒介作用的“教学语言”,而非单纯的“语言教学”。笔者本文所说的双语教育是指狭义层面的汉英双语教学,即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授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为了适应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都高度重视双语教育,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双语师资,提高本国国民的英语素质,增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本领。同时实践也证明,掌握双语或多种语言的人在外交、外贸、学术交流或其他国际场合能够轻而易举地与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相互交流,在国际交流与贸易中占有优势。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两种层面与形态的双语教育,即基础教育领域的双语教学实验和高校的双语教学。基础教育领域的双语教学实验,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上海中学等一批中小学为龙头,开展了针对传统外语教学“高耗低效”“学用脱节”的弊病,以开辟英语教学新途径,变英语“语言教学”为“教学语言”,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水平,进而提高英语教学与学习质量和效益为宗旨的双语教学实验。随后,双语教学实验逐步在辽宁、山东、无锡、苏州、浙江、广州、深圳、北京、成都等省市得以开展。且上海市、辽宁省、苏州市、无锡市、成都市等省市正式颁布了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的文件,大力支持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蓬勃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科技革命和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挑战以及研讨交流国际上先进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国高校开始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展国际对话,培养国际化人才,与国际接轨。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打造国际化城市”成为很多城市追求的目标。而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人才需要国际化的教育,加之,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高校双语教学,以满足上述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的改革便水到渠成。自2001年始,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协作组章程》等文件中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既熟谙英语又精通专业、能够在高科技领域直接与国际对话的国际化人才作出了明确规定与要求。 

三、国际学校对双语教育的启示 

 

严格来说,国际学校的教学并非我们所谓的双语教学,多数国际学校的教学都是原汁原味的国外教学,即全英教学。但是,随着国际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出于降低成本、师资选聘以及适应中国学生群体等方面的考虑而进行的教育教学调整,使得现行国际学校开始选聘中国双语教师,并且针对中国学生英语基础与水平,实行沉浸式或过渡式双语教学。由此,笔者认为,现行我国教育领域国际学校的教学与双语教学发生了联系,尤其在双语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双语教育模式、双语课程与教材体系以及双语师资建设等方面对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1 在双语教育理念上。双语在教育理念上应秉持多元文化和国际理解教育,坚持语言与文化的一体性、互动性,加强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融合、理解,注重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在文化沐浴中习得语言。培养学生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养成学生兼容并包、尊重、宽容的心态与品质。同时,在双语教育中坚持文化主体性、自觉性,在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倡导多元文化。 

 

2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人才培养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和体现。双语教育中,一方面,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双语教育要学习国际学校,培养汉外兼通,中西文化兼容,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灵魂的既熟谙英语,又精通专业,且能够在高科技领域直接与国际对话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双语师资短缺的困境,双语教育还要肩负起培养能够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能够到中小学和国际学校用英语教授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计算机、体育等学科专业的高质量专业化双语教师的使命。 

 

3 在双语教育模式上。国外双语教育发达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及国际学校的教育模式证明,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明显。20世纪60年代,居住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圣·兰伯特学区的英裔单语加拿大人意识到,让子女掌握法语是他们未来就业和生存的必要条件。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向教育当局提交了一份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方案,方案被教育当局接受。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随后,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先后被借鉴到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芬兰、日本、瑞士、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当前,考虑到我国英语语言环境与氛围,以及教师、学生英语基础与水平,我国应积极创造浓厚的英语环境与氛围,适时学习借鉴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让学生沉浸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 在双语课程与教材体系上。国际学校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完全引自国外,如a-level,ib,ap,igcse等,以开展国际教育,直通国际大学。双语教育从其浅层次来看,需要我们掌握英语,具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教授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生物、计算机、体育等学科专业的能力;而从其深层次来看,需要我们理解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历史、社会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国际理解能力、尊重、宽容、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以及具有全球责任感的心态与品质。而国外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在上述两方面目标的达成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双语教育可适当引进国外原版课程与教材体系,加强国外课程教材与国内课程教材的融合与联系,建立“中西合璧”式的课程教材体系,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篇8

【关键词】个性化 继续教育 教师个性化培养

21世纪,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推动下,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时代的进步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此继续教育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地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对教育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对教育改革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个体参加到继续教育学习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在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帮助教师个性化发展。

所谓个性就是使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性,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此外个性还具有社会制约性,个性的形成是受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的。而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是指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对教师实施的培养。从而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与其他教师不同的独特的教育风格。不可否认个性是一个教师教学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个性,才会使老师脱颖而出,才会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对教师实施个性化培养,使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局面,是当今继续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教师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必要性

(一)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改革,更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创新的精神,而个性孕育创新,只有让教师发展成为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这样教育才会百花齐放、五彩缤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的培训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年限、兴趣爱好、教学水平、心理认知以及行为习惯或地域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例如:工作不久的新教师应该对新课改的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方面有所认识,并能把新课改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所以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而老教师的培训应该侧重于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寻求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承担教育和教学工作,向学生传递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师必须开阔知识视野,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以保持与世界同步。但许多的教师在更新知识方面并不能使自己和学生得到满足,因为教师的重复性的工作较多,对于和教材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要自己去加以学习。此外教师负担重,教师不仅要备课,教学生,还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繁重的工作,还有各种评比和会议,这都使教师无暇去更新自己的知识。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随着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调整,教师用陈旧的知识和单一的技能去教育急需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教学质量是很难提高的,学生也很难做到全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有必要开展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继续教育学习,培养教师的独特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继续教育个性化培养方式

(一)课程方式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具有现代意义的“个性化教师”的发展必须与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际相融合。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具有差异性,要根据自己的原有的认知和经验、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专业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要打破以往继续教育“满堂灌”的一种模式,采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从而把在继续教育中所学到的内容与课堂实践紧密整合起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创新能力。

针对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1.学科专业课程

在教师接受教育理论课程后,教师对教育理论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应该按照学科的不同,拓展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对象在第一个培养周期内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选择好相应的导师。导师要按照培养对象的特点,在继续教育所提供的课程中选择一些能促进培养对象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培养对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能够弥补自身不足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例如:师德修养课程、教育技术课程、文化教养课程、教育心理课程、班主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压力缓解、素质拓展课程等。培养对象每个月听课应不少于5节,并且一个学期每位培养对象至少试讲一次,同时导师应对培养对象的备课方法、讲授方法以及评价方法进行指导,使其教学的方式能更好地体现培养对象的特色,更加适合培养对象。

2.方法技能类课程

教师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不同教师的语言、思维方式、教态、教法都有所不同,在教学情境中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中的教师一样,不同的教师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个性释放的角度亦有所不同。继续教育培训可以组织优秀教师讲课,提供更多富有个性、创造性的教师的案例,这并不是让教师一味的模仿他人,而是通过研究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案例,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见解。培训对象可在导师的引导下,外出观摩,以及上各种公开课,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培训对象还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以师徒结合的形式,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导师根据每位培养对象所教科目的实际情况积极申报国家或省级的课题,让教师可以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念和个体经验有机结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反思、研究、改进和重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对象也要积极的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核心或省级期刊上发表。该培养的过程和结果要详细的记录,作为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参考记录,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以及个性化成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前两个培养周期至少要上4次公开课,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为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定位。

(二)研讨式

研讨式是进行教师培训中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参与培训的教师不再是被“灌输”知识, 而是参与者自己主动发起的、自愿的、平等互动的行为。参与研讨式的培训人数不宜过多,一组不要超过30人。研究的问题应具有思考价值、开放性和发散性,鼓励参与者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发挥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个性。主要的方式有:头脑风暴、分组讨论、案例研究、主题辩论、访谈、观察以及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在做中学”的方式,使教师主动的融入研讨式的培训中,实现真正的“参与”,并能够分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把富有个性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

(三)评价方式

长久以来,一直把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个人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专业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评价标准。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应该是与教师个性发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的主体可以有学校、教师、相关专家甚至学生来担任。评价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例如:观察、统计、问卷、访谈或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价,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四)其他方式

除以上方式外,培训对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其他方式。例如:自我学习法(网络学习、文献阅读、自我教育)、团队法(拓展训练、合作研究)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刘玉静. 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2]张俭民. 新课程视野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

篇9

1、全面总结三年来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梳理分类归纳相关材料,做好迎检验收工作

2.按照区进修学校德育研修关于现任班主任的常规培训要求,积极稳妥地落实班主任培训工作,从人选的确定到出席培训,全过程参加,认真学习记录,及时反馈,并将所学适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学用思并举,使自己的育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借助培训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切实加强班主任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实效性。

3.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主动参加教研培训和指导,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发挥心理健康辅导室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积极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和阶段总结,征集哈尔滨市第八届“班主任杯”论文

篇10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文化 审美 德育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经济、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应体现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三者的融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我校于2006年把该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为了更贴近实际,2010年对其进行改革,将课程更名为《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等多项重任。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它正处于“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教师难教学”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加强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教学现状:喜忧参半

为深入了解我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现状,课题组精心设计了《大学语文》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学学语文的态度、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方式、考核体制等方面来设计,共15道选择题(含部分多选题)。调查对象涉及我校2008级英语、艺术设计、应用心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等十三个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54份,回收986份,回收率93.5%。

从学习态度上看,有552人对大学语文“很喜欢”或“比较喜欢”,占总数的56.0%;695人认为在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课有必要,占总数的70.5%。统计数字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比较喜欢学学语文。但在自我评价上,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水平评价不高,如在口语表达方面有280人认为自己表达不够清晰、但能够理解;在写作方面,有451人认为自己表达清晰、但逻辑不够严密;两项占总数的74.1%;有542人希望通过该课程达到提高人文修养的目的,占总数的55%;有684人认为该课程对提高修养及素质方面是有帮助的,占总数的69.4%。在教学内容及方式上,我校学生有比较多的期待,他们认为教学内容应兼顾到方方面面(多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有583人认为要加强文学作品赏析,占总数的59.1%;464人认为要加强文史知识讲解,占总数的47.1%;515人认为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技巧训练,占总数的52.2%;353人则认为要加强应用文写作指导,占总数的35.8%。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很多时候无法兼顾,导致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仍以文学作品赏析为主。在教学方式方面,只有257人表示满意,占总数的26.1%;544人感觉还可以,占总数的55.2%,总体满意度不算高。

此次调查能基本反映出我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一方面学生觉得它重要,比较喜欢,另一方面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学生学学语文的积极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德育渗透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二、文化教育: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教育应体现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功能。

当前,大学生不会写申请书、就业推荐书,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等现象已司空见惯;真正读过中国古典名著的也寥寥无几。大学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分析及对已学文学知识的梳理,让学生粗略了解文学史的发展概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而最直接的目的则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强化学生的实际技能。

为了加强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笔者在近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试行“课前一讲”、“话剧表演”、“影视欣赏”等实践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前一讲”是利用每节课前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以PPT形式演讲。“课前一讲”采取学生自愿报名、自拟题目、自定内容、自制PPT的形式进行,演讲结束后教师当堂点评,并给予每位同学平时成绩加5分的鼓励。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颇高,演讲内容或文学现象、或时事热点、或名人轶事,总之内容包罗万象,使人大开眼界。他们制作的PPT有视频、有文字、有图片,可谓图文并茂,精美无比。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表达能力及动手能力。“话剧表演”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有表演才能或自告奋勇的学生排练话剧,同时给予参与演出的学生平时成绩加8分的鼓励。如在讲述中国现当代戏剧专题前,笔者就组织了一批学生在课外排练话剧《雷雨》,并把这个话剧表演搬到课堂,按先讲、再演、后评的顺序完成戏剧专题的教学任务。通过开展这一实践活动,作品中周朴园、繁漪、周萍、侍萍、大海、四凤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大大加深他们对戏剧主题及人物的理解。在表演中,参与演出的同学一丝不苟,完全进入角色,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台下观看的学生也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时而屏住呼吸、时而开怀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影视欣赏”也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播放由选讲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及相关视频等。例如,在讲到《红楼梦》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时,笔者给学生播放CCTV-4《中华医药之探秘红楼美食》视频,以此说明《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同时也饱含中国传统的中医、饮食文化。

三、审美教育:积淀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