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报告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0 17:4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信息报告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篇1

一、安全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信息的收集是整个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及时、全面、可靠的原始数据,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将无从开展。目前我国民航安全信息的收集主要依靠事故和事故征候报告、事故征候强制报告系统、自愿报告系统、操作数据收集系统(直接由服务提供者提供)、安全监督数据收集系统等途径。由于行业内尚未建立良好的安全信息报告文化体系,再加上管理制度与管理水平的不足,使得在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迟报、漏报、瞒报和不诚信等现象。另外,由于调查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鉴定技术和手段,造成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指标没有列入或没有收集到,给安全管理和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除了强制性的信息收集与报告系统之外,自愿报告系统是获取大量原始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以保密性、自愿性和非处罚性为原则,鼓励从业人员将所见到和亲身经历的危险、意外事件或可能影响到航空安全的隐患主动报告出来,以此来收集第一手人为因素研究资料。但是我国自愿报告系统整体利用率较低,缺乏大数据库整合,在信息分类与分析挖掘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安全信息资源无序且杂乱,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目标安全水平要求。

2.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传递与共享

我国民航安全信息在内、外部交流与共享方面进展缓慢,尚未形成良好的安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这对安全信息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影响了对事故预防作用的发挥。信息的价值在于利用,利用的程度取决于传播。企业内部安全信息的交流不充分,对不同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信息传递缺乏针对性,没有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达到安全信息的最大传播效果。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及利益,很少愿意进行安全信息的交流。另外,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对数据定义、数据来源、数据的分类标准、数据用途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这对数据的交流和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安全信息利用不充分

信息的收集只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在对安全信息的分析过程中存在分类不够完善、统计不够灵活、分析模型尚需完善等问题。我国航空安全信息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多航空信息管理系统只是简单地记录信息,并没有对这些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也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在风险事件分析中,如果不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利用,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安全信息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作用。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中,对一些影响较小但又经常发生的事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从业人员得不到安全隐患的反馈,将会给日后系统的运行带来风险。

二、安全信息管理的对策

1.促进报告制度与报告文化的建立

在中国民航局的《民航安全监管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民航局施行主动报告安全信息的减、免处罚政策,鼓励广大从业人员主动报告相关不安全隐患和不安全事件信息,在上报信息时可以不记录报告人个人信息。在报告制度上应施行激励政策,同时重视信息的后续验证与反馈工作,局方和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促进行业内形成良好的报告制度。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当安全成为一种价值观,并在机构中具有优先权时,持续提高安全水平就成为了可能。报告系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来自一线人员的连续可靠信息报告。

2.建立良好的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民航安全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共享是对安全信息的极大浪费,要鼓励第三方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签署保密协议,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共享安全信息,从而广泛收集各种航空安全数据。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对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行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和风险预警,并将其发现的具有普遍性的和紧急性的安全问题与各方共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对提升整个行业安全水平意义深远。作为第三方的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应遵循无处罚原则和保密性原则,对上报人或上报单位的相关信息绝不向外透漏,维护信息上报方的利益。

3.重视安全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对安全信息的充分分析是对其有效利用的前提,应建立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对分析环节实施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分析系统,如美国FAA的航空安全信息分析和共享系统(ASIAS)、欧洲的欧盟联合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报告系统(ECCAIRS)。我国民航也应建立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以民航各部门安全信息系统、企业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风险监测系统为基础,对安全信息进行整合与分类、行业安全风险实时监测与预警、安全问题专题研究、安全措施跟踪与完善。同时,该中心还应承担与国际组织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实现大数据交流共享的目标,为保障我国民航持续安全提供系统性的决策支持。

三、结语

篇2

2011年,超高压公司在总结分析以往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后,立足于解决不安全事件被忽略而导致安全经验、教训未能及时分享,“容错”与“问责”未能有效兼顾,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启动了以“分享、互助”为主题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其成果获得2012年度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

提出树立“主动报告不处罚”理念

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被称为全球工业界的典范,在其倡导的安全文化中并不提倡轻易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因为严重的处罚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一是处罚会导致员工认为报告不安全事件面临严重后果,如潜在收入的损失,潜在晋升机会的损失;二是处罚可能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但不利于鼓励安全行为,易导致员工不去报告不安全行为;三是如果不安全行为被抓到的风险很低,且处罚缺乏一贯性和严厉性,那么员工会选择冒着风险采取不安全行为;四是处罚反而会培养员工判断自己在什么时候违反规定而可以躲避处罚的能力,沦为“猫捉老鼠”的游戏;五是处罚的过度使用对人际关系造成潜在伤害,削弱了团队的合作氛围。

处罚并不是灵丹妙药,处罚产生的效果在当时看来是管用的、有效的,但带来的负面作用对于将来缺乏积极意义,尤其是在发生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差错、未遂事件时,员工会存在思想顾虑,不去主动暴露现场存在的问题,导致深层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经验教训得不到及时公布。因此,超高压公司提出“主动报告不安全行为、差错、未遂事件不处罚”的理念,即对于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事件,如果责任单位能主动报告,则免于处罚。

建设“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

为践行“主动报告不处罚”的安全理念,超高压公司建立了“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四不”——不记名、不批评、不追究、不处罚;“三鼓励”——鼓励对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鼓励主动报告说真话、鼓励提出具体防范和整改措施;“两表扬”——对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并纠正的人员给予表扬、对主动报告说真话的人员给予表扬;“一追究”——对不安全行为没有及时制止而造成不良影响,隐瞒不报却被上级获知的,一经查实给予追究。

该原则中的“一追究”与“四不”中的“不追究”两者前提不同,并不矛盾。“不追究”是解决大家对“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不安全事件”因害怕被处罚而不愿上报的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一追究”是解决大家不敢不报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使得主动上报成为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最优策略”, 解开了未遂事件“上报是找死,不报是等死,等死不一定死”的怪圈,使主动上报成为最优策略。

主动报告效果示意图

建立电力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

“信息是资源”,超高压公司日益认识到安全信息的作用日趋重要。为提高安全性,减少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发生,应当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并改正系统存在的缺陷。已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恰好暴露了系统内部缺陷,因此,收集已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信息并对其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小的差错或不安全事件具有隐蔽、动态的特征,如果当事人不报告,其他人事后就很难发现。由于多数人出于害怕处罚或者丢面子等原因,不愿暴露自己的失误或错误,因此失去了完善系统的机会。如何能快速得到大量来自运行值班员、检修人员和安全区代表等一线人员的有关报告,发现现行的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制度流程缺陷,现行的安全信息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隐患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电力安全信息系统。

为了给广大一线员工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的不安全事件报告渠道,借鉴民航安全管理经验,超高压公司于2011年建立了以自愿性、保密性和非处罚性为原则的电力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区别于传统的强制性报告,该系统主要接收安全生产过程中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无明显后果、不易被发现的事件或违章行为的报告。不受理涉及事故、重大和紧急缺陷等强制性报告。

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初步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目的:一是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危险状况,防止严重的不安全事件或电力事故发生;二是找出电力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目前公司电力生产的安全水平;三是为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析安全形势提供更为充分的信息,使分析更准确;四是传播安全信息,分享经验教训。

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模板

定期自愿报告系统安全信息简报

以每季度一期电力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信息简报的方式将收集到不安全信息予以公布,自愿报告系统执行工作组从自愿报告系统上报上来的报告和任务观察中的典型案例选取出来,经初步分析归纳后,将信息反馈专家工作组,通过专家进一步深入分析、给出解决建议等,执行工作组最终制作成信息刊物在全公司予以公布,不安全行为、差错以及管理制度中存在缺陷得到及时、充分的暴露,实现安全经验在最大范围内做到及时的分享,为管理层通过系统性思考、解决深层次问题提供了依据。

建立任务观察机制,强化现场任务观察

杜邦公司的安全训练观察,是一种以行为为基准的观察,通过观察者采取行动,帮助员工改变某些工作行为,以达到安全目的。与此类似,超高压公司建立了任务观察机制,以现场任务观察为技术手段,定期对作业人员执行任务过程进行观察,了解、掌握作业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或制度标准缺陷。编制的《任务观察现场运用手册》中的19类任务观察工作表单规范了开展任务观察标准和要求。通过月初编制当月任务观察计划、汇总分析上月任务观察发现问题、并跟踪发现问题处理,转变了过去传统的安全信息收集方式,依靠全员力量收集违章未遂、管理不到位、制度流程偏差等安全信息,提高了安全监督管理成效。

强化三级安全网第三级管理

传统的三级安全网是由企业安全监督人员、车间(工区)安全员和班组安全员(兼职)组成。但大多数基层单位的班组安全员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主要原因为:班组安全员大都由班员兼任,工作听从班长的安排,无特殊权利,往往在安全监督过程中说话没有底气;有些班组安全员的自身素质不高,经验不丰富;如何在三级安全网安全活动中实现“分享、互助”缺少相关指导性意见等。

超高压公司通过多次研讨、论证、反复修编后出台了《超高压输电公司三级安全网管理办法》,明确了局、部门、班组安全活动开展程序和办法,明确规定班组安全员必须由班组长兼任,首次以制度的形式将班组长纳入三级安全网成员范围,加强对三级安全网第三级(班组级)管理,避免了原先设置的兼职安全员被边缘化的情况。同时,该办法以“层次清晰、任务明确、合理全面、一目了然”的表单形式逐项梳理出局、部门、班组三级例行开展安全活动的程序、内容与要求,且对安全活动中如何开展安全经验分享进行了明确,提高了三级安全网工作成效。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不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暴露,安全业绩大幅提高。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至今,公司系统共开展任务观察4 651次,发现问题801项,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收到有效的主动报告19件。为上级工作决策、控制事故关口前移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帮助。公司2011年以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杜绝了人身伤亡和恶性误操作,2011年全年发生一般设备事故4起、障碍73起,较2010年分别下降60%和41%,降幅居南方电网各分省公司之首,安全生产考核居全网第一。

提升了员工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分享、互助”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树立“主动报告不处罚”的安全理念,建立“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充分体现一线员工信息的重要性,鼓励每名员工能上报未遂等不安全事件,让一线员工的经验、教训、知识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将企业不安全的因素能够尽快从管理流程、技术规范中得以完善。这种开放的、相互信任、以人为本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获得了一线员工的高度认同。

为管理者找到了有效的落地手段。有些管理者虽然知道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但往往停留在一知半解,热衷于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即使开展,也多表现为一些大同小异的安全活动、安全教育走廊、宣传口号和标语等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体现出安全文化的深层内涵。超高压公司通过树立“主动报告不处罚”理念,建立“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抓好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强化三级安全网第三级管理、强化现场任务观察等技术手段,切实为各级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落地手段。

解决了“容错”的宽松导向可能被员工误读的问题。金融方面有个名词叫“信托责任”,过去因仅依赖个人道德规范的信托责任因遭到普遍滥用,导致美国不得不于1890年出台《反托拉斯法》,英文名就是Anti Trust Law,TRUST就是信托,该法就是反信托法,目的就是通过严刑峻法来确保职业经理人履行信托责任。

篇3

关键词:飞行员;安全信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欧洲公共征信模式;FICO评分模型

引言:

民航运输机飞行员是飞机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其职业安全素质直接决定了飞行任务的安全品质。据我国民航总局调查统计,60%左右的民航飞行事故是由飞行员原因导致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飞行员原因在民航飞行事故的诸多原因中所占比例高达70%左右。这些引发事故的飞行员,大都存在职业安全意识淡薄问题[1]。由此可见,研究如何增强和保证飞行员的职业安全素质,对中国民航的发展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

针对安全信用,自上世纪90年代后逐步有的国内学者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于食品药品、建筑、化工等公共服务行业。赵贤颖[2]在《湖南省药品安全信用评级与管理研究》一文中,依据我国国家药品安全管理的各项标准,建立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黎顺等[3]在《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分析了药品安全现状及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季佩佩等[4]在《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煤矿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诚信管理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的阐述了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的有关内容;鲍爱光[5]在其硕士论文《危化品企业安全信用制度的研究》中,将危化品企业的安全信用制度分为内部安全信用制度和外部安全信用制度,并结合危化品行业特色和我国的国情以及相关的制度对其内容分别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这些研究对保障行业的持续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拟通过采用欧洲的公共征信模式并借鉴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框架有关内容[5],结合我国民航行业的特色,尝试构建起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初步框架。

一、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

(一) 飞行员安全信用的含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信用”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和多元,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安全信用”也逐步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对于本文所要研究的“飞行员安全信用”,目前尚无准确的定义,我们可尝试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信用理论,将“飞行员安全信用”定义为:在民航业的众多主体中,飞行员由于其他主体(包括航空公司,机场,有关政府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在进行航空运输的过程中实施的行为与这些主体的期望所一致。简单的说,飞行员安全信用是指飞行员在安全管理方面对其他主体履行自身承诺和义务的能力与意愿。

(二)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构建的要求

近年来,民航总局有关领导多次在公共场合和会议中提到飞行员安全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民航总局也专门下文,意在敦促民航相关企业和机构迅速就该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结合民航行业诚信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

(2)坚持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步实施;

(3)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并重,褒奖与惩戒并举。

(三)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

1.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

从目前来看,飞行员的工作要求和中国民航的行业特色决定了飞行员的安全信用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1)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安全信用信息包含的内容,导致了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界限模糊;

(2)各航空公司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可能对飞行员的安全信用信息相关内容隐瞒;

(3)飞行员工作的时间和地点多变,其安全信用信息分布广、零散度大。

考虑到民航业存在的政企分离和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的特点,我们拟通过依托政府设立专门的信用征集管理部门等形式来建立征信体系的模式来建立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体系。

在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四个客体,即民航局信用管理局(以下简称信管局)、航空公司、空管局、机场。信管局作为政府设立的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机构,在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中,其主要职能是收集和管理关行员安全信用方面的信息[7]。

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可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与飞行员是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关系,作为飞行员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航空公司有义务对自己所签约的飞行员运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在向信管局上交其飞行员安全信用资料时,应当本着对自己企业负责,也为飞行员负责的态度,如实上交关行员安全信用的一切相关资料,这也是公司打造自身良好形象,抢抓市场的一个契机。

(2)空管局;飞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时刻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保持联系。因此,空管局也是收集飞行员在飞机运行过程中安全信用信息的重要渠道,这其中可包括机组是否按照规章操作,是否遵从管制员指挥调配以及在遇到突况时的职业安全素养等。

(3)机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阶段需要听从机场塔台的调配。在飞机起飞阶段,飞行员是否能集中精力监听塔台管制员的指令并严格执行;在飞机降落阶段,飞行员能否听从塔台管制员的要求耐心盘旋等待,这些都直接反映出飞行员职业安全素质的高低。例如2008年厦门航空“4.30”事件以及上海吉祥航空的“空中抢路”事件,这些重大事故征候的发生,正是飞行机组职业安全素养不高的突出表现。所以,作为民航三大业务之一的机场,也是收集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的重要源头。

(4)其他渠道;除了以上三大渠道,信管局也可广开门路,开通政府邮箱、公布举报电话,接收个人或机构的实名或匿名举报,此外,信管局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出考察组,实地抽样考察,完善相关信息。

2.飞行员安全信用评价制度

对飞行员安全信用进行评价,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信管局或由其指派的具有资历的社会中介机构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对收集来的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飞行员个人安全信用以及某个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整体安全信用等一系列信息,从而为以后政府机构进行管理,航空公司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改善自己飞行员队伍职业安全素质提供帮助。

评价的具体标准应当由民航总局统一制定,以民航行业相关法律责任作为基本依据,力求实用、科学,便于理解和应用。

飞行员安全信用评价制度的具体内容,我们可参照美国FICO评分模型来尝试构建[8]:

首先,信管局应当明确评价制度的评价周期,为一年一评或二年一评。在新的评价周期开始时,先给予每个飞行员一定且相同的初始分,并及时详细的公布与安全信用相关的评价因素及其相应的加分或减分值。

此后在未来的一个评价周期内,在信管局的牵头领导下,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从多方位对飞行员的安全信用进行监督,当飞行员出现加分或减分的情况时,严格审核并实时的对其信用分进行更改。

最后,在一个评级周期接近尾声时,由信管局或其指派的中介机构出具印有每个飞行员本周期的安全信用分和综合安全信用分的官方报告。

这种方法不仅使每个评价周期之间有效的进行了衔接,并且对飞行员起到了“恩威并施”的效果:如果某飞行员在一个评价周期内,多次违反安全规章,并出现了不安全操作记录,导致这个评价周期内安全信用分偏低,那么,这个影响将在未来几个评价周期内一直持续影响其综合安全信用分;与此同时,如果该飞行员在未来的评级周期内,积极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素质,那么,这个周期偏低的安全信用分将在未来逐步消除对综合安全信用分的影响。

3.飞行员安全信用披露制度

在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中,为了促进其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康发展,民航总局应通过制定相关制度,通盘考虑民航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信管局选择有针对性并较为全面的披露相关信息,禁止由公司、企业自主选择对其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10]。实施办法可参考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针对不同领域的人群及团体,信管局选择披露的内容是不同的。在面对广大的社会群体,考虑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及内容的隐私性,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判断和选择航空公司来为自己的出行提供服务,同时也从外部因素来推进行业内的优胜劣汰,驱散行业内的“柠檬市场”;而在行业内部,披露的内容更加具体,也更加详细,旨在让各航空公司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况,为下一步改进指明方向,同时也让飞行员之间形成竞争,不断促进个人和行业整体职业安全素质的提升。

4.飞行员安全信用奖惩制度

从目前有关的分析来看,导致飞行员安全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自身职业安全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环境、企业文化影响等客观原因。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飞行员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在追求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制度作为保障,那么安全信用缺失也就成了必然而普遍的现象。例如,现今各航空公司均设有“节油奖”,其初衷是在于让机长们能够钻研驾驶技术,为自己,也为公司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但现实情况却是机长们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弃安全于不顾,在飞机运行过程中,该避让的不避让,该复飞的不复飞,从而使“空中惊魂”屡屡在现实中上演。因此,当前飞行员安全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并行之有效的行业安全信用约束机制,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制裁力度不够,使得守信者收益太小、而失信者往往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最终导致了“柠檬市场”的产生。在飞行员奖惩制度中,主要包括职位和薪金的奖惩。由于近年来民航业发展迅速,飞行员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可按照飞行员综合信用分分布比例来进行奖惩,具体方案如下:

二、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运行

该体系能否正常有效的运行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保障;目前,民航局对这块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体系中一些制度的强制执行力还有赖于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及民航局等有关立法机构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的。

(2)有效实施;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其相关信息要做到共享,信息的披露过程要公开、公正,奖惩制度标准要统一。

(3)良性循环;体系运行过程中,有关信息、建议以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反馈,使体系的运行处于一个良性的改进和完善循环中。

三、结论

(1)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素质,同时也使民航局对飞行员的管理更加系统化、体制化、多元化,对我国民航飞行员队伍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2)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包含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飞行员安全信用评价制度、飞行员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飞行员安全信用奖惩制度。

(3)该体系仍处于理论验证和学术探究的阶段,文中的体系框架和细节仍需要在实践中由行业内专家学者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文兴忠.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26-33.

[2]赵娴颖.湖南省药品安全信用评级与管理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9:1-100.

[3]黎顺,刘钢.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N].医药经济报,2011-10-26(07).

[4]季佩佩,李新春.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J].煤矿安全,2010,(10):121-125.

[5]鲍爱光.危化品企业安全信用制度的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09:1-94.

[6]薛煜.如何建设民航行业诚信机制[J].中国民用航空,2006,7(67):57-58.

[13]马国建.构建企业信用征集体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76-80.

[8]姜琳.美国FICO评分系统述评[J].商业研究,2006,20(352):81-83.

篇4

第二条凡对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实施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以下简称: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包括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以及对信用良好与否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激励或者惩戒措施等。

第四条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应当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和稽查执法检查进行,并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检查频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依照本办法纳入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

第五条药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记录、信用等级评定及采取的激励或者惩戒措施应当坚持合法、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

第六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全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或者惩戒措施,督促和检查市、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负责采集、记录本辖区内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并指导所辖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组织对辖区内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安全信用等级的评定和汇总上报工作,实施相应的激励或者惩戒措施等。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局)负责本辖区内药品安全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上报工作,参与药品安全信用等级的评定。

第七条药品安全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日常监管信息、质量反馈信息、举报投诉信息和表彰奖励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

1、药品经营许可和GSP认证信息:企业名称、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经营方式、经营范围、许可证编号、GSP证书编号、发证(经营许可、GSP认证)有效起止时间、变更、换证信息等。

2、企业相关人员信息: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企业销售等人员的简历及其学历、执业药师证书或者其他资格证书、身份证的复印件等。

(二)日常监管信息包括: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GSP跟踪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监督检查记录以及企业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不良行为记录等。

(三)质量反馈信息是指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违法、违规等行为的相关信息。如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质量抽检情况、企业整改报告等。

(四)举报投诉信息是指药品监管部门收到反映企业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信函、电话记录和电子邮件等,以及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等。

(五)表彰奖励信息是指药品监管部门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药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表彰奖励等。

第八条药品安全信用信息的采集,以企业人员登记表、行政许可审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文件通知、现场检查报告、监督检查记录、整改通知等为依据,存入药品安全信用档案。

第九条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应及时上报或交流。

市局、县局对辖区内的药品批发企业查实有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情形或发现有其它违反药品监管法律、法规行为的,均应及时填写《药品批发企业不良行为记录》(附表1),同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并逐级上报。涉及跨辖区以外本省以内的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及时告知企业所在地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保证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第十条药品安全信用等级分为:守信、警示、失信和严重失信四级。

第十一条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原则为:

(一)以是否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而被处罚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二)以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主观过错的大小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辅助标准。

第十二条药品安全守信等级

(一)1年内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可评定为A级药品安全守信单位。

(二)连续2年内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可评定为AA级药品安全守信单位。

(三)连续3年内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可评定为AAA级药品安全守信单位。

第十三条药品安全警示等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定为警示等级:

(一)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申请GSP认证的;

(二)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不能在职在岗或者有兼职行为的;

(三)企业对销售人员未进行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或者未建立培训档案的;

(四)在药品监管部门核准的地址以外场所储存药品的;

(五)发现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未立即停止该药品销售或者未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的;

(六)未经药品监管部门审批以互联网交易等方式销售药品的;

(七)有违法药品广告行为的;

(八)储存、养护设施设备不符合相关要求的;

(九)未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低温、冷藏设施设备储存或运输药品的;

(十)未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

(十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一条的规定,1年内无主观故意(即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的药品是假药或劣药),被没收违法所得5次以上(含)的;

(十二)GSP认证跟踪检查发现严重缺陷2项或一般缺陷10项以上的(涉及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相同条款除外)。

第十四条药品安全失信等级

有本办法第十三条2种及以上情形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定为失信等级:

(一)连续2年评定为警示等级的;

(二)超出《药品经营许可证》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或者经营地址从事药品经营活动的;

(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从事无证经营药品行为,为其提供药品的;

(四)为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经营药品提供场所,或者资质证明文件,或者票据等便利条件的;

(五)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

(六)被收回《GSP认证证书》的;

(七)无购销记录或者购销记录严重失真的;

(八)擅自拆除药品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养护设施设备的。

第十五条药品安全严重失信等级

有本办法第十四条2种及以上情形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定为严重失信等级:

(一)连续2年被评定为失信等级的;

(二)被药品监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撤消《GSP认证证书》的;

(三)销售假劣药品,情节严重的;

(四)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的;

(五)提供行政许可虚假申请材料骗取《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证书》或者办理变更事项的。

第十六条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周期为一个年度(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一个评定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不良行为记录不转入下一个评定周期。

第十七条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程序:市局应于每年12月底,根据日常采集、记录的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对辖区内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于次年的1月底前将评定结果报省局备案(附表2),同时告知辖区内的药品批发企业。省局根据市局的评定结果,结合对药品批发企业的日常监管等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与市局评定结果不一致的,由省局告知企业所在地市局予以纠正。

第十八条对药品安全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实施监督巡查制度。省局和市局每年将不定期对药品批发企业进行巡查,对巡查不符合当前信用等级条件的,及时调整信用等级。

第十九条药品批发企业认为药品监管部门采集、记录的信息与事实不符,有权要求复核或予以更正。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提出的复核或者更正的要求应予受理,合理的应及时采纳,不合理的予以驳回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对评定为守信等级的企业,给予以下激励:

(一)减少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频次(专项检查和举报核查除外)。

(二)连续3年评定为AAA级药品安全信用等级的企业,省局将通报表扬。

(三)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办理行政审批,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第二十一条对评定为警示等级的企业,由所在地市局予以诫勉谈话、书面警示(附表3);对评定为失信等级的企业,由所在地市局给予内部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增加日常监督检查和药品抽检频次;对评定为严重失信的企业,除采取以上惩戒措施外,由省局和所在地市局列入"黑名单",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并向社会公告,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省局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并收回《GSP认证证书》。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采集、记录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或者未依据日常采集、记录的信用信息评定信用等级的,按有关规定追究采集、记录或者信用等级评定机关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篇5

实现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是航空公司获取最佳安全绩效,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系统效能和资源利用率的重大管理举措。春秋航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了SMS和SeM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航空公司,涵盖了SMS四大支柱和SeMS四个子体系的十大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安全责任、目标控制、安全信息、风险管理、规章建设、监督审核、安全教育、系统评价、安全绩效和应急救援等机制,初步实现了安全与安保活动统筹兼顾,达到了六个“统一”。

解决投入比重问题,强化绩效落实基础

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不仅是成本,更是效益。春秋航虽然低成本运行,但在安全投入上绝不打折扣,不仅有利于安全保障的优先投入,还有利于安全提升的重点投入。春秋航在民航局每年组织进行的民航企业安全保障财务考核(包括安全保障能力指标、安全保障程度指标、企业诚信指标)中,截至2012年已连续4年在42家公司中得分排名前三。

在设施设备和技术方面,春秋航投资2个多亿建设模拟机培训中心,占地30亩,一期建设6个模拟机机位,可满足150架机队训练,将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投资近5亿用于维修机库的土地规划、机库建筑及购买设备;41架飞机中34架装有无线QAR(今后引进的飞机皆有);具备CAT II类、RNP APRH、CDFA和RNAV-5运行资质;投入400多万元用于EFB;自主开发FOC系统、MIS系统、飞行准备系统、安全质量管理网、离港系统、智慧客舱、智慧地服等,其中14个安全生产用电子系统获得了专利申请。

春秋航在2013年安全生产专业人员培养、能力保持和素质提高的投入达4千2百多万元。同时,对核心队伍的安全奖励达4千余万元,安全教育与宣传活动投入60多万元,对安全绩效的改进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解决责任资质问题,强化绩效核心功能

春秋航建立了安全责任清单和资质评价机制,制定了与安全绩效管理机制相匹配的差错标准/偏差标准(包括飞行类/维修类/运控类/客舱类/空防类/地服类/危险品类/车辆类/食品类/信息安全类10大类差错和安全管理类/规章文件类/资质管理类/业务管理类/行政管理类5大类偏差),安全重大事宜挂牌督办制度、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绩效积分测评规定(包括结果型、行为型/过程型、任务型三大类80多项),结合年度安全目标,通过可测量形式,对安全责任点进行“过程必控制、绩效必量化、问题必明确、责任必落实”。

春秋航已连续8年完成了局方下发的安全指标,近3年来万小时严重差错率连续下降达10%以上,年度确定的重点安全工作任务完成率达83%以上。

解决信息平台问题,强化绩效系统监测

2012年初,经过充分调研、评估,本着“功能齐全、系统规范、重点突出、实用好用、易于扩展”的原则,春秋航自行设计与开发了一个统一涵盖SMS和SeMS要素、包括10大安全机制的电子化安全质量管理网(SQM)。SQM分为4个系统模块: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输出与反馈、其他辅助,包括18个一级功能和85个二级功能。形成了一个系统化、过程化、数据化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过程控制、事后纠正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化平台,具有数据信息整合、数据监测分析、发现问题、制定措施与执行、持续监测分析、综合评价和共享的功能,为安全管理改进提供数据分析、过程控制、系统评价的支持。并涵盖10项安全管理机制,融入了“管理制度流程化、责任控制透明化、操作方法规范化、表单记录结构化、不同模块关联化、数据分析自动化、绩效监控系统化”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解决目标控制问题,强化绩效导向控制

安全目标是衡量公司安全管理绩效水平的评价标准。春秋航以安全目标为导向,设置结果型、任务型/行为型安全目标,明确安全工作方向,建立了纵向“公司目标部门指标过程指标(行为指标)”的目标分解和横向“制定实施控制改进”的目标实现双循环机制,并与规程、风险管理实现了关联。

解决风险落地问题,强化绩效关注区域

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也是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关键。建立“公司风险评估专家小组部门风险管理小组”两级风险管理专业队伍;每年至少梳理一次风险管理过程库(危险源库);将危险源的风险属性、事件调查的原因、监督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一;针对不同项目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针对组织变更、规章变化、新开基地/航线、新项目/产品(如CATII,RNP、服务项目变化等)运行、安全水平波动、运行条件/环境变化等情况,及时启动风险管理,并风险通告或预警。

通过安全数据分析,确定了春秋航2013年存在的五大类主要风险,包括飞行安全类风险(包括人为因素和意外安全)、运行保障类风险(包括机械故障、运行控制、地面运行保障、食品安全)、客舱安全类风险、空防安全类风险、安全类风险,并统计分析出各类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见图1)。

透过数据看管理风险,表现为执行不力、制度不全、质量不高的风险,具体为“四多、三低、两难”(见图2):工作落实问题多、规章标准问题多、资质与培训问题多、违章违纪问题多;重要安全任务完成率低、纠正预防/风险控制措施有效率低、各类安全活动参与率低;关键岗位人员资质能力监督难,飞机维修管理质量监督难。

解决监控重点问题,强化绩效过程控制

安全监督审核是保证SMS与SeMS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春秋航以安全监督审核为利器,建立三级监督审核机制,聘任了48名公司专兼职安全监察员/审核员,实施主任监察员/审核员负责制,按不同专业划分14项授权项目,并予以“两个独立、两个参与、两个建议”的权力。针对安全监督审核的关键区域,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如定期抽查CVR、网络监测等),开展全面(被监督审核部门包括安监部、保卫部)、日常、专项的安全监督审核(如危险品运输、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对于发现问题采取“五必须”原则(须调查、须结论、须措施、须验证、须效果),确保纠正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较好地发挥了系统和过程监督的作用。

解决数据评价问题,强化绩效测量标准

安全信息收集与分析是一个发挥安全信息价值的动态过程,便于管理者全面掌握信息进行客观决策。春秋航以安全信息为驱动,拓展信息报告途径,如24小时值班手机、微信端口报告、MIS(维修信息系统)信息共享等;扩展信息收集范围,如安全隐患/危险、安全建议/投诉、信息安全、食品安全、QAR数据、事件调查等;推行安全信息主动报告减免、奖励和规章约束,促使信息质量和数量大幅提升;开展各类安全信息专项分析、月/季/年分析等,对发现的运行过程缺陷、程序漏洞、违章行为、管理不足等问题,及时提出安全建议和改进要求。

篇6

《办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上海市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针对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提高审查标准和许可要求,如增加中型以上饭店实施明厨亮灶、配备洗碗机,特大型饭店和大型超市生鲜配送中心配备检测人员和设施,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临近保质期食品集中陈列和消费提示制度等规定,进一步严格准入要求。

为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办法》还明确了以下六类不予许可的情形:

1.中央厨房制作《办法》目录规定的冷冻饮品、饮料、焙烤食品、肉制品等11类食品以外的即食食品;

2.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制作生拌菜、改刀熟食、生食水产品、裱花蛋糕;

3.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食堂制作冷食类食品(冷荤凉菜)、生食类食品制售项目;

4.现制现售《办法》目录规定的热食类食品、生食类食品、糕点类食品、自制饮品以外的食品;

5.无实体门店经营的互联网食品经营者制作食品制售项目以及散装熟食销售的食品经营许可;

6.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禁止场所内从事相关食品经营项目,或者生产经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食品。

有哪些新要求

1.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照后证”要求根据《关于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意见》的规定,行政机关对可以从其他行政机关获取的行政权力信息,不再重复采集。申请人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已经提供房产证明,《办法》不再要求申请食品经营许可时提供房产证明。

2.餐饮单位许可条件中增加公共场所相关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整合调整餐饮服务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营许可证的决定》和《关于餐饮服务场所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整合后调整食品经营许可条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办法》规定了四类餐饮服务场所(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食品经营许可条件中的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3.与环保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相衔接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居民住宅楼和部分商住综合楼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废气、异味餐饮项目。新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将餐饮场所实施的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改为备案。为做好与环保法律有关规定的衔接,《办法》规定,申请在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场所内从事相关食品经营活动(如产生油烟、废气、异味餐饮项目)的,不予许可。在其他场所申请许可的,不要求提交环评报告。

4.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立法相衔接《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出强制性规范要求,具体转化为审查标准和要求,如食品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集中陈列和消费提示制度、设置食品安全公示栏等规定。

申请条件

申请食品经营许可需要的条件包括:

1.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场所、经营设备或设施,场所环境应保持整洁,与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配备考核合格的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3.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食品污染;

5.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餐饮单位应当安装符合要求的油水分离器;

6.各类饭店、饮品店应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等。

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食品经营过程控制,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维护,进货查验和记录,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食品贮存管理,废弃物处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临近保质期食品集中陈列和消费提示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

体现了许可与监管的有效衔接

1.在许可中强化风险管理、细化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考虑到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相同的食品经营者,其食品安全风险还与经营规模和品种有关,《办法》将《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作为一级目录,并增加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的二级目录,有利于基于风险开展分类监管。

2.基本延续原食品经营分类方式,保持工作连贯性《办法》保留了上海市原《上海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上海市餐饮服务现制现售许可管理办法》等对于餐饮服务和现制现售业态的大多数分类方式,如保留各类饭店、饮品店和具有上海市特点的船舶供餐、团体膳食外卖等类别,对中央厨房即食食品品种和现制现售食品品种继续实施目录管理。

3.公示许可和监管信息《办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食品经营许可证(正本)原件,并设置公示栏,公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许可经办人员、日常监督管理人员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信息,以方便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篇7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建设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打造食品放心工程,实现科学生产、运输、管理、监管“四到位”,坚持强化,提高公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我区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保证食品安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前锋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生平在上新台阶。

二、工作任务

为保证创建活动圆满成功,促进我办食品安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建立“两建一管理”的安全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办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办、村监管网络,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保障,充分发挥食品监管网络的作用,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餐饮环节进行督察,对影响群众饮食安全的问题及时依法进行处理和整治。

2、建立村(居)委会食品安全监管点。落实人员和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好各项检查记录,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作用,掌握村(居)委会食品安全的情况,加强巡查及时向办社会事务办报告辖区内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及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及相关情况。

(二)加大对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

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实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率达到100%,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达到100%;逐步建立有效的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依法查处食品生产黑窝点,有效遏制重大食品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管理

严格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企业、学校、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30人以上就餐的必须100%办理卫生许可证;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实行备案制度,落实从业人员体检和现场巡查指导等措施。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根据“食品安全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继续强化覆盖各村(居)、有关部门和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网。一是要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二是要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自律,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

在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网的基础上抓好监管网能力建设。认真做好我辖区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和村(居)协管员的工作指导及业务培训。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企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农产品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及小作坊、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市场和餐饮企业为重点对象,以粮、肉、奶、蔬菜、水果、婴幼儿食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打击各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四)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夯实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促进全办食品安全信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加强应急预警体系建设。

按照《街道年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实行分段监管,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报告、迅速介入、妥善处置。要特别加强对办工作人员、村(居)协管员的事故应急预警培训,把应急预警网络覆盖到村(居),积极防范并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

(六)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进一步通过宣传专栏、宣传车、散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四、职责分工

创建工作在办事处统一领导下,由办事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负责落实监管职能范围的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各村(居)要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职责。重点抓好集贸市场、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宣传、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落实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

五、时间安排

创建工作分动员部署阶段、实施创建阶段、自查评估阶段、考核验收阶段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1日至15日)。召开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并开展培训、宣传发动工作。制发《市区街道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

(二)实施创建阶段(年8月16日至10月31日)。部署创建工作,落实创建任务,建立健全各类登记档案和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自查评估阶段(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按照省上的考核验收标准,对我办创建工作进行自评自查。

(四)考核验收阶段(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健全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准备迎接考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办事处主任同志为组长,分管食品安全的副主任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办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协调配合。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要求,加强协调配合、信息通报、联合整治的力度,努力消除监管盲区、死角,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篇8

一、基本情况

我县各粮食加工企业共有19家,均属个体私营加工户,主要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加工能力一般在日产XX吨至XX吨之间,所加工的大米主要销售本地市场,少部分销往成都、重庆、广东等城市。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县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动员大会后,立即组织召开了本系统的相关加工经营业主参加的动员大会,并带领创建工作小组人员多次到各生产加工户检查指导创建工作,提出要求,落实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制定了《*县粮食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即: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行为,规范流通环节的经营销售行为,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销售记录,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应急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使该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逐项分解,层层落实,保证了责任到位。

三是严格考核。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专项目标考核,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加大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年底按百分制实行考核,对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工作失误和监管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比资格。

四是抓好示范建设,联动整体。20*年3月我局首先把十家基础条件较好,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十家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开展了食品安全建设示范工作,同时又将其余企业纳入了信用体系建设行列,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是增加投入,确保成效。为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局领导对工作中应开支的费用十分支持,特别是宣传工作,教育培训工作,专项整治工作等,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元。

(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监管机制

一是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修订并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制订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职责,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职责,监管工作职责,宣传教育制度,督查检查制度,举报投诉处理制度,信息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检验登记制度,经营主体准入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职责制度。

二是以监管网络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县局将各加工企业全部纳入了监管对象,局机关各股室为监管主体,并将职责任务分解到各股室,进一步强化落实了主管单位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要求安排一人作为信息员,与县局随时保持联系,报告工作情况及相关信息,形成了以企业为基础的全方位广泛覆盖的监管网络。

三是以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行业自律机制。县局于5月份制发了《*县粮食局关于大米加工经营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由本部门负责,配合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大米加工经营的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确定了18家大米加工企业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单位,并建立健全了6大管理制度,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信息报告制度,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商品质量检验登记制度,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也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意识。

四是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为重点,制定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上墙,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全面落实预案内容,同时配合县食安委组织的食品安全进农村宣传活动,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下乡宣传和在迎奥运法制宣传中同时宣传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此外,还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提高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消费信心,提高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

(三)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环节

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环节,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我局主要是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以各企业为依托,加大机关各职能股室的监督管理职责,积极配合相关的职能部门,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一是加强平时的日常管理。县局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为搞好日常管理,首先是对各企业建立了监管档案,设置了监管登记簿,举报投诉登记簿,食品安全事故登记簿,投诉及事故处理登记簿等簿册。其次是建立了日常监管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逗硬兑现。再次是实行量化考核评比以确定信用等级,同时实行动态管理,能上能下,按照信用奖惩制度对大米加工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初步建立起了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抓好粮食的常规检测,按照县食安委统一下*的检测计划,由河市大库和麻柳粮站两个化验室进行对粮食的常规检测,并定期向县食安委报告检测情况。

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以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主线,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净化我县食品市场,保证全县公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职能,继续对小麦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乳及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调味品、酒及饮料等10大类食品实行重点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食品违法大案要案,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质量稳步提高,公众食品消费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具体目标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县政府对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率达到100%。

2、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3、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地产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

4、在食品流通环节全面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进一步规范城镇食品批发市场、农村大型集市的食品销售行为,增加现场检测手段。在全县90%的乡(镇)、80%的行政村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进一步提高。

5、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到100%,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到95%,建立实施原材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的单位达到100%。

6、食品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单位进货纪录齐全,索证索票可追溯率达到95%以上。

7、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检测计划和信息实现统一。

8、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9、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

10、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建设

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推进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建设,在各乡、镇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工作机构,要建立完善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层层签订责任状,并抓好日常考核和年度集中考核。

(二)加大食品安全事件查处和督察督办力度

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监督协管网和信息网络的建设,聘请兼职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在各乡、镇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工作站,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度和广度。

(三)加强食品各环节监管

1、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和检测。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继续加强对农药残留、畜禽产品滥用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问题的治理。在种植业上,严控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限量使用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在养殖业上,按规定标准使用添加剂,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管理、日常监管与检测,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2、继续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继续推进实施28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全面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建档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食品生产企业量化分级评价标准,实行食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和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完善食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抓好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建立检测制度,严格执行添加剂使用前的报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督检查,取缔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和检验能力的企业。

3、建立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加工销售制度。加快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县以上城镇牲畜定点屠宰厂的改造,全面推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继续引导和促进有条件的定点屠宰厂向肉类联合加工方向发展,开展冷却肉、分割肉加工上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牲畜定点屠宰厂牲畜屠宰检疫和检验设施,加强肉品检疫和品质检验工作。

4、继续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严格实行经营主体资格审查制度,依法查处无食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食品行为。全面落实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全力推行质量承诺制度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有计划地推进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零售市场(网点)和食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推进集贸市场改建超市工作。整顿管理混乱、不具备基本功能的食品市场和网点。加强对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的蔬菜水果及鲜活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质量卫生例行监测制度。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实行退市、召回、销毁和公布制度。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加大对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乡(镇)和村(屯)的各类食品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和小食品店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抓好食品市场、超市和集贸市场散装食品销售的日常监管检查。

5、继续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严格食品卫生准入,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推进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强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对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开展中小型餐饮业整顿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全县中小型餐饮业分间操作、冷餐设施、餐具消毒等治本建设,加强进货渠道、生熟分开、健康体检和卫生制度等软件管理。

6、继续加强保健品、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一是要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监管检查。查处无证生产和经营保健食品及生产销售无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化学药制剂等违法问题,严格监督查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二是要加强对儿童食品的监管。加强对儿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从严核发有关证照,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立即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予以取缔;加大对儿童食品批发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和有毒有害儿童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性质严重的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坚决予以取缔。三是要扶持和鼓励食品经营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向各乡(镇)、村(屯)延伸食品经营连锁网点,整合改造各乡(镇)、村(屯)现有的食品网点,发展食品连锁经营网络。

(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

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协调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完善试点企业档案,研究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办法和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等,认真组织开展信用信息征集和本地区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认定与授牌活动。

四、职责分工

(一)农业部门负责种植业投入品和生鲜农产品的监管。

(二)畜牧部门负责畜牧生产中饲料、兽药和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负责动物防疫和定点屠宰的检疫。

(三)环保部门负责对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对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监管。

(五)工商部门负责推进食品经营企业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建立台帐、质量承诺等项规章制度;查处无证经营食品的业户和摊贩,打击经营假劣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在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食品检验机构,在农村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活动。

(六)卫生部门负责《卫生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和食堂、餐饮业的监管。

(七)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负责督促食品超市、农贸市场等建立食品检验机构,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抓好蔬菜、肉灌制品和酒类经营等的监管。

(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抓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上述职责分工,履职尽责,认真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对动态食品质量的抽查监测。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机制。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推进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集中监管工作的开展。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负总责,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协调组织和办事机构的建设,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部门责任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本地区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部门要制定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二)强化监管检查,加强协调配合。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建立完善食品市场日常监管检查机制,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乡(镇)、村(屯)的各类食品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农业、畜牧、质检、卫生、工商、商务和粮食等部门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加强对上市农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强化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使现有食品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资源发挥最大潜能,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切实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疑难食品安全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要认真抓好“3.15”消费者权益日和“9.15”全省食品药品质量日等大型集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认真做好日常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使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到乡(镇)和村(屯)。各级新闻单位要积极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安全监管工作,以及我县的优秀食品企业、名优食品,必要时对典型案件进行曝光。通过宣传教育,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四)强化督导督察,推进工作落实。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构建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沟通平台,实行信息通报制度,质检、工商、卫生、商务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及时食品安全信息。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要强化对基层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督导督察,实施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督导督察建议,对工作不力、失职的要报告同级政府处理。要强化社会监督,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篇10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0*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校各单位要本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师生的权益放在第一位,把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加强学校以安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师生提供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为迎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创建我县教育的良好氛围。

各校要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机构,3000名学生以上的学校要增配安全工作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要进一步细化教职员工“一岗双责”的管理措施,确保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人人齐抓共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可喜局面。

二、精心部署,强化措施

各校要统筹兼顾,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并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传授是学校安全的一项最基本工作。各校要深刻认识其重要目的意义,找准学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攻坚难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各校要将学生的安全课排入课程表,每周星期一或星期五必须安排一节安全课,有任课教师,由备课记录,学期有学生考试成绩并填人《学生学习通知书》,使学生通过安全课知识的获取,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增强防范能力,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二)强化校车监管,防范事故发生

校车载运学生是涉及学生生命的一件大事,从严予以监管是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防范手段。对交警和教育部门许可的校车,教育局和校车所在辖区国办学校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管理,规范载运秩序,严禁超速超载等不安全运行。对非法运用自备车、租用车争夺生源载运学生的民办教育机构,各校要及时书面报告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县运管所、交警直属二大队,教育局政策法规股依法依规予以治理。对学生乘坐短线客车、摩托车、三轮车等要加强教育,增强避险自护能力,学校要将情况告知其家长,共同教育管理。

(三)研制攻坚措施,力保生命安全

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是立教兴教的前提。为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巩固安全工作成果,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教训,全力防范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自然灾害等带来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各校务必在学校作息时间、节假日、自然灾害天气、告知、纪律、溺水、交通等重要环节上狠下功夫,编制切实管用的应急预案,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管,力保学生生命安全,以实实在在的效果体现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形象。

(四)狠抓基础设施,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为师生提供学习生活的安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是国家赋予的职责。学校对校园内一切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进行科学规范的排查,确保隐患整治到位、监控到位。要特别抓好小青瓦房教室、厕所、宿舍、餐厅、教学楼道、道路、消防设施等隐患排查整治。各校要建好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销号过程监管制度。学校安全标示、标语必须设立和规范,对重大隐患要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县教育局。凡有学生用餐的学校至今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3月30日前必须书面向教育局报告情况。。凡有学生寄宿的学校,必须强化管理,健全制度,特别是学生出入寝室、请销假制度。学校门卫和学生宿舍管理必须聘用身心条件合格,具有有管护经验人员。女生宿舍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同志。凡学校校内场所、设施不得出租给任何集体和个人从事生产或它用,已有行为必须立即纠正。凡学校发现学生身体(心理)出现异常情况,非正常离校(缺席)时,必须及时通知其家长。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重点部位的管理人员、安全工作联系人、安全工作相关部门的联系电话等要公布在显著位置,接受监督。

(五)表彰先进集体,推广典型经验

充分肯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推广安全工作取得的经验,是教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安全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县教育局将对学校安全工作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没发生过安全事故的典型集体和热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安全工作的先进个人予以广泛宣传、表彰和奖励。