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实践报告

篇1

【关键词】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企业需求;技能大赛;实践技能

引言

根据企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网络实践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的目标,提出基于知识点定义与分解,虚拟平台与真实设备结合为实践环境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原以企业需求、市场应用领域的主要岗位及其所需技能,提升学生的网络组建、网络配置与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计划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引导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教学改革。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办学,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实验、实训条件与生产现场基本同步,强化办学特色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技能大赛成绩的取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通过校企合作,规范技能教学。

引入企业先进技术,引入知名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与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杭州华三网络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西安西元机电有限公司公司等著名网络公司合作,更进一步促进了网络专业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得在新形势下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促使专业的技能教学更规范、更标准,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需要。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全力推进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通过“讲学做一体化”教学和模拟企业现场实景教学的交替,让学生在“做中学”,不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技能大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施教者之一,学生在由聘任的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成为职业教育在企业的延续。

通过对社会的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我们明白了应该怎咏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引进企业的优秀课程体系及教材,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实施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通过吸引企业技术骨干来学院承担专业教学任务,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2.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基地建设。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广泛听取企业专家对实训室的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的建议,跟踪技术进步,科学设计流程,配置全套设备,设置充足工位,基本实现了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在实训基地的使用中,学校切实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保证训练工位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延长学生的教学时间,组建各种形式的技能提高班,采用免费教学的方式来满足学生对自身技能进行提升的渴望,不断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不断增强学生操作技能。

二、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大赛项目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技能教学。

网络技能大赛项目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严谨教学、规范操作的教学思想,通过汲取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新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

2.以大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技能教学。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把老师派出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把他们的课程、资料带回来,一人学习,多人受益。我们也把企业的技术骨干请进来,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更多的老师了解企业需求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对专业教师要求以技能大赛内容组织教学,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极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将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将以技能大赛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提升专业能力。

3.以大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检验技能教学。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发展的生命线,以大赛为载体,检验本专业教学水平。技能大赛有效规范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以此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采取以教师自查、教研室普查、计算机学院抽查为主线,督导巡查为辅助的“双线并进”方式来跟踪课程建设的实效,实施对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及时调控教学行为,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还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考核,将行业要求融入专业教学,以行业规范为标准有效实现“双证融通”。

三、以大赛营造校园育人文化,优化技能教学

在模拟真实的网络工程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实现对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的实施能力,软件安装(或固件升级)能力,设备调试能力,以及网络构架设计改进的能力,包括对常用网络综合布线工具的应用,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安全、环保等意识。

可建立竞赛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扩大竞赛范围,尽量拓展到更多专业和课程,让技能大赛覆盖到整个专业、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形成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结语

从本项目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铺路,就业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网络大赛的题目设计其实也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或者部分的项目,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网络技能大赛培训中,我们也按照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网络项目进行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找到完成项目的办法。在完成一个模拟的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学习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由于学校缺少对教师必要的培训,很少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进行不断更新和提高,这就要求学校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开发师资培训计划,做到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加强交流。

3.加强学生实习锻炼。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为了让学生所学的技能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深入企业锻炼的机会。技能大赛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是:学校的实训条件再好也是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不一样的,职业院校真正的实训基地应该在企业。学校要利用好技能大赛的平台,切实加强和企业(行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建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

以国家和省里大赛内容搭建院内大赛平台,要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参考文献:

[1] 盛琳阳.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4).

[2] 云红艳,杨厚俊,赵志刚,李建波,李琳.创新思维教学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3(14).

篇2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各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也在研究适合本专业课程的课程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

1.“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介绍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符合网络技术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学习领域课程。本学习领域根据网络管理员岗位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原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和安全防护能力,并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现行“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不能适应就业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培养定位模糊,岗位需求不明确

传统教学模式更多考虑知识体系的结构与完整性,较少考虑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需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未来有哪些用途,不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需要这些知识,难以形成职业带入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与教师形成共鸣,学生和教师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知识学习了很多,但分散、刻板,空有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实践运用能力不强,难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2.2 理论多实践少,知识分散,缺乏针对性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不同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该课程要求更多的实践课时比例、更多的针对实际工作的实践教学情境。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重知识、轻实践,且实践内容多为知识验证性实验,难以满足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2.3 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难以适应网络发展需要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规范层出不穷,网络安全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及时更新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快速适应网络安全新状态,也是“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教科书为知识传授蓝本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经过两年的教学经验积累,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校启动“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经过广泛的调研与分析,明确了研究方向,确立了“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的课程改革与研究思路。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3.1 明确课程定位,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新的研究思路改变了课程分析的方向,由过去面向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转变为面向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认真分析,明确了新的课程定位:“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发现、研究和解决具有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胜任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职业岗位需求。

3.2 课程内容编排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能力的递进不是根据流程的先后关系确定的,而是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的,例如先安排网络硬件设备还是传输媒体与流程关系不大,主要是要考虑哪个项目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相对简单一些,就把哪个项目安排在前面。如本课程就将网络传输媒体任务安排在最前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后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设计的学习任务必须能够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所以每个学习任务都应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进行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和学校网络对外服务中心,让学生亲临真实工作环境,参与或者分组独立完成对外服务的实际网络项目,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课程学习考核方法

打破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采取三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此阶段的考核安排在课程学习完后,以笔试形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二是项目技能的考核,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40%;第三是综合技能的考核,在课程学习完后,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包括岗位素质、团队协作、专业技能、实习报告的撰写等考核点,此阶段占总成绩的40%;三项成绩之和为学生本门课程的学期总成绩。学生每个阶段都必须达到该阶段的及格分,如理论考核,必须达到相应分数,否则必须进行重新学习和考试,以致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学生本门课程才算合格。课程的第一部分的考核采取教考分离,项目技能考核由课任老师考核,综合技能的考核由教师团队集体考核,最终达到考试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综合实习项目完成后,教师完成实习报告的批改后,举行至少一天的学生实习体会交流、教师评论和答疑,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最终使学生的组网和用网的能力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

4.结语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促进了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以课程建设为主线,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对专业教师队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栋学.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

[2]李小峰.“工学结合”的相关表述及其历史渊源[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3]孙宁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

[4]及风云,张培成.对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2(6).

篇3

关键词: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病毒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01-01

一、引言

气象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气象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相关人员了解气象政务和天气预报等信息的重要媒体。通过这一媒介,预报人员可通过气象信息网络传输的模式数据等,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决策服务人员可根据实际天气情况,气象灾害预警和气候预测等信息。公众气象信息网络的这些信息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随着网络病毒、计算机黑客的不断入侵,互联网的安全性越来越低,我们的气象信息网络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安全威胁。气象信息网络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有意或无意的黑客攻击或者病毒传播。人们是如此地依赖气象信息网络,以至于任何因素网络安全事故都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气象信息网络安全性已经刻不容缓。由于气象网络系统在管理和制度上普遍存在缺陷,一些条件较差的基层台站甚至没有专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还有一些再基层气象职工计算机水平较低,机房设备较差,这对气象网络的安全极为不利。

二、提高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几个途径

(一)加强路由器控制,防止IP地址非法探测

加强路由器控制,防止IP地址非法探测时提高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有时候非法黑客会采用“IP地址欺骗”的方法来进行网络攻击前的准备。其具体做法是:先假扮成气象信息网络内部的一个IP地址,通过Ping、traeeroute或其他命令探测网络命令来探测网络。一旦发现漏洞,黑客会利用这些漏洞对气象信息网络进行攻击。针这类安全隐患,网络管理人员应该在路由器上建立安全访问控制列表,以防止IP地址非法探测。当建立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后,可将其放到路由器连接外网接口入口,形成一道控制墙,假如非法访问者频繁地利用Ping、traeeroute或其他网络探测命令攻击主机,可对其进行隔断或阻断处理。

(二)进行端口管理,阻止病毒传播

很多网络病毒利用固定的端口进行黑客攻击和病毒传播。例如,臭名昭著的Blaster蠕虫病毒往往利用TCP 4444端口和UDP 69端口向网络内部的正常主机传播病毒。在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时,加强计算机端口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毒的传播范围。例如,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可在路由器的内、外网结构设置ACL,这样当到达路由器时,病毒数据会被路由器的ACL设置过滤。因此,进行端口管理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策略。当发生端口攻击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和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时,网络管理人员应该立即向单位信息安全责任人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危害扩大,并编写违章报告、运行日志和其他与计算机网络端口攻击有关的安全材料。

(三)提高内网安全级别,实行分级权限制度

气象部门为维护常规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必须实行网络安全级别的安全管理。一般来说,可将气象部门的内部网络按照安全级别分为三个级别:即业务子网级别、办公子网级别和服务器级别,并实行分级权限制度。通过利用三层交换机策略对子网间的相互访问进行权限控制安全级别高的子网可以访问安全级别低的子网,同时禁止低级别的子网访问高级别的子网。当低级别的子网网络感染病毒后,不至于传染至高级别子网,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和阻断网络间病毒的传播。网络管理人员要执行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分级保护技术措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查处不安全因素,排除安全隐患。

(四)实行网络流量控制,确保业务数据正常通行

通常在气象信息网络没有感染病毒时网络带宽应该能够满足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假如网络中的终端计算机感染了“蠕虫”病毒或一些木马程序后,网络流量会出现异动。有时,网络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流量,严重的甚至会将气象信息网络的带宽完全耗尽,并导致业务网络的阻塞或完全瘫痪。由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等正常的气象业务运行需要气象数据及时准确的传输和传达,网络流量耗尽或阻塞将给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为确保常规气象业务数据的准确、及时传输,必须要对一些非业务的数据流量加强管理和限制,防止因为少量终端计算机的不正常而殃及整个网络。气象信息安全的相关人员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要求,遵循国家“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确定气象信息安全工作的策略、重点、制度和措施顺利事实。

(五)终端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终端的安全是是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恶意软件、木马等电脑病毒以及终端本身的软硬件故障,常常给整个网络带来安全隐患,严重的甚至能导致系统崩溃。因此,对于终端计算机一定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终端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安全运行情况,并根据评估报告对系统安全措施进行完善与升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有:进入安全模式,使用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金山清理专家进行杀毒或者重装系统等。

三、结语

总之,气象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气象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期任务,要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信息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并认真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气象信息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一整套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等制度,最后,相关部门要宣传贯彻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并组织对气象信息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建设并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安全工作的发展。信息网络安全责任人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建立信息安全长效机制,落实信息安全措施,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晓字,王晓明,孙鹏.浅谈广东省气象局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部署[J].广东气象,2004,26(3):41-43

篇4

系统安全包括主机和服务器的运行安全,主要措施有反病毒。入侵检测、审计分析等技术。

1、反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是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它能够传染其它程序,并进行自我复制,特别是要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有着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是使用防病毒软件对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或者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如我校就安装了远程教育中心配置的金山毒霸进行实时监控,效果不错。

2、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指对入侵行为的发现。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以提高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及时对系统进行安全防范。入侵检测系统包括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主要功能有:检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检查系统的配置和操作系统的日志;发现漏洞、统计分析异常行为等等。

从目前来看系统漏洞的存在成为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发现并及时修补漏洞是每个网络管理人员主要任务。当然,从系统中找到发现漏洞不是我们一般网络管理人员所能做的,但是及早地发现有报告的漏洞,并进行升级补丁却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发现有报告的漏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经常登录各有关网络安全网站,对于我们有使用的软件和服务,应该密切关注其程序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信息,一旦发现与这些程序有关的安全问题就立即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补丁和升级。许多的网络管理员对此认识不够,以至于过了几年,还能扫描到机器存在许多漏洞。在校园网中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着各种的服务,但是服务提供的越多,系统就存在更多的漏洞,也就有更多的危险。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将不必要的服务关闭,只向公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基本的服务。最典型的是,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对公众通常只提供WEB服务功能,而没有必要向公众提供FTP功能,这样,在服务器的服务配置中,我们只开放WEB服务,而将FTP服务禁止。如果要开放FTP功能,就一定只能向可能信赖的用户开放,因为通过FTP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内容,如果用户目录又给了可执行权限,那么,通过运行上传某些程序,就可能使服务器受到攻击。所以,信赖了来自不可信赖数据源的数据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3、审计监控技术。审计是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它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识别谁访问了系统,还能指出系统正被怎样地使用。对于确定是否有网络攻击的情况,审计信息对于确定问题和攻击源很重要。同时,系统事件的记录能够更迅速和系统地识别问题,并且它是后面阶段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对安全事件的不断收集、积聚和分析,有选择性地对其中的某些站点或用户进行审计跟踪,可以及早发现可能产生的破坏。

因此,除使用一般的网管软件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外,还应使用目前已较为成熟的网络监控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二、网络运行安全

网络运行安全除了采用各种安全检测和控制技术来防止各种安全隐患外,还要有备份与恢复等应急措施来保证网络受到攻击后,能尽快地全盘恢复运行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数据。

一般数据备份操作有三种。一是全盘备份,即将所有文件写入备份介质;二是增量备份,只备份那些上次备份之后更改过的文件,这种备份是最有效的备份方法;三是差分备份,备份上次全盘备份之后更改过的所有文件。

根据备份的存储媒介不同,有“冷备份”和“热备份”两种方案。“热备份”是指下载备份的数据还在整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只不过传到另一个非工作的分区或是另一个非实时处理的业务系统中存放,具有速度快和调用方便的特点。“冷备份”是将下载的备份存入到安全的存储媒介中,而这种存储媒介与正在运行的整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没有直接联系,在系统恢复时重新安装。其特点是便于保管,用以弥补了热备份的一些不足。进行备份的过程中,常使用备份软件,如GHOST等。

三、内部网络安全

为了保证局域网安全,内网和外网最好进行访问隔离,常用的措施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采用访问控制和进行网络安全检测,以增强机构内部网的安全性。

1、访问控制:在内外网隔离及访问系统中,采用防火墙技术是目前保护内部网安全的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在效和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防火墙技术可以决定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哪些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其基本功能有:过滤进、出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等。应该强调的是,防火墙是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必须将防火墙的安全保护融合到系统的整体安全策略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

另外,防火墙还用于内部网不同网络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防火墙可以隔离内部网络的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防止一个网段的问题穿过整个网络传播。针对某些网络,在某些情况下,它的一些局域网的某个网段比另一个网段更受信任,或者某个网段比另一个网段更敏感。而在它们之间设置防火墙就可以限制局部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篇5

关键词: 中小学 网络 安全

在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设备、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信息的滞后也是影响中小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中小学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已迫在眉睫。虽然存在着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信息网络的建立能够促进中小学的发展,为中小学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大量信息,提高中小学教职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丰富职工生活。

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的工作量,节约一定的资金;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现代化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技术研发的速度和竞争能力;网络资源的共享,可以为中小学的生产、技术、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中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业务的需求。网络建设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效益和利润,相反,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中小学机密的泄漏,网络系统受到破坏,数据文件遭到破坏等都会给中小学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必须把网络建设的需求和网络安全的需求摆在相同的位置。

1.解决中小学网络安全的整体措施

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应建立中小学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现有中小学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审核“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检查制度”、“网络安全审计制度”和“安全日志登记制度”。在制度的保障下,实施以下安全措施。

(1)制定“分级安全策略”,即分层次制定安全实施策略,划分安全项目,细分安全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确定安全等级,建立安全检查表或安全检查数据库。基本表结构如表1.1所示。有条件的情况下成立安全小组,采用分工负责制。

(2)策略审核。对“分级安全策略”进一步采取实验进行验证,在初次系统安装和网络集成过程中,以审核的安全策略为标准,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对发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及时作出响应。了解网络技术动态和Internet上关于网络安全的最新报道,依据所获得的有关新的安全报道和安全实施策略,进一步鉴别并作出响应措施。针对每一个安全响应,及时更新和完善安全策略,为后续网络检测提供新的措施和方法。

(3)安全监控。利用现有和最新安全检测技术,如网络扫描、流量监控等,通过扫描报告或流量记录分析判断网络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网络存在的入侵或安全漏洞。安全扫描是网络安全防御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原理是采用仿真黑客入侵的手法测试系统上有没有安全上的漏洞,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目标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等各种对象。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扫描器基本上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端口扫描工具,如端口扫描器NMAP等,它不仅能检测操作系统类型,也支持隐藏性扫描。但不能检测漏洞。漏洞扫描工具,如web脆弱性扫描器Whisker 2.0版。该工具检测己知的基于web技术的安全漏洞,如CGI、ASP等。新版本包括内置的SSL支持,易用性更强。

中小学级的分布式安全检测评估系统,如CCNNS Scanner,能从浏览器直接提交申请,实现多扫描用户权限管理。最终得出的安全报告能协助系统管理员了解系统上的安全漏洞和如何去修补这些漏洞,并能提供本地下载的升级程序补丁。

(4)安全响应。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和检查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及时作出安全响应。设计一系列安全响应的常规措施、办法和紧急处理办法,处理一般问题应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于造成较大或重大损失的安全问题,可采取切断与Internet连接的特殊手段。安全响应的速度要快,办法必须有利,措施必须得当。

(5)安全日志登记。安全日志登记是网络安全管理基本手段,定期(不超过一天)登记安全检查记录,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登记,为后续的安全工作提供方便。

(6)跟踪最新网络安全技术。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资源,及时了解网络技术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家和权威网站提供的网络安全资料和技术解决方案,补充和完善网络自己的安全策略。为中小学用户提供安全通告和技术支持。如下列网站可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料。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省略.cn/

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省略.省略

瑞星反病毒咨询网:省略

(7)动态完善安全策略。完善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检测的一部分工作。根据新的安全问题和Internet最新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完善网络安全策略,利用新的安全策略实施新的网络安全检测,采用更新完善策略―网络检测―再更新完善―再检测的动态安全检测机制。

2.安全防范方案设计

根据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基本原则,综合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我们设计了中小学网络安全动态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本方案的核心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对于网络安全设备性能相对弱的网络系统,实施这种多层次、多方位、动态的网络安全实施策略,能够使网络安全达到最优化。

在当前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要保证中小学网络安全健康发展,必须注重安全意识。安全的核心在于人,中小学必须培养自己的安全技术人员,把安全的投资作为中小学网络建设投资的一部分是中小学网络安全的基础。

网络发展建设迫在眉睫,网络建设随后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就成为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问题。而在目前网络管理安全技术人员短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下,中小学要能够在网络建设初期或正在建设过程中尽早使教员工建立起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就必须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新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安全防范措施,制定适合本单位网络安全的安全实施计划,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网络威胁给本单位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在以上这些方面,为中小学网络建设及网络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指导和帮助,同时,在一些安全技术上,给出分析和经过具体实践的解决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的技术会不断提高,但是,网络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阔,网络入侵的途径也会增多,网络安全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作为在网络安全上负有一定责任的人,需要站在技术的制高点来面对一切入侵和挑战,才可能永不言败。

参考文献:

[1]朱新生,张杨.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3):229-232.

[2]刘必雄.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系统设汁方案研究[J].福建电脑,2006,(8):68-159.

[3]段建详,蔡腾跃.IP网络安全若干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代电信科技,2003.8.

[4]高正宪,李中学.Web环境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及实现.计算机工程,2004.4.

[5]陈钟.信息与网络安全.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电子教材,2004.

篇6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实践

0 前言

政府高度重视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但是,目前在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能支持信息安全各专项技术的综合实训环境。围绕国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升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要求,结合学校在网络安全方向及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的需要,建设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可扩展的信息安全综合实践教学环境,近年来,我校进行了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 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存储容量成倍地增长,信息已经成为客户的重要资产,信息存储成为各项业务运作的基本依赖条件和环境,任何信息的破坏和丢失,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任何存储系统的故障,都会严重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和运营。可以说,网络安全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其技术人才积累往往是和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的,由于安全经验需要时间积累的缘故,目前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远远满足不了业务发展需求。据计算机世界资讯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人以上。

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示范实训基地”以及“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要求,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室,可以改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需要,突出培养学生对应岗位能力培养,提升专业实验及实训教育水平,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 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

我校网络安全实训室的建设思路是:以“校企共建、企业化管理、职业化环境、服务于社会”为指导思想,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为驱动,设备性能与主流技术同步,建设具有真实职业环境,能承接加工制造业信息化服务项目,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室。

我校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目标是:在校园网环境下模拟完整的企业网环境,实现商业运营环境中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训,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及综合化的信息安全实验与实践环境。一是满足《网络安全技术与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等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使学生通过在此环境下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并且进行各种设备调试,实现各种平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达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提升;二是提供科研开发和测试环境,服务企业;三是支持信息安全社会化培训以及信息咨询、方案优化、产品研发与仿真测试等服务,服务地方经济。

3 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实施

网络安全实训室的建设实施按照作用范围和设备的情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搭建基础网络结构。构建网络安全基础结构和服务器存储基础结构,以基础通信网络知识培训为主要目的,在信息安全主流技术上是以网络安全技术为主,实验设备采用全球市场广泛应用的主流通信设备,兼并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满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不同要求。存储功能部分主要由学生终端、存储管理软件客户端、e-Bridge存储管理软件、存储阵列、应用服务器五部分组成。e-Bridge存储管理软件将存储阵列上的磁盘分割成为每4块磁盘一组的磁盘组,每小组学生共用一组磁盘,在这组磁盘上学生可以对其进行配置和操作,学生小组之间互不影响。学生在实验终端启用存储管理软件客户端,图像化界面上进行操作。第二阶段为多元化多业务实验室阶段,构建完善的认证培训体系,服务社会,带动教育、其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所属区域乃至全国信息化建设的龙头,构建一条实验室的价值链。

网络安全实训室实验系统构架,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理论层面(教材)、子系统级层面(各功能模块设备)和平台层面(实验软件平台);纵向又分为两个层面,功能演示层面和教学实验层面。功能演示和教学实验横穿三个横向层面,即可以针对基础理论知识层面、子系统级层面以及平台层面设计不同复杂度的系统功能演示和教学实验。每个子系统均依照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层面进行教学或培训实验设计,教学实验数量要求有三至六个或者更多。

网络安全实训室共投入资金151万,共有设备123台套,主要设备有:二层网络交换机、三层路由交换机、安全路由设备、边缘防火墙、VPN设备、智能入侵检测系统、文档安全管理软件、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模块服务器、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模块、OceanStor S2600I存储系统、IP-SAN交换机、安全实验管理平台、设备控制台、实验管理网络设备交换机、实验管理防火墙交流主机、拓扑管理器、实验室终端、网络分析系统等。

4 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成效

在建设过程中,与思科网络公司、北京神州祥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搭建了真实的小型企业网环境,体现了“校中厂”的理念,同时选择使用率高、起点高、能体现现代网络安全环境的先进设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地积累到最先进的网络安全经验。

网络安全实训室,能够开设数据网络类、网络安全类、应用类、存储类、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类等5种类型的实训。能满足48人同时分组实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近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承办了2013年山东省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

该实训室在承担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以外,还承担了科研、企业培训、认证培训及考试,突出了专业技术输出能力,提升了专业团队的行业美誉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托该实训室立项了“山东省信息化战略专项研究课题”等8项省级科研课题,获得了1项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申报了12项国家专利。举办了一期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组织了两期山东省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培训,来自全省高职院校的197名师生参加了学习。与企业合作申报了3个国培项目,开发了两个专业培训包。9所省内外职业院校来校学习专业建设经验。

5 结束语

近几年,我们通过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室,并充分发挥其实训教学、技术应用研发、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计算机网络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竞争力的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网络安全 等级保护 实施方案

信息等级保护是我国践行的一项主要制度,在实践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相关重要程度与危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的形式开展保护,保障其信息的最大安全性,避免各种不同因素导致安全事故问题的产生,因此本文对具体的安全等级保护以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探究分析。

1 三级安全系统模型的构建

1.1 安全计算环境的具体实施

安全计算环境就是对相关等级系统进行详细的管理,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存储、处理以及安全策略的实施,掌握信息系统的核心情况。安全计算环境在其有效的区域边界安全防护之下,可以有针对性的避免各种外界网络攻击行为以及一些非授权的访问。对此,安全计算机环境的整体安全防范工作就是有计划有标准的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性改造,避免出现系统因为自身的安全漏洞、系统缺陷等原因导致的攻击问题。

同时,安全计算环境自身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实现对系统内部产生的相关攻击以及非授权访问的各种各样行为进行防范与控制,避免内部人员因自身的数据以及信息处理方式导致的各种破坏行为的产生。

1.2 安全网络环境的具体实施

信息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与计算域、用户与用户域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系统的衔接,网络对不同系统之间的相关信息传输有着承载通道的主要作用。网络在应用中可以位于系统之内也可以位于系统之外,其中一些网络数据信息流,或多或少会通过或者经过一些不稳定的网络环境进行传输。对此,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保障整个网络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避免其受到各种网络攻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网络中信息流的整体安全健壮性,之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其整体通信架构的实用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

基于网络自身的保密要求,在应用中要使用网络加密技术与应用本身进行融合,进而实现三级保护中的相关要求。网络安全域要具有自身的网络结构安全范围,同时可以对相关网络的具体访问操作进行系统的控制,进一步提升对安全审计工作的重视,保障相关边界的完整性,避免各种网络入侵以及网络攻击问题的出现,杜绝恶意代码问题的产生,进而实现整体网络设备的有效防护与相关网络信息保护功能。

1.3 安全区域边界的具体实施

边界安全防护是指在相关信息安全系统的各种业务流程上对其进行区分与划分,是不同应用与数据内容的安全域的系统边界。一般状况之下,边界安全的防护边界与相关防御工作的开展就是通过依托于相关隔离设备与防护技术进行完成的,并且将其作为安全保护的切入点,边界防护主要实现网络隔离、地址绑定以及访问控制管理等相关功能。其主要目标是对相关边界内外部的各种攻击进行检测、告警与防御,可以有效的避免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出现恶意或者无意的跨越边界造成攻击与泄露行为隐患。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对相关日志的审核,可对一些违规事件进行详细的审计追踪。

1.4 安全管理中心的具体实施

安全管理中心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机制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安全管理平台,是对相关信息系统不同的安全机制进行有效高效的管理,安全管理中心将相关系统中的较为分散的安全机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后,通过集中管理模式提升其整体效能与作用。

安全管理中心可以将其作为整个信息系统中与相关体系域中的整体安全计算域、相关安全用户域以及各个网络安全域等流程进行系统的进行统筹记录与分析管理,进而对其进行整体的统一调度,有效实现相关用户身份与授权、用户访问与控制、用户操作与审计的过程管理,最终达到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通信架构运行情况得到实施展现于掌握,充分地凸显整体安全防护系统的内在效能与作用。

2 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实现

2.1 系统定级实现

系统定级在操作中主要涵盖了系统识别与相关描述,利用风险评估,基于相关标准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实际等级标准进行确定,在通过相关部门批准之后形成一个定级报告,在此基础上最后完成相关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与具体的定级工作。

2.2 总体的安全建设规划

总体的安全建设规划主要是基于相关信息系统,承载相关业务的状况,根据风险评估数据,明确其具体结构,综合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结合相关系统的具体安全要求,并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安全实施计划,为今后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工程的相关内容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与指导。对处于一些已经开展的信息系统,要对其具体的需求进行分析,判断其整体状况与要求,明确差距后再开展工作。

2.3 安全实施

安全实施的过程就是根据信息系统的整体方案的相关要求,综合信息系统的项目建设计划与目的,分期分步的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同时将根据具体的等级需求,制定符合其对应等级的安全需求方案,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估,使其满足各种不同等级的保护需求。

2.4 运行与维护工作

在系统的整体运行期间,需对全网整体的安全风险进行监控,对其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基于具体的评估结果对整个系统中存在安全[患的架构部分进行优化设计与改造,进而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结束语

信息安全系统的实施对于网络安全等级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要提升对其工作的重视度,全面践行相关等级保护与实施方案中的各项措施,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华智,张闻,张华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方案的实施及应用实践[J].浙江电力,2011(03):54-57.

[2]张都乐,何淼,张洋,王照付.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实施方案研究与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08):5-7.

[3]李洪民.浅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建设方案[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13):85-87+89.

作者简介

赵晶晶(1983-),女,北京市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篇8

【关键词】基础教育 校园网络 安全现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情况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三通两平台的不断建设,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更是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细致深化。而校园网络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进展及效果。随着互联网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中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校园网络。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也指出“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中10M以上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以上为学校”。可见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还较低,甚至根本无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J市基础教育网络安全现状,希望发现基础教育网络安全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2.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基本情况,进而了解当前基础教育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数据分析,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本地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掌握基础教育校园网络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并针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为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提供参考,并期能为本地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数据。

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掌握当前J市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状况和网络应用现状;

(2)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安全风险;

(3)影响区域内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状况的成因分析;

(4)针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的状态提出相关建议及意见;

(5)总结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环境下可行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二、课题研究已取得成果

1.完成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学习

通过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相关书籍学习,学习网络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引导课题成员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加深课题成员对于网络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了解基础教育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前期理论学习,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课题组完成了《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整个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校园网络整体情况的了解,主要研究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及硬件构成;第二部分主要针对校园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第三部分主要调查校园网络应用情况,对于校园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第二部分是问卷的核心,通过实体与环境安全、组织管理与安全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网络与通信安全、软件与信息安全、无线网络安全几个维度展开调查,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三、课题创造性成果说明

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创新之处是预期能够发现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发现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困难,能够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引起大家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

1.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常见安全隐患

(1)无专业网络管理人员

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学校无专门的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担任。

(2)无专用的网络机房

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网络中心。校园网络核心设备摆放环境随意,无任何安全措施。同时设备之间的链接也比较混乱。

(3)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基础校园网络由于起步迟、发展慢等原因,目前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环境中,校园网络安全意识还较淡薄,整体上对于校园网络安全并无相关概念。

2.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常见措施

(1)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合理的应用。因此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校园网络安全,只有具备了校园网络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制度,才能合理应用相关的设备、技术。

(2)设置合理的访问策略

篇9

关键词: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网络运行安全内部网络安全防火墙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这无疑对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络的同时却忽略了网络安全问题,登陆了一些非法网站和使用了带病毒的软件,导致了校园计算机系统的崩溃,给计算机教师带来了大量的工作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所以在积极发展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安全重视。正如人们经常所说的:网络的生命在于其安全性。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搞好网络的安全,就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位中学电脑教师兼负着校园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校园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主要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系统安全、网络运行安全和内部网络安全。

一、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包括主机和服务器的运行安全,主要措施有反病毒。入侵检测、审计分析等技术。

1、反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是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它能够传染其它程序,并进行自我复制,特别是要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有着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是使用防病毒软件对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或者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如我校就安装了远程教育中心配置的金山毒霸进行实时监控,效果不错。

2、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指对入侵行为的发现。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以提高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及时对系统进行安全防范。入侵检测系统包括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主要功能有:检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检查系统的配置和操作系统的日志;发现漏洞、统计分析异常行为等等。

从目前来看系统漏洞的存在成为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发现并及时修补漏洞是每个网络管理人员主要任务。当然,从系统中找到发现漏洞不是我们一般网络管理人员所能做的,但是及早地发现有报告的漏洞,并进行升级补丁却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发现有报告的漏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经常登录各有关网络安全网站,对于我们有使用的软件和服务,应该密切关注其程序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信息,一旦发现与这些程序有关的安全问题就立即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补丁和升级。许多的网络管理员对此认识不够,以至于过了几年,还能扫描到机器存在许多漏洞。在校园网中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着各种的服务,但是服务提供的越多,系统就存在更多的漏洞,也就有更多的危险。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将不必要的服务关闭,只向公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基本的服务。最典型的是,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对公众通常只提供WEB服务功能,而没有必要向公众提供FTP功能,这样,在服务器的服务配置中,我们只开放WEB服务,而将FTP服务禁止。如果要开放FTP功能,就一定只能向可能信赖的用户开放,因为通过FTP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内容,如果用户目录又给了可执行权限,那么,通过运行上传某些程序,就可能使服务器受到攻击。所以,信赖了来自不可信赖数据源的数据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3、审计监控技术。审计是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它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识别谁访问了系统,还能指出系统正被怎样地使用。对于确定是否有网络攻击的情况,审计信息对于确定问题和攻击源很重要。同时,系统事件的记录能够更迅速和系统地识别问题,并且它是后面阶段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对安全事件的不断收集、积聚和分析,有选择性地对其中的某些站点或用户进行审计跟踪,可以及早发现可能产生的破坏。

因此,除使用一般的网管软件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外,还应使用目前已较为成熟的网络监控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二、网络运行安全

网络运行安全除了采用各种安全检测和控制技术来防止各种安全隐患外,还要有备份与恢复等应急措施来保证网络受到攻击后,能尽快地全盘恢复运行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数据。

一般数据备份操作有三种。一是全盘备份,即将所有文件写入备份介质;二是增量备份,只备份那些上次备份之后更改过的文件,这种备份是最有效的备份方法;三是差分备份,备份上次全盘备份之后更改过的所有文件。

根据备份的存储媒介不同,有“冷备份”和“热备份”两种方案。“热备份”是指下载备份的数据还在整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只不过传到另一个非工作的分区或是另一个非实时处理的业务系统中存放,具有速度快和调用方便的特点。“冷备份”是将下载的备份存入到安全的存储媒介中,而这种存储媒介与正在运行的整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没有直接联系,在系统恢复时重新安装。其特点是便于保管,用以弥补了热备份的一些不足。进行备份的过程中,常使用备份软件,如GHOST等。

三、内部网络安全

为了保证局域网安全,内网和外网最好进行访问隔离,常用的措施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采用访问控制和进行网络安全检测,以增强机构内部网的安全性。

1、访问控制:在内外网隔离及访问系统中,采用防火墙技术是目前保护内部网安全的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在效和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防火墙技术可以决定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哪些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其基本功能有:过滤进、出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等。应该强调的是,防火墙是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必须将防火墙的安全保护融合到系统的整体安全策略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

另外,防火墙还用于内部网不同网络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防火墙可以隔离内部网络的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防止一个网段的问题穿过整个网络传播。针对某些网络,在某些情况下,它的一些局域网的某个网段比另一个网段更受信任,或者某个网段比另一个网段更敏感。而在它们之间设置防火墙就可以限制局部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2、网络安全检测: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分析,用实践性的方法扫描分析网络系统,检查报告系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建议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达到增强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以上只是对防范外部入侵,维护网络安全的一些粗浅看法。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是校园网络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健康正常的校园网络需要广大师生共同来维护。

参考文献

1.局域网组建与维护DIY.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05

篇10

【关键词】主动诱骗 电力网络安全 提升策略 设计 实现

最近十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涉及政治军事、教育、经济金融、社会服务等行业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化、高效化、共享化的社会发展环境。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系统在程序设计、自身建设以及操作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各种漏洞或者病毒,这将导致各种重要数据信息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复杂风险,若相关机密信息或者个人信息泄漏则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自身拥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而且电力系统的很多工作都与网络存在着密切关联,在高风险的网络信息系统中,我国电力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如何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一直都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深入分析常规网络信息系统入侵的方式以及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同时探讨分析入侵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维护中的意义和具体应用途径。

1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入侵方式

1.1 病毒攻击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实现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其主要是用于特定系统资源目标的破坏,通过拒绝服务等方式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病毒攻击具有一定的潜伏性、隐蔽性、寄生性、传染性,目前病毒攻击主要是通过FTP 文件下载、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或者BBS等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

1.2 身份攻击

计算机身份攻击主要是利用网络服务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确认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来进行欺骗、窃取合法用户的身份进行网络攻击目标系统。身份攻击主要是通过口令攻击、漏洞攻击、收集信息攻击等等。身份攻击窃取信息资源主要是采取试探方式,如:通过扫描漏洞、扫描账户、ping以及端口与嗅探网络等方式对系统漏洞、权限以及服务进行探测,并使用公开协议和工具对网络系统主机中存储的信息资源进行窃取,同时还可以捕捉信息系统的漏洞,为后续攻击提供支持。若网络信息系统遭到身份攻击,其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瘫痪、崩溃,从而导致用户遭受重大损失。

1.3 防火墙攻击

对于网络信息系统来说,防火墙的抗攻击能力一般比较强,因而不易被攻破。但是,在防火墙的设计和实现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这是导致防火墙被攻击的主要原因。

1.4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可称为 DoS(Denial of Service),在攻击时攻击主体将一定序列和数量的资源上传至网络中,并令其大量恢复要求信息运行于服务器中,这样导致系统资源及网络宽带被不良消耗,从而导致网络系统无法实现正常访问,严重时可能导致出现死机、瘫痪等现象。

2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随着我国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在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同时,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则成为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电力企业中一般都是将信息管理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进行分离,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避免各种外在因素对生产网络系统造成影响。

不管是管理网络系统还是生产控制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除了系统和软件漏洞或者人为、物理破坏等因素影响之外,各种入侵、病毒等网络攻击也是引起上述电力系统数据丢失或数据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电力网络信息系统数据的保密性与完整性。因此,为了预防电力系统遭受网络攻击而造成严重损失,必须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工作。

3 入侵检测技术的概念、系统结构及应用程序

3.1 什么是入侵检测

关于入侵检测的定义,主要利用相关技术对用户的操作行为、数据传输、安全日志以及其它网络信息进行操作,经检测发现有对网络系统进行非法进入或者攻击的行为并对其采取应对反应的整个过程。

入侵检测系统属于是一种建立在对上述行为实施检测并完成相应功能的独立入侵检测系统。其中涵盖内容主要分为非法访问行为、系统外部入侵两类,其目的是为了报告、处理计算机信息网络异常操作行为的一种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在实践应用中与防火墙配合使用可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护盾,从而极大降低了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入侵安全事件。

3.2 入侵检测系统的系统结构

对于企业信息网络进行入侵检测时,首先需要对入侵检测系统总体结构进行一系列部署,主要功能是对企业信息网络管理信息区域进行入侵检测,具有部署结构详见图1。

入侵检测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响应以及数据结果处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入侵检测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数据模块在网络中抓取相关数据包,之后再对所抓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标记,最后将抓取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响应模块。数据响应模块作为整个入侵检测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所抓取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匹配,在此过程中若发现存在异常数据事件,数据响应模块则将异常数据传交给数据结果处理模块处理。

3.3 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

3.3.1 信息收集

在入侵检测过程中信息收集需要在所有网段中部署一个或者多个IDS,根据应用对象不同的网络结构形式而采取不同的数据采集连接方式,例如:若应用对象的网段用交换式为集线器相连,则可以将IDS 系统链接在交换机核心芯片上的调试端口上,然后再将入侵检测系统置于交换机内部或者防火墙内部等相关数据流的关键入口、出口处,这样便可收集所有进入、输出数据信息。另外还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其它不同关键点收集相关信息,尤其是一些薄弱环节,对于可疑行为或者判断入侵行为进行标识。

3.3.2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主要是将上阶段收集数据信息通过模式匹配、异常发现分析模式来进行分析,以此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行为,同时将异常报告发送至管理器。

在设计信息分析模块时,设计者应该对应用对象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系统漏洞、网络协议有深入的研究,根据掌握的情况而制定完整的安全策略和安全规则库,同时分别建立异常检测模型和滥用检测模型,这样可以IDS自己模拟信息分析过程,并有效识别、确定具有一定特征的异常或者攻击行为,并将分析结果形成报警信息及时发送至控制管理中心。

3.3.3 信息响应

IDS的核心任务就是对计算机入侵行为作出及时、有效响应。信息响应的过程需要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本地网段实施检测,并查找出隐藏于数据包中的恶意入侵行为,对于发现的入侵行为给予及时响应。信息响应主要包含:记录现场(即:记录整个会话、事件日志)、查看实时会话并通报其他控制台、网络引擎进行告警并告知控制台、SNMP trap、发 E-mail给安全管理员等等,之后便及时采取安全响应行为,例如:终止入侵连接行为、执行特定用户响应程序、调整网络设备配置等等。

3.3.4 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的结合应用

防火墙属于是一种周边安全机制,其虽然能够对网络层、应用层访问行为进行控制,但是对于内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则无法起到有效的监控。因此,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维护中需要将入侵检测技术与防火墙进行协同应用,进而形成一个相对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

4 入侵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信息内网中的运用分析

4.1 入侵检测技术的实践运用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的关键步骤是科学、合理部署检测器和控制台。对于电力系统企业网络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先在内部路由器与内部网络连接处部署一个监测器,这样可以有效监测各种异常入侵行为;另外也可根据企业需要对其中某些重要的服务器、工作站按照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软件,进而对重要的服务器、工作站实现有效保护。

入侵检测系统运行过程中,入侵检测在提供实时检测时还需与管理员进行“实时”配合,系统安全管理员一方面需要做好处理各种警报事件的处理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入侵检测系统所发出的警报进行准确的判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同时决定是否继续监视入侵者收集证据或者关闭系统等等,只有系统安全管理员处理得当才能够真正发挥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

4.2 入侵检测技术安全体系的运行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运用防火墙虽然是被动防御,入侵检测系统是实时监控防御,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其中涵盖单一主机自身的安全防御体系)是需要进行整体协同运作的。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主机与网络设备都具备完整的安全审计功能,因此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直接利用系统网络日志文件来作为信息数据的主要来源,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可疑访问行为而需要其它主机或者防火墙采取及时的保护措施时,其可以及时通知防火墙对可疑IP地址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有效过滤。

从网络安全技术角度来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扫描、身份认证、信息加密、安全审计、灾难恢复、入侵检测、防火墙等的安全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运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只能形成一个相对的安全防御体系,为了进一步增加网络系统安全防御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完善安全体系的防御功能,如:向IDS添加新攻击方式、升级防火墙、定期查找漏洞或者风险评估、配置扫描器等等措施。

对于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任何的机械防御体系都不能绝对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我们还需要切实提升电力系统企业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及时升级网络防御系统、密切关注网络安全发展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的水平及能力,保障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5 入侵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维护中的意义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普及应用,标准化、开放性以及互联性已经成为现代电力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电力系统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电力系统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与生产效率,我们需要加强与外界信息进行不断交流,而开发性的网络环境也增加了电力网络信息系统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性。由于电力系统关系国民的生计问题,因此必须将电力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来研究。

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维护中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对于从源头上抑制入侵方面独具高效性,现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维护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入侵检测技术,其贯穿于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安全维护中的每一个阶段中的每一项内容中,因此做好入侵检测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运作,可保障入侵检测技术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创造应有的实效。

6 结语

对于网络不良入侵行为的影响,一般是采取主动的防御措施防范网络入侵行为,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实时动态监控网络非法入侵行为,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环境中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则日益凸显,在我国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维护中运用入侵检测技术,实现防患于未然,将任何的攻击入侵行为影响扼杀在萌芽状态,进而有效控制了不良攻击实践的发生与扩大,进而为电力网络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高效、可靠、优质的运行环境,这对于电力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亮.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J].供用电,2010(01).

[2]王池华.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个中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9(06).

[3]刘立兵.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及安全性[J].科技信息,2010(03).

[4]刘明.试析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安全防范[J].计算机与网络,2011(01).

[5]王春艳,史海成.网络安全维护中入侵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J].企业导报,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