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类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类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成人教育;教学方法;实验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3-008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我国成人教育,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领域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以及个人发展的教育形式逐渐被广大群众所认同。从事成人教育事业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有效的考核模式优化成人教育教学活动。
一、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把握大纲要求遵循培养方案
因为成人教育的教学对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成人教育的学生为在职人员,直接进入学校进行学习的难度较大,并且参与学习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在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中,土木工程的施工具有季节性的特征,春、夏、秋季为施工旺季,冬季为施工淡季。因此,大部分参与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的人员只有在冬季才拥有集中学习的时间。对此,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相关教职员工全面把握成人教育的大纲要求,并且严格遵守教育培养的方案,以此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兼顾,将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系统地传输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结合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二)结合理论与实践优化教学组合
根据成人教育中学员的特点,通过将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员学习的效率。因为成人教育的学员主要为在职工作人员,因此学员在具备本科学历专业教育的背景下,同时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成人教育通过让学员将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进行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将整理好的问题与老师或者其他学员进行交流。讨论如何利用在成人教育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学员经过共同交流和探讨,商议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考核方式的优化
(一)日常学习成果考核
因为参与成人教育的学员通常是来自于生产一线,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学员也不例外。土木工程成人教育学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还未能建立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其今后的发展以及提升都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学员丰富的工作阅历以及工作实践经验可以为其在理論学习的过程中,提供理解记忆和内化知识的良好途径。因此,引导土木工程成人教育的学员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养成记录和总结的习惯,可以帮助学员进行自我提升。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成人教育教师就将笔记的记录以及其他日常学习成果纳入学员考核环节,从而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学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使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进一步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二)实验报告考核模式
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土木工程成人教育在对学员的考核阶段需要重视学员的实践能力。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成人教育院校就通过考查学员实际操作环节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的前、中、后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等,从而全面考查学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因为实验报告是记录与描述性的文件,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直接反映学员对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现场的掌控能力。通过实验报告考核模式,可以对学生的实验原理掌握能力、时间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水平进行考核,同时也能检验出实验环节中学员制订实验方案的能力。学员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操作,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建设提供更加直观和真实的参考数据,从而确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的优化调整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改革需要同时适应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时根据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合理预判,在符合成人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为我国土木工程相关领域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建设。
作者:张霞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改革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TU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03-02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的特点是材料品种繁多、各材料相对独立联系少,且每一种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容都很庞杂[1],公式推导少,经验表格及规范多,实用性强等,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各章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像中药铺一样繁多的土木工程材料确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早,一般是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课,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缺少工程实践经验,且平时可供学生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也有限。由于课程的这些特点,学生常常反映该课程学习方法难以掌握,总感觉需要掌握的内容繁多,难以记忆和领会。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该文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及创新性探索。
2 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探索
2.1 将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归纳分类,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且各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不明显,对于首次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很难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共分成六大部分内容给学生讲解,第一部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组成,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热物理性质及材料的耐久性、安全性、组成等内容,让学生对材料的基本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第二部分:水泥混凝土,包括水泥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及水泥混凝土的相关性能;第三部分为砌筑材料,包括各种气硬性及水硬性胶凝材料、建筑砂浆及各种砌筑材料;第四部分为钢材;第五部分为其他工程材料;第六部分为建筑结构材料性能检测、评定方法及相关标准。材料组成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使用领域与范围,用这样一条主线将材料进行归纳分类,将《土木工程材料》整本教材的内容全部有机联系起来,又便于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的记忆。
2.2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教学时,除利用板书突出重点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材料图片及加工工艺等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各种类材料图片展示、施工现场材料加工视频短片、flash播放等等。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实训真实感,使他们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真材实境。
另外,根据每章内容补充丰富大量的工程实例、工程案例和由于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的工程事故。例如重庆綦江虹桥倒塌、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山东烟台“楼垮垮”事件等实际案例,这些实际工程案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很好的突出、增强了工程实践内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种材料的印象,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中,还尝试使用将材料实物带进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走访和调查等较新的教等学方法和手段。如讲到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时,将工程上常用种类的砂、石、外加剂等带入课堂,让学生观看和辨认;讲到防水材料时,把工程中常用的防水卷材实物进行对比,让学生区分各种材料的异同。
2.3 建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网站,延伸课堂,拓展学生知识面
为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了《土木工程材料》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网址:http:///ec-webpage-show/checkCourseNumber.do?courseNumber=49370901),该平台内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件与教案、互动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等模块,其中,在立体化教学资源模块内,又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标准规范、实验录像、各章练习题、材料创新漫谈、课程实践与创新、仿真题库、实验动画、教学案例等内容。例如,在“标准规范”模块中将常用的土木工程相关材料的检测、验收标准和规范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这些标准规范全部能在线观看,同时也可以下载,以便学生的查阅和以后的工程实际使用,且该模块内容会随着国家对标准规范内容、要求的修改及新规范的颁布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材料创新漫谈”模块主要将课堂上来不及展开讲述的内容充实到网络平台中,根据有关材料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应用状况,保持网络内容的超前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网络平台内各模块相互支撑,内容丰富,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理论学习及实验、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现代化教学网站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实效。
2.4 完善土木工程材料课内实验,增设探索性综合开放选修实验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验证和巩固所学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与理论教学紧密相关,且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客观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14学时的必做实验,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水泥、混凝土、砂浆实验。而将水泥安定性实验、钢筋拉伸及冷弯性能实验、沥青延度实验等以视频的形式放入网站内,供学生业余时间自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我校在原来基本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实行开放选修及探索性综合实验内容。由教师列出实验项目及内容,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网上自由选择实验项目,每个项目一般6~8人的容量。开放选修实验均在课外进行。学生按照申报要求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或公开,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探索性综合开放选修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懂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全面素质教育在实验中落到实处[2]。
3 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及创新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认证(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进行评估的首例[1]。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BCEA)成立于1993年,截止到2012年6月,全国共有66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点通过了NBCEA组织的专业评估。虽然通过评估的专业目前仅占18%,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我国土木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工程界和教育界的深度合作,成为我国土木工程注册师制度的坚实基础[2]。目前我国结构工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73%是来自通过评估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充分说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贡献。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历程,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回顾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走过的历程,取得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非常不易,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评估工作,对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非常必要。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值得和需要总结的方面很多,其中企业深度参与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最重要保证之一,本文对其背景、现状、作用及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一、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结合工程实践培养,而这个结合必须要有企业的积极和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作为制订、检验和判断专业培养标准的专门工作,顺理成章必须要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1. 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企业参与的重要作用
英、美、加等发达国家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评估认证体系[3,4]。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的制订和评估过程控制,有效促进了工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人才已成为长期坚持的有效模式,学校与数千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不仅使专业评估的标准更为科学,对专业的评价更为准确,大大促进了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也因为有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和好的模式也能更加及时地反映到专业评估标准和工程之中,进一步促进高校与行业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为行业表达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要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促使政府和行业的相关政策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调整,形成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发达国家专业评估的实践证明,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工作,全方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了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成为专业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的最重要保证之一。
2. 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现状
作为我国工程学士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认证进行评估的首例,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从启动之初就充分重视企业参与[2],目前已形成了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制度设计上充分保证企业深度参与。原国家建设部启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时就紧紧依托相关高校和建设行业,企业专家不仅全程参与了调研、方案设计和过程控制,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相关规定中明确了企业深度参与的相关内容,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力度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专家队伍中包括足够的企业专家。从首届NBCEA建立开始,评估专家中均有不少于1/3来自企业,企业类型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等。
评估视察专家中近半为企业专家。企业专家参与评估的全过程和最重要的现场视察过程,保证了评估标准的全面落实和对参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水平的准确评价。
二、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重要作用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制度设计保证了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有顺畅的途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实践表明,通过深度参与,企业在专业评估中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引领作用、保障作用、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是引领作用。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基本建设量大面广的发展状态,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除少部分转行外,绝大多数从事与建设行业相关的工作。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工作,使得专业评估标准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用人要求,对专业的判定更能突显行业用人标准的影响,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途径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也是通过评估专业的毕业生在注册师考试通过人员中占绝大部分的重要原因。这充分说明由于企业深度参与,通过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的契合度均有明显提高,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是保障作用。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使相关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对行业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情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更能得到企业和行业的认可与支持,使企业能更顺利地参与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来,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较好解决了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资源、场地以及环境欠缺的重要问题[5,6]。
三是促进作用。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还有利于促进高校和企业建立更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使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使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明显的发展。
四是示范作用。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所具有的引领作用、保障作用、促进作用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为我国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7]。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明确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正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要求的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和提高。
三、企业参与在卓越计划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是为了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有强烈的质量、工期、安全、环境和成本意识,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宽阔的视野。围绕卓越计划,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以下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1. 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结合专业课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专业课讲授与专业实习结合。理论课教学在课堂讲授,涉及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采取到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现场实物教学的方法,进行专题现场实物教学,专业课教师对于现场实物教学方法已经进行了实践尝试。
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教学计划外的寒暑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每名学生均由学院指派一名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制订实习计划,预期目标和实习成果,学生定期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完成由实习企业签署确认的实结报告,由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效果评价。
产学研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模式,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学位论文选题来源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到生产实践中选题,由单一的教师命题发展成为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命题和学生自组团队跨学科联合选题等多种方式。对已有就业意向的学生,鼓励其到就业单位选题,立题由指导老师严格把关。指导方式采取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与企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相结合,学生在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完成理论设计工作,由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在企业完成试验和调试工作。
我校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以自身拥有的甲级建筑设计院为依托,建设开放式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设计体验工场。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体验工程设计全部过程,包含施工图设计、审图后修改、现场交底、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处理、工程验收等全过程。
2. 校企双向渗透打造了“高工级教授”型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拥有一支教学艺术与工程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学校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对教师的特殊要求,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包括优先引进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的博士;教师具备相应工程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鼓励教师获得各类国家注册师资格;聘请企业教授级高工为兼职教授以及设立高工级教授岗位等。对参与“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企业工程师,通过讲座加示范的形式,尽快提高工程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经常开展教学法活动,指导工程师们如何编写讲义、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备课等,使他们逐步实现从工程师向教师身份的转变,适应和达到教学要求。
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国家政策应对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我国已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并正在落实相关的政策。但对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普遍性支撑和保障政策还不够系统完善,如接受实习生的补贴制度、参与人才培养投入的免税制度等,需要大力推进。
2. 学校和企业需落实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长期稳定政策
学校在吸引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面还缺乏长期
稳定政策,在调动教师和学生主动和企业合作方面还缺少高效保障措施;大多数企业迫于经营压力还无法将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放在企业发展足够重要的地位,经费和人员保障严重不足。
3. 教师和学生需进一步认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在主动联系和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性不高,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随着独生子女成为学生主体和基础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到企业学习、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加上扩招带来学生人数众多,导致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下降,对土木工程这样的宽口径专业尤其如此。
4. 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不仅是高校和相关企业,也包括家庭、基础教育、政府管理部门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还缺乏全社会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中碰到的不少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营造。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国家正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在20年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3,V21(1):40-42.
[2] 高延伟.我国建设类专业教育评估的回顾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3,V12(3):4-7.
[3] 吴启迪,章仁彪,谭震威.专业评估与资质鉴定: 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接轨”[J],复旦教育论坛,2003,V1(2):29-32.
[4] 黄长.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与实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毕家驹,陈以一,何敏娟.建立工程专业评估制度,尽快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8-50.
篇4
土木工程就业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的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大学生就业应具有的素质,调查的地点在大学城附近的工地,通过调查及有关人员的讨论,使我们对土木工就业及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我们通过上网及查阅有关资料发现:
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它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的要求,又促使了相关科学的发展。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大家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大家都很担心将来进入单位后不会被认可。施工单位的张经理这样对我们说: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有较强的自立能力,要热情积极,多到工地上看、学、听,要虚心向前辈学习,莫要心高气傲,要锐于进取,心理承受能力要强。这样就能学到知识,取得成绩,被单位认可。监理张工说到:要学会积极从自身找毛病,要搞好群体关系,要合群,积极参加单位里的各种活动,积极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当同学们问到土木行业的就业及发展前景时,张经理信心满怀的告诉我们:土木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全国的土木行业都缺有用的人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到哪都会有人要,而且是高薪。当同学们问到怎样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当工作中发现问题怎样处理时,费总说道:出现问题大家就要当面讲清楚,事后是不算数的,不论大家争的多麽面红耳赤都没关系,但是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并不存在像你们想象的事后打小报告的情况。你们不要把社会想象的那么险恶,社会并不像小说、电影描写的那样复杂。
我们通过上网及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又发现:最受招聘单位欢迎的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有:
1:冷静、自信、应变能力强。
2: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
3:有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4:有工作热情,能带动其他人。
5:思想品德端正,诚实可靠。
6:有一技之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招聘单位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应聘者拥有优良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品格和沟通合作能力。
在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自己行业的情况,消除了对社会、工作的种种迷惑,而且深深的体会到:欲要做事,先学做人。正如李开复老师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中,说到如何提高个人素质时他强调到这几个方面:
1:诚信和正直。
2:培养主动意识。
3: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4:挑战自我、学无止境。
可以看出李老师强调的亦是个人的品格。所以我们大学生应加强个人品格及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服务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把握好在剩余的一年大学生活中应该发展的方向,培养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华的和平之崛起积极准备。
热门分析:随着建筑材料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新型的土木工程师将站在该行业的前列。一些知识陈旧、老化的土木工程师们将不得不面临第二次学习的挑战。所以,这个行业是永远欢迎年轻人的,它对年轻的土木工程师们的快速成长非常有利。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
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
其他事业单位 2.57%
高等学校 2.33%
科研设计单位 9.12%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 0.79%
录取研究生 5.47%
国有企业 44.85%
机关 2.46%
民营及私营企业 9.40%
部队 2.65%
金融单位 0.50%
三资企业 0.87%
出国 0.27%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一项传统的行业土木工程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得到提高并取得良好的成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土木工程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土木工程质量和造价控制提供可靠保障捉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一、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特点
主动控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当中的重要方式。主动控制应该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尽量减少出现的实际值偏差工程造价当中包含很多因素工程造价当中的投资决策和反应设计以及发包和施工不应该进行被动的控制应该主动的进行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当中的造价及其成本计算蕴含在工程项目当中的全过程中。始终控制工程的正确进展油此可见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特点。
(二)影响工程造价因素工程造价具有动态性特征
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当中工程造价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决策阶段,工程投资的大概预算出来后工程价格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直至工程的彻底竣工工程造价才能够真正的得到确定。其中的影响因素与金额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在土木工程的工程造价当中的金额是巨大的,同时具有动态的效果,I程项目当中的涉及的金额与各方面的利益有所关联只是宏观调控过程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地理环境的因素,由于每一项工程的选址和工程项目建设时期不同,其中的价格和材料都会受市场的影响不断的变动其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说明了工程造价的特殊性,以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工程管理的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二、加强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措施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应当在土木工程开工以前就建立并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做好预防控制的充分准备,将相关隐患最大可能地消灭于萌芽阶段。这不仅是质量管理初期要实现的目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最终实现工程质量的基础性要求。好的工程质量管理能够最大可能地预防工程质量缺陷,将质量问题可能引起的事故概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有时在校安工程建设中,会有主要管理人员未按投标备案的人员到位,这时需要求总包单位的部门领导兼管这类项目,参加工地的第一次例会,必要时可与建设单位沟通,以取得支持。初期的预控措施要求对施工图纸及细部构造充分审查,要求施工人员熟悉图纸,避免差错,而且对于施工工程中发现的关键工程质量要求与具体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在开工之前,要明确开工报告需每项落实的内容及各参建班组所负责任务的内容,加强质量控制。这样会对土木施工过程当中的常见问题和质量通病加以有效防止和控制。
(二)对于施工环境与方法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会受周围环境影响:如湿度、温度、施工地的地址、通风、天气等,这些环境要素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会产生巨大影响。我在保障房建设中就遇到,项目部在地下室砼大体积测温中,当时浇砼一天后面盖草袋养护,内外温差超25度,采取的措施为浇水减少温差,我制止了这行为,马上叫人铺两层薄膜,并堆上厚草袋,使温差有效控制,最终测温符合要求;施工实践中应该对施工方案、工艺及检测手段进行全面控制,最主要的,要确保施工方法与技术的完整性及系统稳定性。工程质量控制人员应当对工程项目建立有针对性的技术资料清单,对资料信息进行动态、实时管理,确保施工中收发信息的可追溯性。
(三)针对性地做好各工程项目阶段的资金安排
要依据工程项目施工情况的不断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各工程项目阶段的资金安排。建筑产品生产过程对资金的需求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洛个不同施工阶段会出现某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或回收的高峰和低谷。因此工程项目的分段预算应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情况作出有针对性、有侧重的专题预算。这样便于投资方取得可靠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评价,以便资金安排。造价工程师应熟悉建筑工程定额和建筑材料价格作出项目投资估算洛专业在保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制定政策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以保证投资限额不被轻易突破。
(四)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频繁变更等问题,要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做好土木工程的勘察和设计工作具体说来,在施工设计阶段,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选择建设场地,并充分考虑场地的土壤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和不良地质现象等情况,全面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在地质勘察之后,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项目建设要求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构思、筹划、设计、描绘,形成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等书面文件,为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此外,建设单位在施工设计阶段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或委托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管理,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的质量
(五)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监督与制约机制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水平,打造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监督与制约机制,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手段,提高施工质量监督的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体系,并完善施工质量的测评与预警体系,以满足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应当根据土木工程的建设目标和施工设计方案,科学规划施工工程的流程与架构此外,应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联合建设单位、建立机构、承包单位和业主方联合组成质量控制与监管小组,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符合工程建设标准。
(六)完善工程造价的价格依据和计价方法
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其工程工艺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别。这就对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形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各类设备的不同价格的选择也会影响土木工程的造价。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建设标准水平的合理确定,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区分及市场作为取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长期导向,所以,土木工程造价的确定,不能独立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之外。对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进行完善,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导向来进行建立。价值规律对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有很大的作用,价值规律是自发的无形的调节建设市场的供求关系。土木工程造价的管理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并以市场作为导向,通过市场来形成工程价格机制的建立。
(七)土木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管理措施
在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当中还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进行结合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的经验才是最趋于合理的方案。通过施工建设将施工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得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同时也应该推行相应的限额政策在决策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成本的核算。限额设计方法是长时间实践当中的一个可行性方案,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对工程进行设计过程有效的控制相应的限额能够在工程建设阶段实现资本的有效控制。为了实现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预期目标,设计过程应该要其设计人员的技术经济的经验,设计过程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布局的合理性。讲究工程建设过程的成本节约进一步控制造价的合理性。还有应该注意的就是工程造价应该多方案选择通过比较和筛选选择更具优势的合理化设计方案并且要逐步完善其中欠缺的技术问题。有效的工程造价手段应该从管理上明确组织的管理机构朋确造价人员针对相应的造价部分专人负责。在技术上应该运用高效率的技术应用,节省成本的支出。我国工程现状是落后和缺乏相应技术支持的,致使工程项目当中缺乏技术与经济的相结合的方式,造成造价过程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应该将工程设计思想更加先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工程建设当中将技术和经济相结合通过得出的效果分析其具有的价值。
结束语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保证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标准要求的有力保障为此,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进度、施工工序的控制,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使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敏.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城市建筑,2012,15:84-85.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土木院校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之间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没有把实验课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同时也没有切实地把实验课作为学生锻炼与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减少课时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的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个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1. 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
(1)“灌输式”教学法。
由于我校课时偏少,教师为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导致教师以传统的“满堂灌”为主, 主要表现为教师滔滔不绝地以教学进度表为中心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教师很少有机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提问。尤其在多媒体教学中, 一些教师为了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开阔学生眼界,不加选择地在课堂上播放大量素材, 对于课堂上重点要展示哪些内容 , 学生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新教育和启发式教学效果甚微,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灌输式”教学存在许多的弊端,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老师难讲, 学生不愿听,师生的教与学都难以互动, 教学效果较差。
(2)重理论、轻实践。
一些教师, 没有考虑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 对于理论知识大讲特讲, 而对于实践方面的问题一笔带过, 有的直接干脆让学生自己下去看, 而很多学生离开课堂后很少去看, 即使看了,很少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考虑。同时,随着高校土木类课程体系的调整,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实践课时减少很多,缺乏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因而学生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3)教师素质低。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导致教师队伍良莠不齐[1]。高校土木工程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因长期身处学校教学环境之中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 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和全面系统训练,尽管有高学历,但从事新学科工作尚显不足。同时,有一部分教师迫于职称压力, 其自身的科研任务往往比较繁重,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专业教师流动性大,热衷于创收,教学已成第二职业,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自我提高意识淡薄,教师知识单一,有待更新、充实、提高。
1.2实践教学。
(1)缺乏主动性。
在传统的实验课上,先由实验教师讲解实验任务和实验过程,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验证既定的内容和结果。实践证明,这种“验证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没有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适应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体制。
(2)实验流于形式。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设置7~9实验, 实验内容以常规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所验证的材料也常常局限于水泥、混凝土、钢材和沥青等材料, 其他诸如新型材料、装饰材料、复合材料之类在课程实验室较为少见[2]。这些试验内容不能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形成较完整的认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和培养不够,实验流于形式。
2. 改革的措施
2.1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并且每一种材料又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所以可将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多个不同对象进行系统的比较和研究,得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如在讲授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时,可在系统讲授活性混合材性质及二次水化反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混合材料的掺量、混合材料的特性等方面去对比硅酸盐水泥系列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找出各种水泥的应用规律,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主动运用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深化理解和强化记忆的目的。[3]
(2)工程案例法。由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课,所以很多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可以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如楼房屋顶采用哪种材料能较长时间防止屋顶漏水、对着闹市区的房间中应采用哪种窗玻璃好、教学楼的墙壁开裂大概由哪些材料引起, 而采用哪种修补材料效果会更好、如何做能减少家里的空调或暖气费用、在卫生间内采用瓷砖装饰时, 应选用哪一种瓷砖比较好, 以及在购买瓷砖时, 如何判断瓷砖质量的优劣等等。通过将生活中常见的工程实例穿插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独立研究、独立发现、独立创新的能力。
2.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纸上谈兵的理论灌输对培养创新性的个性化人才没有丝毫的帮助,要做到合理、正确地选材,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将课堂学习与工程实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现在很多院校过多的考虑学生安全管理、教育成本等问题,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将实践环节流于表面的形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施工、应用和废弃等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混凝土搅拌站、墙材生产企业、建筑工地和建材市场等地方参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一线摸爬滚打,对于“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
2.3加快师资培养步伐。
作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师, 工程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是同等重要的。土木师资最大的问题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同步.许多教师资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却没有一点实际工程经验。针对在实践经验少以及实践技能差的教师, 有必要为其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一方面,在完成教学基本工作量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利用教学闲暇时间参与校内或校外的一些具体工程建设,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也增加了他们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了解,为以后的教学、项目申请和与企业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教师到建筑设计院或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此外,也可以请一些从事过大型工程的技术人员或本校教师做报告,加深对工程实践的认识。
2.4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为切实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土木工程材料的试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试验的准备、具体操作、数据处理及撰写报告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能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找出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最后由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时,学生可根据现有的原材料和设计要求计算出配合比,当进行试配时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那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措施,使得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试验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为今后从事材料试验和施工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品种层出不穷,因此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需要不断的改革。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存在的教法单调、教师素质低、学生动手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等解决办法, 以提高在校生的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桂华, 王军.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的探讨[J] . 山西建筑, 2009,35( 25) : 214 ~ 216.
[2]傅伟永. 开放式实验模式在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6) : 30~ 31.
[3]张旭贤.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J] .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3) : 116.
[基金项目]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材料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研究”;商丘科技局项目“商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和技术研究”。
篇7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复合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61-0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2009年教育部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纳入研究生培养的主渠道,大力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土木建筑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其科学性、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征日益凸显,对土木建筑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克服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理论性强而实践不足的现状,并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其核心内容。
一、课程体系改革需要适应的目标
(一)培养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科学技术的横向综合性和纵向分化性发展趋势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一方面表现在建筑、公路、桥梁、水利等学科专业分工明显,要求土木工程教育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对土木工程教育提出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因此,掌握较为宽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5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并侧重比较二者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分设置(图1),其目的在于确定通专结合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培养方案中参与统计的基础理论课主要是数学类等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包括人文社科类课程。专业基础课指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专业方向课包含隧道工程、结构可靠度和高等土力学等课程。从图1可以看出,尽管各校课程总学分有所不同,但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相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同化特征。此外,课程安排也显示,专业型硕士的课程安排与学术型基本相似,未体现出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特色之间的差异。因此,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应更注重内容的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达到夯实基础和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目标,锻炼面向实践问题的工程研究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知识的传授是提升能力和提高综合素养的必要条件。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课程体系存在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理论课程远多于实践课程,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依然疲于上课和应付考试,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薄弱;(2)课程覆盖面窄,专业课程往往不能反映土木工程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体系陈旧;(3)未能将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4)缺乏人文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对面向工程应用型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课程体系应由片面和静止的状态转化为全面和动态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三)科学系统的思维
现代土木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土木工程的功能化、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运输高速化、建筑材料轻质高强化、施工过程工业化和装配化、内部各专业间渗透化、土木工程人文化和环境化是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2]。现代土木工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应具有科学系统的思维,树立交叉学科视野,锻炼知识与技术的整合和重塑能力,对工程遇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还应加强交叉类课程的学习,通过系统思维解决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问题。
(四)构建复合课程目标体系
依据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需要适应的目标,构建以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素养与能力和科学系统的思维为三大平台的复合课程目标体系,见图2所示。三大目标的实现自下而上,同时相互配合,发挥整体作用。
第一平台为基础理论与知识,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其中数理类知识包括数值计算、应用数理统计、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程,学会应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通过程序设计帮助实现系统模拟仿真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结构分析与概念设计、工程结构减振与控制理论等,学会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控制与优化原理与方法;专业课包括现代工程施工组织、高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交叉类课程包括建设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现代管理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交叉学科视野和系统思维方式;实践课包括实验、设计、模拟、校内外实习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文课包括英语、哲学及德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平台为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它建立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平台上。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具有综合应用建筑与土木工程理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建筑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由跟随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3]。
第三平台为科学系统的思维,是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中逐步形成的。系统性思维要求学生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统筹与预见能力。
二、复合型课程的支撑体系
为了顺利实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自内向外的复合型课程支撑体系,内部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外部为导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如图3所示。
(一)课程设置
一要加强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设计、模拟、实习等,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提高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交叉课程建设,合理调整技术、管理、经济、法规课程的比例,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立足于“大土木”工程背景之下,概览建筑与土木工程各学科相互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征,拓展专业并形成较高的视野;三要加强人文课程,通过专题课或者学术讲座的形式,丰富研究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首先要更加重视其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4];其次要反映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使研究生熟悉研究方向的新动向,增强科研兴趣;同时要做到与后续课程和论文研究的有效衔接,减少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盲目性。教学形式要以研究型形式为主,如讨论式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等,实现研究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钻研的有效转变,教师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学方法还要灵活多样,如模拟软件、实地调研等,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本科阶段一贯的终结性考核制度,将课程互动评价、阶段成果和终结性考试三部分作为每门课程的成绩。在论文或设计研究阶段,要加强论文开题、阶段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答辩的过程考查,提高专业学位的授予水平,改变目前中国“严进宽出”培养模式的不利局面;其次,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与之对应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形成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导师的责任感、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导师严格遴选,从源头上提高导师队伍水平;要鼓励导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实际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样一方面促进导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学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力。
(五)产学研结合
学校一方面吸纳社会上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加入导师队伍,不仅满足工程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大的需求,而且将行业课题带进学校;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建设领域内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咨询等单位的联系,使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其课程学习内容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论文或设计选题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目的。
三、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根据复合型课程的目标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行方案层的优先排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笔者设计调查问卷,由国内相关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对各指标权重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数据显示,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中,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二级指标中,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学生参与行业单位的项目实践和导师的学术水平是最重要的三项内容,也是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
四、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是基础,关键要合理安排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比例,形成以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为主,理论授课为辅的课程结构。通过适当减少人文课程学分和课时数、增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实验和设计环节,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将实验和设计为课程主线,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等优化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结构更有利于工程硕士研究生主动吸收知识和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侧重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针对面向实践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改变以往以论文、论著和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衡量导师学术水平的单一指标的不利局面,将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课题也纳入导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学校应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同时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承担部分教学指导工作。“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变导师过于理论化的学术现状,引导导师重视工程实践,全面提高导师的学术素养。
(三)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重点,要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行业单位的项目实践;争取行业和企业支持,建立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构建一个校企长期全面合作的优质教学科研平台;同时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将工程硕士培养和解决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结合,发挥工程硕士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优势,使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在企业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也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成绩,将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10): 1-7.
[2] 金长宏,李启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土木工程[J].建筑经济,2008(6):30-32.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 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6):83-90.
Reform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CHEN Wei, ZHANG Ji-ru, WAN J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P. R. China)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核心,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以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最重要的实践综合性环节。毕业设计选题科学与否、时间安排合理与否、管理模式妥当与否、成绩评定真实与否,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影响。结合我院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进行综合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高校持续扩招及增设新专业,学生数量激增,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出现滞后现象。新增加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不少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训练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因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再者,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竞争激烈,学生外出参加“双选会”等分散了学生许多精力,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在毕业设计中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放出去,收回来”的方针,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也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减少上岗培训时间,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健全毕业设计教学文件。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毕业设计大纲。大纲的原则,除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外,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实际,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学生参加与实际工程设计的毕业设计,加强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的管理。毕业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答辩要求要认真制定,以重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2.导师制促进毕业设计过程。我院自2004年开始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要求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从思想、学习、生活和生理上全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行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指导老师不仅全面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另外,指导教师通过多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渠道,精心培育,建立了相对稳定、机制灵活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3.“双师”制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开始摸索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的固有模式,尝试把学生放到生产实践单位去做毕业设计或论文,实际效果不错。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采用“双师”共同指导的办法,即同时聘请土木工程建设单位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和工程师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的举措,显著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科学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合适与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立足于学院的发展定位,即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建筑市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设计、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鉴于此,我们在毕业设计题目选择上重点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科研方面的训练。毕业设计选题提倡“真题真做”,取材工程建设的实际课题设计,使选题能真正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使学生真正了解工程设计,参与工程设计。同时,题目应做到难易程度适中,增加学生的设计兴趣,使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向工作岗位过渡的重要阶段。
5.把好毕业答辩关。采用开放式的答辩方式,让同级或低年级的学生参加旁听。公开答辩可以扩大毕业设计的影响,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给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初步了解,学习对问题的思考方法、解决办法。答辩中的公平、公正性,对答辩者有直接影响,对到场者也有影响,还关系到学风的建设。所以,在建立答辩小组、确定答辩成员时,我们依据课题内容,按照指导教师与非指导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成答辩小组。要求答辩小组成员一定要事先仔细阅读毕业设计,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边听边看边提问,以克服随意性,增加针对性,并对答辩者的回答做出正确评价。评分时要遵照评分标准评分,力求客观正确,减少和消除个人感情和感觉评分因素,以确保成绩的真实性。
三、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该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单调性和设计内容的人为性,完成了由单一学校培养向学校与社会结合培养的转变,建立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动态渠道。毕业设计内容的实际性必将有利地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毕业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将促成学生工作性质的针对性;毕业设计方式的灵活性将开拓学生发展空间,加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其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减少再培训时间。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谢飞鸿.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学生素质与个性化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7,(3).
[3]马芹永.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5,(9).
篇9
实践模块也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实践模块是学生理论知识与毕业就业工作之间的纽带,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该模块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五门左右)、认识实习、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测量实训、企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该模块共50个学分左右。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学计划的辅助组成部分,是为学生职业生涯作准备的教学环节。该模块要求学生在上学期间考取专业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等专业相关证书,并为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打好基础。该模块共4学分。
二、专业模块建设
专业模块建设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对于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理解专业理论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着为土木工程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原则,专业模块建设必须与行业相结合。与行业规范要求相结合。土木工程从项目策划、结构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有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约束。特别是结构设计类课程,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主要就是按照规范要求利用软件设计,所以一些较难的理论如可靠度分析计算等可简单介绍,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性,教材中一些过时的规范内容要及时删除,使学生熟悉并学会使用现行规范。所以在结构类设计课程中,教师要自带结构设计规范,引导学生遵循规范要求,学会使用规范做好设计。部分课程甚至可要求学生自带规范,熟练掌握规范使用流程。与职业技能要求相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要考取一、二级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等证书。课程教学要与证书考取相结合,如土木工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课程,要结合历年考题讲解,从历年考题中提取案例分析,实现案例教学与考证要求相结合,同时也能使学生直观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为学生主动认真学好课程提供思想保障。与工程建造过程相结合。土木工程生产一线主要是施工、监理、材料、资料、造价等工作岗位。在土木工程中,每一单项工程都包含若干单位工程,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分部分项工程。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累加。所以可以实现项目式教学,利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现过程。
三、实践模块建设实践
模块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纽带,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项目组做了以下工作。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工程建造过程实训是本项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试点。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合并,结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PKPM施工模块,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土方工程模块、临时设施模块、混凝土工程模块、钢筋工程模块、资料模块、施工组织设计模块等,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现学现用。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即可以对一些小的工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脚手架专项方案设计、降水专项方案设计、混凝土工程专项方案设计等。企业生产实习。考虑到土木工程行业特点,一项工程不可能大量接收实习学生,集中实习很难实现。从2011年起,土木工程系开始实施分散实习,即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由企业与学院教师联合指导。分散实习,既能解决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络问题,同时也能为学生就业工作打好基础。近两年来,学生实习时间不仅包含暑假,为了适应企业需要,2014年实习学生于6月初即进入实习场地,实现了实习入场与用工高峰期的结合。分散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土木工程系通过三年的探索,走出来一条以专题教学引导学生的路子,学生实习效果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企业实习考核采用小组答辩和答辩委员会相结合的形式,即由小组答辩确定较优秀和较差学生,由答辩委员会组织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是否获得优秀实习生或通过企业实习答辩。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习,学生可利用企业实习工程资料,由指导教师稍作修改,即可实现一人一题。同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只要求少量同学选择结构设计类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设计、造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等现场应用型题目。学生可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但是企业必须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指导。同时加强过程监控,对出现问题的毕业设计强化管理,提前预防。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是将传统的工程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结合在一起。根据施工现场钢筋进场验收、地质勘查报告、混凝土试块实验、砂浆试块等,模拟流程,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表格,使学生通过实验就能熟悉施工现场,确保与施工现场的无缝衔接。其他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土木工程基础实验等其他实践课程紧紧围绕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原则展开,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模拟生产一线流程、场景及管理模式,使学生提前适应生产需要。
四、结语
篇10
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项目组的调研发现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够,该门课程是继《土木工程概论》和《土木工程制图》之后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课程知识点繁多,识记难度大,且各章节间的关联性不大,容易造成学了就忘或者不知所云的情况发生。那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问、布置课外作业、小组调研、讨论等方式来加强互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课堂讲授着重于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不够。举例说明:在讲授石膏这一章节时,课本内容围绕石膏的生产、凝结硬化及主要技术性质展开,教师往往将授课重点放在这些理论知识上面,而恰恰最重要的应用部分却讲解过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上重点体现为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后,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以能选用鉴定材料为最终目的。实际授课中对于这一重点的强调不够,而由于传统教学及考核模式的影响,致使学生以死记硬背掌握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该项能力的提升。再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主动性不够。由于课程知识点繁多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等的限制,导致学生接触这门课程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联系多门课程的桥梁。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突出该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举出实例让同学们思考,比如以教室为例,结构类型是框架结构、结构体系是梁-板-柱,这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但是这些结构构件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就是《土木工程材料》所要学习的知识,而实际施工的顺序及技术问题则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至于在施工中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则要用到《项目管理》的知识。用这样一个身边的实例来讲解,建立各门课程间的联系,增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主动性,这是非常有效的。
二、实验教学课时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以往《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环节中,课堂讲授占主要部分,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该门课程总学时是60,课堂讲授在52课时左右,实验及实践只有8个课时左右,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太小,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有限,想在较少的学时里完成实验项目教学有些难度,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很多实验课采用6~8人分组来进行。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兴趣很大,而种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实验学习的期望。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大部分学校将实验课安排在课程结束时,即将所有课本知识讲解完之后集中安排实验教学。这样的安排存在一定的弊端,毕竟是新接触的课程,在学习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头来进行实验,原来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做实验相当于很多东西要重新学习,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从提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也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并没有认真对待,存在抄袭、随意更改等现象。因此,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分小组试验,使得组员内分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更是锻炼了同学们的沟通、协作能力,所以实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增加实验课时、合理分配学生小组人数,通过这些基本保证实验教学目的和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上交可以考虑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保证报告的质量,也使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并相互督促,积极主动来完成该项任务。
三、忽略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从调研中发现,以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几乎没有认识实践教学环节,而作为专业基础课,其实肩负着专业入门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并安排认识和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即认识到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样积极的引导和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主动去了解、思考专业和工作的内容,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比被动接受效果要好很多。针对这一问题,项目组初步讨论了几种改革的途径和方法。第一,加强认识教学。所谓的“认识”即教导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甚至推广到本专业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可以通过参观周围已有建筑物、在建工程及材料加工厂等方法来实现。以参观已有建筑物为例,在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某一方面入手,讲解结构类型、所用建筑材料、设计及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等等,不要求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初步培养其专业意识等。第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包括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是一个方面,另外,要积极创造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四、考核模式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