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记录-起点》方案概述
(一)方案主要内容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以“为4至7岁儿童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并为入学作准备”为主要目的。《纪录―起点》的教育任务为:(1)利用儿童的游戏、艺术等活动引发儿童发展创造想象,创造性地掌握文化;(2)激励儿童独特的认知动机及智力情绪;(3)通过协调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间的活动,扩展儿童的发展潜能;(4)培养儿童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正确态度(将健康看成是创造性的东西)。
(二)方案特点
1.课程选择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纪录―起点》方案遵循的不是儿童简化式而是扩展式的发展。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前期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在接受外来信息时更易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在对学前期的儿童进行教育时,要选择贴近儿童生活且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见到或实际接触过的事、物作为教育内容。但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中,大多幼儿教育者为儿童提供的活动内容是远离儿童生活的理论性内容。
2.课程内容关注幼小衔接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以“为4至7岁儿童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并为入学作准备”为主要目的。幼儿园是儿童进入小学的准备阶段,幼小衔接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家长和教师。《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儿童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儿童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以至于很多儿童在上小学后出现了厌学。
3.课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记录―起点》方案中体现了培养儿童在游戏等活动中的创造性想象,创造性地掌握文化的能力。在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儿童动手、思考的活动在幼儿活动中所占比例很少,更多的教师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告诉儿童。儿童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课程关注发展儿童潜能
《纪录―起点》课程方案提出通过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的协调活动扩展儿童的发展潜能。学前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奠基期,各项能力发展不完全,在儿童期培养儿童发展的潜能对儿童一生都极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记录―起点》方案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启示
中俄两国国情不同,我们无法简单照搬俄罗斯的做法,但俄罗斯《记录―起点》方案在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中所体现的发展理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无疑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反思,并从中获得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一)师幼合作共建课程,突出儿童主体地位
在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教师仍旧是统领全局的主导者,从教育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实施到评价标准的制订均由教师决定。教师及成人应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儿童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编制,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依据课程实施情况及时转换教学内容,促进生成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发展儿童潜能
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在指导时要全面考虑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及儿童发展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加德纳认为人具有多种智能,各项智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长处与优点,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发展儿童潜能。
(三)加强园校合作,促进幼小衔接
幼儿园活动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学习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必须带好每天要用的物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适当调整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也应该与幼儿园老师多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结合地域特色,弘扬本土文化
由于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传统上一直以地方和学校课程为主,这为较好地融合当地民族文化,构建更具地方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提供了条件。学前儿童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及性格养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儿童给予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有助于提高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促进其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及民族特色课程使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及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郑三元.儿童期的发展观与俄罗斯学前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10):43-48
[2]赵辉.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7):136-138.
篇2
关键词 方案教学;幼儿园;多媒体电教室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83-03
1 前言
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观点一直影响着幼教领域,因为它的教育理念和实际做法十分符合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对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它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幼儿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1]。本文结合博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方案教学实践,就方案教学实施、组织及效果谈一谈体会,介绍一些具体做法。
2 落实方案教学,重视抓好硬件建设
为确保方案教学的顺利实施,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筹集资金,扩建科学发现室、综合游戏园、30米跑道、沙池、种植角、结构游戏园和烹调室;改造各班的活动室、寝室、教师备课室、阅览室、电教室;更换先进的摄录机、照相机;添置设备,实现教师每人一台电
脑,每班一台一体机、打印机、钢琴、图文传送器,随时可以上网;设有多媒体电教室、会议室、全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等。通过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配备,让幼儿园在基础设施上有了很大变化,同时为幼儿园方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 落实方案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是方案教学课程的实施者[2],方案教学课程能否成功地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是关键的因素。如对方案教学活动的理解、领悟,教学活动中的预测能力、参与指导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平衡各学科能力以及怎样准确把握活动中生成内容,都与教师以往开展的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以适应方案教学的需求。
刚开始接触方案教学时,教师都在脑海中设计出种种美好的蓝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当真正进入角色后,才发现事实是难以预料的,出现理论模糊、与理论脱节的地方。如每周三是玩具回园日,教师根据幼儿争抢玩具的情况,组织小班幼儿讨论:“你的玩具被同伴抢了,你应该怎样?”“当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教师把活动目标定位在:让小朋友说出玩具被抢或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想法,引导小朋友学会懂得分享、谦让、友好相处。但结果出乎意料,多数幼儿都说:“回家叫妈妈再买一个”,或“我要抢回来”,或“我不要玩别人的玩具,他们也不要拿我的玩具”,等等。
经过这次活动,教师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从中也反映出难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预先设计教学活动。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他们好模仿,很难真正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对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很难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方案教学活动中全心全意关注儿童、倾听儿童。为此设计相关的观察记录表,如个案观察记录表,幼儿兴趣记录表,情绪、情感观察记录表,幼儿在各个主题活动中表现形式的观察记录表等。总之,只有脚踏实地地做,才能保证方案教学的有效实施。
方案主题的生成来源于孩子的兴趣和生活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是活动的主体,也只有这样的学习,孩子才会乐于尝试、勤于思考、敢于探索[3],才会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通过亲自操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多年来,博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开展的方案教学活动主题都是来源于孩子的兴趣和生活,所以各项活动均能顺利进行。
【例1】小二班方案主题“蜗牛”。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全班小朋友在草地上自由活动,有几个小朋友无意间发现围栏墙角边有许多蜗牛慢悠悠地爬着,有趣极了,引来不少小朋友围观,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老师,这是什么?”“蜗牛背着小房子。”“蜗牛会爬,很可邸!薄拔壹业奈墙也有小蜗牛。”孩子们对蜗牛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教师观察到他们的兴趣点以后,及时与幼儿商量,共同构建了“蜗牛”这一主题。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获得了知识,而且教师从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例2】中二班方案活动主题“小司机”,其主题生成的缘由是班里有一套套圈的玩具,刚开始时,小朋友都沉浸在玩套圈游戏的乐趣中,但玩了一段时间,套圈就变成“方向盘”了,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热衷于当“小司机”,乐此不疲,他们对当小司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把握时机,与孩子们共同商量,确定活动主题。
在活动主题和目标确定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技巧,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重视师生的互动关系 方案教学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师生合作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主导者、引导者,同时是参与者,孩子在其中也是重要的主体,不能忽略这些关系。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角色功能。这一点从中二班开展主题“小司机”的过程中可以说明。
当小朋友对小司机产生兴趣后,教师组织小朋友谈谈自己对司机的认识,小朋友讨论起来很热闹。有的说:“我爸爸开中巴,每天很早就起来去载客人。”有的说:“我爸爸开小车,他天天载人去上班。”有的说:“我妈妈天天开车送我来幼儿园。”有的说:“我爸爸开警车去抓坏
人。”七嘴八舌,大家对司机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司机的职责是开车。
游戏活动时,小朋友都想当小司机,不愿做客人,个个拿套圈当“方向盘”,但是“方向盘”有限,于是便出现争抢套圈现象。此时教师不急于介入,而是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后来,小朋友经过商量,认为:可以轮流当小司机,除了套圈可以做方向盘外,篮子、盆子甚至图书都可以做方向盘。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学会了思考、合作。教师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来实现活动的继续和发展的。
在方案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4],鼓励、引导幼儿去思考、分享、尝试、创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学会了观察、引导与合作。总之,活动中师生在共同成长。
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区的有利资源 方案教学将家长视为可以合作的教育伙伴。为发挥家长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博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并参与其中,转化为对幼儿园的最大支持。如大二班开展的“飞机”主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幼儿园的高度热情,有的家长收集了图片、照片,有的从杂志、画报、报纸上剪下插图,有的和幼儿共同制作模型,还有的带来了百科全书,这些信息资源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又如中班级在开展认识交通安全时,邀请做交警的家长为孩子讲解安全交通知识。
再如:在开展方案教学“叶子”主题时,带孩子们到附近农村参观、写生;在做“传统节日”这一活动时,清明节带幼儿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孩子们为革命烈士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花圈。社区资源是支持幼儿学习的非常好的材料,能够让幼儿对外界事物产生最直接的认知,并对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园进行方案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发挥最大的价值贡献。
4 落实方案教学,取得教与学的双赢效益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1)由教师计划转变为教师、幼儿共同计划,重视孩子的兴趣。
2)由教师讲、幼儿听,教师问、幼儿答,转变为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即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发现性”学习)。
3)由教设计组织游戏活动转变为幼儿自主活动,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愿。
4)教师由权威、主宰转变成诊断者、催化者、资源专家。
5)教师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的课程需要。
教师的教育技能得到提高 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个别化教学的技能,教师具有较强的随机教育能力。教师比以往较了解幼儿发展阶段的特点需要、个性性格,能较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需要、已有经验和能力等,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并为他们创设尊重、平等、信任、自然、宽松、和谐的环境,以关怀、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幼儿相处,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指导方式,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学习、探索活动进行评价[5]。
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 实施方案教学以来,以全园、全级或班为单位,开展每阶段一交流、每月一小结,学期末总结、分析、找差距等,有力地推动了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观逐步形成 由于方案教学的开展,大大拉近了幼儿园与每个家庭的距离,在利用社区教育功能方面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活动,让家庭更加了解幼儿园,让社区更加支持幼儿园,让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三位一体,相互支持。
幼儿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凡是到过博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的客人均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幼儿园的孩子们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敢说、敢于表现自己。家长们反映孩子对上幼儿园的兴趣特别浓,在活动中表现非常投入和主动,孩子的自信心及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5 结语
多年来,博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在开展方案教学方面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专家的帮助和支持,取得一定的成效。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大胆开拓,深入探索,积极实践,以期形成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琪.瑞吉欧方案教学对我国幼儿教师教学的启示[J].亚太教育,2015(34):1.
[2]王桐晶.方案教学在中国实施的适宜性探讨:以瑞吉欧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93-94.
[3]尹周英.学习方案教学方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14.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
1、幼儿园建设的政策依据及建设标准
国家和地方大力支持幼儿园建设,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幼儿园建设的必要性有所阐述,并明确要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提出:“市、区(县)3年投入近50亿元,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增加学位7.5万个。”《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所条件标准》(京教学前[1996]003号)(以下简称“96标准”)对园(所)工作人员配备、园(所)房舍规划面积定额、玩教具配备、保健室医疗卫生器械配备及办公家具设备配备等五个方面的办园(所)条件标准作了规定,把办园(所)条件分为基本、一般、较高三个层次。“96标准”可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举办托幼儿园所,改善办园(所)条件的依据。幼儿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建设规模要合理,所以对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便成为幼儿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
2、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
本文以北京的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建设工程为例,阐述对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的合理分析。项目概况: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位于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南区C-90地块,公办全日制幼儿园,总用地面积5200m2,总建筑面积5236m2。
(1)建设规模预测及合理性分析
建设规模一般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全部设计生产能力、效益或投资总规模,亦称生产规模。详细来说,主要是包含工程概况的相关数据,比如:建筑面积、层数、层高、结构类型、使用用途、占地面积等。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主要依据幼儿园相关建设标准中各项指标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对幼儿园建设规模进行测算控制,当设计规模超过了测算规模,就应通过调整并优化设计方案来使建设规模更加合理。
对幼儿园项目进行规模分析主要从办园规模、用地规模、建筑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幼儿园办园规模主要包括幼儿园招收幼儿数和班级规模。招收幼儿数的预测,根据幼儿园所在地相关规划、幼儿园服务范围、当地规划部门对该地区幼儿园招生规模的规划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例如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的办园规模主要依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调整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市规函[2011]1213号)、《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并结合幼儿园的服务人群和数量进行预测的,测算出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招生数为360人,每班容纳30人,共设置12个班。设计方案中设置12个班,可容纳幼儿数是360人,与测算规模一致,则设计方案中幼儿园办园规模合理。
2)用地规模预测包括总用地规模测算和室外活动场地规模测算,预测依据为当地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当设计方案中用地规模不高于测算值即为合理,若高于测算值,则设计方案应进一步优化。例如北京地区的“96标准”中“一般标准”建设用地定额为生均面积14m2,其中室外活动场地生均面积4m2;“较高标准”用地规模定额标准为生均面积15m2,其中室外活动场地生均面积5m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调整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市规函[2011]1213号)中对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规划用地面积是5200m2,生均面积14.44m2,介于一般标准和较高标准之间,但通过方案设计的优化,可实现“较高标准”的设计要求;室外庭院设置活动场地共计1800m2、每生5m2,符合“较高标准”设计要求。因此用地规模基本合理。
3)建筑规模的测算及合理性分析主要依据为当地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及幼儿园本身的实际需求,包括对当地幼儿园建设标准范围内、外(简称为“标准内”、“标准外”)的建设规模进行测算分析。
在幼儿园建设标准中,建筑面积是根据使用面积除以换算系数得来的,每个功能用房使用面积有标准量,方案设计中幼儿园的“标准内”用房使用面积不应超过这个标准量,但根据幼儿园本身的实际需求或是某些特殊原因超过标准量也是可以的。例如,根据北京地区的“96标准”中“较高标准”测算出:“12班”使用面积是2441m2,综合面积系数为0.63,建筑面积是3873m2;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方案设计中“标准内”功能用房的使用面积总计2441m2,建筑面积为3873m2,不高于测算的建筑规模,则方案设计中建筑规模合理。
“标准外”用房建筑规模可依据幼儿园其他的相关的标准、规范、国内某些起示范作用的幼儿园对此类用房的设置标准、地方规划部门对具体幼儿园的用房规模的相关说明等来进行测算及合理性分析,某些用房也可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标准外”用房中“洗衣房建筑面积24m2,洗衣房使用面积为16.8m2”,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87)中“大型规模”可设置洗衣房最小使用面积15m2,则方案中对洗衣房的设置合理;“标准外”用房中设置了“专用教室”,北京师范大学与国际接轨创办示范幼儿园的标准模式之一是设置不同功能的专业教室,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延续北京师范大学建园标准和教育模式,所以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设置“专用教室”合理;“标准外”用房中设置“配电室和消防控制室”,配电室是和消防控制室是幼儿园必备的功能用房,所以方案中对配电室和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是合理的。
3、结 语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建设项目的通常是根据业主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时忽略了对建设规模的预测,从而出现了设计规模超过标准规定、功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对建设规模进行预测是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幼儿园建设规模进行控制分析,促进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使幼儿园建设规模更加合理,希望这种分析方法对其他幼儿园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控制的合理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咨询概论》(2012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年;
[3]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篇4
【关键词】课程;课程建构;影响因素;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构建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C1316026)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C1316056)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策略研究”扶持共建项目(项目编号:15EDE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20-03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
在无统一的省编教材情况下,农村幼儿园通过园本研究,在课程建构上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例如某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强调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把五大领域内容细化为适合幼儿具体学习与发展的十二个学习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教育活动资源库。某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幼教发展之路,构建了快乐游戏科学活动方案。
虽然在课程建构上有体现自己优势的园本课程,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拼凑课程”现象。例如,在教材的选择上五花八门,随意借用现象时有发生;幼儿园无园本课程的实施方案,班级各自为政,班本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与评价。
以下是农村幼儿园比较典型的课程现状,既有取得的成就,也存在需要调整和研究的问题。
1. 优质资源的结合与无效利用
近几年,安吉游戏火遍全国,一些乡镇幼儿园通过到安吉学习,将安吉游虻木验与本园的原有资源相整合,创设了以游戏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提倡课程观念上的改变,但是也考虑课程构建的整体要素,依据本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完整的课程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当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课程评价。目前,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建构上,形式感强,内涵挖掘不够,缺乏经验提升,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2. 整合课程的曲解与实践
调研中发现,很多幼儿园在没有省编教材的情况下,各自选择市场上的幼儿园课程参考书,类别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一般具备教师好用、教案齐全、材料丰富的特点。幼儿园甄别能力有限,导致选用的教材有时不适用于本地区或者本园的幼儿,也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根据幼儿特点和经验准备活动,一味照搬书上的教案,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当前,我国农村不少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内容与要求超出了幼儿实际能力水平,“小学化” 倾向严重。还有一些幼儿园选择两套甚至更多的教材,然后拼凑在一起,没有统筹的方案和评价,难以保证质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家长工作的突破与转型
在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一直较难开展。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园课程不了解,导致成为幼儿园“小学化”的推手之一。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一些幼儿园在家长工作方面积极思考,巧设对策,用事实和家长对话,让家长从理解开始,逐渐走向配合。例如,在家长会时,用孩子的游戏故事、学习故事作为案例,展示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变化;教师用专业的语言、真实的图片讲述游戏的重要性和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在家长开放日时,家长的表现也被照片记录下来,家长是支持孩子发展还是阻碍了孩子发展,教师也给予了专业的分析。从过去给家长讲大道理到用事实告诉家长,让家长自己改变观念和行为,这种做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各级培训的成效与缺陷
近几年,学前教育开展了大量培训活动,从十天的短期培训,到几个月的顶岗实践,培训规模前所未有,受益教师遍布全国。从高端公办幼儿园,到一线发达城市示范园,均成了培训实践基地,受训教师开阔了眼界,汲取了先进的理念,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技能基本得到了提高。但是,目前的培训还停留在大而全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纵深式的主题培训,如专门进行关于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内容,让园长、教师系统掌握课程理论与在实践中的应用。
5. 特色课程的乱象与管理
特色课程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例如创意美术、乐享阅读、户外体育、生活实践课程、科学探索等。特色课程可以作为幼儿园主体课程的补充,依托幼儿园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开展特色活动,以满足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但是,有些幼儿园将特色等同于特长,以招揽生源为目的,课程开设没有逻辑关系,各种特长类课程占据大量时间,无法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私立幼儿园,缺乏整体管理和科学指导。
二、幼儿园课程构建的影响因素
1. 主体人员的复杂与矛盾
(1)幼儿教师的生存困境。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教师没有编制,转岗教师较多。这部分教师从中小学转到幼儿园任教,但是职称仍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执行,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竞争能力,在各方面条件上远远落后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难度的加大,导致有些教师一旦有机会随时都可以离岗,转去中小学任教,增加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缺少编制、待遇低下、转岗教师过多、专业发展困境等原因,导致了幼儿教师队伍的不专业、不稳定。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困境,直接导致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质量无法保证。
(2)家庭教育的过度缺失。农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占据很大比例,在家园共育方面难以做到共同协作、教育互补。隔代看护现象在县城极为普遍,教育观念、自身能力、年龄偏大、区域环境等因素,都使隔代看护只重看,不重教。家园沟通困难重重,家长学校有量无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同和配合,需要家长共同参与进来,为幼儿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双方共同努力,目标一致,才能建设具有园本特色的高质量课程。
2. 外部因素的调适与冲突
(1)偏远地区的地域劣势。以黑龙江省为例,偏远的地域条件,陈旧的教育观念,封闭的思想状态,导致好老师不愿意去,教育资源缺乏,幼儿园课程随意性大。
(2)走向城市的资源取舍。随着“两期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学前教育发展成就显著,尤其是一些县级农村幼儿园加大了投入,按照示范性幼儿园的要求建设了标准化的幼儿园,硬件、软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在课程选择上,也接近于城市幼儿园,舍弃了农村幼儿园特有的广大资源,一些优质的乡土资源在渐渐消失。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如何将当地资源纳入园本课程,建设独特的、适合当地幼儿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质量把握的标准与难度
(1)课程意识的模糊淡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幼儿园没有课程总体框架和方案,只是选择几本认为比较好的参考书,自行组合课程。有些幼儿园教师照搬照抄参考书上的教案,没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加以改变,活动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教学园长不了解本园课程整体情况,对教学质量无从把握,缺乏整体课程意识。
(2)专业支持的保障困难。走访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都提出需要课程专家给予帮助和专业指导,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如果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很难做出完整、完善的园本课程。但是,一些偏远城市或农村,不具备专家长期、系统跟进指导的条件,只能自己摸索前进。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方案建构对策
1. 深入有效的园本背景分析
r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不能照搬他人模式,而是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当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独特模式。课程建构之初,要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包括硬件条件、家长资源、教师情况、幼儿特点、园所历史、区域环境、课程特点等。只有分析充分、深入,从课程要素角度出发,才能够确定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方向和目标,找到本园课程建设的优势和问题。
2. 构建整体的课程观
建立整体的课程观,就要了解幼儿园课程结构。幼儿园课程结构是指幼儿园在国家、地方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整合幼儿园资源优势,将课程组织在一起所建构的一套适合本园实际的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形态。课程领导者和决策者要科学认识幼儿园课程结构,根据自身情况确立适宜的目标,在目标引领下,组织资源和素材,完善课程,做到整体规划、目标明确、儿童为重、评价到位、科学完善。
3. 可行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课程管理能够实现课程的整体规划,保证课程的科学设计,并在执行过程中高效高质。如果没有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内容就会随意杂乱,无法保证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保证幼儿的全面科学发展,等等。因此,幼儿园要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首先,园长要有整体课程的领导力,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发动全园教师集思广益,引导课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次,园长、教学园长要心怀大目标,落实小目标,通过管理和评价,让教师更具有课程执行力。
4.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课程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待遇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要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问题,以便更加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素质。各级各地政府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名额,鼓励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回乡就业。
5. 建立长效的专业支持保障
专业支持机制需要行政、教研、科研等几个方面的力量合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将省内专家库专家按照自身优势进行分类,建立专家与幼儿园的网络衔接。教研部门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将专家与幼儿园进行实地衔接,科研部门可以通过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将专家与幼儿园进行项目衔接,多方位、创条件,为幼儿园课程构建提供长期有效的专业支持。
参考文献:
[1] 焦晓玲,谷忠玉.浅谈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48.
[2] 邓红红.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与提高策略[J].教育探索,2013,(7):146.
篇5
摘 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少于每天两个小时,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规定了幼儿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程游戏化就是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强调了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作为依托开展,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方法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该以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本,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幼儿园教师应该丰富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让幼儿体育活动更加具有方向性和计划性,合理地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课程组织形式与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幼儿教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应该以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依托开展体育活动。下面本文就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为基础,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法进行浅析。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
在当前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传统幼儿园教学观念和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过于片面,教师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自由活动,只关注幼儿是否安全,而缺少对组织程序、时间分配以及运动强度和动作发展的关注。同时,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幼禾逵教师缺少体育活动开展的经验,导致幼儿园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难以发挥。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组织策略也较为单一,活动器材明显匮乏,数量少且固定,让幼儿每天面对同样的器材,参与单一的体育活动,导致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法
1.创设游戏环境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游戏,尤其是喜欢在科学、合理的游戏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合适的环境中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质量,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上画各种五彩缤纷的“跳格子”图案,并对奶粉桶等进行装饰,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将这些奶粉桶放在指定的格子中,之后让幼儿扮成不同的小动物进行“小动物喂食”游戏,在这样丰富的游戏环境中可以让幼儿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为幼儿制定丰富的游戏方案,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
2.通过相关游戏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以游戏作为依托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效果和质量,体育游戏的娱乐性较强,简单易学且具有趣味性。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性格和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科学、合理的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方案的运用丰富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方案和策略,让幼儿园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小班幼儿参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一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中班幼儿可以参与“捉迷藏”“跳房子”等游戏,培养幼儿的勇敢和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体育活动能力。对于大班的幼儿则应该开展可以提高幼儿体育技能的“踢毽子”和“打沙包”等游戏,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质量。
3.运用游戏器材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对游戏器材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器材可以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和积极性。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制作和应用游戏器材,让幼儿合理地对游戏器材进行运用,激发幼儿对体育器材功能掌握的兴趣和质量,在培养幼儿活动兴趣的基础上达到锻炼的目的。
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废纸板和瓶盖做成飞镖,将棍子以及易拉罐等物品做成哑铃和拉力器等器材,通过对这些游戏器材的运用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体育器材在课程游戏背景下的作用,让幼儿感觉游戏器材引导下的体育活动更加的生动和丰富,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总而言之,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体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幼儿园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传统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更好的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案,提高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园本课程再开发 园本研究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是“园本课程‘再开发’的园本研究”的前期课题“园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园本课程‘再开发’的园本研究”中继续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价值。为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及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一、“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理论价值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理念和精神。
《纲要》的理念和精神是“一日整合教育方案”设计的方向。《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作用,调动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纲要》关于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和树立开发、利用资源、共享资源、促进发展等理念。对“一日整合教育方案”具有方向性和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1.树立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理念,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
2.树立有机整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的理念,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
3.要求教师将课程、资源、教育手段及孩子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有机的整合,充分发现幼儿一日生活、环境及各领域内容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
(二)生态生物学理论。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UriBronfenbrenner)创建的生态生物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关系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
1.微观系统:这是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其周边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
2.中间系统:它是处于微观系统中的两个事物(如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外层系统:它对儿童的发展只有间接而无直接的影响,比如,父母工作场所、家庭生活条件、各种视听媒体等。这些都会渗透到成人和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去;
4.宏观系统:它是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来自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和信念、历史及其变化、政治和经济、社会机构等。例如,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主义;
5.时代系统:它主要是指儿童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所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
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同心圆模式。如上图:
该理论系统表现的同心圆模式与“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构架图有相通之处。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如图所示: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架构图,呈“日”字框,框内似太阳状的圆圈意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阳光,既能点题又具有艺术性地表示一日整合教育的架构。圆心的上下左右的长方块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类型,其中教学活动呈纵向贯穿全日;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呈横向与教学活动相互交叉;同时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法整合、资源整合形成整合的整体。体现了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评价为归宿;集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为一体的有机循环整体。
(三)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H・加德纳(Hoe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每个儿童身上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多种智能,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学校和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儿童创建一个开放的、支持的环境,才能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改进儿童的智能弱项,促进儿童心灵全面而充分地成长,使儿童将来能够大有作为。
该理论对“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启示:
1.既要注意挖掘社区物力资源的潜力,也要重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的作用。
2.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一日整合教育方案”设计的源头。他的“活教育”的课程论提出:(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3)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4)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他的课程论强调了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环境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宝库,是活教师,是活教材”的理念;体现的大课程观、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社会教育观与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倡的生活化、社会化、幼儿化、环境化、主题化、整合化、渗透化的课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与“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意义。
(五)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理论
瑞吉欧方案教学体系诞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名为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小城,由当地的杰出人文主义教育家马拉古兹发起并领导。方案教学的特点就是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与周围事物发生交互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向更高一级的认知阶段发展。方案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论是以整合的观念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重视活动内容的整体性,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注重真实生活和环境在幼儿自主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这一教育理论对我们探讨“园本课程开发”的“一日整合教育方案”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二、“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实践价值
(一)明确整合什么
1.观念整合――即整合对指导“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各种理论观念,注意各种理论的联系和渗透。避免机械的、片面地理解某些教育观念。
2.目标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是指把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目标进行整合制定。
3.内容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是指以主题为主线,联系和寻找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及各领域内容与主题的结合点。并进行整合。
4.资源整合――是指充分挖掘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潜在的教育资源,并加以提炼、运用和整合。以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5.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是指灵活运用学科、区域、环境、游戏、生活、家园共育等方法、形式和手段,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经验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重要的是在实施教育活动中的灵活整合。
6.发展整合――是整合教育中核心的整合,是其它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实现了发展的整合,才能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
(二)明确如何整合
1.视一日生活为一个教育整体
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一日整合教育”的源泉,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可概括为三大块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游戏活动是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的资源及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资源利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戏反映生活、反映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2.关注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教育内容之间的整合
(1)学习活动内容的整合。专门的学习活动内容整合主要表现在学科领域方面。领域内容整合的常用形式有:
领域内的整合:同一领域内容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如,关于动物的知识,经常与关于植物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与一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联系在一起,甚至还跟科技联系在一起,其中也很可能有分类、数量等数学的内容。
领域之间的整合:多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如:主题综合活动――“动物”,认识动物;动物的分类;有关动物的故事;有关动物的歌曲;有关动物的主题画;玩动物运动会;与动物交朋友等一系列活动中,将科学、数学、语言、音乐、美工、社会、健康等有机整合在一起。
(2)游戏活动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各项游戏活动内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再与学习活动内容整合渗透。
(3)生活活动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一日生活的各项生活活动内容和生活环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再与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整合渗透形成“一日整合教育方案”。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在主题综合活动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的,表现在重视生活活动的资源的利用,主张把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把主题内容贯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的学习形成一整体。
(三)明确如何实施
1.交流与整合――即班级教师每天上午在活动前须进行交流、整合各自的活动内容(资源),建立各项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整合教育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教师们凝聚集体的智慧,解决共同的问题,体验思考的乐趣,成为研究的共同体。
2.拟定或调整活动方案――交流讨论如何将主题与学科活动有机联系再分解到区域活动中;如何将主题渗透到生活环境和游戏活动中;如何进行家园共育;使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3.活动的开展、开发和创新――将“一日整合教育方案”付之实践。
一个合理整合的活动应该是各种活动要素有机结合的活动。如何才能使各种活动要素有机结合,实现真正的活动整合?主要通过活动的开展、开发和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实现“一日整合教育方案”。在活动的开展中实现活动目标;发现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在而广泛的教育资源,同时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展和设计。
4.活动的生成与开展――教育情境的生成和教育机智的运用。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活动的情境是经常变化的,有些信息与当前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且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应充分利用。这就是要求教师有一种生成意识,生成能力,对幼儿的新需要、新兴趣、新发现有接纳和支持的态度。把即时性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手段整合起来,补充和生成新的整合活动方案。
5.评价与反思――即交流、分享、反思一日生活活动的过程。
班级教师每天下午在幼儿离园前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交流和回顾幼儿一天活动的情况,以评价活动方案实施的效果。如:活动方案整合效果如何?幼儿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等。并酝酿明天的“一日整合教育方案”。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是一个独特的园本化课程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整合教育模式。它追求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强调教师树立整合教育的理念;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整合;主张计划的预定性和变通性以及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有机整合的灵活性;避免以往教学计划单一、目标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现象及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之间封闭、割裂的现象;将以往的单一、封闭、割裂的一日生活现象转变为集“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为一体化的整合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勤.幼儿园实施整合教育的实践研究.松江教育.
[2]唐燕.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探讨.新课程实验与研究,2004.
[3]唐燕.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篇7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专业带头人带领专业团队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主要课程、课程标准、课时安排、实践安排、师资配置、教材、能力考核标准等内容,在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的充分论证后加以执行。女子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的策略是根据毕业生的去向,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幼儿园职业标准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在对幼儿园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建议,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加设了《幼儿歌曲伴奏》《幼儿行为观察指导》《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师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幼儿政策与法规》等课程,并增加了教学见、实习环节,增设了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对精品课程和教材进行开发,使专业建设改革进入到了更加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专家团队指导策略
专业建设要始终保持健康、快速、良性的发展,就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适应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前瞻性的专业建设组织来进行指导。2013年7月女子职业中专颁布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幼儿园负责人、行业专家、高校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市教育科研人员等组成,其功能主要是编制审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为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搭建桥梁。女子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许多改革措施都来自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们的建议。
三、岗位实践提升策略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非常重视学生教育教学见实习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的见实习是专业意识和角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女子中专安排一年级参观幼儿园活动,见实习安排在二、三年级,二年级见习主要任务是熟悉幼儿园,熟悉岗位,熟悉幼儿,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必须的劳动态度。三年级见实习主要任务是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组织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规范的角色意识,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观。顶岗实习安排在四年级,时间为一年,学校实习管理规范、严格,实习前签订合同,实习中班主任指导调控,实习后总结评价,保证学生迅速成长为幼儿园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师资水平提高策略
师资水平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中职学校应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制定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和顶岗实习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女子中专仅2013年5~7月份,就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教育教学培训、企业专家讲座、校本教材培训、女子学堂讲座、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培训,使该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校还安排教师走进幼儿园,走进基层,通过观摩、参观、实践,锻炼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同时也允许幼儿园的教师走进学校学前教育的课堂观摩、学习,相互切磋交流。师资水平的提高为该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五、办学模式创新策略
篇8
[关键词]学科活动;单元主题活动;方案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构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幼儿、教师、教育内容等,幼儿园教育活动就是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这些要素作用的不同看法、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等,形成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如学科活动、单元主题活动、方案教学等。
在产生之初,由于各自依据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等因素不同,不同教育活动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各种教育活动依据的理论基础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区别不再是精神实质方面的泾渭分明,而是体现为活动组织形式的不同,彼此之间开始走向融合、互补、相得益彰的对话关系。
一、学科活动
20世纪50年代起,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幼儿园开始采用学科教学的组织形式。1952年3月,《幼儿园暂行规程》颁布,初步确定了学科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1981年10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又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六科,即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和美术,这就是许多人熟悉的幼儿园分科教学。
随着儿童观、教育观和知识观的转变,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传统学科活动本身固有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许多学者开始对传统的学科活动进行反思、批判与探索,学科活动正在或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例如,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各科之间划分过细的局面,幼儿园开始提倡按照领域组织教育活动,如五大领域,即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这里的“领域”其实是一种广域的学科划分方式。
总体看来,学科活动比较强调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重视学科中一些核心概念的学习,强调学科中知识技能的系统化,有助于幼儿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形成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更确切地说,是形成前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对知识技能的强调也决定了学科活动的主要目的,即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学习与掌握已有的知识,并初步形成前学科知识体系,因而学科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与控制性,是一种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反过来看,学科活动的高结构化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忽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计划性和控制性的过分强调,致使学科活动缺乏足够的弹性,活动过程的展开往往是教师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展示事先预设的活动计划的过程,有时无法恰当地满足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学科活动对于学科知识技能的过分强调还会造成幼儿的学习和自身的生活之间的脱节。幼儿虽然知道了许多知识技能,但不知道这些知识技能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意义,此时学习知识技能的意义就是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考试等,对于幼儿而言,知识是“死”的、“无用”的和外在于自己的异物。因此,学科活动对于知识技能的过分强调有时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即最终弱化了知识技能。
学科活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从根本上完全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些局限性同时也是它的长处所在。它力图从根本上克服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时,往往也会同时失去自身原有的长处,并且发生质变,不再是学科活动,而是变成诸如单元主题活动、方案教学等其他活动了。例如,当学科活动试图从根本上克服“学科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一局限性,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于单元主题的形式实现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时,它就已经变成了单元主题活动;当它试图完全克服“计划性较强”和“不能很好顾及幼儿当时的兴趣、需要和不同的学习方式等”这些局限性,进而强调“生成性”和幼儿的经验、需要、兴趣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照顾不同幼儿的不同学习方式、发展水平时,很有可能会变成方案教学。
二、单元主题活动
为了克服与改变学科活动中“学科之间内在联系不够”的局限性,许多学者开始探索、尝试其他教育活动形式,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其中一种有益的尝试。单元主题活动是指师生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单元主题活动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希望用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儿童,使儿童最终建构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但是,对各学科知识之间横向联系的强调并不能自然导致儿童形成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总体来看,单元主题活动偏重考虑如何在形式上将各学科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儿童内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现实中的很多单元主题活动往往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特征,主要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与学科活动中多条学科知识逻辑并存或平行不同,单元主题活动中的学科知识逻辑更趋于复合或交织,即多条学科知识逻辑相互交织或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复合或交织的学科知识逻辑。这种按照复合或交织的学科知识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单元主题活动在本质上还是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的学习。与学科活动一样,这种对知识技能的过分强调有时反而会导致知识技能的弱化。
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开始新的反思、探索与尝试,试图从根本上克服与超越这种按照学科内在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做法,由强调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外部有机联系转向强调儿童内在整体心理结构的建构,与此相适应,教育活动的组织也由关注学科内在逻辑转向关注问题解决逻辑。这也正是方案教学区别于单元主题活动的本质所在。
三、方案教学
方案教学属于后现代主义范畴,在本质上是“重意不重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概念,没有一个最终的和唯一权威的定义。笔者曾在《幼儿园课程论》中描述了方案教学的一些特性。
“方案教学是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不断丰富、建构与完善自身内在心灵结构。探究的主题必须是‘一个值得作更多学习的主题’,是一个有意义的,内在蕴涵着丰富教育价值的,并且是儿童熟悉的、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主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体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整个班级一起进行等,教师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主题特点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探究方式的选择。教师组织活动时不再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或主线,而是‘着意地将活动的努力放置于寻找问题的答案’,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的,并且这些问题不是教师事先规定好的,而是‘由儿童、教师或师生共同对主题的探究而提出的’。这种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组织活动的特点,同时就决定了探究过程中的活动不是教师事先规定好的,而是在儿童、教师和环境等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的,不同活动之间的转换比较自然,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各种活动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相对而言,方案教学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因地制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并非意味着对知识技能的抛弃,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种对知识技能表面的弱化最终会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实质强化。在按照问题解决逻辑组织的方案教学中,儿童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去寻求一定的知识技能作基础,此时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儿童深切体会到知识技能和自己生活的内在联系与意义,此时的知识技能对儿童而言就是“活”的、有用的和自己的东西。在方案教学中,儿童成了一个真正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问题解决者,成了一个真正的思维探险者。
四、三种教育活动之间是一种边缘状态
边缘是和边界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将阻碍双方交流的界墙拆除后的边界,可以容纳或包容敌对双方,并促进交流和交融,开放,繁荣,多样,容易产生新生事物。”
学科活动、单元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三种幼儿园教育活动各自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学科活动侧重于学科知识,主要按照多条相互平行的学科知识内在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侧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相对而言更偏向于教师中心,结构化程度较高;单元主题活动更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主要按照复合或交织的学科知识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教师中心的痕迹比较明显;方案教学更强调儿童,更偏向于儿童中心,主要以问题解决的逻辑组织活动,强调活动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生成性,结构化程度较低。但是,从本质上看,这三种幼儿园教育活动之间是一种边缘关系,彼此相互开放、交流与交融,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体。
三种教育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确定性――不确定性”、“预设性――生成性”、“教师――儿童”、“学科知识――问题解决”等维度上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三种教育活动虽然分别处于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上,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科活动、单元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之间是一种边缘状态,彼此之间相互借鉴,正在不断走向融合,如学科活动现在开始强调计划的弹性问题。这种融合促使三种教育活动之间的区别日益缩小,背后的理念逐渐趋向一致,正在或已经体现着新的时代精神。
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变革。在改革的浪潮中,在扑面而来的大量教育流派、理论或模式的冲击下,许多幼儿园迷失了自我,今天学蒙台梭利,明天引进瑞吉欧,后天尝试生成课程,等等。表面看来,幼儿园教育改革开展得热火朝天,但实际成效并不显著。许多教师的深层教育观念还很陈旧,经常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机械照搬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策略,不重视深层教育观念的变革,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是最辩证的。在教育实践中,没有永远好的方法,也没有永远不好的方法。换言之,在某种教育情境中最好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境中可能会造成最坏的影响。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情境。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迫切需要的不是机械照搬活动的组织方法,而是要更新自己的深层教育观念。只有深层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实践才能真正得到改革,教师才能切实根据实际情境选择适宜的教育活动;反之,即使方法再先进,如果观念陈旧,那么依然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把学科活动、单元主题活动、方案教学和区域活动等比喻为“多面剑”,使用这把“剑”最终会产生什么后果,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剑”本身,而是取决于使用“剑”的人。因此,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与核心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篇9
关键词 幼儿园;传统民俗教育;同文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15-02
1 引言
牌头镇地处诸暨南部,自明清以来,地方有识之士兴教办学,教化南乡子弟,人才辈出,形成了独特的同文教育文化。时至今日,全镇中心幼儿园、镇小、镇中、高中结成教育联盟,共同打造“同文教育品牌”。围绕建设“阳光同文(幼儿园)――活力同文(小学)――尚德同文(初中)――品质同文(高中)”的特色发展思路,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同文办学文化。2009年幼儿园被评为诸暨市传统民俗教育特色幼儿园,民俗传统文化更多面地被幼儿所感知,走入幼儿学习生活。传统民俗教育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融入了幼儿教学,促进形成了幼儿园教学特色。实践中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古为今用,从当代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维度改编创新传统民俗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传统民俗教育传承与创新视域融合架构活动,充分发掘传统民俗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教育活力元素,致力实现传统民俗教育创新运用于幼儿园课程建设,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
2 三个板块:构建“同文新芽”课程
以幼儿活动为中心,以同文教育为背景,以传统文化为线索,以游戏互动为载体,以“同行・同言・同乐”为行为主轴,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了民俗教育创新课程方案“同文新芽”。
第一板块:集体教学创新让教学回归幼儿 充分挖掘优秀、健康、向上和正面反映生活的以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体育游戏“金三角”载体为主的幼儿园传统民俗教育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内容、范围、进程等,设计并实施教育教学方案,形成一系列幼儿园传统民俗集体教学游戏创新活动。此系列中汇集的许多创新民间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方案,体现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力求使理念具体化,成为幼儿教师们便于掌握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在参考和借鉴这些方案的过程可基于自己的课程设想和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和应用。
第二板块:民间游戏创新让游戏贴近生活 从原有的游戏素材中筛选、分类、汇总,整理出一系列游戏素材,发掘创新元素,研究每个游戏新的价值、玩法、规则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全体教师的自我探索、交流分享、归纳总结,汇编成小、中、大各年段创新游戏方案。一类是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的体育类游戏,如跳橡皮筋、系手绢等,在户外活动中实施;一类是以发展幼儿智力动手动脑为主的益智类游戏,如玩花线、翻洋片等,在区域活动中实施;还有一类是伴有儿歌的以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娱乐游戏,如《打大麦》《金锁银锁》等,利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时间,灵活组织。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让传统游戏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板块: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创新 传统民俗节日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以节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理念,以爱的情感交流为落脚点,赋予传统民俗节日舞台化创新,创新汇编了一套“同文儿童节”活动方案,旨在建构一种形式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优化的园本民俗节日创新模式。
3 多维度、全视角的课程实践
把现有一日课程内容用一种新的视角呈现出来,使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民俗传统创新教育的开展在同一过程中综合进行,改造“老房子”,建构“新房子”。
在环境创设中渗透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过程就是把教育意图客体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把教育目的内容具体化贯穿融会到所要创设的环境中去。因此,以“同言・同行・同乐”为纬线,以动态的民俗教育创新活动内容为经线,形成相适应的课程实施环境,幼儿园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显现出圆融和谐的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现代活力,幼儿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在互动中使环境和课程得到不断丰富。
在户外活动中实施 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的体育类游戏创新。幼儿园早操音乐选择上,小班选择童谣《拉大锯》和《圆圈舞》对接,中大班选择《斗牛舞》和《圆圈操》对接。在晨间活动中,主要选择一些小型的一般幼儿可以独立完成的个人游戏,如斗鸡、跳绳、踩高跷、跳竹竿、滚铁环,户外体育游戏有跳跃类的跳房子、跳皮筋,创新探索有奔跑类的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有综合益智类的打陀螺、打掸子,有杂技类梅花桩,有集体类“荷花荷花几月开”“城门城门几丈高”等多种经过整合创新的游戏活动。
贯穿在自由活动中 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娱乐游戏创新内容很适合在幼儿零散时段的自由活动中。在操作中主要把握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精选。精选贴近孩子生活、富有情趣、朗朗上口并富有韵律感的,如《小老鼠上灯台》;精选有关季节转换和民间节日以及地方性语言的,如《九九歌》;精选有生动教育意义的,如《小乌鸦爱妈妈》;精选能与游戏相结合的,如《金锁银锁》。第二环节是演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采用游戏互动、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幼儿兴趣。第三环节是创编,如猜中指、踢踢板板等语言游戏玩出新花样。
在实施活动中动态重构 整理汇编小、中、大各年段一系列传统民俗教育内容,古为今用,σ咽占运用的传统民俗教育内容从当代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维度有针对性进行进一步的改编嫁接。如诸暨有越剧《九斤姑娘》《红楼梦》等好听的地方戏,而《拉大锯》是一首传统的民间童谣,一直在我园幼儿生活中传诵,将童谣谱上越剧的旋律,幼儿不仅可以吟诵,而且可以歌唱。童谣最后一句是“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看什么戏呢?小朋友一问一答地在进行:“台上演的是什么戏,那是宝玉黛玉红楼梦;台上演的是什么戏,那是张生莺莺西厢记……”顺应《拉大锯》中看戏的内容,正好将我们这些诸暨的地方戏越剧编进去,将越剧的传统剧目巧妙地进行嫁接,幼儿既演唱又表演,自然产生了越歌表演活动《大家一起去看戏》。
在区域活动中同构 寻找和筛选有益于发展幼儿智力、动手动脑为主的益智类游戏,同区域活动有机整合起来,积累总结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方案和组织指导方式。在建构区域活动方案的时候,以主题目标为大目标,教师紧紧把握主题活动研究的线索,制定各区角具体活动小目标,使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配合,班班有特点。
通过节日活动延展 开展“追随儿童・同星绽放”同文儿童节活动,以节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理念,使传统民俗文化通过节日活动延展。幼儿园同文儿童节旨在建构一种形式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优化的园本民俗节日创新模式。包括以关爱、祝福、迎新的庆生折纸节,以孝敬、团聚、感恩为主题的重阳民游节,以团圆、喜庆、祝福为主题的闹元宵猜谜节,以友爱、包容、和谐为主题的端午守擂节。
研修专题活动,助推课程发展 课程发展幼儿园倡导的专题研讨活动,也有效推动了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如“让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彩”专题研修活动,教师们从中汲取了营养,教师观发生了全面的变化,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扩展了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积极参与建设具有民俗特色的区域游戏教育资源,与幼儿、与课程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在多元评价中验证 为更好促进幼儿发展,科学建设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幼儿园基于课程实施效果,编制了“儿童发展评价量表”,评估的范畴包括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体能发展、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和美感发展,评估表列出了传统民俗教育过程中须予以重视的发展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表现指标。从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方法多元等多元角度展开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4 园本课程与幼儿成长相得益彰
在保持传统民俗教育特有的风格基础上,秉持“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而不是复古”的理念,倡导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引导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和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指导作用,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格养成充分整合,赋予传统民俗教育新的价值,使课程完整体现了儿童的人格。本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推动了幼儿园文化和特色建设,成为教育教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双重价值相得益彰。
5 结语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实丰富的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建构符合教育规律的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课程,本身即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显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时展不会也不能淹没传统文化的光芒,而且还会更加凸显出其对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优秀民俗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值得予以重视,不断发掘、探索,并创新应用于教学实践,使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释放出现代活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图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丽.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上海市教育委T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大家好!出生于年的我,年毕业于幼师。同年分配至报本中心小学幼儿园任教10年,23岁在报本小学入党,是当时虞山镇教育系统最年轻的党员;年调至镇小学幼儿园,任命为幼儿园园长,负责新幼儿园的全面管理工作。在这整整15年中,我先后担任过幼儿园教师、教研组长、校团支部书记、校档案室助理、市幼教音乐中心组成员和市珠心算协会会员、幼儿园园长。这样的工作经历,是我教学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它使我对自己以及对我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思考。我这次竞聘的岗位是幼儿园园长,我之所以竞聘这一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我的主要优势
1、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分别取得了省和市颁发的幼儿园园长上岗资格证,为我的园务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担任幼儿园园长期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分别参加了省园长进修班和市园长培训班的学习。在为期一年半的边学习边工作中,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学校管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法规教程》、《幼儿园管理》、新《纲要》培训等十几门课程,对幼儿园的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和要素管理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经过省级和市级的相关考核,我以优良成绩取得了园长上岗证书。几年来,幼儿园在新园创业和几次的常示范、苏示范、省示范的创建工作中,经受了重重考验,我也从一个不懂管理的幼儿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个全面负责管理幼儿园的当家人,园务管理卓有成效,这得益于我几年来的努力学习和创新工作。我园鲜明的办园特色,先后得到过省、及本市多所幼儿园的参观学习和好评。几年中,我也先后代表市教委、市教委,去、和本市等十几所幼儿园进行苏示范、常示范的考核与验收工作,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站在改革前沿的办园经验。勤奋地学习和不断实践使我深深懂得:幼儿园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我格外珍惜我现在正在参加的为期三年的市园长研修班学习和本科函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