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技术实践总结

篇1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

一、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

目前在各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形象

地、感性地认识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都对计算机存在很片面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结合课本上生涩的知识,尽可能地以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表达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课程时,利用3D动画,将计算机主机箱模型中的各种硬件一一拆开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模拟打开一个文本文件的场景,将计算机的工作序列和数据流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电脑是这样工作的呢。对于其他的操作课程,也可以把一些较难和重点的操作录制成Flash格式演示给学生看,课后可以用USB拷贝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形象地演示步骤较多、较复杂的操作,又可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开展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导,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格式排版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字体、段落格式、艺术字设计等内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这几个任务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个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将一段文字设计成版面优美的黑板报让学生掌握以上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点,又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巩固了这些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在Flash的学习中,可以提供多种有趣的Flas作任务典范,让学生综合运用形变动画、运动动画、引导动画、蒙版动画、ActionScript等知识自主创造Flas。有趣的动画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任务与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的各种操作技巧。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地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个“任务”如果设计得太难,虽然覆盖了教学知识点,但是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能力,使得学生对“任务”失去兴趣,从而就会丧失探求知识的动机。

“任务”设计得太简单,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的“任务”应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按照清晰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竞赛性质的任务。例如,在上课初期进行“扫雷游戏”竞赛、打字速度竞赛等,让学生能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拘束的课堂气氛,“填鸭式”教学会使得学生思维堵塞,反应迟

钝,学习兴趣降低。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与学。

在课堂上,经常将一些当前网络流行的一些PS娱乐图片、游

戏等作为切入点,结合所学课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学生能够迅速集中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天资和努力程度不同,学习成绩难免参差不齐。可以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来帮助其他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优生通过传授知识而使自身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又可以弥补课堂上老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而且,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的过程,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得到持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对学好信息技术增加了自信,激发了更大的兴趣,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佼佼者。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各种灵活创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这种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上,能融会贯

通相关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手段上,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使计算机信息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志坚.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2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2.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丧失。这种明显或是潜在的不足之处或是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这种传统总结评价体系的缺陷,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总结性评价体系,并且让形式更加丰富,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综合体,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以及评价主体都实现多元性,对于内容上主要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往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只要当堂向学生传递教学方案里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能看到学生掌握程度,多元化就是让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制定合适的作品目标,有学生操作完成,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以往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做单一裁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意识,但是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判断可以让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同学观点进行补充指导。评价形式则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不同形式选择。可以上机操作,可以制作电子产品进行分别评价。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主题探究模式 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36-02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我国在初中教学中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不足,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需要计算机老师对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采用更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题探究模式。通过主题探究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主题探究模式的基本特征

1.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提出和开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摒弃了原来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方式,而是由老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可见,主题探究模式的开展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表达能力的提高、获取信息资源能力的提高和评价信息能力的提高。

2.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老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更多时候要以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给学生学习做出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为此,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自身角色的转换:其一,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其二,老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线索,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对旧知识的巩固;其三,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组织,让学生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并且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进行指引,让学生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学习探索。

二、对主题探究模式的认知分析

所谓的模式就是指人们可以按照某种规定的标准样式进行事物的操作,教学模式就是指老师在教学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对确定的教学主题进行探析和研究,形成一种稳定的、理论的教学模式。可见,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是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是对教学经验的准确总结。其中主题探究模式就是在确定某个主题之后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并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思考而形成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中逐渐开展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对主题探究模式的研究发现,在进行主题探究教学时,往往存在特定的操作程序可以遵循,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主题探究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操作程序:

其一,对主题的确定。作为主题探究模式的第一步,主题的确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某项教学活动缺乏主题,则只会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教学空谈,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教学收获。在确定主题之前需要老师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主题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在确定“感受电子表格魅力”主题后,老师可以收集各种类型的电子表格并进行整理,将各类表格的实用性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

其二,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在确定主题探究教学的主题之后,老师要根据主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为主题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促进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其三,对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实施。实施方案主要是根据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并对人员进行准确的分工,促进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其四,进行主题探究活动。作为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探究。另外,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自主的动手和研究,充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只

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激情的进行主题探究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老师要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探究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订正,让学生顺利进行教学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五,对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作为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最后环节,具有避免探究活动趋于形式化的重要作用。为此,在每次主题探究教学活动的结尾,老师都要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认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重新认识,获得新的认识。另外,老师要对主题探究模式教学获得教学成果进行正确的评价,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时,没有为信息技术课程创设一定的起点,加之初中教学对信息技术课没有明确的课业需求。所以初中学生大多都是凭兴趣在学习信心技术课程,这使得在开始阶段学生们的水平差异很大,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一听就会,而基础不好的往往跟不上思路和内心的不重视,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下降,学生个体之间就产生了更大的差异。

2.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兴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与我们当今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所学知识大部分能够应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中。因此,我国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毕竟信息技术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到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无法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计划,无法完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开展。 3.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接纳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加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进行关于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培训,对主题探究模式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丰富的主题探究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在主题探究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制定出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主题探究模式在信息技术的顺利开展。

4.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实践相结合较多的课程,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动手活动,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现在初中普遍课程较多,课业任务繁重,同时也缺少相应的设备,所以无法保障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保证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如何促进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对教师的观念进行转变

首先,进行新颖的备课。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将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学生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知识的实践和创新。而主题探究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在备课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思想,并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备课,实现学生积极性和热情的提高。比如,在七年级演示文稿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幻灯片的播放过程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动画和大自然的声音,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则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加强对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基础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另外,老师要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对知识进行简练的语言总结,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

其次,对教师角色进行转换。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某些奇怪的想法时,老师不能简单进行否定,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及时改正自身的错误想法。这不仅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保护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要让学生作为主体,老师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对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首先,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主题探究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将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说出来,让大家进行积极的讨论。因此,就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积极大胆的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由原来的学习旁观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比如“ 创建逐帧动画”主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及时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表现自己,还要学会对别人的接受和赞赏,改进自己的不足。为此,需要学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受别人的评价和批评,获得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各学科学习的辅助课程,对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开展主题探究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主题探究模式的开展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天凤;知识可视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03-28

[2]陈清玉;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11-01

篇4

1.信息技能的评价。信息技能评价是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能力的评价,通过一个测评以反映学生信息操作技能的水平,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的目的。如网络技能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必须懂得网络运用,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搜索,这既能消除学生对网络的障碍感,虽然并非每个学生都能严格按照评价要求来展开,但提高信息运用的基本技能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益于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同时应选用某一方面,以确定学生技能的水平。增强网络运用,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见自身的学习轨迹。在教学过程中,可每周进行一次技能评价,记录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并通过最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某种形式的嘉奖,以增强学生对自身信息运用技能的信心。

2.创新能力的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是一门新学科,是评估学生对所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基础积累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的目标,也是信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可要求: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电子板报,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设计可自主决定,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要从环境出发。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大的主题比如:人口问题、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对学生的创作,评价结果应是客观的,对于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给予良好以上的成绩,说明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

3.思维能力的评价。评价思维能力是激励学生自觉把积累的知识进行多向联想,以增强技术与思维结合的可能性。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才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才能为课程整合打好基础。如学习了演示文稿软件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的讲演稿,题目可自拟,如“我的思想”等,要求学生在制作时结合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软件以完成作品,并要求学生对讲演进行评定,教师给出评定标准,由全体师生做评委,大家互评自评,成绩现场打出,学生既是受测试者,也是测试者,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扩展了自身的思维空间。

信息课程教学评价的形式

信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时空中获取信息、传递思想、运用信息,以教育学生关注网络环境下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其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成长的基石。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采取的评价方式应有所区别。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等进行的预测,也称“教学前评价”。通过这种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储备,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实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比如在给高一年级学生上课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评价与预测,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具有了怎样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确立提供先决条件。

2.过程性评价。在实际的信息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学生自评以考察其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对学习任务的意向、学习的习惯,以及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等,以给学生信息反馈,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身信息运用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这样,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矫正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积极心态,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激发学习的乐趣,这在实践中可称为“教学中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以过程性评价作为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与比较,可以促进他们不断自我反思,激发其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大量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手脑结合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其知识结构,并激励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成就感,为其提供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出于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又称为“教学后评价”。在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就属于这种评价。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最终达到了信息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信息课程的期末考核,通常是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动手操作,或者完成某种形式的作品,从中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较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高中学生善于动手实践,乐于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某种成果。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学生做出全面鉴定,按评价结果区分等级,以对整个教学、学习活动的成效做出评定。如我校开展的OFFICE软件排版竞赛、PHOTOSHOP图片处理竞赛等,面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软件操作水平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软件作品的形式,让不同的观众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出评价,这也体现总结性评价的公平性,全方位性。

结论

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59-01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已不能缺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学校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对学生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信息技术、职业发展道路的确定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着实践性、操作性等特点,和初中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由于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不够,导致这门课程在授课的效率上有着很大的问题。只有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性,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信息知识,提升操作能力。

一、打造储总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在初中的学习课程中,信息技术并不是主课,但是依然很重要,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我国的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身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的老师来说,笔者越来越感觉到信息技术课程比较难于把握。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的普及程度已经远远的高于了我们教育的普及程度,就是说很多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年已经开始应用,但是书本中却还没有编入。换句话讲想要将信息技术课程上好是不简单的,并且大多数学生在你进行正规的信息教育之前都多多少少的了解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这就对信息技术老师把握好课堂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应该着重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及效率,使其变成高效的课堂,才能让信息技术课展现出发展性及前沿性。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高效的课堂观念,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从而学好这门课程。

二、初中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课堂的主要方式

1、着重分层次教学

首先,老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吸收得了所学的内容,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高低程度的辅导,帮助低水平的学生跟上课内进度,引导高水平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其次,对全年级或全学校学生,突破班级的限制,根据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授课班的分班,进而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授课内容及授课进度进行详细的设计,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2、加大课内实践力度

首先,要增加课内实践的次数及实践。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合理的设计时间的安排,每次实践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的自制力会下降,进而降低学习效率。也要在确保授课内容顺利完成的同时尽量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进而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将书内知识转化为实际中的应用,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其次,要关注每次课内实践的质量。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时间情况有所掌握,总结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讲解。在实践结束后,对学生开展抽查,以掌握他们通过实践所学习知识的程度,也是对授课效率的监督,防止学生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此外老师要对每次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实践更加符合授课内容,同时做到循序渐进的难易程度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复习,同时在逐渐增加难度的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的欲望,进而有效的发挥其学习能力。想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方式有很多,比如说:角色互换、分小组合作学习及任务驱动等。任务驱动学习模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然后对整班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学习,最后安排一些时间用于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讲解或是演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来掌握知识点,同时还能与教师进行互动,老师以及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对台上的演讲者进行相应的提问。通过这种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默契度,同时提升了知识收集及整理的能力。

4、改进授课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想要是授课达到最高的效果就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愿意学,他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记住所学的内容,才能达到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的改变授课模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键盘指法进行讲解时,大多数学生都表现的不太积极。因为这部分授课内容比较好讲,主要是通过实践来对知识加以巩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枯燥。为了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键盘执法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笔者通过利用金山打字游戏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玩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键盘指法,使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乐趣,不至于太过单调、枯燥。当然笔者不是鼓励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学都通过游戏实现,这是要对授课的实际内容进行总结,并合理利用的。笔者认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依据授课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多角度的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总之,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的课堂,同时也是对授课模式的实践。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就要依据实际出发,对授课方式及课堂模式进行适当的选择,同时在授课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时间及总结,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达到高效果及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篇6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含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指以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教育课程中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的一门适应时展的课程。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1)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程;另一类为信息技术课程。它们研究的对象有所区别: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所需课程领域,为其他课程服务,如PPT、绘图软件等;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对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概论等一系列课程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一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对师生双边活动的效果进行合理的优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活动,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性质

1)技术性。适应时展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10.3969/j.issn.1671-489X.2014.17.083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与实践的研究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大部分都含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数据。例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包含了很多关于计算机数据编程、软件开发的内容等,这些内容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2)基础性。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为基础,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应用却很广泛。基础性体现在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信息化时代中,人们逐渐开始在网上进行聊天、购物等,这些都慢慢成为一种主要的人们生活的方式。

3)层次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突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也不完全相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对教学课程进行分层设计,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七年级与九年级在教材编写中,有所侧重,体现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

4)实践性。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适当渗透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相关的实践环节。例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中的某一软件时,必须进行实际的操作,才能够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性能,光凭理论是无法了解软件的全部信息的。

2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及其理念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内容、实施策略与方法、评价方案、理念、结构、目标、标准等一系列内容。从各个环节进行开发,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形成每校不同的开发理论与实践体系。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如下。对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初中生的飞学习基础与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围绕学生兴趣的激发,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还要对信息技术市场中的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变化,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找准开发的切入点,既符合学生学情,也符合社会对信息发展的要求。设定可行性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仅要考虑目标的难度与先进性,还要符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教学的实际,要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编制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运用图像、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一系列方式进行表达,对于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要多样化,如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在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推广的前期,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发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质量。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完善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规范,评价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实验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根据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结果,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完善。

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育方法、内容以及实践研究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与内容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利用通信技术对一些问题、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通过教材和课程开发的学习,应当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其他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学会选择对于自身学习有帮助的信息资源,提升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的技能。例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操作、简单的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方法、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通过对每个知识块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设立可以开展相关活动的课题。在解决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加工处理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利用信息媒体技术对课题学习结果进行发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初中其他学科课程,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难点在于实践,通过多角度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的质量,这活动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同时,需要对实践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质量以及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然后利用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有效的完善,边实践,边总结。比如,某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网络信息平台这一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的课程,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对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环境进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对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信息数据进行传输与交流,体验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共享。

4结语

篇7

关键词: 高中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从我国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看,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很多学生并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知识。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社会整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分不开关系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们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现代教育也必须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教育。

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因此,教师和学生往往过于重视高考,在高考的考试科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甚至占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这就造成信息技术课程课时的减少。另外,高考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那些考试学科的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低下。在学校层面上,校领导通常是更加注重那些考试型文化课的建设,并对这些教学投入比较多的教育资金。由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参加高考,因此学校对这门学科投入的师资力量和经济力量都略显不足,计算机这门学科对于设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基础设施的不足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校方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不重视,会让教师产生一种松散心理,这对于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反思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校必须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首先,学校应当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把信息技术教学放置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其次,校方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对信息技术课程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最后,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校园信息技术活动,并设置相关的奖项,从而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计算机特长,培养他们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用photoshop的使用过程中,能否把相关的技术操作完全呈现出来,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到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热爱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兴趣完成教学中的任务。

良好的师资力量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助力,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因此,教师们必须要不断学习,并且需要居安思危,时刻做好自身的知识储备工作,让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除了要掌握好理论性的知识外,教师们也需要具备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展计算机技术课堂,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从现在高中师资队伍现状看,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要求,他们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因而不能很好地主导信息技术课堂。由于教师的操作水平不高,因此当学生遇到很多疑难问题的时候,他们就难以为学生进行高效解答。另外,这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教材知识传输给学生们,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学校必须要注重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建设,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步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学生的引路人。首先,教师要进行自我完善,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让自己有资格和能力为学生指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最终寻找出最为适合的道路。其次,学校应当加强对于教师们的培训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对教师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并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认知,他们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娱乐的,就是用来网聊和玩游戏的,因此,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私底下做一些娱乐活动,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得不偿失的。当学生进行娱乐时,议论和打闹的声音会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质量,也会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更会坑害自己。教师为了杜绝学生的游戏现象,只能进行断网操作,从而把课堂活动限制在局域网中,因此,学生就无法学到网络上的知识,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应当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端正学习态度,并且建立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是极其强大的,不仅仅是因为其娱乐功能,更是因为其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只有正确认知信息技术,才能投身信息技术课堂。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获得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提供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学习的同时学会与同学的相互协作。针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门学科的性质及其这门学科的课程指标,高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来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之中,教师们应当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之中改进自身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最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洵.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篇8

1.中学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仍不高。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个怀揣梦想的学生而言,他的绝大多数时间还是用在学习与考试有关的科目上,为上学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而对于与成绩几乎毫无关系的中学信息技术课而言,不仅学生不会过多的重视这门课,多数情况下,学校和家长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和学生的结业考试,多数情况下教师或者学校也是进行“突击战术”,一次性通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习与成绩相关的学科。

2.学生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兴趣不高。

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学习中学信息技术课,这将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和授课带来极大的阻碍,授课教师的动力和教学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加之目前学生学习考学压力大以及传统授课影响,许多学生把中学信息技术课作为“放松课”“休息课”,还有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在中学课程所占的课时少,学生更难融入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

二、依托生活元素,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生活元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把中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将会令中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氛围更好,教学质量更高。

1.教师备课加入生活元素,改变教学思路。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基本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旦教师的授课过程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氛围将会相当尴尬。为避免这种尴尬,教师备课时适当加入生活元素,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元素全面深度融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目标。创新是在教学备课中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课其实就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墨守成规。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要泯灭学生的个性。教师不要对学生做出统一要求,课后评价也要灵活多变,注重能力和创新方面的评价。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应该多研究、多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环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才能活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2.授课过程中重视实践课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中学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过程,作为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理论课的讲解又要重视上机实践课的操作,把生活元素加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为学生日后走出校园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学习插入图片和插入艺术字这节课为例。在学习《插入艺术字》和《插入图片》两课时可采用两人合作的形式。教师可初步拟一个题目《我的微笑我的自信》,让学生两两结合分组,在幻灯片上插入艺术标题“我的微笑我的自信”。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自己操作,把自己的照片和字体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组合排列,然后让每个小组汇报组内采用的艺术字样式以及制作步骤,各小组相互点评哪一种艺术字更适合“我的微笑我的自信”这个题目。互评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选出优秀作品,这样这节课就快乐地结束了。教师可以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总结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通过每节课的总结,积少成多,学生对这一节课便可熟能生巧了。其他课程同理。制作完成后可以由教师保存,制作成照片由下节课的时候再分发给各位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全自主的实践插入图片和插入艺术字这节课,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能得到自己亲手拼接的照片,为学习中学信息技术课带来乐趣。其实,制作图片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边思考边探索,变换各种方式让自己的照片以最美的形式展现给大家,通过解决制作过程中的一个个小问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此外,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还可以采取互问互答,情景展示,媒体展现等各种途径引入生活元素,通过各小组分析或者个人发言,合作完成课时教学目标。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教法运用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需要不断进行优化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直接要求。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它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打造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从中学习和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的整体教学过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或者具体的任务独立自主地完成整个项目流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探究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实践性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包含四个部分:一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的项目操作掌握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二是通过教材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项目教学法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是活动组织的形式以项目小组为基准,项目教学法并不是让学生单打独斗,而是依靠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完成的;四是教学最后的评价与考核是依靠项目完成的情况实施的,即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整体表现及最后的项目成果。项目教学法基本的要素包含项目内容、项目活动、项目情境、项目结果等。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而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则可以发挥巨大作用,通过项目设计、实施及评估等项目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要求。现以Word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为例,详细讲述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流程:

1.项目设计阶段。高中信息技术Word字处理软件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Word字处理软件的各项功能,对文章进行综合的编辑处理,所以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应该以这一教学目标为标准,完成本章节的教学任务。项目设计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和任务设计两个部分:(1)组织结构设计,就是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划分小组模块,方便之后项目活动的实施。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依据学生个体实际的情况实施混合分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补合作,之后还要设立小组长,并将各功能的项目板块任务分发给各个小组,让他们自主、合作、独立完成。(2)遵循可行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及实践性原则进行任务设计。老师在项目设计时还要重视趣味性和时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即将到来的母亲节,组织学生进行母亲节专题校刊的征稿,让学生通过Word字处理软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制作一期电子版的校刊;或者通过书籍、网络等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个名人的相关信息,之后为其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期刊等。任务设计突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充分锻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老师一定要明确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和辅助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在旁辅助指导。而这一阶段主又可以分为两个环节:(1)项目实施准备阶段。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依照要求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小组项目进度表”等,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存储,熟练Word字处理软件各项功能的运用;(2)活动探究及作品制作阶段。小组分工合作,将搜集到的资料通过Word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排版,完成项目的制作,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老师、组员等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并做好学习笔记的记录,及时总结和反思。

3.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估阶段。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估,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并遵循客观、科学的原则,依据相关的“项目作品评价量规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最后通过评估报告的形式对每一个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实用性评价,认真落实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基本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要求,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成为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而项目教学法以其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优势,开始逐渐被应用到我国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在后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总结先前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项目教学,使其取得更好的效果,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信息技术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一项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而目前评价一个人是否属于“文盲”,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其中较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在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如何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们的重点讨论话题。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各种多样的新兴教学方法被教师们在课堂上实践。其中,微视频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是一种在探索中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教授对象是一群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难以掌控课堂教学节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困难。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喜欢被教师掌控电脑,在练习实践时又常常会不听教师安排,偷偷找些小游戏玩耍,导致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较低。与此同时,计算机和网络逐渐的普及到了各个角落,甚至部分农村地区都配置了相当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这样也就使得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反而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乏味而逐渐的感到厌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采用一些普通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节课上下来往往只有较少的几个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情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其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以后的发展情况。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的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打破常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应对学生的情感进行重点的照顾,坚持以人为本,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灵活运用新兴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视频,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进而有效的改善教学现状。

二、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在新课程实施以来,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一些较为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情感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已经较为成熟。而这些成熟的教学方法则是在无数的教师实践和总结中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起来的。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的出现,是现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还是一种新的尝试,其运作模式还不够成熟,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1、合理选取视频内容。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手机就能够完成一段视频的制作和上传,为微视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正是这样,使得网络上充斥着质量不一的各种各样的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运用微视频时,视频内容的选择尤为关键,应该更加重视,具体的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选择视频时教师应注重与课程教材的联系,切忌因一个视频趣味性强,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就不顾教学内容的联系而盲目使用。其次,微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一个有效的范围内,不能为了节省讲解时间就全程使用微视频,让初中信息课堂教学变成了单一人机教学。最后,微视频的内容应为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可以兼顾一些学生较为关注或是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对一些暴力的或是具有消极影响的视频应做到彻底的禁止。

2、巧妙选择切入点。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节省备课时间。但教师却同样需要认真的进行备课,在选好微视频后,教师应在把握教师大纲以及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统领全局,将微视频巧妙的运用到教学中,只有选择好视频切入的恰当时机,才让学生对微视频不感到突兀,才是真正成功的微视频教学方式。通常来说,微视频可以选择在知识点之前,让学生观看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教师也可以将微视频放在知识点讲解之后,通过微视频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往更加深入的一面进行探讨和学习。微视频的高效运用必须在教师将微视频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深入掌握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教师们通过实践来不断的改善和提高,教师在日常的使用中应积极的沟通交流,根据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改变,从而促进微视频教学的不断完善。而教师要想通过微视频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还应保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对微视频教学的综合素养,确保教师对微视频的使用与审核能力。

作者:刘春雷 单位: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石桥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文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