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义务教育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义务教育汇报

篇1

一、城镇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521所,其中:公办完全中心小学7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单设初级中学10所,8所高完中均办有初中。县城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有9所:公办完全小学5所,初级中学1所,3所高完中均设有初中。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情况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情况

(四)义务教育阶段班额情况

(五)农村村小和“一师一校”情况。

二、城区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城区教育迅猛发展,不断壮大,有力地带领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进步,为我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城区教育的发展还是远远跟不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超大班十分突出

随着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家长都将子女转到城区学校读书,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从而更加导致城区学校基本都出现了“臃肿的大班额”现象。县城小学*个班,*人以下的班*个(*个在*小和*的村小),占*%,超大班*个,占*%,*以上的特大班*个,占*%。县城初中*个班,只有*个班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超大班*个,达*%;*人以上特大班*个,在*%。*在校学生*人,共*个教学班,班平达*人,最大班额达*人,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小学不超过*人的标准。从该校学生增长的速度及趋势上看,班班突破*人已为时不远。实验小学*个班中,就有*个班学生数在*人以上,实验中学初中班班超过*人,全为特大班额。当前,班额太大是影响教育质量提高最主要的原因。

(二)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中心城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太少。在*车站和*大桥的中心区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只有实验小学和诺江二小两所小学,两校的在校学生数占全城的*,而全城174个小学班教室,这两校只有77个;在*车站和*大桥的中心区域,初中校只有通中和二中老校区,这两所学校的初中生仅容纳了*人,主要校舍用于高中教育。二是*和*路学生上学路途太远。*大桥以西3公里内没有学校,*和*附近的学生只有上四完小或二完小,这两所学校都远,且二完小解决就近的学生入学都很困难。三是中心城区的高中规模过大。*中学和*二中的高中在校生在*人以上,使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特别紧张。由于布局上的不合理,造成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义务教育质量严重受影响,也间接影响着高中教育质量。

(三)学校规模偏大

*中学、*二中、实验中学的在校生人数均超过*人,实验小学在校生超过*人,二完小超过*人,对于现有较少的教育资源,办如此规模大的学校,这是一对不易调和的矛盾。当规模超过了应有的承受能力,通常情况下要以牺牲质量来填补。

(四)专任教师不足

(五)设备设施滞后

一是设备配置仍然不足。虽然*年为了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评估,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充实了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但还是不能彻底解决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所需。电教设施落后,多媒体教室少,计算机教室严重不够用,大部分小学无法上信息技术课。二是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目前,城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存在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种功能教室被挤占,分组实验教学均无法有效开展,除*中学外,其他学校的演示实验基本上都不能正常开展。实验小学现有15万元的实验仪器,因实验室被占用,实验设施设备至今无法使用;学校有*册图书,生均达*册,但也因图书室、阅览室改作了教室,也无法正常开放供学生借阅。

三、关于城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

城镇化的加快是不可阻挡的,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现有校舍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城区教育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并且越早越主动。

1、调校点。在新建的*大桥附近新建一所规模在*人左右的小学,解决*、*和*村学生上学问题。

2、调结构。一是实验中学和职教中心分离,继续教育和职教中心分离;实验中学重点办好普高,职教中心全力办好职教,办成全县职业教育示范学校。三是普高主要由县城学校办,农村高完中重点办好职教。根据各年龄段人口现状,在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县普及高中后,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大约在2-2.5万左右,县内普、职高人数大约各1万人,县城内的高中基本能承担普高任务。

3、调规模。在高中未普及前,适当调减城区三所高中的普高规模,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把教育资源向义务教育阶段这个刚性需求倾斜;适度调增农村高完中规模,促进农村与城区均衡发展。

(二)整合

1、整合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好新二中的校舍资源,充分整合通中与二中的高中教师资源,通中校区全力办好初中和全县的重点高中班(每年级200人左右),新二中校区和实验中学全力办好普通高中。避免校与校之间的恶性竞争。

2、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合并继续教育办公室、电大站、电教馆、教仪站、教师进修校、教科室,成立教师教育培训中心。

(三)扩充

1、校舍扩容。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新二中的迁建力度,迁建完成后还要启动扩容工程,把新二中校区建成一流的、规范的示范性高中学校。二是要启动二完小,实验小学的扩容工程,有效化解超大班。

2、补充师资。一是严格按照省上文件精神,定期根据师生比调整教师编制。二是面向师范院校直接招聘中小学师资,严把师资质量入口关,力争在三年内,使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数量能够满足需要,结构基本合理。

3、充实设备设施。通过校点布局调整和扩容工程,建设好学校的各种功能教室,建设好校园网,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继续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装备,充分发挥好各类设备设施的作用。

(四)扶薄

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改善,是推进均衡发展,减轻城区学校压力的重要措施。

1、加大薄弱学校改善。根据学校发展的后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有发展潜力的薄弱学校进行精心打造,科学制订薄弱校硬件改善规划,并集中资金,重点用于薄弱校的校舍改善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推行“1+1”捆绑发展机制,让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发展,让全县各地教育整体推进。

篇2

一、主要工作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价费政策在我县的落实,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了义务教育收费的监督管理,主要工作:一是严格核定中小学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通过全县中小学校《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和《服务价格登记证》的及时审检,将现行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时落实到执收单位,从源头上严把收费关。二是抓宣传学习。我局将有关教育收费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了多次宣传,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三是抓公示制度落实。我局及时督促各中小学校切实搞好义务教育收费公示工作,对公示不规范的,责令相关学校及时整改。四是加强了义务教育的专项检查。自2004年以来,我局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开展了10次义务教育收费的专项监督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通过听汇报、查帐目、看公示、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监督检查上级教育收费政策在我县的贯彻落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查处,做到切实治理我县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收费行为。五是搞好来信来访和投诉举报工作。我局执行了“12358”价格举报电话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了价格举报电话畅通,做到投诉及时受理。

二、主要工作成效

我县通过加强教育收费工作的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成效:一是认识不断提高。各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已认识到认真贯彻执行将义务教育收费政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认识到政策的严肃性,并进一步增强了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公示制度落实。通过督促检查和整改,使各学校开学收费公示内容全面准确体现了收费政策,公示方式醒目,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三是规范了教育收费检查,及时纠正了不规范的收费行为,严肃查处了违规收费,三年来,我县及时清退了违规教育收费4600余万元,因乱收费查处学校负责人3人。通过治理教育乱收费行为,切实维护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我县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营造了我县良好的教育收费环境,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主要经验

1、认识提高是基础。必须加强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及执收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落实义务教育收费政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必须增强执行政策自觉性,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篇3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教育办实事、解难事,基础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州现有义务教育学校848所,其中小学701所(含教学点449个),初中147所。小学在校生23.9万人,初中在校生14.4万人。小学教职工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万人;初中教职工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83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54%。全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建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初步确立。在“普九”攻坚结束后,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州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政府行使对县域内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权、决策权和管理权。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同年,省政府也出台了《湖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开始试点。我州鹤峰、、建始三个县市先后被确定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试点县市正在按省要求实施,其他县市也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工作议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初步确立。

(二)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州被列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两免一补”政策率先落实。近年争取中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工程,每个试点县得到1000万元以上。二是地方财政尽力保障。州政府对教育实施目标责任管理,每年与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年末进行考核。尽管县市都是吃饭财政,都尽力保障义务教育。“十一五”期间,仅实施农村教师“安教工程”,建设教师住宅小区和周转房,累计投入资金1.99亿。三是利用社会资金。鹤峰县下坪中心小学食堂由民营企业家赞助100万元修建。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按照州委统一部署,州、县市政府坚持把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纳入政府公开承诺的实事办理范畴,强力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条件。一是校舍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寄宿制学校校舍11万平方米,改造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全州小学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24.3万、10.8万平方米;初中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4.08万、1.8万平方米。二是寄宿学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全州小学学生宿舍增加3.8万平方米,初中食堂面积增加2.7万平方米。新增食堂均按标准化要求建设。有的乡村学校都建起了学生浴室等生活设施。三是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全州中小学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建有校园网的小学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11所,建有校园网的初中学校增加19所,达到72所,56所初中建成理、化、生标准化实验室。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并积极探索师资配备均衡办法,一是建立了“退一补一”的补充机制。,我州教师配备开始严格执行省定标准,退一补一。200年,全州一次性解决初中教师缺编问题,补充200名;全州一次性解决36个边远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紧缺 问题,补充190名;从开始,连续5年每年补充600名用以解决教师不足。按省定标准综合计算,我州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数量达标。二是“安教工程”全部启动,加强了教师住宅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修建教师住房23.8万平方米,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为城区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提供了条件。市崔坝镇集中为教师建了经济适用房,形成了教师住宅小区;鹤峰县邬阳乡栗子小学仅16名教师也建了9套教师周转房。今年全州套经济适用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充分争取了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大力向倾斜,大批教师受到培训;州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同层级和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市开展了“名师工程”,今年给108名教师授予了名师称号。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尽心育人。四是开始了城乡教师交流的探索。各县市采取城区教师农村支教的形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城乡教师交流。巴东县野山关镇给到教学点的教师每月给补贴50元交通费。五是利用“资教计划”和“特岗计划”的实施,全州有30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改善了农村教师知识结构。

(五)学生免费就学目标基本实现。全州于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农村学生开始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享受了免费政策。各县市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解决弱势群体入学问题。鹤峰县建立了孤儿学生、特困生两项救助基金。对于因父母进城务工随迁就读的学生,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妥善解决其就学问题。

(六)根据县情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来凤县开始着手研究“初中向县城集中”的规划,拟在县城办3所标准化寄宿制初中,让所有初中学生进城读书,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纵向比,州义务教育发展较快,但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比,差距仍较大。

1、经费政策未完全落实,经费投入没有同幅增长。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用不到位。按要求,既要依率征收,且要全额用于教育,但教育目标责任考核时,八县市仅两县市落实到位,一半的县市征收比例不足40%。二是上级固定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部分用途不当。按规定不能用来发放教师工资,但仍有县市仍将近一半资金用来发放教师工资。三是经费投入没有同幅增长。,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5.24亿元,增支18.72亿元,增幅16.1%,而教育支出增幅仅14.2%,

2、基础设施与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一是校舍面积不够。包括布局调整后闲置未用校舍面积在内,全州小学生平校舍5.94平方米,初中生平校舍9.57平方米,与省定小学生均12.25平方米、初中生均13.41平方米的校舍基本标准差距较大。具体到学校,村级学校生均面积均超标,城区和乡镇学校生均面积均严重不达标。二是校舍质量仍然不高。现有校舍中砖木、土木结构校舍占32%,危房率33.88%。三是功能用房紧缺。学生宿舍紧缺状况更突出。省定标准寄宿制小学生均3平方米、初中生均3.3平方米,单人单铺。全州寄宿制生均宿舍面积小学仅2.3平方米,初中仅2.5平方米。我们所到的学校均极为拥挤。市崔坝镇徐汇希望小学,1米宽的床睡3人,崔坝民族中学26平方米的寝室住40人。四是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全州小学体育器材、美术器材、音乐器材和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的仅11%—22%;初中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的仅24%—30%,理化生实验仪器配备只占53%。建始县174所义务教育学校,仅4所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新建的实验室,都是24组到28组配置,由于班额过大,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仍然无法有效保证。仪器设施的欠缺,导致义务教育理科教学质量不高,最终反映到高考时,理科上线率低于文科上线率。

3、师资队伍与客观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教师数量总量满编实际不足。综合计算,全州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已达到了省定标准,但因以下几个因素使教师数量仍有较大缺口:397所寄宿制小学、140所寄宿制初中学生生活服务与管理,按1:100算需要1800名老师;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按小学的师生比配备,需1600人;乡镇中心学校占用教师编制500—600名;不算小学449个教学点的1000多名教师,约4000名教师编制是原来核编时未考虑到的因素。二是教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从年龄上看,“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现象较普遍,越到基层,教师的年龄越大。建始茅田的一个教学点,3个老师全都是58岁以上的。从学历上看,全州小学教师中,高中阶段学历的占38.41%,高中阶段以下学历的还有1.1%;初中教师中,高中阶段学历的占3.85%,高中阶段以下学历的也还有6人。鹤峰县邬阳乡栗子小学16个老师,除7个资教生外,9个老师有2个学历不达标。三是学科结构不配套。小学缺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部分学校靠资教生缓解了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还靠放课程光盘来进行英语教学,而音乐、美术等课程无法开设。

4、四是城乡发展失衡。全州义务教育学校中,农村学校占82.67%,农村学生占60.46%,义务教育绝大部分在农村,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镇。全州近30所义务教育州示范学校,农村学校仅占3所;初中中高职称专任教师,城镇教师409人,农村教师仅293人。大部分质量不高甚至是危房的校舍在农村学校。据/学年统计,小学、初中学校砖木、土木结构校舍中,农村小学占90%以上;农村初中占75%左右;d级危房基本在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城镇,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镇,城镇学校超级大班大量出现,各项指标严重超标。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使用不优。我州因地域特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分散,经过几轮布局调整后,情况仍未完全改变。小学目前仍有449个教学点。市55个教学点,师生比仅为1:8.54;来凤县绿水乡梅子树教学点,81个学生,有10个教师。师生比也是1:8.巴东县绿葱坡镇野 花坪教学点一名教师教一名学生。

造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是历史欠账过多,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一时难以改变。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年代,县、乡、村分别负责办好各自所属学校。我州县市都是“吃饭财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县、乡、村均无力办好学校,学校条件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过多的历史欠账形成了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主观上是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不牢。由于处于发展期,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出现教育为经济发展让路的现象。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民族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提高,事关长远发展能否得到保障的大事,必须强力推进。州享受国家、省多项优惠政策。尤其是随着“三州”战略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热火朝天、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紧锣密鼓,全州上下都在积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为把建成全国最先进的自治州目标努力。这些都必须要有人才支撑,人才要靠教育。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深化认识,牢固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公平是其本质属性,均衡发展则是实现公平的必由途径。保障公民享受公平权利,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已把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湖北省明确提出2015年前全省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均衡,即上级有部署。当前义务教育出现择校热,折射出人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烈期盼,即群众有要求。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主动应对发展需求。不求政绩显现于本届,以公平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利长远为根本目标,在决策时,要优先考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投入,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政府要把增加经费投入作为履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责的硬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撑。一是继续加大向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拓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来源。二是保障法定教育投入。不折不扣执行现有教育投入政策。州、县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明显提高;要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固定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且不能用来发放教师工资。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本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拨付标准,坚持“上进下不退”,确保实现“三个增长”。三要落实国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教育的规定。

(三)改善硬件条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是基础。一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应对社会“就优入学”的心理,抓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条件的改善。既要应急扩大城镇现有学校规模,尽量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之需,也要立足长远,把城镇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预留满足需要的教育用地。尤其是在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中,学校要同步规划建设,确保城区学校布局合理。二要做强农村义务教育,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新增教育经费重点投向农村义务教育,努力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要将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学生上学远的难题,另一方面以此促进学校布局调整,提高规模效益。要抓住国家“校安工程”项目实施机遇,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要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后勤“十有八配套”建设,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条件;要抓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为义务教育质量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备均衡是关键。一是要着力解决小学教师补充问题。到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将达到31万多人,比现在增加7万人;学前班适龄儿童有3.5万人。生源数量增加教师数量必须要增加;同时目前小学教师结构也必须改变,普九结束后,多名优秀点的从小学拔到初中、有3000多名民转公、还有3000名资教生。民转公教师很多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资教生政策究竟什么时候变也无法预料。因此,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应对措施。二是坚持教育、引导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现有教师队伍积极性。既要重视教师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对教书育人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价值认同,让他们工作更加安心,也要提高教师待遇,让他们工作更加舒心。如在全州开展“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程”等活动。三是狠抓教师培训。既要倡导教师同行互助,自主学习提高;更要努力为教师培训提高创造条件,尤其经费上要有保证。四是大力推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扩大交流面,建立优秀教师在农村成长,优秀教师服务农村教育的机制,把教师农村从教经历作为评聘中、高级职称的刚性条件,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对农村学校教师增加津补贴。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__市人大常委会__副主任带领__市执法检查组,到我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这是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力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__市人民政府对__副主任及检查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开始施行;20__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执行。《义务教育法》施行以来,在__市人大常委会与__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__市委、市政府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__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

1、思想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法》颁布二十一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实施,在1996年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20_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关于深入开展“教育推进年”活动的决定》,教育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20__年5月又实现了“双高普九”工作目标,特别是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我市在做好新法律宣传普及基础上,注重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投入,优化资源,规范管理,我市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2、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调整布局和优化教育资源。从20__至20__年,我市进行了六轮农村中小学的撤并工作,共撤并132所小学、3所中学,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20__—20__年三年我市共投入2100万元建设信息技术,共购置电脑7790台,建设网络教室113间,配备远程教育接收及播放设备345套。

3、实施素质教育。一是深化教育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实施“名师工程”为载体,深化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素质。从20__年开始,全市所有初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进入“课改”阶段。二是加强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__年我市按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共计拨付161万元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网络大学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素养。目前,全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9.8%。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我市正逐步培养一支精于教学、长于管理、富有领导才能和开拓精神的校长队伍。三是加强德育工作,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载体新颖丰富、重点工作突出、育人导向鲜明、法制宣传到位、‘三位一体’家教举措得力”等六大突出亮点,青少年暑期工作更是连续十年被评为__市暑期工作红旗县(市)。

4、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外来农民工子女100%安排入学,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安排6800多名农民工子女在我市中小学就读。二是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协调社区、村委会参与留守学生教育。三是建立家庭贫困学生帮扶制度。我市已兑现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施“两免一补”的要求,没有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从20__年秋季到20__年春季,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的贫困生有3225人次,免除金额80.4万元;免书本费的贫困生有2469人次,免除金额23.64万元;享受生活补助费的贫困寄宿生有666人次,补助金额26.57万元。

5、加大财政投入。一是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实现了“三个增长”。20__年财政对教育拨款24502万元,比20__年的20773万元增长了17.95%;20__年财政经常性收入51434万元,比20__年的43836万元增长了17.33%;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多了0.62百分点。20__年中学生均教育经费2336.22元,比20__年的1845.75元增加了490

.47元;20__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2613.54元与20__年的1998.84元相比增加了614.7元。20__年中学生均公用经费396.95元,比20__年的281.53元相比增加了115.42元;20__年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425.59元,比20__年的205.33元增加了220.26元。二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__市和省财政按4:6的比例分担免除学杂费资金全部到位。从20__年春季开始,我市积极落实省政府的惠民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20__年免除68223名农村学生杂费共计1463万元,20__年免除67307名农村学生杂费共计1352万元。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切实提高。20__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40元。20__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0元,比20__年提高了10元。20__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2元,农村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2元,比20__年各提高了2元。四是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成立危改领导小组,设立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进行专户管理。20__年起我市的d级危房改造项目有22个,拆除危房面积18290平方米,计划新建校舍面积47841平方米,目前已投入1396.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22447平方米。目前市政府正制定出台《关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不减少,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五是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收归市财政,做到统一、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标准,以及省统一规定的职务津贴和岗位补贴标准,纳入市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到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账户中。二、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主要问题

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__市的要求以及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

农村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薄弱校,城区的优质资源也十分有限,一部分农村学生涌入城区学校借读,造成城区学校难以承受,农村学校也因此造成生源锐减,教师编制和办学经费减少。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难以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学校公用经费仍然有限,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校舍设备维修费、设备购置费等安排不足,校舍、课桌椅等破损无法得到及时修缮,图书、教学仪器、信息技术设备等无法得到及时添置。

三是教师队伍配置调整有待优化

农村教师的编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规模小的学校按生师比例配置教师,难以开足学科;学科结构也不够合理,特别是中学的体、音、美、史、地等学科师资紧缺,小学的英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紧张,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近两年的城区学校向农村招考教师也造成农村有限的骨干教师的流失,加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此外农村教师待遇低班主任津贴少,代课教师工资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学生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学校周围仍然存在各种营业性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留守儿童和外来农民工子女家庭监管缺位,一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约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气。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显得过于单薄。农村初中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跟随父母到工厂打工、外出经商和出国等成为流生的主要原因,使义务教育巩固学额形势依然严峻。

三、下一阶段工作措施

《义务教育法》是新形势下我市加快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对义务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和实施水平。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均衡发展

1、尽快落实农村特别薄弱的学校建设。加快对诸如农业中学、首祉中心校等学校的建设,改变这些薄弱校年复一年、变化不大的学校面貌。同时注重加快初中布局调整步伐,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城区教师招考结合布局调整进行,招考方法从城乡均衡的角度予以改革,确保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不因招考而流失。积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骨干教师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同时根据农村中小学规定课程和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结合在校生数和班额情况配备教师,少于100人的农村学校按班师比1:1.5配备教师,以保证学校正常教师活动的开展。

(二)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尽快落实__市规定的关于在20__年前中学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到100元以上,初中达到250元以上,以及对农村边远山区、海岛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的学校,安排年公用经费不低于15000元,对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学校,安排年公用经费不低于20__0元等。

2、安排教学仪器等购置专项经费,并增加修缮经费,满足中小学课桌椅维修需要。

3、加大学校危改项目投入,市政府已着手降低乡镇承担工程配套资金比例,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按危改工程款不低于5%配套,其它乡镇不低于10%配套,同时,将附属工程列入工程总造价。

(三)提高教师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想方设法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班主任津贴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予以逐步提高,对代课金按教师工资的平均额予以核拨。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教师们安心工作,解决我市教育人才外流,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市教师队伍的素质。

(四)依法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1、加大控辍行政力度。市政府近期组织教育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前期调研工作,适时制定出台控制流生的相关规定,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人职责,送适龄子女到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企业用工持证上岗制度,禁止企业使用童工,对不履行上述规定的家长和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完善巩固学额奖惩措施,做好教师家访工作,做好学校与镇村联系配合工作,有效控制学生流失,同时要求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给学习困难学生更多关爱,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安心就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篇5

 为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对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预调研的基础上,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市政协副主席周琪、郑友清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赴临川、金溪、崇仁、东乡四县(区)进行了调研,专题听取了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汇报并进行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全市现有普通小学1388所,教学点584个,在校学生数404641人,教职工20339人,校舍面积2016590平方米;普通初中16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学生数177941人,教职工10496人,校舍面积953145平方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及教育等有关部门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基本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全市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财政部门将本级政府所分担的教育经费全部纳入了本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市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学生人数平均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长,教师工资2001年以来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有所增长,教师工资旧欠已还清,“普九”欠债得到化解,解决了教育费附加征收和使用问题,保证了各种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各县(区)实行了教育经费专户管理制度,凡教育经费均实行单独核算和拨款,资金封闭运行,学校事业费和专项经费没有出现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现象,确保了教育经费及时、规范、安全、有效运转。

(二)着力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从2003年起,全市开展了以核编定岗、全员聘任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面向社会推行了教师准入制度和招聘制度,每年招聘教师近1000人。每年举办“千名校长、万名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新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对农村中小学给予编制倾斜,努力改善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农村学校教师不足现象有较大改变。

(三)明显改善了薄弱学校环境。2004年以来,实施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了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数量得到大幅度增加。在教师增编和选调工作中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需要,在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方面对薄弱学校给予倾斜,农村学校指标至少占70%以上。从2002年开始,实行了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制度、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等对薄弱学校的帮扶措施,普通高中招生指标也均衡分配到薄弱初中,引导了学生向薄弱学校转移。

(四)快速推进了城镇学校建设。近年来,我市为积极顺应城镇化进程,切实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大城区学校建设、改善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力度前所未有。据统计,2008-2009两年间市中心城区和县镇中小学校舍建设累计投入9.69亿元,改造和新建中小学校舍53万平方米。其中,市中心城区新建学校8所,改建扩建学校7所;临川区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8所学校;金巢开发区投资280万元改建金巢实验小学;南城县投资1.84亿元投资新建南城二中;南丰县投资2000万元新建子固小学;金溪县投入2800万元新建仰山学校;广昌县投资960万元扩建广昌二中;崇仁县投资2000万元新建实验小学;东乡县投资2800万元新建北港小学;宜黄县投资4800万元新建宜黄一中、风岗一小;乐安县投资1652万元扩建乐安一中、新建乐安四小;资溪县投资6000万元新建资溪一中。

(五)适度调整了学校网点布局。2002年以来,我市立足城镇化进程和各校现有办学条件,对义务教育学校网点进行了调整,在保证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提高了办学效益,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4年至2009年,全市农村普通初中数由148所降至115所。东乡县已撤并各类薄弱学校31所,全县规模化、规范化的办学格局已初步形成。崇仁县在2001和2002年,撤并2所农村初中,调整小学网点共75个,撤销村完小1所、教学点74所,中心完小改村完小5所,村完小改村小10所。南城全县中小学(包括教学点)由原来的362所调整为186所。

(六)较好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从2007年,我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学生一律实行均衡编班教学,提倡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班;小学、初中起始年级任课教师按班级均衡搭配,优质教育资源均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小学、初中起始年级成班率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现在,大班额逐渐降低,低年级绝大部分达到规定要求。小学、初中招生实行学区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学校招收低龄儿童(不足六周岁)入学和跨学区招生,严禁学校盲目招生、中途随意接纳学生。加强了对教师工作业绩的科学考核。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第一,经费投入总体不足。长期以来,我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按国家建设标准欠账太多,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很差。从学校公用经费看,近三年来,虽然生均公用经费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也捉襟见肘,学校运转困难。目前,我市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300元/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500元/年。生源少的学校,按现在的公用经费标准拨付,无法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大部分薄弱学校日常开支困难,处于负债运转状态,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参加教学比赛等费用无法正常开支。从校建情况来看,近年来,学校教学大楼普遍短缺,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与农村中小学点多量小、小班额现象形成鲜明的反差,城乡教育容量与教育需求的倒置现象严重。从教育装备看,全市普遍存在教学设施欠缺落后的情况,达标率不高。如全市小学的体育运动场、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配备达标学校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9%、54%、54%、52%、55%;建立校园网、生均计算机、生均图书,都不到省定标准的一半。

第二,县(区)际之间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领导的认识不同,我市各县(区)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近三年来,临川区不仅将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单独列项、优先安排,上级教育专项经费、征收的各种教育附加及时拨付,还把教师的“三保一金”与公务员缴交比例相同,单位部分由财政安排到位。而有些县的学校却要在本来就不多的公用经费中负担教师的“三保一金”。

第三,经费投入效益不强,与城镇化趋势不相符。近年来,国家增加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在农村,城市项目少,致使城市教育投入不足,城市学校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这种投入方向与日益加快的城镇化趋势不相符,城区学生越来越多反而投入少。再则,资金投入不集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一个个项目经费卡得很死,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在城乡各地,见不到效益,有的投下去了,不久又闲置浪费。

第四,洪灾造成义务教育经费的新缺口。今年我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学校受灾面广,且灾情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市受灾中小学校1030所,倒塌校舍367间,危房8276间,供水供电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桌椅床具、图书资料等损毁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 5亿元。经过各种渠道筹措灾后重建资金8000余万元,目前仍有2.7亿元的资金缺口。

(二)师资队伍配备不均,建设滞后

一是教师配备比例不达标。2008年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重新核定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36979名,现尚有机动编制804名。然而,根据学校规模和成班率情况,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需求量远大于编制数。在农村小学就出现教师既超编又不足的现象,而城市的编制偏紧。二是城乡教师知识结构和学科不均衡。随着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自然减员,取消毕业生分配,年轻教师进不来,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出现了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全市41岁以上的小学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55.53%,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初中的计算机、心理辅导、音乐、美术等“小科目”学科的专职教师普遍缺乏,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之间信息不均等,导致农村教师知识补充不及时,老化严重,范围狭窄,不能适应信息社会教学需要。有的城区教师具备的能力,农村教师不具备,教学方式、方法和效果都有差距。从学科结构看,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教师偏多,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偏少。三是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困难。2002年,我市曾制订教师轮流下派制度,并规定教师职称评聘必须有一年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但有些被派的教师家庭有困难,想方设法找人打招呼,要求不去;有些教师怕政策不连续,不愿靠前去,怕吃亏;一些校长怕自己的好老师下派了搞跨了自己的学校,下派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项制度,最终执行效果不理想。四是农村教师待遇相对差。农村教师很多学习培训费用、征订报刊杂志及其他不合理摊派等支出均由教师个人承担。很多农村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甚至租房都难。飘泊之感和奔波之苦,使很多年轻教师难以安家,无心立业。部分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却长期无岗位受聘,也挫伤了其积极性。不少教师外出打工离开了教学岗位,学校为了开课,只有聘请临时人员代课。还有很多教师家在县城,早上赶到学校,晚上回到县城。

(三)办学标准较低,条件有待提高

1、办学条件低于国家标准。从教育部门统计数据看,我市在学生生均校园、操场面积、教学装备等的大部分指标低于国家标准,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如城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3.37平方米,低于国家4.18平方米的标准;全市小学平均60.13个学生一台,远低国家标准。

2、城乡之间存在不均衡。近几年,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危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我市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城区学校来说仍然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功能教室不全。调查显示,一般乡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集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小,学校功能教室普遍不全,特别是音乐、卫生、实验等活动室缺乏,导致部分课程不能开设。二是教育设施设备不达标。除少数中心乡镇学校外,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短缺、陈旧,音体美、图书、卫生保健等器材普遍不达标,边远地区学校显得更少。村小是条件最落后的地方,教师上课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

3、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学校之间的教师职称、学历、教学能力以及获得的荣誉等差距较大,示范性学校高素质教师云集,薄弱学校优秀教师不断流失。好的学校硬件设施几乎是一流的、现代化的,有体育馆、塑胶跑道、微机室、语音室等,每个教室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师可以达到人手一部电脑。而多数学校教师还只能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上课。同一地域的学校,同一类型的学校,办学条件如师资、校舍、设备差不多,由于教师责任心不同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同。并且校际办学理念不均衡,造成学校蒸蒸日上与门前冷落的鲜明对比。

(四)教学质量城乡不均衡,“择校热”依然存在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诸多差异,在教学质量方面得到集中体现。近年来,农村学校虽然教师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很多课程开设不齐。即使这些课程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自然不高;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具有的先进理、化、生实验室,农村学校多数没有,也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包班任教,教师课时负担过重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学生少的学校随时有撤并的可能,师生的不稳定情绪,必然影响其教学和学习。近年来的各种考试、质量抽测、质量检测都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有整体逐级下降的态势,整体教学质量明显不如城区学校。

教学质量的不均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择校热”。农民渴望子女“上好学”。不少农民在城区购房或务工,带着子女进城就学。据调查统计,2009年***中心城区有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子女4701人,占学生总数13.6%左右;县城镇有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子女36218人,占学生总数16.57%左右。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入学,但不论是城市还是县城镇,均有学生从薄弱学校向优势学校转移现象,转移比例在8%左右不等。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城乡一体,制定城乡教育均衡同步规划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应当是一致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才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强调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等于追求平均发展,更不是“削峰填谷”似的使每所学校都采用同一发展模式,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更不是抑制城区学校的发展,而是既要“借峰填谷”,把名校的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办学理念向其他薄弱学校嫁接培植,又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学校高位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 “十二五”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今后五年政府和教育行政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之一。目前,我市虽下发了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但是还没有专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或意见。为此,建议市政府在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或意见时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摸清情况。在全市重新进行一次义务教育大普查,重点摸清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办学现状以及生源分布“家底”。同时,根据我市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科学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城乡中小学校生源、办学规模和城乡教育需求的走向,为今后科学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提供依据。二是确定目标。要依照《义务教育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立足我市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确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的标准、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现象、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三是强化举措。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和向前发展的过程。制定的实施步骤要着眼于全市,充分考虑整体规划、差异发展和分步发展。提出的具体措施要立足城乡学校具体情况,在保证城区学校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经费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要确定每年硬性完成几项义务教育均衡的重点工程,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四是健全机制。组建专项工作组,加强领导,开展调研,实施监督;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解决问题有章可循;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审计监督,不做无效投入;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教育的各项规划和建设实行社会监督。

(二)保障政策落实,实现城乡教育经费同步增长

一是要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市、县(区)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分担相应的义务教育经费,并努力创造条件,力争2012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水平,确保教师的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补贴等政策性待遇落实到位。严格按规定征收、管理和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和其他用于教育的税费。中央、省财政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及其他教育专项经费要管理规范、专款专用。经费投入要政策性地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扶贫助困等专项经费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要建立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监测、评估、公告、通报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县(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要加强对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的考核,并纳入各级政府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核体系。二是要拓宽投资平台,用好有限经费。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将我市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我市学校灾后重建资金缺口2.7个亿元的情况向上反映,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加大对我市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利用政府信用平台、教育基金会平台,广泛吸收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建立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共同分担的、多元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教育投资新机制。要参照国家及我省的有关政策,制定符合我市情况、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设备配备标准,作为建设资金投入的基本依据。每年根据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设备普查结果,将资金优先投入薄弱学校,分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均衡。要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合理调整布局,推动城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

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增强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明晰调整思路。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乡村建制的调整、公路村村通和农村人口流动等,为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办学、提高效益、保证质量”的原则,确定“初中向县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中心校完校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的布局思路。既要做大城镇中小学,又要调优农村中小学,彻底改变一乡(镇)一中学的局面。2-3个乡(镇)中学实行片区内集中办学,尽可能达到1000人以上规模,利用空余的中学办中心小学或新建中心小学,创造条件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尽可能向中心小学集中。加大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边远山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群众支持网点调整,让子女寄宿学习。第二,扩充城镇学校。随着市中心城区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和城区人口的增加,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规划较小、设施落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要尽快制定实施《***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加快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的建设。各县(区)要积极顺应城镇化进程,用三年时间推进教育园区建设。第三,注意因地制宜。调整中小学布局,实现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办学模式转变,一是要解决偏远农村孩子乘车问题,可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开通校车或乘车费用由财政买单。二是要解决需要到更远的中心校住读的学生住宿问题。三是解决合并后部分教师面临转岗选择的问题。四是要解决学校撤并后资产的处置问题,确保闲置的教育资产继续用于教育。

(四)优化农村师资,实现城乡教师素质同步增强

一是创新帮扶机制,提高帮扶实效。要创新机制,解决义务教育帮扶的问题。建议采用“强联弱、城带乡” 的“1+1”和“1+n”共同体机制。这种共同体属松散型“联营”,原校人事、体制等均不变动,不打破现有办学格局,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更多的是在教学业务、教研培训等方面加强融合,互帮互学。这样做既可绕开城乡体制性障碍,又能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便于实践操作。只要强校与被帮扶学校捆绑考核,这种机制一定会解决帮扶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帮扶效果。二是健全优化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健全师资合理配制机制,尽快改变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健全优质师资共享机制,建立优质师资到农村服务期制度,任教经历与职称、晋升挂钩,实行严格的考核;健全师资培训工作机制,组织老师到外地先进学校跟班学习,聘请专家学者讲学,自主提高学历层次和抓实校本培训等,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强化管理机制,促进有序流动。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实行工资统发、经费统筹、队伍统管。要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统筹管理职能,保证优质学校的干部、教师定点定期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薄弱学校的干部、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学习,促进师资队伍有序流动。此外,尽快缩小农村与城区教师的收入差距,兑现绩效工资,缓解高职低聘的矛盾,解决“三保一金”经费,考虑特殊津贴、补贴向长期工作在条件较差的农村教师倾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配套建设老师周转房,以解决目前农村教师走教问题,稳定教师队伍。

(五)健全监督体系,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

 首先,明确政府的责任。市、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把义务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统筹协调,明确教育、财政、发改、人事、建设等部门的职责,督促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效益。完善教育督导对党政干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办法。其次,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禁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和单纯用升学率评价教育工作,不以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和奖罚学校、校长和教师。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标准,主要考核其提高发展的程度,评价其努力、创新的程度,衡量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的情况,定期评估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其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民众的社会监督的立体开放的监督模式,扩大督导的参与面,加大监督的公开度。除专兼职督学外,还要邀请一定比例的民众代表参与;要依法将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的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

                                        2010年11月26日

篇6

文/曹祈东

北方冬季寒冷,一些原产南方的盆栽花卉必须移入室内越冬,下面介绍几种在北方家庭常见的南方花卉越冬适宜温度。

米兰 以10-12℃为宜,过低易落叶,过高则顶芽容易萌动,长出细嫩枝叶,次年移出室外容易干梢,影响开花。

含笑 以5-10℃为宜,要注意适当通风,节制浇水。如室温超过15℃,则秋季已形成的花芽会提前孕蕾开花,但花的香味极淡,品质不佳。

山茶 以3-5℃为宜。山茶的花芽于夏秋之交已经形成,若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休眠,则花蕾发育不良,如室温超过15℃,容易提前发芽而引起落叶落蕾,不能开花。

茉莉 以8-12℃为宜,温度过低易落叶,此时如果浇水不注意,过干易枯死,过湿易烂根。

桂花 以0-5℃为宜,温度过高易使部分叶芽过早萌动,抽出细弱枝条,消耗养分,削弱第二年的长势,并影响开花。

金橘、佛手等 以5-10℃为好。温度低于5℃而又浇水过量,易造成大量落叶,影响第二年的开花结果。温度过高则继续生长,枝细叶薄,第二年不开花或大量落花、落果。

从花卉术语中学会浇水原则

文/单民

扣水 扣水是指在花卉生长过程中,不浇水或少浇水以限制其营养生长,使养分得到积累,而利于花芽分化形成花蕾。适用花卉:三角梅、梅花、碧桃、、茉莉、冬珊瑚、佛手、橘子等。

回水 回水是指在头一天晚上施肥后,第二天早上必须再浇一次清水。它可以促进根系吸收养分,免受肥害。适用花卉:君子兰、山茶、白兰、茉莉、珠兰、含笑等。

拦腰水 “拦腰水”也叫“半截水”,是指盆土“上湿下干”,即上半段湿润,下半段干燥。由于土壤排水不畅导致盆土积水,浇下的水不能从盆孔漏出。

见干见湿 对于一些喜湿润的花卉如杜鹃、山茶、含笑、栀子、米兰等,就要按“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见栽培介质表层发白时就浇水,浇至湿润即可。

干透浇透 对于兰花、腊梅、天竺葵等喜干怕涝的盆花,就要按“干透浇透”原则浇水。要当栽培介质干了,才能浇水。“浇透”就是要使盆土上下全部浇湿透。

宁干勿湿 对于五针松、黑松和旱生植物,就要按“宁干勿湿”的原则浇水,要干透了才可浇水,切不可积水。

与《养生保健指南》为伴,其乐无穷

有幸结识《养生保健指南》快一年了,从刚结识时的“一见钟情”,到如今的“不离不弃”,她犹如我身边感情深厚的老伴一样,让人心舒气爽,其乐无穷。

有了《养生保健指南》,我感觉精神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许多,每期她有21个相对固定又异彩纷呈的栏目,百十多篇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让我在阅读中既享受乐趣,又受益匪浅。

譬如:“老人护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文(2010年1期54页),使我知道了老年人如何护腰,从吃药、理疗、运动等八个方面介绍了注意事项。因为我有多年的腰疼病,用了许多方法都未治好,于是我对此文认真学习并坚持实践,不到两个月奇迹就出现了,我的腰疼病痊愈了,到现在未复发。还有怎样保护心脏和大脑,怎样护足等文章,读后都使我受益匪浅。

“健康红灯”、“多知多寿”、“名人养生”、“古代金典”、“私人医生”、“健康技巧”、“历史碎片”、“吃出健康”、“运动健身”、“两性健康”等栏目都是我每期必读且非常喜爱的栏目,读着这些栏目中的文章,就像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让我知事明理、老有所获、老有所乐。

生活中有亲爱的原配老伴相依相伴、相濡以沫,如今在精神上又有了《养生保健指南》这份可爱的杂志为伴,真是其乐无穷,这也是七十岁的我的一大福气。

篇7

县教育局决定,对全县中小学2011年秋季开学工作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时间

二、受检单位

全县中小学、县直机关幼儿园、县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

三、检查内容

1、安全工作落实情况。一是学校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有无工作专班,是否制定安全措施;二是开学前是否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三是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是否落实;四是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是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五是校园内部卫生环境整理及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是否到位;六是学生乘车管理是否进一步加强;七是维稳工作是否落实良好;八是“2011年法制教育开学第一课”是否落实。

2、学生入学情况。一是是否广泛宣传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二是是否建立和完善“控流保学”工作责任制,实行分片包联、责任到人,有活动统计表》;各校开展活动情况的阶段性小结和信息报送情况;核实走访情况。二是今后的工作要求。利用暑期教师集训,各校要组织教师严格按照方案查漏补缺,完成走访任务; 9月3日前上报《“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统计表》和开展活动情况的总结。

4、规范办学行为情况。一是幼儿园是否严格执行县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教材,是否科学设置课程;二是义务教育各学段课程开设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三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的完善落实情况;四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实行了平行分班,有无乱办班、办重点班、超大班额现象;五是学校是否组织学生节假日补课,是否将校舍出租给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有偿补习活动,学校教师是否参与有偿家教;六是义务教育学校是否严格执行县教

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七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严格执行省、市关于中小学教学用书和循环教科书管理的要求,加强教材征订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规章制度,确保至少65%的教科书能够继续使用;八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落实情况,高中课改网络平台的管理和使用、各校课程开设情况,是否存在高一文理分科问题;九是各种工作计划的制定、学习资料的发放是否落实到位,教师备课、上课是否规范。

5、学校收费情况。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新机制政策的情况;二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实施“阳光收费”,有无乱收费情况,是否将收费政策予以公示。

四、检查要求

1、各检查组对县直学校、各镇直中小学进行重点检查,同时每镇必须抽查一所完小,其它镇直以下的学校由各镇督学办组织检查。

篇8

今年,省、市人民政府对我县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是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是对县、乡各级政府近年来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次大检阅。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县教育工作将于6月10日左右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检查。这次督导评估检查要求之高、检查之严,不亚于去年省政府“两基”“普实”复查验收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不能顺利过关,就看各乡镇、各部门在座的各位领导思想上重视够不够,工作措施落实不落实,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为认真做好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市级教育督导复评情况通报

5月11日至13日,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对我县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复评。复评组对照《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和《〈云南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评估要点及评分要求》等文件内容,采取“听、看、察、访、议”等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坚持鉴定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力求客观、如实地评估元江县教育工作。复评组首先听取了元江县关于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分别召开了人大、政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和学校负责人座谈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深入到澧江、东峨、青龙、因远4个乡镇政府及当地的中小学共14所学校实地检查,认真细致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抽查清点在校学生情况,进一步验证、核实县政府的自评报告。通过两天多的调查核实,复评组认为:元江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宣传、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大事来抓,县、乡(镇)政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履行到位,全县上下形成了迎接督导检查的浓厚氛围,自评工作严肃认真,扎实细致,有关档案资料较为规范,掀起了继“普九”之后的又一轮关心、支持教育的热潮;自评报告内容基本符合全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检查组所到学校管理有序、师生精神状态好,教育质量逐年上升,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美化、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发挥了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评估组给我县教育工作督导复评分为91.5分,基本达到“教育工作先进县”的分值要求,但由于评估过程中发现有涉及“教育工作先进县”一票否决的要素(主要是d级危房严重超标),评估组经过认真合议后,同意将元江县作为“教育工作合格县”等级呈报给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认定。

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在充分肯定我县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一是危房偏高。全县中小学现有45584平方米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16.21%,远远超出评选“教育工作先进县”标准中关于d级危房比例不得高于3%的要求。

二是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我县中小学宿舍较为拥挤,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大多数是简易房,学校没有洗澡房,厕所十分简陋。实验仪器老化,自然破损、报废、消耗较大,原来配备的实验仪器与新课改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卫生、劳技器材配置严重不足,生均图书不达标,小学计算机配置生机比也不达标。

三是我县初中控辍保学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县、乡政府加大了初中控辍保学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仍然有突破省定标准底线的危险。辍学率20*年为2.59%,从数字上看虽然不超标,但是初中生辍学是动态的,稍有疏忽,辍学率就会反弹和超标。个别初中学校的辍学率已大大超过3%的指标要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本解决了因贫辍学的问题,但对于因厌学而辍学还缺乏有效措施。

四是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元江县教师队伍在区域分布、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尚不够合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特别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完善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重点支持寄宿制农村初中改善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文体设施的条件,加强住宿生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高度关注寄宿生的身心健康。

2、评估档案资料要力求规范。加强对乡镇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更多地体现政府行为(个别乡镇的汇报材料是教育部门的工作总结)。县级与乡(镇)的统计数据要一致对应,同时要注意数据核实,如实反映情况(因远镇初中入学率92.37%,低于95%属于“不合格”指标,原因是因远二中未将户籍内在外借读学生算入)。关于档案资料和表册的一些细节问题,必须抓紧修改完善。

3、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加强县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成立元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落实编制、配备专职督导人员,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4、根据*年国务院《教育费附加征收暂行规定》第八条“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发放奖金”要求,将“教育费附加”全额及时划拨县教育局“义务教育资金专户”进行专项管理、统筹使用。

5、抓好勤工俭学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要坚持开展以校园“五小工程”为主要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把办好一个食堂,种好一片菜地,养好几头肥猪,救助一批困难学生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从政策导向、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学校的勤工俭学给予扶持。要把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生活质量。

六是实地检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一是汇报材料上的问题。几乎所有乡镇都把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写成了教育工作总结,有的乡镇简单地把20*年省政府“两基”、“普实”复查验收汇报材料修后就进行汇报。没有站在政府的角度叙述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各乡镇对本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认识上还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教育督导评估只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事情,恰恰相反,本次教育督导评估主要是督政,而不是督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地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具体讲就是当地党委政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学校建设给予用地保障(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力所能及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表彰优秀教师等等情况。二是资料装档方面的问题。个别乡镇在资料装档上比较随意,笼统地把各种资料混装在一起,不但不便于查阅,而且显得混乱。根据市政府复评组的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教育工作资料应分开装订,并帖上标签。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乡镇党委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各种文件,乡镇各种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控辍保学先进材料,强化教育管理方面的材料,“两基”表册。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县教育工作的检查验收,是我县今年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此,大家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20*年5月,我县“两基”“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去年主要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检查验收,而这次督导评估是对“普九”复查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加强,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要求高,是对县乡两级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全面的、综合性的检查验收。所以大家务必采取过硬措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照标准,查漏补缺。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照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各项要求和指标,仍然还有很大差距。从5月13日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对我县教育工作督导复评反馈意见看,我县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检查验收,又制约着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冷静分析目前的现状,迎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迅速将迎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第三,我们要认识到做好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提高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的良好契机。这次省检的很多内容包含了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如d级危房排除等)的指标。这无疑是各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契机,也是推动教育上水平的大好机遇。各乡镇、各部门、各中小学校要通过这次省检,认真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尽最大努力把欠账补上,把迟早要干的事提前干好,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水平。

三、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应该说,5月11日~13日市政府对元江县教育工作的督导复评只是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一次预演,说直接一点,市政府对我县的教育督导评估并不算严格,所提出的问题也很宏观,但实际上我县在前次市政府教育督导复评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部门的领导在专家质询环节上,对涉及本部门的情况了解不全、掌握不清,这种情况在省政府督导评估时要避免发生。下面,我针对市政府教育督导复评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具体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县级职能部门工作

1、落实教育督导机构

一是县教育局要尽快提出《关于成立元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请示》报县机编委;二是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要尽快研究,尽快批复。(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和县机编委负责落实)

2、落实教育费附加的拨付

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足额拨付教育费附加,并办理拨付相关手续。(此项工作由县财政局和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3、材料档案:一是县政府教育工作汇报材料以《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基本情况登记表》为依据,进一步核实相关数据;增加社会力量办学、教师小区建设和捐资助学情况的内容;利用图片、统计图,把县政府汇报材料做成电子文稿。二是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申报材料经修改定稿后,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做好材料申报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表册档案,核对县、乡两级教育相关数据,做到表表相通,册册相符。(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4、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出席汇报会、座谈会和反馈会,并能回答专家质询本部门的相关问题和涉及的数据,说得清本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县政府办:做好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相关文件的印制和下发;认真做好迎检工作方案,包括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日程、会场、食宿、车辆的安排和标语的布置等等。

(2)县发改委:熟悉和掌握“十一五”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相关教育工作和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立项及教育收费情况。

(3)教育局:一是指导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做好复查迎检准备工作,帮助全县各中小学建立健全备查的“两基”、“普实”表册和学校管理工作档案,充分展示我县在强化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成果。二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涉及“一票否决”的普及程度的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三是配合县政府办做好各种迎检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4)广电局:一是制作教育工作的电视专题片;二是及时报道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在我县的检查工作情况,做到当天活动当天报道,并全程跟宗报道。

(5)人事局:熟悉和掌握全县教职工配备情况、农村富余劳动人员转移培训和社会效益的情况、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整治情况。

(6)财政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按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拨付情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三免一补”经费拨付情况;及时拨附相关教育经费。负责向省督导评估团解释和说明教育经费的相关问题。

(7)农业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农村成人中等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科教统筹取得的成果情况。

(8)公安局、工商局、文化局、卫生局、建设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本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同时要安排人员,在这段时间经常开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食品安全、文化环境等活动,认真治理学校门口摆摊设点、无证占道经营的现象。在城区中小学上学、放学时段,公安要帮助学校维持校门通秩序。

(9)其他职能部门,也要按元政办发〔2009〕12号《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元江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的规定,负责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说明本部门所履行的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对一些未按要求达到的硬性指标要写出专题报告说明情况。

(10)其他要求。凡参加汇报会的部门领导,会后要认真通读全县的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凡是涉及本部门的相关情况和数据,务必做到汇报会当场解释得清、道得明;同时,各部门在专家质询时要能密切配合,相互补充汇报、说明情况。

(二)乡镇工作

1、对尚未入学或流失的适龄少儿,要认真梳理,摸清底子,建立翔实可靠的流失生名册;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和学校、教师的职责,依法采取“动员劝学”、“强制执行”等多种办法,使辍学生重返校园完成义务教育,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的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

2、乡镇长汇报材料:要从乡镇政府的高度,认真总结近三年本乡镇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学校布局调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控辍保学”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材料应包括乡镇基本情况、主要措施与成效(重点部分)、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的打算。要对现有的汇报材料进行认真修改,材料中涉及到的教育统计数据,要以20*年度学校统计年报和“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为准。修改好后报县教育局进行审阅定稿。

3、档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组织发动中小学、各站所,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认真挖掘和整理相关教育工作的材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育工作档案。具体按会上发放的《乡镇档案资料》要求建立。乡镇档案要摆放在汇报会所在地,不能放在学校。

4、要做好2个彩色封面材料:一是乡镇长汇报材料;二是迎检方案等材料合订本(文件顺序为自评领导小组、迎检方案、*年履职自评报告、*年履职自评报告和*年履职自评报告)

(三)学校(幼儿园)工作

(1)要进一步整理完善近三年“两基”、“普实”表册和学校管理工作档案,特别要认真核实各种材料中使用的数据是否与教育统计数据相符。加强与公安等职能部门的联系,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搞好学校卫生保洁工作,以斩新的校园面貌和良好的师生精神状态迎接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2)要做好3个彩色封面材料:一是迎检方案等材料合订本(材料装订顺序为自评领导小组、自评实施方案、近三年学校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二是学校(幼儿园)特色材料(3至5个材料);三是学校(幼儿园)简介(检查组进入校门时分发)。

(3)检查期间,学校所有教职工要佩戴工作牌。

(四)迎接工作

1、县、乡镇主要领导,一是相关人员(乡镇包括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中小学校长,并由乡镇长汇报)要参与迎接;二是按通知要求参加汇报会和反馈会;三是全程陪同检查。

2、县、乡镇、学校、住宿宾馆均要在醒目的地方悬挂“热烈欢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莅临我县(乡镇、学校)指导教育工作”字样的标语。(此项工作由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具体由县教育局负责通知乡镇和学校)。

3、乡镇召开汇报会时,涉及的乡镇站所长和学校校长要参加会议,并接受督导评估组的询问。

(五)相关工作要求

1、县、乡镇、学校所有表册、材料的修改完善及归档工作,要在5月31日前完成。

篇9

为促进领导挂钩包保责任制有效落实,罗平县教育局采取6项措施强化保障:一是理清工作思路。各挂钩包保领导及时深入到各挂钩学校,根据《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内容及标准》,了解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指导各学校理清工作思路。二是制定推进措施。指导各学校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细化,将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研究制定保障措施。三是落实阶段目标。加强工作调度和综合协调服务,尽力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阶段目标圆满实现。四是保证指导时间。各挂钩包保领导深入各学校开展调研指导工作的时间,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并将调研指导工作的情况告知督导室和有关分管领导。五是加强督促检查。县教育局纪委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挂钩包保责任制落实情况实施全程监督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六是加强领导。切实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等文件的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履行“两个责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推动各项工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为做好全程监督检查,该县将党政联席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挂钩包保和督查情况汇报,肯定成绩,鞭策后进。严肃追究懈怠责任,对于深入包保学校指导工作时间少、督查问题多、工作严重滞后的学校,包保领导须向县教育局党政联席会议作出情况说明,自觉接受主要领导约谈。

领导挂钩包保责任工作目标为2016年12月底,达到省定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要求;2017年3月底,完成县级自评并上报自评报告和申报材料;2017年5月底前通过市级复评;2017年6月底前通过省级评估;2017年12月底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巍山县代表队在全省青少年 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本报讯(通讯员 张树禄 范育金) 3月20日,在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厅、团省委共同主办的第31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上,巍山县为民小学的3支参赛队在全省12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其中杨毓南、苏晓洋同学以1 040分的好成绩获机器人普及赛全省最高分。

该项竞赛活动是中国科协在21世纪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着力创建和打造的一个崭新品牌,以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质,普及机器人技术,强化团队意识,关联当今科技发展前沿领域,鼓励创新为宗旨。

巍山县为民小学机器人工作室结合学生情况选择了参加省级项目机器人普及赛,组织了由6名学生参加的3支代表队。赛前,教练员组织参赛学生认真分析比赛规程,精心准备比赛任务,刻苦训练比赛技能,发扬团队精神。在比赛过程中,注重比赛策略,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会学生既要会动手,还要会动脑。

砚山三小与老挝华裔青少年 携手开展“中国寻根之旅” 夏令营活动

本刊讯 (通讯员 杨明文 黄春富) 近日,由文山州侨办和砚山县侨办主办、砚山县第三小学承办的2016年老挝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在砚山县第三小学圆满结营。

篇10

【关 键 词】农村 义务教育 政策执行

随着新农村建设地整体推进尤其是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杂费这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有效落实,大大减轻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济负担,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的薄弱基础以及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过程中忽视教师待遇的改善,优质教师资源流失

第一,教师待遇低。在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忽视了对农村教师的待遇的改善。教师工资改革,从小学到大学,教师的工资待遇都有提高,然而农村教师,依然面临困境,虽然教学环境艰苦,教学任务艰难,但是薪酬依旧很差,尤其是代课老师,工资待遇更为恶劣。

第二,拖欠教师工资。在农村,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发放教师薪酬作为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引起重视。拖欠教师工资会影响到农村教师的基本生活,势必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教师五保一金尚未落实。政策执行中忽视了对教师的五保一金的保障体系建设,在部分地区,农村在编教师的五保一金尚未落实,使得许多农村教师无法安心在校教课,选择自谋其他出路。

第四,优秀教师向发达地区流动。鉴于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师待遇的改善和教师保障体系的建设,农村教学岗位丧失了对教师的吸引力,使得许多教师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发达地区流动,农村教育呈现出教师流失严重的现象。

(二)政策执行中面临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

第一,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狭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无法为义务教育提供资助。义务教育执行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来源为公用经费,而公用经费经过改革,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贫穷地方的地方财政往往经常不到位。而且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往往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程度。

第二,影响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政策执行过程中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紧张,义务教育过程中免除学杂费、保证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完善办学条件等要求在实践中缺乏贯彻落实的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发展进度和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政策执行中关于课程设置自闭性突出,与时代脱轨

第一,课程设置单一。农村义务教育过程执行过程中缺乏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考察调研,使得农村在教学质量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主要表现在:日常课程安排主要为语文、数学,连英语口语都几乎不教授,更不用谈体育、思想品德等科目了。

第二,课程设置封闭,与现代教育脱轨。一方面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无法传播到农村,农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落后;另一方面,缺乏人才引进,没有带入先进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的载体,无法接触到现代教育的实质与内涵。

(四)政策执行中缺乏对义务教育的宣传,家长乃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宣传。鉴于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教育观念单薄,因此,加强义务教育政策在农村中的宣传尤为必要。但是,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对义务教育政策以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常见的宣传就是将政策粉刷在墙上来加以宣传,这种宣传尤其是在文化程度欠缺的农民身上是极容易受到忽视或者不容易理解。

第二,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或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忽视子女教育。政策执行中遭遇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家长的观念淡薄,不重视子女的教育,逐渐形成“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观念。鼓励子女过早地接触社会,进城打工。另外,家庭负担的沉重、免费教育在诸多地区落实不到位以及其他费用成本等因素也影响到子女的义务教育。

二、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有效执行的相关对策分析

(一)优化农村教师待遇,完善特岗教师制度

第一,工资水平。一方面,需要可以采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与当地特岗教师等岗位的工资待遇水平趋于一致,代课老师考核合格可以转化为在编老师,享受同等待遇。另一方面,国家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专项资金,专门用来发放农村教师的工资和薪酬、补贴等,从财政上予以保障。

第二,五保一金。切实落实好农村教师的“五保一金”工作,解除基层教师的后顾之忧。尤其注意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落实,这是众多农村教师所最为关心的。另外,代课教师的“五保一金”也尽量给予满足,因为相比较在编老师,代课老师是流动性更强、数目更大的教师队伍。

第三,政策优惠。可以主要通过采取物质激励和政策激励两种措施予以落实。第一,通过设置专项资金给予农村在编老师和代课老师特殊岗位津贴和补助。第二,农村代课老师通过考核表现优秀者可以聘为在编教师,在编教师工作优秀者可以调入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或者公费派遣进修深造等。

第四,特岗教师。特岗教师制度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农村教师供需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师资水平低等一些列问题。但特岗教师终究是阶段性的,特岗教师服务年限期满还是要离开的。所以在特岗教师服务期间,农村学校应加强甄别,对于优秀特岗教师可以上报,由上一级机关通过经济补贴和政策优惠鼓励这批知识分子留下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第一,国家预算中专项支出。教育公用经费经过改革,为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这样在穷苦落后的地方,连办公经费都吃紧,根本无力承担教育公用经费。所以公用经费应统一由国家负担,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来供给基层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五保一金、福利待遇等项目。

第二,发达地区的对口援助。应借鉴国家对口帮扶策略,针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每个发达地区对口帮扶一定区域的农村教育,给予经济上的援助甚至人才、设备上的帮助。另外,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划分对口帮扶的区域和范围。对口援助应囊括包含资金在内的多种形式,比如技术、人才、设备等等。

第三,教育转移支付。必须建立一种用于城乡之间教育经常性经费转移支付制度,新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应该以公平为目标,以各地区财政能力与财政需求为基础,对广大农村地区进行转移支付,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这种支付方式必须建立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农村资金不足、教育资源占有率低的落后现状。

(三)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现代化

第一,派遣农村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一方面,可以采取派遣农村教师前往发达地区优秀中小学学习教学经验的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教育部采取的“顶岗支教”措施,派遣毕业大学生到基层顶岗,使得基层教师可以到高校内针对专业教学技能进行深入学习。

第二,政策倾斜、政策优惠,吸引优秀人才。比如在基层农村从事教育事业满五年,公务员考试上予以加分或者为这部分人群设置专门岗位;如有意愿继续从事教育事业的,在基层干满五年考核优秀者可以调到县或更为发达地区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第三,落实特岗教师,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教育中来。注意对特岗教师乡土感情的培养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科学树立,另外,给予优秀特岗教师予以政策优惠(公务员考试、事业编制考试中的照顾),积极倡导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基层农村服务。

(四)全面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

新义务教育法是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该法规定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第一,政府作为立法机关的执行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将法律法规细化,建立相关配套的制度、法规、规章、规定等。第二,完善执法制度,这就需要健全监督体系,推动人大、政协、纪委、政府内部监察部门、媒体、人民群众等各方进行有效的监督。作为政府或者监督监察部门,要在实践中对基层农村义务教育进行考察,要深入到农村中去,听取民意,而不是单纯的下级汇报,要健全相关问责、责任追究制度。第三,要加强普法教育。法律的制定到执行到最终落实,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有效配合。所以,加强农村人民的普法教育势在必行,主要可以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印刷相关法律法规的书籍免费发放给村民的措施。

(五)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评估

第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标准。第二,在当地县教委成立专门的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考核小组,针对农村基层工作教育者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育道德等多方面、全视角进行考核。第三,教学评估形式,可以通过采取课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走访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听取教师工作汇报等多少种方式渠道进行评估。第四,评估效果的有效运用。针对在评估中被评为教学优秀者予以职位调任、本地提拔、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酌情加分或部分物质奖励。

(六)加强义务教育宣传

第一,优化宣传方式,宣传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贴报等传统方式宣传,要创新宣传方式。在农闲季节或者农民工返乡季节,召开全村村家长会进行孩子教育、义务教育方面的宣传,让家长明白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其次,有针对性地教育。经过普遍宣传和沟通后,针对仍然顽固不认同的家长相关部门领导或工作人员进行家访,到家中专门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和家长沟通。第二,针对家庭条件确实相当艰苦、读书确实有困难的的家庭,可以考虑酌情给予相应的物质资助。

参考文献:

[1]张维新.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法律思考—以湘西北小山村为视角[J].2010(4).

[2]罗大贵,杨红.基于城市化进程背景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选择探讨[J].湘潮,2009(9).

[3]赵慧珠.推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选释[J].东岳论丛,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