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题报告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开题报告,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议评审《开题报告书》.暨南大学 2002年1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并启用新版开题报告书的通知》.一般,对开题报告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同意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报告.有的要求书面回答开题报告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报告机会,而且在一个学期以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宜进入论文阶段,通过中期筛选淘汰.有的单位还要求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尤其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4)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1]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期望状态的差异,是与存在、发展、创造、成果等相关的一个概念.马斯洛[2]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波普尔的理论中,认为科学研究起于问题, 止于问题.这二位科学家,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文献调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况,丰富知识,提高文献综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在研究生开始接触科学研究之初,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在文献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 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 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 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篇2
1、开展毕业设计选题动员大会,拟定课题并介绍自己课题的内容
所有毕设指导老师必须参加系里的毕业设计动员大会,简单介绍自己课题的内容,进行师生的双向选题,即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老师和课题(每位老师只能指导8个学生),老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建议学生可选择的课题。
2、与选题学生见面
学生选好指导老师和课题后一个礼拜内,指导老师必须与学生见面,要求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和应该完成的内容向老师汇报,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回答。从该团队中挑选两位责任性较强的同学担任正副组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并建立QQ毕业设计指导群。
3、组织学生深入工厂现场调研
根据本人自身的优势,拟定的课题都是结合生产实际的,有着较强的应用性,也可由学生自己找些有实用价值的课题,但必须经指导老师审定同意后方可更改。
由于本人来自于企业,在实践教学方面有着较好的社会资源,随时可带领学生去工厂现场调研,并进行现场技术讲解和指导,使学生能尽快将现场的控制技术与自己的课题要求联系起来,通过现场调研,一方面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由理性认识过渡到感性认识,及早地熟悉当今工业领域中所需要的控制技术。
4、根据任务书做出开题报告,确定课题方案
学生进行调研后,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要求搜集资料,并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由学生确定课题方案,经指导老师核实方案可行后学生方可进行后续的工作。
首先要求学生了解课题的背景,明确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要求学生调研该课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即目前的优势在哪儿,又有哪些缺陷,需要做哪些改进,改进后的发展趋势、预期的工作效果和应用价值会怎样等等。
明确上述问题后,学生心中应有了一些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理清方案的原理,比较各方案的特点,以及声明做该课题的现有条件,并初步设想完成方案的主要步骤,从而选定其中一个方案。
要求学生根据选定的方案和时间要求,设计阶段性计划,明确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目标。
在做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要查大量资料,应推荐一些主要书目和参考资料,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给予合适的意见和建议。
5、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控制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①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②指导过程中时常分别给每位同学提出一些有技术含量、有理论深度的问题诱发他们思考。一方面刺激大家的学习欲望,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被动式教学;另一方面让大家摆正心态,充分认识自己技术水平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避免盲目自大。所提的问题分为应用型、探索型、创新性等,有难有易,难易搭配,引发大家思考,提高大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6、答辩之前的准备
答辩之前,召集学生并邀请其他组的指导老师进行模拟答辩,要求每位学生用10分钟时间讲述自己课题的完成情况,老师对学生所做的课题结果进行提问和检查,指出其中的不足,并要求学生在正式答辩前进行更好地完善,做到查漏补缺。
7、结束语
总之,指导毕业设计必须要心细,对学生要求要严,在指导过程中要从容应对,游刃有余,教导学生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积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才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课题为: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11JGZ058
参考文献:
篇3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篇4
一、选题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教育硕士学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教育硕士学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专业学位论文的成败。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第三学期着手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可以是在教育硕士学员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和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者是在导师对教育硕士学员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教育硕士学员的意见后确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教育硕士学员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教育硕士学员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教育硕士学员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的论证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教育硕士学员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教育硕士学员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各自培养单位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员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教育硕士学员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篇5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篇6
点,梳理重点。在2007-2010年期间,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归纳药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知识点,并与现行实验教学方案相对照,完善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案。链,聚点成链。以药剂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为开端,依据我国药品法规,把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分模块与新药研究流程“一一对应”,在2006-2008年本科学员的实验教学中,实现以新药研究为目标、知识点前后链接、实验结果交互验证的药学专业多学科“链式”综合性实验教学[3-4]。面,多链成面。按照我国新药分类,从化学药、天然活性产物、生物技术药物中各选取1-3个品种设计7个多学科“链式”综合性实验,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全面推广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实施。
2关键内容
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打破课程之间、学科间的壁垒,开设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以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和军队特需药品中试基地为依托,建立多学科共享实验平台;依据国家药品研究法规,构建与理论课教学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分模块、多学科、开放性”药学专业课程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2.1梳理整合药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案,合理设置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以“药”为中心梳理、整合实验教学内容[5-6]。按照我国新药的研制开发规律,将现有实验重组为药学基础实验、药物制备实验和药物评价实验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学生在掌握各学科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从药学一级学科的高度掌握药学领域中的各种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通过三个模块的构建,学科之间以“药”为本,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对药学专业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各模块主要内容和培训目标如图1所示。
2.2集药学院优质师资,架构“教学专家委员会/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授课教员”三级教学体系
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涉及药学专业6个二级学科,8门专业课程,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其顺利的组织实施。我国许多院校均开展了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但却均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限制了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推广运行。总结自身经验、汲取他人教训,遵循第二军医大学“专家治校”的一贯工作宗旨,建立了一线授课教员为主体、教学专家委员会决策、教学管理人员统筹组织的三级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师资、场地和教学进度,在2012春季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本成果构建的三级教学体系足以保证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实施。
2.3借鉴科研管理经验,以“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实践操作-结题汇报”模式组织教学实施
实验教学过程目前正经历着“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性转变。为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新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也应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模式如果缺乏科学的实施过程和及时的专业指导,必然造成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不完整甚至实验的彻底失败。为保证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实施,借鉴我校“十一五”期间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实验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实验实践操作、结题汇报等部分,带教教员与实验小组以“一对一”形式进行方案设计指导;每个实验方案在具体实施前必须通过开题答辩,由教学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通过后方能实施;实际操作中教员起到“导师”作用,即仅指出学员操作错误之处,不给出具体改正措施,而是引导学员自行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订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学员自己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结题汇报,由教学专家进行点评。依照此模式实施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后,学员结题汇报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均明显高于开题答辩,证明了“以科研模式实施教学”思路的正确性。
2.4制订了由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全程、即时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经过前期理论研究,引入“形成性评价”概念,制订了由方案设计及开题报告、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及结题报告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评分标准,编制了开题、结题报告评分表,不同实验模块评分表,对学员在多学科综合性实验中的表现进行全程的、即时的评价,并安排各科带教教员分别和每个实验小组进行“面对面”的实验总结。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评价体系根据学员在实验各个模块中的表现,对其在药学4年的学习中对各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给出客观评价,同时对学员的文献调研能力、总结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通过方案设计、开题答辩、结题报告等表现给出评价。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学员4年的学习成绩给出全面综合的评定,而是希望在带教教员帮助下学员能根据成绩对自身将来的工作定位、发展方向和毕业后的自主学习方向做出合理判断。
2.5构建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
在梳理教学内容、架设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和制订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和理念,构建了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体系组织运行模式如图2。2.6编写《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材调研国内外药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筛选适于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品种,对其各个实验模块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编写形成了包括7个品种,38个模块的我国首部《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讲义》。
2.7制订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师资培训制度、配套规章制度
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由各科室教学骨干承担,依照实验教材采用定期培训、考核方式进行了师资培训,要求带教综合性实验的教师熟悉各学科基本实验技能,对综合性实验内容有整体了解,在实验带教中做到“人员有科室,指导无科室”。全院共8个科室21名中青年教学骨干参加了首次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培训活动。通过建章立制、教学检查、奖惩并重等新举措,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
3实施效果
学生通过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训练,能够将各专业课程中学习到的各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融会贯通,自己动手“从无到有”地做出一个“药品”,充分体现学科内各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从学生最初设计的实验方案到最终的结题报告,可以明显看出经过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运行,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以上的学员认为多学科综合性实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开设必要性;60%左右的学员认为目前的教学进度、教学工作量比较合理,40%左右的学员认为1周实验时间过短、实验品种太少、实验内容过于简单,认为需要增加品种、延长时间、提高实验内容难度和挑战性;对照组学员中95%以上均表示愿意参加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并希望安排在不与毕业实习冲突的第7学期期末进行。
4研究意义
按照化学药物、天然活性产物、生物制品分类构建了与我国新药研究流程对应、学科间相互衔接的药学专业课程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以新药研发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员综合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依托药学院在现有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和军用特需药品中试基地,开设大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师资培训、教材编写、规章制度制订等构建了目前我国最为系统和完善的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学员在完成4年的专业学习过程后能按照整个新药研究的临床前程序进行较为完整的系统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新药研究体系在实验内容中的投射,充分体现了我校高水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思路。
5推广价值
篇7
我国现代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已经明确规定,将实践与教学结合,重视学子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人才不仅仅是一项阶段任务,更是长期的任务模式。项目教学法便是基于此种原因进而诞生应用的,通过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帮助高职院校向社会有序输出人才。
一、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将创业设计作为重点内容,不仅仅向人才灌输基本的成才模式,同时帮助学子了解自我创业基本职能。落实到旅游管理专业而言,首先应该修订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方案设定来了解具体的规范等,进而确立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便是注重能力培养,现代中引入了“三维一体“培养模式,三维主要代指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和创业能力,主要模式为教师参与指导,进而学生中间产生一种连续、群体性的创业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该模式将服务精神放大, 模拟具体职场生活,在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实能力,减少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识培养等,使得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更加新颖的突出了现代的教育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在创业设计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含义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在教学中增设一个项目,进而师生为该项目服务,使得教学活动展开更贴近实际生活和实际工作环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作为教学整体的主要线索,进而知识点往往都融入到项目中,可能项目展开的某一环节和某一知识点契合,进而项目的展开便如同正常教学的推进一样,通过学生实际的投入,使得其对问题认识更加深刻,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行摸索出解决方案,一方面既学习了具体知识,另外一方面同样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二)具体应用
前文具体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含义,进而在稿纸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主要的教学项目便应该是创业设计,通过创业设计中所需要的细化,实际工作中可以将项目划分,使其分为多个子项目,子项目的设置可以根据课程体系完成,然后根据每一个子项目的具体需要配备教师,最后达成整体项目的实施。笔者以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为例,具体分析项目教学法应用,主要如下:
将学生分组,根据具体学生兴趣爱好等完成分组,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小组的基本学生信息,进而有侧重的选择带队教师,然后由教师设置每一个学期的阶段性任务,可以说项目教学法一旦实施,便势必要跟随受教育学生两个学年,然后教师分配具体子项目工作,通常来说项目的具体划分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开题。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效果,第一个学期应该为创业设计初级阶段,在此期间主要配套的专业知识为管理学的一应基础知识,此步骤属于地基步骤,帮助学生成功认识创业。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便是完成人员职能分工,确定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具体任务,然后根据每一个成员所搜集的创业信息,进而得出对应的创业开题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便是创业基本思路,确立创业项目的核心内容等,同时对创业中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事务做出一定说明,此步骤应该通过PPT向教师展示,并且得到教师的认可方可开始下一步骤。
2、调研市场。此阶段,便是在开题报告阶段完成后,由学生小组做好基本的调研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并且调查分析市场信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具体而已调查周围的旅游服务具体项目,进而通过统计并且分析此类资料,得出自我创业项目的基本市场调研,然后确定自我的基本服务项目,得出最终的市场调查报告。
3、成立公司。根据第二阶段的市场调查,可以在该基础上创立自我的公司,此阶段针对学生小组的任务主要便是确定名称、地址等具体事务,包括公司选择哪里的市场完成开拓等,最后通过公司成立报告的形式向指导教师报告该事务。
4、制定营销策略。公司成立后,便落实到具体的营销中,营销并不是盲目展开的,需要制定营销策略,根据既定的公司策略进而选择自我的营销市场,包括自己的主打项目等,通过营销策略明确自我的基本营销手段,最终向指导教师上报一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5、报告财务。该阶段便属于结束阶段了,报告财务只属于总结的一部分,更多的便是根据创业公司运营具体状况来做出阶段性总结和项目总结。通过PPT的方式向全体教师展示小组的阶段运营成果,同时财务报表也是必不可少的,此类硬性证据都属于最为良好的完成总结,针对一部分运行良好的学习小组,可以帮助其推向市场,转换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该方法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三、总结
篇8
一、科研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一)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科研项目按研究内容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类、预先研究类、工程应用研究类和新产品研制类四大类。基础研究类是以探索与研究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艺及相关技术为主要目标的研究项目;预先研究类是以突破新材料、新工艺的关键技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项目;工程应用研究类为以突破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为主要目标的研究项目;新产品研制类为以研究、交付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类产品为目标的项目。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各部门应明确职责,按职责和程序办事,以免在后续的工作中出现质量管理的断点和互相推诿的情况。科研院所质量负责人对科研质量管理的实施负领导责任;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相关的顾客信息收集等;学术技术委员会、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对项目的有效运行提供相关的支持保障;课题组组长负责质量管理程序在本部门内部的具体实施;质量办负责最终产品的验收、交付,应对项目质量程序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三)制定详细工作流程。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分类,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过程的流程,使每个项目均能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有计划的开展科研工作;确保每个流程都受控,以便及时跟踪每个科研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按阶段进行阶段评审。以便及时发现科研过程中未按时完成的情况,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以此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所有科研项目都应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国标体系的要求进行过程的质量管理,由于各类项目的性质、目的和管理流程的不同,不可能按照统一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但是所有科研项目都要经历开题论证、立项评审、过程实施、验收测试和归档总结的过程,以完成项目研究的全过程管理流程。
(一)查看指南、确定任务要求。经过查看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南,对有申请意向的项目进行前期调研,申请方在编写开题论证报告或申请书之前,必须明确项目研制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的内容,之后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格式要求编写相关的开题论证报告或申请书。确保编写的内容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要求。
(二)综合论证、合同评审。在开题论证报告或申请书提交之前应进行相关要求的评审,评审内容主要包括:1、项目研究目标和技术要求是否清晰,验收要求、结题方式是否明确;2、技术方案和技术途径是否合理可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3、项目研制过程的风险是否得到识别,资源配置(人员、设备、科研环境等)是否满足项目要求;4、项目实施是否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5、项目预算安排是否合理,符合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课题组通过相关评审,能够使相关人员对项目各项要求的理解达到一致,不一致的要求得到解决,评审的结论会对之后签订的项目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可行性、经济性和风险程度以及需采取的措施、对科研项目的管理等提出明确的意见与建议。
(三)签订合同、任务开题。所内评审合同后,提交项目主管部门,通过项目由主管部门按学科和方向的分配,组织相关专业组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论证报告汇报,通过后,现场签订项目合同,其中可能还包括技术开发协议或委托开发合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补充技术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视同产品要求变更(GJB9001B-2009,7.2.2条款,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要按原方式进行审批后作为合同或协议的附件执行。作为合同附件的协议会明示其与合同的所属关系,并按文件管理要求控制和传递,以保证现行有效。科研院所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到位经费的到款情况,组织开题并下达开题通知书。
(四)研制过程的实施。首先根据任务书或年度协议的人员分工,组建项目组。然后根据任务书或年度协议的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主要包括:研究目标、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方案、识别可能存在的关键特性、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工艺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因素、划分研究阶段、参研单位的职责和要求、各阶段产品质量评价和改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外购设备和原材料的管理、研究所需的资源、人员的工作分工、知识产权分析和经费预算等。根据实施方案的内容,具体编制各自的工作计划等其他文件。
(五)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实施方案编制结束后,应对其进行评审,确保与任务书或年度协议要求有关的各项输入的完整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确保输入文件之间的一致性。评审方式可根据项目性质和内容确定,并形成评审意见,评审中建议邀请项目主管部门、质量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参加,发现的问题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跟踪落实。
(六)项目研制过程跟踪管理。实施方案评审通过后,按照评审后的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全过程应按照整个课题和各年度的工作计划,有节点的开展。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各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课题组对项目节点要求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编制该节点的阶段评审报告,要求评审组组长和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存档,同时要求专家签署是否可以转入下阶段工作的明确意见,并对评审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落实和跟踪。对于未通过评审的项目,应重新进行研制,优化工艺,完善工艺文件,直至满足要求为止。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控制,并保留记录,以确保科研过程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七)总结、验收。在产品研究进行了最后一个阶段的科研任务后,要进行项目的总结和验收准备,在顾客有要求的情况下,需邀请顾客参加现场测试。编制测试大纲,进行现场测试,形成测试报告和专家意见,并请专家签字确认。对需要向顾客提供样机或样件产品的项目,由第三方的质量检验部门根据合同及技术协议的要求对交付前的产品组织检验,并签发产品检验文件,并提交给顾客。
(八)归档。任务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按照规定将任务书、年度协议、实施方案、阶段评审报告、实验记录等进行归档;待项目结题工作全部完成后,对项目全过程的文件、阶段评审和总结验收等相关资料都要进行检查和归档,已保证全过程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将最终项目档案移交档案主管部门,档案主管部门给项目负责人开具归档接收单,以证明项目整个研制过程结束。
三、科研人员管理科研过程
最重要的、最灵活的是科研人员,人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资源,项目负责人更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他起着策划全局,指导研究方向的作用。而所有的参加人,无论是科研还是管理人员则是组成大脑的每一个细胞,因此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家的智力、技术能力和创造性,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科研院所的优势,我们有着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相信全体科研人员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无限的发挥。
四、结束语
篇9
在工科大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是三个主要的实践环节。相比而言,毕业设计无论从时间范围还是实际意义上而言,都更为重要[1]。它占据整个本科教学时间的八分之一,用来全面系统地锻炼学生对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重要实习[2]。受到高校扩招、经济发展新常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不断加大。由于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有不少学生不惜牺牲毕业设计去找工作,使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大打折扣。再加上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少、经费投入少等多层面原因,致使毕业设计过程松散、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为应付答辩而东拼西凑的现象。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与监控,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是目前工科院校教务部门和高校教师的当务之急[3-4]。本文基于过程控制方法,提出了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通过对设计准备、设计过程和答辩过程的监管等实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毕业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构建
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体系,是一个毕业设计过程的全面控制体系。通过该体系,可使毕业设计的各阶段的工作都能按时有序完成,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的构建思路:结合我校现有的各阶段文件进行过程化控制,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工作的制度和规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完善每个阶段的监控与管理,把好质量关。具体措施如下。
2.1题目申报阶段
选题是否有科学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是决定毕业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前提条件。题目可由指导教师结合专业方向及或科研项目设计,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工作取向提出、再经指导老师审核。选题要符合培养计划,达到教学要求,并努力与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结合。难度适中,工作量饱满,不能与近二年课题重复。题目数量应超过学生人数,给学生一定选择余地。填写《**大学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说明其研究意义及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以及研究目标。院、系领导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申报表的审查,重点审查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若审查未过,则由指导教师重新修改,再作审定。
2.2选题阶段
选题方式遵循“双向选择”原则。首先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学生上报后后,指导教师有权将学生选择结果作适当调整。然后,指导教师根据最终结果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换。确需更换的,须由学生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变更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同意、院系相关领导批准方可。
2.3开题阶段
开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完成开题报告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工作。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下达后,学生要根据任务书要求实地调研或查阅文献,落实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并按要求完成相关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已有基础、工作进度、参考文献等,要求中英文文献10篇以上。每个学生要进行开题答辩,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学生修改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完成后,交给指导老师进行审定,填写意见。指导教师审查开题报告是否合乎规范,同时注意学生中是否有雷同方案,尽早避免抄袭的可能性。
2.4集中设计阶段
集中设计是毕业设计的主要阶段,前后历经2个多月。为了保证这一个阶段的设计进度和质量,主要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断探索新的指导方式,促进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指导和合理安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工科院校老师往往赋有科研责任,不能保证时时在校;而工科课题中的难题在出现后往往急需解决,所以必须在传统的面授辅导的基础上,创设新的指导模式,比如QQ、微信的视频交流等。第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完整记录自己的每周进展情况和设计中存在的疑问,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通过这一记录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工作进展和教师的指导情况,为完善毕业设计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加强检查制度建设。首先是师生自查,组织中期答辩和毕业预答辩。中期答辩、毕业预答辩都可以在毕业设计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几个小组之间交叉进行。通过答辩,既能调整学生的研究思路,也能调整老师的指导方式,避免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其次是院系层面的自查和学校层面的毕业设计工作检查,可以采用抽查和重点复查等方式。主要检查教师的指导方式、时间和效果、学生的设计进度等内容,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2.5评阅与答辩阶段
包括教师评阅、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三个环节。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提交论文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论文、图纸、外文翻译、程序源代码等所有资料,进入教师评阅环节。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成绩要体现开题阶段和集中设计阶段学生在设计中的表现,以及毕业设计的最终完成情况,并在设计图纸和论文上签字。答辩前,学生的毕业设计交给评阅教师,评阅教师首先审查每份毕业设计是否有雷同、抄袭等现象,根据最终成果写出评阅意见,给出成绩,并在设计图纸和论文上签字,这一环节采用背对背方式,避免指导教师意见影响评阅成绩。答辩前,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质量申请成绩等级,学院根据学生的申请,分级组织答辩。答辩小组严格按程序进行答辩,答辩秘书负责全程记录。最后,答辩小组在综合评价后给出答辩成绩。答辩未通过的学生要根据答辩意见及要求修改和图纸,然后申请二次答辩。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形成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报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审核。
2.6评选与总结阶段
在毕业设计完成后,由学校教学督导全面检查毕业设计。组织各学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整理排名,评选出本学院院级优秀毕业设计名单上报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再次审核后评选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并进行表彰。同时,选取部分特别优秀的毕业设计进行整理汇总,编印成册。各系部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讨论总结,找出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以便下次改进和提高。
3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控制是加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毕业设计的关联的有效手段。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作者:田海波 寇发荣 王勇智 魏若男 牛秦玉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忠伟.毕业设计过程化管理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30~32.
[2]高笑娟,李跃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篇10
毕业综合训练开题报告
题 目 新生登记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xxxx学 号 xxxxxxxxx
系 别 xxxxxxxxxxxxxxx程系 年级专业 xxxxxxxx工 程
指导教师 xxxxxxxxx导师职称 讲师
教务处制表
年 月 日
一、学生在开题前的准备工作
(分条目简要列出学生自接受毕业综合训练任务以来已开展的前期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课题要求的实习/实验准备情况、开展情况,调研或社会调查情况,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中外文献查询情况等)
1.进行了对新生登记管理系统的需求调查
我发现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报道时的填表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就需要有新生登记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简单录入,对信息科学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体现大学中计算机的特色。
2.准备工作
学习java语言相关知识
学习MYSQL相关知识
学习jdbc相关知识
学习前端相关知识
3.查询中外文献
4.设计新生登记管理系统大概框架
二、学生对课题的综合理解
(一)课题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学校在各系新生登记仍然以手写填表的方式登记,然后班委整理信息上报的形式进行新生登记,没有效率,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我认为,开发一个新生登记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实现现代化大学的运行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用计算机来管理新生报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减轻了班级班干部和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少了提前去做新生的相关统计工作。
新生登记管理系统主要用在新生报道时的登记阶段,旨在通过电子录入新生信息,查询缴费情况,协助管理员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查询,将班级真正登记的新生人数录入学生表,实现新生信息的有效存储和查询,节约人力物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生登记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数据库的设计
3.通过JDBC实现数据库和后台的交互
4.通过后台和前端的交互,实现对新生信息的增删改查。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最终目标
1.数据库中数据的输入、存储
2.数据库与页面的链接实现
3.页面布局的实现
4.数据库在页面的显示实现
最终目的是完成一个主页与功能页面的交互实现,实现对新生信息的增删改查四个功能。
实现数据库与web的链接。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方案
整个设计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网页设计、数据库建立、java后端。页面设计主要拟采用HTML5来设计网页结构,采用CSS3来设计样式,JavaScript完成行为的实现。后台数据库的建立拟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用JDBC技术实现数据库与页面的连接功能。
在整个设计中主要技术将会是:HTML5、CSS3、JavaScript、java、JDBC、MySQL
(五)课题预期结论或过程中的特色、创新点
实现新生入学登记,分配寝室,专业班级,查看是否缴费等功能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深入学习前后端的交互。
(六)论文撰写提纲
题目:新生登记管理系统
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系统背景
1.2 管理系统应用状况
1.3 新生登记管理系统总功能概述
第二章 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2 面向高校前景
2.3 操作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需求分析
第四章 设计概要
4.1系统运行流程
4.2 系统主体结构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1 管理员数据库
5.2 学生信息库
第六章 详细设计与分析
6.1 设计环境
6.2 前端页面设计
6.3 后端逻辑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特别鸣谢
三、开题后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9年10月21日至11月6日,选题,接受任务书。
第二阶段:2019年11月7日至2020上期开学,完成任务书、资料查询、程序设计
第三阶段:2020上期开校第一月,检测程序功能及漏洞,完成论文报告。
第四阶段:2020上期开校第二月,完成论文报告修改。
第五阶段:查漏补缺。
四、指导教师意见
(根据学生接受任务以来所做的工作,以及学生对课题的综合理解等,评价是否达到了开题的要求,并明确写明是否同意开题)
同意,工作内容可行。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五、专业负责人审查意见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